第3章电路的灵敏度分析

第3章电路的灵敏度分析
第3章电路的灵敏度分析

第三章 网络的灵敏度分析

§3.1网络的灵敏度

灵敏度用来表征网络特性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程度。它在确定产品合格率、寿命及对工作环境的适应性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网络函数或网络响应都是组成网络的元件参数的函数。在具体实现一个设计方案时,所选择的元件均有其标称值和相对误差。例如100Ω%5.1±即表示标称值是100Ω,相对误差是%5.1的一个电阻。当将一个这样的电阻接入电路时,它的真正值可能是99、100、101等值,不一定刚好等于标称值。另一方面,实际电路在工作时,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周围环境(例如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的变化,元件参数值也难免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偏离标称值,况且有的元件本身就是作为敏感元件使用的。这些元件参数的变化必将导致网络函数或网络响应的变化,严重时网络无法正常工作。研究元件参数变化对网络函数或网络响应的影响即属于电路灵敏度分析(sensitivity analysis)内容。电路的灵敏度分析还是电路的容差(tolerance analysis)分析、最坏情况分析(worst analysis)和最优设计(optimize design)的重要基础。在最优设计中,灵敏度作为目标函数的寻优梯度。灵敏度分析是电路分析与电路综合的桥梁。著名的电路仿真软件PSPICE 和WORKBANCH 均有灵敏度分析功能。

网络函数H 或网络响应R (统一用T 来表示) 对某元件相关参数p (p 可以是元件参数或影响元件参数的温度、湿度、压力等)变化率称为网络函数对该参数的绝对灵敏度,记作:

p

T

S ??=

(3.1a)

有时还要用到相对和半相对灵敏度。相对灵敏度的定义是:

p

T

p T T p S ln ln 00??=??=

(3.1b) 相对灵敏度是无量纲量。半相对灵敏度的定义是:

p

T

p S ??=0

(00=T 时), p T T S ??=01 (00=p 时) (3.1c)

式中0p 和0T 分别是元件的标称值及对应标称值的网络函数或网络响应值。

当0p 或0T 为零时,相对灵敏度要么为零要么不存在。此时要用半相对灵敏度。 从各灵敏度的定义式可见,关键是计算绝对灵敏度。因此,本章以下只涉及绝对灵敏度的计算。

图3.1 为常用的电桥测量电路。以1U 为激励,2U 为响应的网络函数为 4

33211

12R R R R R R U U H +++-==

(3.2) 设1R 、4R 为热敏电阻,由式(3.2)并根据灵敏度的定义式(3.1a)求得H 对电阻1R 、

4R 的灵敏度分别为

22121)(R R R R H

+-=?? 2

4334)(R R R R H

+=??

只有简单电路才能求出网络函数或响应与电路参数的显式表达式,从而借助数学上求偏导数的方法求出灵敏度。为了对较大规模电路进行灵敏度分析,并且便于编写电路灵敏度分析通用程序,须建立系统的灵敏度分析方法。

§3.2增量网络法

当网络参数发生微小变化时,各元件电压、电流便随着产生增量。在增量网络法中,要根据原来网络构造一增量网络(incremental network),用以表示电压、电流增量之间的关系。对增量网络进行分析,即可求得全部网络响应对网络元件参数的灵敏度。用增量网络法求灵敏度,关键是如何形成增量网络,又如何根据增量网络求得灵敏度。 2.1 增量网络的构成

构造增量网络要依据电压、电流增量所满足的结构约束和元件约束。 先分析结构约束。元件参数改变前,电路的基尔霍夫定律方程为

KCL :0=AI (3.3a)

KVL :n T U A U = (3.3b)

其中I 、U 、n U 分别表示支路电流、支路电压列矢量与节点电压列矢量。在灵敏度分析中,一个二端元件对应一条支路,一个二端口元件对应两条支路,例如受控源的控制端口和被控端口分别对应两条支路。

当某(些)元件参数发生改变时,支路电流、支路电压以及节点电压列矢量也将发生变化,将其增量分别记作U I ??、、n U ?。在分析灵敏度时电路结构保持不变。因此参数变化后的基尔霍夫定律方程为

KCL :0==I A AI I I A ??++)( (3.4a) KVL :0==)(n n T U U A U U ??++ (3.4b)

对比式(3.3a)与(3.4a)、式(3.3b)与(3.4b)得出

KCL :0=I A ? (3.5a)

KVL :n T U A U ??= (3.5b) 式(3.5a)、(3.5b) 就是增量网络的结构约束。它们表明各支路电流、电压增量满足与原网络形式相同的KCL 、KVL 方程,所以增量网络与原网络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

下面再讨论增量网络的元件约束,即在增量网络中各元件电压增量与电流增量之间的关系。 (1) 阻抗元件

在电路的相量模型中,阻抗可以作为元件,称为阻抗元件。类似还有导纳元件。原网络中的阻抗元件方程为

图3.1 灵敏度举例

R R

I Z U

&&= 阻抗参数改变之后的元件方程为

))(()(I I Z Z U U &&&&???++=+ 展开并略去二阶小量得

I

Z I Z U &&&?+?=? (3.6) 这就是阻抗元件对应的电压、电流增量约束方程。其电路模型如图3.2所示。

图3.2 阻抗支路的增量网络模型

I

?Y

图3.3 导纳支路的增量网络模型

(2)导纳元件

与阻抗元件类似,可以求得与导纳元件对应的电压、电流增量约束方程:

U Y U Y I

&&&?+?=? (3.7) 其电路模型如图3.3所示。

(3)独立电源

对于独立电源,其值不变,即独立电流源S I &为常量;独立电压源S U &为常量。则在增量网络中有

0=?S I & 0=S

U &? (3.8) 即对应原网络的独立电流源,在增量网络中用开路代替;而对应原网络的独立电压源,在增量网络中用短路代替。

(4)受控电源

以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为例,它在原网络N 中的元件方程为

j m k U g I &&= 0=j

I & 其中k i 、分别表示控制支路和被控支路的编号。当元件参数发生变化时有

))(()(j j m m k k U U g g I I &&&&?+?+=?+ 0)(=?+j

j I I && 忽略高阶小量,在增量网络中有

=??+?=?j m

j j m k I g U U g I &&&& (3.9) 其电路模型如图3.4。

同理可以得出其它受控电源或其它

电路元件在增量网络中的元件方程及电

路模型。在此不一一分析。

图3.4 受控源的增量网络模型

2.2 用增量网络计算灵敏度

将各元件的增量模型按照原来的互联关系联在一起,便得到电路的增量网络模型。在增量网络模型中,作为激励的各独立电源都与相应元件参数的增量成正比。根据叠加定理和齐性定理,增量网络的响应即电流、电压的增量必将是元件参数增量的线性组合,其系数便是待求的灵敏度。下面举例说明。 注:求谁的灵敏度才变谁。

【例】3.1电路如图3.5(a)所示。已知V 2=S U &,Z 1=0.5Ω,Y 2=4S,S 13

=Y g m =2S 。求电压U &n1及2n U &对1

Z 、3Y 及m g 的灵敏度。

3 Y ①

(a)

(b)

图3.5 例题3.1电路

【解】 (1) 用节点法求原网络的解答。节点方程为

??????=?????????

?????++--+0//11

21323331Z U U U Y Y g Y Y Y Z S n n m &&& 代入已知数据求解得

25.11=n U &V , 25.02

-=n U &V , 有关支路电压电流为

5.1/)(111=-=Z U U I n S &&&A, 5.12

13=-=n n U U U &&&V (2) 根据各元件增量网络模型,构造图3.5(a)的增量网络如图3.5(b)所示。

同样用节点法进行求解。增量网络的节点方程为

????????????-=????????????????++--+m n n n m g U Y U Y U Z Z I U U Y Y g Y Y Y Z 1333

311121323331//1&&&&&&-- 代入已知数据解得

m n m

n g Y Z U g Y Z U ????????64

158364564

5836425312

311-+=---=&&

由上式得所求各灵敏度为

64

15

,83,64564

5,83,642523212

1

3111

-=??=??=??-=??-=??-=??m n n n m n n n g U Y U Z U g U Y U Z U &&&&&&

增量网络法也可表达成矩阵形式。矩阵形式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T S S e n e n n I U Y A U A AY U Y -==

其中e Y 表示支路导纳矩阵,A 是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利用矩阵对标量求导规则,将上式两端对参数i p 求偏导数得

S i

e i n e n i e p p p Y U Y

A U A AY U A A

??=??+??T T 将支路电压与节点电压关系n U A U T =代入上式得增量网络方程的矩阵形式 )(T U U A U A A U A U Y -??=??-??=??S i

e n i e S i e i n n

p Y

p Y p Y p (3.10) 仍以图3.5(a)为例说明计算步骤。图3.5(a)的网络线图如图3.6所示,各矩阵

分别为

关联矩阵 ???

???-=11100101A 支路导纳矩阵 ?????

??

??

???=00

000000

0000

/132

1m

e g Y Y Z Y 支路源电压列矢量 V ]0002[T =S

U &

支路源电流列矢量 T ]0000[=S

I & 节点导纳矩阵 S 5113/132331

T ???

??

?-=????

??++--==Y Y g Y Y Z m e n A AY Y (1) 节点源电流列矢量 A 040/)(1??????=??????=-Z U

S S S e &I U Y A (2)

由式(1)、(2)得节点电压法方程

??

?

???=????????????-04511321n n U U (3) 方程(3)的解为 T n n n U U ]25.025.1[][T 21-==U

图3.6 图3.5的网络线图

支路电压列矢量为 V ]25.05.125.025.1[T T --==n U A U 根据式(3.10)分别得

???

???-=-??

???

?

?

????

?

??-=-??=??025.1][0000

00000000000/1)(211

1U U Z Z Z S S e

n n &&A U U Y A U Y ??

????-=-?

????

???????=-??=??025.1][000001000000

0000)(3

3U U Y Y S S e

n n

&&A U U Y A U Y ??

????-=-?

????

???????=-??=??25.10][0001

00000000

0000)(U U g g S S m

e

m n n

&&A U U Y A U Y 由以上各式求得灵敏度为

????????????-=??????????????????64564

251211Z U

Z U n n &&,

????

??

??????-=??????????????????83833231Y U Y U n n &&, ?????

?

??????--=??????????????????641564521m n m n g U g U &&

§3.3 伴随网络法

伴随网络法是计算灵敏度的又一常用方法。当计算网络函数对全部参数的灵

敏度时,宜采用此方法。在伴随网络法中,要依据原网络及其网络函数的定义构造一个伴随网络。对原网络和伴随网络分别进行分析,求得各元件电压、电流。然后由相关电压、电流之积便可求得网络函数对某参数的灵敏度。分以下几个方面说明伴随网络法的原理和计算步骤。 3.1 网络函数增量的一般形式

二端口网络的网络函数共有四种,均为元件参数的函数,用一般符号记作

),,,,,,,()(1

212

1212μβm m r g C L G R f I I U I I U U U H ==&&&&&&&&或或或 (3.11)

设元件参数有微小增量,则网络函数的增量与元件参数增量关系近似为

∑∑∑∑∑∑∑∑

??+??+??+??+??+??+??+??≈μβμμββi i

r mi

mi i i g mi mi C i i

L i i G i i R

i i H

r r H H g g H C C H

L L H G G H R R H H m m ????????? (3.12)

其中各偏导数即为网络函数对相关参数的灵敏度。在伴随网络分析法中,用网络

响应之积表示各灵敏度,因此并不需要求出网络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3.2 特勒根定理在伴随网络法中应用

在伴随网络法中,首先要构造一个与待分析网络N 具有相同拓扑结构的伴

随网络,记为N ~

。设网络N 的元件参数发生微小变化,引起支路电压列矢量和支路电流列矢量分别变为U U ?+和I I ?+。根据特勒根定理2(即在增量网络与N ~

之间使用特勒根定理)得

0~

~)(~=+=+U I U I U U I ??T T T ?0~=U I ?T (3.13)

0~

~)(~=+=+I U I U I I U ??T T T ?0~=I U ?T (3.14)

由上两式又得

0~

~=-I U U I ??T T (3.15) 其中I U ~

~, 表示伴随网络的支路电压和电流列矢量;I U ??,表示原网络支路电压与电流的增量列矢量。各支路电压与电流均采用关联参考方向。否则,相应变量前面要改变符号。

当分析二端口网络函数的灵敏度时,将上式展开得 ......])~

~()~~()~~()~~([~~~~22221111∑∑∑∑+-+-+-+--=-+-C

Ci

Ci Ci Ci L

Li Li Li Li G

Gi

Gi Gi Gi R Ri Ri Ri Ri I U U I I U U I I U U I I U U I I U U I I U U I &&&&&&&&&&&&&&&&&&&&&&&&????????????

(3.16)

式中等号左边对应端口支路变量,右边对应网络内部各元件的变量。

3.3 伴随网络的构造及灵敏度计算公式

比较式(3.12)与(3.16)可以得出,构造伴随网络的原则是:(a)使式(3.16)式等号左边等于网络函数的增量H ?;(b) 使式(3.16)右边具有与式(3.12)右边相似的表达式。这样就不难求得网络函数对各参数的灵敏度。故伴随网络的构造可分两步进行,即端口构造和内部构造。 (1) 伴随网络端口的构造

伴随网络端口的构造方法取决于网络函数的具体定义,共有4种情况。每种情况端口的构造结果见表3.1。下面仅对激励、响应均为电压的情况(即网络函数为电压转移函数)进行详细分析。其它情况可照此进行。

网络函数定义为响应与激励之比。在线性网络中,该比值与激励的量值无关。

为求电压转移函数,令激励的量值为V 11=U &,则对应的响应量值就等于网络函数的量值,响应的增量就是网络函数的增量,即

2

V 11

2

1

U U U

H U &&&&=== 2U H &??= 根据电压转移函数的定义有01=U &?,02

=I &?。若伴随网络的端口满足 0~1=U &,A 1~2

=I & (3.17) 则式(3.16)左边为

H U I U U I I U U I ??????==-+-222221111~~~~&&&&&&&&& (3.18) 因此,式(3.17)就是电压转移函数对应的伴随网络端口的构造结果。

(2) 伴随网络内部的构造及灵敏度计算公式

伴随网络内部的构成与网络函数的具体定义形式无关。表3.2总结了常用网络元件的伴随模型及灵敏度计算公式。下面仅对电阻元件进行详细分析。对其它元件可循此思路来分析。

在式(3.16)中,对应第i 个电阻的求和项可以展开写成

Ri Ri Ri i i Ri Ri Ri Ri Ri i Ri i Ri Ri

Ri Ri i Ri Ri i i Ri Ri Ri Ri Ri I U I R R I I I U I R I R I I U I R I I R R I I U U I &&&&&&&&&&&&&&&&&&&&??????????)~

~(~~)(~~]))([(~)~~(---=++-≈+-++-=-- 由此可见,当伴随网络响应元件的构造使得

0~~=-Ri Ri i U I R && (3.19) 则得 i Ri Ri Ri Ri Ri Ri R I I I U U I ?≈?-?-&&&&&&~)~~( (3.20)

此时式(3.20)的右边出现与式(3.12)右边相似的形式。因此得到网络函数对电阻的灵敏度为

Ri Ri i

I I R H &&~-=?? (3.21)

为满足式(3.19),原网络的电阻元件,对应伴随网络仍为同一电阻元件,即

i i R R =~

(3.22)

同理分析得

对电导:i i G G =~,i Gi Gi Gi Gi Gi Gi G U U I U U I ???&&&&&&~)~~(≈--,灵敏度: Gi

Gi i U U G H ~&&=?? 对电感:i i L L =~,i Li Li Li Li Li Li L I I I U U I ???&&&&&&~j )~~(ω-≈--,灵敏度: Li

Li i I I L H ~j &&ω-=?? 对电容:i i C C =~,i Ci Ci Ci Ci Ci Ci C U U I U U I ???&&&&&&~j )~~(ω≈--,灵敏度: Ci

Ci i

U U C H ~j &&ω=?? 即二端RGLC 元件在伴随网络中保持不变。

类似地也可求出受控电源等其它元件的伴随模型。结果见表3.2。

表3.2 伴随网络内部构成及灵敏度计算公式(表中以相量为例)

(1) 用某种方法(例如节点法、回路法等)求解原网络方程W

TX=,得到原网络的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的解答。

(2) 根据网络函数的定义,由表3.1构造相应伴随网络的端口。

(3) 由表3.2构造伴随网络的内部元件模型。

(4) 求解伴随网络,得到伴随网络支路电压和支路电流的解答。

(5) 由表3.2的相应公式计算网络函数对所有参数的灵敏度。

【例】3.2 网络如图 3.7(a)所示。定义网络函数i

o U U H &&/=。用伴随网络法求H 对m g C L R 、、、的灵敏度。

(a) (b)

&&&

o

~

&~

~

&

图3.7 例题3.2电路

【解】 (1) 令1=i

U &,求解原网络得: L

R I I ωj 12

1+==&&, 03=I &, L R R g I I m ωj 5

4+=-=&& L R L U ωωj j 1

+=&, L

R R U U ωj 3

2+==&&, )j (j 54L R C R g U U U m o ωω+-===&&& (2) 由表3.1和表3.2构造伴随网络,结果如图3.7(b)。

(3) 求解伴随网络得:

)j (j ~1

L R C R g I m ωω+-=&, )j (j j ~2L R C Lg I m

ωωω+=&, C

g I m ωj ~3

-=&, )j (j j ~~3

21L R C R Lg U U U m ωωω+-=-=-=&&&, C

U U ωj 1~~5

4-==&& (4) 由表3.2计算各灵敏度

C L R L g I I R H m 222)j (~ω+-=-=??&&, C

L R R g I I L H m 21

1)j (~j ωω+=-=??&& )

j (j ~j 255L R C R g U U C H m ωωω+==??&&, )j (j ~43L R C R U U g H m ωω+-==??&&

§3.3 响应对激励的灵敏度

一 定义

U S

I S S I B U A U &&&+=o A U U =??S

o

&&B I U =??S

o

&&图3.8 响应对激励的灵敏度

上述偏导数称为响应对激励的灵敏度。其实

0S o

==

S I U U A &&& 0

o ==S S U I U B &&&

二 互易定理

图3.9 互易定理

三 灵敏度的计算

U S

I

I A

-=?

&-

+

I A

-=?

&U ?

-

+

图 3.10 响应对激励的灵敏度计算原理

例题: 求相应对激励的灵敏度

o o

S S

,

u u u i ????。

S

u o u +-

1

=例题电路

伴随网络

解 画出伴随网络如图。222111

,

u R u R i R R ββ==-=%%% o 2

o

1

22S 1

S

,u R u i u R u R i β??=-=-==??%% 练习1 求节点电压12,n n U U 对2R 和m g 的灵敏度。设

123S 10,20,25,0.5S,3A m R R R g I =Ω=Ω=Ω==。

U +-

1

U

+-

2

&

练习1电路 练习2电路

练习2 设网络函数21U T U =&&,求灵敏度1,m

T T

Z r ????。2211212

1

(

,)()m m T Z r

T Z Z Z r Z Z ?+?=-=?+?+ 练习3 求I 对S U 和S I 的灵敏度。

U +-

5U

(0.2 1.6S S I

U I =-+)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第三章答案

第3章 选择题 1.必须设立电路参考点后才能求解电路的方法是( C )。 A.支路电流法B.回路电流法C.节点电压法D.2b法 2.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他的KVL独立方程数为( B )个。 A.n-1 B.b-n+1 C.b-n D.b-n-1 3.对于一个具有n个结点、b条支路的电路列写结点电压方程,需要列写( C )。 A.(n-1)个KVL方程B.(b-n+1)个KCL方程 C.(n-1)个KCL方程D.(b-n-1)个KCL方程 4.对于结点电压法中的无伴电压源,下列叙述中,( A )是错误的。 A.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流源后,再列写结点电压方程 B.可选择该无伴电压源的负极性端为参考结点,则该无伴电压源正极性端对应的结点电压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 C.可添加流过该无伴电压源电流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该无伴电压源电压与结点电压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无伴受控电压源可先当作独立电压源处理,列写结点电压方程,再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 5.对于回路电流法中的电流源,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对于有伴电流源,可利用电源等效变换转化为电压源后,再列写回路电流方程 B.对于无伴电流源,可选择合适的回路,使只有一个回路电流流过该无伴电流源,则该回路电流为已知,可少列一个方程 C.对于无伴电流源,可添加该无伴电流源两端电压这一新的未知量,只需多列一个无伴电流源电流与回路电流之间关系的辅助方程即可 D.电流源两端的电压通常为零 6.对于含有受控源的电路,下列叙述中,( D )是错误的。 A.受控源可先当作独立电源处理,列写电路方程 B.在结点电压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结点电压时,需要添加用结点电压表示控制量的补充方程 C.在回路电流法中,当受控源的控制量不是回路电流时,需要添加用回路电流表示控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 解答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P26-31)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KVL 有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U P 105222=?=?=(吸收) 电阻的功率为 W P 20452523=?=?=(吸收)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欧姆定律及KCL 有 A I 35 152==,A I I 123221=-=-=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I P 15115151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2-=?-=(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459535522 23=?=?=?=(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故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电阻的功率为 外电路的功率为 且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图(a )中,1i 与ab u ; 解:如下图(a )所示。 因为 所以 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1I 及电压0U 。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 及KCL 有 整理得 解得mA A I 510531=?=-,V U 150=。 补充题: 1. 如图1所示电路,已知图1 解:由题得 I 3 2=0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22u k i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1A i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0.5k 2=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 u =?++?+-??=

电路分析答案内容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4u V =?++?+-??= 若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由上式可知: 1132(1.5)620i i +=-+ 解得 13i A = 有: 332 1.52(1.523)44u V =?++?+-??=- 3.4 如题3.4图所示电路,N 为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路。已知:当12S u V =、 4S i A =时,0u V =;当12S u V =-、2S i A =-时,1u V =-;求当9S u V =、1S i A =-时的电压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12S S u k u k i =+ 将已知数据代入,有: 120124k k =+ 121122k k -=-- 联立解得: 116k = 212 k =- 因而有: 11 62S S u u i =- 将9S u V =、1S i A =-代入 可得: 11 9(1)262 u V =--= 3.5 如题3.5图所示电路,已知当开关S 在位置1时,I=40mA ;当S 在位置2时,I=-60mA ;求当S 在位置3时的I 解:设电源S U 和S I 对电流I 的贡献为I 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I I kU =+ 其中U 为开关外接电源的作用。 开关S 在位置1时,有 /400I k =+? 此时可将U 视为0 开关S 在位置2时,有 /604I k -=- 由上可解得: 25k = /40I = 当S 在位置3时,6U V =,则有: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参考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 @复刻回忆 1-1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I 2、I 3。 解61=I A ,32-=I A ,63=I A 1-5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1214=--=I A ,39442103=?+?+=AB U V 1-6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U +?-=253050 V 1-8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电阻功率:123223=?=ΩP W , 82/422= =Ω P W 电流源功率: 电压源功率: 1(44=V P W 2-7电路如图题2-7所示。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1262=?=S U V 2-9电路如图题2-9 3 I 解得2-8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213I I =解KCL :6021=+I I 解得451=I mA,152=I mA. R 为 6.615452.2=?=R k ? 解(a)由于有短路线,R (b)等效电阻为 2-12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A 3R U 3W 123=P Ω

解(a)Ω=+=++=75210//10)8//82//(6//6AB R (b)Ω=+=++=612//62)104//4//(64//4AB R 3-4用电源变换的方法求如图题3-4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c) 解ab U 3-144-2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题4-2?????=-++=-+-+=-+0)(31580 0)(4 )(32100)(4823312322211I I I I I I I I I I I 解得: 26.91=I A ,79.22=I A , 98.33-=I A 所以79.22==I I x A 4-3用网孔电流法求如图题4-3所示电路中的功率损耗。 解显然,有一个超网孔,应用KVL 即11015521=+I I 电流源与网孔电流的关系 解得:101=I A ,42=I A 电路中各元件的功率为 200102020-=?-=V P W ,36049090-=?-=V P 1806)10520(6-=??-=A P W ,5102+?=电阻P W 显然,功率平衡。电路中的损耗功率为740W 。 4-10用节点电压法求如图题4-10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 解只需列两个节点方程 解得 501=U V ,802=U V 所以 1040500=-=U V 4-13电路如图题4-13解由弥尔曼定理求解 开关S 打开时: 20/140/120/30040/300-=+-=U 1Ω4I 6I 12I 2I 0V

第3章--组合逻辑电路习题答案

第3章 组合逻辑电路 3.1 试分析图3.59所示组合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写出逻辑函数式,列出真值表,说明电路完成的逻辑功能。 (b) (c) (a)A B C D L =1 =1 =1 C 2 L 1L 2L 3 图3.59 题3.1图 解:由逻辑电路图写出逻辑函数表达式: 图a :D C B A L ⊕⊕⊕= 图b :)()(21B A C AB B A C AB L C B A L ⊕+=⊕=⊕⊕= 图c :B A B A L B A A B B A B A L B A B A L =+=+=+++==+=321 由逻辑函数表达式列写真值表: A B C D L 0 0 0 0 00 0 0 1 10 0 1 0 10 0 1 1 00 1 0 0 10 1 0 1 00 1 1 0 00 1 1 1 11 0 0 0 11 0 0 1 01 0 1 0 01 0 1 1 11 1 0 0 01 1 0 1 11 1 1 0 11 1 1 1 0 由真值表可知:图a 为判奇电路,输入奇数个1时输出为1;图b 为全加器L 1为和,L 2为进位;图c 为比较器L 1为1表示A>B ,L 2为1表示A=B, L 3为1表示A

D C B A W X Y Z 输入 输出 图3.61 题3.3图 解: BA C A C D B C A C D W +++= A C A C D CBA A C D A B B D X +++=B D A C D CB D B C D Y ++=B C D A B D DBA CA CB D Z +++= D C B A W X Y Z 输入输出 B C BA C A C D A C D W DCBA +++==∑)13,12,11,10,8,6,5,4,3()( A C D CBA B D A B X DCBA +++==∑)15,13,12,9,8,7,4,2,0()(

电路分析基础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基础 练习题 @ 微笑、敷衍心痛。 1-1 在图题1-1所示电路中。元件A 吸收功率30W ,元件B 吸收功率15W ,元件C 产生功率30W ,分别求出三个元件中的电流I 1 、I 2 、I 3。 解 61=I A ,32-=I A ,63=I A 1-5 在图题1-5所示电路中,求电流I 和电压U AB 。 解 1214=--=I A ,39442103=?+?+=AB U V 1-6 在图题1-6所示电路中,求电压U 。 解 U +?-=253050,即有 30=U V 1-8 在图题1-8所示电路中,求各元件的功率。 解 电阻功率:12322 3=?=ΩP W , 82/422==ΩP W 电流源功率:0)6410(22=--=A P , 4141-=?-=A P W + -V 51 I A 2 I B - +V 5-+ - V 53 I C 图题1-1 Ω 3V 5-+-+ V 4Ω 1Ω 22 I 1 I - + - + Ω 5V 30A 2U - + V 50图题1-6 图题1-7 V 10Ω 3-+ Ω 2A 2A 1-+ V 4

电压源功率:2021010-=?-=V P W , 4)221(44=-+=V P W 2-7 电路如图题2-7所示。求电路中的未知量。 解 1262=?=S U V 3 4 9122== I A 112/12/33===S U P I A 3/1313/420=++=I A Ω== 12112 3R Ω===13 36 3/13120I U R S eq 2-9 电路如图题2-9所示。求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 从图中可知,2Ω与3Ω并联, 由分流公式,得 1123553 I I I =?= 11 1 3==I A 所以,有 131321+=+=I I I I 解得 5.01-=I A 2-8 电路如图题2-8所示。已知213I I =,求电路中的电阻R 。 解 KCL :6021=+I I 213I I = 解得 451=I mA, 152=I mA. R 为 6.615 45 2.2=?=R k Ω 解 (a)由于有短路线,Ω=6AB R , (b) 等效电阻为 Ω=+=++=1.15 .25 .15.01//)1//11(1//1AB R 2-12 电路如图题2-12所示。求电路AB 间的等效电阻AB R 。 I 3 R Ω6Ω 9eq R S U A 22 I 3I W 123=P 图题2-7 V 1- + Ω 3Ω 1Ω 21 I 1 5I 图题2-9 2 I 3I Ω k 2.2R 0mA 62 I 1I 图题2-8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第三章)知识分享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三章)

相量图形: 1、下图中,R 1=6Ω,L=0.3H ,R 2=6.25Ω,C=0.012F,u (t)=)10cos(210t ,求稳态电流i 1、i 2和i 3,并画出电路的相量图。 解:V U 0010∠=& R 2和C 的并联阻抗Z 1= R 2//(1/j ωC )=(4-j3)Ω, 输入阻抗 Z = R 1+j ωL +Z 1 =10Ω, 则:A Z U I 0010110010∠=∠==&& A R Z I I 0211287.368.0-∠==&& A U C j I 02 313.536.0∠==&&ω 所以: A t i )10cos(21= A t i )87.3610cos(28.02ο-= A t i )13.5310cos(26.02ο+= 相量图见上右图 I 2 1 3

2、下图所示电路,A 、B 间的阻抗模值Z 为5k Ω,电源角频率ω =1000rad/s ,为使1U &超前2 U &300,求R 和C 的值。 解:从AB 端看进去的阻抗为C j R Z ω1 + =, 其模值为:Ω=+=k C R Z 5)1( 2 2ω (1) 而2U &/1 U &=)arctan() (112 CR CR ωω-∠+ 由于1U &超前2 U &300,所以ωCR =tan300=3 1 (2) 联列(1)、(2)两式得R =2.5k Ω,C =0.231μF 3、测量阻抗Z 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R=20Ω,R 2=6.5Ω,在工频(f =50Hz)下,当调节触点c 使R ac =5Ω时,电压表的读数最小,其值为30V ,此时电源电压为100V 。试求Z 及其组成的元件的参数值。 (注意:调节触点c ,只能改变cd U &的实部,电压表读数最小,也就是使实部为零,cd U &为纯虚数,即cd U &=±j30V) 解:U Z R R U R R U ac cd &&&++-=22 调节触点c ,只能改变cd U &的实部,其值最小,也就是使实部为零,cd U &为纯虚数,即cd U &=±j30V , 因此上式可表示为: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电路分析基础》作业参考解答 第一章(P26-31) 1-5 试求题1-5图中各电路中电压源、电流源及电阻的功率(须说明是吸收还是发出)。 (a )解:标注电压如图(a )所示。 由KVL 有 V U 52515=?-=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U P 105222=?=?=(吸收) 电阻的功率为 W P 20452523=?=?=(吸收)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欧姆定律及KCL 有 A I 35 152==,A I I 123221=-=-= 故电压源的功率为 W I P 151151511-=?-=?-=(发出) 电流源的功率为 W P 302152-=?-=(发出)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459535522 23=?=?=?=(吸收) 1-8 试求题1-8图中各电路的电压U ,并分别讨论其功率平衡。 (b )解:标注电流如图(b )所示。 由KCL 有 A I 426=-= 故 V I U 8422=?=?= 由于电流源的功率为 ) (a )(b

W U P 488661-=?-=?-= 电阻的功率为 W I P 32422222=?=?= 外电路的功率为 W U P 168223=?=?= 且 01632483213 1 =++-=++=∑=P P P P k k 所以电路的功率是平衡的,及电路发出的功率之和等于吸收功率之和。 1-10 电路如题1-10图所示,试求: (1)图(a )中,1i 与ab u ; 解:如下图(a )所示。 因为 19.025 10i i === 所以 A i 222.29 209.021≈== V i i u ab 889.09 829204)(41≈=??? ??-?=-= 1-19 试求题1-19图所示电路中控制量1I 及电压0U 。 解:如图题1-19图所示。 由KVL 及KCL 有 ?????=+?? ? ?? -=+01010160050006000201000U I U I U I ) (b ) (a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第三章

()()1212331 1891842181833200.19A A I I I I I I U U I ?+-=-? -++-=-?? =??=-?电路分析基础答案周围版 3-2.试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ab U 。 解:选节点c 为参考点,列写节点方程: a 点:111413323a b U U ?? +-=-= ??? b 点:11141413322a b U U ?? -++=+-=- ??? 整理得:251090 41012 a b a b U U U U -=?? -+=-?; 解得:267a U V = ;2 7 b U V =; 3.429ab a b U U U V =-= *3-4.试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压1U 。 解:选节点b 为参考点,列写节点方程: 节点a :3a U I = 节点c :111117986 642a c U U ?? -+++=-= ?? ? 补充:2c U I =- 解得:487c U V = ;72 7 a U V =-;117.14a c U U U V =-=- 3-8. 试用回路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1I 。 解:列写回路方程: ()()()()()1231233 53223210 2323414253I I I I I I I ++-+-=?? -+++++++=-??=? 整理得:1231233 105210510653I I I I I I I --=?? -++=-??=?, 解得:10.6I A = *3-11.试用回路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3I 。 解: 题图3-2 题图3-4 Ω I 10V 题图3-8 题图 3-11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3.1 如题3.1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 2=?= =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 2=?= = 9V 33u k u 211=?== 3.2 如题3.2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163 S i i A =-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3.3 如题3.3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三版第三章答案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 第一节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1.组合电路的基本概念 组合电路的信号特点、电路结构特点以及逻辑功能特点。 2.组合电路的分析与设计 组合电路分析是根据已知逻辑图说明电路实现的逻辑功能。 组合电路设计是根据给定设计要求及选用的器件进行设计,画出逻辑图。如果选用小规模集成电路SSI,设计方法比较规范且容易理解,用SSI设计是读者应掌握的最基本设计方法。由于设计电路由门电路组成,所以使用门的数量较多,集成度低。 若用中规模集成电路MSI进行设计,没有固定的规则,方法较灵活。 无论是用SSI或MSI设计电路,关键是将实际的设计要求转换为一个逻辑问题,即将文字描述的要求变成一个逻辑函数表达式。 3.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应用 常用中规模集成电路有加法器、比较器、编码器、译码器、数据选择器和数据分配器等,重要的是理解外部引脚功能,能在电路设计时灵活应用。 4.竞争冒险现象 竞争冒险现象的产生原因、判断是否存在竞争冒险现象以及如何消除。 二、难点: 1.组合电路设计 无论是用SSI还是用MSI设计电路,首先碰到的是如何将设计要求转换为逻辑问题,得到明确的真值表,这一步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总结解决这一难点的方法如下: (1)分析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分别确定输入变量、输出变量的个数及其名称。 (2)定义逻辑变量0、1信号的含义。无论输入变量、输出变量均有两个状态0、1,这两个状态代表的含义由设计者自己定义。 (3)再根据设计问题的因果关系以及变量定义,列出真值表。 2.常用组合电路模块的灵活应用 同样的设计要求,用MSI设计完成后,所得的逻辑电路不仅与所选芯片有关,而且还与设计者对芯片的理解及灵活应用能力有关。读者可在下面的例题和习题中体会。 3.硬件描述语言VHDL的应用 VHDL的应用非常灵活,同一个电路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描述方法,初学者可以先仔细阅读已有的程序实例,再自行设计。 三、考核题型与考核重点 1.概念与简答 题型1为填空、判断和选择; 题型2为叙述基本概念与特点。 建议分配的分数为3~6分。 2.综合分析与设计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答案

第3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练习与思考 3.1.1 什么是稳态?什么是暂态? 答:稳态是指电路长时间工作于某一状态,电流、电压为一稳定值。暂态是指电路从一种稳态向另一种稳态转变的过渡过程。 3.1.2 在图3-3所示电路中,当开关S 闭合后,是否会产生暂态过程?为什么? 图3-3 练习与思考3.1.2图 答:不会产生暂态过程。因为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瞬间响应仅与瞬间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所以开关S 闭合后,电路不会产生暂态过程。 3.1.3 为什么白炽灯接入电源后会立即发光,而日光灯接入电源后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答:白炽灯是电阻性负载,电阻是一个暂态元件,其暂态响应仅与暂态的激励有关,与以前的状态无关;而日光灯是一个电感性负载,电感是一个记忆元件,暂态响应不仅与暂态激励有关,还与电感元件以前的工作状态有关,能量不能发生突变,所以日光灯要经过一段时间才发光。 3.2.1任何电路在换路时是否都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什么? 答:不是。只有含有储能元件即电容或电感的电路,在换路时才会产生暂态过程。电路产生暂态的条件是电路中含有储能元件,并且电路发生换路。 3.2.2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是否一定为零?为什么? 答:若一个电感元件两端电压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感元件电压为零,由 dt di L u =只能说明电流的变化率为零,实际电流可能不为零,由2 2 1Li W L =知电感储能不为零。 若一个电容元件中的电流为零,其储能不一定为零,因为电容元件电流为零,由 dt du C i =只能说明电压变化率为零,实际电压可能不为零,由2 2 1)(Cu t W C =知电容储能不为零。 3.2.3在含有储能元件的电路中,电容和电感什么时候可视为开路?什么时候可视为短路? 答:电路达到稳定状态时,电容电压和电感电流为恒定不变的值时,电容可视为开路,电感可视为短路。 3.2.4 在图3-13所示电路中,白炽灯分别和R 、L 、C 串联。当开关S 闭合后,白炽灯1立即正常发光,白炽灯2瞬间闪光后熄灭不再亮,白炽灯3逐渐从暗到亮,最后达到最亮。请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章例题

第三章 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 3-2 已知图3-2所示输电线路始末端电压分别为248kV 、220kV ,末端有功功率负荷为220MW ,无功功率负荷为165 MVAR 。试求始端功率因数。 3-2 解: 62.26105.5220422=??=?-y Q (MVAR) 83.3310 5.52484 21=??=?-y Q (MVAR) 38.13822062.261652202j j j S +=-+='? (MVA) 求Z 12中的功率损耗: 21 .194165.23183.55165.1138.13822083 .55165.11)408(22038.13822012 2 212 j j j S j j S +=+++='+=++=?? ? 38.160165.23183.3321.194165.2311j j j S +=-+=? (MVA) 8216.038 .160165.231165.231cos 2 2 =+= ? 3-8 额定电压110 kV 的辐射形电网各段阻抗及负荷如图3-8所示。已知电源A 的电压为121 kV ,求功率分布和各母线电压。(注:考虑功率损耗,可以不计电压降落的横分量 U δ) 。 3-8 解: 设?∠=?∠=? 01100N C U U 220k ··20+ · C 习题解 图 20+ P 2=220 Q 2 =165MVAR 8+j 习题图 3-2 习题图 3-8

083 .27545.32676.4338.2407.22 207.30676.4338.2)4020(110 407.22207.30407.22207.30953.7793.93040593 .7793.9407.0271.0)810(407.0271.0)3020(1108102 2 22 22j j j S S S j j S j j j S S S j j j S S S j j S AB B A AB B B B B C C B BC +=+++=?+'-=+=++=?+=--+=''+='--=++--=?+-=''+=++=?? ? ??? ? ? ? ? ? ? 已知U A =121kV 332.14121 40 083.2720545.32=?+?= ?AB U kV 668.106332.14121=-=?-=AB A B U U U kV 972.3668 .10630 )593.7(20)793.9(-=?-+?-= ?BC U kV 64.110972.3668.106=-=?-=BC B C U U U kV 3-13 由A 、B 两端供电的电力网,其线路阻抗和负荷功率等如图3-13示。试求当A 、B 两端供电电压相等(即U A =U B )时,各段线路的输送功率是多少(不计线路的功率损耗) 3-13 解: 1、 4支路合并, 等值电路如图3-13a 所示。 510) 63()126(6 3)1530(1020) 63()126(12 6)1530() 510()1530(102015 3016 8) 84)(1530()126)(1020(10 2016 8)42)(1020()84)(1530() (42)63(32 4111411414j j j j j Z Z Z S S j j j j j Z Z Z S S j j j S S S j j j j j j S j j j j j j S j Z B B a A ab B A +=-+--+=+=+=-+--+=+=+-=+-+=-=+=--++-+= +=--++-+=Ω+=+=* **? ? * **? ? ? ? ? ? ? 输送功率分布如图3-13b 所示。 S S 习题解图·a U 习题图 3-13

电路分析基础第三章作业答案

§3-1 叠加定理 3-l 电路如题图3-l 所示。(1)用叠加定理计算电流I 。(2)欲使0 =I ,问S U 应改为何值。 题图3-1 解:(1)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A 3 A 1633 A 263V 18" ' "' =+==Ω +ΩΩ= =Ω+Ω= I I I I I (2)由以上计算结果得到下式 V 9A 1)9(0 A 191 S S " ' -=?Ω-==+?Ω = +=U U I I I 3-2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2电路中电压U 。 题图3-2 解:画出独立电流源和独立电压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V 8V 3V 5 V 3V 9) 363 V 53A 3) 31(55 " ' " ' =+=+==?Ω+ΩΩ= =Ω??Ω+Ω+ΩΩ=U U U U U 3-3用叠加定理求题图4-3电路中电流i 和电压u 。 题图3-3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V )3cos 104( A )3cos 52( V 3cos 10)2(A 3cos 53cos 123 233 232155 4V V 86 36326 36 3 A 263632V 8 " '" ' " ""' ' t u u u t i i i t i u t t i u i +=+=-=+==Ω-=-=?+-? +?+ += =?Ω +?+ΩΩ+?==Ω+?+Ω= 3-4用叠加定理求题图3-4电路中的电流i 和电压u 。 题图3 -4 解:画出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分别单独作用的电路如图 (a)和图(b)所示。由此求得

电路分析试题及答案解析(第三章)

R 1=6 Ω,L=0.3H ,R 2=6.25 Ω, C=0.012F, u(t)= 10 2 cos(10t) ,求稳 态电流 i 1、 i 2 和 i 3,并画出电路的相量图 1 3 2 I 解: U 10 00V R 2和 C 的并联阻抗 Z 1= R 2// (1/j C )=(4-j3) Ω, 输入阻抗 Z = R 1+j L+Z 1 =10 Ω, 则: I 1 U 10 00 1 00 A Z 10 I 2 I1Z1 0.8 36.870 A R 2 I 3 j CU 2 0.6 53.130 A 所以: i 1 2 cos(10t) A i 2 0.8 2 cos(10t 36.87 )A i 2 0.6 2 cos(10t 53.13 )A 相量图见上右图 相量图 形: 1、下图中, R 1 i 1 L

=1000rad/s ,为使U 1超前U 2 300 ,求 R 和C 的值。 1 而U 2 /U 1= 1 2 1 ( CR) 2 3、测量阻抗 Z 的电路如下图所示。已知 R=20 Ω, R 2=6.5 Ω, 下,当调节触点 c 使 R ac =5 Ω时,电压表的读数最小,其值为 电压为 100V 。试求 Z 及其组成的元件的参数值。 (注意:调节触点 c ,只能改变 U cd 的实部 , 电压表读数最小 ,也 就是使实部为零, U cd 为纯虚数,即 U cd = ±j30V) 解:从 AB 端看进去的阻 抗为 其模值为: 2 1 2 R 2 ( 1 C )2 1 , j C , 5k 1) U cd 调节触点 Rac U R R 2 U R 2 Z c ,只能改变 U c d 的实部,其值最小,也就是使 2 、下图所示电路, A 、 B 间的阻抗模值 Z 为 5k Ω ,电源角频率 arctan( CR) 2) 由于U 1超前U 2 300 ,所以ω 1 CR=tan30 0 = 3 联列( 1)、(2)两式得 R=2.5k Ω, C=0.231 μF 在工频(f =50Hz) 30V ,此时电源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大全含答案

试题库 薛永培作 “电路分析基础”试题(120分钟)—III 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提干的括号内。每小题2分,共40分) 图示电路中电流i 等于( 2 ) 1)1A 2)2A 3)3A 4)4A 2、图示单口网络的短路电流sc i 等于(1 ) 1)1A 2)1.5A 3)3A 4)-1A 3、图示电路中电压 u 等于(2 ) 1)4V 2)-4V 3)6V 4)-6V 4、图示单口网络的开路电压oc u 等于( 1 ) 1)3V 2)4V 7A Ω2Ω 1Ω4i 6V Ω2Ω 4sc i Ω 2Ω 4+ _ Ω 2Ω 2- 2V + - 10V + u -+ Ω 1Ω 26V + _ 3V + _ + -oc u

3)5V 4)9V 5、图示电路中电阻R吸收的功率P等于( 3 )1)3W 2)4W 3)9W 4)12W 6、图示电路中负载电阻 L R 吸收的最大功率等于( 3 ) 1)0W 2)6W 3)3W 4)12W 7、图示单口网络的等效电阻等于( 1 )1)2Ω 2)4Ω 3)6Ω 4)-2Ω 8、图示电路中开关断开时的电容电压 ) 0(+ c u 等于( 2 ) 1)2V 2)3V 3)4V 4)0V 3V Ω 2 + _ RΩ 1 A 3 Ω 3 + _ 6V 5:1 L R Ω 4 - + i2 a b 4V Ω 2 + _ Ω 2 + - c u+ _ 2V 0=t F 1

9、图示电路开关闭合后的电压 ) (∞ c u 等于( 4 ) 1)2V 2)4V 3)6V 4)8V 10、图示电路在开关断开后电路的时间常数等于( 2 )1)2S 2)3S 3)4S 4)7S 11、图示电路的开关闭合后,电感电流 )(t i等于(3) 1) t e2 5- A 2) t e5.0 5- A 3) ) 1(52t e- - A 4) ) 1(55.0t e- - A 12、图示正弦电流电路中电压 )(t u 的振幅等于(4) 1)1V 2)4V 3)10V 4)20V Ω 4 6V Ω 2 + _ Ω 2 + - c u 0=t F 1 - + 1 u 1 2u + - Ω 2 + _ Ω 2 + - 0=t F1 F 2 5A Ω 2 =t i 1H s 10 + _ + _ u 1H s u F25.0 V t t u) 2 cos( )(=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如题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如题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如题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4u V =?++?+-??=

电路分析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习题 如题图所示梯形电路。 ⑴ 已知24u V =,求1u 、i 和S u 。 ⑵ 已知27S u V =,求1u 、2u 和i 。 ⑶ 已知 1.5i A =,求1u 和2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性质,设: 211u k u = 22u k i = 23s u k u = 令: 2V u 2= 可推出 6V u 2= 1A i = 27V u s = 因而可得: 3k 1= 0.5k 2= 27/2k 3= ⑴ 当24u V =时,有: 12V 43u 1=?= 2A 40.5i =?= 56V 42 27 u s =?= ⑵ 当27S u V =时,有: 2V 2727 2u k 1u s 32=?== 1A 20.5u k i 22=?== 6V 23u k u 211=?== ⑶ 当 1.5i A =时,有: 3V 1.50.5 1i k 1u 22=?== 9V 33u k u 211=?== 如题图所示电路,已知9S u V =,3S i A =,用叠加定理求电路i 。 解:S u 单独作用时,有: 1163 S u i A = =+ S i 单独作用时,有: 23 163 S i i A =-=-+ 根据叠加定理可得: 12110i i i =+=-= 如题图所示电路,求电压u 。如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电压u 变为多少? 解:根据KVL 列一个回路 113132(32)4u i V A A i =Ω?++?Ω+-?Ω 两个电压源支路可列方程:

1131(3)610i i +=-+ 由此可得: 13i A = 代入上式得: 33132(323)44u V =?++?+-??= 若独立电压源的值均增至原值的两倍,独立电流源的值下降为原值的一半,由上式可知: 1132(1.5)620i i +=-+ 解得 13i A = 有: 332 1.52(1.523)44u V =?++?+-??=- 如题图所示电路,N 为不含独立源的线性电路。已知:当12S u V =、4S i A =时,0u V =;当12S u V =-、2S i A =-时,1u V =-;求当9S u V =、1S i A =-时的电压u 。 解: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12S S u k u k i =+ 将已知数据代入,有: 120124k k =+ 121122k k -=-- 联立解得: 116k = 212 k =- 因而有: 11 62S S u u i =- 将9S u V =、1S i A =-代入 可得: 11 9(1)262 u V =--= 如题图所示电路,已知当开关S 在位置1时,I=40mA ;当S 在位置2时,I=-60mA ;求当S 在位置3时的I 值。 解:设电源S U 和S I 对电流I 的贡献为I 根据线性电路的叠加定理,有: /I I kU =+ 其中U 为开关外接电源的作用。 开关S 在位置1时,有 /400I k =+? 此时可将U 视为0 开关S 在位置2时,有 /604I k -=- 由上可解得: 25k = /40I = 当S 在位置3时,6U V =,则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