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月份)

2019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月份)
2019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月份)

2019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月份)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 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

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

2.(4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

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

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

3.(4分)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4.(4分)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这种思想()

A.批判理学空疏学风B.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C.挑战孔孟正统权威D.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

5.(4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6.(4分)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

A.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7.(4分)如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

B.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C.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D.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8.(4分)如图是1954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两枚,分别是第三枚“重型机器厂”、第七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B.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

C.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

9.(4分)意大利学者彼得罗?彭梵德指出:“尽管‘民族’这个词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包括王国、城邦及最野蛮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由此可知()

A.万民法造就了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法的发展存在客观基础

C.罗马扩张是区域文明的诉求

D.万民法弥合了古老民族差异

10.(4分)(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11.(4分)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12.(4分)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一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材料二: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

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政府要面对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海禁政策,冶铁亦移力于铸钱。而1530年以降,自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并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出口中国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之一变:因为如此一来,出口和贸易造成货币流失的担忧就不再是主要威胁了,且物物交换也不必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代替这一切的,则是以商品和物资的大规模出口以换取美洲白银货币的时代潮流。一个新的“白银推动的世界”因之开始。

﹣﹣节选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材料提供了16世纪前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片段,蕴含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蕃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税关机构。藩属体制下核心层是中央王朝地区,至中唐以前,关津大多遵循了孟子的“讥而不征”(只稽查而不征税)等主张。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逐渐成为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始居重。致明清时期,运河、长江或交通沿线商税之关广泛设置。核心层外为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官营外贸和管理双重职能的商贸交往场所和监管机构,如汉代关市、隋唐互市、宋代榷场、明清茶马司等。边疆外为边境地区,在“厚往薄来”的政策影响下,边境税关多为“怀柔远人、市惠藩属”。明前中期海外贸易政策走向政治极端,只有在政治朝贡之内才被允许。

近代以后,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关被洋员控制,逐渐成为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

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材料越南战争本来是一场普通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统一的国内战争,但它却是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核大战阴影的笼罩下。战后,由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苏双方的注意力都逐渐转向第三世界。它们在越南的战略目标,更多地服从于各自的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

美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它不愿丢失越南,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其目标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一开始是为了“制止共产主义侵略”和“击败革命”,1968 年以后则是“体面的撤退”,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

﹣﹣摘编自张岷、黎章春《略论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17.材料亚当?斯密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之一,其生活的时代正值工业革命前夜。

斯密洞察了18世纪中叶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科学地预见了资本主义大工业时代必然到来的趋势。为适应这种需要,斯密于1776年发表《国富论》阐述其思想。特别是“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摧毁了作为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理论依据的重商主义学说。

他提出放任政策以尽可能地促进生产率的提高,从而在客观上给工业革命以策略上的指导,为工业革命以致于工业化、政治现代化做了理论上、政策上的准备。但斯密的经济自由主义并不是绝对的、无限制的自由,他主张在国内政策中对自由竞争实行一些限制。

在《国富论》中,他指定了政府的三种职能,即保护国家、维护公正与秩序、提供公共工程。可见,斯密在极力宣扬其经济自由思想的同时,并没有一概地否定在特定领域里政府所具有的特殊作用。

﹣﹣摘编自谢宗林、李华夏译《国富论》等(1)根据材料,概括亚当?斯密的主要思想。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其思想。

2019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考历史模拟试卷(2月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4分)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在徐州朝见齐威王,并尊齐威王为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魏惠王的王号,史称“徐州相王”。公元前323 年,魏、韩、赵、燕、中山五国国君称王而相互尊重,史称“五国相王”。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分封制度开始瓦解B.诸侯之间矛盾趋于缓和

C.周天子的地位下降D.山东诸国实力强大

【考点】12: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演变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徐州相王”、“五国相王”。

【解答】依据材料“徐州相王”、“五国相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天子的地位下降,分封制开始瓦解,故C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D材料均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4分)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说过,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使中国对集权的容忍度远远大于别国。由此可知()

A.大一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涵

B.中央集权塑造了国人的文化心理

C.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央集权制度

D.集权制度是中国人的终极性诉求

【考点】16: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原因,关键信息是“对国家统一的终极性诉求…”

【解答】根据题干可知,中央集权体制的长期存在源于对人们国家统一的追求,体现了

大一统成为中国文化内涵,故A项正确。

B项表述与题干观点不符,中央集权因国人大一统心理而为人所接受,排除。

C项,材料主旨并非强调国家统一对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影响,排除。

D项,材料并未体现国人对集权制度的追求,排除。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原因,此题重在理解材料表达主旨进行排除。

3.(4分)汉代《氾胜之书》记载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北朝《齐民要术》记载利用不同种的树木进行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南宋《农书》记载种桑“择美桑种椹”,“唯取中间一截”,“以种即其干强实,其叶肥厚”。这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形成了系统的科学体系B.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

C.推动了近代进化论产生D.与经济重心南移同步

【考点】3G: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解题的关键信息:小麦选种“择穗大强者”;

嫁接来提高果树结实和改良品质;种桑“择美桑种椹”。

【解答】A说法错误,中国古代科技未形成系统的科学体系,排除。

B《氾胜之书》、《齐民要术》、《农书》是我国古代的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的表现,它们记载了小麦、果树、桑的种植技术,说明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密切相关,正确。

C说法错误,排除。

D题干未提及经济重心南移的信息,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4分)思想家李贽说:“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便失却真心……然则《六经》《语》《孟》,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李贽这种思想()

A.批判理学空疏学风B.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C.挑战孔孟正统权威D.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

【考点】37: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儒家思想演变的相关知识。需要掌握李贽的思想。解题的关

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解答】材料“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sǒu)也,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说明孔孟的言论导致“失去童心”,在一定程度上对孔孟正统权威提出挑战,故C正确。

A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B明显错误,排除。

D材料不能体现,排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有一定难度,总体难度适中。

5.(4分)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这说明()

A.近代中国呈现复杂的发展趋势

B.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

C.甲午战争触发了清朝多重危机

D.资产阶级尚未形成政治合力

【考点】MH: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解题的关键是“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

【解答】“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表明有识之士有同质化目标选择,故B正确;

ACD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中国近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和取得民族独立,要想实现近代化是根本不可能的。6.(4分)1928年,中共《土地问题决议案》规定没收豪绅地主土地,“实现土地国有”.1931年,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要求苏维埃各级政府发布通告,告之民众所分得的土地,“这田由他私有,别人不得侵犯”。这一转变()

A.标志着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

B.造成了土地政策严重脱离实际

C.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意味着党内“左”倾思想得以根除

【考点】9N: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要求学生结合土地革命时期特征来分析。

【解答】A.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应该是87会议以后。

B.材料反映的是最终把土地分给农民,保护农民私有土地,这符合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要求。

C.材料反映的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措施,有利于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D.当时左倾错误没有根除。

故选:C。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7.(4分)如图反映了近代某一重大事件的局势。就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东北从此沦为殖民地

B.三大战役取得决定性胜利

C.东北成为列强争夺的重点

D.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阶段

【考点】9S:抗日战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军队出兵东北地区,这应该是抗战的最后阶段,是1945年8月份。

故选:D。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过程,还要搞清楚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特点。

8.(4分)如图是1954年邮电部发行的一套邮票中的两枚,分别是第三枚“重型机器厂”、第七枚“哈尔滨亚麻纺织厂”。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

A.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B.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

C.工业布局趋于合理

D.计划经济体制已初步形成

【考点】G3: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经济建设。要求学生结合我国经济建设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A.从材料中的1954年可以看出当时我国处在一五计划期间,正在处在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当时是优先发展重工业,材料看不出轻重工业均衡发展。

B.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大规模经济建设正在进行之中。

C.材料看不出整体的工业布局。

D.计划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应该是一五计划结束的时候。

故选:B。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9.(4分)意大利学者彼得罗?彭梵德指出:“尽管‘民族’这个词有着极广泛的含义(包括王国、城邦及最野蛮的部落),然而那些民族均为围绕地中海盆地的文明民族。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由此可知()

A.万民法造就了罗马帝国统治

B.罗马法的发展存在客观基础

C.罗马扩张是区域文明的诉求

D.万民法弥合了古老民族差异

【考点】4D:罗马法.

【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需要掌握万民法发展的客观条件。解题的关键是对“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的分析理解。

【解答】依据材料“当时在这些‘万民’之间,共同的起源,古老和频繁的交往,共同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早已造成大量的共同习惯和制度”可以看出反映的是万民法发展的客观条件,故B项正确。

A项颠倒了因果关系,排除。

材料没有体现罗马的扩张,故C项错误。

D项无法从材料得出,排除。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对万民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10.(4分)(2019?河南中原名校第一次质量考评?19)“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这反映了()

A.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转型的阶段性变化

B.文艺复兴为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基础

C.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作用领域的局限

D.两场运动在不同领域产生的特殊影响

【考点】85:文艺复兴;86:宗教改革.

【分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的分析理解。

【解答】根据材料“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具有思想解放的性质,然而两者要实现的目标却有所差别。文艺复兴的目的在于走出中世纪,走向现代文明;宗教改革则是上层建筑领域的一场变革,目的在于开创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我们不难得知,在由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中经历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故

A项正确;

材料中并没有论及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二者之间的关系,故B项错误;

材料中同样没有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局限性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

无论是宗教改革还是文艺复兴,二者发生作用的领域都是意识形态和上层建筑领域,故D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11.(4分)政治学者刘瑜说,确实有一部分人认为,美国独立战争是场革命的话,立宪会议本质是反革命。因为独立战争释放了民间的能量、社会的能量、自治的能量,立宪会议把这种能量给重新往回收了一点。这说明()

A.独立战争失去其政治成果

B.制宪会议背离了独立精神

C.三权分立消耗了地方能量

D.联邦制抑制了可能的乱局

【考点】6B:美国的邦联制和联邦制.

【分析】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中的联邦制。解题关键是理解联系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以联邦制代替邦联制的目的和影响。

【解答】根据所学,美国独立战争胜利,赢得了独立自由和民主,特别对英国殖民统治的压制反感,实行了松散的邦联制,但导致邦联政府的权力太小无力维护国家的利益和解决许多问题,1787年宪法制定,确立了联邦制,实质上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对各州的控制加强,有利于防止各州权力太大,影响国家的统一和局势的稳定,故D项符合;

制宪会议制定的1787年宪法巩固了独立战争成果,故AB排除;

三权分立体现民主政体内容,与不能体现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排除。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对于美国1787年宪法,高考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联邦宪法的内容;②联邦宪法确立的几项重大原则;③联邦宪法的影响。

12.(4分)对于德国统一,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强调自己主动给德国的北约身份放行,美国总统布什与其国家安全顾问的联合回忆录《重组的世界》中认为是美国的主动

倡议迫使戈尔巴乔夫接受了德国的北约身份;德国总理科尔的回忆录《我要的是德国统一》对该问题避而不谈。这反映出()

A.单一视角难以还原历史真相

B.时代发展影响历史叙述

C.美苏两国主宰德国统一进程

D.个人记述缺乏研究价值

【考点】E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极格局,要求学生结合两极格局的特征来分析。嗯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总统,苏联总统,都是从自己的单一角度来看待问题,很难搞清楚历史事实的真实面目。

B.材料没有体现出时代发展的影响。

C.材料不是强调美苏主宰德国的统一。

D.选项表述太绝对,个人的叙述不一定缺乏研究价值。

故选:A。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两极对峙的特点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13.(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改革初期,中国领导人把前20年(1957一1977年)经济发展的失败归咎于当时思想激进的“左”倾经济战略和政策,因此改革最初目标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完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要发展“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还首次明确把对外开放作为长期的基本国策。这标志着中国全面和系统地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农村改革为重点转向以城市改革为重点;同时也标志着中国领导人关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理念、理论以及目标模式有了重大的突破。这也为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提供了一个中间过渡模式,到90年代初,已经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机制。这就为90年代初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不仅脱离计划经济体制,而且引入市场经济机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实际上并没有宏大的预先设计,而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

步铺就了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摘编自胡鞍钢《邓小平时代﹣﹣中国改革开放》材料二:二战中,国家干预保障了英国社会经济稳定,人民营养平均水平甚至还有提高,国家干预在英国人头脑中扎了根。1945年,“社会主义”政党工党执政,他们颁布《国民保险法》《国民医疗服务法》,实行银行、交通、能源等部门的国有化。20世纪70年代,英国的经济处于颓势,英镑不断贬值,政局不稳。1979年5月,撒切尔夫人就任首相。她一改以往的凯恩斯主义政策,采取货币主义思想,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控制通货膨胀,重振英国经济。她的经济政策,被人们称为“撒切尔主义”。其主要内容: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撒切尔主义实施的效果是明显的。通货膨胀率在撒切尔夫人执政前达到近27%,1988年降至4%.1987年度起,英国的财政由赤字转为盈余。英国的经济增长率1986年达3%,比同期的美国、法国、联邦德国和日本都快。1983年6月和1987年6月的两次大选中,撒切尔夫人得以两度蝉联首相。保守党连续执政达十八年。

﹣﹣摘编自钟声《撒切尔夫人》等资料(1)根据材料一概括1978年后经济体制改革历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撒切尔主义”和之前的经济政策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其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一、二,归纳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中英两国经济改革的共同之处。【考点】EC: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GC:经济体制改革.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英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和英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学生结合70年代以后,中印两国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1)从材料明显可以看出,我国78年以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包括,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能够不断的深化其主要的原因是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不断发展,成

效日益显著;勇于借鉴他国经验,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从材料和所学知识,我们可以看出英国的撒切尔主义,采用货币主义思想取代凯恩斯主义,以前的国家大力干预,变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原来的国有化政策变为私有化政策,并且改革福利国家制度,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降低通货膨胀率,扭转国家的财政赤字,使得保守党长期执政。

(3)从材料可以看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经济体制的改革都根据国情进行了调整,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都主张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

(1)特点:“摸着石头过河”,不断进行体制探索;从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改革重点从农村深入到城市。

原因:社会主义建设前20年“左”倾错误严重,经济发展受阻;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经济不断发展,成效日益显著;勇于借鉴他国经验,突破传统理念、理论以及模式;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思想,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不同:采用货币主义思想代替凯恩斯主义;由原来的国家加大干预变为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原来的国有化政策变为实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福利制度。作用:经济增长速度加快;通货膨胀率降低;财政由赤字转为结余;保守党长期执政。

(3)根据国情及时调整基本指导方针;减少国家的干预;更加注重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

【点评】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战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政策调整的表现,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分析的能力。

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正是由于政府要面对这个矛盾,所以就有了海禁政策,冶铁亦移力于铸钱。而1530年以降,自西班牙在美洲大规模开采白银,并通过菲律宾马尼拉出口中国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为之一变:因为如此一来,出口和贸易造成货币流失的担忧就不再是主要威胁了,且物物交换也不必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而代替这一切的,则是以商品和物资的大规模出口以换取美洲白银货币的时代潮流。一个新的“白银推动的世界”因之开始。

﹣﹣节选自韩毓海《五百年来谁著史﹣﹣1500年以来的中国与世界》材料提供了16世纪前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历史片段,蕴含了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诸多启示。从材料中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考点】5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EP: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分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中国的对外贸易方式发生了改变,逐步顺应时代潮流,这是“白银推动的世界”的一个体现。

【解答】首先依据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启示。材料中主要涉及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对外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时代潮流等重要信息。货币短缺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造就了海禁政策,这一矛盾的解决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新的贸易方式顺应了时代潮流,中国的对外政策也有相应的改变。归根到底,这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有关。由此可以拟定以下启示:经济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对外政策调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对外政策要顺应时代潮流。

其次史论结合,予以阐述。要求如下:①史实要准确,可结合所学中国与世界历史的相关史实作答。②史实与启示之间逻辑性要强。

故答案为:

启示1:对外政策要顺应时代潮流。

自新航路开辟以来,美洲白银大量开采,世界货币供应量剧增,世界经济由物物交换走向货币时代。中国政府面对这一潮流,对外政策由海禁转为开放,白银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了中国货币经济的到来。

二战后,世界经济需要一个稳定的货币金融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建立起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稳定了世界金融秩序,推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启示2:经济主要矛盾变化影响对外政策调整。

启示3: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点评】本题是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炼观点、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阐述历史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抓住材料中中国经济的主要矛盾、中国对外政策、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时代潮流等关键、重要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15.(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西周起,中国形成了藩属体制和海外朝贡贸易关系。为监管中原地区内部及与各藩部、蕃属国间的经济交往,各朝代产生了关津、榷场、市舶等多种税关机构。藩属体制下核心层是中央王朝地区,至中唐以前,关津大多遵循了孟子的“讥而不征”(只稽查而不征税)等主张。随着唐宋商品经济发展,逐渐成为课收商利的税关,财政经济开

始居重。致明清时期,运河、长江或交通沿线商税之关广泛设置。核心层外为边疆地区,形成了具有官营外贸和管理双重职能的商贸交往场所和监管机构,如汉代关市、隋唐互市、宋代榷场、明清茶马司等。边疆外为边境地区,在“厚往薄来”的政策影响下,边境税关多为“怀柔远人、市惠藩属”。明前中期海外贸易政策走向政治极端,只有在政治朝贡之内才被允许。

近代以后,在条约体系下,中国在沿海开放口岸逐渐设立起由外国人管理的西式新关,新关被洋员控制,逐渐成为海关,新设的海关和原有常关并存。之后,通商口岸的常关渐归新关管理。1927年以后,国民政府逐渐与列强签订关税自主新约。1928年,国民政府实行统税,其收入逐渐超过厘金和常关税。在此前提下,国民政府陆续废除常关,海陆边关统一征税。由此意味中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型的、西式近代国境海关最终确立。

﹣﹣摘编自姚永超《论中国海关的起源、布局与体系演变》(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并简析其意义。【考点】2Q: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2Y: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及其影响;A2: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税关体系的特点,需结合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海禁政策来解答。

(2)本题考查近代以来中国税关体系的变化及意义,需结合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来解答。

【解答】(1)结合所学知识,税关起源较早;受到藩属体制影响,形成三层税关结构;税关具有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外交等多重职能。

(2)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增加财政收入。故答案为:

(1)特点:税关起源较早;受到藩属体制影响,形成三层税关结构;税关具有经济、政治、军事乃至外交等多重职能。

(2)变化:从传统税关体系向近代税关体系转变;从受列强控制到逐渐关税自主;从海关、常关并存走向统一的海关。

意义:税关体系的近代化;维护了国家主权;保护了国内市场,促进了民族工业发展;

增加财政收入。

【点评】本题偏难,考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历程、海禁政策、列强入侵对中国经济影响,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16.材料越南战争本来是一场普通的民族解放和民族统一的国内战争,但它却是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核大战阴影的笼罩下。战后,由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苏双方的注意力都逐渐转向第三世界。它们在越南的战略目标,更多地服从于各自的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

美国的根本利益决定了它不愿丢失越南,美国卷入越南战争,其目标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一开始是为了“制止共产主义侵略”和“击败革命”,1968 年以后则是“体面的撤退”,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

﹣﹣摘编自张岷、黎章春《略论越南战争对美国社会的影响》(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越南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

【考点】UH:越南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越南战争。考查美国卷入越南战争的原因以及越南战争对美国造成的影响。需要掌握越南战争的原因和影响。

【解答】(1)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在美苏两极格局和核大战阴影的笼罩下”、“由于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苏双方的注意力都逐渐转向第三世界”、“更多地服从于各自的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为了制止共产主义侵略和击败革命”,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原因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国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需要;制止共产主义侵略;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影响。

(2)本小问的影响,依据材料“越战是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在战争后期,美国社会经济的一系列矛盾凸显,美国经济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直至整个70年代,进入一个长期停滞的阶段”,结合所学可知,影响是消耗了巨额财富;加速了经济衰退和停滞;导致了美国经济霸权地位的动摇;激化了社会和阶级矛盾;成为美国现代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故答案为:

(1)原因: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欧洲局势相对稳定;美国整体利益和全球战略需要;

制止共产主义侵略;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美国霸权主义政策的影响。

2020届上海市静安区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静安区2019 学年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 测 高三历史试卷2020.05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 60 分钟,试卷满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1.为农耕文明的简介配图,恰当的是 A B C D 2.“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 能禁止。”廷尉李斯基于以上判断,主张推行 A. 皇帝制度 B. 三公九卿制度 C. 郡县制度 D. 君主专制制度 3.“世祖光武皇帝讳秀,字文叔,南阳蔡阳人,高祖九世之孙也。”材料中的“世祖”建立了 A. 西汉 B.东汉 C.蜀汉 D. 后汉 4.“两宋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 南方的自然条件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B. 北方持续战乱而南方相对安宁 C.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超过北方 D. 北宋定都开封而南宋定都临安 5.右图为受污损的三联书店出版物封面。其中污损处的文字当 是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 泉州 6.下图为学生笔记。笔记评价的是 A.东汉的“柔道”政策 B. 唐代的“和亲”政策 C. 宋代的“和议”态度 D. 明清的“闭关锁国” 7.“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这段话,谴责的是 A. 圈地运动 B. 黑奴贸易 C. 君主专制 D. 殖民扩张 8.“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材料中的“议会君主制”也被称作 A. 开明君主制 B. 民主共和制 C. 君主立宪制 D. 等级君主制 9.作为条款,“英王陛下承认合众国为自由、自主和独立的国家”出自 A. 1689 年《权利法案》 B. 1783 年《巴黎和约》 C. 1787 年“联邦宪法” D. 1789 年《人权宣言》 10.区分彼得一世改革与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性质的关键在于 A. 是否使俄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B. 是否动摇了沙皇的专制地位 C. 是否保留大量封建军事残余 D. 是否为经济提供自由劳动力 11.18 世纪中期开始的经济领域大变革之所以称为“工业革命”,主要是因为 A. 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 B.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 C. 手工作坊变成手工工场 D. 君主统治让位民主政治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份)

2019-2020学年山东省潍坊一中高三(下)月考生物试卷(3月 份) 一、选择题 1. 下列有关细胞内物质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胰岛素的合成都发生在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 B.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 C.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只能在免疫细胞中合成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丙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答案】 B 【考点】 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动物激素的调节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 【解析】 1、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3、色氨酸是合成生长素的前体物质,在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 【解答】 A、附着于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的是分泌蛋白,甲状腺激素是氨基酸衍生物,不是蛋白质,不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A错误; B、rRNA是核糖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核仁与核糖体的合成有关,真核细胞的rRNA是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形成的,与核仁有关,B正确; C、溶菌酶在泪腺、唾液腺等非免疫细胞中也能合成,C错误; D、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部位,色氨酸经过一系列反应转变为生长素,D 错误。 2. 地衣由真菌菌丝包裹着绿藻或蓝藻细胞构成,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为地衣制造有机养分,而菌丝则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为藻细胞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并使藻细胞保持一定的湿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共生藻的叶绿体中合成的有机物是真菌唯一的有机物来源 B.真菌菌丝可以为藻细胞提供钾、钙、磷等微量元素 C.在沙漠或裸岩上从地衣开始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D.组成地衣的细胞在光镜下都可以观察到细胞质和细胞核 【答案】 C 【考点】 组成细胞的元素与化合物 群落的演替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 【解析】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2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陇西李氏续修族谱·例言》规定:“随母子,数岁来;带孕子,数月生,及义子、赘婿,皆异姓也,原非一本,例禁概不收入。”材料表明宗法制( ) A.以血缘关系为基础 B.标榜尊崇共同祖先 C.异姓乱宗是其大忌 D.不准异姓冒姓入族谱 2.在中国历史上,全国各级政府之间是一种严格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这种自上而下的垂直线型政府权力运作体系一直是我国行政管理系统的核心。其历史源头应当是(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3.清朝乾隆皇帝直到86岁做了太上皇,还是励精图治、大权在握。他曾说:“本朝纪纲整肃,无名臣,亦无奸臣。”这反映了( ) A.庞大完善的官僚机构 B.乾纲独断的政治体制 C.持续繁荣的封建经济 D.清廉勤政的治国理念 4.交子来源于唐代的一种汇兑票据——飞钱。交子最初由北宋四川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每年发行一定额度的交子,持交子者可以随时兑现。交子三年界,界满后持旧交子换新交子,每年向官府交纳一笔费用,流通区域也仅限于四川。这说明( ) A.唐代灭亡后飞钱直接发展为交子 B.飞钱是北宋四川地区主要的流通货币 C.交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D.飞钱是政府与私人共同发行的官方货币 5.[明]刘侗《帝京景物略》中载:“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嘉(靖)隆(庆)间……用建会馆,士绅是主。凡出入都门者,籍有稽,游有业,困有助也。”由此分析,明朝会馆( ) A.都设在京城 B.以商办为主 C.功能较完善 D.出入较方便 6.司马光说:“隋始置进士,唐益以明经等科……不复使人察举矣。……于是进士专尚属辞,不本经术;而明经止于诵书,不识义理。……儒雅之风日益颓坏,为士者狂躁险薄。”当时有识之士针对此弊端( ) A.主张恢复察举制度 B.反对礼教虚伪僵化 C.重申儒家伦理道德 D.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7.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明末清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说明该时期( ) A.传统文化未发生实质的变化 B.宋明理学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C.思想领域出现近代民主思想 D.文化专制政策出现一定松动 8.阅读下面的表格(改编自朱荫贵《近代交通运输与晚清商业的演变》) 上表反映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A.列强加紧了对中国商品输出 B.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民族工业身受多重压制 D.农业商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9.太平天国将领杨秀清说:“中国有中国之制度,今满洲造为妖魔条律,使我中国之人无能脱其网罗。”邹容在《革命军》中说:“我中国今日欲脱满洲人之羁缚,不可不革命。”两者都主张(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共和国 B.反对满清贵族的封建统治 C.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 D.实现主权在民原则 10.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1982年宪法中“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的说法,这说明( ) A.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过渡 B.中国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C.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法制建设 11.下表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对下表的分析准确的是( )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1. 设集合{}1|(),|12x M y y N y y ??===≥??? ?,则集合M ,N 的关系为 A.M N = B.M N ? C.N M ≠? D.N M ≠? 2.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 . 330.80.7> B . 0..50..5log 0.4log 0.6> C . 0.10.10.750.75-< D . lg1.6lg1.4> 3.已知向量=(1,2)-,=(,2)x ,若⊥,则||b = A B . C .5 D .20 4.若点),4(a 在21 x y =的图像上,则π6 tan a 的值为 A. 0 B. 3 3 C. 1 D. 3 5."6"πα=是"212cos "=α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函数()x x x f 2log 12-=定义域为 A. ()+∞,0 B. ()+∞,1 C. ()1,0 D. ()()+∞,11,0 7. 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三内角A B C 、、的对边, ?=?=45,75C A ,2b =,则此三角形的最小边长为( ) A .46 B .322 C .362 D . 4 2 8. 命题“∈?x R ,0123=+-x x ”的否定是 A .,x R ?∈0123≠+-x x B .不存在,x R ∈0123≠+-x x C .,x R ?∈ 0123=+-x x D .,x R ?∈ 0123≠+-x x

9.要得到函数的图像,只需将函数的图像 A.向左平移 个单位 B.向右平移个单位 C.向左平移 个单位 D.向右平移个单位 10. 函数的一个零点落在下列哪个区;间 A. (0,1) B. (1,2) C. (2,3) D. (3,4) 11. 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12a =-,130S =,使得0n a >的最小正整数n 为 A .7 B .8 C .9 D .10 12.函数?? ? ??-??? ??+=x x y 4cos 4sin 2ππ图象的一条对称轴是 A .8π=x B. 4π=x C. 2π =x D. π=x 13. 已知{}n a 等比数列,2512,,4a a ==则12231n n a a a a a a ++++= A .()1614n -- B . ()1612n -- C . ()32143n -- D .()32123 n -- 14.若实数,a b 满足2,a b +=则33a b +的最小值是 A. 18 B.6 C.15. 在数列{}n a 中,13a =, 11ln(1)n n a a n +=++,则n a = A .3ln n + B .3(1)ln n n +- C .3ln n n + D .1ln n n ++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上海市2014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必须做在答题卡上。 1.“他是乌鲁克国王,他非人非神。众神创造了他完美的身躯,并赋予他美貌、智慧、勇敢,使他具有世人无法具有的完美品质。”该传说出现在 A.古代埃及B.古代两河流域 C.古代中国D.古代印度 2.下列图片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繁荣与发展 3.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B.分散的自然经济 C.贵族们拥有世袭特权D.王室的日益腐败 4.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名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著名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C.墨子 D.荀子 5.公元前452至前451年,在古罗马平民的努力下,由贵族编制出的十个法表,被镌刻在十块青铜板上,但法表中的一些内容引起平民不满。公元前450年,又增两表,形成著名的《十二铜表法》。这一过程说明 A.平民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B.贵族的利益肯定受到制约 C.罗马法法律体系渐趋完善D.平民取得罗马法的制定权 6.观察下面两幅不同时期的山东地图。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主要说明了古代山东地区 A.受中央政府的控制加强B.行政区划范围由小到大 C.在全国的政治地位提高D.行政机构设置由繁到简 7.《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

2019年海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2019年湖南省高考历史模拟试题与答案(一)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8分) 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福建民居——土楼结构的特点是中轴对称、有强烈的向心意识,高低尊卑、主次分明等。一楼之内一般居住着一个家族,房舍根据“长幼有序”“男尊女卑”的原则安排。这种建筑布局 A .深受宗法影响 B .突出皇权至上 C .体现宗教色彩 D .利于邻里和睦 2. 《孟子?离娄上》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大学》说:“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材料体现的理念是 A .中央集权 B .官僚政治 C .君主专制 D .家国一体 3. 观察右图,票面中的主要人物是 A .毕昇 B .沈括 C .徐光启 D .李善兰 4. 李大钊认为,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一个是新的,一个是旧的。“但这两种精神活动的方向,必须是代谢的,不是固定的;是合体的,不是分立的,才能于进化有益”。下列理解准确的是 A .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性质不同 B .新文化随着时间推移变成旧文化 C .主张用西方文化改造东方文化 D .李大钊创造了新的思想文化体系 5.“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乌江天险重飞渡,兵临贵阳逼昆明。”诗中描写的事件是 A.太平天国 B.北伐进军 C.红军长征 D.抗日战争 6.1903年,林纾编译的《伊索寓言》出版。书中有一则故事:狮王与群兽立约,羊由狼管辖,兔 子由狗管辖,彼此友好,和平共处。兔子感叹说,我期待这一天很久了,但真能实现吗?故事后 的按语说:“今有盛强之国,以吞灭为性,一旦忽言弭兵,亦王狮之约众耳!弱者国于其旁,果 如兔之先见耶?!”林纾意在 A .提醒中国人警惕被侵略瓜分的危险 B .颂扬人类社会弱肉强食的生存法则 C .呼吁世界列强承担保护弱国的责任 D .鼓动中国民众推翻清政府残暴统治 [中國古代四大發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解析版)

2020-2021学年山东省泰安一中高二(上)期中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3分)直线l1:ax+2y+a=0与直线l2:2x+ay﹣a=0互相平行,则实数a=()A.﹣4B.4C.﹣2D.2 2.(3分)如图,已知三棱锥O﹣ABC,点M,N分别是OA,BC的中点,点G为线段MN 上一点,且MG=2GN,若记,则=() A.B. C.D. 3.(3分)若圆C1:x2+y2=1与圆C2:x2+y2﹣6x﹣8y+m=0外切,则m=()A.21B.19C.9D.﹣11 4.(3分)已知=(2,﹣1,2),=(﹣1,3,﹣3),=(13,6,λ),若向量,,共面,则λ=() A.2B.3C.4D.6 5.(3分)对抛物线y=4x2,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开口向上,焦点为(0,1) B.开口向上,焦点为 C.开口向右,焦点为(1,0) D.开口向右,焦点为 6.(3分)唐代诗人李颀的诗《古从军行》开头两句说:“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诗中隐含着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一“将军饮马”问题,即将军在观望烽火之后从山脚下某处出发,先到河边饮马后再回军营,怎样走才能使总路程最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设军营所在区域为x2+y2≤2,若将军从点A(3,0)处出发,河岸线所在直线

方程为x+y=4,并假定将军只要到达军营所在区域即回到军营,则“将军饮马”的最短总路程为() A.B.C.D. 7.(3分)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a>0,b>0)的左、右焦点,点A 在双曲线上,且∠F1AF2=60°,若∠F1AF2的角平分线经过线段OF2(O为坐标原点)的中点,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 8.(3分)椭圆+=1(a>b>0)上一点A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B,F为其右焦点,若AF⊥BF,设∠ABF=α,且α∈[,],则该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为()A.[,1]B.[,]C.[,1)D.[,] 二、多选题(共4小题) 9.(3分)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G、H分别为CC1、BC、CD、BB1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1G⊥BC B.平面AEF∩平面AA1D1D=AD1 C.A1H∥面AEF D.二面角E﹣AF﹣C的大小为 10.(3分)已知直线x sinα+y cosα+1=0(α∈R),给出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直线的倾斜角是π﹣α B.无论α如何变化,直线不过原点 C.无论α如何变化,直线总和一个定圆相切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 2020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时间:60 分钟满分:100 分) 题为单项选择题,~8 分。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1 不答的 3 分,有选错或9~12 题为多项选择题,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0 分)得 2022 年冬奥会。如图所示为部分冬奥会项目,下列关于这些冬奥会1.北京已成功申办 ( ) 项目的研究中,可以将运动员看作质点的是 )

( 2.关于小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哪些是不可能的..小汽 BA.小汽车在某一时刻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小汽车在 C车在某一时刻速度为零,而加速度不为零.小汽车 D某一段时间,速度变化量很大而加速度较小加速度很大,而速度变化很慢,根据地图上的相,车上里程表的示数增加了 400 km3.某人驾车从济南到青岛用时 4 h ,则整个过程中汽车的位移大小和平均关数据得到出发地到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 312km) 速度的大小分别为( 100 km/h .312 km .312 km 78km/h BA100 km/h 400 km C.400 km 78 km/h D.t v)(-图像,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4.如图所示是一个质点在水平面上运动的 1 s 的时间内,质点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 0~A. 3 s 的时间内,质点的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0B.在~ 6 s C.第末,质点的加速度为零 4 m/s 6 s 第D. 内质点速度变化量为-1 2ttx,则当物体速度为5.某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0.5+(m 3 m/s 时,物体已运动的时间为() D.6 s A.1.25 s B.2.5 s C.3 s A、B 悬于水平天花板6.如图所示,一个金属小球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球上有两根细绳 )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析】

2019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历史试卷【含答案及解 析】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 在我们的历史书写中,有些仅仅是罗列史料,有些是对史料的解读,有些是史实的叙述,有些是对史事的评价。 ①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农具有石铲、石镰、蚌铲、骨铲和蚌镰等; ②发现了粟、黍之类颗粒; ③当时的居民经济生活以农业为主; ④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大量文化遗迹和遗物,为夏史探究提供了资料。 以上属于对史料的解读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 “赞美你,你从大地诞生并来到我们跟前,带来了营养。灌溉了田地,并使牲畜得以生存。你给远离水源的沙漠解了干渴。让大麦和小麦成活。使梁仓盈满,使库房扩张,你给穷人以恩赐。我们为你而演奏竖琴,为你而高唱赞歌。”这条世界著名的长河,非洲主河流之父,孕育了() A.中华文明 B.埃及文明 C.印度文明 D.希腊文明 3. “不是因为房屋最终在这里建起,或是坚固的城墙在这里伫立,不是运河或码头让城邦成为城邦,而是这里的人们能使用他们的机会。”古希腊诗人所言与城邦相关,可以说明该城邦的一大特点是() A.城邦林立 B.独立自治 C.民主政治 D.小国寡民 4. 商朝的农业生产已有长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大为提高,下列资料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状况的是()

A.《史记?殷本纪》 B.《封神演义》 C.《尚书》 D.甲骨文 5. 贾谊说:“古者,天子地方千里,中之而为郡,输将繇使(辗转运送),其远在五百里而至……秦不能分尺寸之地……一输将起海上而来,一钱之赋,数十钱之费,弗轻能至也。”作者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分封制下赋税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 B.中央集权下租税征收成本大幅增加 C.秦朝的苛政导致民众赋役负担沉重 D.汉初的郡国并行制严重威胁中央财政 6.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杀其君者,必百乘之家”这句话叙述的是下列哪个时期的社会状况() A.西周 B.东周 C.五代十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 7. “礼教始行,源溯春秋,谁挈五常规伦理;儒风独树,靡开汉武,公凭三策正乾坤。”这副楹联中的“公”是指()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董仲舒 8. 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属于汉武帝时期的是() A.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B.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高转筒车 C.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D.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9. 下列一组王朝迁都图,原都城之自然条件恶劣,保守势力强大,不易推行改革。为了学习先进文化而进行迁都的是()p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当代著名的人类学家安德森在他的名著《中国食物》里谈到,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很少吃牛肉,而牛肉却是西方饮食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食物原料。造成这种饮食习惯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传统的不同B.生产方式的不同C.生活习俗的不同D.宗教信仰的不同2.玉石具有温润、坚硬的特点,我国古代形成了独特的玉文化。孔子提倡君子佩玉,主要是因为 A.玉非常贵重,是财富的标志B.玉石的特点与我国古代的道德规范相吻合C.玉石具有祛除疾病的功用D.玉饰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3. 1850年,美国驻厦门领事说:在厦门,“大批的美国床单、衬衣布、斜纹布发生积压,卖不出合适的价格”。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盲目对华输出商品的结果B.中国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的顽强抵抗 C.闭关锁国政策的抵制D.中国民众的贫困与消费观念对洋货的销售不利 4.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1898年春在上海刊行,后曾三次被清政府下令毁版。此书遭毁版的原因是 A.宣扬经学B.批判儒家思想 C.借“经学”之名,行“改制”之实D.否定孔子的权威 5.20世纪初,中国偏远乡村出现了“穿洋装谒孔子”的现象。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中西文化交融碰撞的结果B.启蒙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重大影响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频临崩溃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1924年7月,国民党召开党员联欢会,孙中山看到衣衫不整、肤色黝黑的农民冒着烈日前来参加,异常兴奋地对身边的宋庆龄说,“这是革命成功的起点”。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孙中山认识到了农民的伟大力量B.为此他提出了民生主义 C. 决定建立工农联盟政权 D. 决定进行国共合作 7.摄影技术的出现为记录历史提供了新的手段。下列照片记录的是同一事件,它是 A.中华民国成立B.北伐胜利进军C.抗战胜利D.新中国成立8.1950年6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说:“光靠我们党是治不好天下的。”建国后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上述思想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 9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是有质量的很小的物体 B.一段时间内,两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则位移也一定相同 C.在不同参考系中,同一物体的运动可能不同 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为零,该段时间内物体必定处于静止状态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 B.电线对电灯的拉力是由于电线发生微小形变产生的 C.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D.存在相对运动(或运动趋势)的物体间一定存在摩擦力 3.下列关于速度、加速度及速度变化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的方向不变,速度方向也一定不变 B.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C.物体速度增大时,加速度可能减小 D.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且不断减小时,物体做减速运动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物体之间有摩擦力时,不一定有弹力 B.同一接触面上,弹力和摩擦力一定相互垂直 C.动摩擦因数与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D.相同的条件下,接触面积越大,动摩擦因数越大 5.如图所示,物体A和B均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分别为13N和7N,不计弹簧秤和细线的重力,不考虑一切摩擦,则弹簧秤的读数是() A.6N B.7N C.13N D.20N 6.如图是物体A、B的x﹣t图象,由图可知( ) A.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 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 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

山东省十大重点初中排名

山东省十大重点初中排名 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验中学建校于1948年,是首批省级重点学校、省级规范化学校。在6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学子,以聪明才智和卓越贡献为母校和泉城增光添彩,教育部领导多次高度评价学校的育人举措和办学成果,很多做法和经验被《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成为全国新课程改革的典型和齐鲁素质教育的领跑者。 近年来,学校一直努力体现“实验性”和“示范性”的办学特色,鲜明地提出“为每个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无限空间”的教育理念,以“高远、大气、宽松、求新”的学校文化作根基,以创建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课程体系作保障,努力创办“高境界、高品质,能够影响学生一生发展的教育”。 青岛第二中学 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位于青岛高科园,背依崂山,南临黄海,风景秀丽。校园绿树掩映,芳草如茵,好鸟相鸣,锦鳞游泳,奇石错落相叠,名花应时绽放。晨昏交替,演奏优美旋律,四季更迭,上演动人交响。学校建于1925年,1953年被确定为山东省重点学校,曾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德育先进校、全国绿色学校、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北京2008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山东省规范化学校等称号。发展到今天,学校十易校名,六迁校址,无论是在汇泉湾畔,还是在崂山脚下,二中人萃取了高山的宽厚与仁爱,汲取了大海的灵动与智慧,形成了以深厚的“仁智”文化。 学校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全校师生在继承优良的校风、学风的基础上始终坚持以培养学生素质为核心,着力实施素质教育。确立了“深化素质教育、优化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创建国际名校”的办学目标和“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逐步形成了“开放·自主”的办学特色。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位于山东省济南市,她处在蜿蜒奔腾的黄河岸边、碧水盈盈的大明湖畔、巍巍屹立的千佛山下、喷涌不息的趵突泉沿。学校占地5万多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春季樱花满枝,夏季荷香飘溢,秋季百菊争艳,冬季松柏青翠。假山流水相映成趣,壁雕石栏巧夺天工,是济南市花园式庭院学校的优秀典范。 学校始建于1950年10月,其前身是山东省工农速成中学,之后曾分别改名为山东省第一工农速成中学、山东师范学院附设工农速成中学、山东师范学院附属中学、卫东中学、济南柴油机厂附中、济南三十中、山东师范学院附中等,于1981年改名为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沧海桑田一甲子,岁月峥嵘六十年。伴随着共和国蒸蒸日上的矫健步伐,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文化之乡、礼仪之邦的齐鲁大地上傲然走过了六十余载的漫漫征程。如今,在几代人筚路褴褛以启山林的拼搏之下,山东师大附中已经从一棵幼苗成长为参天大树,从一泓细流汇聚成滔滔江河,发展成为一所省内拔尖、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学府。 烟台第二中学 烟台二中,是一所百年名校、省级重点中学。1959年被山东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重点中学,1980年被山东省政府确定为首批办好的18所重点中学之一,1993年被山东省教委评为首批规范化学校。2007年光荣入选“中国百年名校”。追溯历史,我校于1866年(清,同治五年),由美国传教士郭显德博士在烟台创建,是烟台1861年开埠后的第一所新式学校,距今已有143年的历史。一个多世纪以来,共有8万多学子走出校门,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他们为中国和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山东省泰安一中2019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 眼力是一种“定力” 鉴定是一门“眼学”,靠的主要是“眼力”,这是没有问题的。 一般人会把眼力理解为“依靠眼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从字面上看似乎也没有错,既是“眼力”,自然全部依赖一双眼睛了。然而,眼力之“力”,却未必根植于你的眼睛。 这要怎么解释呢?打个比方吧,拿一条宽20厘米的长木板放在平地上让你行走,你一定不会走到木板外面去,如果把木板升到100米的高空,你原来的“能力”还在吗?再比如,站在一定的距离,把篮球投进篮框里,是一种与准确有关的“能力”,但是象乔丹那样,在NBA总决赛最后一场的最后一秒,从对方的激烈围抢中高高跃起,空中绕过阻碍,投进压哨逆袭的一球,所需要的能力,却不是“准确”所能概括的。 闲聊中拿起一本画册或图录,随手翻翻,说这张是真的,那张是假的,凭借已有的知识,大 有句乡谚说:“当官靠提携,撑船真才子”。撑船的知识和技巧并不复杂,但要想从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全身而退,却需要一种日积月累的,既与外境周旋,又与“我”周旋的真功夫。鉴定一事,实与撑船相近。 晚明书画鉴藏家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一书中指出:“ 是故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则于此道称庶几矣。”这里所谓的“骇”、“惑”、“欺”、“误”,都与“眼”无关,而与“心”有关。

上海市普陀区2017届高三下学期质量调研(二模)历史试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做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以下成果,属于古代东方文明的是 A.汉穆拉比法典 B.荷马史诗 C.十二铜表法 D.玛雅文化 2.关于炎帝、黄帝传说的史料价值,说法准确的是 A.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可靠证据 B.与《史记》记载相互印证故可信 C.反映了早期先民创世的集体记忆 D.在传播中经后人加工虚构无价值 3.具有“社会动荡中的大变革”“思想活跃的多元文化”特征的时代是A.殷商社会 B.春秋战国 C.秦汉帝国 D.宋元时期 4.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使“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的是A.分封制B.郡县制 C.文官体制D.科举制

5.以下历史事件,命名方式与众不同的是 A.孝文帝改革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6.强调集体议政重要性的中央行政机构是 A.秦朝的皇帝B.隋唐的三省 C.明朝的内阁D.清朝军机处 7.右图白底部分是某王朝的局部疆域图,该王朝 是 A.秦朝B.唐朝 C.元朝D.清朝 8.右图漫画反映当时我国对外贸易的特点是 A.闭关锁国 B.榷场贸易 C.丝路贸易 D.朝贡贸易 9.“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的国家是 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 10.表明法国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的文献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D.《解放黑奴宣言》 11.“在战争中联邦得到维护和改造,维护了合众国的存在”,材料中“战争”的领导者是A.华盛顿B.林肯C.罗斯福D.杜鲁门

2021届山东省潍坊一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理科综合地理试卷及答案

2021届山东省潍坊一中2018级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 理科综合地理试卷 ★祝考试顺利★ (含答案)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座号、考号填涂相应位置。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部破损。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暑假期间,小明到某城市旅游。其中某一天报名了当地旅行社的一日游出行,跟随旅行团前往三景点观光旅游。出行当天的行程计划为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图1为该旅行团当日行程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小明暑假期间出游的城市,最可能是 A.乌鲁木齐(43°N,87°E) B.上海(31°N,121°E) C.成都(30.5°N,103°E) D.武汉(30°N,114°E) 2.该日出游时,途中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的风景,小明应挑选的座位是 A.酒店至观光点1,左侧靠窗

B.观光点1至观光点2,右侧靠窗 C.观光点2至观光点3,右侧靠窗 D.观光点3至酒店,左侧靠窗 相对湿度是大气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数表示。相对湿度能直接反映空气距饱和的程度,一天中相对湿度最低值一般出现在14:00左右。对农户大棚来说,棚内高湿状态易引发农作物病虫害。图2为某地温室大棚内相对湿度日变化曲线图,其中,a、b、c三条曲线表示不同天气状况下的相对湿度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该地温室大棚内一天中14:00左右相对湿度最低,说明当时 A.实际水汽压大B.饱和水汽压小 C.实际水汽压小D.饱和水汽压大 4.判断该地温室大棚内a曲线表示的天气状况最可能为 A.阴天B.多云C.晴天D.雷雨 5.若冬季降低大棚内的相对湿度,应采取的通风办法是 A.早晨放顶风B.中午放顶风 C.早晨放底风D.中午放底风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境内有一个4C级国内民用支线机场——河池金城江机场(与河池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为40km,位于见塘山,山下全部是坚硬页岩),只有一条跑道,长为2200m。宽为45m,跑道长度相对其他机场要短,被很多人称为国最危险的机场”,机场整体建在山顶上,海拔高达677m,是广西海拔最高的机场。此外,机场四周都是高300m的悬崖和深沟。据此完成6~7题。 6.河池金城江机场附近降水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植被B.地形C.河湖D.人类活动

2019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

云南省腾冲市2017届高三历史模拟试卷5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l.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一国(诸侯)一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2.社会经济困境特别考验政府的执政能力。管子认为:人君应“视国美(剩余、丰富)不足而御其财物。谷贱则以币予食,布帛贱则以币予衣。”唐朝宰相刘晏也认为:“灾渗之乡,所乏粮耳…… (政府)多出菽粟,恣之粜运,做人村闯”。他们共同强调( ) A.政府提供补贴以减少农业震荡 B.国家干预经济以消灭经济危机 C.调整市场供给以稳定经济 D.增加粮食生产以弱化市场矛盾 3.台湾学者傅乐成认为,宋文化与唐文化属于两个不同的类型。比如在诗歌上,宋诗写得深奥含蓄,将唐诗的丰腴、通脱、旷达,化作瘦劲、深刻、曲折而富于哲理。形成宋诗这种特点的原因是( ) A.宋代君主专制的空加强化 B.宋代理学的影响 C.宋代商品经济的空前繁荣 D.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定型 4.中国古代戏曲与古希腊戏剧并称为“世界古老戏剧”,其中,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6世纪末至前4世纪初,而中国戏曲一直到12世纪末才走向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 A.文艺功能的政治化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D.知识分子阶层的崛起 5.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刘鸿生于1923年创办华商上海水泥厂,生产的象牌水泥在上海等地取得市场优势地位,但很快受到国内启新洋灰公司的马牌水泥和日本小野田水泥厂的龙牌水泥的猛烈冲击,市场上形成了象、马、龙三者的混战局面。这反映了() A.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迅猛的发展 B.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始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制 C.这种公平竞争的局面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生存艰难但仍勇于前行 6.有学者认为:20世纪初期中国最主要的政治特征就是民族主义情绪的兴起,并通过一系列的运动,将民族意识与民族认同向社会大众普及。对此说法,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 中华民族此时更加深重的灾难是其兴起的重要原因 B.“一系列运动”包括有抵制外货,收回利权的反帝爱国运动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其普及的结果 D.民族意识的普及与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发展相互促进 7.对于外来文明的入侵,英国学者阿诺德·汤因比认为有两种态度,他命名为“狂信派”和“希律派”。其中“狂信派”指:面对一个更强大、更有生气的外来文明的进攻,采取显然消极的态度,试图挡住可怕的侵略者,依据材料,以下言论可以划归“狂信派”的是 ( ) A.“所谓天算格致之最精……而非命脉之所在,其命脉云何?不外于……刑政则屈私以为公而已。” B.“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C.“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上不如人,机械上不如人,并且政治、社会、道德上都不如人。” D.“立国之道当以礼义人心为本,未有专恃术数而能超衰振弱者” 8.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明显变化,一元价值观与多元价值观,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理想价值观与世俗价值观、精神价值观和物质价值观各自形成了一种张力关系。发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经济结构的转轨 B.改革开放后文化开放和文化碰撞 C.人民主体意识的觉醒 D.社会主义运动遭遇挫折 9.彼得伯克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社会》中认为:“虽然世俗题材艺术品的数量和比例都有所增加,世俗绘画的比例从15世纪20年代的5%上升到16世纪20年代的约20%,但宗教题材的艺术品一直占绝对优势。”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 A.仍是以神为中心 B.并不对反基督教,仍信仰宗教 C.文艺复兴仍重视宗教苦修超过现世生活 D.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0.在18世纪的英美思想界,人们一般都还是局限于从字面意义上理解“民主”这个词,即把它看做古希腊的那种只适用于城邦政治的直接民主,并常常把它等同于动荡、混乱甚至“暴民专政”。为防止这种“民主”出现,1787年宪法制定时采取的措施是 ( ) A. 规定各州有一定的自治权 B.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 C.在权利结构中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 D.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11.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戴维·弗罗姆金在《世界大历史》一书中指出:政治是为了实现理想而存在的。美国独立革命为的是宣扬个人至上的理念;法国大革命乃是为广大人民的共同愿望而战; 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是要让工业社会的劳动阶级出人头地;纳粹德国的诉求是保护优等民族,拥护纳粹领袖希特勒。对于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 A.政治行为的根源是人民共同的政治理想 B.政治行为的实施体现行动者的追求和理想 C.为了实现理想而进行的政治行为都是合理的 D.各国不同的政治理想体现出地界政治发展的多样性 12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