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肺部炎症影像诊断

罕少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罕少见肺部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1、肺韦格氏肉芽肿 胸部X线平片表现:两肺多发或单发结节或肿块,边界多清楚,结节内可形成空洞,多为厚壁,内壁可不规则毛糙,经治疗后空洞可变薄或完全消失。部分肿块中心可见液平面,部分病人可伴肺梗塞、水肿或因合并细菌性肺炎而形成肺内斑片状阴影。 CT与HRCT:①多发结节或肿块,大小0.3-9cm不等,边界清楚,多位于肺外围。②滋养血管征:即血管影直接进入结节而形成。 ③结节周边有长毛剌状阴影,为结节邻近肺组织内坏死性血管炎及血管周围纤维化所致。④结节内空洞,洞壁厚薄不等,内壁多不规则。⑤结节内可出现充气支气管征。⑥胸膜下楔形或锥状高密度影,尖端指向肺门,为肺梗死阴影。⑦当累及气管时,可出现气管壁增厚,腔内息肉状或乳状状软组织结节影。⑧部分肺门出现斑片状密度增高影,短期内可消散,此改变可能与肺水肿、肺出血有关。⑨胸膜增厚、胸腔积液。上述改变用激素治疗后可缓解。 MRI检查可清楚显示两肺结节与空洞,前者在SE序列T1WI和T2WI图像上呈与肌肉等信号,而洞腔为无信号。

2、干燥综合征 影像学表现:多呈UIP的典型表现,少数呈LIP表现,即显示广泛囊状与结节状影,囊状影多发且钙化。其它改变可有支气管扩张、肺动脉高压、胸水等,无特异性。 3、结节病 胸部X线平片表现:结节病影像学表现可分为三期,Ⅰ期仅表现两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肿大。Ⅱ期同时伴有肺实质异常,胸片上出现肺部网结影。Ⅲ期出现广泛肺间质纤维化。表现为两肺广泛网状影,晚期出现蜂窝肺。 CT与HRCT表现:①磨玻璃影:见于HRCT检查时,多见于Ⅱ期结节病患者,即见于有肺部浸润者,表明具有活动性肺泡炎的可能,也有认为是HRCT分辨力限度以下的广泛分布的间质肉芽肿的结果。②结节:多位于两肺周边部分尤上叶多见或弥漫分布,以结节位于血管支气管束旁,小叶间隔内,小叶核心内及叶间胸膜面为特征,从而形成支气管血管束、胸膜面、叶间胸膜不规则界面征与串珠状小叶间隔,结节直径2mm-10mm,大部分结节边缘不规则或呈不规则形,肉芽肿结节可融合成大块致密影,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其内偶见空洞。③肺纤维化表现,HRCT上

炎症会引起肺部结节吗

炎症会引起肺部结节吗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吸烟人群的变多,肺部疾病患者越来越多,要引起重视,早发现早治疗,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一旦癌变就无法治愈。肺部有炎症结节,多是由于炎症刺激引起的,如果没有其他症状,可以服些消炎药,多注意休息,补充营养,都是能很好的恢复的。 ★1.  肺部结节的定义   广义的定义:是指小于等于75px的肺部圆形病变,无肺不张、卫星灶,无淋巴结及远处播散。 狭义的定义:小结节指≤25px的结节,又称亚厘米结节。 肺部磨玻璃结节(英文简称GGO):指在胸部CT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所以叫磨玻璃影。可以是弥漫性散在生长,也可以仅聚集在局部,看起来像一个小磨玻璃结节。一般而言,弥漫性生长

的多数是良性病变,局灶性生长的容易是肺部肿瘤。肺部肺部磨玻璃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部结节。 ★2.  肺部小结节的可能诊断 肺部小结节并不等于早期肺癌,肺内很多疾病都会形成结节,良性的如炎症、结核、霉菌、亚段肺不张、出血、等。因此肺内的小结节性病灶,可能的诊断可以说是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结核球、真菌感染、硬化性肺细胞瘤等。恶性的则可能是原发性肺癌或肺内转移癌。当然部分良性病变,长时间之后也可能转化为恶性。据人群大样本的统计表明,直径大于25px的肺内单发小结节,恶性的占到一半以上。这样的数据告 诉我们,决不可轻视体检时无意发现的肺内小结节。初次CT检 查发现的肺部小结节,80%-90%都是良性病变,但却要高度重视,因为仍有一定比例的早期肺癌,定期检查必不可少。 ★3.  肺部小结节的分类:

继发性肺结核与肺部炎症、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继发性肺结核与肺部炎症、肺癌的影像学鉴别 继发性肺结核包括浸润性肺结核、纤维空洞结核和干酪性肺炎。而浸润性肺结核是继发性肺结核中的一个主要类型,在肺部可以表现为浸润渗出性病变、不同程度的干酪性病变、也可形成空洞。此外,结核球也属于此范畴。由于此型肺结核包括范围较广,在临床最为常见,因此肺结核的特异性浸润渗出性病变与非特异性炎症的鉴别,结核球或球形干酪团块与周围型肺癌的鉴别,以及部分肺结核空洞与肺癌空洞的鉴别等,一直是肺结核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最为常见的问题。 (一)、继发性肺结核影像表现 1、多种性状病灶影共存: 综合文献所述,肺结核的各种基本病变都可以在浸润型肺结核中出现。其原因:①结核病患者除急性渗出性肺结核或干酪性肺炎因有明显的症状而就诊外,很少于早期阶段得以发现。②在病变的发展过程中,不论是进展或好转都是从一种病变逐渐移行到另一种病变。因此,使一个病灶可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理改变。浸润型肺结核病程复杂,好转和进展交叉进行,一个病灶可以好转后又恶化,当老的病灶好转时新的病灶又可出现。因此在病理上同时可见渗出、增殖、干酪、空洞或纤维化等多种改变,一般以2种或2种以上改变共存为特点。在X线影像上主要表现为斑片状、多发小片状和大片状阴影,多发结节状影或单发球形影,往往伴有空洞及支气管播散性病灶等,即多种性状病灶影像共存为特点,且往往以某种性质病灶影像为主。此外,在病变位臵上大多局限于一侧或两侧肺尖和锁骨下区(上叶尖后段)及两肺下叶尖段。 2、融解、空洞征像: 干酪性坏死灶的融解液化或经支气管排出后空洞形成,也是浸润型肺结核中的常见征像。一般认为在大片状密度浓密的阴影中,若能见到多个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的局限低密度区或无壁空洞时,便可作出浸润型肺结核的诊断。 空洞是肺结核病变的一种常见表现。尽管可分为多种类型,但在影像上主要表现为:①急性或亚急性常呈厚壁,内缘不规则,形态不整。慢性期则洞壁变薄,内壁光整,或演变为纤维硬壁空洞。②一般无明显液平。③多数病例空洞附近有散在的卫星病灶。④与空洞相邻的胸膜常有粘连或增厚等。 3、“腺泡”影(玫瑰花结影): 支气管播散灶亦是肺结核的另一特点,它可出现在空洞出现之前或之后。在X线影像上主要表现为散在腺泡影或点彩样阴影。腺泡为直径约7MM的肺实质单位,由终末细支气管及其所属的肺组织构成。当腺泡内的空气为液体或组织取代时,则显示为边缘比较清晰,略不规则的小结节影。通常认为腺泡影在支气管播散性结核中可以见到,但在大部分肺泡性疾病中见不到的时候为多。其原因被认为是引起肺泡实变介质的粘性不同有关。肺炎球菌所致的炎性水肿、粘性低,容易通过肺泡间孔播散。反之,结核菌所致的水肿,由于粘性高而不易发生肺泡间孔之间的播散。此外,又认为腺泡完全实变时X线上呈玫瑰花结形状,而腺泡不完全实变并弥漫分布时,则在X线上产生点彩样阴影。但在CT影像上通常将这种支气管播散性病灶称之为小叶中心性阴影。

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部炎症医学影像学诊断综述 肺炎的病因不同,临床症状各异,而治疗是否及时、选择的治疗药物是否具有针对性,能使治疗效果和转归不同。肺炎经过治疗多可以痊愈,而少数患者也可因肺炎合并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这类病例除老年患者及儿童外,也可见于青壮年。若患者临床上有急性发病、发热、白细胞总数增高等临床症状及检验结果,影像检查出现肺部气腔实变,可提出肺炎的影像诊断;若患者临床无明显症状,影像检查发现肺内多发结节,误诊为肺转移的病例并不少见;老年性肺实变经抗炎治疗无效,最后确诊为肺癌的病例笔者也遇见不少,因此应该注重肺部各种疾病的影像鉴别诊断。在肺炎诊断治疗过程中,常存在“三部曲”,初诊为肺炎,治疗不吸收则怀疑肺结核,最后误诊为肺癌;可见在肺炎的诊断中,肺炎与肺结核、肺癌等常见疾病间的鉴别诊断也经常发生困难。 一、肺炎的检查方法 应当明确的是,常规胸片是诊断肺炎的基本影像手段。因为当临床怀疑肺炎时,摄胸片可以明确无有肺炎。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检查和治疗后复查胸片,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初诊是否正确,并为鉴别诊断提供帮助。只根据提供的胸片、胸部CT,而无临床检查和治疗等相关资料,对于影像诊断医生来说,要明确诊断有时比较困难。肺炎的病源诊断对于治疗十分重要,但在这方面的实践已经证明影像诊断有很大的局限性。在常规胸片的基础上为进行鉴别诊断,应进一步做胸部CT检查。胸部CT检查应在常规扫描的基础上有选择地选用增强扫描、高分辨CT、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等。虽然经多种影像检查后想做出病因诊断往往事与愿违,但对鉴别实质性(气腔)肺炎和间质性肺炎有很大帮助,也能使肺炎与其他疾病如肺癌、肺结核得到鉴别。由于较长时间使用抗生素,患者容易合并真菌感染,观察有无真菌感染,影像手段往往不能明确回答,需要临床的综合判断。 二、肺炎的基本影像表现肺炎影像基本形态表现以病理改变为基础。

肺部炎症X线报告描述

1、大叶性肺炎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右上肺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上缘模糊,下缘清楚平直,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心脏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内。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右侧位: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右肺上叶,呈一扇形密度增高阴影,前后肋膈角锐利。 2、支气管肺炎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两肺下野纹理增多增粗,模糊,并可见沿肺纹理分布的不规则小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以右肺明显,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3、炎性假瘤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左肺下野近心膈角处见一核桃大小球形阴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双侧膈肌光滑,肋膈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右侧位: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左肺前内基底段。与心影重叠。前后肋膈角锐利。 4、急性肺脓肿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不大,位置及密度正常。左肺下中野可见一大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模糊不表,其内见一圆形空洞,空洞内壁尚光滑,并见一绞宽液平。余肺野清晰,未见实变及肿块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大在正常范围。 左侧位示:肺门不大。病变位于左肺上叶前段,前段,前后肋膈角锐利。 5、间质性肺炎 胸廓对称,纵隔气管居中,肋骨走行自然,未见畸形及骨质破坏,两肺门阴影增深,增大。两侧肺野内中带广泛性条纹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清楚或略模糊,交织呈网状。其内可见小点状阴影。胸膜无增厚及粘连。双侧膈肌光滑,肋隔角锐利。心影形态大小在正常范围。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肺的知识)

5种肺部感染的影像学鉴别(多图) 1、细支气管炎 急性细支气管炎胸片可见细支气管壁增厚、肺门周围的线性高密度、细支气管周围实变,常为双侧(图1A)。急性细支气管炎的 CT 和 HRCT 表现为斑片状肺膨胀不全,常合并支气管壁增厚和马赛克样肺灌注(图1B)。 图1 3 岁,男,病毒性细支气管炎 A.正位胸片显示双侧肺门周围线样高密度影(箭头),符合支气管壁增厚和肺塌陷; B.轴位 CT显示斑片状肺塌陷(大箭头)和小叶状空气潴留(小箭头) 急性细支气管炎,特别是与儿童早期获得的腺病毒感染相关的支气管炎,可能会导致Swyer-James 综合征(缩窄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图2)。

图2 Swyer-James 综合征 A.胸部正位片可见左侧肺门减小(箭头),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气管向左侧移位,表示左肺上叶体积减小;B.轴位 CT 可见左肺上叶密度相对降低,伴随支气管壁不规则增厚、扩张(箭头) 2、大叶性肺炎 特征是早期周围高密度影,迅速进展融合为均质的实变影(图3),少数情况下大叶性肺炎可以累及整个肺叶,此时称为气腔肺炎,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常见空气支气管征(图4)。大叶性肺炎或气腔肺炎可引起肺叶增大,即叶间裂膨出征(图5)。

图3 大叶性肺炎 胸部正位片显示右肺中叶均匀实变影 ( 箭头 ),提示肺炎球菌性肺炎 图4 气腔肺炎,空气支气管征 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患者,胸部正位片可见均匀实变影,合并管状透亮影 ( 箭头 ),即空气支气管征

图5 气腔肺炎,叶间裂膨出征 胸部正位片可见右肺上叶均匀实变合并叶间裂向下移位,血液及痰中均发现克雷伯杆菌 3、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的表现为大片实变影,早期局限于1个或多个肺段(图6),接着进展为多灶性,常为双侧实变影。

肺部慢性炎症有哪些症状呢

肺部慢性炎症有哪些症状呢 肺部慢性炎症有哪些症状呢?肺部慢性炎症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随着空气质量的越来越差,很多的人都患上了呼吸疾病,肺部慢性炎症就是其中的一种,而且是比较常见的。大家都知道什么是肺部慢性炎症了吗?肺部慢性炎症的症状是比较复杂的,治疗也是有一点的难度的。 在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间质性肺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这与我国空气污染是分不开的。空气存在的大量的粉尘颗粒物吸入肺部,最终引起肺部慢性炎症。肺部慢性炎症对呼吸系统造成严重的障碍,我们一定要对哮喘的病因病理有所了解,以便做更好的治疗与预防。 肺部慢性炎症(Pneumonia)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其症状:发热,呼吸急促,持久干咳,可能有单边胸痛,深呼吸和咳嗽时胸痛,有小量痰或大量痰,可能含有血丝。幼儿患上肺部慢性炎症,症状常不明显,可能有轻微咳嗽或完全没有咳嗽。应注意及时治疗。 医学上对肺部慢性炎症进行了分类:

分类方法的依据是病原体种类、病程和病理形态学等几方面: 1、病理形态学的分类:将肺部慢性炎症分成大叶肺部慢性 炎症、支气管肺部慢性炎症、间质肺部慢性炎症及毛细支气管炎等。 2、根据病原体种类:包括细菌性肺部慢性炎症,常见细菌 有肺部慢性炎症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等。病毒性 肺部慢性炎症,常见病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另外还有真菌性肺部慢性炎症、支原体肺部慢性炎症、衣原体肺部慢性炎症等。 3、根据病程分类:分为急性肺部慢性炎症、迁延性肺部慢性炎症及慢性肺部慢性炎症,一般迁延性肺部慢性炎症病程长达1~3月,超过3个月则为慢性肺部慢性炎症。 小儿肺部慢性炎症有一定年龄特点,通常婴儿易患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支气管肺部慢性炎症、毛细支气管炎,而学龄儿由于抵抗力增强,已具有使病变局限的能力,因此主要患大叶性肺部慢性炎症、支原体肺部慢性炎症。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医学毕业论文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X X 大学 毕业论文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姓名:__________ 2014年6月25日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肺部炎症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某些特殊病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变可发生在肺实质(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一般均用形态学,由病变的分布,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节段性肺炎。现就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 1 X线表现 1.1 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它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起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特征,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1.1.1 充血期一般在发病6,12 h,即病变初期,病变初时的充血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病变区肺密度稍增高,呈磨玻璃状,应继续观察。病变继续进展,肺野透亮度稍降低或在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下叶肺炎可有同侧的膈肌升高、运动受限等,透视时如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 1.1.2 实变期发病12,24h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轮廓与肺叶或肺段形态相符合,有时在致密的阴影中还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炎性实变的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是由于肺泡内有渗出

液及红、白细胞的存在,有时体积可略大于正常肺叶,使相应的叶间裂稍凸。由于 粘稠的分泌物阻塞病变区的支气管,肺炎合并肺不张也不少见,尤其是上叶肺炎。 肺炎早期或恢复期肺叶的收缩可能是由于纤维素性渗出所致。肺体积稍有缩小,相 应的叶间裂稍凹陷。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可见肋膈角变钝。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 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较少见,常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称节段性肺炎. 1.1.3 消散期 X线阴影吸收晚于临床症状消失3,10d后,实变区密度逐渐减 低,先从边缘开始,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进一 步吸收后病区出现索条状影及增粗的肺纹理,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一般 2周内可完全吸收,少数遗留叶间胸膜增厚。也有少数病例,特别是老年患者病变 的吸收消散可延长到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很少一部分病例因长 期不吸收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慢性肺炎或慢性肺化脓症。 1.2 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又名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幼儿、老年人或体弱 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此病可由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蔓延而来。病理改变是 支气管炎及其周围肺泡的炎症,即小叶性实变。X线表现可分为支气管及周围间质 炎性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以两中下肺野较显著。以细支气管为中心 的支气管周围肺炎,表现为两下肺野中内带不规则的小片或斑片状阴影,有时可融 合成大片阴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气肿或肺不张征象(常见于小儿)。小儿患者常见 肺门影增大、模糊。当炎症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时。易形成慢性炎症或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发展为机化性肺炎:若波及胸腔则形成脓胸,表现为 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1.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致病,其中大多数病例就 是过去所谓的“非典型肺炎”。本病多见于冬春之交和夏末秋初,好发于青壮年, 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常为散发,但也可在学校或部队等集体单位中流行。

肺部发炎的症状

肺部发炎的症状 文章目录*一、肺部发炎的症状1. 肺部发炎的症状2. 肺部发炎是怎样引起的3. 肺部发炎如何诊断*二、肺部发炎如何治疗*三、肺部发炎要注意什么 肺部发炎的症状 1、肺部发炎的症状 1.1、气急或喘息 如果大家在生活中出现了肺感染的情况,那么在患病之后就会出现喘息以及气急的症状。这是因为肺感染的发生容易使病人并发喘息性支气管痉挛,所以容易引发喘息以及气急的症状。如果疾病反复发作,并且感染一直不断加剧,则会引发阻塞性肺气肿,并使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气急症状,严重时可能会使病人无 法自理生活。 1.2、咳痰 患有肺部感染的病人在患病以后会出现咳痰的症状。这是因为有患者在夜间睡眠之后管腔内会不断蓄积痰液,所以起床后或是在体位发生改变之后容易刺激排痰,并出现咳痰不止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发生肺感染之后所咳出的痰液通常为白色黏膜或浆液泡沫性,并且患者偶尔也会出现咳痰带血的症状。 1.3、咳嗽 肺感染的发生会使病人出现支气管粘膜充血及水肿的情况,所以分泌物会不断地积聚在支气管腔内,长久如此便会使病人出

现咳嗽不止的症状,而咳嗽的轻重程度则需要视病情而定。 2、肺部发炎是怎样引起的支原体肺炎:由肺炎支气体引起,是常见的这种肺炎的病因。 真菌性肺炎:如白色念珠菌、曲菌、放线菌等都是常见的肺炎的病因。 其他病原体所致肺炎:也是常见的肺炎的病因,如立克次体(如Q热立克次体)、衣原体(如鹦鹉热衣原体)、弓形体(如鼠弓形体)、原虫(如卡氐肺孢子虫)、寄生虫(如肺包虫、肺吸虫、肺血吸虫)等。机体免疫力低下者(如艾滋病患者)容易伴发肺部卡氏肺包子虫、军团菌、鸟形分支杆菌、结核菌、弓形体等感染。 3、肺部发炎如何诊断 3.1、血常规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由液体和有形细胞两大部分组成,血常规检验的是血液的细胞部分。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3.2、X线检查 医学上常用x线检查作为辅助检查方法之一。临床上常用的x线检查方法有透视和摄片两种。透视较经济、方便,并可随意变动受检部位作多方面的观察,但不能留下客观的记录,也不易

肺部常见疾病影像诊断学口诀

先天性肺不发育和肺发育不全 肺不发育先天性病变,两肺一侧肺叶异,一侧异常分三类,不全不良不发育,发育不全伴先心。 肺段隔离症 肺段隔离供血异,肺叶内外有区别,内型圆椭边光滑,块密囊臂壁液气平,外型脏层独立性,左下后叶致密影,常位膈下脊旁隐,膈疝麻痹膨升并发。 肺动静脉瘘 肺动静脉先天瘘,肿块血管肺门走,瓦苗试验肺内阴影大小变,肺A造影看自窦。 大叶性肺炎 大叶肺炎双球菌袭,常侵肺段一侧肺大叶,发病急骤胸痛急,寒热咳痰如锈铁,充血纹粗亮度低,实变均密支气管充气征,消散不无外围吸收,渐缩范围结核别。 支气管肺炎 小叶肺炎萄链菌,常见老年弱幼婴,肺纹增粗肺泡炎,斑片结节模糊边,阻塞气肿炎渗出,肺野透亮扩胸廓,金萄感染坏死变,薄壁空洞灶内显。 备注:肺炎液化坏死时,病灶阴影内可见薄壁空洞征。 病毒性肺炎 病毒肺炎病毒属,巨麻流胞腺病毒,支管周肺泡炎渗出,多灶重叠片影结节分布,网纹夹杂粟粒影,气肿肋膜肺膨出,严重占据肺段叶,胸腔积液常伴随。 过敏性肺炎 过敏肺炎症状轻,瓦霜淡薄游走性,斑片线网弥粟粒,病灶多见中下野。 间质肺炎 间质肺炎细菌病毒,热咳发绀气急促,网纹结节重叠影糊,气肿肋膜肺膨出。 支原体肺炎 肺炎致病支原体,轻症微热咳闷疲,淡江片影粗纹理,重症高热占大叶。 放射性肺炎 射线肺炎射线伤,急性斑片慢性萎缩纤,纵移膈开胸塌陷,综合部位放疗量。 吸入性肺炎 吸入肺炎气急发绀,胸痛呛咳血性痰,不同物质如肺炎,阻塞不张气肿像,片状浓密模糊缘,类脂吸入易纤变,不张三角致密影,急性水肿蝶翼样。医界资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b6644531.html,) 慢性肺炎 慢性肺炎继发多,变质增生伴渗出,叶段团块纹索粗,斑片结节气肿阻 肺炎性假瘤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_梁玉鑫

中国医疗设备 2014年第29卷 04期 V OL.29 No.04 164 临床影像技术 CLINICAL IMAGING TECHNOLOGY 肺内空洞性病变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并且很多肺部疾病都可以发展为空洞。研究证实,肺内空洞的病因和影像学形态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此在疾病的鉴别诊断方面,总结分析肺内空洞的不同影像特点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笔者对我院186例肺内空洞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本院呼吸内科186例患者,初诊时以上患者均表现出咳嗽、咳痰、胸痛、发热、咯血等临床症状,其中男115例,女71例,年龄27~82岁;检查方法:X 线摄片检 查132例,CT 检查54例(X 线摄片联合CT 检查23例)。检查得到的影像学结果由3名高年资诊断医师阅片,共同诊断为肺内空洞性病变。所有入组患者均经过随访观察,其中经查痰证实者81例,CT 引导下穿刺检查证实者46例,支气管镜证实者38例,手术病理证实者21例。本组186例经CT 检查、X 线摄片检查或X 线摄片联合CT 检查所确诊的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均经不同方法得到证实,诊断灵敏度为100.00%。 2 结果 经诊断后,发现肺结核63例(33.87%),其中57例经纤维支气管镜活检、皮肺穿刺活检、痰培养发现抗酸杆菌证实,4例经胸膜活检证实,2例误诊为肺癌,经手术确诊; 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 Imaging Finding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vitary Lesions [摘 要] 目的 通过总结分析各种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表现,为临床诊断和鉴别肺内空洞性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本院经影像学、查痰、穿刺、病理诊断证实的186例肺内空洞性病变患者,评价各种疾病引起的肺内空洞性病变的影像学特点。结果 经诊断发现肺结核63例、肺癌46例、肺脓肿38例、肺曲霉菌病39例;单发空洞128例(肺上叶72例,肺中下叶56例),两肺并发空洞58例。结论 X线和CT对肺内空洞性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临床医生应全面综合考虑影像学资料,把握不同空洞性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高诊断准确率。[关键词] 肺内空洞性病变;肺结核;肺癌;肺脓肿;CT检查;X线摄片 Abstract : Objective By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a variety of imaging ? nding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lung cavitary lesions. Methods Selected 186 case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confirmed by imaging, sputum, puncture and pathological diagnosis in our hospital and evaluated the imaging features of various diseases caused by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Results After diagnosis, we found 63 cases of tuberculosis; 46 cases of lung cancer; 38 cases of abscess; 39 cases of pulmonary aspergillosis, 128 cases of single cavity (72 cases of upper lobe, 56 cases of lung lower lobe) and 58 cases of both lungs coincided with cavity. Conclusio n X-ray and CT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in the diagnosis of pulmonary cavitary lesions. Clinicians should consider a comprehensive imaging data to grasp the different clinical imaging features of cavity lesions to improve diagnostic accuracy. Key words: cavitary pulmonary disease; tuberculosis; lung cancer; lung abscess; CT scanning; X-ray photography [中图分类号] R814.42;R563 [文献标志码] B doi:10.3969/j.issn.1674-1633.2014.04.065[文章编号] 1674-1633(2014)04-0164-02 梁玉鑫,彭勋,李彬,吴玉杰,郑岳,赵宇明 秦皇岛市第三医院 放射科,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LIANG Yu-xin, PENG Xun, LI Bin, WU Yu-jie, ZHENG Yue, ZHAO Yu-ming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The Third Hospital of Qinhuangdao, Qinhuangdao Hebei 066000, China 收稿日期:2013-10-09 修回日期:2013-12-25本文作者:梁玉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肝癌、肺结核、肺癌。作者邮箱:583030063@https://www.360docs.net/doc/5b6644531.html,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一)

肺部炎症的影像学诊断分析(一) 肺部炎症主要是由细菌、病毒或某些特殊病因所引起的肺部炎症。是呼吸系统常见病,病变可发生在肺实质(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或肺间质,病变范围大小不等。一般均用形态学,由病变的分布,分为小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及节段性肺炎。现就影像学诊断分析如下:1X线表现 1.1大叶性肺炎大叶性肺炎是以一个大叶或肺段发病,它是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95%以上是肺炎双球菌致病,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常见于青壮年。起病急,以突起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咯铁锈色痰为特征,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 1.1.1充血期一般在发病6~12h,即病变初期,病变初时的充血期X线可无明显变化或仅见局部肺纹理增粗或病变区肺密度稍增高,呈磨玻璃状,应继续观察。病变继续进展,肺野透亮度稍降低或在病变区出现极淡的云雾状阴影。下叶肺炎可有同侧的膈肌升高、运动受限等,透视时如不仔细观察很容易忽略。 1.1.2实变期发病12~24h后,肺泡内充满炎性渗出物,胸片上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致密影,病变轮廓与肺叶或肺段形态相符合,有时在致密的阴影中还可见到“空气支气管征”。炎性实变的肺叶体积一般与正常时相等,是由于肺泡内有渗出液及红、白细胞的存在,有时体积可略大于正常肺叶,使相应的叶间裂稍凸。由于粘稠的分泌物阻塞病变区的支气管,肺炎合并肺不张也不少见,尤其是上叶肺炎。肺炎早期或恢复期肺叶的收缩可能是由于纤维素性渗出所致。肺体积稍有缩小,相应的叶间裂稍凹陷。若有少量胸膜渗出液,可见肋膈角变钝。目前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大叶性实变已较少见,常表现为节段性肺实变,称节段性肺炎. 1.1.3消散期X线阴影吸收晚于临床症状消失3~10d后,实变区密度逐渐减低,先从边缘开始,病变多表现为散在、大小不等和分布不规则的斑片状影,进一步吸收后病区出现索条状影及增粗的肺纹理,偶可机化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一般2周内可完全吸收,少数遗留叶间胸膜增厚。也有少数病例,特别是老年患者病变的吸收消散可延长到3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很少一部分病例因长期不吸收而演变为机化性肺炎、慢性肺炎或慢性肺化脓症。 1.2小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又名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幼儿、老年人或体弱者。临床上常表现为高热。此病可由支气管炎或细支气管炎蔓延而来。病理改变是支气管炎及其周围肺泡的炎症,即小叶性实变。X线表现可分为支气管及周围间质炎性变,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边缘模糊,以两中下肺野较显著。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支气管周围肺炎,表现为两下肺野中内带不规则的小片或斑片状阴影,有时可融合成大片阴影。部分患者可出现肺气肿或肺不张征象(常见于小儿)。小儿患者常见肺门影增大、模糊。当炎症治疗不当、迁延不愈时。易形成慢性炎症或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发展为机化性肺炎:若波及胸腔则形成脓胸,表现为胸腔积液或液气胸。 1.3肺炎支原体肺炎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致病,其中大多数病例就是过去所谓的“非典型肺炎”。本病多见于冬春之交和夏末秋初,好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无明显差异,常为散发,但也可在学校或部队等集体单位中流行。 X线表现很不典型,多数病变按肺段分布,下叶多见,其次为上叶。早期呈间质性炎症改变,肺纹理增多、模糊,或与网状阴影并存。数日后,出现局限性炎性实变;在肺下野或上野,形成密度稍高的斑点和斑片状阴影,密度不均,边缘部分密度更淡;也可见从肺门向肺野外围伸展的扇形阴影,近肺门较浓,外缘逐渐变淡。其中可夹杂条索或斑点影。病变多局限于肺段内,一般不超过肺叶。有时出现少量胸腔积液,分布于肋膈角区。病灶一般1~3周后吸收、消散,在实变灶吸收后可见肺纹理增强现象。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肺部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放射科 杨姗张志勇 主要分类: 感染形态学分类 大叶性肺炎 小叶性肺炎 间质性肺炎 脓毒栓塞 粟粒性感染 肺脓肿 主要分类: 病原学分类 细菌性 真菌感染 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等 寄生虫病 主要分类 不同部位、途径和宿主分类 急性支气管炎 慢性气道疾患继发感染 吸入性肺炎和肺脓肿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免疫损害宿主肺部感染 儿童、老年人肺炎 感染、ARDS和多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 临床与影像 肺部感染的诊断目标和内容 确立肺部感染,排除非感染性肺病 病原学诊断 发病原因和相关因素 机体反应性和病情严重程度评估 克服两种倾向 忽视临床、仅凭X线征象作诊断,易与非感染性肺病混淆和导致误诊 对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停留在临床诊断和经验性治疗的粗放水平 检查方法 X线(CR/DR) 常规CT 平扫增强 HRCT 感染形态学分类 大叶性肺炎 常见病菌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白菌军团菌 病理充血期 红色肝变期 灰色肝变期 消散期

大叶性肺炎 X线: 肺纹理↑透亮度↓云雾状影 ↓ 大叶性/占大叶大部分均匀一致增高阴影 ↓ 密度减低不均匀呈散在斑片状影 与病理4期明显相关 实变期最典型 右中叶肺炎 右上肺大叶性肺炎CT扫描 感染形态学分类 支气管肺炎 常见病原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铜绿假单孢菌厌氧菌属病理支气管周围炎 呈大叶性或段性实变影 肺内感染蔓延速度较慢+病原致病性强 感染形态学分类 支气管肺炎 X线肺纹理增多增粗 两下肺多发斑片状模糊影沿支气管分布 肺气肿 空洞 胸膜病变 HRCT 气腔结节分支线条影(树芽征) 小叶核心结节多发小叶实变影 支气管肺炎 支气管肺炎CT表现 感染形态学分类 间质性肺炎 常见病原肺炎支原体病毒卡氏肺孢子虫 病理细小支气管壁与其周围及肺泡壁炎 缺乏/轻微气腔改变(PCP-肺泡腔) 病毒-肺上皮细胞增殖 MP/PCP-黏附于肺上皮细胞表面 上皮损伤致周围间质炎性反应增厚 感染形态学分类 间质性肺炎 X线肺纹理↑网状影网织结节影 散在/弥漫分布 HRCT 树芽征(细支气管周围炎) 弥漫性GGO(PC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