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12)班的学生。高二(12)班为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 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

教学意图: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引出本课教学内容。

Step2 Review and Presentation

在第一步之后趁热打铁,让学生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关系代词等,让学生复习与定语从句相关的内容,此时重点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并将其写在黑板上。然后用图片帮助学生复习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具体做法是在屏幕上展示学生熟悉的人、物和地点,图片下给出相关的句子让学生恰当的使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填空。如:人--姚明,句子:Yao Ming is a basketball player who/that is very popular.

物---电脑,句子:This is a computer which/that I often use to surf the Internet.

地点---九寨沟,句子:I can’t forget he days when/during which I visited Jiuzhaigou.

地点---鸟巢,句子:Do you know the reason why/for which people call it the Bird’s Nest?

在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时,帮助学生分析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在从句中所充当的成分,同时为下一步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作铺垫。

教学意图:用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地点的图片,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可帮助学生复习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在定语从句中何时使用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Step3 Consolidation

为了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我在屏幕上给出了两组先行词一样的句子,即:

a. 1.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visited last year.

2. This is the house ______he was born.

b. 1.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has explained to you?

2. Do you believe the reason ______he came late?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最后给出答案。事实上,学生很快给出了正确答案,说明学生对此内容掌握地很好,而且学生信心很足。

在此基础上,我问他们是否愿意尝试更具挑战性的题目,学生们跃跃欲试。我给出了六道完成句子题目。这六道题的题型与湖北省高考英语完成句子题型一样,且需用定语从句相关知识做题。我让学生六人一组讨论、分析,然后每组派一名学生将其中一题答案写在黑板上,同组的同学还可帮助订正。

教学意图:帮助学生巩固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同时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解答高考题型。

Step4 Play a game

既然学生已经知道可以用定语从句来描述人、物或地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我设置了这个游戏环节。在这个游戏中,我将题目分为三组:人、

物、地点;请三个不同的学生来选择不同的题;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互助后,派一名同学用定语从句描述图片内容,让这三个同学猜并说出图片中人、物或地点的名字。答对者及描述正确者可得到纪念品。为了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及突出语法的语用功能,我将我们的学校、学校里的操场,学生的板凳,校长、老师、同学及每个班上都有的倒计时牌拍下来,放在游戏的题目中。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教学意图: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同时强调语法的语用功能。

Step5 Composition

在上一环节中出现的人、物和地点都是学生非常熟悉和每天都会见到的,并且都是他们学习了三年的学校里的人,物。对于即将毕业的高三的学生来说,这一切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于是我将学校的值得学生们留念的人,物、地点的照片用幻灯片的形式配上音乐又重新回顾一遍。在此基础上,我问同学们是否热爱我们的学校,如果要写一篇介绍我们学校的作文,他们会写什么。同学们踊跃回答。然后我给出一篇已经写好的以“I love my school”为题的作文,请同学们评价好不好。同学们一致认为这篇作文中的句子过于简单,在高考中得分不会高,并提出可以用定语从句等将此作文修改的更好。接着我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将这篇作文现场修改。在此巡视的过程中我用相机将部分同学修改后的作文拍摄下来并放到大屏幕上让全班同学一起欣赏。

教学意图:进一步巩固已学的知识并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作文的写作,以此提高英语作文水平,争取高考作文拿高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爱校情感。

Step6 Summary

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

六、课后反思

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增大了课堂容量,加大了练习的力度。也加快了课堂的节奏。明确任务目标,站在学生角度,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英语交际环境。整堂课师生,生生互动性强,在自主、互动、探究的方式中展开课堂教学。并且引导学生重视所学的知识的语用功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踊跃参加活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 unit 1 授课时间:45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 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名比较多,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5.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6.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课前需要准备中外文物图片以及对这些图片简短的录音描述五、教学过程 (一) warming-up引入 教师用 PowerPoint look at three pictures and listen to three tourist guide describe each of the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1. The Pyramids in Egypt 2. Machu Picchu in Peru 3.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然后问问题: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They represent the culture of their countries, so they are called______) 引导学生讲出 cultural relics这个词组 接着分别说出 cultural relics的定义(学生个人观点) (引入部分使学生对本节课的话题有所了解,而且很有兴趣了解其它文物) (二) Reading使学生了解Amber Room形成、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1、让学生解释文章的title—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 (Maybe it's lost) 2、为了让学生知道琥珀屋是什么样子,帮助理解文章,教师展示多张图片,新旧琥珀

2020年初中英语教师研修总结

初中英语教师研修总结 初中英语教师研修总结 “累,并快乐着”。作为一线教师,我平时的教学任务繁重。作为不惑之年的人,每天下班有患病的母亲要精心照料,一进家门边做家事边学习。虽然苦点,累点,但我要说:“累,并快乐着。因为这次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多。 “国培”,一种全新的培训模式,一种国家级的大规模的专业培训,一种充满人文关怀,一份中西部基础教育农村教师的特别礼物。更具专业和规范的教师培训,引领教育教学思想潮流的学科课程。一场场专家精彩务实的讲座报告,学员积极而热烈的讨论交流,认真而创意的提交作业,专家、辅导老师的积极耐心的辅导和温暖而有力的鼓励,从字里行间感受着他们严谨的作风;学员的一网情深,如饥似渴,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与反思,洋溢着对教育的极大热情和真诚,我在国培里找到了榜样和力量,教育的另一种力量,所有这些仿佛就在昨天,无时无刻不在感染着我,感动着我,激励着我前进……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和专业素养上都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和提升。 回想这么多天的学习有许多感慨,曾经为自己在专题学习中独立见解而惊喜,更为通过学习激活了自己原有的知识构架而欣慰。曾为

在专题学习中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而汗颜,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的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 一、开阔改革视野。 为期几个月的培训学习,让我在平常的忙碌中偶尔停下来发现自己教育中的方向,发现教育是需要远见卓识的。在本次培训中,各位专家老师对初中英语教学的独特见解,对新课程的各种看法,对英语思想方法的探讨,比较前沿的教育理论知识,以及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专家们的讲座以及优秀课例和视频,使我从理论的高度了解本次培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也得以从感性上了解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重新认真地反省与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和教学策略和方法。我在这次培训中又学到了许多新的观点和很多独到的见解。令我思考最深、收获最大是第三四模块,曾经的困惑,观看了专家的视频后,我豁然开朗。此次培训的研修平台特别好。除可以就当天所学展示自己的作业,从中获得其他同仁的点评之外,还可得到专家的点拨,且可在线研讨,有效有利。积极的参与互动讨论,通过提问来获得各校老师们给出的我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解答、发帖、回帖给予一些年轻教师一点小小帮助,对他们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困惑给出自己的一些个人意见,与同学科老师进行教学心得交流,认真完成布置的学习作业,撰写论文,发表学习心得。

调研报告——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期待

关于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期待调研 ——以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专业马燕 摘要:本文主要反映了当代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具体期待。作者主要通过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方式进行调研,调研涉及到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课堂活动,课堂中英文使用比例以及纠错等方面的内容。最后通过数据分析,给出对高中英语教师的两点建议:一要有开放的眼光,二要懂得适当处理自己的课堂。关键字:英语教学手段和内容语法中英文使用纠错 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外语言纳入到学校的教育中来,而英语更是作为一门主要学科在全国高中课堂实行了很多年。可以说英语教学在我国高中课堂发展地越来越好,同样地学生对高中英语教师的期待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高。本文以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为例,展现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具体期待,并据此对高中英语教师部分提出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高中生而言,课堂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途径,英语教师也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来源。作为一名高中英语教师,清楚地了解当代高中生对英语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具体期待,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适当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并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二)问题提出的背景 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对高中课堂的观察发现该校高中课堂比较单调沉闷,部分学生对英语课堂甚至英语教师有排斥情绪。导致学生没有英语学习兴趣,在英语课堂上回答不积极踊跃,根由甚者根本不听课。这份调研主要是向当代高中生征求对英语教师在教学各方面的建议。已知该校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1.课堂教学手段过于单一。教师在课上绝大部分时间都只使用黑板进行教学,极少使用其他辅助手段,如多媒体,因此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堂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教师过分注重单词和语法的教学,而且整堂可也只是进行灌输式的讲授,然后大量做题,基本上没有设计课堂活动。 3.外语课堂过多使用汉语。教师在英语课堂上除了在说英语句子和读单词课文的时候使用英语,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直说汉语,没有为学生创设很好的英语语言环境。 4.英语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纠错不当。在学生现错误时,老师即刻纠错,没有给学生自我纠错的时间,同时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 5.教师的语法教学一般采用直接呈现的方式。这种方式能够节省教学时间,但是学生对语法规则的理解不够深刻,不利语法的学习。 (三)调查对象 从2011年9月5日至2011年10月31日,我于开原市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为期55天的教育实习。期间实行了56节英语课的课堂观察,并随机抽取两个班(文科班)共计98名高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这98名学生基本情况如下:男生26名,女生72名,开始学习英语的平均年龄

英语阅读课课例研究报告刘永梅

英语阅读课课例研究报告 研究主题:初三英语阅读课 教学课目:Unit 5 Section B 3a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 教学年级:九年级 执教教师:刘永梅 研究教师:张怀英张怀英贾旭荣贾丽黄丽洁高冬梅任金婵 指导老师: 杨军 研究过程: 一、原始课例 情态动词表推测,以推测物品的主人、推测发生的事情为话题展开谈论。七、八年级学过情态动词,这些都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在经过了前个课时对词汇的学习后,已基本掌握其读法和用法,并能较为熟练的运用。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来理解文章,同时学习新的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对象是九年级的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自己总结,归纳知识,并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技巧,用口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对悬疑推理话题较感兴趣。 活动内容: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运用所学语法来理解文章,同时学习新的词汇,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新标准试验教科书新目标九年级英语Unit 5 ,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基础语法知识—本单元围绕情态动词“must, might, could, can’t”,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情态动词,让学生学习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判断力。 教学方法:我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教学方法,设计不同梯度的练习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小组长的帮助下有所提高,从而使中等生吃好、学困生吃饱、优等生在学习能力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教具:小黑板,卡片 课例分析 Unit 5 Section B 3a Strange Events in Bell Tower Neighborhood 提高语篇教学的实效性 宣化九中刘永梅 改前案 学习目标:

(完整word版)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王萃 摘要:在英语课程的改革中,方方面面都在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因此,培养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一个迫切的任务。 关键词:合作与探究英语阅读 一、前言 《牛津高中英语》Project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属于探究式学习,要求学生走出课堂,与同学分工合作。学生认真阅读所提供的阅读材料,从中得到启发,然后通过讨论、调查、专访、文献检索等活动,完成一个特定的课题。模块六第一单元Project的课题是Putting on a play.包括两个舞台剧:The invisible bench和The important papers。现将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与诸君交流,探讨如何让学生真正走出课堂、参与课堂、享受课堂。让学生参与“备课”,备教材在本课的两个舞台剧中,台词较为简单,但旁白和转场很多,人物表情和心理活动非常丰富。所以,同学们主要应在揣摩人物内心方面做足功课。 二、学生分析 根据《新课标》精神,高中英语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基础上培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高二学年的英语教学将继续培养和优化学生的

英语学习方法,使他们能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主动学习的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提高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交际能力。 三、教材分析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堂内拓展到课堂外;它基于阅读文本,又超越文本信息。根据《课标》,《课标》在“使用建议”部分指出:教材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允许使用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和补充。因此,此教学设计着眼于把project 部分根据现在所教生源的实际情况,设当地化繁为简,让学生自己从两片喜剧中选择一个小组合作表演。并根据英语课程标准倡导的“任务型”教学途径,设计相应的教学任务,同时在整节课的教学设计中强化每个任务环节的有机结合。对学生而言,随着不同任务的转化,对他们构成了不同层次的挑战,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三是注重在语言材料的有效输入的基础上进行语言的有效输出。坚持先读(课文,课外阅读材料),后说(合作探讨如何表演),再演(完成舞台表演)的教学三部曲。 四、教学策略 该板块引导学生进行谈那就行学习,把英语听说读写的训练从课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研修报告 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孙小艳 根据此次国培学习的要求,结合自己在平常教学中的做法,下面,我就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第四课时课题进行学习,具体情况如下: 1、学校: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松柏中心学校 、执教教师:孙小艳 、研究教师:英语教研组所有老师。 、研究课题: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where is the science museum? 第四课时 、研究的主要问题:如何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研修的目的:为了让全校教师提高素质、开阔视野、展现才能,探索和丰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积极性,我校英语教研组开展了常规教学讲课、观课、说课、评课、校本研修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观课并议课,课后检查教案、作业批改、教研组活动计划、记录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解决,不断提高全校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一)主要研究过程及方法: 在这次研修中,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备课的方法,对于一

篇课文,老师们先讲讲自己的教法,比如如何导入,如何设计作业等等,听课后又进行评课,不断找出让让学生更能接受,教学效果更理想的教学方法。 (二)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围绕“问路和指路”这个话题展开的。首先通过“兔子舞”游戏,强调单词left和right,接着出示本课重点学习的四个方位名词,接下来教师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练习,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巩固。 (三)学者分析 六年级学生非常活泼,好奇心强,因此我采取“兔子舞”游戏,通过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能够听说认读四个方位词:south east west north 能够听说读写短语:Turn left ,turn right,go stright 能够听说认读句型:“How can I get to the museum?”“Go straight for five minutes Then turn left .”并能进行关键词的替换操练。 、情感目标 使学生愿意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让学生简单了解国外地图的主要标识。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报告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杨 芳

2013. 11. 10 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案例分析 一.思考的问题:怎样让学生在写作中减少经常会出现一些很低级的错误。学生在写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很低级的错误,但屡禁不止,很是头疼。为了让学生避免这些错误,本人把错误收集在一起,并让学生来改,之后类似的问题减少了许多。 二、教学过程描述:我首先把书面表达的评分原则呈现给学生,再指出好的方面和不足方面: (一)评分原则: 1. 本题总分为25分,按5个档次给分。 2. 评分时,先根据文章的内容和语言初步确定其所属档次,然后以该档次的要求来衡量,确定或调整档次,最后给分。 3. 词数少于100和多于150的,从总分中减去2分。 4. 评分时应注意的主要内容为:内容要点、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和准确性及上下文的连贯性。 5. 拼写与标点符号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评分时,应视其对交际的影响程度予以考虑。英、美拼写及词汇用法均可接受。 6. 如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将分数降低一个档次。 (二)好的方面 1.能按照要求把要点写出; 2.有意

识地用上好词好句; 3.连接词用得较好; 4.书写有提高。 (三)主要的错误 1.有语病的句子很多; 2.应用词汇和语法结构的数量少和准确性差; 3.拼写与标点符号较差; 4.书写较差以至影响交际。 具体的错误分类列出,有句子,有说明,还有巩固练习: 1. 有……人死于交通事故 There were 500,000 people died in the traffic accident. 分析:这是有语病的句子,其句法应该是“主语+谓语+状语”,即People died in the accident. There were放上去何用之有?千万不能按汉语的句式来写英语句子。再如:有十二人在打篮球。Twelve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不能用There are twelve people are playing basketball.) 有三个同学没来上课。Three students didn’t come to school. (不能用There were three students didn’t come to school.) 请改正: There is also a few people hold a completely different opinion. (去掉There is ) 2. 动词的第三人称单数的词尾变化。究其原因是受汉语的影响,一定在记住英语的谓语动词必须跟主语保持一致。下面有几个错误的句子,请指出并改正错误: It provide a good job. (provides) The car give us convenience. (gives) Everything have two sides. (has)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The car have

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初一英语微型课例研究报告 研究主题:7A Unit 6 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 教学班级:初一(1)班 执教教师:杨西文 研究教师:沈红李文峰庄建华端一飞沈鸿飞 指导老师:沈红 研究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和确定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震泽初级中学初一(1)班。该班是初一年级层次较差的班级,生源以外来民工子弟小学毕业生为主,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较差。开学伊始,该班学生英语基础远不如震泽实验小学毕业的学生。英语课堂气氛比较沉闷,学生的动口动脑意识不强,我上课讲的比较多,学生以听课、跟读单词、词组、对话和课文为主,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回答问题不主动,回答的声音也不响亮。鉴于此种现状,我尝试一次设计以unit 6 开篇“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的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动”起来,就成为我们初一英语备课组微型课例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第一次微型课教学内容:

三.研究教师评课: 李文峰:备课注重备学生,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过程能紧扣着食物健康展开,教学健康和非健康食物的方法很有效,听力效果也很好。教师教态自然,言语亲切,注重鼓励学生参与活动。 庄建华:本节课引入自然,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健康食物教学方法好,教法娴熟,能扣住重点展开活动,但在教学认知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时耗时较多,后面时间不够,有点被课件拖着走的感觉。 端一飞:注意设计教学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使用语言,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能以竞赛的形式展开课堂活动,气氛会更热烈。 沈鸿飞:本节课引入自然,通过教唱“健康歌”引出话题,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食物图片和单词、重要词组、句型的认读学习呈现有梯度,从现实生活入手,让学生熟悉一些健康食物和不健康食物的单词和相关的词组、句型,为下一步谈论健康和生活方式的话题作铺垫,作业的步骤也能体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如果活动以学生抢答的形式着手,这样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指导老师沈红点评: 本节课能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的目的很明确,教学的重点也很突出,教学环节严谨,引入自然,设计的问题有针对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教学能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围绕听说设计不同梯度的活动,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认知健康食物、“踮起脚就能摘到苹果”的乐趣中参与听说活动,有助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教师教态亲切,这有助消除学生紧张的心理,让他们乐于参加课堂活动。几点建议:一是活动的设计还要更生活化,让学生更感兴趣。二是课堂的掌控有待加强,要根据学生接受的实际情况,适当的调整授课的内容,不要被你的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12)班的学生。高二(12)班为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在上课前几分钟,我播放了学生们都非常熟悉的周杰伦的歌《青花瓷》。上课时,很自然地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首歌和周杰伦。学生们非常高兴,也非常积极地回答相关问题。课堂气氛很好,也达到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同时引入这节课的课题的目的。与此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句子,如:1.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2. Jay Chou is a famous singer.然后,提示学生可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表述同样的意义,由此引出定语从句The song is sung by Jay Chou who/that is a famous singer.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一、学生分析 授课对象为高二(12)班的学生。高二(12)班为理科班,男生较多,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太感兴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活动、表现欲望和合作精神在平时的教学中表现很好。根据这些特点,我采用与新课标要求相一致的新的教学方式,即活动式的教学法和任务型教学法相结合的方法,调动全班学生的积极性,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实现教学任务和目标。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授课内容为定语从句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的内容: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及区别。对于该内容学生半知半解,加上语法容易让人觉得枯燥,学生对此内容有排斥畏难心理。尤其是当先行词一样时,该用关系代词还是关系副词是一个难点。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弄清楚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用法; 2.重点是定语从句中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情感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校情感。 四、教学策略和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出发点,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地进行信息加工、知识意义构建、归纳能力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则适时介入,引导、启发、组织、帮助、促进。随堂进行小组指导,一方面参与学生的讨论,更给学生以个别辅导,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题。通过演示法把制作的课件、学生的作文等显示给学生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并从中获得启迪,从而解决问题。通过小组协作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内化而形成学习成果,并将其在全班学生中展示,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后续学习热情。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问题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的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并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五、教学过程 Step1 Lead-in导入

初三作文之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初三作文之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作者: ————————————————————————————————日期:

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篇一:初中英语课例研究报告(正稿)】 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研究主题:初二英语听说课 教学课目:module7feelings andimpressions unit1 教学年级:初二年级 执教教师:吴鹏程 研究教师:朱妙容庞英邓国云鄔乃禄潘艺娜廖理会蓝华萍党莉 指导老师: 吴凌羽 研究过程: 一、原始课例 回顾我们一年多的教学实践,又认真观摩了多节新教材的研讨课,我们发现虽然使用了新教材,但在speaking教学过程中仍受传统模式的干扰。导致学生在“说”课堂上动口,动脑意识不强。那么教师如何设计“speaking”的教学,使得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主体,在教学过程中确确实实地“动”起来就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内容: 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学会表达自己的感觉和印象。 话题背景:本模块以感觉与印象为话题, 内容主要是谈论对食物等的感觉、评论以及对人的印象等。了解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的用法;了解英国女孩sally的情感态度和喜好,很符合学生的兴趣,语言实

践活动比较好开展。学生可以围绕这一话题进行大量的听、说、读、写方面的语言实践活动。阅读的重点在于理解,在此基础上学会一些描述人长相和性格的表达方式,包括句式和一些形容词。 教学目的:通过谈论感觉与印象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掌握使用表感觉和知觉系动词和系表结构,养成正确表达感觉与印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1.能正确使用表感觉和知觉的系动词:sound,sme ll,look, taste, feel; 掌握句子的系表结构:link verb+adj.2. 能够对食物的味道、人的印象等进行评论。 教学难点:1、掌握一些句型的用法 2、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使学生自由交谈,然后分角色表演。 教具:小黑板,卡片 教学过程: 二、活动设计 活动1:describethings 说明:先选一位同学为主持人,描述出某一物体的特征,其他同学猜。猜正确的那位同学就是下一场比赛的主持人。 活动2:message collection 说明:四人小组活动。第一个同学先想出一样描述的物品,然后用一句话描述出来,第二个同学先重复第一个同学的话,接着再说一句。依次类推。 活动3:挑战解说员 说明:课前教师先准备好写有各种物体名称的小卡片若干,由一位同学上台随机抽选卡片,并将卡片上所写物体用it looks/sou

英语教学实习报告范本

英语教学实习报告范本 通过校外教学实习,我发现一些学生不喜欢上英语课,英语教学实习报告。他们在英语课上总是眉头紧锁,满脸疑惑。尽管竭尽全力想学会,可是学习效果不佳。 针对这一情况我展开了调查。调查以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象是我认课的九年制学校八年级学生。 问卷内容:你们想学好英语吗? 你们喜欢上英语课吗? 你们喜欢或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统计分析如下:想学好的占93%。喜欢上英语课的占41%,一般占19%,不喜欢的占40%。愿意学英语的原因归纳如下:①英语是国际通用语。中国加入世贸,英语更显重要。②学习英语是时尚。③英语是就业的通行证,是未来生存的需要。 ④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多学一些知识,将来选择的机会多些。⑤英语是升入高等学校的考试学科,学好具有优势,有成就感。不愿意学习英语的原因:①英语学的多,用的少,缺少语言环境,实习报告《英语教学实习报告》。②英语学习枯燥,缺少生趣。③教学手段和方法单一,讲的多,练的少。④不喜欢老师,老师与学生交流的少。批评多,欣赏少。 由调查可知,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学好英语的欲望,这是老师教英语的意义和动力所在。可是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喜欢上英语课,这引起了我的震惊和深深思考。这不容乐观,

也不能说我们的英语教育很成功。未来社会,英语是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和纽带,是交际的润滑剂。除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智力差异,基础薄弱等原因外,教师方面也有至关重要的因素:①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②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③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环境。④教师要学会欣赏学生,建立起学生学习英语的自信心。⑤有浅入深,层层深入,化难为易。⑥使用多种手段,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⑦老师善于、乐于与学生交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学。 针对这种现状,我首先在创设情境方面下工夫,让学生喜欢学英语。 从这次调查及实习中,使我认识到教师的教学是艺术,教师是神圣的,教师是艰辛的。教师想上好一堂课,需要付出的不仅仅是时间,需要付出情感,付出智慧,付出爱心,付出……情景教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点研究,“让学生能喜欢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是我在教育生涯中研究的永恒主题。

(完整word版)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一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年级:高一年级 课题名称:Travel journal ----- Journey Down the Mekong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 授课时间:40分钟 一.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新生,进入高一还不到一个月。全班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较弱,对英语学习没有太大的兴趣。因此,在英语课堂上学生会出现因不自信而不敢张嘴的情况。根据这一情况,我在课件中加入了漂亮的风景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了比较简单的阅读后的问题来帮学生增加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游记的第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主人公的梦想与计划。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湄公河有一定的了解、对旅游产生兴趣,并且学会如何制定旅游计划。根据教学班级的学情,我在课前已经领着学生识记过新单词了。在备课时,我发现课本上的warming-up 会花费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是自己设计了另一种导入(用图片直接导入第三段)。三.教学目标 Language aims: 1.To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2.To learn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 Mekong River. Ability aims: 1.To grasp some useful reading stills, such as scanning, skimming and summarizing. 2.To learn how to make a plan for the trip. Emotional aims: 1.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travelling. 2.To stimulate s tudents’ love for nature by ge tting them to know the greatness of a river. 3. To develop students’ team-work spirit. 四.教学重点、难点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1.To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 2.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3.To learn how to make a plan for the trip.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To learn different reading skills. 五.教法 Task-based method Discussion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英语教学案例分析(一) ---- Cultural Relics—In Search of the Amber Room(阅读课) 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2授课时间:40分钟 一、学生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智力发展趋于成熟。他们的认知能力比初中阶段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渐渐形成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他们学习英语方法由死记硬背转型向理解型并应用到交际上,他们有自己的学习技能和策略,学会把语言学习与现实生活和兴趣联系起来。通过任务型课堂活动和学习,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加强,不再认为英语的课堂学习很枯燥,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体,同时也加强了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学生已经完成了高中英语第一个模块的学习,渐渐习惯了我的教法。虽然一开始他们觉得与初中教学很不相同(初中老师注重手把手式的语法教学),但经过半个学期后,他们适应得很快,而且还取得一定的进步。他们会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和勇于阐述见解,并且从课内知识拓展到课外,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学习资源。不过,本班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差距还相当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布置的任务要兼顾各个层次的学生,使他们都有所收获。 二、教材分析 这一课是本单元第一个课时。在上这一节课前并没有让他们了解太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只是由于这课出现的人名和地方名比较多,我在课前教他们读了一下。我在备这一课时,发现它的warming-up部分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于是我没有采用,而使用了我自己另外准备的引入(只是花了4到5分钟的时间),

让学生对这课的话题作好心理准备,也为了完成本单元的目标作了铺垫。我觉得在今后也必须合理使用手中的教材,根据学生水平和教学设计进行整合或增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 三、教学目标 本课为阅读课型,主要介绍有关俄罗斯遗失琥珀屋的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学会描述他们的起源、发展和保护等方面的情况。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用不同的形式来让学生自己归纳,提高阅读技能。由于这课讲述国外文化遗产,学生会感到陌生,为了引起共鸣,因此要把中外文化遗产结合一起讨论。本课目的要使学生学会如何谈论文化遗产以及最后形成保护文物的意识。 教学内容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看图片和听录音引入文化遗产这一话题。 2.从网上下载一些琥珀屋图片并展示给学生看,分辨新旧琥珀屋,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而且有利于帮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些生词用板书) 3.学生阅读课文后完成精读练习。 4.两人围绕琥珀屋设计小对话。 5.语言学习--难句解释。 6.小结文章,一是找关键线索,二是写作手法。 7.小组讨论,包括复述课文,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及学生总结自己通过本课学习学到了什么(达到教学目标--形成保护文物意识)。 四、教学策略 环环相扣,设计紧凑。先利用录音和图片引起兴趣,然后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文章,通过回答问题掌握细节,知道琥珀屋从形式-失踪-重建的过程,

小学英语课例研究报告周新超

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实效 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 n i t3《A T r i p t o B e i j i n g》 课例研修报告 保定市新市区沈庄小学周新超 一、研究的背景和主题 1.研究主题: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实效 2.研究的背景(意义与价值):复习课中知识点多,不容易理解和记忆,课堂效率不高。思维导图能促进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学习策略的培养,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是一种好的学习方法。 3、选择课例:我选择的是冀教版小学英语第五册U n i t3《A T r i p t o B e i j i n g》这节复习课。这节课包含第三单元的内容,内容较多且零散,涉及旅行的单词,句型,语篇等。如何将分散、独立的知识点整体化、系统化,通过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使他们形成一定的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学习技巧,最终提高学生英语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能够谈论自己的旅行?我选择了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构建相关知识体系,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巧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学习策略,促进话题作文,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二、研究团队和行动计划 1、合作团队。 英语教师:韩村乡全体英语教师 专业引领人员:王琳红老师 2、研究行动。 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作课教师:周新超 3、行动流程。 课前研讨→两次备课→课例展示→课后反思→理论聚焦—跟踪研究 三、行动回顾 【前期研讨】 全体英语教师一起探讨如何提高复习课的实效?我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困惑。如:如何把一单元或几课的的内容用一条线把它穿起来,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归纳、总结、系统化的认识?在复习课上,如何让孩子对语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输出?面对大家的疑难与困惑,我们利用两周的时间一起交流从网上查到的各种关于解决复习课上急需解决的问题的资料,分析和比对名师名家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例展示。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把本次研修定位在构建思维导图,提高学习实效上。

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英语课例研究报告 在基地学校宜昌市实验小学的“影子”培训期间,我听取了指导教师李霞老师的多节单词课之后,想想自己学校的学生我发现:我所教的年级中,有大部分的学生在三年级四年级时的学习兴趣还比较浓,但是到了高年级之后,就渐渐变得不感兴趣,出现畏难情绪,甚至厌恶学习英语。对此我想求助过我的其他同事,他们都说以前曾对此进行过多种尝试,目前没有特别好的方法。指导老师教导我说,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单词的学习不感到枯燥、乏味,才能保持学习兴趣,使他们每个人的学习才能得以充分发挥。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十分扼要地说明了培养和保持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随着《英语课程标准》的颁发,教师们越来越感觉到了小学英语的重要性。专家说过:“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怎样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呢?”这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问题。于是,我和我的指导老师一道,开展了一次以“单词教学活动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的课例研究活动。

基地学校英语教研组成员:翟秀菊(英语教研组长) 李霞(指导教师) 余苗杜章凤 (基地学校英语教师)等。 专业引领人员:吕国凤(基地学校教育教学副校长) 杨文军(教育教学发展中心主任) 刘敏(基地学校教务主任)刘德玲(基地学校教科室主任) 1.研究方式:课例研究 课例内容: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5 第四课时Let’s learn 作课教师:张家菊 2.行动流程。课前研讨→两次备课→课例展示→课后研讨→理论聚焦 12 月 12 日下午,基地学校英语教研组的成员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单词教学活动化,保持学生学习兴趣”为主题的实施事宜。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困惑。如,1.教师如何使枯燥的英语单词教学变得有趣呢?2.应如何利用好小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等心理特点,为保持学生学习兴趣服务? 面对我的疑难与困惑,我们利用一周的时间一起交流从网上查到的各种关于“培养和保持学生英语兴趣”的教学资料,分析和比对名师名家优秀教学设计和课例展示。通过学习和讨论,我们把课改的风格定位在“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小学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小学英语课例分析报告 篇一: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小学英语教学案例分析 谢明英 1、本节课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本节课主要学习There be…and in ,on, under ,beside, ball, sofa, lamp 首先让学生回答What’s in your schoolbag? A pen…And then to learn what’s in the box? A ball. The ball is in the box. It’s in the box. The Ss to learn :in the box(T do and say)(The same method to learn on, under,beside)The Ss use the books say and do like:It’s in/on/under/beside the desk. And then T shows a room. T sticks the pictures on the blackboard. The Ss say after the T: There’s a …in the room. At last T let Ss describe the room: There’s a..in/on/under/beside the … In the end the Ss introduce their room with the pictures.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巧妙的实现教学目标。 2、本节课哪些活动是有效的? 这节课的活动都是有效的。Ex: The Ss use the books say and do like: It’s in/on/under/beside the desk. And then T shows a room. T sticks the pictures on the

高中英语课例分析

The United Kingdom 学情分析作为高二的学生,学生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听说读写等能力,但对于如何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如何掌握快速阅读等技巧以及如何对文章进行准确的定位等方面还有所欠缺本篇文章着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强化略读、细读等阅读技能,训练通过寻找关键词、主题句等方式更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文章的段落大意,理清文章的总体框架与脉络。(2)使学生对英国发展有大致的了解,同时了解英国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等方面的知识。(3)在小组合作互动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文章篇章结构的理解和把握。2.教学难点:如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控能力以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难点。 三、教学方式1、本课采用导入—快速阅读—文本分析—语用分析—小组合作—课后作业六大板块构成的阅读教学模式,调动广大同学的学习积极性。2、培养学生与老师、同学交流信息,交换看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学习。3、采用多媒体课件作为主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借助黑板、粉笔、多媒体等辅助手段开展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Lead-in通过看文章题目,预测文章要讲述的内容;给学生看一则关于英国的新闻,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导入课文。2、Fast-reading快速略读文章,把握文章大意;同时对文章进行分成三部分,概括三部分的大意。任务一Skim the passage and find its main idea.What is the text mainly about?A. How many countries consist of the United Kingdom? B. Explain how England is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C. The reason why London became the cultural capital of England.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UK about its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based on geography,history and culture, etc.任务二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Part 1(_______)Part 2(_______)Part 3(_______)3、Textual Analysis分段细读文章,回答问题,进一度了解课文。任务一Read para1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What is the purpose of writing this paragraph?/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is paragraph?任务二Read para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is paragraph?Find out the topic sentence and supporting details.2 How is this paragraph developed? 3 When was Wales linked to England? 4 What happened in the 17th century? 5 What did the English government do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Did it succeed? Why?任务三Read para3, and fill in the blanks.任务四Read para4, and fill in the blanks on the map and answer questions.Where should you go if you want to visit some historical architectures?任务五Read para5, and answer questions. 1 Why did capital London become the cultural center of England? 2 What are the four invaders? 3 What did they leave?任务六SummaryThe text is mainly about puzzles of how the four countries, E________, W_____, S_______ andN_______________formed the UK, how they work together and how they are ________. It alsointroduces how England can be divided into ______ different zones and how London wasinfluenced by some of the four _______ to become the capital and culture center of England.4、DiscussionCan you work out why London is thecapital of England, Great Britain and the UK?5、Pragmatic Analysis 6、AssignmentOral homework: Use your own words to express how the UK comes into being.Written homework: Use your own words to briefly summarize the passag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