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
人教版美术说课稿

第一单元第1课《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富有创造力的造型艺术》。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小结和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本课属于人教版七年级美术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教材旨在通过欣赏《江山如此多娇》这幅中国美术史上的巨作,了解其创作过程及画家是怎样通过独特的构思和艺术表现手法,融合祖国南北风貌,凸显《沁园春.雪》的主题,使毛主席创作的诗词得到淋漓尽致的演绎。融合了傅抱石先生“抱石皴”奔放、深厚的风格,和关山月先生细致柔和的表现风格,开创了一种崭新的山水画的样式。

教师引领学生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借助实景照片的对比创设欣赏情境、提高视觉感受、加强理解与评述能力,运用体验、比较等教学手段初步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丰富学生的欣赏技巧、拓展评述内涵,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创造力是人类头特有的一种综合本领,通过欣赏、评述这幅作品充分发挥美术的熏陶作用,让学生产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自豪感,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为了合理有效的安排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设计了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欣赏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体会美术作品的立意与表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了解美术作品与自然、文化的多重关系。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产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三、教学重和难点:

1、重点:美术作品的产生离不开生活和创造性构思与技巧。

2、难点:如何理解美术是种“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四、教学思路:

七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的逻辑性和统筹性上还是比较稚嫩的,虽然在对图形的感性认知上已有一定基础,但是教师仍应强化学生思维的感性特征,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审美体验中逐渐熟悉运用基本的美术语言,了解图画中所涉及的艺术形式,理解作品中所承载的厚重的人文内涵。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能高度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很短,要想高质量的完成教学目标就需要教师在一节课中多设计几个教学高潮点,直线思维与发散思维同时强化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方法:教学方法主要分为教法和学法两个部分,教法主要是情感导入法,启发和鼓励教学法;学法主要是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学习法和自主学习法。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不同肌理的石头、课件。

(二)课堂学习

1.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以歌曲《祖国万岁》为音乐背景,观看祖国壮丽河山的实景照片的同时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朗诵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沁园春雪》。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细致观察,适当交流感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教师活动:在黑板上写出“伟大祖国,壮丽山河”,再画出祖国版图的轮廓线。提出问题:这样的文字或图形作为歌颂祖国的壮丽山河的图画可以吗说说你的观点。(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引发思辨精神,引入本课课题)

(3)教师活动: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也是一种造型艺术。符合化的形象很难传递出深厚的情感,想通过图形引发观者情感上的共鸣就需要进行美术作品的创作,点明主题。

2.发展阶段

(1)分析《江山如此多娇》美术作品的内容,让学生分组讨论研究作品里面有哪些祖国美景学生说出画中的景物之后,再通过课件欣赏与之对应的真实景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讨论作品中的山水景色与真实的景色有什么不同。让学生针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从而得出“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

(2)教师活动:教师提出设想,为学生命题式的引导:要是让你把祖国的四季、南北的风光、长城、黄河、长江组合到一幅画上,是不是感觉有一定的难度呢和同学们一起欣赏教材中的绘画作品《江山如此多娇》,教师介绍画幅尺寸、绘画技巧,组织学生对绘画作品进行分析:

○1从构图角度分析:近景、中景、远景分别是什么

○2从色彩角度分析:画中是怎样体现出季节、时间的

○3图画中的形象分别具有哪些象征意义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学会用美术语言描述画面)

(3)拿出几块质地不同的石头,找几位同学触摸之后对其质感进行评价,以便更好地理解画家对山石肌理感的表现。

○1自然山石的幻化——“抱石皴”法。

○2红日的霞光对画面整体气氛的烘托作用。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体验“肌理”的含义,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逐步提高视觉感受,增加对作品的理解与表述能力)

3、展示与讲评阶段

教师活动:现代的新山水画在与人文环境的关系中,都有哪些价值上的创新呢

(1)再现伟人诗词的豪迈、歌颂革命气概。

(2)作品与所处环境的和谐统一、深化主题。

(3)这幅传世之作的诞生可以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4)美术作品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深化对作品的理解)

4、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完成课本中的活动一:结合课本所欣赏的美术作品,谈一谈自己怎么理解美术是一种创造美的艺术。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拓展思路、评价教学效果,深化对美术作品表现性手法的感悟)整理:美术作品来源于现实生活,它不是照相写实,是需要作者的创造性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经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加工、整理,最后高于生活。

(三)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和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体味山水画的意境,理解“笔墨当随时代”的意义和命题创作中的巧思与独特技巧表现。课后写出一篇欣赏感悟。

(学生活动:细致观察、积极思考)

(设计意图:深化对美术富于创造力表现的理解,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兴趣)

七、课堂小结:

美术作品的产生,一是源于现实生活的感受,二是需要创造性的构思和独特的表现技巧。美术是富于创造力的造型艺术。

八、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重、难点比较明确,学生对于艺术的再现可能会有比较难理解的情况出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讲解和设法让学生通过欣赏美术作品得到新的认识。

第一单元第2课《美术是个大家族》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美术是个大家族》。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美术学科特征和美术的功能、价值的直观认识,细化到对不同门类里具体美术作品的欣赏、评述;以及美术在不同领域里的学科拓展、所担当的特殊使命,并有力地参与影响着文化产品、物质产品市场的品牌定位、综合竞争力等。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创造性的艺术,这为过渡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学生学习美术的分类并掌握其主要特征为今后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的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七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

解能力,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美术学科特征以及美术的四大门类。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进一步认识、了解美术的分类,掌握美术作品中不同门类所涵盖的种类和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了解美术作品除了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外,还是兼具使用功能的艺术门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认识到美术作品正以形象化、直观化的特征证明着人类社会和文明的进步,提示着人们的生活品味,促进着世界多元化的传承与交流。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什么是美术美术的门类。

2、教学难点:了解不同类别艺术作品的特征和功能。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点、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教学方法

我们都知道美术的基础知识是一门培养人的艺术设计能力的基础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通过教师的引导能让学生很快能将获取理论知识在实际创作中得到充分运用。所以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1、形象直观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归纳得出理论知识,在讲解时,则注意配合学生,形成“师生合作”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破教学难点。

2、分组讨论,优化课堂提问。课前有复习提问,课中有启发性和发散性提问,课后还有总结提问,提问中始终应紧扣教学重点难点,即体现了一定的课堂教学层次性,同时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保持高度集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

学法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刚刚步入七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入学前没有美术的系统理论

知识。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可以避免学习理论知识上走弯路、浪费学习时间。《美术是个大家族》要通过欣赏很多美术作品来完成,学生容易觉得学得被动。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也可以让他们自己在课前找一些作品来进行分析讨论,并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好习惯。教学思路

充分利用地方美术文化资源的传统与优势,通过所处区域的美术文化资源引导学生去直观感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可以以抽象思维逻辑的形式把讲课内容进行框架式设计,例如:以图表的形式把美术的四大门类以及不同门类的代表种类加以分类、归纳。以观察、比较、分析、讨论的形式对代表种类的风格特征加以了解,可通过多媒体课件对美术作品加以形象化的展示。最后,通过欣赏、举例、分析、总结归纳的形式拓展知识领域。

本课涉及的门类多、知识内容量大,需教师在教学设计上把握好教学的主线、进度、节奏等。尽可能多准备一些直观的美术范画、作品,配以多媒体辅助课件完成教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辅助资料

二课堂学习

(一)引导阶段

1.教师活动:通过课件播放一组绘画类作品和一组雕塑类作品,混合播放,让学生欣赏并对作品进行归类。

(学生活动:欣赏、积极思考,对作品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创设对美术理解的感性情境,能够区分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教师活动:老师这里有五个房间想作为美术博物馆,同学们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展览什么,怎么分类

(学生活动: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分小组活动,说出本小组的分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了解学生对美术范畴的初步感知,导入本课学习课题——美术是个大家族)

通过查阅资料或读教材,教师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包括哪些门类做简单的阐述:美术主要包括绘画、雕塑、设计(含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主要的四大门类。另外书法、篆刻、摄影、摄像、动画、新媒体艺术、电脑美术也属于美术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美术的门类和品种还会增加。

(二)发展阶段

1、教师活动:评价每个小组的填充结果,教师提示,美术馆的陈设是应有清晰的分区的。现在我们来给它们分分门类:

绘画类:是在平面上塑造空间视觉形象的美术学科。按照工具材料来分,有中国画、油画、版画、素描、水彩画、水粉画;按照表现题材来分,有人物画、山水画(风景画)、和花鸟画(静物画);按照功能用途来分有壁画、装饰画、年画、连环画、招贴画、漫画和插图等不同题材。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积极发言,说出绘画的分类)(设计意图:深化对美术作品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

2、教师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把李可染的山水画与印象派风景画放在一起,让学生找出表现技法上的不同。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说出山水画在构图上用“三远法”把思想感情与山水实景相糅合,包含着对国土家园的热爱。而西画中的风景大多是从一个角度去观察描绘的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对风景在中外表现的对比观察,感悟中国山水画家对江山河川的赞美,提升对中国画的感性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加深对绘画门类的理解)

雕塑类:是利用各种可雕可塑性物质材料创作具有真实空间体量的视觉艺术形象的美术学科。这里“雕”是减材料,“塑”是添加、堆砌材料。雕塑体现了人类对物质材料的探究、对工艺审美的不懈追求,赋予材料以生命、情感。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对三维空间的感知、理解和对雕塑门类的认识)

3、教师活动:教师展示浮雕、圆雕作品,请同学们观察、分析它们的特征。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说出浮雕和圆雕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对雕塑门类的直观认知,加深理解)

欣赏雕塑的各种材质的作品,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雕塑的分类:依照所用的材料和工艺,雕塑有石雕、玉雕、木雕、砖雕、铸铜、泥塑、玻璃钢塑等;依照表现形式有浮雕、圆雕和透雕;依照功能性质有架上雕塑、建筑装饰雕塑、纪念性雕塑和环境雕塑。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1、教师活动:教师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述,人类从远古时代开始就喜欢追寻美,富于创造美的——平面的花纹、立体的陶艺、青铜器等,并出示图片,引入艺术设计:艺术设计覆盖生活方面最广、是最贴近生活的美术,结合教材和多媒体了解现代艺术设计四大体系:

(1)工业品造型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

(3)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

(4)服装、染织品设计

以前的设计:传统手工艺品设计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对艺术设计门类所涵盖范畴的认知)

2、师生总结:设计也可称为工艺美术,在古代时体现出的是民族文化特征,现代社会体现出的是潮流性,凝结着人类对生活的热爱,提升的是生活品位。一个国家的艺术设计的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一种体现。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发表见解)

(设计意图:对艺术设计与生活、国家经济、创造价值之间紧密联系的认知)

建筑类

1、教师活动:出示鸟巢的图片,引入美术的建筑门类:

(1)以斗拱为建筑元素的中国砖木建构;

(2)以拱券结构为主的石砌式西方建筑;

(3)以新材料和高科技相辅建造的现代建筑。

2、师生总结: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是人类对生存空间的伟大营造。建筑的出现体现出了人类对自然界的生存环境、物质材料越来越强大的适应和综合驾驭能力。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创设感性情境,通过比较式的观察、分析,深化对建筑门类以及中外建筑在建构体系上的特征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教师活动:调整“美术馆的放置布局”:用绘画、艺术设计、雕塑、建筑四大体系,把“美术馆”模型进行分类布局,突出一个“未来美术作品”展厅。

现代美术的新发展体系在现代社会科技的进步上——美术与科技结合的表现形式动漫设计、摄影艺术、新媒体艺术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完成小组活动)

(设计意图:注重学习表现的评价和对美术门类认知的评价,强化美术领域会不断拓展的开放意识)

三、课后拓展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在中国的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篆刻、书法也属于美术的范畴。今后,美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还会派生出很多门类,现代美术的门类已经越来越向“全民文化”侧重。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设计意图:拓展视野、激发探究兴趣,培养研究精神、深化美术领域会不断拓展的开放意识)

教学反思: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第二单元第1课《小伙伴》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

二单元第1课《小伙伴》。接下来我会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几个部分来具体阐述我对课程的安排。

首先是教材分析:

教材内容:《小伙伴》是七年级上册美术课本第二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本课是学习人物画的基础课,学习内容是初步了解人物脸部的比例、表情特点、人物头部的基本形等知识以及人物头像的写生方法等。让学生明白人物头像写生的意义,人的形象最为生动完美,又富于动态、表情和个性特点的变化,因此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形象也就最为困难,需要较强的观察力、理解力和较高的素描技巧。人物头像的写生练习是获得这些能力和技巧的必不可少的环节。本课是学生初中三年美术学习的一个难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师生间的情感,提高学生动手绘画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农村中学孩子的艺术素质较为薄弱,但同学们学习兴趣浓厚,12—13岁的年龄正处于绘画的“转型期”,对所描绘的对象追求“像”为最高标准,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像”与艺术的“像”的问题,鼓励他们大胆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头部的基本比例、基本形,头部的透视规律,知道人物脸部五官比例是以“三停五眼”的规律分布,懂得由于人物头部的基本形以及五官的细微不同产生的人物相貌的差异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周围同学的脸型、表情,欣赏画家作品等方法,初步学习通过观察并以线造型、明暗造型的不同表现方法,表现人物相貌特征和表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验观察、分析不同同学的脸型、表情和性格中的快乐,培养同学、师生之间的情感,相互关心,关爱互助。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人物头部的比例、透视规律、脸部的比例。

2、教学难点:惟妙惟肖地画好人物头部形象。

接下来是教学方法分析

(一)教学方法:

1.情景导入法:上课前,教师出示学生或其他一些名人的一寸照片或半身照片,激发学生表现欲望。

2.问题探秘法: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思考讨论。

3.尝试练习法: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对各种人物五官的形态、比例进行观察分析。

4.比较欣赏法:老师拿出一些头像素描作品,让学生结合课本上名家作品进行比较欣赏。

(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新课标中提倡“以学生为本,注重团队精神与策划意识的培养,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教师应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的方式参与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情感,提高绘画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头部辅助理解图,同学和名人的头像照片,2B铅笔,橡皮、尺子、速写本等。

二、课堂学习

(一)引导阶段

1.我们在数学课上学习了比值和比例,在生活中你观察过身边物体的比例吗

2.量一量自己手中的教科书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

3. 例举其他比值的物品,如找一个同学,量他站立时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和他身高的比值。

学生经过启发和观察并实际测量后得出结论并发现其中的比例关系,引起好奇心和对知识探究的兴趣。

4.接下来把课前搜集好的人物头像照片展示给学生看,让全班学生共同观察相片上同学或名人的脸型、五官表情特征。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二)发展阶段

1.给学生出示一些教具来进一步说明这个现象。学生分组讨论,引发黄金比例的知识探索。

这种被大家公认的,符合我们视觉美感的比例,我们就称之为黄金比例。也叫黄金分割,它的比值是1:。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探索)

2.现在我们知道了黄金比值,那么在我们的脸上你能找到这样的比例吗从头顶发际线到鼻底为一个单位,整张脸的比值就是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不同的脸型和发型,咱班谁的发型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他又是什么脸型呢(提示:田、由、申、甲。)

(学生活动:认真听讲、观察,思考、回答问题)

3.讲解三庭五眼,并解析五官在三庭五眼比例中的具体分布位置。

(学生活动:积极思考、认真观察)

各组同学自主探究,找个别代表发言,讲述本组的研究成果,再加以点拔。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各小组之间选一个模特,其他人进行写生练习,通过实践掌握三庭五眼的理论知识及人物头像的初步画法。

(四)收拾与整理阶段

采用学生互评的方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在评价作品的同时进一步巩固人物头像的画法。最后教师对学生作品进行总结评价,提出意见,给予鼓励。教学反思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导语:普通高中开设美术欣赏课,是加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高中美术欣赏课说课稿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环节:复习并导入课题 回顾上节课所学习的欧洲3个美术流派,并由安格尔的作品《浴女》引出且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刘海粟使用人体模特写生的事件,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出进行美术革命的的要求,进而导出课题《从传统到现代》 第二环节:新授 在这个环节里我分为五步骤: 步骤一: 通过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人民大会堂中的巨幅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以启发谈话法与学生交流作品所具有的强烈的民族风格和时代感,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由此得出现代中国山水画既保留了传统山水的一些创作技巧,又进行了合理的突破,更多地从作品与环境的整体关系去权衡,具有更宏观的现代意识。 步骤二: 讲述日寇侵华时中国人民悲惨的生活,并伴随着音乐展示爱国画家蒋兆和的《流民图》将学生带到当时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情境中,使其对人民流离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

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

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共4篇)

篇一:高一美术鉴赏说课稿 《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辅导老师.同行们,大家好!下面是我的一节说课稿,请大家给与指导.谢谢! (选自高中美术鉴赏中的外国美术鉴赏第二课),课题是《古典艺术的发源地-古希腊美术》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教材: 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和摇篮,没有希腊,无法想像欧洲文明会是什么样子,今日西方世界无处不遗存着希腊文明的传统。古希腊雕塑是西方艺术的直接源头、西方艺术的黄金时代,在整个西方美术传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本课时又是教材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美术史中的价值很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概述古希腊的雕塑及建筑。 (2)总结古希腊雕塑和建筑发达的原因。 2、能力目标: 能独立运用美术语言来评价和欣赏雕塑作品。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勇于探索艺术美的精神。 三、重点和难点: 重点:希腊雕刻发达的原因以及其艺术特征。人物雕刻写实与理想化的结合,追求和谐的理想美,以人体为美的审美风尚。 难点:学生对古希腊的社会风尚和审美取向了解较少,需要通过历史背景的介绍,帮助他们理解。 四、教学方法: 在老师引导下,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展开,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去实施教学程序,而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比赛中保持高度的探究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对艺术美的欣赏欲望。 五、高考链接: 《掷铁饼者》,米隆(古希腊) 注:《掷铁饼者》曾经高考中出现,要求答出作者、国家,并用简笔的形式画出掷铁饼者的人物形象。 六、教学过程: 1、情景创设 通过视频一(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断)和视频二(刘翔110米栏夺冠)引出课题。利用雅典奥运会开幕式片段中有大量古希腊雕塑和神话的介绍,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探究知识的兴趣;通过视 频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很快进入比赛状态,为下面教学程序的实施作铺垫。 2、预习交流 本课时以特殊运动会的形式开展教学,要求a、b两组学生参预的比赛项目有“掷铁饼者”、“维纳斯”、“拉奥孔”、“雅典卫城”和“巩固练习”四个部分。老师向学生介绍比赛内容、规则等。

高中美术说课稿模板(共4篇)

篇一:高中美术说课稿:《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优秀说课范文 高中美术说课稿:《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优秀说课范文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最新高中美术人像头像教案优秀范文

最新高中美术人像头像教案优秀范文 在上课之前,播放一部影片片断.目地:让学生在休息之余观看影片,并对影片中出现的人物发生兴趣,为后面的引入新课埋下伏笔. 点击图标,打开演示文件.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了一系列大家熟悉的电影明星的图片,然后向学生提问,认不认识屏幕上的这些人,答案肯定是认识,并能说出他们的名字.让大家回忆上课前看的影片,让同学们讲出影片中有哪些人物.此时,同学们的注意力已经回来了课堂,这时提出问题:既然大家都认识这些人,或者说能记住影片中的人物形象,靠的是什么来加以判断的呢?引导学生思考,这时同学们会得出答案:是通过人的样子及人的脸来判断的.这时候就可以告诉大家:人的脸是一个人的标志.所以在我们进行人物绘画时,往往就得从人物头像开始.要画好人像,首先要对人脸的一些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所以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学习与我们人脸有关的知识. 讲授新课部分 点击开始 ,进入课件首页.首页分四个部分:脸型特征、五官位置、表情变化、作业演示,它们分别链接到不同的章节. 一、脸型特征 在我们身边有很多不同样子的人,这些人最大的区别就是脸有一样,我们要认识一张脸,首先得从他的脸的轮廓开始,既人物的脸型. 点击脸型特征 ,进入《脸型特征》,屏幕上出现了一张由若干人物头像组成的图片.这图片一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下面这个问题:这么多的脸,他们的脸型有没有规律呢? 点击图片,出现相之大概,不外八格 .讲解. 点击八格 ,出现田国目用,由甲申风 . 用鼠标指向田、国、目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由、甲、申三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三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用鼠标指向用、风两个字,请学生观察这两个字从形状上讲有什么特点?然后分别点击三个汉字,出现相对应的脸型,结合汉字,再分析不同脸型的特征. 完成脸型特征的讲解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巩固,再在学生中选出一部分脸型比较

美术鉴赏 说课稿

美术鉴赏说课稿 第一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设计板书等五个方面来阐述说明我的教学构思和设计。 说教材 《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这一课选自人教版《美术鉴赏》第一课,该课主要讲述了美术鉴赏的基本技能。本课首先从什么是“美术鉴赏”入手,帮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进而使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基本含义及其开放性的内涵,包括了三个方面一,什么是美术鉴赏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三,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 教学重点 教会同学如何掌握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该方法使同学们进行相应的练习训练 说教学过程 1.街头墙上装饰壁画 2.公共场所的胡乱涂鸦 图片准备时两张反差很大,引起学生们激烈的讨论,活跃课堂,同时激发学生对我们身边生活环境的思考,接着对同学们的讨论进行总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审美的眼睛,所以要善于发现身美好的事物,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从而引出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就是运用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环节二 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的了解美术分类,我将通过学生对身边美术的介绍将美术分类: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六大类。并分类出示图片进行欣赏。学生欣赏图片,初步领略不同种类的美术作品的不同艺术特点。中间穿插部分讨论。 让学生进一步的深入了解美术,明确美术函概的范围。 环节三 为了更好,更广地拓展学生的能力,我将出示图片《蒙娜丽莎》并简单介绍。采用讨论的方式:学生分组讨论,并从各自不同的欣赏角度展开辩论。可批判、可赞同。 面对一幅在艺术史上被反复提及的作品《蒙娜丽莎》,我们应该突破以往简单化、概念化的欣赏习惯,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欣赏它,用自己的心去感悟它。意

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doc

三、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思考能力。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资料进行教学。 四、教学程序 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诱发探究 1、导入:教师展示一幅中国传统的文人画作品以及一幅剪纸作品,请同学们比较二者的不同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作品的材料、形式以及创作者和作品的服务对象等方面来进行比较。

2.教师总结,对民间美术进行简单的介绍。 3.教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教材中所列举的关于民间美术种类的图片,并且回答:我们在什么场合能够见到这些民间美术作品? 4.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地展开思考,可以将生活中见到的或者在电影、电视以及报纸、杂志上见到的作品都讲述出来。 5.教师总结,指出民间美术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6.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中”民间美术植根于人民生活中”以及”民间美术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两部分内容以及图片,并且分小组讨论”民间美术与生活的关系”这一问题。 7.同学们起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①教师总结。 ②教师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部分),请同学们对这些作品为什么要表现这些形象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10.学生思考并且回答。 11.教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民间美术的独特艺术语言”部分,对这些作品的内涵有所了解,并且请一些同学起来分析作品的内涵。完成第84页的”思考与交流”.参考答案:喜鹊和梅花的组合是”喜上梅(眉)梢”的意思;石榴代表”多子”. 12.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进行一个简单的剪纸练习。 13.教师请同学们讲一下,自己的剪纸打算用来做什么用。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精选3篇) 高中美术的说课稿1 教材分析 《传神写照――人物画》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十二课。教材前面两课是中国古代墓室壁画和宗教壁画,前两课的鉴赏学生从另一角度对中国人物画有了一定的感知,另外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曾经鉴赏过中国人物画。内容设置主要是赏析几件优秀的中国古代人物画,让学生在人物画的鉴赏过程中,了解作品的内容、题材、表现手法、艺术特点,重点了解中国古代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学生分析 高中的学生对中国人物画有一定的认识能力,如从画法样式上能分出工笔,写意,白描等,在题材分类中知道风俗,仕女等,但认识不够全面,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有更全面的了解,但这并不是本课的重点。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美术鉴赏能力,有一定的文学历史知识积累。欣赏是欣赏者对作品内涵意义及其价值的认识,欣赏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和修养的。同时,欣赏允许欣赏者对作品有某种主观态度,需要情感和借助想象。高中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能力,但显得力不从心。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去欣赏作品,读懂、理解特定历史时期作品的内涵。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使学

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鉴赏,要求“高于一般的欣赏水平,……是对美术作品的鉴别与欣赏”,为了拓宽学生知识面,更多的展开自主学习、讨论。本课抛弃了以美术史为线索的教学思路,对教材进行了一定的取舍,在教学中选择与学生其它相关学科相联系的方式(历史、文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美术鉴赏活动,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中国人物画独特的艺术特点,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 能力目标:通过引导,掌握鉴赏中国人物画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着重理解中国人物画的创作理念,尤其是价值追求的核心理论——“传神写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教学方式 1、比较分析法:通过人物画《古帝王图卷》中人物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画家特别注意人物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 全册说课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教案 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

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范畴,建立“大美术”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导入 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 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板书绘画工艺

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

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 高中美术优秀说课稿范文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教材主要处理的是美术家的自我认同跟社会环境的关系,也就是说,美术家究竟怎样看待自己的职业?教师可以通过历史的透视和具体美术作品的分析,来理解美术家的自我跟社会角色之间的关系。在某种程度上,美术家的自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矛盾。社会试图分派给艺术家一个明确的身份:工匠、杂役、职业画师、艺术家;但美术家却往往把自己看做一个完整的"人",游离于各种身份之间。画家或雕塑家仅仅是一种通常的称谓和职业身份,不能反映某个具体艺术家的个性特点。而美术家更重视的,可能正是自己的人格和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把这条中心线索跟对美术作品的分析联系起来,层层深入地体现这条线索,并且贯彻到教材提供的两个"活动建议"当中去。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提供的美术作品可以分为三组,反映出美术家表现自己的不同方式:《拉斯科岩画》和《埃及墓室壁画》是通过匿名的手段来表现自我的。这几件作品年代较早,艺术家还没有充分的自我意识,并且社会也没有给予艺术家很高的地位,不允许他们过于明显地突出自己。严格说来,在这些作品创作的时期,还没有我们现在意义上的"

艺术家",原始时期的"艺术家"实际上是巫师,而在古埃及和中国的商周时期,"艺术家"的准确身份是工匠,甚至是奴隶。 第二组作品,是14世纪以来的一些美术家的自画像。教材中的几幅自画像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到,除了阿尔泰米西亚?真蒂莱斯基之外,其他画家的自画像都没有用作画的工具来暗示自己的画家身份。相反,丢勒像基督,普桑像贵族,金农像隐士,而伦勃朗则把自己画成一个真实、朴素、平凡、有血有肉的市民。 真蒂莱斯基的自画像稍微有点特殊,或许因为她是一个女画家。实际上,当时女画家的自画像往往也不把自己画成画家,而是画成淑女。 除此之外,真蒂莱斯基和金农都是用的侧面像,这也具有某种心理暗示的意味。一般而言,在正面像中,美术家可以和观众达成交流,而侧面像则似乎表明画家更愿意自行其是,因而其个性也更加孤僻和鲜明。 第三组作品是处于创作或生活场景中的美术家。在这里,美术家的工作环境也具有一定的含义。委拉斯贵支的画室是在皇宫,侏儒、侍女、小公主和镜子里的国王和王后清晰地表明这个场所的性质。画家本人是"宫廷画师",负责记录这些人物和事件。而维米尔却是耐心地坐在自己那狭小的画室里描绘一位抱乐器的姑娘。跟《宫娥》相比,这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地方。委拉斯贵支自画像面前那块巨大的画布表明他记录的是重要的事件和宏伟的景象,而维米尔那块小画布则说明他更专注于普通生活的细节。

人美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语言-说课稿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理由:一个是这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标准,对学生今后鉴赏美术作品有重要的帮助作用。)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创设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设置情景:由苏轼的名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说明这些事物传递的信息是代表春天的语言符号,同时伴随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的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名句及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美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一同朗读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高中美术人教版教案

认识绘画艺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上午好! 我是大连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美术教师殷振宇,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绘画艺术》。 一、教材分析 《认识绘画艺术》这一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二年级美术选修教材《绘画》当中的第一课。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它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教学内容是按绘画发展的特征、种类和作品的构成因素来编排的,对一些典型作品进行了详细分析。在本书中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为了明确本课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古今中外绘画作品的一般共性特征和绘画的种类。 2.了解绘画作品的内容构成因素和形式构成因素及其所表达的深层意蕴。 3.对绘画的内涵和外延形成比较全面的初步认识 (2)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对绘画的艺术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对绘画的审美辨别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以审美之心来感受生活,看待社会 这节课目标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即整体感知、局部思维、动手能力。从学生实际出发,我确定出: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在于使学生初步明确绘画是塑造平面视觉艺术形象的一切画种和品类及其所有样式与风格的总称这样一个全面的概念,以避免以前的种种片面认识。 教学难点:要使学生能够基本分清绘画作品的内容因素和各种形式因素以及作品所蕴涵和表达的意蕴,以加深对绘画内涵的认识 三、学习者的分析 我所教授的是高二年级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审美辨别能力,部分同学对绘画有一定的了解,但只是初步的认识。学生们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学习能力、思维比较活跃,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强,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 四、说教法 1.启发式教学 这篇文章内容较难理解,我准备从学生身边最熟悉的绘画作品入手,让学生对此课内容感兴趣。再通过讲解与比较大概了解绘画艺术的特征、种类及构成因素,从而完成教学任务。 2.多媒体教学法 这一课主要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文字,让学生直观和形象生

高中美术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人美版

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说课稿)课时:1课时 时间:40分钟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6课《美在民间永不朽――中国民间美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分四大问题层层递进。通过介绍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欣赏课文图板中优秀的民间美术作品,来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本课知识容量大,因此我根据教材把握住它的基本精神,以便更有效的传授各知识点。理解相关概念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个方面要放到课文的整体精神和结构中去才能有利于课堂的深入。并借助于本课或相关美术作品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更形象的认识,而不致陷入概念之中。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美术的艺术特征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3、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样式以及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是第二部分“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和第五部分“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特征?”这两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其中还有一些专业名词。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并巧妙导出本科课题。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艺术作品并自主探究、亲手创作,了解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形式、民间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教学设计

2019-2020年湘教版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到现代》说课稿教学设计 我今天的说课的题目是《从传统到现代》,我主要从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设计,五说板书设计来加以阐述。 一、说教材 《从传统到现代》是湘版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通过赏析一些美术作品使学生学会解读现代主义美术作品,准确把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征以及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2、了解中国美术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经历的主要过程; 3、了解中国艺术家突破传统、追求创新的主要思路与观念. 在学习了新课程标准,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在现代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中国艺术是如何突破传统,走向创新的. 本课的难点是:美术“现代化”的方式和原因. 二、说教法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的思想,在教学中,我将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法: 1、故事激趣法:在开始采用讲故事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 2、启发谈话法:整个课堂运用谈话法,在与平等对话过程中,力图抓住关键,培养学生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情境法:用课件的展示把学生带到特定的情境中,使其产生一定的体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4、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 三、说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观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意识的宗旨,我将采取以下几种学法进行学习: (1)观察体验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引发学生丰富的联想,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在观察作品时形成自己的看法,并作一些大胆的猜测,避免用一些所谓艺术史上的定论来否定学生的观点,让学生做适当的论证,通过比较的方法辨析不同类别的美术作品。 (2)合作学习法: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交流,大胆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交流彼此的经验,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四、说教学过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民间美术》说课稿

《民间美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民间美术》,该课选自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第十六讲。 教材分析 中国民间美术内容种类繁多,寓意深邃,文化内涵深厚,是一个自成体系的美术种类,是我国传统文化精华之一。本节由民间美术的界定、特点和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构成,罗列了年画、刺绣、风筝、玩具、编织、剪纸等民间美术,并分析其各自特有的造型特征及审美趣味,使学生初步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为此我为本课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造型特点,掌握各类民间美术的基本知识。 二、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三、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确定以下2点作为本节的教学重点 1、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加以应用 这堂课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还得作好课前的教学准备,我

作了三步规划: 1、课前布置好讲课材料,分别展示年画、风筝、民间玩具、刺绣、编织、剪纸。 2、搜集整理各部分的材料。(图片、实物、网络资料、制作课件) 3、提前检查学生准备的材料是否充实,不足的教师给予补充。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从三个方面安排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1、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2、作品欣赏、阐释风格 3、欣赏拓展、实践创作 为了让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我国民间美术的辉煌成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了:对比法,启发法,分组讨论法,欣赏法,实践操作法,下面我就教学程序和方法作具体阐述。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请学生挑选预先准备好的作品,,并对号入座。接着,我揭示课题(板书),同时投影,讲解民间美术创作的艺术特色及大概的种类。从而进入到这节课的教学重点,也是本课的第二个教学内容。 二、作品欣赏,阐释风格 美术是以视觉为主的审美体验,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在这一过程中,我采用以下教学法。 1、阅读课文,分组分类讨论。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说课稿总汇(1-8课基础知识)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 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 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 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 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 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 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 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 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 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 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 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 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 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 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

高中美术鉴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课说课稿 高中美术鉴赏课说课稿该怎么设计呢?又该怎么设计一份优秀的说课稿,来进行高中美术鉴赏的教学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高中美术鉴赏课说课稿,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美术鉴赏课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基本思路 a、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围绕民间美术这一主题而展开的,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了解民间美术与普通人的生活之间的重要关系以及它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劳动人民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作品,这些作品的审美价值与其他美术作品相比毫不逊色。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的一些常见形式、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B、教学材料分析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民间美术与人们的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2.民间美术的主要类别。 3.民间美术所具有的审美价值与社会价值。 4.民间美术独特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手法以及其中的寓意。 民间美术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其他地区,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它是一种自发性的美术形式,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实践和积累中,为了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美术门类。 本课主要围绕中国的民间美术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能够自觉地保护这一传统。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和一些深入浅出的论述,向我们分析了民间美术的内涵以及一些相关的知识。首先指出,民间美术扎根于人们的具体生活,甚至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它与人们对美的要求以及祈求幸福的愿望密切相关。在这方面,教材就民间美术的种类以及与生活的关系列举了若干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指出民间美术的价值: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高中美术《人间生活》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湘版高中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一课时,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1.教材分析 这节课主要讲述《人间生活》(中国古代美术作品部分):教材列举了从唐代到宋代的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作品,并分析了这些作品所体现的社会观念。本节课通过对这些作品进行讲述与思考、体验与探究、使学生真正认识理解画家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中国隋唐、五代以及宋代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画、风俗画作品。能力目标:体会并理解美术作品是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 情感目标:感受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美,培养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热爱。(2)教学要点 重点:美术作品如何表现世俗生活的。难点:体会作品所表现的生动生活。 兴趣点:画家是怎样捕捉并表现精彩的生活。 2.教学方法 运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法、练习法等相结合。综合运用感悟式鉴赏、形式鉴赏、社会学式鉴赏、比较式鉴赏。 3.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5 分钟) ①播放背景音乐《生活》 ②出示字幕: 《美术鉴赏》上篇第二单元第四课:人间生活第1 课时(2)复习导入(2 分钟) 以古筝曲为背景音乐,多媒体课件(每幅 6 秒的速度)展示关于宗教方面的美术作品。并同步讲述: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宗教和政治因素的不断减弱,艺术家们开始把世俗生活作为艺术表现的主要内容。他们的灵感主要来自于现实社会中真实的生活场景,即描绘人间生活。 板书课题: 人间生活(第1课时) (3)新课讲授,创设情景(28 分钟) ①播放影视片段《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局部(3分钟)(以启发式、谈话式)(3-4学生回答)。 看视频思考以下问题: 剧中讲述的是什么朝代的故事?剧中妇女的体型是胖还是瘦?她们穿戴的服饰有何特色?在你印象中这个朝代的社会状态是怎样的? 学生思考回答:唐朝;比较暴露、领口低、颜色很鲜艳;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教师小结:通过简短视频了解到唐朝宫女服饰特点及社会状况。假如要你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唐代宫廷生活,你会画吗?有难度!那我们一起看看唐代宫廷画家是如何描绘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