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数学试题带答案

最新高考数学试题带答案
最新高考数学试题带答案

最新高考数学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的圆锥的俯视图为( )

A .

B .

C .

D .

2.若3

tan 4

α= ,则2cos 2sin 2αα+=( ) A .

6425 B .

4825

C .1

D .

1625

3.已知变量x 与y 正相关,且由观测数据算得样本平均数3x =, 3.5y =,则由该观测的数据算得的线性回归方程可能是( ) A .0.4 2.3y x =+ B .2 2.4y x =- C .29.5y x =-+

D .0.3 4.4y x =-+

4.已知函数()()sin f x A x =+ω?()0,0A ω>>的图象与直线()0y a a A =<<的三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4,8,则()f x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

A .[]6,63k k ππ+,k Z ∈

B .[]63,6k k ππ-,k Z ∈

C .[]6,63k k +,k Z ∈

D .[]63,6k k -,k Z ∈

5.若设a 、b 为实数,且3a b +=,则22a b +的最小值是( )

A .6

B .8

C .26

D .42

6.函数2

||()x x f x e -=的图象是( )

A .

B .

C .

D .

7.圆C 1:x 2+y 2=4与圆C 2:x 2+y 2﹣4x +4y ﹣12=0的公共弦的长为( ) A 2B 3

C .22

D .32

8.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命题: ①若m α,m n ⊥,则n α⊥; ②若m α⊥,n α,则m n ⊥;

③若,m n 是异面直线,m α?,m β,n β?,n α,则αβ∥; ④若,m n 不平行,则m 与n 不可能垂直于同一平面. 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设F 为双曲线C :22

221x y a b

-=(a >0,b >0)的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以OF 为直径

的圆与圆x 2+y 2=a 2交于P 、Q 两点.若|PQ |=|OF |,则C 的离心率为

A B

C .2

D

10.设0<a <1,则随机变量X 的分布列是

则当a 在(0,1)内增大时( ) A .()D X 增大 B .()D X 减小 C .()D X 先增大后减小

D .()D X 先减小后增大

11.设双曲线22221x y a b

-=(0a >,0b >)的渐近线与抛物线2

1y x =+相切,则该双曲

线的离心率等于( )

A B .2

C

D 12.在等比数列{}n a 中,44a =,则26a a ?=( ) A .4

B .16

C .8

D .32

二、填空题

13.若过点()2,0M 3的直线与抛物线()2

:0C y ax a =>的准线l 相交于点

B ,与

C 的一个交点为A ,若BM MA =,则a =____.

14.在ABC ?中,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4c =,a A =,且C 为锐角,则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__. 15.若函数3

211()23

2f x x x ax =-++ 在2,3??

+∞????

上存在单调增区间,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

16.已知sin cos 1αβ+=,cos sin 0αβ+=,则()sin αβ+__________. 17.一个算法的伪代码如图所示,执行此算法,最后输出的S 的值为________.

18.学校里有一棵树,甲同学在A 地测得树尖D 的仰角为45?,乙同学在B 地测得树尖D 的仰角为30,量得10AB AC m ==,树根部为C (,,A B C 在同一水平面上),则

ACB =∠______________.

19.在平面上,若两个正三角形的边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面积比为1:4,类似地,在空间内,若两个正四面体的棱长的比为1:2,则它们的体积比为 ▲

20.若函数2

()1ln f x x x a x =-++在(0,)+∞上单调递增,则实数a 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_.

三、解答题

21.已知()()ln 1f x x a x =+-. (1)讨论()f x 的单调性;

(2)当()f x 有最大值,且最大值大于22a -时,求a 的取值范围.

22.如图,在直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矩形,1A D 与1AD 交于点E .124AA AB AD ===.

(1)证明:AE ⊥平面ECD ;

(2)求直线1A C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23.已知()11f x x ax =+--.

(1)当1a =时,求不等式()1f x >的解集;

(2)若()0,1x ∈时不等式()f x x >成立,求a 的取值范围.

24.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餐饮美食相关的手机APP 软件层出不穷,现从某市使用

A 和

B 两款订餐软件的商家中分别随机抽取100个商家,对它们的“平均送达时间”进行统计,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已知抽取的100个使用A 未订餐软件的商家中,甲商家的“平均送达时间”为18分钟,现从使用A 未订餐软件的商家中“平均送达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商家中随机抽取3个商家进行市场调研,求甲商家被抽到的概率;

(2)试估计该市使用A 款订餐软件的商家的“平均送达时间”的众数及平均数;

(3)如果以“平均送达时间”的平均数作为决策依据,从A 和B 两款订餐软件中选择一款订餐,你会选择哪款?

25.商场销售某种商品的经验表明,该商品每日的销售量(单位:千克)与销售价格(单

位:元/千克)满足关系式

,其中

,为常数,已知销售价

格为5元/千克时,每日可售出该商品11千克. (1) 求的值;

(2) 若商品的成品为3元/千克, 试确定销售价格的值,使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最大

26.已知函数()|1|f x x =+

(1)求不等式()|21|1f x x <+-的解集M (2)设,a b M ∈,证明:(ab)()()f f a f b >--.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C 【解析】 【分析】

找到从上往下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 【详解】

由圆锥的放置位置,知其俯视图为三角形.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俯视图是从物体的上面看得到的视图,本题容易误选B ,属于基础题.

2.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由3tan 4α=

,得34sin ,cos 55αα==或34

sin ,cos 55

αα=-=-,所以2161264cos 2sin 24252525

αα+=

+?=,故选A . 【考点】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倍角公式.

【方法点拨】三角函数求值:①“给角求值”将非特殊角向特殊角转化,通过相消或相约消去非特殊角,进而求出三角函数值;②“给值求值”关键是目标明确,建立已知和所求之间的联系.

3.A

解析:A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与正相关,排除选项C 、D ,又因为线性回归方程恒过样本点的中心

,故排除选项B ;故选A .

考点:线性回归直线.

4.D

解析:D 【解析】 【详解】

由题设可知该函数的最小正周期826T =-=,结合函数的图象可知单调递减区间是

2448

[

6,6]()22k k k Z ++++∈,即[36,66]()k k k Z ++∈,等价于[]63,6k k -,应选答案D .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题设中的有效信息“函数()()sin f x A x ω?=+

(0,0)A ω>>的图象与直线(0)y a a A =<<的三个相邻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

2,4,8”.结合图像很容易观察出最小正周期是826T =-=,进而数形结合写出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从而使得问题获解.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2

a b

+≤转化为指数运算即可求解。 【详解】

由基本不等式可得22a b +≥3a b +=,所以22a b +≥=(当且仅当3

2

a b ==等号成立)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用基本不等式求指数中的最值,比较基础。

6.A

解析:A 【解析】 【分析】

通过(0)1f =,和函数f(x)>0恒成立排除法易得答案A . 【详解】

2

||()x x f x e -=,可得f(0)=1,排除选项C,D;

由指数函数图像的性质可得函数f(x)>0恒成立,排除选项B , 故选A 【点睛】

图像判断题一般通过特殊点和无穷远处极限进行判断,属于较易题目.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两圆方程相减,得到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然后利用其中一个圆,结合弦长公式求解. 【详解】

因为圆C 1:x 2+y 2=4与圆C 2:x 2+y 2﹣4x +4y ﹣12=0, 两式相减得20x y --=,即公共弦所在的直线方程. 圆C 1:x 2

+y 2

=4,圆心到公共弦的距离为

d =

所以公共弦长为:l ==.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还考查了运算求解的能力,属于基础题.

8.A

解析:A 【解析】

【分析】

根据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逐项判断即可. 【详解】

①若m α,m n ⊥,则n 与α位置关系不确定;

②若n α,则α存在直线l 与n 平行,因为m α⊥,所以m l ⊥,则m n ⊥; ③当m α?,m β,n β?,n α时,平面α,β平行; ④逆否命题为:若m 与n 垂直于同一平面,则,m n 平行,为真命题. 综上,为真命题的是②③④.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点线面位置关系,熟记线面关系、面面关系,即可求解,属于常考题型.

9.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准确画图,由图形对称性得出P 点坐标,代入圆的方程得到c 与a 关系,可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详解】

设PQ 与x 轴交于点A ,由对称性可知PQ x ⊥轴, 又

||PQ OF c ==,||,2

c

PA PA ∴=∴为以OF 为直径的圆的半径,

A ∴为圆心||2

c

OA =.

,22c c P ??

∴ ???

,又P 点在圆222x y a +=上,

22244c c a ∴+=,即2222

2,22c c a e a

=∴==.

e ∴=A .

【点睛】

本题为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难度适中,审题时注意半径还是直径,优先考虑几何法,避免代数法从头至尾,运算繁琐,准确率大大降低,双曲线离心率问题是圆锥曲线中的重点问题,需强化练习,才能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事半功倍,信手拈来.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利用方差公式结合二次函数的单调性可得结论; 【详解】

解:1111

()013333a E X a +=?+?+?=,

222111111()(

)()(1)333333

a a a D X a +++=?+-?+-? 2222212211[(1)(21)(2)](1)()279926

a a a a a a =

++-+-=-+=-+ 01a <<,()D X ∴先减小后增大 故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方差的求法,利用二次函数是关键,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1.D

解析:D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双曲线的渐近线一条方程为b y x a =,与抛物线方程组成方程组2,1

b y x

a y x ?

=???=+?消

y 得,2

210,()40b b x x a a -

+=?=-=,即2()4b a =,所以21()5b

e a

=+= D.

【点睛】

双曲线22

221x y a b

-=(0a >,0b >)的渐近线方程为b y x a =±.

直线与抛物线交点问题,直线与抛物线方程组方程组,

当直线与抛物线对称轴平行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当直线与抛物线对称轴不平行时,当>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交,有两个交点. 当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切,只有一个交点. 当?<0时,直线与抛物线相离,没有交点.

12.B

解析:B 【解析】

等比数列的性质可知2

26416a a a ?==,故选B .

二、填空题

13.【解析】【分析】由直线方程为与准线得出点坐标再由可得点为线段的中点由此求出点A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出的值【详解】解: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过点且斜率为的直线方程为联立方程组解得交点坐标为设A 点坐标为因 解析:8

【解析】 【分析】

由直线方程为2)y x =-与准线:a

l x 4

=-

得出点B 坐标,再由BM MA =可得,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由此求出点A 的坐标,代入抛物线方程得出a 的值.

【详解】

解:抛物线()2

:0C y ax a =>的准线方程为:a l x 4

=-

过点()2,0M

2)y x =-,

联立方程组2)4y x a x ?=-?

?=-

??

解得,交点B

坐标为)

(,)a a 844

+-

, 设A 点坐标为00(,)x y , 因为BM MA =,

所以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

所以00()4428)402a x a y ?+-?=?

??+?+?=??

,解得(a A 44+,

将)

()a a 8A 444

++代入抛物线方程,

即))()2a 8a

a 444

+=+, 因为0a >, 解得8a =.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抛物线的性质、向量相等等知识,解决几何问题时,往往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进行研究,考查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14.【解析】【分析】由利用正弦定理求得再由余弦定理可得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从而利用三角形面积公式可得结果【详解】因为又所以又为锐角可得因为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即即当时面积的最大值为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

解析:4+

【解析】 【分析】

由4c =

,a A =,利用正弦定理求得4

C π

=

.

,再由余弦定理可得

2

2

16a b =+

,利用基本不等式可得(82ab ≤

=+,从而利用三角形

面积公式可得结果. 【详解】 因为4c =

,又sin sin c a C A

==

所以sin 2

C =

,又C 为锐角,可得4C π=.

因为(2

2

2

2

162cos 2a b ab C a b ab =+-=+≥,

所以(82ab ≤

=+, 当且仅当

a b =时等号成立,

即1sin 424

ABC S ab C ab ?=

=≤+

即当()

822a b ==+时,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442+. 故答案为442+.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余弦定理、正弦定理以及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简单题. 对余弦定理一定要

熟记两种形式:(1)2

2

2

2cos a b c bc A =+-;(2)222

cos 2b c a A bc

+-=,同时还要熟

练掌握运用两种形式的条件.另外,在解与三角形、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时,还需要记住

30,45,60o o o 等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以便在解题中直接应用.

15.【解析】【分析】【详解】试题分析:当时的最大值为令解得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考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解析:1

(,)9

-+∞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2

2

11()2224f x x x a x a ??=-++=--++ ??

?'.当23x ??∈+∞????,时,()f x '的最大值为

22239f a ??=+ ???',令2209a +>,解得19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9??

-+∞ ???

考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16.【解析】【详解】因为所以①因为所以②①②得即解得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解析:1

2

-

【解析】 【详解】 因为,

所以,①

因为,

所以,②

①②得,

即, 解得

, 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17.8【解析】分析:先判断是否成立若成立再计算若不成立结束循环输出结果详解:由伪代码可得因为所以结束循环输出点睛:本题考查伪代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难度较小

解析:8 【解析】

分析:先判断6I <是否成立,若成立,再计算I S ,,若不成立,结束循环,输出结果.详解:由伪代码可得3,2;5,4;7,8I S I S I S ======,因为76>,所以结束循环,输出8.S =

点睛:本题考查伪代码,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难度较小.

18.【解析】【分析】作出立体图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得对应的边长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详解】如图所示在中∵∴在中∵∴在中∴故答案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求解实际情景中的角度问题依据 解析:30

【解析】 【分析】

作出立体图,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求得对应的边长,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

cos ACB ∠即可. 【详解】

如图所示,在Rt ACD 中,∵10,45AC m DAC =∠=?,∴10DC m = 在Rt DCB △中,∵30DBC ∠=?,∴103BC m =. 在ABC 中,)

2

22

10103103cos 2

210103

ACB +-∠=

=

??,∴30ACB ∠=?.

故答案为:3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解三角形求解实际情景中的角度问题,依据题意正确画出立体图形,确定边的关系再利用余弦定理求解即可.属于基础题.

19.1:8【解析】考查类比的方法所以体积比为1∶8

解析:1:8 【解析】

考查类比的方法,11111222221111

31428

3

S h

V S h V S h S h ??=

===,所以体积比为1∶8. 20.【解析】【分析】由函数单调递增可得导函数在区间内大于等于零恒成立根据分离变量的方式得到在上恒成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的最大值进而得到结果【详解】函数在上单调递增在上恒成立在上恒成立令根据二次函数的

解析:1

8

【解析】 【分析】

由函数单调递增可得导函数在区间内大于等于零恒成立,根据分离变量的方式得到

22a x x ≥-在()0,∞+上恒成立,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得22x x -的最大值,进而得到结

果. 【详解】

函数()2

1ln f x x x a x =-++在()0,∞+上单调递增

()210a

f x x x

'∴=-+

≥在()0,∞+上恒成立 22a x x ∴≥-在()0,∞+上恒成立 令()2

2g x x x =-,0x > 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可知:当14

x =

时, ()max 18g x =

1

8a ∴≥

,故实数a 的最小值是18

本题正确结果:1

8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函数在区间内的单调性求解参数范围的问题,关键是能将问题转化为导函数的符号的问题,通过分离变量的方式将问题转变为参数与函数最值之间的关系问题.

三、解答题

21.(1) ()f x 在10,a ?? ???单调递增,在1,a ??

+∞ ???

单调递减.

(2)()0,1. 【解析】

试题分析:(Ⅰ)由()1

f x a x

'=

-,可分0a ≤,0a >两种情况来讨论;(II )由(I )知当

0a ≤时()f x 在()0,+∞无最大值,当0a >时()f x 最大值为1ln 1.f a a a ??

=-+- ???

因此

122ln 10f a a a a ??

>-?+-< ???

.令()ln 1g a a a =+-,则()g a 在()0,+∞是增函数,当01a <<时,()0g a <,当1a >时()0g a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0,1.

试题解析:

(Ⅰ)()f x 的定义域为()0,+∞,()1

f x a x

'=-,若0a ≤,则()0f x '>,()f x 在()0,+∞是单调递增;若0a >,则当10,

x a ??∈ ?

??时()0f x '>,当1,x a ??

∈+∞ ???

时()0f x '<,所以()f x 在10,a ?? ???单调递增,在1,a ??

+∞ ???

单调递减.

(Ⅱ)由(Ⅰ)知当0a ≤时()f x 在()0,+∞无最大值,当0a >时()f x 在1

x a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111ln 1ln 1.f a a a a a a ??????

=+-=-+-

? ? ???????

因此122ln 10f a a a a ??

>-?+-< ???

.令()ln 1g a a a =+-,则()g a 在()0,+∞是增函数,1

0g ,于是,当01a <<时,()0g a <,当1a >时()0g a >,因此a 的取值范围是

0,1.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导数在研究函数性质方面的应用及分类讨论思想.

22.(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证明1AA CD ⊥,CD AD ⊥,推出CD ⊥平面11AA D D ,得到CD AE ⊥,证明

AE ED ⊥,即可证明AE ⊥平面ECD ;

(2)建立坐标系,求出平面的法向量,利用空间向量的数量积求解直线1A C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 【详解】

(1)证明:∵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是直四棱柱, ∴1AA ⊥平面ABCD ,而CD ?平面ABCD ,则1AA CD ⊥, 又CD AD ⊥,1

AA AD A =,

∴CD ⊥平面11AA D D ,因为平面11AA D D ,∴CD AE ⊥, ∵1AA AD ⊥,1AA AD =,

∴11AA D D 是正方形,∴AE ED ⊥, 又CD

ED D =,∴AE ⊥平面ECD .

(2)解: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1A D 与1AD 交于点E ,124AA AD AB ===,

则()()()()10,0,0,0,0,4,2,4,0,0,4,0A A C D , ∴()0,2,2E ,

∴()()()12,4,4,2,4,0,0,2,2A C AC AE =-==,

设平面EA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0·

0n AC n AE ?=?=?,即240

220x y y z +=??+=?,

不妨取()2,1,1n =--,

则直线1A C 与平面EA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446

=6

36

66

n AC n AC

-+-=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求法,考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断和性质,考查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3.(1)12x x ??

>

????

;(2)(]0,2 【解析】

分析:(1)将1a =代入函数解析式,求得()11f x x x =+--,利用零点分段将解析式化

为()2,1,2,11,2, 1.x f x x x x -≤-??

=-<

,然后利用分段函数,分情况讨论求得不等式()1f x >的解集

为12x x

??????

; (2)根据题中所给的()0,1x ∈,其中一个绝对值符号可以去掉,不等式()f x x >可以化为

()0,1x ∈时11ax -<,分情况讨论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1)当1a =时,()11f x x x =+--,即()2,1,2,11,2, 1.x f x x x x -≤-??

=-<

故不等式()1f x >的解集为12x x

??????

. (2)当()0,1x ∈时11x ax x +-->成立等价于当()0,1x ∈时11ax -<成立. 若0a ≤,则当()0,1x ∈时11ax -≥; 若0a >,11ax -<的解集为20x a <<,所以2

1a

≥,故02a <≤. 综上,a 的取值范围为(]

0,2.

点睛:该题考查的是有关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以及含参的绝对值的式子在某个区间上恒成立求参数的取值范围的问题,在解题的过程中,需要会用零点分段法将其化为分段函数,从而将不等式转化为多个不等式组来解决,关于第二问求参数的取值范围时,可以应用题中所给的自变量的范围,去掉一个绝对值符号,之后进行分类讨论,求得结果. 24.(1)1

2

; (2)40; (3)选B 款订餐软件. 【解析】 【分析】

⑴运用列举法给出所有情况,求出结果 ⑵由众数结合题意求出平均数

⑶分别计算出使用A 款订餐、使用B 款订餐的平均数进行比较,从而判定 【详解】

(1)使用A 款订餐软件的商家中“平均送达时间”不超过20分钟的商家共有

1000.006106??=个,分别记为甲,,,,,,a b c d e

从中随机抽取3个商家的情况如下:共20种.

{},a b 甲,,{},a c 甲,,{},a d 甲,,{},a e 甲,,{},b c 甲,,{},b d 甲,,{},b e 甲,,{}{},,c d c e 甲,甲,,{},d e 甲,,{},,a b c ,{},,a b d ,{},,a b e ,{},,a c d ,{},,a c e ,{},,a d e ,{},,b c d ,{},,b c e ,{},,b d e ,{},,c d e .

甲商家被抽到的情况如下:共10种.

{},a b 甲,,{},a c 甲,,{},a d 甲,,{},a e 甲,,{},b c 甲,,{},b d 甲,,{},b e 甲,,{},c d 甲,,{},c e 甲,,{},d e 甲,

记事件A 为甲商家被抽到,则()101202

P A =

=. (2)依题意可得,使用A 款订餐软件的商家中“平均送达时间”的众数为55,平均数为

150.06250.34350.12450.04550.4650.0440?+?++?+?+?=.

(3)使用B 款订餐软件的商家中“平均送达时间”的平均数为

150.04250.2350.56450.14550.04650.023540?+?+?+?+?+?=< 所以选B 款订餐软件.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平均数和众数,古典概率等基础知识,考查了数据处理能力以及运算求解能力和应用意识,属于基础题. 25.(1)因为

,所以

(2)由(1)知该商品每日的销售量,所以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

利润:222

()(3)[

10(6)]210(3)(6),363

f x x x x x x x =-+-=+--<<-; /2()10[(6)2(3)(6)]30(4)(6)f x x x x x x =-+-----,令/()0f x =得4x =函数

在(3,4)上递增,在(4,6)上递减, 所以当时函数

取得最大值

答:当销售价格时,商场每日销售该商品所获得的利润最大,最大值为42.

【解析】

(1)利用销售价格为5元/千克时,每日可售出该商品11千克.把x=5,y=11代入

,解关于a 的方程即可求a..

(2)在(1)的基础上,列出利润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

利润=销售量?(销售单价-成品单价),然后利用导数求其最值即可.

26.(1){

1M x x =<-或 }

1x >;(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绝对值定义将不等式化为三个不等式组,分别求交集,最后求并集(2)利用分析法证明,先根据绝对值三角不等式将不等式转化为证明1ab a b +>+,再两边平

方,因式分解转化为证明(

)(

)

2

2

110a b -->,最后根据条件22

1,1a b >>确定

()()2

2110a

b -->成立.

【详解】

(1)∵()211f x x <+-,∴12110x x +-++<. 当1x <-时,不等式可化为()12110x x --+++<, 解得1x <-,∴1x <-; 当1

12

x -≤≤-

,不等式可化为()12110x x ++++<,解得1x <-, 无解;

当1

2

x >-

时,不等式可化为()12110x x +-++<,解得1x >,∴1x >. 综上所述,{

1M x x =<-或}1x >.

(2)∵()()()1111f a f b a b a b a b --=+--++--+=+≤, 要证()()()f ab f a f b >--成立, 只需证1ab a b +>+, 即证22

1ab a b +>+, 即证222210a b a b --+>, 即证(

)(

)

2

2

110a b -->.

由(1)知,{

1M x x =<-或}1x >, ∵a b M ∈、,∴2

2

1,1a b >>, ∴(

)(

)

2

2

110a b -->成立.

综上所述,对于任意的a b M ∈、都有()()()f ab f a f b >--成立.

点睛:(1)分析法是证明不等式的重要方法,当所证不等式不能使用比较法且与重要不等式、基本不等式没有直接联系,较难发现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时,可用分析法来寻找证明途径,使用分析法证明的关键是推理的每一步必须可逆.

(2)利用综合法证明不等式,关键是利用好已知条件和已经证明过的重要不等式.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数真题及答案

20XX年成人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等数学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近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根据函数的连续性立即得出结果 【名师点评】这是计算极限最常见的题型。在教学中一直被高度重视。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使用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 【名师点评】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是历年必考的内容,我们要求考生必须牢记。 正确答案:B 【名师解析】根据基本初等函数求导公式和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如果知道基本初等函数则易知答案;也能根据导数的符号确定

【名师点评】这是判断函数单调性比较简单的题型。 正确答案:A 【名师解析】基本积分公式 【名师点评】这是每年都有的题目。 【名师解析】求出积分区间,确定被积函数,计算定积分即可。 【名师点评】用定积分计算平面图形面积在历年考试中,只有一两年未考。应当也一直是教学的重点 正确答案:C 【名师解析】变上限定积分求导 【名师点评】这类问题一直是考试的热点,也始终是讲课的重点。 正确答案:D 【名师解析】把x看成常数,对y求偏导 【名师点评】本题属于基本题目,是年年考试都有的内容

正确答案:A 10、袋中有8个乒乓球,其中5个白色球,3个黄色球,从中一次任取2个乒乓球,则取出的2个球均为白色球的概率为 【名师点评】古典概型问题的特点是,只要做过一次再做就不难了。 二、填空题: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把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正确答案:0 【名师解析】直接代公式即可。 【名师点评】又一种典型的极限问题,考试的频率很高。 正确答案:1 【名师解析】考查等价无穷小的定义 【名师点评】无穷小量的比较也是重点。本题是最常见的且比较简单的情况。 【名师解析】 性),分别求出左右极限并比较。 【名师点评】这道题有点难度,以往试题也少见。

高中数学集合历届高考题及答案解析

(A) {1,2} (B) {0,1,2} (C){x|0 ≤x<3} (D) {x|0 ≤x ≤3} (C) { x -1≤ x ≤1} (D) { x -1≤ x < 1} 3. ( 2010辽宁文)(1)已知集合 U 1,3,5,7,9 , A 1,5,7 ,则C U A 7. ( 2010山东文)(1)已知全集 U R ,集合 M x x 2 4 0 ,则 C U M = A. x 2 x 2 B. x 2 x 2 C . x x 2或 x 2 D. x x 2或 x 2 2 8. ( 2010北京理)(1) 集合 P {x Z 0 x 3},M {x Z x 2 9},则 PI M =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 语 一、选择题 1. ( 2010浙江理)(1)设 P={x ︱x <4},Q={x ︱ x 2 <4},则 A ) p Q B )Q P ( C ) p CR Q (D ) Q CR P 2. (2010 陕西文) 1. 集合 A ={x -1≤ x ≤2}, B ={ x x<1},则 A ∩B =( (A){ x x< 1} B ){x -1≤ x≤2} A ) 1,3 B ) 3,7,9 C ) 3,5,9 D ) 3,9 4. ( 2010辽宁理) 1.已知 A ,B 均为集合 U={1,3,5,7,9} 的子集,且 A ∩B={3}, eu (A ){1,3} (B){3,7,9} (C){3,5,9} (D){3,9} 5. ( 2010 江 西 理 ) 2. 若 集 合 A= x| x 1, x R , A. x| 1 x 1 B. x|x 0 C. x|0 x 1 D. 6. ( 2010浙江文)(1)设 P {x|x 1}, Q {x|x 2 4},则 P Q (A) {x| 1 x 2} (B) {x| 3 x 1} (C) { x|1 x 4} (D) {x| 2 x 1}

成人高考专升本高等数学真题及答案

2013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高等数学(二)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 选择题 一、选择题:1~10 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点.......... 上. 。 1、2 2lim x cos x x π → = A. 2 π B. 2 π - C. 2 π D. 2 π - 2、设函数ln 3x y e =-,则 dy dx = A. x e B. 1 3 x e + C. 13 D. 13 x e - 3、设函数()ln(3)f x x =,则'(2)f = A. 6 B. ln 6 C. 12 D. 16 4、设函数3()1f x x =-在区间(,)-∞+∞ A.单调增加 B.单调减少 C.先单调增加,后单调减少 D.先单调减少,后单调增加 5、 2 1 dx x ?= A. 1 C x + B. 2 ln x C + C. 1 C x - + D. 2 1C x + 6、 2 (1) x d dt t dx +?= A. 2 (1)x + B. 0 C. 31(1)3 x + D. 2(1)x + 7、曲线||y x =与直线2y =所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2 B. 4 C. 6 D. 8 8、设函数cos()z x y =+,则 (1,1)|z x ?=? A. cos 2 B. cos 2- C. sin 2 D. -sin 2

9、设函数y z xe =,则 2 z x y ???= A. x e B. y e C. y xe D.x ye 10、设A ,B 是两随机事件,则事件A B -表示 A.事件A ,B 都发生 B.事件B 发生而事件A 不发生 C.事件A 发生而事件B 不发生 D.事件A ,B 都不发生 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11~2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题...... 号后..。 11、3123x x lim x →-= _______________. 12、设函数ln ,1,(),1x x f x a x x ≥?=?-

高考数学文科集合习题大全完美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选择题 1 .设全集U={1,2,3,4,5,6} ,设集合P={1,2,3,4} ,Q{3,4,5},则P∩(C U Q)= ( ) A .{1,2,3,4,6} B .{1,2,3,4,5} C .{1,2,5} D .{1,2} 2 .设集合A ={x |1

高考真题理科数学解析版

理科数学解析 一、选择题: 1.C【解析】本题考查集合的概念及元素的个数. 容易看出只能取-1,1,3等3个数值.故共有3个元素. 【点评】集合有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图像法,解析式法.集合有三大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本题考查了列举法与互异性.来年需要注意集合的交集等运算,Venn图的考查等. 2.D【解析】本题考查常有关对数函数,指数函数,分式函数的定义域以及三角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定义域为,而答案中只有的定 义域为.故选D. 【点评】求函数的定义域的依据就是要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其求解根据一般有:(1)分式中,分母不为零;(2)偶次根式中,被开方数非负;(3)对数的真数大于0:(4)实际问题还需要考虑使题目本身有意义.体现考纲中要求了解一些简单函数的定义域,来年需要注意一些常见函数:带有分式,对数,偶次根式等的函数的定义域的求法.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段函数的求值. 因为,所以.所以. 【点评】对于分段函数结合复合函数的求值问题,一定要先求内层函数的值,因为内层函数的函数值就是外层函数的自变量的值.另外,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对应着哪一段区间,就使用

哪一段解析式,体现考纲中要求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应用,来年需要注意分段函数的分段区间及其对应区间上的解析式,千万别代错解析式. 4.D【解析】本题考查三角恒等变形式以及转化与化归的数学思想. 因为,所以.. 【点评】本题需求解正弦值,显然必须切化弦,因此需利用公式转化;另外,在转化过程中常与“1”互相代换,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关于正弦、余弦的齐次分式,常将正弦、余弦转化为正切,即弦化切,达到求解正切值的目的.体现考纲中要求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二倍角公式.来年需要注意二倍角公式的正用,逆用等. 5.B【解析】本题以命题的真假为切入点,综合考查了充要条件,复数、特称命题、全称命题、二项式定理等. (验证法)对于B项,令,显然,但不互为共轭复数,故B为假命题,应选B. 【点评】体现考纲中要求理解命题的概念,理解全称命题,存在命题的意义.来年需要注意充要条件的判断,逻辑连接词“或”、“且”、“非”的含义等. 6.C【解析】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思想方法. 观察各等式的右边,它们分别为1,3,4,7,11,…, 发现从第3项开始,每一项就是它的前两项之和,故等式的右

2016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数学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 (1)已知集合{1 23}A =,,,2{|9}B x x =<,则A B = (A ){210123}--,,,,, (B ){21012}--,,,, (C ){123},, (D ){12}, (2)设复数z 满足i 3i z +=-,则z = (A )12i -+ (B )12i - (C )32i + (D )32i - (3) 函数=sin()y A x ω?+的部分图像如图所示,则 (A )2sin(2)6y x π=- (B )2sin(2)3y x π =- (C )2sin(2+)6y x π= (D )2sin(2+)3 y x π = (4) 体积为8的正方体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该球面的表面积为 (A )12π (B ) 32 3π (C )8π (D )4π (5) 设F 为抛物线C :y 2=4x 的焦点,曲线y =k x (k >0)与C 交于点P ,PF ⊥x 轴,则k = (A ) 12 (B )1 (C )3 2 (D )2 (6) 圆x 2+y 2?2x ?8y +13=0的圆心到直线ax +y ?1=0的距离为1,则a = (A )? 43 (B )?3 4 (C (D )2 (7) 如图是由圆柱与圆锥组合而成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20π (B )24π (C )28π (D )32π (8) 某路口人行横道的信号灯为红灯和绿灯交替出现,红灯持续时间为40秒, 若一名行人来到该路口遇到红灯,则至少需要等待15秒才出现绿灯的概率为 (A ) 710 (B )58 (C )38 (D )3 10 (9)中国古代有计算多项式值得秦九韶算法,右图是实现该算法的程序框图. 执行该程序框图,若x =2,n =2,输入的a 为2,2,5,则输出的s = (A )7 (B )12 (C )17 (D )34

高考文科数学双向细目表

模块 知识点考查内容了解理解集合的含义、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列举法、描述法√包含于相等的含义√识别给定集合子集√全集于空集√并集于交集的含义与运算√补集的含义与运算√韦恩图表达集合的关系与运算√简单函数定义域和值域,了解映射√图像法、列表法、解析法表示函数√分段函数√函数单调性、最值及几何意义√函数奇偶性√函数图像研究函数性质指数函数模型背景√有理、实数指数幂、幂的运算指数函数概念、单调性√指数函数图像√对数的概念与运算√换底公式、自然对数、常用对数√对数函数的概念、单调性√对数函数的图像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互为反函数√幂函数的概念√幂函数的图像√二次函数、零点与方程的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存在性及跟的个数√集合图像,用二分法求近似解指、对、幂函数的增长特征√函数模型的应用√柱、锥、台的结构特征√三视图√斜二测画法和直观图√平行、中心投影√三视图和直观图√球、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线面的位置关系定义√线面平行的判定 √面面平行的判定 √线面垂直的判定 √面面垂直的判定 √线面平行的性质 √面面平行的性质 √线面垂直的性质 √面面垂直的性质 √ 用已获结论证明空间几何体中的位置关系点、线、面位置关系集合的含义与表示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知识要求集合 函数概念 与基本初 等函数1 立体几何初步幂函数函数与方程函数模型及应用空间几何体

结合图形,确定直线位置关系的几何要素√直线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过两点的直线斜率计算公式√判定直线平行或垂直√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坐标√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圆的几何要素,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应用直线与圆的方程√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的思想√空间直角坐标表示点的位置√空间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算法的含义与思想√顺序、条件分支、循环逻辑结构√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和系统抽样√样本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折线图√茎叶图√标准差的意义和作用√平均数和标准差√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会画散点图,认识变量间的相关关系√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方程√频率和概率的意义√互斥事件的概率加法公式√古典概型古典概型及其计算公式√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发生的概率√随机数的意义,运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几何概型的意义√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的概念、弧度与角度的互化√正弦、余弦、正切的定义√单位圆的三角函数线√诱导公式√三角函数的图像√ 三角函数的周期性√ 正余弦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对称 中心 √正切函数性质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正弦型函数的参数对图像变化的影响√向量的实际背景√ 平面向量的概念√ 向量的实际背景用样本估计总体变量的相关性事件与概率几何概型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三角函数直线与方程 圆的方程空间直角坐标系算法的含义、程序框图随机抽样统计 基本初等函数2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算法初步

(完整版)2017年全国1卷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本试卷共5页,满分150分。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 ={}|2x x <,B ={}|320x x ->,则 A .A I B =3|2x x ? ?< ??? ? B .A I B =? C .A U B 3|2x x ? ?=

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几何解析版

2017年高考数学试题分项版—解析几何(解析版) 一、选择题 1.(2017·全国Ⅰ文,5)已知F 是双曲线C :x 2 -y 2 3 =1的右焦点,P 是C 上一点,且PF 与x 轴垂直,点A 的坐标是(1,3),则△APF 的面积为( ) A .13 B .12 C .23 D .32 1.【答案】D 【解析】因为F 是双曲线 C :x 2- y 2 3 =1的右焦点,所以F (2,0). 因为PF ⊥x 轴,所以可设P 的坐标为(2,y P ). 因为P 是C 上一点,所以4-y 2P 3=1,解得y P =±3, 所以P (2,±3),|PF |=3. 又因为A (1,3),所以点A 到直线PF 的距离为1, 所以S △APF =12×|PF |×1=12×3×1=32. 故选D. 2.(2017·全国Ⅰ文,12)设A ,B 是椭圆C :x 23+y 2 m =1长轴的两个端点.若C 上存在点M 满 足∠AMB =120°,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9,+∞) B .(0,3]∪[9,+∞) C .(0,1]∪[4,+∞) D .(0,3]∪[4,+∞) 2.【答案】A 【解析】方法一 设焦点在x 轴上,点M (x ,y ). 过点M 作x 轴的垂线,交x 轴于点N , 则N (x,0). 故tan ∠AMB =tan(∠AMN +∠BMN ) =3+x |y |+3-x |y |1-3+x |y |· 3-x |y |=23|y |x 2+y 2-3. 又tan ∠AMB =tan 120°=-3, 且由x 23+y 2m =1,可得x 2 =3-3y 2 m , 则23|y |3-3y 2m +y 2-3=23|y |(1-3m )y 2=- 3.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一)复习方法考生复习高等数学(一)时,可遵循以下复习方法: 1.深刻理解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及相关的考核要求,将主要知识点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梳理,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高等数学(一)的知识网络图如下: 把握住这个知识网络,即可把握高等数学(一)的基本内容。 2.对复习内容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系统复习与重点复习相结合。 “极限”是高等数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基本概念,无论是导数,还是定积分、广义积分、曲线的渐近线,乃至无穷级数等概念无不建立在极限的基础上,根限是研究微积分的重要工具。但极限的概念与理论只是高等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不是复习的重点,复习的重点是高等数学的核心内容——微分学与积分学,特别是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对微分与积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运算和基本应用要多下功夫。 考生应深刻理解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特别是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原函数与不定积分的定义、定积分的定义等概念。要熟练掌握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特别是函数极限的计算,函数的导数与微分的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计算,这是高等数学中一切运算与应用的基础。复习中应当狠抓基本功,从熟记基本公式做起,如基本初等函数导数公式,不定积分基本公式。要熟练掌握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及复合函数求导法则。要熟练掌握计算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凑微分法及分部积分法。考题中会有相当数量的关于导数与微分,不定积分与定积分的基本计算题,试题并不难,考生只要达到上述要求,都能正确解答这些试题。同时,要高度重视导数与定积分的应用,如利用导数讨论函数的性质和曲线形状,利用导数的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与法线方程,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证明不等式,利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一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 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 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 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 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 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 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 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 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 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 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 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 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 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 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 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 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 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对不等式的工具性穿插在数列、解 析几何、函数导数等解答题中进行考查.在选择、填空题中考查等差或等比数列的概念、 性质、通项公式、求和公式等的灵活应用,一道解答题大多凸显以数列知识为工具,综合 运用函数、方程、不等式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们都属于中、高档题目. 考点五: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

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北京市高考文科数学试卷逐题解析 数 学(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5页, 150分。考试时长12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 将本试卷的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 1. 已知全集, 集合或, 则 A. ()2,2- B. ()(),22,-∞-+∞U C. []2,2- D. (][),22,-∞-+∞U 【答案】C 【解析】 {|2 A x x =<-Q 或 }()() 2=,22,x >-∞+∞U , [] 2,2U C A ∴=-, 故选C . 2. 若复数()()1i a i -+在复平面内对应的点在第二象限, 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1-∞ B. (),1-∞- C. ()1,+∞ D. ()1,+-∞ 【答案】B 【解析】(1)()1(1)i a i a a i -+=++-Q 在第二象限. 1010a a +?得1a <-.故选B .

3. 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 输出的s 值为 A. 2 B. 32 C. 53 D .85 【答案】C 【解析】0,1k S ==. 3k <成立, 1k =, 2S =21= . 3k <成立, 2k =, 2+13 S = 22=. 3k <成立, 3k =, 3 +152S = 332=. 3k <不成立, 输出5S 3= .故选C . 4.若,x y 满足3 2x x y y x ≤?? +≥??≤? , 则2x y +的最大值为 A. 1 B. 3 C. 5 D. 9 【答案】D 【解析】设2z x y =+, 则 122z y x =-+ , 当该直线过()3,3时, z 最大. ∴当3,3x y ==时, z 取得最大值9, 故选D .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设集合U={}1,2,3,4,{}1,2,3,M ={}2,3,4,N =则=?(M N )e A .{}12, B .{}23, C .{}2,4 D .{}1,4 2.函数2(0)y x x =≥的反函数为 A .2 ()4 x y x R =∈ B .2 (0)4 x y x =≥ C .2 4y x =()x R ∈ D .2 4(0)y x x =≥ 3.权向量a,b 满足1 ||||1,2a b a b ==?=- ,则2a b += A .2 B .3 C .5 D .7 4.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6321x y x y x +≤?? -≤??≥? ,则23z x y -+的最小值为 A .17 B .14 C .5 D .3 5.下面四个条件中,使a b >成立的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是 A .1a b >+ B .1a b >- C .2 2 a b > D .3 3 a b > 6.设n S 为等差数列 {} n a 的前n 项和,若11a =,公差为22,24k k d S S +=-=,则k= A .8 B .7 C .6 D .5 7.设函数()cos (0)f x x ωω=>,将()y f x =的图像向右平移 3 π个单位长度后,所得的图 像与原图像重合,则ω的最小值等于 A . 1 3 B .3 C .6 D .9 8.已知二面角l αβ--,点,,A AC l α∈⊥C 为垂足,点,B BD l β∈⊥,D 为垂足,若 AB=2,AC=BD=1,则CD= A .2 B .3 C .2 D .1 9.4位同学每人从甲、乙、丙3门课程中选修1门,则恰有2人选修课程甲的不同选法共 有 A .12种 B .24种 C .30种 D .36种

2019高考文科数学考试大纲(最新整理)

文科数学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 育部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 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的内容,确定文史类高考数学科考试内容.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所规定的必修课 程、选修课程系列1 和系列4 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 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各部分知识的整体要求及其定位参照《课程标准》相应模块的有关说明. 对知识的要求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三个层次. 1.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 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 知识做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进行比较、 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描述,说明,表达,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初步应用等. 3.掌握: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进行推导证明,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 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象能力: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 图形中的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 揭示问题的本质. 空间想象能力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 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 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对图形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 象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的标志. 2.抽象概括能力:抽象是指舍弃事物非本质的属性,揭示其本质的属性;概括是指把仅仅属 于某一类对象的共同属性区分出来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相互联系的,没有抽象就不可能 有概括,而概括必须在抽象的基础上得出某种观点或某个结论. 抽象概括能力是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经过分析提炼,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 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问题或做出新的判断.

198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解析

1983年全国高考数学试题及其解析 理工农医类试题 一.(本题满分10分)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都给出代号为A ,B ,C ,D 的四个结论,其中只有一个结论是正确的在题后的圆括号内每一个小题:选对的得2分;不选,选错或者选出 的代号超过一个的(不论是否都写在圆括号内),一律得0分 1.两条异面直线,指的是 ( ) (A )在空间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B )分别位于两个不同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C )某一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外的一条直线(D )不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2.方程x 2-y 2=0表示的图形是 ( ) (A )两条相交直线 (B )两条平行直线 (C )两条重合直线 (D )一个点 3.三个数a ,b ,c 不全为零的充要条件是 ( ) (A )a ,b ,c 都不是零 (B )a ,b ,c 中最多有一个是零 (C )a ,b ,c 中只有一个是零(D )a ,b ,c 中至少有一个不是零 4.设,34π = α则)arccos(cos α的值是 ( ) (A )34π (B )32π- (C )32π (D )3 π 5.3.0222,3.0log ,3.0这三个数之间的大小顺序是 ( ) (A )3.0log 23.023.02<< (B )3.02223.0log 3.0<< (C )3.02223.03.0log << (D )23.023.023.0log <<

1.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分别画出两个方程,x y -= y x -=的图形,并写出它们交点的坐标 2.在极坐标系内,方程θ=ρcos 5表示什么曲线?画出它的图形 三.(本题满分12分) 1.已知x e y x 2sin -=,求微分dy 2.一个小组共有10名同学,其中4名是女同学,6名是男同学小组内选出3名代表,其中至少有1名女同学,求一共有多少种选法。 四.(本题满分12分) 计算行列式(要求结果最简): 五.(本题满分15分) 1.证明:对于任意实数t ,复数i t t z |sin ||cos |+=的模||z r = 适合 ≤r 2.当实数t 取什么值时,复数i t t z |sin ||cos |+=的幅角主值θ适合 4 0π ≤ θ≤? 六.(本题满分15分) 如图,在三棱锥S-ABC 中,S 在底面上的射影N 位于底面的高CD 上;M 是侧棱SC 上的一点,使截面MAB 与底面所成的角等 于∠NSC ,求证SC 垂直于截面MAB ???β?-ββα ?+ααcos 2cos sin sin ) sin(cos cos )cos(sin

全国高考1卷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

第Ⅰ卷 考生注意: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科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A={1,3,5,7},B={x |2≤x ≤5},则A ∩B=( ) A .{1,3} B .{3,5} C .{5,7} D .{1,7} 2.设(1+2i )(a+i )的实部与虚部相等,其中a 为实数,则a=( ) A .-3 B .-2 C .2 D . 3 3.为美化环境,从红、黄、白、紫4种颜色的花中任选2种花种在一个花坛中, 余下的2种花种在另一个花坛中,则红色和紫色的花不在同一花坛的概率是 ( ) A .13 B .12 C .23 D .56 4.Δ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22,cos 3 a c A ===, 则b=( ) A . B C .2 D .3 5.直线l 经过椭圆的一个顶点和一个焦点,若椭圆中心到l 的距离为其短轴长的 14 ,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 A .13 B .12 C .23 D .34 6.若将函数y =2sin (2x +6 π)的图像向右平移14个周期后,所得图像对应的函数为 ( ) A .y =2sin(2x +4π) B .y =2sin(2x +3π) C .y =2sin(2x –4π) D .y =2sin(2x –3 π) 7.如图,某几何体的三视图是三个半径相等的圆及每个

成人高考高等数学试题及答案#(精选.)

2015年成人高考专升本高数(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选择题:1-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没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bHO当工rd时.血臼兀是工'的 A■高阶无5J小量 U同阶f旦不等价无?f小重答案;D sin^ bx 解Vr: lim ———=Jim---- =x z 疝2x 2.设殴则可导,且帆乔芥両“廿⑴= A 2 c.A 2 答黑C 川*)一几1) X 3函数/(X)=JT3-12X+1的单调诚区间为 ZV +M ) C.(22)答黑C B. (-oo, -2) D(2> +?) 解析;f(X)= 3x2一12 二On jq 二一2花二2 (7、一2人[—l t 2),(2,-NO) 4.1ft /*(xo)-O F则x=xt A处畑的驻点 e为_<何的极大值点 答案’ A 解析「—阶导数为0的点就叫驻点B 一不为"X)的驻点: D対的极小值点B.等价无穷小量D低阶无穷小重B 1 D0

G J X G 晏 i x H A K _n x f XCQ5 气性 H I s ^ J?出 M M AN % B.— 4 空 nx£c O .H \ p -^i - ?? B I " 告 ; 洋 : 盯 岸 * dxt 曰=I ^U 5v A B

ex g.设z = mJ国阿二 A. 3£it+ 迪 C.2dx+dy' 答累;B T B.2dx+3tfv' di =訣+諛“沁w述 解折; 血级議£(—1)"G “两非零常 数)JS-1n A翁羽攵敛e发散 答案]A B.条杵收做 D一收轨性写k的取值有 解■析:0 lr X 卜 s(-ir4=s4 收敛z n j*-in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10分)二填空题 f x 答品0 2兀 解析!lim 竺土匚2三1讪1±£三]血_1^=0 工十兀」?->- 2x "-** 1 + x

高考文科数学重点题型(含解析)

高考最有可能考的50题 (数学文课标版) (30道选择题+20道非选择题) 一.选择题(30道) 1.集合}032|{2 <--=x x x M ,{|220}N x x =->,则N M 等于 A .(1,1)- B .(1,3) C .(0,1) D .(1,0)- 2.知全集U=R ,集合 }{ |A x y ==,集合{|0B x =<x <2},则()U C A B ?= A .[1,)+∞ B .()1+∞, C .[0)∞,+ D .()0∞,+ 3.设a 是实数,且 112 a i i +++是实数,则a = A.1 B.12 C.3 2 D.2 4. i 是虚数单位,复数1i z =-,则2 2z z + = A .1i -- B .1i -+ C .1i + D .1i - 5. “a=-1”是“直线2a x y 60-+=与直线4x (a 3)y 90--+=互相垂直”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6.已知命题p :“βαs i n s i n =,且βαcos cos =”,命题q :“βα=”。则命题p 是命 题q 的 A .必要不充分条件 B .充分不必要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与不必要条件 7.已知a R ∈,则“2a >”是“2 2a a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 8.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是9,则判断框内m 的取值范围是 (A )(42,56] (B )(56,72] (C )(72,90] (D )(42,90) 9.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S 是30,则①可以为 A .?2≤n B .?3≤n C .?4≤n D .?5≤n 10.在直角坐标平面内,已知函数()log (2)3(0a f x x a =++>且1)a ≠的图像恒过定点P ,若角θ的终边过点P ,则2 cos sin 2θθ+的值等于( ) A .12- B .12 C. 710 D .7 10 - 11.已知点M ,N 是曲线x y πsin =与曲线x y πcos =的两个不同的交点,则|MN|的最小值为( ) A .1 B .2 C .3 D .2 12.如图所示为函数()()2sin f x x ω?=+(0,0ω?π>≤≤)的部分图像,其中,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5,那么()1f -=( )

2018年全国高考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全国1卷)

文科数学试题 第1页(共12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数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0,2}A =,{2,1,0,1,2}B =--,则A B =I A .{0,2} B .{1,2} C .{0} D .{2,1,0,1,2}-- 2.设1i 2i 1i z -=++,则||z = A .0 B .12 C .1 D 3.某地区经过一年的新农村建设,农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一倍,实现翻番. 为更好地了解该地区农村的经济收入变化情况,统计了该地区新农村建设前后农村的经济收入构成比例,得到如下饼图: 则下面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新农村建设后,种植收入减少 B .新农村建设后,其他收入增加了一倍以上 C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增加了一倍 D .新农村建设后,养殖收入与第三产业收入的总和超过了经济收入的一半 4.已知椭圆22 214 x y C a +=:的一个焦点为(2,0),则C 的离心率为 A .13 B .12 C .2 D .3 5.已知圆柱的上、下底面的中心分别为1O ,2O ,过直线12O O 的平面截该圆柱所得的截面是面积为8的正方形,则该圆柱的表面积为 A . B .12π C . D .10π 6.设函数32()(1)f x x a x ax =+-+. 若()f x 为奇函数,则曲线()y f x =在点(0,0)处的切线方程为 A .2y x =- B .y x =- C .2y x = D .y x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