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基础知识梳理答案.doc

【精品】基础知识梳理答案.doc
【精品】基础知识梳理答案.doc

一、基础知识梳理

一、实词

1.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己: __________________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

⑶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_____________

(4)失其所与,不知: _________________

(5)夫晋,何厌之有: 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 “已”同“矣”,了。(2) “共”通“供”,供给、供应。读gdng0 (3) “说” 通“悦”,高兴。读yuh (4) “知”通“智”,明智、聪明。读zhi。(5) “厌”通“廣”, 满足。

2.古今异义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义:今义

(2)行李Z往來

? ?

古义

今义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十亡1

今义

(4)且贰于楚也

古义

今义

点拨⑴古义:那人;今义:尊称-?般人的妻子.⑵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箱包、铺盖等。(3)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4)古义: 从属二主,有二心;今义:数字"二”的大写。

3. 一词多义

亠J既东封郑________________

⑴司肆其西封___________________

「亮率诸军攻祁山 _________________

⑵军 < 晋军函陵________________

.万人为_军 __________________

1不知天上宫阙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阙两岸连山,略无聊处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__________________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__________________

⑷若"余悲之,口曰:琴毒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_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___________________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

Q)知[失其所与,不知_________________

厶』今老矣,无链为也己__________________

⑹叫吾不能早用子____________________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__________________

(7)说故为之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__________________

.秦伯说_________________

(不辞劳苦_________________

⑻辞<停数日,舌予去_______________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___________________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____________

⑼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___________________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___________________

防微杜渐 _________________

(10)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I微夫人Z力不及此 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做囑界,动词/疆界,名词(2)军队,名词/驻军,动词/军队编制单位(3)宫殿,名词/空隙、豁口,名词/侵损、削减,动词⑷如果,连词/你,代词/像,动词(5)知道,动词/明智,形容词(6)才能,名词/能够,动词(7)陈说,动词/杂说,名讪通“悦”, 高兴(8)推脱,动词/告别,动词/推辞,动词(9)边远的地方,名词/名词用作动词,把…… 当做边邑/浅陋鄙俗,形容词(10)细小的东西,名词/隐约地,副词/稍微,副词/没有、不,副词

4.词类活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烛之武退秦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越国以綁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邻之厚,君之薄也:?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既东封郑: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不阙秦: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阙秦以利晋: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点拨(1)使动用法,使……撤兵 亡(4)名词作动词,把 当做边邑 向东;封,名词用作动词,作为姐界 使……获利(9)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二、虚词

(10)共其乏困: __________________

? ?

(2) 名词作动词,驻军(3)亡,使动用法,使……灭

(5)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6)名词作状语,

(7)动词使动用法,使……消弱(8)名词的使动用法, (10)形

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之①公从之

%1 许之 %1 将焉収之 %1 子犯请击之 %1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1 邻之厚,君之薄也 %1 行李Z 往来,共其乏困 %1 夫晋,何厌之有

r 吾其还也 _________________

其真尢马邪 __________________ ■

其如土石何 __________________ ■

I 安陵君其许寡人 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尢礼于晋 __________________ ■

敢以烦执事 __________________

■ 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__________

I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__________________

「子亦有不利焉 _________________ 焉用亡郑以陪邻 __________________ ■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__________

I 永之人争奔走焉 __________________

「今急而求子 _________________ .I 夜缱如出 ___________________ (5)lf,J

1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____________________

、朝济而夕设版焉 _________________

点拨(1)分析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佚之狐的建议

%1人称代词,郑文公

%1増加的十?地,代词

%1郑国,代词

%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英,还是,农商量语气或希望语气/农反问语气,难道/农疑问语气/农血看是商量,实际上是威胁语气(3)因为,连词/拿、用,介词/农顺承,连词/把,介词(4)语气词,表陈述凝问副词,何/疑问代词,哪里/兼词,于此(5)才,连词,表顺承/表修饰,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连词

三、句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寡人之过也: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人之力敝之,不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其无礼于晋: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且贰于楚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佚之狐言于郑伯: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夫晋,何厌之有: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辞曰:“臣之壮也……” :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许君焦、瑕:

(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敢以烦执事:

点拨⑴?⑵为判断句(3)?(6)为状语后置句(7)为宾语前置句⑻?(12)为省略句

二、巩固练习

1.请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并朗读两遍。

秦军氾南()夜纽血出(? ?) 佚之狐()

若不阙秦()吾英还也(

? ?

) 越国以鄙远()2.请给下列加点词注音、释义。

(1)共()其乏困?共:

(2)无能为也匚()C:

(3)失其所与,不知()

■知:

(4)秦伯说(),与郑人盟

说:3.解释下列语句屮加点词语的含义。

(1)焉用亡郑以陪邻

? ?焉:陪:

(2)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 ?为:赐:

(3)阙秦以利评,唯君图之? ?阙:唯: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 ?

敝:

(5)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是:过:

(6)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

辞:犹:4.辨析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许君焦、暇()?「蜀Z鄙有二僧()

(1

)Y

杂然相许()(2) v越国以鄙远()

I潭中鱼可百许头()I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

子亦有不利焉()

(3)<且焉置土石()

I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r辍耕之垄上()

(5) J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6)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吾英还也(

失英所与,不知(

I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

三.迁移练习

阅读《宫之奇谏假道》,完成7-10题。

宫之奇谏假道

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Z谓其,英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膚亡齿寒’者,其虞虢Z谓也!” 公曰:“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对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从,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将虢是灭,何爱于虞?且虞能亲于桓庄乎?其爱之也?桓庄之族何罪?血以为戮?不唯逼乎?亲以宠逼,犹尚害之,况以国乎?”

公曰:“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徳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徳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徳惟馨。’又曰:'民不易物, 惟徳繫物。’如是,则非徳,民不和,神不亨矣。神所冯依,将在徳矣。若晋収虞,而明徳以荐馨香,神英吐Z 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腊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

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选自《左传?僖公五年》有删节)1?対加点词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

A.晋侯复假道于處以伐虢(假:借)

B.大伯不从,是以不嗣。(从:跟随)

? ?

C?黍稷非馨,明徳惟馨(馨:浓郁的香气)

D.虞不腊矣。(腊:岁终祭祀,这里指举行腊祭)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是寡人之过也②将虢是灭,何爱于虞

? ?

B.①以其无礼于晋②宫之奇以其族行

? ?

C.①桓庄之族何罪②虢,虞之农也

? ?

D.①师述,馆于虞②且虞能亲于桓、庄乎

3?下列对原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止确的一项是()

A.虞公认为:“晋,吾宗也,岂害我哉?”宫之奇通过分析虞、虢、晋之间的关系,反驳了虞公的这种错谋观点。

B.文章开头用''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一句來点明事件的起因及背景,接着便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揭示主题.

C.具有远见卓识的虞国大夫宫之奇,有力地驳斥了虞公对■宗族关系和神权的迷信,指出存

亡在人不在神,可虞公不听,最终落得了被活捉的可悲下场。

D.宫之奇认为应该实行徳政,力谏處公,这反映了当时国君至上的人本思想。

4.翻译下面的句子。

2 . (1) gong 通“供”,供给。

(2) yi 通“矣”,语气词,相当于"了”。 (3) zh

3 . (1)焉:为什么。陪:增加。

(2)为:给予。赐:恩惠 (3)阙:侵损、削减。 (5)是:这n 过:过错。

(6) 辞:推辞。 ”答应 犹:尚且。

”边远的地方 「语气

词 4 . (1

赞同 (2)

Y

当做边邑

(3)Y 哪里

■衣约数

?见识浅陋

、怎么

如果 (4”好像

、你

往,到

(5彳的 、助词,不译

%1 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 %1 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二、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1 . fdn zhui yi que hudn bi

i 通“智”,明智。 (4) yu 。通“悦”,高兴。

「还是,表商最或希望语气

(6『自L 的

、代“行李” 三、迁移练习参考答案

1. B (应为“听从”)

2. C (A 项①指示代词,这;②复指提前的宾语“虢”。B 项①介词,因为;②介词,表 率

领。D 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对于。)

3. D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

4. ①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②于是就乘其不备 进攻虞

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附参考译文:

晋献公又向虞国借路攻打虢国。宫之奇劝戒虞公说:“虢国是虞国的外围(屏障),虢国 灭亡,虞国一定跟随它灭亡。晋国是不可以招惹的,盗寇是不可亲近玩耍的。一次借路已经 是过分,岂能有第二次呢?谚语所说的'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说的大概就是虞、虢两国 的这种关系吧。”

虞公说,“晋国是我的同族,那能害我啊? ”宫之奇冋答说:''太伯虞仲,是周太王的儿 子。太伯没有依从他,所以没有继承君位。虢仲虢叔,是王季的儿子,做过周文王的执政大 臣,功勋记载在的史册里,就收藏在周朝王室里面。晋国一心要灭掉虢国,対虞国还有什么 爱?况口虞国同晋国的关系能比桓叔、庄伯更亲吗?即使晋国爱虞国的话,可桓叔、庄伯两 族有什么罪?却把他们作为杀戮的对象,不就是因为他们威逼到晋侯自C 权位吗?至亲以尊 宠相威逼,尚且杀害他们,何况是国家呢? ”

虞公说,“我祭祀神灵的物品丰盛洁净,神一-定会保佑我。”宫之奇冋答说:“我听说过, 鬼神不是亲善个人的,只有有徳的人才亲近。所以《周书》上说,'上天没有亲近的人,只 辅助有徳行的人。’又说:'祭祀的谷物没有芳香,光明的徳行才有芳香。‘又说:'百姓不能 改换祭物,只有美徳是最好的物品。'这样看来,没有徳行,百姓就不和睦,神也就不来亨 用祭物了。神所依据的,就只在于徳行了。如果晋国侵占了虞国,却以光明的徳行作为芳香 的祭品奉献神灵,神难道会将

唯:句首语气词,表希望。(4) M :依靠。敝:损害。

虞公不听,答应了晋国使者(借道)。宫Z奇带领他的家族出走,说:’'虞国过不了年终大祭了,就在这一次假道之行(侵占虞国),晋国不需要再出兵了。”

这年冬天,晋国灭掉了虢国。军队回来,住在虞国的馆舍,就乘其不备进攻虞国,灭掉了它,捉住了虞公。

四、链接高考(2010年湖北高考文言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 --- 4题。

原弊

[宋]欧阳修

农者,天下之本也,而王政所山起也。古之为国者未尝敢忽,而今之为吏者不然,薄书听断而己矣,闻有道农之事,则相与笑之曰:鄙。夫知赋敛移用之为急,不知务农为先者,是未原为政之本末也。知务农而不知节用以爱农,是未尽务农之方也。

古Z为政者,上下相移用以济。下Z用力者其勤,上Z用物者有节,民无遗力,国不过费,上爱其下,下给其上,使不相困。一夫之力督之必尽其所任,一日之用节之必量英所入,一?岁之耕供公与民食皆出其间,而常有余,故三年而余一?年之备。今乃不然,耕者, 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其者,场功甫毕,簸糠荻而食租:稗,或

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其可叹也!

国家黑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来者未尝闻金鼓、识战阵也。生于无事ifu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今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其骄如此,况肯冒辛苦以战斗乎?就使兵耐辛苦而能斗战,虽耗农民,为之可也。奈何有为兵之虚名,而英实骄惰无用之人也。

古之凡民长大壮健者皆在南亩,农隙则教Z以战,今乃大异,…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招之去为禁兵,其次不及尺度而稍怯弱者,籍之以为厢兵。吏招人多者有赏,而民方穷时争投之。故一经凶荒,则所留在南亩者,惟老弱也。而吏方曰:不收为兵,则恐为盗。噫!苟知?时之不为盗,I何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古之长大壮健者任耕,而老弱者游惰;今之长大壮健者游惰,而老弱者留耕也。何相反之其邪!然民尽力乎南亩者,或不免乎狗彘之食,而一去为僧、兵,则终身安佚而享丰腴,则南亩之民不得不tl 减也。故曰有诱民Z弊者,谓此也。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有删改)

1.对个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止确的一项是

A.则相与笑之曰:鄙鄙:卑鄙

B.场功甫毕甫:刚刚

0.籍之以为厢兵籍:登记

2.下列各纽语句中,全都表明不重视农业所造成的恶果的一纟I[是

%1一岁之耕供公仅足,I仃民食不过数月

%1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

%1生于无事而饱于衣食也,其势不得不骄惰

%1一遇凶岁,则州郡吏以尺度量民之长大而试其壮健者

%1则南亩之民不得不日减也

%1故曰有诱民之弊者,谓此也

A. ??⑤

B.①③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本,当政者只知使用民力而不知爱惜民力是不可取的。

B.作者通过古今施政的对比,揭示了宋朝农民在利益被严重侵害下的悲惨遭遇。

C.作者认为,休战以來的士卒(2经老迈,因此背军粮的任务只好雇请他人來做。

D.作者指出,高大健壮的不种山,年老体弱的却在皿地劳作,有时吃的是猪狗食。

4.翻译划线的语句

(1)而今之为吏者不然,簿书听断而己矣。

(2)耕者,不复督其力;用者,不复计其出入。

(3)苟知一时之不为盗,而不知终身骄惰而窃食也。

1、【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鄙,见识浅薄。

2、【参考答案】A

【试题分析】③是说后来的士兵;④是说饥荒时选厢兵的标准,⑥是作者的结论。

3、【参考答案】C

【试题分析】文中说:“国家罢兵,三十三岁矣,兵尝经用者老死今尽,而后來者……其势不得不骄惰……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作者认为,休战以來的士卒己经老迈逝世己经都没有了,后来的人未曾经历战争,士兵骄惰,禁军背军粮的任务自C不做,雇请他人來做。

【参考译文】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也是国家制订统治措施的起源。古代治理国家的人不曾敢轻视疏忽, 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XT-听见有人说起农业之事,就相互笑他说:(这是)低贱的事情。他们知道通过赋税将农业物资移用到自C身上是紧急的事情, 不懂得致力于农业是首

先要考虑的,这是没有弄清统治措施的根本啊。懂得致力于农业而不懂得节约用度来爱护农民,这是没有尽到致力于农业的办法啊。

古代治理国家的人,统治者和方姓相互移用來互相补充。处于下位的方姓尽力很勤勉,处于上位的统治者使用物资有节制,百姓不保留自C的气力,国家不过分浪费,统治者爱护他们的百姓,百姓提供物资给统治者,使得上下都不相困扰。一?位男子的力气(官府)督促他一定耍尽力完成自C的职责,一天的用度(官府)约束他一定要衡量自C的收入,一?年种出的庄稼供给官府和方姓,食物都从这里面出來,因i仃常當有富余的,所以三年便能余下一年的储备。现在却不是这样,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农民一年耕种打下的粮食供给官府才刚刚够,而农民自C的食物却不超过儿个月。严重的,收获的事情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岀来的糠获或枇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如果遭受不幸遇到水灾旱灾,就会纷纷倒下成为饿殍。这样的情况很是可悲可叹啊!

国家停止用兵已经33年了,士兵屮那些身经百战的人有的老的老死的死现在几乎都没有了,而后來当兵的人不曾听见过战鼓。懂得战阵。生活在没有战事的吋代而衣食不缺,那情势不能不骄傲懒惰°现在士兵进入兵营,不自L1抱着自C东西而让别人抱着;禁兵领取粮食,不自C挑着血雇人挑着°他们的骄纵懒惰就是这样,又怎么愿意冒看辛苦而参加战斗呢?如果能让士兵能承受辛苦而能够战斗,即使损耗农民的利益,这样做也是可以的。但奈何他们只有当兵的虚名,而实际上是一群骄纵懒惰的无用之人啊。

古代大凡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都在III间劳作,农闲的吋候就将作战的技能教给他们,现在却完全不同,一旦遇到灾年,那么各州郡的冠岩就用尺子度量T3■姓中身材高大身体健壮的人,招他们去做禁兵,稍差一点低于尺度口稍微有些瘦弱的,登记在册作为厢兵。官员招人多的有赏赐,而右姓止处于穷困之时争相投军。所以,一遇上凶年荒灾,那么留在田地的, 只有老弱之人了。而官方这时也说:如果不将他们收留当兵,那么恐怕就会做强盗。唉!只是知道他们某段时间不做强盗,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骄纵兰度而窃取食物啊。古代那些身材高大身休健壮的人承担种山的工作,血年老体弱的游玩;现在身材高大身休健壮的人游玩,liij 老弱之人却留守在皿地间。为什么相反到了这么严重的程度呢?然而百姓在皿间尽力耕作的,有吋不免于吃猪狗Z食,ifij-0离开tn地做僧人或士兵,就终身安乐舒适而享有丰美的食物,那么种III的农民不能不一夭天减少啊。所以说有引诱农民离开川地的弊端,说得就是这种情况。

4、【参考答案】

(1)但是如今当官的不是这样,只是处理公文、办理政务S-To

(2)耕种的人不再督责尽力耕种,消费者不再更具收入确定支出。

(3)只知道他们一时不去做盗贼,却不知道他们一生都在骄横懒惰窃取衣食。

【试题分析】(1)为吏、然、簿书听断;(2)督、用者、计其出入;(3)苟知、而、窃食

部编教材七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梳理带答案

第1课《春》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窠巢 ..(kē cháo) 2.应和.(hè) 3.稀疏.(shū) 4.蓑.衣(suō) 5.抚摸 ..(yùn?niàng)7.撑.着伞.(chēng sǎn)8.卖弄.(n ..(fǔ mō) 6.酝酿 òng) 9.水涨.(zhǎng) 10.嗡.嗡(wēng)11.软绵绵 ..(mián)12.黄晕.(yùn)13.落.地(luò) 14.薄.烟(báo) 15.赶趟.儿(tàng)16.烘.托(hōng) 17.花枝招展 ..(zhāo zhǎn) 18.繁花嫩.叶(nèn)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1.lǎng润(朗) 2.liáo 亮(嘹) 3.gē bo(胳膊) 4.wǎn 转(宛) 5.jìng mò(静默) 6.pī suō dài lì(披蓑戴笠) 7.呼朋yǐn伴(引) 8.健zhuàng(壮) 9.精神dǒu sǒu(抖擞)10.hóu咙(喉) 三、词语积累 1.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语文课本上比喻姿态优美。 2.wǎn 转:形容(声音)抑扬动听。 3.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4. 一年的打算在春天就安排好。意思是,春是一年的开始,应该把全年要做的事及早安排好。——(一年之计在于春) 第2课《济南的冬天》 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1.济.南(jǐ) 2.设若 ..(shè ruò) 3.境.界(jìng) 4.晒.太阳(shài) 5.着.落(zhuó) 6.着.急(zháo) 7.澄.清(chéng) 8.看护 ..妇(kān hù)9.空灵.(líng)10.露.出(lù)11.绿.色(lǜ)12.一髻.儿(jì) 13.宽敞.(chǎng) 14.狭窄.(zhǎi)15.水藻.(zǎo)16.贮蓄 ..(zhù xù) 二、看拼音写汉字 1.温qíng(晴) 2.xiāng边(镶) 3.cí善(慈) 4.地tǎn(毯) 5. jī fū(肌肤)

《Java编程基础知识点汇总及习题集》--答案

目录 第一章Java入门2? 第二章 Java基础5? 第三章条件转移1?4 第四章循环语句20? 第五章方法 ............................................... 26 第六章数组33? 第七章面向对象........................................... 42第八章异常63? ? 第一章Java入门 知识点汇总 1、JAVA 三大体系 ?Java SE:(J2SE,Java2 Platform Standard Edition,标准版),三个 平台中最核心的部分,包含Java最核 心的类库。?JavaEE:(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Edition,企业版), 开发、装配、部署企业级应用,包含 Servlet、JSP、JavaBean、JDB C、EJB、Web Service等。 ?Java ME:(J2ME,Java 2 Platfor mMicro Edition,微型版),用于 小型电子设备上的软件开发。

2、JDK,JRE,JVM的作用及关系 作用 ★JVM:保证Java语言跨平台 ★JRE: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 ★JDK:Java程序的开发环境 关系 ★JDK:JRE+工具 ★JRE:JVM+类库 3、JDK环境变量配置 ?path环境变量:存放可执行文件的存 放路径,路径之间用逗号隔开 ?classpath环境变量:类的运行路径,J VM在运行时通过classpath加载需 要的类 4、重点掌握两个程序 ?javac.exe:Java编译器工具,可以将 编写好的Java文件(.java)编译成 Java字节码文件(.class); ?java.exe:Java运行工具,启动Java 虚拟机进程,运行编译器生成的字节 码文件(.class) 5、一切程序运行的入口 publicstatic void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Hel lo World!”); } 课堂笔记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Java的三个技术平台分别是(J2SE )、(J2EE)、(J2ME)。 2、Sun公司针对领域不同,提供了三个Java版本,其中对于个人计算机程序开发的是( J2SE ), 对于企业开发应用的是(J2EE),对于嵌入式设备应用开发的是( J2ME )。 (classpath )。 3、建立Java开发环境,安装JDK,一般需要设置环境变量(path)、 4、编写一个Java源程序,其文件名为Test.java,则编译该源程序的命令为(javac ),运行 该程序的命令为( java),生成文档注释的命令为( javadoc)。 5、Java程序的运行环境简称之为( JRE)。

部编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三词语1知识梳理(word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小升初语文总复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专题三词语1知识梳理(word含答案) 考点解读:词语的考点有:把成语补充完整,并解释带点字,能根据要求写词语或成语;根据句子正确理解字、词意思,根据意思写成语;准确掌握词语的搭配;区别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正确写出词语的近、反义词。并能区别近义词,正确选词填空;正确区分不同类的词;能按一定的顺序重新排列词语;按句子中词语的特征,能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等。 考查重点:重点考查的是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能力,如写近义词、反义词、补充词语、填上合适的词语、根据意思写词语(成语)、词语搭配、选词填空,区分词语的感情色彩等。 常考题型:以填空、选择、判断、连线题为主,也常与拼音和句子结合起来进行考查。 第一步:知识梳理 一、词语的理解和感情色彩 1.词语的理解 词语是词和语的合称,包括单词、词组及整个词汇。每个词都有一定的意义,也就是词义。有的词只有一个意义,如“马”是一种动物,“北京”是指中国的首都,是一个城市;有的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如“深”:1、从上到下或从外到里的距离大;2、深度;3、深奥;4、深刻;5、厚。有的 词语虽然有几个意义,但其中会有一个基本的、常用的意义,叫基本意义,其他意义是由基本意义发展转化来的,叫转义,对于“深”来说第1种意义是它的基本意义,其他则为转义。 我们在理解词语时一定要根据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中来进行。例如: 1、这口井很深。 2、那篇文章含义很深。 3、夜深了,马路上的清洁工还在忙碌着。 4、他和姐姐的感情很深厚。 这几个句子中都有“深”,但是它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所具有的意义是不同的,它的意义分别为:从表面到底部距离大;深奥;时间长;深厚。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常用的有:①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②运用换词法对比,用学过的近义词或反义词来进行对比理解;③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推敲揣摩——把握变化。○4弄懂词中关键字的意思,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解词。 2.词语的感情色彩 词语的感情色彩是指词语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以外所附带的人的主观评价和感情态度。包括褒义词、贬义词和中性词。带有赞美、喜爱、肯定等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褒义词。例如:慈祥、慷慨、高尚等。带有贬斥、憎恶、否定、轻蔑的感情色彩的词语叫贬义词,例如:马虎、鄙视、疯狂、丑陋等。可以用在好的方面,也可以用在坏的方面,表达的是客观冷静的态度的词语叫中性词,如:关系、复述、订阅、杳无音信、机不可失、一衣带水等。 注意:贬词褒用和褒词贬用是考查的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辨析一要正确理解词义,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二、词语的使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规定:小学阶段,要能正确地读出和写出学过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注意积累词语并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正确运用。这就要求我们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中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词语的使用比较广泛,常见的有理解词语,词语搭配,词语分类,同义词,反义词,多义词等。这里着重讲一下词语搭配。 词语打牌有比较固定的限制和规律,按规律结合,才能搭配正确。词语的真情搭配,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事实来搭配。其次要分清一些词语后面搭配的对象。第三是“的、地、得”对所组

管理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管理学知识归纳 1管理:通过协调和监督他人的活动,有效率和有效果的完成工作。(书上) 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有效果的同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课件)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和强化企业的核心利润源,谋取企业长期的、稳定的、增长的利润; 管理是一种过程: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组织机构内的人员以及其它资源以实现组织机构所要达到的目的 和目标的过程。 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管理的要素: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活动;管理目标 衡量指标:效率: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做事的方式)——做正确的事 效果: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做事的结果)——正确的做事 2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在被管理人员确定的情况下,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即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少; 2)与管理的政务和事务的难易程度和规范程度有关。管理的事务越难、越不规范,则要求管理幅度要小些 3)与管理者的水平和管理手段的先进程度有关。管理者水平高,管理手段先进,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4)与被管理对象有关。被管理人员素质高、责任心强,能独立胜任工作且忠于组织,则管理幅度可大些。 5)不同管理层次和工作性质。管理幅度也应有差别。 6)与组织法规健全与否有关。对于一个法规、程序健全的组织,幅度就可大些。 3霍桑试验 由哈佛大学的工业心理学教授梅奥组织进行。梅奥的结论是: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小组对个人的行为有重大的 影响;小组的标准是由单个工人的产出确定的,金钱在决定小组的产出标准上小组的情绪和工作保障来说是相对次要的因素。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管理方面对人的行为因素的新的强调。 霍桑试验结果:1)管理者不但需要做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工作,还要不断建立一个人际的社会机构。 2)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方法使人们容易与其他群体结合。 3)管理人员的风格的重要性。 4)首创“社会人”的概念。 4组织文化:组织成员共有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传统习俗和做事的方式,他影响了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 七个维度:关注细节:期望员工表现出精确性、分析和关注细节的程度 成果导向:管理者关注结果或成果,而不是如何取得这些成果的程度 员工向导:管理决策中考虑结果对组织成员影响的程度 团队向导:围绕团体而不是个人来组织工作的程度 进取性:雇员富有进取性和竞争性而不是合作性的程度 稳定性:组织决策和行动强调维持现状的程度 创新与风险承受力:鼓励雇员创新并承担风险的程度 强文化:强烈支持并广泛共享基本价值观的文化。 特点:价值观广泛共享;关于“什么事重要的”,价值观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大多数员工能讲述关于公司历史或 影响的故事;员工强烈认同价值观;共有价值观与行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优点:雇员对组织的承诺更多一些;提高绩效(快速反应并解决问题) 缺点:妨碍员工进行新的尝试,特别是在处于快速变革时期时。 5目标管理 一个组织成员共同确定组织目标并依据这些目标的达成与否来评估员工绩效的过程 在这种管理体系下,雇员与他的管理者共同确定具体的绩效目标,然后定期评审实现目标方面的进展情况。奖励是基于在实现目标方面的发展。目标管理方法不仅仅将目标作为一种控制方法,而是同时把它作为激励雇员的方法。 目标管理有助于提高员工绩效和组织的生产率。但是此方法要求相对稳定的环境,在动态的环境下,可能会失去作用。

统计基础知识第三章统计整理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对总体而言是(B )(2012年1月) A.将总体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B.将总体区分为性质不同的若干部分 C.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相同的若干部分 D.将总体单位区分为性质不相同的若干部分 2.统计表中的主词是指( A )(2011年10月) A.所要说明的对象 B.说明总体的统计指标 C.横行标题 D.纵列标题 3.某课题需要搜集资料,课题组成员从《统计年鉴》摘取有关资料,这种资料是( D ) (2011年1月) A.原始资料 B.第一手资料 C.初级资料 D.次级资料 4.按照分组标志性质的不同,统计分组可分为按品质标志分组和( A ) (2011年1月) A.按数量标志分组 B.平行分组 C.交叉分组 D.复杂分组 5.对于不等距数列,在制作直方图时,应计算出( B ) (2010年10) A.次数分布 B.次数密度 C.各组次数 D.各组组距 6.U型分布的特征是( B )(2010年1)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小,两头大 C.左边大,右边小 D.左边小,右边大 7.在次数分布中,频率是指( D )(2010年1) A.各组的次数之比 B.各组的次数之差 C.各组的次数之和 D.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 8.对企业职工按技术等级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 C ) (2009年10)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并列分组 9.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C )(2009年1月) A.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10.某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500,已知第二组的组中值为540,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 D )(2008年10月) A.480 B.420 C.450 D.460 11.反J型分布的特征是( D ) (2011年1月) A.两头小,中间大 B.中间大,两头小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基础知识梳理《热现象》 一考点透视 回顾2008年中考 考情分析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们最熟悉的物质,按照“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基本理念。各地中考试题以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事例让考生分析、辨别物态变化,或通过探究性实验来分析物质的三种状态相互转化的条件以及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情况,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的作图或分析等考查的较多.这类题目应该引起同学们重视.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联系当前全球面临的缺水及水污染问题,要求我们珍惜每一滴水,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考题剖析 1.温度及测量 例1.(2008,成都)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读数为_______。 【剖析】本题主要考查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要认清分度值,二要认清 零上刻度及零下刻度.本题中,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而温度计的划度值随 液面下降而增大,说明该温度计的示数为负值.常用温度计读数时,容易在 零上还是零下上犯错误,因此,读数时要认清温度计的0℃的位置和分度值.答案:一4℃ 2.物态变化 (1)熔化与凝固 例2.(2008,济宁) 图12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两条: 信息一:。 信息二:。 【剖析】本题考查同学们能否通过图像提取信息和对“晶体和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特点”的理解.晶体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一个不变的温度叫做晶体的熔点;而非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从图像中可以看出,从第10分钟到第25分钟,这种物质在吸热,温度保持80℃不变,由此可以确定此物质是晶体,熔点是80℃,熔化过程的时间约为15分钟.而在第10分钟时物质只是刚开始熔化. 答案:(1)该物质的熔点是80℃;(2)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3)该物质是晶体(4)该物质熔化过程经历15min等。只要信息正确且有一定价值,即可(2)汽化与液化 例3.(2008,泰州) 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蒸发越快。 【剖析】本题是从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几个因素,考查我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选择方法加快液体蒸发.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的快慢.晾衣服时,充分抖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从而加快了蒸发. 答案:液体的表面积越大 (3)升华与凝华 例3.(2008,南京) 如图2所示,舞台上经常用喷撒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的方法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对“白雾”的形成,小明的解释是:(1)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 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含答案)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烛之武退秦师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释义: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释义:3.夫晋,何厌之有通“”,释义:4.秦伯说,与郑人盟通“”,释义:5.失其所与,不知通“”,释义: 二、一词多义 1、贰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 ②不迁怒,不贰.过贰: 2、鄙 ①蜀之鄙.有二僧鄙: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鄙: ③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④我皆有礼,夫犹鄙.我鄙: 3、许 ①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许: ②杂然相许.许: ③潭中鱼可百许.头许: 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许: 4、微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 ②参如微.时,与萧何善微: ③微.言大义微: ④见微.知著微: ⑤国势衰微.微: 5、敝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敝: ②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敝: ③使史更敝.衣草敝:

6、焉 ①焉.用亡郑以陪邻焉: 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焉: ③子亦有不利焉.焉: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焉: 7、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以: ②敢以.烦执事以: ③越国以.鄙远以: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 ⑥以.乱易整以: ⑦阙秦以.利晋以: 8、而 ①今急而.求子而: ②夜缒而.出而: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而: 9、其 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其: ②失其.所与,不知其: 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其: ④吾其.还也其: 10、之 ①公从之.之: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之: ③行李之.往来之: ④何厌之.有之: 三、古今异义 1.行李 之往来 .. 行李:古义:;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东道主:古义:;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东道主 3.若舍郑以为 .. 以为:古义:;今义:认为 之力不及此 4.微夫人 ..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教育学与教学法基础知识》整理提纲 (蓝色部分代表考纲要求,黑色代表考纲解读) (一)教育学。 1. 教育与教育学。 (1)了解教育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教育的含义教育是人类有目的的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心理,生理,性格发展的人. 受教育者: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性格发展方面,有目的得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受教育者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题. 教育媒介:建构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桥梁或者沟通关系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教育容,教育方法及组织形式,教育手段 (2)了解教育的起源、基本形态及其历史发展脉络。 教育的起源 1、神话起源说 代表人物:朱熹也支持此观点 2、生物起源说(标志着在起源问题上开始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利托尔诺(法1831-1902),以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为指导、美国的桑代克、英国的沛.西能 主要思想: ①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他把动物对小动物的爱护和照顾都说成是教育; ②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 页脚

③人类只是在早已存在的教育形式上做了些改进,人类的教育就起本质来说与动物没有不同。 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社会性。 3、心理起源说(对生物起源说的批判) 代表人物:孟禄(美国,1869-1947) 主要思想: ①原始社会的教育“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简单的无意识的模仿”。这种原始共同体中儿童对年长成员的无意识模仿就是最初的教育的发展; ②儿童对成人一种出于本能的模仿是教育过程的基础。不管成人是否意识到或同意,儿童总是在模仿他们的行为。模仿是教育的本质。 忽视了教育的有意识性和社会性。 4、劳动起源说(批判生物起源和心理起源说) 代表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联米丁斯基、凯洛夫 主要思想: ①教育是人所特有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递经验的途径; ③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中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 基本形态: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历史发展脉络 (3)能够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以及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对教育现象做出正确的评价。 (4)了解教育学发展过程中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 孔子 中国 页脚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解读

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 常见的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等几种。 一、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 1、用“者”或“也”表判断,其中“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①“……者,……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②“……者,……”。天下者,高祖天下。粟者,民之所种。 ③“……,……也”。梁,吾仇也。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④“……者也”。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直接表判断,不用判断词和语气词。 “……,……”。刘备,天下枭雄。 3、用副词“乃”“则”“即”“皆” “非”等表判断。 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若事之不济,此乃天意。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梁父即楚将项燕。山下皆石穴罅。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人非生而知之者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判断词“是”出现较晚)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同是天涯沦落人翩翩两骑来是谁 二、被动句 ①用“于”表示:“……于……”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用“为”表示:“为……” “为……所……” “为所……”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为巡船所物色行将为人所并若属皆且为所虏 ③用“见(受)”表示:“见……”“见……于……”“受……于……”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④用“被”表示被动:“被……”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⑤无被动标志,意念上的被动:戍卒叫,函谷举余羁縻不得还 三、倒装句 1、宾语前置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不、未、弗、无、莫等+代词宾语+动词) 古之人不余欺也。时人莫之许也。 ②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 沛公安在?君何以知燕王? 陈述句中,③代词“自”作宾语,常常前置(反身代词“自”+动词)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举贤以自佐 ④“以”的宾语,有时前置(宾语+介词“以”)余是以记之。一言以蔽之 ⑤方位名词作宾语前置(方位名词+介词)沛公北向坐 ⑥为强调宾语而无条件前置。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⑦用“之”、“是”(助词)将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惟命是从。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定语后置 1 用“之……者”或“者”表示 (中心词+定语+者)求人可使报秦者。村中少年好事者 (中心词+之、而+定语+者)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②用“之”把形容词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③数量词作定语常后置。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3、介宾短语后置,也叫做介词结构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宾短语常置于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中,则较多地置于动词之后,作补语 ①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于……”。以勇气闻于诸侯。耻学于师 ②谓语动词+介词结构+“以……”。皆不可拘以时月。覆之以掌

01基础知识整理(1)

A. 十进制码 B. 十进制码或二进制码 C. 八进制码 D. 二进制码 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一)(2011 年 10 月) 1. 人类 21 世纪,已经进入了 _______ 。 A. 电子时代 B.空间技术时代 C.信息时代 D.工业时代 2. 电子计算机是一种 ________ 的工具。 A. 计算 B. 取代人 C. 处理信息 D. 处理数据 3. 我们常说的“ IT ”是 _______ 的简称。 A. 信息科技 B .因特网 C.输入设备 D.手写板 4. 信息是能够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这是由 ____ 提出的。 A. 香农 B .维纳 C.钟义信 D.比尔?盖茨 5. 关于信息的叙述,以下正确的是 _________ 。 A. 纸是一种信息 B. 信件是一种信息 C. 图片是一种信息 D. 收音机里播出的天气预报是一种信息 6.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________ 。 A. 高级中学的信息科技课本就是信息 B. 信息科技考试试卷就是信息 C.电视里播出的新闻容就是信息 D.人们所看的报纸就是信息 7. 下列项目中,不能称为信息的是 _________ 。 A.电视中播放的亚运会比赛的各国金牌数 B.各班各科成绩 C.报上登载的长征三号火箭上天的消息 D.计算机教科书 8.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之后各自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 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共有两个思想。这句话体现了信息 ______ 的特点。 A. 共享性 B. 价值性 C. 时效性 D. 依附性 9. 小王是个应届毕业生, 有一天他看到有个招聘信息, 于是马上到招聘单位进行应聘, 谁知道单位负责人却跟他说招聘日期已过。这里体现了信息 ______ 。 A. 共享性 B. 价值性 C. 时效性 D. 依附性 10. 某学校对甲型 H1N1病毒开展宣传活动, 以提高师生的防意识, 则下列属于数字化展 示宣传容的是 _______ 。①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②到图书馆查找关于病毒预防措施 ③在学校上设立病毒宣传专栏④观看预防病毒宣传光盘 C.①②③ D.③④ 称为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三大资源。 B. 物质、知识、信息 D. 能源、知识、信息 12. 对于计算机来说,能在计算机部运行的符号系统只有A .①② B .①③④ 11. 现代社会中,人们把 A. 物质、能源、信息 C. 物质、能源、知识

中考基础知识梳理 全套

基础知识梳理: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中考并没有单独考查本章的内容,常与力学、电学的实验与探究题综合考查。 探索之路 古文明中的科学思索 甲骨文“殷” 东巴文“晒干” 日月星辰“宇宙模型” 雕刻玉版“天圆地方宇宙观” 石头阵“古人观察天象” 物理学的进步之阶 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地心说” ________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体运动,并支持“日心说” ________提出了相对论和玻尔等人的量子力学理论 ________发现苹果从树上落地,建立了万有引力,为物理学奠定了基础 科学探究 1.物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科学探究的主要因素是提出问题、________、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______________、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2.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自然科学。 3.大家要学习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在科学探究中,大家要学会________、学会猜、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学会________,还要学 会________。 中考重难点突破 物理学家探索的成果 【例1】在探索之路上,有众多的科学家披荆斩棘,铺路架桥,为后人留下了果实丰硕的知识园地。下列科学家与其贡献不相符的是() A.哥白尼(日心说) B.牛顿(量子力学) C.爱因斯坦(相对论) D.伽利略(论证和宣扬“日心说”)

【解析】哥白尼用“日心说”否定了影响人类长达千年之久的托勒密的“地心说”,故A正确;量子力学的主要奠基人是普朗克·玻尔,而不是牛顿,牛顿是发现“万有引力”的先驱者,故B错误;“相对论”是爱因斯坦提出的,故C 正确;论证和宣扬“日心说”的科学家是伽利略,故D正确。 【答案】B 1.人类在探索宇宙,征服自然的过程中,涌现出许多杰出的物理 学家,他们的名字与其成就一同载入史册,被历代人所铭记,请用连线将下列物理学家与其对应的成就连接起来。 物理学家成就 (1)伽利略A.以其名字命名的运 动三大定律 (2)哥白尼B.提出“相对论” (3)牛顿C.驳斥亚里士多德的 落体观点 (4)爱因斯坦D.提出“日心说” 科学探究 【例2】海珠同学根据石头在水中下沉的现象想到: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并设计和进行了实验。上述过程中“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分析与论证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 【答案】B 【方法指导】“石头在水中可能不受浮力作用”和“石头在水中会受到浮力作用”均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设,猜想与假设既可能是正确的结论,也可能是不正确的结论。

基础知识培训教材

广州竞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I S O14001 基 础 知 识 培 训 教 材 专业是土壤顾客是根本创新就是竞 争力 一、ISO 14000系列标准推行背景

1、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将以什么样的状态进入21世纪? 30年来,人类对地球造成的破环增加了差不多三分之二。 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 森林面积锐减;土地严重沙化;淡水资源严重不足;自然灾害频繁;酸雨危害;化学废物排放剧增等。我们正在为人类近百年来对地球环境的破坏付出沉重的代价。 2、环境管理 各个国家在不同法律制度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环境措施。 企业被动地执行环保法律法规 企业界的动向 首先,许多企业已开始将ISO 14001认证作为推动自身事业发展的战略。 第二,根据对发达国家的企业进行的调查,在ISO 14001正式公布之前已有很多企业在为此做准备。例如,1996年11月8日日本经济新闻公布的资料,在接受调查的939家企业中,有45.6%在准备中,44.7%在研究中,4.2%已取得BS 7750,正考虑转化为ISO 14001认证,没对ISO 14001做任何考虑的企业仅占5.5%。 第三,作为想取得ISO 14001认证的理由,对日本企业的调查结果为 ①为解决环境问题82% ②为提高企业社会形象70% ③为了企业长期利益55%

④为满足客户需求9% ⑤为满足母公司要求5% 第四,对积极准备进行ISO 14001认证的企业以行业上划分,则为: 电子、电气类63% 化学化工类21% 办公机械类6% 钢铁类2% 汽车类1% 其它7% 另外,美国、加拿大等国也认为,ISO 14001认证的发展速度会比ISO 9000快得多。 ·消费者的动向。环境ISO 是针对企业等组织的,并不和消费者有直接联系,但是,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对象是消费者,消费者的行为自然对企业有最大的影响。 3、有关环境管理的标准 ICC可持续发展宪章 BS 7750 EMAS/ECO ISO 14000系列 4、环境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系之比较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

小学数学基础知识整理(一到六年级)小学一年级九九乘法口诀表。学会基础加减乘。 小学二年级完善乘法口诀表,学会除混合运算,基础几何图形。 小学三年级学会乘法交换律,几何面积周长等,时间量及单位。路程计算,分配律,分数小数。 小学四年级线角自然数整数,素因数梯形对称,分数小数计算。 小学五年级分数小数乘除法,代数方程及平均,比较大小变换,图形面积体积。 小学六年级比例百分比概率,圆扇圆柱及圆锥。 必背定义、定理公式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公式S= a×h÷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公式S= a×a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公式S= a×b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公式S= a×h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公式S=(a+b)h÷2 内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公式:V=abh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公式: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公式:V=aaa 圆的周长=直径×π公式:L=πd=2πr 圆的面积=半径×半径×π公式:S=πr2

圆柱的表(侧)面积:圆柱的表(侧)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公式:S=ch=πdh=2πrh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底面的周长乘高再加上两头的圆的面积。公式:S=ch+2s=ch+2πr2 圆柱的体积:圆柱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公式:V=Sh 圆锥的体积=1/3底面×积高。公式:V=1/3Sh 分数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异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再加减。 分数的乘法则:用分子的积做分子,用分母的积做分母。 分数的除法则: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一、算术方面 1、加法交换律: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两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三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结果不变。如:(2+4)×5=2×5+4×5 6、除法的性质: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O除以任何不是O的数都得O。

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梳理(答案)》

【基础知识梳理】 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 3.何厌之有( ) 4.阙秦以利晋( ) 5.失其所与,不知( ) 6.秦王必说见臣/秦伯说( ) 7.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 8.今日往而不反者( ) 9.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 10.燕王拜送于庭( ) 11.图穷而匕首见( ) 12.秦王还柱而走( ) 13.卒起不意( ) 14.成五采( ) 15.距关,毋内诸侯( ) 16.张良出,要项伯( ) 17.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 18.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 19.令将军与臣有郤( ) 20.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参考答案] 1.“已”通“矣”,了 2.“共”通“供”,供给 3.“厌”通“餍”,满足 4.“阙”同“缺”,损害 5.“知”同“智”,明智 6.“说”通“悦”,高兴7.“陵”通“凌”,凌辱,欺侮8.“反”通“返”,返回9.“振”通“震”,恐惧10.“庭”通“廷”,朝堂11.“见”通“现”,出现12.“还”通“环”,环绕13.“卒”通“猝”,突然14.“采”通“彩”,色彩15.“距”通“拒”,把守;“内”通“纳”,接纳16.“要”通“邀”,邀请17.“倍”通“背”,背叛18.“蚤”通“早”,早些19.“郤”通“隙”,隔阂 20.“不”通“否”,否则 古今异义 1、且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4、共其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困乏,疲倦 5、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也古义:那个人今义:对已婚妇女的尊称 6、今老矣,无能为也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古义:黄河以北,黄河以南今义:省名 8、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今义:结婚的事情,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9、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义:意外变故今义:十分,极 10、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义:鱼和肉今义:鱼身上的肉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示结果 12、而听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今义:详细说来

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考点梳理和基础知识复习检测(附答案)

统编教材四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考点梳理 考点一:字音 1.易混的多音字 hé(温和)hè(应和)bo(萝卜) 和huò(和药)huó(和面)卜bǔ(占卜) 2.易读错的字 朴素(pǔ)蹲下(dūn)和谐(xié)翁媪(ǎo)倘若(tǎng) 绮丽(qǐ)捣衣(dǎo)慰藉(jiè)纤细(xiān)剥莲蓬(bō) 鸡冠花(guān) 考点二:词语听写 复杂篱笆蜻蜓住宿徐缓稀疏茅檐富翁耍赖踏步构成装饰锐利顺序照例率领耸肩倘若绘成慰藉沙滩帐篷闪烁蝙蝠霸气老鹰觅食催眠蝴蝶和谐寄住卜落锐利蹲下凤仙花剥莲蓬 考点三:词语积累 1.四字词语 天高地阔月明人静甜甜蜜蜜闪闪烁烁如雾如烟高楼林立 车水马龙灯火辉煌炊烟袅袅依山傍水鸡犬相闻 2.近义词

朴素——朴实照例——照样率领——带领慰藉——安慰 猛厉——猛烈锐利——锋利 3.反义词 朴素——华丽独特——普通猛厉——温和锐利——迟钝 复杂——简单 考点四:句子赏析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赏析:这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了总结全文的作用,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活,也是作者情感的集中体现。 2.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 赏析:小小的天窗,寄托着孩子们的梦想,让孩子们枯燥闭塞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让孩子们的童年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考点五:课文理解 1.《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的作者是(宋代的范成大),这首诗运用(以动衬静)的方法,描写了(江南初夏的自然景色),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表达了作者(喜爱夏季田园景物及赞美劳动人民)的情感。 《宿新市徐公店》的作者是(宋代的杨万里),这首诗运用白描手法,描绘了一幅(暮春的田园风光)和(儿童捕蝶)图,自然真切,别有风趣。 《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 2.《乡下人家》真实地展现了乡下人家普普通通的(田园生活),赞美了乡

电子商务基础知识整理要点讲解学习

电子商务知识整理 一、名词解释 1.信息流:是指电子商务交易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2.商流:是指商品在购销之间进行交易和商品所有权转移的运动过程,具体是指商品交易的一系列活动。 3.资金流:主要是指资金的转移过程,包括支付、转账、结算等。 4.物流:是指物质实体的流动过程,具体指运输、储存、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物流信息管理等各种活动。 5.电子商务:是指对整个贸易活动实现电子化。从涵盖范围方面可以定义为:交易各方的电子交易方式,而不是通过当面交换或直接面谈方式进行的任何形式的商业交易。从技术方面可以定义为:电子商务是一种多技术的集合体,包括交换数据,获得数据以及自动捕获数据等。 6.EDI:将业务文件按一个公认的标准从一台计算机传输到另一台计算机上的电子传输方法,由于EDI大大减少了纸张票据,因此人们也形象的称之为“无纸贸易”或“无纸交易”。 7.转换软件:帮助用户将原有计算机系统的文件转换成翻译软件能够理解的平面软件,或是将从翻译软件接收来的平面软件转换成原计算机系统的文件。 8.通信软件:将EDI标准格式的文件外层加上通信信封,再送到EDI 系统交换中心的邮箱,或由EDI系统交换中心内将接收到的文件取

回。 9.不完全电子商务:无法完全一空电子商务方式实现和完成完整交易过程的交易,它需要依靠一些外部要素,如运输系统等来完成交易。 10.完全电子商务:可以完全通过电子商务方式来完成整个过程的交易。 11.本地电子商务:指利用本城市本地区内的信息网络实现的电子商务活动,电子交易的地域范围较小。 12.B to B:企业对企业的电子商务,也称为商家对商家或商业机构对商业机构的电子商务。 13. B to C:企业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也称商家对个人客户或商业机构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它基本等同于电子零售业。 14. B to G:在企业对政府机构方面的电子商务可以覆盖公司与政府组织间的电子商务。 15. C to G:通过消费者对政府机构的电子商务,政府可以把电子商务扩展到福利费发放和自我估税及个人税收的任何方面。 16. C to C:消费者对消费者的电子商务,是消费者之间的网络在线式销售交易活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网上拍卖。 17.计算机病毒:是一种认为编制的计算机程序,具有隐藏性、传染性、潜伏性、可继发性、破坏性。 18.防火墙:是一种隔离控制技术,它是在两个网络通讯时执行的一种访问控制尺度,它能允许企业用户“同意”的人和数据进入他的网络,同时将企业用户“不同意”的人和数据拒之门外,阻止网络中国

大学现代汉语基础知识点整理知识讲解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诞辰一百三十二周年。 (今年九月二十五日,是鲁迅一百三十一周年诞辰。)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校长田长霖于1997年底提出辞呈,他解释说:“我已经当了7年校长,做了许多工作,不需要再恋战,所以名望最高的时候退了下来。”(“恋战”改为“恋栈”。) 凡预先支付180元征订本刊的用户,将获得礼品一份。(“征订”改为“订阅”) 他们既不了解情况,又不向我们打听情况,故意扩大事实。(“扩大事实”改成“扩大事态”) 这本书在新闻史上占有特别重要的位置。 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在这本书中仅仅占了三页的位置。(地位,人或物在社会所处的位置;人或物所占的地方。文章篇幅的长短用“地位”,“位置”改为“地位”) 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在与新媒体的较量中日益势微。(“势微”改为“式微”。) 与集团其他子公司相比,本公司显然势微力单,急需扩展人力。 此项建筑工程进展顺利,截止九月中旬,已经完成年施工计划的85%。(“截止”改为“截至”) 上交投标书的最后截止日期为本月三十一日。 他想商家做生意,是售其货,赚其钱,讲究公平交易。(删除“其”) 休息了好几天,我才去除了长时间坐飞机所引起的疲倦。(“去除”改为“消除”或“缓解”) 那些静心创作出来的画品,都锁在那个潮湿的储藏室中。(“画品”改为“画作”) 我的牙齿疼得死去活来。(错) 我牙痛,疼得死去活来。 风雨如磐九十秋——美国史研究专家黄绍湘的故事(“风雨如磐”是比喻社会动荡,改为“风风雨雨”) 22条“潜规则”请君入瓮(“请君入瓮”非诈骗的意思,可改为“让人受骗”) 哈尔滨弑医血案的启示 沪闵路发生弑妻惨案丈夫自杀未遂(“弑”改为“杀”) 上海专家首开世界先河耳朵切一块修出靓鼻子(去掉“首”,或改为“开创世界先河”。) 悬赏平头男金额超540万(“悬赏平头男”改为“悬赏捉拿平头男”) 医生坐堂就诊时被精神病人枪杀医院被判赔偿50万(删除“就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