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色谱法鉴别维生素C片.doc

薄层色谱法鉴别维生素C片.doc
薄层色谱法鉴别维生素C片.doc

薄层色谱法鉴别维生素C片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实验原理

二、实验记录及结果处理

1.画图记录色谱图并用文字描述实验现象

2.计算 R f

三、思考题

1.简述薄层色谱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2.如何用薄层色谱法进行药物的鉴别与检查?

检验报告书

编号

样品名称

批号检验项目

规格生产厂家

包装情况取样日期

检验部门报告日期

检验依据《中国药典》( 2015 版)

检验项目标准规定检验结果

结论

审核人检验人复核人

维生素C片剂制备

维生素C片剂制备 处方用量分析 维生素C 200g 主药 乳糖 80g 填充剂 糊精 120g 填充剂 酒石酸 4g 稳定剂 50%乙醇适量润湿剂 硬脂酸镁 3g 润滑剂 共制备 400g 制备工艺 2、制备工艺流程取维生素C、乳糖、糊精混合均匀,将酒石酸溶于50%乙醇中再加入搅拌混匀,制软材,通过18-20目筛,制湿颗粒,在60℃-70℃干燥,干粒水分应控制在15%以下,颗粒过筛(同制粒相同目筛)整粒,筛出细粉,加硬脂酸镁混合均匀,然后与干颗粒混匀,压片质粒包装即可。 药品包装由容器和装潢两部分组成。容器涉及到选用的材料和造型。装潢主要是指标签和说明书的颜色、图案、形状及文字。从部位

讲,药品包装可分为单包装、中包装、外包装。 根据维生素C片的用法用量,决定本次设计采用单计量包装容器,选用塑料瓶包装。使用优质塑料瓶为容器,瓶表面贴上标签可印上药品名称、用法用量、药理作用等。100片/瓶,一瓶/盒,每盒中含有说明书一份;外包装为纸盒,100盒/箱,每箱中含出厂合格证一张。维生素C片应遮光,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质量检查 外观性状片剂外观应完整光洁,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色泽均匀硬度检查:采用破碎强度法,采用片剂四用测定仪进行测定。 方法:将药片径向固定在两横杆之间。其中的活动杆借助弹簧沿水平方向对片剂径向加压,当片剂破碎时活动杆的弹簧停止加压,仪器刻度盘所指示的压力即为片的硬度。测定3-6片,取平均值。 崩解时限检查法:按药典现定采用升降式片剂崩解仪测定片剂的崩解时限。测定时,取供试药片6片置吊篮玻璃管中,于37±1℃的恒温水中,按每分钟30-32次作上下移动,各片均应在规定时间内全部港散或崩解成碎粒,并通过筛网。如残存有小颗粒不能全部通过筛网时,应另以6片复试,并在每管加入药片后随即加人挡板各1块,依法检查,均应符合规定。 脆碎度检查取药片,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XG项下检查法置片剂四用测定仪脆碎度检查槽内检查。 方法:片重为0.65g或以下者取若干片,使其总重量约为6.5g片重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 (广西中医学院赛恩斯新医药学院08药学,200831***,南宁,530200) 摘要:目的掌握注射剂(小针)的生产工艺流程和操作要点;掌握延缓药物氧化分解的基本方法。方法维生素C在潮湿状态或者溶液中下容易被氧化,而使药效降低,因此可以加入抗氧化剂;有些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在维生素C被氧化的过程中起到催化作用,因此可以加入配合剂将金属离子配合,防止金属离子起到催化作用;溶液的pH也会影响到维生素C的氧化,在pH为5.0 ~ 7.0时,维生素C最稳定,所以可以加入碳酸氢钠调节pH。为了尽量避免微生物污染,对灌封等关键的操作步骤,生产上多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局部灌封处达100级。结果维生素C注射液本为无色透明液体,但由于实验药品被严重氧化,制得的维生素C为橙黄色。本品为维生素类药,参与机体的新陈代谢,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愈合,预防冠心病。结论维生素C经过经过抗氧化处理和无菌处理后能制得保质期较长的维生素C注射液。本文就该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及改进方法作出了系统的报告如下。关键词维生素C注射液;药物氧化分解;处方设计仪器与材料1.1 仪器 烧杯,两瓶,电磁炉,水浴锅,注射器,安瓿瓶,熔封器,G3垂熔玻璃漏斗 1.2 材料 维生素C,碳酸氢钠,焦亚硫酸氢钠,EDTA-Na2,注射用水,亚甲蓝溶液。 2 实验内容 2.1 处方 维生素 C 5.2g 碳酸氢钠 2.42g 焦亚硫酸氢钠 0.2g EDTA-Na2, 0.05g 注射用水加至100ml 2.2 制法 取80%的注射用水,加入EDTA-Na2 ,搅拌混匀,再加入维生素C溶解。然后分次缓慢加入碳酸氢钠,并搅拌至无泡,加入焦亚硫酸氢钠,并将溶液的pH调节在5 ~ 7之间。然后将溶液倒入G3垂熔玻璃漏斗中进行过滤,并从滤器上补足注射用水至全量,灌封于2.0ml 安瓿瓶中,放入沸水中灭菌,然后将灭菌的注射液放入10.0g/ml的亚甲蓝溶液中检漏,并剔除废品。 3 实验结果 维生素C注射剂澄明度检查结果 4讨论分析 4.1 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答: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1)氧的浓度(2)溶液酸、碱性的影响(3)温度、受热时间的影响(4)金属离子的影响(5)光照的影响(6)其他添加物的影响 防止药物氧化的方法:(1)保持药物在干燥状态,必要时才做成溶液(2)避免与氧气接触(3)保持药剂适当的pH(4)避免引入微量金属离子或加入适当的配位体化合物(5)添加适当的抗氧剂(6)科学地选择适宜的消毒灭菌温度、控制加热时间,严格执行工艺规程(7)易氧化药物的贮存也应尽可能使用低温库或冷库 4.2 影响注射液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1] 答(1)杂质的存在(2)pH值的改变(3)药液浓度过高(4)附加剂的使用(5)配伍的变化(6)生产过程中污染(7)使用过程不当 4.3 维生素C注射液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什么?如何从工艺过程中进行控制?[2] 答:维生素C 注射液特别易氧化分解变色,常出现药液颜色发黄、PH 不稳定、含量下降等质量问题。方法:从原料、辅料、金属离子、活性炭、pH、残留余氧量、温度、投料次序这八

维生素C标准操作规程

维生素C检验操作规程 1.目的 建立维生素C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范围 适用于维生素C的检查 3.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职责 4.1 起草:QC ,审核: 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4.2 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内容 5.1.1 性状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味酸;久置色渐变微黄;水溶液显酸性反应。本品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略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不溶。 5.1.2熔点 5.1.2.1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熔点仪 5.1.2.1分析步骤 取供试品,置研钵中研细,移置扁形称量瓶中,采用105℃干燥;取两端熔封的毛细管,于临用前锯断其一端,将开口的一端插入上述预处理后的供试品中,再反转毛细管,并将熔封一端轻叩桌面,使供试品落入管底,再借助长短适宜(约60cm)的洁净玻璃管,垂直放在表面皿或其他适宜的硬质物体上,将上述装有供试品的毛细管放入玻璃管上口使其自由落下,反复数次,使供试品紧密集结于毛细管底部;装入供试品的高度应为3mm。放入WRS-1D 型熔点仪中。全熔时毛细管内的液体应完全澄清。个别药品在熔融成液体后会有小气泡停留在液体中,此时容易与未熔融的固体相混淆,应仔细辨别。

熔点为190-192℃,熔融时同时分解。 5.1.3 比旋度 5.1.3.1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和旋光仪 5.1.3.2分析步骤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0.10g的溶液,供试液的 测定温度应为20℃±0.5℃,使用波长589.3nm的钠D线,(汞的404.7nm和546.1nm也有使用)。 供试液与空白溶剂用同一测定管,每次测定应保持测定管方向、位置不变。旋光度读数应重复3 次,取其平均值,按规定公式计算结果。以干燥品(药品标准中检查干燥失重)或无水物(药 品标准中检查水分)计算。 100αα 固体样品[α]tλ= 液体样品[α]tλ= lc ld 式中λ为使用光源的波长,如使用钠光灯的D线可用D代替; t为测定温度; l为测顶管的长度,dm; α为测得的旋光度; d为液体的相对密度; c为100ml溶液中含有被测物质的重量g,(按干燥品或无水物计算) 测定含量时,取2份供试品测定读数结果其极差应在0.02°以内,否则应重做 5.2鉴别 5.2.1鉴别(1) 5.2.1.1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二氣靛酚钠试液:取2,6-二氯靛酚钠0.lg,加水100ml溶解后,滤过,即得。 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 摇匀。 5.2.1.2 分析步骤 称取本品0.2g,加水10ml溶解后,分成二等份(每份5ml),在一份中加硝酸银试 液0.5 ml,观察: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观察。 5.2.2鉴别(2)红外光谱 5.2.2.1试液及仪器

维生素c片工艺设计规程完整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 500 过100目筛 糊精 200 过100目筛 淀粉 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 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辅料处理 4.1.1 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 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 硬脂酸过100目筛。 4.2 配料 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

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 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序数项目参数备注

维生素c片工艺规程

维生素c片工艺规程(总5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1.产品概况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 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 500 过100目筛 糊精 200 过100目筛 淀粉 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 100ml 硬脂酸 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见下页)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 中,干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范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序数项目参数备注 注意事项: A) 本品在生产中尤其在潮湿状态下,严禁与钢铁及碱性药物接触, 避免日光照射,减少湿润状态,保持时间。 B) 颗粒水份应控制在1~2%之间。 C) 干粒要有粒状感,细粉不宜太多。 D) 本品溶液色泽应符合药典规定

维生素c片工艺规程

1.1产品名称:维生素C片 汉语拼音:weishengsu Cpian 英文名:Vitamin C Tablets 1.2 规格:50mg 1.3 执行标准: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批准文号:晋卫药准字(2015)第076009号 剂型:片剂 1.4 性状: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1.5 溶液的颜色:≤0.07 1.6 崩解时限:≤15分钟 1.7 成品率:≥97.0% 1.8 含量限度:含阿司匹林应为标示量的95.0~105.0% 1.9 有效期:二年。 2.处方和依据 2.1 处方:原辅料名称每万片用量(g)原辅料处理 维生素C片500 过100目筛 糊精200 过100目筛 淀粉30 过100目筛 枸檬酸 5 溶于乙醇中使用 55%乙醇100ml 硬脂酸20 过40目筛 2.2 依据:中国药典2015版二部 3. 生产工艺流程图 3.1 生产工艺总流程图(另附) 3.2 制粒生产工艺流程图(20万片/料) (见下页)

维生素C片糊精淀粉55%乙醇8L 枸椽酸400g

4. 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4.1 原辅料处理 4.1.1 维生素C粉碎,过100目筛。 4.1.2 糊精、淀粉分别过100目筛。 4.1.3 硬脂酸过100目筛。 4.2 配料 4.2.1 按配料SOP操作。 4.2.2 按本品处方正确计算每料用原辅料量,双人复核,准确配料。 4.2.3 配料结束,及时结算用料、余料,如有出入停止下一步操作,尽快报告车间,并查找原因。 4.3 制粒 4.3.1 按制粒SOP执行。 4.3.2 将配好的维生素C、糊精、淀粉加入立式市效湿法混合制粒机中,干 混10分钟。 4.3.3 加入55%乙醇8L,混合5分钟。 4.3.4 起动制粒器,搅拌切碎10分钟,使成均匀,细碎颗粒。 4.4 干燥:湿颗粒负压沸腾干燥,至水份达规定范围(1~2%)控制进风温度80℃以下,出料温度45℃以下。 4.5 整粒 16目尼龙网整粒 4.6 总混:加入规定量的硬脂酸,总混30分钟,交中间站清验。 4.7 制粒工艺参数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A) 本品在生产中尤其在潮湿状态下,严禁与钢铁及碱性药物接触,避 免日光照射,减少湿润状态,保持时间。 B) 颗粒水份应控制在1~2%之间。 C) 干粒要有粒状感,细粉不宜太多。 D) 本品溶液色泽应符合药典规定 整粒 将1.8kg干淀粉和0.6kg滑石粉均匀加入干颗粒中,边加边过快速整粒机,进行整粒。 4.8 压片(工艺参数及工艺要求) 4.8.1 根据颗粒含量、总重量,车间工艺员计算应压片片重、应压万片数,

(完整版)维生素c注射剂工艺流程

第一章前言 1 引言 1.1维生素C注射液介绍 维生素C注射剂(即L-抗坏血酸)为维生素类药,能参与体内多种代谢过程,帮助酶将胆固醇转化为胆酸排泄,因而减低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机体抵抗能力。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及治疗坏血病,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的辅助治疗。维生素C性质极不稳定,分子中含有二烯醇基[-C(OH)=C(OH)-]的结构,具有很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及内酯环的结构极易水解。其水溶液与空气接触后,受氧的影响而被氧化成脱氢抗坏血酸,再经水解形成二酮古洛糖酸而失去治疗活性,此化合物再被氧化则成草酸及L-丁糖酸。由于维生素C 注射剂在生产及贮存期间易发生变色等质量问题,是注射剂生产中较难掌握的品种之一。所以在其生产及贮存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及考察,以达到有效提高制剂稳定性的目的。 1.1.1维生素C主要生理功能 1. 促进骨胶原的生物合成。利于组织创伤口的更快愈合; 2.. 丰富的胶原蛋白有助于防止癌细胞的扩散。 3、促进氨基酸中酪氨酸和色氨酸的代谢,延长肌体寿命。 4、改善铁、钙和叶酸的利用。 5、改善脂肪和类脂特别是胆固醇的代谢,预防心血管病。 6、促进牙齿和骨骼的生长,防止牙床出血。 7、增强肌体对外界环境的抗应激能力和免疫力。 1.1.2维生素C注射液的药理性质 本品为维生素类药。维生素C参与氨基酸代谢、神经递质的合成、胶原蛋白和组 织细胞间质的合成,可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加速血液的凝固,刺激凝血功能, 促进铁在肠内吸收,促使血脂下降,增加对感染的抵抗力,参与解毒功能,且有 抗组胺的作用及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生成的作用。 1.1.3药代动力学 蛋白结合率低。少量贮藏于血浆和细胞,以腺体组织内的浓度为最高。肝内代谢。 极少数以原形物或代谢物经肾排泄,当血浆浓度大于14g/ml时,尿内排出量增多。 可经血液透析清除。 1.1.4适应症 (1)用于治疗坏血病,也可用于各种急慢性传染性疾病及紫癜等辅助治疗。(2) 慢性铁中毒的治疗:维生素C促进去铁胺对铁的螯合,使铁排出加速。(3)特发 性高铁血红蛋白症的治疗。(4)下列情况对维生素C的需要量增加:①病人接受 慢性血液透析、胃肠道疾病(长期腹泻、胃或回肠切除术后)、结核病、癌症、溃

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

湖北大学 发酵工程与设备课程设计 题目维生素c的发酵生产 专业年级 2008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陈盛 学号 0 指导老师倪红 2011 年 6 月 10 日 目录 1.前言-------------------------------------------------1 1.1维生素C的性质--------------------------------------------1 1.2维生素C的功能与用途--------------------------------------1 1.3维生素C的生产现状----------------------------------------1 1.4维生素C的研究发展------------------------------------------------1 2.发酵机制 2.1我国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发酵机理 ----------------------------------------------2 3.发酵工艺及特点-----------------------------------------3 3.1二步发酵法--------------------------------------------------3 3.2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的工艺流程----------------------------4 4.菌种培养基及种子的扩大培养-----------------------------6 4.1第一步发酵-----------------------------------------------------------6 4.2第二步发酵----------------------------------------------------------7

维生素C片的药物质量检测

维生素C片的鉴别 学习目标 1.药物鉴别的基本内容:鉴别项目和鉴别方法。 2.学会薄层色谱的操作技术。 3.药品检验的原始记录及药品检验报告书写。 维生素C片 Weishengsu C Pian Vitamin C Tablets 本品含维生素C(C6H8O6)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性状】本品为白色至略带淡黄色片。 【鉴别】(1)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0.2g),加水1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滤液照维生素C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显相同的反应。 (2)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10mg),加水1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液;另取维生素C对照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1ml约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醇-水(5:4: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立即(1小时内)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性状】白色至略带淡黄色片。 1.维生素C片的外观特征为白色或略带黄色片。 2.维生素C片若颜色变深,表面出现花斑、疏松、受潮、粘连、发霉或有结晶出现时,说明此药已变质,判为不符合要求,并应停止使用。若膨胀,疏松等也应停止使用。 3.维生素C片在放置过程中因氧化和化学反应,暴露在空气中、遇光,热也易变色而失去疗效,故本品应在遮光,密封处保存。 4.其他说明:维生素C合成品是一种白色的结晶性粉末,其水溶液在空气

中被氧化,很快变质,尤其在碱性溶液中遇光或热发生化学反应,更易变质,溶液通常由无色到浅黄色—黄色—棕色。维生素C注射剂为白色药液,久贮后颜色变成深黄或棕色及其它颜色时,虽然药液澄清,但仍视为变质不可继续使用。 【鉴别】(1)化学反应法鉴别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试剂的配制并用于鉴别试验,并学会通过分析药物的结构和性质来选用相应的鉴别方法。 一、仪器、试药与试剂 1.仪器 天平;试剂瓶、烧杯、容量瓶、移液管、试管、量筒、滴管、研钵、漏斗、滤纸 2.试药与试剂 维生素C片、硝酸银、2,6-二氯靛芬钠 二、操作规程 1.试剂的配制 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1.7g,少量水溶解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棕色试剂瓶保存。也可取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 二氯靛芬钠试液:取2,6-二氯靛芬钠0.1g,加水100ml溶解后,滤过,即得。2.供试液的制备 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加水1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即得供试液。 3.检定方法 将上述供试液分成两等分,在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0.5ml;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 三、结果判定 若供试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银的黑色沉淀,加二氯靛酚钠试液后试液的颜色即消失,判为符合规定;否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维生素C片标准操作规程

维生素C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维生素C片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 2. 范围 适用于维生素C片的检验。 3. 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 4. 职责 4.1 起草:QC 审核:QA 批准人:质量负责人。 4.2 QC实施本规程。 4.3 QA监督本规程的实施。 5. 内容 本品含维生素 C (QfNQ)应为标示量的93.0%?107.0%。 5.1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略带淡黄色片。 5.2鉴别 5.2.1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硝酸银试液:取硝酸银17.5g,加水适量使溶解成1000ml,摇匀。 二氯靛酚钠试液:取2, 6-二氯靛酚钠0.lg,加水100ml溶解后,滤过,即得。 5.2.2 分析步骤

5.221 取本品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C 0.2g ),加水1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滤液分成二等份,在一份中加硝酸银试液0.5ml,观察应生成银的黑色沉淀;在另一份中,加二氯靛酚钠试液1?2滴,观察试液的颜色应消失。 5.2.2.2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相当于维生素C 10mg,加水1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维生素C对照品,加水溶解并稀释制成1ml中约含1mg的溶液, 作为对照品溶液。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2「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乙 醇-水(5 : 4 : 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立即(1小时内)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 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5.3检查 5.3.1溶液的颜色 5.3.1.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1.2 分析步骤 取本品的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维生素 C 1.0g ),加水20ml,振摇使维生素C溶解,滤过, 滤液使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44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0.07。 5.3.2重量差异 5.3.2.1 试液及仪器 一般实验仪器 5.3.2.2 分析步骤 取供试品20片,精密称定总重量,求得平均片重后,再分别精密称定每片的重量,每片重 量与平均片重相比较(凡无含量测定的片剂,每片重量应与标示片重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 出重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片,并不得有1片超出限度1倍。

维生素C片工艺验证

文件编号:06-STP-2001-01 维生素C片工艺验证 上海惠仁(焦作)药业有限公司

验证方案审批表方案制定: 方案审核: 方案批准:

目录 1.引言 1.1概述 1.2工艺过程简述 1.3工艺流程图 2.验证正文 2.1 目的 2.2验证小组 2.3验证前确认 2.4验证内容 2.4.1混合制粒验证 2.4.2干燥验证 2.4.3总混验证 2.4.4压片验证 2.4.5内包装验证 2.5验证后确认 2.6成品测试结果 3.修订与补充 4.评价与结论 5.验证最终批准表 6.附录 附录1 混合制粒结果统计表 附录2 干燥结果统计表 附录3 总混结果统计表 附录4 压片结果统计表 附录5 内包装结果统计表

1.引言 1.1概述 维生素C片为维生素类药,用于防治坏血病以及其缺乏维生素C所引起的病。 1.2 工艺过程简述 维生素C片的主要工艺过程是将维生素C原料药和辅料进行混合、湿法制粒、干燥、整粒、总混、压片、内包装和外包装而成为成品。 1.3工艺流程图 混合 润湿剂 制粒 干燥整粒 总混外加辅料 压片 取样检验 外包装 装箱 入库

2.验证正文 2.1 目的 通过本次验证证明维生素C片的工艺是可控制的,即关键工艺及参数范围均已被验证,此工艺能始终如一地生产出符合预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 2.2 验证小组 2.2.1 验证人员 组长: 组员: 2.2.2 验证小组职责 组长:负责验证管理的日常工作、验证的协调和验证方案的起草协调和实施。 组员:质量保证部成员,负责制定验证计划,起草验证方案,验证样品取样送样,结果评价和验证文件管理;确定验证的工艺条件、中间体和成品的检验标准和检 验方法、制定工艺规程和岗位操作程序。 组员:总化验室成员,负责验证样品的检验和完成检验报告。 组员:生产部成员,负责参与验证方案的制订,实施验证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收集验证资料数据并审核验证报告。 组员:设备部成员,对设备进行确认和维护保养及在验证中提供技术服务。 对验证中涉及到关键工艺参数监测的仪器仪表、计量器具进行校验。 2.3 验证前确认 验证前确认目的是提供文字记录或者检测数据来证明即将进行的工艺验证是在可靠的前提下进行的,从而保证工艺验证的可靠性。 2.3.1 相关设施的验证 (一)洁净厂房(包括空调系统)的验证 (记录验证的情况,包括时间、验证评价及结论) 记录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维C银翘片生产工艺流程000001)

目的 建立本公司维C银翘片生产工艺规程,使之有法可依。 范围 本公司维C银翘片生产工艺规程 责任 前处理车间、综合制剂车间具体执行 内容 1 产品概述 1.1 产品名称:维C银翘片汉语拼音:Wei C Yinqiao Pian 1.2 性状:本品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灰褐色,略带有少许白色斑点,或显灰褐色与白色或淡黄色层;气微,味微苦。 1.3 功能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1.4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 片,一日3 次。 1.5 注意: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辆、管理机器及高空作业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或遵医嘱。 1.6 规格:每片含维生素C49.5mg、对乙酰氨基酚105mg。 1.7 剂型:片剂。 1.8 有效期:三年。 1.9 处方来源:部颁标准WS3-B-4000-98 。 1.10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2020502 1.11 包装规格:15片/板×2板/盒× 400 盒/件 2 处方

※ 铝塑包装外观、贮藏、密封,避光防潮性 4.1 前处理 4.1.1 按生产指令领取合格制造处方量的各种原材料,经前处理选、洗、干燥、后送入 净料库。 4.1.2 按生产指令领取对乙酰氨基酚 63 ㎏,到前处理三十万洁净区进粉碎室粉碎成细粉 (120 目以 上),备用。 3.3 片剂生产工艺 称量配 ※ 品种、数量 步制粒 粘合剂浓度、温度、用量,进排风温度,干燥时间 整粒 ※ 粒度 批混 ※ 混合 时间 压片 挥发油、薄 荷油 包糖衣 崩解时限、片表面色泽均匀, 光滑,不脱壳,无裂纹。硬度 分装 物料加工处理 质量检验 4. 生产过程 物料 为三十万级 入库 ※ 控制点 工序、物料、人员走向 药粉 维C 粉 清膏 马莱酸那 敏 片重、片重差异、 滑石粉 蔗糖 内包 、说明书、大箱 外包装 包装外观、包装材料平衡 入库

维生素C制作过程及流程

维生素 维生素类生产工艺 维生素是一类生物生长和代谢所必需的、具有特殊功能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既不是细胞的组成物质,也不是能量物质。一般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不同的维生素对物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是不同的。机体缺少某种维生素时,可使物质代谢过程发生障碍,从而使机体不能正常生长,以至发生不同的“维生素缺乏症”。例如,缺乏V Bl可引起脚气病,缺乏V A会引起夜盲症,缺乏维生素V C会引起坏血病等,总之,维生素在维持机体的代谢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维生素C ( Vitamin C,V C) 维生素C又名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呈白色粉末,无臭,味酸,熔点190~192℃,易溶于水和甲醇,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氯仿及石油醚等。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易受光、热、氧等破坏,在碱液中或有微量金属离子存在时,分解更快,但干燥结晶后较稳定。V C 是一种人体必需的水溶性维生素,也是一种抗氧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饲料等领域。 维生素C的合成常通过化学或微生物方法获得,下面介绍主要的维生素C合成法。 1. 莱氏法 1933年瑞士化学家莱齐特因等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维生素C取得成功,也称莱氏法。该法是最早生产维生素C的方法,也是国外采用的方法。工艺路线如图8-1所示。 图8-1 莱氏法合成维生素C的工艺路线 工艺流程如下: (1)菌种的获得以D-葡萄糖为原料,加氢催化生成D-山梨醇,再加入醋酸菌如 188

A cetobacter suboxyclans、A.raucons、A.aceti、A.Xylinoides等将山梨醇氧化成山梨糖,常使用的是A.suboxyclan和A.melangenum,这是该工艺过程中关键的一步。 (2)第一步发酵 a. 在进行发酵时采用的条件是温度为26~30℃,最适pH值为4.4~6.8。 b.培养基的成分: 0.5%酵母浸膏为主要营养源,山梨醇浓度为19.8%,通气量比1:1.8,30℃培养30~40h,收率可达97.6%。可采用流加山梨醇的方式发酵;有机氮提供氮源。 发酵结束后经低温灭菌,得到无菌的发酵液用于第二步发酵。 (3)第二步发酵 将氧化葡萄杆菌或假单胞杆菌经过二级种子扩大培养转移至含有上述发酵液的培养基中,于发酵罐28~34℃培养60~72h,发酵液转化,精制,获得维生素C。 注意在发酵过程需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将山梨醇中的金属离子去掉,因为Ni2+,Cu2+阻止菌的发育,Fe抑制发酵。 该法生产的维生素C产品质量好、收率高,达60%,而且生产原料易获得,中间产物化学性质稳定,一直是国外生产维生素C的重要方法。此法也存在着很多缺陷,如生产工序繁多、劳动强度大、大量有机溶剂的使用易造成环境污染等。 2. 二步发酵法 二步发酵工艺是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北京制药厂于1975年合作发明的,此法进一步发展了维生素C的生产,是目前唯一成功应用于维生素C工业生产的微生物转化法。工艺路线如图8-2所示。 第一步: 第二步: 图8-2 二步发酵法合成维生素C的工艺路线 生产过程如下: (1)第一步发酵以D-葡萄糖为原料,加氢催化生成D-山梨醇,再加入假单孢杆菌氧化获得L-山梨糖。 (2)第二步发酵 L-山梨糖通过小菌氧化葡萄糖酸杆菌和大菌巨大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等伴生菌混合发酵得维生素C前体2-酮基-L-古龙酸。 (3)提取采用弱碱性离子交换树脂从发酵液中直接提取2-酮基-L-古龙酸,用甲醇-硫酸溶液洗脱,将洗脱液直接内酯化、烯醇化为维生素C。 (4)精制将上述维生素C通过活性炭脱色,于结晶罐内加入晶种结晶,冷乙醇洗涤,低温干燥,即可获得精品维生素C。 在生产中,第一步要严格控制反应过程的pH为8.0~8.5,避免葡萄糖的C-2位差向异构物被还原成甘露醇。整个发菌期间,要保持葡萄糖酸杆菌数量的一定,小菌将L-山梨糖转化为2-KLG,而大菌本身不产酸,是搭配菌,其作用仅是通过刺激小菌的生长而促进小菌产酸。2-酮基-L-古龙酸首先在甲酯中用浓硫酸催化酯化成2-酮基-L-古龙酸甲酯,再加入碳酸氢钠转化成维生素C盐,经离子交换树脂酸化,在50~55℃下减压烘干即得粗品。 目前我国采用二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 3. 新二步发酵法 该法在工艺程序,原料方面都有所简化,收率高,应用前途广,但存在中间产物不稳定,生产效率较低、成本高等问题。实现工业化生产还需进一步完善。工艺路线如图8-3。 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