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告知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告知

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告知

麻疹、风疹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咳嗽、流涕等症状,重者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和脑炎;风疹表现为低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使用麻疹、风疹二联活疫苗可以有效地预防上述两种传染病的发生;

【疫苗品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作用】接种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抵抗麻疹、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接种对象】大于8月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

【价格】免费

【用法剂量】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肤皮下注射0.5ml。

【不良反应】注射后一般无局部反应。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以及散在皮疹,一般不超过2天自行缓解,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接种禁忌】患严重疾病、急性或慢性感染者、发热者缓种;对鸡蛋有过敏史、妊娠期妇女、对新霉素过敏及既往接种后发生过敏者、免疫力低下者、活动性未经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禁用。为了保证您的孩子能够安全有效地接种,请向医生提供孩子目前的身体状况。

【接种后注意事项】接种后请在接种地点观察15到30分钟;注射当天不要洗澡,防止注射部位的感染;宜多饮白开水:注射后发生任何不适均可与接种医生咨询电话0745-870299。

以上内容已告知儿童家属,儿童家属对此表示理解,确认无以上禁忌症,自愿接种麻疹风疹疫苗,并表示愿意承担接种疫苗可能出现的反应所产生的风险。预约接种日期:

同意接种本疫苗□不同意接种本疫苗□

接种儿童姓名家长及监护人签名:

接种日期:接种医生接种部位广坪中心卫生院

打预防针后发烧是正常现象,因疫苗本身就是一种减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种后必然会起一定的副反应。要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多休息,还可以用薄薄的生土豆片贴在针眼上吸收肿块。注意观察若高烧38.5度以上,请去医院诊治。

洗澡对于因环境温度过高引起的低热可能会起到降温的效果,但打预防针后最好不要洗澡,至少4小时内不要洗澡,可以擦身。

若高烧38.5度以上,请立即让医生确诊是病毒感染的,还是细菌感染的,病毒感染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烧。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药(如:利巴韦林),细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头孢类),不要急于退烧,烧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来

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

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生产工艺的建立(一) 【摘要】目的研制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方法用麻疹病毒长-47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并加适量稳定剂后冻干制成疫苗。疫苗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检定。结果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的要求。结论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可以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疫苗质量稳定,收获率较高。【关键词】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收获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主要罹及婴幼儿急性传染病。在我国麻疹减毒活疫苗应用已有近40年的历史,制备疫苗均以鸡胚细胞为基质,作为异源细胞,具有携带禽病毒的可能,而人二倍体细胞为人源细胞〔1〕,在国外早已用来生产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2BS 株)现已广泛应用于疫苗生产,如甲肝减毒活疫苗、水痘减毒活疫苗等,已证明其具有安全性。我们用人二倍体细胞为基质制备出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要求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本文就此做如下报告。 1材料 1.1细胞 生产用细胞为人二倍体细胞2BS株,用于生产的细胞世代限定在43代以内。 1.2毒种 鸡胚细胞为培养基质制备的麻疹减毒活疫苗毒种长47株27代适应于人二倍体细胞,33℃和35℃培养,收获制成,经检定后用于生产,并已有多个代次毒种制备疫苗,证明此毒种具有良好的传代稳定性。 1.3培养液及维持液 MEM为基础液,加入适当比例的灭能小牛血清,碳酸氢钠调pH值。 1.4疫苗液 199液,pH值为7.4~7.5。 2方法 2.1单层法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单层人二倍体细胞2BS株按1:2~1:4传代,接种2L克氏瓶,加入细胞培养液,180ml/瓶,置37℃培养。当人二倍体细胞长成单层时,换成细胞维持液,200ml/瓶,再加入毒种,毒种的感染剂量(MOI)为1:100。将感染病毒的细胞瓶置35℃培养,此方法称为单层法。当细胞病变达50%以上时,用400mlEarle’s液冲洗细胞面,去除小牛血清,加入疫苗液,200~500ml/瓶,置35℃培养。当细胞病变达90%以上时,收到4℃冷库。在4℃冷库释放病毒1周,按0.3%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抽样检定。检定合格后,加入蔗糖明胶稳定剂及长8号微量保护剂,采用适宜的冻干曲线冻干。 2.2同时法制备麻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 单层人二倍体细胞2BS株按1:2传代,毒种的感染剂量(MOI)为1:1000。将细胞、病毒和培养液同时分装到10L瓶中(即同时法),2000ml/瓶,置35℃旋转培养,转瓶机转速为7~8r/h。当细胞病变达50%以上时,用3000mlEarle’s液冲洗细胞面,去除小牛血清,加入疫苗液,2000~5000ml/瓶,置35℃旋转培养。当细胞病变达90%以上时,收冷到4℃冷库转瓶机上。在4℃冷库释放病毒1周,按0.3%加入人血白蛋白作保护剂,抽样检定。检定合格后,加入蔗糖明胶稳定剂及长8号微量保护剂,采用适宜的冻干曲线冻干。 2.3无菌试验、鉴别试验、异常毒性试验、水分、物理检查 按2005年版《中国药典》三部进行常规检定〔2〕。 2.4牛血清白蛋白残留量检测 采用放射免疫法。应不高于50ng/剂。 2.5病毒滴度及热稳定性试验(37℃7d)

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现在临床上有部分疫苗是减毒的活疫苗的,这个是只会引起我们人体的免疫反应的,不会引起人体生病的,种类还是很多的,因为这种疫苗的见效是很快的,就是通过生物方法将病毒的致病性降低的,下面就给各位讲解有关减毒活疫苗的健康知识的。 一、哪些疫苗是减毒活疫苗 目前已经在临床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有:麻疹减毒活疫苗、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冻干水痘减毒活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风疹减毒活疫苗、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口服狂犬病减毒活疫苗等。减毒活疫苗是指病原体经过甲醛处理后,A亚单位(毒性亚单位)的结构改变,毒性减弱,但B亚单位(结合亚单位)的活性保持不变,即保持了抗原性的一类疫苗。 二、减毒活疫苗的优点 1、诱导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两种免疫反应,有的制品:通过自然感染途径接种,还可以诱导出黏膜免疫,使机体获得较广泛的免疫保护。 2、使用的是活的微生物,可在机体内长时间起作用、而诱导较强的免疫反应。 3、活的微生物有再增殖的特性,理论上只需接种一次,即可以达到满意的免疫效果。 4、可能引起水平传播,扩大免疫效果,增强群体免疫屏障。 5、无需添加佐剂;生产工艺一般不需要浓缩纯化;价格低廉。 三、减毒活疫苗的缺点 1、一般减毒活疫苗均保留一定残余毒力,对一些个体(如免疫缺陷者)可能诱发严重疾病。 2、由于种种原因(如基因修饰等),减毒活疫苗有可能出现毒力返祖现象。 3、是活微生物制剂,可能造成环境污染、而引发交叉感染等。 4、缺损颗粒可能干扰疫苗的免疫效果。 5、产品的分析评估较为困难。 6、保存、运输等条件要求较高,如需冷链等。 以上就是关于减毒活疫苗的健康知识的,宝宝在接种疫苗的时候要注意时间的,千万不要超过期限的,否则就是没用的,还有感冒发烧的是不可以的,有时候由于免疫力的问题,极个别情况也会引起生病的,一般是家长也可以自己选择的。

麻疹减毒活疫苗批量接种的安全管理

麻疹减毒活疫苗批量接种的安全管理 为了迅速全面提高医院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全院人员实施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工作。因领导重视、组织严谨、准备充分,接种工作完成的安全顺利。 标签:麻疹;疫苗;接种;安全管理 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是政府在充分考虑个体及群体疾病控制效果的基础上,为解决公共卫生问题采取的利民举措。近年来随着麻疹疫苗的使用,免疫规划年龄儿童麻疹发病得到有效控制,但是无免疫史或未患过麻疹的成年人发病较多[1],大中专院校和外来打工人员集中企业时有病例。感染麻疹后非常容易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等,出现呼吸困难、心肺衰竭等,而成人麻疹中毒症状较重,还特别容易出现肝损伤[2]。我院为迅速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形成免疫屏障,有效阻断麻疹病毒传播,对全院工作人员实施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工作。现将近千人安全麻疹疫苗免疫接种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疫苗接种为全院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23人)998人,其中男性301人、女性697人、年龄18~72岁、军人199 人职工799人、共计998人。 1.2方法领导重视布置周密:医务处领导与当地疾病控制中心主动联系,积极派负责科室骨干培训学习,对此次工作的重要性、意义目的、要求、注意事项、适应症、禁忌症等知识技能要求了如指掌,并通过考试人人过关,回科室后进行宣教。 1.2.1 组织严谨规范有序:向全院各单位各个部门包括保洁、后勤、食堂、保安等勤杂人员发出通知,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及夜班情况细致周密安排,尤其对外出进修人员掌握归队时间,保证人人接种。接种前每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上签姓名及时间。知情书内容: 1.2.1.1禁忌症:①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明胶等辅料及抗生素(硫酸庆大霉素和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尤其是对鸡蛋过敏者;②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病、血液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③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恶性肿瘤患者;④患脑病、有脑外伤史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⑤妊娠期妇女及近3个月内要怀孕的妇女,上述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2.1.2接种反应及处理:①接种疫苗后24h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d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w内,可能出现一过性

预防接种人员专用试卷19.2.18ny

2019年度东湖中心免疫规划理论知识测试卷 1.一、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乙肝疫苗第1剂和第2剂间隔应≥()天,第2剂和第3剂间隔至少应≥()天。 A、28,180 B、28,150 C、28,60 D、30,60 2、关于冷链及生物制品管理哪项是不正确的是:() A、原则上各级可供一定时间内使用的疫苗储存量:县级2个月,乡级(街道、镇)不得超过1个月。 B、脊灰疫苗和麻疹疫苗放在冷藏包的底层,百白破及白破疫苗、卡介苗放在中层,并有醒目标志。 C、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D、建立真实、完整的购进、分发、供应记录,并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3、两种减毒活疫苗若没有同时接种,则至少应间隔4周接种,这是为了:() A、减少和消除先注射的疫苗对后注射疫苗的干扰。 B、减少和消除后注射的疫苗对先注射疫苗的干扰。 C、减少两种疫苗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D、区别两种疫苗引起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4、温度计应分别放置在普通冰箱冷藏室和冷冻室的位置:() A、冰箱的底部 B、冰箱的接近顶盖处 C、冰箱的中间位置 D、冰箱靠门处 5、按照现有的国家免疫程序,()月龄开始接种麻风疫苗。 A、4月龄 B、6月龄 C、8月龄 D、10月龄 6、需要肌肉注射的疫苗有:() A、百白破麻疹疫苗白破 B、百白破水痘疫苗乙肝疫苗 C、百白破乙肝疫苗白破疫苗 D、百白破甲肝减毒疫苗乙肝疫苗 7、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应使用()送服。 A、37℃以下温水。 B、30℃-40℃温水。 C、40℃-50℃热水。 D、50℃以上热水。 8、免疫规划工作中AEFI表示何意思?() A、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B、预防接种不良反应 C、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D、预防接种差错 9、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应在儿童出生后多长时间内建立?() A、1个月内 B、2个月内 C、15日内 D、3个月内 10、关于麻疹疫苗第二剂下列哪种说法恰当?() A、加强免疫 B、复种 C、查漏补种 D、以上都不对 11、户籍在外地的适龄儿童寄居当地时间在几个月以上时,现寄居地接种单位及时建立预防接种卡(簿),无预防接种证者需同时建立预防接种证?() A、2个月 B、3个月 C、1个月 D、6个月 12、预防接种卡(簿或信息化数据)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6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几年?() A、7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使用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称: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 英文名称:Measles and Rubella Combined Vaccine,Live 汉语拼音:Mazhen Fengzhen Lianhe Jiandu Huoyimiao 【成份和性状】 本品系用麻疹病毒减毒株接种原代鸡胚细胞和风疹病毒减毒株接种人二倍体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毒液,按比例混合配制,加入适宜稳定剂冻干制成。为乳酪色疏松体,复溶后为橘红色或淡粉红色澄明液体。 有效成分:麻疹和风疹减毒活病毒。 辅料:人血白蛋白、明胶、蔗糖、谷氨酸钠、尿素和精氨酸。 疫苗稀释剂:灭菌注射用水。 【接种对象】 8月龄以上的麻疹和风疹易感者。 【作用与用途】 接种本疫苗后,可刺激机体产生抗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免疫力。用于预 防麻疹和风疹。 【规格】 复溶后每瓶0.5ml。每1次人用剂量为0.5ml,含麻疹和风疹活病毒均应 不低于3.0 lg CCID50。 【免疫程序和剂量】 (1)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复溶并摇匀后使用。 (2)于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5ml。 【不良发应】 常见不良反应: (1)一般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 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 (2)一般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 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可自行缓解,不需处理,必要时

适当休息,多喝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感染;对于中度发热反应或发热 时间超过48小时者,可采用物理方法或药物进行对症处理。 (3)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12天内可能有轻微皮疹出现,出疹时间一 般不超过2天,通常不需特殊处理,必要时可对症治疗。 罕见不良反应: 重度发热反应:应采用物理方法及药物对症处理,以防高热惊厥。 极罕见不良反应: (1)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荨麻疹,出现反应时, 应及时就诊,给予抗过敏治疗。 (2)过敏性休克:一般接种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应及时注射肾上腺素 等抢救措施进行治疗。 (3)过敏性紫癜:出现过敏性紫癜反应时应及时就诊,应用皮质固醇类 药物给予抗过敏治疗,治疗不当或不及时有可能并发紫癜性肾炎。 (4)出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5)成年人接种本疫苗后发生关节炎,大关节疼痛、肿胀。 【禁忌】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硫酸卡那霉素过敏者。 (2)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3)妊娠期妇女。 (4)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 (5)患脑病、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 【注意事项】 (1)以下情况者慎用: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患慢性疾病者、有癫痫 史者、过敏体质者、哺乳期妇女。 (2)开启疫苗瓶和注射时,切勿使消毒剂接触疫苗。 (3)疫苗瓶有裂纹、标签不清或失效者、疫苗复溶后出现浑浊等外观异 常者均不得使用。 (4)疫苗开启后应立即使用。 (5)应备有肾上腺素等药物,以备偶有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时急救用。接 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

浅谈儿童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接种

浅谈儿童麻风二联疫苗的免疫接种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免疫接种技术与护理观察工作,做到安全有效接种。方法对810 例8 个月~14 岁免疫接种麻风二联疫苗的儿童,取麻风二联疫苗0.5mL,于上手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按规范皮下注射,监测接种后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接种疫苗儿童,有8 例出现发热,15 例出现皮疹等不良反应,经及时治疗和护理,得到治愈,接种成功率为100%,达到了麻风二联疫苗安全和有效接种。结论正确接种麻风二联疫苗,加强接种后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消除麻疹。 标签:儿童;麻风二联;免疫接种 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提高人群免疫力是预防麻疹和控制患病的关键,儿童接种麻风联合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和趋势,正确接种以及加强接种后护理是安全接种达到预防麻疹的有力保证[1]。现将我中心接种点对适龄儿童进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我中心接种门诊进行麻风二联疫苗接种儿童810例,年龄8个月~14岁,接种对象为体温在37℃以下、生命体征稳定且无接种禁忌的健康幼儿与儿童。 1.2方法 1.2.1做好免疫接種社会动员和宣传工作,采用热线电话、短信等多种渠道对在我中心建卡的8个月~14岁接种儿童的家长、监护人以及社区医生、居委会、托幼机构、学校进行接种相关咨询与随访;对接种儿童进行详细的登记造册。 1.2.2采用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按标示量加入所附灭菌注射用水,待疫苗复溶并摇匀后用 1.0mL 注射器取0.5mL 备用。嘱家属协助暴露儿童注射部位,取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皮肤,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后,皮下注射。注射疫苗后在接种点观察室留观30min。 1.2.3实施接种前应加强健康教育,减少医疗纠纷;注意核对接种对象登记卡、麻风二联疫苗有无破损与有效期;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了解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受种者或其监护人应当了解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接种后在接种观察室留观30min,若出现不良反应及时给予治疗与护理观察;离开接种点后嘱家长或监护人仍需对接种对象进行密切观察,发现可能有不良反应及时和接种点联系,医务人员随时以家访或电话随访等方式进行密切观察,提供相应的处理建议,并及时详细登记接种不良反应监测调查表等。

麻疹制度 (2)

麻疹和风疹主动监测工作制度根据北京市麻疹监测方案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麻疹和风疹的监测: 1、麻疹和风疹联合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 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得病例。 2、监测病例分类 ⑴、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⑵、临床诊断病例: A、流行病学联系病例: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 B、临床符合病例: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麻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临床符合麻疹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 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的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监测定义: 1、临床诊断病例:小于1周岁婴儿,同时具备下列两项表 现:⑴白内障和/或先天性青光眼;⑵先天性心脏病; ⑶听力损失;⑷色素视网膜病;

或伴上述表现之一,且伴下列之一者:⑴紫癜;⑵脾大; ⑶小头畸形;⑷智力缺陷;⑸脑膜脑炎;⑹放射性骨病;⑺ 黄疸(出生后24小时内) 2、实验室确诊病例(我院实验室不具备检测条件) 三、科室职责 (一)防感控办职责: 1、作为麻疹、风疹主动监测科室,每旬对内科门急诊、专家门诊、胃肠疾病康复中心、神经疾病康复中心、心肺疾病康复中心、老年疾病康复中心、肾内科、中医诊疗康复中心、五官科、儿童康复科等重点科室进行检查。 2、防感控办负责进行麻疹、风疹的全员培训工作。 3、每旬通过门急诊医生工作站查阅门急诊日志并通过与医务人员沟通进行麻疹、风疹主动搜索监测; 4、每旬至少一次到病案室对住院病历进行麻疹、风疹的主动搜索监测; 5、每旬与相关科室主任联系,核实麻疹搜索监测结果,各临床科室设传染病报告监督员。 6、每旬按时对医院麻疹主动监测结果进行汇总,上报区CDC. (二)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职责:各科室临床医务人员做为麻疹、风疹责任报告人,当发现有麻疹(或疑似麻疹)、风疹病例时应及时电话报告防感控办、医务科,经相关专家会诊、确诊后再进行网报。同时做好隔离消毒及必要的治疗工作。 (三)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职责:当发生麻疹或风疹爆发和突发疫情时,及时报告医院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小组,

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可预防12种病

儿童免费接种疫苗可预防12种病 接种疫苗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之一。我国疫苗分为两大类,一类疫苗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国家免费提供的,所有适龄儿童都应按规定接种;二类疫苗是自费并自愿接种的。2007年,儿童免费疫苗的种类及可预防的疾病被进一步扩展,目前通过接种免费疫苗可以预防12种疾病。 各地提供免费接种的疫苗可能略有不同,具体情况可咨询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或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按照国家规定,孩子出生后1个月内,就要建立预防接种证,并要长期保存。给孩子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都要检查预防接种证。还有,一定要到有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颁发合格资质的接种单位去接种疫苗。 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和相对应的疫苗

如何看待接种反应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接种疫苗是安全的。不过疫苗毕竟是一种异物,部分儿童因个体差异会在接种部位发生红肿、疼痛、硬结等,或出现发热、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这些都是预防接种后的一般反应,病情轻微,多在1~2天内自行恢复,必要时就医。极少数儿童在接种后可出现罕见的异常反应,如无菌性脓肿、过敏反应等,病情相对较重,需要及时治疗。另外,如果儿童在接种疫苗时正处于某种疾病的发病前期,或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在接种后碰巧发病,被称为“偶合症”,与疫苗本身无关,很容易与接种的不良反应混淆。 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家长应该在接种前了解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配合接种人员,提供儿童的健康状况并了解儿童的接种禁忌等情况;接种后,儿童要在接种门诊留观30分钟,一旦出现可疑反应可得到及时处理。 疫苗是防控麻疹的最有效手段 麻疹是传染性最强的传染病之一。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日常生活中的密切接触亦可以传播。麻疹发病最初表现为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第3~7天开始出红色斑疹,首先是面部,而后遍及全身,持续4~7天,出疹前后5天内具有传染性。 人类对麻疹病毒普遍易感,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和控制麻疹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麻疹疫苗接种前,几乎每个儿童都难以幸免感染。我国广泛使用疫苗后,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大幅下降。但在部分地区仍有麻疹病例暴发。及时全程接种麻疹疫苗,能有效预防麻疹的感染。麻疹疫苗应接种两次,初种月龄为8 月龄,复种为18—24月龄。2008年以后,我国开始使用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替代麻疹单价疫苗,如麻疹—风疹联合疫苗,即一次接种可以预防麻疹、风疹两种疾病。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风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前言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呈世界性分布,在我国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发病为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多,故流行多见于学龄前儿童。自风疹疫苗问世以来,发病率明显下降。风疹临床症状轻微,但孕妇妊娠早期初次感染风疹病毒后,病毒可通过血胎屏障进入胎儿,常可造成先天性胎儿畸形、死胎、早产,因此,风疹的早期确诊及预防极为重要。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浙江医科大学传染病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克洲、张礼璧。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负责解释。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风疹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风疹病人的诊断、报告和处理。 2 诊断原则 典型病例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临床诊断,不典型病例需根据血清风疹抗体的检测或风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予以确诊。 3 诊断标准 3.1 风疹 3.1.1 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的风疹患者在14~21天内有接触史。 3.1.2 临床症状 3.1.2.1 发热。 3.1.2.2 全身皮肤在起病1~2天内出现红色斑丘疹。 3.1.2.3 耳后、枕后、颈部淋巴结肿大或结膜炎或伴有关节痛(或关节炎)。 3.1.3 实验室诊断 3.1.3.1 咽拭子标本分离到风疹病毒(见附录A),或检测到风疹病毒核酸。3.1.3.2 1个月内未接种过风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风疹IgM抗体(见附录B)。3.1.3.3 恢复期病人血清风疹IgG抗体滴度较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见附录B)。 3.1.4 病例分类 3.1.4.1 疑似病例:具备3.1.2.2条,同时伴3.1.2.1或3.1.2.3条。3.1.4.2 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加3.1.1条。 3.1.4.3 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加3.1.3.1或3.1.3.2或3.1.3.3条。 3.2 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3.2.1 临床表现 3.2.1.1 新生儿白内障/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心脏病,听力缺损,色素性视网膜病,唇裂腭裂,头小畸形,X线骨质异常。 3.2.1.2 紫癜、脾肿大、黄疸、精神性迟缓、脑膜脑炎。 3.2.2 经实验室确诊患儿母亲在妊娠早期有风疹病毒感染史 3.2.3 实验室诊断 3.2.3.1 婴儿血清风疹IgM抗体阳性。

麻疹与风疹的区别

风疹的发热与皮疹的关系:发热半天至一天后出诊(没有说1天内出齐);麻疹的说发热3-4天后出诊,出诊期为发热高峰期。(相比之下也许这个更接近点) 解析: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风疹是一种由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春季是风疹的高发季节。开始一般仅有低热及很轻的感冒症状。多在发病后1到2天出现皮疹,疹的形状及分布与麻疹相似,出疹迅速由面部开始发展到全身只需要1天的时间,发热即出疹,热退疹也退,这些是风疹的特点。枕后、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也是本病常见的体征。风疹患者、带有风疹病毒却没发病的人和先天性风疹患者是此病的传染源。儿童及成人都可能得此病,发病前5天至7天和发病后3天至5天都有传染性,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感染后基本上能获得永久保护。空气飞沫传播是风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日常的密切接触也可传染。风疹无需要特殊治疗,诊断明确后,在家观察,做好皮肤、口腔的清洁护理,给以易消化富有营养的流食或半流食,注意安静休息。

麻疹的防控措施

(一)、控制传染源对麻疹患者应做到“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并做好疫情报告。确诊者应隔离到出疹后5日,并发肺炎或喉炎应延长到出疹后10日。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应隔离检疫3周,已被动免疫者隔离4周。检疫期每日进行晨间检查,及早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二)、切断传播途径流行期间避免带易感者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患者住过的房间应开窗通风1小时,病儿衣物用后须曝晒或肥皂水清洗。密切接触病人的家属及医护人员,离开时须在户外停留20分钟,方可接触其他易感者。(三)、增强人群免疫力1、主动免疫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初次免疫对象主要为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剂量为麻疹减毒活疫苗0.2-0.25ml皮下注射。接种后12天左右出现血凝抑制抗体,1个月达高峰,阳性率可达95-98%,2-6月逐渐下降,但仍维持一定低水平,部分儿童于4-6年后消失。一次接种保护率可达90%以上,但数年后也有患麻疹者,因此有人主张在初种4-5年后,或在12月龄特别是6月龄以前接种者可再接种1次。什么时间应该加强免疫,只有通过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的血清学检测才能决定。我国计划免疫程序规定复种时间为7周岁。易感者接触麻疹病人后2日内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仍可预防麻疹发病。若在接触2日后接种,则防止发病的可能性极少,但可减轻症状并减少并发症。故在麻疹流行时及时为易感者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可望控制麻疹流行。疫苗接种后一般反应轻微,少数接种者可于5-14日出现低热(约1-2日即退)。有时伴有短暂稀疏皮疹和全身乏力。接种禁忌证为孕妇、急性发热病、过敏体质、活动性肺结核、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注射丙种球蛋白者,需于3个月后才能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2、被动免疫体弱、患病、年幼的易感者接触麻疹后,可采用被动免疫以预防发病。在接触病人后5日内注射足量被动免疫制剂,可有保护作用,接触病人6日后注射,可减轻症状。目前常用人血丙种球蛋白3ml肌注,或胎盘丙种球蛋白3-6ml。免疫有效期3-4周。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1 疫苗分类 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将疫苗分为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 1.1 第一类疫苗 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组织开展的应急接种或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 1.2 第二类疫苗 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2 疫苗使用规定 2.1 第一类疫苗 2.1.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包括儿童常规接种疫苗和重点人群接种疫苗。 2.1.1.1 儿童常规接种的疫苗包括乙型肝炎疫苗(乙肝疫苗,HepB)、卡介苗(BCG)、脊髓灰质炎(脊灰)灭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IPV)、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减毒活疫苗,OPV)、无细胞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百白破疫苗,DTaP)、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白破疫苗,DT)、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风疫苗,MR)、麻疹腮腺炎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麻腮风疫苗,MMR)、甲型肝炎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HepA-L)、甲型肝炎灭活疫苗(甲肝灭活疫苗,HepA-I)、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乙脑减毒活疫苗,JE-L)、乙脑灭活疫苗(乙脑灭活疫苗,JE-I)、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A群C群流脑多糖疫苗,MPV-AC)。 2.1.1.2 重点人群接种疫苗包括在重点地区对重点人群预防接种的双价肾综合征出血热灭活疫苗(出血热疫苗,EHF);发生炭疽和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时,对重点人群应急接种的皮上划痕人用炭疽活疫苗(炭疽疫苗,Anth)和钩端螺旋体疫苗(钩体疫苗,Lep)。

风疹疫苗

风疹疫苗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儿童最常见,但成人也会感染风疹病毒。风疹病毒的危害性在于可通过胎盘引起胎儿感染,发生先天性风疹综合症,使胎儿畸形,造成社会问题以及家庭的不幸。 目前,接种风疹疫苗使预防控制风疹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那什么是风疹疫苗呢? 风疹疫苗是一种活的、减毒的疫苗,对抗风疹病毒感染有足够的免疫力。风疹疫苗接种分为普遍免疫和选择性免疫两种: 1、普遍免疫以控制风疹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为目的,可对满8月龄以上人群实施免疫接种; 2、选择性免疫以控制新生儿先天性风疹综合征为目的,可对青春期少女及育龄期妇女实施免疫。 风疹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十分理想,接种后易感儿童的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可100%,大多数接种者在使用疫苗后10~28天产生抗体,并可获得持久性的免疫作用,一般可维持10~30年。幼儿期接种后在成年之前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可获长久免疫力,女性的育龄期均可受到保护,以后一般不需再接种。 但是,风疹疫苗也是有禁忌的,比如:由于风疹疫苗为活疫苗,孕妇禁用;育龄期妇女在接种疫苗后3个月内应避免怀孕;对于免疫缺陷病人及正进行免疫抑制治疗、放射治疗及抗代谢药物治疗期间的病人不能应用;有严重疾病和发热、过敏体质者,神经系统疾患和精神病患者均不可接种。... 风疹疫苗有必要打吗 儿童因为身体的抵抗力低下,所以是很多疾病的高发人群。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接种疫苗成为了很多疾病的有效预防措施。不过,在很多人看来,只要是与医药有关的,就存在危险性。很多人都怀疑风疹疫苗有必要打吗? 风疹是儿童的常发病,如果不能做好预防的话,危害性是非常大的。当下,采用的预防方式当中,疫苗的成功率是比较高的。但是,因为疫苗的危害性以及对孩子的关爱,很多父母会对疫苗望而却步。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 疫苗 - Ministry of Health …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 (MMR) 疫苗 疫苗 (或免疫针或婴儿皮下注射) 是防止某些非常严重感染的最佳方法。加拿大儿科协会和全国免疫顾问委员会强烈推荐例行的免疫。 MMR疫苗是一种三合一的免疫针,防止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德国麻疹)。本疫苗应在孩子一周岁后尽快接种,并在他们开始上学时(四岁至六岁之间)再次接种。根据法律,所有在安省上学的儿童都要接种防止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的疫苗 (除非得到豁免)。 成人如果没有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也应该接种本疫苗。孕妇如果没有预防风疹,应在产后尽快接种MMR 疫苗。 麻疹 麻疹是一种严重的感染。它会引起高烧、咳嗽、皮疹、流鼻涕和流眼泪。麻疹持续一至两周。在感染麻疹的十个儿童中,有一个会引起耳感染或肺炎的并发症。麻疹还会引起脑炎并发症,这是一种脑感染,在1,000名患上麻疹的儿童中大约有一名会引发脑炎。脑炎会引起脑损伤和智力障碍。在极其个别的情况下,麻疹会引起一种叫做SSPE (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疾病,这是一种非常严重而且一直是致命的脑感染。麻疹还会使孕妇流产或早产。 麻疹很容易在人与人之间传染。它通过咳嗽、打喷嚏甚至交谈从一个已感染的人传给其他人。在麻疹疫苗广泛使用前,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得麻疹。现在,由于疫苗的普及,在加拿大几乎很少有儿童会得麻疹。SSPE已几乎彻底消失。 腮腺炎 腮腺炎能引起发热、头痛、面颊和颌骨的肿胀。肿胀是由唾液腺的感染引起。腮腺炎会引起脑膜炎,这是脑脊液一种感染。在感染腮腺炎的每十个人中大约有一个会得脑膜炎。幸运的是,腮腺炎性脑膜炎通常不会引起永久性损伤。某些人会因腮腺炎而耳聋。在4个男孩或成年男人中,大约有一个会因腮腺炎而引起睾丸的剧痛和肿胀。二十个妇女中有一个会因腮腺炎而引起卵巢炎。在怀孕头三个月中,如果感染腮腺炎将会增加流产的风险。人们因周围受感染的人咳嗽、打喷嚏或只是与其交谈而得腮腺炎。它还通过与受感染人的唾液接触而传播。 风疹 (德国麻疹) 孕妇得了风疹非常危险。一个妇女如果在怀孕初期得了风疹,她怀的孩子很可能会胎死宫内或严重残障。最普通的残障是失明、失聪、智力残障和心脏缺陷。 风疹如果发生在儿童身上,通常都是轻微的疾病;约有一半感染风疹的儿童不出皮疹。较大的儿童和成人,特别是妇女,如果感染风疹,病情会更严重。风疹会引起发热、咽喉炎、颈淋巴结肿胀、面部和颈上出现皮疹。在青年和成年人中,特别是妇女,关节的暂时疼痛和肿胀是常见的。得了风疹后会患慢性关节炎。它还会引起暂时的凝血障碍和脑炎 (脑肿胀)。 风疹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与之交谈而传播。它还通过与受感染人的唾液接触而传播。 MMR疫苗在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方面的效果如何? 对那些接种了两针麻疹疫苗的人来说,本疫苗的预防率大约是99%。本疫苗对腮腺炎的预防率是95%,风疹的预防率大约是98%。在接种疫苗后,或许可以终生预防麻疹、腮腺炎和风疹。对那些可能感染这些疾病的人而言,疫苗还可以缓和这些疾病。 MMR 疫苗安全吗? 1

2018年免疫规划综合培训试卷题解(含答案)

2018年免疫规划综合培训试卷题解 单位:姓名:性别:身份证: 电话号码: 一、预防接种部分:(60分,每小题2分) 1、疫苗在保存、运输和使用的各个环节需要持续保冷,这一保冷系统称为( D ) A计划免疫 B冷链工程 C扩大免疫规划 D冷链系统 E疫苗供应系统 2、哪种疫苗用于暴露后免疫( B ) A卡介苗 B狂犬疫苗 C乙肝疫苗 D流脑疫苗 3、接种疫苗后应在接种点停留观察(D ),无异常后再离开。 A 5分钟 B 10分钟 C 20分钟 D 30分钟 4. 使用免疫球蛋白后至少需间隔几周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减毒活疫苗几周后才能使用免疫球蛋白。( A ) A 4,2 B 2,4 C 3,1 D 1,3 5.需要在2月龄接种的疫苗是:( A ) A 脊髓灰质炎疫苗 B 百白破疫苗 C 卡介苗 D 乙肝疫苗 6.可以在-20~8℃需要运输的疫苗是:( A ) A 麻疹疫苗 B 卡介苗 C 百白破疫苗 D. 乙肝疫苗 7. 皮下接种注射的疫苗是:( A ) A 麻疹疫苗 B 白破疫苗 C 百白破疫苗 D 乙肝疫苗 8.现场接种时,接种证上不需要登记的资料是:( D ) A 疫苗名称 B 接种时间 C 疫苗批号 D 环境温度 9.预防接种的常见技术方法不包括:( D ) A 皮下注射 B 皮内注射 C 肌肉注射 D 静脉注射 10. 乙肝疫苗不主张臀部注射,主要原因是:( D ) A 易损伤坐骨神经 B 易损伤腓总神经 C 臀部肌肉丰富,疫苗吸收太快 D 臀部脂肪丰富,妨碍疫苗吸收 11.不适合肌内接种法的疫苗为:( D ) A 百白破疫苗 B 狂犬疫苗 C 乙肝疫苗 D 麻疹疫苗 12. 适合皮内接种法的疫苗为:( A )

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探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c477271.html, 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探析 作者:司广华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摘要】目的:探析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具体免疫效果。方法:从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区接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儿童中采用分层次系统抽样法抽取城区和乡镇各一个,城区儿童600名,乡镇儿童680名,共1280名进行分析,对全部抽取免疫接种儿童进行酶联免疫试验法检测儿童体内风疹IgG抗体和麻疹IgG抗体。结果:1280名接受血样检测的儿童中,风疹IgG抗体浓度范围是0mIU/ml至23510.01mIU/ml,平均浓度为162.72mIU/ml,麻疹IgG抗体浓度范围是0mIU/ml至681189.51mIU/ml,平均浓度为4231.52mIU/ml,全部儿童风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95.70%,麻疹IgG抗体阳性率达到 97.27%,城区麻疹IgG抗体平均浓度3200.51mIU/ml,低于乡镇儿童麻疹IgG抗体的平均浓度5609.88mIU/ml。结论:选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能够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可以作为麻风免疫疫苗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儿童免疫;免疫效果 临床疾病症状为患者出现全身性皮疹而且伴有发热现象,主要由风疹病毒和麻疹病毒感染引发的风疹疾病和麻疹疾病是目前儿童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种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1]。 风疹和麻疹发病率较高,而且容易传染造成数量众多的儿童患病,对儿童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破坏,为了探讨儿童接种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后的免疫效果,文章对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区接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的儿童进行分层次抽样调查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2年7月至2012年10月我区接受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的儿童群体,通过对全部接受免疫接种儿童进行分层次系统抽样,抽取城区一个街道,免疫接种儿童600名,男性325名,女性275名,郊区一个乡镇,免疫接种儿童680名,男性355名,女性325名,一共1280名,城市和郊区儿童在年龄、身高、性别等方面并不存在显著差异。 1.2试验方法 选用每支剂量为0.5ml,由我省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处于有效期内的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对1280名儿童进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免疫接种,三个月后对每一个试验儿童抽

疫苗分类与规范

疫苗分类 按照预防接种经费来源和任务性质等因素,将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 一类疫苗程序表: X市扩大免疫规划儿童免疫程序

三、国家免疫规划规定受种的疫苗(一类疫苗) (一)疫苗种类:目前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包括皮内注射用卡介苗(以下称卡介苗,BC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以下称乙肝疫苗,HepB)、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以下称脊灰疫苗,OPV)、吸附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百白破疫苗,DPT)及吸附白喉-破伤风联合疫苗(以下称白破疫苗,DT)、麻疹减毒活疫苗(以下称麻疹疫苗,MV),麻疹腮腺炎联合疫苗(麻腮,MMV),麻疹风疹联合疫苗(MRV)、乙脑减毒活疫苗(EBV),A群流脑疫苗(MAV),A+C流脑疫苗(MACV),甲肝减毒活疫苗(HAV)。 (二)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灰疫苗、麻疹减毒活疫苗、麻腮、麻风、乙脑减毒活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 (三)免疫程序:分为基础免疫(初种)、加强免疫(复种)。 1、基础免疫 (1)卡介苗:接种1针; (2)乙肝疫苗:接种3针(即第1针、第2针、第3针); (3)脊灰疫苗:口服3剂(即第1剂、第2剂、第3剂); (4)百白破疫苗:接种3针(即第1针、第2针、第3针); (5)麻疹疫苗:接种1针(即第1针); (6)乙脑疫苗:接种1针(即第1针); (7)A群流脑疫苗:接种2针(即第1针、第2针); (8)甲肝减毒活疫苗:接种1剂(即第1剂) 2、加强免疫 (1)脊灰疫苗:口服1剂(即第4剂); (2)百白破疫苗:接种1针(即第4针); (3)白破疫苗:接种1针; (4)麻疹疫苗:复种1针(即第2针); (5)乙脑疫苗:复种1针(即第2针); (6)A+C群流脑疫苗:接种2针(即第1针、第2针)。 3、使用规定 (1)基础免疫要求在12月龄内完成。如未在12月龄内完成的应尽快接种。 (2)免疫程序所列各种疫苗的第1针接种时间为最小免疫起始月龄。 (3)脊灰疫苗与百白破疫苗各剂(针)次的间隔时间应≥28天。 (4)乙肝疫苗第1针在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接种,第2针在第1针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3针在第1针接种后6个月(5~8月龄)接种。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未能及时接种,仍应按照上述时间间隔要求尽早接种。如果第2针或第3针滞后于免疫程序的规定,应尽快补种。第1针和第2针间隔应≥28天。第2针和第3针的间隔应≥60天。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

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 发表时间:2019-04-10T16:07:45.963Z 来源:《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3期作者:王建京谢强宋薇王丰邢飞 [导读] 对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操作,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疫苗的制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与健康,应当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 (北京北生研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101100) 【摘要】目的:探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按照制作疫苗的过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无菌操作、灌装进行麻疹风疹疫苗的制作,研究组采用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进行制作。对两组疫苗成功率进行统计。结果: 研究组疫苗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操作,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疫苗的制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与健康,应当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 【关键词】麻疹风疹;减毒活疫苗;结肠癌;无菌操作;无菌灌装 【中图分类号】R1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439-3768-(2019)-1 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医学不断进行改革,发展成功具有一定成效,无菌操作技术的发展属于医疗发展的独立的领域[1]。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们逐渐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对医疗药物制剂的标准更高,生产中保证无菌制剂更为重要。在目前医学研究中,利用无菌操作技术为人们制作医疗制剂,更为安全、可靠、高效[2]。应当加强无菌制剂的研究,提高药物的品质,提高药物的安全性。我院选取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随机分组后对采用不同的制作方法,探究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生产过程中的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过程,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6年2月-2017年9月制作的300支麻疹风疹疫苗, 两组疫苗的一般资料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 1.2.1 进行麻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麻疹减毒活疫苗中的相关规定。进行风疹病毒原液制备,应符合风疹减毒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中的规定。进行单价原液检定,麻疹病毒原液检定。 1.2.2 进行半成品配制,将通过检定且合格的麻疹风疹病毒单价原液按同一病毒滴度进行适当稀释后,进行比例混合,加入适宜的稳定剂配制,即为半成品。半成品通过无菌检查、依法减产完成检定,成为成品。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疫苗的制作成功的例数进行统计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进行X2(%)检验,计量进行t检测(x±s)检验, P<0.05提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对比两组疫苗的成功率,研究组疫苗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情参见表1。 3.讨论 利用无菌操作、灌装技术在现代制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成为作为无菌针剂的主要工艺。采用无菌操作技术成为对药品安全保证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保证无菌操作的有效性,避免生产环节出现的各个问题。无菌药品在生产过程,具有高风险性的特性,必须继续增加对无菌制剂的生产量,以及保证对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实时创新,保证疫苗的合格与安全。 疫苗的本质为将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进行人工减毒、灭活或利用转基因等操作,制成的自动免疫制剂。疫苗主要的作用为预防传染病,疫苗的特征为保留了病原菌刺激人体免疫系统的特性。当人体被注射此类无危险性的病原菌后,免疫系统感应到,会产生相应的免疫激素等抗体;当人体再次被病原菌感染时,体内的免疫系统对其已经产生过抵抗,分泌出其他抗体避免对人体产生伤害。 减毒活疫苗的本质为对病原体进行各个环节的处理,使其出现变异,毒性减弱,但仍然存在免疫原性[3]。将减毒活疫苗注射入人体内,不会导致患者发生疾病,但病原体对免疫系统产生刺激,引发机体出现免疫反应,进而起到保护作用。 减毒活疫苗是指使用甲醛对病原体进行处理,处理方式为对病原体的A亚单位的结构改变,减弱病原体的毒性,但保证病原体的B亚单位活性不变,保持了抗原性的疫苗。注射此类疫苗身体内,人体不会患此类疾病,但病原体可以引发机体免疫反应,刺激人体分泌出具有特异性的记忆B细胞,起到获得长期或终生保护的作用。这类疫苗的特点为免疫力强、作用时间长,但安全性较低,存在潜在威胁。 麻疹属于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主要的患病人群为儿童,以2~3年为一周期反复流行。麻疹病毒的本质为副黏液病毒,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临床上的主要症状为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等,患者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且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麻疹容易导致的并发症为中耳炎、肺炎等,若情况较为严重则,无特效药物治疗。 风疹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的病毒为风疹病毒(RV),发病的原因包括先天性感染和后天获得性感染。临床上的主要特征为驱期短、低热、皮疹和耳后等情况。此病的患者的一般病情较轻,患病时间短,且预后良好。风疹容易出现暴发传染的情况,发病的时节为一年四季,以冬春季发病人群较多,易感年龄以1~5岁为主,因此主要发病人群为学龄前儿童。孕妇早期若被风疹病毒传染后,无论病情的严重程度,病毒会通过胎血屏障对胎儿进行伤害,导致以婴儿出现先天性缺陷为主的先天性风疹综合征(CRS)。 综上所述,对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在生产过程中保证无菌操作与无菌灌装操作,成功率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疫苗的制作关系到人的生命安危与健康,应当保证产品的使用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小琦, 俞梅华, 罗小福,等. 乙型肝炎疫苗和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接种后致脊髓炎案例讨论与思考[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7, 98(3):347-348. [2] 彭时辉, 文海蓉, 许波,等. 江西省南昌市2012~2015年麻疹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16,87(6):679-683. [3] 水痘减毒活疫苗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同时接种的免疫效果和安全性观察[J].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16, 36(3):182-1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