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化学(B)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化学(B)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化学(B)试题

江西省高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第一次段考化

学(B)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 下列措施能明显增大原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是( )

A.Na与水反应时增大水的用量

B.将稀H

2SO

4

改为98%的浓H

2

SO

4

与铁反应制取H

2

C.在H

2SO

4

与NaOH两溶液反应时,增大压强

D.恒温恒容条件下,在工业合成氨反应中,增加氮气的量

2. 已知某化学反应A

2(g)+2B

2

(g)===2AB

2

(g)(AB

2

的分子结构为B—A—B)的能

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B.该反应的ΔH=-(E

1-E

2

) kJ· mol-1

C.该反应中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大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D.由2 mol A(g)和4 mol B(g)形成4 mol A—B键吸收E

2

kJ能量

3. 常温下,在pH=5的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

3

COOH CH

3

COO

-+H+,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水时,平衡向右移动,CH

3

COOH电离常数增大

B.加入少量CH

3

COONa固体,平衡向右移动

C.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右移动,c(H+)减小

D.加入少量pH=5的硫酸,溶液中c(H+)增大

4. 今有室温下四种溶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序号①②③④pH 11 11 3 3 溶液氨水氢氧化钠溶液醋酸盐酸

A.③和④中分别加入适量的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的pH均增大B.②和③两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H-)

C.分别加水稀释10倍,四种溶液的pH:①>②>④>③

D.V

1L ④与V

2

L ①溶液混合后,若混合后溶液pH=7,则V

1

2

5. 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①NH

4Cl与ZnCl

2

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NaHCO

3与Al

2

(SO

4

)

3

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④实验室盛放Na

2CO

3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

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OH)

3

固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②③④⑤6.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已知2C(s)+2O

2(g)===2CO

2

(g) ΔH

1

;2C(s)+O

2

(g)===2CO(g) ΔH

2

,则

ΔH

1>ΔH

2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aq)+OH-(aq)===H

2

O(l) ΔH=-57.3 kJ/mol,若将含

0.6 mol H

2SO

4

的稀硫酸与含1 mol NaOH的稀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需要加热的反应说明它是吸热反应

7. 在一定条件下,合成氨反应N

2(g)+3H

2

(g)2NH

3

(g) ΔH=-92.4

kJ·mol-1,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小,平衡正向移动B.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C.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移动

D.加入催化剂,对逆反应的反应速率影响更大,平衡正向移动

8. 相同温度下,有体积相同的甲、乙两个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N

2和1gH

2

乙容器中充入2gN

2和2gH

2

,分别进行合成氨反应。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B.平衡后N

2

的浓度:乙>甲

C.H

2的平衡转化率:乙>甲

D.平衡混合气体中H

2

的体积分数:乙

>甲

酸HX HY HZ

A.三种酸的强弱关系:

B.反应能够发生

C.相同温度下,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pH最大

D.相同温度下,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

10.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各操作中,会引起实验误差的是( )

A.取干燥洁净的酸式滴定管立即装入标准盐酸

B.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立即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后进行滴定

C.往盛有20.00 mL 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入几滴酚酞指示剂后进行滴定D.用蒸馏水洗净锥形瓶后,再用NaOH溶液润洗,然后装入一定体积的NaOH溶液

11. 时向的蒸馏水中加入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此时水的离子积

B.水电离出的

C.水的电离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D.

12. 某温度下,在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2E(g)F(g)+xG

(g)△H<0若起始时E的浓度为amol·L-1,F、G的浓度均为0,达到平衡时E的浓度为0.5amol·L-1。若起始时E的浓度为2amol·L-1,F、G的浓度均为0,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升高温度时,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慢

B.若x=1,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则新平衡下E的体积分数为50%

C.若x=2,容器的容积保持不变,则新平衡下F的平衡浓度大于0.5amol·L-1 D.若x=2,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则新平衡下E的物质的量为amol

1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 可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Mn:55 Al:27 K:39 Fe:56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有机物的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往往得到的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种这样的有机混合物让你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A.分离、提纯→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确定结构式 C.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化学式 D.确定化学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乙醇、乙二醇、丙三醇互为同系物,同系物之间不可能为同分异物体 B.二氧化碳和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C.C2H5OH和CH3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D.金刚石和石墨互为同位素 3.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14g乙烯和丁烯的混合物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个 B.标准状况下,22.4L己烷中共价键数目为19N A C.1mol苯乙烯()中含有的C=C数为4N A D.7gC n H2n中含有的氢原子数目为2N A 4. 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氨气的结构式为B.醛基的结构简式:—COH C.羟基的电子式:D.甲醇的球棍模型: 5.要鉴别己烯中是否混有少量甲苯,正确的实验方法是() A.点燃这种液体,然后再观察火焰的颜色B.加入浓硫酸与浓硝酸后加热C.先加足量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然后再加入溴水 D.先加足量溴水,然后再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6. A、B两种有机化合物,当混合物总质量一定时,无论A、B以何种比例混合,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2的量均相等,肯定符合上述条件的可能是() ①同分异构体;②同系物;③具有相同的最简式;④含碳的质量分数相同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学年江西省高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这一规定( ) A.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B.减少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C.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D.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 2.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公田制度逐渐完善 B.铁制生产工具普及 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 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3.据《宋会要·食货》记载,北宋时长江流域的成都府路、梓州路和两浙路每年上贡的丝绸已达266万多匹,占据全国的三分之二。这说明长江流域( ) A.丝织技艺水平相对较高 B.受黄道婆纺织术的影响 C.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D.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 4.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 ) 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 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 5.据统计,唐代江南士人居相位者约占十分之一,宋真宗以后则超过半数。在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中,参与变法的大多是赣、闽等地的江南士人。这反映了( ) A.江南地区经济地位的提高 B.政治和文化中心南移趋势明显 C.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 D.变法成为挽救统治危机的利器 6.唐代,长安城东西两市规定:“京城内诸坊市宅舍,辄不得毁拆,自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这表明唐代( ) A.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B.重视农业轻视商业 C.政府对市场管理严格 D.城市秩序比较稳定 7.自唐中叶以后,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主要是南北差距,其次才是东西差距。到近代,中国的区域经济差距已变为东西差距为主、南北差距为次。这种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重点推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东莞市常平中学高一年级12月月考化学试题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010-12-23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铝合金在日常生活、建筑装潢、航空航天和汽车制造等方面均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关于铝合金 具有广泛用途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铝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高,储量丰富B.铝容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抗腐蚀性能好C.铝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不与任何酸碱反应D.铝的冶炼技术基本成熟,可以大量生产2.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 3.下列变化过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B.雷雨天氮气与氧气化合 C.氨气溶于水D.酸雨侵蚀建筑物 4.下列情况会对人体健康造成较大危害的是 A.用小苏打(NaHCO3)发酵面团制作馒头B.用食醋清洗热水瓶胆内壁附着的水垢 C.用Al(OH)3治疗胃酸过多D.用SO2加工食品使食品增白 5.黑火药是由硫黄粉、硝酸钾和木炭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时的反应是:S+2KNO3+3C =K2S+N2+3CO2,该反应的还原剂是() A.C B.S C.KNO3D.S和KNO3 6.汽车排放尾气中含有氮的氧化物而污染大气,产生氮的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是A.燃烧含氮化合物燃料引起的B.燃烧含铅化合物引起的 C.由于燃烧不充分引起的D.在气缸中氮气被氧化生成的 7.铁和铁合金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不与盐酸反应B.一定条件下,铁粉可与水蒸气反应 C.不锈钢是铁合金,只含金属元素D.纯铁的硬度和熔点均高于铁合金 8.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区域3的是 A.4Fe(0H)2+O2+2H2O 4Fe(OH)3 B.2NaHCO3Na2CO3+H2 O+CO2↑ C.4NH3+5O24NO+6H2O D.Zn+H SO4ZnSO4+H2↑ 9、类推思维是化学解题中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有关离子方程式的类推正确的是( ) 已知类推 A 将Fe加入CuSO4溶液中将Na加入到CuSO4溶液中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题及答案

2010-20XX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化学试卷 相对原子质量:H 1 O 16 S 32 Si 28 Cl 35.5 Ba 137 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各组物质全部是弱电解质的是 A.H2SiO3、H2S、CO2B.Cu(OH)2、CH3COOH、C2H5OH C.H2SO3、Ba(OH)2、BaSO4D.H2O、NH3·H2O、H3PO4 2.比较纯水在25℃和100℃的pH,前者与后者的关系 A.前者大B.前者小C.相等D.不能确定3.下列情况下的反应一定能自发进行的是 A.ΔH>0ΔS<0B.ΔH>0ΔS>0C.ΔH<0ΔS<0D.ΔH<0ΔS>04.下列物质加入到氨水中,既能使氨水的电离程度增大,又能使溶液的pH降低的是 A.少量盐酸B.少量烧碱 C.少量NaCl固体D.少量NH4Cl固体 5.对于可逆反应:A2(g)+3B 2(g )2AB 3(g)ΔH<0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6.能说明醋酸是弱电解质的事实是 A.醋酸水溶液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B.醋酸和碳酸钠溶液反应放出二氧化碳 C.c(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相比较,醋酸溶液的浓度大 D.物质的量浓度和体积均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可中和等物质的量的NaOH 7.某酸溶液,其c(H+)=0.1mol/L,则该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A.一定大于0.1mol/L B.一定小于0.1mol/L C.一定等于或小于0.1mol/L D.无法确定 8.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2A(g)+B(g) 2C(g), 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 B.50% C.25% D.5% 9.人体胃液中含有一定浓度的盐酸,如大量喝水,则胃液的pH与所喝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表达正确的是 10.在一定温度下,向a L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X2气体和2mol Y2气体,发生如下反应: X 2(g)+2 Y2(g)2Z(g),此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n mol X—X键断裂的同时2n mol Y—Y键断裂 B.容器内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C.X 2 、Y2、Z的浓度比为1:2:2 D.反应混合物的密度不随时间变化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锌与pH=3的醋酸反应比与pH=4的盐酸反应慢 B.c(H+)=10-3mol/L的强酸和c (OH-)=10-3mol/L的弱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 C.pH相等,体积也相等的硝酸溶液和硫酸溶液,n(H+)也相等 D.中和10mL0.1mol/L氨水与中和100mL0.01mol/L氨水,所用同一浓度盐酸的体积不同 12.等量的盐酸分别用pH=11和pH=10的氨水中和,设消耗氨水的体积前者为V a,后者为V b,则V a、V b 关系正确的是 A. 10Vb<Va B. Vb=10Va C. Vb<10Va D. Vb>10Va 13.某次酸雨的分析数据如下:c (NH4+)=2×10-5mol/L、c(Cl-)=6×10-5mol/L、c (Na+)=1.9×10-5mol/L、 c (NO3-)=2.3×10-5mol/L、c (SO42-)=2.8×10-5mol/L,则此酸雨的pH约为 A. 3 B. 4 C. 5 D. 6 14.可逆反应:A2(?) + B2(?)2AB(?);ΔH=-QkJ/mol,当温度和压强改变时n(AB)的变化如下图,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A2、B2及AB均为气体,Q>0 B.AB为气体,A2、B2至少有一种为非气体,Q>0 C.AB为气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D.AB为固体,A2、B2有一种为非气体,Q>0 15.有甲、乙、丙三瓶体积相等,浓度均为1 mol/L的HCl溶液,将甲加热蒸发至体积减少一半;在乙中加入 少量CH3COOK固体(加入后溶液仍呈强酸性);丙不作改变。然后以酚酞作指示剂,用同浓度的NaOH溶液 滴定上述三种溶液,则所消耗的NaOH溶液的体积 A.甲=乙=丙 B.丙﹥乙﹥甲 C.丙=乙﹥甲 D.甲=乙﹥丙 16.pH相同的醋酸与盐酸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然相同, 则m和n的关系是 A.m﹥n B.m=n C.m﹤n D.不能确定 17.用水稀释0.1 mol/L的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c(OH-)/c(NH3?H2O) B.c(NH3?H2O)/ c(OH-) C. c(H+)与c(OH-)的乘积D.n (OH-) 18.盐酸与碳酸钠固体反应时,能使反应速率明显加快的是 A.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 B.一倍的增加碳酸钠固体的量和盐酸的量 C.减少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加倍 D.增加一倍盐酸的用量且浓度减半 19.在一密闭体积可变的容器中,存在2NO + O22NO2(正反应放热)的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 到平衡,再进行如下操作,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A.恒温恒压时充入NO B.恒温恒容时充入O2 C.恒温恒压时充入N2D.恒温恒容时充入N2 20.为了更好表示溶液酸碱性,科学家提出了酸度(AG)概念,AG=lg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c(H+) c(OH-) pH pH pH pH v正 V逆

九年级化学第一次考试卷及答案

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化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A.粮食酿酒B.纺纱织布C.晒制瓷器D.冶炼生铁 2.成语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扬汤止沸C.投鞭断流D.钻木取火 3.下列试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A . B . C. D. 熄灭酒精灯取用固体粉末读液体体积滴加液体 4.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都正确的是() 加热:使用后吹灭并盖上灯帽吸取液体:滴管口向 上防止液体流出 测量液体体 积:不能被加 热 称量药品:药品直 接放置在天平上 A B C D 5.对下列事实微观解释错误的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闻到浓氨水有特殊气味分子在不停运动 B一滴水中有×1021个水分子分子的体积很小 C工业上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分子种类没有发生变化 D水蒸发为水蒸气分子的体积变大 6.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D.导管、单孔塞 7.某同学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下列中的() ①没有给试管均匀预热;②试管外壁潮湿;③试管口没有略微向下倾斜;④忘了在试管口加一团棉花;⑤加热时试管与灯芯接触;⑥收集完氧气,先撤酒精灯;⑦高锰酸钾中混有可燃物. A.全部 B. 除④外 C. 除⑥⑦外 D. ①②③⑤ 8.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江西省高安中学下册圆周运动专题练习(word版

一、第六章 圆周运动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在匀速转动的水平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着用细线相连的物体A 和B ,A 和B 质量都为m .它们分居在圆心两侧,与圆心距离分别为R A =r ,R B =2r ,A 、B 与盘间的动摩擦因数μ相同.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当圆盘转速加快到两物体刚好还未发生滑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时绳子张力为T =3mg μ B .此时圆盘的角速度为ω2g r μC .此时A 所受摩擦力方向沿半径指向圆外 D .此时烧断绳子物体A 、B 仍将随盘一块转动 【答案】ABC 【解析】 【分析】 【详解】 C .A 、B 两物体相比,B 物体所需要的向心力较大,当转速增大时,B 先有滑动的趋势,此时B 所受的静摩擦力沿半径指向圆心,A 所受的静摩擦力沿半径背离圆心,故C 正确; AB .当刚要发生相对滑动时,以B 为研究对象,有 22T mg mr μω+= 以A 为研究对象,有 2T mg mr μω-= 联立可得 3T mg μ= 2g r μω= 故AB 正确; D .若烧断绳子,则A 、B 的向心力都不足,都将做离心运动,故D 错误. 故选ABC. 2.如图,质量为m 的物块,沿着半径为R 的半球形金属壳内壁滑下,半球形金属壳竖直放置,开口向上,滑到最低点时速度大小为v ,若物体与球壳之间的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在最低点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滑块对轨道的压力为2 v mg m R + B .受到的摩擦力为2 v m R μ C .受到的摩擦力为μmg D .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 【答案】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N v F mg m R -=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2 N N v F F mg m R '==+ A 正确; BC .物块受到的摩擦力 2 N ()v f F mg m R μμ==+ BC 错误; D .水平方向合力向左,竖直方向合力向上,因此物块受到的合力方向斜向左上方,D 正确。 故选AD 。 3.如图所示,内壁光滑的圆锥筒的轴线垂直于水平面,圆锥筒固定不动,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 和B 紧贴着内壁分别在图中所示的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 A .球A 的周期一定大于球 B 的周期 B .球A 的角速度一定大于球B 的角速度 C .球A 的线速度一定大于球B 的线速度 D .球A 对筒壁的压力一定大于球B 对筒壁的压力 【答案】AC 【解析】 【分析】

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 甘肃省天水市2016-2017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试题 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只有1个选项正确,共48分) 1.下列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正确的是 A . 3-甲基-2-戊烯 B . 2-甲基-3-丁炔 C . 1,3,4-三甲苯 D 2-甲基-1-丙醇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和 均是芳香烃, 既是芳香烃又是芳香化合物 B.1-丁烯的键线式: C. 和分子组成相差一个—CH 2—,因此是同系物关系 D. 丙烷分子的比例模型为: 3.下列各组中两个化学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一组是 () A.由苯制溴苯;由乙酸与乙醇制取乙酸乙酯 B.由乙烯制1,2-二溴乙烷;由乙烷制一氯乙烷 C.乙烯使溴水褪色;乙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由溴乙烷制取乙烯;由苯制取环己烷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纯净聚乙烯、石蜡、煤油均无固定熔、沸点 B.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 C.甲苯中加浓溴水充分振荡,由于发生加成反应,可见溴水的颜色变浅 D.酸性 KMnO 4 溶液或溴水都可用来鉴别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 5.在1.01×l05 Pa 、150℃条件下,某有机物完全燃烧,反应前后压强不发生变化,该有机物可能是 A .C 2H 2 B .CH 4 C .C 2H 6 D .C 3H 6 6.设 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CH 4 和 C H 2C12 的混合物所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N A

B.3g 的甲基中含有的电子数为1.6N A C.0.5mol 的有机物C 15H 32 中含有的共价键数日为24N A D.现有乙烯、丙烯、丁烯的混合气体共14g,其原子数为3N A 7.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出现三组峰,其峰面积之比为4:3:1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8.下列反应的产物中,有的有同分异构体,有的没有同分异构体,其中一定不存在同分异构体的反应是 A. 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B. 丙烯与水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加成反应 C. 异戊二烯[CH2=C(CH3)CH=CH2]与等物质的量的Br2发生加成反应 D.2-氯丁烷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共热 9.下列烷烃中,既能由烯烃加氢得到也能由炔烃加氢得到的是 A.2-甲基丙烷 B.2-甲基丁烷 C.2,2-二甲基丙烷 D.异丁烷 10.下列有关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分子式为C8H10且属于芳香烃的同分异构体有4种 B.C3H8光照下与氯气反应,最多能生成四种二氯代烃 C.戊烷有3种同分异构体 D.甲苯苯环上的一个H被丙基取代,所得产物有3种 11.某气态烃1体积只能与1体积Cl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氯代烷烃。此氯代烷烃1mol可与4molCl2发生完全取代反应,则该烃的结构简式为 A.CH2=CH2 B.CH3CH=CH2 C.CH3CH3 D.CH3CH2CH=CH2 12.要证明氯乙烷中氯元素的存在可进行如下操作,其中顺序正确的是 ①加入AgNO3溶液;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④加入蒸馏水;⑤加入HNO3酸化 A.②③①⑤ B.④③⑤① C.④①⑤ D.②③⑤① 13.有两种有机物Q()与P(),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者的1H核磁共振谱中均只出现两种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 B.二者在NaOH醇溶液中均可发生消去反应 C.一定条件下,二者在NaOH溶液中均可发生取代反应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单元练习 九年级化学试卷 2011.10 注意事项: 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2.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卷纸的指定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或不在规定区域答题无效。 3.交卷时,只需交答卷纸,但本试卷请妥善保管,以备讲评之需。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30分 ) 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天然气燃烧 B .大米霉变 C .灯泡发光 D .铁钉生锈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液氧 B .石灰水 C .汽水 D .空气 3.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 能够升级,长期把QQ 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4.下面氧气和二氧化碳(或干冰)的自述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5.下列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 .2NaOH + CuSO 4 ==== Cu(OH)2↓ + Na 2SO 4 B .2CO + O 2 点燃 2CO 2 C .CaCO 3 高温 CaO + CO 2↑ D .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6.下列基本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_ --.....................................密......................封....... ............线....................... A B C D CO 2 光合作用 中我作原料 O 2 我使潮湿 的钢铁锈蚀 干冰 我用作 人工降雨 O 2 我能为可燃物助 燃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12月月考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Cl-35.5 Fe-56 Cu-64 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15小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化学在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下列做法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相违背的是 A. 回收利用废旧金属 B. 加强植树造林,增大绿化面积 C. 大力开发不可再生资源 D. 改进汽车尾气净化技术 2.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O B.电离方程式NH 3·H 2O =NH 4++ OH -C. Mg 2+的结构示意图: D. 电离方程式:Ca(OH)2=Ca 2+ +(OH)3. 除去镁粉中少量的铝粉,最适宜的试剂是 A. 氨水 B. AgNO 3溶液 C. NaOH 溶液 D. 盐酸4. 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下列物质中主要成分是硅酸盐的是 A. 陶瓷 B. 金刚石 C. 光导纤维 D. 大理石 5. 下列各种冶炼方法中,可制得相应金属的为 A. 高温分解碳酸钙 B. 电解熔融氯化镁 C. 氧化铝和焦炭混合加热 D. 电解饱和食盐水 6. 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具有漂白性B. SO 2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为SO 3 C. SO 2通入Na 2SO 3、NaHCO 3 溶液中均能发生反应 D. SO 2是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工厂排放的废气 7. 下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 SO 2→S B. Cl 2→HClO C. Fe 2+→Fe 3+ D. HCO 3-→CO 3 2-8.下列反应中,水只作还原剂的是 A .2H 2O ══电解2H 2↑+ O 2↑ B .2Na+ 2H 2O=2NaOH + H 2↑ C .2F 2+ 2H 2O = 4HF + O 2 D .Na 2O + H 2O = 2NaOH 9. 下列有关Na 2CO 3和NaHCO 3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 右图所示装置可证明稳定性:Na 2CO 3>NaHCO 3 B. 用澄清石灰水可鉴别Na 2CO 3溶液和NaHCO 3溶液 C. 溶解度:Na 2CO 3>NaHCO 3 D. 等质量的Na 2CO 3和NaHCO 3分别与过量盐酸反应,放CO 2质量相同 10. 设N A 为阿伏加徳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6gO 3含氧原子数为N A B. 7.1gCl 2与足量NaOH 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C. 足量的Fe 与1mol 氯气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高二【化学(人教版)】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学科化学年级高二学期第一学期 课题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复习(第二课时) 书名:化学选择性必修1 化学反应原理 教科书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20年5月 教学人员 姓名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工业上采用臭氧氧化结合钙法、次氯酸盐溶液吸收法等实现烟气一体化脱硫脱 硝过程中反应条件选择的分析、工业事实和实验现象的解释,落实有关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知识,体会变量的控制方法,渗透变化观念和平衡思想。 2.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过程,渗透证据意识和模型思想,引导学生建立从化学反应原 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3.通过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体会化学学科知识在工业生产中的综合利用价值, 认识到真实问题解决过程中理论方法和实际技术要求相整合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形成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工业问题的一般思路 教学过程 时间教学环节主要师生活动 师生共同复习调控化学反应的方法引入 1min 复习引入

5min 设计方案 【教师提出任务一】 目的:设计烟气一体化脱硫(SO2)脱硝(NO)的方案。 要求:将SO2和NO转化为能够再次利用的物质,脱除率越高越好。 【学生活动】 基于目的和要求,根据SO2和NO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其氧化产物的水溶液呈酸性设计方案,加入氧化剂和碱性物质,将SO2和NO 转化为硫酸盐和硝酸盐。 【教师展示实际工艺】 【学生活动】 1.思考并讨论工业选择O3和Ca(OH)2的优点。 2.关注实际工艺中各部分装置的作用。 15min 数据分析 【教师提出任务二】 分析实验数据,理解并解释实际生产问题。 (一)臭氧氧化结合钙法吸收一体化脱硫脱硝的数据分析及解释 问题如下: 1.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 150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相 同时间内NO和SO2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2.烟气流量一定,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分析在相同时间内温度对NO 氧化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3.以饱和Ca(OH)2溶液作吸收剂,烟气流量一定,烟气温度为150 ℃, 从化学反应速率角度分析NO和SO2去除率出现差异的原因。 (二)次氯酸盐溶液氧化吸收法一体化脱硫脱硝问题的分析及解释。 (三)氯化铁溶液吸收二氧化硫现象的解释。 【学生活动】根据信息从化学反应原理角度,利用变量的控制方法, 结合图像,分析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寻找证据,解释对应的

高二化学段考试题

荔浦师范学校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 高二(13级)理科 段考化学试卷 满分:100 分 考试时间:90 分钟 2014.11.4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Fe —56 Cu —64 Zn —65 Ag —108 (注意:请务必将试卷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 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40分,多选、错选、不选均为零分) 1.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化纤地毯、三合板、油漆等化工产品,在夏天时会释放出少量某种污染空气的气体,该气体是( ) A.二氧化硫 B. 甲醛 C. 甲烷 D. 乙醇 2.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 A. 2,2,3-三甲基丁烷 B. 2-乙基戊烷 C. 2-甲基-1-丁炔 D. 2,2-甲基-1-丁烯 3.下列有机物能使酸性4KMnO 溶液褪色,而不因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 ) A. 苯 B. 甲苯 C. 乙烯 D. 丙炔 4.苯的同系物108H C ,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其中只能生成一种一溴化物的是( ) A. C 2H 5 B. CH 3 CH 3 C. CH 3 CH 3 D. CH 3CH 3 5.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 A. 盐酸 B. 无水乙醇 C. 乙酸 D. 硝酸 6.结构简式为 CH 2Cl CH 2 CH C CH 2OH CH 2CHO 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 A. 消去反应 B. 加成反应 C. 酯化反应 D. 银镜反应 7.已知丙烷的二氯代物有四种异构体,则其六氯代物的异构体数目为(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8.下列物质中, 不属于醇类的是( ) A .C 3H 7OH B . C 6H 5CH 2OH C .C 6H 5OH D . 9.将①丁烷 ②2—甲基丙烷 ③正戊烷 ④2—甲基丁烷 ⑤2,2—二甲基丙烷等物质的沸点按由高 到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③②① C .②①⑤④③ D .③④⑤①② 10.以下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 A .苯的最简式 C 6H 6 B .乙醇的分子式CH 3CH 2OH C .乙烯的结构简式CH 2CH 2 D .甲醛的结构式: 11.下列反应不需要浓硫酸的是 ( ) A .制乙烯 B .苯的硝化 C .制TNT D .制乙炔 12.天然提取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往往是混合物,假设给你一份有机混合物让你进行研究,一般要采取的几个步骤是( ) A 分离、提纯→确定分子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 B 分离、提纯→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确定结构式 C 分离、提纯→确定结构式→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 D 确定分子式→确定实验式→确定结构式→分离、提纯 13.下列哪个选项属于碳链异构( ) A . CH 3CH 2CH 2CH 3和CH 3CH(CH 3)2 B . CH 2==CHCH 2 CH 3和CH 3CH==CHCH 3 C . CH 3CH 2OH 和CH 3OCH 3 D . CH 3CH 2CH 2COOH 和CH 3COOCH 2CH 3 14.下列关于苯酚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其水溶液显强酸性,俗称石炭酸 B .其浓溶液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擦洗 C .其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超过65℃可以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D .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苯酚的水溶液后不会放出二氧化碳 15.由溴乙烷制取乙二醇,依次发生反应的类型是( ) A .取代、加成、水解 B .消去、加成、取代 C .水解、消去、加成 D .消去、水解、取代 16. 乙醇分子中各化学键如图所示,对乙醇在各种反应中应断裂的键说明不 正确的是( ) A .和金属钠作用时,键①断裂 B .和浓硫酸共热至170 ℃时,键②和⑤断裂 C .和乙酸、浓硫酸共热时,键②断裂 D .在铜催化下和氧气反应时,键①和③断裂 17.下列每组中各有三对物质,它们都能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 乙酸乙酯和水,酒精和水,乙醛和水 B. 溴乙烷和水,乙醛和水,硝基苯和水 C. 甘油和水,乙醇和水,乙酸和乙醇 D. 汽油和水,苯和水,己烷和水 18. 下列有机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 A.1-溴丁烷 B.2-甲基-3-氯戊烷 C.2,2-二甲基-1-氯丁烷 D.2,2-二甲基-3-氯戊烷 H —C —C —O —H H H H H ① ② ③ ④ ⑤

2019年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天宝中学 九年级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满分:50分;时间:60分钟命题:孟兰英审题:张清)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O-16Fe-56Zn-65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答题卡表格内 1.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纸张燃烧B.蔗糖溶解C.食物腐烂D.铁钉生锈 2.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质量变化为() A.增加减小 B.减小减小 C.减小增加 D.增加增加 3.要使右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A.硝酸铵和水B.铜和稀硫酸 C.固体氢氧化钠和水D.氯化钠和水 4.下图是甲.乙.丙.丁四种常见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示意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如乙金属为Fe,则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Fe+6HCl=2Fe C l+3H↑ 3 2 B.金属甲.乙.丙与盐酸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若乙是金属Al,则丙可能是Zn和Fe D.四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顺序为:甲.乙.丙.丁 5.下列各组气体中既能用浓硫酸干燥,又能用苛性钠干燥的是() A.H、O 2 2B.C O、N 2 2 C.SO、CO D.SO、 CO 2 22 6.下列书写正确,且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Cu+2HCl= CuCl+H↑B.3Cu+2AlCl= 2Al +3Cu Cl 2 2 3 2 C.NaOH+HCl=NaCl +H O D.2Al+6HCl=2AlCl +3H↑2 3 2 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所以CO2是酸 B.某无色气体混入空气后点燃爆炸,可证明该气体一定是H 2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8.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温度升高后变成饱和溶液 C.将t℃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低到t℃时都会析出晶体 2 1

高二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真题

高二上学期化学12月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 1. 在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使反应2A+B 3C达到平衡,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图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A . 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 . 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 . 反应ΔH>0 D . Δt1=Δt2时,a~b段消耗A的量小于b~c段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定条件下,增大反应物的量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 . 增大压强,肯定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 . 活化分子间所发生的碰撞为有效碰撞 D . 升高温度,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V正、V逆均增大 3. 在密闭容器中,反应A+2B x C达到平衡后,减小压强,10s后A 的浓度减少2 mol·L-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x一定大于3 B . v=0.2 mol·L-1·s-1 C . 增加B的量,反应速率加快 D . A的转化率降低 4. 反应X(g)+Y(g)2Z(g)△H<0,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情况如图所示.若使曲线b变为曲线a可采取的措施是()

A . 加入催化剂 B . 增大压强 C . 升高温度 D . 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冲入He气 5. 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的三种溶液:①CH3COOH溶液②NaOH溶液 ③CH3COONa溶液,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忽略混合前后溶液体积变化)() A . 溶液的pH值:②>③>① B . 水电离出的c(OH﹣):③>①>② C . ①和②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CH3COOH)+c(CH3COO﹣)=0.1mol/L D . ②和③等体积混合后的溶液:c(Na+)+c(H+)=c(OH﹣)+c(CH3COO﹣) 6. 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I2 + H2 2HI ΔH =-14.9 kJ·mol-1,能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 . 各物质的浓度相等 B . 反应容器内压强不变 C . 容器内颜色不再变化 D . 单位时间内断裂a mol H-H键,同时形成2a mol H-I键 7.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将0.1mol氯化铁溶于1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A 个Fe3+ B . 1LpH=4的醋酸中有4NA个H+ C . 标准状况下,22.4L盐酸含有NA个HCl分子 D . 1mol NaHSO4溶于水,电离出的阳离子为2NA个 8. 已知:Cu+2H+=Cu2++H2 △H1 2H2O2=2H2O+O2 △H2 2H2+O2=2H2O △H3 则反应Cu+H2O2+2H+=Cu2++2H2O)的△H是() A . △H=△H1+1/2△H2+1/2△H3 B . △H=△H1+1/2△H2-1/2△H3 C . △H=△H1+2△H2+2△H3 D . △H=2△H1+△H2+△H3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新人教版化学选修4高中《化学平衡》教案一 姓名班级学号 【课标要求】: 1.了解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掌握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3.了解平衡移动原理的重要意义,学会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重点】 浓度、压强、温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难点】 用化学平衡的移动原理来定性定量地分析化学平衡问题。 阅读教材:P26-28 知识要点: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____,化学平衡是有条件限制的___________平衡,只有在______________时才能保持平衡,当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改变时,化学平衡会被______________,反应混合物里各组分的含量不断___________,由于条件变化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不同,致使v正__________v 逆 ,然后在新条件下建立___________ 1、化学平衡移动的定义:化学上把这种可逆反应中旧化学平衡的破坏、新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的性质: ⑴、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⑵、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平衡向______方向移动 ⑶、若外界条件变化引起v 正= v 逆 :旧平衡未被破坏,平衡_________ 巧记:化学平衡总往反应速率______的方向移动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一)、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增大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平衡向___________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正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减小生成物浓度,逆反应速率 ,平衡向 移动 【结论】: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反应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_____反应 方向移动。 【练习】 1、 在水溶液中橙红色的Cr 2O 72—与黄色的CrO 4—有下列平衡关系:Cr 2O 72— +H 2O 2CrO 4—+2H +把重铬酸钾(K 2Cr 2O 7)溶于水配成稀溶液是橙色。 ⑴向上述溶液中加入NaOH 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⑵向已加入NaOH 溶液的⑴中再加入过量的H 2SO 4溶液,溶液呈 色,因为 。 ⑶向原溶液中加入Ba(NO 3)2溶液(已知Ba(CrO 4)2为黄色沉淀),溶液呈 色,因为 。 2、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 2(g)+ 12O 2(g) SO 3(g),如果温度保持 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 A 增加的SO 2浓度,正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B 增加的O 2浓度,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增加的SO 2浓度,逆反应速率先增大,后保持不变 D 增加的O 2浓度,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二)、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 规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移动;

最新河南省洛阳市2018-2019学年高二化学下册期中考试题

洛阳市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化学试卷(A)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本试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0:16 N:4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各有机物,互为同系物的是 A.丙烯酸(CH2=CHCOOH)与油酸 B.油酸与硬脂酸 B.甲酸与苯甲酸 D.甲醇与乙二醇 2.对于乙醇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外光谱可确定分子内有O—H键、C—H键和C—O键 B.核磁共振氢谱有二个吸收峰 C.乙醇属于电解质 D.根据乙醇燃烧产物的种类可确定乙醇中含有碳、氢、氧元素 3.下列物质中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四氯化碳、苯的是 A.水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C.液溴 D.NaOH溶液 4.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乙酸的实验式C2H402 B.聚丙烯的结构简式: C.羟基的电子式 D.乙酸分子的球棍模型 5.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正确的是 A.用新制Cu(0H)2悬浊液不能鉴别麦芽糖和蔗糖 B.硫酸铵和醋酸铅溶液均可使鸡蛋清溶液中的蛋白质变性 C.油是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简单甘油酯,是纯净物 D.用银镜反应可证明蔗糖是否转化为葡萄糖,但不能证明是否完全转化 6.下列反应不.属于 ..取代反应的是 A.乙醇在浓硫酸加热140 'C条件下反应 B.乙醇与乙酸反应制乙酸乙酯 C.石油裂解制丙烯

2021-2022年高一化学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2021年高一化学第一次阶段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种新型材料B 4C ,它可用于制作切削工具和高温热交换器。关于B 4C 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B 4 C 是一种分子晶体 B .B 4C 是一种离子晶体 C .B 4C 是一种原子晶体 D .该分子是有4个硼原子和1个碳原子构成 2.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达不正确的是: A .氨气 H : N : H B .CO 2分子的结构式: O=C=O C .S 2-的结构示意图: D .NaOH 的结构式 Na-O-H 3.某粒子用表示,下列关于该粒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所含的质子数= A -n B .所含的中子数= A -Z C .所含电子数 = Z + n D .质量数 = Z + A 4.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的是 A .BF 3 B .PCl 5 C .HCl D .CF 2Cl 2 5.甲、乙是周期表中同一主族的两种元素,若甲的原子序数为 x ,则乙的原子序数不可能是 A .x + 2 B .x + 4 C .x + 8 D .x + 18 6.下列各对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C 与C B .O 2与O 3 C . D . 7.在一定条件下,反应N 2+3H 2 2NH 3,在2L 密闭容器中进行,5min 内氨的质量增加了 1.7g ,则反应速率为 A .v (H 2)=0.015mol/(L·min) B .v (N 2)=0.02mol/(L·min) C .v (NH 3)=0.17mol/(L·min) D .v (NH 3)=0.02mol/(L·min)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完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B .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气态分子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C .离子晶体内可能含有共价键 D .由于氮元素的非金属性很强,所以氮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为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且正确的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的得3分) H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