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6分)。关键步骤:①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1分)。②磨浆是使蛋白质充分从大豆组织中溶出,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200目。注意磨浆时要边加水边加大豆(1分)。③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形的过程。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的条件,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 5 产品的保鲜期(1分)。④凝固成型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弹性、韧性的豆制品。

2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①原料选择与处理(原料选择、清杂、浸泡)(2分)②胚芽的分离(与洗涤)(两次粗碎、

两道分离)(2分)③纤维分离(与洗涤)(细磨、过筛)(2分)④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分离)(2分)⑤淀粉的洗涤与干燥(2分)

或: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

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6分)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①浸泡

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1分)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1分)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2分)。

5 简述糖在面制品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型(2分)(2)作

为酵母的营养物质(1分)(3)作为面团的改良剂(1分)(4)延长产品的货架期(1分)

3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

全部配料↓部分配料(1分)→第一次搅拌(1分)→第一次发酵(1分)→第二次搅拌↓刷蛋→饰面←成型←醒发←搓团←切块←第二次发酵(1分)↓继续醒发→烘烤→冷却→成品(1分)。

4 简述面团的形成过程 4 面团加水和成面团时(1分),在搅拌机或手工搓揉后,

麦谷蛋白首先吸水润涨,在逐渐膨胀过程中吸收同时水化的麦醇溶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1分)。充分水化润涨的蛋白质分子在搅拌机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时,不同蛋白分子的巯基之间会相互交联,麦谷蛋白的分子内二硫键转变成分子间二硫键,形成巨大的立体网状结构(1分),这种网状结构构成面团的骨架,其他成分,如淀粉、脂肪、低分子糖、无机盐和水充填在面筋网络结构中(1分),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和延伸性的面团

(1分)。

1. 小麦的等级标准:特制一等粉,特制二等粉,标准粉,普通粉。

2. 小麦的籽粒结构:皮层。胚乳。胚芽。

3. 酸价:是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4. 皂化价:1g油脂完全被皂化所需要的KOH的毫克数。

5. 碘价:一定条件下,100g油脂所吸收的碘的质量。

6. 面粉的营养成分:淀粉。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7. 根据粉制图可以得到以下指标:吸水率。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性。衰减度。评价值。

8. 8专用粉的特点:面包专用粉湿面筋精制级33普通级3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精制级10普通级7,降落数值250—350;面条专用粉湿面筋精制级28普通级2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精制级4.0普通级3.0,降落数值200;饼干专用粉湿面筋22—26,粉质曲线稳定时间精制级2.5普通级3.5,降落时间150;蛋糕专用粉湿面筋精制级22.0普通级24.0,粉质曲线稳定时间精制级1.5普通级2.0,降落数值150.

9. 面筋:面粉加入适量的水揉搓成一块面团,泡在水里30—60min,用清水将淀粉及可溶性部分洗去,剩下既为有弹性橡皮似的物质,称为湿面筋,去掉水的面筋为干面筋。10. 面粉成熟机理:小麦中的蛋白质含有胱氨酸和半胱氨酸,他们里面含有的硫氢基具有激活蛋白酶的作用,蛋白酶一旦被激活就会分解蛋白质,使小麦中的麦角蛋白和麦谷蛋白含量降低,从而不能形成面筋,所以要搁置一段时间,让硫氢基在空气中被氧气氧化,失去他激活蛋白酶的作用。11. 面粉糖化能力:面粉中淀粉转化成糖的能力,表示方法,用10g面粉+5ml水调成面团在27℃条件下经1h发酵,所产生的麦芽糖的毫克数。12. 面粉的产气能力:面粉调制面团后,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气体的能力。表示方法:100g面粉+65ML水+2g鲜酵母调成面团,在30度条件下发酵5小时所产生二氧化碳的毫升数。13. 面筋工艺性能:14. 面团流变学性能:①稳定时间:曲线首次穿过500BU和离开500BU之间的时间差,精确到0.5min。②形成时间:从零点直至面团稠度达到最大时所需揉混的时间,准确到0.5min③评价值从曲线到达最高处后开始下降算起,12min后用评价计记分,刻度为0—100.④降落值15. 根据评价值将面粉分为:强力粉的评价值大于65,中力粉的评价值50—65,弱力粉的评价值小于50.弹性。韧性。延伸性。比延伸性。16. 稻谷籽粒的结构:颖和颖果化学组成: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17. 大米的等级标准:特等。标准一等。标准二等。标准三等。

18.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介绍 一、工艺流程 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压榨成品 二、以上工序管制点具体如下: 1、原料:(杂质、颗粒、储存条件); 1.1杂质:符合管制要求 1.2颗粒:颗粒饱满,无霉变,病斑 1.3储存条件: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用水量、清洗状态); 2.1时间:10分钟 2.2用水量:800斤/桶 2.3清洗状态: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水温、PH值); 3.1时间:5小时30分 3.2水温:10-25度 3.3Ph值:6.5-7 4、磨浆:(浆液浓度、浆液细度、磨浆时间); 4.1浆液浓度:375kg浆液/50kg豆子 4.2浆液细度(目数)120目 4.3磨浆时间: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煮浆温度、消泡剂添加量、浆液量); 5.1煮浆时间:40分钟 5.2煮浆温度:90-95度 5.3消泡剂添加量:120g/锅 5.4浆液量:375 kg /锅 6、过滤:(筛网目数、筛网状态);

6.1筛网目数:100目 6.2筛网状态:筛网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 次 7、点浆(浆液温度、浆液PH值、添加剂添加量、静置时间); 7.1浆液温度:70-75度 7.2浆液PH值:6.5-7 7.3添加剂添加量: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卤水 0.55kg/桶; 7.4静置时间: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 8.1蹲脑时间: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摊布状态); 9.1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 9.2摊布状态: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浇制状态); 10.1浇制量:各框均匀、一致 10.2浇制状态: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 11.1整理状态: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压榨状态); 12.1压榨时间:30分钟 12.2压榨状态: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 13.1感官状态: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 红、不酸;形态完好 三、石膏水配制要求:(石膏粉:水=1:4.5,水 采用35-40度之温水) 四、锅炉房蒸汽压力:0.5-0.7kg,水压0.1kg

腐乳的加工工艺

腐乳的加工工艺 摘要:豆腐乳又称腐乳,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发酵食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产品,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以大豆为愿料,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精制而成。 关键字:发酵腐乳大豆 一、腐乳的特点 腐乳,又称豆腐乳、霉豆腐等,它是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豆制品。腐乳的质地细腻,醇香可口、味道鲜美,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是不可多得的佐餐佳品。腐乳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为我国特有的发酵制品之一。 二、腐乳酿制工艺 豆腐坯制作→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装坛(或装瓶)→成品 豆腐坯的制作 制好豆腐坯是提高腐乳质量的基础,豆腐坯制作与普通作豆腐相同,只是点卤要稍老一些,压榨的时间长一些,豆腐坯含水量低一些。 豆腐坯的制作分为:浸豆、磨浆、滤渣、点浆、蹲脑、压榨成形、切块等工序。 (一)大豆的浸泡:泡豆水温、时间、水质三者都会影响泡豆质量。泡豆水温要在25℃以下,温度过高,使泡豆水容易变酸,对提取大豆蛋白不利,夏季气温高,要多次换水,降低温度。 (二)压榨和切块:蹲脑以后豆腐花下沉,黄浆水澄清。压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5—70%为宜,厚薄均匀,压榨成型后切成(4×4×1.6㎝)的小块。 前期发酵 前期发酵是发霉过程,即豆腐坯培养毛霉或根霉的过程,发酵的结果是使豆腐坯长满菌丝,形成柔软、细密而坚韧的皮膜并积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后期发酵中将蛋白质慢慢水解,除了选用优良菌种外,还要掌握毛霉的生长规律,控制好培养温度、湿度及时间等条件。(一)接种:将已划块的豆腐坯放入蒸笼格或木框竹底盘,豆腐坯需侧面放置,行间留空间(约1㎝左右),以便通气散热,调节好温度,有利于毛霉菌生长。每个三角瓶种加入冷开水400ml,用竹棒将菌丝打碎,充分摇匀,用纱布过滤,滤渣再加400ml冷开水洗涤一次,过滤,两次滤液混合,制成孢子悬液。可采用喷雾接种,也可将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后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内,增大含水量影响毛霉生长。一般100㎏大豆的豆腐坯接种两个三角瓶的种子液,高温季节,可在菌液中加入少许食醋,使菌液变酸(PH4)抑制杂菌生长。或将生长好麸曲接种,低温干燥磨细成菌粉,用细筛将干菌粉筛于豆腐坯上,要求均匀,每面都有菌粉,接种量为大豆重量的1%。(家庭作坊式的生产也可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毛霉菌和根霉菌进行自然接种,但要求要有一间干净的、温度比较垣定和好控制的自然培养室)(二)培养:将培养盘堆高叠放,上面盖一空盘,四周以湿布保湿,春秋季一般在20℃左右,培养48小时,冬季保持室温16℃,培养72小时,夏季气温高,室温30℃,培养30小时。(如采用自然接种,要求的时间长一些,冬季约为10—15天)发酵终止要视毛霉菌老熟程度而定,一般生产青方时发霉稍嫩些,当菌丝长成白色棉絮状即可,此时,毛霉蛋白酶活性尚未达到高峰,蛋白质分解作用不致太旺盛,否则会导致豆腐破碎(因臭豆腐后期发酵较强烈)。红腐乳前期发酵要稍老些,呈淡黄色。前期发酵毛霉生长发育变化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孢子发芽阶段、菌丝生长阶段、孢子形成阶段。(注意事项:当豆腐坯表面开始长有菌丝后,即长有毛绒状的菌丝后,要进行翻笼,一般三次左右) (三)腌坯:当菌丝开始变成淡黄色,并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时,这是即可散笼,开窗通风,降温凉花,停止发霉,促进毛霉产生蛋白酶,8—10小时后结束前期发酵,立即搓毛腌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设计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 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 1.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去壳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2、浸泡大豆。 步骤:浸泡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2.3为宜。要用冷水,水质以软水、纯水为佳,出品高,硬水出品率几近软水、纯水的一半。 浸泡温度和时间,以地区为例:春秋季度,水温20℃左右,浸泡12小时;冬季,水温5℃左右,浸泡24小时;夏天,水温25℃左右,浸泡8小时。 水量:浸泡体积一般为大豆体积的2-2.5 倍,浸泡水最好不要一次加足。第一次加水以浸过料面15CM 左右为宜。待浸泡水位下降到料面以下5-7CM 即可。即浸泡好的大豆达到以下要求:大豆吸水量约为120% ,大豆增重为 1.5-1.8 倍。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触摸有松动感,豆瓣表面略有塌陷,手指掐之易断,断面无硬心。 原理:在浸泡大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去除一些豆腥味,杀菌的作用以外,主要是让大豆吸

水,膨胀,然后使其破裂。因为大豆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呈胶体状态,每一个细胞组织外是一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膜。通过浸泡,可以使细胞膜吸水后膨胀,质地变脆变软,使一小部分蛋白质从部出来。(只要浸泡的时间不要过长,蛋白质就不会流出膜外,所以不用担心水中会有蛋白质的成分。)浸泡的过程可便于大豆研磨粉碎后充分提取蛋白质。 注: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原,做不成豆浆。 另外,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且该反应中等电点的PH 为4.3,加入碱液后,可使其远离等电点,同时又抑制了脂肪氧化酶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在浸泡过程中,也会发生盐析,即其溶液加入碱液后,使其浓度达到一定值时,蛋白质会从溶液中沉淀析出。 (盐析: 1.盐析一般是指溶液中加入无机盐类而使某种物质溶解度降低而析出的过程。如:加浓(NH4)2SO4使蛋白质凝聚的过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浆、豆腐脑、豆腐、豆干制作工艺流程 1、精选黄豆:选择饱满黄豆,除去杂质,不良豆。 2、浸泡:将黄豆洗净浸泡数小时后(夏天10小时;冬天20 小时)。浸泡发胀至2倍大小。 3、研磨:加入凉水磨成稀糊(黄豆和水比例5:1;反复3次直至豆渣不腻手)。 4、过滤去渣:用白布袋或细罗筛滤成豆浆。 5、煮浆:煮至起泡,除去浮沫,即为豆浆。[豆浆] 6、煮浆和点浆(添加凝固剂):撇掉豆浆表面的浮沫,上锅熬开,与此同时加入熟石膏水(碳酸钙)(石膏粉加少许水溶化),一点一点添加混入;一边搅拌均匀(添加比例0.2-0.3%;每公斤20-30克)。倒入提前备好的保温桶内,将熟豆浆一次性倒入保温桶内,使豆浆与石膏粉融合在一起,凝固成一体,表面盖上干布,静置5分钟,撇净浮沫和水分,其余即为豆腐脑。[豆腐脑] 南方豆腐(较白软)凝固剂:熟石膏(碳酸钙) 北方豆腐(较黑硬)凝固剂:盐卤(氯化镁) 7、成型:待豆浆凝固至筷子可以直立其中(约15分钟)。倒入备好的框,框内铺上干净的纱布,包好挤压,固定好以后用石块压好,压制时间10-20分钟。[水豆腐] 8、五香豆干制作:10斤黄豆=25斤豆干。 将豆腐脑放入模具内进行过滤压闸,经逐步过滤压闸3-5

小时后即为白坯豆腐干;将成型的豆腐干放入内含有适量的八角、丁香、桂皮、盐、糖、味素的汤中进行卤制,温度为60-80℃、时间为5-8小时;将卤制好的豆腐干进行真空包装,包装后进行高温或紫外线灭菌后即为成品。 把豆腐坯子置案上,将盐、香料等均匀地撒在豆腐上,再将豆腐切成5厘米见方的小块(厚度1公分),按每10个重叠堆放2小时左右,让其入味。 2.将入味的豆腐辅到有孔格的篾竹编里,放在灶膛上,点燃锯木面徐徐熏炕,直到水分收干呈金黄色即成。 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人如不小心误服,会感觉恶心呕吐、口干、胃痛、烧灼感,腹胀、腹泻,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1. 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xx(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xx)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 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xx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 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 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xx,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 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xx,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 即成水豆腐。 5. 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 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B —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 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oC—20oC时,浸泡12 小时一18小时;夏季水温30oC左右;浸泡6小时一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o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 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 2倍。泡好的豆要 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 .磨浆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卤水是天然的东西,就是海水晒盐时,除去食盐结晶剩下的东西,主要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绿化钾和其他一些无机盐的晶体,通常包含结晶水.而且在保存的过程中会吸潮,所以看起来是湿渌渌的.至于用量,卤水下锅引起蛋白质变性,迅速变为半固体,可以看出来的. 干豆腐/豆腐皮是后期加压,使水分脱失作成的. 点豆腐买葡萄糖内脂 具体方法是: 1 把煮好的豆浆冷却至35℃以下时点脂(方法如2) 2 将β-葡萄糖酸内脂用少量冷开水溶解。做老豆腐1公斤浆加30克内脂,嫩豆腐1公斤浆加24~30克内脂。将溶解好的内脂加入冷却的豆浆中缓慢拌匀 3 将点脂后的浆倒进成型模中,放入凝固槽。以80~85℃保温20分钟,静置冷却即为成豆腐包括硬豆腐、软豆腐、细嫩豆腐和充填豆腐几大类。其制法因种类不同存在若干差异。但是豆乳加工工序与使用凝固剂 (通常使用硫酸钙)进行凝固工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豆腐加工的一般工艺如下: 大豆→水浸泡→磨碎→豆糊→加热→分离豆腐渣→豆乳→豆腐

使用的凝固剂通常为硫酸钙。可是以硫酸钙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在风味、表面光泽、质地细腻与保水性方面比不上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的豆腐。但是,以盐卤为凝固剂加工豆腐也存在一定缺点。当豆乳浓度、温度、含水量及其他条件处理不当时,加工出来的豆腐容易变硬,制品的品质不均匀。特别是氯化镁的溶解速度快,在水或豆乳中会马上溶解,迅速发生凝固反应,凝固速度快。因此要求操作者具有熟练的使用技术,否则很难得到品质均匀的制品,制品的商品价值会降低。另外,盐卤的使用方法对豆腐的细腻度、硬度及弹性有着微妙的影响。总之,以盐卤为凝固剂制作豆腐,在技术方面存在一些难点。 鉴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提供一种比较简单的盐卤豆腐的制作方法。 下面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制法。 首先,在天然盐卤(氯化镁)中添加少量的水、食用油脂与乳化剂以及60℃以上的热水,搅拌均质,形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使用的食用油脂为大豆油等植物油及动物油脂;使用的乳化剂为大豆磷脂和甘油酯等。添加60℃的热水,目的是使食用油脂保持60℃左右的温度,促进大豆磷脂等乳化剂在油脂中溶解,同时能够生成稳定的盐卤分散液。将盐卤分散液与豆乳混合,倒入型箱,制成豆腐。 在豆乳中添加盐卤分散液,可排除豆乳中的脂肪,同时能促进盐卤与大豆蛋白溶为一体,简化盐卤豆腐的制作。在盐卤中添加油脂类,可增加豆腐的风味,增强豆腐表面的光泽,而且能延缓盐卤的凝固反应。

休闲豆腐干的加工工艺及配方

休闲豆腐干的加工工艺 及配方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休闲豆腐干的加工工艺 工艺流程 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蹲脑→破脑→压制→切片→嫩化→卤制→烘干→调味→包装→杀菌 工艺操作要点 1.2.1 浸泡 条件:挑出虫蛀、霉变、发黑的大豆,准确称取饱满、均匀、有光泽的优质大豆,将大豆完全浸泡于水中(料水比1:2),一般夏季浸泡约6-8 h (25-35 ℃),春季和秋季10-20 h,冬季20-30 h (0-10 ℃),中途换水1-3次。 判断:大豆完全吸水膨胀,用手指瓣开后,内表面平整光滑,无凹陷和硬芯。 1.2.2 磨浆 条件:将浸泡好的大豆尽可能沥水,再次筛选出虫蛀、霉变、发黑的大豆,再用自来水(料水比1:2,以干豆质量计)清洗大豆2次,用滤网沥水静置2 min。按照一定料水比(干豆:自来水)=1:8,进行2次磨浆,100目过滤,得到生豆浆。在使用磨浆机时,注意一边加大豆一边加水,调整好加入量,保证磨浆机的正常运转。 1.2.3 煮浆 条件:于95℃下煮10 min,至豆浆表面形成黄色的脂肪蛋白膜,豆香味溢出。 1.2.4 点浆

条件:配制好卤水,再按卤水:生豆浆量=:100进行点浆。点浆温度为85℃。点浆时注意缓慢加入卤水,边加入边用大滤勺上下倒搅,搅拌需缓慢进行,速度不能太快,防止乱搅,当出现均匀的芝麻大小的豆花时停止点浆。 1.2.5 蹲脑 条件:于85℃蹲脑10 min,直至黄浆水析出,小豆花凝聚成大块豆花。 1.2.6 破脑 条件:蹲脑后将表面黄浆水除去一部分,用搅蛋刷搅动豆花,将大块的豆花重新搅成均匀的芝麻大小,以保证压制豆腐的均匀性和细腻口感。 1.2.7压制 条件:85℃趁热压制20-30 min,分时段压制。将包布平坦的铺在压模中,留出多余的布,趁热将豆花均匀地倒入,用搅蛋刷尽量捣匀捣平坦,均匀地一层层盖住包布,放上压板,用千斤顶压制,至豆腐中无水压出。 1.2.8切片 要求:按包装要求切成不同大小、形状的豆腐干。 1.2.9卤制 卤水调制HY13E185 %,盐%,添加调制好的卤液,90-95℃卤制45分钟至1 h,。 1.2.10烘干 条件:将经过卤制的豆腐干放入烘箱中于80℃,7-8 min,烘干。

豆腐制作工艺集锦

豆腐制作工艺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 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绿色豆腐制作 一、工艺流程 大豆→挑选→浸泡→磨浆→过滤→煮浆→混合→蹲脑→压榨成型 ↑ 菜汁或菜泥少量凝固剂 二、操作要点 1.菜汁添加量以豆腐的色泽及生产成本为指标,确定菜汁或菜泥的添加量。豆腐的颜色随添加蔬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分别为红、黄、绿等:各种颜色。本文以青菜为例,其成品:豆腐为绿色。每500毫升豆浆加入70毫升—80毫升菜汁,制成的绿色豆腐色彩柔和。以500毫升豆腐添加70或75毫升菜汁为宜。成品豆腐经过蒸煮1小时仍不褪色(50克大豆可得 500毫升豆浆)。 2.凝固剂用量菜汁可直接作为凝固剂使用,也需添加少量石膏凝固剂。配制1%石膏悬浮液待用,按大豆:水:菜汁:1:9.5:1.5比例,磨浆、煮浆、棍合,依次加入石膏悬浮液,制成豆腐后称重,测水分,换算成同一水分含量下的豆腐重。 石膏悬浮液使用量60毫升时,豆腐出品率最高,豆腐品质好。最佳配比为大豆:水:菜汁:石膏悬浮液;1:9.5:1.5:1.2。 3.浸泡与磨制大豆的浸泡对豆腐出品率影响较。大,浸泡时间随季节而变化,宜为10-18小时,以大豆表面无皱皮,豆皮不易脱落,浸泡水面无白沫,搓开豆粒见豆瓣表面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已浸透无硬心为适度。豆腐出品率随磨制细度增加而上升。 4.混合煮浆后,迅速与菜汁混合搅拌,否则豆腐颜色不均匀,有粗糙感。若莱汁经灭菌处理后使用,可延长产品保存期。

111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大全

豆制品的生产工艺流程 第一步:大豆挑选与浸泡:制作豆腐首先要挑选品质较好的黄豆,因为黄豆的好坏直接影响豆腐的产量和品质,挑选黄豆时应用科粒饱满的黄豆这样可以提高出浆率,同时挑出霉烂变质的黄豆以免影响豆腐的品质,同时去除杂物后方可加水浸泡。浸泡时间要注意掌握好水温和浸泡时间,并要注意所用水质和水量,浸泡时间长短因气温和水温不同而异,一般在冬季需浸泡时间较长,浸泡10-12小时,春秋季8-10小时,夏季4-6小时,但不论浸泡时间长短,浸泡后的大豆需要达到如下要求:大豆要增重1倍,夏季可浸泡至九成,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芯,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浸泡至十成,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浸泡用水量一般为豆重的2倍,但浸泡豆面必须全部淹没在水中,并要求水面高出豆面6-10厘米以上。同是还要注意浸泡水的水质,此外,在夏季浸泡时还需换水,以防因微生物繁殖影响浸泡效果,而影响豆腐的质量。 第二步:加水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经水洗净、沥干后,即可加入磨浆机料斗,磨浆要求一边投料,一边加水,且投料加水要均匀,不可中途断水或断料,以确保所磨豆浆顺利进行。磨浆加水量一般掌握在已泡制完毕大豆重量的2倍为宜,每斤干豆一般出5斤生豆浆。 (1)

第一次磨浆:将磨浆机的上下磨片调节到有少许磨擦的位置后,在磨浆机的料斗内加入已泡好洗净的黄豆,拧开磨浆机料斗上的蝶阀放水,打开磨浆开关,进行磨浆,注意观察出浆的浓度,适当的浓度为8-10℃be`(1斤干豆出5斤左右的豆浆)以便及时调节加水量,如果是做豆浆可以适当降低豆浆的浓度(1斤干豆出15斤左右豆浆)。一般豆子要经过二次磨浆,第一次磨浆出浆率较高(一斤干豆在泡制好的情况下,可出6-7斤的豆浆即可点制嫩豆腐-内脂豆腐)注意:在磨浆前应调节磨片间隙在转动时听到有轻微的磨擦声既可,如调得过细则容易阻塞滤网,出现渣中带浆,降低了生产效率,增加了电能的消耗;如间隙过大出渣率太高同样造成物料的浪费,如遇到沙石等硬物应立即停机及时清除;磨浆结束时要先关电源后关水。 第二次磨浆:将豆渣加水搅匀,使渣槽中渣水混合物成为稀稠状,不宜太稀不宜太稠,太稀时无论做豆腐还是成品豆浆都太大消耗了原料和能源,太稠造成料斗中渣水混合物不易下料磨浆。渣水调配合适,则可进行第二次磨浆,磨将时不需加水,直接将渣水混合料加入料斗,打开电源开关进行磨浆,这时可将砂轮磨片在第一次磨浆的基础上再次向调细的方向调紧少许,出渣口的豆渣呈碎沫状不易粘手,则不需再次磨浆;若渣呈团状说明豆浆还未全部榨出,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磨浆。磨浆完毕关闭磨浆开关,开启吸浆开关,将生豆浆吸入煮浆桶内等待煮浆。 (2)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6分)。关键步骤:①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1分)。②磨浆是使蛋白质充分从大豆组织中溶出,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200目。注意磨浆时要边加水边加大豆(1分)。③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形的过程。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的条件,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 5 产品的保鲜期(1分)。④凝固成型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弹性、韧性的豆制品。 2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①原料选择与处理(原料选择、清杂、浸泡)(2分)②胚芽的分离(与洗涤)(两次粗碎、 两道分离)(2分)③纤维分离(与洗涤)(细磨、过筛)(2分)④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分离)(2分)⑤淀粉的洗涤与干燥(2分) 或: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 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6分)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①浸泡 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1分)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1分)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2分)。 5 简述糖在面制品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型(2分)(2)作 为酵母的营养物质(1分)(3)作为面团的改良剂(1分)(4)延长产品的货架期(1分) 3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 全部配料↓部分配料(1分)→第一次搅拌(1分)→第一次发酵(1分)→第二次搅拌↓刷蛋→饰面←成型←醒发←搓团←切块←第二次发酵(1分)↓继续醒发→烘烤→冷却→成品(1分)。 4 简述面团的形成过程 4 面团加水和成面团时(1分),在搅拌机或手工搓揉后, 麦谷蛋白首先吸水润涨,在逐渐膨胀过程中吸收同时水化的麦醇溶蛋白、麦清蛋白、麦球蛋白(1分)。充分水化润涨的蛋白质分子在搅拌机的作用下相互接触时,不同蛋白分子的巯基之间会相互交联,麦谷蛋白的分子内二硫键转变成分子间二硫键,形成巨大的立体网状结构(1分),这种网状结构构成面团的骨架,其他成分,如淀粉、脂肪、低分子糖、无机盐和水充填在面筋网络结构中(1分),形成具有良好粘弹性和延伸性的面团

豆腐干工艺详解

豆腐干工艺详解 1 原材料的选择 要做出滋味细腻,细韧耐嚼的豆腐干,对于原材料黄豆的选择特别重要,而且这也是豆腐干好吃与否的关键:颗粒饱满并且整齐均匀,无破半,无缺损,无虫害,无霉变,无挂丝的为优质黄豆。黄豆水分含量的检测非常重要,在整批黄豆里进行抽样化验。如果水分含量小于8%,说明这批黄豆比较干燥,如果水分含量大于8%,说明黄豆比较湿,需要晾晒。优质黄豆具有正常的豆香味;有酸味或霉味的黄豆是次品。 原料选好以后,就开始了豆腐干的加工制作流程。在南溪豆腐干的加工厂里,凡进车间的人员都严格执行了卫生消毒管理的规定。豆腐干的加工制作环节要经过18个复杂的流程以后才能做出香嫩、可口、美味的南溪豆腐干。 下面我们把加工制作豆腐干的流程详细加以介绍。 2.1 泡豆 先把挑选好的黄豆倒到吸豆池里,再用吸豆机把黄豆吸到上一层的泡豆车间。把黄豆分别倒入泡豆池里,每一池大约放黄豆250千克,然后加水开始泡豆,黄豆和水的比例一般为1:6。泡豆时间一般在5-12小时之间,夏天时间稍短一些,一般为5-8小时为宜;冬天时间稍长一些,一般8-12小时为宜。泡豆期间,每隔2小时就要把黄豆搅拌一次,以达到泡豆均匀。泡豆时间到了以后,不要急于磨豆浆,要先检查黄豆是否泡透,方法是把黄豆捏开看黄豆中间是否还有硬芯,如果有硬芯,要加长泡豆时间,以免影响出浆率。在南溪豆腐干的加工厂里使用自动化的磨浆机磨浆。 2.2 磨豆滤浆 方法是把泡好的黄豆从泡豆池里放出,经过输豆机,把黄豆输送到磨浆机里进行磨豆浆。黄豆在经过输豆机时,可以去除杂质,在输豆机前方可以把大的杂质去除,黄豆经过输豆机的深槽时,像这样的小石头等坚硬的杂质,以及没有泡发的黄豆就会留在这个深槽里,然后人工把它清理掉。在输豆机的末端可以把细小的杂质,通过筛板过滤掉, 这样泡好的黄豆经过去除杂质以后,就会流到下一层的磨浆机里进行磨豆浆,磨豆浆的时

传统豆腐干的加工工艺

1 传统豆腐干的加工技术 1.1 工艺流程 浸泡→磨浆(过滤)→煮浆→点浆→蹲脑→破脑→压制→切片→嫩化→卤制→烘干→调味→包装→杀菌 1.2 工艺操作要点 1.2.1 浸泡 条件:挑出虫蛀、霉变、发黑的大豆,准确称取饱满、均匀、有光泽的优质大豆,用自来水(料水比1:1,以干豆质量计)清洗大豆2次,然后将大豆完全浸泡于水中(料水比1:3),一般夏季浸泡约6-8 h (25-35 ℃),春季和秋季10-20 h,冬季20-30 h (0-10 ℃),中途换水1-3次。 判断:大豆完全吸水膨胀,用手指瓣开后,内表面平整光滑,无凹陷和硬芯。 1.2.2 磨浆 条件:将浸泡好的大豆尽可能沥水,再次筛选出虫蛀、霉变、发黑的大豆,再用自来水(料水比1:2,以干豆质量计)清洗大豆2次,用滤网沥水静置2 min。按照一定料水比(干豆:自来水)=1:8,进行2次磨浆,100目过滤,得到生豆浆。在使用磨浆机时,注意一边加大豆一边加水,调整好加入量,保证磨浆机的正常运转。 1.2.3 煮浆 条件:于95℃下煮10 min,至豆浆表面形成黄色的脂肪蛋白膜,豆香味溢出。煮浆时需不停搅拌,以防粘锅产生较重的糊味。 改进:可考虑使用消泡剂聚二甲基硅氧烷,用量为0.03%。实际生产中,可以考虑使用蒸汽冲制豆浆,即能有效地使豆香味溢出,又能防止粘锅产生糊味。 1.2.4 点浆 条件:按MgCl2:自来水=1:4配制好卤水,再按卤水:生豆浆量=1.25:100进行点浆。点浆温度为85℃。点浆时注意缓慢加入卤水,边加入边用大滤勺上下倒搅,搅拌需缓慢进行,速度不能太快,防止乱搅,当出现均匀的芝麻大小的豆花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 1.原料处理。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 2.5~3小时。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 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 1.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oC—20o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o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oC,浸泡约24小时。水质以纯水、软水为佳。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3为好,浸泡好的大豆约为原料干豆重量的2.2倍。泡好的豆要求豆瓣饱满,裂开一小线。但浸泡时间如果过长,会影响出浆率。 2.磨浆一般选用能进行浆渣自动分离的磨浆机,粗磨、细磨共2次--3次,尽可能提高大豆蛋白的抽提率。由于不再像用卤水、石膏作凝固剂生产豆腐那样还需压榨成型,所以磨浆过程中加水量的多少就决定了成品内脂豆腐的老嫩。一般做老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3—4:1,做嫩豆腐时水与干豆的比例是6—10:1。第一次粗磨时加水量为总加水量的30%,第二次调节磨浆机螺旋进行细磨,加水量为30%,第三次的加水量为40%,尽可能地把豆渣里面的浆冲洗出来。磨好的渣应手感细腻无颗粒。

豆干的生产工艺

豆干胚生产工艺 一、清选 1.1选料:选用无霉变、成熟、未经处理、色泽光亮,颗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原料,但刚刚收获的大豆应存放2—3个月以上再用。 1.2除杂:我们在生产中除杂采用湿选法。湿选法的原理就是根据大豆与杂物的相对密度的差异,在浸泡大豆时先用水漂出相对密度小的草屑等,浸泡完毕后再用溜槽和震动筛除去泥块等相对密度较大的杂质。 二、浸泡 2.1用水:选用自来水进行浸泡,硬度达到软水要求。 2.2 准备工作:每天按当日生产量领取相应黄豆,并对泡豆池进行彻底消毒。 2.3用水量:浸泡好后的大豆的吸水量约为1—1.2倍,所以先将泡豆池注入黄豆量的1.5倍的清水,然后再投入黄豆浸泡。 2.4浸泡时间和温度:温度和时间是决定大豆浸泡程度的两大关键因素,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温度低,浸泡时间长,但是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大豆自身呼吸加强,消耗本身营养成分。比较理想的水温应控制在15--20℃的范围内,由于我们是用自来水浸泡,因此采用自然水温,但是水温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

2.5浸泡程度:大豆的浸泡程度不但影响产品的得率,而且影响产品的质量。浸泡适度的大豆蛋白质膜是胞性状态,在粉碎时可以得到充分破碎,浸泡不是蛋白体膜较硬,浸泡过后,蛋白体膜过软,在生产当中,浸泡合适的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不轻易脱落,手感好,常用的判断方法为浸泡后的大豆扭成两瓣,以豆瓣内表面基本呈平面,略有塌坑,手指掐之易断,断面己浸透无硬心为宜。 三、磨浆 3.1.磨浆的目的与要求;大豆经浸泡后,蛋白体膜,但要使蛋白质溶于水,还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单从蛋白质溶出的角度来看,大豆破碎得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浸出,大豆蛋白体的直径在2-微米之间,磨碎大豆颗粒的直径细度在2微米以下,而在实际生产中粉碎细度在100—200目,过虑细度80目左右,用手摸豆浆没有颗粒感。 3.2.磨浆设备:磨浆的设备有多种,我们采用三级浆渣过虑法, 3.3.磨浆加水作用与加水量:大豆浸泡完毕,必须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沥尽余水后方可进入粉碎机磨浆,研磨时必须随料定量进水,起作用为:一是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起润滑作用,二是磨运转时会发热,加水可以起冷却作用,防止蛋白质的变性,三是可使磨碎的蛋白质分离出来,形成良好的溶胶体。 加水时的水压要恒定,水的流量要稳,要与进豆速度相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磨出来的豆浆细腻均匀,水的流量过大,会缩短大豆在

豆腐的制作工艺和豆腐机的操作流程

豆腐的制作工艺和豆腐机的操作流程 豆浆豆腐介绍 豆浆是将将大豆用水泡后磨碎、过滤、煮沸而成。豆浆营养非常丰富,且易于消化吸收。豆浆是防治高血脂、高血压、动脉硬化、缺铁性贫血、气喘等疾病的理想食品。 豆腐让人体对大豆蛋白的吸收和利用,变得更加容易;豆腐柔软变通的个性给擅长烹饪的中国人留有极大的创造空间,豆腐也因此被制作出品类繁多的菜肴,以适应不同地区人们的口味和喜好。所有这些,让普通的大豆得到了升华。时至今日,已有二千一百多年的历史,深受我国人民、周边各国、及世界人民的喜爱。发展至今,已品种齐全,花样繁多,具有风味独特,制作工艺简单食用方便的特点。豆腐高蛋白,低脂肪,具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的功效。 二、穗华豆腐机制作豆浆豆腐的工艺 (一)磨豆浆 1、打开豆腐机控制面板上的手动进水阀,开启自来水阀门,在自来水加入到水箱的过程中,请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水位达到最高水位标示时请关闭控制面板的手动进水阀门。 2、先开启磨浆开关1-2分钟,然后打开高身水龙头开关,一边调节水量,一边将黄豆倒入漏斗中,水量大小以出渣口排出的豆渣松散,不含浆为宜,磨浆完成即关闭高身水龙头,然后让磨浆机空磨3-5分钟后方可关闭,保证磨浆机的使用寿命。 (二)蒸煮、出豆浆: 1、先将豆浆桶盖盖好, 2、接通电源和气源,按动加热开关,将温控调到110℃加热指示灯亮,此时机器开始加热 3、在加热的过程中必须通过控制面板上的玻璃管观看水位是否正常(水位必须达到水位标示的最高水位),如果水位低于最低水位标示时必须先将自来水补充至高于最底水位标示。 4、豆浆煮好后按比例将白糖(必要时加入其它配料)放入储浆桶,在出奶口下面放好容器,缓慢开启出奶阀出浆。 (三)清洗、关机: 机内豆浆放完后,按下列要求清洗: 1、电磨:(每次或当天不再连续磨时清洗。)打开磨盖,将残渣清除干净,必要时应将滤网拆下来彻底清洗,洗干净后将电磨、料斗还原,按动电机开关空磨1-2分钟后停止。 煮浆桶及桶内蒸气出来管(每三次或每次不连续或当天不再做时清洗)。将蒸气出来管拆下,放水清洗干净煮浆桶,疏通管上的上小孔,洗干净擦干后装好。 关机:以上工作完成后,关闭电源开关、关闭出奶阀,高身水龙头、进水阀、 打开排水阀,将蒸气包的水排放出来。 (四)压榨豆腐: 1、将刚做好的热豆腐花用勺子捣碎后均匀的铺在豆腐格内,然后平整地盖好双层纱布,压上盖板并将各边外露纱布折叠好,旋转手柄,上盖好板均匀地进行挤压(约10分钟左右)等排出一定水量后,旋松手柄,揭去盖板、纱布等,用快刀划分成所需尺寸。至此,洁白、鲜嫩、营养丰富的豆腐就制好了。 2、为了节约能源及加热时间,在制作豆腐花及豆腐时,其豆奶温度升高至约100℃即可。用穗华豆腐机每公斤黄豆最低可生产3.5公斤豆腐或8公斤豆浆,产量比传统方法提高30%左右。

千叶豆腐制作工艺及配方

千叶豆腐制作工艺及配方-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千叶豆腐制作工艺及配方 1.、材料比例: 1、大豆功能性浓缩蛋白 150g 2、大豆分离蛋白粉 380g 3、木薯/马铃薯变性淀粉: 80g 4、大豆色拉油: 500g 5、冰水:碎冰1800g+水700g 6、TG酶 1--2g 7、凝固剂: 2g 8、白色素: 4g 9、超鲜: 3g 10、鲜味素: 3g 11、食盐: 2g 1.、制作流程: 1、备料:将TG酶与干淀粉混合; 2、制浆:将冰块、水、凝固剂混合加入桶内,再加入大豆蛋白粉, 开机打浆,至桶内浆料形成漩涡状(时间约2分钟);在漩涡中加入混合后的淀粉,继续搅拌至略有弹性(时间约2分钟);在漩涡中缓慢加入色拉油、白色素、超鲜、鲜味素、食盐,继续打浆至浆料完全乳化,变白,有弹性(时间约5至7分钟)。

3、铺盘:盘底部涂层油后,打好的浆料,快速铺盘(边手工搅动边 铺),刮平、压浆; 4、熟化:在室温中热化1-2小时后,放入冷柜中进行零度保鲜,使 浆料进一步熟化,时间10小时以上。 5、成型:将氧化后的浆料放入蒸箱中进行蒸煮,先用温度50度左 右蒸20-30分钟,后再加温至90度,再蒸10分钟,即可出锅。 6、包装:蒸熟产品置于通风处风干冷却后进行包装,再进行急冻, 待冻透后即可出货。 1.、注意事项: 1、TG酶的分量可随产品特性要求适当改动,变性淀粉可根据口感 要求增减; 2、色拉油必须选择色泽较浅的大豆油,以增加白度; 3、如果要增加弹脆度,可适当增长打浆时间,并增加熟化时间,熟 化时间越久越弹脆; 4、蒸煮时,要用保鲜膜将产品包住再蒸,以防止在蒸煮时吸入水 分,影响弹脆度; 5、可适量加入猪肉香精或牛肉香精、鸡蛋清或蛋清粉,以增强产品 口感及香味。

豆腐的制作工艺及配方

豆腐的制作工艺及配方 豆腐营养丰富,容易消化,食用方便,是我国人民喜爱的副食品之一。 原料配方制作豆腐的主要原料为黑豆、黑豆(黄豆),以颗粒整齐、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的新豆为好。 制作方法 1、泡料。黑豆经过严格验收、检查后第一个工序就是将黑豆投入料池中加水浸泡。 泡料时间应根据黑豆本身质量、含水量、季节、室温和不同的磨口区别对待,不能一切切。在北方地区,一般春秋季节可浸泡12~14小时,夏季6~8小时,冬季14~16小时。 第一次冷水浸泡3~4小时,水没料面150毫米左右,黑豆吸水,水位下降料面以下60~70毫米时,再继续加水一至二次,使豆粒继续吸足水分,使浸泡后的黑豆增重一倍即可。 夏季可浸泡至九成开,搓开豆瓣中间稍有凹心,中心色泽稍暗。冬季可泡至十成开,搓开豆瓣呈乳白色,中心浅黄色,pH值约为6。 如使用砂轮磨磨浆,浸泡时间还应缩短1~2小时。 2、磨料。磨料是制作豆腐的第二个工序,浸泡好的黑豆上磨前应经过水选或水洗,使用砂轮磨需要事前冲刷干净,调好磨盘间距,然后再滴水下料。初磨时最好先试磨,试磨正常后再以正常速度磨浆。 磨料当中滴水、下料要协调一致,不得中途断水或断料,磨糊光滑、粗细适当、稀稠合适,前后均匀。 使用石磨时,应将磨体冲刷干净,按好磨罩和漏斗,调好顶丝。开磨时不断料不断水。

磨料应根据生产需要,用多少磨多少,保证磨料质量新鲜。 遇有临时停电、停水或机械故障不能短期连续生产时,应将豆料立即起出,摊晾在水泥地面上,大批量需将水抽出,注意通风。临使用前还需用冷水冲洗1~2遍,以免影响豆腐成品质量。 3、过滤。过滤是保证豆腐成品质量的前提,现时各地豆制品厂多使用离心机。使用离心机不仅大大减轻笨重体力劳动,而且效率高、质量好。 使用离心机过滤,要先粗后细,分段进行。尼龙滤网先用80~100目,二三次用80目,滤网制成喇叭筒型过滤效果较好。 过滤中三遍洗渣、滤干净,务求充分利用洗渣水残留物,渣内蛋白含有率不宜超过2.5%,洗渣用水量以

豆腐乳制作工艺流程论文

豆腐乳的制作工艺 概论: 豆腐乳又称腐乳,是我国著名的特产发酵食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生产历史。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产品,是一种滋味鲜美,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食品,主要以大豆为愿料,经过浸泡、磨浆、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装坛发酵精制而成。 一、腐乳的发酵类型 根据生产工艺不同,豆腐乳发酵类型可分为四种:①腌制腐乳②毛霉腐乳③根霉腐乳④细菌腐乳。 1、腌制腐乳:豆腐坯加水煮沸后,加盐腌制,装坛加入辅料,发酵成腐乳。这种加工法的特点:豆腐坯不经发酵(无前期发酵)直接装坛,进行后发酵,依靠辅料中带入的微生物而成熟。其缺点是蛋白酶不足,后期发酵时间长,氨基酸含量低,色香味欠佳,如四唐场腐乳,湖南兹利无霉腐乳。 2、毛霉腐乳:以豆腐坯培养毛霉,称前期发酵,使白色菌丝长满豆腐坯表面,形成坚韧皮膜,积累蛋白酶,为腌制装坛后期发酵创造条件。毛霉生长要求温度较低,其最适生长温度为16℃左右,一般只能在冬季气温较低的条件下生产毛霉腐乳。传统工艺利用空气中的毛霉菌,自然接种,需培养10—15天左右(适合家庭作坊式生产)。也可培养纯种毛霉菌,人工接种,15—20℃下培养2—3天即可。 3、根霉型腐乳:采用耐高温的根霉菌,经纯菌培养,人工接种,在夏季高温季节也能生产腐乳,但根霉菌丝稀蔬,浅灰色,蛋白酶和肽酶活性低,生产的腐乳,其形状、色泽、风味及理化质量都不如毛霉腐乳。结合以上各种优缺点,经过实验,采用混合菌种酿制豆腐乳,不但可以增加其风味。还可以减少辅料中的白酒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毛霉和华根霉的比例为7:3最好。 二、菌种培养方法 1、试管斜面接种培养基:饴糖15g蛋白胨1.5g琼脂2g水100mlPH6 也可以采用马铃薯培养基:将马铃薯洗耳恭听净、去皮、称取20g切成小薄片,加水煮沸15—20分钟,纱布过滤,去渣取滤汁,加水补充至100ml,加入琼脂2g,煮溶后加入葡萄糖2g拌匀,分装试管(装量为试管的1/5)塞上棉塞,包扎后灭菌,摆成斜面,接种毛霉(或根霉)15—20℃(根霉28—30℃)培养3天左右,即为试管菌种。 2、三角瓶菌种培养基:麸皮100g蛋白胨1g水100ml,将蛋白胨溶于水中,然后与麸皮拌匀,装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装50g培养料,塞上棉塞,灭菌后趁热摇散,冷却后接入试管菌种一小块,25—28℃培养,2—3天后长满菌丝有大量孢子备用。【用到的设备:高压灭菌锅垣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灭菌条件:采用高压灭菌锅,0.1Mpa灭菌45-60分钟】 三、腐乳酿制工艺 豆腐坯制作→前期发酵→后期发酵→装坛(或装瓶)→成品 豆腐坯的制作 制好豆腐坯是提高腐乳质量的基础,豆腐坯制作与普通作豆腐相同,只是点卤要稍老一些,压榨的时间长一些,豆腐坯含水量低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