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宅智能化方案

豪宅智能化方案
豪宅智能化方案

豪宅部分弱电系统规划方案

1 弱电系统

1.1 概述

瀛通绿地大厦公寓式办公楼将调整为住宅楼,住宅部分为3层至20层(共18层),每层改为4套豪宅(将来可能改为每层2套豪宅)。根据建设方要求对豪宅部分进行弱电规划,将其建成智能豪宅。

随着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提高,促使了家庭生活的现代化,衣食住行的舒适化,居住环境的安全化。人类技术发展的最终目的和方向是服务于生活所需,这些高科技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了人们生活习惯,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智能住宅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现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尤其是有一定文化层次和经济实力的楼盘买家,已把住宅智能化程度作为自己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智能家居系统所占房地产开发的成本比例不高,却能明显提高楼盘的吸引力,增值作用显著,轻松打造酒店式公寓服务,成为房地产推介的又一有力方式。智能豪宅弱电建设除引入一般住宅的对讲、家防系统外,还同时引入智能家居、生物识别等高新技术。

智能家居系统是将家庭中各种与信息相关的通讯设备、家用电器和家庭保安装置,通过家庭总线技术连接到一个家庭智能化系统上进行集中的或异地的监视、控制和家庭事务性管理,并保持这些家庭设施与住宅环境的和谐与协调。现在高端房地产项目进入快速的发展时期,各个项目对于自身的品质也越来越重视,开始寻找项目的差异卖点。精装修、家居智能也成为豪宅发展的必备配置。

生物识别技术是利用人体生物特征进行身份认证的一种技术。生物特征是唯一的(与他人不同),可以测量或可自动识别和验证的生理特性或行为方式,分为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生物识别技术可以大大降低身份仿冒的可能性。高端的生物识别设备已作为高档场所的醒目标志。

针对本项目的业态定型和档次定位,建议豪宅部分建设以下弱电系统。

?通信系统

电话宽带接入系统

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户内信息箱及管线配套系统

无线信号(住户内网)系统

安防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

进户门门禁管理系统(含身份甄别系统)

智能信报箱系统可按需结合设计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

?休闲娱乐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

家庭影院系统

1.2 通信系统简述

为满足入住业主通信需要,每套豪宅需同时引入电话宽带信号、卫星电视信号、有线电视信号。户内部分根据精装修图纸设计具体点位和管线路由。

基于满足住户随时随地享受通讯和信息交流的需要,应本项目每套豪宅应配置1个大容量的户内信息箱,作为外线接入收头点和户内线缆汇集点,同时可实现内部线缆跳接功能。此户内信息箱需满足户内交换机、宽带路由器等设备的安装,同时考虑散热和后期维护的需要。同时为满足现代生活无线上网的要求,应在户内客厅和视听室等区域预留无线AP的数据接口面板和电源接口面板,并预留安装空间。

具体点位布置推荐如下:

餐厅、客厅、卧室、书房、休闲室等区域预留电视点位,每个电视点位边预留网络点位(数字电视备用)。卧室卫生间建议考虑设置电视点位。

餐厅、卧室卫生间、客厅、卧室(床头柜、书写台)、书房(书桌)、休闲室等预留电话点位。

客厅、卧室(床头柜、书写台)、书房(书桌)、休闲室等预留网络点位。

客厅、休闲室、书房等区域天花位置预留无线AP用网络点位和电源点位。

1.3 安防系统简述

住宅项目应配置专用安防系统。针对本项目豪宅特点,建议各安防子系统配置如下。

1.3.1 防盗报警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

所有住户均配置防盗报警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

每户配置1个报警键盘,可中心机房联网。

户内和外界的所有通道口设置红外幕帘探测器。

卧室、客厅、卫生间内(坐便器边及浴缸边)设置紧急求助按钮。

户内报警主机宜具备外接通讯模块,可选择同时向业主通讯报警。

所有住户配1台分户可视门口机和室内可视门口机。

根据建设方要求,每户暂配1个户内可视对讲机,对讲机布置在每户正门边;同时每户正门外配置1台可视对讲分户门口机;底层大堂入口隔离门处配置豪华型可视对讲单元门口机;底层大堂服务台区域设置1台对讲副管理机(另配场景摄像机1台);安保中心机房内配置对讲管理机。

访客到访流程如下。(本次方案设计推荐TCS品牌产品)

tCV

可视对讲门口机

分户可视对讲门口机

1.3.2进户门门禁管理系统可视对讲系统

根据建设方要求,公寓式办公楼内人行交通路线保持不变(地下层不设服务前台),仍采用访客只能先底层大堂后经主电梯厅乘电梯到住户区(仍按本项目前期规划要求暂不考虑电梯控制)。

1.3.

2.1 临时访客离开路线选择

鉴于目前建设方规划在公寓式办公楼内对临时访客不发放凭证卡片,故在交通路线上有两种方式,请建设方选择。

1)临时访客离开时只能通过底层大堂离开。地下层主电梯厅通往外界的通道上双向安装识别设备,只限于固定住户出入。(在底层主电梯厅和外界连通的通道上安装隔离门,该门采用对讲和门禁集成控制开门,在对讲单元门口机内安装门禁读卡设备。主电梯厅位于地下区域通向外界的通道仍采用双向读卡管理模式,只向固定住户开放。)2)临时访客离开时可以通过底层大堂或地下层主电梯厅离开。

1.4 生物识别设备

为体现豪宅的高端和尊贵,建议在部分受控隔离门上安装生物识别设备,以方便固定人员进出。生物识别技术是目前最为方便与安全的识别技术,它不需要记住复杂的密码,也不需随身携带钥匙、智能卡之类的东西。生物识别技术认定的是人本身,没有什么能比这种认证方式更安全、更方便了。由于每个人的生物特征具有与其他人不同的唯一性和在一定时期内不变的稳定性,不易伪造和假冒,所以利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认定,安全、可靠、准确。此外,生物识别技术产品均借助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实现,很容易配合电脑和安全、监控、管理系统整合,实现自动化管理。

固定用户出入门主要分公共通道门(如底层及地下通道)、分户单门(每户住户的正门)。针对这两种类型的出入口应分别设计。

目前用于生物识别的生物特征主要有掌形、指纹、脸形、虹膜、视网膜、脉搏、耳廓等,行为特征有签字、声音、按键力度等。基于这些特征,现已开发出掌形识别、指纹识别、面部识别、发音识别、虹膜识别、签名识别等多种生物识别技术。

目前已有以下生物识别技术被产家应用到识别设备上。

?掌形

?指纹

?脸形

?虹膜或视网膜

?静脉血管识别(主要是手指静脉识别,手掌静脉识别设备现主要用于军事领域)

以上设备主要差别如下。

在实际应用中应考虑到以下局限性:

?生物识别技术涉及个人隐私,不是全部业主都愿意使用(或个人信息外露)?在无人值守出入口安装生物识别设备(如手形、指纹等类型的)存在仿冒危险?脸形(面部)识别技术尚未稳定,使用中需要保安在附近监督指导

?采用人脸、虹膜、视网膜识别技术需要考虑到使用人员身高差异,考虑到住户中儿童和大人的身高差别很大,此类设备需要考虑安装高低识别探头,识别设备体积相对较大。

?采用生物识别技术应用于住户正门上,需要配套安装电子门锁设备,而电子门锁不一定被全部业主所接受。

在本项目中推荐以下2类通道安装识别设备,具体管理模式由建设方选择。

1)建议在底层公共出入口安装生物识别设备和门禁读卡设备,两者可同时开门。生物识别设备作为可选项,愿意使用的住户可以输入建立信息,不愿意使用住户仍使用身份识别卡。

2)建议在住户正门上安装生物识别设备,采用单机管理模式,由住户自行管理。门锁采用电子开门和钥匙开门两种开门方式。

1.4 智能家居系统简述

家居生活的智能化作为当今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最人性化的应用,正为人们的起居生活带来全新感受。不仅将引领业主美好生活的崭新体验,而且赋予业主的尊宠物业潜力独具的增值空间。

智能家居主要体现以下优势。

?集成控制功能(将所有设备集中到一个控制面板控制)

?远程控制与无线遥控(可直接遥控或手机电话遥控设备)

?感应自动控制系统(采用人体感应或外界感应自动控制设备工作)

?自动开启功能(通过设定时间模式或场景模式工作)

在每户住户配置1套户内智能家居系统,每户正门边配1台智能终端显示屏。实现集成控制。智能家居系统具体可控制如下设备。

1)电动窗帘控制

2)照明回路控制,可场景设置

3)空调控制,可实现远程启动

4)可选配无线遥控器,方便控制

其中电动窗帘和照明回路控制可采用探测器联动控制模式或时间表控制模

式,具体控制模式可根据建设方档次定位调整。系统适当预留接口,方便入住

业主个性调整。

住户可以享受以下便利。

?单一光源或是群组灯光均可轻松掌控,给主人生活的舒适及安全带来非同寻常的效果;

?当该系统模块连接了相应的移动感应器后:主人晚上下班后回家,走到家门口时,该系统就会自动打开门灯,欢迎主人的归来;

?为了增强主人物业的安全性,该系统设计了模拟在家功能,通过连接光线探测器,使系统在夜幕降临时,屋内的灯光随机亮起,从而模拟出有人在家的景象,盗贼望而却步。

?夜间休息时,若听到异常响动,主人可以通过一键式紧急照明打开全屋灯光,有效阻吓不速之客的造访。

?此外系统独有的卫生间开灯模式:当主人或者宾客打开卫生间的灯一分钟后,排气扇自动运行,确保空气畅通;

?总掣开关:即在房屋入口或卧室床边设置一个按键开关作为全关功能。当您离家前或入睡前就能同时关闭屋内所有灯光,既安全节能,又省去您各房间关灯

的奔波之苦。

?卧室安全供电:大部分的家用电器都通过电源插座获得交流电的供应,然而普通插座仅能控制其直接相连的灯光电器的开笔,却无法控制线路中的交流电。

通过安全供电开关,您可以在睡前通过一个按键关掉全屋灯光开关,避免了电

器漏电和电磁污染的隐患,安然入梦。

?系统中根据需要进行时间设置来自动开关楼梯灯的设计等等。

1.5 休闲娱乐系统简述

休闲娱乐系统主要根据精装修图纸二次设计。建议如下。

?1)视听室(区)预埋5.1(或7.1)家庭影院系统管线和接口面板。根据市场反映,高端人士对视听产品往往有个性追求,样板房推荐的视听品牌可能无法满

足所有业主的需求。故建议先预留管线,具体设备可由入住业主另行选择。

?2)在客厅、卧室、书房、休闲室、卫生间等区域安装背景扬声器。

?3)在卧室卫生间内安装切换面板设备,可实现在卧室卫生间内接听广播节目功能,或接听卧室电视节目的功能。

1.6 估算说明

?防盗报警系统和可视对讲系统按72户估算,约需180万元。

?若选择面部识别模式设备,按72户估算约需660万元。(若选择静脉识别模式,按72户估算约需510万元;若选择掌形识别模式,按72户估算约需450万元;

若选择指纹识别模式,按72户估算约需250万元)

?智能家居系统按72户估算,约需550万元。

2 豪宅项目

2.1 104地块豪宅

104地块豪宅项目建设规划以下弱电系统。

?通信系统

电话宽带接入系统

卫星电视及有线电视接入系统

户内信息箱及管线配套系统

无线信号覆盖(住户内网)系统

?安防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

可视对讲系统

进户门门禁管理系统(前期规划面部+指纹识别,后调整为指纹识别)

梯控系统(该豪宅楼宇为每户配1部专门电梯,另为佣人配专门电梯,人行通道从建筑布局上进行分割)

?智能家居系统

智能家居系统(含窗帘控制、灯控、地热控制等等)

?休闲娱乐系统

背景音乐系统

家庭影院系统(设有专门的视听娱乐室,预埋家庭影院所需管道)同时为每户专门划分一间户内弱电间。

2.2 翠湖天地住宅

翠湖天地住宅项目建设规划以下弱电系统。

?通信系统(户内综合布线系统,每户配1个AP)

?安防系统(每户1个7寸液晶屏,每户做紧急报警系统,其中一二层及顶层住户有安装前端红外探测器)

?信息发布系统(每部电梯配1个信息发布屏)

该项目弱电系统按常规设计,没有做梯控系统和智能家居系统。

2.3 汤臣一品

?安保系统:德国速宾(SUBIN)停车场管理系统,美国霍尼韦尔(Honeywell)楼宇自控系统及防盗报警系统,新加坡ASIS门禁读卡系统,美国VIDEX电子巡更系统。

?消防:设置暗藏式喷淋头及自救式不锈钢消防箱,德国西门子(SIEMENS)消防报

警系统。

?智能化设施:照明调空开关,采用进口德国ABB公司EIB系统

?汤臣一品每户都拥有独立的私家门厅,两部主人电梯和一部保姆电梯,结合三道掌形门禁系统,确保住户的私密性。

住宅小区智能化设计规范手册

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 规范手册 (第一版)

版权声明 本文档包含了来自公司的机密技术和商业信息,提供给公司客户和合作伙伴使用,接受本文档表示同意对其内容保密并且未经盈信公司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泄露或散布本文档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本文档及其描述的产品和服务受有关法律的版权保护,对本文档内容的任何形式非法复制、泄露或散布,将导致相应的法律责任。 公司保留在不另行通知的情况下修改本文档的权利,并保留对本文档内容的解释权。

目录 1 前言 (4) 2 设计方案设计整体规范 (5) 2.1 总述 (5) 2.2 设计方案内容 (5) 3 各系统设计要求 (6) 3.1 闭路监控系统 (6) 3.2 非保全型可视对讲系统 (7) 3.3 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 (8) 3.4 周界防范系统 (9) 3.5 门禁系统 (9) 3.6 巡更系统 (10) 3.7 停车场管理系统 (10) 3.8 监控机房 (11) 3.9 智能接线箱 (11) 3.10 系统接地与防雷 (13) 4 施工图纸设计整体规范 (14) 4.1 施工图纸清单 (14) 4.2 图框的设计样本 (16) 4.3 图纸编号规则 (16) 4.4 施工图纸所含内容要求(但不局限于) (16) 4.5 设计变更 (17) 4.6 技术交底 (17) 5 预结算设计整体规范 (19)

1前言 为了规范智能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的设计,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旗下的智能小区,特别体现了一些建设要求。按照甲方要求设计,本标准未能包括的部分,仍应执行国家及行业现行的相关规范和规定,常用规范、规定如下: ●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99)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74-94) ●智能建筑弱电工程设计施工图集(97X700)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其它有关安全技术防范的国家及行业要求

智能化设计方案说明V.

宜春恒大绿洲首期智能化系统工程() 设 计 方 案 2016年4月

目录

第1章前言 1.1设计依据 《“业主”智能化系统项目工程设计合同》 《“业主”建筑、电气、装修等相关条件图》 总工室、物业等提供的需求及技术要求文件 恒大集团《2015版相关智能化设计要求及标准》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 B/T50326-201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 B50314-2015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 B/T50339-2013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 B50348-20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 A/T699-2011 《民用闭路监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 B50198-2011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6-200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 A/T75-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 B50395-2007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规范》G B/T50343-2012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 B50054-2011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 B50052-200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 B50174-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 B50016-2014 《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 B50055-201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 B50057-2010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G J16-2008 《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 G J242-2011 《工业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 B J50115-2009 《停车场管理系统》Q/SJS 003-2010

主要智能化系统设计国家规范

一、建筑智能化类 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39-2003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二、综合安防类 1、安全防范 GB 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A 70-2004安全防范工程费用预算编制办法 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 T94-2000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5-199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2、视频监控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7401-87彩色电视图象质量主观评价方法 GB 50198-1994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3、入侵报警 GB 50394-2007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368-2001入侵报警系统要求 GA/T 669-2006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GB 12663-2001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6796-1997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 GB/T 16677-1996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 16572-1996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4、出入口控制 GA/T 761-2008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 GB 50396-2007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A/T 269-2001黑白可视对讲系统 GA/T 72-2005楼寓对讲系统及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678-2007联网型可视对讲系统技术要求 5、其他 GA/T 670-2006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 GA 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GB 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1996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A 38-2004银行营业场所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的规定 GA/T 514-2004交通电视监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三、综合布线类

智能化设计技术规范

设计技术规范分类: 国家标准(GB) 机械行业标准(JB) 电子行业标准(SJ) 化工行业标准(HG) 国家专业标准(ZB) 轻工行业标准(QB) 铁路运输行业标准(TB)船舶行业标准(CB) 国家计量标准(JJ) 商检行业标准(SN) 农业行业标准(NY) 通信行业标准(YD) 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交通行业标准(JT) 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冶金行业标准(YB) 纺织行业标准(FZ) 有色金属行业标准(YS)煤炭行业标准(MT) 电力行业标准(DL) 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建筑材料行业标准(JC) 医药行业标准(YY) 林业行业标准(LY) 建筑工业行业标准(JG)城镇建设行业标准(CJ) 烟草行业标准(YC) 水产行业标准(SC) 商业行业标准(SB) 汽车行业标准(QC) 教育行业标准(JY) 水利行业标准(SL) 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 环境保护行业标准(HJ) 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GY)卫生行业标准(WS) 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 地方标准(DB) 劳动和劳动安全行业标准(LD)粮食行业标准(LS) 邮政行业标准(YZ) 海洋行业标准(HY) 航天工业行业标准(QJ) 测绘行业标准(CH) 稀土行业标准(XB) 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 包装行业标准(BB) 气象行业标准(QX) 档案行业标准(DA) 安全行业标准(AQ)

物资行业标准(WB) 金融行业标准(JR) 航空工业行业标准(HB)外经贸行业标准(WM)文化行业标准(WH) 民政行业标准(MZ) 旅游行业标准(LB) 土地管理行业标准(TD)体育行业标准(TY) 其他行业标准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培训文件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目录 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2 GBT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求) (4) 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5) 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要求) (8) GB50311-2007《综合布线与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22)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5) GB_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设计) (33)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35) 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51)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52) GB 50396-2007 《出入口操纵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功能设计) (54) 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仅需要报警,不需要联动自动泊防设备的爱护对象宜采纳区域报警系统。 2 不仅需要报警,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操纵功能的火灾报警操纵器和消防联动操纵器的爱护对象,应采纳集中报警系统,应设置一个消防操纵室。 3 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操纵室的爱护对象,或己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爱护对象,应采纳操纵中心报警系统。 3.2.2 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范模板

智能化系统设计规 范

智能化系统设计标准 目录 GB 50116-2013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3) GBT 50200-1994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设计要求) (4) GB 50198-2011《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要求) (6) GBT50314-200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设计要求) (8) GB50311-2007《综合布线与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20) JGJ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23) GB_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设计) (30)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31) GB 50394-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45) GB 50395-2007《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设计要求) (46) 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功能设计) (47)

GB 5011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设计要求) 系统形式的选择和设计要求 3.2.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形式的选择,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仅需要报警, 不需要联动自动泊防设备的保护对象宜采用区域报警系统。 2 不但需要报警, 同时需要联动自动消防设备.且只设置一台具有集中控制功能的火灾报警控制器和消防联动控制器的保护对象, 应采用集中报警系统, 应设置一个消防控制室。 3 设置两个及以上消防控制室的保护对象, 或己设置两个及以上集中报警系统的保护对象, 应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3.2.2 区域报警系统的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及火灾报警控制器等组成, 系统中可包括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和指示楼层的区域显示器。 2 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设置在有人值班的场所。 3 系统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 该装置应具有传输本规起附录A 和附录B 规定的有关信息的功能;系统未设置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时, 应设置火警传输设备。 3.2.3 集中报警系统的设计, 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系统应由火灾探测器、于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声光警报器、消防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消防控制室图形显示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消防联动控制器等组成。

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基本原则

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 QA/T1000/02-2 010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 第1部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 2010-1-1 公布 2010-XX-XX

实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公布 前言 请注意,本部分的差不多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和版权,本部分的公布机构不应承担识不这些专利和版权的责任。 随着东胜区经济的快速进展,东胜区关于智能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参考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 《东胜区智能建筑设计及实施标准》编制组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结合东胜区具体情况并充分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东胜区智能化建筑设计和实施标准》QA/T1000/02-2010。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分为6个部分:——第1部分:通用设计技术要求; ——第2部分:建筑智能化设计分级标准; ——第3部分:分类配置要求; ——第4部分:系统功能性能检验规范; ——第5部分:治理软件测试规范;

——第6部分:系统验收规范; 本部分为《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提出。 本部分由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信息化委员会、鄂尔多斯市东胜区规划局、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建设局。 本部分起草人:马迎春、马千里、张彦成、秦超等 智能化建筑设计及施工合格评定 第1部分:通用技术要求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智能化建筑(简称智能建筑)的设计原则、

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资料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广东省惠州市,由一栋办公楼和购物中心组成,其中办公楼部分高度为25层,购物中心部分主体为3层,局部5层,地上总建筑面积为73892.97平方米;地下建两层停车库,总建筑面积为21374.8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21374.80平方米。 弱电机房、信息机房均设在地下一层。 二、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 《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 50189-200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06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 -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5 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4-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2004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11 -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 -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3 建筑设计图纸及资料 三、设计内容 本方案设计包括以下十个系统: 1)综合线槽

2)综合布线系统 3)语音通讯系统 4)计算机网络系统 5)有线电视系统 6)安全防范系统(包括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巡更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 7)信息发布系统 8)无线对讲系统 9)公共广播系统 10)电梯五方对讲系统 11)远程抄表系统 12)机房工程 四、综合线槽 弱电系统设置一套200mm*100mm的水平线槽,地下一层水平线槽互通,主干线槽设置为400mm*100mm,地下一层从各个弱电竖井至通信机房设置为400mm*100mm。 供电部分在地下一层从信息机房到各个弱电竖井设置一套100mm*100mm的水平线槽,用于敷设220V电源电缆,实现弱电设备的UPS集中供电。主干线槽设置为100mm*100mm。 远程抄表系统从弱电竖井到本层电表房(或强电竖井)设置一套100mm*50mm的水平线槽。公共广播系统在地下一层从消防控制室到各弱电竖井敷设一套50*50的线槽。 电缆线槽、桥架敷设宜高出地面2.2m以上。线槽和桥架顶部距楼板不宜小于30mm;在过梁或其他障碍物处不得小于50mm。 水平线路(除图中注明外)均采用沿吊顶内金属线槽敷设,无线槽处穿钢管敷设到位。 线槽穿墙及楼板处,电缆井、管道井与走道等相连通的孔洞应用防火材料密闭封堵。 五、综合布线系统 本系统将语音和数据综合在一套标准的布线系统上,系统为开放式网络平台,方便用户在需要时,形成各自独立的子系统。 本系统由市政引来通讯光缆进入地下一层的通信机房。系统包括外网(语音点、数据点、无线网络点)和设备网(视频监控点,LED信息屏点)2套物理隔离的网络。

智能化小区弱电系统技术规范及标准 最新

1.技术规范及设计依据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 《居住小区智能化系统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 《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 《居住区智能化系统配置与技术要求》CJ/T174-2003;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 《楼寓对讲电控防盗门通用技术条件》GA/T 72-2004; 《结构化综合布线用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2-1997; 《结构化综合布线用连接硬件技术要求》YD/T 926.3-1998;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 1013-199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GA/T669.1~10-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管理标准》GA/T792.1~4-2008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合格评定》GA/T793.1~3-2008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6-2007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04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11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住建部2008年版) 《200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电气分册) 其它相关的国家与行业及地方现行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业主提供的图纸。

智能化设计说明

智能化系统设计说明 2.2 综合布线系统 2.5 公共/应急广播系统 2.相关专业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 下一层的接入机房。接入机房预留通往室外的管路和电缆井,预埋12孔直径100mm的防水套4.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 3.各市政主管部门对初步设计的审批意见; 二.设计内容 1.建筑概况:本工程为中山市健康大厦,位于中山市东区,总建筑面积: 6224 2.6平方米(其中: 地上43843.0平方米;地下18399.6平方米),地下4层地上28层,建筑高度131.8M。一.设计依据 2)由市政引来的外线电话电缆、中继线电缆、宽带及有线电视,由建筑物北侧进入设在地 2.1 通信网络系统 1)分为固定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 2. 信息设施系统 各子系统主要考虑以OPC方式集成。 通过综合布线及计算机网络技术,将智能化各独立子系统整合成一个节能、环保的有机体, 1.建筑设备集成管理系统 管,两排布置,室外电缆井为1000X1000X1200。 3)电话、宽带与有线电视接入引到地下一层接入机房内。 4)在本工程电信引入端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 5)通信系统的工作接地与大楼综合接地合用,设专用接地线。专用接地线采用BV-1x95mm 穿PC80。要求其接地电阻小于1Ω。 6)移动通信系统由移动电信运营商负责实施,设计院配合。 2)本工程采用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水平语音和数据系统采用六类带十字骨架UTP电缆,穿1)本系统包含计算机网络设备机房总配线架及以下的所有配线系统。 5)语音垂直主干采用(三类50或100 )对大对数电缆,数据垂直主干采用1根(24芯10G)多模连接,线槽为(MR)形式。 6)所有线缆满足(CMP)阻燃特性,保证阻燃、无烟和无毒。 镀锌钢管暗敷,墙面或桌面采用六类单孔或双孔信息插座。 4)面板或信息模块自带防尘盖板,信息模块应使用不同颜色以区分数据点或语音点,并应有 明显的语音及数据标识。信息面板要求采用防火阻燃型86系列标准面板。出线插座采用墙面或地面暗装,墙面按照桌下或桌上安装方式底边分别距地0.3m或0.8m。 光纤+1根12芯单模。采用(镀锌密闭)线槽明敷,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平面图中水平线槽2.3 计算机网络系统 2)公共网、办公业务网核心层交换机采用万兆路由交换机双机热备结构,智能网采用千兆核心,1)网络系统分为核心层和接入层二层结构。按照功能划分为公共网、药检办公业务网、智能网。 每组2台核心交换机之间采用万兆互联做芯跳连接。 3)接入交换机为(24口或48口10/100)可堆叠交换机,可提供POE(或非POE)型号。 4)无线接入点设备支持IEEE802.10a/b/g。 5)防火墙支持与入侵防御系统的联动,支持(双机集群)工作模式。 2.4 有线电视系统 1)系统采用860MHz双向高隔离度的邻频传输系统。 2)系统输出口频道间载波电平差:任意频道间≤10dB,相邻频道间 ≤3dB,频道频率稳定度±25KHz,图像/伴音频率间隔稳定度±5KHz,用户电平要求(64±4dB),图象清晰度应在四级以上。 4)垂直干线电缆选用WDZ-SYWV-75-9(P4),镀锌钢管MT25暗敷。水平干线电缆选用WDZ-SYWV 5)用户出线盒采用86盒暗装,底边距地0.3m安装。 6)竖井内电视分配器分支器箱底边距地1.5m明装。竖井以外的分支器设200x200x100盒安装-75-7(P4),镀锌钢管MT25暗敷。支线电缆选用WDZ-SYWV-75-5(P4),镀锌钢管MT20暗敷。 在吊顶上50mm,此处吊顶应预留检修口。无吊顶处距顶板300mm明装。 1)本系统按视听场所扩声系统的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二级技术指标来设计。广播系统为公共广播兼作火灾应急广播。 2)本单体广播机房与地下负一层消防控制室合用;本楼消防信号输出至此处。 3)系统设备互联时,阻抗电平及输出状态等方面应满足《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中的电气配接优选值。 2.6 会议系统 (见相关设计图纸) 2.7 公共信息系统 2)(55)”液晶电视:带VGA接口,分辩率是1920×1080 ,对比度10000:1,可视角度178°1)公共信息系统主机设备设置在地下负一层网络机房;系统基于TCP/IP通讯网络。 画质:节能LED背光靓彩技术、智能感光;音质:SRS TruSurround XT;支持分辨率1920*1200;机身尺寸W1298×D49.0×H801 mm 1)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系统、电信等智能化系统引入端,设过电压保护装置。所有室3、主要设备图例及安装说明:外设备端和室外进线应作防雷接地技术处理,对视频线、信号线和电源线采取防雷措施。2) 凡与施工有关而又未说明之处,参见国家、地方标准图集施工,或与设计院协商解决。3) 本工程所选设备、材料,必须具有国家级检测中心的检测合格证书;必须满足与产品相关的国家标准;供电产品、消防产品、通讯产品应具有入网许可证。4) 为设计方便,所选设备型号仅供参考,招标所确定的设备规格、性能等技术指标,不应低于设计图纸的要求。5) 所有设备确定厂家后均需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四方进行技术交底。 3) (24)”LCD, 带VGA接口;分辩率是1366×768; 对比度:3000:1,可视角度178°画质:第三代六基色;音质:自动模式调整 机身尺寸W577×D104×H424 mm 3)布点原则: a.药检自用办公部分:办公区按5-10m2设置1个语音点及1个数据点或按每个员工位设置1个语音点及1个数据点;领导办公室设置2个语音点及4个数据点;会议室设置1个语音点及2个数据点;各实验室按15平方预留1对信息点。 3)布点原则:自用及办公区:会议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点; 其它:为公共信息系统提供信号源,为大堂显示大屏、电梯轿厢显示屏提供电视信号。 4.安全技术防范系统4.1系统综述1)采用集成式联网型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前端设备设于地下负一层安防控制中心。2)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由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和残疾人紧急呼叫系统、停车场管理系统及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组成。4.2 安防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系统平台将安全防范各个子系统联网,具有标准开放的通信接口和协议向BMS集成,并留有与公安110报警中心联网通信接口。4.3视频安防监控系统1)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采用全IP方式的摄像机以及全数字操作、控制管理平台,3*5的46寸拼接监视墙的数字方式组成。2) 传输网络采用智能网传输;高效的MPEG-4 Part10/H.264 AVC压缩标准,4CIF/D1实时显示中的延时小于120ms,存储保存时间为(15)天。3) 摄像机通用要求:摄像机须为全半导体集成电路型,并装设高密度CCD电荷耦合器的光电感应装置,分辨率不低于540TV线,信噪比大于50dB,并应有光惰性功能、逆光补偿功能实现全自动背景补偿。固定摄像机带自动光圈镜头。摄像机应有多种可选的安装组件,室外的应具有防雨、防雾、防结冰功能,内置自动恒温装置及风扇并内设浪涌保护。与摄像机相连的控制通讯线缆、电源线均应采用专门插接装置,以便于维修。摄像机之视频放大器须装自动限幅电路,以便在不同照度下均获均匀图像。摄像机须设置内同步器,确保不发生图像滚动,并能自锁于合成视频信号。摄像机应具有外同步功能,以适应外同步方式或锁相同步的需要。4) 彩色半球摄像机(电梯专用):1/3″CCD成像器;最低照度0.5lux;自动增益控制;白平衡模式;背光补偿;线性锁定,相位可调。5) 固定彩色摄像机:1/3″CCD成像器;最低照度0.1lux; C/CS镜头安装;可用直流/视频驱动的自动光圈镜头;12VDC/24VAC供自动选择;自动增益控制(AGC);白平衡模式;背光补偿;线性锁定,相位可调。6) 超级宽动态彩色摄像机:1/3″WDR数字成像器;最低照度0.4lux; C/CS镜头安装;可用直流/视频驱动的自动光圈镜头;12VDC/24VAC供自动选择;自动增益控制(AGC);白平衡模式;背光补偿;线性锁定,相位可调。7) 一体化全方位球型摄像机:22倍以上光学变焦镜头(f=4-64mm);最低照度0.05lux;360度连续水平旋转,内置移动探测80个带标识的预置位,±0.1 预置位精度,80倍宽动态范围,球罩配置非易挥发存储器,可存储所有参数设置,掉电不丢失。8) 镜头:采用(非)球面镜头。9) 46寸3*5拼接监视墙。4.4 出入口控制系统1) 采用(二层)网络结构,网络控制器与其下的读卡控制器分别组成两层网络方式。系统的原则。3) 应可定时控制各区域布防或撤防、通道门的开关及出入口的开关;具有防反锁功能。2) 在设备选择时,要考虑火灾情况下断电解锁功能,满足出入口控制设备受控于消防报警个控制器进行配置和编程。4) 控制器在与管理主机失去通讯的异常情况下,可独立工作。系统使用计算机可直接对单4.6残疾人紧急求助系统在洗手间残疾人位设置紧急求助按钮,门口设声光报警器,便于残疾人发出求助信号。本系统设备接入出入口管理系统。 4.8停车场管理系统1)本系统采用中央管理、出口收费模式。2)支持长期卡和临时卡(均采用IC卡)同时使用,自动识别,记录存储。3)支持远距离不停车收费,远距离读卡采用高频无源卡,有效识别距离达4~8米;4)支持图像对比、车牌识别,车牌抓拍自动识别识别率大于90%;5)系统停电或故障时可通过手动开启闸机。6)支持联网组网方式满足授权、缴费、出入一卡通管理模式。 5. 机房工程1)机房工程主要对象是地下负一层消防及安防控制室,地下一层接入机房及网络机房,以及各楼层2)机房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a. 机房装修(参见建筑装修图)b. 机房配电 机房要求有独立配电系统,配置稳定的UPS电源系统,除说明需系统自带外,弱电系统安防与网络分开设置,本项目安防UPS配置约为50KW,后备时间30分钟;网络中心UPS c .机房照明(参见强电照明图)d .机房空调(参见空调专业图)e .机房接地及防静电屏蔽系统 机房采用联合接地:R≤1Ω ,机房设专用接地端子,计算机系统有一点且只有一点是对地之参考点。电源设备装置至机房配电柜的供电电缆都采用金属桥架或管屏蔽,在机房场地四周墙壁加金属围板。导静电地面、活动地板必须进行静电接地,静电接地的连接线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导静电地面和台面采用导电胶与接地导体粘接时,其接触面积不宜小于10cm2, 静电接地可以经过限流电阻及自己的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宜为1M。f. 机房防雷 需要考虑机房直击雷和感应雷的防护,除利用整个建筑防雷系统进行保护外,机房各设备均采取分流(泄流)、接地、箝位保护等过电压过电流的防护措施进行系统防护。g. 机房消防(参见给排水专业及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图)三.施工要求1、设备安装1)箱体除竖井、机房、车库内明装外,其它均为暗装,箱体高度600mm以下,底边距地1.5m;600mm~800mm高,底边距地1.2m;800mm~1000mm高,底边距地1.0m;1000mm~1200mm高,2)电缆线槽:为密闭槽式系列。竖井内竖向线槽应与平面图中水平线槽连接。线槽施工时,3) 电缆线槽穿过防烟、防火分区、楼层时,应在安装完毕后按照消防要求用防火材料封堵。1.线缆明敷在线槽上,其引出线应穿(MT )热镀锌钢管敷设。φ32及以下管线可暗敷。φ40底边距地0.8m;1200mm以上的,为落地式安装,下设300mm基座。应注意与其它专业的配合。2、线缆选型及敷设及以上管明敷。2)所有穿过建筑物伸缩缝、沉降缝、后浇带管线应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图集》中有关作法施工。5) 智能卡采用(IC)卡。5) 触摸屏, 表面声波触摸屏;透光率: 95%以上;分辨率:4096*4096;触摸灵敏度:可感知85g触摸力;触摸点密度:每平方厘米15000个触摸点;触摸寿命:可承受5千万次以上单点触摸;表面硬度: 莫氏七级标准;响应时间:小于10毫秒;2.8 其它系统根据实际需求,需增加的系统将另外增加。2)控制器具有独立的监测和控制能力。每个控制器预留10%~15%的控制点余量以备扩展。1) 采用实时监控、集中管理、分布控制系统,应支持多种通信接口和协议,并具有接口开放3. 建筑设备管理系统3.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和开发功能。3)分布网建立在10M/100M以太网上,采用开放性的BACnet IP国际标准协议。现场控制层通讯协议为标准国际网络协议TCP/IP 4)系统主要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a. 冷源系统的控制、检测、记录及故障报警,冷源系统通过接口接入BA系统,工艺要求测冷机内部参数,可设定冷机部分参数及控制其启停台数,工艺要求详见空调专业图详见空调专业图纸;b. 空气处理机温度调节、控制、检测、记录及故障报警,工艺要求详见空调专业图纸;d. 通风设备的控制、检测、记录及故障报警,工艺要求详见空调专业图纸及说明;c. 新风处理机温度调节、控制、检测、记录及故障报警,工艺要求详见空调专业图纸;e. 给排水设备控制、检测、记录及故障报警,工艺要求见给排水专业图纸及说明;g.一体化设备监控系统,通过第三方接口连入BAS,本系统只监不控.f. 室内外环境检测,包括温度、湿度、空气质量检测等。5) 各现场控制器采用6类UTP,其要求与综合布线系统一致,穿扣压式薄壁金属管,沿顶板、墙、柱暗敷或吊顶内敷设。控制器到各个控制点和状态采集点之间的开关量连线采用WDZ-BYJ1.5电线,模拟量连线采用WDZ-RYJYP2×1.5双绞线,控制器至现场各种传感器、变送器、执行器等的控制线、信号线、电源线等根据情况穿管或采用线槽明敷。6)控制器(DDC)电源采用WDZ-BYJ3×4由弱电间统一供给~220V电源,控制器DDC、传感器及执行器所需AC24电源由本DDC箱提供。~220V电源和50V以下的线路应分管或线槽敷设。7) 敷设要求:设备机房内的管/槽均为沿墙明敷,公共走道或其它场所水平均为沿天花明敷,垂直采用穿扣压式薄壁金属管沿墙、柱暗敷。8) 设备安装:DDC均安装于专用控制箱内,控制箱挂墙明装,底边距地1.2米或与其它电气设备箱平齐。9) 软件要求:标准的开放接口、模块化的设计、图形化操作软件,具有报警管理、节能优化管理、报表生成等功能。4.7电子巡查系统1) 在室内采用出入口控制系统实现巡更功能,室外采用离线式巡更方式,随时随地根据需要设置巡更点及巡更路线。容量约为35KW,后备时间不小于60分钟。都放置于UPS机房。3)敷设方式说明序号名称代号导线敷设方式的标注1用钢线槽敷设MR 2穿电线管敷设MT 导线敷设部位的标注沿墙面敷设WS 沿天棚面或顶板面敷设CE 吊顶内敷设SCE 暗敷设在墙内WC 暗敷设在地面或地板内FC 12345地下负一层设消防及安防控制中心一间,面积约为100平方米;地下负一层设网络中心,面积约为60平方米;根据需要每层设置一个弱电间。 5. 系统设计遵循但不仅限于以下标准和规范: 《民用建筑电气规范》JGJ 16-2008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 《电子计算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200-94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分散型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定》HG/T20573-95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5-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94-2007 《视屏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464-2008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其他相关地方设计标准和规范等。 4、其它 b.出租部分:每个出租楼层按现有建筑平面布置座位考虑语音数据点预留,每个座位设1对信息点,领导位置设2对,会议室设置1个语音点及2个数据点。c.无线AP部分:自用部分及出租部分都考虑办公、公众服务区、休闲区无线AP覆盖, 接入相应网络,无线AP布线由综合布线系统完成。 d.其它:为公共信息系统提供信号源,为大堂显示大屏、电梯轿厢显示屏、大堂入口及 公共休息触摸查询屏设置数据点。 弱电间。4.9电梯五方对讲、电梯群控、电梯内屏幕显示系统 1)电梯五方(轿厢、底坑、轿顶、电梯机房以及安全控制中心)对讲是为电梯轿厢提供对外联系的安全保障系统。 2)电梯群控是在安全控制室监视电梯运行状态和故障的手段,安全控制中心的值班人员可以通过电梯管理工作站实时掌握电梯的运行情况。电梯通讯采用RS485的方式,采用WDZ-RYJSP2*1.0将电梯通讯线引到安全控制中心。 3)电梯内屏幕的通讯线采用超五类屏蔽双绞线传输,显示屏控制器和屏幕由电梯厂家自带。 4)本设计不包含系统设备,只负责从电梯机房到安全控制中心的管线施工。 由 Autodesk 教育版产品制作 由 A u t o d e s k 教育版产品制作由 A u t o d e s k 教育版产品制作由 Autodesk 教育版产品制作

弱电智能化规范大全(更新至2016)

入侵报警系统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 范》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 收规范》 入侵探测器通用 技术条件》 GB 50348— 2004) (GB 50394—2007) (GB 50339—2013) ( GB 10408.1— 2000)超声波多普勒探测器》 微超声波多普勒探测 器》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 器》 被动红外入侵探测 器》 GB 10408.2— 2000) (GB 10408.3— 2000) GB 10408.4— 2000) GB 10408.5— 2000) 振动入侵探测器》 (GB/T 10408.8—2008) 磁开关入侵探测器》 (GB 15209— 2006)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 2001)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571— 2012) 银行营业场所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676—2010) 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 27—2002) 安全防范工程费用概算编制方法》 (GA/T 70—2014)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 74—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 75—94)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 1)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59 GB50395-2016)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 50314— 2015) 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 2013) 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2004) 出入口控制(门禁)系统 1)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 2015) 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 50339— 2013) 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48— 2004) 5)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GB 12663—2001) 6) 《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 (GB/T 16571—2012) 微波和被动红外复合入侵探测器》 GB 10408.6— 2009)

智能化系统技术标准规范

一、建筑综合类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1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 《智能建筑施工及验收规程(附条文说明》DG/TJ 08-601-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20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 50314-2015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DG/TJ 08-604-2002 《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设计图集》03X801-1 《住宅装修工程电气及智能化系统设计、施工与验收规范》CAS212-2013 《通用安装工程消耗量定额第五册建筑智能化工程》TY02-31-2015(第五册) 《公共建筑节能工程智能化技术规程》DG/TJ 08-2040-2008 《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工程验收标准(附条文说明)》DG/TJ 08-19604-2002 《建筑智能化系统运行维护技术规范》JGJ/T 417-2017 二、综合安防类 《安全防范工程建设与维护保养费用预算编制办法》GA/T 70-2014 《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网络入侵分级要求》GA/T 700-2007 《指纹防盗锁通用技术条件》GA 701-2007 《住宿与生产储存经营合用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要求》GA 703-2007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GA 308-2001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GA/T 74-2000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199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 670-2006 《安全防范报警设备安全要求和试验方法》GB 16796-2009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彩色电视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GB/T 7401-198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2011 《安全防范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1211-2014 《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YD/T 1666-2007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2部分:总体技术要求》YD/T 2455.2-2013 《电信网视频监控系统第6部分:服务质量要求》YD/T 2455.6-2013 《跨平台监控的统一客户端技术要求》YD/T 2881-2015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6-2007 《出入口控制系统技术要求》GA/T 394-2002 《采用非接触卡的门禁系统密码应用指南》GM/T 0036-2014 《停车库(场)安全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A/T 761-2008 《重点单位重要部位安全技术防范系统要求》 《上海市数字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基本技术要求》 三、综合布线类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16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 50312-2016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1部分:总规范》YD/T 926.1-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2部分:电缆、光缆技术要求》YD/T 926.2-2009 《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第3部分:连接硬件和接插软线技术要求》YD/T 926.3-2009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施工》08X101-3 《城市住宅建筑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CECS119-2000 《综合布线产品及系统验收规范》DB31/T 219-2007 《综合布线系统电气特性通用测试方法》YD/T 1013-2013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施工图集》YD 5082-1999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综合布线系统》YD/T 2963-2015 四、有线电视类 《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 5073-2005 《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Y 5075-2005 《有线广播电视网络管理中心建设标准(附条文说明)》GY 5074-2005 五、会议扩征电声类 《剧场、电影院和多用途厅堂建筑声学技术规范》GB/T 50356-2005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2006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2010 《会议电视会场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635-2010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32-2005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附条文说明)》YD/T 5033-2005 《调音台通用技术条件》GB/T 15640-1995 《调音台基本特性测量方法》GB/T 9003-1988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方法》GB/T 4959-2011 《会议系统电及音频的性能要求》GB/T 15381-1994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GYJ 25-1986 《声学名词术语》GB/T 3947-1996 《体育场馆声学设计及测量规程》JGJ/T 131-2012 《电气电子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音视频设备》CNCA 01C-017-2007 《应用电视视频控制设备通用技术条件》SJ/T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设计规范

建筑智能化系统相关设计规范 《智能λ建筑设计标准》 GB/T 50314-2006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验收规范》 GB50462—2008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1994(2000) 《供λ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 50054-2011 《λ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2887-1989 《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 GB9361-1988 《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 GB6650-1986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λ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50222-95 (2001年版)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54—9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9-1992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198-1994 《出入口控制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 50396-2007 《入侵报警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94-2007 《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设计规范》GB 50395-2007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视频显示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50464-2008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200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J50116-98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6-2007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1-2006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J15-88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43-2002 《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370-2005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 61312 《建筑λ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