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好家风好家教征文

家风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的重要方式。几千年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一代代家庭长辈的言传身教和家风传承,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血脉之中。习总书记强调,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无论大家小家都有家风家训,我的家庭是农民出身,没什么文化的长辈没有说出过振聋发聩的重要格言,但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这些后辈,总结来讲,我的家风家训当是“教育为本、勤俭节约、实在做人、心怀感恩”。

“教育为本”是我家风的第一点,也是一个家庭能否改变贫穷落后局面的根本所在。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苦的小乡村,爷爷奶奶父母叔伯们含辛茹苦的养育了我们,为了维持生活不得不努力种田,然而贫瘠的黄土地保证全家人的温饱都困难。为了供我的兄弟姐妹们上学读书,长辈们不敢怜惜自己的身体拼命地干活,一有时间就出去打工,家里的爷爷奶奶也是夏天捉蝎子冬天打酸枣,把全部的力气花在干活赚钱上。大伯曾经说,只要你们能考上大学,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送你们念书。即使生活如此艰难,父母也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供孩子上学读书。因为他们清楚没文化有多么寸步难行,因为不识字,大伯曾经错过了成为村书记的机会,三叔甚至连驾照也没法考。长辈们

始终坚信知识改变命运。如今我的兄弟姐妹们都通过努力走出了农村,这在我们那个年轻人普遍初中学历的小山村是非常难得的。我相信以后我有了孩子也会一样的坚持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多学知识,创新进取,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

“勤俭节约”是我们家一直保持的良好作风。“勤”是行动,“俭”是态度,“节约”是一脉相承的习惯。我的爷爷出生于抗日战争最艰难的1942年,从小吃尽了苦头,经历过了最困难的日子,所以他深知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每一分钱的辛劳付出,也深刻的懂得只有勤奋工作坚持努力才能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才能有所成就。尽管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他仍坚持着这样的优秀作风,每次煮饺子前他都问我们吃几个,然后吃几个下几个,买衣服的时候只要觉得价钱贵再喜欢也不买,仍然在用朴素的价值观教育我们: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而我们也在潜移默化中继承和发扬了节俭的家风,生活中不浪费粮食,不乱花一分钱,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坚持“勤俭节约”的精神。

“实在做人”是我家风的重中之重。它强调我们要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这与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不谋而合。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重视以德治家,作为公职人员以德治家的意义不仅仅是使家庭具有良好的家

德和家风,更重要的是要着眼于人民,着眼于国家,着眼于党风和社会风气。我的家庭中长辈们用他们朴素的道德观念,一个“实”字告诉我们做人做事最基本的道理,要实在、要踏实,指引后代踏上成人正道。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严谨负责的态度,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们才能一步步从小山村里走出来,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每一个目标,实现自身的价值。

“心怀感恩”是我们大家庭的幸福和睦的重要保证。懂得感恩就要求我们心中有爱,对家人、对师长、对朋友同学、对国家民族。小时候奶奶常教我唱“从小老师告诉我,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导我们要记得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对我来说印象最深的是在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爷爷以朴实的行为教会我爱国爱党,知恩感恩。印象中他从没那么开心过,那天他激动的说:“我孙子考上大学了,感谢共产党!”,在座的人都笑了,但这句话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使我时刻铭记要知恩感恩、兢兢业业、爱国爱党。生活于我而言无疑是残酷而艰难的,但是在爱我关心我的亲友长辈的支持和教导下,虽然每一步都很累,但是仍然坚持走了下来。对此我的内心是非常温暖无比感激的,为了回报来自政府学校社会的关怀,我多次参与无偿献血,并曾在市残联做过半年的志愿者服务。在我的家里兄弟姐妹各个家庭间不分你我,长辈们无微不至的

关心每个孩子,每个成员更是孝敬家里的长辈。只要一有时间,无论路途多么艰辛,子女们总会携带家人去看望父母,所以在我们家总能看到热闹的四代同堂的温馨景象。大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正是这样的家风使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充满了爱和对他人的关心,并且心怀感激懂得去回报这种温情,我也将努力把这份关爱延伸到工作中,关爱身边的每一个同事,每一位来访群众和服务对象。

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更是要责无旁贷担起这一重任,传承“教育为本、勤俭节约、实在做人、心怀感恩”的家风家教,为社会风尚进步发展、为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