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5篇

高二语文需要背诵的知识点有很多,掌握好高二语文的文言文对于大家进行整个高中语文学习非常有帮助。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1

《氓》

——诗经

1、通假字: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说,通脱,摆脱,脱身)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泮,通畔,岸边)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通吁,叹息。无,通勿,不要) 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将子无怒(无通毋,不要)

2、古今异义:

泣涕涟涟(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三岁食贫(三岁,古义多年,今义三岁的年龄)

送子涉淇(子:古:你今:孩子)

将子无怒(将:古:请,希望今:将要;将军)

总角之宴(宴:古:欢聚,快乐今:宴会)

至于顿丘(至于:古:到达今:连词,说完一事,要说另一事时用至于)

3、词类活用:

夙兴夜寐(夙,夜: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夜晚)

4、特殊句式:

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5、一词多义

夙夙兴夜寐(早)

夙夜忧叹(日)

夙志已酬(素有的,旧有的)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2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轮(以为,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金,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4)用心一也(用心:古:用,因为今:集中注意力;居心,存心)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古:验,检验今:参加,参见)

(6)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寄托:古:安置,安身今:托付;把理想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3.词类活用

(1)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

(5)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

4、一词多义

(1)绝

假舟辑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隔断)

以为妙绝(到了极点)

佛印绝类彌勒(非常)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终止)

(2)假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凭借,借助)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与真相对,不真,假装) (3)闻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听见)

博闻强记(见闻、知识)

不能称前时之闻(声誉、名声)

(4)强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强大,强健)

挽弓当挽强,用剑当用长(有力的弓)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有余)

乃百强步,日三四里(竭力,勉强)

(5)望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向远处看)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希望)

先达德隆望尊(名望)

七月既望(月圆之时,农历每月十五日)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词,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于水,介词结构后置)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3

《归去来兮辞》

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

《滕王阁序》

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

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首

高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4

《兰亭集序》

——王羲之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面对面)

虽趣舍万殊(趋:趋向,取向)

2、词类活用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全

高中语文第一册 1.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出生于江苏东海。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另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毛泽东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2.《采莲赋》:南朝皇帝萧统著。 3.《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 4.周瘦鹃:现代作家,翻译家,民国时期“鸳鸯蝴蝶派”(文学流派)代表作家。 5.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的主将,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是他在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且介亭杂文》等十六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其一生人格精神的写照。 6.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自号五柳先生。东晋末年著名诗人,也是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等。“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出自他的《挽歌》。 7.《文心雕龙》: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巨著,作者为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 8.金圣叹:名人瑞,字圣叹,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曾把《离骚》《庄子》《史记》、杜诗、《水浒传》与《西厢》合称“六才子书”,并对后两种进行批改。其批改《水浒》,成书于崇祯末期,将七十一回以后关于受招安、征方腊等内容删去,增入卢俊义梦见梁山头领全部被杀死情节,以结束全书。批语中颇有独到之见,也表现了反对农民起义的立场。 9.顾炎武:号亭林,字宁人,江苏昆山人,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著有《日知录》。10.汪曾祺:江苏高邮人,现当代作家,“京派小说”代表。代表作有小说《受戒》《大淖记事》等。 11.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2.乔治〃桑:法国女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康素爱萝》、《安吉堡的磨工》。 13.《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 14.《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到周贞定王十六年间的史实。 15.《战国策》是记载西周、东周及各诸侯国历史的著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经西汉刘向整理,共33篇。 16.《论语》是记载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二十篇,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为语录体。《论语》是有关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书”。 17.孟轲(约前372-前289),字子舆,战国时邹人,儒学大师,有“亚圣”之称。《孟子》是一部记录孟子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教育、伦理,。孟子的主要主张是仁政、民贵、君轻。认为“人性本善”。(见第五册) 18.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战国时赵国人,著名思想家。主张“法后王”“性恶论”。《荀子》为荀子和其弟子所作,是先秦儒家重要作品。 19.庄周(约前369-前286),战国宋人,古代著名思想家,道家学派代表人之一。《庄子》为他

高中数学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经典】

《必修五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解三角形知识要点 一、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 ②sin 2a R A =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 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 2 2 2cos a b c bc =+-A ,推论:bc a c b A 2cos 2 22-+= B ac c a b cos 2222-+=,推论: C ab b a c cos 22 2 2 -+=,推论:ab c b a C 2cos 2 22-+= 二、解三角形 处理三角形问题,必须结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理解斜三角形的四类基本可解型,特别要多角度(几何作图,三角函数定义,正、余弦定理,勾股定理等角度)去理解“边边角”型问题可能有两解、一解、无解的三种情况,根据已知条件判断解的情况,并能正确求解 1、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1)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2)三角形中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ac b c a B 2cos 2 22-+=

(3)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 (4)正弦定理中,a =2R ·sin A , b =2R ·sin B , c =2R ·sin C ,其中R 是△ABC 外接圆半径. (5)在余弦定理中:2bc cos A =222a c b -+. (6)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有:S = 21ah , S =21ab sin C=21bc sin A=2 1 ac sinB , S =))(()(c P b P a P P --?-其中,h 是BC 边上高,P 是半周长. 2、利用正、余弦定理及三角形面积公式等解任意三角形 (1)已知两角及一边,求其它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2)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已知三边,求三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4)已知两边和它们的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余弦定理. (5)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第三边和其他两个角,常选用正弦定理. 3、利用正、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常用方法是:①化边为角;②化角为边. 4、三角形中的三角变换 (1)角的变换 因为在△ABC 中,A+B+C=π,所以sin(A+B)=sinC ;cos(A+B)=-cosC ;tan(A+B)=-tanC 。 2 sin 2cos ,2cos 2sin C B A C B A =+=+; (2)三角形边、角关系定理及面积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r 为三角形内切圆半径,p 为周长之半 (3)在△ABC 中,熟记并会证明:∠A ,∠B ,∠C 成等差数列的充分必要条件是∠B=60°;△ABC 是正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 ,∠B ,∠C 成等差数列且a ,b ,c 成等比数列.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

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 识点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梳理 一、通假字 曷不委心任去留(通“何”,为什么) 二、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或棹孤舟(划)策扶老以流憩(拄着)乐琴书以消忧(弹琴;读书) 2.名词作状语 园日涉以成趣(每天)时矫首而遐观(有时) 3.动词作名词 审容膝之易安(空膝的小屋)感吾生之行休(一生) 4.形容词作名词 携幼入室(幼儿,儿童)倚南窗以寄傲(傲世的情怀) 5.动词作状语 感吾生之行休(将要) 5.意动用法 悦亲戚之情话(以…为愉快)乐琴书以消忧(以…为乐)善万物之得时(以…为欢喜)6.使动用法 眄庭柯以怡颜(使……愉快) 三、古今异义词 1.悦亲戚之情话古:内亲外戚今义:跟自己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古:知心话今: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古:农事今: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古:幽深曲折的样子今: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于时风波未静古:指战乱今:常用来比喻乱子 6.景翳翳以将入古:日光今:景色,光景 7.或命巾车古:有时今:或者,或许 8.何不委心任去留古:指生死今:离开留下 9.或植杖而耕耔古:立今:种植 四、一词多义 1.夫问征夫以前路(名词,行人) 乐夫天命复奚疑(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2.归田园将芜胡不归(动词,归隐) 聊乘化以归尽(动词,到死) 五、虚词积累 1.以既自以心为形役(介词,让) 农人告余以春及(介词,把)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修饰,而) 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表目的,来) 2.而门虽设而常关(表转析) 觉今是而昨非(表并列) 时矫首而遐观(表修饰) 鸟倦飞而知还(表承接) 3.之悦亲戚之情话(结构助词,的) 感吾生之行休(助词,主谓之间无意义)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动词,往) 六、特殊句式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阅读(分类) 5.1. 文言实词 5.1.1.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5.1.2. 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5.1.3.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5.1.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5.1.5. 古今异义 5.1.5.1. 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5.1.5.2. 词义缩小 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5.1.5.3. 词义转移 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今义为“盗窃”。 5.1.5.4. 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是仇恨、怀恨,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1.5.5. 词义强化 如“恨”,古义是遗憾、不满意,今义是仇恨、怀恨。 5.1.5. 6. 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5.1.5.7. 常用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列表 词古义今义例句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最新五篇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1 1、《望海潮》是描写北宋时期杭州繁盛景象的词。词的上片描 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描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 的生活景象。 词作以铺叙见长。首先,以“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领全篇,概括介绍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然后分别 从“形胜”“都会”和“繁华”三个方面铺开叙述:“烟柳画桥” 之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阜盛;“云树”“堤沙”之外惊涛拍岸,汹涌壮观;都市街衢,珠宝遍陈,普通人家,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过片(下片起句)之后,先描写西湖水碧山青、桂子飘香的景象,后叙羌笛横吹、菱歌互答的欢愉场景。由民众忘情山水之乐引出官 员宴饮之乐,一路铺叙下来,但又不是平铺直叙,很见裁减功力。 这是一篇投赠之作。作者路经杭州,想谒见当时出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便写了这首词。词作一方面反映了北宋结束五代分裂割据 局面后,经过真宗、仁宗两朝的休养生息,确实呈现了繁荣的景象,但收笔也流露了粉饰太平、献宠官僚的味道,有唐朝干谒诗的遗风。 2、《雨霖铃》是描写作者在长亭与情人话别的词。词作主要采 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其一,用哀景写悲情。词作开篇用“寒蝉”“长亭”“骤雨”等意象,烘托离别时凄冷沉郁的气氛。 其二,以无情衬有情。离人难舍难分,而无情的舟子却催促起航,有情人只得以泪相向,“无语凝噎”。 其三,以想象未来之景诉悲情。作者用一“念”字引出离别后行人消失在烟波浩淼的楚地江天,极目远眺,一片茫然,不觉悲从中来。“良辰美景”原为欢乐愉快的场景,但是随后而来的“虚设”

二字顷刻间就使欢乐之情顿然消失,而沉入到无边无际的愁伤之中,所以,这里也是“乐景写悲情”。 关于这两首词的解题: “望海潮”词调始见于《乐章集》,这一词牌名是柳永创制的,大概取意于杭州是观潮胜地。一百零七字,双调,上阙五平韵、下 阙六平韵,一韵到底。 “雨霖铃”原于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 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 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 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当然,后世坐雨霖铃之人颇多,柳永既是代表。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2 一、古今异义: 1.蚓无爪牙之利古义:爪子和牙齿;今义:帮凶、走狗。 2.金就砺则利古义:金属制品,此代指金属制的刀剑等;今义: 黄金。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检查;今义:探究并领会。 二、通假字: 1.輮以为轮輮通“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槁暴有通“又”。暴通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赋,资质。 三、词类活用 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必修五-不等式知识点总结

不等式总结 一、不等式的主要性质: (1)对称性:a b b a (2)传递性:c a c b b a >?>>, (3)加法法则:c b c a b a +>+?>; d b c a d c b a +>+?>>, (4)乘法法则:bc ac c b a >?>>0,; bc ac c b a 0, bd ac d c b a >?>>>>0,0 (5)倒数法则:b a a b b a 110,> (6)乘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7)开方法则:)1*(0>∈>?>>n N n b a b a n n 且 二、一元二次不等式02>++c bx ax 和)0(02≠<++a c bx ax 及其解法 有两相异实根 有两相等实根注意:一般常用因式分解法、求根公式法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顺口溜:在二次项系数为正的前提下:大于型取两边,小于型取中间 三、均值不等式

1.均值不等式:如果a,b 是正数,那么 ).""(2 号时取当且仅当==≥+b a ab b a 2、使用均值不等式的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3、平均不等式:平方平均≥算术平均≥几何平均≥调和平均(a 、b 为正数),即 2112a b a b +≥+(当 a = b 时取等) 四、含有绝对值的不等式 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x 是指数轴上点x 到原点的距离;12||x x -是指数轴上12,x x 两点间的距离 2、则不等式:如果,0>a a x a x a x -<><=>>或|| a x a x a x -≤≥<=>≥或|| a x a a x <<-<=><|| a x a a x ≤≤-<=>≤|| 3.当0c >时, ||ax b c ax b c +>?+>或ax b c +<-, ||ax b c c ax b c +?∈,||ax b c x φ+?-<<,|| (0)x a a x a >>?>或x a <-. (2)定义法:零点分段法; (3)平方法:不等式两边都是非负时,两边同时平方. 五、其他常见不等式形式总结: ①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先移项通分标准化,则 ()()0() () 0()()0;0()0 () ()f x g x f x f x f x g x g x g x g x ≥?>?>≥??≠? ②无理不等式:转化为有理不等式求解 ()0()0()()f x g x f x g x ?≥????≥?? ?>? 定义域 ???<≥?????>≥≥?>0 )(0)()] ([)(0)(0)()()(2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或 ??? ??<≥≥?<2 )] ([)(0 )(0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精心整理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总结 【一】 一、文言实词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 (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使动用法。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

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 1.之 (1)助词,的。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悲乎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连词,表并列。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连词,表承接。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连词,就。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连词,或者。时则不至 (3)连词,那么。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2)副词,还。彼且恶乎待哉 (3)副词,将要。且适南冥也 7.于 (1)介词,对于。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介词,在。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 ) ) 朝来暮去颜色故。(古义:容貌。今义:色彩。) 又闻此语重唧唧。(古义:叹息声。今义:一般指虫鸣。) 凄凄不似向前声。(古义:刚才。今义:朝着前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古:黄河。今义:泛指河流。)

(古:谷物收成不好。今义:凶恶,厉害。) 弃甲曳兵而走。(古:逃跑。今义:行,走路。)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古: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古: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同意、认可。) ) ) ) ) ) 赢粮而景从。(古:背负,担负。今义:获得,获胜。) 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古:崤山以东。今义:山东省。) 古之学者必有师。(古:求学的人。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吾从而师之。(古:跟随并且。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可用作作文素材) 学习可以这样来看,它是一个潜移默化、厚积薄发的过程。精品学习 网编辑了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1节 (1)责任与胸怀——《沁园春·长沙》 在那个旧时代,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时代推移,但难能可贵的是,追求自由和进步的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崇高理想、肩负主宰天地重任的豪情壮志是一成不变的。是什么让无数仁人志士明知前路渺茫坎坷,却依然义无反顾,一往无前?回答掷地有声:责任。因为责任,我们的脚步更加坚定从容;因为责任,我们握紧命运的手臂更加有力;因为责任,我们的胸怀才无限崇高和宽 广! (2)真爱与感恩——《大堰河——我的保姆》 看似平淡的场景,却饱含了作者与乳母之间真真切切的情感。是的, 生活因有真爱而美好,因为美好而感恩。“感恩”是一种人生态度,是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我们应该感恩亲人、感恩朋友、感恩反对者、感恩陌生人,感恩集体、感恩国家、感恩人类、感 恩自然,感恩挫折、感恩磨难、感恩逆境、感恩失败。我们对许多我 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事都应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忘恩原是天性,它像随地生长的杂草;感恩则犹如玫瑰,需要细心栽培及爱心的滋润,并将感恩之心付诸行动。既要心存感激,也要能学会回报,将感恩之

心付诸行动。 (3)自审与拷问——《小狗包弟》 在那闹剧迭出的荒谬年代,小狗包弟的遭遇可以说是一件微乎其微的事情。在人都不能成为人、人都不能保全自己命运的时候,一条小狗的逝去又能算得了什么呢?然而,读完这篇文章,读者却能感受到一 种扑面而来的情感冲力。这里面有作者对荒唐社会含泪的控诉,也有严酷的自审,更有对自我灵魂的拷问。作者在文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力量让人敬佩。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文学家的良心;我手写我心;灵魂深处;自审的勇气。 (4)学识与胸怀——《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任公先生以他的渊博的学识和宽广的胸怀折服了听众,也深深地震撼了我们后人。学识会让一个人厚重深刻,谈吐不凡,出口成章。有 学识者的一席话,如醍醐灌顶,让人如坐春风;如黄钟大吕,产生振聋发聩的效果。会增长你的见识,净化你的心灵,陶冶你的情操,提 高你的人生境界。学识与胸怀往往是孪生姐妹,学识会开阔你的视野和胸怀,让你纵观古今,放眼中外,以天下为己任,“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学做一个博览群书、修养身心的人吧!本文可为以下话题提供素材:学识与胸怀;读书与爱国;学识的魅力;谈自身修养。 (5)忘记与铭记——《短新闻两篇》 随着不列颠尼亚的永远离去,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刷。然而洗刷不去的永远是那腥风血雨的记忆。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民族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详细)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三角形三角关系:A+B+C=180°;C=180°-(A+B); 2、三角形三边关系:a+b>c; a-b,则90C <;③若 222a b c +<,则90C >. 注: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如图所示:隔河看两目标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知识和理解性默写(有参考答案)

《归去来兮辞》文言知识归纳 一、解释古今异义词的意思 1.悦亲戚之情话 亲戚:古义:;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成员2.悦亲戚之情话 情话:古义:;今义:男女间谈情说爱的话 3.将有事于西畴 有事:古义:;今义:指有事情 4.既窈窕以寻壑 窈窕:古义:;今义:指女子文静而美好 5.问征夫以前路 征夫:古义:;今义:出征的士兵 6.于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 风波:古义:;今义:常用来比喻乱子 7.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人事:古义:;今义: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奖惩等 二、写出加点字的词类活用类型并解释意思 1、园日.涉以成趣 2、时.矫首而遐观 3、策.扶老以流憩 4、乐琴书 ..以消忧 5、或棹.孤舟 6、实迷途 ..其未远 7、携幼.入室 8、审容膝之易安. 9、眄庭柯以怡.颜 10、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三、一词多义 1.行 Xíng ①感吾生之行休《归去来兮辞》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六则》 ③行比一乡,德合一君《逍遥游》 ④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观沧海》 ⑤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⑦行年四岁《陈情表》 ⑧《琵琶行》 ⑨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háng ①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杜甫《绝句》

②蹑足于行伍之间,而崛起于阡陌之中《过秦论》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④三百六十行 ⑤金银器物皆行滥,非真物。 2.引 ①引而不发 ②相如引车避匿《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引壶觞以自酌《归去来兮辞》 ④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⑤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赤壁之战》 ⑥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出师表》 ⑦敢竭鄙怀,恭疏短引《滕王阁序》 ⑧控蛮荆而引瓯越《滕王阁序》 ⑨虞常果引张胜《苏武传》 3、策 ①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③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④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⑥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四、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类型并翻译。 1、将有事于西畴 2、农人告余以春及 3、问征夫以前路 4、复驾言兮焉求 5、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6、乐夫天命复奚疑 7、既自以心为形役 8、遂见用于小邑 9、寓形宇内复几时? 10、稚子候门 11、于是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语文文言文必背知识点归纳大全 说到高一语文文言文,很多同学都会说很难,的确,相对而言,文言文是高中语文中最难的一部分,但我们一定要把知识点给吃透。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1 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固一世之雄也/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 (2)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非”表否定判断) (二)倒装句 1.状语后置句 游于赤壁之下/渔樵于江渚之上/寄蜉蝣于天地/托遗响于悲风/月出于东山之上 2.宾语前置句 何为其然也?/而今安在哉?/而又何羡乎! 3.定语后置句 凌万顷之茫然/客有吹洞箫者 (三)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用“于”表被动) (四)疑问句

(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 (2)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 (3)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 (4)此非曹孟德之诗乎(“乎”表反问语气)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2 1、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2、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4、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5、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6、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7、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8、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10、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11、樊於期乃前曰前:名词活用为动词,上前。 12、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名词作状语,用匣子。 13、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形容词用作意动词,以……为迟,即认为迟。 14、皆白衣冠以送之(白)衣冠:名词活用为动词,穿上(白)衣,戴上(白)帽。 15、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名词活用为动词。出行前举行祭路神的仪式。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必备知识点总结 【语文基本知识】 1.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3.比喻三要素:本体、喻体、喻词 4.记叙文六要素(五W+H):何时、何地、何人、何因、何过、何果 5.律诗四条件:八句四联、偶尾同韵、中联对偶、平声合调 6.五种表达方式:叙述、议论、抒情、说明、描写 7.六种说明文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 8.三种说明文说明结构:总分总结构、总分结构、分总结构 9.三大说明文说明顺序:按时间顺序、按空间顺序、按逻辑顺序 10.两种基本议论文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观点---论证观点---总结观点 11.六种议论文论证方法:举例法、对比法、喻证法、归谬法 12.八种主要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反复、对偶 13.四种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14.七种短语类型: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动补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语 15.六种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16.十二词类:名动形、数量代、副介连、助叹拟 17.三种记叙方法:顺叙、倒叙、插叙 18.三种省略号作用:表引文内容省略、表列举事项省略、表说话中断延长

19.四种波折号作用:表解释说明前文、表后文跳跃转折、表声音中断延长、表时地 数起止 20.四种引号作用:表引用实际内容、表讽刺反语、表特定谓语 【语文学法归类】 1、课文预习六步法:查注生词,扫清三字;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了解作者,把握 背景;标明段序,分清结构;画关键句,体会作用;简写主旨,归纳特色。 2、赏诗三步法:知人论世、译析字面、阐明主旨。 3、划分文章结构四法:依据表达方式、找寻明暗线索、依据时空顺序、依据逻辑顺序。 4、分析八种关键句作用:点明题目,引起下文;点明中心,亮出主旨;设置悬念, 引发兴趣;承上启下,自然衔接;前后照应,和谐统一;侧面烘托,间接映衬;后文铺垫,埋下伏笔;增强语言,突出特征。 5、辨别七类文章写法:对比写法、象征写法、烘托写法、以小见大写法、先扬后抑 写法、虚实结合写法、夹叙夹议写法。 【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必修5知识点总结

必修5知识点总结 1、正弦定理:在C ?AB 中,a 、b 、c 分别为角A 、B 、C 的对边,R 为C ?AB 的外接圆的半径,则有 2sin sin sin a b c R C ===A B . 2、正弦定理的变形公式:①2sin a R =A ,2sin b R =B ,2sin c R C =;②sin 2a R A =,sin 2b R B =,sin 2c C R =; ③::sin :sin :sin a b c C =A B ;④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 b c a b c C C ++=== A + B +A B . (正弦定理用来解决两类问题:1、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两角和一边,求其余的量。) ⑤对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所对的角的题型要注意解的情况。(一解、两解、无解三中情况) 如:在三角形AB C 中,已知a 、b 、A (A 为锐角)求B 画出图:法一:把a 扰着C 点旋转,看所得轨迹以AD 有无交点: 当无交点则B 无解、 当有一个交点则B 有一解、 当有两个交点则B 有两个解。 法二:是算出CD=bsinA,看a 的情况: 当ab 时,B 有一解 注:当A 为钝角或是直角时以此类推既可。 3、三角形面积公式:111 sin sin sin 222C S bc ab C ac ?AB = A == B . 4、余弦定理:在 C ?AB 中,有2222cos a b c bc =+-A ,2222cos b a c ac =+-B ,222 2cos c a b ab C =+-. 5、余弦定理的推论:222cos 2b c a bc +-A =,222cos 2a c b ac +-B =,222 cos 2a b c C ab +-=. (余弦定理主要解决的问题:1、已知两边和夹角,求其余的量。2、已知三边求角) 6、如何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设a 、b 、c 是C ?AB 的角A 、B 、C 的对边,则:①若2 2 2 a b c +=,则90C =o ; ②若2 2 2 a b c +>,则90C o . 附:三角形的五个“心”; 重心:三角形三条中线交点. 外心: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内心:三角形三内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垂心:三角形三边上的高相交于一点. 7、数列: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着的一列数. 8、数列的项:数列中的每一个数. 9、有穷数列:项数有限的数列. 10、无穷数列:项数无限的数列. 11、递增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小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a n ). 12、递减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都不大于它的前一项的数列(即:a n+1

必修五文言文总复习必备知识点总结.

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使它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应用。一起来看看 高中语文知识点整理 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高中语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知识整体化、有序化、系统化、结构化、网络化、形象化。使它易于理解,易于记忆,易于应用。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高中语文知识点归纳 一、语文知识点 1.小说三要素:A人物B情节C环境 2.议论文三要素:A论点B论据C论证

高中数学必修5知识点总结归纳(人教版最全)

高中数学必修五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 解三角形 一、知识点总结 正弦定理: 1.正弦定理: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R 为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步骤1. 证明:在锐角△ABC 中,设BC=a,AC=b,AB=c 。作CH ⊥AB 垂足为点H CH=a ·sinB CH=b ·sinA ∴a ·sinB=b ·sinA 得到b b a a s i n s i n = 同理,在△ABC 中, b b c c sin sin = 步骤2. 证明: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如图,任意三角形ABC,作ABC 的外接圆O. 作直径BD 交⊙O 于D. 连接DA. 因为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所以∠DAB=90° 因为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所以∠D 等于∠C. 所以C R c D sin 2sin == 故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 2.正弦定理的一些变式: ()sin sin sin i a b c A B C ::=::;()sin ,sin ,sin 22a b ii A B C R R ==2c R =; ()2sin ,2sin ,2sin iii a R A b R B b R C ===; (4)R C B A c b a 2sin sin sin =++++ 3.两类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问题: (1)已知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他的两边及一角. (2)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求其他边角.(可能有一解,两解,无解) 4.在ABC ?中,已知a,b 及A 时,解得情况: 解法一:利用正弦定理计算 解法二:分析三角形解的情况,可用余弦定理做,已知a,b 和角A ,则由余弦定理得 即可得出关于c 的方程:0cos 2222=-+-a b Ac b c 分析该方程的解的情况即三角形解的情况 ①△=0,则三角形有一解 ②△>0则三角形有两解 ③△<0则三角形无解 余弦定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