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应用随机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应用随机实验报告
湖南大学应用随机实验报告

HUNAN UNIVERSITY 随机游走过程

学生姓名冯吉禹

学生学号20110806110

专业班级信息安全1101班

指导老师黄生叶

2013 年4 月 27日

1.实验原理

核心概念:任何无规则行走者所带的守恒量都各自对应着一个扩散运输定律。

无规则行走

无规则行走在任意尺度上都具有相似结构。例如一个在二维(d=2)格子上游动,每一定时间以相同概率移动到其相邻位置,其轨迹即二维随机轨迹,同样可以扩展到三维。举个例子,你取2 个硬币一个1 分,一个5 分。你每五秒,将2 个硬币掷一次,1 分硬币用于左右移动标记,5 分硬币用于前后移动标记,绘出路径就是你的二维无规则行走。假如你走了1000 步那么你回到起点的方式M0 有多少种?那么么必须正反面各500 次。即,对一个特定投币序列将投出正面的序号列出清单,清单包括500 个不同的整数这个量为:1000!/50 0!,而任意两张清单只在元素存在换序的差异,则实际上并无区别所以必须除以可能的置换数500!。M0=1000!/(500!×500!),“!”表示阶乘。回到原点的概率P0=M0/ M,这个概率满足二项式分布。对于所有M 种可能可以用斯特林公式:lnM!≈M lnM-M + ½l n(2πM)。通过计算我们知道回到起点的概率很低。

要想找出第1000 步后你走了多远,你可以列出1000 次投币的结果序列然后对所有(x 1000)的2次方求平均,得到1000 步后的均方位置;这显然太复杂,好在还有另外的方法。我们可以将所有2的N次方种可能行走一一配对,每一配对由相同的x(N-1 );{(N-1)为x的下脚标}的两个可能性相等的行走组成,只是最后一步不同。N 步随机性走的均方位移比N-1 步大a的2次方,后者又比N-2 步大a的2次方,均方位移=Na的2次方。a 为格子间隔,每一个格子点上游动的可能方向有2d 个(d 是格子维数)单位时间内游动的方差为D=a2/(2d)t ,D 为扩散系数(一些参考书中也用字母K 表示,a后面的2为次方,后面凡数字在字母后面都表示指数)。对于一维无规则行走的均方位移随时间线性增加2Kt,扩散常数D=a2/(2Δt)。这个逻辑可以推广到二维和三维。

2.实验目标

见课本P25 描述:

随机游走:一个醉汉在路上行走,以概率P前进一步,以概率1P后退一步(假定其步长相同)。以()Xt记他t时刻在路上的位置,则()Xt就是直线上的随机游走。本实验模拟实现一

维二维的随机游走过程。

3.实验设计

一维:

//一维随机游走冯吉禹安全1101班 20110806110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randrun//随机类

{

private:

double p;

double dp;

int x;

public:

randrun(double p1=0.0,int x1=0)

{

p=p1;

x=x1;

dp=100*p;

cout<<"dp的坐标是"<

}

void next()

{

int r=rand()%100;

cout<<"产生的随机数r为: "<

if(r<=dp)

--x;

else

++x;

}

void print()

{

cout<<"当前坐标为"<

}

};

int main()

{

double p;

int i,t;

cout<<"请输入前进一步的概率p:";

cin>>p;

randrun r(p,0);

cout<<"请输入模拟时间长度t:";

cin>>t;

for(i=0;i

{

r.next();

r.print();

}

return 0;

}

二维:

//二维随机游走冯吉禹安全1101班 20110806110 #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void main()

{

srand(time(0));

int x=0,y=0,suiji;

float p,q,o,m=0,n=0,b=0,v=0;

if((p+q+0)||(p<1)||(q<1)||(o<1))

{

cout<<"请输入向右概率"<>p;

cout<<"请输入向左概率"<

cin>>q;

cout<<"请输入向上概率"<

cin>>o;

}

else return ;

for(int i=0;i<100;i++)

{

suiji=rand()%100;

if(suiji<(p*100))

{

m+=1;

x+=1;

}

else if(suiji<((p+q)*100))

{

n+=1;

x-=1;

}

else if(suiji<((p+q+o)*100))

{

b+=1;

y+=1;

}

else

{

v+=1;

y-=1;

}

cout<<"(x,y)"<<"="<<"("<

}

cout<<"向左的实际概率为"<

cout<<"向右的实际概率为"<

cout<<"向上的实际概率为"<

cout<<"向下的实际概率为"<

}

4.功能介绍

一维随机过程:

先输入前进一步的

后输入时间长度

回车后得出结果

二维随机数组:

输入四个方向的概率

后即可得出结果

5.总结

通过实验,学会了随机游走的核心概念,锻炼了编程能力。特别是在老师的要求下,注重交互性,所以把程序的注释、代码添加了一些文字。

湖南大学2013年操作系统期末试卷

答案仅为参考 1.Which of the following scheduling alogrithms could result in starvation and why? (1)First-come,first-served (2)Shortest job first (3)Round robin (4)Priority【来自课后习题】 答:最短工作优先调度和优先级调度算法会引起饥饿。优先级调度算法会使某个低优先级进程无穷等待CPU,此时,可能发生两种情况,要么进程最终能进行,要么系统最终崩溃并失去所有未完成低优先级进程。 解决方式——老化,老化是一种技术,以逐渐增加在系统中等待很长时间的进程的优先级。(最短工作优先调度会使工作长度最大的进入无限等待CPU) 2.Can a resource allocation graph (资源分配图) have cycle without deadlock(死锁)? If so,state why and draw a sample graph(画一个死锁点的图); if no,state why not? 答:有死锁,死锁部分为P2-R4-P5-R3。 3.What is the cause of thrashing(颠簸)? How dose the system detect(检测)thrashing? Once it detects thrashing,what can the system do to eliminate(消除)this problem?【来自课后习题】 答:分配的页数少于进程所需的最小页数时发生颠簸,并迫使它不断地页错误。该系统可通过对比多道程序的程度来估计CPU利用率的程度,以此来检测颠簸。降低多道程序的程度可以消除颠簸。 4.某Demand Paging system,拥有逻辑空间64页,每页2KB,拥有物理空间1MB。 (1)写出逻辑地址的格式。 解:11位页内地址,5位页号 (2)若不考虑访问权限等,进程的页表最多有多少项?每项至少有多少位? 解:因为有32个逻辑页面,所以页表有32项。因为有1M/2K= 2的9次方物理块,所以每个页表项至少有9位 (3)如果物理空间减少一半,页表结构应相应作怎样的改变? 解:32项,每项至少需要8位

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微弱信号的检测提取及分析方法 二、实验目的 1.了解随机信号分析理论如何在实践中应用 2.了解随机信号自身的特性,包括均值、方差、相关函数、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 3.掌握随机信号的检测及分析方法 三、实验原理 1.随机信号的分析方法 在信号与系统中,我们把信号分为确知信号和随机信号。其中随机信号无确定的变化规律,需要用统计特新进行分析。这里我们引入随机过程的概念,所谓随机过程就是随机变量的集合,每个随机变量都是随机过程的一个取样序列。 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一般采用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来描述,他们能够对随机过程作完整的描述。但由于在实践中难以求得,在工程技术中,一般采用描述随机过程的主要平均统计特性的几个函数,包括均值、方差、相关函数、频谱及功率谱密度等来描述它们。本实验中算法都是一种估算法,条件是N要足够大。 2.微弱随机信号的检测及提取方法 因为噪声总会影响信号检测的结果,所以信号检测是信号处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低信噪比下的信号检测是目前检测领域的热点,而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提取又是信号检测的难点。 噪声主要来自于检测系统本身的电子电路和系统外空间高频电磁场干扰等,通常从以下两种不同途径来解决 ①降低系统的噪声,使被测信号功率大于噪声功率。 ②采用相关接受技术,可以保证在信号功率小于噪声功率的情况下,人能检测出信号。 对微弱信号的检测与提取有很多方法,常用的方法有:自相关检测法、多重自相法、双谱估计理论及算法、时域方法、小波算法等。 对微弱信号检测与提取有很多方法,本实验采用多重自相关法。 多重自相关法是在传统自相关检测法的基础上,对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再多次做自相关。即令: 式中,是和的叠加;是和的叠加。对比两式,尽管两者信号的幅度和相位不同,但频率却没有变化。信号经过相关运算后增加了信噪比,但其改变程度是有限的,因而限制了检测微弱信号的能力。多重相关法将 当作x(t),重复自相关函数检测方法步骤,自相关的次数越多,信噪比提高的越多,因此可检测出强噪声中的微弱信号。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吴镇扬)答案-2

(1) 观察高斯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固定信号)(n x a 中参数p=8,改变q 的 值,使q 分别等于2、4、8,观察他们的时域和幅频特性,了解当q 取不同值时,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的影响;固定q=8,改变p,使p 分别等于8、13、14,观察参数p 变化对信号序列的时域和幅频特性的影响,注意p 等于多少时会发生明显的泄漏现象,混叠是否也随之出现?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绘出相应的时域序列和幅频特性曲线。 ()() ?????≤≤=-其他0150,2n e n x q p n a 解:程序见附录程序一: P=8,q 变化时: t/T x a (n ) k X a (k ) t/T x a (n ) p=8 q=4 k X a (k ) p=8 q=4 t/T x a (n ) p=8 q=8 k X a (k ) p=8 q=8 幅频特性 时域特性

t/T x a (n ) p=8 q=8 k X a (k ) p=8 q=8 t/T x a (n ) 5 10 15 k X a (k ) p=13 q=8 t/T x a (n ) p=14 q=8 5 10 15 k X a (k ) p=14 q=8 时域特性幅频特性 分析: 由高斯序列表达式知n=p 为期对称轴; 当p 取固定值时,时域图都关于n=8对称截取长度为周期的整数倍,没有发生明显的泄漏现象;但存在混叠,当q 由2增加至8过程中,时域图形变化越来越平缓,中间包络越来越大,可能函数周期开始增加,频率降低,渐渐小于fs/2,混叠减弱; 当q 值固定不变,p 变化时,时域对称中轴右移,截取的时域长度渐渐地不再是周期的整数倍,开始无法代表一个周期,泄漏现象也来越明显,因而图形越来越偏离真实值, p=14时的泄漏现象最为明显,混叠可能也随之出现;

湖南大学嵌入式系统试卷.pdf

一填空 (每空1 分,共 20 分) 1.嵌入式微处理器一般可分为嵌入式微控制器、嵌入式数字信号处理器、嵌入式微处理器和嵌入式片上系统四种类型。 2.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一般具有冯洛依曼和哈佛两种基本形式。 3.嵌入式存储系统一般由高速缓存、内存和外存组成。 4.嵌入式存储系统具有大端格式和小端格式两种数据存放格式。 5从编程的角度看,ARM微处理器的一般有ARM 和THUMB 两种工作状态。 6.嵌入式软件的开发一般分为生成、调试和固化运行三个步骤。 7.嵌入式LINUX的内核有五个组成部分,它们是进程调度、内存管理、 虚拟文件系统、网络接口和进程通信。 8.操作系统是联接硬件与应用程序的系统程序,其基本功能有: I/O资源管理。 9.从嵌入式操作系统特点可以将嵌入式操作系统分为实时操作系统和分时操作系统,其中实 硬实时系统和软实时系统。 1.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软件硬件可裁剪,适应应用系统对功 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部分组成. 2.在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中,需求分析包括:功能性需求分析和非功能性需求分析。 3.总线按照传输关系分类可分为:主从结构和对等结构。 4.RS-232C的帧格式由四部分组成,包括:起始位、数据位、奇偶校验位和停止位。 5.I/O接口电路数据传送方式有:查询、中断、DMA、I/O通道和I/O处理机方式。 6.实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保证系统的实时性;实时操作系统就是指具有实时性、能支持实 时系统工作的操作系统。 7.实时操作系统的评价指标有:任务调度算法、上下文切换时间、确定性、最小内存开销 和最大中断禁止时间。 8.Bootloader主要功能是系统初始化、加载和运行内核程序。 9.进程与线程:进程是①具有独立功能的程序关于某个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系 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②可与其他程序并发执行的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的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独立单位 10.嵌入式系统五层结构:硬件层、引导层、内核层、uI层(userinterface)和应用层 11.目前使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有哪些:Windows CE/Windows Mobile、VxWork、Linux、 uCos、Symbian、QNX 12.ARM微处理器有7种工作模式,它们分为两类非特权模式和特权模式,其中用户模 式属非特权模式。 二简答 (每题5分,共 30 分) 1.简要叙述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嵌入式系统是以应用为中心,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并且在软、硬件方面可进行裁剪,适用于应用系统对功能、可靠性、成本、体积、功耗有严格要求的专用计算机系统。它一般由嵌入式微处理器、外围硬件设备、嵌入式操作系统以及用户的应用程序等四个部分组成。 2. 什么是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简单叙述其特点。 实时操作系统就是“在给定的时间内提供某种程度的服务,如果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得到

湖南大学数据库实验2

数据库系统概论实验报告 题目交互式SQL 学生姓名刘家宇 学生学号20110801126 专业班级计科一班 指导老师王永恒 完成日期 2014/5/9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据库的交互式SQL工具。 2.熟悉通过SQL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完成实验要求的上机练习。 二、实验环境及工具 在windows XP环境下,利用MySQL 及其交互式查询工具来熟悉SQL。 三、实验内容 1.在MySQL中建立一个数据库,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操作均 在此建立的新库里进行。 其中对数据库的操作包括: 1) 各类查询操作(单表查询,连接查询,嵌套查询,集合查询)。 2) 各类更新操作(插入数据,修改数据,删除数据)。 2.在MySQL中定义一个视图,进行实验所要求的各种操作,所有的SQL操作均在 此建立的新视图里进行。 其中对数据库的操作包括: 1)视图的定义(创建和删除); 2)视图的查询; 3)视图的更新(注意更新的条件)。 四、实验上机练习 1.创建course ,student ,sc 表:

2.Student 表中插入数据: 3.Student 表中修改数据:

4.Student表中的查询操作: 例:查询选修IS专业的学生的姓名: 5.建立选择“IS”专业的学生的视图: 6.更新视图数据:

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问题: 建立course表的时候输入语句如下: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9) primary key, Cname char(20),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Foreign key cpno references course (cno) ); 出现错误; 解决方法: 查阅相关书籍发现时语法错误,修改如下: Create table course (cno char(9) primary key, Cname char(20), Cpno char(4), Ccredit smallint, Foreign key (cpno) references course (cno) );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报告(实验1_4)

实验一 MATLAB 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命令和使用方法 实验容 1、帮助命令 使用 help 命令,查找 sqrt (开方)函数的使用方法; 2、MATLAB 命令窗口 (1)在MATLAB 命令窗口直接输入命令行计算3 1)5.0sin(21+=πy 的值; (2)求多项式 p(x) = x3 + 2x+ 4的根; 3、矩阵运算 (1)矩阵的乘法 已知 A=[1 2;3 4], B=[5 5;7 8],求 A^2*B

(2)矩阵的行列式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3)矩阵的转置及共轭转置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已知B=[5+i,2-i,1;6*i,4,9-i], 求B.' , B' (4)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已知A=[1.2 3 5 0.9;5 1.7 5 6;3 9 0 1;1 2 3 4] ,求矩阵A的特征值、特征向量、特征多项式;

(5)使用冒号选出指定元素 已知:A=[1 2 3;4 5 6;7 8 9];求A 中第3 列前2 个元素;A 中所有列第2,3 行的元素; 4、Matlab 基本编程方法 (1)编写命令文件:计算1+2+…+n<2000 时的最大n 值;

(2)编写函数文件:分别用for 和while 循环结构编写程序,求 2 的0 到15 次幂的和。

5、MATLAB基本绘图命令 (1)绘制余弦曲线 y=cos(t),t∈[0,2π]

(2)在同一坐标系中绘制余弦曲线 y=cos(t-0.25)和正弦曲线 y=sin(t-0.5), t∈[0,2π] (3)绘制[0,4π]区间上的 x1=10sint 曲线,并要求: (a)线形为点划线、颜色为红色、数据点标记为加号; (b)坐标轴控制:显示围、刻度线、比例、网络线 (c)标注控制:坐标轴名称、标题、相应文本; >> clear;

湖南大学操作系统期末考试卷2014

1. 什么是多道程序技术,它带来了什么好处? 答:多道程序技术即是指在内存中存放多道作业,运行结束或出错,自动调度内存中另一道作业运行。多道程序主要优点如下: (1)资源利用率高。由于内存中装入了多道程序,使它们共享资源,保持系统资源处于忙碌状态,从而使各种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2)系统吞吐量大。由于CPU和其它系统资源保持“忙碌”状态,而且仅当作业完成或运行不下去时才切换,系统开销小,所以吞吐量大。 2. 系统调用是OS与用户程序的接口,库函数也是OS与用户程序的接口,这句话对吗?为什么? 答:不正确,系统调用可以看成是用户在程序一级请求OS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而库函数则是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将一些常用的功能模块编写成函数,放在函数库中供公共选用。函数库的使用与系统的资源分配并无关系,仍属用户程序而非OS程序,其功能的实现并不由OS完成,且运行时仍在用户状态而非系统状态。 3. Which of the following components of program state are shared across threads in a multithreaded process? a. Register values b. Heap memory c. Global variables d. Stack memory 答:b、c 此处要简单说明原因 4. 下面哪种调度算法会导致饥饿?并说明原因。a. 先到先服务调 度(FCFS) b. 最短作业优先调度(SJF) c. 轮转调度(RR) d. 优先级调度(Priority) 答:b(长作业的可能饥饿)、d(低优先级的可能饥饿) 5. 有结构文件可分为哪几类,其特点是什么? 答:有结构文件可分为以下三类,分别是: (1)顺序文件。它是指由一系列记录,按某种顺序排列所形成的文件。

30天自制操作系统日志第5天

操作系统实验日志 一、实验主要内容 1、接收启动信息和结构体 在上一章中,xsize和ysize的值都是直接赋值为320*200,但实际上我们需要从asmhead.nas 先前保存下来的值中去。即: 不然的话,当画面模式改变时系统就不能正确运行。所以试着用指针取得图像模式:void HariMain(void) { char *vram; int xsize, ysize; short *binfo_scrnx, *binfo_scrny; int *binfo_vram; init_palette(); /*设定调色板*/ binfo_scrnx = (short *) 0x0ff4;

binfo_scrny = (short *) 0x0ff6; binfo_vram = (int *) 0x0ff8; xsize = *binfo_scrnx; ysize = *binfo_scrny; vram = (char *) *binfo_vram; for(;;) { io_hlt(); /*執行naskfunc里的_io_hlt*/ } } 诶这样是不是说就可以改变画面模式了?于是天真的我: 保存运行一下,以为画面会显示坐标在左上角的320*200,结果发现画面显示错误,forget about it。诶然后发现结构体里这个在汇编里没有定义,可能作者以后讲? 哦先说结构体 可以看做结构体是将一堆变量集中声明,然后作为新的变量用于其他场合。 结构体的运用: (1)先声明结构体: 如上图 (2)后定义结构体变量:struct BOOTINFO abc; 或者定义结构体指针变量:struct BOOTINFO *binfo; 这里binfo表示指针变量后应该首先给指针赋值,可写成:Binfo = (struct

实验三 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实验名称线性系统对随机过程的响应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仿真实验了解正态白色噪声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后相关函数以及功率谱的变化;培养计算机编程能力。 二、实验平台 MATLAB R2014a 三、实验要求 (1)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 序列{u(n)|n=1,2,…,2000},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2)设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x(n)=u(n)-0.36u(n-1)+0.85u(n-2)(n=3,4,…,2000). 画出x(n)的波形图。 (3)随机过程x(n)的理论上的功率谱函数为 在[0,π]范围内对w进行采样,采样间隔0.001π,计算S(i×0.001π) (i=1,2,…,1000);画出波形图。 (4)根据步骤二产生的数据序列x(n)计算相关函数的估计值 与理论值1.1296、-0.666、0.85、0、0、0的差异。 (5)根据相关函数的估计值对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函数进行估计 在[0,π]范围内对w进行采样,采样间隔0.001π,计算S(i×0.001π) (i=1,2,…,1000);画出波形图,比较其与理论上的功率谱密度函数S(w)的差异。 (6)依照实验1的方法统计数据x(n)在不同区间出现的概率,计算其理论概率, 观察二者是否基本一致。

四、实验代码及结果 A、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m=0,根方差σ=1的白色正态分布序列{u(n)|n=1,2,…,2000},画出噪声u(n)的波形图。 代码实现: 波形图: 分析:运用正态分布随机数产生函数产生均值为0,根方差σ=1的白色噪声样本序列。 B、设离散时间线性系统的差分方程为 x(n)=u(n)-0.36u(n-1)+0.85u(n-2)(n=3,4,…,2000). 画出x(n)的波形图。 代码实现: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3.1论述长期、中期、短期调度之间的区别。 答:短期调度:在内存作业中选择准备执行的作业,并未他们分配CPU。 中期调度:被用于分时系统,一个交换方案的实施,将部分运行程序移出内存,之后,从中断处继续执行。 长期调度:确定哪些作业调入内存以执行。 区别:它们区别在于执行频率。短期调度必须经常调用一个新进程,由于在系统中,长期调度处理移动的作业时,并不频繁被调用,可能在进程离开系统时才被唤起。 3.2描述内核在两个进程间进行上下文切换的过程。 答:进程关联是由进程的PCB来表示的,它包括CPU寄存器的值和内存管理信息等。当发生上下文切换时,内核会将旧进程的关联状态保存在其PCB中,然后装入经调度要执行的新进程的已保存的关联状态。上下文切换还必须执行一些确切体系结构的操作,包括刷新数据和指令缓存。 3.4使用图3.24所示的程序,说明LINE A可能输出什么。 答:输出:PARENT:value=5; 父进程中value初始值为5,,value+=15发生在子进程,输出发生在父进程中,故输出value 的值为5。 3.5下面设计的优点和缺点分别是什么?系统层次和用户层次都要考虑。 a.同步和异步通信 b.自动和显式缓冲 c.复制传送和引用传送 d.固定大小和可变大小信息 答:a.同步和异步通信:同步通信的影响是它允许发送者和接收者之间有一个集合点。缺点是阻塞发送时,不需要集合点,而消息不能异步传递。因此,消息传递系统,往往提供两种形式的同步。 b.自动和显式缓冲:自动缓冲提供了一个无限长度的队列,从而保证了发送者在复制消息时不会遇到阻塞,如何提供自动缓存的规范,一个方案也许能保存足够大的内存,但许多内存被浪费缓存明确指定缓冲区的大小。在这种状况下,发送者不能在等待可用空间队列中被阻塞。然而,缓冲明确的内存不太可能被浪费。 c.复制发送和引用发送:复制发送不允许接收者改变参数的状态,引用发送是允许的。引用发送允许的优点之一是它允许程序员写一个分布式版本的一个集中的应用程序。 d.固定大小和可变大小信息:一个拥有具体规模的缓冲可容纳及已知数量的信息缓冲能容纳的可变信息数量是未知的。信息从发送者的地址空间被复制至接受进程的地址空间。更大的信息可使用共享内存传递信息。 4.1举两个多线程程序设计的例子,其中多线程的性能比单线程的性能差。 答:a.任何形式的顺序程序对线程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的形式。例如一个计算个人报酬的程序。 b.一个“空壳”程序,如C-shell和korn shell。这种程序必须密切检测其本身的工作空间。如打开的文件、环境变量和当前工作目录。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材料单人地

标准文档 实验目的: 通过仿真测量占空比为25%、50%、75%以及100%的单、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1)流程图 (2)源代码 ①单极性归零码 clear all close all L=64; %每码元采样点数 N=1024;%采样点数 M=N/L;%码元数 Rs=2;%码元速率 Ts=1/Rs;%比特间隔 fs=L/Ts;%采样速率 Bs=fs/2;%系统带宽 T=N/fs;%截短时间 t=[-(T/2):1/fs:(T/2-1/fs)];%时域采样点 f=-Bs+[0:N-1]/T;%频域采样点 EP=zeros(1,N); 实用文案

for loop=1:1000 a=(randn(1,M)>0);%产生单极性数据 tmp=zeros(L,M); L1=L*0.5; %0.5是占空比 tmp([1:L1],:)=ones(L1,1)*a; s=tmp(:)'; S=t2f(s,fs); P=abs(S).^2/T;%样本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各个样本的功率谱的数学期望 EP=EP*(1-1/loop)+P/loop; end figure(1) plot(t,s) axis equal grid figure(2) plot(f,EP) axis([-20,20,0,max(EP)]) grid 实验结果: 占空比为50%的单极性归零码

占空比为50%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修改占空比可得到以下图形 占空比为75%的单极性归零

占空比为75%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 占空比为100%的单极性归零码

占空比为100%的单极性归零码功率谱 ②双极性归零码 L=64; N=512; M=N/L; Rs=2; Ts=1/Rs; fs=L/Ts; Bs=fs/2; T=N/fs; t=[-(T/2):1/fs:(T/2-1/fs)]; f=-Bs+[0:N-1]/T; EP=zeros(1,N); for loop=1:1000 a=sign(randn(1,M)); tmp=zeros(L,M); L1=L*0.5; tmp([1:L1],:)=ones(L1,1)*a; s=tmp(:)'; S=t2f(s,fs); P=abs(S).^2/T; EP=EP*(1-1/loop)+P/loop; end figure(1) plot(t,s)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吴镇扬)答案-4

实验四 有限长单位脉冲响应滤波器设计 朱方方 0806020433 通信四班 (1) 设计一个线性相位FIR 高通滤波器,通带边界频率为0.6π,阻带边界频率为0.4π,阻 带衰减不小于40dB 。要求给出h(n)的解析式,并用MATLAB 绘出时域波形和幅频特性。 解: (1) 求数字边界频率: 0.6 , .c r ωπωπ== (2) 求理想滤波器的边界频率: 0.5n ωπ= (3) 求理想单位脉冲响应: []d s i n ()s i n [()] () ()1n n n n n n h n n παωαα παωα π?-- -≠??-=? ? -=?? (4) 选择窗函数。阻带最小衰减为-40dB ,因此选择海明窗(其阻带最小衰减为-44dB);滤 波器的过渡带宽为0.6π-0.4π=0.2π,因此 6.21 0.231 , 152 N N N ππα-=?=== (5) 求FIR 滤波器的单位脉冲响应h(n): []31d sin (15)sin[0.5(15)] 1cos ()15()()()15(15)1 15 n n n R n n h n w n h n n n ππππ?---????-? ?≠? ???==-???? ? ?=? 程序: clear; N=31; n=0:N-1; hd=(sin(pi*(n-15))-sin(0.5*pi*(n-15)))./(pi *(n-15)); hd(16)=0.5; win=hanning(N); h=win'.*hd; figure; stem(n,h); xlabel('n'); ylabel('h(n)'); grid; title('FIR 高通滤波单位脉冲响应h(n)'); [H,w]=freqz(h,1); H=20*log10(abs(H)); figure;3 plot(w/pi,H); axis([0 1 -100 10]); xlabel('\omega/\pi'); ylabel('幅度/dB'); grid; title('FIR 高通滤波器,hanning 窗,N=31');

湖南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C)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D)不是操作系统软件。A.WindowsxpB.unixC.linuxD.microsoft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D)不同的码。 A.8个 B.16个 C.128个 D.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C)中才能被CPU执行。 A.磁盘 B.硬盘 C.内存 D.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A)。 A.显示器B.键盘C.鼠标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B)。 A.102 B.210 C.103 D.28 7.RAM代表的是(C)。 A.只读存储器 B.高速缓存器 C.随机存储器 D.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A)。 A.运算器和控制器B.控制器和寄存器C.运算器和内存D.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D)。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A)的容量。 A.RAM B.ROM C.CMOS D.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D)。 A.1011B.1100C.10111D.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A)。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C.层次结构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D)。 A.桌面上B.“我的文档”中C.内存中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A)。A.有下级子菜单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C)。 A.控制总线B.地址总线C.传输总线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D)三个层次。 A.数据层B.逻辑层C.用户层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A)。 A.外码B.内码C.ASCII码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C)。 A.一个窗口B.一个文件夹C.一块内存区间D.一块磁盘区间

操作系统实验一中断处理

实习一中断处理 一、实习内容 模拟中断事件的处理。 二、实习目的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硬件部分都设有中断机构,它是实现多道程序设计的基础。中断机 构能发现中断事件,且当发现中断事件后迫使正在处理器上执行的进程暂时停止执行,而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有处理器去处理出现的中断事件。对不同的中断事件,由于它们的性质不同,所以操作系统应采用不同的处理。通过实习了解中断及中断处理程序的作用。本实习模拟“时钟中断事件”的处理,对其它中断事件的模拟处理,可根据各中断事件的性质确定处理原则,制定算法,然后依照本实习,自行设计。 三、实习题目 模拟时钟中断的产生及设计一个对时钟中断事件进行处理的模拟程序。 [提示]: (1) 计算机系统工作过程中,若出现中断事件,硬件就把它记录在中断寄存器中。中 断寄存器的每一位可与一个中断事件对应,当出现某中断事件后,对应的中断寄存器的某一位就被置成―1‖。 处理器每执行一条指令后,必须查中断寄存器,当中断寄存器内容不为―0‖时,说明有中断事件发生。硬件把中断寄存器内容以及现行程序的断点存在主存的固定单元,且让操作系统的中断处理程序占用处理器来处理出现的中断事件。操作系统分析保存在主存固定单元中的中断寄存器内容就可知道出现的中断事件的性质,从而作出相应的处理。 本实习中,用从键盘读入信息来模拟中断寄存器的作用,用计数器加1 来模拟处理器 执行了一条指令。每模拟一条指令执行后,从键盘读入信息且分析,当读入信息=0 时,表示无中断事件发生,继续执行指令;当读入信息=1 时,表示发生了时钟中断事件,转时钟中断处理程序。 (2)假定计算机系统有一时钟,它按电源频率(50Hz)产生中断请求信号,即每隔20 毫秒产生一次中断请求信号,称时钟中断信号,时钟中断的间隔时间(20 毫秒)称时钟单

北理工随机信号分析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随机信号分析实验

实验一 随机序列的产生及数字特征估计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和掌握随机数的产生方法。 2、实现随机序列的数字特征估计。 二、实验原理 1、随机数的产生 随机数指的是各种不同分布随机变量的抽样序列(样本值序列)。进行随机信号仿真分析时,需要模拟产生各种分布的随机数。 在计算机仿真时,通常利用数学方法产生随机数,这种随机数称为伪随机数。伪随机数是按照一定的计算公式产生的,这个公式称为随机数发生器。伪随机数本质上不是随机的,而且存在周期性,但是如果计算公式选择适当,所产生的数据看似随机的,与真正的随机数具有相近的统计特性,可以作为随机数使用。 (0,1)均匀分布随机数是最最基本、最简单的随机数。(0,1)均匀分布指的是在[0,1]区间上的均匀分布,即 U(0,1)。实际应用中有许多现成的随机数发生器可以用于产生(0,1)均匀分布随机数,通常采用的方法为线性同余法,公式如下: )(mod ,110N ky y y n n -= N y x n n /= 序列{}n x 为产生的(0,1)均匀分布随机数。 下面给出了上式的3组常用参数: 1、10N 10,k 7==,周期7 510≈?; 2、(IBM 随机数发生器)3116N 2,k 23,==+周期8 510≈?; 3、(ran0)31 5 N 21,k 7,=-=周期9 210≈?; 由均匀分布随机数,可以利用反函数构造出任意分布的随机数。 定理 1.1 若随机变量 X 具有连续分布函数F X (x),而R 为(0,1)均匀分布随机变量,则有 )(1R F X x -= 由这一定理可知,分布函数为F X (x)的随机数可以由(0,1)均匀分布随机数按上式进行变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案全

数字信处理上机实验答 案全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十章 上机实验 数字信号处理是一门理论和实际密切结合的课程,为深入掌握课程内容,最好在学习理论的同时,做习题和上机实验。上机实验不仅可以帮助读者深入的理解和消化基本理论,而且能锻炼初学者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在第二版的基础上编写了六个实验,前五个实验属基础理论实验,第六个属应用综合实验。 实验一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实验二时域采样与频域采样。 实验三用FFT对信号作频谱分析。 实验四 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 实验五 FIR数字滤波器设计与软件实现 实验六应用实验——数字信号处理在双音多频拨号系统中的应用 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上机进行实验。建议自学的读者在学习完第一章后作实验一;在学习完第三、四章后作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四IIR数字滤波器设计及软件实现在。学习完第六章进行;实验五在学习完第七章后进行。实验六综合实验在学习完第七章或者再后些进行;实验六为综合实验,在学习完本课程后再进行。 实验一: 系统响应及系统稳定性 1.实验目的 (1)掌握求系统响应的方法。 (2)掌握时域离散系统的时域特性。 (3)分析、观察及检验系统的稳定性。 2.实验原理与方法 在时域中,描写系统特性的方法是差分方程和单位脉冲响应,在频域可以用系统函数描述系统特性。已知输入信号可以由差分方程、单位脉冲响应或系统函数求出系统对于该输入信号的响应,本实验仅在时域求解。在计算机上适合用递推法求差分方程的解,最简单的方法是采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filter函数。也可以用MATLAB语言的工具箱函数conv函数计算输入信号和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的线性卷积,求出系统的响应。 系统的时域特性指的是系统的线性时不变性质、因果性和稳定性。重点分析实验系统的稳定性,包括观察系统的暂态响应和稳定响应。 系统的稳定性是指对任意有界的输入信号,系统都能得到有界的系统响应。或者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系统的稳定性由其差分方程的系数决定。 实际中检查系统是否稳定,不可能检查系统对所有有界的输入信号,输出是否都是有界输出,或者检查系统的单位脉冲响应满足绝对可和的条件。可行的方法是在系统的输入端加入单位阶跃序列,如果系统的输出趋近一个常数(包括零),就可以断定系统是稳定的[19]。系统的稳态输出是指当∞ n时,系统的输出。如果系统稳定,信号加入 → 系统后,系统输出的开始一段称为暂态效应,随n的加大,幅度趋于稳定,达到稳态输出。 注意在以下实验中均假设系统的初始状态为零。 3.实验内容及步骤

湖南大学操作系统作业 (1)

操作系统第一次作业 第一章 1.1在多道程序和分时环境中,多个用户同时共享一个系统,这种情况导致多种安全问题。a. 列出此类的问题 b.在一个分时系统中,能否确保像在与用特殊用途系统中一样的安全度?并解释之。 (1)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有:由于多个用户同时使用资源,使得系统无法像对单个用户分配资源一样用合理的预算来分配资源,会导致资源分配上的问题;另一方面,如果某A用户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系统原理,他可能通过底层反汇编代码来获取其他用户的信息,如账户、密码等信息。 (2)不可以 特殊用途系统(在本书19、20章有介绍)自己查阅了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后发现,特殊用途系统包括实时系统和多媒体系统,实时系统的要求是不仅仅要保证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且要将计算结果维持在特定的截止时间内,在特定截止时间外的结果,即使正确,也无任何意义,这对攻击系统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一般的分时系统并没有对计算结果有任何时限,导致攻击者可以任意修改代码结构而不至于被系统识破,上述的差异性使得实时系统无法实现特殊用途系统一样的安全性。 看了英文版课本后发现这个题目的翻译有误,原文为Can we ensure the same degree of security in a time-shared machine as in a dedicated machine? 翻译过来是分时机器能和专用机器保证相同的安全度吗,显然是不能的,比如军工方向专用的机器和一些保密的机器,不允许接入互联网,不允许插入U 盘,烧录文件必须通过软盘刻录,这样就能保证最高的安全度,这也是我们日常使用的机器所不能比拟的。 由于题目翻译与英文原文有偏差,所以以下我的答案均基于英文原版给出 1.10 What is the purpose of interrupts? What are thedifferences between a trap and an interrupt? Can traps begenerated intentionally by a user program? If so, for whatpurpose? (1)中断的目的:更好地调度CPU,因为如果没有中断技术,访问CPU内部的速度和访问硬件速度不匹配,短板效应会导致CPU和硬件同时工作的速度取决于硬件的速度,使得CPU长时间处于等待状态,导致其效率低下。 (2)自陷和中断的区别:中断主要由硬件如IO、时钟产生,是不可预期的。 而自陷可由软件主动产生,程序员可以通过int指令来可预期地产生自陷。(3)自陷是可以主动产生的,如汇编指令int 0x80,设置自陷的目的有多种,可能是等待IO响应,可能是基于用户态和管态的切换……等等 1.13 Give two reasons why caches are useful.What problemsdo they solve? What problems do they cause? If a cache canbe made as large as the device for which it is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XXXX27页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一、通信原理Matlab仿真实验 实验八 一、实验内容 假设基带信号为m(t)=sin(2000*pi*t)+2cos(1000*pi*t),载波频率为20kHz,请仿真出AM、DSB-SC、SSB信号,观察已调信号的波形和频谱。 二、实验原理 1、具有离散大载波的双边带幅度调制信号AM 该幅度调制是由DSB-SC AM信号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得到,其表达式及时间波形图为: 应当注意的是,m(t)的绝对值必须小于等于1,否则会出现下图的过调制: AM信号的频谱特性如下图所示: 由图可以发现,AM信号的频谱是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的频谱加上离散的大载波分量。 2、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DSB—SC AM)信号的产生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s(t)是利用均值为0的模拟基带信号m(t)和正弦载波 c(t)相乘得到,如图所示: m(t)和正弦载波s(t)的信号波形如图所示:

若调制信号m(t)是确定的,其相应的傅立叶频谱为M(f),载波信号c(t)的傅立叶频谱是C(f),调制信号s(t)的傅立叶频谱S(f)由M(f)和C(f)相卷积得到,因此经过调制之后,基带信号的频谱被搬移到了载频fc处,若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为W,则调制信号带宽为2W,并且频谱中不含有离散的载频分量,只是由于模拟基带信号的频谱成分中不含离散的直流分量。 3、单边带条幅SSB信号 双边带抑制载波调幅信号要求信道带宽B=2W, 其中W是模拟基带信号带宽。从信息论关点开看,此双边带是有剩余度的,因而只要利用双边带中的任一边带来传输,仍能在接收机解调出原基带信号,这样可减少传送已调信号的信道带宽。 单边带条幅SSB AM信号的其表达式: 或 其频谱图为: 三、仿真设计 1、流程图: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完整版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学会简单的矩阵输入和数据读写。 3.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4.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5.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认真阅读本章附录,在MATLAB环境下重新做一遍附录中的例子,体会各条命令的含义。在熟悉了MATLAB基本命令的基础上,完成以下实验。 上机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clear all; a=[1 2 3 4]; b=[3 4 5 6]; c=a+b; d=a-b; e=a.*b; f=a./b; g=a.^b; n=1:4; subplot(4,2,1);stem(n,a); xlabel('n');xlim([0 5]);ylabel('A'); subplot(4,2,2);stem(n,b); xlabel('n');xlim([0 5]);ylabel('B'); subplot(4,2,3);stem(n,c); xlabel('n');xlim([0 5]);ylabel('C'); subplot(4,2,4);stem(n,d); xlabel('n');xlim([0 5]);ylabel('D'); subplot(4,2,5);stem(n,e); xlabel('n');xlim([0 5]);ylabel('E'); subplot(4,2,6);stem(n,f); xlabel('n');xlim([0 5]);ylabel('F'); subplot(4,2,7);stem(n,g); xlabel('n');xlim([0 5]);ylabel('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 x(n)= 0≤n≤15 b) x(n)=e+3j)n 0≤n≤15 c) x(n)=3cosπn+π)+2sinπn+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为以16为周期的函数x(n)=x(n+16),绘出四个周期。

湖大操作系统期中考试试卷试题-答案

1. (20%) 简述进程的概念。画出进程的状态图,并就状态图中可能发生CPU 调度决策的四种情况进行说明。结合进程控制块PCB对内核在两个进程间进行上下文切换过程进行描述。 参考答案:进程,执行中的程序;执行一个程序所需要的资源集的系统抽象;一个程序的运行实例; 进程状态图: CPU调度决策可以如下四种情况下发生: 当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切换到等待状态 当一个进程从运行状态切换到就绪状态 当一个进程从等待状态切换到就绪状态 当一个进程终止时。 进程切换:

2. (10%) 简述系统调用(System call)、系统程序(System program)的用途。参考答案:系统调用,允许用户进程请求操作系统提供的服务。由OS内核实现并提供访问接口,由用户程序调用,程序员使用。 系统程序,给用户提供基本的功能,这样用户在解决公共问题的时候不用写自己的程序。提供程序开发和执行的环境,普通操作用户使用。 3. (15%) 线程通常可分为用户级线程和内核级线程,请回答两种线程之间的区别,并就两者之间的关系,对多线程模型的类型及其优缺点进行简要说明。参考答案:用户线程不受内核支持,无需内核管理,使用用户级的线程库完成线程的管理,对用户线程的支持通常处于内核之上,通过一个用户级线程库(thread library)实现。线程库提供了对线程的创建、调度和管理的支持,这无需来自内核的支持。因为内核并不知道用户级线程的存在,所有的线程创建和调度工作都在用户空间完成,而且整个过程不受内核的干涉。 内核线程由操作系统直接支持:内核在内核空间内实现了线程的创建、调度和管理。 常见的多线程模型包括以下三种: 多对一,优点线程管理由线程库在用户空间进行,效率较高,缺点一旦某个线程执行了阻塞,则整个进程也会被阻塞 一对一,允许线程并发的执行并且运行在多处理器系统上,不会导致单一线程阻塞进程的情况,缺点用户线程和内核线程一一对应,开销较大,限制了系统线程的数量。 多对多,多路复用了许多用户级线程到同样数量或更小数量的内核线程上,允许OS创建足够数量的内核线程,且在某个线程发生阻塞时,可调度其他线程执行。 4. (15%) 对于一个多任务的应用软件,分析比较采用多进程实现和多线程实现的优劣,并举例说明。 仅供参考:从资源或系统开销、维护、进程阻塞、崩溃、安全等情况分析。以web浏览器为例(360浏览器从多线程到多进程实现)。 5. (10%) 如下所示程序使用Pthread API实现,请将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并说明LINE C和LINE P将会输出的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t value = 0; void *runner(void *param); /* the thread */ int main{int argc, char *argv[]) { int pid; pthread_t tid; pthread_attr_t att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