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期末考试重点

1.财政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或政府)为了满足其生存和履行职能的需要而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性分配的特定活动以及由此形成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产生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②国家的形成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

3?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⑵强制性与非直接性偿还;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简答)

4. 自然垄断的公共定价法:⑴平均成本定价法⑵二部定价法⑶负荷定价法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区别:

①经济市场的个人选择与最终结果确定,而政治市场是不确定的;

②经济市场的竞争是连续的,且允许多个卖主存在,政治市场的竞争是间断的,且只能有一个胜者;

③经济市场的选择规则是自愿性,政治市场为少数服从多数;

④经济市场的参与者职责和损失关联度大,政治市场相反。(选择,判断或简答)

5. 财政监督的方式:日常监督检查,专项监督检查,个案检查。(选择)

6 ?财政支出分类:按财政支出功能分类(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其他);

(选择)现行支出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净贷款);

按财政支出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按经济性质分类的经济分析意义:

①作用: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影响;对收入分配有间接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则相反。

②在安排购买性支出时,政府必须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活动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强;在安排转移支出时,政府并没有一以贯之的原则,对政府的效益约束是软的。

③微观主体在同政府的购买性支出发生关系时,也必须遵守等价交换的原则,这对微观主体的预算约束是硬的;在同政府转移性支出发生联系时,并无交换产生,对其预算约束是软的。

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分析:经济性因素;政治性因素(①政局是否稳定②政体结构和行政效率③政府干预政策);社会性因素。(选择)

财政支持和保障社会民生的几种关系(多,简答)

①促进经济发展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协调的关系

②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的关系

③财政支持和社会坚持的关系

④增加投入和制度建设的关系

11. 国防支出项目包括:人员生活费,训练维持费,装备费。(选择)

12. 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作为消耗性支出,存在的意义

①对内管理国家,对外保卫国家②维持正常的市场秩序③提高技术水平

13. 义务教育为公共物品,义务教育以外的高层次教育为混合物品。Page80

14. 国防支出,教育支出的属性:经常性支出,购买性支出。

15. 社会保险的属性:经常性支出,转移性支出。

16. 所谓保险制度,是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17.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来组织实施的理由

①弥补市场机制的失灵②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内在稳定器”的作用

③私人保险或商业保险由于存在种种缺陷,不能完全向人们提供基本的经济保障

22. 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类型①社会保险型②社会救济型③普遍津贴型④节俭基金型

23. 各国社会保险制度的共同点(选择)①保障项目名目繁多②社会保险资金有确定的来源③社会保险支出依法

由政府集中安排④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全社会化的⑤社会保险资金的运作,有现金收付制和基金制两种模

式。(基金制又分为完全和部分,当一个非完全基金制的养老保险的储蓄基金可以满足两年以上的养老金支出需要时,则属于部分基金制)

24. 怎样优化行政管理制度?(简答)

①精简机构,优化编制②加强行政管理监督职能③优化财务管理制度

④优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行政

职能

25.. 投资与经济发展的作用:①影响供求关系②连带边际产业的发展③消费带来生产

27. 投资能带来经济增长,但不一定能带来经济发展。(判断)

28. 社会总投资的分类page99 (判断)

29. 政府投资的宏观调控功能:(判断)

①直接调节自身投资的规模,间接调节非政府投资规模,使两者加总与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所要求的投资总量相吻合

②调节自身投资的结构,纠正非政府投资结构的偏差,是全社会的投资结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

30. 政府投资的决策标准:资本——产出比例最小化标准(单位成本产出最大)

资本——劳动比例最大化标准(比例越高说明资本技术构成越高,劳动生产率越高,经济增长越高)(选择)就业创造标准(单位投资额能动员最大数量劳动力)

31. 基础设施投资的性质(决定基础设施由国家建设)(多选)

公用性;非独占性;不可分割性

32. 基础设施投资的提供方式:①政府投资建设,或免费提供,或收取使用费。

②私人出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并适当盈利,或地方主管部门筹资,定期收费补偿成本

(简答,多选)③政府与民间共同投资的方式

④政府投资,法人团体经营合作⑤BOT投资方式(建设-

经营-转让)

33. 财政对三农投资的重要意义: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34. 财政必须介入三农投入的理由:⑴三农投入的一般特点:财政是履行政府弥补市场失灵的功能,提供市场不能满足的具有外部效应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⑵特殊性:①我国当前农业生产率和收益率低下,靠自身难以产生满足计生发展的积累

②我国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35.. 财政加大三农措施:① 全面取消农业税② 财政补贴③支持农业综合开发

(简答)④大力推进农村综合开发投资参股经营试点

36. 财政投融资的基本特征:①是一种政府投入资本金的政策性融资②目的性很强,范围有严格

规范(简答)③ 计划性与市场机制相结合④由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统筹管理和经营;预算

管理比较灵活

37. 我国的财政性银行page112

38. 我国政策性银行的特点:①业务职能的政策性

②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财政借款②财政贴息③税收减免

39. 国内外银行区别:国内(业务职能的政策性;资金来源的政府性与市场性相结合)

(判断)国外(以国家信用为背景;国家财政提供有力支持;自主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保

持合理盈利水平;运用新的盈利手段)

41. 财政补贴的分类:物价补贴;亏损补贴,专项补贴;财政贴息;税收支出

禁止性补贴(出口补贴,进口替代补贴);可诉补贴(政府对农产品的直接价格干预和补

贴,种子、肥料、灌溉等农业投入品补贴、农产品营销贷款补贴、休耕补贴);不可诉补贴()

42. 财政补贴影响经济的机理分析:①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②改变需求结构;③将外部效应内在化。Page117

43. 财政补贴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⑴积极效应:①有效的贯彻国家的经济政策②以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金,扩充财政资金的经济效应

③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升级④消除挤出效应⑤对社

会经济发挥稳定效应

⑵消极作用:①项目偏多,规模偏大,会加重财政负担,削弱国家财政的宏观调控能力

②使受补单位产生依赖思想,影响经济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加剧企业的不公平竞争

③扩大了经济体系中的政府行为,缩小了市场活动的覆盖范围,影响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

④不当的补贴,扭曲了价格体系,扭曲了合理的消费结构,加大了宏观调控的难度

44. 税收支出: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经济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

45. 税收支出分类:①照顾性税收支出②刺激性税收支出

46. 税收支出的形式:①税收豁免(企业从治理污染中的所得;慈善机构,宗教团体的收入)

②纳税扣除(从毛所得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一定比率。所得额越大,扣除越多;降低纳税档次。购买国债)

③税收抵免④优惠税率(小微企业)

⑤延期纳税(延后收款,相当于得到一笔无息贷款)

⑥盈亏相抵(企业以某一年度的亏损,抵消以后年度的应纳税款,或以前年度的盈余)

⑦加速折旧(初期得到较多的折旧,税负前轻后重)

⑧退税(对已纳税款的退回)

47. 各国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影响这个比重的因素:(选择,判断)page100

①经济体制的不同②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③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需要

48. 转移性支出的意义(目的)(简答)

①有利于社会的公平分配,缩短收入差距,保护弱势群体

②转移性支出对经济有“自动稳定器”的意义

③转移支出经财政之手转移给他人购买,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49. 财政收入分类

⑴按财政收入形式分类:①税收收入②社会保险基金收入③非税收入④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⑤债务收入

⑵按来源分类:①所有制结构②部门结构

⑶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方式分类:预算内和预算外

50. 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①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

②分配政策和分配制度

③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

51. 财政收入上限:企业和个人的承受能力;财政收入下限:国家履行财政职能的最基本收入

52. 价格对财政收入的影响(判断)page131

53. 合理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基本政策思路(论述)

①正确理解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是前提。

②实行兼顾“以支定收”和“以收定支”的方针

③预算内财政收入是全口径财政收入中不可质疑的部分

④继续坚持有增有减结构性调整的税收政策

⑤严格控制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增长,继续税费改革,坚决取缔滥收费

⑥调节财政收入规模的有效手段是随时观测财政收入增长弹性系数和增长编辑倾向

54. 收费与税收的区别:①收费专款专用②地方和部门特定用途的筹资手段③不用纳

入预算内管理(除全国性收费外)④ 容易引发滥收费现象

55. 收费的性质:政府收费主要是使用费,按世界银行有关文件的说法,使用费是指“为交换公共部门所提供特殊商品和服务而进行的支付” 。此外,政府收费还有少量的其他收费,如罚没收入和捐赠收入等。

56. 收费的特殊作用:①弥补市场失灵②提高公共物品的使用效率

57. 政府性基金收入和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预算外

58. 税收的性质取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和国家的性质;只有出现剩余产品,才有税收的源泉

59. 税收的三性:①税收的强制性(前提) ②税收的无偿性(本质)

③税收的固定性(必要条件) (选)J

60. 纳税人与负税人(能否转嫁)

课税对象(征税的目的物:所得,商品和财产)

税源(税收的最终出处)

税目(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

税基(可能是收入也可能是支出)

进口设备:课税对象:进口的设备;税基:进口设备的支出;税源:利用设备生产商品所得的收入

61. 税率:比例税率,定额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 税收努力(应纳税额的程度,潜在的)能力是努力的实现,努

当时低收入人群时是一致的

②直接税和间接税 ③从量税和从价税 ④价内税和价

外税(增值税) ⑤中央税(消费税,中央企业所得税,关税)共享税(增值

税,资源税,印花税)地方税(个 人所得税)f

多)

66. 公平类税收原则:受益原则,能力原则;效率类税收原则:促进经济发展原则,征税费用最小化和确实简化 原则 67. 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情况

68. 税收超额负担:是指政府通过征税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的转移过程中,给纳税人造成了相当于 纳税税款以外的负担 69. 税负转嫁:是指在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这 货供应者的一种经济

现象

70. 税负转嫁方式:前转(转给购买者)

,后转和其他(前转和后转并行,称为混转或散转:自然垄断行业;消转

和税收资本化:后转的特殊方式)

71. 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论述)

① 商品课税较易转嫁,所得课税一般不易转嫁

② 供给弹性较大,需求弹性较小的商品的课税较易转嫁,反之不易 ③ 课税范围宽广的商品较易转嫁,课税范围狭窄的商品难以转嫁 ④ 对垄断性商品课征的税容易转嫁,对竞争性商品课征的税较难转嫁 ⑤ 从价课税的税负容易转嫁,从量课税的税负不容易转嫁

72. 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 买量和消费水平 73. 税收的收入效应的表现:减少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而不减少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 74. 税收的经济影响 page168

75. 拉弗曲线的经济含义:①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也不一定要实行高税率

② 取得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两种不同的税率 ③ 保持适度的宏观税负水平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76. 马斯顿的经验分析:较低的宏观税率对提高本国的经济增长率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77. 美国减税政策实例分析:

① 罗斯福,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增税,提供就业机会。

② 肯尼迪: 长期经济增长缓慢状态, 存在经济增长的较大潜力, 税负较高, 存在减税空间, 减税方案较易通过。 通过减税,进一步增加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 ③ 里根,经济滞涨状态,减税失败

78. 我国主要收入来源是商品课税,而不是所得税的原因

① 税源税基充足,课征普遍 ② 计征方式简便,且各环节均可征税

③ 国内生产总值低,财富量较少,国内居民收入水平较低

79. 商品课税的特征:①课征普遍 ②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计税依据 ③实行比例税率 ④计征简便

80. 商品课税的功能:⑴优点:税源充裕,课征普遍,并可以抑制消费,增加储蓄和投资,有利于经济发展。

⑵缺点: 干扰市场运行并形成分配不公, 在国际会阻碍资金, 劳动力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和流 动。

7500.3;超额累进 5000.3)

62. 税收能力( 能收上来的税收数额,实现的) 力

越大,能力越强,税收越多。

63. 起征点(全额累进) 免征额(超额累进)

64.税收分类:①所得课税,商品课税和财产课税

65.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①税收应以公平为本

②税收必须考虑效率的要求 ③税收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

81. 增值税的类型:①生产型增值税(不扣除)②收入型增值税(只扣除当期)③消费型增值税(全部扣除)

82. 增值税税率:17%(基本税率)13%(农,矿,自然垄断行业,图书)6% (小规模纳税人)3%

83. 营业税: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

84. 所得课税的特征和优点:①税负相对公平②一般不存在重复征税问题,不影响商品的相对价格

③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经济权利④课税有弹性

缺点:①所得税的开征及其财源受企业利润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制约

②所得税的累进课税方法会在一定程度上压抑纳税人的生产和工作的积极性的发挥

③计征管理也比较复杂,需要较高的税务管理水平,在发展中国家广泛推行往往存在困难

85. 所得课税的功能:①财政收入②公平分配③经济稳定

86. 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内外资企业税率:内资25% 外资20%

87. 土地所得税:财产税,所得税

88. 财产课税和资源课税的特征:①课税比较公平(从量不易转嫁)②具有促进社会节约的功能③课税不普遍,弹性差

89. 国债: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务

90. 税收——经济扭曲,强制,无偿国债——自愿,有偿私债——以财产或收益为担保

91. 国债的分类:①以国家举债的形式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国家借款和发行债券

②以筹措和发行的地域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内债和外债

③以债券的流通性为标准,国债可分为可转让国债和不可转让国债

④已发行的凭证为标准,国债分为凭证式国债(有纸)和记账式国债(无纸)

92. 国债的结构:应债主体结构(潜在购买国债的群体)国债持有者结构(实际购买群体)

93?国债负担:①认购人负担②政府负担③纳税人负担④代际负担(新债换旧债)

94. 国债限度(衡量国债绝对规模的指标):①历年累积债务的总规模②当年发行的国债总量③当年到期需还本付息的债务总额

95. 国债发行方式:①直接发行(不通过二级市场)②连续发行方式(随买方式)③承购包销方式④公募招标

96 .国债的还本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法

97. 李嘉图等价定理:能遇见未来的消费者知道,消费者具有完全理性————不合理

98. 国债的经济效应: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的需求效应,国债的供给效应

99. 国债的资产效应:国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

100. 国债的政策功能:①弥补财政赤字②筹集建设资金③调节经济④平衡季节收支⑤调节货币供应量(简答)

101. 进一步完善国债市场的基本思路(论述)

①扩大银行间市场交易主体,促进银行间交易市场与交易所市场的连接

②完善国债管理制度

③推进市场信息技术和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法规,加强市场监督

④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国债的托管清算制度

⑤加快银行间市场的资信评级制度建设,帮助交易成员控制信用风险

⑥很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进行国债新品种和交易形式的创新

⑦建立国债投资资金,培育专业投资队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