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 导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下册第三单元(无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3篇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一一、导课:同学们,在我们第一节课以“愁”字整合五首词(《望江南梳洗罢》《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渔家傲秋思》《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时候,大家很快在其他四首词中找到了主人公“愁”的证据,而在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却无法很清晰的判断出,主人公到底有“愁”还是无“愁”。
今天,我们就一起里研究一下这首词,看看苏轼在这首词中到底表现了什么。
二、读词,初步感知。
1、对照注释,细读这首词,疏通字词。
聊(lio) 擎(qng) 裘(qu)骑(j)酣(hān) 鬓(bn) 遣(qiǎn)2、教师范读,注意停顿节奏,抓重音和情感表达。
“卷”“看孙郎”要重读“又何妨”“会挽雕弓”“西北望,射天狼”要重读3、学生自己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4、叫一个学生来范读,其他人提出意见。
生评:感觉没读出劲,就是词人的那种“狂劲”。
5、齐读这首词,放开声音,把握情感。
三、解词,理解词意。
1、读上阙,对照注释,理解上阙意思。
(1)上阙叙事:描写题目中的“密州出猎”的壮观场面。
(2)关键字“狂”:打猎装备“狂”:左牵黄,右擎苍。
穿着打扮“狂”:锦帽貂裘。
随从“狂”:千骑卷平岗、倾城随太守。
以少年英雄自比“狂”:亲射虎,看孙郎。
(3)根据理解解释“狂”狂放豪迈、潇洒不羁、阳刚之美、意气风发(4)齐读上阙,感受豪放之美。
2、对照课下注释读下阙,理解下阙意思。
(1)、开张:豪放开阔;(2)、典故:持节云中、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3)、下阙抒情明志:(这两句也是考试考查的重点句子)借典故“冯唐”来抒发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思想情感;借典故“射天狼”表明自己想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志向。
(4)齐读下阙,感受词人的情感和志向。
四、结合课下注释(1),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深层理解苏轼。
(1)、注释中提到“1075年苏轼从杭州通判迁为密州太守”,这里的“迁”明为平调,实为贬官。
第12课《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执教对象:初中九年级学生课程主题: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一、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部编本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词,作者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
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苏轼任密州(今山东诸城)知州时。
词中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命运的感慨和对历史英雄的仰慕。
学习这首词,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词基础,能够初步理解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然而,由于这首词涉及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且情感豪迈、意境深远,学生可能难以全面、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词的深层含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词作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品味语言、分析意象等方式,逐步深入理解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o能够准确、流利地诵读并背诵这首词。
o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词作。
o通过品味语言、分析意象、比较阅读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感受词中流露出的豪情壮志,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o理解并欣赏作者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词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
•理解词作的内容,把握词作的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深入品味词作的语言,分析意象,理解作者深沉的情感和豪迈的情怀。
•把握词中的历史典故和文化内涵,理解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追求。
五、教学过程总时长:90分钟教学环节:导入新课( 5分钟)、作者及背景介绍( 10分钟)、生字词学习( 15分钟)、诵读与感知(15分钟)、深入研读(30分钟)、拓展延伸(10分钟)、总结与作业 5分钟)(一)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活动: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豪迈、充满激情的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江城子 密州出猎 精品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本课在整个单元中,属于比较重要的环节。
除了起到承接上个课时、转接下课时的作用之外,还有一些重点的计算知识和转化相应的课时。
本单元在学科核心素养中,具体体现出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在高效课堂的设计和转化过程中,注意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
学习兴趣之于学生,是非常重要而且更加有意义的教学活动。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来讲,环节上的应用更加大了不同学生之间互相弥合的意义。
导学设计课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共1课时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知识梳理】1.本节课核心知识:朗读、品析词作,体会苏轼的“狂”以及”狂”的原因。
2.本节课重点:朗读、品析词作,体会苏轼的“狂”以及”狂”的原因。
3.本节课难点:熟读成诵,体会苏轼的“狂”【板书设计】【学习目标】目标一:通过反复朗读,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词的大意。
目标二:通过朗读词的上片,圈点勾画相关词句,能分析“狂”的具体表现。
目标三:通过朗读词的下片,圈点勾画词句,能分析苏轼的“狂”的原因。
目标四:通过反复朗读,能在课堂上完成词的背诵,并默写。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核心任务】任务一:整体感知1.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解说词的大意。
《江城子密州出猎》公开课导学案(九年级下册)

2.朗读品味,理解首作的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3.培养想象力,感受诗歌的画面美。
,我们一起学习了李清照,温庭筠的婉约词,了解了宋代词坛婉约派的特点,是什么呢?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今天我们来学习宋代另一朵奇葩——豪放词,看看豪放词有什么特点。
让我们一起走进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右擎.苍(qíng) 锦帽貂裘.(qiú) 鬓.微霜(bìn)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2)千骑.卷平冈(一人一马称一骑)(3)会.挽雕弓如满月(定将)3.作者简介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们学过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在密州作太守时,当时他政治上不得意。
4.写作背景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归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1.朗诵,注意字音、节奏、气势。
2.学生四人一小组,翻译全词大意,一人一句。
【交流点拨】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二)深层探究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下阕抒发了什么感情?【交流点拨】上阕描绘出猎时的盛大场面。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第12课《词四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无答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习目标】1.感受苏轼词中的豪放气势。
2.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词的语言和意境。
3.感悟词人面对生活变化的精神态度。
【温故互查】1.作者:苏轼,北宋(朝代)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2.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3.利用工具书、结合课下注解和写作背景,融入自己的联想及想象,说说词的大意。
初步了解词的风格:豪放词。
4.朗读两遍诗词,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力争达到背诵。
【问题导学】(一)朗读词的上阕,思考并交流以下问题:1.上阕描绘的是怎样的内容?2、你知道词中哪个字写出了他当时的心情吗?在词中这种心情具体表现在哪些句子上?3、上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4、上阕写这样盛大的出猎场面目的是什么?(二)朗读词的下阕,小组探讨、交流、展示::1、概括下阕的内容报国之志→豪迈奔放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2、下阕哪个词集中体现了作者的豪情?3、他豪壮的情怀表现在哪些诗句上?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下阕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拓展延伸】典故:文献典籍中的词语或故事。
比如“卧薪尝胆”,它既是词语又是故事,我们常在口语中用到它。
很多成语就是典故。
用典:用特指的古事或古语委婉曲折地表达“今”义。
用典是一种高层次、很雅致的表现方法。
它避直就曲,生动典雅。
《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因用典而豪气洋溢的词。
理解词中用典的句子。
(1)“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要像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表现了。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九年级下册12.2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字词,背诵诗词。
2、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词的主要内容,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文:“韩柳欧苏”并称(韩如潮,柳如泉,欧如澜,苏如海)词:“苏辛”并称(苏轼,辛弃疾)书:“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苏洵三父子,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二、作者作品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诗、词、文、书、画均卓然大家。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词学上,为北宋词坛豪放派主要作家之一。
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但细数《东坡乐府》,340多首传世之作中,真正称得上“豪放”的也不过十分之一。
实际上,苏轼是豪放婉约两擅长的大家。
三、写作背景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就是他写的第一首,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宋神宗熙宁八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他在这年十月中,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四、释题1、“江城子”是什么?明确: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出猎,题目。
五、检查预习情况。
1、读准字音。
2、说说自己对整首词的理解。
六、小组合作,提出质疑。
九年级语文江城子 密州出猎学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学案
学习目标:
1.诵读词作,理解画面,把握内容。
2.赏析词句,感悟深层内涵。
3.明确词作主旨,体会词人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观看视频,理解内容。
二、讨论赏析本词喜欢的句子。
〔自选角度赏析,有困难可以问老师〕
三、作业〔所有作业完成后家长签字〕:
1、背诵。
2、默写全词。
3、赏析诗歌名句〔B班同学任选一句赏析〕: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A班同学朗读背诵如下词: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译文:
两人一生一死,隔绝十年,相互思念却很茫然,无法相见。
不想让自己去思念,自己却难以忘怀。
妻子的孤坟远在千里,没有地方跟她诉说心中的凄凉悲伤。
即使相逢也应该不会认识,因为我四处奔波,灰尘满面,鬓发如霜。
晚上突然在隐约的梦境中回到了家乡,只见妻子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
两人互相望着,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相对无言泪落千行。
料想那明月照耀着、长着小松树的坟山,就是与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断肠的地方。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案教学创意:采用“放——合——引”授课举措,体现了“以学为本”课改理念。
先让学生提出预习困惑,然后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课堂展示、教师引领的方式“释惑”。
整个这堂课老师从知、意、读、悟四个方面引领学生对这首诗词进行了学习,同时也回答了学生提出的疑惑。
最后老师再用三句话串起课堂学习,如:《江城子﹒密州出猎》——是一首用韵律抒写音乐美感的词;是一首用典故抒写深长意蕴的词;是一首用豪情抒写雄心壮志的词。
这样课堂做到了因“放”而活、课堂因“合”而深、因“引”而高。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借助资料助读,知苏轼、明背景;2、多角度反复读,概词意、学典故;3. 诗眼“狂”入读,品词句、悟诗情。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词的内容理解,准确把握情感;2、以提问、合作、探究等形式进行品析,理解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苏轼身上的英雄气,增强学生勇对挫折的勇气,做新时代豪气少年!教学重点:多角度反复读,概词意、学典故教学难点:诗眼“狂”入读,品词句、悟诗情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课前布置预习:读完这首诗词后,你会提出哪些疑问?然后课代表将学生的“困惑”收起来,老师进行整理,将有代表性或比较集中的问题梳理出来。
意图:布置这个作业的目的,就是发现学生到底有哪些不会的问题,老师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心中有学生,“以学为本”,才能达到课堂的有效性,甚至高效。
(二)导入上课时老师先出示学生的“疑问”(这是教师整理的学生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1.文意理解困惑:65%,如:这首诗词写了什么内容?“持节云中”,看注解好像有故事,在诗中有何作用?2.朗读技巧困惑:5%,如:这首诗词有的句子长,有的句子短,怎样读能读的更好?3.诗句欣赏困惑:23%——25%,如“少年狂”中“狂”是什么意思?“西北望,射天狼”,这句话如何理解?4.读音困惑:12——15%,如,“为报倾城随太守”中的“为”怎样读?教师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开展本节课的学习活动(屏显)学习活动:知——背景知晓意——内容理解读——有味诵读情——品析感悟意图:教师课堂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基于“学生的认知”。
《江城子》导学设计

课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当堂测评(10分钟)
1、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并默写纠错。
2、填空。
①崔颢的《黄鹤楼》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抒发了诗人对的感慨。
②李煜的《相见欢》两字极写愁绪之重,重到无法言表。
一弯新月,点明了时间,渲染了的氛围。
③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生动传神的刻画了一个猎人的形象。
极言出猎时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3、简答
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描绘了哪几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诗经·关雎》中“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运用了什么描写方式,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宋八大家”之一,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写作背景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这首词是熙宁八年(1075)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朗读及节奏划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fā)/少年/狂,左牵黄,右擎(qíng)苍,锦(jǐn)帽/貂(diāo)裘(qiú),千骑(jì)/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bìn)/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qiǎn)/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诗词初探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老夫:作者自称聊:姑且,暂且黄:黄犬苍:苍鹰少年狂:“轻狂”,豪情貂裘:轻暖的皮衣主动积极作答重点字词补充重点句子翻译讨论交流带疑阅读,感知文本内容检查预习情况补充重点字词翻译重点句子锦帽:丝绸帽子千骑:形容从骑很多译文:我年纪已经不轻,却还想显示出少年人的豪情。
我左手牵着黄色猎犬,右臂架着捕猎的苍鹰。
头戴锦帽,身着貂皮猎装,千骑竞逐,率领众多随从像一阵狂飙卷过平原山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倾城:全城孙郎: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显示自己过人的胆略和勇气。
译文:为了报答全城的人都追随我打猎的盛意,我要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郎。
评析:描写一次出猎时的壮观场面,显现了太守踌躇满志、豪情满怀的情态。
作者以孙权自喻,暗示自己富有雄才大略。
“聊”“狂”既突出了豪壮气势,也透露出隐隐约约的怨愤之情。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尽兴还、更稍白比喻白发又算得了什么呢!符节,古代朝廷使者所持的凭证。
江城子·密州出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江城子·密州出猎》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能够理解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3.能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能够表达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
二、教学内容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三、教学方法
1.教师讲解和演示;
2.学生自主学习和分组讨论;
3.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和交流;
4.学生个人表达和展示。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10分钟)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
2. 讲解和演示(25分钟)
教师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拟人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3. 自主学习和讨论(25分钟)
学生自主分组,阅读诗歌并讨论,探讨以下问题: 1. 诗歌的基本意思是什么?
2. 诗歌描绘的是怎样的场景?
3.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对意境的表达有什么作用?
4. 交流和探讨(20分钟)
各小组介绍自己的讨论情况,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
5. 个人表达和展示(20分钟)
学生个人发表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受,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与总结
本节课通过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自主学习和讨论、交流和探讨、个人表达和展示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义,提高了文学素养和个人表达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和要求。
在后续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构建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学教育体系。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
一、课题:《江城子密州出猎》
二、课时: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要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掌握本课文中常见的词语,如:密州、山谷、猎人、猎物等;
3、了解本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如:密州的自然风光、民间传说等;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四、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本课文中的常见词语;
3、了解本课文中的文化背景;
4、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1)通过图片让学生认识猎人、猎物等词语;
(2)通过简短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猎人的生活;
2、预习:
(1)让学生自读课文,并完成相关题目;
(2)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讲授:
(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分析课文的结构,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旨;
(3)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课文的文化背景;
4、归纳:
(1)教师结合学生的讨论结果,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布置作业。
六、作业:
1、预习课文,提前准备下节课的课堂活动;
2、小组讨论。
第12课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学生版)2024-2025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学与练(统编版)

第12课 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活动一:积累字词1.正音正字发( ) 擎( ) 貂( )裘( ) 千骑( ) 卷( ) 遣( )2. 字词释义江城子:词牌名。
密州:今山东诸城。
老夫:作者自称,时年三十八岁。
聊:。
狂: 。
左牵黄,右擎苍: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擎着苍鹰,形容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的架势。
黄: 。
苍: 。
锦帽貂裘:名词作动词使用,头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
貂裘,身穿貂鼠皮衣。
是汉羽林军穿的服装。
千骑卷平冈:形容马多尘土飞扬,把山冈像卷席子一般掠过。
千骑:形容 。
倾城:全城的人都出来了。
形容随观者之众。
太守:指作者自己。
看孙郎:孙郎,。
这里借以自喻。
酒酣胸胆尚开张:极兴畅饮,胸怀开阔,胆气横生。
尚:。
微霜:。
节:兵符,传达命令的符节。
持节:是奉有朝廷重大使命。
云中:汉时郡名,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省西北一部分地区。
会:。
挽:。
雕弓:弓背上有雕花的弓。
满月:圆月。
天狼:星名,又称犬星,旧说指侵掠,这里隐指西夏。
词中以之隐喻侵犯北宋边境的辽国与西夏。
活动二:积累文学常识1.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宋朝著名、。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字,又字和仲,号 ”,享年66岁,南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追谥号“ ”。
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与其弟和其父合称为“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且与汉末“三曹父子”(、、)齐名。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苏洵是苏轼.苏辙的父亲,苏轼是苏辙的哥哥)、王安石、曾巩。
(速记:韩柳三苏欧王曾)。
在政治上属以司马光为领袖的旧党。
元祐更化时,苏东坡认为新法并非完全不符合实际,故又反对彻底废除新法。
绍圣绍述时,苏轼更被一贬再贬,最后直到现在的海南省。
苏轼的失意与他的政治选择有很大关联。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docx

最新整理九年级初三语文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优秀教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以“狂”字展开走进文本,理解“狂”的丰富内涵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生平,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重点难点1.尝试背诵课文2.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以“狂”字展开走进文本,理解“狂”的丰富内涵3、走近苏轼,了解苏轼生平,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评论(0)教学重点1.尝试背诵课文2.理解“狂”的丰富内涵,学习苏轼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谈话导入据历史记载,有一个人肚子很大,一天饱餐之后,他摸着自己的圆圆肚子,问身边的人:你们说我这肚子中装着是什么?周边的人有的说是满腹才华,有的说是一肚子的脂肪,可他都不以为然。
那么他的肚子中装的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要一起来走进他写的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疏通文意1、大声自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
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那么它就失去了生命。
请大家自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
同时思考下我们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这首词?读完词后,大家觉得应用怎样的语气来朗读?预设:A豪放。
怎么样才能读出这种豪放感?(声音响亮,高亢激昂一点。
)2、指名读,校正字音我们请一位同学为大家高亢激昂地朗读一下这首词?(那么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吧。
)(老师误以为词人穿越到我们教室来了,太棒了。
掌声送给他。
)学生朗读,教师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等读完全词,再一起校正。
3、疏通文意在读准的基础上,我们一起来看看词的内容。
请大家借助注释,理解整首词的意思。
(要求:大声地说出来,如有疑惑,请同桌讨论解决或举手提问)哪位同学与大家分享一下。
活动3活动场景还原,走进作者(一)经过这位同学的分享,我们大致理解了这首词的内容。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三单元 阅读 12 词四首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_11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目标: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重难点:1、在朗读中感受诗人的郁闷、无奈和超脱的情怀2、通过对典故的理解体悟诗人的雄心壮志。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文学,无比璀璨。
说起中国文学,不得不说古代文学;说起古代文学,不得不说唐诗宋词元曲;说起宋词,不得不说苏轼;说起苏轼,必说豪放词;说起豪放词,定说《江城子密州出猎》。
因为他是公认的中国第一首豪放词。
二、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苏轼是一个深受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影响的文人。
所以,他一面胸怀天下,一面超然豁达。
即使在人生最失意的时候他都能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我们今天要学的这首词就写在他人生失意之际。
苏轼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来到密州的?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由于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
见无效果,苏轼乃自请外任。
先在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来到密州任知州。
他虽在地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用于世。
熙宁八年(1075年)冬,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密州知州苏轼到常山祭祀祈雨。
回来的路上,与同官梅户曹在铁沟会猎,随后写了这首出猎词,抒发自己的志向。
三、朗读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放慢语速朗读这首词。
读的时候注意红色的注音字。
1、自由朗读2、指名朗读并正音3、集体朗读四、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试着意译全词1、请同学们根据书上的注释和大屏幕上的补充注释,大声地串讲这首词的内容大意。
用浪线勾画出翻译理解有难度的语句。
2、典故道心声师:请提出翻译起来有难度的语句。
1)“亲射虎,看孙郎”的意思是亲自射虎……有难度对吧?这样,我们把这句诗的语序调一下“看孙郎,亲射虎。
”理解起来是不是要容易一些。
“孙权亲射虎”中的“孙权”如何理解?名词作状语。
像孙权一样。
老百姓们看我像孙权一样亲自射一只老虎。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12《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12《江城子·密州出猎》导学案一、感知目标,预习自测1、明确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这首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思想感情;(2)通过合作探究,学会赏析古代诗词,了解豪放派词风的特点;(3)通过拓展练习,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从词作中汲取精神养分。
2、作者介绍:本词的作者是,字,号,文学家,书画家。
之一,与并称“三苏”。
词派的创始人。
3、读准字音:聊发.又擎.苍貂裘..千骑.酒酣.鬓.挽.4、找出易错字:二、朗读自学,初步理解1、听范读,在书中划分朗读节奏2、朗读展示,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3、这首词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4、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作者的形象与当时的场面。
5、哪一个字最能体现主人公的神采?三、合作探究,深入赏析1、词的上阕作者说自己“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下阕又说自己“鬓微霜,又何妨”从两种形象的对比,你能读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词中运用了两个典故,分别是什么?有什么作用?3、词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作者的什么愿望?4、总结这首词的主旨:作者通过写这件事,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积累运用,拓展练习1、词中描写太守出猎时形象的句子是2、描写出猎的宏大场面的句子是3、词中作者运用典故希望能得到朝廷赦免,重新委以重任的句子是4、有一个成语叫做“老当益壮”,词中最能表现这一境界的词句是5、作者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的句子是6、运用典故,表现作者虽不在年轻,但仍有着少年狂气的句子是7、词人为自己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现其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句子是五、课堂总结,归纳整理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都学到了什么?1、基础字词方面2、文学常识方面3、写作技巧方面4、人生哲理方面【知识链接】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学习任务单(公开课导学案)及作业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江城子∙密州出猎》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1.能概括这首词所表现的人物形象和蕴含的思想情感。
2.能说出这首词体现豪放派词风的特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学习准备】准备好课本、笔记本。
边观看边做记录。
自读注释,疏通词意,理解这首词中运用的典故的含义。
【学习方式和环节】观看视频课学习,适时控制播放,按照指令完成相应的任务。
学习环节主要有:1.了解苏轼及这首词的创作背景。
2.初读诗词,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3.品读诗词,分析形象,体会情感。
4.联读诗词,不同风格,比较阅读。
5.诵读诗词,把握语气,读出情感。
【作业设计】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作者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
B.“亲射虎,看孙郎”是词人以孙权比况自己虽“鬓微霜”,但仍英武有为,希望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词人以冯唐自比,希望可以担当卫国守边的重任。
“射天狼”直抒胸臆,表达词人关心国家命运、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D.词的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
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2.用原文语句填空:(1)描写出猎场面雄壮浩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表现作者在猎场上效仿古人雄姿英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表达词人决心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词人希望再获重用、一展宏图、建功立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以首句的“狂”字为例,简要分析这首词“豪放”的特点。
【参考答案】1.C,词人以魏尚自比。
2.(1)千骑卷平冈。
(2)亲射虎,看孙郎。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

(封面)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江城子密州出猎》经典教案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12江城子·密州出猎 学案-2020-2021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课题:12.江城子·密州出猎班级:小组:姓名:课型:新授课时:主备:审核:日期: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学习重点:反复诵读,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习难点: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学习流程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评价机制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并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有感情地朗读本首词。
1.自主学习。
2.师友互相提问。
3.师傅帮学友答疑解惑。
4.师傅向老师反馈学友存在的问题。
1.导入新课。
2.明确学习目标。
3、检查互助提纲的完成情况。
参与师友的预习交流。
4、针对共性问题给予强化指导。
5、总结自学情况,表扬优秀师友师友互评优()良()差()二、互助释疑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反复诵读。
2.用自己的话描述词所描绘的画面。
1.独立研读课文内容。
2.小组互议1.学生研讨时,教师要巡视,随时给予点拨、引导。
1.师友或小组互评。
2.教师视各小组互助和展示的情况,结合学生互评的结果,给予各组合理的分数评价和语言评价。
三、互助品赏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
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1.独立思考,自主学习。
江城子·密州出猎 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目标(1)、了解词人的生平及词的写作背景。
(2)、朗读全词并力争熟读成诵。
(3)、梳理词句大意,抓住“狂”的丰富内涵和理解典故,体会词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领会作者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品悟法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1竞猜A.他擅长书法和绘画,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
B.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仕途坎坷,几起几落。
C.他是豪放词的开创者,扩大词的题材,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D.他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字子瞻,号东坡居士2你学过哪些他的作品?从作品中可看出他是怎样一个人?《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乐观旷达《记承天寺夜游》:安闲自适《惠崇春江晚景》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的人,一个乐观旷达的人,是个有追求的人,注定不是等闲之辈。
一起来欣赏他的《密州出猎》板书:密州出猎明确目标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 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题目是“江城子”吗?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谁在密州出猎?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
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5.范读。
听得时候仔细品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读词情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
”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可以用下面句式说话:我从“”可看出词人之狂,狂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一、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感受这首词语言、情感的豪放之美。
2.品味字词,赏析语言,并结合资料理解词的深刻内涵。
3.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二、资料链接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请外任。
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太守。
宋神宗熙宁七年,是苏轼到密州上任的第二年。
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不断袭扰边境。
作为爱国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年届“不惑而雄心勃勃”,在贬官外任中,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这年十月,他祭常山回来,与同僚猎于铁沟、黄茅冈,作此词。
这首词,是熙宁七年(1074)冬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也是最为典型的一首豪放词。
三、自学指导与检测
四、巩固诊断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狂”在这里不是狂妄、疯狂,而是有“激情" "豪情壮志”的意味。
B.作者在词中以孙权、魏尚自比,希望能重新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
C. "酒酣胸胆尚开张”表明词人在尽情畅饮之后胸襟开阔,更显豪情。
D.词中描写了出猎情景,抒发了作者为国效力、抗击侵略的豪迈气概。
2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成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3.下列对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牵黄犬、右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亲射虎,看孙郎” ,表明词人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仍要像孙权一样亲自挽弓射虎,充满了少年狂气。
C. "持节云中,何日遣泻唐”一句,运用典故直接表达了词人以魏尚自比,期盼得到朝廷重用,免去罪名的愿望。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主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西夏,表达了词
人渴望抗敌戍边的决心。
(二)背诵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描写太守形象的句子是:;
太守形象特点是:。
2.描写出猎队伍的句子是:;场面特点是:
3.表现苏轼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4.表现词人心胸开阔,胆气豪壮的句子是:
5.表现太守年愈长而志弥坚的句子是:
6.表现作者希望再展宏图,为国立功的句子是:
7.表现作者必致强敌于死地的抱负的句子是:
8.请概括上阙的内容:
9.请概括下阕的内容:
(三)赏析题
1.词的上阕从哪些方面写出了词人出猎时的豪情“狂”态?请简要概括。
答: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答:
3.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
五、堂堂清、日日清记录
堂堂清日日清
今日事今日毕日积月累成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