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1.过程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引导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感受古诗的魅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方法目标:运用情景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同时,注重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语文能力。
6.课后拓展,巩固知识:教师布置相关课后作业,如:让学生搜集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欣赏和分析;或让学生尝试创作以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现代诗,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古诗,提高语文素养。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古诗的魅力,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诵读《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同时,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培养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通过学习古诗,提高学生的词汇积累和运用能力,为写作和口语表达打下基础。
2.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但学生在朗读节奏、情感表达方面尚需提高。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指导,提高学生的朗读表达能力。
(二)教学设想
《早发白帝城》教案

《早发白帝城》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
让学生了解唐代诗人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让学生通过诗句分析,掌握古诗的意象表达和韵律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
培养学生欣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祖国的山河之美,培养他们对自然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通过学习李白崇高的品格和豪放的创作风格,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奋发向前的动力。
二、教学重点2.1 《早发白帝城》的诗意和韵律特点。
2.2 李白的生平背景及其创作风格。
2.3 学生对古诗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难点3.1 诗句中的意象和意境的理解。
3.2 学生对古诗的深入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准备4.1 教师准备《早发白帝城》的全文和注释,以及李白的生平介绍资料。
4.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以便记录和做笔记。
五、教学过程5.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白帝城的图片,引导学生对白帝城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李白的敬仰和兴趣。
5.2 朗读和背诵(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早发白帝城》,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背诵,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5.3 诗句分析和解读(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意象和意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5.4 欣赏和表达(10分钟)学生通过绘画、写作或表演等方式,表达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想象。
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鼓励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5.5 总结和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6.1 比较学习: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早发白帝城》与其他古诗的异同,如杜甫的《登高》、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
《早发白帝城》全国优秀教学设计4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字词。
2、领会诗的规律,能正确流利地朗诵诗歌,并会背诵。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提高对于诗歌的感受力和鉴赏力,加深对祖国大好山河和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1、认识七个生字,会写十个汉字。
2、理解诗歌内容,背诵诗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1、有关三峡景色的音像资料,挂图等。
2、惧有关李白的资料。
3、准备生字卡片。
4、适合诗歌朗诵的音乐第一课时一、导入观察诱情。
由情入文,老师利用音像资料或挂图将三峡美景展现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观景时产生赞叹之情,再由情入文,小朋友们,你们现在看到就是我国著名的”三峡“,这里的景色美不美,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又怎样呢?我国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李也到过三峡,当时他的心情也和你们一样,轻松而愉快,在这样的情绪中他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诗歌,你们想学一学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早发白帝城》。
二、新课(一)自学1、自读,轻声朗诵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看书下注间,通过上下文猜字,借助字典等方法)自己解决。
2、正音,指名读古诗,尤其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发,朝,还,重。
3、互检,读给同桌听一听。
(二)识字1、你认识了哪些字,找出来带大家读一读并组词。
2、游戏巩固。
(1)开火车读字组词。
(2)“读一读“找一找,利用字卡,你读我找。
(三)写字1、观察。
观察字形,结构,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找出你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提醒大家。
2、指导。
对学生认为的难写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其他的字学生照书自行书写。
3、交流评价,(自评、同桌评、小组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有条件的还可采用大范围评价,如全班评。
(四)练习1、读读我们写过的字。
2、这些词语应该怎样读,试着讲一讲它们什么时候怎么读。
重量重复重要重叠归还还是还有还原出发发现理发发明“重“在形容词前读重,表重复读重,还在副词时读还,作动词用读还,发在名词中读发,在动词中读发(学生可从词的角度式意思来认识,不必讲解语法知识,可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理解,让学生说句子。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一、前言白帝城位于重庆市奉节县,是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白帝城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学习。
为了进一步挖掘白帝城的教育资源,提升景区教学质量,特制定了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通过早发白帝城教学,提供学生全面了解白帝城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素养,激发学生对国家文化遗产的热爱。
2. 意义:通过白帝城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内容1. 白帝城的历史概述a) 介绍白帝城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b) 解读白帝城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c) 分析白帝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 白帝城的地理环境a) 描述白帝城所在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b) 分析白帝城周边地貌和气候特点;c) 探索白帝城所在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意识。
3. 白帝城的历史名人a) 介绍与白帝城有关的历史名人;b) 分析他们的贡献和影响。
4. 白帝城文化体验活动a) 带领学生亲身体验白帝城的文化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b) 根据学生兴趣和特长,选择相应的文化体验项目。
5. 白帝城地方特色讲座a) 邀请当地文化专家,讲解白帝城的历史文化;b) 激发学生对白帝城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四、教学组织与方法1. 教学组织a) 将学生划分为小组,每个小组人数由教师根据情况确定;b) 每个小组选择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小组成员的活动。
2. 教学方法a)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结合图片、音频和视频素材,生动展示白帝城的历史和文化;b) 实地考察和观察,学生亲身感受白帝城的特色;c) 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d) 建立学生与专家、学生与导游的互动交流平台。
五、教学评价1. 自我评价a) 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b) 学生分享自己在白帝城教学活动中的收获和体会。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

2023年《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8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会五个生字,正确读写“白帝城、江陵、猿声”等词语。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
3、学习利用注释,展开想象,读懂古诗。
4、理解诗句意思,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诗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重点词句,读懂古诗。
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课前查阅与这首古诗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背诵《绝句》,说说诗意。
2、回忆上节课学习《绝句》的方法,课件展示学习步骤:⑴熟读古诗⑵理解诗意⑶想象意境⑷练习背诵3、师:今天,我们继续用上一节课的学习方法学习一首唐代诗仙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二、学生利用课前查阅的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李白,教师加以补充。
三、解题师:这首诗的题目《早发白帝城》,谁知道它的意思?早:早上。
发:出发。
白帝城:地名,在今重庆奉节城东白帝山上,位于长江三峡一带。
城居高山,地势险要。
(课件展示地图)四、指导自学课件展示自学要求:1、自学生字词,自由朗读本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利用注释读懂本诗,体会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心情;3、画出不理解的地方,通过查阅工具书,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五、小组合作学习1、汇报各自自学情况;2、将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提出,通过结合各自课前查阅的资料一同解决问题;3、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六、汇报自学情况1、指名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汇报朗读。
2、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内容?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距离多远、需要多少时间?)复习“夸张”手法的运用。
4、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早晨离开了仿佛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千里迢迢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到了。
)5、指导朗读一二行诗。
6、你对后两行诗是怎么理解的?7、这两行诗表现了行船之快,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轻松、愉快)8、指导朗读,学生试读。
《早发白帝城》教学案例(精选13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案例(精选13篇)《早发白帝城》篇1师:大家都能背诵这首古诗了吗?生:能。
师:请同学们都闭上眼睛试试,不能背诵的同学可以偷偷地看一看书。
生齐背。
师: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
四年级的孩子仅仅能背诵古诗是不够的。
同学们都查了资料。
谁来汇报汇报。
生:《早发白帝城》是李白被流放到贵州桐梓,途经白帝城,正赶上全国大赦,重获自由,一时喜极而歌,吟诵出的脍炙人口的诗作。
师:通过诵读,你体会到诗人当时的心情怎么样?生:喜悦、高兴。
师:不动笔墨不读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笔,轻声地读诗,把你体会到诗人喜悦心情的字眼找出来好好品味品味。
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你能通过自己的声音,把你体会到的诗人喜悦的心情传达出来吗?试一试。
生读。
师:老师从你的诵读中听到你在努力地进入诗的意境。
是的,学古诗,首先你得浮想出那一幅诗意的画面。
要进去,要把自己当作一个诗人。
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
你对这首古诗的理解,会更加丰富。
谁来谈一谈?师:现在你就是一个诗人了,请你边读边在脑海中勾勒出这幅诗意的画卷,然后讲给同桌听听。
生完成,师巡视。
师:三人行,必有我师。
不管你是得到同桌的肯定还是补充,你一定很想把你的感受告诉给伙伴,告诉给在座的老师们。
好,你可以下座位选择你的好伙伴共同一起来完成,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谁说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生:……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建议:(出示小黑板)■写一篇小文;■编一个故事;■画一幅小画;■读出你的体会;■表演诗歌的情境。
师:你们认为这一个环节需要几分钟?生:……生进行,师完成。
…………[教学分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新课程呼唤生成的课堂。
生成,这教学追求的“千里之行”,与“始于足下”的预设和谐相生。
许多教师在课前挖空心思假设过程:学生会如何?我该怎样引?课前就对结果了然与心。
如此编导的生成,也很难说是主体性原则的真正体现。
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学生出乎预料的学习热情和无法抑制的创造力的出现,虽然有赖于教师突破束缚,搁浅教案,但是,摈弃学生熟读成诵的“预设”前提,这高潮迭起,精彩纷呈的课堂教学也很难呈现。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案概述《孟浩然早发白帝城》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之一,描绘了作者在早晨离开白帝城时的壮丽景色和对离别的深情思念。
通过本次教学,希望能够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美、培养学生美好情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习理解《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与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欣赏诗歌、感受诗歌美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诗歌,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亲人离别时的思念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并感受诗歌中表达的意境与情感。
2.难点:培养学生欣赏诗歌和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力。
四、教学准备1.课文材料:《孟浩然早发白帝城》诗歌原文。
2.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导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与诗歌意象相符的白帝城美景视频,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感受,并引入《孟浩然早发白帝城》。
1. 学习课文观看导入视频后,学生开始学习《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诗歌原文。
首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熟悉诗歌的格律和韵律。
2. 理解诗歌意境通过诗歌的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表达的意境。
可以帮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 孟浩然在诗歌中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白帝城早晨的景色?b) 诗歌中的景色有哪些特点,给你的感官带来了怎样的体验?3. 分析诗歌情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让学生思考:a) 孟浩然为什么离开白帝城会有深情的离别之情?b)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如何描述你与亲人分别时的情感?4. 欣赏诗歌美通过诗歌欣赏,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美的能力。
可以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美的来源,并与自然的美相联系,唤起学生对美的感受。
同时,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五、课堂练习设计针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课堂练习,包括以下活动:1. 小组朗读: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朗读诗歌,通过合作来理解诗歌的意境。
2. 画面表达:让学生自由发挥,用图片或简短文字表达诗歌中的景色和情感。
3. 自由写作: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短文或诗歌,表达对《孟浩然早发白帝城》的理解和情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2.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明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道理,激发他们勇往直前的精神。
3.价值观目标:通过古诗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努力拼搏、奋发向前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掌握诗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如“白帝城”、“朝辞”、“江陵”等,并了解其文化背景。同时,培养学生对古诗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技能目标:通过课堂讲解、讨论、朗读、背诵等形式,使学生掌握古诗的韵律、节奏和意境,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学生介绍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引导学生了解他的生平事迹和诗歌创作特点,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2.通过展示与白帝城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白帝城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为学生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做好铺垫。
3.教师带领学生齐声朗读《早发白帝城》,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引发学生对新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利用挂图、卡片等教学工具,辅助学生记忆诗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组织学生进行绘画、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教学策略: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注重课堂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提高教学效果。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

《早发白帝城》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诗中的景物描写和情感表达。
3.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诗中的景物描写。
2.诗人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诗人的生平背景及创作背景。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激发学习兴趣。
(二)朗读与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强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
3.学生再次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三)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景物描写,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句子。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诗人的情感表达,如“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句子。
(四)诗歌背诵1.学生跟随教师一起背诵《早发白帝城》。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回顾1.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二)诗歌意象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如“白帝城”、“江陵”、“猿声”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三)诗歌修辞手法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拟人等。
3.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这些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四)诗歌鉴赏1.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上鉴赏《早发白帝城》,感受诗歌的美。
(五)作业布置1.背诵《早发白帝城》。
2.写一篇关于《早发白帝城》的鉴赏文章。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朗读、解析、背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深入理解《早发白帝城》。
2.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提高了文学素养。
3.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节奏、韵律、意象、修辞等,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4.课后作业布置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访谈,了解学生对《早发白帝城》的理解程度。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识“辞、陵”等8个生字,会写“帝、朝”等5个生字,学会多音字“还、重、朝”。
2.朗读、背诵课文,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
3.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诗的内容,体验诗人的感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会本课8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激趣导入—背诵课外古诗。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很早以前的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一生写下过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我们在一、二年级时曾经学过他的好几首诗,他被人们成为“诗仙”,你知道他是谁么?(生回答)对,他就是李白。
你们会背他的那首诗呢?想不想背给大家听呢?(配上古筝的音乐)【设计意图】从本诗的作者导入新课,不仅对诗人李白作了介绍,而且给学生以展示的平台。
和着优雅的古筝,学生吟诵着李白的诗歌,如《古朗月行》《望庐山瀑布》《赠汪伦》等,还有我们今天要学的《早发白帝城》。
这些诗歌有的在前三册语文书的“语文天地”中出现过,同学们已经会背诵,有的在学前班学过,所以同学们一定会争先恐后地要求展示,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种背古诗、学习古诗的氛围。
二、识字学词(一)识字1.教师出示生字:辞、陵、猿、帝、朝、岸、啼、舟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
让学生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采用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巩固字音。
3.检查。
同桌互相考查。
教师抽查。
4.重点强调多音字“还”。
早发白帝城课程设计

早发白帝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全诗,掌握诗中的生词、词组和句式结构。
2. 学生能分析并解释《早发白帝城》的意境、修辞手法及作者李白的思想感情。
3. 学生了解唐代诗歌的特点,以及李白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注释,正确理解并翻译诗句,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学生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分析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 学生学会运用现代汉语对古诗文进行创造性表达,提高写作技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培养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2. 学生在品味诗歌的过程中,体会到大自然的壮丽,培养热爱自然、珍惜生态环境的情感。
3. 学生通过学习李白的诗歌,激发敢于追求梦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课程性质:本课程以古诗文阅读与鉴赏为主,结合写作技巧训练,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学生特点:考虑到学生所在年级的特点,已具备一定的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基础,对古典文学有浓厚兴趣,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拓展。
教学要求: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导入:《早发白帝城》诗歌背景介绍,引导学生了解李白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朗读:全班同学共同朗读诗歌,感受诗歌韵律美,教师示范并指导朗读技巧。
3. 词语解释:讲解诗中的生词、词组,如“白帝城”、“朝辞”、“江陵”等,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诗句。
4. 句子翻译:对诗句进行逐句翻译,让学生掌握古诗文翻译技巧。
5. 内容解析:分析诗歌的意境、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深入探讨作者的思想感情。
6.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诗歌的主题、情感,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7. 写作练习: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古诗文仿写或现代汉语创作,锻炼写作技巧。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早发白帝城》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通过描述宝二爷与王荣之间的斗争和红楼梦尤物晴雯之死来展现人与人之间的世态炎凉。
本教案以《早发白帝城》为文本,旨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小说的核心内容和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阅读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理解:1. 理解《早发白帝城》的文本内容及其主题。
2. 掌握小说中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
3. 理解小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能力与技巧:1. 能够独立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
2. 能够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3. 能够运用所学的文学知识进行写作和表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关怀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早发白帝城》的文章内容和主题;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
2. 教学难点:分析小说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文学知识进行写作。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1. 导入(5分钟)学生们坐下,教师在黑板上写下《早发白帝城》这个标题,然后向学生们提问:“你们知道《早发白帝城》是一部什么样的小说吗?它的作者是谁?”让学生们回答并展开讨论,引导他们了解这部小说的创作背景和主题。
2. 阅读与理解(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们分发《早发白帝城》的文本材料,并给予适当的阅读时间。
学生们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在纸上做批注,标记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或者感受到的重要内容。
然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对文本进行分析和解读,并与他们讨论。
3. 人物形象分析(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学生们互动的方式,分析小说中宝二爷和王荣这两个重要人物的形象特点和心理发展,帮助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故事情节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性哲理。
4. 意象和修辞手法剖析(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们解释小说中所运用的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例如对比、象征、暗示等,让学生们了解这些手法的作用和意义,并引导他们在文本中找出相关的例子进行分析。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

中班早发白帝城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力。
2.培养幼儿的艺术欣赏能力和音乐节奏感。
3.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准备1.诗歌《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
2.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老师展示《早发白帝城》的课件或诗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诗歌的主题和内容。
2.老师用简单的语言向幼儿介绍白帝城的背景和特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步骤二:学习诗歌(15分钟)1.老师朗读《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歌,让幼儿仔细听,感受诗歌的节奏和美感。
2.老师逐句解读诗歌,引导幼儿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老师反复朗读诗歌,并提醒幼儿注意诗歌中的押韵和韵律。
步骤三:创作手工(30分钟)1.老师发放彩色画纸、彩色笔、剪刀和胶水等制作手工材料。
2.老师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想象,制作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手工作品。
3.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画面和色彩,在画纸上绘画或剪纸,再用胶水粘贴在一起。
步骤四:合作表演(20分钟)1.老师分组,让幼儿合作表演《早发白帝城》。
2.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3.其他小组成员可以配合表演,比如用手势或口头表达。
步骤五:小结(5分钟)1.老师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和收获。
2.老师鼓励幼儿对中华传统文化保持热爱,并促进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接触和了解。
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办法1.如果幼儿对诗歌的理解有困难,可以通过绘画、故事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理解。
2.如果幼儿在制作手工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提供示范和指导。
3.如果幼儿在合作表演中不知道如何开始,可以给予他们一些启发和建议。
五、教学延伸活动建议1.在音乐课上,引导幼儿用声音模拟《早发白帝城》中的鸟鸣和江水声。
2.在美术课上,教幼儿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绘制山水画或白帝城的图案。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早发白帝城》。
(2)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查阅资料、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自然的壮丽和美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2. 诗中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某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诗人李白生平和创作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文的朗读和背诵音频。
2. 准备与诗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准备关于诗人李白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白帝城的景色,引导学生欣赏。
简要介绍诗人李白及其创作背景。
2. 朗读与背诵(10分钟)播放诗文的朗读音频,让学生跟随朗读。
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背诵练习。
3. 词语解释(10分钟)引导学生注意诗中的生僻词语,共同讨论其含义。
如有必要,给予解释。
4. 句子理解(10分钟)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某些句子的理解和感受,引导学生欣赏诗中的意境。
5. 小组合作(10分钟)让学生分组查阅资料,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准备进行分享。
6. 分享与讨论(10分钟)每组学生分享所查阅的资料,全班讨论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回家后背诵《早发白帝城》,并选择一首李白的诗进行阅读。
9. 板书设计早发白帝城李白10. 课后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诗文和相关的知识点。
如有需要,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朗读、讨论和小组合作等环节。
2. 知识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文内容、词语解释和句子理解的掌握程度。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李白《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识本课7个生字,写10个生字。
2、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
3、有感情地朗读,会背诵古诗。
教学建议: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行至白帝城遇赦,便乘船返回江陵。
轻舟顺流而下,迅捷无比;诗人心情畅快,喜悦有加。
这首诗使用单纯而豪放的语言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情景交融。
教学时,可组织学生对照地图,搜集、参考三峡的资料,看插图,反复吟诵课文,体会诗人的心情。
“朝”、“还”、“重”三字是多音字,可以通过组词区别字音。
拓展习题:一、比一比,组成词语。
京( ) 永( ) 舟( ) 包( )景( ) 泳( ) 船( ) 跑( )二、根据课文填空。
早发白( )城( )( )白( )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 )。
两( )猿( )啼不住,( )( )已过万( )山。
相关资料:白帝城:在原四川省奉节县(今属重庆市)东边的白帝山上,原名紫阳城。
东汉末年公孙述曾占据此地,筑城卫因城中一井常冒白气,说井里有白龙跳出来,所以自己是“白帝”,此山是白帝山,城为白帝城。
白帝城山峻城高,如入云。
江陵:指湖北省江陵县,距离白帝城约1200里(水路),当中经过地势险要的三峡。
精品教案:《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一)教学准备:字词卡片、地图或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出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吗?谁能背一首?今天我们再学一首唐代诗人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板书课题。
教师介绍本诗的写作背景: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到夜郎。
夜郎在现在的贵州省境内,当时是个偏远的地方。
李白在去夜郎的途中到了一个叫白帝城的地方。
这时候传来皇帝赦免他的命令,当时李白欣喜若狂,立即动身返回江陵,这首诗就是他离开白帝城的途中写的。
引导学生说说对题目的理解。
二、读诗认字。
1、自由读诗,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用喜欢的方式解决。
2、指名读诗,检查识字效果。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早发白帝城》全诗。
2.掌握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感受李白的豪放诗风,提高审美情趣。
4.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诗句内容,背诵全诗。
2.难点: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
三、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2.诗人简介资料3.相关诗歌资料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李白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早发白帝城》的创作背景。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诗句的节奏和韵律。
2.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李白创作的诗歌特点。
(三)课堂讲解1.教师逐句解读诗句,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和修辞手法。
3.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四)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二)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对仗、夸张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诗句中的修辞手法。
(三)课堂练习1.学生完成诗句填空练习。
2.学生进行诗句仿写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情感。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情感,如豪放、激情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2.引导学生关注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句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三)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进行点评。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

《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早发白帝城>教学方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含义,体会诗人的情感。
3、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欢快的心情。
(2)体会诗歌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优美。
2、教学难点(1)领悟诗人通过写景来表达心情的手法。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所传达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1、朗读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讲解法:对诗歌中的重点词句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加深对诗歌的感受。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长江三峡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欣赏壮丽的景色。
(2)提问:同学们,看到这样的美景,你们想到了哪些诗词?引出《早发白帝城》。
2、初读诗歌(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和节奏。
3、理解诗意(1)逐句讲解诗句的意思,重点解释“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词句。
(2)结合地图,让学生了解白帝城和江陵的地理位置,体会诗人行程的遥远和速度之快。
4、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思考:诗人在这样的行程中,心情是怎样的?(2)从诗歌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3)让学生讨论交流,感受诗人轻松、欢快的心情。
5、感受意境(1)再次朗读诗歌,让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6、拓展延伸(1)介绍诗人李白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让学生回忆李白的其他诗作,如《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7、课堂小结(1)总结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情感。
(2)强调学习古诗的方法,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共6篇)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西师版二上:《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想象诗歌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认识7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学生:搜集李白其人其诗的相关资料。
教师:生字卡片、挂图和轻快的配乐磁带。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一、交流资料、谈话、看图引入、释题1?孩子们,你知道李白吗?他是个什么人?你知道他的哪些事?〔学生交流自己搜集的有关李白的信息,背诵自己知道的李白的诗,老师可以相机简介李白小传及诗歌背景。
〕2?你愿意再学习李白的诗吗?好,今天我们就学习李白的另一首诗。
3?出示挂图。
提问:孩子们,仔细观察,图上有哪些景物?〔层层叠叠的高山、深深的大峡谷、奔腾汹涌的长江、秀丽壮美的两岸景色、轻快自如的小船〕对,这就是重庆东去长江三峡一段的沿江景色,多么壮丽的山河,多么轻快的小舟,如此的美景,真令人喜悦欢畅。
4?想想,如果是你,站在船头,面对如此景色,你的心情如何?你会说些什么?5?你们听,李白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描写这壮丽的景色的?〔配乐朗诵〕 6?出示课题,释题。
从课题中,你知道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题目的意思是: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二、自读自悟,初知大意1?孩子们,李白早上从白帝城出发,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下面我们先自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古诗读通。
要求:边读边勾画生字,把生字多读几遍,注意“城〞、“舟〞是翘舌音,“辞〞是平舌音,“城〞是后鼻韵。
2?同学们,生字你都认识了吗?现在我们认读一下生字卡片吧。
〔整体读、抽生读、开火车读。
〕3?刚刚我们认识了生字,读准了字音,现在可以把诗文读正确了。
来,试试吧。
〔抽读诗歌、评价、正音。
〕4?同学们都能把诗歌读正确了,下面我们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试着理解诗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学习古诗的方法,先弄懂每个字〔词〕的意思,根据词义提示,试着理解句义,并猜猜每句说什么。
语文朝发白帝城教案(合集5篇)

语文朝发白帝城教案(合集5篇)第一篇:语文朝发白帝城教案早发白帝城教材分析:《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写于公元759年,这年春天,李白流放夜郎,行至白帝城,让他格外惊喜,即从白帝城,过三峡,到达江陵。
全诗的中心是写行船的迅速,又赞美了三峡壮丽风光,彩云缭绕的白帝城,湍急的江水,急速的顺水船,声声猿啼,重叠的山峦,都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激动的感情。
学生分析: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学生们以前或多或少都对他有点印象和学习过他的文章,本课老师我将以学生为中心,鼓励他们认真学习和参与到我的教学中来,我将融入机械性和意义性操练在我的教学中,让他们领略到我国诗歌的独特风采。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本课要求会认会写的字有:帝、辞、啼、诗、岸、猿、陵。
2)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诗句的意思。
一、能力目标:1)要求学生会朗读、背诵课文。
最终到达默写的目的。
2)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并描绘给同学和老师们听。
二、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远大抱负,将来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体会当时作者的情感。
重点以及难点1)掌握相关字:帝、辞、啼、诗、岸、猿、陵。
2)相关多音字的掌握:朝、间、还、重。
3)文章诗句意思的理解。
4)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当时的情感。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白色粉笔、多媒体、文字卡片、直尺等。
教学方法:阅读法、讲授法、实践法、电教法。
教学过程:第一步:与学生打招呼,并夸学生们今天的精神状态好。
【设计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打招呼,有利于拉近师生关系距离;夸学生们的精神状态好,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
第二步:让学生们先阅读《早发白帝城》三遍,并把不认识的字标注出来。
读完后,让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有哪些字不会读,并借助同学纠正其发音。
然后老师在示范地读两遍,并且划分朗读的节奏以及停顿。
最后同学们再读一遍。
【设计说明】让学生们先读,并标出不认识的字有利于培养学生细心的好习惯,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借助同学纠正某些词语的发音,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老师示范读,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字词的发音。
李白经典诗词早发白帝城教案

李白经典诗词早发白帝城教案教师们应该在怎么样的去制定那份适合自己的教案呢?下面是有店铺为你整理的《早发白帝城》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你!《早发白帝城》教案(一)一、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新词。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3 、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了解祖国山河的壮丽。
二、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体会诗情,有感情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直观法,合作学习,情境感受四、教具准备生字卡片,与白帝城相关的课件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新课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是谁呢? 生:李白师:你会背哪一首,背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背)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质疑:“早发白帝城”是什么意思?白帝城在哪里?2、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 结合正音,认读诗中生字。
古诗(shī) 白帝(dì)城两岸(àn)(2) 学生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 再读古诗,认识诗中的多音字及其表示的意思。
朝(zhāo):早晨。
还(huán):回到原来的地方。
重(chóng):座,一座座山连绵不断。
(4) 学生正确、流利地齐读古诗。
3、品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1) 出示古诗内容。
(2) 指名读前两行。
(3) 提问:诗人从哪里出发?要到哪里去?多远的路?要多长时间到?板书:白帝城——江陵师:那么他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呢?生:船师:从诗中看出李白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
(6)指导朗读前两行诗。
(试着用高兴的心情)(7)这两行诗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回答)(8)指名读后两行诗(9)你们对后两行是怎么题解的?(10)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到画面有什么感受?(11)诗人站在船头,耳边响起猿猴的啼叫,这一处的叫声还没有停,由于小船飞速而,诗人又听可另一处猿猴的叫声,两岸猿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真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发白帝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多种认字方法认本课3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掌握“发、朝、还、重”四个多音字。
2.通过反复诵读,背诵古诗。
3.理解诗意,体会作者遇赦后乘船东归的愉快心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激趣导入
1.师:唐朝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大诗人,他的一生写下了许许多多的优秀诗文,他的诗热情奔放、感情真挚,他被人们称为“诗仙”,他是谁呢?(出示李白头像)。
2.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诗人,大家已经学过了他的不少诗篇,你们知道都有哪些吗?
3.师:今天啊,我们要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叫做《早发白帝城》
34.板书课题,指导“帝”字,齐读课题(题目提前写在黑板上,空出“帝”字)
师:(在田字格中写下“帝”字)谁的火眼金睛来观察下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呢?
(换字法,“旁”“带”)
师:举起你们的小手,一起跟着老师写写这个字。
生在书写本中写下“帝”字。
5.齐读课题(有感情地读题)
师:我们再来读读这个题目,起《早发白帝城》
(二)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
过渡:“诗仙”李白会写下怎样的诗歌呢?有兴趣吗?请打开课文47页,自由朗读《早发白帝城》,反复读,读反复,一直把这首诗读顺口,读清爽,好吗?
2.指名读,齐读。
(若有多音字读错,当场纠正。
)
师:好的,停下,抬头、挺胸,看大屏幕,谁来读读这首诗?
指名生读(评:你读得真准,读得真好。
谁来说说看,他读得怎么样?)
生生互评(你认为他读的某字错,那你来说读读看。
)
师评价(你读得字正腔圆,真棒。
)
3.有节奏地读
同学们,请听听老师是怎么朗诵这首古诗,哪些地方读得快,在哪些地方有停顿?
(三)品读古诗,感受意境
过渡语:同学们,你读懂了这首诗吗?没关系,老师来给你们讲一个小故事,让你们更加了解李白。
1.听故事前,请找出故事中出现的地名,并相对应地在书上圈出来。
同时,告诉我李白是从哪里到哪里。
一千多年前的唐朝,李白在朝廷中做官,因受人牵连,蒙冤获罪,
将被流放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路上,他很伤心,走呀走呀,途中经过江陵城。
当李白所坐的小船慢慢到了白帝城时,突然传来皇帝的命令,赦免了他的罪。
李白欣喜若狂,决定顺水行舟回江陵,途中便写下了千古名篇《早发白帝城》。
指名生回答,出现了白帝城和江陵,是从白帝城到江陵。
2.猜图片
(同时出示白帝城和江陵的图片)你们猜猜这两个地方是哪里?
(1)引导有云霞的是白帝城,诗中提到的诗句是?
是啊,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
有彩云出现,这说明这个时候应该是?——白天。
云霞可出现在早上和傍晚,我们诗中提到的云霞是什么时候的?
指名生回答。
云霞环绕的白帝城美吗?李白是怎么写的?读~
(2)“早、朝”“辞、发”说明李白是在早晨从白帝城出发。
是啊,早上,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白帝城沐浴在彩云中间,面对的美景,李白这时候却要离开白帝城了。
李白的心情却是愉快的,因为他重获自由了。
即将离别的白帝城是朝辞,再读~~ 2)引导江陵在江边,相距白帝城一千里,千里指什么?
我们刚才说过,李白是要从白帝城到江陵,那他是怎么过去的呢?(坐船)
师:是啊,李白坐船沿着长江三峡顺流而下。
(展示长江三峡图片)你们瞧,这就是美丽的三峡景观。
(展示路线图片)
白帝城到江陵的水路途中经过三峡。
你知道白帝城到江陵有多远吗?诗中写了吗?(千里)
一千里是真正的一千里吗?
千里不是实数,是一个大概的数字。
这样远的路程李白什么时候才能到达?诗中写了吗?(一日)
船真的像诗中描述的那么快吗?(一日表明速度快)
从这句话中可以知道作者的心情愉快,所以觉得船走得快。
(创设情境,反复读。
)
李白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离开了沐浴在彩云中间的白帝城。
读~ 李白乘船一路从白帝城顺流而下来到千里之后的江陵城,他不禁感叹出,读~
3.早晨,李白告别了沐浴在云霞中的白帝城,乘坐着小船去往千里之外的江陵城。
一路上,船儿飞快地行驶在三峡的美丽山水间,李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你们读读三四两行的诗歌。
解释“啼不住”和“万重山”。
(出示猿猴的图片)你们觉得猿猴的啼叫声好听吗?
播放猿猴的啼叫声。
生:不好听,就像哭一样。
师:李白认为猿啼声好听吗?
猿声悲啼本来是使人很不舒服的声音,但是此时,李白却觉得猿猴的啼叫是在为他欢呼,向他辞行,可见诗人的心里有多么高兴。
所以李白在诗中写下生读:两岸猿声啼不住
4.两岸的猿猴很多,一眨眼功夫,小船已经驶过很多座山,好像一只猿猴没叫完,船又到了另一只猿猴叫的地方。
两岸猿猴声连成一片,可见船行的速度很快。
这就是~(生读:“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
重获自由的诗人心情无比愉快,他已顾不得描写两岸的山光水色了。
在这愉快心情的映衬下,江水流得特别快,千里外的江陵一日就到达了;小船也显得特别轻快,在猿猴的叫声中,越过了万重高山。
这首诗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感情丰富。
来,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试着体会一下诗人当时的愉快心情。
(学生自由感情朗读)过渡语:时间老人告诉我们,时间到了。
5. “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指名生回答为什么)
师:谁来分享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李白诗中夸张写法的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危楼高百尺”等诗句都是李白夸张的写法,这是他特有的写作风格。
6.李白用夸张的写法意在表现自己的高兴,自己的急切。
你想对无罪释放,即将归家的李白说写什么呢?
(四)再次朗读,升华情感。
过渡语:是啊,我们也为李白欢呼,为他感到高兴。
回想:~~
1. 回顾故事
李白因受牵连被流放,船行到白帝城时,忽然一道赦免令,李白自由了,于是,他吟诵出(“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
想到又能够与亲朋好友吟诗作对,李白的心情不受难听的猿啼声的影响,他便写下:(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如此美的诗,我们一起再来朗诵一遍。
(1)全班齐读。
(2)小组赛读。
(我们一起来欣赏,看看哪组读出了李白的高兴、喜悦。
)
(3)指名同桌读。
(同桌之间相互合作,一起读读这首诗。
)
(4)学生背诵古诗。
(学到这儿,你们会背这首诗了吗?来试试看。
)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小结:中国是诗的国度,朗读是中国诗歌艺术的精粹。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课外请你们将这首诗吟诵给父母听,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