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2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2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2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2

第三章第二节习题

1. 举例说明两个不可测集合的并,交,差即可以是不可测集合也可以是可测集.

解:先回忆56P 知:()0,1x ?∈.令

{}

;01,,x x y R x R R x y ξξξ=<<-=?≠ 为有理数则若

,x x R ?是无穷点集,()()

0,10,1x x R ∈= . 在每一个x R 中取出一点x x Z R ∈,令

{};x x S Z x R =∈

. 则我们从书上的论证已知S 是不可测集,()0,1S ∈ .

因此()0,1S - 也不可测.(否则()0,1可测且()()0,10,1S S ??=-- ???

应可测,得矛盾)

但S 与()0,1S - 这两个不可测集的并()0,1却是可测的.

S S S = 不可测,10S S ??+ ???

不可测. 注意:E 可测,{},;a E a x a x E ??+=+∈可测.

,3S S + 这两个不可测集的交为3S S ???=+ ???

. S S S = 不可测,S S -=? 可测,2S S S ??-+= ???

不可测. 如同56P 将()1,1-中全体有理数排成序列12,,n γγγ

E 可测,{},;a E a x a x E ??+=+∈可测.

证明:若,n a R E a ?∈+可测,则取0a E =?可测

为证反面的结果,须证

(1)

()()

,,n n

T E R a R T E a T a E a ??∈+=++

(2)()c c E a E a +=+ 证明:(1),y T E a z T a y z a ?∈+??∈∈+ ,y E a y T a ∴∈+∈+

()()y T a E a ∴∈++

反过来,()(),,y T a E a y T E a z T w E ?∈++?∈+??∈∈ 使,y z a y w a ∈+=+,w z E T y E T a ∴=∈?=+ .

(2).c c y E a y a E ?∈+?-=

(),c y a E y a E

y a E ∴-?∴?+∴∈+

反过来,(),,c c y a E y a E y a E y a E ?∈+?+?-?∴-∈.

c y E a ?∈+.

若E 可测,则n T R ??有

()()()c m T m T E m T E =+

由m 的平移不变性

()()()()()()()()()()()()()()()()()()()

c c c c m T m T a m T a E T a E m T a E a m T a E a m T a a E a m T a a E a m T E a m T E a =-=-+-=-++-+=-+++-++=+++ 故E a +可测.

2. 试在二维空间2R 中作出一不可测集合来. 解:设,p q A R B R ??为一不可测集,则p q A B R +??必不可测

3. 举例说明定理6的结果对任m T *=∞的T 可以不成立. 解:令[][]1,,,n A n T R =∞==-∞∞,则121n n A A A A +???

11,0n n n n E A m A ∞

∞==??==?= ??? ()()()0m T E m E m ***==?=

而()()lim lim n n n n m T A m A **→∞→∞

==∞ 6Th m T *∴<∞中是必需的.

4. 证明对任意可测集合A 和B 都有 ()()()()m A B m A B m A m B +=+ (*) 证明:若()m A B =∞ ,则,A B A B ? ()()()0,,m A B m A m B ?==∞=∞

()()()()m A B m A B m A m B ∴∞=+=++∞ 成立. 若()m A B <∞ 则(*)等价于

()()()()m A B m A m B m A B =+- 注意到()(),A B A B A A B A =--=?

且,A B 可测B A ?-可测

()()()m A B m A m B A =+-

A 可测

()()()()()c m B m A B m A B m A B m B A =+=+- ()()()(),m A B m B A m B m A B ∴<∞-=- ()()()()m A B m A m B m A B ∴=+-

5. 证明:对任意n E R ,及任意0ε>都有n R 中的开集G ,使G E >且 m G m E ε**≤+

证明:{}()10,i i I i

I ε∞=?>?为开区间

使1i i E I ∞=? 1i i i I

m E ε∞*=≤+∑

令1

i i G I ∞== ,则G 为开集,且 ()111i i i i i i m G m I m I I m E ε∞∞

∞****===??=≤=≤+ ???∑∑ 6. 证明对于任意n R 中的可测集合序列{}1k k E ∞

=,都有

()

()liminf liminf k k k k m E m E →∞→∞≤ 若存在0k ,使0k k k m E ∞=??<∞ ???

,则还有 ()

()limsup limsup k k k k m E m E →∞→∞≥ 证明:由9P 定理8,1lim inf k i k m i m E E ∞∞→∞=== ,1lim sup k i k m i m E E ∞∞

→∞=== 故从61P 定理3,64P 定理4知lim inf ,lim sup k k k k E E →∞→∞

都是可测的. 令12,i m m i m E S S S S ∞

==??? 则,

()()()()()111lim inf lim lim lim inf supinf lim inf k i m k m i m m m i i m m m i m

i m i k i m k m m E m E m S m S m E m E m E m E ∞∞∞→∞===∞→∞→∞→∞≥=≥→∞

≥????== ? ?????

??==≤ ???== (()(),inf i j i m i j j m

i m m E m E j m m E m E ∞=∞≥=??≤?≥ ?????∴≤ ??? ) 令 m i i m K E ∞

== ,则11m K K K ?? ,由条件 000,K K i i K K E ∞=?= 满足()

0K m K <∞ 由65P 定理4

()()()()()()00111limsup lim lim lim lim sup lim sup limsup k i m K m k m i m m m K m m i i m m m m i m i m

k k m k i m m E m E m K m K K m K K m K m E m E m E m E ∞∞∞∞→∞====∞→∞→∞→∞→∞=≥→∞→∞

≥????????=== ? ? ? ????????

???===≥= ???= 7. 设E 是n R 中的可测集,mE <∞,证明如果E 的可测子集的序列

{}

1k k E ∞=,使 ()1k

k m E ∞

=<∞∑,则()limsup 0k k m E →∞

= 证明:1lim sup k k k m k m E E ∞

∞→∞=== 令m k k m S E ∞

== ,则m S 可测(k E 可测)且()12m S S S m ???? ()()()110k k k k m m S m E m E m ∞

∞==??=≤→→∞ ???∑ 从()12m S S S m ???? ,()1m S <∞

由65P 定理6有()

()11limsup lim 0k i m m k m m i m m m E m E m S m S ∞∞∞→∞→∞===????==== ? ????? .

证毕.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1 第三章第一节习题 1.证明:若E 有界,则m E *<∞. 证明:若n E R ?有界,则存在一个开区间 (){}120,,;n M n E R I x x x M x M ?=-<< . (0M >充分大)使M E I ?. 故()()()111 inf ;2n n n n m n n i m E I E I I M M M ∞∞ * ===??=?≤=--=<+∞????∑∏ . 2.证明任何可数点集的外测度都是零. 证:设{}12,,,n E a a a = 是n R 中的任一可数集.由于单点集的外测度为零, 故{}{}{}()12111 ,,,00n i i i i i m E m a a a m a m a ∞ ∞ ∞ * * * *===??==≤== ???∑∑ . 3.证明对于一维空间1R 中任何外测度大于零的有界集合E 及任意常数μ,只要 0m E μ*≤≤,就有1E E ?,使1m E μ*=. 证明:因为E 有界,设[],E a b ?(,a b 有限), 令()(),f x m E a x b *=?<< , 则()()()()[]()()0,,f a m E m f b m a b E m E ****=?=?=== . 考虑x x x +?与,不妨设a x x x b ≤≤+?≤, 则由[])[]())()[](),,,,,a x x E a x x x x E a x E x x x E +?=+?=+????? . 可知())()[](),,f x x m a x E m x x x E ** +?≤++??? ()[]()(),f x m x x x f x x *≤++?=+?.

(0195)《实变函数论》网上作业题及答案

[0195]《实变函数论》 第一次作业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B.闭集 C: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闭集减去开集是() 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B [单选题]3.可数多个开集的交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4.可数多个闭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6.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是() A:有界集 B:可数集 C:闭集 参考答案:B

[判断题]5.任意多个开集的并仍是开集。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8.可数多个有限集的并一定是() A:可数集 B:有限集 C: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单选题]7.设f(x)是定义在[a,b]上的单调函数,则f(x)的间断点集是()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C [单选题]9.设f(x)是定义在R上的连续函数,E=R(f>0),则E是 A:开集 B:闭集 C:有界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10.波雷尔集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判断题]7.可数多个零测集的并仍是零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单选题]5.可数多个开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A [判断题]8.不可数集合的测度一定大于零。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6.闭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0.开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4.连续函数一定是可测函数。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3.零测度集合或者是可数集合或者是有限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2.有界集合的测度一定是实数。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1.可数集合是零测集 参考答案:正确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单选题]4.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无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C [单选题]3.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有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A [单选题].2.[0,1] 中的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的测度是() A:0 B: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五章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五章1 第无章第一节习题 1.试就[0,1]上 的D i r i c h l e 函数()D x 和Riemann 函数()R x 计算[0,1] ()D x dx ? 和 [0,1] ()R x dx ? 解:回忆1 1()0\x Q D x x R Q ∈?=?∈?即()()Q D x x χ= (Q 为1 R 上全体有理数之集合) 回忆: ()E x χ可测E ?为可测集和P129定理2:若E 是n R 中测度有 限的可测集, ()f x 是E 上的非负有界函数,则_ ()()() E E f x dx f x dx f x =???为E 上的可测函数 显然, Q 可数,则*0m Q =,()Q Q x χ可测,可测,有界,从而Lebesgue 可积 由P134Th4(2)知 [0,1] [0,1][0,1][0,1][0,1]()()()10c c Q Q Q Q Q Q Q x dx x dx x dx dx dx χχχ????= + = + ? ? ? ? ? 1([0,1])0([0,1])10010c m Q m Q =??+??=?+?= 回忆Riemann 函数()R x :1:[0,1]R R 11,()0[0,1]n n x m n m R x x x Q ?= ??==??∈-?? 和无大于的公因子1 在数学分析中我们知道, ()R x 在有理点处不连续,而在所有无理点处连续,且在[0,1]上Riemann 可积, ()0 .R x a e =于[0,1]上,故()R x 可

测(P104定理3),且 [0,1] ()R x dx ? [0,1]()()Q Q R x dx R x dx -= +? ? 而0()10Q Q R x dx dx mQ ≤≤==??(Q 可数,故*0m Q =)故 [0,1] [0,1][0,1]()()00Q Q R x dx R x dx dx --= = =? ? ? 2.证明定理1(iii)中的第一式 证明:要证的是:若mE <+∞,(),()f x g x 都是E 上的非负有界函数,则 ()()()E E E f x dx f x dx g x dx --≥+??? 下面证明之: 0ε?>,有下积分的定义,有E 的两个划分1D 和2D 使 1 ()()2 D E s f f x dx ε -> - ? ,2 ()()2 D E s g g x dx ε -> - ? 此处1 ()D s f ,2 ()D s g 分别是f 关于1D 和g 关于2D 的小和数,合并12 ,D D 而成E 的一个更细密的划分D ,则当()D s f g +为()()f x g x +关于D 的小和数时 12(()())()D D D D D f x g x dx s f g s f s g s f s g - +≥+≥+≥+? ()()()()22E E E E f x dx g x dx f x dx g x dx εε ε----≥ -+-=+-? ???(用到下确界的性 质和P125引理1) 由ε的任意性,令0ε→,而得(()())()()E E f x g x dx f x dx g x dx - --+≥+??? 3.补作定理5中()E f x dx =+∞?的情形的详细证明 证明 :令 {} |||||m E E x x m =≤,当 ()E f x dx =+∞ ?时, ()lim ()m m E E f x dx f x dx →∞ +∞==?? 0M ?>,存在00()m m M N =∈,当0m m ≥时,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3-1 输水管路的直径为150㎜输水量为981kN/hr 求断面平均流 速。 (答:1.57m/s ) 3-2 矩形风道的断面为300×400㎜2,风量为2700m 3/hr ,求断面 平均流速,若出风口断面缩小为150×700㎜2,该处的平均流速多大? (答:6.25m/s,25.0m/s ) 3-3 一圆形风道,风量为10000 m 3/hr ,最大允许流速为20 m/s , 试设计其直径(应为50㎜的整倍数)并核算其流速. (答:450㎜,17.5 m/s) , 各为多大才能保证两支管的质量流量相等? (答:s m v s m v /2.22,/1832==) 3-6 在4×4㎝2的空气压缩机进口管路中,空气的密度委1.2kg/m 3, 平均流速为4m/s ,经过压缩后,在直径为2.5cm 的圆管中,以 3m/s 的平均流速排出,求出口的空气密度和质量流量。 (答:5.22kg/m 3,7.68×10-3kg/s )

3-7 试比较1和3点流速的大小:1)在等直径立管中,2)在渐 () () () 10107 1 0203; 2; 11? ?? ?????=????????=???? ?????????????=r y u u r y u u r y u u m m m 3-9 已知圆管中的流速分布曲线为7 1 0????????=r y u u m ,求流速等于平均 流速的点离壁面的距离。 c y (答:0242) 0r 3-10 求题(3-8)中各种情况的动能修正系数α值 (答:2,1.057,1.03) 3-11 圆喷嘴在圆管中喷射流体,流速分布如图,已知, mm d 501=

实变函数论试题及答案

实变函数论测试题 1、证明 1lim =n m n n m n A A ∞ ∞ →∞ == 。 证明:设lim n n x A →∞ ∈,则N ?,使一切n N >,n x A ∈,所以 ∞ +=∈ 1 n m m A x ∞ =∞ =? 1n n m m A , 则可知n n A ∞ →lim ∞=∞ =? 1n n m m A 。设 ∞=∞ =∈1n n m m A x ,则有n ,使 ∞ =∈n m m A x ,所以 n n A x lim ∞ →∈。 因此,n n A lim ∞ →= ∞ =∞ =1n n m m A 。 2、设(){}2 2 2,1E x y x y =+<。求2E 在2 R 内的'2 E ,0 2E ,2E 。 解:(){}2 2 2,1E x y x y '=+≤, (){}222,1E x y x y =+< , (){}222,1E x y x y =+<。 3、若n R E ?,对0>?ε,存在开集G , 使得G E ?且满足 *()m G E ε-<, 证明E 是可测集。 证明:对任何正整数n , 由条件存在开集E G n ?,使得()1*m G E n -<。 令 ∞ ==1n n G G ,则G 是可测集,又因()()1**n m G E m G E n -≤-< , 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因而)(E G m -*=0,即E G M -=是一零测度集,故可测。由)(E G G E --=知E 可测。证毕。 4、试构造一个闭的疏朗的集合[0,1]E ?,12 m E =。 解:在[0,1]中去掉一个长度为1 6的开区间5 7 ( , )1212 ,接下来在剩下的两个闭区间 分别对称挖掉长度为11 6 3 ?的两个开区间,以此类推,一般进行到第n 次时, 一共去掉12-n 个各自长度为1 116 3 n -? 的开区间,剩下的n 2个闭区间,如此重复 下去,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闭的疏朗集,去掉的部分的测度为 11 11212166363 2 n n --+?++ ?+= 。

实变函数引论参考答案 曹怀信 第二章

。习题2.1 1.若E 是区间]1,0[]1,0[?中的全体有理点之集,求b E E E E ,,,' . 解 E =?;[0,1][0,1]b E E E '===?。 2.设)}0,0{(1sin ,10:),( ???? ??=≤<=x y x y x E ,求b E E E E ,,,' . 解 E =?;{(,):0,11}.b E E x y x y E E '==-≤≤== 3.下列各式是否一定成立? 若成立,证明之,若不成立,举反例说明. (1) 11n n n n E E ∞ ∞=='??'= ???; (2) )()(B A B A ''=' ; (3) n n n n E E ∞=∞==? ??? ??1 1 ; (4) B A B A =; (5) ???=B A B A )(; (6) .)(? ??=B A B A 解 (1) 不一定。如设12={,, ,,}n r r r Q ,{}n n E r =(单点集),则1 ( )n n E ∞=''==Q R , 而1.n n E ∞ ='=?但是,总有11 n n n n E E ∞∞=='??'? ???。 (2) 不一定。如 A =Q , B =R \Q , 则(),A B '=? 而.A B ''=R R =R (3) 不一定。如设12={,, ,,}n r r r Q ,{}n n E r =(单点集),则 1 n n E ∞===Q R , 而 1 .n n E ∞ ==Q 但是,总有11 n n n n E E ∞∞ ==??? ???。 (4) 不一定。如(,)A a b =,(,)B b c =,则A B =?,而{}A B b =。 (5) 不一定。如[,]A a b =, [,]B b c =, 则(,)A a b =, (,)B b c =,而 ()(,)A B a c =,(,)\{}A B a c b =. (6) 成立。因为A B A ?, A B B ?, 所以()A B A ?, ()A B B ?。因此, 有()A B A B ?。设x A B ∈, 则存在10δ>,20δ>使得1(,)B x A δ?且2(,)B x B δ?,令12min(,)δδδ=,则(,)B x A B δ?。故有()x A B ∈,即 ()A B A B ?。因此,()A B A B =. 4.试作一点集A ,使得A '≠?,而?='')(A . 解 令1111 {1,,,,,,}234A n =,则{0}A '=,()A ''=?. 5.试作一点集E ,使得b E E ?. 解 取E =Q ,则b E =R 。 6.证明:无聚点的点集至多是可数集. 证明 因为无聚点的点集必然是只有孤立点的点集,所以只要证明:任一只有孤立点的点集A 是最多可数。对任意的x A ∈,都存在0x δ>使得(,){}x B x A x δ=。有理开球(即中心为有理点、半径为正有理数的开球)(,)(,)x x x B P r B x δ?使得(,)x x x B P r ∈,从而 (,){}x x B P r A x =。显然,对于任意的,x y A ∈,当x y ≠时,有(,)(,)x x y y B P r B P r ≠, 从而(,)(,)x x y y P r P r ≠。令()(,)x x f x P r =,则得到单射:n f A + →?Q Q 。由于n + ?Q Q 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章-课后答案

第三章参考答案 1.按照题目中提出的要求,写出能达到要求的一条(或几条)汇编形式的指令: ⑴将一个立即数送入寄存器BX; ⑵将一个立即数送入段寄存器DS; ⑶将变址寄存器DI的内容送入一个存储单元中; ⑷从存储单元中取一个数送到段寄存器ES中; ⑸将立即数0ABH与AL相加,结果送回AL中; ⑹把BX与CX寄存器内容相加,结果送入BX; ⑺用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实现一个立即数与存储单元内容相加,结果放回存储器。解:(1)MOV BX, 1234H (2)MOV AX, 1234H MOV DS, AX (3)MOV [BX], DI (4)MOV ES,[BX] (5)ADD AL,0ABH (6)ADD BX,CX (7)MOV AX,[BX] ADD AX,1234H MOV [BX],AX 2.执行下面程序,完成指令后的填空: MOV AX,2000H ;AH= 20H MOV DS,AX ;AL= 00H DS= 2000H MOV SS,AX ;SS= 2000H AX= 2000H MOV BX,2030H ;BH= 20H BL= 30H MOV SI,BX ;SI= 2030H MOV DI,3040H ;DI= 3040H MOV SI,DI ;SI= 3040H MOV SP,50FFH ;SP= 50FFH MOV DX,SP ;DH= 50H DL= FFH MOV CL,25 ;CL= 19H MOV BL,CL ;CL= 19H BL= 19H MOV AH,0F0H ;AH= F0H MOV CH,AH ;CH= F0H MOV BYTE PTR[DI],64 ;(DI)= 40H MOV WORD PTR[SI],256 ;(SI)= 00H (SI+1)= 01H MOV DL,[SI+1] ;DL= 01H MOV DH,1+[SI] ;DH= 00H MOV AL,1[SI] ;AL= 01H MOV WORD PTR[BX][SI],34 ;(BX+SI)= 22H (BX+SI+1)= 00H MOV [BX+SI+4],BL ;(BX+SI+4)= 19H MOV BP,2[BX+DI] ;BP= 00H MOV [BP],AL ;(BP)= 01H MOV AX,[BP][DI] ;AX= 0100H MOV BL,AL ;BL= 00H MOV ES,BX ;ES= 2000H PUSH BX ;SP= 50FDH (SP,SP+1)= 2000H PUSH DI ;SP= 50FBH (SP,SP+1)=

实变函数论与泛函分析曹广福1到5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解答 3.等式)()(C B A C B A --=?-成立的的充要条件是什么? 解: 若)()(C B A C B A --=?-,则 A C B A C B A C ?--=?-?)()(. 即,A C ?. 反过来, 假设A C ?, 因为B C B ?-. 所以, )(C B A B A --?-. 故, C B A ?-)(?)(C B A --. 最后证,C B A C B A ?-?--)()( 事实上,)(C B A x --∈?, 则A x ∈且C B x -?。若C x ∈,则C B A x ?-∈)(;若C x ?,则B x ?,故C B A B A x ?-?-∈)(. 从而,C B A C B A ?-?--)()(. A A C B A C B A C =?-?--=?-?)()(. 即 A C ?. 反过来,若A C ?,则 因为B C B ?-所以)(C B A B A --?- 又因为A C ?,所以)(C B A C --?故 )()(C B A C B A --??- 另一方面,A x C B A x ∈?--∈?)(且C B x -?,如果C x ∈则 C B A x )(-∈;如果,C x ?因为C B x -?,所以B x ?故B A x -∈. 则 C B A x ?-∈)(. 从而 C B A C B A ?-?--)()( 于是,)()(C B A C B A --=?- 4.对于集合A ,定义A 的特征函数为????∈=A x A x x A ,0,1)(χ, 假设 n A A A ,,,21是 一集列 ,证明: (i ))(inf lim )(inf lim x x n n A n n A χχ= (ii ))(sup lim )(sup lim x x n n A n n A χχ= 证明:(i ))(inf lim n n m N n n n A A x ≥∈??=∈?,N ∈?0n ,0n m ≥?时,m A x ∈. 所以1)(=x m A χ,所以1)(inf =≥x m A n m χ故1)(inf sup )(inf lim ==≥∈x x m n A n m N b A n χχ

实变函数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实变函数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证明题:60分 1、证明 1lim =n m n n m n A A ∞ ∞ →∞ ==UI 。 证明:设lim n n x A →∞ ∈,则N ?,使一切n N >,n x A ∈,所以I ∞ +=∈ 1 n m m A x Y I ∞=∞ =?1n n m m A , 则可知n n A ∞ →lim YI ∞ =∞ =?1n n m m A 。设YI ∞ =∞ =∈1n n m m A x ,则有n ,使I ∞ =∈n m m A x ,所以 n n A x lim ∞ →∈。 因此,n n A lim ∞ →=YI ∞=∞ =1n n m m A 。 2、若n R E ?,对0>?ε,存在开集G , 使得G E ?且满足 *()m G E ε-<, 证明E 是可测集。 证明:对任何正整数n , 由条件存在开集E G n ?,使得()1*m G E n -<。 令I ∞ ==1n n G G ,则G 是可测集,又因()()1**n m G E m G E n -≤-< , 对一切正整数n 成立,因而)(E G m -*=0,即E G M -=是一零测度集,故可测。由)(E G G E --=知E 可测。证毕。 3、设在E 上()()n f x f x ?,且1()()n n f x f x +≤几乎处处成立,Λ,3,2,1=n , 则有{()}n f x .收敛于)(x f 。 证明 因为()()n f x f x ?,则存在{}{}i n n f f ?,使()i n f x 在E 上.收敛到()f x 。设 0E 是()i n f x 不收敛到()f x 的点集。1[]n n n E E f f +=>,则00,0n mE mE ==。因此 ()0n n n n m E mE ∞∞==≤=∑U 。在1 n n E E ∞ =-U 上,()i n f x 收敛到()f x , 且()n f x 是单调的。 因此()n f x 收敛到()f x (单调序列的子列收敛,则序列本身收敛到同一极限)。 即除去一个零集1n n E ∞ =U 外,()n f x 收敛于()f x ,就是()n f x . 收敛到()f x 。

第三版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

1. 证明:()B A A B -=U 的充要条件就是A B ?、 证明:若()B A A B -=U ,则()A B A A B ?-?U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B A A B A B B -?-?U U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U ,若x A ?,则()x B A B A A ∈-?-U 、总有()x B A A ∈-U 、故 ()B B A A ?-U ,从而有()B A A B -=U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I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I 、 另一方面,c x A B ?∈I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I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I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与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I I 、 证:若x A λλ∈∧ ∈I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 λ∈∧)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I ,这说明A B λλλλ∈∧∈∧ ?I I 、 定理4中的(4):()()()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证:若()x A B λλλ∈∧ ∈U U ,则有' λ∈∧,使 ''()()()x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U 、 反过来,若()()x A B λλλλ∈∧ ∈∧ ∈U U U 则x A λλ∈∧ ∈U 或者x B λλ∈∧ ∈U 、 不妨设x A λλ∈∧ ∈U ,则有' λ∈∧使'''()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 故()()()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综上所述有()()()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定理6中第二式()c c A A λλλλ∈∧∈∧ =I U 、 证:() c x A λλ∈∧ ?∈I ,则x A λλ∈∧ ?I ,故存在' λ∈∧ ,'x A λ?所以 'c c x A A λλλ∈∧ ??U 从而有()c c A A λλλλ∈∧∈∧ ?I U 、 反过来,若c x A λλ∈∧ ∈U ,则' λ?∈∧使'c x A λ?,故'x A λ?, x A λλ∈∧ ∴?I ,从而()c x A λλ∈∧ ∈I ()c c A A λλλλ∈∧ ∈∧ ∴?I U 、 证毕 定理9:若集合序列12,,,,n A A A K K 单调上升,即1n n A A +?(相应地1n n A A +?)对一切n 都成立,则 1 lim n n n A ∞ →∞ ==U (相应地)1 lim n n n A ∞ →∞ ==I 、 证明:若1n n A A +?对n N ?∈成立,则i m i m A A ∞ ==I 、故从定理8知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部分课后答案

微观经济学第三章部分课后答案 4.对消费者实行补助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定数量的实物补助,另一种是发给消费者一笔现金补助,这笔现金额等于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试用无差异曲线分析法,说明哪一种补助方法能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效用。 解答:一般说来,发给消费者现金补助会使消费者获得更大的效用。其原因在于:在现金补助的情况下,消费者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来购买商品,以获得尽可能大的效用。如图3—3所示。 在图3—3中,直线AB 是按实物补助折算的货币量构成的现金补助情况下的预算线。在现金补助的预算线AB 上,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商品1和商品2的购买量分别为 x *1和x *2,从而实现了最大的效用水平U 2,即在图3—3中表现为预算线AB 和无差异曲线U 2相切的均衡点E 。 而在实物补助的情况下,则通常不会达到最大的效用水平U 2。因为,譬如,当实物补助的商品组合为F 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 11、x 21),或者为G 点(即两商品数量分别为x 12和x 22)时,则消费者能获得无差异曲线U 1所表示的效用水平,显然,U 1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四章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四章4第四章第四节习题 1.设于,于,证明:于 证明:, (否则,若,而, 矛盾),则 () 从而 2.设于,,且于,证明于 证明:由本节定理2(定理)从知的子列使 于 设,,于,从条件于,设 ,,于上 令,则,且 故 ,则 令, 故有,从而命题得证

3.举例说明时定理不成立 解:取,作函数列 显然于上,但当时 ,不 故时定理不成立,即于不能推出于 周民强《实变函数》P108 若是非奇异线性变换,,则 () 表示矩阵的行列式的绝对值. 证明:记 显然是个的平移集()的并集,是个()的并集,且有, 现在假定()式对于成立() 则 因为,所以得到 这说明()式对于以及的平移集成立,从而可知()式对可数个互不相交的二进方体的并集是成立的(对任意方体, ) 对一般开集,,为二进方体,互补相交 则

1-1 ,连续,连续开,则开,从而可测 于是应用等测包的推理方法立即可知,对一般点集()式成立 设为有界集,开,,则开,且不妨设有界,否则令有界,令即可. 连续,则开,开,可测(),, 故 (开) 若为无界集,令,则,为有界集 ,线性,则若,则(后面证) ,则由注释书P69定理3,存在集,,若有界, 则,故(1-1) 则,故 若无界,则, 线性,若,则 证明:为的基,, ,,,令,则 则(即是连续的) 一边平行于坐标平面的开超矩体 于

,开,连续,则是中开集从而可测,从而是中可测集,由归纳法知是可测集 若()式成立,则矩体, ,为正方体,则对开集也有,特别对开区间 这一开集有 则可知,若,则 事实上,,开区间,, 令知 若()成立,则将可测集映为可测集,还要看()证明过程是否用到将可测集映为可测集或推出这一性质! 下面证()成立.任一线性变换至多可分解为有限个初等变换的乘积 (i)坐标之间的交换 (ii) (iii) 在(i)的情形显然()成立 在(ii)的情形下,矩阵可由恒等矩阵在第一行乘以而得到从而可知()式成立 在(iii)的情形,此时()

第三版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

1. 证明:()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 证明:若() B A A B -=,则()A B A A B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B A A B A B B -?-?,又x B ?∈,若x A ∈, 则 ()x B A A ∈-,若x A ?,则()x B A B A A ∈-?-.总有 () x B A A ∈-.故 ()B B A A ?-,从而有()B A A B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 另一方面, c x A B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和定理 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 A B λλλλ∈∧ ∈∧ ? . 证:若x A λλ∈∧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λ∈∧) 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这说明 A B λλλλ∈∧ ∈∧ ? . 定理4中的(4): ()()( )A B A B λ λλλλλλ∈∧ ∈∧ ∈∧ =. 证:若 () x A B λ λλ∈∧ ∈ , 则 有 'λ∈∧ ,使 ''()( )()x A B A B λλλλλλ∈∧ ∈∧ ∈?. 反过来,若()( )x A B λλλλ∈∧ ∈∧ ∈则x A λλ∈∧ ∈或者x B λλ∈∧ ∈ . 不妨设x A λλ∈∧ ∈,则有'λ∈∧使'' '()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 . 故( )()()A B A B λλλ λλλλ∈∧ ∈∧ ∈∧ ? . 综上所述有 ()( )( )A B A B λ λλλλλλ∈∧ ∈∧ ∈∧ =. 定理6中第二式()c c A A λλλλ∈∧ ∈∧ = . 证:( )c x A λλ∈∧ ?∈,则x A λλ∈∧ ? ,故存在'λ∈∧ ,'x A λ?所以 'c c x A A λλλ∈∧ ?? 从而有( )c c A A λλλλ∈∧ ∈∧ ? . 反过来,若c x A λλ∈∧ ∈ ,则'λ?∈∧使'c x A λ?,故'x A λ?, x A λλ∈∧ ∴? ,从而()c x A λλ∈∧ ∈

高等数学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1 / 10 第三章 中值定理与导数的应用 1. 验证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x x f ln )(=在区间[]e ,1上的正确性。 解: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连续,在区间(1,)e 内可导,故()f x 在[1,]e 上满足 拉格朗日中值定理的条件。又x x f 1 )(= ',解方程,111,1)1()()(-=--= 'e e f e f f ξξ即得),1(1e e ∈-=ξ。因此,拉格朗日中值定理对函数()ln f x x =在区间[1,]e 上是正确的。 2.不求函数)4)(3)(2)(1()(----=x x x x x f 的导数,说明方程0)(' =x f 有几个实根,并指出它们所在的区间。 解:函数上连续,分别在区间[3,4][2,3],2],,1[)(x f 上在区间(3,4)(2,3),2),,1(可导, 且(1)(2)(3)(4)0f f f f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2,1(1∈ξ),3,2(2∈ξ ),4,3(3∈ξ使),3,2,1( 0)(=='i f i ξ即方程'()0f x =有至少三个实根。又因方程 '()0f x =为三次方程,故它至多有三个实根。因此,方程'()0f x =有且只有三个实根, 分别位于区间(1,2),(2,3),(3,4)内。 3.若方程 011 10=+++--x a x a x a n n n Λ有一个正根,0x 证明: 方程0)1(1211 0=++-+---n n n a x n a nx a Λ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解:取函数()1 011n n n f x a x a x a x --=+++L 。0()[0,]f x x 在上连续,在0(0,)x 内可导, 且0(0)()0,f f x ==由罗尔定理知至少存在一点()00,x ξ∈使'()0,f ξ=即方程 12011(1)0n n n a nx a n x a ---+-++=L 必有一个小于0x 的正根。 4.设,11<<<-b a 求证不等式: .arcsin arcsin b a b a -≥-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版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版

1. 证明:()B A A B -=U 的充要条件是A B ?. 证明:若()B A A B -=U ,则()A B A A B ?-?U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B A A B A B B -?-?U U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U ,若x A ?,则()x B A B A A ∈-?-U .总有()x B A A ∈-U .故 ()B B A A ?-U ,从而有()B A A B -=U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I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I . 另一方面,c x A B ?∈I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I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I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和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I I . 证:若x A λλ∈∧ ∈I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λ∈∧) 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I ,这说明A B λλλλ∈∧∈∧ ?I I . 定理4中的(4):()()()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证:若()x A B λλλ∈∧ ∈U U ,则有'λ∈∧,使 ' ' ()()()x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U . 反过来,若()()x A B λλλλ∈∧ ∈∧ ∈U U U 则x A λλ∈∧ ∈U 或者x B λλ∈∧ ∈U . 不妨设x A λλ∈∧ ∈U ,则有'λ∈∧使' ' ' ()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U U U . 故()()()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U U U U U .

西南大学《实变函数论》网上作业及参考答案

1:[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B.闭集 C: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2:[单选题]2.闭集减去开集是() 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 A:开集 B:闭集 C:可测集 参考答案:C 4:[单选题]6.可数集与有限集的并是() A:有界集 B:可数集 C:闭集 参考答案:B 5:[判断题]7.可数多个零测集的并仍是零测集合。参考答案:正确 6:[单选题]1.开集减去闭集是()。 A:A.开集 B.闭集 C.既不是开集也不是闭集 参考答案:A 7:[单选题]5.可数多个开集的并是() A:开集 B:闭集 C:可数集

参考答案:A 8:[判断题]8.不可数集合的测度一定大于零。 参考答案:错误 9:[判断题]6.闭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10:[判断题]10.开集一定是可测集合。 参考答案:正确 11:[判断题]4.连续函数一定是可测函数。 参考答案:错误 12:[判断题] 参考答案:正确 13:[判断题]2.有界集合的测度一定是实数。 参考答案:正确 14:[判断题]1.可数集合是零测集 参考答案:正确 15:[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16:[判断题]9.任意多个闭集的并仍是闭集。 参考答案:错误 1:[单选题]4.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无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C 2:[单选题]3.设E是平面上边长为2的正方形中所有有理点构成的集合,则E的测度是A:0 B:2 C:4 参考答案:A 3:[单选题].2.[0,1] 中的全体有理数构成的集合的测度是() A:0 B:1 C:2 参考答案:A

第三章的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 抽样分布部分 18 一个具有64=n 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抽自于均值等于20、标准差等于16的总体。 ⑴ 给出x 的抽样分布(重复抽样)的均值和标准差 ⑵ 描述x 的抽样分布的形状。你的回答依赖于样本容量吗 ⑶ 计算标准正态z 统计量对应于5.15=x 的值。 ⑷ 计算标准正态z 统计量对应于23=x 的值。 19 参考练习18求概率。 ⑴x <16; ⑵x >23; ⑶x >25; ⑷.x 落在16和22之间; ⑸x <14。 20 一个具有100=n 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选自于30=μ、16=σ的总体。试求下列概率的近似值: 21 一个具有900=n 个观察值的随机样本选自于100=μ和10 =σ的总体。 ⑴ 你预计x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是什么 ⑵ 你认为x 至多偏离μ多么远 ⑶ 为了回答b 你必须要知道μ吗请解释。 22 考虑一个包含x 的值等于0,1,2,…,97,98,99的总体。假设x 的取值的可能性是相同的。则运用计算机对下面的每一个n 值产生500个随机样本,并对于每一个样本计算x 。对于每一个样本容量,构造x 的500个值的相对频率直方图。当n 值增加时在直方图上会发生什么变化存在什么相似性这里30,10,5,2====n n n n 和50=n 。 23 美国汽车联合会(AAA )是一个拥有90个俱乐部的非营利联盟,它对其成员提供旅行、金融、保险以及与汽车相关的各项服务。1999年5月,AAA 通过对会员调查得知一个4口之家出游中平均每日餐饮和住宿费用大约是213美元(《旅行新闻》Travel News ,1999年5月11日)。假设这个花费的标准差是15美元,并且AAA 所报道的平均每日消费是总体均值。又假设选取49个4口之家,并对其在1999年6月期间的旅行费用进行记录。 ⑴ 描述x (样本家庭平均每日餐饮和住宿的消费)的抽样 分布。特别说明x 服从怎样的分布以及x 的均值和方差是什么

实变函数论 第三版 课后答案 高等教育出版社

1. 证明:()B A A B -=的充要条件是A B ?. 证明:若() B A A B -=,则()A B A A B ?-?,故A B ?成立. 反之,若A B ?,则() ()B A A B A B B -?-?,又x B ?∈,若x A ∈,则 ()x B A A ∈-,若x A ?,则()x B A B A A ∈-?-.总有() x B A A ∈-.故 ()B B A A ?-,从而有()B A A B -=。 证毕 2. 证明c A B A B -=. 证明:x A B ?∈-,从而,x A x B ∈?,故,c 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c A B A B -?. 另一方面,c x A B ?∈,必有,c x A x B ∈∈,故,x A x B ∈?,从而x A B ∈-, 所以 c A B A B ?-. 综合上两个包含式得c A B A B -=. 证毕 3. 证明定理4中的(3)(4),定理6(De Morgan 公式)中的第二式和定理9. 证明:定理4中的(3):若A B λλ?(λ∈∧),则A B λλλλ∈∧ ∈∧ ? . 证:若x A λλ∈∧ ∈ ,则对任意的λ∈∧,有x A λ∈,所以A B λλ?(?λ∈∧)成立 知x A B λλ∈?,故x B λλ∈∧ ∈,这说明 A B λλλλ∈∧ ∈∧ ? . 定理4中的(4): ()( )( )A B A B λλλλλλλ∈∧ ∈∧ ∈∧ =. 证:若()x A B λ λλ∈∧ ∈ ,则有'λ∈∧,使 ''()( )( )x A B A B λλλλλλ∈∧ ∈∧ ∈?. 反过来,若()( )x A B λλλλ∈∧ ∈∧ ∈则x A λλ∈∧ ∈ 或者x B λλ∈∧ ∈. 不妨设x A λλ∈∧ ∈,则有'λ∈∧使'' '()x A A B A B λλλλλλ∈∧ ∈?? . 故( )()()A B A B λλλ λλλλ∈∧ ∈∧ ∈∧ ? . 综上所述有 ()( )( )A B A B λ λλλλλλ∈∧ ∈∧ ∈∧ =. 定理6中第二式( )c c A A λλλλ∈∧ ∈∧ = .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3

实变函数论课后答案第三章3 第三章第三节习题 1.证明cantor 集合的测度为零,并在[]0,1上作一测度大于零的无处稠密的完备集,进而证明存在开集G ,使mG mG >. 证明:回忆cantor 集的产生过程:先从[]0,1中删除中间的开区间12 ,33 ?? ?? ? , 剩下两个闭区间120,,,133???????????? ,再删除这两个区间的中间的1 3, 第一次删去一个开区间,其长度为1 3; 第二次删去二个开区间,其长度为22 3 ; 第三次删去四个开区间,其长度为2 323 ; L 故cantor 集C 是由[]0,1删去了可列个开区间之并而成,删去的区间都 互不相交,总长度21123111222233333 212131 223213 n k n k k k k --∞=∞=++++=??=== ???-∑∑L 设这可列个开区间之并为1 i i G I ∞ ==U , 则()()1 1 1i i i i m G m I I ∞∞ =====∑∑ 则()[]()0,1110m C m G **=-=-=. 故由60P 定理1知,C 为可测集. 用下面的方法在闭区间[]0,1上作集E :已给正数的降序列, 12n a a a >>>L L ,

使1 1i i a A ∞ ==<∑,从[]0,1中去掉中心在闭区间中点,而长为1a 的开区间; 其次,从剩下的两个闭区间中去掉中心在这些闭区间中点,而长为2 2 a 的开区间; 再其次从剩下的四个闭区间中去掉中心在这些闭区间中点,而长为 3 22 a 的开区间,如此作可数多次之后,剩下的集记为E , 则[]1 0,1i i E I ∞ ==-U 为闭集,这里 {} 1 i i I ∞ =为去掉那些互不相交的开区间, ()231 21211 12311 2222221 n n i i n i i n i i a a a m I m I a a a a a a A ∞ ∞+==∞ +=??==+?++++ ???=+++++==<∑∑U L L L L ()()10,110i i m E m m I A ∞=?? ∴=-=-> ??? U 如何证明cantor 集是完备的无处稠密集一样,可证E 是完备的无处稠密集. E 是自密的'E E ?,这个证明与证明cantor 集是自密的是一致的,只需 注意以下的关键: 第一次删去一个长为1a 的开区间后,剩下两个闭区间,总长度为11a -,每个长度为 112 a -,设为1112,I I ;第二步在1112,I I 中删去两个长为22a 的开 区间后,剩下四个闭区间,每个长度为 ()12122 1112 222a a a a -+-??-= ???g ;第n 步后剩下每个长度为1 12 i i n a ∞ =-∑的2n 个闭区 间i n I . 现设(),,x E αβ∈包含x 的任一开区间,令()min ,x x δαβ=--,则0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