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1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观察物体”是“图形与几何”领域的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在每一学段要求不同。第一学段是“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第二学段是“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第三学段是“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为学生展开空间想象提供了平台;动手操作不能仅仅停留在“观察”的层面上,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理—验证的过程,意在激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2.使学生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课时分配

观察物体1课时

教学建议

1.准备好必要的教具和学具。

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

2.选择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教学素材。

通过选取熟悉的、便于组织活动的环境和物体作为教学素材,联系生活经验,使教学更有代入感,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掌握知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3.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因此,教师要切

实组织好学生的课堂活动,创造合作与交流的氛围,鼓励所有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第2单元因数与倍数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知识之一。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分数、小数等,这些都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潜在认识,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能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倍数和因数;2、5、3的倍数的特征;找倍数与找因数;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等知识,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进一步系统化。

教学目标

1.通过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使学生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2.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学会与人合作并与他人交流思维的习惯。

4.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能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课时分配

1因数和倍数1课时

22、5、3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3质数和合数2课时

教学建议

1.教学时,教师必须结合教材设计适当的、贴近生活的实际情境,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2.本单元概念较多,学生不易区分。在教学时,教师要有意地将容易混淆的概念放在一起比较,从而区分这些概念。

3.重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在活动中探索和发现数的特征。

4.本单元有许多学习活动,在教学时要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学习的乐

趣,以及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

5.在教学课堂知识的同时,要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多进行探究性学习,能发现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第3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学习目标总览

单元内容简析

本单元教学内容在编排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有一条合理的编排线索。

先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再教学它们的表面积,然后教学体积,是一条符合知识间的发展关系、有利于学生认知的线索。把形体的特征安排为第一块内容,能为后面的表面积、体积的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2.加强了空间观念。

教材一方面把正方体、长方体纸盒展开,在展开图里找到原来形体的每个面;另一方面又提供一些图形,把它们围成立体图形,感受图形的各部分在立体图形上的位置,让学生的空间观念在这些活动中获得发展。

3.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

本单元教学的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处处能看到数学与生活的有机结合,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以后,收集这样的实物并量出长、宽、高或棱长;在做纸盒和鱼缸的实际问题中教学表面积的计算和应用;用初步建立的体积(容积)概念比较物体的大小;用学到的体积单位计量常见物体的体积、常见容器的容量;灵活应用体积公式计算沙坑里沙的厚度、塑胶跑道的用料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使学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理解1立方米、1立方分米、1立方厘米、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

3.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使学生探索并掌握某些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课时分配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1课时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