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学症成因与对策

厌学症成因与对策
厌学症成因与对策

厌学症成因与对策

——浅淡如何帮助中职生克服厌学心理

摘要:厌学症是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应不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也起到消极的强化和推动作用。在不忽视社会和家庭等原因情况下,我们抓住重点——学校教育的影响。从教师素质、教学方法、教育环境以及学习主体——学生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本文结合教育学中的理论知识,对这种现象的类型、特征、原因及克服的意义和方法作了详细的论述。

关键词:中职学生、教育学、厌学症

随着经济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变化,教育面对的学生心理状况也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厌学群体逐渐庞大,特别是在职业学校普遍存在,在学生中已然成了一种风气,使学校教学、管理等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教师普遍感到十分头痛。因此研究分析厌学症的成因与对策对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厌学症的表现与类别

厌学症是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活动。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可以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去分析研究厌学症,目的就

在于找到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

厌学是对学习产生厌倦乃至厌恶情绪,从而逃避学习的一种心理状态。中职学生普遍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正确的学习观念,未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学习成绩不佳而缺乏学习自信心。进入职校后更产生认识上的不足: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从而进一步产生了消极厌学的心理。表现在学习上没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对学业有抵触情绪,对教学活动漠然处之,表现出不少不良习气。

中职学校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学生较多,从学习的角度看可分为三类:一是“学困生”,他们的学习能力较差,接受知识能力较弱,也就是说在学习上有较为明显障碍的学生,实施教育难度较大;二是“问题生”,他们的行为规范差,个人不良习气重,心理上存在问题,特别是在思想认识、学习情感、意志品格上有不良障碍的学生;三是“懒惰生”,他们容易受外界影响,意志薄弱,贪图轻松与享受,是怕苦怕难,不愿付出努力的一类学生。“学困生”是智力上存在问题,“懒惰生”是意志力的问题,大多数厌学生是“问题生”,他们主要是品行的问题而非智力的问题。一般厌学的学生有如下特点:思想上自负,学业长期失败,使自信心被扭曲变形为自负;情感上自贱,缺乏教师关爱的情感走向自贱;意志的自弃,对学业失败的懈怠,走向意志的自弃。行为上的自流,学业的挫折,使学习主体对学习的自控过程失败,表现为行为的自流。

厌学症是由于学生学习行为获得内外反应不同造成的。其内在原因是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的消极情绪体验和自我认识存在偏差。社会、学校、家庭等外部环境也起到消极的强化和推动作用。对于处于青少年时期的中职生来说,厌学症对其生理和心理不健康产生极大的危害性。

二、产生厌学症的原因分析

(一)客观环境的因素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孩子的启蒙教育,家庭教育环境不同,对中职生会造成各种不同的影响!望子成龙的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值过高,造成孩子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日积月累产生了厌学心理。单亲家庭的增多,学生承受来自社会、学校的巨大精神压力,产生自卑孤独的心理,视学习为负担。打工家庭的子女,承受着隔代教育和缺乏亲情,易孤独自卑或任性放纵,对学习习惯的养成有负面影响。富裕家庭教育环境也易产生厌学症状。由于违背了“富家穷养”的古训,使一部分孩子,生存能力极弱,意志不坚,学习成绩差也极易造成厌学症。

2、学校教育的影响

教育教学的非关联性是学生厌学的直接原因。教育学家布鲁约认为学校给学生的教育影响与学生的需要和生活实际相脱离是厌学的根源所在。让学生借助于言语和符号获得知识的教育方式的无味性,忽视学生认知方式差异而产生的厌倦感以及不能客观反映学生成果的评价方式所带来的无助感是学生厌学情绪构成的基本要素。

3、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初中毕业生的分流,普高扩招,交钱即可入学使大多数学业困难者进入中职学校,其中多数是有厌学症的学生,这是厌学生在中职学校中普遍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主观自身原因

智力因素:按照现代认知结构的学习理论,学习过程就是知识内容与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的有关内容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或扩大原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原有知识结构是学习者头脑中的原有的知识,按照自己的理解深度和广度,结合自身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联想等认知特点,组合成一个具有内部规律的整体结构。学生厌学的原因是由于原有的认知结构不能满足学习新的知识的需要。

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个性品质。现代教育学家都普遍认为非智力因素对学习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克服厌学症非智力意识引导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克服职校生厌学症的策略和方法

学生产生厌学症的原因很多,有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在不忽视社会和家庭等原因情况下,我们要抓住重点——学校教育的影响。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克服厌学症。教育策略和方法有:

(一)教师素质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育素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必须提高自身素质,转变教育理念。因教育理念是教师素质的核心,是教师的立教根基和转变教育行为的先导。所谓教育理念是人们对教育实践及教育观念的理性构建。教师对职校厌学生要有正确的认识:首先,厌学生的存在是当前传统精英教育模式的必然产物,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其次,厌学生是可以教育和转化的。再次,教师要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

念。第四,教师要勤于进取,学而不厌。古人云:“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不勤学则无以为智,不勤教则无以为仁。”教师要精通业务,必须对专业知识和教学知识有一股穷追不舍的钻劲。陶行知先生说:“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好学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

(二)学生素质

1、恰当归因,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以满足其需要的心理倾向。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形成恰当的自我意识,进行归因训练,增强其效能感。所谓自我效能感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一个概念。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在非智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核心,而自我效能是非智力因素中核心的核心。自我效能感影响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因此,培养职校厌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不容忽视。

2、激发厌学生的好奇心,引发求知欲

求知欲是学生追求知识的需要,是学习动机的基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问题要小而具体,有启发性并有恰当的难度,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其尝试到“跳一跳摘到果子”的乐趣。激发学生兴趣,教师上课前,就要备教学内容、备学生、备教法。

3、帮助厌学生获得成功感

厌学生遭遇到各种挫折和失败相对较多,容易体验到焦虑不安、气愤等消极情绪,这些会阻碍他们的学习。而成功感能使厌学生轻松愉快,增加学习兴趣。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看,成功感是学习的一种正反馈,是影响学生

自我效能感的核心要素,也是学习动机形成与增强的重要条件。因此让学习中不断体验成功,不断增强自信心,这是维持和增强学习动机的最基本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4、加强挫折教育,培养优良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

原子论创立者道尔顿说:“如果我有什么成绩的话,那不是我有什么才能的结果,而是勤奋和毅力的结果。”意志对人来说,比天资聪明更重要。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一系列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教师不但关心学生是否“学会”知识,更要考虑是否“会学”知识。这才是教学的精髓。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可以使学生学习更加有效,学习效率更高。教师要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如启发式互动教学、分层教学、任务教学、分类指导来克服职校生的厌学症。

(四)教育环境

建立师生情感和谐的教育环境,既是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间情感的建立,对厌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教师方面来讲,要加强自身修养,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有乐教敬业的精神。“己身正,不令而行;己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教师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善于发现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促进情感的交流,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从学生方面来讲,学生总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和鼓励,当他们意识到教师的真正关怀,就更加亲近和信赖老师,也会产生巨大的学习激情

和动力。

总而言之,中职学校厌学生是客观存在的,作为教师要本着“有教无类”的心态,一方面与厌学生多一些沟通,多一些了解;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关爱。让师生建立亲近与信赖。另一方面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设计好每一堂课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的一丁点进步,让学生感觉到被认可与受到的尊重。那么厌学生将会在我们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参考文献

[1]燕国材,教育十论,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修订版)

[2]季俊吕、董永新,学业不良学生转化之研究,贵州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年5月

[3]叶肇芳,职业学校学生厌学情绪的成因及对策,职业教育研究,2005年5月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厌学的原因及对策

1、学生厌学,是我们身边普遍的现象。有相当数量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关心下,产生了厌学情绪,情况有轻有重,各不相同。在“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之前,我只是知道要靠鼓励、减轻负担来帮助厌学孩子,可是效果不是很好。对于有轻微厌学的学生,长期这样反而助长了其懒惰心理,心安理得地不努力学习。但学了“知行中国”班主任培训模块五这个专题后,尤其聆听了专家、名师对厌学的阐述,使我对学生厌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明白了厌学情绪产生与各种教育因素密切相关,那么,帮助厌学的孩子,就应该调动各方面的力量了。如何帮助,我有了更为明确具体的方法: 首先,必须搞清楚学生厌学的原因。我们接触到的厌学学生,原因可以总结为四方面:一是教学因素,课程负担过重,作业压力大,是导致学生厌学的首要原因。二是教师方面的因素,教师偏爱、授课枯燥无味、教师不恰当批评引起反感等导致学生厌学;三是家庭方面的因素,父母强迫学习、家庭不和、打骂引起委屈愤懑等等;四是来自自身因素,因为生理缺陷、自感智力低下、学习成绩差、对学习缺乏信心等因素导致。 其次,搞清楚了原因,就要对症下药。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从老师的角度,都要设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保护学生脆弱的心灵,处处细心观察,留意孩子在学习上的一道道“坎”,帮助孩子跨越过这些“坎”,学生就有了一次成功的体验,这是动力,是激发兴趣的起点:他要举手发言时,一定及时给机会;当他主动质疑时,应耐心认真回答他提出的问题;当他不注意听讲时,应有亲切的目光暗示他集中精力;当他不能按时交作业时,应先考虑一下学生当天作业是否偏重;当他对批评有抵触时,应首先分析教师对他的批评是否符合实际;当与他谈话时,应首先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当他思想出现反复时,应首先防止教师自身的急躁、怨恨等情绪;当他接触新老师时,应先向师生双方介绍各自的优点,增进他们的好感;当见到学生家长时,应肯定孩子的优点,协商指导家庭教育工作。 再次,还有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要改善教学方式:变要求为协商,变督促为提醒,变说教为引导,变检查为互助;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变回答为质疑,变听讲为交流,变要学为想学。只有孩子真正体会到学习对自己来说是件很需要的事情,才会有强大的动力,才会真正努力要求自己去做好。 2、目前,中学生存在多种心理障碍,如学习方法不良、学习兴趣不高、考试焦恐惧等。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严重滞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而厌学是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危害的问题,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积极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 一、厌学的危害性 1、厌学是一种普遍现象。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持消极态度,他们厌恶学习或者不愿意主动学习,并且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在中学生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据一份资料显示:对一所中学438名中学生作调查,26%的学生回答对学习不感兴趣,43%的人认为学习内容枯燥乏味,19%的学生回答不愿上学。而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有厌学思想的学生比率还高。这说明,存在厌学思想的人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的现象。 2、厌学具有一定传染性。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8岁以下,自制力较差,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但自己对学习失去兴趣,还会影响到周围的其他同学,使厌学面呈扩大趋势 3、学生的厌学,将导致教育质量滑坡,对提高我们民族的素质产生不良影响。中学阶段是学习基础知识的关键时期,不打好基础,怎么能成长为建设国家有用之才呢? 二、厌学的表现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不仅表现在对学习的行为、态度上,而且表现在对学习认识、情感上,并在成绩的变化中再现出来。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课题负责人:张全霞 一、课题研究进展情况: 自从申报了《小学生厌学心理的成因分析与对策研究》这一课题之后,在这两三个月时间中,我和课题组成员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一)前期准备阶段:(2014年9月——2014年11月),收集有关理论资料;学习相关的理论;申报立项。 我和我们同年级语文组成员主要查阅研究了与课题相关的文献、论文和资料,了解小学课堂导入的发展趋势,学习有关课堂导入的理论基础,寻找值得继续探讨的方向,之后认真撰写了小课题开题报告。后来进行了再次修改并最终通过商定最终确定了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与价值以及研究内容。具体如下: 1、研究背景 小学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基础阶段,发展状况对其毕生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目前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以往多项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当代小学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其中,厌学是小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导致辍学的最主要的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对上学本身不感兴趣,在校学习态度消极,学习效

率低,常常烦躁、多思多虑、易怒、注意力不集中,甚至看周围一切都不顺眼,甚至选择退学、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厌学一般指厌学情绪,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和控制。就会发展为厌学症,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往往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怕考试;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者一提到学习就恶心、头昏、脾气暴躁甚至歇斯底。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孩子痛苦,家长痛心,老师头痛。家长管不了,老师教不好,好孩子做不了。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 2、研究意义与价值 为了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学习,因此,我们提出《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的研究》这一课题,就是为了找到学生厌学的真实心理,分析产生厌学的原因,研究解决学生厌学的对策,降低学生厌学心理发生率,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重新点燃他们学习兴趣的火花,帮助这些学生走出困境,树立学习的信心,使他们愿意学习,乐于学习,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深造铺上坚实的奠基石。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 3、研究内容 (1)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2)家庭教育方法不当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3)新形势下各年段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4)学困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5)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6)问题学生的心理发展的特点与对策。

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与对策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学生厌学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的总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社会的精神财富并未得到同步加强,功利主义价值观日益影响着人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不少社会成员物质丰富但精神空虚,社会中某些不和谐的因素直接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加上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之中,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判断力与抵抗力尚未健全,他们的思想很容易被武侠小说、电影、动漫、网络等外在的因素左右,直接导致他们较早地丧失学习兴趣,产生对学校的厌恶与恐惧感,如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持久,学习上进心不足,精神脆弱,易于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易于产生对学习的恐惧和对老师的疏远感等。由于孩子面临强大的学习压力以及生活时间的单调性,不少孩子厌学、逃学。厌学问题已经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关注和担忧的问题。初中的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厌学以致辍学的现象大量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家庭贫穷、学习困难等。尤其是2008年1月,全省实施教育改革新政以来,我校教育体系在课程、教学、管理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革。学生厌学问题的产生,有愈演愈烈之势,体现在对涉世未深、思想懵懂的初中生的教育上,前景更是让人担忧。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面对当前初中生厌学的现象日益严重的现状,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一现象;如何使初中生走出这一困境?已成为摆在家长和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希望通过这一课题的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 探寻农村初中生厌学问题的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效果。 2.有助于班主任开展更加细致、有效的工作,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班级。 3.促进家长使用更合适的教育方法,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4.促进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有助于教师自身发展。 3.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本课题研究选择初中生为研究对象,主要目的是了解所在初中生的厌学情况,对厌学现象追本溯源,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为所在县市教育教学的改进与发展,提供有针对性的积极有效的建议。并希望本项研究对学生家长、班主任、教师、学校管理层提供借鉴性学生管理策略。通过课题的研究,实实在在推进所在学校的教育科研与教育实践的改革,力争使学校各方面的发展迈向新的高度。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

《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汇报 南京市浦口区实验小学徐武友 《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强调要有好 心境,要爱好,要快乐。近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应试教育被人声讨批判。可是,现在不少学生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学习的情绪越来越低。学生厌学是当今中小学学生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小学中高年级就已有所显现,到初中阶段,表现尤其明显。厌学,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和问题引起我们的关注和重视。 所以,在进行个人课题研究时,结合班级的情况,我选择了学生厌学的研究。 一、对厌学的理解与表现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学生的厌学主要表现为讨厌学习, 对学习缺乏主动性, 被动地或者根本不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厌学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其主要特征是对学习厌恶反感,甚至感到痛苦,厌学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下降,即学生完成一定学习任务的速度和质量降低。厌学已成为学校教育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因此,我对我班的学生厌学情况进行了调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爱做与课堂无关的事,一般不愿做作业。2、经常迟到,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3、学习无兴趣,缺乏求知欲、好奇心,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地学习。因此学习无主动性、积极性,学习成绩和纪律表现差,而且有愈来愈糟的趋势。 二、厌学原因 针对厌学的具体表现,我分析了学生厌学的原因:总体可以分为自身因素 和外在因素这两类。 (一)学生厌学内在的因素有四个方面; (1)学习本身的局限性 (2)学生学习目标不足或不明确 (3)学生学习情感淡漠,缺乏兴趣 (4)学生意志薄弱,耐挫力差 (二)学生厌学的三大外部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 (1)家庭因素 家长不是十分了解教育规律,却常常充当了老师的角色,插手教育教学的工作,种种负面影响造成厌学的产生。 (2)学校因素 导致学生厌学的主要因素有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师生关系等等。

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其对策

江 西 师 范 大 学 自 考 教 育 学 专 业 本 科 毕 业 论 文姓名:蒋亚艳 准考证号:012209250272 论文题目:中(小)学生厌学问题及对策研究时间:2011.03.05

目录 摘要以及关键词----------------------------------------------------------------------- 2 引言-------------------------------------------------------------------------------------- 3 厌学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 3 二、不良的家庭教育得环境-------------------------------------------------------- 4 三、学校教育的失误-------------------------------------------- 4 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 5 厌学症的辅导策略: 一、加强家校联系---------------------------------------------- 5 二、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5 三、上好学习心理课-------------------------------------------- 6 四、指导课余生活---------------------------------------------- 6 五、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 6 六、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 6 参考文献-------------------------------------------------------------------------------- 6 摘要:当前学生的厌学现象相当普遍,主要表现为对学习感到乏味,提不起兴趣,上课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消沉、不安、逃学、懒学并想辍学。厌学现象的存在,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而且也严重阻碍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消除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厌学现象,帮助学生克服厌学心理,就成为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学生厌学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的影响:一、不良的社会文化环境二、不良的家庭教育环境;三、学校教育的失误;四、学生自己的不良心理因素。那如何矫正这些不利因素,帮助孩子们重回正常的学习轨道呢?本文试着从加强家校联系、转变陈旧的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上好学习心理课、指导课余生活、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学习意志、给予孩子更多的关注和爱护等几个方面作一番论述。 关键词:小学生厌学原因对策

分析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分析小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0-03-20T03:38:40.37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第401期作者:王瑞生[导读] 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小学生厌学的状况肯定会得到改善。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山口镇山北小学536100 摘要: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但是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意愿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有许多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只要我们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注意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增强其自尊心、自信心,让他们多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小学生厌学的状况肯定会得到改善。 关键词:厌学动机增强改善 各位小学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学有所成,但是学生不可能完全按照老师意愿成长,在学习过程中,会有许多学生会出现厌学的情绪。那么,出现这些情绪的原因是什么?作为老师的你,又该如何去引导学生? 针对现时的教育状况,小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小学生具有消极的自我观念,对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认识不够 1.现行教育体制中的某些不合理因素,造成部分小学生缺乏自信心。“素质教育”尽管已经提出了多年,但真正的素质教育并未普遍实施。 2.有的家长、老师不当的教育方式。应该说,大部分家长、教师的素质是高的,但也有个别教师、家长对学生体罚、谩骂、挖苦或人身攻击,诸如“你真笨”、“真没出息”、“你真是不可救药了”、“你算完了”、“真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等等语言,他们常脱口而出,不顾及学生的感受,极大地损害了小学生的自尊心。而这些,都会导致小学生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 二、学习动机消极 动机,是直接推动个体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引起个体活动的直接原因。一个自我观念消极的学生,在对上学失掉信念之后,就不喜欢学习。如果自制力强一些,会逼迫自己用功学习。而当前的小孩,因为从小在父母家人的呵护下长大,几乎没经历什么挫折,所以遇到难题就会轻易放弃,意志极不坚强。那么,针对这些原因,应采取什么样的对策,才能改变小学生的厌学情绪呢? 1.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讨论式教学方法,真正体现小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求知的乐趣。作为学校,应该采取各种有力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校园生活充满生机与活力。 2.使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从而改变学生的厌学心理。我认为学校可以在学好教材的同时,开设一系列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能力的活动课,使一些成绩不理想而对自己丧失信心的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增强自信心,丢掉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心理包袱,进而对学习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随着新成绩的取得,他们会得到肯定性的评价,做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得到了满足,同时增强了他们的信心,于是进入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3.实行分层教学也是目前形势下增强小学生自信心、改变厌学状况的有效途径之一。分层教学是把学生成绩的优劣分为不同等级,作业和考试也相应地可以比较顺利地完成和通过。分层教学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需要,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有成就感,增强信心,从而改变厌学状况。 4.为了使小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作为老师和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不使用贬低学生自我意识的语言和评论,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就算学生犯了错或成绩差一些,也要循循善诱,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当学生有了一点点成绩,要及时加以肯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之有成就感。 5.针对学生学习动机消极的情况,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增强自信心。要让他们认识到:未来社会的竞争会更激烈,所以必须从小学好文化,将来才会立足社会生存下去。 6.小孩意志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过程,需要家长、学校、老师等各方面的配合,不是一天两天、一个人两个人就能做好的,必须从小开始、从小事做起,有意识地培养。 三、教学方法传统,让学生感觉单调、乏味 1.教师的教学方法传统、死板。都新世纪了,还是一支粉笔、一面黑板,即使有现代化的电教设备,也不爱用,嫌麻烦、费工夫,有的甚至根本不会用。 2.教材设计安排上仍是未能完全顾及学习者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众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有相当比例的中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会演化成厌学症,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对于“厌学”现象,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和克服,任其蔓延下去,势必给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影响。从宏观的角度来说,防治厌学行为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工程,矫治中学生的厌学症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合作努力。 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从小学到现在,生活的主要内容就是作业、考试、分数,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这样自然导致了厌学情绪的产生。老师的脸色难看,家长的唠叨难听,学习没有一点乐趣。 而厌学情绪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出现厌学症。厌学症是目前中学生诸多学习心理障碍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险性的问题,是青少年最为常见的心理疾病之一。 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识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患有厌学症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特征一:表现为对学习目的存在认识偏差,认为读书无用。有人说:“读书越多,收入越少”,“文凭越高,待遇越低”。这种错误的认识是对社会体脑倒挂,分配不公的主观反映,也是流传的一种社会偏见在学校中的折射。但无论如何,尽管这一观点现阶段已缺乏市场,对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是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特征二:表现为对学习态度存在认识偏差,消极对待学习。本来学习应是一种轻松愉快、富有吸引力的活动,但由于多种原因,却使学生讨厌学习。在教师和家长的压力下,学生勉强学习,却时常伴随着不愉快的体验。如紧张、焦虑、恐惧、羞愧、内疚、厌恶等。有的学生谈到学习就头痛,看到作业就心烦,听到考试就害怕,完全缺乏或者说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好奇心,他们只是在外在压力下机械、被动、应付式学习。 特征三:表现为对学习活动存在认识偏差,远离学习活动。他们好像感到只有离开学习才能达到心理平衡。他们一般很少把精力放在学习活动之中,一般不愿做作业,不认真听讲,经常违反课堂纪律,时常迟到、早退、旷课、逃学,有的干脆弃学出走或辍学。对老师、家长提出的学习要求,常故意抵触对立。此外,学习成绩差,且每况愈下。 厌学症对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健康具有极大的危害性。笔者十几年来通过与学生多方面交流,发现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不是简单某个或某几个因素相加的结果,而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成因机制。 一.外部原因 (一)社会因素 1. 社会大环境冲击着家长和学生的思想意识及价值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人们的日常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价值的体现也尚未被社会充分认可。社会上出现的拜金主义

中小学生厌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问题的提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研究的问题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四)研究方法 (1)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 (2) 二、文献综述 (2) (一)概念 (2) (二)相关研究 (3) 三、学生厌学的现状调查 (3) (三)研究呈现 (3) 1、家庭因素 (4) 2.学校因素 (4)

3.学生自身的原因 (5) 四、结论与建议 (5)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0) 中小学生厌学原因及对策研究 摘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当代学生的学习现状,采取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分析法等手段,了解了中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厌学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了解厌学的心理现状;(二)了解厌学产生的原因并分析其原因;(三)针对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学生厌学心理现状原因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一)选题的背景 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重要职责。尤其是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与学生的接触、交谈,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思想、心理和情绪千差万别。同时,我发现具有厌学情绪倾向、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使得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充满艰难与挑战。为更充分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助于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我选择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个别访谈。 (二)研究的问题

主要了解中学生厌学的心理现状及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找出相应的对策。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通过个别访谈,反映出家庭、社会、学校所存在的问题,以便为班主任工作和其他教育者提供信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并找出对应的对策,以把学校变成学生学习的天堂,使学生愿意学、乐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研究方法 以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方法为主。通过文献查阅、网络查找、实地调查、访谈等方式搜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进行科学的资料分析和研究。文献分析法主要是在学校图书馆借阅相关文献资料,利用中国期刊网进行文献初级搜索和跨库全文搜索。问卷调查法是通过设计成若干具体问题,发放给学生填写,分封闭式、开放式、半开放式三种问题设计形式。访谈法是在访谈提纲的指导下与学生进行开放式的谈话。 (五)研究的重点、目标和创新之处 研究重点:对中学生的厌学现状,厌学心理进行解剖。 研究目标:了解学生厌学的原因,寻找解决的对策。根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教育转化,为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研究的创新之处:通过对特定学校特定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个别突出学生进行深入访谈,请其对自己对产生厌学的原因进行全面总结,并以此提出解决的对策。 二、文献综述 (一)概念 《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指出:厌学,作为一种心理状态,不是特定学生所有的,而是所有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共同潜在的问题,一旦造成厌学的客观条件并对其产生作用,便在行动中表现出来。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否定的内在反应倾向,包括厌学情绪、厌学态度和厌学行为。是学生对学校的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状态以及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学生厌学原因分析与对策 发表时间:2018-06-14T11:22:32.770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6月12期作者:徐翠翠 [导读] 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案例,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障碍、教师对学困生的特征认知不清、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三个层面分析了厌学原因,为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 徐翠翠(黑龙江方正林区第二中学校黑龙江方正 150822) 摘要:根据实际教育教学中学生厌学案例,从学生自身存在学习障碍、教师对学困生的特征认知不清、学校过于看重升学率三个层面分析了厌学原因,为更好的解决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唤醒自我向上的意识、加大阅读量、实行情感教育、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四方面的对策。 关键词:厌学案例;原因分析;厌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05-0188-01 一、学生厌学案例 在做班主任十几年里,接触了很多学生。印象最深的是这样一个,上课不安份,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打磕睡,说话,扰乱课堂秩序,不领老师苦口婆心教育的情。课后作业少做、漏做、字迹潦草,逼急了就抄。不愿抄时就说,没写,不会。考试就乱写……连续的观察,我意识到这就是“问题学生”。接手后,半个学期的努力并没有换来相应的成绩,期中试各科除了语文最高39分外其它全都是个位数字。此后,加大了对他的辅导、监管力度,但新学期开学后,他没有到校。对于他,教育工作失败。 二、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他为什么不爱学习?对这样一个学生教育失败的在于没有看清问题的本质,通常认为的智力有障碍的学生,其实大多是学习有障碍的,而很多时候被认为是学习态度问题,一味地强调他应该学,必须学,而没有关注到他为什么学不会,他能学到哪种程度。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教师教育方法的不当,学生还怎么能保持着旺盛的学习的热情,享受到学习的无穷乐趣?都在一步步的使得他最终成为真正的学困生。 (二)教师原因 苏霍姆林斯基氏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定义为:那些很艰难、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的教材的学生。很多时候,教师对学困生的认知特征不清楚: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另一样东西就该到了要学了,刚刚学会这一样,另一样就已经忘记,这在上了初中后体现更加明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家长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关心他会不会,没有关注他为什么不会。在这样的认知下,强迫他跟上全体学生的进度,用同样的标准要求他,会采取各种办法试图从学习态度上让他认识到要学习,还必须得学会,学生在对待学习的问题上是态度还是存在学习障碍。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一是教师始终是是强势的一方,学困生在课堂中很少体验到成功的欢乐,长期被忽视;二是教师专业能力不够,上课时只关注自己所要讲的知识无法敏锐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思维作出调整,没有将学生当成“活生生的人”,学生对学习没有内驱力,直接导致对自己的放弃。 (三)学校原因 学校看重升学率,学生学业负担重,容易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导致厌学。“知识是一个含义广泛的、多方面的概念。它包含着:第一,把在实际活动中和掌握新知识时常常要用到的那些概括性的真理(规则、定义、依存性等等)经常保持在记忆里;第二,理解作为这些概括性真理的一般规律。现在老师的普遍做法是:对于那些作为概括性的东西的本源的材料,应当加以深入思考的,学生却在背诵它。现在,所有的科目仿佛都可以用来背的,举个简单的例子,政治在中考复习时老师会将所有可能出现的题目打印出来发给学生背,结果是同一知识点的题,换个问法学生不会,机械的重复缺少了对事实进行深入的分析,提示各种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的能力从此被扼杀。这样的学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思维上的懒汉。 三、学生厌学问题对策 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实践证明:只要教育得法,没有一个学生可以认为是不可救药的。教育的艺术就在于拨开学生眼前的迷雾,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帮助学生体会到学习取得成功的快乐,诱发学生的责任感和荣誉感。 (一)唤醒自我向上的意识。 做到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个别辅导,由他自己提出自己所要达到的目标,一定要坚持达到提出的目的,独立完成学习任务。在教育教学各环节,对他多加关怀,从抓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入手,达标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对学习的信心。即使速度慢了,也不要埋怨和训斥,让他接受同学们对他学习上的某一点好的行为习惯的赞赏等。这样,在激励中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给予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勇气和内驱力,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自我向上的意识。 (二)加大学习阅读。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1这就是说需要将第一套教学大纲与第二套教学大纲密切结合起来,给他的思维提供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多读书,让他从所读书籍和周围世界所遇到的事物发现让他惊奇和赞叹的东西时,书籍和由书籍所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就把学生消极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地学习,使他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三)实行情感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的人格力量是一种无穷的榜样力量,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肯定他的优点,鼓励他微小的进步,使他感受到温暖,建立互相建立信任的关系,把他看作一个独立个体,去关心、尊重、帮助他,公平公正地对待学困生。 (四)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教育仅仅有爱是不够的。它更需要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知识到底是什么?知识不仅是目的,还是手段,是获取新知识的手段!” 可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获取知识,而且这种知识的获取数量越多越好。如当今的语文教学,“积累”是被提及最多的词汇之一,但究竟什么是“积累”,怎样“积累”?“积累”后怎样运用?许多老师恐怕没有仔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学生厌学情绪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厌学是学生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等心理态度及其在行动中的不良表现方式,在中学学校教育中存在比较普遍。最近,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通过对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调查发现,因“喜欢学习”上学的初、高中生分别仅占10.5%和4.2%的比例,充分说明厌学在中学教育中的普遍性和严重性,其带来的相关社会问题,令家长茫然、教师忧虑、教育界关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就我校现状来看,高二(12级)在高一入学时人数为870人,现在为660人,高一(13级)入学时人数为1140人,现在为1000人。分析学生辍学原因发现,绝大部分学生辍学不是因为家庭供给不起,也不是因为违纪被学校劝退或开除,而是因为他们从内心“对学校的学习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持冷漠态度”,即产生厌学心理。从我们在校学生来看,各班仍存在不少这样的现象,一些学生上课注意力分散,不认真听讲,思维迟缓,提不起精神和情绪消极,做作业拖拖拉拉,敷衍了事,伴随着学习效率降低,产生作业错误率上升、学习成绩差等后果。这些都是典型的厌学心理的外在表现。 学生厌学是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即是由于持续努力和精神紧张或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而引起的不适和厌倦状态。一般认为,引起心理疲倦的因素有三个:一是精神紧张程度过高;二是长时间从事单调的工作;三是思想冲突、挫折、忧虑、惧怕等情绪的反应。厌学心理产生与发展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和成绩,甚至会危害他们的身心健康。要想改变学生的厌学心态,我们首先应该了解产生这种心态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然后采取措施予以解决。 一、学生厌学外在原因分析 第一,学习时间周期较长。学习是种内化过程,不仅需要很大的心智努力,而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众所周知,适令儿童的基础教育需要九年的时间,如果升入高等院校需要更长的时间。无论从事什么性质的工作,干的时间长了都或多或少地会产生厌倦情绪,何况十几年的持续学习呢? 第二,学习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呆板。学生的学习动机依赖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来激发,但实事求是地讲,学校采用的各科教材,无论怎样精心设计安排,其趣味性也无法与其他传递知识的媒介相比。再者,教师、学生及知识构成的传递系统,日复一日,

中学生厌学心理分析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心理浅析及对策 近年来,由于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原因,中学生厌学现象越来越严重,已成为困扰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为此,对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及中学生的厌学心理从社会、家庭、学生自身三个方面进行粗略的分析,并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经验提出一些粗浅的意见,希望能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问题的提出 放松,存在严重的厌学现象,结果很是令人担忧。为此,笔者觉得有必要对中学生厌学心理进行分析,希望引起注意并提出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见。 二、中学生厌学原因分析 “百丈高台,始则一石”,西方哲人柏拉图也明确指出:“一切事都在开头至关重要,尤其对于年幼的。”为让每一个人的生命价值闪光,必须重视中学生厌学现象,卢梭有句名言:“人类有一个暴君,那就是蒙昧!”厌学辍学的结果,就意味者永远匍匐在这个暴君脚下。 中学生正值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年华,不读书,不上学,又不到能完全承担成人工作的年龄,到了社会上也难以谋生。他们的前途何在?事实告诉我们,几条路都行不通:一是出走,流浪街头,生活无计。二是闲居难耐,寻求刺激,无事生非,自甘堕落。三是与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自觉不自觉的走上犯罪道路。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严重的厌学现象呢?笔者认为,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因素 (1)、对社会认知的偏差 受就业难及“读书无用论”的影响,一部分学生不想用功读书,认为读书既吃苦又没有什么前途。社会生活就像万花筒,令人眼花缭乱。新的刺激,强烈的诱惑,让人抵挡不住。“吃有异国风味,“穿”有世界名牌,“用”有高档消费,哪里有精力去读书?“打牌”已成全民活动,“赌博”令人心痒难耐,游戏卡种类翻新,“追星”似为时尚先锋……哪一样也比读书“有劲儿”!于是,读书成了痛苦的事、无聊的事、没味的事,书本成了这些学生最好的催眠工具。 (2)、不良的社会环境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处在网络社会中,各种各样的信息铺天盖地,其中有高尚的、健康的,也有低俗的、消极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很容易受到来自不同渠道的不良信息的干扰。社会上营业性舞厅、游戏厅、台球室、网吧等给广大中学生带来很大的诱惑,使意志力薄弱的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又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易接受新事物,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又缺乏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对社会中流行的时髦的庸俗的思想文化和行为容易接受和模仿。 2、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不少学生由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家庭生活,或苦于家长由期望值过高而导致的严苛要求,或不满家庭中冷漠的人际关系,或沉溺于优裕的物质享受,或沾染上家长的不良习气,因而觉得家庭无温暖,自己无责任,或苦恼,或忧虑,或麻木,或敌对。这些情绪及观念一旦移到学习上,就会认为学习无用、无趣、无所谓,不仅不能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甚至经常逃避学习,导致厌学。 不良的家庭影响和不当的家庭教育导致中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从学习心理方面看,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分析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内容提要:学生的厌学心理产生是内外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综合力的产物。厌学的学生作为“主体”,对问题解决有着关键的作用,首先最基本的是要有继续努力学习的信心,不能自暴自弃,要鼓起勇气,正确面对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自己坚强的学习意志,在家长与教师的帮助下,积极勇敢的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主动认真地改正厌学态度。 关键词:自信意志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教学艺术 良好的教学效果是学校、教师、学生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为此,学校要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是基础与保证;教师要认真开展教学工作,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指导作用,传道、授业、解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整个学习过程的中心,学生的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最终的学习效果,所以,学生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学习还是厌学,对整个教学过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为一个问题所困扰:学校为教与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然而却有许多学生厌学、消极对待学习、学习态度不端正。学生厌学已成为一个较为普遍也十分棘手的教育问题,对此,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结合自己学校以及学生实际情况,认真分析中学生厌学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出这个问

题的解决对策,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学生厌学的发生率,全面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厌学原因分析 中学生的学习在个体整个学习过程中极为重要,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其学习兴趣浓厚、态度断正,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与坚实的基础,否则,若出现厌学等负面现象,则会对以后学习起到消极影响,影响以后学习潜能的发挥。中学生正处于个体学习的黄金阶段,只要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理想,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认真学习,就能在老师的教导与自己的努力中获得无穷的学习乐趣,可以全面发展自己的智力,并且可以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对于中学生的厌学原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细致观察研究,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学生自身因素与非学生因素。 学生自身因素是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这同时体现出个体的学习差异。学生自身因素又包括智力性因素与非智力性因素,其中非智力性因素是主要的,因为大多数学生的智力是差不多的,智力极好与极差的都是极少数。 (一)学生自身因素: 1、学生的智力性因素:我们通过细致观察研究,发现在厌学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的智力水平往往不是太高,较普通学生低一些,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教育现象,指出这一点并不是说歧视这些学生,而是说智力因素也是导致学生厌学的一个原因。对于这

中学生厌学成因及对策

中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 许多家长反映他们的孩子在上小学时特别爱学习,可上了中学后有一些学生出现了厌学倾向。这个问题时刻困扰着学校领导,老师和家长。对教育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一、学生厌学原因分析学生厌学情绪的形成有自身原因,也有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外部因素。 1、学生自身学习兴趣不浓,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这部分学生大多数学习成绩不佳,对学习感到乏味,学习被动。他们感到学习是一种苦差事,简直就是活受罪,但是迫于老师、家长的压力,不得不每天背着书包到学校混日子。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往往是以升学率为主要依据,在这种无奈下,学校也只好以追求升学率为主要目标。这样的教育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更难做到针对厌学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伴随着学习时间加长,考试次数增加,作业量加大等因素,加剧了学生学习成绩上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不断产生新的学习困难,导致更加厌学。 3、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有的教师对优生和厌学学生存在着不同的教育价值观。客观上造成了学生的学习机会的不均等。厌学学生上课发言的机会明显少于成绩好的学生;教师对厌学学生只要求他们不破坏纪律,不影响别人就行。教师对厌学学生的消极期望影响了他们的自我判断,使他们失去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信心和动力。 4、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向。有的家长忙于挣钱,忽视对子女的教育。只管给子女足够的零花钱,却从来不问他们用钱干什么。这些孩子吃喝玩乐,学习成绩却每况愈下,导致厌学。有的父母整天打麻将,吃喝玩乐,无所事事,无所追求,也影响得子女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天钟,进而导致厌学。 5、不良的社会风气影响较大。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文化也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如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赚钱思想;一些内容不健康的电影、录像、图书等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还有一些学生是结交了社会上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后,耳濡目染,逐渐厌学。 二、解决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

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学生厌学的成因及对策 所以老师眼中的聪明学生越来越少,哪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有厌学情绪呢?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方面 读书无用论的兹生漫延,使很多不明事理的人和一些目光短浅的人也认为读书无用。尤其,这我们这些农村的学校,“打工热”的兴起也使一些家长认为“与其花钱读书,不如打工赚钱”。“去打工”的思想在很多人的头脑里占据了相当的地位,而且这种思想逐渐影响到了学生,使学生也开始不想读书了。 2、家庭方面 首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过高,给孩子极大压力,孩子失去了学习中的快乐感,不自觉的把痛苦与学习结合起来。其次,有些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外出打工,从来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学习放任不管,就会造成孩子的学习一日不如一日,最终导致厌学。 3、学校方面 厌学往往源自厌师,如果孩子喜欢要他学习的人,那他自然就喜欢学习。教师没有把自己的角色改变过来,不考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单纯地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导致少年儿童缺乏学习的内在动力,甚至厌学。 4、学生方面 在刚转学或升级等重大变故后,因适合新环境的水平较差而产生适合不良导致厌学;缺乏学习的动力,没有明确的目标,认为学习是为家长而学;缺乏意志力和克服困难的毅力,遇到一点挫折便退却了。 总来说之,问题是多方面的,但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落后了、厌学了。学生厌学不但使家长痛苦、教师忧虑,它也会带来诸多社会问题。 如何协助厌学的学生? 一.厌学的同学要改变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首先就必须要改善自己所处的环境。同学们能够请老师和家长配合,营造一个重学、乐学的氛围,消除自己因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被抛弃、被歧视的感觉,把自己对学习的厌恶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