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集以诗之名

诗集以诗之名
诗集以诗之名

诗集以诗之名

席慕容最新诗集

《以诗之名》为席慕蓉的第七本诗集,收录了其最新的诗歌创作。诗集中收录的大部分作品写成于二00五年之后。诗人也在其中特意放进了精心挑选的一些旧作,有些是从来没有发表过的,有些是虽然发表了却从没有收入到诗集里的,因此这就成为一本以诗之名将时光层叠交错的集子。诗人近年多次往返于台湾与蒙古草原之间,作为那个远离族群远离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诗人借此次诗集的出版重温了自己的精神回乡之旅,并终于在心中、在诗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乡。关于原乡经验的书写,终于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将故乡草原上的月光引入诗行。诗集《以诗之名》离第一册诗集《七里香》的面世正好隔了三十年。漫漫岁月的雕琢与淬炼,使一颗诗心更加温润、澄澈。从亚洲到欧洲,从四川到蒙古,岁月的河流洗去绵长的喜悦与哀愁,也卷进了无尽的怀想与坚贞。

第1部分回望——自序

几年前,马来西亚的水彩画家谢文钏先生,托人给我寄来一张小画,是我自己的旧时习作,应该是大学毕业之前交到系里的一张水墨画。文钏是我的同班同学,毕业后的那个夏天,去系办公室辞行的时候,见到这些已经无人认领的作业,在助教的建议之下,他就当作纪念品带回马来西亚去了。多年之后,才又辗转寄还给我。

这张小画是临稿的习作,画得不很用心,乏善可陈。倒是画面左上角我用拙劣的书法所提的那些字句,唤醒了我的记忆:

关山梦,梦断故园寒。塞外英豪何处去,天涯鸿雁几时还,拭泪话阴山。

生硬的字句,早已忘却的过去,可是我知道这是我填的词。应该是大学四年级上学期,在溥心畬老师的课堂里开始学习,胡乱试着填的吧?后来在别的课堂里交作业的时候,又把它写了上去。

这真正应该是早已被我遗忘了的“少作”了。但是,多年之后,重新交到我的手上,怎么越看越像是一封预留的书信?

原来,为了那不曾谋面的原乡,我其实是一直在作着准备的。

年轻的我还写过一些,依稀记得的还有:

“……头白人前效争媚,乌鞘忘了,犀甲忘了,上马先呼累。”等等幼稚又怪异的句子,交到溥老师桌上的时候,他看着吟着就微微笑了起来,是多么温暖的笑容,伫立在桌前的我,整个人也放松了,就安静地等待着老师的批改和解说……

是多么遥远的记忆。

常有人问我,为什么会开始写诗?又为什么还在继续写诗?我或许可以用生活中的转折来回答,譬如战乱,譬如寂寞,并且也曾经多次这样回答过了。可是,心里却总是有些不安,觉得这些答案都并不完全,甚至也不一定正确。

什么才是那个正确而又完全的答案?

或者,我应该说,对于“写诗”这件事,有没有一个正确而又完全的答案?

我是一直在追问着的。

是不是因为这不断的追问与自省,诗,也就不知不觉地继续写下去了?

《以诗之名》是我的第七本诗集。

预定在今年的七月出版,那时,离第一册诗集《七里香》的面世,其间正好隔了三十年。而如果从放进第二册诗集中最早的那一首是写成于一九五九年三月来作计算的话,这总数不过四百首左右的诗,就连接了我生命里超过五十年的时光了。

五十年之间的我,是不断在改变呢还是始终没有改变?

记得在一九九九年春天,第四本诗集《边缘光影》出版,在极为简短的序言里,我曾经斩钉截铁地宣称:“诗,不可能是别人,只能是自己。”

我现在也不会反对这句话。可是,我也慢慢发现,在这一生里,我们其实很难以现有之身的种种经验,来为“诗中的那个自己”发言。

是的,诗,当然是自己,可是为什么有时候却好像另有所本?

一个另有所本的自己?

在这本新的诗集里,大部分的作品都写成于二○○五年之后,但是,我也特意放进了一些旧作。有的是从没发表过的,有些是虽然发表了却从没收进到自己诗集里来的,因此,这本新诗集就成为一本以诗之名来将时光层叠交错在一起的书册了。

时光层叠交错,却让我无限惊诧地发现,诗,在此刻,怎么就像是什么人给我预留的一封又一封的书信?

时光层叠交错,当年无人能够预知却早已写在诗中的景象,如今在我眼前在我身旁一一呈现——故土变貌,恩爱成灰,原乡与我素面相见……

我并不想在此一一举例,但是,重新回望之时,真是震慑于诗中那些“逼真精确”的预言。是何人?早在一切发生的十年、二十年,甚至五十年之前,就已经为我这现有之身写出了历历如绘的此刻的生命场景了。(是那个另有所本的自己吗?)

原来,五十年的时光,在诗中,真有可能是层叠交错的。

原来,穷五十年的时光,也不过就只是让我明白了“我的不能明白”。

原来,关于写诗这件事,我所知的是多么表面!多么微小!

可是,尽管如此,在今天这篇文字的最后,我还是忍不住想为我这现有之身与“诗”的关联多说几句话,譬如那诗中的原乡。

向溥老师交出的作业“天涯鸿雁几时还,拭泪话阴山”,应该是一九六二年秋天之后的填词习作。一九七九年,我写了一首《狂风沙》,这首诗的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一个从没见过的地方竟是故乡

所有的知识只有一个名字

在灰暗的城市里我找不到方向

父亲啊母亲

那名字是我心中的刺

这首诗写成之后的十年,一九八九年八月一日,台湾解除了公教人员不得前往中国大陆的禁令,我在八月下旬就又搭飞机,又坐火车,又转乘吉普车地终于站在我父亲的草原上了。盘桓了几天之后,再转往母亲的河源故里。然后,然后就此展开了我往后这二十多年在蒙古高原上的探寻和行走,一如有些朋友所说的“疯狂”或者“诡异”的原乡之旅。

朋友的评语其实并无恶意,他们只是觉得在这一代的还乡经验里,我实在“太超过了现实”而已。

我的朋友,我们这一代人,生在乱世,生在年轻父母流离生涯中的某一个驿站,真是“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完全来不及为自己准备一个故乡。

我们终于在台湾寻到一处家乡,得以定居,得以成长,甚至得以为早逝的母亲(或者父亲)构筑了一处墓地。所以,在几十年之后,这突然获得的所谓“回乡”,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回的都只是父母的故乡而已。不管是陪着父母,或者只能自己一个人回去,也都只是去认一认地方,修一修祖坟,了了一桩心愿,也就很可以了。朋友说,没见过像我这样一去再去,回个没完没了的。

我自己也说不清楚我为的是什么,所以,只好保持沉默。一直到今年,二○一一年的春天,我写出了《英雄哲别》《锁儿罕·失剌》,与去年完成的《英雄噶尔丹》一起,放进这

本《以诗之名》的诗集里,成为书中的第九辑,篇名定为《英雄组曲》,在那种完成了什么的兴奋与快乐里,我好像才终于得到了解答。

我发现,这三首诗放在一起之后,我最大的快乐,并不在于是不是写了一首可以重现历史现场的诗,更不是他人所说的什么使命感的完成,不是,完全不是。我发现,我最大的快乐是一种可以称之为“窃喜”的满足和愉悦。

只因为,在这三首诗里,在诗中的某些细节上,我可以放进了自己的亲身体验。

我终于可以与诗中的那个自己携手合作,写出了属于我们的可以触摸可以感受的故乡。

靠着一次又一次的行走,我终于可以把草原上那明亮的月光引入诗行。我还知道斡难河水在夏夜里依旧冰凉,我知道河岸边上杂树林的茂密以及林下水流温润的光影,我知道黎明前草尖上的露水忽然会变成一大片模糊的灰白,我知道破晓前东方天穹之上那逼人的彤红,我甚至也知道了一面历经沧桑的旌旗,或者一尊供奉了八百年的神圣苏力德,在族人心中的分量,有多么沉重……

这些以我这现有之身所获得的关于原乡的经验,虽然依旧是有限的表面和微小,可是,无论如何,在此刻,那个名字再也不会是只能躲在我的心中,却又时时让我疼痛的那一根刺了。

靠着不断的行走与书写,当然,还有上天的厚赐,我终于得以在心中,在诗里找到了属于我自己的故乡。这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存在,因而是毫不费力的拥有。可是,对于我这个远离族群远离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的蒙古人,却始终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故乡啊!

原来,我要的就是这个。

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寻找,我现在终于明白,我要的就是这个。

而且,我还希望能够再多要一些。

我多么希望,能像好友蒋勋写给我的那几句话一样:

“书写者回头省视自己一路走来,可能忽然发现,原来走了那么久,现在才正要开始。”

我多么希望是如此!

我多么希望能如此。

二○一一年四月廿五日于淡水乡居

一本书的出版,其实是承受着许多的关心和协助。在这里,我要感谢引领我、启发我的师长和朋友,感谢爱护我与支持我的亲人。

还要感谢好友简志忠和他的圆神出版社所有的工作伙伴,更要感谢广岛大学三木直大教授和中央大学李瑞腾教授愿意在百忙中给我指教和鼓励,感谢诗人林文义给我的一篇散文,同时,也要感谢这么多年以来的我的读者。

现在,还要感谢北京的作家出版社同步出版。

衷心感激,在此深致谢意。

第2部分执笔的欲望

时光长卷

谁说绵延不绝?

谁又说不舍昼夜?

其实我们的一生只是个

空间有限的展示柜

时光是画在绢上的河流

这一生的青绿山水

无论再怎么精心绘制

再怎么废寝忘食

也只能渐次铺开再渐次收起

凡不再展示的

就紧紧卷入画轴

成为昨日

2010.7.4

执笔的欲望

——敬致诗人池上贞子

一生或许只是几页

不断在修改与誊抄着的诗稿

从青丝改到白发有人

还在灯下

这执笔的欲望从何生成?

其实不容易回答

我只知道

绝非来自眼前的肉身

有没有可能

是盘踞在内难以窥视的某一个

无邪又热烈的灵魂

冀望借文字而留存?

是隐藏也是释放

为那一路行来

频频捡拾入怀的记忆芳香

是痴狂并且神伤

为那许多曾经擦肩而过之后

就再也不会重逢的光影图像

是隐约的呼唤

是永远伴随着追悔的背叛

是绝美的诱惑同时不也是那

绝对无力改变的承诺?

如暗夜里的飞蛾不得不趋向烛火

就此急急奔赴向前

头也不回的我们的一生啊

请问

还能有些什么不一样的解说?

今夜窗里窗外

宇宙依然在不停地消蚀崩坏

这执笔的欲望究竟

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人

有人在灯下

还迟迟不肯离开?

2009.1.7

附注:池上贞子教授是我的诗选集日译本《契丹的玫瑰》(东京思潮社)的译者。她邀我为此译本写一篇序,我遂以此诗为序文的开始。

一首诗的进行

——寄呈齐老师

一首诗的进行

在可测与不可测之间

(譬如赴约

有时舟车顺畅而又静定

有时却是在出发之后

才能发觉踏上的

怎么会是一条全然陌生的路径)

仿佛已经超越了我们自身的

种种认知超越了悔恨和怅惘

或者寂寞或者忧伤

眼前是一片模糊的荒芜

远方有光

却是难以辨识的微弱光芒

“俱往矣!”“俱往矣!”

耳旁不断有声音低低向我提醒

仿佛要拦阻我的前行

可是那已经逝去了的一切时刻

不也都曾经分秒不差地

在我们的盼望和等待之中微笑着

一一翩然来临

不也都是曾经何其真实贴近

可触摸可环抱的拥有

即使成为灰烬也是玫瑰的灰烬

即使深埋在流沙之下

也是曾经傲人的几世繁华

(生命曾经灿放如花

如一季又复一季永不结束的盛夏)

因而今夜的我

并非再多有贪求

我只想知道

是什么还在诱惑着我们

执意往诗中寻去

出现在灯下的这些散乱的文字

究竟又是由谁在控制

意念初始如野生的藤蔓彼此纠缠

是忽隐忽现的鹿群挪移不定

我摸索着慢慢穿过

那些被迷雾封锁住的山林深处

听见溪涧轻轻奔流跳跃的声音

我的诗也逐渐成形终于

来到了皓月当空的无垠旷野

才发现

在字里行间等待着我的解读的

原来是一封预留的书信

是来自辽远时光里的

一种仿佛回音般的了解与同情

(直指我心啊天高月明

旷野上是谁让我们重新认识

并且终于相信了

那一个在诗中的自己)

据说潮汐的起伏是由于月光

岩岸的剥蚀大多是来自海浪

而我此刻脚步的迟疑蹒跚以及

心中欲望的依旧千回百转

能不能也有个比较简单的答案

是否只因为

爱与记忆曾经无限珍惜

才让我们至今犹得以得以

执笔?

2009.7.31

明镜

——再寄呈齐老师

您曾经说过:时间深邃难测,

用有限的文字去描绘时间真貌,

简直是悲壮之举。

而如今

文字加时间再乘以无尽的距离

遂成明镜

如倒叙的影片在瞬间

将一切反转

才能含泪了然于所有的必然以及

一生里的许多不得不如此的理由

纵使回到最初面对的

仍是烽火漫天尸横遍野的昨日

可是镜中与镜前的这个人啊

却怎么也不能否认

系住灵魂免于漂泊的另有一根金线

如文学之贯穿在天堂与地狱之间

有些领会日夜在心

何等幽微何等洁净

或许有人会说只因为在那时

生命曾经是

何等不可置信的美好与年轻

其实明镜既成

您就无需再作任何的回答

这一泓澄明如水的鉴照

正是沉默的宣示向世界昭告

历经岁月的反复挫伤之后

生命的本质如果依然无损

就应该是近乎诗

2009.10.6

附注:8月27日在《联合报》副刊发表的《一首诗的进行》,由于没有先给齐邦媛教授过目,所以未敢加注。想不到发表之后,齐老师竟来电话相询:“这首诗是写给我的吧?”果然,诗心其实难以掩藏,得此肯定,我欣喜万分。当下征得齐老师的同意,以后收入诗集时,可以加上一个小标题:“寄呈齐老师”。因此,今天的这一首,就是“再寄呈齐老师”了。两首新诗,都是读了齐老师的《巨流河》之后写成的。

寒夜书案

夜深了,终于不得不离开书桌。

站在门边,关灯之前,她又不舍地回头再看了一眼。散置在桌面上的,是新买来的几本书册,和从前搜集到的一些绝版旧书参差地堆叠在一起,灯下,笔记簿是翻开的,纸页间光影灿然,满满记下的都是她心中的触动;这是一个多么迷人的世界,好像可以无止无尽地往前行去,而一切还都如往常……

是要在这样的瞬间才能猛然看见生命里的执迷不悟吧。

灯熄之后,掩上了书房的门,她一个人站在寒夜里不禁轻笑出声,在心中自问:“嘿!都什么时候了,你还在继续培养着这个自己吗?”

是的,她是有这么一个渴望要变得更好的自己,终生执迷,浑然不知天色已深暗而来日苦短。

2009.12.29

秘教的花朵

诗的秘密在于出走或者隐藏

集中所有的意念于笔尖然后

背道而驰

不可能再停留在原地

也并非为了去取悦于你

那魅惑

如薰香蜜蜡雕琢出的秘教的花朵

来自灵魂所选择的信仰

似近又远仿佛是自身那幽微的心房

时而又仿佛是那难以触及的

渺茫的穹苍

2010.11.13

春天的演出

这其实并不容易啊!想想看

要在暗中准备了多久多久以后

才能够在灯光亮起之时

站上一个比较显眼的位置

开始绽放梦想中的一切骚动

可是好像反而听不见自己的台词

只瞥见出口处布幔因风而起

有模糊的背影相继离去

什么?就到此为止了吗?

我回身追问藏在幕后的导演

在灯光全灭之前我只来得及看见

他流着泪说:

是的这就是在瞬间已成为昨日的

我们全体……

2007.3.21

第3部分最后的折疊

白垩纪

我所知的并非

我这一生所能尽言

只为时光转换记忆败坏

如星辰的殒落

如万物的自然生灭

我们难以目测这变化的进展

是何等安静又何等缓慢

眼前却终于是覆盖一切了

今夜如果再来向你说些什么

恐怕都已太迟太晚

唯有这刚刚滴落的泪水炙热如昨

提醒我确实曾经深深地爱过

还需要写诗吗?

此刻已是拥挤的白垩纪

想那熔岩喷涌云雾蒸腾的青春

又何曾给我们留下只字片语

2005.12.27

琥珀的由来

在黑暗中我开始

重新回想

那些芜杂的光影

那些片刻的欢娱曾经

如何映照过

松脂静静溢出的泪滴

沉埋之后光泽与芳香依旧

这不肯消失的印记我爱

就是琥珀的由来

2003.7.3

晨起

——给H·P

仿佛有青鸟引路

有花香伴着我们登岸

丰饶的丛林

就在前面延展着绿色的浓荫

生命美如

一个刚刚开始的梦境

而我是那个衷心感激的女子

醒来之后发现

你依然在我身旁

静静的衾枕间

一如梦中静静的湖面

漂浮着青草的芳香

窗外曙光微涼

1986.11.5

寂静的时刻

是完全的寂静了

昨日遂纷至沓来

却噤声不语不怀好意地等待

那泪水的迟迟出席

多年前写下的诗句

如今都成了隐晦的梦境

恍如雾中的深海

细雨里的连绵山脉

只记得几句——

即使是再怎样悠长的一生啊

其实也只能容下非常非常

有限的爱

2009.12.25

别后

——之一

至今还会不时回身寻你

忘了你已离去然后

就这样静静地停顿片刻

让疼痛缓慢袭来

想着原本有什么话要对你说

如果你还在

(如果你还在我要对你说些什么?)

别后别后

谁能思无悔谁能歌无忧

尽管这一切都非我所能左右

一生再长一生再久现在才明白

也不过就是一次匆忙的停留

从此只有寂寞前来与我偕行

只是很想告诉你

所幸你的青春你的跋涉你的梦

还居留在我的深心

2009.12.11

梦中的画面

在旅途上梦见了他,我们一起回家……

他在我的梦中回来,检视门窗,一如往常。探看孩子的房间,关心他们是否都已入睡,好像我们的孩子还在童年,我们的婚姻还正绵长。

梦中,无风也无雨,时光静止,只剩下清晰而又洁净的画面,无声地显现……

2009.6.12

纪念册

他总是站在记忆中的窗边

在第一页

在最早的时刻

在所有的

诗句

之前

2008.7.27

最后的折叠

已各在岸的一方

晓梦将醒未醒之际

空留有淡淡的玫瑰花香

我爱时间是如此将我们分隔

简易决绝直如一纸之对折

外侧是全然的翻转与隐没不留余地

内里是更为贴近的爱抚与呼吸

不可思议这人生的布局

如曾经极为熟悉却再也无法想起的旋律

如居住了半生却从此消失的城郭

而岁月忽忽已晚有人犹在觅路关山

却仿佛还见你唇角那年轻狡黠的笑意

远处林间有些什么闪动着丝绸般柔滑的光芒

是一株黃玫瑰正在我们初识的那个夏日徐徐绽放

远处林间有些什么闪动着丝绸般柔滑的光芒却仿佛还见你唇角那年轻狡黠的笑意

而岁月忽忽已晚有人犹在觅路关山

如居住了半生却从此消失的城郭

如曾经极为熟悉却再也无法想起的旋律

不可思议这人生的布局

内里是更为贴近的爱抚与呼吸

外侧是全然的翻转与隐没不留余地

简易决绝直如一纸之对折

我爱死亡是如此将我们分隔

空留有淡淡的玫瑰花香

晓梦将醒未醒之际

已各在岸的一方

2010.10.10

小篆

是的这一路行来

所有的悸动都已沉埋

无论是黎明或是黑夜都永不重回

故土变貌恩爱成灰

只剩下诗行间的呼唤与追悔

无奈有人今夜还迟迟不睡

据说是要写给明日的留言

只是灯下

用新开的笔锋细细描成的篆字

却已泪痕斑斓

任谁都无从辨识

2009.1.5凌晨

别后

——之二

原来

用整整的一生来慢慢错过的

竟是我们这唯一仅有的

整整的一生啊!

别后

2010.10.18

第4部分旦暮之间

诠释者

——给诗人陈克华

遇有时也饱含着不遇

那一个夜晚在海边的花莲

(是比二十年还要更早一些吗?)

在月光筑成的暗影里远远站立

始终不肯向我们近前一步的

是那个静默的骑鲸的少年

我其实也是明白的一如

诗人所说一个人真好的那种感觉

他说:“像稀薄的白昼

其实,饱含着夜”

还要向诗人多求些什么呢?

他已经给了你他最好的诗

我其实也是同意的不遇

也饱含着遇重叠反复

以时光所累积的枯寂或者丰美

譬如一次在早餐桌上的阅读

使我能与诗人同行

走进幽深小径他说:“想必可能

方才雨过不过已无迹可寻”

独有那神情怯怯而清淡的阳光

却与我一再重逢在山路上

在新叶初发的樱树林间

(何等美好的孤独!)

一如在他的诗中

还要向诗人再多求些什么呢?

他已经给了你他最好的诗

那是在一切遇与不遇之间的

最深的关怀

最最冷静的诠释

2006.10.25

翩翩的时光

——给L

时光翩翩在明与暗的边缘回旋

彩翼华美而又纤细

是你是你万般不舍的记忆

是含泪的别离……

离别后

是谁在远远辨识着你的悲伤你的成长

你却梦见自己的每一举手投足

镜中仿佛都有她的回眸顾盼

是不是母亲的所有愿望

都会在孩子的生命里重新显现

是不是这永不终止的彼此寻索

才能成就爱与美的绵延

翩翩的时光去又复返

在你的心中在你的舞台之上啊

将灯火重新点燃

2009.11.19

旦暮之间

——给晓风

当绳结再不足以记事之时

我们遂拾起甲骨

用心描刻出细细的纹路

旭日刚离地而起是旦

夕阳在草丛中倦极欲眠是暮

旦暮之间我们还要

卜牛羊的凶吉问出行的方向

求一季和一世的满与足

(所有文字的开始不就是

为了指认描述记忆

不就是为了

在多年之后

唤醒那个或许已经遗忘了一切的自己)

旦旦暮暮时光反复

书写和阅读既是如此古老的盟约

那一刻在灯下在纸页间合而为一的

想必就是

我们终于复活了的生命与感觉

这重新相遇的狂喜如火焰般燃起

种种莫名的骚动与刺痛啊

不知从何处奔来又将往何方散去

(仿佛重回那初初造字时的纯真岁月

犹见那无垠的苍穹与大地流逝着

夏之洪川冬之雨雪……)

爱慕的生发其实也难以预设

是的我只是依然记得

初次翻读你时的那种撞击

这么多年都已经过去了

我只是一直记得记得……

惊诧于何以有人如你

还在注记这深藏着的悲欢聚散

还在细述这明知徒劳

却又坚持绵延着的万物生灭

寸心的闪烁何以能光照四野

旦暮之间何以有人如你

还在从容书写

2010.3.22

樱之约

——给幸芳

一朵樱花在手拈在你

两指微合之处

恐怕这就是最好的位置了

可以彼此细细端详是否

别来无恙

这画展展的是一整座山的

樱花画里的光影挪移

还带着草木柔细芬芳的香气

谁人能与樱订约呢

除非她是来自敦煌的女子

千年之前就曾经手执画笔

在春日的岩壁上

画出你们之间

无限幽微的心事

2009.8.28

关于“美”以及“美学”

为了要引领我们了解整个案情

他们发誓要皓首穷经

(在睡前的灯下放一本吧,

据说这会让你的灵魂平安。)

其实我不认为他们知道

只是不能明说

(嘘!无知在现代是一种罪恶。)

而最让我快乐的就是

我们从开始就什么也不知道

虽然他们还是坚持要把

审讯的经过出版

仿佛这样就可以否认——

美依然是逃犯

在两千年的通缉里从未到案

1988.1.17

诗的旷野

——给年轻的诗人

文字并非全部

生活也不是我们其实

不需要逼迫自己

去证明这一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诗的旷野里

不求依附不去投靠

如一匹离群的野马独自行走

其实也并非一无所有

有游荡的云有玩耍的风

有潺潺而过的溪流

诗就是来自旷野的呼唤

是生命摆脱了一切束缚之后的

自由和圆满

2006.5.16

泰戈尔诗集经典名句 中英文

泰戈尔诗集经典名句中英文 寄语: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泰戈尔诗集经典名句中英文,希望各位读者喜欢,欢迎阅读。 在光明中高举,在死的阴影里把它收起。和你的星星一同放进夜的宝盒,早晨,让它在礼拜声中开放的鲜花丛里找到它自己。 Article 19 tagore's sayings: in the light is lifted up, in the shadow of death it down. And your star in the night together, in the morning, let it box in the week in the open XianHuaCong sound find it yourself. 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Tagore's sayings article 1: love is bound, the world of if immediately suspend journey. If love ZangRu grave, grave traveler is fall in the tombstone. 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ip is sailing drive, love is not permitted to YouJin, only allowed to be before. The power of love bond, enough to smash all the fetters. 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Tagore's sayings article 2: if the love does not all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ach other, so why the world is filled with differences? 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Tagore's sayings article 3: chastity is rich in love living out of assets. 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Tagore's sayings article 4: love is everlasting long out of the lighthouse, which looked at the storm will clear up [tr] [td] move, love is life in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题材分类(精华) 导语:按诗歌的内容把诗歌分为几类: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羁旅行役诗、边塞诗、闺怨诗 一.山水田园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 语言风格:清新质朴,清丽洗练。。 艺术手法:白描、衬托等。 抒情手法: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 1.内容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的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③抒发对宁静、平和、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表现闲适自得的心情;④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①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情。自己仕途坎坷,官场生活的劳苦,与老牛承担的耕作任务的繁重极为相似,作者对此极为厌倦。②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之情。老牛耕作终有了结之时,希望自己也能早日了却繁杂的公务,像老牛那样释却负重、舒闲一下长期疲惫的心灵。 思想情怀:此诗借对官场的失望和山林生活的陶醉,充分表现出作者晚年恬静淡泊、乐山乐水、隐逸自在、自得其乐的情怀。 二.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情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内容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 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 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 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 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

闺怨诗鉴赏

闺怨诗鉴赏 学习目标: 1、了解该类诗的意象 2、掌握该类诗的表达技巧 3、总结该类诗的语言特色 4、总结该类诗的主题范围 闺怨诗分类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一、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男尊女卑夫为纲别离迟暮源征商 二、闺中人的身份 ?宦妇(官太太) ?商妇 ?征人妇 ?宫妇 ?游子妇 ?弃妇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宦妇悔、怨、思念 《罗贡曲》刘彩春 莫作商人妇,金钗当卜钱。朝朝江口望,错认几人船。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商妇埋怨、后悔、盼归、思念 后宫词白居易 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 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熏笼坐到明。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宫妇怨、思念、寂寞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诗中塑造了一个什么形象?表达了什么感情? 征人妇思念、担忧、怨战、盼团圆 明确人物形象=“怨”由+“怨”情+“身份” 三、闺怨诗所抒写的内容情感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孤独、冷清; ⒉表现对游子(丈夫)的苦苦相思、团聚的渴望;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 ⒊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⒋表达宫女在幽禁生活中白白消磨青春的哀怨之情;昔日承恩,今日冷落,美人迟暮伤情而生幽怨悲愤。 ⒌抒发王朝盛衰之感(通过宫女的变化来反映),抒发宫女寂寞无聊情怀。 ⒍诗人每以失意的宫女自况,感叹个人身世。 A、以相思寓渴望报效国家朝廷 B、以美人迟暮寓壮志未酬功业未就 C、以空闺寂寞寓怀才不遇 D、以冷落薄情寓遭排挤打击 四、【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五、常用技巧 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触景生情直抒胸臆 细节描写烘托渲染衬托对比抑扬虚实结合

《泰戈尔诗集》经典语录中英文对照版

《泰戈尔诗集》经典语录中英文对照版 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2.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My heart, the bird of the wilderness, has found its sky in your eyes. 3.它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 smiles in bloom. 4.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5.瀑布歌唱道:"当我找到了自己的自由时,我找到了我的歌。" The waterfall sing, "I find my song, when I find my freedom." 6.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7.人不能在他的历史中表现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Man does not reveal himself in his history, he struggles up through it. 8.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Like the meeting of the seagulls and the waves we meet and come near.The seagulls fly off, the waves roll away and we depart. 9.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 humility. 10.决不要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唱着。 Never be afraid of the moments--thus sings the voice of the everlasting. 11."完全"为了对"不全"的爱,把自己装饰得美丽。 The perfect decks itself in beauty for the love of the Imperfect. 12.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13.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In my solitude of heart I feel the sigh of this widowed evening veiled with mist and rain. 14.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它欺骗我们。 We read the world wrong and say that it deceives us. 15.人对他自己建筑起堤防来。 Man barricades against himself. 16.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17.我想起了其他的浮泛在生与死与爱以及被遗忘的川流上的的时代,我便感觉到离开尘世的自由了。 I think of other ages that floated upon the stream of life and love and death and are forgotten, and I feel the freedom of passing away.18.只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Do not linger to gather flowers to keep them, but walk on,for flowers will keep themselves blooming all your way. 19.思想掠过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鸭飞过天空。我听见它们鼓翼之声了。 Thoughts pass in my mind like flocks of lucks in the sky.I hear the voice of their wings. 20."谁如命运似的催着我向前走呢?""那是我自己,在身背后大跨步走着。" Who drives me forward like fate?The Myself striding on my back. 21.我们的欲望把彩虹的颜色借给那只不过是云雾的人生。 Our desire lends the colours of the rainbow to the mere mists and vapours of life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闺怨诗鉴赏(共3课时)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高中语文 闺怨诗鉴赏学案 《诗歌》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闺怨诗鉴赏学案新人教版选 修《诗歌》 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 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 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 一、闺怨诗定义 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 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 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二、闺怨诗的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 闺怨 【唐朝】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哭夫 【唐朝】裴羽仙 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 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 【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 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 【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 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 春怨 【唐朝】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 闺人赠远 【唐朝】令孤楚 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 一剪梅 【南宋】李清照

泰戈尔很美的诗句 中英文翻译

泰戈尔很美的诗句中英文翻译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like autumn leaves。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Once we dreamt that we were strangers。We wake up to find that we were dear to each other。 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天空。 My heart, the bird of thewilderness, has found its sk y in your eyes。 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 smiles inblo om。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 If you shed tears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 w。 瀑布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时便有了歌声了。 The waterfall sing, I find mysong, when I find my fre edom。

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that f 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人不能在他的历史中表现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Man does not reveal himself in his history, he struggl es up through it。 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Like the meeting of the seagulls and the waves wemeet and c ome near。The seagulls fly off, the waves roll away and we depart。 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humili ty。 决不要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唱着。 Never be afraid of the moments--thus sings the voiceof the everlasting。 完全为了对不全的爱,把自己装饰得美丽。 The perfect decks itself in beauty for the love ofthe I mperfect。 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爱情闺怨诗学习资料

爱情闺怨诗

爱情闺怨诗 一、爱情闺怨诗的定义 爱情闺怨诗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表现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境遇下复杂的心理状态。 “闺”的本意是小门。古人建房其内室居住的往往是女眷,所以“闺”也常指代女性。“怨”,埋怨,抱怨也。 爱情闺怨诗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 二、学习目标 1、了解爱情闺怨诗歌的特点。 2、了解此类诗中所写意象和寄托的感情类别。 3、掌握鉴赏此类诗的手法。 三、温故知新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秋夕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忆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四、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意象

言愁意象:秋风、夜雨、寒夜、寒衣、白发、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又飞”“临笺泪长”等。 行为类意象:眉锁、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 室内用具: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绮席、碧纱、鸳被、相思枕、等。 建筑意象:翠楼、高楼、宫殿、玉阶、窗等。 五、爱情闺怨诗产生原因 皇权无上恩无常 男尊女卑夫为纲 别离迟暮源征商 六、爱情闺怨诗的内容 表现诗人对妻子的真挚感情。 从妇女角度写的闺怨诗。 未能终成眷属的男女恋情诗。 七、爱情闺怨诗的常见情感 1、相濡以沫的浓厚感情 2、表现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 3、空兰独守的思亲之怨 4、情梦难圆的遗憾之怅。 5、借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 八、常用的技巧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即事抒怀、哲理诗、闺怨诗知识点及训练

即事抒怀诗 一、考点解读 即事抒怀,指的是诗人就某件事发表自己的议论,抒发自己的感谢。古人常以“即事”为题写诗,因一点事由而生发、抒写心中的感慨,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或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所谓“即事”诗,一般来说无严格的界定。许多其他题材的作品,例如怀亲、送友、思乡、赠人、人生感悟、闲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笼统称之为“即事抒怀诗”。 二、技巧点睛 1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事。 正因为“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因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的感慨成诗的,在鉴赏这一类诗首先就必须对引发诗人灵感的事要有相对充分的了解,才可能比较准确把握准诗词的内涵。比如唐诗人张继写过流传极广的《枫桥夜泊》一诗而为人们所熟知,他曾写了一道《闾门即事》诗:“耕夫占慕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试上吴门看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这首诗中所即之事在首句:因为“占慕”句含义又是指农民估量自己要被征兵而逃亡。从诗中可知,诗人是“试上吴门”,就是由登上城楼眺望而生出感慨来的。他见到田园荒芜,“春草青青”,百姓流散,特别感叹“募农为兵”的政策给农民带来了不尽的苦难。明其事即明其感了。 再如苏轼的词《定风波·沙湖道中遇雨》,词前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全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可知词人作词是因“路上遇雨又无雨具”这么一件小事引发而生的,并致使词人生发出“既不为忧患而动摇”(“一蓑烟雨任平生”),也不“为喜乐而忘形”(“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悟。词中的“风雨”含双关之意。 鉴赏即事感怀诗,在切实了解了引发诗人感慨的事由的时候,万万不可以粗疏,要仔细分辨出其中的细微差别。因为即使是极为相似的事件,在不同的情况下和不同的诗人的笔下会产生出不同的感怀的。怀亲思乡的主题的诗不计其数,其感慨不同者甚多。如杜甫的《月夜》是在战乱离散,月夜清冷的情景中思念妻子儿女的。但是,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其中的思乡是在国破身囚,欢梦醒来后痛悼故园的情感流露。而朱弁在抒发怀亲思乡的《春阴》一诗中,透露的是在被拘塞北,春寒阴冷的环境中盼望返乡的。由此可知,因为引发感怀诗的事由不一样,诗人所抒发出来的感叹就不一样,而所采用的笔法也是不一样的。鉴赏即事感怀诗时,要注意“其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在注重了“即事”,即所写的是什么事之后,更重要应把握诗人通过此事抒发出来的是什么样的情怀。赏诗大多为赏情。之所以采用“即事感怀诗”的说法,而不说“叙事诗”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高考指挥决定的。那些由于一点小事而生发出来感慨的诗,也有些是偏重于叙事的。比如杜甫《三绝句》中有一首:“二十一家同入蜀,惟残一人出骆谷。自说二女啮臂肘,回头却向秦云哭。”诗中记叙了一位逃难者的哭诉情形,就是诉说有二十一户人家为了躲避战乱而逃往四川,到现在只剩下一个人了。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叙事诗,的确堪称精品。但是,像这一类倾向于客观叙述而作者自己没有进入诗中的叙事诗,在古代诗坛中并不多见,尤其那短小的律诗、绝句更为绝少。因其少之又少,被选入高考作为鉴赏的对象的可能性则小。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之所以称之为“即事抒怀”的诗作,就是要特别重视诗中“抒怀”的特征,就是要特别留意诗人在诗中直接抒发出来的自己的情怀。 在鉴赏“即事抒怀”诗应注意三个方面。 首先要辨析诗中的“事”与“情怀”的结合。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先写笛声满城飞扬之事,再写深思故园之浓情,诗人的“故园之情怀”,是由于一曲《折扬柳》“一事”引发出来的,“事”与“情怀”结合紧密,自然贴切。再来看看辛弃疾的词《玉楼春·戏赋云山》:“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上片写事——浓云遮山,寻山不见,待云散山现,心中欣喜的情怀直露无遗。“事”与“情怀”的结合中又含有跌宕起伏,摇曵变化的情姿,堪称为典范的“即事抒怀”之词。 其次,鉴赏要准确体味出诗人所抒的“情怀”的深情厚意,特别是对那些思乡、念亲、怀友、离别、羁旅、漂泊的诗歌,深入诗中,方能得其要领。一般说来,能够流传千古而至今,都有真挚情感,应细加赏析。李白的《赠汪伦》一诗即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诚恳的情怀。古人评说道:“言汪伦相送之情甚深耳,直说便无味,借桃花潭水以衬之,便有不尽曲折之意。”又说:“深情赖有妙语达之。”“太白于景切情真处,信手拈来。”等等,都是说诗真情深,不可不细加体味品尝。像陈亮的《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一词(略),词人蔑视金人,于是借友人出使一事,宣泄自己反对议和的观点,抒发收复失地信念,表现大义凛然浩气的浓重之情。全词立意高远,开掘深切,情怀厚重,词中之“情怀”远远超越了“事件”本身。 再次,应辨析此类诗中“感怀”的艺术技巧。古代这类即事感怀诗常常是偶有灵感便冲口而出,亦或是在宴饮时的觥筹交错之中,仓促地一挥而就,不会像一些精雕细刻的诗作那么讲究。但因为诗人艺术功底深厚,凭其长期作诗的经验,同样地显现出了精湛的艺术技巧和高超的个性风格。艺术技巧主要表现在立意、构思、语言和修辞方面,必须多加注意。

精品-2019届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闺怨诗含解析

古诗鉴赏分类专题精讲专题02 闺怨诗 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一、闺怨诗分类 1、闺怨诗 闺怨诗主要集中在唐代,因此唐代的闺怨诗比较发达。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很平常的诗,就是说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在闺怨诗中,这样的事儿,这样的意境,应当说是很平常的。 唐代闺怨诗里,最值得一提的的还是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本诗采用欲抑先扬的写作手法,名为“闺怨”,却偏偏先铺排出一个不解世事无忧无虑的青春女儿形象。“凝妆”者,可以看出她在衣容修饰上花了是很花了一番工夫的,“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翠楼”者,古代富贵人家的居所外墙多以青色砖瓦装饰,既然有闲情逸致于大好春光里盛妆上翠楼,可见这个女子年纪尚轻,不曾经过生活的波折,更无须耽温饱之虞。那么作者是不是看走了眼,用错了主角呢?非也!原来是这女子一番登楼远眺惹出了事儿:游目瞩望,柳色萋萋。前年今日,我为君妻。去年今日,折柳雁离。今夕何夕,相隔千里。妾为蒲柳,茕茕何倚?君为我故,缰系功利。久不得归,痛悔无极!游蝶荡莺,君休轻取。妆楼绿窗,妾意依依。从“不知愁”到“悔封侯”,变化如此微妙而突然,却又合情合理。诗人妙用比兴,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美丽的春景添上了感伤的一笔,浅而不白,怨而不怒。读者通过诗作女主人公的一个小小的生活截面,不自禁的受到了感染,同样的黯然忧愁起来。

泰戈尔诗集(中英对照)

泰戈尔英文版诗集篇一 I came out alone on my way to my tryst. 我独自去赴幽会。 But who is this that follows me in the silent dark? 是谁在暗寂中跟着我呢? I move aside to avoid his presence but I escape him not. 我走开躲他,但是我逃不掉。 He makes the dust rise from the earth with his swagger; he adds his loud voice to every word that I utter. 他昂首阔步,使地上尘土飞扬;我说出的每一个字里,都掺杂着他的喊叫。 He is my own little self, my lord, he knows no shame; but I am ashamed to come to thy door in his company. 他就是我的小我,我的主,他恬不知耻;但和他一同到你门前,我却感到羞愧。 泰戈尔英文版诗集篇二 He whom I enclose with my name is weeping in this dungeon. 被我用我的名字囚禁起来的那个人,在监牢中哭泣。 I am ever busy building this wall all around; 我每天不停地筑着围墙;当这道围墙高起接天的时候, and as this wall goes up into the sky day by day I lose sight of my true being in its dark shadow. 我的真我便被高墙的黑影遮断不见了。 I take pride in this great wall, and I plaster it with dust and sand lest a least hole should be left in this name;

泰戈尔诗集中英对照版[1]

泰戈尔诗集中英对照版 1.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失去了群星。 If you shed(流下) tears(泪水) when you miss the sun, you also miss the stars. 2.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它的天空。 My heart, the bird of the wilderness, has found its sky in your eyes. 3.它是大地的泪点,使她的微笑保持着青春不谢。 It is the tears of the earth that keep her smiles in bloom. 4.你看不见你自己,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What you are you do not see, what you see is your shadow. 5.瀑布歌唱道:"当我找到了自己的自由时,我找到了我的歌。" The waterfall sing, "I find my song, when I find my freedom." 6.你微微地笑着,不同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个,我已等待得久了。 You smiled and talked to me of nothing and I felt that for this I had been waiting long. 7.人不能在他的历史中表现出他自己,他在历史中奋斗着露出头角。

Man does not reveal himself in his history, he struggles up through it. 8.我们如海鸥之与波涛相遇似地,遇见了,走近了。海鸥飞去,波涛滚滚地流开,我们也分别了。 Like the meeting of the seagulls and the waves we meet and come near.The seagulls fly off, the waves roll away and we depart. 9.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接近伟大的时候。 We come nearest to the great when we are great in humility. 10.决不要害怕刹那--永恒之声这样唱着。 Never be afraid of the moments--thus sings the voice of the everlasting. 11."完全"为了对"不全"的爱,把自己装饰得美丽。 The perfect decks itself in beauty for the love of the Imperfect. 12.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Wrong cannot afford defeat but right can. 13.这寡独的黄昏,幕着雾与雨,我在我的心的孤寂里,感觉到它的叹息。 In my solitude of heart I feel the sigh of this widowed evening veiled with mist and rain.

闺怨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

闺怨诗鉴赏方法及代表作品分析 闺怨诗闺怨诗就是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这种诗,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还有一些是男人模拟女人的口气写的。古来闺怨诗词非常多,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这些诗歌思想内容不是很高,但在艺术技巧上却很值得我们去探讨。 第一、常见的闺怨诗种类: 1、抒发别离苦情如,五代词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 上片开篇菡萏香销翠叶残一句,传达出了一种深微的感受。在词作的上片,词人表现了对如此珍贵芬芳的自然生命遭到摧伤而消逝的哀感。下片写得尤为哀切动人。其中的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 远在鸡塞之外。其以小楼之高,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表现出了细雨梦回、玉笙吹彻之苦想与深情,一片处在孤寒寂寞之中。 2、描写美人迟暮美人迟暮出自屈原的《离骚》,诗句是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迟暮比喻人的晚年、暮年。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现在又来比喻人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其实就是描写美人对人生美好青春的易逝的伤感。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春女善怀是一个常见的题材。因为,人的青春是短暂的,就如春天美丽景色是短暂的一样,因而就有伤春的情感。如,晚唐词人温庭筠的《菩萨蛮》: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峨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月交 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的上片写闺中女子春眠懒起,意绪慵迟的情景。下片描写女主人公梳洗后照镜、着衣的情景。女为悦己者容。丈夫不在家,自己的青春年华就逐渐逝去,容颜衰老,所以,懒起、迟妆、意慵,真是美人迟暮。 3、描写思妇闺情描写思妇闺情寄寓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慨的。如,李商隐在《嫦娥》中 这样写道: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偷悔灵药式的情绪,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人生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世俗,追求高洁的世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 第二、常见的手法 1、借梦抒情人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许多大诗人、大词人都有过杰出的记梦诗。记梦诗中的意象或者境界往往是超越常人的想象力和描述能力的。现实生活中无法实现的,诗人往往就借助梦境来实现。比如张仲素的《春闺思》: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这首诗歌从表层意义来看,就是描述了春天桑叶泛青,一个女人去城外采桑叶,提着篮子心神恍惚,忘记了自己是来做什么的。这是怎么啦,只因为昨夜做梦,梦见了渔阳。唐代安史之乱的时候,很多战士去了渔阳。这位女子的丈夫,想来也是其中的一个,梦见了远赴戎机的丈夫,心里当然是分外的惆怅,也就没心思采桑叶了。诗人以此表现了思妇对亲人的思念之情的深厚与执着。 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就是指在文学作品中,借助客观外界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主观感情的写作方法。这种方法,能使情和景相互交融,互相依托,从而创造一种物我一体的艺

闺怨诗赏析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闺怨诗赏析 古代的闺怨诗大致可分为闺怨诗和宫怨诗两大类,都以女性心态为描写对象。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则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 【常见意象】 1、月、梦、泪、雁、寒蝉、更漏、笛声等言愁意象; 2、织布、捣衣、缝衣、登高、凭栏等行为类意象; 3、灯、烛、帘、被、团扇、床枕、帷幕、帏、镜等室内用具类意象; 4、高楼、宫殿、玉阶、窗等庭院建筑类意象。 【感情基调】 忧怨,感伤,怅恨。 【思想内容】 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以及寂寞孤独之感。 《闺怨》——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 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 悔教夫婿觅封侯。 2、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牵挂之情。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3、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怨恨和美人迟暮的伤感。 《宫词》 朱庆余 寂寂花时闭院门,美人相并立琼轩。 含情欲说宫中事,鹦鹉前头不敢言。 这首宫怨诗,构思独特,新辟蹊径。一般宫怨诗,主人公是一位孤凄的宫女。但这首诗却写两位宫女,足见失宠者并非一人。诗从写景开篇,以景衬情,以热衬冷。百花盛开的阳春,应是热闹非凡,然而宫门却寂寂锁闭。宫女赏春,本是欢欣乐事,然而久已失宠,感怀无限,心中郁闷,极愿互吐,却恐鹦鹉饶舌,竟不敢言。怨深怨重,裸露无遗。 4、借宫女红颜易老,抒发王朝盛衰之感。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爱情闺怨诗(含答案)(20201111011527)

2020 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知识回顾: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9 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 “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案 1、B 解析“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 (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 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 分)春思 皇甫冉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①龙堆路几 千。 家住层城②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③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④,何 时返旆勒燕然。 【注】①马邑:今山西朔县,汉时曾与匈奴争夺此城。②层城:因京城分内外两 层,故称。③机中锦字:窦滔被贬龙沙,其妻苏蕙能文,颇思滔,乃织锦为回文旋图诗寄之。共八百四十字,纵横反覆,皆成文意。④元戎窦车骑:元戎,主将;窦车骑,后汉窦宪为车骑将军,大破匈奴,遂登燕然山,命班固作铭,刻石而还。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写一位出征军人的妻子在春日对丈夫梦绕魂牵的思念,以 及对丈夫早日得胜归家的盼望。 B.诗中的女主人公住在宁静和平的京城,目睹皇宫奢靡的生活,联想到丈夫戍守 在荒凉的边疆,顿生愤懑之情。 C.第四句“心随明月”与“我寄愁心与明月”表意相似,深刻表达了女主人公只 能把对丈夫的思念寄托给明月的无奈。 D.尾联写女主人公问军中主帅何时才能得胜班师,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运统一起

2020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诗歌鉴赏:爱情闺怨诗(含答案)

2020年诗歌鉴赏二轮复习:爱情闺怨诗知识回顾: 题材特征主要描写男女爱慕之情和爱情生活,或抒发离别相思之苦。主要有赠内诗和悼亡诗。 常见标志①标题中多含“怨”“怀”“思”“别”“忆”“望夫”“妇叹”“闺怨”“幽恨”或直接用“无题”等字眼。 ②常见意象:“眉锁”“翠楼”“碧纱”“白发”“秋风”“夜雨”“寒月”“寒衣”“残梦”“泪如雨”“春风杨柳”“雁声月明”“红妆对镜”“喜鹊报枝”“雨燕双飞”“临笺泪长”等。 内容情感①表现夫妻之间相濡以沫的深厚感情。 ②孤苦幽寂的命运之悲,此类情感主要体现在宫怨诗中。 ③思妇空闺、思念亲人、盼夫早归、渴望团聚的哀伤之情。 ④情梦难圆的遗憾与怅惘之情。⑤阴阳两隔的悼亡之痛。 常用手法①比兴(托物起兴)。先从自然之物写起,然后用比喻、象征等手法引出所要表达的事情或情感,物的描写起烘托感情、渲染气氛的作用。 ②衬托。具体分为正衬和反衬。寒月孤灯、冷衾泪枕、月落星稀、凄风苦雨、漏声雁影等凄凉之景往往正面衬托主人公的孤寂与幽怨,青青杨柳、斜燕双飞、春风浩荡等充满活力生机之景更能反衬闺中思妇的悲伤与幽怨。 ③先扬后抑。

综合提升练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1—2)题。(9分)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两首诗的体裁都是绝句,不同的是金诗是五言绝句,刘诗是七言绝句。题材上都是闺怨诗。 B.金诗塑造了一个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 C.金诗的思路不是惯常的起承转合,四句小诗,句句设疑,句句作答,犹如撕蕉剥笋,正符合所谓“一篇一意”“摘一句不成诗”。 D.刘诗从时间布局看,先写时间之晚,后写季节之晚。首句写纱窗日暮,引出次句窗内独处之人;第三句写空庭春晚,引出末句庭中落花。 2、两首诗均以“春怨”为题,但诗中都没有“怨”字,请分别分析这两首诗是如何表现“怨情”的。 答案 1、B 解析“白天睡觉、无所事事、泼辣的女子形象,打黄莺的举动显得粗鲁且不可理喻”错,金诗塑造了一个纯真娇憨、思念丈夫的女子形象。 2、①金诗借事抒情:女主人公将枝头莺儿打起,因为它的啼叫声惊醒了自己的美梦,使她没能在梦中到辽西与丈夫相会,诗歌在对一个生活细节的记叙中,寄寓了一份闺“怨”(或通过动作展现:用女主人公被黄莺儿惊醒,起来打黄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不得梦到辽西的悲苦,体现了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诗歌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含蓄而蕴藉地表达了“怨”的主题)。 ②刘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诗中借落日、空庭、满地落花等景物表现主人公孤独、落寞的愁怨心情。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9分) 春思 皇甫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