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培优之我见-文档

高中语文培优之我见-文档
高中语文培优之我见-文档

高中语文培优之我见

在高中语文培优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怪现象:用心辅导的语文学科尖子生在阶段性考试中,语文成绩提高并不明显,有的甚至还略有退步。这是为什么呢?是什么原因导致高中语文培优效果不明显呢?现我结合自己十多年的高中语文培优经验谈两点自己的看法。

一、精心备课,有的放矢

《孙子兵法》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这说的就是要做成事,就必须先做好准备工作。就高中语文培优而言,教师首要工作就是备好课;而要备好课,就必须研究学生,备好学生。这样的备课,才是真正科学务实的备课,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然而,很多教师在备培优课时,往往只备了教材、教法、资料、练习等,很少甚至根本不考虑不同班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性,自以为准备充分就信心满满地上课了。结果,面对学生的差异性,这些教师缺乏变通,仍然照讲不误,自顾自地按照既定的教学设计教学下去。这是典型的教师主体型的教学模式,其效果可想而知。

真正高明的教师在备课时,除了会备好教材、教法、资料、练习等,还会用心备好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师若要教会学生,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并有针对性地精心备好课。我的做法是:

1.善于观察,从平时的言行举止方面入手。

平常的举手投足、只言片语均可见人之真性情。在每次培优课前,我都会事先做足功课,通过较远处观察和走近交流、批阅作业或试卷等方式,尽可能充分地了解培优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存疑犯难等方面的情况,以便备好课。

2012年秋,在我任教的高二文科快班中,有一个学生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在开学之初的连续两次作文中都拿到了较高的得分,而且作文言辞犀利,有理有据,论辩有力。在课间问询谈话中,我发现她的语文基本功比较扎实,对社会生活有较多关注,又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样有潜质的学生,实在是培养语文尖子生的好苗子。从此,我每周都抽空单独辅导她写作文,重点是层进式议论文的写作指导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布局谋篇。她没有辜负我的期望,在高二年级的两次期末全市统考中,分别以115、116分连续两次取得了高二语文单科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这可比她刚分到我班时的起始成绩92分进步了二十多分。

是什么成就了这名学生的长足进步呢?她的聪明善学、踏实肯学等因素固然重要。但是,作为教师,我在充分了解她在学习语文方面的优缺点后,精心备课,正确地做出的有针对性的辅导,又岂可轻忽?

2.捕捉细节,从培优课上深入了解。

有时候,课前准备了几套方案的充分备课,并不能保证培优课就一定能取得高效率。这就需要培优教师敏锐地捕捉培优生学

习的细节,发现问题,然后对症下药。

在一次时评作文培优课中,我发现一个培优生坐在那发呆,好几分钟了也没开始做练习。原来他对时评作文题目中的社会现象感到陌生,不知该怎么评论。经过与其他几个培优生开诚布公地交流,发现他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不够全面深刻。这次之后,我开始要求学生通过留心生活、阅读报刊、观看电视新闻等方式,关注、了解社会生活,并积极思考,在学习小组内展开讨论,最后把成果写进读书笔记。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在以后的时评作文课上,他们的表现明显好了很多。

这一案例告诉我们,备学生是备好课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备好了学生,才能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与教学。

二、教法引路,学法指导

当代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只需要先教授方法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殿堂,之后的路,教师绝不可越俎代庖,而需在一旁作指导,让学生自主独立地走下去。这样,学生才会由“学会”变“会学”。下面仅以高三语文备考中的时评文写作为例,简要谈谈培优课的基本操作方法。

上时评文写作的培优课时,我的上课步骤如下:

第一步,展示一道时事材料型的作文题,并就审题立意做示范。

第二步,发下本次培优课的练习资料:一道时事材料作文题。

要求学生依照老师示范的方法步骤,独立思考,在规定时间内自主完成审题立意。

第三步,组织指导培优生互相交换答卷,共同研究讨论同伴的答卷,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四步,拟写作文提纲,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篇作文。

第五步,课后思考:非时事材料作文能否写成时评文?如果能写时评文,该如何写?

在高中语文培优课中,无论是这样的时评文写作培优课,还是其他内容的培优课,我都一直本着“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对学生进行教法引路、学法指导,坚持学生主体原则,让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和练习巩固中,从“学会”到“会学”,真正形成语文能力。

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备好了课,并善于指导培优生自主学习,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活动,督促他们独立完成相关练习,高中语文培优课就一定会是成功的,培优生也一定会不断进步,取得更优异的语文成绩。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创新 摘要:高中语文教学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新课标的实行,高中语文的教学方法也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改革创新。那么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紧跟时代的潮流,做一名学生的优良引导者呢?创新是民族发展的动力,下面我总结几点语文教学的创新经验和大家分享。 关键词:民主教学观念思维品质评价 一、坚持教学民主的原则 首先,新课程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教学行为基于学生的问题之上。即要把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先有学生的“学”,再有教师的“教”。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一种交往,在这种特殊的交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起点能力和他们思维的独立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民主平等、生动活泼、宽松愉快而又严谨有致的教学环境,有效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欲望,并将教师与学生、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等矛盾尽可能完美地统一起来,解放学生的思想,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放开学生的手脚,活跃课堂气氛。这样的课堂教学,必定是充满激情和愉悦的教学,必定是充满智慧与哲思的教学,必定是充满创新与审美的教学。只有这样,教学才有针对性,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高中生正处于身体、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求知的愿望特别强烈,这是问题意识培养的良好基础,教师要满足学生求知的愿望,就必须营造宽松、民主的教学氛围,要本着“无错”原则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并善加引导解决。

二、创新以教学观念为指导 只有教师改变其教学观念才会有效实现其教学创新,教师以实现教学目标为主要动力,不断进行探究,以提高教学效率为最终奋斗目标,才能全面看到教学投入与教学之间具有必然的联系。这样教师审评教学质量可以以经济性以及高效性方面出发,争取在有限的时间以及有限的教学经验之内达成提升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最终目标。 针对这一情况,语文教师应该树立起“对象”意识。语文教学工作是教、学两大方面进行的,离开“学”就体现不出“教”。语文教师展开教学时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观念。还应该树立良好的“全人”的概念。促进学生发展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不能单单是一个方面的内容。语文教师应以自身情况来进行自我评价,切勿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自夸,最好的方法就是从自身实际出发。 三、加强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1.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思维的灵活变通是指考虑问题时,思路开阔,不拘泥,不刻板,能与事物发展变化的实际相协调,善于根据时间、地点、条件等变化,灵活地迁移,从一个思路跳到另一个思路,从一种意境进入另一种意境,从一种方法想到另一种方法,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探索、解决问题。它包括:(1)思维起点的灵活:在思维起始的时候,就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确定思路,不死守一隅。(2)思维方法灵活:头脑不僵化,不被某种固定的意识所牵制,善于运用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及对策 我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多年,在教学中感觉有不少的自信,也有许多困惑,通过分析,感到有自己的原因也有语文学科的原因,也有学生一方面的问题,现在就此展开分析与讨论。 一、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花了很多时间努力让学生去理解我们讲解的那些散文、古文、小说,我们的学生在我们不厌其烦的讲解中到底收获了什么?这个只有学生才有发言权。当你慷慨激昂地要把那些伟大而宏远的目标在课堂上展示出来时,学生很激动,很兴奋,似乎从老师的描绘中发现了什么哥伦布的新大陆似的;而当老师要把这些目标跟他们的学习实际联系起来的时候,要求他们做些切实可行的工作时,他们的兴奋与激动很快就跌落到冰点。好像我们老师所说的这些必须做的事情是在跟他们过不去,是在增加他们的工作难度。当你反复在提醒学生要注意自己的书写,反复告知他们要注意理解别人的作文题意时,他们似乎总是从左耳进,右耳出,他们总是漫不经心地做这些本来是属于他们分内的事情,总觉得教师的提示与告知是有点多余的。可是每次写作,每次的考试,每次的表达他们总是在犯曾经犯过的那些

错误,似乎犯错误是他们的必需。写错别字,看错题目,写作文偏题,很正常嘛,老师你干嘛这么着急?有时当你在热情洋溢地评点学生的作文,在肯定他们的精彩优秀之后,提醒某些学生得注意某些不该出现的问题:或者语言表达的不当,或者逻辑关系的混乱,或者选材的不合适。我在那里热情洋溢,而有些可爱的学生居然拿出其他学科的作业,在那里安稳地做着。你问他怎么啦?他会反问老师,你讲的那些失误,我没有。 二、解决困惑的对策 1.明确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 新课标的实施和推广中伴生了一种新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结果是教师被要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在阅读对象和自己的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产生意义建构时,才能形成阅读者的个人意义。帮助学生建构课文与生活的“桥梁”,使课文内容与自己的生活经验产生联系,这是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关键所在。这个“桥梁”非语文教师莫属。 2.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修养 一要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这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教师的前提。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视野。教师有了精深的专业知识,讲课才能游刃有余。二要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盘县第一中学董浪关键词:多媒体辅助高中语文花哨有序喧宾夺主教案 摘要:多媒体的出现给教学带来了新的气息,但如何看待多媒体的地位和作用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实践得出课件不宜太花哨,课件的播放应合理有序,课件不应喧宾夺主,课件不应是教案等认识。这一切的实施都要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时代的步伐总是悄然而至,多媒体这一时代性的科学教学手段,也随着时代的步伐悄然进入了我们的课堂。 多媒体进入课堂,这无疑是一个时尚的东西,但真正把多媒体运用到教学当中时,困难就出来了。我们说多媒体时尚,是因为它解决了教学中需要感性认识的东西,如:诗歌和散文意境美的再现,有了多媒体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要绞尽脑汁、说干口水了。那么困难又在哪里呢?困难在于对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地位及其辅助作用的理解不够准确,好像多媒体一产生,就可以包打天下,而忽略了其他教学手段在课堂中的作用。在一段时间内,我就是这样做的,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了。现在,我将我的多媒体的教学心得告诉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课件过多,必然喧宾夺主。

多媒体在教学中运用的一个最大优势,就是课堂含量可以相对无限地增大。因此,在最初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我就尽可能的将要教学的内容全都做成课件,逐一播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认识到这样的课堂让人感觉如天上雪花,铺天盖地、纷至沓来,令人应接不暇。别说听课的学生无法在那瞬息而过的时间内记下教学的内容,就是听课的教师也觉得眼花缭乱,不知道该堂课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学生认知自然,认知社会,不仅要眼看,还要耳听、口说、心想和动手。正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课堂是在走马观花,那课后学生只能对“花”空叹。如果要让学生细细品味,这样的多媒体教学就变成了一种束缚,就形成了一个悖论,不但无益于教学,反而有害于教学了。而学生的反馈信息也是记不下笔记,记不住课堂的教学内容,弄不清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果这样的话,学生到底还能记下什么呢?还能学到什么呢?我们又要这多媒体何用! 针对这一情况,我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决定对课件内容进行压缩。就语文这一科目来说,如要扩充,那是没有一个限制的,为此我们也就必须要确切地实施“拿来主义”了,披沙拣金,将最有效的留在课件中。这样,课件的数量也就可以缩减了。 那应如何压缩呢?这自然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来确定: 第一、作者介绍和时代背景没必要设置为课件,因为学生手里的教辅资源较为丰富,只要教师放手,学生自然能从教辅资源或 网上找到相关信息,所以,这一块内容可以省去。 第二、课件不宜太随意,随便一点内容就是一张图片,这也太浪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深化促进高中语文教学方式的革新。本文从多媒体技术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粗略的讨论和反思。以期能和同行探讨研究,更好地促进多媒体技术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学;应用;反思 正文: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信息传播的基本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因此,学好语文对获取新的知识,实现教育目标,全面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乃至于提高中华民族素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的飞速发展,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为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现代素质,发展学生的个性,提供了崭新的天地。它对于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的运用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猛开展,多媒体技术已成为每一位教师必备的职业素养。在多媒体技术刚刚出现的时候,我们比较推崇多媒体的大容量和直观性,但是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提高,看到学校举行的多媒体优质课大赛,听过好多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我对多媒体教学进行了反思,开始考虑多媒体教学在教学理论中的得与失。在这里粗浅地谈谈本人的见地: 一.首先肯定多媒体在课堂教学中是有它的积极作用的。 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儿童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便会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促进各种智力因素的发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具有声情并茂、视听交融、动静交错、感染力强的特点,集文字、声音、图象、图形于一体,它在处理图文、动画、视音频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视听感官的需要,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适时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灵活地运用电教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渲染气氛,制造氛围,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感官,使他们更加兴奋,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知识的欲望就更加强烈,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爱学、乐学,乐在其中。 因此教师就应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范畴,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腕的应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办法的互相穿插、浸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进步学习效率,初步取得现代社会所需求的语文理论才能。多媒体技术融入了声音、图片、动画、视频等技术,而这些技术的应用改动了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形式,发明出图文并茂、声像分离、明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充沛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带来了漂亮的视听享用和新颖感。其共同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主体演示功用,使一些传统手腕下难以表达的教学内容,或无法察看到的现象,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现出来,有利于学生形象思想的开展,让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浅谈高中语文教学的心得体会 【摘要】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每一位高中语文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是完美的,然而在实践操作中,并不是我所想的那么美好。语文教材的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语文教材的博大精深,教学改革的深入等等,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都是一项挑战,很多时候,不能很好地驾驭课堂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在教学中不断发现、研究、完善和创新,一步步地达到自己理想的教学境界。 一、让学生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 语文是一门文学艺术,无论学什么东西,首先都是通过文学来理解的,也是通过文学来表达的,缺乏文学知识的人,无法做到通过事物的现象看本质,不会举一反三,不会处理身边的事情和问题,找不到事情的奥妙所在……其实就是不懂得逻辑推理的人。当人们明白其中的自然哲理,自然而然就明白重视文学的重要性了。如果再让他们看看古今中外那些文人墨客,哪有得这种病的?就会更增加他们的重视度了。当人们认识上去了,都重视了,家长就会督促自己的

孩子学习文学,孩子本身也会主动去学习文学,教师自然也会好好教了。可以说,提高认识,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步,有了学生的配合,教师才能在此基础上顺利展开教学。 二、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 信息科技的发展,已经遍及到各个领域,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教学领域,带来了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与语文学科的整合打破了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单一教学模式,并互相补充,最大程度地优化了课堂教学,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 以往的教学单靠教师的灌输式讲解,往往比较抽象,语文教材丰富的内容不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一直是死记硬背地被动学习,渐渐对学习不再感兴趣,缺乏了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而多媒体是利用各种电教设备,把声音、图像、文字、视频等信息进行综合处理、管理和控制,将多媒体各个要素有机集成,并通过交互界面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操作的新信息技术。 多媒体呈现了逼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语文课的人文性、工具性,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比如,在学习《登泰山记》时,我精选了一组突破。 配以简要的介绍文字,制作在课件的开头,作为导入。学生为这些风格各异的著名大山的瑰丽景象所吸引、震撼,不少学生在啧啧惊叹中拿起了笔,在他们的知识宝库里又添

浅析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浅析高中语文多媒体教学的利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了教师们的一种时尚。就高中语文课而言,多媒体教学为语文美育教学提供了契机,为“创新教育”提供了新思维,因而倍受语文教师的青睐。新的尝试必然带来教学的新气象,也引来更具现代色彩的评价与认同,在这一番“热”中,有必要对多媒体教学的优劣,作一些冷静的思考。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也存在许多局限性和误区,我们有必要对这股多媒体教学热作一个冷静的思考。 【关键词】多媒体;审美;思考;改进 思考一: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一)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多媒体教学以它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声音、图片、动画、音乐、视频等,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的视听感官系统,充分展示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弥补了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和乏味,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其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对审美能力的补足。 设计精美的界面,古朴典雅的音乐,往往营造出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本人在教《背影》一课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慢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女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事情成千上万。就像我们熟悉的唐朝人孟郊的《游子吟》就把母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的种种复杂微妙的感情全部凝聚在“临行密密缝”这个形象上。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的爱千万种,惟有父母之爱最无私。时间的长河可以带走一切,但带不走父母的爱。它已深入我们的骨髓,溶入我们的血液。这爱留在我们的心中,时刻温暖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使他们的思维、兴趣集中到了我所设置的情境中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增加课文的趣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象、生动的动画、妙趣横生的插图、好听的音乐,很大程序上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过程变不再枯燥、乏味。 (三)展示丰富的课文资料,使重点、难点更清晰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常要提供许多背景材料,多媒体可以大容量、高速、省时地提供背景材料,而且提供的时机比较自由灵活。例如,阅读教学中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写作背景、时代背景、前人评论等等,可以在必要的时候很方便的提供给学生。教学《项链》时,当讨论玛蒂尔德的形象和小说的主题不能进一步深入时,教师可以插入关于莫泊桑写这部作品时的思想状态,莫泊桑的经历及小说所表现的时代的特点,有效地促进讨论的深入。《胡同文化》多媒体教学课件,在扩展阅读中收集了大量的古色古香的胡同图片,最适合学生对胡同进行专题性研究。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文,例如《景泰蓝的制作》、《南州六月荔枝丹》等等,由于学生记忆中这类图式的缺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可轻易的突破这些难点,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对语言的分析与品味上。 利用多媒体处理数据的功能强大的特点,在课堂总结阶段,可以省时、高效地将整节课或整个章节的内容渐次显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性的知识结构和长时记忆的形成。 思考二:多媒体教学的弊端 多媒体课件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也有很多语文教师走向了极端,似乎离开了多媒体就无法教学,以下列举了一些在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一)本末倒置,滥用媒体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当前,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在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对多媒体技术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应用 多媒体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帮助学生对课程内容进行理解,因此受到了很多教师的喜爱。但是,很多教师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因此,必须要结合教材特点和课堂需求,对其进行合理利用。 一、通过多媒体调动学生兴趣,但是不能成为唯一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够有效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的利用,能够改变传统方法,对课堂气氛进行调节,有效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将声音以及文字和图像等进行结合,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调动学生的兴趣。比如,在对滕王阁序进行教学的过程之中,学生在对课文进行预习之后,觉得很是生疏,无法从中感受到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配乐浪涌,同时还能找到表现滕王阁壮丽之美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审美兴趣,使

其从中获得美好的享受。这样学生能够有背诵体悟的兴趣,同时还能加深其理解。 在对多媒体进行利用的时候,还要对黑板以及挂图还有模型等传统教学媒介进行重视,多媒体是无法完全取代这些传统媒介的,也不能由于这项技术的便利性,而占用读写以及听说的时间。比如,黑板的即时表现力是比较强的,能够随写随看,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情况对其进行增或者是删。多媒体是无法依据教学变化而立即修改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确保传统教学手段的利用时间。 二、结合教学实际要求对多媒体进行利用 在对多媒体进行利用的时候,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操作。教师在对高中语文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可以一味追求这一技术的应用,不可以只是为了表现现代化的教学而对其进行一味使用,必须要依据课程内容以及教学重点对其进行选择使用,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其自主思考。之所以利用多媒体是为了更加直观和情感丰富地表现课程中的内容,更好地对教学情境进行创设,突破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知识产生以及发展的具体过程。 可是有的教师在对这项技术进行利用的时候,片面地认为利用的次数越多,那么教学的效果就会更好,这些教师通过多媒体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全部处理,并在教学中进行使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0-06-28T16:53:16.937Z 来源:《当代教育之窗》2010年第5期供稿作者:马艾洒[导读] 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讲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听者却入坠雾烟,哈欠连天的局面?如何让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 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之我见 马艾洒 (民和第二中学青海民和810800)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造就人才的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教育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作为母语教学的语文教学也一样: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改变气氛沉闷,效率低下,讲者滔滔不绝、口干舌燥,听者却入坠雾烟,哈欠连天的局面?如何让学生各种感官均处于兴奋状态,学习起来轻松愉快,乐中学、学中乐?这让几代语文工作者、几百万的教师,思考了半个世纪,结果还是难以形成一个广泛认同的答案。时至今日,仍然是你说我说大家说,越说越复杂。近几年,中学语文教学论坛上各路英雄尽展风流,热闹非凡。尤其是随着课程标准的实施,有关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考,此起彼伏,大有百家争鸣的风范。面对纷繁热闹的语文教坛,我们该如何应对?随着我对新课改、新课标理念逐步深入的学习领会,伴着我们龙安区教体局组织的学习洋思中学、学习杜郎口中学活动的深入开展,我似乎渐渐穿破了云雾,理出了头绪,坚定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是三大构成要素,在新教学理念下,准确定位好三者角色,处理好三者关系,发挥好三者的最大效能,我觉得乃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优化的关键所在。 1.发挥好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作课堂的主人 从洋思中学10加35的教学模式到杜郎口三三六式的教学风格,无一例外都是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地位上,把大量的时间给予学生,把课堂变为了真正的学习课堂,从而取得了卓著的成效。在课堂上首先我们要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宁可少讲一点,也要让学生多想一会,给学生留下提问的时间、切磋的机会,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已经给我们做出了榜样。《论语》20章,记载师生谈话117次,其中学生问孔子105次,孔子问学生只1次。其次还要为学生创设相互协作、共同参与轻松、愉悦、和谐的环境,教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待,以诚相待,给学生亲切感、安全感和信赖感,学生心理轻松、自在、愉悦地参与教学过程中,学生才能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产生创新思维,他们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使学生真正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 2.发挥好教师的主导性,做学生的引导者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从备课环节开始就决定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担当起了教学的总设计、总导演的角色。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选择研读文本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学语文教师手中如果有了精心设计的“激起千层之浪”的块块之“石”,就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积极的竞争意识,就能把课堂教学带入高潮迭起的境界,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时教师除了是教学的组织者之外,很大程度上就成为了学生学习活动的“帮助者”、引导者。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强化服务意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地适时提供帮助,便能很好地促进学生走进知识宝库,迈上探索大道。首先教师做必要的逢山开路似的知识补充。对课文的理解,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味等等,有时常常要涉及到作者的经历或所处的时代背景。在学生出现知识储备不足,难以理解的时候,老师及时提供相关的知识可谓是雪中送炭。如,在教学《柳叶儿》时,学生对三年“自然灾害”的历史不太了解,很难通过字里行间体会当时生活的艰辛,对于“柳叶儿救过我的命”“薄薄的一层肚皮撑得透明。”等语句理解不透彻,我及时补充介绍了三年“自然灾害”的那段历史知识,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当年,走进了文本,很快地与文本,与作者展开了对话。其次教师做好启发引领,做好平等对话的首席。及时引导对话,调控对话,保证对话沿着有序高效进行。当学生想说正确而尚未正确的,教师要斧正它;对学生想说全面却又说不全面的,教师要发展它;对学生想说深刻却仍然停留在表层的,教师要开掘它。最后,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为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创造有利条件,“打铁需要本身硬”,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首先应该是一名“学者”,然后才是一名教师。语文教师应该有渊博的知识,过硬的基本功,这决不是简单的“一桶水”和“半桶水”的关系。在实际教学中,那些知识渊博、自身素质好的中学语文教师,往往很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的眼里,这样的语文教师是一座挖不完的“金山”,有着无穷的吸引力,学生敬佩和信任他们,愿意接近他们,乐于接受他们的教育,这也是一种引导。 3.坚持文本理念,发挥好文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之本,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凭借。“用教材教”,一方面要教好教材,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时,必须深挖教材,紧扣文本,尊重教材文本的基本价值取向,挖掘教材中丰富、深厚的资源,才能激活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与教材文本作者对话,是学习语文的正确途径。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教材文本品读、体味和热爱,对教材文本情感和人文精神感悟、体会和探求。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走出教材,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超越文本,延伸拓展,联系自然、社会,以丰富学生的经验和认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团结就是力量,和谐就是能量。正确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关系,便抓住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喉舌,抓住了根本所在。把课堂教学比作一支军队,学生便是士兵,教师便是指战员,文本便是武器,最优化的教学便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战斗力;把课堂教学比作一个百花园,学生便是鲜花,教师便是园丁,文本便是阳光、雨露,最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便是色彩斑斓、桃李芬芳。最后愿各位同仁都能做一个战功赫赫的指战员,做一名幸福、快乐的护花使者。 【文章编号】1236-3619(2010)05-27-0220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

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的应用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成熟,多媒体应用在教学课堂中逐渐的普及,给教师带来很大的方便,在多媒体中运用动画的形式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展示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中的吸引度不断的提高,学生的集中程度能够不断的提升。多媒体技术在教学的过程中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上课的活跃度。 关键词:高中语文;多媒体;课堂效率 语文是其他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根基,语文的课堂相对来说是枯燥的,教师要不断的改正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认真的对语文的教学,这样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技术时,学生上课的集中度提高了,自然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相应的得到的提高。上课的课堂效率能够更集中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集中度,让学生在课堂中能够不断的提高课堂效率。 1高中语文运用多媒体进行逻辑思维的培养 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技术能够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兴趣。从多种角度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压力也相对的增加,所以教师应该尽量把要讲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中完成,在课后留点少量的作业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讲的学习内容,在课堂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思维的能力,在课堂中从两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能力,高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是很成熟,在看待世界的同时,有很多的方面是不够完善的,教学要完善学生的逻辑思

维能力,在课堂中开些幽默有利于成长学生的思维的小笑话或者段子,这样学生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在学习其他学科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学还要不断的提示和改进学习目标和方法,教师要进行对学生的思维能够的培养,在学生高中语文的学习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能忽略,应该有针对性的培养,所以,教学过程中的各方面要和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相互协调,不能违背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否则将会出现学生对学习恐惧,失去信心等问题。教师要善于通过教学的细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情来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很多方面都是还很不完善的,学生要进行简单的普及和对世界观的看法要进行不断的完善和补充,教师要不断的传输学生的学习价值观,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很完善的掌握思维是教师的主要的目标,教师在不断的充分给学生思维性的巩固,教师能够很全面的把这些赠送给学生的很成功的,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帮助学生思维的全面完善。 2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 课堂效率是教学目的的核心,是教师教学最主要的目标,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运用多媒体的好处来吸引学生进行简单的上课教学,多媒体生动形象,简单粗暴,能够从根源激发学生的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有很多的抽象问题,教师单纯用语言和板书是很难解释清楚的,教师这个时候就要运用多媒体的技术在教学学生,学生就能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这些内容,这样学生的三观就有

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湖南省郴州市五岭中学曾孝华 摘要:目前我国的高中语文教学还存在一定的偏差,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尚有一定的距离。本文认为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要高举三面旗帜,即:思想品德教育的旗帜,能力的旗帜,自学的旗帜。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思想品德教育能力自学 第3次“全教会”和国务院的《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及《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纲要》总的精神是突出素质教育的要求,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围绕这一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新的教学大纲,组织专家编写修订了新的教材。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高中语文教材都突出体现了思想性和实践性。它要求新时期的高中语文教学作出相应的变革。于是,新时期全国各地的高中语文教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尝试着各种教学高招。本人认为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不外乎:对学生进行有力、切实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要完成这些任务,就要高举三面旗臶: 一、高举思想品德教育的旗臶。 思想品德教育是新时期最需要加强的一种教育,它的重要性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思想品德教育也是新时期高中语文教学中最需要渗透的一种教育。 现在的高中生在市场经济大潮中长大,在风平浪静中成长,没有经历大的政治运动的熏陶和磨练,且由于一段时期以来的“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对高中学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有所放松甚至有所忽略。故现在的高中生爱国观念、伦理道德观念、文明法纪观念淡薄;独立意识、吃苦耐劳意识、公众意识比较弱;奉献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强。党和国家领导人、有识之士再三呼吁,再三强调道德回归。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十年改革最大的失误是教育”用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也未必不可,且这一“失误”主要是指思想品德教育的失误。上个世纪挂在教授们嘴上的“一代不如一代”到现在差不多可以改成“一代又不如一代”。现在的高中生迟到、早退、旷课乃家常饭,上课不讲小话不搞小动作就睡觉乃天经地义;偷扒抢劫、打架斗殴甚至杀人放火也不是个别;吸烟乃至吸毒也不是怪事;谈情说爱至打胎乃至卖淫嫖娼也有可能。这样的高中生走进大学校门就可能成为第二个第三个“马加爵”。怪不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也怪不得近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一再高举思想品德的旗臶,一再传道。以2002年的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为例,全套试卷处处见“道”,题题传“道”,其中第一大题传了“精卫填海、机关作风、知识本位、反腐倡廉、终身教育制度的”的“道”;第二大题传了“生态环境”的“道”;第三大题传了“飞将军李广的高贵品质”之“道”;第四大题传了“眷恋故土、圣人好学”之“道”;第五大题传了“美的信息和努力人生”之“道”;第六大题传了“国际形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选修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3-08-21T11:07:07.983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4期(下)供稿作者:◇李思[导读] 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表示要和同学竞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李素清 (南部县黄金镇小学南部 637300)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效推动力,也是所有积极学习情感中最为直接的因素。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虽然从牙牙学语就开始使用它,但是要想真正把语文学好,却并非易事。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总会感到一些困难,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必须潜心设计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预期目的。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去培养和激发学生 学习语文的兴趣呢?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重其道。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对老师很尊敬,很喜欢这个老师,这个老师上课时学生也肯定愿意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来,课后喜欢思考数学问题,不懂时,喜欢请教老师,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解决,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但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教师要善于与学生交流和沟通,培养师生良好的师生感情,教师要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善于与学生交朋友,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充满快乐、贯穿着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很快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这是上好课的第—步。 1、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例如,在教学《翠鸟》—文时,第三自然段是写翠鸟行动的敏捷,这一段学生较难理解。教师可设计这样—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翠鸟行动的敏捷?”学生很快找出“难以逃脱”、“锐利”、“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等词句,但不一定能找出“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这样的关键句子。此时,通过多媒体演示翠鸟钓鱼的情景,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看到翠鸟活了、飞了,动作是那么敏捷。教师顺势提问:“苇杆的摇晃和水波的荡漾持续的时间长吗?翠鸟到哪里去了?”学生茅塞顿开,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反复朗读课文,品味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精炼。 2、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尊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想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信赖、喜欢的老师,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上课时应用循循善诱的语言启发学生;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待他们。回答错了既不能讽刺,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不加理睬,而是耐心的引导这些学生,使之正确的回答完毕,再予以肯定。这样,学生体会到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了学习语文的信心。 3、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严谨活泼的课堂氛围。教师必须相信学生有潜在的尝试能力,对学生的探索活动要充满信心,循循善诱。创设师生心理相容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到老师既是师长,也是最可亲近,可以与之交心的朋友。一般情况下,上课半小时以后一些学生因为端坐时间较长,感觉不太舒服,导致精力的分散和课堂效率的下滑。我们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让学生站起来模仿一个动作,齐诵一句口号,分组朗读一组对话等。在课堂上,我发现坐在最前面一个学生似乎有点不耐烦,就急中生智地请他上台表演了一个节目:课文中描写老鹰飞翔的一连串动作。我配音朗读,他依次表演,学生的精彩表演赢得听课师生的热烈掌声。一个随意的安排,竟成为一个亮点! 4、运用多媒体,调动学习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电教手段具有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的形象性,最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唤起其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知不觉的进入教学内容之中。 三、编讲故事,引发兴趣 学生从小对讲故事很感兴趣,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用讲故事的方法引入新课,既能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又能让学生从故事中进入课文角色,从而更好地学好课文。如在教学《诚实的孩子》一文时,我上课前娓娓动听地讲述:“我们伟大的革命师列宁八岁时到姑妈家做客,与表姐一同玩耍时不小心把花瓶打碎了。当姑妈过来时,列宁因怕姑妈的责备而没有承认,后来列宁在妈妈的教育下勇敢地承认了错误,姑妈还夸他是个诚实的孩子呢!那么同学们一定想知道列宁当时是怎么想的吧。……”这样一来,学生就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教师把握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及时引入新课,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科的兴趣。 四、结合学科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许多教师在课堂及日常交谈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文化课学习重要意义的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语文课的重要性。耐心教育固然重要,却往往适得其反,让学生觉得老师啰嗦,反而增加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其实语文课程本身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材料。 如在教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时,我发现学生对这部小说并不十分感兴趣。于是我给学生介绍了这样一段话: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请学生品味这段话的意义。学生仍没有多大兴趣。于是我问道:“这段话里有一个病句,你们谁能找得出来,说明你们找到了大文豪的错误,很了不起哟!”学生顿时有了兴趣。在一番激烈的争辩之后,我又引导学生:你们下去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看谁先读完,先读懂,看还能不能找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错误。学生兴趣高涨,纷纷表示要和同学竞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巧妙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只有有了学习兴趣,才会产生刻苦学习的内在思想动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益。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浅谈高中语文有效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9-02-28T13:56:17.200Z 来源:《教育学》2019年2月总第168期作者:李艳 [导读] 在预习的过程学生学会了动脑筋,学会了解题,学会了认识问题,更大程度上发现了问题,与此同时也就把一个问题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湖北省恩施市第二中学445000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进有效教学改革,具有现实性、实用性、高效性,同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面就语文学科谈谈自己浅陋的几点认识: 一、黑板数量增加,个性充分展示 为了让每位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教室黑板由原来的两块变成了现在的六块。课堂上,明显感觉到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了,课堂参与率得到了很大提高,对于同样的问题,答案由原来的单一性正在向多元性转变。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功,是有关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雕刻心中的天使》如何审题?学生经过讨论,黑板展示了如下的参考答案:谁雕刻心中的天使?雕刻心中什么样的天使?如何雕刻心中的天使?为什么要雕刻心中的天使?雕刻心中的天使具有什么样的意义?像这样的高效课堂现在经常出现,让很多教师上课更有启发。黑板数量的增加,就是客观上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舞台。黑板数量的增加在客观形式上为高效课堂做了较为充分的准备。 二、语言魅力相伴,学习气氛加强 开学之初,学校对高效课堂投入力度较大,在教室的四周黑板上加上标语,学习气氛很浓。我校的黑板标语分别是: 1.“课堂大舞台,人人展风采。”这已经足够让每位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和舞台。 2.“把我们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这条标语给了很多学生极大的鼓舞,是这条标语让学生意识到即使基础再差,在课堂上都有成功的机会,就是由一个一个课堂上小小的成功,无数次的成功演变成最终精彩而成功的人生故事。 三、划分小组,增强合作意识 在我校每个班级都实行小组划分,并且都有自己小组独特的名字。在语文课堂上我们曾经就小组名称展开过热烈的讨论。比如“扬帆”小组,简言之就是扬起生命的风帆,准备远行,寻找自己生命的真谛。命名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了他们内在的精神。小组实行分工制、加分制的原则,每月进行一次评优活动。每个小组由组长分配任务,收发作业,加强了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有利于我校高效课堂的大力推进。 四、学习目标展示,课堂效率提高 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很大程度让课堂效率有了明显提高。在每节课的开始老师带着学生一起学习“学习目标”,我觉得这一环节有如下几个好处: 1.学生了解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是什么,明确了学习的主方向。 2.让老师本节课紧紧围绕学习目标进行课堂教学,明确了教学的方向性。师生共同围绕目标这个中心,从而提高了课堂效率,同时也进一步明确了教和学的重难点。如在诗歌鉴赏“山水田园诗”的专题:教学目标——了解山水田园诗的思想感情,把握山水田园诗的表现手法;教学重点——归纳山水田园诗几种常见的思想情感;教学难点——掌握山水田园诗常见的表现手法。 五、规范课堂模式,师生互动性加强 我们学校也在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形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的课堂实行的是“221”模式。 前20分钟,学生做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充分展示自己的答案,说说见解,谈谈自己的看法。因为“思考是学习的生命线”,经过思考的内容得不到展示,就等于把新的生命扼杀在摇篮里,何况是学生的思维呢?在这一环节可由单个小组解决,也有可能不同小组之间展示同样的问题,这样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收获的不仅是学生,在很大程度上老师自己也有很大的收获。 紧接着的20分钟时间是老师根据学习目标、学生展示情况以及课堂所出现的再“生产目标”进行有效指导、补充、总结、拓展,让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对原有的知识点进行加深。此时学生仍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想。 最后5分钟是师生共同合作的过程,一起回归学习目标,教师检查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学生检查自己的学习情况,师生共同总结课堂教学。善于总结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是进步的阶梯。整个人类就是在不断总结中进步发展的。 六、编写导学案,目标明确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案卷。我们学校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对导学案的编写提出了如下要求: 1.导学案的编写做到人人参与。 2.导学案的编写要经过集体筛选,也就说第一轮每人编写一份导学案,经过集体备课的形式进行筛选,然后进行再编写,提高导学案的有效性。 3.每次导学案的最终定稿必须由有经验的老师审核。导学案编写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整个环节,对于高效课堂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七、精心批改导学案,学习目标再认识 我校在推进高效课堂改革的过程中明确规定,导学案不批改不允许进课堂。在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也做到了这一点。在批改的过程发现如下特点: 1.让老师们再一次明确了导学案编写的实用性。 2.对学习目标有了重新认识,对教学的重难点更有了准确的定位。同时肯定了学生的预习成果,让学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的同时,也让其明白了学习任务。我在批改的过程中实行打分制,针对高考的各种题型明确告诉学生这个题目在高考的时候你能得到多少分,让其有了明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距离高考还有多远的路程要走。 八、狠抓预习关,自学探究能力提高 导学案的编写为学生的预习提供了很好的途径,整个预习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做主,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对整个知识点有了初步的把握

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高中语文教学之我见 发表时间:2010-09-06T11:12:26.983Z 来源:《现代教育教研》2010年第6期供稿作者:杨明雄[导读]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杨明雄(盐亭中学四川盐亭621600)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我以一个一线高中语文教师身分,结合高二、三年级语文新教材的特点,谈一谈自己在新教材实施中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1.新教材综合性强,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1.1 新编语文教材追求人文教育与语文能力培养的和谐发展和互相补充,在语文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同时,使学生文化品位、语文素质得以提高。新编语文教材在单元组织方面不再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而是按题目材和内容相对集中,大体按人生、自然、科学、家庭、想像这几个方面来编排单元,在加强人文教育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教材精选具有丰富 的人文内涵的美文,通过“研讨与练习”设计方面,每篇课文基本上都安排有旨在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感受悟和体会的活动和练习。这些活动和练习,既充溢着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质的养成,从而把人文修养寓于语文能力的培养之中。 1.2 重视学习过程。学有结果固然重要,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学习态度、探究精神、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往往比学习结果更有价值。在新编语文教材的“研讨与练习”设计中,“问题”与“答案”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为学生达成学习目标提供问题情境、活动场景、活动方式,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的语文素质,塑造健全人格。 2.新教材实践性强,能把语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连语文学习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是高效地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 2.1 联系生活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实质上是不断激活生活体验的过程,同时,生活体验也能照亮语文的学习。也可以说,语文学习是在不断地内视、发现、理解已有的生活体验也在不断地解读语文。一个人的生活体验愈丰富,愈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进入语文并掌握语文。 2.2 开展活动。语文学习的核心是能力构建,而能力的构建主要是通过活动来实现的。活动不仅具有构建能力的功能,还能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熔为一炉,冶炼出综合素质的“合金”。新编语文教材把“综合性学习”的落脚点定位在“活动”上,这就有利于实现“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达到培养语文能力的目的。 3.新教材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坚持以人为本现代教学论认为,尊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不仅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发展学生潜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独立人格和负责的态度,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开辟了多种渠道和广阔的空间。 3.1 尊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新编语文教材中,“研讨与练习”的提问不再采用教训式、命令式的语气,而是采用商讨式、征询式的“话语”模式。如:“你是途径理解的,说你的理由”“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在这种“话语”情境中,学生作为“你”而凸显出来,从而让学生在学习中有“自我感”和“亲历感”。 3.2 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让学生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每个学生都是带着既有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语文学习的,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会形成并表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和方式,而且,学生对新知识、新能力的获得又无不建立在既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过程。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提供了较大的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主开展学习活动。 4.针对语文新教材的几点建议新编语文教材为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提供了条件和支持,但关键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学生的学习体验和生活体验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会得到深化和升华。学生学习的自主选择也需要教师提供咨询和导向,以确保学生学习优势和特长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为此结合新编语文教材的特点,提出几点教学参考建议。 4.1 加强朗读教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多朗读。朗读是体悟文章思想感情的最好方式,也是获得语感、积累语言的最佳途径。新编语文教材彻底放弃了“知识排点”“训练布线”的编排方式,减化了头绪,强化了阅读。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感知语文材料,更多地品味原汁的语文。 4.2 激发学习兴趣。首先课堂要有情趣,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感情。选文绝大多数都可称得上文质兼美、文情并茂。课堂充满了人情味,学生就会有兴趣。新编语文教材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作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导语引趣”。在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之前都有一段话,用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问题激趣”。课文之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具有情趣的问题,以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三是“活动生趣”。课文之后或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一些富有情趣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兴趣。教学中,要利用好课本的资源,抓住契机,培养、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新编语文教材实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体现了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密切了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了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进一步增强对课程改革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才能适应新课程的各种要求,才能更好地迎接新课程,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