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

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
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

中高含水期如何提高水驱效果

摘要:本文主要针对不同地质构造的中高含水期油藏,为提高水驱采收率,采用了不同的开发方法,对指导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中高含水期提高水驱效果采收率

1、前言

陆相沉积油藏与海相沉积油藏相比,储层非均质性强,原油黏度相对较高,水驱采收率较低,因此,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已成为陆相老油田开发调整的中心任务。热采、气驱、化学驱是目前世界上规模化应用的三大提高采收率技术,尽管中国的蒸汽吞吐、聚合物驱和复合驱技术已成熟配套,热采和化学驱年产油量在3000

万吨以上,但水驱仍然是油田开发调整的重中之重。水驱是目前应用规模最大、开采期限最长、调整工作量最大、开发成本最低的一种开发方式。

2、厚油层油藏细分韵律层开发

以反韵律沉积为主的储层,其非均质性强,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更加复杂,纵向上层内中、低渗透韵律段,非主力小薄层和平面上主力油层边部剩余油富集,为此,开展了细分韵律层研究,进行韵律层细分重组和精细注水,取得了好的效果。

3、多层砂岩油藏层系井网优化重组

复杂断块油藏断块小、注采井网不完善,小层多、油层厚度大、层间干扰严重,针对复杂断块高含水期剩余油的分布特点,对层系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_张继风

第24卷第3期2012年6月 岩性油气藏 LITHOLOGIC RESERVOIRS Vol.24No.3 Jun.2012 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综述及发展趋势 张继风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黑龙江大庆163712) 摘要:对国内外水驱油田所应用的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包括状态对比法、系统动态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灰色系统理论法等进行了评价,分析了各种方法存在的优点和不足,指出状态对比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比较适合油田应用,并对各种评价方法在应用与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研究成果对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优选及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水驱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E341文献标志码:A 0引言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的整个开发过程,是明确挖潜方向、确定调整措施的重要手段。合理而正确地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指导油田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发,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综合考虑注水开发油田的开发合理性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1955年美国Guthrie等[1]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得到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1967年美国石油学会(API)提出了预测注水油田的水驱可采储量的经验公式,并得到广泛的应用[2]。前苏联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考虑注水油田开发合理性的研究,并与美国油田开发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提出了本国油田注水开发的指标变化范围,同时根据多因素线性相关分析理论,对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性结论,为后来油田开发效果评价奠定了基础。我国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也开始进行水驱开发效果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形成了多种评价方法,大多通过确定一个或多个评价指标并与给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或者采取将几个评价指标联立并运用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判等手段来评价开发效果。当前较为明显的发展趋势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如模糊数学、运筹学、多元统计分析、系统分析等对各种指标或参数进行综合评价,以期得到合理、正确的评价结果。 1评价方法 1.1状态对比法 所谓状态对比法[3]是指将理论(标准)曲线与实际的生产曲线进行对比,根据两者之间偏离情况来进行评价。常用的对比曲线有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存水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含水上升率与含水率关系曲线、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等。不同的研究者常常会选择一个或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分析。其理论曲线的确定主要采用理论计算法、矿场单层注水开采试验分析法、密闭取心检查井资料统计法和国外油田开发资料统计对比法等方法。由于状态对比法简单、明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4-6]。 对该方法的改进之一是提出了新的评价指标,如王国先等[7]提出的即时含水采出比或累积含水采出比(用任一时刻的综合含水比或累积综合含水比除以与之相对应的采出程度);卢俊[8]提出的注入倍数增长率(采出单位地质储量的注入孔隙体积倍数增长值),从注水角度来评价和预测油田调整挖潜的效果;王文环[9]提出的应用理想系数、实际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线与理论采出程度和含水关系曲 文章编号:1673-8926(2012)03-0118-05 收稿日期:2012-03-08;修回日期:2012-04-25 第一作者简介:张继风,(1977-),男,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开发规划和油藏工程研究工作。地址:(163712)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规划室。电话:(0459)5095336。E-mail:zhangjifeng@https://www.360docs.net/doc/5e8050289.html,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注水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1、含水上升率, 2、含水上升速度, 3、综合递减率, 4、自然递减率, 5、水驱储量控制程度 6、水驱储量动用程度, 7、水驱指数, 8、存水率, 9、水驱油效率,10、累积亏空体积 存水率、注入倍数增长率、水驱指数、注水利用率、吨油耗水量分析、吸水指数(注水强度(相对吸水指数)、地层吸水能力现场分析法----视吸水指数分析)、无因次采液油曲线、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等。 第三章油田开发基础 油田开发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所必备的。本窜主要包括油田开发和油田动态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介绍了采油工在油水瞬管理中经常遇到的油田开发主要技术指标、动态分析的基础概念以及油田并发常用图幅的编制和应用。 第一节名词术语 1.什么叫开发层系? 把油田内性质相近的油层组合在一起,用同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叫开发层系。 2.什么叫开发方式?可分哪两大类? 开发方式指依靠哪种能量驱油开发油田。 开发方式分依靠天然能量驱油和人工补充能量驱油两种。 3.什么叫井网? 油、水、气井在油气田上的排列和分布称为井网。 4.什么叫井网布署? 油气田的油、水、气井排列分布方式、井数的多少、井距排距的大小等称为井网布署。 5.井网的分布方式分哪两大类? 井网的分布方式分为行列井网和面积井网两大类。

6.油田注水方式分为哪两大类? 油田注水方式分为边外注水和边内注水两大类。 7.什么叫边内注水? 在油田含油范围内,按一定的方式布置注水井进行注水开发叫边内注水。 8.边内注水可分为哪几种方式? 边内注水按不同布井方式可分为:行列式内部切割注水、面积注水、腰部注水、顶部注水等。 9.什么叫配产配注? 对于注水开发的油田,为了保持地下流动处于合理状态,根据注采平衡、减缓含水率上升等,对油田、油层、油井、水井,确定其合理产量和合理注水量叫配产配注。 lO.什么叫注采平衡? 注入油藏水量与采出液量的地下体积相等(注采比为1)叫注采平衡。 11.什么叫油田开发方案?主要包括鄢些内容? 油田开发方法的设计叫油田开发方案。 油田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油藏地质研究,油藏工程设计、钻井工程设计、采油工程设计、地面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经济优化决策。 12.什么叫井别? 油田上根据钻井目的和开发的要求,把井分为不同类别,称为井另别。如探井、评价井、资料井、生产井、注水井、观察井、检查井等。 13.什么叫生产井?什么叫注水井? 用来采油的井叫生产井。用来向油层内注水的井叫注水井。

2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

第2章油田开发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油田开发效果评价贯穿于油田开发的全过程,正确、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油田开发效果,是油田开发方案调整,实施有效、高效挖潜措施,达到高效合理开发的基础。目前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指标众多,根据各评价指标的性质和实际涵义,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大类,即开发技术指标、生产管理指标和经济效益指标。开发技术指标是描述油田开发过程动态变化的参数指标,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的开发动态状况,主要包括注采井网完善状况、含水变化状况、产量变化状况、储采开发状况、注水开发效果、开采程度指标等;生产管理指标主要包括措施效果评价、工作量完成情况以及油水井和地面设备的使用状况和动态监测状况;经济效益指标主要用来评价管理单元经济效益的,主要包括操作成本、新钻井经济极限初产、老井经济极限生产指标以及各项措施的经济指标。油田开发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项指标有着密切的联系,其中开发指标是油田开发状况的反映,是油田开发效果好坏的直接指标,在三类指标中占主导地位;生产管理指标是实现开发技术指标的基础和保障;经济效益指标是油田效益好坏的表现,是油田是否经济、有效开发的最终体现;开发技术指标和生产管理指标都是为实现经济效益指标服务的。由于课题来源于海外参股项目,中方为非作业者,对措施的实施以及经济评价没有决策权,因此,主要从开发技术指标方面对油田开发效果进行正确的、客观的、科学的综合评价,从而指导油田的下一步开发调整。 2.1开发效果评价指标的筛选与计算方法研究 开发技术指标大体上可分为6个大的方面,但在实际计算应用中,又进一步细分为多个指标,如反映注采井网完善状况的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注采对应率、注采井数比、井网密度、单井控制地质储量等;注水状况评价指标可进一步细分为注采比、注水量、存水率、水驱指数、耗水比、地层压力保持水平等;含水变化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含水率、含水上升率、含水上升速度等;产量变化指标可细分为地质储量采油速度、无因次采油速度、自然递减、综合递减、总递减、采油指数、采液速度、采液指数等;储采状况指标可细分为储采平衡系数、储采比、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等;开采程度指标细分为地质储量采出程度、可采储量采出程度、采收率等。为了能够应用较少量的

高含水期油藏综合调整研究

高含水期油藏综合调整研究 针对茨13块油藏综合含水高、常规水驱达不到标定采收率等问题,近年来结合动静态资料,开展区块精细地质研究,在剩余油分布及注水见效规律等方面取得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完善注采井网并配合深部调驱的工作思路。通过综合调整,取得较好开发效果。 标签:剩余油分布;完善井网;深部调驱 1 概况 茨13块构造上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北部的茨榆坨构造带中段,含油面积6.3km2,石油地质储量649×104t,标定采收率14%,主力含油层位S32,油层埋深在-1670~-1830m。该套储层属陆上冲积扇砂体沉积,为一套成熟度低,分选差含砾粗砂岩,以正韵律沉积为主。储层物性为中孔中渗。茨13块1988年9月采用300×300m正方形井网正式投入开发,1990年底转入以边部注水为主的注水开发,经历了上产、快速降产、低速稳产阶段。截止综合调整前,区块为常规注水开发,日产油21t,综合含水87%,采油速度仅为0.11%,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 2 存在问题 2.1 层间矛盾突出,水淹水窜严重 茨13块属正韵律厚油层,储层非均质性强,造成平面和纵向上储层物性相差较大,纵向上變异系数0.32-1.07,渗透率级差2.25-260.1,导致注入水沿高渗层位突进,油井含水上升快,严重制约了油田注水开发效果。 2.2 注水方向性强,平面压力差异大 受茨13块整体地层倾角较大(7-12°)的影响,区块注水方向主要由构造高部位向低部位突进,导致高部位油井注水受效差,生产表现为液量低,压力低。低部位油井水淹严重,生产表现为液量高,含水高,压力高。出现高低部位注采比不均衡的现象。 3 主要做法 3.1井震结合,落实区域地质体 针对茨13块地质体不落实,通过优选标志层,对区块已完钻井采用“由下至上”的地层对比模式,井震结合,精细地层对比和构造解释,开展剩余油分布及注水见效规律研究[1]。一是茨13块地层由原认识平行不整合接触转变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二是剩余油主要分布在井间、层内水驱不到的区域以及受断层和剥蚀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分析

油田高含水期稳油控水采油工程技术分析 随着时间的发展,我国有一部分油田已经开始出现特高含水期下引发的一系列采储失衡、设备老化等问题,影响着石油开采的质量与产量。这些问题也迫使我们在极力的解决。本次就油田在高含水期稳油控水技术方面进行研究。尤其是针对现有的传统大型油田技术方面的探讨,使其在维持水期油田质量和产量方面做出改善,降低能源的损耗,节约成本。 标签:含水期;控水;采油工程;技术研究 1 采油工程必不可少 油田的开发一般由采油工程、地面工程还有油藏工程几个部分组成。其中采油工程是最重要的一环,也是最终油田采到油的终极目标。因此,采油工程在油田的开发利用中至关重要的。采油工程技术着眼于油田开采的整体,目的是为了增加地质的储量和采油的储量。她将保护、开发、改造油层进行三位一体的统筹发展。采油工程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发展要求:第一,是对老油田区进行注水,通过增注的办法使得油田的分层达到更精细,油田产量得到发展。第二,完善油田的工艺并提高和适时调整采油措施,将开发技术与采油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三次采油与三次控油相结合,在采油的过程中治理,使得产量持续增长。第三,针对的是开发难度大的油田而采取的技术方面的攻克。根据油田的储存地质环境,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开发技术,采用大规模的压裂、水平井等先进的主流技术进行攻克。这个技术的发展将有助于控制成本,降低能耗,实现油田的可持续性开采。 2 高含水期中油田开发存在的问题 2.1 油田各层的品质差别较大,开采难度增加 油田是地底下天然存在的碳化氢在地表以下呈现的是液体,然而另一方面在地表以下以气体来呈现的是天然气。由于地质环境的不同各个油田层之间的差别也较大,这就给开采造成一定的压力。开采的难度大,导致单位时间内开采率增加,同时也影响对油田开采的战略储备。 2.2 水油比上升,控水难度增大 当水油比的比例发生不协调关系或者油井中含水层过大,没办法实施一些策略进行堵剂,使得吸水的剖面增大,则会导致油的质量下滑,影响油的产能。当面临油水比重失调的情况下,应采取合理的注采关系及机械等方式进行弥补,防止一系列问题的发生。 2.3 设备老化和产能下降导致其能耗上升,产油成本增加 能耗的增加带来一些资源的浪费,迫使采油成本上升。我国的众多油田都存

一种用于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新方法

一种用于复杂断块油藏水驱开发效果评价的新方法 针对冀东油田复杂断块的油藏特点,结合实际注水开发效果评价,以控制(动用)储量概念及波及理论为出发点,重新建立了水驱效果评价方法中水驱控制程度及动用程度的计算方法,认为水驱控制程度为水驱控制储量与总地质储量之比,而水驱动用程度为水驱动用储量与总地质储量之比,实际应用当中,指导了油田的合理开发。 标签:复杂断块油藏;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动用程度;采收率 复杂断块油藏经过长期注水开发后,一般进入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在空间上分布较为复杂,挖潜难度大[1-2]。准确的对油藏的分析需要对断块/小层/油砂体逐一进行,由平面到纵向,再由纵向到平面寻找潜力。由于复杂断块油藏储层特有的渗流特征和冀东油田注水开发现状等原因,用传统方法开展注水效果评价即计算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的结果并不能真正反映油藏开发的实际情况,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计算水驱控制程度和动用程度的方法。即以井组为单元,立足油砂体,采用“储量法”刻画“两个程度”,落实水驱调整潜力,动静结合定量刻画水驱储量,在水驱控制储量图的基础上,叠合水线推进图,合理的计算水驱动用储量。 1 计算方法原理 1.1 水驱控制程度 传统的水驱控制程度计算方法为: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值。该方法只考虑到纵向上的注采对应连通情况,称为注采对应连通率更合适。对整装均质油藏适应性较好;对复杂断块油藏适应性较差,油藏下步潜力方向不明确,无法量化评价油水井措施实施对指标改善的贡献值。 而水驱控制储量是一个体积概念,还需考虑平面上的水驱控制率,即水驱控制面积与油区总含油面积之比,所以水驱控制程度应为注采对应连通率与平面上的水驱控制率的乘积,即指在现有注采井网条件下注入水所能波及到的含油面积内的储量与其总储量的比值,也就是水驱能够控制的那部分储量。该方法从小层入手,深入分析水驱控制状况,为寻找下步措施潜力提供基础。具体来说,就是要求不仅在平面上有水井控制,纵向上也要求与周边油井注采对应连通。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2 水驱动用程度 传统水驱动用程度计算方法为:按年度所有测试水井的吸水剖面和全部测试油井的产液剖面资料计算,即总吸水厚度总产液厚度之和与注水井总射开连通厚度油井总射开连通厚度之和的比值。该计算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水驱的动用情况,

提高注水有效性、改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5e8050289.html, 提高注水有效性、改善油藏水驱开发效果 作者:张德强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9期 [摘要]针对水驱开发在采油厂占有重要地位,水驱开发依然是看家本领。通过分单元“三率”指标分级对应自然递减的对比,注水效果好的单元自然递减明显较低。随着注水工作的深入加强,稳产基础得到巩固,目前仍有较多欠注井及欠注层位,对采对应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注水有效性需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矿井;水驱开发;三率;欠注;自然递减 中图分类号:TE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9-0122-01 一、提高注水有效性的必要性 向地层注水是我国陆上油田的主要采油措施之一,但是国内油田的注水系统效率普遍较低,能源浪费非常严重,因此,提高注水系统效率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应用价值。东辛采油厂根据开发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人工注水,天然水驱,弹性开发,蒸汽吞吐四类,其中人工注水单元172个,动用储量占全厂95.7%,年产量占全厂88.0%,说明水驱开发在采油厂占有重要地位,水驱开发依然是看家本领。通过分单元“三率”指标分级对应自然递减的对比,注水效果好的单元自然递减明显较低。随着注水工作的深入加强,稳产基础得到巩固,“十一五”以来全厂自然递减逐年下降,降幅达到3.1%,有杆泵液量由降到升,增幅达到31.5%。 但是目前注水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目前全厂有230口井的492个小层无油井对应,水井开井但未对应油井注水层共776个井层。注采对应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二是之前分注工作中,管块人员单独选井,作业小队直接施工,后期跟踪各部门单向联系,造成分注井数及分注后有效注水打折。三是目前全厂仍有98口井欠注,其中21口井不吸水,需要继续加大欠注层的治理和预防力度,提高注水有效性。 二、改善有效注水的重点内容 1、围绕油藏、突出效益,推进“提三率”工作 通过注水“提三率”工作平台,将三率指标管理运行、水井维护作业运行、低效井分析治理等业务集成整合,打造了一个集约化平台,从而充分挖掘利用系统资源,实现工作提质提效。同时以油藏需求为主,兼顾措施与地面工程费用,按照油藏工艺作业地面财务“五位一体”优化运行体系,加强水井措施经济效益评价,将现有工作量按照井组见效明显型、减缓井组递减型和井组见效不明显完善井网型三个类型分出运行级别,并按照上会井号筛选、周结合例会、中期跟踪检查、治理情况总结的运行流程对已发设计工作量进行排序优化。例如莱38-95井组,该井区存在问题是平面注采井网不完善,储量失控严重,多向对应率低,油井单向受效。因此

特高含水期油层动用方法探讨

特高含水期油层动用方法探讨 摘要:环空测试资料定量的反映油井分层产出情状况,能很好了解油层纵向上动用情况,为特高含水后期精细挖潜和措施优化提供第一手技术数据。但是由于目前生产监测受卡层厚度及测试费用限制,无法精细区分描述表内储层和表外储层的动用情况,为此从环空资料的精细编制着手,明晰表内储层和表外储层的动用情况,以便更加准确的指导油田开发。 关键词:环空资料生产监测表外储层 大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由开采厚层、好层到开采薄层、差层,地下地质情况越来越复杂,如何合理利用测试成果,提高测试成果准确率,成为今后综合调整和措施挖潜的重要指导依据,也是油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萨北开发区储层发育复杂,物性差异大,平面、层间均存在较为明显的渗透率差异,非均质相对较为严重,进一步挖掘剩余油难度大。生产监测技术在揭示油藏平面、纵向开发矛盾及油藏剩余油研究和挖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成为剩余油挖潜的应用依据。为应用好环空资料,认清剩余油分布,从精细编制方案入手。 1基本现状 2008年北三区西部开始实施注采系统调整,此次调整立足于层系内单砂体完善注采关系,调整后水驱控制程度得到提高,其中一次加密调整层系水驱控制程度提高7.8%,萨尔图二次加密调整层系水驱控制程度可提高4.6%。水驱控制程度的提高,为进一步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保障,要求进一步加大精细地质开发。2010年该区块被定为“精细挖潜示范区”,为进一步认清地层剩余油分布,为措施增油提供理论依据,以精细地质研究成果为指导对环空方案进行了最小尺度个性化编制。全年定点井计划49口,占总井数的12.6%,平均卡层段7.8个。受注采系统受效、注水井方案调整及措施挖潜三重影响,全年砂岩厚度、有效厚度比列分别为65.3%和72.2%,分别上升了3.2、2.2个百分点。为明晰动用状况,紧密结合油水井动静态资料,对比分析了9口典型环空资料井,对过去很多层的动用情况有了重新的认识。 2精细方案编制执行效果分析 特高含水期后精细挖潜已成为油田持续发展的关键。以单砂体为基础,以单井为单元,搞清动用状况,找出剩余油分布特点,为提高油层动用程度、增加可采储量提供保障。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对环空方案进行编制。一是在环空资料编制时尽量细分,在卡层时将表内储层和表外储层分开卡,精细了解表内储层和表外储层的动用情况;二是在环空资料编制时,对于已不能细分卡层的,做到每次卡层层段不同,实现差异卡层,利用每次环空资料对比分析各层动用情况;三是对比连续流量测试与正常测试的差别,精细分析各层动用情况。 2.1加大卡层细分力度,明晰表内表外动用情况

水驱特征曲线

水驱曲线法,是评价天然水驱和人工注水开发油田水驱油效果的分析方法。利用相关水驱特征曲线形态,不但可以预测水驱油田的有关开发指标,还可以预测当油田开发的含水率或水油比达到经济极限条件时的可采储量和采收率,并能对水驱油田的可采储量和原始地质储量作出有效的预测和判断。目前有十几种水驱特征曲线可以用于评估油田的采收率,但总的看来,采用瞬时量描述的水驱特征曲线不如采用累积量描述的水驱曲线,因此,我们主要选用以下几种累计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来测算可采储量。 丙型水驱特征曲线是累积液油比与累积产液量的关系式,表达式如下: 33p p p L a b L N =+ (14) 式(14)表明,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以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液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3a 和3b 分别为直线段的截距和斜率。 将式(14)改写成如下形式 331 p p a b N L =+ (15) 对式(15)两端进行微分后得 322d d p p p p N a L N L --= 将上式两端同时除以d t ,则有 23 2p L p o L q a N q = (16) 由式(15)解出p L 并代入式(16)后得 2233 22 3(1)p L p p o a N q a N b N q =- 由上式解出p N 得 3 p N =(17) 式(17)即为丙型水驱特征曲线的累积产油量与油田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式,应用该式可以测算油田不同含水率时的累积产油量、 当油田极限含水率为0.98时,得到可采储量

3 11p N b ? = -? (18) 只要知道了丙型曲线的有关常数项3a 和3b ,就可以应用上式测算油田可采储量。 将式(17)和式(18)相除,便得到可采储量采出程度与含水率的关系式 p R N N = (19) 式(14)、(17)和(18)为丙型水驱曲线的主要关系式。当水驱特征曲线出现直线关系以后,则可以利用这些公式对油田水驱动态和可采储量进行预测。 丁型水驱特征曲线的表达式如下: 44p p p L a b W N =+ (20) 它反映了油田开发到一定阶段后,累积产液量与累积产油量之比与累积产水量在直角坐标中呈直线关系,直线段的截距与斜率分别为4a 和4b 。 将式(20)改写成如下的形式 4411 p p a b N W -=+ (21) 对式(21)两端微分并同时除以d t 得 422 (1)o w p p q a q N W -= 由上式得 p p W N =(22) 由式(21)解出p W : 441 1 p p a W b N -= - (23) 将式(23)代入(22)得 4411 ( )p p a b N 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