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中医中药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丁丽梅

(哈尔滨亚麻有限集团职工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 中药制剂;炮制方法;半夏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3-0374-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1 药材与成分

1 1 药材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扁斜状,直径0 8~

2 0c 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而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1 2 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黏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 -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1]。

2 炮制

2 1 法半夏 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50kg加白矾1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起,阴干[2]。

2 2 姜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2 3 清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3 药理

3 1 镇咳、祛痰作用 口服煎剂0 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 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 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3]。3 2 止吐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2~3次/d,连服2d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 3 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4 毒性

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 142g/kg家兔灌服0 5g/(只 d),连服40d,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d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其次为半夏,白矾半夏最小。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1]。半夏水溶成分内加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小鼠骨骼肌痉挛的物质,以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5 结果

通过对半夏3种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多用于中成药中。在临床应用上,生用,治虫、蛇蛰痛,痈肿痰咳,如 桂麝散 ;清半夏,治寒痰咳嗽,如 二陈汤 ;姜半夏,治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组成,治胃脘痞满:如 半夏泻心汤 ;法半夏,治胃寒气滞:如 香砂养胃丸 ,由法半夏、木香等组成。

以上对半夏常见的炮制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半夏这一道地药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179~183

2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83~84

3 郭建民,田源洪 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

版社,2003:156~158

(收稿日期:2010-01-20)

374V o l 21 N o 3A erospace M edic i n e M ar2010

半夏炮制前后的去毒机理研究现状

半夏炮制前后的去毒机理研究现状 目的:查阅整理关于半夏毒性成分研究的文献资料,为半夏的毒性成分的确定和研究作进一步探讨,和炮制前后半夏的成分变化做文献综合整理。 摘要:对半夏的毒性成分研究和炮制机理现状作一概述.生半夏的毒性主要表现在对多种黏膜的刺激性,这种刺激性是半夏炮制前后毒性比较的一个指标.而从生半夏中提取分离得到的纯草酸钙针晶具有强烈的刺激性作用,其不溶于水和各种有机溶剂,但能够溶于酸、碱性溶液,炮制辅料白矾和石灰水则分别呈一定的酸、碱性,因此提出从草酸钙针晶被破坏的角度解释半夏炮制解毒的机理,大量文献资料指出,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与药理毒性可能与草酸钙针晶和黑尿酸有关,但具体毒性成分不明确,对草酸钙针晶和黑尿酸的含量测定方法不明确,本文对已发表的大量文献报告和图书进行了查阅和整理,对半夏的毒性作用变化和成分含量变化进行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总结,为半夏的毒性成分变化的研究和确定做进一步的探讨,便于今后对半夏的研究做借鉴。 关键词:半夏,炮制作用,草酸钙针晶,黑尿酸,毒性作用 一、半夏毒性成分的研究历程 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有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一直进展不大,其瓶颈问题就是刺激性成分和产生辛辣味的成分没有明确[6 虽然对半夏毒性的认识由来已久,但其对导致毒性的具体成分却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有认为其所含有的药理作用与毒芹碱(coniine)、烟碱(nicotine)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Dmtoanemonin)的对皮肤及黏膜有刺激性的物质是使生半夏产生刺激性的主要成分㈨,半夏的刺激性作用还被认为与其所含有的刺激性苷及苷元高龙胆酸有密切的关系、[21]认为半夏的毒性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多为不能单独被水漂、姜浸等所破坏的甾醇类、辛辣醇和生物碱㈤。 吴皓等[9]用半夏粉末混悬液腹腔注射可使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渗出液中炎症介质PGE,含量增加,组胺含量下降,认为半夏的刺激性作用类似于炎症反应。 目前关于半夏中刺激性成分的观点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 1.1.行家兔眼刺激性的实验研究,确证了生半夏的刺激性来自于半夏中所含有的特殊晶形 的草酸钙针晶㈨。 1.2.在上世纪50年代末,日本学者chizuHasegawa首次报道了半夏中含有 对黏膜有强烈刺激性和辛辣味的成分为2,5一二羟基苯乙酸(尿黑酸,homogentisicaeid)及其葡萄糖苷,并认为苷的刺激性比游离酸强㈨; 1.3.60年代末,Masak0suzuki从半夏中分离得到了约O.ool8%的3, 4一二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醛,protocatechualdehyde),并认为其葡萄糖苷是半夏辣味的本质㈣ 二、半夏中草酸钙针晶炮制前后的变化及毒性作用 1.1草酸钙针晶的毒理作用 显微观察这些针晶在两端呈现出很尖锐的针尖形状,他们渗入到舌头和咽喉的组织中并引起短暂的组织坏死[31]。报道还认为摄入天南星科中的某些植物,由于含有草酸钙针晶,都会引起黏膜的强烈刺激,导致舌头、嘴唇和上腭的肿胀㈨。这些都与半夏的刺激性毒性作用极其相似。半夏的针晶具有两条纵向的沟槽,刺激性作用的产生与这种外形特殊的针晶有关:某种毒性物质隐藏在针晶的“纵沟”内或者附近区域,晶体刺破黏膜后毒性物质与组织接触,从而引起刺激疼痛感。在含晶异细胞内新发现的一种不溶性蛋白质可能是半夏的刺激性成分,半夏的三种炮制方法都能够破坏这种蛋白质,因而炮制后刺激性消失。[2] 1.2草酸钙针晶的炮制前后变化及研究现状

7036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半夏炮制工艺规程

目录 1.目的 (3) 2.适用范围 (3) 3.引用标准 (3) 4.职责 (3) 5.产品概述 (3) 6.工艺流程图 (4) 7.操作过程及工艺条件 (5) 8.工艺卫生 (7) 9.质量监控 (7) 10.原辅料、中间产品、成品、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 (8) 11.技术安全、工业卫生、及劳动保护 (8) 12.操作工时与生产周期 (9) 13.劳动组合与岗位定员 (9) 14.设备一览表及主要设备生产能力 (9) 15.原材料、能源消耗定额和技术经济指标 (9) 16.物料平衡的计算 (10) 17.常用理化常数、换算表 (10)

1目的 本工艺规程规定了半夏生产全过程的工艺技术、质量、物耗、安全、工艺卫生、环境保护等内容。 2适用范围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半夏生产的全过程,是各部门共同遵循的技术准则。 3引用标准 《中国药典》2010年版 《四川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二00二年版 4职责 编写:车间主管 汇审:生产部和质量部及其他相关部门负责人 批准:总经理 执行:各级生产质量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 监督管理:质量部QA人员、生产管理人员 5产品概述 5.1产品名称:半夏 5.2汉语拼音Banxia 5.3拉丁名RHIZOMA PINELLIAE 5.4处方名称: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 5.5来源: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e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5.6性味归经: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5.7功能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生用外治痈肿痰核。姜半夏多用于降逆止呕。 5.8性状 本品呈类球形,有的稍偏斜,直径1~1.5c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性。无臭,味辛辣,麻舌而剌喉. 5.9商品名 半夏,以个大、形圆、色白、皮净、干燥、质坚实、粉性足者为佳。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作者:刘亚平 作者单位:轩岗煤电公司医院,山西,原平,034114 刊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9,19(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王全权;宗芳;陈海林对半夏妊娠毒性的探讨[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02) 2.杨守业;叶文华;吴子伦半夏炮制前后对小白鼠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性的研究 1988(07) 3.李国亮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2) 4.钟凌云;吴皓;张琳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机理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5.吴晗;钟凌云;李伟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I[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7(14) 6.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 1990(11) 7.李炳文;胡雪桔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2007(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贾良栋半夏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中药2007,9(2) 2.何荣杰.刁统美半夏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史杂志2009,39(6) 3.程黎晖浅谈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期刊论文]-中草药2007,38(6) 4.修彦凤.张永太.王兴发.XIU Yan-feng.ZHANG Yong-tai.WANG Xing-fa半夏的炮制历史沿革[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5.马新华简述半夏炮制的体会[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10,31(5) 6.吴皓汉至宋代半夏炮制的沿革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1) 7.张小斌.ZHANG Xiao-bin浅析半夏的炮制方法[期刊论文]-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 8.徐根福谈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2009,22(2) 9.修彦凤.洪筱坤.王智华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成药2004,26(1) 10.武刚毅.谭政中药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4,13(7) 引证文献(1条) 1.竹小全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5f125142.html,/Periodical_sxzgyxyxb200901028.aspx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中医中药 半夏常见的炮制及药理作用 丁丽梅 (哈尔滨亚麻有限集团职工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关键词 中药制剂;炮制方法;半夏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9334(2010)03-0374-01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又名:三叶半夏。多年生小草本,高15~30cm,块茎近球形。野生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7~9月间采挖,洗净泥土,除去外皮,晒干或烘干。 1 药材与成分 1 1 药材 干燥块茎呈圆球形、半圆球形或扁斜状,直径0 8~ 2 0c m。表面白色或浅黄色,未去净的外皮呈黄色斑点。上端多圆平,中心有凹陷的黄棕色的茎痕,周围密布棕色凹点状须根痕,下面钝圆而光滑,质坚实而致密。纵切面呈肾脏形,洁白,粉性充足;质老或干燥过程不适宜者呈灰白色或显黄色纹;粉末嗅之呛鼻,味辛辣,嚼之发粘,麻舌而刺喉。 1 2 成分 块茎含挥发油,少量脂肪、淀粉、烟碱、黏液质、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精氨酸、 -氨基丁酸等氨基酸;又含药理作用与毒芹碱及烟碱相似的生物碱,类似原白头翁素刺激皮肤的物质。嫩芽含尿黑酸及其甙[1]。 2 炮制 2 1 法半夏 取净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其颗粒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d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50kg加白矾1kg,泡1d后再进行换水,至口尝稍有麻辣感为度,取出略凉。另取甘草碾成粗块,加水煎汤,用甘草汤泡石灰块,再加水混合,除去石灰渣,倒入半夏缸中浸泡。每日搅拌,使其颜色均匀,至黄色已浸透,内无白心为度,捞起,阴干[2]。 2 2 姜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2 3 清半夏 取拣净的半夏,照上述法半夏项下的方法浸泡至口尝稍有麻辣感后,加白矾与生姜切片共煮透,取出晾至六成干,闷润后切片,晾干。 3 药理 3 1 镇咳、祛痰作用 口服煎剂0 6g/kg对1%碘溶液注入猫右肋膜腔引起的咳嗽有明显的镇咳作用,但比口服可待因1m g/kg的效力略差,药效能维持5h以上,静脉注射0 5~1g/kg亦有明显止咳作用[3]。3 2 止吐作用 用洋地黄酊给鸽静脉注射引吐法,证明口服制半夏,或生半夏流浸膏,姜半夏或白矾半夏混悬液,姜半夏或生半夏煎剂3g/kg,2~3次/d,连服2d均有一定的止吐作用。 3 3 解毒作用 其中所含葡萄糖醛酸的衍化物有显著的解毒作用,可使士的宁对小鼠半数致死量的值升高,对乙酰胆碱也有解毒作用。 4 毒性 浸膏给小鼠腹腔注射半数致死量为13 142g/kg家兔灌服0 5g/(只 d),连服40d,一般情况良好,体重增加;剂量加倍,多数兔有腹泻,半数兔于20d内死亡。小鼠口服各种制剂的混悬液,以死亡为指标,则生半夏毒性最大,其次为半夏,白矾半夏最小。经白矾处理似能解除半夏的毒性。半夏催吐成分不溶或难溶于水,加热可破坏[1]。半夏水溶成分内加醋酸铅后沉淀的物质中含有引起小鼠骨骼肌痉挛的物质,以及箭毒样肌麻痹的物质。 5 结果 通过对半夏3种炮制方法的研究分析,半夏经炮制后,能降低毒性,缓和药性,消除副作用。清半夏可增强燥湿化痰作用;姜半夏可增强降逆止呕作用;法半夏燥湿化痰,多用于中成药中。在临床应用上,生用,治虫、蛇蛰痛,痈肿痰咳,如 桂麝散 ;清半夏,治寒痰咳嗽,如 二陈汤 ;姜半夏,治痰饮呕吐,如小半夏汤,由半夏、生姜组成,治胃脘痞满:如 半夏泻心汤 ;法半夏,治胃寒气滞:如 香砂养胃丸 ,由法半夏、木香等组成。 以上对半夏常见的炮制方法作了初步的研究,为进一步利用半夏这一道地药材打下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江西新医学院 中药大辞典[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1977:179~183 2 贵州省卫生厅 贵州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83~84 3 郭建民,田源洪 中药炮制学[M] 北京:中医古籍出 版社,2003:156~158 (收稿日期:2010-01-20) 374V o l 21 N o 3A erospace M edic i n e M ar2010

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_关开

192 第11卷 第11期 2009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1 Nov .,2009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bunb.)Breit.的地下块茎。性味辛温,有毒,被列为下品,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因其味辛,麻舌而刺喉,自古以来,半夏就列为中药的毒品,需经炮制以后才能入药。半夏炮制入药历史悠久,较早提到半夏炮制法的是《金匮玉涵经》,云:“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其中只提到了“洗”一法。后经过历代不断发展,见于文献记载的半夏炮制方法就有70多种,并沿用至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3种炮制品,即:清半 夏、法半夏、姜半夏。现代研究也表明,半夏经炮制后确实能减低其毒性。 1 炮制方法1.1 清半夏 清半夏始见于明代《本草纲目》中“用大半夏,汤洗七次,每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现代炮制方法为:取净选分路后的生半夏,洗净,用水浸泡2周,每日轻轻搅拌换清水2次。浸泡7天后,至起白沫时,放入串碎后溶化的白矾水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 关 开1,姜 楠2,田 原1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半夏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因其有毒,所以必须进行炮制之后方可安全使用。详细介绍了3种半夏最常 用的炮制方法,分别是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并对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中所使用的辅料能够降低半夏的毒性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使医务工作者更好的掌握半夏的使用。 关键词:普外科;不安全因素;讨论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半夏;炮制方法;炮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1- 0192- 02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关开(1971-),女,辽宁沈阳人,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别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工作。 表2 肉桂汤液中挥发油百分体积浓度 煎煮方法 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0.0460.0820.0560.0730.0830.0800.0600.044浸泡后下0.0820.0780.0690.0610.0790.0590.0530.042直接后下0.0430.0790.0880.0910.0980.1040.1150.103 2 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的测定[1] 仪器与试药:HITACHI 高效液相色谱仪, L-2300泵,L-2400检测器。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是均为分析纯。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色谱柱汉邦ODSC18(5μm,4.0mm×250mm),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0nm,温度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以桂皮醛计算为3000,样品中桂皮醛出峰良好。 表3 各挥发油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 煎煮方法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78.263.778.763.464.879.371.066.6浸泡后下79.681.489.882.682.881.779.867.9直接后下 87.584.580.184.287.486.391.283.1 溶液的制备:(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桂皮醛标准品2.0μL,精密称量,稀释制成21.3μg/mL 的甲醇溶液。(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各样品挥发油2.0μL,以4.3.1中同样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待用。(3)样品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保留时间30min,在18min 左右出峰,记录峰面积;同法,吸取各样品溶 液5μL,保留20min 左右,记录与桂皮醛保留时间相对应的吸收峰面积,以样品吸收峰面积为100%,计算各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 3 结 果 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直接后下组肉桂挥发 油浓度和收率在煎煮5~30min 之间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上升,浸泡后下组中挥发油浓度先高后低,2min 时即达到较高水平,但不及直接后下组10~30min 的水平值,且下降较快,不易控制;从桂皮醛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看,直接后下组水平值较高,30min 时达到最高值91.2%。 结果表明:考虑到挥发油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桂皮醛又是挥发油中主要的药效物质,可以认为含量高则疗效好,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实验,可以得出肉桂制汤宜以直接后下煎煮30min 左右为好。 4 讨 论 在煎汤方法中,以提取挥发油为主的肉桂的最 佳工艺条件是直接后下煎煮30min,其中在20min 时煎出率最高。3种不同的煎煮方法虽然挥发油的提取率有差异,但是总体提取率偏低。在煎煮装置上加适当冷凝装置,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增加,所以对以挥发油为主要药效目的的,密闭煎煮的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91-92. [ 2 ] 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 ( 3 ):249-250.

半夏炮制的研究进展论文

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 摘要::从半夏炮制的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综述,为深入研究半夏的炮制提供线索和依据。 关键词::半夏;炮制工艺;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0 引言: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 茎,为中医临床上常用的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1]。自古以来,半夏被列为中药的毒品,因其味辛辣、麻舌而刺喉,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半夏经炮制后毒性降低,故炮制品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等作为半夏临床常用的规格。经查阅文献资料,发现有大量关于半夏的文章发表,国家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也专题对半夏进行了研究,但对其炮制减毒的机理研究进展不大,说明该项研究有一定难度。本文从净选加工、炮制工艺、炮制对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方面,对近年来半夏的炮制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总结,以期能为进一步开展半夏的炮制机理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1 半夏的现代炮制品 1.1清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白矾20kg。 1.2姜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每100kg半夏用生姜25kg、白矾12.5kg。1.3法半夏 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透,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ill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2 炮制工艺研究 2.1清半夏 郭富礼[2]主张将半夏按大、中、小分成3档,分别用8%白矾水浸润3—5d,至无干心后轧扁。饮片厂大量生产可用轧面条机,调节适当的轧滚间距轧扁,量小可在干净的水泥地上用石磙碾过或用石块手工砸扁也可,然后晒干入药。王潮奎等[3]研究了半夏炮制过程中加矾量及采用加热方式与所炮制饮片质量和毒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半夏加热加压30min和经8%白矾溶液浸制均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且水浸出

中药炮制试题及答的案

习题 一、填空题 1.将净选后的药物加入一种或数种_______,_______反复炮制的方法,称为复制法。 2.复制法按工艺程序,或_______,或_______,或_____,或_____,或_____,或_____,反复炮制达到规定的质量要求为度。 3.常用复制法炮制的药物是_____、_____. 4.半夏常用的炮制品有_____、_____、_____. 5.天南星常用的炮制品有_____、_____. 二、选择题 (一)A型题 1.处方开半夏应付给的炮制品是() A.生半夏 B.清半夏 C.姜半夏 D.法半夏 E.半夏曲 2.清半夏的主要功用是() A.长于化痰 B.善于止呕 C.专供外用 D.适于配散剂内服 E.偏于祛寒痰 3.半夏炮制品中善于止呕的是() A.清半夏

B.法半夏 C. 姜半夏 D.半夏曲 E.生半夏 4.制清半夏时每100kg半夏,所用的辅料和数量是() A.白矾10kg B.白矾12.5kg C.白矾20kg D.生姜12.5kg E.生姜20kg 5.制法半夏时每100kg半夏,所用甘草、石灰的量分别是()A.10kg、15kg B.20kg、15kg C.15kg、15kg D.15kg、20kg E.15kg、10kg 6.制天南星时每100kg天南星,所用生姜、白矾的量分别是()A.10kg、10kg B.10kg、12.5 kg C.12.5 kg、10kg D.12.5 kg、12.5 kg E.12.5 kg、20kg (二)B型题 A.长于化痰

B.增强降逆止呕作用 C.偏于祛寒痰,多用于中药成方制剂 D.外用于疮痈肿毒 E.增强健脾温胃、燥湿化痰的作用 7.姜半夏的炮制作用主要是() 8.半夏曲的炮制作用主要是() 9.清半夏的功能主要是() 10.法半夏的功能主要是() 11.生半夏的功能主要是() (三)C型题 A.生姜 B.白矾 C.两者都是 D.两者都不是 12.炮制姜半夏所用的辅料是() 13.炮制清半夏所用的辅料是() 14.炮制法半夏所用的辅料是() 15.炮制制天南星所用的辅料是() (四)X型题 16.用生姜、白矾炮制而成的炮制品主要有()A.姜半夏 B.制天南星 C.胆南星 D.制白附子

半夏毒性知多少

半夏毒性知多少? 2018-08-07 widlinhua...阅 1308 转 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 半夏Pinellia ternata 半夏作为中医临床上常用中药之一,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由于其有毒,内用。其炮制品较多,主要有: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五种,作为中医,你了解

首先,咱们从半夏的名字谈起。这味药为什么叫做半夏呢?半夏之名始见于《礼记·月令》:“仲夏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五月半夏生,盖当夏之半也,故名”。也就是说半夏由于生长在仲夏,半左右,因此得名。另,半夏一般在8-9月份采收,再过一段时间就到了,它的入药部位是地下的 半夏Pinellia ternata 关于半夏的毒性方面,半夏是天南星科植物,具有“戟人咽”的刺激性,误服会出现粘膜及皮肤刺激吸缓慢甚至窒息死亡。除了半夏,天南星科中药还有天南星、白附子。除此以外,很多观赏植物也

物,大多有毒,比如:龟背竹、马蹄莲、花叶芋、白掌、红掌等,大家欣赏欣赏就可以了,可不要 佛焰苞 天南星科的植物很好辨识,具有特有的佛焰花序,肉穗花序被形似花冠的总苞片包裹,此苞片被称焰苞”是因其形似庙里面供奉佛祖的烛台而得名。而整个“佛焰花序”,恰似一枝插着蜡烛的烛台。大赏植物,就要上点心了。 上面讲到,半夏的入药部位是地下的块茎,它虽然长在地下,但是是茎而非根。大家可以想一下土时间放长了它会发芽,这个特性表明它是茎而不是根,根是发不了芽的。

半夏临床上主要有以下五个炮制品: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半夏曲,它们炮制方法比面我简单的概括一下: 炮制品 生半夏 炮制方法 洗干净,干燥

半夏炮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_董子红

半夏炮制中值得探讨的几个问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 中医医院(830000)董子红史万瑞 半夏为中医常用止咳化痰药物,因其生品毒性剧烈,必须经过加工炮制方能供内服配方用。5中国药典62000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三种炮制品,即清半复、姜半复和法半复。但这三种炮制品在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仅供参考。 1历代炮制半夏辅料 历代曾应用许多种辅料炮制半夏,最主要的目的是去半夏之毒。现在常用的辅料有明矾、石灰、生姜和甘草,但据研究报道,具解毒作用的只有明矾和石灰。半夏的毒性成份为甾醇类、辛辣醇和生物碱,不溶或难溶于水,不能单独被水漂、姜浸所破坏,也不能在100e加热3小时完全破坏。所以,姜半夏只有通过用白矾浸泡后方能降低毒性。而生姜本身仅有协同止呕作用。同时,甘草现在仅用于法半夏的炮制中,法半夏与清半夏的区别除了加甘草呈黄色外,其主要功效相同,临床应用并无严格区别。说明不加甘草同样能达到相同的目的。那么这种甘草制的半夏是否就没有什么价值了呢?应深入研究探讨。 2历代炮制半夏的目的 历代半夏的炮制,第一个要求就是浸泡,时间少则数日,多则数十日,现在各地仍遵循了这一点。但长时间的浸泡会使半夏的有效成份大量散失。对此,清代赵学敏在5本草纲目拾遗6中早已提出了不同看法,曰:/半夏浸泡,尽去其滋味,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残渣,何异之有?0现有研究报道,半夏长期水浸泡,则水溶性成份损失达87.5%醇溶生成份损失88.1%,生物碱损失50%。另据研究表明,生半夏入煎剂完全无毒,且疗效优于炮制品,说明半夏的有效成份大多溶于水,而其毒性成份难溶或不溶于水。长时间的浸泡漂洗使溶于水的有效成份大量流失,而不溶于水的毒性成份保留下来,这样不是与炮制目的背道而驰吗?如何看待这一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3历代炮制半夏的要求 历代对半夏炮制品的要求多为/浸透0、/无干心0成颜色的改变为标准。现多以口尝微有麻舌感为度。但也有提出应以口尝无麻舌感为度。半夏的麻辣味是由其毒性成份辛辣醇产生,无麻辣味说明这种毒性成份已被除去,而稍有麻辣感说明其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毒性成份,这对疗效有无影响,其最大限度含量应该为多少,都是尚未确定的。这一量化指标还需进行实验研究来解决。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研究已阐明半夏的主要化学成份及药理作用,因此,应该更广泛地采用化学实验及药理学研究的方法对半夏的炮制机理和炮制工艺进行系统研究,为炮制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收稿日期:2003-05-15) 另外,经过炒制后,降压作用比生用增加了一倍,降血压的作用增强。 5讨论 5.1杜仲有炒、炙、制炭炮制等方法,现代又极少使用生品。炒后降压作用增强,可能是降血压的有效成份煎出较多,但其它如补肝肾、强筋骨、安胎作用是否都增强,有待进一步探讨。 5.2杜仲以盐水制应用较广,可能是/盐能入肾0的理论的影响,在临床中是否作用增强,还需从成份、药理及临床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比较,解释其作用机理。 5.3炒制法、辅料制法,各有其特点和作用,是否能增强或减弱某一种或几种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取舍。 5.4杜仲炒炭的目的是为了增强药物的止血作用,而生杜仲及其它炮制品均无止血的作用,因此,杜仲的作用范围有待临床来证实。 5.5辅料制的辅料用量问题,各地不一,也应研究统一。 (收稿日期:2003-05-13) 35 新疆中医药2004年第22卷第1期(总第89期)

浅谈中药炮制的解毒机理

浅谈中药炮制的解毒机理 【关键词】中药炮制;解毒机理 中药炮制是根据中医药理论,按照医疗调配、制剂的要求,以及药材自身的性质,所采用的一项制药技术。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总结探索,证明中药炮制能消除或降低部分中药的毒性,提高中医临床用药的安全系数,扩大中药资源。中药炮制解毒机理成为广大医药工作者研究课题之一,现笔者就中药炮制解毒的一些机理试行分析。 1 加热解毒 加热需要火,而“火”与中药炮制关系密切,如煮、蒸、炒、焙、炙、炮、煅、炼等炮制方法都与火有关,绝大部分中药都需经“火”炮制。现代科学证明,加热能使中药所含的某些毒性成分解破坏、凝固变性、升华散失或部分减少,以达到解毒的作用。 1.1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分解破坏中医认为马钱子有大毒,临床服用前必须炮制,以减少有毒成分士的宁的含量,经过高温砂炒后,士的宁部分分解破坏,砂烫后马钱子中士的宁含量降为1.85%左右,毒性降低,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疗效[1]。干漆含干漆酚50-60%,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毒性,不能生用,焖煅后,干漆酚约减少70%,毒性、刺激性显著降低[2]。川楝子生用有毒,炒制后毒性蛋白被分解破坏,降低了毒性。 1.2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蜈蚣的毒液内含有两种类似蜂毒成分,即组胺样物质及溶血性蛋白质,此外尚含有酪氨酸、蚁酸、脂肪油及胆固醇等,其中蚁酸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小蜈蚣咬伤可产生局部刺痛及红肿,大蜈蚣咬伤可引起局部坏死、发热、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严重时发生昏迷及过敏性休克[3]。加热可使其有毒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所以蜈蚣使用前都要用烘焙法加工炮制,以降低毒性。白扁豆含有一种植物蛋白质(红细胞非特异性凝集素),对人体有害,炒制或炼制后,该成分凝固变性而失去活力,达到降低毒性效果。 1.3 加热使中药有毒成分升华挥发或减少红娘子、斑蝥均有大毒,有毒成分斑蝥素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口服斑蝥素量超过30mg即中毒死亡。斑蝥素在84℃升华[2],伴炒红娘子、斑蝥后所含斑蝥素部分升华散失,毒性降低。苍术生用辛温苦燥,所含挥发油量大对中枢神经呈麻痹作用[3],麦麸炒后,挥发油减少约15%,缓和了燥性,降低了副作用。没药、乳香等树脂类药材含有一定的挥发油,对胃肠道有强烈的刺激,炒制后,挥发油挥发散失,副作用大大降低。水蛭生品药性峻猛,属破血之品,气腥味烈,多入煎剂,经滑石粉烫制后,主要活性成分水蛭素含量减少,可入丸散,可直接内服,可相对温和地治疗内损瘀血、心腹疼痛等症[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