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讲义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讲义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讲义

人力资源管理——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组织信息的采集与处理

一、组织信息的采集

(一)组织信息调查研究的阶段与步骤

第一阶段:调研准备阶段。分为三步骤。

1.初步情况分析。是调研中最艰难的一步。尽可能抓住问题要害。

2.非正式调研。对拟定假设问题进行调研,并发现新问题、新假设。这一步骤常用探索性调研法。

3.确定调研的目标。

第二阶段:正式调研阶段。这是市场调研最主要、最关键的阶段。也分三个步骤。

1.决定采集资料信息的来源和方法。

信息有两种:原始信息(第一手资料、初级资料)和次级资料(第二手资料)。第二手资料即已经过初步分析的资料,快速省钱。但运用这些资料可能会失误及失时。

2.设计调查表格和抽样方法。

表格要求做到文字简练、通俗易懂、内容简单明确,问题便于回答。

抽样方法有多种,可以随机抽样、按一定标准抽样,或普查的方式。

3.实地调查(现场调查)。

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调查人员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了调查工作的成败。所以要做好调查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对他们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三阶段:结果处理阶段。

1.整理分析调查资料。这是对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统计、分析过程。常用方法:描述性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预测性分析法。这一步骤还包括确定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的鉴定。

2.写出调研报告。

包括的内容:调研的目的要求、调研的方式方法、调研的结论、建议等。

原则:真实、完整、客观。

注意说明:资料的来源(资料的可靠性)

统计的方法(资料的科学性)

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资料的可信性)

(二)信息调研的具体要求

1.准确性。即真实性,是信息调研的核心。

2.系统性。要求调研的资料完整,防止作出片面的判断。

3.针对性。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4.及时性。包括采集、分析、加工、处理、传递等环节的迅速。

5.适用性。对本企业足够有用的信息。

6.经济性。花最少的钱得到最好的信息。

(三)信息调研的类型

1.探索性调研。

属于非正式调研。当无法确定调查的内容时使用。

2.描述性调研。

属于正式调研。是对调研问题的各种相关因素进行大概的、关联性反映的调研。且这些情况很难用定量的数据说明时,可采用这种定性调研法。

3.因果关系调研。

可采集到有关自变量和因变量的资料及数据。

4.预测性调研。

这类调研一般在对企业未来人员需求变动预测时特别有意义。

(四)信息采集的方法

1.询问法。要求调查人员有较高的询问技巧及设计高质量的调查提纲或问卷。按与被调查者接触的方式不同,分为:

(1)面谈询问法。优点:深入了解被调查者的实际意见;机动灵活,一般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资料较真实可靠。缺点:调查成本、时间的增加;对调查

员的素质要求高;调查范围窄,使结果产生片面性。

(2)电话调查法。优点:成本低、时间省、量大面宽、便于统计整理。特别适合于采集一些比较简单的信息,尤其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种情况的看

法(是或非,好与坏)。缺点:不适合采集较复杂的问题。

(3)会议调查询问法。优点:省时省钱,效率高,相互启发交流。缺点:缺乏充分的发言机会,可能被少数权威人士影响自己的看法。

(4)邮寄调查询问法。优点:成本低、面广,被调查者有时间深入思考。缺点:时间长,问卷回收率低。

(5)问卷调查询问法。优缺点介于面谈法和邮寄法之间。

2.观察法。调查者亲自到现场观察。优点:可以得到较真实、较自然的结果和结论。具有较大的可信度和使用价值。缺点:只能观察到表面现象,无法了解其心理变化和思想。往往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才能得到理想结果。

(1)直接观察法。调查人员直接到现场观察记录。

(2)行为记录法。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记录。对一些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对一些商品价格昂贵的商场柜台比较可行。

二、组织信息的处理

(一)信息处理的要求:及时、准确、适用、经济。

(二)信息处理(数据处理)的程序与内容:原始数据的采集、加工(信息处理的基本

内容)、传输、存储、检索、输出。

三、组织信息的分析

(一)组织信息的分析

对原始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使信息转化为情报的过程,在信息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分析的方法有:专家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财务报表分析法、态势分析法(S WOT)。

SWOT分析即企业优势S、劣势W、机会O、威胁T分析,前两个属于企业内部条件分析,后两个属于企业外部环境分析。

(二)组织信息分析的结果应用

1.信息管理人员对分析的结果按照不同的信息需求源进行分类,可将信息分为三类:特殊情报(提供给高层决策者)、战略信息(提供给中层管理者)、战术信息(提

供给一线员工)。

2.对信息进行评级。评级的标准是信息源的可靠性(通过某些标准可以有效去除一些虚假信息)和资料本身的可靠性(可通过其他信息源来证实)。

[相关知识]

一、组织概念

1.对人的组织:社会组织,包括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

2.对物和财的组织:技术组织,包括物质形态的组织和价值形态的组织。

3.组织的有形部分:“企业——车间——班组——岗位”之间形成管理层次,即管理体制中的“体”。

4.组织的无形部分:不同管理单元的任务、责任、权力及沟通、协作方式,它们通常形成制度,即管理体制中的“制”。

二、组织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

2.分工并确定部门职责范围

3.确定人员权力

4.确立各种上下左右的领导协作关系

5.配备和使用人员

三、组织设计的要求及原则

要求:具备必需的功能;有利于发挥成员能力;协调良好;高效灵活。

原则:

1.目标-任务原则。应因事设职,因职设人

2.分工协作原则。它是使组织协调和具有激励性的保证。

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即实行“例外管理”。统一领导保证协调,分级管理发挥下属积极性。

4.统一指挥原则。任何下级只能接受一个上级的直接领导,否则会造成秩序混乱。

5.权责相等原则。它是发挥组织成员能力的必要条件。

6.精干原则。层次少,人员精,才能使组织高效灵活。

7.有效管理幅度原则。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上级领导直接领导下级的人数。它与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管理幅度的影响因素:职务性质内容、领导能力、机构的健全程度等。应尽量减少管理层次。

第二节人员计划的制定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信息的采集

一、工作岗位信息的收集

主要通过岗位分析实现。收集企业的全部资料及每个岗位与前后岗位的有关资料。后者可借助于组织机构图和产品工序目录。

岗位分析可通过若干要素的提问以确定岗位的特点。主要包括两方面:关于岗位(事)、关于工作者完成该岗位工作所需具备的条件(人)。

二、信息收集的方法

1.调查表。优点:是一种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工人积极配合提供最详尽的资料。

缺点:对填表人文化的要求;所提问题可能导致错误理解。缺乏完整的可比性。

2.座谈。为了取得精确完整的和可比较的资料,一般采用此法。它是检验已经使用的岗位资料的一种有效形式。座谈活动的主要困难是难以找到能获得工

作者信赖的高级分析员.及分析者小组。

3.现场考察。如测时、工作日写实、工作抽样等。重复性强的岗位最适宜采用此法,能观察到工作者实际的工作情况。但它不适合于那些有很多个人判

断或脑力的岗位。

三、岗位分析的目的

岗位分析的中心任务是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依据。而岗位分析的结果——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职务晋升图都必须以良好的岗位设计为基础。

(一)岗位设计的要求

1.提高工作效率

2.分工合理、协作默契

3.工作环境改善

(二)岗位设计的内容(方法)

1.扩大工作范围,丰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工作任务。途径有:

(1)工作扩大化。包括横向扩大(工作内容向水平方向扩展,将分工很细的作业单位合并)和纵向扩大(工作范围沿组织形式的方向垂直扩大)。

(2)工作多样化。在岗位现有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充实工作内容,使工作多样化。包括5个方面:多样化(在不同工序上轮流操作)、任务的整体性、

明确任务的意义、给予自主权、反馈。

2.工作满负荷。

3.工作环境的优化。

第二单元岗位设置与人员计划的制定

一、岗位设置的原则

基本原则:因事设岗。即由组织的总任务而定。此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有:

最低数量原则;有效配合;发挥效应;协调良好;经济、科学、合理、系统化原则。

岗位设置以后,还需不断改进,进行工作的设计和再设计。

二、企业人员计划的制定

(一)制定人力资源规划的程序

*包括两个层次:总体规划和各项业务计划。业务计划是总体规划的展开和具体化。它们都由目标、任务、政策、步骤、预算等部分组织。

*人力资源规划的核心部分包括:人力资源需求预测、供给预测、供需平衡三项工作。

*需求的影响因素:1、组织外部环境(可预测性较弱)

2、组织内部因素(组织的战略目标的影响,是影响需求的

最重要因素,此外,还有其他内部因素,如预算、销售预测等)

3、人力资源自身因素(人力的稳定性、培训)

*供给预测:内部供给和外部供给。

*人力资源规划步骤:

1.收集企业内外部信息

2.确定人力资源规划期限

3.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它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工作。

4.制定平衡供求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供求平衡是人力资源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5.对规划进行监督、评估、反馈,并调整。

(二)企业人员计划的制定(狭义的人力资源规划)

即进行人力资源供求预测,并使之平衡的过程。实质上是企业各类人员需求的补充规划。

计划期内人员补充需求量=计划期内人员总需求量-报告期期末员工总人数+计划期内自然减员总人数

[相关知识]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它是指为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是供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总目标是:确保企业各类工作岗位在适当的时机,获得适当的人员(包括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等),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潜力,有效地激励员工,保持智力资本的竞争优势。

从规划的期限分,有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战略规划)、短期计划(一年及以内的战术计划)、中间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发展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计划。

2.组织人事规划

3.制度建设规划:它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吸引、录用、维持、评价、调整、发展等六项基本职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保证。

4.员工开发规划

第三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编写

第一单元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与执行

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项目构成

1.工资项目。它是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主体。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费等。

2.涉及职工权益的社会保险费及其他相关的资金项目。这部分费用与工资项目存在一定的比例关系。包括各种保险费及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住房

基金、工会基金等。

3.其他项目。如其他社会费用、非奖励基金的奖金、其他退休费用等,是在发生之后才有的项目。

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程序和方法

(一)编制费用预算的基本依据

1、有关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信息

2、本企业对下一年度工资调整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二)编制费用预算的基本程序和要求

1.工资项目的预算

依据:本年度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当年同比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当地的工资指导线。一般来说,取前二者增长幅度最高的指数作为调整工资的标准。从而保证企业合法经营,又不降低员工生活水平。

在进行预算时,还要分析本年、上年的预算及结算情况,及有关的生产经营情况,最终作出预算。

2.社会保险费与其他项目的预算

本类项目的提取比例一般是按照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测算的。

三、编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费用预算

预算与执行的原则是“分头预算,总体控制,个案执行”。

第二单元人力资源管理成本的核算[相关知识]应明确各种费用或消耗分别属于何种成本。

1.人力资源的原始成本与重置成本

原始成本包括获得和开发人力资源的成本,从招聘到正常退休为止所投入的经费和人力。

重置成本是企业为置换目前正在使用中的人才所付出的代价。包括人力资源的获得、开发和离职成本。

2.人力资源管理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可以直接计算和记帐的支出及损失。

间接成本是不能直接记入财务帐目的,通常以时间、数据或质量等形式表现的成本。

3.人力资源管理的可控成本和不可控成本

一般来说,企业内部的活动安排属于可控因素,而企业外部环境属于不可控因素。但两者是相对的。对成本的控制力一方面取决于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取决于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及管理行为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4.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事先估价而确定的某项活动的投入标准,主要意义在于对实际的成本控制。

5.人力资源管理行为不当所造成的成本

是指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行为对员工的工作行为乃至工作绩效产生副作用而导致的人力资源管理浪费或管理成本支出。

直接成本方面的表现:缺勤率、离职率高,消极怠工等,浪费材料,事故多。

间接成本方面的表现:员工的工作态度差、不愿交流、对管理人员缺乏信任和尊重。

人力资源管理员(补充内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机构设置与信息汇总

一、组织机构类型(各种类型的特点)

直线制:最简单,命令统一,但缺乏专业性。适合于小企业。

直线职能制:厂长统一指挥(集权)与职能部门(专业化)参谋指导相结合。

事业部制:分权制。总原则“(总公司)集中决策,(事业部)分散经营”。总公司通过利润指标对事业部实施控制。适合大规模企业。

矩阵制:最大特点是具有双道命令系统。横向协调好。适合于研究项目。

二、管理幅度(管辖人数)的影响因素

下级的分散程度、完成工作所需时间、工作内容、上级及下级的能力、标准化程度等。一般来说,从事日常正常工作可管辖15—30人,从事内容多变的工作可管辖3—7人。

三、信息收集的方法

调查访谈、档案纪录、工作日写实

第二节企业工作岗位变动与人员需求预测

一、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

两者的联系:都是岗位分析的结果。

两者的区别:岗位规范以“人”为中心,工作说明书以“事”为中心。岗位规范是工作说明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岗位规范是按照标准化的原则确定的。

二、工作说明书的基本内容

岗位名称、岗位编号、岗位说明、资格条件、岗位评价与分级。

三、岗位规范的基本内容和格式

1.干部岗位知识能力规范:职责、知识、能力、经历。

知识:6项(文化程度、专门知识、政策法规知识、管理知识、外语水平、相关知识)。能力:7项(理解判断、组织协调、决策、开拓、社会活动、语言文字、业务实施)。

2.干部岗位培训规范

3.工人岗位技术业务能力规范:应知、应会、工作实例。

4.工人岗位操作规范

四、人力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企业外部环境、企业内部、人力资源自身。

五、工作分析中的术语(掌握某种行为属于何种术语)

工作要素、任务(打字员打字)、责任(打字员的责任包括打字、校对等任务)、

职位(包含多项责任,职位与个体一一匹配)、职务(一种职务可以有多个职位,如某个企业有多个秘书)、职业。

六、工作分析的组成

由两大部分组成:工作描述(对工作的说明)

工作说明书(工作对人的要求)

七、需求预测技术

1.德尔菲法:定性预测技术。

2.数学模型法:回归分析法。企业中与劳动力的数量关系最大的是产量或服务的业务量。

3.劳动定额法:人数=任务总量/定额标准

4.转换比率法:适合于短期需求预测。主要用于预测辅助人员的数量。

5.计算机模拟法:最复杂也是最精确的方法。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一节员工的招聘与配置

招聘的目标:获得企业所需要的人。

招聘的前提有两个:人力资源规划、工作描述与工作说明书。

招聘的过程:主要有招募、选择、录用、评估等一系列环节。

[相关知识]

一、招聘的原则

1.效率优先:节约费用方法(依靠证书筛选、利用内部晋升制度)

2.双向选择:是目前市场上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3.公平公正:

4.确保质量

二、人员配置的主要原理

1.要素有用:没有无用之人,只有没用好之人。配置的根本目的是为任何人找到和创造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2.能位对应:使个人能力水平与岗位要求相适应。

3.互补增值:通过个体之间取长补短形成整体优势。

4.动态适应:不断调整人与事的关系才能达到重新适应。

5.弹性冗余:既要达到工作的满负荷,又要留有余地。

三、招聘与录用的程序[2P29]

1.人力需求诊断

把握需求信息,确定人员招聘的种类和数量。

提出需求、填写“人员需求表”、人力资源部审核并报批。

5.制定招聘计划

计划的主要内容:录用人数及达到规定录用率所需吸引的人数。

从候选人应聘到雇用之间的时间间隔。

录用基准。

录用来源。

计算招聘成本。

6.员工招聘与录用

1)组织内部人员调整。应先于组织外招聘,尤其对于高级职位或重要职位的人员更应如此。

2)外部选聘,发布征聘信息及广告。包括选择合适的招聘方法、技巧;筛选求职者登记表及个人简历;测试与面试、体检;录用者岗前培训;试用员工上岗试用。

第二节招聘准备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信息的分析

一、工作岗位信息分析的步骤

(一)确定工作分析信息的主要内容:6W1H

(who,when,what,where,why,whom,how)。

(二)选择工作信息的来源与收集者[参见3P25]

来源:书面报告、任职者的报告、同事的报告、直接的观察。

收集者:工作分析人员、任职者、上级主管等。

(三)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利弊)

观察法、面谈法、问卷调查法、工作实践法、典型事例法、工作日志法等

二、工作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

1.观察法:较适用于对体力工作者和事务性工作者。如搬运工、文秘等。

直接观察法:适用于工作周期很短的岗位。

阶段观察法:适用于工作周期性较长的岗位。

工作表演法:适合于工作周期很长和突发性事件较多的工作。

2.面谈法:特别适合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人。

3.问卷调查法:最常用,最快最省时间。

4.工作实践法:适用于短期内可以掌握的工作。

5.工作日志法:信息可靠性很高,适用于工作循环周期较短,工作状态稳定的职位。[相关知识]

工作分析的方法

1.个人重点法:以个人特征为重点的分析方法。主要有职位分析问卷PAQ法,该法为人事调查、薪酬标准制定等提供依据。但对于工作描述与工作再设计不是理想的工具。

2.岗位重点法:以岗位为重点的分析法。主要有功能性工作分析FJA法。该法对培训的绩效评估非常有用。但该法撰写费时费力,同时,它不记录有关工作背景的信息,对于员工必备条件的描述也不理想。

第二单元招聘申请表设计

一、招聘申请表的特点

由单位设计的一种初级筛选表。其特点:节省时间、准确了解、提供后续选择的参考。

二、招聘申请表的设计

主要收集关于应聘者背景和现在情况的信息。应包含以下内容:

个人基本情况、求职岗位情况、工作经历和经验、教育与培训、生活和家庭情况、其他。

具体设计的项目要根据工作说明书来定。

第三节招聘实施

第一单元招聘渠道选择及招聘广告信息的发布根据本单位招聘的要求和所招聘人员的特点,确定合适的招聘来源和招聘方法。

一、内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内部招募是指通过内部晋升、工作调换(时间较长)、工作轮换(短期的有计划的)、人员重聘(如下岗、休假人员)、公开招募(企业全体员工)等方法从企业内部补充人员。

优点:准确性高、适应较快、激励性强、费用较低。所以许多企业都特别注重从内部选拔人才,尤其是管理者,特别是高层管理者。

不足:可能因操作不公或员工心理原因造成内部矛盾;容易造成“近亲繁殖”、“团体思维”现象,抑制了个体创新。

1.推荐法。可用于内部和外部招聘。此法成功概率较大。最常见的是主管推荐。

2.布告法。经常用于非管理层人员的招聘,特别适合于普通员工的招聘。

3.档案法。

二、外部招募的主要方法

优势:带来新思想、新方法;有利于招到一流人才;树立形象的作用。

不足:筛选难度大;进入角色慢;招聘成本大;决策风险大;影响内部员工积极性。

来源:学校(各单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最主要来源)、竞争对手与其他单位(需要相专业工作经验的职位)、下岗失业者、退伍军人(行政保卫等岗位)、退休人员(工作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协调能力、稳健的处世作风时,如经营顾问、财务部门)。

1.发布广告。关键是媒体的选择和广告内容的设计。

2.借助中介法。

1)人才交流中心:针对性强,费用低。但对于热门人才或高级人才的招聘效果

不好。

2)招聘洽谈会:单位与应聘者直接进行交流,节省时间。

3)猎头公司:适合与对高层次人才的招聘。其推荐的人才素质高,成功率也较

高。但其收取的服务费也高,通常达到推荐人才年薪的25%--35%。

4)上门招聘法:即校园招聘。通常用来选拔专业化初级水平的人员。一般来说,

工作经验少于3年的专业人员约有50%是在校园中招聘的。

5)熟人推荐法:对招聘专业人才比较有效。

总之,内外招聘各有优缺点,应两者相结合,具体的结合力度,取决于企业的战略计划、招聘的岗位、上岗速度以及对企业经营环境的考虑等因素。唯一的原则是,招聘最终要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三、广告信息的发布

解决两个关键问题:

1.广告媒体的选择。

1)报纸(适合于在某个特定地区的招聘、适合候选人数量较大的职位、适

合流失率较高的行业或职业)。

2)杂志(适合于寻找的职位合格候选人相对集中在某个专业领域内的情

况、适合空缺职位并非迫切需要补充且地区分布较广的情况)。

3)广播电视(适用于当单位迅速扩大影响、需要招聘大量人员时;或为引

起求职者关注,将单位形象的宣传与招聘同时进行的情况)。

4)网上招聘(许多大型企业、外商合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计算机、通

讯领域的人才及中高级人才的招聘多用次法)。

2.广告内容的设计。

1)设计原则:注意—兴趣—愿望—行动。还要求真实、合法、简洁。

2)招聘内容:单位及职位情况、任职资格、人力资源政策、应聘者的准备工作、

联系方式。

第二单元初步筛选技巧

人员选拔是招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技术性最强的一步,难度也最大。包括资格审查、初选、面试、其他测试、体检、个人资料核实等内容。

初步筛选是通过审阅应聘者个人简历或应聘申请表进行的,看他们是否与职务规范所需条件相当。初选工作在费用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应坚持面广的原则让更多的人参加面试。

笔试:

通过笔试进一步了解应聘者的信息。笔试往往作为应聘者的初次竞争,成绩合格者才能继续参加面试或下轮的选择。它是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基本的选择方法。对大规模的应聘者进行筛选时更有效。主要包含两方面的测试:基础知识和素质能力。又可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知识和能力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命题是否恰当是笔试的首要问题,命题必须既能考核应试者的文化程度,又能体现出应聘职位的工作特点和特殊要求。

第三单元面试的实施与技巧

一、面试的基本步骤

5个阶段:面试前的准备、面试开始阶段、正式面试阶段、结束面试阶段、面试评价阶段。评价的方法有评语式评估(应聘者之间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和评分式评估法。

二、面试问题设计技巧

面试基本问题的来源主要是:招聘岗位的工作说明书和应聘者个人的资料。

三、面试提问技巧

面试中,问、听、观、评是几项重要而关键的基本功。

主要提问技巧有:

1.开放式提问:让应聘者自由的发表意见,一般在面试开始时运用。“谈谈你的工作经验”

2.封闭式提问:让应聘者对某一问题做出明确答复。“你曾干过秘书工作吗?”。

3.清单式提问:鼓励应聘者陈述优先选择,以获取应聘者选择可能性或决策方面的能力。“你认为产品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假设式提问:鼓励应聘者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以探究应聘者的态度或观点。“如果你处于这种状况,你会怎样处理?”。

5.重复式提问:检验获得信息的准确性。“你是说…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说的意思是…”。

6.确认式提问:鼓励应聘者继续与考官交流。“这种想法很好!”。

7.举例式提问:是面试中的一项核心技巧。又称行为描述提问。可针对应聘者过去工作行为中特定的例子加以询问,所提的问题并不集中在某一点上,而是一个

连贯的工作行为。提出一连串问题。

[相关知识]

面试是双向的了解过程,一方面使单位综合了解应聘者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使应聘者了解单位的情况。现代社会的面试具备更多新特点:精心设计、特定场景、由表及里。

面试目标:涉及考官和应聘者双方的目标。

面试类型: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笔记 第一章企业核心能力与人力资源管理 1、企业的可持续成长与发展,在实践中必然是外部途径与内部途径的统一,即一方面需要进行例行的外部行业选择和对行业竞争要点进行准确的把握;另一方面,又需要依靠不断苦练内功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只有两者兼备的企业才能够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2、企业核心能力 典型代表 麦肯锡公司:核心能力就是组织内部一系列互补的知识和技能的组合,它具有使企业的一项或多项业务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的能力。同时,核心能力由洞察预见能力和一线执行能力构成。(洞察预见能力主要来源于科学技术知识、独有的数据、产品的创造性、卓越的分析和推理能力等) 国内的李悠诚等人的观点:核心能力就是无形资产,核心能力的内容包括技术、技能和知识。它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获得的能力。 识别某项因素是否是构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标准的四个特征: 第一、价值性。(价值=收益/成本) 第二、独特性。(决定了企业之间的异质性和效率的差异性,是解释一个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原因) 第三、难模仿性。 第四、组织化。 核心能力:组织自主拥有的,能够为顾客提供独特价值的,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无法模仿的,各种知识、技能、技术、管理等要素的组合。 3、核心能力的来源————智力资本 智力资本,是指一个公司两种无产自产的经济价值,组织资本和人力资本。 组织资本是组织成员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协同工作而形成的,能够为组织创造价值的资本形式,它根植于企业的价值观体系、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组织制度、知识管理系统、客户和公共关系系统之中。 人力资本,是指蕴藏于组织中、能够产生价值增值的人力资源所拥有的知识、经验、技能、个性、内驱力、团队意识等各种因素的集合。 4、人力资源管理是依据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组织中的人力这一特殊资源进行有效开发、合理利用与科学管理的机制、制度、流程、技术和方法的总和。(从内涵与外在特征把握其特征) 5、人力资源是形成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源泉 A、人力资源的价值有效性。 a、核心人力资源是企业价值创造的主导要素(企业的核心人力资源主要指企业家和企业中的知识工作者) b、人力资源能够为企业持续性地赢得客户、赢得市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念基础,即企业的使命、追求和核心价值观;二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即企业的市场与客户) c、人力资源价值性的其他表现。 B、人力资源的稀缺性与独特性。 稀缺性,主要是指由于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导致的资源的相对有限性。是独特性的重要前提。 C、人力资源的难以模仿性。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培训计划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培训计划 一、编制说明 本培训计划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编制,适用于企业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的培训。 各培训机构可根据本培训计划及培训实际情况,在不少于总课时的前提下编写具体实施的计划大纲和课程安排表。同时,还应根据具体情况布置一定的课外作业时间和课外实训练习时间。推荐教材仅供参考,各培训机构可根据培训实际情况选择。 二、培训目标 通过本级别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经验的交流,使培训对象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理论和实际工作中得到提高,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各个环节的工作,能够胜任企业初级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职责。 三、培训模块课时分配表 1、人力资源规划 2、招聘与配制 3、培训与开发 4、绩效管理 5、薪酬管理 6、劳动关系管理 总课时150课时 四、培训要求与培训内容 模块1:人力资源规划 1、培训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培训,使培训对象对人力资源规划的理论与实务有深刻的理解, 并能应用到各自的工作中。 2、培训内容: 1)岗位分析与设计: 1.1岗位调查方案的设计; 1.2岗位说明书的撰写; 1.3工作岗位的设计与再设计。 2)定员管理: 2.1确定技能人员的定员标准; 2.2运用比例定员、数理定员方法确定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标准。

3)制度建设: 3.1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相关信息的采集、处理; 3.2人力资源管理专项制度的起草; 3.3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分析及修改。 4)人力资源费用审核与控制 4.1人工成本和人力资源管理费用预算的审核; 4.2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支出的控制。 3、培训教学方式:教师讲述为主,结合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互动。 模块2:招聘与配置 1、培训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培训,使培训对象对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理论与实务有深刻 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各自的工作中。 2、培训内容: 1)招聘准备: 1.1岗位信息的分析; 1.2人员需求信息的分析、审核; 1.3招聘来源与渠道分析; 1.4 招聘策略。 2)招聘实施: 2.1对应聘人员的初选; 2.2运用面试、情景模拟进行人员筛选。 3)人员配置: 3.1完善劳动组织和人员配置; 3.2工作地、工作时间组织; 3.3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和设计。 4)劳务外派与引进: 4.1劳务外派、引进手续; 4.2外派劳务管理; 4.3引进劳务管理。 3、培训教学方式:教师讲述为主,结合学生与教师的讨论互动。 模块3:培训与开发 1、培训基本要求:通过本模块培训,使培训对象对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的理论与实务有深刻 的理解,并能应用到各自的工作中。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人力资源开发的双重目标是(A)。 A、提高才能,增强活力B、提高学历,增加效益 C、提高觉悟,锻炼意志D、加强保健,增强体魄 2.流动配置型的人力资源配置模型不包括(C)。 A、安置B、调整 C、竞争上岗D、辞退 3.(C)就是指企业为了使成员更好地适应正在从事的工作,也为企业未来发展所需要的一些岗位准备后备人才的计划. A.职业生涯计划B.劳动关系计划 C.培训开发计划D.配备计划 4.(C)是以工作岗位为对象,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收集各种与岗位相关的信息和资料的过程。A、工作岗位调查B、工作岗位研究 C、工作岗位写实D、工作岗位评价 5.一般来说,企业在进行人员提升时,其实际提升人员的数量应该(C)可提升人员的数量。A、等于B、大于 C、小于D、确定 6.人力资源成本是企业成本中(B)的方面之一。 A、最低B、最高 C、一般D、不确定 7.下列各项中,(D)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工资项目。 A、计时工资B、计件工资 C、职务工资D、员工住房基金 8.薪酬的外部公平性是指企业的薪酬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中的薪酬水平相比较,支付(A)劳动力市场一般薪酬水平的薪酬。 A、相当于或高于B、低于 C、等于D、不清楚 9.(A)是企业为了弥补岗位的空缺而进行的一系列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总称。 A、人员招聘B、人力资源规划 C、培训D、绩效管理

10.履历分析技术遇到的最大难题是(A)。 A、候选人是否准确回答B、履历表的筛选 C、履历表的设计D、履历表的记分 11.单位与被聘者之间的契约即通常所说的(D),它是建立劳动关系的依据。 A、劳动专项协议B、用工说明书 C、试用合同D、雇用合同 12.评价中心采用多种评价技术测试被试的管理能力和潜质等,其主要特点就是(D)。 A、灵活性B、多样性 C、有效性D、情景模拟性 13.(A)是进行培训的物质基础,是培训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场所、设施、培训师资等项目的重要保证。 A、培训经费B、培训预算 C、培训设施D、培训基地 14.(C)是整个课程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实质性阶段。 A、课程规划B、课程安排 C、课程实施D、课程评价 15.绩效管理活动的核心内容是(B)。 A、绩效计划B、绩效考评 C、绩效沟通D、绩效诊断 16.(C)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对绩效管理的管理责任。 A、设计绩效管理制度B、宣传绩效管理制度 C、在各部门实施绩效管理D、制定人力资源开发计划 17.(A)包括国家通过立法规定的工时制度、延长工作时间(加班加点)的条件及最高限额、休息休假制度等,其立法宗旨在于确保劳动者的休息休假权的实现。 A、最长劳动时间标准B、基本劳动时间标准 C、最低社会保障D、最低工资标准 18.(B)是劳动权的核心。 A、择业权和劳动报酬权B、就业权和择业权 C、休息休假权和劳动保护权D、劳动保护权和职业培训权 19.正常情况下,每个月依照法定程序延长的工作时间不能超过(B)。 A、34小时B、36小时 C、38小时D、40小时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笔记

做笔记 岗位设置的基本方法 一、传统方法研究技术 1.选择研究对象 2.用直接观察法记录全部事实 3.分析观察记录事实,找出改善的方案 4.通过分析,研究出一套实用、经济、有效的新方法 5.贯彻执行行新方法 二、现代工效学方法三、 其他可借鉴的方法 制定企业人力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程序 狭义的人力力资源规划即企业的各类人员规划,作为人力力资源管理理的一项基础工作,其核心部分包括:人力力资源供给预测、人力力资源需求预测及供需综合平衡三项工作,企业各类人员规划的步骤是: 1.调查、收集和整理理涉及企业战略略决策和经营环境的各种信息; 2.根据企业或部门实际情况确定其人员规划期限,了了解企业现有人力力资源状况,为预测工作 准备精确而翔实的资料料; 3.在分析人力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定性和定量量相结合,以定量量为主的 各种科学预测方法以对企业未来人力力资源供给进行行预测; 4.制定人力力资源供求协调平衡的总计划和各项业务计划,并分别提出各种具体的调整、供大于 求或者求大于供的政策措施,人力力资源供求达到协调平衡是人员规划活动的落脚点和归宿。 人力力资源供需预测是为这一活动服务的; 5.人员规划的评价与修正。 企业人员供给预测的步骤 1.对企业现有人力力资源进行行盘点,了了解企业员工队伍现状; 2.分析企业的职务调整政策和历年年员工调整数据,统计出员工调整的比例例; 3.向各部门的主管人员了了解将来可能会发生的人事调整状况; 4.将上述数据进行行汇总,得出对企业内部人力力资源供给量量的预测; 5.分析影响外部人力力资源供给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地域和全国性因素),并依据分析结果得出企业 外部人力力资源供给预测; 6.将企业外部人力力资源供给预测进行行汇总,得出企业人力力资源供给预测。 企业员工素质测评的具体实施: 一、准备阶段

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计划培训大纲

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计划培训大纲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方柯教育培训中心2015年培训计划及大纲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1.培训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具备以下条件的人员:已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能够运用相关独立技能完成或协作处理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各方面的日常生活。 理论知识培训目标 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理论知识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专业知识,并熟悉相关知识的脉络体系。 专业能力培训目标 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中对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专业能力要求,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为人力资源规划提供支持,能够为招聘和配置提供各项服务,能够独立承担绩效管理和薪酬管理的日常工作,能够熟练地处理劳动关系基础事务。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大纲 1.课程任务和说明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工作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培训完毕,培训对象能够独挡一面,能够参与团队协作,胜任人力资源管理的日常工作。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理论教学为基础,注重加强实践、强化技能训练,尤其应掌握日常技能。 2.理论知识部分教学要求及内容 人力资源规划 教学要求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掌握岗位分析与设计的内容,掌握定员管理和相关制度建设的内容,掌握人力资源费用审核与控制的措施。 教学内容 (1)岗位分析与设计 1)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岗位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3)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4)岗位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2)定员管理 1)企业定员及其标准的概念。 2)企业定员管理的基本内容。 3)制定定员标准的基本要求 (3)制度建设 1)人力资源规范化管理的内容。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讲义整理(完全版)

一、影响和制约组织结构的因素有以下六个方面: 1)信息沟通。 2)技术特点。主要包括技术复杂程度和稳定性两个内容。技术复杂程度决定着组织的分工和作业的专业化程度,进而决定着部门规模的大小及其构成,管理层次多少、管理幅度大小、管理人员比例、技术人员比例、生产经营活动特点等一系列因素,造成组织结构方面的很大差异。从技术稳定性角度看,对于较少变革、比较稳定的技术,适宜采用机械式组织结构,组织内部的关系以垂直的上下级等级关系为主;与此相反,对于多变、不稳定的技术来说,具有较强适应性的有机式的组织结构形态则是最有效的。 3)经营战略。结构服从经营战略,随经营战略的变化而调整。在组织的起步阶段,其战略重点是扩大规模,因此并不需要系统、完整的组织结构;在地区开拓阶段,则需要设立若干职能部门,以解决地区分散而产生的协调、标准化和专业化等问题;进入纵深发展阶段,需要进一步扩大组织功能,提高组织效率;而到了产品多样化阶段,就可能引起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即从集权制结构到分权制结构。 4)管理体制。 5)企业规模。组织结构的规模和复杂性随企业规模的扩大而相应增长。 6)环境变化。外部环境越不稳定,越要求分权型的组织。 二、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 (一)组织结构的种类、特点及适用范围 1、直线制 直线制是一种最简单的集权式组织结构形式,又称军队式结构。其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不设立专门的职能机构,自上而下形同直线。 优点: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内部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解决问题及时,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经营管理事务依赖于少数几个人,要求企业领导人必须是全才。当企业规模扩大时,管理工作会超过个人能力所限,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的企业。 2、直线职能制 直线职能制是一种以直线制结构为基础,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实行厂长(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是一种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特点: 厂长(经理)对业务和职能部门均实行垂直式领导,各级直线管理人员在职权范围内对直接下属有指挥和命令的权力,并对此承担全部责任。 职能管理部门是厂长(经理)的参谋和助手,没有直接指挥权,它与业务部门的关系只是一种指导关系,而非领导关系。优点:既能保证统一指挥,又可以发挥职能管理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弥补不足

人力资源管理师行业发展前景

致从事人力资源的精英们现在没有人怀疑HR在企业中的地位,工作体面、收入不菲、竞争少上升通道畅通。有钱的同时不失有闲;悠然的同时蕴涵发展。据记者了解,既懂政策又熟业务的持证人才备受企业青睐。据某招聘网站统计显示,3年从业者的平均月薪在3000元左右,5年从业者平均月薪达到6000元。某职业培训中心负责人表示,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认证培训备受 职场人士的青睐。 入世以来,我国对传统的职称考试已逐渐淡化,取而代之将是一种新的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这种资格考试的特点不但重学历而更注重技能,注重实际操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要求人们只有不断的接受新的教育技能培训,学习新的知识,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立于不败之地,进入主流社会、进入高层,重新确立人生价值。 据人事部透露,争取在5年时间内,使职业资格制度实施专业范围达到五十个至一百个左右,形成比较完整的职业资格体系。 据统计,1995年以来,我国共有150多万人参加了各类职业资格考试,其中36万多人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14个专业开始实施注册管理。推行职业资格制度,强化职业资格考试,完善专业技术聘任制度是当前的发展趋势。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中国加入WTO 后人才管理制度逐步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工作。近几年来,职业资格考试报名情况持续"升温"。如职业药师,一、二级结构工程师,咨询工程师,注册税务师,企业法律顾问等等,

报考人数均有较大幅度较长。 职业资格考试日趋火爆,反映了一种社会需求。正如没有驾照就不能开车一样,没有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就不能从事特定的行业。这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一项国际通行的行业准入制度,各国之间开展的职业资格互认更使其成为国际执业?quot;通行证"。与会者认为,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构建专业人才职业资格制度体系,是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 国家人事部提出,要全面加快实施执业资格制度,力争用5年时间,使我国职业资格制度的实施专业范围达到50个左右,基本形成比较完整的与国际接轨的职业资格体系。 现行的职称制度已经逐渐走向"死胡同",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则是进一步深化职称改革的重要方向。将来的趋势必然是:资格越来越强化,职称越来越淡化。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背诵笔记

第一篇人力资源规划

调整(关键词奖惩、解聘))②体现物质存在与精神意识的统一。 (先关注企业文化和精神,再去关注有形的) 基本要求:①以企业具体情况出发点②符合企业 实际需要③符合法律规范④重系统和配套性⑤保持 合理性和先进性 内容 以任务为中心的管理哲学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哲学 观念 员工是人工成本的承担者 员工是具有能动性的重要资源 人力 目的 看眼于企业的近期目标 重视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着眼于企业 怏 远发展 资源 管理 制度 定位 经济人 社会人 战略 引诱式 参与式 概述 手段 物质刺救的单一手段 激励员工的多种手段 方式 权利一命令一服从 民主一尊敬一参与 关系 职责僵化.画地为牢 沟通、协调.合作 态度 被动执行 自觉主动 建设原则:①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②紧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③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④不断变 化调整 程序:总则,主文,附则 1-10 员工素质分析就是分析现有员工受教育程序和所受培训状况 步骤:①提出草案 ② 征求意见,认真讨论 ③不断修改调整充实完善。 定义:也叫岗位设计,根据组织需要,兼顾个人需要,规定岗位的任务,责任权利以及组织中与其 他岗位关系的过程。 原则:①专业分工②协调费用最小 (-人多岗位) ③不相容职务分离(内部牵制)④整分合原则(分工和合作) 内容:①工作内容(广度、深度、自主性、完整性、反馈性) ② 工作职责(工作责任、工作权利、工作方法、相互沟通) ③ 工作关系(协作、监督) 方法:①组织分析法(大)②关键使命法(关键)③流程优化法(新、小)④标杆对照法(不完整) 设置形式:①基于任务的岗位设置 (任务目标)②基于能力的岗位设置 (工作目标)③基于团队的岗位设 置 定义:收集信息,确定职务的性质职责任务和要求,必备的知识技术和能力并提供与职务本身要求 相关的其他信息。 主体:组织高层的角色: 建立发布授权,确定时间,协调,持续发展,支持,审核 直线经理的角色:协助分析计划,参与工作分析,沟通员工参与分析,应用分析结构 人资部门角色:制定工作分析计 划,审核,检查,培训直线经理和任职者,分析,说明书 任职者:参与调查分析,面谈,参与说明书起草 (最大特点熟悉 工作任务、工作、技能和环境) 实施主体特点:①人力资源为主,其他部门配合 优点:节省成本 缺点:耗费大量的人力和时间 ②需求部门为主,人力部门支持优点:收集全面缺点:结果文件可能不专业 流程:①准备阶段 ②调查 阶段 ③分析阶段 ④完成阶段 人资 管理 制度 建设 工 作 设 计 与 工 作 分 析 工作 设计 工作 分析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 1、简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 2003年推出的白领职业资格之一,并规定今后企业人力 资源管理人员必须持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共设四个等级,分别为:人力资 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 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可在全国范围通用,作为法律公证的有效文件,在90多个国家得到承认。 为满足广大企业客户对人力资源高级管理人才的需求,考试通过后,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管理职业资格证书》,这是您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职业的上岗必备证书,是您职业生涯的“绿卡”。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一般每年5月、11月两次考试。 2、申报条件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以下条件具备其中之一即可)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本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3、就业前景广阔的职业 在人才竞争趋于全球化的今天,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工作显得格外重要,做好人的工作已经成为赢得整个世界的前提,而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开发,则成为一项关乎发展整个国家伯乐人才的重要工程。人力资源管理者主要负责着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员工招聘选拔,绩效考核,薪酬福利,培训开发,劳动关系协调等工作。判断其是否合格的标准是:懂得人力资源的专业知识,能够完成人力资源的实际管理工作,还能不断开发人力资源并且创造价值。 4、职业能力要求 其一,学历水平应达到硕士以上,要了解国际上大公司的人力资源是怎么发展过来的。 其二,作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师,如果没有新的思路,新的创造力,这将是致命的弱

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汇总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四级)考试重点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规划—指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略,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 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 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 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战略规划、组织规划、制度规划、人员规划、费用规 划 三、工作岗位分析的内容: 1、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及环境进行系 统研究。 2、界定工作范围和内容后,提出承担本岗位任务应具备的员工资格条件。 3、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 四、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人员奠定了基础。 2、为员工的考评、xx提供了依据。 3、是企业单位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的重 要步骤。 五、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1、准备阶段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六、岗位规范—即劳动规范、岗位规则或岗位标准,它是组织中各类岗位某一专 项事物或对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七、工作说明书—是组织对各类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 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八、岗位规范和工作说明书区别: 1、所涉及的内容不同。工作说明书是以岗位“事”和“物”为中心,而岗位规 范所覆盖的范围、所涉及的内容要比工和说明广泛得多,只是其有些内容与工作 说明书的内容有所交叉。 2、所突出的主题不同。岗位说明书是在岗位分析的基础上,解决“什么样的人

人力资源管理师串讲整理笔记

第一章 组织结构的类型: (一) 直线制: 一种组最简单的集权组织结构形式, 又称军队式结构。领导关系按垂直系统建立, 不设专门的职能机构。 优点: 结构简单、指挥系统清晰、统一;责权关系明确;横向联系少, 内容协调容易;信息沟通迅速, 解决问题及时, 管理效率比较高 缺点: 缺乏专业化的管理分工, 不利于集中精力研究企业管理的重大问题。 适用范围: 只适用于规模较小或业务活动简单、稳定企业。 (二) 直线职能制: 以直线制为基础, 在厂长(经理)领导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 实行经理统一指挥与职能部门参谋、指导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优点: 一种集权和分权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形式, 统一指挥, 引入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做法, 发挥职能部门的参谋、指导作用, 缺点: 无暇顾及企业面临的重大问题, 当设立管理委员会、完善协调制度措施不足以解决问题, 组织结构改革倾向更多的分权

适用范围: 一种利于提高管理效率的组织结构形式, 在现代企业中适用范围比较广泛。 (三) 事业部制: 分权制结构。遵循”集中决策, 分散经营”的原则。 优点: 1、权利放下2、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 提高企业经营适应能力3、实现高度专业化4、责任和权限明确, 物质利益和经营状况挂钩 缺点: 组织机构重叠, 管理人员膨胀, 忽视企业整体利益 适用范围: 经营业务多样化, 市场环境差异大, 具有较强适应性是企业采用。 (四) 矩阵制: 职能部门系列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组建的项目小组 特点: 具有双道命令系统 优点: 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 沟通情况, 不增加人员, 解决组织结构稳定管理任务多变之间的矛盾, 为企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提供了恰当的组织结构形式。 缺点: 组织关系比较复杂。 (五) 子公司和分公司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 多少个级别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一、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分多少个级别? 按照国家职业标准分为人力资源管理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人力资源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二、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考几科?分值如何? 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要参加两个科目考试,即基础知识和技能操作。基础知识考试采取标准化试卷书面测试方式,考生在答题卡上作答。技能考试采取闭卷书面测试方式,考核的题型包括计算分析题、问答题和案例分析题等。 卷面分值100分,60分为及格。师级资格另外还需参加论文综合评审(撰写与答辩)。 三、如何报名参加考试?什么时候报名? 目前考生不可以个人报名,只能通过培训单位代报。参加环球网校网上辅导,将由网校为考生办理报名事宜。 考试内容分为两部分,报名时间一般在3月和9月份。四、报名需要提交哪些材料? (1)学历证书1份,身份证复印件2份; (2)从事本工种连续工龄的单位人事劳动部门的盖章证明; 证明

***同志身份证号码为*****,于**年**月至**年**月在*******公司从事人力资源相关工作,特此证明! 公司盖章 (3)免冠近照1寸、2寸蓝底彩色照片各4张。 四、考试在什么时候举行 全国统考时间分别在5月和11月份。考试结束后,成绩一般在考后2个月通知。 五、论文答辩时间 (1)论文答辩时间一般在考试结束后,一个月之内进行。(考生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和准考证参加答辩) (2)答辩的主要程序分为:书面答辩和口头答辩。(各地不同,但北京考区主要以书面答辩为准) 六、考核方案 职业等级鉴定内容题型题量答题方式原始 成绩配分 比例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 4-3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10%理论知识10090%专业技能简答、计算、综合题等纸笔作答100100%2级职业道德选择题125题卡作答-10%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笔记1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一、人力资源的含义: 1、指人;具有正常智力;能够创造财富。 2、人力资源:是指以人为载体,储存在人身上的知识、能力、技能、人格力、理念等,并能够创造财富的经济资源。 3、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等内容和工作任务; 4、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正确的时间得到正确的人,做正确的事而得到正确的评价; 5、HR职业经理人的职业素质特征包括:亲和力、率直、敏感度、耐心、移情、热情、判断力、勇气等; 5、人力资本:通过费用支出(投资)于人力资源,而形成的凝结于人力资源体中,并能带来价值增值的智力、知识、技能及体能的总和; 一牵引机制激 励机制 6、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约束机制 I竞争与淘汰机制 「职业开发国家 7、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组织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的主体.组织 I管理开发I个人 &人力资源开发的目标(全面发展):能力、身体、心理、社会适应能力、道德、素质等; 广同素异构能 位匹配 J互补增值、协调优先 9、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效率优先、激励强化 公平竞争、相互促进 动态优势广定编定 岗定员定额 10、人力资源管理的三大基石■<员工绩效管理 <员工技能开发 二、人力资源规划 1、从规划期限上看,人力资源规划分为长期规划(5年以上),中期计划(1 —5年),短期计划(1年以内)。 2、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计,主要包括组织信息的采集、处理和应用、组织结构图的绘制、组织调查等; (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定员、人员需求与预测和人员供需平衡等。 (5)费用规划。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 3、企业规划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各种资源(人、才、物)彼此协调并实现内部供求平衡。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人力资源规划不仅具有先导性和战略性,人力资源又被称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纽带。 三、工作岗位分析 1、工作岗位分析: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员工承担本岗位作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2、岗位调查的信息内容:(1)关于岗位(事),岗位名称、岗位的基本任务、使用的设备、任务的目的、工作条件等; (2)关于任职者:知识、技能、受教育程度、适应性等; 3、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1)工作岗位分析为招聘、选拔、任用合格的员工奠定了基础。 (2)工作岗位分析为员工的考评、晋升提供依据。 (3)工作岗位分析是企业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工作岗位分析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的供给与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工作岗位分析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而工作岗位评价又是建立、健全企业单位薪酬制度的重要步骤。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郑州安邦教育培训学校 ——第一家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构 专业专注创新 财大人力资源管理中心是专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师的培训考试,提高实践技能的培训教育机构。公司拥有一批专业基础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长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高层的相关工作,我们秉承“教育为本,挑战高薪”的培训理念,为有志于从事人力资源管理高层工作的人才铺就成功之路。 郑州市2019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招生考试培训课程 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一鉴定,鉴定合格者按照有关规定统一核发相应等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此证书全国通用,不需年审。 人力资源管理师简介 目前国际国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更突显重要,能胜任国内国际的高水准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奇缺。据调查现有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工作人员月薪万元左右,中高级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缺口近700万。所以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火爆,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炙手可热! 报考条件 (一)人力资源管理员(四级)(具备以下条件者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2、经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 结业证书。 (二)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具备以下条件者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6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 工作4年以上。 3、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 工作3年以上,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4、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5、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年以上。 6、取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后,经本职业三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正规培训 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7、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证书。 (三)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具备以下条件者之一者) 1、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3年以上。 2、取得本职业四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的全套笔记解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工作岗位分析与设计 第一单元工作岗位分析 【人力资源规划广义:企业所有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术计划(即具体的实施计划的统一。】 【狭义:为实施企业的发展战备,完成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运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人资源的需求和供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使企业人力资源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有资源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5:战略,组织,制度,人员,费用规划】 【战略规划:是各种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 ,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规划】 【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 【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用的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费用控制。】 【工作岗位分析的概念:是对各类工作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具备的资格条件所进行的系统研究,并制定出工作说明书等岗位人事规范的过程。】 【工作岗位分析的作用 -5:1为招聘、选拨、作用合格的员工奠定的基础; 2为员工的的考评、晋升提供了依据; 3是改进工作设计、优化劳动环境的必要条件; 4是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规划,进行各类人才供给和需求预测的重要前提; 5是工作岗位评价的基础。】

【工作岗位分析信息的主要来源 -4:1书面资料; 2任职者的报告; 3同事的报告; 4直接的观察。】 【岗位规范:是对岗位某一事物或某类员工劳动行为、素质要求等所作的统一规定。】 【岗位规范的主要内容 -4 :1岗位劳动规则; 2定员定额标准; 3岗位培训规范; 4岗位员工。】 【工作说明书:对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工作任务、职责权限、岗位关系、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本岗位人员任职的资格条件等事项所作的统一规定。】 【工作说明书分类:岗位、部门、公司工作说明书。】 【工作说明书的内容 -12 :1基本资料; 9身体条件; 10心理品质要求; 11专业知识知技能要求; 8资历; 4工作内容和要求; 2岗位职责; 5工作权限; 3监督与岗位关系; 6劳动条件和环境; 12绩效考评; 7工作时间。】 【工作岗位分析的程序 -3:1准备阶段; 2调查阶段; 3总结分析阶段。】 【设计岗位调查方案 -5:1明确目的; 2对象和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表格和填写说明; 5时间、地点和方法。】 【起草和修改工作说明书的具体步骤 -3:1初稿; 2专题研讨会进行订正、修改等; 3终稿交领导审查核准。】第二单元工作岗位设计 【工作岗位设计的基本原则 -3:1明确任务目标; 2合理分工协作; 3责权利相对应的原则。】 【“因事设岗”是设置岗位的基本原则。】 【改进岗位设计的基本内容 -4:1岗位工作扩大化与丰富化; 2工作的满负荷; 3工时制度; 4劳动环境的优化。

人力资源管理师培训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二级.一级培训大纲 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三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一、人力资源规划 (一)岗位分析与设计 1、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岗位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3、岗位说明书的编写要求 4、岗位设计的内容和原则 (二)定员管理 1、企业定员及其标准的概念 2、企业定员管理的基本内容 3、制定定员标准的基本要求 (三)制度建设 1、人力资源规划管理的内容 2、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体系的结构、特征和要求 3、制定人力资源制度规划的原则 (四)人力资源费用审核与控制 1、审核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基本要求 2、控制人力资源费用支出的基本原则 二、招聘与配置 (一)招聘实施 1、1、笔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2、面试的内涵及适用范围 3、心里测试的基本要求 4、情景模拟法的注意事项 (二)招聘评估 1、人员招聘成本的构成 2、各种评估指标的核算方法 3、信度和效度的内涵和种类 (三)人员配置 1、人员配置的原理、劳动分工与协作的原则 2、工作地、工作时间组织及工作轮班的组织形式和设计要求 3、“5S”等现场管理方法 (四)劳务外派与引进 1、劳务外派与引进的内容与形式 三、培训与开发 (一)培训需求分析 1、培训需求信息的分类和要求 2、培训需求分析的内容和作用 3、撰写需求分析报告的要求 (二)培训方法选择 1、各种员工培训方法及其特点 (一)培训制度管理

1、员工培训制度的基本内容 2、起草修订培训制度的要求 四、绩效管理 (一)绩效系统管理 1、绩效管理系统的结构和特点 2、绩效管理系统设计的要求 3、绩效改进的方法与策略 (二)员工绩效考评 1、绩效考评方法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绩效考评方法的注意事项 五、薪酬管理 (一)薪酬制度设计 1、薪酬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2、薪酬管理的概念、原则和内容 3、薪酬制度设计的基本要求(二)工作岗位评价 1、岗位评价基本原理和方法 2、岗位评价要素指标和标准 3、岗位测量评定误差的分类(三)人工成本核算 1、人工成本的概念和构成 2、人工成本的核算方法 (四)员工福利管理 1、社会保障的基本概念 2、福利管理的主要内容 六、劳动关系管理 (一)集体合同管理 1、劳动关系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点 2、劳动关系的转变及其调整方式 3、订立和履行集体合同基本原则(二)企业民主管理 1、工作满意度调查的内容和要求 2、员工沟通的渠道和注意事项(三)工时与最低工资管理 1、工作时间的概念和种类 2、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的内容(四)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1、工伤事故的分类标准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教学大纲 一、人力资源规划 (一)组织结构设计与变革 1、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2、企业战略与组织结构关系 3、企业组织变革的各种方式

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技能汇总

人力资源规划 1)人力资源规划含义: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外部竞争环境的需要,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对企业人员流动进行动态预测和系统决策的过程。 2)目的:预测企业的人力资源需求和可能的供给。(人员供给平衡) 3)规划的影响因素:1内部:战略、晋升、管理、营业;2外部:市场、政府、地区;3HR自身:所处阶段。4)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1 ?编制企业人员配置计划:主要阐述企业每个职务的人员数量、人员的职务变动、职务人员的空缺 数量等。主要目的是:描述企业未来的人员数量和素质构成; 2 ?编制职务计划:目的是描述出企业未来的组织职能规模和模式; 3?合理预测各部门人员需求:在做人员需求预测时,应注意将需求的职务名称、人员数量、希望到岗时间等详细列出,是整个人力资源规划中最困难和最重要的部分; 4 ?确定人员供给计划:主要阐述了人员供给的方式、人员内部流动政策、人员外部流动政策、人员获取途径和 获取实施计划等。其中人员供给主要有两种方式:内部提升和外部招聘; 5?编制培训计划:目的一一提升企业现有员工的素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一一培养员工认同公司的经营理念,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 6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政策调整计划 7?编制人力资源费用预算:招聘、培训、工资、社保福利费用等‘ 8 ?风险分析: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驾驭、风险监控等一系列活动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9?上下沟通,取得认同。 二、共作说明书撰写 1?工作描述:单位、职务名称、职务代码、薪酬等级(7个)、上级主管、工作职责、工作环境、职业发展方向、考评要点(源于工作职责); 2 ?任职资格:a生理要求(性别、身高、年龄);b、综合素质(知识、技能、学历、证书);c、般要求(性 格、沟通能力等)。 三、组织设计 1 ?幅度设计和层次设计 1)层次设计的四个步骤:a按照企业的纵向职能管理分工,确定基本的管理层次;b、按照有效管理幅度,推算具体的管理层次;c、按照提高组织效率的要求,确定具体的管理层次(影响组织效率的因素除了领导者的管理幅度外,还有下属的积极性和完成任务的能力);d、按照组织不同部分的特点,对管理层次做局部调整。 2 ?管理幅度和层次的影响因素:1、领导者的知识、能力、经验等;2、被领导者的素质、业务熟练 程度和工作强度等;3、管理工作的性质;4、管理业务的复杂程度;5、下级人员职权合理和明确的程度; 6、所承担任务的绩效要求; 7、计划和控制的明确性及其难易程度; 8、工作环境; 9、信息沟通的方式、效 果和效率;10、组织变革的速度;11、组织管理区域扩大,企业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导致企业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的变化等。 3 ?组织设计的发展趋势:扁平化结构(管理费用低、信息沟通方便、有利于下级积极性的发挥;但 不易实施严格控制,上下级关系难协调)。 四、e-HR的建立 1 ?认清企业人员资源管理的发展方向和优先次序; 2.建立e-HR 系统运行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2020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教材讲义

提纲: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三、学员如何应对改版后的考试 一、第三版教程基本情况 1、依据标准没有变化:第三版教程仍然是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 版)》为标准编写。 2、内容大量增加: 3、教程结构变化: (1)总体结构仍然保持六章——规划、招聘、培训、绩效、薪酬、劳动关系。 (2)各章均有变化——总节数由原来 的23 节变为22 节。 各节或单元变化为:保持未改 动9 处、内容调整增加22 处、全新内容11 处、旧内容删减7 处。 新版变化具体如下表: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二章招聘与配置 第三章培训与开发 第四章绩效管理 第五章薪酬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二、新版教程使用后对于考试影响的预测 1、使用说明:上半年仍然使用原来第二版教程,新教程将在下半年正式使用。 2、考试题型:《职业标准》没有变化,原来配套的三级《考试指南》没有再版,说明题型、题量基本不会变化。题型仍然会是选择题、简答题、计算题、案例分析、方案设计题。 3、配套资料:《基础知识》和《常用法律手册》虽然都再版,但内容基本没有变化。 4、级别变化:新版增加内容有部分是原《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二版 的内容。必然会增加新考试的难度。

二、教材内容 章节名称节数单选多选技能 人力资源 规划 四节9 6 15% 人员招聘 与配置 三节9 6 20% 培训与开 发 四节9 6 15% 绩效管理二节 6 4 15% 薪酬管理四节 6 4 20% 劳动关系 管理 五节9 6 15% 三、教材结构 分为章、节、单元三级结构: 1.学习目标 2.知识要求 3.能力要求 4.注意事项 第一章人力资源规划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第二节工作岗位分析 第三节企业劳动定额定员管理 (5 单元) 第四节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出控制(2 单元) 本章新版教材变化: 第一节企业组 织结构图的绘制 全新内容 第二节工作岗 位分析 未改动内容 第三节企业劳 动定额定员管理 第一、二、三单元全新内容 第四、五单元未改动内容 第四节人力资源 费用预算的审核与支 出控制 第一单元增加、调整 第二单元未改动内容 (旧版第一节第二单元、第三节)删除 第一节企业组织结构图的绘制 【学习目标】: 1.掌握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及与企 业其他规划的关系; 2.企业组织机构的概念、类型和设置的 原则; 3.组织结构设计后实施的要则; 4.组织结构图绘制的程序和基本方法。 【知识要求】: 一、人力资源规划(原) (一)人力资源规划的概念: 广义:人力资源规划是企业所有 各类人力资源计划的总称,是战略规划与战 术计划(具体实施计划)的统一。 狭义:对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和供 给进行预测,制定相宜的政策和措施,从而 使供给和需求达到平衡,实现人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有效激励员工的过程。 人力资源规划的期限: 长期规划:五年以上的计划; 中期规划:期限在一年至五年; 短期规划:一年以内的计划 (二)人力资源规划的内容 1.战略规划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利 用的大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规定,是各种 人力资源具体计划的核心,是事关全局的关 键性规划。 2.组织规划是对企业整体框架的设 计。 3.制度规划是人力资源总规划目标实 现的重要保证。 4.人员规划对企业总量、构成、流动 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现状分析、企业 定员、人员需求与供给预测、人员供需平衡 等。 5.费用规划是对企业人工成本、人力 资源管理费用的整体规划,包括人力资源费 用预算、核算、审核、结算,以及人力资源 费用的控制。 (三)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其他规划的 关系 人力资源是企业内最活跃的因素,是企 业规划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规划。 (四)人力资源规划与企业管理活动系 统的关系人力资源规划又被称为人力资源 管理活动的纽带。工作岗位分析、劳动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