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2016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2016分子生物学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

1.Poly (A)尾巴:

①大多数真核mRNA的3’端有多聚腺苷酸序列;②poly(A)序列不是DNA编码,是转录后被poly(A)聚合酶加上去的;③mRNA初进入细胞质时,其poly(A)尾长度大致与核中长度相同,随后逐渐缩短;④单poly(A) 尾长短并不影响其功能,poly(A)尾常结合了一约78,000道尔顿的蛋白质分子。⑤组蛋白mRNA不含poly(A) 结构。

(2)功能①保护mRNA,增强mRNA的稳定性②增强mRNA的翻译能力

2.帽子结构:

①mRNA转录完成后,前提mRNA进行加帽,帽子为7-甲基鸟苷,与5’第一个核苷酸以5’-5’三磷酸键相连②合成:A、RNA焦磷酸酶将前提mRNA末端的磷酸基团去除B、鸟苷转移酶在此末端加上GMP

C、两个甲基转移酶分别将鸟苷的第七位的N和倒数第二个核苷2’-羟基甲基化

功能:1)增加mRNA稳定性;2)增强mRNA的翻译能力3)增强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转运4)提高mRNA剪接效率

3.回文序列

回文序列是双链DNA中含有的结构相同、方向相反的序列,当该序列的双链被打开后,可形成发夹结构,这两个反向重复序列不一定是连续的。这种结构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在DNA两条链中顺读与倒读其意义是一样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对于一个假象的轴成180°旋转对称,这种结构称为回文结构。

4. 反向重复序列

在同一多核苷酸链内下游存在着与上游某一段序列的互补序列反向的序列,如GTGCTAA和TTAGCAC构成反向重复序列。在双链DNA中反向重复可能引起十字形结构的形成。

5.不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结构特点:

1.终止位点上游一般存在一个富含GC碱基的二重对称区,由这段DNA转录产生的RNA容易形成发卡式结构。

2.在终止位点前面有一端由4—8个A组成的序列,所以转录产物的3’端为寡聚U,这种结构特征的存在决定了转录的终止。

6.依赖于p因子的终止子的结构特点:

1.转录的RNA也具有发夹结构,但发夹结构后无poly(U)。

2.形成的发夹结构较疏松,茎环上不富含GC。

3.终止需要ρ因子的参与。

4.与不依赖于ρ因子的终止一样,终止信号存在于新生的RNA链上而非DNA链上过程。

7. 原核、真核生物释放因子的作用

(1)原核:RF1识别终止密码子UAA、UAG;RF2识别UAA、UGA;RF3是GTP结合蛋白,能促进RF1和RF2与核糖体的结合。

(2)真核:eRF1识别三个终止密码子;eRF3是一种核糖体依赖性GTP酶,帮助eRF1释放翻译成熟的肽链。

8. 细菌转录机制的转换模式

细菌RNA聚合酶全酶由核心酶和σ因子组成,核心酶是基本的转录装置,σ因子指导核心酶转录特异的基因。

转录起始:RNA聚合酶结合在DNA上形成闭合启动子复合体,σ因子促使聚合酶由闭合启动子复合体转变为开放启动子复合体。

转录延伸:聚合酶合成一段初生RNA产物后,聚合酶的启动子清除,核心酶转换为延伸特异构象,σ因子与聚合酶核心酶解离,由核心酶单独执行延伸功能,σ因子可被不同的核心酶再利用。是核心酶决定了RNA 聚合酶全酶对利福平的抗性或敏感性。)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其基因转录以时序模式进行:早期基因先转录,然后是中期基因,最后是晚期基因.这种转换由噬菌体编码的一系列σ因子来调控。这些σ因子与宿主核心聚合酶结合,从而改变对早、中、晚期

基因启动子识别的特异性。

早期转录:特异性因子为宿主σ因子,指导早期基因的转录,产生早期蛋白gp28

中期转录:特异性因子为gp28,指导中期基因的转录,产生中期蛋白gp33和gp34

晚期转录:特异性因子为gp33和gp34,,指导晚期基因的转录,产生晚期蛋白。

9. λ噬菌体对大肠杆菌的感染

(一)裂解繁殖

在裂解模式下,λ噬菌体利用大肠杆菌的RNA聚合酶进行转录,几乎所有的噬菌体基因都转录并且翻译,同时噬菌体DNA复制形成子代噬菌体,然后裂解宿主细胞。噬菌体处于颗粒状态时,DNA为线性,感染宿主菌后,由于线性基因两端有cos位点,会形成环形DNA。转录分为三个时期:

1.极早期:极早期基因为Cro和N,Cro位于右向启动子PR的下游,N位于左向启动子PL的下游。在极早期,没有阻遏物与这些启动子的操纵基因(OR‘与OL‘)结合,转录过程不受阻遏。

Cro基因产物是阻遏物,结合CⅠ基因,阻止λ阻遏物蛋白的产生。

N基因产物是N蛋白,是抗终止子,可使RNA聚合酶忽略早期基因末端的终止子而继续转录后续的晚早期基因。N蛋白不能代替Q蛋白,对Cro和N基因后的抗终止作用是特异性的。

2.晚早期:O基因和P基因产物为噬菌体DNA复制所必需的蛋白质,而复制是裂解周期的关键。

Q基因产物Q蛋白是另一个抗终止子,可使晚期基因转录。

3.晚期:右顺时针转录,晚期启动子PR’位于Q的下游,Q蛋白可使晚期基因转录,S基因和R基因产物是裂解宿主细胞的蛋白,其他基因产物是噬菌体头部和尾部蛋白。

(二)溶源模式

(1)某些晚早期基因的产物是噬菌体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形成溶源态所必须的

(2)CⅡ和CⅢ基因产物使CⅠ基因转录产生λ阻遏物,λ阻遏物结合到操纵基因PR和PL上,阻止极早期基因的转录,从而进入溶源态,噬菌体DNA会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CⅡ直接刺激聚合酶结合到PRE和PI 上,CⅢ缓解CⅡ的降解。

(3)CⅠ基因有两个启动子,PRM和PRE,PRM为阻遏物保持启动子,位于OL’下游,PRE为阻遏物建立启动子,位于cro和PR右侧,是溶源态的建立启动子,向左转录CⅠ基因。

10.复制体中的几种蛋白因子及其功能:

1)、DNA拓扑异构酶:释放因解旋酶的活性而造成的扭曲链,恢复复制后松弛的DNA双链成负超螺旋;2)、DNA聚合酶:前导链的合成,后随链的合成以及修复

3)、DNA连接酶:连接修复后的后随链片段

4)、单链结合蛋白(SSB):稳定复制叉的单链区域

5)、DNA解旋酶:使复制叉前的双链解开

6)、RNA引发酶:合成RNA引物

7)、RNaseH:切除RNA

11.原核DNA聚合酶:

1、DNA聚合酶:以DNA为模板合成DNA新链时需要的酶,DNA聚合酶从5‘到3’把核苷酸连续加在延伸DNA的游离3‘羟基上。

2、DNA聚合酶的特性:1)底物必须是dNTP;2)以DNA为模板,链延伸功能,不能从头开始合成;3)合成方向只能是5‘→3’。

3、DNA聚合酶的种类

polⅠ:3’-5’外切酶活性,主要是起修复的作用(比如光修复),5’-3’外切酶活性,把RNA引物切除后的空隙填补起来,在温和蛋白酶水解下,大结构( Klenow片段)与和小结构与分离,任具有完整聚合酶的三种活性。

PolⅡ:是参与原核生物SOS修复的酶,

polⅢ:是原核生物在DNA延长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真正的复制酶。PolⅢ核心由α、ε、θ亚基组成,α亚基由DNA聚合酶活性,ε具有执行校正功能的3’-5’外切酶活性。β亚基二聚体形成环形结构,环绕DNA模板,并与α亚基相互作用,将模板与聚合酶结合在一起,起持续性作用。

pol Ⅲ全酶为双头酶,两个核心聚合酶通过两个τ二聚体和一个γ复合体连接在一起。一个核心酶合成前导链。一个核心酶合成后随链。γ复合体作为钳装载器将β钳装载到待转录的DNA模板上,装载完成后,β钳与γ复合体失去亲和力,转而与核心酶作用,帮助核心聚合酶持续性合成冈崎片段,合成完成后,β钳与核心酶失去亲和力,再与γ复合体结合,γ复合体作为钳卸载器将其从DNA模板释放下来,再循环到下一个引物。

12、真核生物DNA聚合酶

α在DNA合成期水平升高,主要负责复制引发和后随链部分序列的合成;

δ是DNA双链合成的主要聚合酶,在合成起始后存在聚合酶α/δ的转换;

DNA聚合酶α没有3’-5’核酸外切酶活性;而δ和ε有校正阅读活性,保证复制忠实性。

γ存在于线粒体内,复制线粒体DNA

ε存在于细胞核内,修复后随链

13. 端粒酶

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具有端粒结构,端粒的一条链由许多串联重复且富含G的短序列组成,该重复序列具有种属特异性。富含G的端粒链由端粒酶合成,端粒酶的短RNA分子是端粒合成的模板。富含C的端粒链通过常规的RNA引发DNA复制的方式进行合成,类似常规后随链的合成。该机制能保护染色体末端被重建,避免因每轮复制而导致的末端短缩。

14. cDNA克隆

(1)cDNA克隆:利用mRNA反转录酶,逆转录合成互补cDNA,然后重组入载体,经过复制,筛选得到单一种cDNA分子的技术。

(2)cDNA克隆法操作流程

①cDNA第一链的合成:以mRNA为模板,利用反转录酶,从mRNA3’端poly(A)尾巴开始,以oligo(dT)引物,合成其次是合成cDNA第二链。单链cDNA3’端的发卡结构,便于DNA聚合酶I发挥5’→3’聚合酶活性,合成cDNA第一链。②cDNA的第二链:用RNaseH将mRNA部分降解,残留的mRNA片段作为引物,以cDNA第一链为模板,利用DNA聚合酶,合成cDNA的第二链。(此过程中用DNA聚合酶Ⅰ进行切口平移)

③将双链cDNA克隆到质粒和噬菌体载体上:用末端转移酶和某种脱氧核苷酸在cDNA和载体上创建粘性末端,cDNA末端与载体末端退火后,连接成重组DNA,然后进行扩增。④进行测序,研究转录本的信息以及功能。

(3)cDNA克隆法的应用

真核生物DNA的结构中有内含子和外显子。内含子并不表达蛋白质,如果直接剪接真核生物的DNA的话,内含子肯定是很难去除,这样连接到表达载体(一般都是原核生物)后表达出来的蛋白质就不再是目的蛋白质。所以用真核生物细胞中的mRNA为模板,再经反转录为cDNA后,也就除去了原本应该有的内含子。再经PCR扩增,就能得到大量的目的基因了。

15.cDNA文库

以mRNA为模板,经反转录酶催化,在体外反转录成cDNA,与适当的载体(常用噬菌体或质粒载体)连接后转化受体菌,则每个细菌含有一段cDNA,并能繁殖扩增,这样包含着细胞全部mRNA信息的cDNA克隆集合称为该组织细胞的cDNA文库。cDNA文库特异地反映某种组织或细胞中,在特定发育阶段表达的蛋白质的编码基因,因此cDNA文库具有组织或细胞特异性。对真核细胞来说,从基因组DNA文库获得的基因与从cDNA 文库获得的不同,基因组DNA文库所含的是带有内含子和外显子的基因组基因,而从cDNA文库中获得的是已经过剪接、去除了内含子的cDNA。因为真核生物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由mRNA出发的cDNA克隆,其复杂程度要比直接从基因组克隆简单得多。

基本步骤:(1)mRNA的提纯获取高质量的mRNA是构建高质量的cDNA。(2)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3)cDNA 第二条链的合成。(4)双链cDNA的修饰。(5)双链cDNA的分子克隆。(6)cDNA文库的扩增。(7)cDNA文库鉴定评价。

16.离子交换层析

利用树脂分离携带不同电荷的物质。DEAE- Sephadex 带正电荷的树脂用于阴离子交换,醋酸纤维素等带负电的树脂用于阳离子交换。(1)制备DEAE-Sephadex悬浮液并装柱(2)树脂沉积后,加入待分离的物质(3)逐渐升高洗脱液的盐离子强度,将结合在树脂上的物质洗脱下来或者除去。设置盐浓度梯度的作用是用盐溶液中的阴离子(阳离子)与样品竞争树脂上的离子结合位点。

17.寡聚组氨酸表达载体

寡聚组氨酸对镍等二价金属有很高的亲和性,多克隆位点前有一段肠激酶所识别的氨基酸编码区。在起始密码子ATG之后,有编码连续六个组氨酸的一段序列(His)6,之后是肠激酶(EK)识别位点的编码区,最后是载体的多克隆位点(MCS)。通常载体有三种形式,三种不同的可读框内都有MCS,选择载体时,使插入基因相对于寡聚组氨酸是正确的可读框。(1)将目的基因插入与寡聚组氨酸编码区一致的可读框,用重组载体转化细菌细胞。细胞产生融合蛋白及其他蛋白。(2)裂解细胞释放蛋白混合液(3)将蛋白质混合液加到只结合融合蛋白的镍层析柱上(4)用组氨酸或其他同系物咪唑从柱上洗脱融合蛋白(4)用肠激酶切割融合蛋白,切成寡聚组氨酸标签与目的蛋白(5)将切过的蛋白质再过一遍镍柱,使目的蛋白与寡聚组氨酸分离。

18.在杆状病毒内表达外源基因

杆状病毒转移载体含有多角体蛋白启动子(polh)(多角体蛋白的编码区已被删除,但不影响病毒复制,因为病毒在培养细胞间的传递不需要多角体蛋白)。启动子下游存在唯一的BamHⅠ位点,转移载体含有病毒复制所必须的基因以及围绕多角体蛋白的基因。将野生型病毒DNA删除复制基因和多角体蛋白基因,形成仅含有多角体蛋白启动子的线性病毒DNA。(1)带有BamHⅠ粘性末端的外源基因片段插入转移载体中。(2)共转染:重组转移载体与已切掉重要基因的线性病毒DNA混合并转染昆虫细胞。在细胞内,两个DNA 通过双交换重组使目的基因和重要基因一起插入病毒DNA,结果形成多角体蛋白启动子调控下的目的基因的重组病毒DNA,(3)用重组病毒感染细胞并收集蛋白产物。(原初的病毒DNA是线性的且缺失重要基因,不能感染细胞,利用这种感染性的缺失可以自动删选重组病毒)

转染方法有两种(1)在磷酸缓冲液中将细胞与DNA混合,添加钙盐溶液形成磷酸钙沉淀,细胞可吸收含有磷酸钙的结晶(2)将DNA与脂质混合,形成脂质体,脂质体与细胞膜融合,DNA进入细胞。(3)植物细胞转染用轰击法。

(完整版)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整理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 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9.弱化子:在操纵区与结构基因之间的一段可以终止转录作用的核苷酸序列。 10.魔斑:当细菌生长过程中,遇到氨基酸全面缺乏时,细菌将会产生一个应急反应,停止全部基因的表达。产生这一应急反应的信号是鸟苷四磷酸(ppGpp)和鸟苷五磷酸(pppGpp)。PpGpp与pppGpp的作用不只是一个或几个操纵子,而是影响一大批,所以称他们是超级调控子或称为魔斑。 11.上游启动子元件:是指对启动子的活性起到一种调节作用的DNA序列,-10区的TATA、-35区的TGACA 及增强子,弱化子等。 12.DNA探针:是带有标记的一段已知序列DNA,用以检测未知序列、筛选目的基因等方面广泛应用。13.SD序列:是核糖体与mRNA结合序列,对翻译起到调控作用。 14.单克隆抗体:只针对单一抗原决定簇起作用的抗体。 15.考斯质粒:是经过人工构建的一种外源DNA载体,保留噬菌体两端的COS区,与质粒连接构成。16.蓝-白斑筛选:含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苷酶)该酶能分解生色底物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产生蓝色,从而使菌株变蓝。当外源DNA插入后,LacZ基因不能表达,菌株呈白色,以此来筛选重组细菌。称之为蓝-白斑筛选。 17.顺式作用元件:在DNA中一段特殊的碱基序列,对基因的表达起到调控作用的基因元件。18.Klenow酶:DNA聚合酶I大片段,只是从DNA聚合酶I全酶中去除了5’→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IF-2)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DNA重组技术)三部分。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hnRNA在转变为mRNA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mRNA的5′末端被加上一个m7pGppp帽子,在mRNA3′末端多了一个多聚腺苷酸(polyA)尾巴)。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亚基对DNA的利用来说是一种经济的方法)、(可以减少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随机的错误对蛋白质活性的影响)、(活性能够非常有效和迅速地被打开和被关闭)。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 S2)开始,无G时转录从( S1)开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1、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简述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a.DNA重组技术(基因工程) (1)可被用于大量生产某些在正常细胞代谢中产量很低的多肽 ; (2)可用于定向改造某些生物的基因组结构 ; (3)可被用来进行基础研究 b.基因的表达调控 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物遗传信息的表达按一定时序发生变化(时序调节),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加以修正(环境调控)。 c.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研究(结构分子生物学) 一个生物大分子,无论是核酸、蛋白质或多糖,在发挥生物学功能时,必须具备两个前提: (1)拥有特定的空间结构(三维结构); (2)发挥生物学功能的过程中必定存在着结构和构象的变化。 结构分子生物学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特定的空间结构及结构的运动变化与其生物学功能关系的科学。它包括3个主要研究方向: (1) 结构的测定 (2) 结构运动变化规律的探索 (3) 结构与功能相互关系 d.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谈谈你对分子生物学未来发展的看法? (1)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生命活动的一致性,决定了二十一世纪的生物学将是真正的系统生物学,是生物学范围内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 (2)分子生物学是目前自然学科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和生气的领域,也是新世纪的带头学科。

(3)分子生物学是由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综合融会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推动这些学科的发展。 (4)分子生物学涉及认识生命的本质,它也就自然广泛的渗透到医学、药学各学科领域中,成为现代医药学重要的基础。 1、DNA双螺旋模型是哪年、由谁提出的?简述其基本内容。 DNA双螺旋模型在1953年由Watson和Crick提出的。 基本内容: (1) 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相互缠绕,两条链均为右手双螺旋。 (2) 嘌呤与嘧啶碱位于双螺旋的内侧,3′,5′- 磷酸与核糖在外侧,彼此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接,形成DNA分子的骨架。 (3) 双螺旋的平均直径为2nm,两个相邻碱基对之间相距的高度即碱基堆积距离 为0.34nm,两个核苷酸之间的夹角为36。。 (4) 两条核苷酸链依靠彼此碱基之间形成的氢键相连系而结合在一起,A与T相配对形成两个氢键,G与C相配对形成3个氢键。 (5) 碱基在一条链上的排列顺序不受任何限制,但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当一条多核苷酸的序列被确定后,即可决定另一条互补链的序列。

分子生物学问题汇总

Section A 细胞与大分子 简述复杂大分子的生物学功能及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Section C 核酸的性质 1.DNA的超螺旋结构的特点有哪些? A 发生在闭环双链DNA分子上 B DNA双链轴线高卷曲,与简单的环状相比,连接数发生变化 C 当DNA扭曲方向与双螺旋方向相同时,DNA变得紧绷,为正超螺旋,反之变得松弛为负超螺旋。自然界几乎所有DNA分子超螺旋都为负的,因为能量最低。 2.简述核酸的性质。 A 核酸的稳定性:由于核酸中碱基对的疏水效应以及电荷偶极作用而趋于稳定 B 酸效应:在强酸和高温条件下,核酸完全水解,而在稀酸条件下,DNA的核苷键被选择性地断裂生成脱嘌呤核酸 C 碱效应:当PH超出生理范围时(7-8),碱基的互变异构态发生变化 D 化学变性:一些化学物质如尿素,甲酰胺能破坏DNA和RNA二级结构中的 而使核酸变性。 E 粘性:DNA的粘性是由其形态决定的,DNA分子细长,称为高轴比,可被机械力和超声波剪切而粘性下降。 F 浮力密度:1.7g/cm^3,因此可利用高浓度分子质量的盐溶液进行纯化和分析 G 紫外线吸收:核酸中的芳香族碱基在269nm 处有最大光吸收 H 减色性,热变性,复性。 思考题:提取细菌的质粒依据是核酸的哪些性质? 质粒是抗性基因,,在基因组或者质粒DNA中用碱提取法。 Sectio C 课前提问 1.在1.5mL的离心管中有500μL,取出10 μL稀释至1000 μL后进行检测,测得A260=0.15。 问(1):试管中的DNA浓度是多少? 问(2):如果测得A280=0.078, .A260/A280=?说明什么问题? (1)稀释前的浓度:0.15/20=0.0075 稀释后的浓度:0.0075/100=0.75ug/ml (2)0.15/0.078=1.92〉1.8,说明DNA中混有RNA样品。 2.解释以下两幅图

2016年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 2016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 (1) 2016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2 (5) 2016护士资格证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 1. 患者男性,38岁,诊断为食管癌,进食困难 1月,乏力,极度口渴,尿少色深,查:体温、血压正常,唇 干舌燥,皮肤弹性差。此患者存在 A. 轻度高渗性脱水 B. 中度高渗性脱水 C. 重度高渗性脱水 D. 轻度低渗性脱水 E. 中度低渗性脱水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中度高渗性脱水,缺水量占体重的4%-6%除极度口渴外,还伴乏力、尿少和尿比重增 高、皮肤弹性差、眼窝凹陷,常伴有烦躁现象。该患者均符合中度脱水症状,故选B。 2. 高渗性脱水时体内变化为 A. 细胞内、外液均轻度减少 B. 细胞内液显著减少,细胞外液稍减少 C. 细胞外液减少,细胞内液正常 D. 细胞内、外液量均显著减少 E. 细胞外液显著减少,细胞内液稍减少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高渗性缺水是由于失水量大于失钠量,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导致以细胞内液减少为主的体液量变化。 3. 哪种液体成份与细胞外液最接近 A. 5%葡萄糖盐水 B. 0.9%氯化钠溶液 C. 林格氏液 D. 平衡盐液 E. 低分子右旋糖酐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平衡溶液内电解质含量与血浆相似,用于治疗等渗性缺水更为合理和安全,常用的有乳 酸钠和复方氯化钠溶液。 4. 患者,女性,诊断为小肠痿,主诉尿少,厌食、恶心、软弱无力、脉细速。血红蛋白16g/L、血

钠 132mmol/L、C02CP^ 27mmol/L。应考虑病人出现 A. 高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低渗性脱水 D. 代谢性酸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根据病人表现及血清钠低于正常值(135-145mmol/L)应考虑病人是低渗性脱水。 5. 一病人因高热2日未能进食,自述口渴、口干、尿少色黄。检查:有脱水症,尿比重 1.028,血清钠浓度为156mmol/L。治疗首先应给 A. 平衡盐 B. 葡萄糖盐水 C. 5%碳酸氢钠 D. 5%葡萄糖溶液 E. 3%?5%的高张盐水 参考答案:D 6. 女性病人,体重 40kg,因幽门梗阻入院,查血清钠为112mmol/L(正常值为142mmol/L)其第一日 补盐量应是 A. 8g B. 12g C. 18g D. 24g E. 30g 参考答案:D 7. 高渗性缺水又称 A. 慢性缺水 B. 急性缺水 C. 继发性缺水 D. 原发性缺水 E. 混合性缺水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因为高渗性脱水是水分摄入不足而导致。 8. 中度高渗性脱水失水量约为体重的 A. 1% ?2% B. 2% ?4% C. 4% ?6% D. 6% ?8%

(精选)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题目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Ori :原核生物基因质粒的复制起始位点,是四个高度保守的19bp组成的正向重复序列,只有ori能被宿主细胞复制蛋白质识别的质粒才能在该种细胞中复制。 ARS:自主复制序列,是真核生物DNA复制的起点,包括数个复制起始必须的保守区。不同的ARS序列的共同特征是一个被称为A区的11bp的保守序列。(2)Promoter:启动子,与基因表达启动有关的顺式作用元件,是结构基因的重要成分,它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5’端上游区大约100~200bp以内的具有独立功能的DNA序列,能活化RNA 聚合酶,使之与模板DNA准确地相结合并具有转录起始的特异性。 (3)r-independent termination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指在不依赖r因子的终止反应中,没有任何其他因子的参与,核心酶也能在某些位点终止转录。(强终止子) (4)SD sequence:SD序列(核糖体小亚基识别位点),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以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Kozak sequence:存在于真核生物mRNA的一段序列,核糖体能够识别mRNA 上的这段序列,并把它作为翻译起始位点。 (5)Operator:操纵基因,与一个或者一组结构基因相邻近,并且能够与一些特异的阻遏蛋白相互作用,从而控制邻近的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 Operon: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包括操纵基因、结构基因、启动基因。 (6)Enhancer:增强子,能强化转录起始的序列的为增强子或强化子Silencer:沉默子,可降低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一段DNA顺式元件。与增强子作用相反。 (7)cis-acting element :顺式作用元件,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参与基因表达调控。 trans-acting factor: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具有三个功能结构域,即DNA结合域、转录结合域、结合其他结合蛋白的结构域。 (8)Open reading frame (ORF):开放式阅读框架,是指一组连续的含有三联密码子的能够被翻译成为多肽链的DNA序列。它由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 (9)Gene:基因,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能转录且具有生物学功能的DNA/RNA的序列。)

南昌大学最新完整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南昌大学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杨光焱南昌大学生物科学141班 5601114030 一、名词解释 1)分子生物学: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现象物质基础的学科。研究细胞成分的 物理、化学的性质和变化以及这些性质和变化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如遗传信息的传递,基因的结构、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和表达产物的生理功能,以及细胞信号的转导等。 2)移动基因:又称转座子。由于它可以从染色体基因组上的一个位置转移到另一个位置,是指在不同染色体之间跃迁,因此也称跳跃基因。 3)假基因:有些基因核苷酸序列与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 成出功能蛋白质,这些失活的基因称为假基因。 4)重叠基因:所谓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或是指一段DNA序列成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的组成部分。 5)基因家族: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 因。 6)基因:能够表达和产生蛋白质和RNA的DNA序列,是决定遗传性状的功能单位. 7)基因组:细胞或生物体的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8)端粒:以线性染色体形式存在的真核基因组DNA末端都有一种特殊的结构叫 端粒.该结构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一种复合体,仅在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存在. 9)操纵子:是指数个功能上相关的结构基因串联在一起,构成信息区,连同其上游的调控区 (包括启动子和操纵基因)以及下游的转录终止信号所构成的基因表达单位,所转录的RNA为多顺反子. 10)顺式作用元件:是指那些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异DNA序列.包括启动子,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加尾信号和一些反应元件等. 11)反式作用因子:是指真核细胞内含有的大量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结合顺式作用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质因子. 12)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3)增强子:位于真核基因中远离转录起始点,能明显增强启动子转录效率的特殊DNA序列. 它可位于被增强的转录基因的上游或下游,也可相距靶基因较远. 14)转录因子: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基因启动子、形成具有RNA聚合酶活性 的动态转录复合体的蛋白质因子。有通用转录因子、序列特异性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

2016年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真题与答案解析

2016护士资格考试专业实务真题与答案解析(文字版)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述的方框涂黑 1.改善医护人际关系的途径不包含 A.把握角色,各司其职 B.真诚合作,密切配合 C.坚持原则,互不相让 D.关心理解,相互尊重 E.互相监督,协调关系 2,不利于保持良好护际关系的行为是 A.自行其是 B.相互理解 C.相互支持 D.相互配合 E.互尊互学 3.肝癌按组织细胞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 A.混合型 B.胆管细胞型 C.肝细胞型 D.结节型 E.弥漫型 4.患者男,48岁。以“全身性细胞黄染20天伴消瘦纳差”入院,诊断胰头癌。患者入院后情绪低落,思想负担较重。责任护士对其采取较为适宜的护理措施是 A.对患者隐瞒病情以取得配合 B.注意强调手术治疗的效果 C.尽量避免谈及患者的病情 D.介绍同病种术后康复期病友与其交流 E.为了避免患者术前情绪波动,尽量减少探视 5属于甲类传染病的疾病是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狒红热 C.肺结核

D.霍乱 E.伤寒 6.某医院护理部要求各科室提交的工作计划根据医院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护理工作的总目标,内容清晰明确,高低适当。这体现的是护理管理组织原则中的 A.管理层次的原则 B.集权分叉结合原则 C.任务和目标一致原则 D.登记和统一指挥的原则 E.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原则 7.遇到灾难事故,护理人员主动提出到救灾第一线去工作,这体现护理人员 A.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 B.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C.规范的实践操作能力 D.崇高的职业道德素质 E.具备评判性思维能力 8.关于牛奶与母乳成分的比较。对牛奶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糖含量高于母乳 B.含不饱和脂肪酸多 C.矿物质含量少于母乳 D.铁含量少,吸收率高 E.蛋白质含量高,以酪蛋白为主 9.关于硝普钠的主要药理作用,正确的叙述的是 A.利尿 B.减慢心率 C.心输出量增加 D.增强心肌收缩力 E.扩张动,静脉减轻心脏负荷 10.中医在诊治疾病的活动中,主要在于 A.辩证 B.辩症 C.辩病 D.辨识体质 E.辨识治疗方法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版) 一名词解释 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 (A)加尾信号。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参考第7题) 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5 ORF / UTR—开放阅读框 / 非翻译区。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与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转变为多肽链所必需。 6 enhancer / silencer—增强子 / 沉默子。均为顺式作用元件。前者是一段含多个作用元件的短DNA序列,可特异性与转录因子结合,增强基因的转录活性,可以位于基因任何位置,通常在转录起始点上游-100到-300个碱基对处;后者是前者内含的负调控序列,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 7 micro-satellite / minisatellite—微卫星DNA / 小卫星DNA 。卫星DNA是出现在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特点是有固定重复单位且重复单位首尾相连形成重复序列片段,串联重复单位长短不等,重复次数大小不一。微卫星DNA即STR;小卫星DNA分为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即VNTR)和端粒DNA。(参考第3题) 8 SNP / RFLP—单核苷酸多态性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前者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它是人类遗传变异中最常见的一种,占所

分子生物学整理

1.核酸与蛋白质的结构比较表如下: 核酸(Nucleic acids) 蛋白质(Proteins) DNA RNA 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核苷酸序列 AGTTCT 或AGUUCU 的排列顺序 3,,5,- 磷酸二酯键 氨基酸排列顺序 肽键 二级结构Secondarystructure 双螺旋 主要是氢键,碱基堆积 力 配对(茎-环结构) (同左) 有规则重复的构象 (α-helix ,β-sheet, β-turn) 氢键 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 超螺旋RNA空间构象 一条肽链的空间构象 范德华力氢键疏水 作用盐桥二硫键等 四级结构Quaternarystructure 多条肽链 (或不同蛋白) 3.分离和纯化核酸: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与琼脂糖凝胶电泳(AGE)广泛用于核酸的分离、纯化 与鉴定 基因组DNA的分离与纯化:(一)酚抽提法(二)甲酰胺解聚法(三)玻棒缠绕法(四)DNA样品的进一 步纯化:纯化的方法包括透析、层析、电泳及选择性沉淀等 4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差异 1. DNA的复制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NA聚合酶DNA聚合酶Ⅰ、Ⅱ、ⅢDNA聚合酶α、β、γ、δ、ε五种,其中δ为主要的聚合酶, γ存在于线粒体中 原核的DNA聚合酶I具有5'-3'外切酶活性。真核生物的聚合酶没有5'-3'外切酶活性,需要一种叫FEN1 的蛋白切除5'端引物 DNA聚合酶III复制时形成二聚体复合物 起始复制地点:细胞质复制地点:细胞核 复制时间:DNA合成只是发生在细胞周期的S期 有时序性,即复制子以分组方式激活而非同步启动复制起点:一个起始位点,单复制子复制起点:多个复制起始位点,多复制子 起始点长度:长起始点长度:短 延长冈崎片段:比较长冈崎片段:比原核生物要短 引物:RNA,切除引物需要DNA聚合酶I 引物:较原核生物的短,除RNA外还有DNA,所以真核生 物切除引物需要核内RNA酶,还需要核酸外切酶。 终止基因为环状的DNA,复制的终止点ter,催 化填补空隙为DNA-polⅠ,DNA连接酶连 接冈崎片段成DNA链真核生物基因为线状的DNA,其复制与核小体的装配同步进行,复制后形成染色体,DNA-polε填补空隙,存在端粒及端粒酶防止DNA的缩短(RNA引物留下的空白无法填补时出现DNA的缩短)

2016年执业护士资格证考试部分试题(二)全解

2016年执业护士考试部分试题(二) 1.关于侵蚀性葡萄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多继发人工流产术后 B.转移灶最常见的是肺部 C.肺部转移灶表现为蓝紫色结节 D.最主要的症状是停经后阴道出血 E.侵蚀性葡萄胎是一种良性滋养细胞疾病 答案:B 2.医院的管理环境着重强调的是 A.医院的基本设施 B.医院的建筑设计 C.医院的规章制定 D.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 E.医院的噪声污染 答案:C 3.某6月龄婴儿,父母带去儿童保健门诊进行预防接种,此时应该给婴儿注射的疫苗是 A.百白破疫苗 B.乙肝疫苗 C.卡介苗 D.腮麻风疫苗 E.脊髓灰质炎疫苗 答案:B

4.患者男,28岁。患支气管哮喘。经常入睡后发作,患者白天没有精力工作,每到晚上就害怕病情发作,甚至危及生命,惶惶不可终日。该患者最主要的心理反应是 A.依赖 B.恐惧 C.悲观 D.焦虑 E.抑郁 答案:B 5.接种卡介苗时,护士常选用的注射部位是 A.三角肌下缘 B.大腿外侧 C.大腿前侧 D.腹部 E.背部 答案:A 6.患者男,31岁。因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入院治疗。患者常有胸痛症状出现,护士需告知其避免胸痛发作的诱因,其中不包括 A.突然屏气 B.举持重物 C.情绪激动 D.饱餐 E.长时间卧床 答案:E 7.下列药物过敏试验的皮试液浓度,正确的是

A.青霉素:500u/0.1ml B.链霉素:2500u/0.1ml C.普鲁卡因:0.25mg/0.1ml D.细胞色素C:0.75mg/0.1ml E.破伤风抗毒素:150U/0.1ml 答案:C 8.某护士给外伤患者做头孢素皮试,其结果为阳性,但医生仍坚持用药,此时该护士最应该坚持的是 A.重新做一次 B.做对照试验 C.拒绝使用 D.与其他护士进行商量 E.继续执行医嘱 答案:C 9.患者男,70岁。因脑出血急诊入院,目前患者各种反射消失、瞳孔散大、呼吸停止、脑电波平坦。目前该患者处于 A.生物学死亡期 B.深昏迷期 C.濒死期 D.临床死亡期 E.临终状态 答案:D 10.某病毒性心肌炎患者出院时,护士对其限制重体力活动,预防病毒的反复感染,其目的是限制哪种疾病的发生 A.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关于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一)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填空题(每题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片段的排列顺序。 2. 核酶按底物可划分为()、()两种类型。 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和()。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5.真核生物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和()。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9.蛋白质多亚基形式的优点是()、()、()。 10.蛋白质折叠机制首先成核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核)、(结构充实)、(最后重排)。 11.半乳糖对细菌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可以作为碳源供细胞生长);另一方面(它又是细胞壁的成分)。所以需要一个不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2进行本底水平的永久型合成;同时需要一个依赖于cAMP-CRP的启动子S1对高水平合成进行调节。有G时转录从(S2 )开始,无G时转录从(S1 )开始。 12.DNA重组技术也称为(基因克隆)或(分子克隆)。最终目的是(把一个生物体中的遗传信息DNA转入另一个生物体)。典型的DNA重组实验通常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①提取供体生物的目的基因(或称外源基因),酶接连接到另一DNA分子上(克隆载体),形一个新的重组DNA分子。 ②将这个重组DNA分子转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中复制保存,这个过程称为转化。 ③对那些吸收了重组DNA的受体细胞进行筛选和鉴定。 ④对含有重组DNA的细胞进行大量培养,检测外援基因是否表达。 13、质粒的复制类型有两种:受到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的称为(严紧型质粒),不受宿主细胞蛋白质合成的严格控制称为(松弛型质粒)。 14.PCR的反应体系要具有以下条件: a、被分离的目的基因两条链各一端序列相互补的 DNA引物(约20个碱基左右)。 b、具有热稳定性的酶如:TagDNA聚合酶。 c、dNTP d、作为模板的目的DNA序列 15.PCR的基本反应过程包括:(变性)、(退火)、(延伸)三个阶段。 16、转基因动物的基本过程通常包括: ①将克隆的外源基因导入到一个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的细胞核中; ②接种后的受精卵或胚胎干细胞移植到雌性的子宫;

分子生物学课件整理朱玉贤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 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 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 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 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 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 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 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 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16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模拟试卷答案解析

一、A1 1、肺癌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是 A.刺激性呛咳 B.胸闷、气急 C.胸痛 D.血痰 E.发热正确答案:A 咳嗽为最常见的早期症状,表现为阵发性刺激性呛咳,无痰或有少许白色黏液痰;肿瘤增大引起支气管腔狭窄,咳嗽呈高金属音;有继发感染时,痰液增多,可呈脓痰。 2、余、抗胜、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为 A.热症概念 B.寒症概念 C.虚实症概念 D.实症概念 E.虚症概念正确答案:D 实证概念指人体感受外邪,或疾病过程中阴阳气血失调,体内病理产物蓄积,以邪气盛、正气不虚为基本病理,表现为有余、抗胜、停聚特征的各种证候。 3、护士被吊销执业证书的,自执业证书被吊销之日起多少年内不得申请执业注册。 A.一年 B.两年 C.三年 D.五年 E.永久正确答案:B 4、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疸前期最突出的表现是 A.消化道症状 B.呼吸道症状 C.泌尿道症状 D.神经系统症状 E.血液系统症状 正确答案:A 5、与白血病发病无关的是 A.免疫功能低下 B.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 C.血液不能正常凝固 D.免疫功能亢进 E.遗传性疾病正确答案:D 血友病为遗传性疾病,是一组最常见的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的出血性疾病。病理机制为凝血因子基因缺陷导致其水平和功能低下,而使血液不能正常地凝固,临床主要表现为自发性关节和组织出血,以及出血引致的畸形。 6、对儿童生长发育描述错误的是 A.小儿年龄越小,生长越快 B.生长发育是连续性过程 C.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因素 D.各系统器官发育的速度一样 E.小儿生长发育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正确答案:D

7、夏柯三联征是指 A.腹痛、寒战高热、呕吐 B.寒战高热、呕吐、胸痛 C.寒战高热、黄疸、腹泻 D.寒战高热、腹痛、腹泻 E.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正确答案:E夏科氏三联征是指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三个症状需此顺序出现)。为肝外胆管结石继发胆管炎的典型症状。 8、甲亢突眼的眼部护理内容错误的是 A.常点眼药 B.外出带茶色眼镜 C.避免强光与灰尘的刺激 D.多 食碘盐 E.睡前涂眼药膏 正确答案:D甲亢突眼患者应低盐饮食,所以D选项是错误的。 9、阿尔海默病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为 A.西酞普兰 B.安理申 C.奥沙西泮 D.舍曲林 E.丁螺环酮 正确答案:B多奈哌齐(安理申):改善认知功能,服用6个月治疗期间,可见到症状无进一步恶化。 10、急性宫颈炎症的主要症状是 A.多尿 B.外阴瘙痒 C.大量脓性白带 D.血尿 E.尿痛 正确答案:C 11、流行性脑脊髓炎典型皮肤特征 A.瘀点瘀斑 B.高热 C.剧烈头痛 D.频繁呕吐 E.呈灰白色 正确答案: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为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化脓性脑膜炎。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皮肤黏膜瘀点、瘀斑及脑膜刺激征,严重者可有败血症休克和脑实质损害,常可危及生命。部分病人暴发起病,可迅速致死。 12、用于测量儿童皮下脂肪厚度是 A.胸围 B.上臂围 C.大腿围 D.腹围 E.小腿围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有详细答案)

绪论 思考题:(P9) 1.从广义和狭义上写出分子生物学的定义? 广义上讲的分子生物学包括对蛋白质和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研究,以及从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的现象和生物学规律。 狭义的概念,即将分子生物学的范畴偏重于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主要研究基因或DNA结构与功能、复制、转录、表达和调节控制等过程。其中也涉及与这些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的研究。 2、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几个方面?什么是反向生物学?什么是 后基因组时代? 研究内容: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DNA重组技术和结构分子生物学。 反向生物学:是指利用重组DNA技术和离体定向诱变的方法研究已知结构的基因相应的功能,在体外使基因突变,再导入体内,检测突变的遗传效应,即以表型来探索基因结构。 后基因组时代:研究细胞全部基因的表达图式和全部蛋白质图式,人类基因组研究由结构向功能转移。 3、写出三个分子生物写学展的主要大事件(年代、发明者、简要内容) 1953年Watson和Click发表了?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结构?的著名论文,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1972~1973年,重组DNA时代的到来。H.Boyer和P.Berg等发展了重组DNA 技术,并完成了第一个细菌基因的克隆,开创了基因工程新纪元。 1990~2003年美、日、英、法、俄、中六国完成人类基因组计划。解读人类遗传密码。 4、21世纪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随着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人类已经掌握了模式生物的所有遗传密码。又迎来了后基因组时代,人类基因组的研究重点由结构向功能转移。相关学说理论相应诞生,如功能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生命科学又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第四章 思考题:(P130) 1、基因的概念如何?基因的研究分为几个发展阶段? 概念:基因是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和突变单位以及控制形状的功能单位。 发展阶段:○120世纪50年代以前,主要从细胞的染色体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基因的染色体遗传学阶段。 ○220世纪50年代以后,主要从DNA大分子水平上进行研究,属于分

分子生物学考试资料完美整理

第一章 1、3′—end and 5′—end:DNA或RNA单链带有3’-羟基或其磷酸酯的一段叫做3’端;DNA或RNA单链带有游离5’-羟基或其磷酸酯的一段叫做5’端。 2、A、C、T、G:Adenine,guanine,cytosine,thymine 3、Melting temperature:熔解温度,指DNA变性过程中通过加热,有一半双链被分解或形成单链时的温度。 4、Spontaneous mutations:在自然条件下发生的突变叫做自发突变或自然突变。 5、Transition:转换是基因突变的一种,指一种嘧啶被另一种嘧啶代替、一种嘌呤被另一种嘌呤代替,G-C<=>A-T。 Transversion:颠换是基因突变的一种,指异型碱基的置换,即嘌呤被嘧啶代替或相反,A-T<=>T-A或G-C<=>G-C。 6、Hotspot:突变热点是突变发生频率高的位点或重组频率高的那些位点。 7、Modified bases :修饰碱基或稀有碱基,指除了那些在 DNA(A、T 、 G、 C)、 RNA( A、 U 、G、C) 合成时的四种通用碱基之外的一些碱基,由核酸合成后修饰产生。 9、Hybridization:杂交,指RNA 和 DNA 链互补配对形成 RNA-DNA 杂合链的过程。 8、Denaturation:变性,指DNA或RNA加热从双链转变为单链的状态。 10、Renaturation(annealing):复性(退火),DNA 双螺旋分子变性后的互补单链再结合成双链的过程。 11、如何理解结构决定功能(举例说明)? 第二章 1、Viroid:类病毒,是没有蛋白外壳的环状小分子单链RNA感染因子,能引起高等植物基因序列的甲基化,从而导致转录的失败。 2、PSTV: 土豆纺锤体管状病毒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us) ,为比较典型的呈梯状的类病毒,其RNA是一个裸露的闭合环状单链RNA分子。 3、Prion:朊病毒,是一种蛋白质样感染因子,不含核酸但表现出可遗传的特性,能引起人等哺乳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PrP:朊病毒相关蛋白(prion related protein)。 PrP C:是人等哺乳动物的身体中存在的正常存在的细胞形式(c是细胞型的缩写),可被蛋白酶完全水解。 PrP SC:是朊病毒相关蛋白的致病形式(sc是瘙痒症的缩写)。 PrPsc蛋白和PrPc蛋白和是同分异构体,一级结构相同,但PrPsc比PrPc具有更多的β折叠,使得其溶解度降低,对蛋白酶抗性加强,从而被蛋白酶水解,从而致使大脑细胞代谢异常致病。 4、Scrapie :羊瘙痒病,是最早发现的朊蛋白病。 5、allele:等位基因,指位于染色体同一位置分别控制两种不同性状的基因。 6、Gain-of-function mutation:功能获得型突变,表示使蛋白质获得新的活性(或功能),性质显性的。 Null mutation:无效突变,表示基因的活性完全消失,因为该基因已被删除。 Loss-of-function mutation:功能丧失型突变,导致丢失原有功能的基因突

分子生物学课件整理

注:根据课件容简单整理,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容较多;如果仅仅为了考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容的删减。 Lecture 1. Introduction 1. What is Molecular 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seeks to explai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biological molecules and how these relationships contribute to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of biochemical processes. Molecular biology is the study of genes and their activities at the molecular level, including transcription, translation, DNA replication, recombination and translocation. 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容 Major cont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nucleic acid ★con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DNA ★conformation and function of RNA ◎mRNA ◎tRNA◎rRNA ◎ ribozyme ◎antisence RNA ◎ microRNA ◎ RNA interfrence 人们开发出:RNAi、RNAa、ncRNA、SiRNA、microRNA、Antisene RNA、SatellileRNA、TelomereRNA、lincRNA、InCRNA、PiRNA、qiRNA、endoSiRNA 等等,其他还有RNA结合蛋白(RNPs)、RNA酶等成百上千种RNA相关的新成员,组成了一个庞大的RNA新世界 这些RNA不仅在基因-蛋白质的合成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更调节和管理着—基因的转录、表达、表型等几乎所有的功能。 在细胞增殖、分化、生长、凋亡、生殖、发育、遗传、损伤、修复、炎症、感染、防治等一切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RNA还是生命起源的“先驱’’,近年来研究证明,RNA比DNA更古老,它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它可以携带遗传信息,能自我复制,自我进化,自我编译,又具有催化分子功能------,以后才有了DNA和蛋白质,才有了今天的生物世界。 RNA更是人类生命健康的维护者,它不仅调节和管理着人类的一切生命活动,而且它还是防治许多重大的疾病和开发新药物的靶分子和预警分子,并可直接和间接的发挥防治疾病的作用。 ◆Functional Genomics ◎As 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has mostly determined the genetic sequence, the next step is functional genomics, which will reveal each gene's functions and controls ◎ Human Genome Diversity Project ◎ Environmental Genome Project ◎Pharmacogenomics ◎Comparative Genomics Artificial life 人工生命是通过人工模拟生命系统,来研究生命的领域。人工生命的概念,包括两个方面容 1.属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虚拟生命系统,涉及计算机软件工程与人工智能技术,以及 2.基因工程技术人工改造生物的工程生物系统,涉及合成生物学技术。 分子生物学与医学 ◆人体发育调控和人体功能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发育、分化与衰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细胞增殖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神经、分泌和免疫调控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基因与疾病 ◎疾病的分子机理 致病基因的克隆 复杂疾病的分子基础 ◎基因诊断 ◎基因治疗 Lecture 2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gene 第一节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 一基因(gene)(一)基因的概念的产生和发展 2、Morgan 基因的物质载体是染色体 3、G.Beadle & R.Tatum 基因是决定蛋白质一级结构的遗传物质单位 5、O. Avery 基因的化学本质是DNA 6、Jacob & Monod 基因是在特定的遗传调控系统的调节下和控制下表达其功能的遗传物质单位 7、现代的基因概念 基因是核酸分子中储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是指储存有功能的蛋白质多肽链或RNA序列信息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二、基因组(genomic) The genome is the entirety of an organism's hereditary information. It is encoded either in DNA or, for many types of virus, in RNA. The genome includes both the genes and the non-coding sequences of the DNA 细胞或生物体中,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的总和。 人类基因组包含24条染色体以及线粒体上的全部的遗传物质。 第二节真核生物基因组 一、基因分类 1、结构基因(strutual gene)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进而翻译位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的基因 2、调节基因(regulatory gene)可调节、控制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其突变可能会影响一个或多个结构基因的功能,导致一个(或多个)蛋白质的改变。 3、rRNA基因和tRNA基因 二、基因的结构 enhancer pr omoter e xon 5UTR, 3UTR intron (一)编码区 1 、外显子(exon) 2、含子(intron) ★GT—AG规则: 含子多是以GT开始,并以AG结尾 ★一个基因的含子可以是另一个基因的外显子。 ★外显子的数量是描述基因结构特征的重要指标。 三、调控元件(acting elements) (二)前导区: 位于编码区的上游,相当于mRNA5端的非编码区 (三)调节区: 包括启动子、增强子等基因编码区的两侧,也称侧翼序列 ◎顺式调控元件(cis-acting elements):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够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反式调控元件(trans-acting elements):一些可以通过结合顺式元件而调节基因转录活性的蛋白因子。 (一)启动子(promoter) 启动子是DNA分子可以与RNA聚合酶特异结合的部位,也就是使转录开始的部位。在基因表达的调控中,转录的起始是个关键。常常某个基因是否应当表达决定于在特定的启动子起始过程。 2 启动子的类型 (1)一类是RNA聚合酶可以直接识别的启动子这类启动子应当总是能被转录。 但实际上也不都如此,外来蛋白质可对其有影响,即该蛋白质可直接阻断启动子,也可间接作用于邻近的DNA结构,使聚合酶不能和启动子结合 (2)另一类启动子在和聚合酶结合时需要有蛋白质辅助因子的存在。这种蛋白质因子能够识别与该启动子顺序相邻或甚至重叠的DNA顺序。 3 启动子的共同顺序 ⑴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位于RNA合成开始位点的上游大约10bp和35bp处有两个共同的顺序,称为-10和-35序列。这两个序列的共同顺序如下, -35区“AATGTGTGGAAT”, -10区“TTGACATATATT”。 -10序列又称为Pribnow盒(原核生物)。是RNA聚合酶所结合和作用必需的顺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