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在当世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4.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

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材料,“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姓名

孔子

儒家

孟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墨家法家兵家墨子韩非孙武

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自主构建】

” “

【直击中考】

1.(2016·湖南岳阳)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韩非

2.(2016·山东东营)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

(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 这一评

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A .“兼爱”,“非攻”

B .“仁政”治国

C . 提倡“法治”

D .“无为而治”

3.(2016·山东聊城)“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 ,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材料中的核心主张是

A.“无为而治”

B “法不阿贵’

C “重农抑商”

D “施仁政于民”

4.(2016·湖北孝感)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

A .实行“仁政”

C .以法治国

B .“无为而治”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5.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

亚洲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

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

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墨 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各一位。

材料二 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 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

把孔子 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2)据材料二,“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 子

| ,

思想?

材料三

孟子认为“大丈夫”是人生的最高目标,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孟子所谓的

“大丈夫”具备四种重要的德行, 恻隐之心,人之端也;羞恶之心,又之端也;禅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全力发展此“四端” 便会成为具有浩然之气的“大丈

夫”.

——摘编自《中国通史》

(3)材料三中,孟子认为“大丈夫”应具备怎样的道德规范?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孟

子的政治理想。

材料四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

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

化的基本精神,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依据材料四,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材料五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 在科学上有

大真, 在伦理上有大善, 在艺术上有大美。

——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5)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 举例说明如何正确看待中国传统文化。

【课后反思】

第 8 课

百家争鸣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1.万物运行尤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

以互相转化的;主张“无为而治”。

2.政治主张:孔子提倡恢复西周的制度,主张以礼治国;提出“仁”的学说,主张要有

爱心和同情心,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贴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

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教育成就: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

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促进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孔子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的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

法。

3.(1)他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

要具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态度,才能学有所成。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

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自己不想要的,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发表自己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4.核心:仁。原因:认为孔子思想是反封建专制的武器。

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1.略

2.(1)在诸侯争霸、战争不断、阶级矛盾尖锐的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严峻刑法、中央

集权的“法治”思想受到各诸侯国的青睐和重视; 2)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并以

“法治”来维护,这种理论被秦王嬴政所采用,成为他灭六国,建立专制体制的理论基础。

【直击中考】

1.B. 2.B

3.D

4.C

5. (1)局面:百家争鸣。墨家:墨子;法家:韩非

(2)核心:仁。原因:认为孔子思想是反封建专制的武器。

(3)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孟子主张“仁政”

(4)构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社会的发展。

(5)中国传统文化有许多优秀的成分,如崇尚爱国、仁爱、诚信、正义、孝道、和谐等应继承学习;传统文化中的封建礼教等要进行否定。总之对中国传统文化,不能采取极端的态度,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课时教案 课题:第8课百家争鸣第课时总第个教案 课型:新授编写时间: 年月 日 执行时间: 年月 日 课程目标: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 响。 知识与能力 掌握孔子在思想、文化、教育上的成就和诸子百家的代表人 物及主要思想;区分各派的政治主张,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唯物辩 证观点分析历史人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收集诸子百家各派学说的资料,感知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 以辩论法展开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在辩驳中抓住问题的关键,清 楚表达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孔子和战国诸子百家对后世及世界文化的深远影 响,增进民族自豪感;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在当时社会大变革的 时代,敢于独立思考、创新的勇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批注: 教学重点:孔子及其历史贡献 教学难点:通过探究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教师通俗易懂的语言、 深入浅出的讲授,使学生初步认识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之间的 内在联系。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和基本主张。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主体展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 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故事法、讨论法、列表法等,展开课堂教学 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导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科技文艺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学生回 答之后,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也有重大成就,出 现了孔子、老子等思想家和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些对后世乃至世 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新课教学 (一)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采用故事法,让学生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然后提问: 这个故事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思想?学生回答:反对暴政或提倡“仁” 的思想。 教师进而提问:“仁”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学生从人际关系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学案 一.老子 1.学派:老子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经典。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_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都会稳定。 2.教育方面:创办________,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文化方面: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________和________作出了巨大贡献。 4.影响:孔子不仅是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还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三.百家争鸣 1.背景:_______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2.代表思想家 3.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教材分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学法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他们的世界观尚未形成,有很大的可塑性,从心理上表现出追求独立的倾向,他们喜欢表现自己,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好争辩,故需要教师正面引导. 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

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 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知识点

第8课百家争鸣 1、老子姓李名耳,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老子的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发展,人们应顺应自然; (2)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3)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 3、老子的学说集中在《老子》(又称《道德经》)中。 4、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出身下层贵族。孔子不仅是大思想家,而且还是大教育家。反映孔子思想的著作有《论语》。 5、孔子的思想: (1)核心思想是“仁”,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2)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6、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了不同出身的学生。 7、材料研读——P39 ①“为政以德”,即孔子在政治上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即以道德教化天下,有利于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让老百姓知道礼义廉耻,弘扬正气; ③这些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

要的借鉴意义。 8、墨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主张选贤能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奢侈生活,提倡节俭。 9、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他主张实行“仁政”,还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并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10、战国时期儒家的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是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11、材料研读——P41 富贵收买不了,贫困动摇不了,武力威胁不了。这样的人就称之为大丈夫。这段话体现不卑不亢,对待外界的影响要有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2、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是庄子,他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 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②他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 13、法家的代表人物有战国末期的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14、问题思考——P41 因为各家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的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思想文化出现了繁荣局面,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质教案

《百家争鸣》 第一课时 中国两千多年以前出现的以儒、墨、道、法等四派为代表的诸子百家在相互辩难中形成的“百家争鸣”,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中国人的心理、观念、习惯、行为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形成了汉民族独具的文化传统。但是,教材在这方面的结构安排上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几乎只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的内容也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体现整节课的深度。 【知识与能力目标】 了解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诸子百家的具体内容(代表人物、时期、主张)、百家争鸣的影响与现实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角色扮演等学生活动,使学生学会团结协作。提高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提炼观点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讲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表现我国的悠久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及正确对待人类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 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课前让学生分工合作,分组收集资料,并作一定分析,并能结合学生实际、社会实际进行联系和简单运用。同时将有关资料制作成幻灯片。 一、导入新课: 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课了,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历史上的大圣人孔子,同学们还记得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吗?——(众答:儒家) 对,那同学们想一想除了儒家这一学派,还有其他派别吗?——(众答:有)对,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春秋战国乱纷纷,诸子百家闹哄哄”,大家可以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到春秋战国的哪两种局面?——(学生:乱,闹)那在这样一个乱纷纷的时代里,诸子百家们到底在闹什么?诸子是谁?百家是什么?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一起在今天的新课《百家争鸣》中找到答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36页。 二、进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可以采用教育论坛。专家访谈的形式进行展示。知识模块二可以用情景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老师讲述“苛政猛于虎”的故事,提出问题:孔子是反对苛政的,在他的思想中,就有仁政的内容。那么,孔子在其他领域还有哪些成就呢? (一)老子 自主阅读课本P36内容,完成第1题。 1.简述老子的主要思想并说出其代表作。 主要思想: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相互依存的,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相互转化;善于从正

第8课百家争鸣

宁国市河沥溪初中“五航远行”教学模式七年级历史学科导学案

航 课堂练习: 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 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2、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孟子 3、战国末期,主张“君主应凭借权力和威势,保证法令的贯彻执行, 以巩固君主地位”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子 4、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是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远航5、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为政以德”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法治”6、400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翻译了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并带到欧洲,孔子学说开始西传。到目前,全球已建成的孔子学院有140所。 当年传教士翻译的这部著作应是 A.《离骚》 B.《论语》 C.《道德经》 D.《孙子兵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我小结: 学派时期代表人物著作思想主张 儒家 战 国 《孟子》提出“”,要求统治者用“ 还主张自然资源利用。 荀子主张按去办事墨家战国主张“”、“”,支持正道家战国要顺其自然,“”。 法家战国末期主张,反对,提 提出建立国 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 护达标检测: 1、以下是小丽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习内容进行的整理,其中错误的是:A.夏朝出现甲骨文 B.西周实行分封制 C.孔子创立儒家学派 D.商鞅在秦国主持变法 2、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2)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列举各学派的名称及代表人物。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后,请回答:

2017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良好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二)合作析疑 1.你能举出哪些事例(成语)体会老子的思想──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孔子的政治主张在当时为什么不能实现?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事例体现了孔子“仁”的思想? 3.结合课后活动1,说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对你的学习有哪些指导意义? 4.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了什么影响? 【课堂小结】

第八课《百家争鸣》公开课教案(区级获奖教案)

第八课《百家争鸣》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热爱学校,爱护校园”是每一位学生应尽的义务和应有的美德。但平时在校园内,我们也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现象:花木被折断、桌椅被破坏,门窗玻璃被打破等不文明行为。针对校园内破坏公物的不文明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了?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对于如何应对这种社会问题,2500多年的中国先贤也有他们的独到见解,就让我们今天进入第八课百家争鸣,看看先贤的智慧。 (板书)第八课百家争鸣 二、【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36页到39页的内容,掌握以下知识: 1.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贡献 2.掌握各个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3.完成导学案学习内容(在6分钟内完成) 请学生自己举手发言,分享导学案学习成果,老师展示标准答案归纳总结。 自学完成后,这里将学生按小组分成几大学派制作诸子名片,分学派上台介绍本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思想、著作,梳理本课的基本知识内容,最后由老师汇总,以表格方式展示。具体流程: 1、儒家:孔子(展示孔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孔子的基本资料,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论语》。展示《论语》的句子:“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与人”——体现“仁”;《礼记》中: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体现“以德治国”。《论语》:子曰:“有教无类。”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体现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展示孟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孟子的基本资料,孟子: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仁政”“民贵君轻”,代表作《孟子》。展示《孟子》内容:孟子曰:“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体现“仁政”;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体现“民贵君轻”。 2、道家:老子(展示老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老子的基本资料,老子:春秋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代表作《道德经》。 然后展示《道德经》的内容,分析老子的思想观点:“无为而无不为。”——体现无为而治;“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 庄子:(展示庄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庄子的基本资料,庄子: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无为而治”、“道法自然”,代表作《庄子》。展示《庄子》中的句子:“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庄子》,翻译:无为,能利用天下,而闲暇有余;有为,被天下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3、墨家:墨子(展示墨子头像,学生上台讲解) 首先用名片的方式介绍墨子的基本资料,墨子,战国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代表作《墨子》。展示《墨子》内容:“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墨子》,翻译:不分等级,不分远近,不分亲疏地爱天下所有的人。反对不

第8课 百家争鸣 学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要求】 (一)基本要求 1.通过老子和孔子的思想文化成就,了解道家和儒家学派的主张。 2.通过学习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二)发展要求 收集《论语》中的一些名言,说一说其中的含义。 一、自学生疑,完成学案 知识点1老子 学派:老子是春秋后期的楚国人,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_;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________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他的学说集中在《_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知识点2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春秋后期________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政治方面:核心思想是“________”,提出“仁者爱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教育方面: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________”,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影响:孔子是_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孔子的学说和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知识点3百家争鸣 背景: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渐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________”。 代表思想家 意义: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________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二、合作探究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表格内容(不同表现形式)。

七年级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运用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认识思想的产生。 【过程与方法】 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和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通过表格归纳,整合知识结构;通过选择一家观点批驳其他观点,学会运用知识进行驳论和论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孔子和儒家学说。 【教学难点】 诸子百家的思想。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呼吁全世界:“人类如果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孔子究竟有怎样的智慧?他的智慧对当今世界有何价值?与孔子同时代的中国思想家还有哪些?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 (一)老子 1.教师展示:

2.教师提问:“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五十章)反映了什么道理?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 师生总结:反映了福与祸相互依存、互相转化的道理。体现了老子的顺应自然以及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的思想,这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教师引导:孔子是与老子同一时代的思想家。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孔子和儒家学说。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教师展示: 教师总结:孔子主张的“仁”,就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相互谦让,和睦相处。仁者爱人,不但要爱自己的亲人,也要爱天下所有的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千万不可强加于人,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教师讲述: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思想,创办私学,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3.材料展示: 孔子有两个学生,一个叫子路,一个叫冉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学案新人教版 (3)

第8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1.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的重要成就。 3.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4.掌握“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历史背景、概况及影响。 目标达成: 达到课标要求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 1、春秋之后,我国进入战国时期,战国时期指的是从___________年至____________年。 2、战国时期,周王已无足轻重,诸侯国也更少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经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军事:_______ 4、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修建者 【创境激趣】 由历史图片导入 【自学导航】

一、老子 1.概况 (1)春秋后期_______人,_______学派的创始人。 (2)他的学说被集中在《_______》一书。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思想 (1)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_______。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_______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3)老子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人物简介 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_______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2.思想核心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______”。 3.治国主张 (1)主张以_______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_______,体察民意。 (2)反对_______,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_______,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4.教育主张 (1)创办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 (2)在教学中,注重_______和_______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5.文化成就 孔子的文化贡献:___________。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说课稿

第8课百家争鸣说课稿 一、说教材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促进了文化的空前繁荣,以老子,孔子为代表的许多大思想家及其著作,对中国以及世界文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一部宝贵的历史遗书和精神财富.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平民有了学习的机会,学术思想得以勃兴,政治方面,各诸侯国相争,为争霸中原礼遇人才,经济方面,出现了繁荣景象,交通日益发达,有利于学术交流,社会方面,出现了一个言论自由,讲学之风盛行的景象,所有这些背景孕育出春秋战国多姿多彩的学术思想,从而出现了思想上,文化上的繁荣局面,——“百家争鸣” 二、说教学目标: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通过概念阐释、材料研读,理解认知各派学说的主要观点;通过观点比较和阶级分析法,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的差异及其阶级立场; 3.学习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在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教学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中国历史,除了学习政治、经济、军事等内容外,我们还要学思想史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上,思想界曾经有三个非常活跃的时期,一是为春秋战国时期,一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为明朝时期。这三个时期对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有着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第一个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期——春秋战国时期,了解思想的百家争鸣 二、新授 老子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边阅读边标画有关于老子的相关知识。 2.阅读后:请你介绍一下老子 (1)生平 (2)思想主张 (3)著作 孔子和儒家学说 学习要求: 1.大声朗读,阅读后请你用自己的话,简单介绍一下孔子的生平。 2.再次快速阅览教材,思考:老子政治上的思想主张有哪些?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8课 百家争鸣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 第8课百家争鸣 【课标要求】 知道老子和孔子,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学习目标】 1.知道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了解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主张。 2.探讨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先贤的智慧。 【学习重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2.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学习难点】 如何认识和理解诸子百家在当世和后世的影响。 【学习过程】 本课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第二部分为“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一、交流---百家争鸣孕育雏形 1.阅读教材找出老子的政治主张。 2.阅读教材找出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 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孔子的上述言论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句?针对此句,请谈一下你的见解或者感想。

(2)结合语文课文《论语》,你能用论语中心语句来反映孔子的主要思想吗? 教育对象: 教学方法: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4.材料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 把孔子的思想景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据材料,“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伏尔泰为什么推祟孔子思想? 二、碰撞---百家争鸣大放异彩 1.阅读教材,讨论后填写以下表格。 学派姓名 孔子 儒家 孟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历史地位时期著作主要思想 墨家法家兵家墨子韩非孙武 2.联系当时社会实际,想一想,为什么法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视?【自主构建】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新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老子和孔子及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主要思想;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刻影响。 2.通过创设情境、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总结归纳等方法,加深学生对各派学说的理解和应用,掌握各派学说的观点,能够学为所用。 3.学习孔子和诸子百家独立思考、探索创新、变革实践的勇气和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优良的个人素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难点:各学派的政治主张 三、【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解题教师:本课我们要学习三个内容: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同学们说一说,本课我们要了解哪些思想家? 学生:老子、孔子、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 (一)教材自读 1.老子简介 姓名──李耳时期、国家──春秋后期楚国人人物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思想──主张人们应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2)政治──无为而治 片2:1.孔子简介

姓名──名丘、字仲尼时期、国家──春秋后期鲁国人人物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2.孔子有哪些政治思想主张? (1)核心思想──“仁”、仁者爱人(2)政治──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片3:3.孔子有哪些教育成就? (1)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2)教学中注重德育与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4.孔子有哪些文化成就? (1)整理古代严重的文献资料,如《诗经》《春秋》。(2)思想记录在《论语》一书中。 片4:孔子的学说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影响?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严重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刻的影响。 片5:完成表格: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的代表人物和主要思想,提示主要内容,其他内容找学生补充。 学派 墨家 儒家代表人物 墨子 孟子 荀子 道家

2020-2021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知识梳理与复习八 第二单元 第8课

2020-2021年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梳理与复习八第二单元 第8课 知识要点一:老子 1.老子是时期楚国人,____学派的创始人。其著作《老子》又称《____》,该书是道家的经典。 2.下列不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顺应自然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主张“无为而治” 3.“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的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韩非 D.苟子 知识要点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4.春秋时期的孔子既是伟大的____家,又是伟大的____家。他的核心思想是____,他的思想后来被整理成《____》一书。 5.孔子创立了( ) A.道家学派

B.法家学派 C.儒家学派 D.墨家学派 6.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无为而治” B.“兼爱”和“非攻” C.“仁”和“德治” D.“法治” 7.在中国,第一个创办私立学校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韩非 8.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下列孔子的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有教无类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9.下列关于孔子思想主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仁”就是要爱人,理解体贴别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仁”是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准则和道德规范 C.主张以“德”教化人民,反对严酷的刑罚 D.主张实行“法治”,制定严酷的刑罚镇压人民的反抗 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伏尔泰对孔子的思想极为推崇,“孔子”成为他敢于反抗专制的“守护神”。他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德治主义”,坚定地主张法国应该实行“德治主义”。 ——《孔子思想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1)上述两段材料反映了孔子在国家治理方面什么样的政治主张? (2)“德治主义”体现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如何实现这一核心思想? (3)孔子这一政治主张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积极意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知识管理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汉高祖采取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__________政策,注重________生产,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 ________和________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__。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文景时期,政治清平,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府库充盈。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为“__________”。 02基础过关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 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下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教案

第8课 百家争鸣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主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孔子那里读到一颗爱心,构建和谐; 在孟子那里读到一股正气,平治天下; 在墨子那里读到一腔热血,救助苦难; 在韩非那里读到一双冷眼,直面人生。 ——易中天 上面是著名学者易中天对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的评价,他为什么给予这些思想家这样的评价?这些思想家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第8课《百家争鸣》。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老子 1.图片展示:老子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思考问题:老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他的学说集中在哪一著作中? 3.教师补充: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后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目标导学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1.图片展示:孔子像

2.孔子的政治思想 一是主张以礼治国,即是加强道德规范的约束,以恢复周礼来维系社会秩序;二是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并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统治者则应体贴民意,爱惜民力,这样社会才能和谐;三是要求实行德政,反对苛政,主张爱护百姓,并以德来教化天下,人民才能心悦诚服。 3.孔子的教育成就: 一是主张“有教无类”,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实现了教育体制的创新,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二是主张德育与智育并重;三是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等。 4.对后世的影响:(1)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2)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为后人发扬光大,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3)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目标导学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含义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和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诸子百家”,主要有儒家、墨家、道家和法家,其次有阴阳家、杂家、民家、纵横家、兵家等。 2.诸子百家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战国时期影响较大的思想家主要有墨家的墨子、儒家的孟子和荀子、道家的庄子和法家的韩非等。小组合作,完成以下表格内容。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三、课堂总结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如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等。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其优秀部分我们应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新时代的特征,

【新部编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掌握孔子思想与教育方面的影响和贡献、诸子百家(以儒、道、法三家为主)的思想特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观点理解政治、经济、文化三者辩证关系的能力。 (2)利用表演、质疑、辩论等形式培养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 (3)在对传统思想文化批判和吸收的前提下初步形成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政治与本课思想史的联系,初步形成历史的整体观。 (2)通过阅读教材编制表格,增强阅读能力,学习制表的基本方法。 (3)通过角色扮演、辩论等形式,激发情感,深化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孔子的教育成就,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对儒、道、法代表人物思想的了解,认同优秀传统文化,确立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敢于独立思考、敢于表达思想、尊重别人意见的个人素质和勇于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思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难点: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教学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有三个板块,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个板块之间是存在着历史发展内在的递进逻辑关系。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反映了不同学派思想在春秋时期的发端;而百家争鸣则是到战国时期各种思想流派更加丰富多彩,不同学派争鸣达到了空前的程度。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变化逐步加剧,王室衰微,社会动荡,以老子和孔子为代表的士人开始对社会发展方向关注和担忧,并且思考解决的方法,提出一系列主张。到战国时期,社会冲突和矛盾更加激烈,社会更加动荡,原有的旧制度分崩离析;加上这一时期私学兴起,士人队伍进一步扩大,代表各阶层的学派越来越多,提出的主张也越来越多,各学派之间相互抨击竞相发表见解,又相互借鉴和吸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发端于春秋战国之际的儒墨之争,形成蔚为大观的诸子纷争局面则是在战国时期。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对春秋时期诸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21教育网2.学情分析 (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 讲述法、提问法、图表法、多媒体交互演示法、角色扮演法等。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三、过程和方法 本课使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题能力,巧妙设问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秦末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意义。 本课难点是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和学法]讲述法、讲解法、讨论法,学生分组进行讨论。 [课时] 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秦汉时期相关多媒体、资料 [教学过程] 1、导入根据课本中的歌谣阿房,阿房,亡始皇导入新课 2、教学过程 一、秦朝灭亡的原因 1、繁重的徭役秦朝的徭役非常繁重。 2、刑法残酷秦朝刑法非常残酷,刑罚的种类繁多。 3、秦二世秦二世(前230-前207),即胡亥,秦始皇少子,秦朝第二代皇帝,更加残暴,他统治时期政治十分黑暗。 二、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

大泽乡,遇上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秦法误期者要被处斩,陈胜吴广号召起义,农民战争爆发。之后,在陈建立政权。 三、陈胜派主力军向咸阳进攻陈胜建立张楚政权后,率军绕过荥阳,突入关中,直逼咸阳。 四、农民起义推翻秦朝陈胜,吴广起义以后,项羽和刘邦领导的农民军继续战斗,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大败秦军。与此同时,刘邦率军直逼咸阳,秦朝灭亡。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历史上称为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3、练一练最后推翻秦朝是()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4、活动与探究查找成语故事: 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指鹿为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破釜沉舟约法三章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四面楚歌霸王别姬。 5、小结 通过学习秦朝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以及秦朝的灭亡,使学生了解了秦朝灭亡的原因,并学会了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历史人物,评价历史人物,也使学生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6、布置作业秦朝灭亡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