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讲义

教师讲义
教师讲义

数的整除

一、知识点

1.整除的概念:整数a 除以整数b,如果除得的商是整数而余数为零,则称a能被b

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记作b|a,其中a叫做b的倍数,b叫做a的因数。

注意:我们讨论的整除性均在正整数范围内。

2.数的整除特征

(1)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0,2,4,6,8中的某一个,那么这个整数就能被2整除。

(2)一个数的个位数字是0或者5,那么这个整数就能被5整除。

(3)一个数各数位上的数字和能被3或9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或9整除。

(4)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

(5)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

(6)一个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则这个数能被6整除,反之一个数

能被6整除,则这个数一定能被6的因数(1,2,3,6)整除。

(7)能被11整除的数的特征:一个数的奇数位上的数字之和与偶数位上的数

字之和的差(大数减小数)是11的倍数,那么这个数就是11的倍数。(8)能被7(11或13)整除的特征:一个数的末三位与末三位以前的数字所

组成的数之差(大数减小数)能被(11或1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7(11或13)整除。

3.数整除的性质

(1)如果两个整数a、b都能被c整除,那么(a+b)与(a-b)也能被数c整除

(2)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c是整数,那么ac也能被数b整除。

(3)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b又能被数c整除,那么数a也一定能被数c整除。

(4)如果数a能同时被数b、c整除,而且b、c互质,那么a一定能被积bc整除。

二、典例剖析

例1.周老师为全班28名同学买了价格相同的钢笔(每人一支),共付人民币9□.2□元。

已知□处数字相同,请问钢笔每支多少元?

例1.周老师为全班28名同学买了价格相同的钢笔(每人一支),共付人民币9□.2□元。已知□处数字相同,请问钢笔每支多少元?

解:9□.2□元=9□2□分,28=4×7并且4与7互质,所以4、7能整除9□2□4整除9□2□则个位数字可能为0、4、8

当个位为0时,28不整除9020,不正确

当个位为4时,28不整除9424,不正确

当个位为8时,28整除9828,正确

所以一共付人民币98.28元,钢笔每支是98.28÷28=3.51(元)

答:钢笔每支3.51元

练一练1.

老师买了72本相同的书,当时没有记住每本书的价格,只用铅笔记下了用掉的总钱数□13.7□元,回校后发现有两个数字已经看不清了,你能帮助补上这两个数字吗?

解:□13.7□元=□137□分,72=8×9且8与9互质

8整除37□则个位为6,即后三位为376

9整除□1376,即□+1+3+7+6=□+17是9的倍数,所以□137□为11376,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A卷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综合) A卷 一、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她所说的超过她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中庸》 C《论语》 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 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 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见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 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能够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完整版)小学名词所有格讲义(教师经典整理版)

名词的所有格 名词在句中表示所有关系、所届关系、动作执行者及动作承受者等意义时常需用 所有格形式。名词所有格也称为届格、主格,它主要包括\'s所有格、of所有格 和双重所有格二种表现形式。 . 's所有格的用法 例如:Jim's bed, the man's wife, children's toys, the fox's tail 例如:the students' books, Teachers' Day, my boss' office, a girls' dormitory 3. 有些表示时间、距离、度量衡、价值、自然现象、国家、城镇等无生命东西 例如:today's newspaper five minutes' walk, a ton's weight, 4. 表示两者共同拥有的人或物(共有)时,只需要后一个名词加’s (或')即可。 如:Joan and Jane's room(房间届二人共同所有) Joan's and Jane's room指Joan和Jane各自的房问)an hour and a half ' s walk一个半小时的路程) (1)表示诊所、店铺或某人的家等地点名词,其名词所有格后的被修饰语常 常省略。例如:

I met her at the doctor's (office).我在诊所遇见了她。 He has gone to the tailor's(shop).他至U服装店去了。 She went to Mr. Black's (house yesterday.她昨天到布莱克先生家去了。 (2)名词所有格所修饰的词,如果前面已经提到过,往往可以省略,以免重复例如:Whose pen is thia It's Tom's.这是谁的钢笔?是汤姆的。 The bike is not mine, but Wang Pinpin's.这辆自行车不是我的,是王品品的。 二.of所有格的用法---of所有格由of加名词构成,其用法归纳如下: 例如:a map of the world, the story of a hero, the windows of the room 2. 用丁名词化的词。例如:the sticks of the blind盲人的拐杖 例如:the very long and graceful tail of the black cat 黑猫的乂长乂美的尾巴 例如:the children of the family那家的孩子们 the son of a poor peasant a poor peasant's sorr^个贫农的儿子 例room number, tooth brush .双重所有格及其用法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使命·人格·爱心 老师们,你们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这是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是社会对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五个一”说起: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师应该定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接班人之间的中介"。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赋予了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教师不单是谋生的一种岗位,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角色。要不然怎么整天自豪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五条: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暂时的后进。对后进生更要有爱的付出,爱一个好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这是教师的天职。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思想行为暂时偏差的学生。而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5)教育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

基础知识;(2)扎实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3)全面准确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这就是要求教师不但对所教课程有精深的认识,还应有广博的知识。 今天当老师,论及文化科学和专业知识时,我们每一个人首先扪心自问:我在念中学时,念大学时是优秀毕业生?还是一般生?甚至通过补考,勉勉强强拿到一张大学毕业文凭呢?在起跑线上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性就要求我们不断再学习、再提高。更何况,时代在发展,知识在"爆炸",即便原来是一位成绩优异的毕业生踏上工作岗位后也会碰到许多新问题,而且不断会碰到新问题。面对二十一世纪,创业社会的到来,网络通讯技术的发展,更使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模式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千万不要:语文教师词语贫乏,不会写工作小结;数学教师不会算思考题;音乐教师不会乐器,体育老师不会打球,美术老师不会画画。所以,重视终身学习,的确是今天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的必不可少的前提。 今天当老师,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育人能力、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特别是努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加大了开放力度,教室的面积已不再是原来的平方米。关键要记住:我是教师!教师是有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要求。 四、要有一颗平常人的心 今天当老师,对心理的要求已凸现。其效果不仅仅对自已,而且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平常人的心",就是要正确地对待自己,愉快地接纳自己;正确地对待别人,真诚地理解别人;正确地对待成绩,积极地投入事业;正确地对待挫折,勇敢地接受挑战;正确地对待名利,泰然地淡泊名利等等。这种良好的心理素养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对老师来说尤为重要。 五、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健康的身体是今天当老师的必备素质。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自己,请保重身体。教师的辛劳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我们许多中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在学校里又往往是骨干力量"冲锋陷阵","敢挑重担",繁重的工作确实以健康的身体作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事业心强,师德修养好,水平高,

一(1)集合及其运算(教师)

1 / 6 模块: 一、集合、命题、不等式 课题: 1、集合及其运算 教学目标: 理解集合、空集的意义,会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理解子集、真子集、 集合相等等概念,能判断两个简单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或相等关系;理解交集、 并集,掌握集合的交、并运算,知道有关的基本运算性质,理解全集的意义, 能求出已知集合的补集. 重难点: 集合的概念及其运算;对集合有关概念的理解. 一、 知识要点 1、 集合的有关概念 (1) 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2) 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 (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表示集合的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3、 集合运算:交集、并集、补集(全集). 4、 有限集的子集个数公式: 对于有限集A ,若其中有n 个元素,则有2n 个子集,21n -个非空子集,21n -个真子集. 5、 两个有限集的并集的元素个数公式: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 二、 例题精讲 例1、已知{}221,251,1,2A a a a a A =-+++-∈且,则a = . 答案:3 2- 例2、给出下列四种说法 ①任意一个集合的表示方法都是唯一的; ②集合{}1,0,1,2-与集合{}2,1,0,1-是同一个集合 ③集合{}|21,x x k k Z =-∈与集合{}|21,y y s s Z =+∈表示的是同一个集合; ④集合{}|01x x <<是一个无限集. 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填上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 答案:②③④ 例3、下列五个关系式:(1){}?=0;(2)0=?;(3)?∈0;(4){}??0;(5){}0≠?;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 答案:A 例4、设P 是一个数集,且至少含两个数,若对任意,a b P ∈,都有

2020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_划重点考点

教育学部分 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广义:凡是增进人们知识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教育的三大因素教育者 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教育活动的中介,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 (注:这里第三点紫色部分书上写的是“教育措施”最多出填空。) 3、教育的起源 a.教育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b.教育心理起源说(孟禄)【教育产生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教育劳动起源说(凯洛夫) (三种起源要知道哪三种把人物对应上。一般选择或简答)。 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人文主义教育】代表人物:伊拉斯谟、莫尔、 蒙田和培根 其特征1、人本主义; 2、古典主义; 3、世俗性; 4、贵族型。 3、近代社会的教育 特征1、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3、教育的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4、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1、教育终身化 (一般是简答、案例分析)2、教育全民化 3、教育民主化 4、教育多元化 5、教育技术现代化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的含义: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名词解释) 2、中国古代教育学思想 a.《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学书籍,诞生于战国后期,是中国 的教育学雏形(填空、选择) b. 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 c. 墨家的教育主张。 3、西方古代教育学思想1苏格拉底【产婆术】 2柏拉图【《理想国》,最早提倡“与学习与游戏”的人,重视早 期教育;男女平等接受教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

双曲线讲义(教师版)

一、双曲线知识点总结: 1. 双曲线的定义 (1)第一定义:当1212||||||2||PF PF a F F -=<时, 的轨迹为双曲线; 当1212||||||2||PF PF a F F -=>时, 的轨迹不存在; 当时, 的轨迹为以为端点的两条射线 (2)双曲线的第二义 平面内到定点与定直线(定点不在定直线上)的距离之比是常数()的点的轨迹为双曲线 与双曲线共渐近线的双曲线系方程为: 与双曲线共轭的双曲线为 等轴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离心率为.; 1.注意定义中“陷阱 问题1:已知,一曲线上的动点 到距离之差为6,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2.注意焦点的位置 问题2:双曲线的渐近线为,则离心率为 二、双曲线经典题型: 1.定义题: P P 21212||F F a PF PF ==-P 21F F 、F l F l e 1>e 12222=-b y a x )0(22 22≠=-λλb y a x 122 22=-b y a x 22221y x b a -=222a y x ±=-x y ±=2=e 12(5,0),(5,0)F F -P 21,F F x y 2 3 ± =

1.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测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测点同时听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测点听到的时间比其他两观测点晚4s. 已知各观测点到该中心的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340m/ s :相关各点均在同一平面上) 【解题思路】时间差即为距离差,到两定点距离之差为定值的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型的. [解析]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O ,正东、正北方向为x 轴、y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A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测点,则A (-1020,0),B (1020,0),C (0,1020) 设P (x,y )为巨响为生点,由A 、C 同时听到巨响声,得|PA|=|PC|,故P 在AC 的垂直平分线PO 上,PO 的方程为y=-x ,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爆炸声,故|PB|- |PA|=340×4=1360 由双曲线定义知P 点在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 上, 依题意得a=680, c=1020, 用y=-x 代入上式,得,∵|PB|>|PA|, 答:巨响发生在接报中心的西偏北450距中心处. 2. 设P 为双曲线上的一点F 1、F 2是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若|PF 1|:|PF 2|=3:2,则△PF 1F 2的面积为 ( ) A . B .12 C . D .24 解析: ① 又② 由①、②解得直角三角形故选B 。 3.如图2所示,为双曲线的左 焦点,双曲线上的点与关于轴对称, 则的值是( ) A .9 B .16 C .18 D .27 122 22=-b y a x 1 3405680340568010202 2 22222222=?-?=-=-=∴y x a c b 故双曲线方程为5680±=x 10680),5680,5680(,5680,5680=-=-=∴PO P y x 故即m 10680112 2 2 =-y x 363122:3||:||,13,12,121====PF PF c b a 由,22||||21==-a PF PF .4||,6||21==PF PF ,52||,52||||2212221==+F F PF PF 为21F PF ∴.12462 1 ||||212121=??=?= ∴?PF PF S F PF F 116 9: 2 2=-y x C C i P ()3,2,17=-i P i y F P F P F P F P F P F P 654321---++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3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3篇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演讲稿篇1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有人说:“我们教师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最值得骄傲的事业。”是的,我们是孩子们理想风帆的导航者,是美好心灵的缔造者,是智慧和技能的传播者。今天,我要用凝重的情感唱出我心中最美的颂歌——我爱我的教师职业,我衷情党的教育事业。 三尺讲台上学识渊博的老师是我学生时代七彩梦中最靓丽的风景,我曾用浪漫的情怀去设计美好的未来,用火一样的热情去描绘绚丽的事业,可当我真正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我切实体会到了教师平凡而琐屑的生活,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和巨大的压力。我苦恼、迷茫、动摇,但领导的谆谆教诲激励着我,周围同事们的工作精神感化着我、震撼着我,他们像春蚕,象蜡烛,无怨无悔地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来捍卫这个职业的神圣。 而今,我谛听着自己踩踏的足音,摇摇晃晃地在从教这条路上已走了五年,我被自己周围的人感动着:我喜欢走在路上,听学生们远远地面带微笑叫我“老师”;我喜欢登上讲台,看台下几十双期待和信任的目光;我喜欢拿起粉笔,为年轻的学子导航,为他们开启智慧之门,帮他们点燃理想之灯。而他们也在影响着我,他们丰富着我的生活,他们美丽着我的人生,他们让我更深的感

受到教师这个职业的幸福。 几年来,风风雨雨,酸甜苦辣,为人师者的种种滋味尝遍过后,我愈来愈感觉到,自己离不开这个职业。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我的学生,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哪位学生病了,我就给他关怀和安慰;哪位学生生活有困难,我都想方设法解决;无论谁思想上有疙瘩,我都愿意帮助解开;无论谁有了点滴的进步,我都要送去一声鼓励,送去一片挚爱。 我本是一个极平常的人,因为做了一名教师,我的人生才有了不平常的意义。看看我们的身边,青年教师们把青春年华扎根于三尺讲台而无怨无悔;中年教师们将家庭搁置一旁而全身心地扑在教学工作上;老教师如一头黄牛埋头苦干而不知疲倦。许许多多动人的事迹在激励和鞭策着我!他们就这样默默地、毫无怨言地辛勤耕耘着“半亩方塘”,坚守在三尺讲台。 我爱我的事业。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我庆幸命运赐给了我这个职业。无论是这个职业选择了我,还是我选择了这个职业,都应该无愧于“教师”这个称号,都应该让它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我爱我的事业,就要爱校如家,关心学校的发展,是学校培养了我,也发展了我,听从学校安排,尽心尽力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不管什么时候我都坚持“学校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一原则,为学校发展建言献策,发挥主人翁作用。 我爱我的事业,就要力争做一个开拓进取,不断完善的教师.工作中,我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研究教学中的问题;工作之余,

1.2.2集合的运算1教案教师版

1.2.2 集合的运算 第1课时交集与并集 【学习要求】 1.理解两个集合的交集与并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交集和并集. 2.能使用Venn图表示集合的交集和并集运算结果,体会直观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3.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进行集合的交集与并集运算. 【学法指导】 通过观察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交集及并集运算,培养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类比的作用;感受集合作为一种语言在表示数学内容时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填一填:知识要点、记下疑难点 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属于A又属于B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 做A与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 {x|x∈A且x∈B} . 2.交集的性质:(1)A∩B= B∩A ;(2)A∩A=A ; (3)A∩?=?∩A=?;(4)如果A?B,则A∩B=A . 3.并集的定义:一般地,对于两个给定的集合A,B,由两个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叫做A 与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 {x|x∈A或x∈B} . 4.并集的性质:(1)A∪B= B∪A ;(2)A∪A=A ;(3)A∪?=?∪A=A ;(4)如果A?B,则A∪B =B . 研一研: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情境] 两个实数除了可以比较大小外,还可以进行加减法运算,如果把集合与实数相类比,我们会想两个集合是否也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呢?本节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交集 问题1你能说出集合C与集合A、B之间的关系吗? (1)A={1,2,3,4,5},B={3,4,5,6,8},C={3,4,5}; (2)A={x|x≤3},B={x|x>0},C={x|0

诗词讲义教师版

诗词复习 一、必修四诗词知识点 (一)《氓》: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诗经》现存305篇(此外有目无诗的6篇,共311篇),分《风》、《雅》、《颂》三部分。《诗经》关注现实、抒发现实生活触发的真情实感,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诗经六义:“诗六义”是《诗大序》(《毛诗序》)最先提出,一般认为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诗的表现手法。其中风、雅、颂是按不同的音乐分的,《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赋、比、兴是按表现手法分的。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引起诗人歌唱,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歌创作中,往往交相使用,共同创造了诗歌的艺术形象,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氓》字词语法: 通假字:匪我愆期:非于嗟女兮:吁犹可说也:脱隰则有泮:畔古今异义:至于顿丘:秋以为期: 泣涕涟涟:三岁食贫:古义:多年总角之宴:古义:快乐 词类活用:夙兴夜寐:其黄而陨:形容词做动词 士贰其行:数词做动词二三其德:数词做动词 还有三岁食贫的“贫”:形容词做名词 翻译(特殊句式):秋以为期:宾语前置 (二)《离骚》 1、楚辞:《楚辞》是最早的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及浪漫主义文学源头。“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西汉末年,刘向将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承袭模仿屈原、宋玉的作品汇编成集,计十六篇,定名为《楚辞》。《楚辞》运用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色彩,如宋人黄伯思所说,“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东观余论》)。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较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国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楚辞》作品或者效仿楚辞的体例有时也被成为“楚辞体”或“骚体”。“骚”,因其中的作品《离骚》而得名,故“后人或谓之骚”,与因十五《国风》而称为“风”的《诗经》相对,分别为中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鼻祖。后人也常以“风骚”代指诗歌,或以“骚人”称呼诗人。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使命·人格·爱心 老师们,你们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吗?这是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这是社会对我们“人类灵魂工程师”提出的基本要求。下面我想从“五个一”说起: 一、要有一个正确的定位 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科技,后天的经济。今天的教师应该定位在"过去与未来之间的环节,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与新一代接班人之间的中介"。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社会赋予了这一职业的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我们教师不单是谋生的一种岗位,更是关系到整个国家,民族,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角色。要不然怎么整天自豪地说"教师这个职业--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 二、要有一个正确的理念 理念,是与时俱进的,适应时代要求的新理念。归结起来有以下五条: (1)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2)教育要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3)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4)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自主发展;承认个体的差异,承认学生暂时的后进。对后进生更要有爱的付出,爱一个好生并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欢,爱一个“问题学生”这才是我们的重大考验,这是教师的天职。爱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思想品德优良的学生;也要爱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家庭条件差的学生,思想行为暂时偏差的学生。而恰恰是他们更需要教师的关爱。(5)教育要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要有一身过硬的本领 一个理想教师的知识结构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1)广泛深厚的文化科学

实以健康的身体作保证。试想一下,如果一位教师事业心强,师德修养好,水平高,教育教学效果又显著,但身体素质差,"二天打鱼五天晒网",他能胜任工作吗? 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般来说有四个因素决定:一遗传,二保养,三锻炼,四心态。后三个是我们能做到的,你做的怎样呢?请珍惜我们的生命,提高我们生活的质量吧! 我想,前面论及到的"五个一"归结到一点就是希望我们每个人要有三意识:责任意识,学习意识,危机意识。最后送大家一句话:与诸位共勉:“如果一个人生活在谴责之中,他就学变得消极。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充实之中,他就获得了快乐”。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讲座讲稿 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是人类产生社会分工以后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作为培养造就劳动者的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要造就千千万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其保证在于建设一支德才兼备、又红又专、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这是教师的职业要求和劳动特点所决定的,因为: 一、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可塑性大、尚未成熟的儿童和青少年。 二、教师的劳动任务,主要是从学生的心理上去造就完美的个性,塑造高尚的灵魂,而不是简单地从外部去“雕琢”对象。 三、教师的劳动“产品”具有全面性和高质量。

§1.1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教师)

§1.1集合的概念及其基本运算 基础自测 1.(2008·山东,1)满足M ?{}4321,,,a a a a ,且M {}{}21321,,,a a a a a = 的集合M 的个数是 . 答案 2 2.设集合A ={1,2},则满足A ∪B ={1,2,3}的集合B 的个数是 . 答案 4 3.设全集U ={1,3,5,7},集合M ={1,|a -5|},, U M ?U M ={5,7},则a 的值为 . 答案 2或8 4.(2008·四川理,1)设集合U ={},5,4,3,2,1A {},3,2,1=B {},4,3,2=则 U (A B )等于 . 答案 {}5,4,1 5.(2009·南通高三模拟)设集合A ={}R ∈≤-x x x ,2|2||,B ={}21,|2≤≤--=x x y y ,则 R (A B )= . 答案 (-∞,0) (0, +∞) 例题精讲 例1 若a ,b ∈R ,集合 {},,,0,,1? ?? ???=+b a b a b a 求b -a 的值. 解 由 {}? ?? ?? ?=+b a b a b a ,,0,,1可知a ≠0,则只能a +b =0,则有以下对应关系: ???? ???===+1 0b a a b b a ①或???????===+10a b a b b a ② 由①得,11?? ?=-=b a 符合题意;②无解.所以b -a =2. 例2 已知集合A = {}510|≤+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试题及答案汇总

教师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下列认知风格中,容易给学习带来不利影响的认知风格是()。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解析〕C、冲动型认知方式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 2、下列哪项属于真正的创造()。 A、鲁班创造锯子 B、高斯少年时做数字1~100的连加 C、找到远古时期的化石 D、陶渊明发现桃花源 〔解析〕A、真正的创造是指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解析〕D略。 4、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解析〕D苏格拉底在教学法中强调使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得出结论,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发现法。[page]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解析〕B班主任是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 6、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解析〕C、对个别学生的教育也包括了对先进生和后进生的教育,需要和集体教育结合起来。 7、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解析〕D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page] 8、小学生因上课专心听讲受到老师表扬而逐步养成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属于()。 A、经典条件反射 B、操作条件反射 C、联结反应 D、习惯成自然 〔解析〕B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儿童做对了某件事后得到成人的物质奖励或表扬属于正强化。 9、激发、维持和指引个体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称为()。 A、学习需要 B、学习期待 C、学习动机 D、学习态度 〔解析〕C、本题考查学习动机的定义。 10、最重要和最良性的学习动力是()。 A、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期待 B、学习兴趣和远大的理想 C、教师的期待和远大的理想 D、教师的期待和家长的期待 〔解析〕B为教师的期待而学习的动机是低级的动机。[page] 11、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解析〕D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用练习曲线(学习电码的练习曲线)表示。 1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又能够分为徒手操作技能与()。 A、器械型操作技能 B、细微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开放型操作技能 〔解析〕A、略。

7.1 力 讲义(教师版)

第 1 节力 第 1 课时力讲义 力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发生作用的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 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为 N 。 力的作用效果 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的改变: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或由运动变为静止,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或方向发生改变,都叫做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了变化。 注意点: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或形状发生了变化,则这个物体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力的三要素和力的示意图 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用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在箭头的旁边标出力的大小,这种表示力的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 注意点:画力的示意图时,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该越长。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它施加力的作用.也就是说,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注意: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但两个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基础题 1.下列有关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产生力的两个物体一定发生了作用B.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C.力能脱离物体而存在D.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一定产生力的作用2.“蚍蜉撼大树”一句中,施力物体是蚍蜉,受力物体是大树.“泰山压顶”一句中施力物体是泰山. 3.下列实例中,在力的作用下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的是( B ) A.紧急刹车 B.两手用力扳竹条,使其弯曲C. 做直线运动的足球,碰到球员后,运动方向发生改变D.骑自行车加速前进 4.如图所示,跳板被跳水运动员压弯的过程中,施力物体是运动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

【师德演讲稿】精选高校教师师德演讲稿

精选高校教师师德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记得法国作家卢梭说过:“榜样!榜样!没有榜样,你永远不能成功地教给儿童以任何东西”,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我想,作为教师,我们的师德就应当是这里所说的“榜样”和“阳光”吧。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你自己都不具有那样的“榜样”和“阳光”,那你又如何在你的学生心中散播这些东西呢?俗话说,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一个光喊破嗓子而不做出样子的教师是永远无法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旗帜,树立路标的。 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职责首先是传道,其次才是授业、解惑。如果教师自己都不能以身作则,那你又如何对你的学生进行传道呢?教师若不是路标,那不管你道理讲得多透,教育形式多好,艺术性多强,这些终究都只能是无根之树、无源之水、无雨之云、无光之灯!教师是学生在学校生活中接触最多的人,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视网膜里、心光屏上,都在有意无意的对学生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着指引。一名优秀的教师应当具有高尚的师德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对学生至诚至真的爱,因为只有那样你才能让自己的言行在学生内心深处产生一股排山倒海的内化力。“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教师的“爱”源于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无私的奉献。 从学生转变为老师,当我面对那么多同学的时候,一切都让我新鲜、好奇。看着他们还有些稚气的眼神,感觉自己仍和他们一样年轻,他们的朝气给我带来了一天的快乐和生机,给我留下明天的希望之光。他们纯洁的心、圣洁的情、深厚的意,净化了我的心灵,激起了我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爱,我真正地

第1讲 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基本含、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教师版

教学课题人教版必修1第一章集合的基本含、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2)运用类比的方法,对照实数的相等与不等的关系,探究集合之间的包含与相等关系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探索直观图示(Venn图)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4)通过探讨集合与集合间的关系,对照数或式的算术运算和代数运算,探究集合之间的运算. 能力目标: (1)发展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学习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 (2)初步经历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3)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的过程,体会集合语言,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以及基本运算 难点:子集、真子集的判断、空集与非空集合的分类谈论 教学过程 课堂导学 1.集合与元素 (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两种,用符号∈或?表示. (3)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常见数集的记法 集合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 符号N N*(或N+)Z Q R 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关系自然语言符号语言Venn图 子集集合A中所有元素都在集合B中(即若 x∈A,则x∈B) A?B(或B ?A) 真子集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且集合B中至 少有一个元素不在集合A中 A B(或 B A)

【点评】含字母的两个集合相等,并不意味着按序对应相等,要分类讨论,同时也要考虑集合中的 元素的互异性和无序性。 ★★★变式2:集合{|2,}A x x k k Z ==∈,{|21,}B x x k k Z ==+∈,{|41,}C x x k k Z ==+∈,又,a A b B ∈∈,则有( ) A .a b A +∈ B .a b B +∈ C .a b C +∈ D .a b +不属于,,A B C 中的任一个 答案:B 解:设Z k k a ∈=11,2,2221,b k k Z =+∈, ∴12122212()1a b k k k k B +=++=++∈。 新知三: 子集、真子集、空集 ①如果集合A B ?,并且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 ②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例3:写出集合{1,0,1}-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 解:子集为:?,{1}-,{0},{1},{1,0}-,{1,1}-,{0,1},{1,0,1}-。 真子集为:?,{1}-,{0},{1},{1,0}-,{1,1}-,{0,1}。 【点评】若有限集A 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 空真子集有22n -个。 ★★变式3:已知集合{}{}1,21,2,3,4,5P ??,那么满足条件的集合P 的个数是( ) A .5 B .6 C .7 D .8 答案:D 解:满足条件的集合P 可为:{}1,2,{}1,2,3,{}1,2,4,{}1,2,5,{}1,2,3,4,{}1,2,3,5, {}1,2,4,5,{}1,2,3,4,5,共8个。 ★★例4:已知集合{13}A x x =-≤≤,2{,}B y y x x A ==∈,{2,}C y y x a x A ==+∈,若满足C B ?,求 实数a 的取值范围。 解:2{,}{09}B y y x x A y y ==∈=≤≤, {2,}{26}C y y x a x A y a y a ==+∈=-+≤≤, ∵C B ?,∴20 2369a a a -??? +? ≥≤≤≤。 ★变式4:集合{}1,2,3,4A =,2{0}B x N x a =∈-=,若满足B A ?,求实数a 的值组成的集合。 答案:{}1,4,9,16 ★★例5:已知集合A ={|25}x x -<≤,{|121}B x m x m =+-≤≤且B A ?,求实数m 的取值范围。 解:∵B A ? (1)当B =?时,则121m m +>-,解得2m <。 (2)当B ≠?时,则12121512m m m m +-?? - ??+>-? ≤≤,解得23m ≤≤。 综上所述,实数m 的取值范围是m ≤3。 【点评】当出现“A B ?”这一关系时,首先是讨论A 有没有可能为空集,因为A =? 时满足 A B ?。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1000道(附答案) 1、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2、我国春秋木年的《学记》是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况家的教育》早约三百年。其中的主要思想有:“不揠苗助长”、“不陵节而施”(体现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了启发性教学原则);“教学相长”(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3、捷克夸美纽斯1632年的《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部系统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 4、美国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强调“儿童中心”,提出了“做中学”的方法,开创了“现代教育派”。 5、苏联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 6、美国布鲁纳的《教育过程》的主要思想是结构主义和发现法的教学方法。 1

7、苏联苏霍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其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和“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 8、教育的概念:广义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三个方面;狭义指学校教育;偏义指思想品德教育。 9、教育的社会属性有: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 10、我国封建社会学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四书”(《大学》、《中庸》、《论语》、《盂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其贯穿了儒家思想。 11、遗传素质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对人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但环境决定论又是错误的,因为人接受环境影响不是消极的、被动的,而是积极的能动的实践过程。 12、我国普通中学的双重任务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劳动后备力量;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 13、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14、“双基”是指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巧。 15、智育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智力,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和注意力,其中思维能力是决定性的因素。 16、体育的根本任务是增强学生体质。 17、蔡元培于1912年最早提出美育,并主张“以美育代宗教”。 18、美育的任务:(1)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知识与能力;(2)培养学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心灵美和行为美。 19、劳动技术教育的任务:(1)培养学生的劳动观点,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2)教育学生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 20、义务教育是依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收,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