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

临床心理学性质任务:临床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应用分支,其主要任务就是应用心理学的原则和技术去帮助人们更好地适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和困扰,解除心理上的挫折和痛苦,达到心身健康。

第一节什么是临床心理学

1、临床心理学的特点:首先,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次,临床心理学注重对人类个体的能力和特点的测量和评估,并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个体进行分析,以支持其所得的有关结论。第三,临床心理学工作者会去帮助那些存在心理困扰的人们。

2、真正体现临床心理学独特性的则是科钦所谓的临床态度或临床取向,即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要综合来自临床实践和其他研究的知识,努力去对某一个体进行评估,并最终理解和帮助他。

3、名词:临床心理学是一种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程序,对智力、情绪、心理及行为问题进行理解、预测和干预的职业。包括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

4、简答及名词: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评估、治疗、研究,教学、咨询、管理。(评治研,教咨管)

心理评估:心理评估包括对个体信息的收集。(行为、问题、独特的特点、能力及智力机能等)

临床上使用的重要评估工具主要包括测验、会谈、观察技术。

治疗:临床心理学家的治疗工作包括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问题,具体工作称为心理治疗、行为矫正、心理咨询等。

研究: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取向是由他们所受的训练和其从事研究的传统决定的。教学:相当一部分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主要是进行教学活动。

咨询:临床心理学家经常为企业和组织中的各种问题提供咨询和建议。

行政管理:由于临床心理学家的敏感性、人际技巧,以及研究成果等方面的特点,他们经常成为很多组织的管理者人选。

第二节临床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卫生职业的联系

1、职业联系的基础:临床心理学家需要与其他职业中的人员进行交流和建立职业联系,这是由他们的服务对象和对知识的交流及分享的需要所决定的。(1)临床心理学家应理解并尊重他们所接触的其他职业人员的能力,心理学家应了解医疗、法律和其他的职业,只有具备了这种知识,心理学家才能真正提供有远见的和有效的服务。(2)理解,很多关于如何建立、维护好的职业联系的认识都集中于相互的理解。

2、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关系。科钦指出,其思维方式即临床的态度的不同是根本区别,并不是特定的技术的不同。

第三节临床心理学的历史

1、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1)心理学中的研究传统,科学心理学的正式出现是以冯特1879年在德国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的。尽管心理学部分地根植于治学,却采用了在物理学和生物学中的自然科学方法去建立其理论体系,通过观察法和实验法去研究人类行为。(2)对个体差异的关注。由于临床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因此它的出现必然是在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和测量出现之后。系统的一研究人们在细微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则是19世纪初才开始的。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这期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和心理测验的创始人、法国律师和

科学家比奈。(3)行为障碍的概念。

2、临床心理学的正式出现是在1896年。

3、临床心理学之父:韦特默。第一个临床心理学家。他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指导诊所,并成为临床心理学产生的标志。

4、韦特默的临床心理学的目的,从他创立临床心理学之始就对诊断非常重视,而且对任何技术或程序都很投入,其主要目的是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仅仅满足个体的需要还不是临床心理学家的全部义务,他们还有义务反抗带来消极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努力保障积极的心理环境,这些都需要预防性的社会行动。临床心理学应把有利于社会改革作为职业目标之一。

第四节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心理学发展的最明显的趋势就是心理学家、临床心理学家人数的增加。

2、差异:临床心理学家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培训模式、治疗方法以及专业领域。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工作基本上是在实践中进行的,临床方法的训练是通过实践经验以及观察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如何接待病人来进行的。(1)1924年,APA的临床心理学分会建议临床心理学家应在指定的学校获心理学博士学位,并实习四年,其中一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学家-实践者模型:临床心理学家首先要作为心理学家(科学家)接受训练,并同时接受临床技术的训练。1947年,心理治疗也被引进临床心理学家的训练程序中。(2)实践者-科学家模型。要求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统计技术,但并不十分强调研究的技巧,节省下来的时间用于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培训。(3)第三个模型主张创立一种新的职业,称为心理卫生实践者或心理治疗家。(4)第四个模型号召临床心理学家放弃其治疗和诊断机能,把精力投入到初级预防、咨询,以及影响公共政策的方面。

专业领域的分化:(1)一向统一的领域中出现了裂痕。这两个领域即学校心理学和社区心理学。(2)认同的丧失。有两种方式可以导致对某一组织的认同丧失,一是分裂成各个部分,而且彼此缺乏联系;二是人们在观念上认为它们已不再是具体的和特殊的。(3)标准的维持。心理学要保持的标准包括保护公众利益以及心理学家的声誉等。临床心理学直接指想应用,因而很多人担心它会败坏心理学的形象。

3、螺旋式的发展。科学的发展往往是螺旋式前进的。临床心理学也是这样。20世纪初,临床心理学强调的是意识和欲望在行为改变中的作用。弗洛依德精神分析理论对此提出了挑战,它强调的是无意识动机,不合理的和本能力量以及童年经验对成人行为的持续影响。波灵: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观点不可避免地会伴有偏见和偏差;相对来将,保守的、整合性的心理学家的观点更正确一些,但与极端主义者相比缺乏吸引力。心理学既需要精确性,又需要偏见,而且我们无法拒绝,也只能对这两种情况都表示欢迎。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重点)

1、三个框架构成:心理动力学理论、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心理分析理论为临床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许多动力学的途径;学习理论则提供了大量行为途径的基础;而人本主义理论则提出了一些实验的途径。

第二节动力学模型

1、分析动力学模型:(1)理论观点。人类行为是由心理力量的相互作用所决定的。这些力量包括本我(基本需要、希望和冲动,他们之中大部分处于无意识状态);自我(思考的能力、情感以及通过某种途径表达的需要、希望和冲动的行

为);超我(涉及某种需要、希望和冲动是否应该表露和满足的意识);现实(自我表露的机会和外部环境中存在的满足的可能性)。动力学的主要目标是通过使那些受压抑的思想和情感转变为意识的东西来减轻病理上的症状,它是设计来使无意识的东西成为意识。(2)侧重点。三个,首先,动力学的理论是建立在推论过程的基础上的,行为被解释为人格结构的基本面貌以及与此想适应的动力学系统的特征。其次,动力学理论特别强调智能过程,并把它看做是人类机能的最高等级。第三,动力学的理论强调历史过程,心理障碍被认为是一种充满压力的情形。(3)评价。动力学理论所产生的永久的影响是与心理治疗运动的历史性影响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弗洛依德的术语贯穿了整个心理学,特别是变态、发展、人格和社会心理学领域。一些弗洛依德的支持者认为弗洛依德的理论应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证实。

第三节行为模型

1、分析行为模型:(1)理论观点。一切行为,无论是正常的,还是变态的,都是习得的。任何心理治疗的模式都是要解决患者应付经验的失调模式以及由坏习惯形成的调节不良。行为理论治疗方法的核心策略是将人们暴露在新的学习情景下,而这些情景可以修正过去适应不良的反映模式。治疗者的任务是强化某些偶发性的反映,抑制病理上的症状或扩展患者的调节技能或应付方式。(2)侧重点。这一模型首先强调的是可观察的过程。重点是放在行为过程上,而不是思维和情感。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与历史无关的进程上。(3)评价。学习模型更强调心理治疗是有明确目标的过程。行为主义理论扩展了心理学家认为可以治愈的问题的范围。关注的焦点在很大程度上是症状本身,而不是通过心理干预改善任何基本的潜在问题。

第四节现象学模型

1、分析现象学模型:(1)理论观点。首先,人们并不是在冲突情境和强化系列中的消极产物;相反,人们把强化系列看做是积极的,个体本身也是健全的,有尊严和有足够能力的,促进治疗进展的过程也不是摆脱过去细腻了障碍的镣铐的过程,而是寻求自我完善的过程。其次,来源于现象学模型的人本主义传统最相近的起源是特殊规律心理学。与特殊规律心理学相一致,现象学模型寻求认同个体由经验产生的独特含义(此时此刻的感受)。治疗的目标是自我的重新组织,成功的治疗要解除价值条件,增加经验的开放性,以及扩展自我概念和经验之间和谐的程度。治疗技术有:个人中心疗法、存在主义疗法、格式塔疗法和个人建构疗法。(2)侧重点。在人本主义的治疗中,行为首先被理解为当事人对事物的判断,现象学理论中还包括情感的过程,它代替了行为疗法中智能的过程。它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最后,现象学理论也强调非历史的过程。(3)评价。它坚持认为生活中的问题可以被人格化,它不像其他疗法中询问病人是什么导致目前的问题,而是询问当事人是如何自我实现以及如何在与环境协调的过程中遭受失败的。现象学理论所关注的是环境如何阻碍当事人潜能的发展。这种人本主义的态度促进了研究者去更好地关注治疗者及当事人本身。这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促进治疗者给予当事人一种生存的经验和对生活的体验。

第五节理论模型的发展和各种理论模型间的联系

1、动力学模型中行为和现象学的思想。动力学模型中受行为的和现象学的治疗家的影响日益增多,动力学模型中最常用的罗夏墨迹测验,把墨迹界定为感性的认知情境。动力学理论正在思考人们之间的差异,这正如思考人们之间的共同点一样。心理分析理论当前的发展促使他们开始全盘考虑人们是如何看待自己与其

他人关系的。

2、现象学理论中动力学和行为的思想。这种认知-现象学的治疗倾向明显类似于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情绪的障碍及失调主要来自错误的信仰。而治疗则包括当事人直接地修正这种信仰。他的工作被认为是在现象学理论中加入了认知的成分。

第六节理论间模型的整合

1、模型间的整合:尽管各种理论模型都已开始接受来自其他模型的观点和方法,但模型间的整合衫尚未出现。相反,大多数理论家多半采取了对各种理论兼容并包的态度。-方法任选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模式(重点)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的发展

1、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式的出现。1924年,APA的临床心理学分会提议临床心理学家需要有心理学博士学位和四年的实践经验,这一建议也即目前一直很流行的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型。二战前,评估和测验作为临床心理学家的基本活动,并主要针对儿童和母亲,二战后,心理学家须服务于全年龄段。这一时期,心理健康服务人员远远满足不了退伍军人所需的心理服务。14条原则的主要建议:(1)临床心理学家应首先作为心理学家(科学家)接受培训,其次才是作为实践者进行培训。(2)临床心理学家应像其他学科一样接受四年的博士水平培训,其中一年是在专家的指导下的临床实习;(3)临床培训的要点包括评估、研究和治疗三个方面,因此其课程包括普通心理学、心理动力学、评估技术、研究方法,以及心理治疗。(布尔达模式)

2、科学家-实践者培训模式的主要内容。(1)课程。临床心理学的学生通常要学习一系列的基础课程,包括统计与研究设计、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发展心理学以及人格理论等。另外,临床心理学的学生们还要接受其他高级课程的培训,包括临床实践的基础以及处理实际临床问题的技巧等。(2)实习课程。除了阅读和听课以外,学生们还需要学会任何实际做。实习的内容包括评估,治疗,会谈,甚至包括对学校官员、社区机构,以及工业企业等的咨询方法。(3)研究。科学家-实践者模型要求学生具备研究能力。(4)实习。实习是所有培训程序中都包括的重要成分。(5)合格考试,大多数的临床培训程序都要求学生通过合格考试。

3、其他培训模式的发展。目前影响较大的其他培训程序主要包括心理学博士学位培训程序和职业学校培训程序两种。(1)心理学博士学位。尽管布尔达模式多次受到肯定,而且它本身也做出一改变,但它本身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尖锐的意见在于,经过培训的临床心理学家在他们以后的职业生涯中要么会偏向与实践者,要么会偏向于研究者,很少会有人同时履行这两种角色。这一培训程序的特色在于它更强调临床技巧和能力的培训,而不太重视研究能力的发展。心理学博士培训程序于1968年在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第一次出现,在头两年的培训程序中,心理学博士学位与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差别不大,但从第三年开始差别就比较大了,第三年主要培训评估和治疗的实际技巧,第四年则通过一系列的实习进一步强化和熟悉这些临床实践技术。(2)职业学校。尽管心理学博士学位培训程序已经是对传统的布尔达模式的反叛,但职业学校的出现却在这个方向上走得更远了一步。一般都是独立于大学的机构,有着自己的财政和管理体制。大部分职业学校都授予心理学博士学位,也有少数职业学校授予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它们的优势在于所有的教学人员都只关注职业实践而不关注科学研究,因此可以成为学生的更好的职业上的榜样和导师。

第二节临床心理学家培训程序的资格认定与实习培训(重点)

1、资格认定。APA的教育和培训委员会将博士学位课程的认定视为他们鉴定的基础。APA的认定标准标明了培训模式和课程,包括对健全的职业心理学培训的基本原则的阐述。实习培训。大部分博士必修课要在全日制的四年时间里完成,多数科目要求攻读博士学位者进行一年全日制或二年半日制实习。实习主要有四个基本作用。(1)进一步提高对已掌握技术应用的熟练程度;(2)在心理病理学方面的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客观实际态度;(4)使学生们认识其他学科领域的同行的思考方式和态度。因此,APA1987年在弗罗里达洲举行了一次全美心理学实习培训会议。主要建议有:(1)实习时间为两年(博士学位一年,博士后一年)(2)所有的实习培训须经APA认定,(3)所有的实习经费要与实际活动相符;(4)只有当学生通过论文答辩并且修完全部课程和有督导的实习之后才可以进行实习培训。

第三节临床心理学家培训的扩展

1、健康心理学。最具有戏剧性的专业化的转型是一个被称作是健康心理学、医学心理学或行为医学的领域。

2、临床儿童心理学和儿科心理学

3、社区心理学。社区心理学被认为是临床心理学的另一个领域,尽管对该领域有很多的解说,但趋于一致的看法是,社区心理学是侧重于社会水平上的分析和旨在缓和社会危机的一种干预方式。预防已经成了社区心理学培训的一个重要领域。心理健康的预防运动被视为社会向心理疾病发起的第四次斗争。

4、临床老年学。第四个引人注目的专业话领域是临床老年学。而且几乎有70%的心理学家没有接待过老年来访者。

5、临床神经心理学。

6、法律和司法心理学。心理学家与法庭方面的合作或研究至少已友0年的历史了,他们发现自己可以在罪犯矫正系统、犯罪审判系统、国内法律领域施展才智。结果,法律中的心理学的作用迅速受到重视,出现了服务趋向和研究活动。然而培训却滞后了。

第四节临床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重点)

培训模式虽然仍以布尔达模式占优势,但目前也存在心理学博士培训以及职业心理学培训模式等。

1、硕士水平培训。面临几个难题,一是硕士水平的毕业生是否有能力提供临床心理学服务。二是,硕士学位被用来作为没有完成博士学业的学生的安慰奖。

2、评估技术培训。过去的30年里,心理诊断技术在临床工作者培训中的重要性引起了很多论争。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要算是客观测验和投射测验的效用问题了。四种权威的测验是:罗夏墨迹测验、主题统觉测验(TMA)、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MMPI)。

3、继续教育

4、临床实践中的过度疲劳及其他问题。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重点)

心理评估是临床心理学家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它的目的是全面理解个体的目前机能以及个体在出现某种问题之前的机能。他包括对个体的详细描述,因此可以为个体提供有效的解释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心理评估可以确定疾病或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并对症状、心理困扰或行为问题做出诊断和解释。

第一节精神病的诊断和分类及其应用

1、诊断的一般定义是仔细地调查事实以决定疾病的性质。

2、1840年在美国进行的人口普查中第一次正式把心理紊乱制成量表。它只包括一种范畴并且将白痴和精神错乱归为一组。1952年以后,出版了四个版本的《心理障碍的诊断与统计手册》。DSM-Ⅲ包括了18中主要分类于00多种特殊障碍。

3、精神诊断的操作性定义。它可能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其诊断的目的在于交流、干预和理解。首先,必须允许心理医生彼此交流所处理的心理障碍的情况。第二个目的是对病人的干预,第三个目的在于理解心理障碍的原因和过程。

第二节临床会谈的方式

1、非结构性临床会谈:没有固定的程式的会谈。

2、临床心理学家在评价病人时主要依靠临床会谈,强调会谈的间接技术。非结构性会谈的灵活性便于临床心理学家采用适合病人的特定情形的技术。信息开头记录:病人姓名、年龄、婚姻状况、性别、职业、种族、住址和生活环境,先前临床联系的历史、治疗安排和信息来源、病人寻求职业帮助的问题或主要的问题所在。心理状况检查包括:一般的表现和行为,心情、情感和感情,知觉、言语和思维,感觉中枢和认识、判断力、自知力和可靠性。

3、结构性临床会谈。为了减少临床会谈的小可靠性,结构性临床会谈开始出现,它减少了由于不同会谈风格和范围所导致的不可靠性变化。它已成为许多现代化临床研究的基础。

使用操作性诊断标准,定义精确的分类学,研究中结构性检查的用途以及科学家-实践着模式的日益影响,都支持了这种从非结构性会谈想结构性会谈的转变。结构性会谈将会变成临床研究和流行病学的标准评估和诊断性工具。

4、计算机辅助的临床会谈。最早的提议者之一是格瑞斯特,他注意到在计算机辅助会谈和临床心理学家会谈所做比较研究的每个例证中,就完整性与正确性而言计算机均超过了临床心理学家。

第三节会谈的基本技巧(重点)

1、增强谈话动机。在正式会谈开始之前,会谈者应让受谈者了解会的意义,激发他们的谈话动机。首先,只有通过与受谈者的交谈,会谈者才能了解其具体问题和困难所在,这一点应详细告诉受谈者。其次是告诉受谈者,坦率的谈话本身就具有发泄和治疗的作用。最后,会谈者应及时对受谈者的谈话行为给予强化或鼓励。

2、减轻对会谈的焦虑。(1)谈话内容绝对保密。会谈者应以各种方式让对方相信,会谈内容的一言一语都不会外泄到任何一个人的耳朵里。(2)适当地说明会谈的方式。让对方知道在会谈过程中需要做什么以及不该做什么。(3)宽容与接纳的态度。会谈者应以宽容和接纳的态度去倾听对方的谈话,不做丝毫的批评,也不使用严厉的语气语调,并且能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考虑对方的言谈及其感受。(4)尊重对方的意见。会谈者应该让对方知道,他们不仅可以谈他们想谈的事,也可以不谈他们不想谈的事。

3、提问的技巧。(1)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会谈者使用开放式提问,首先提出范围较广的问题,然后逐步减小问题的范围。这种技巧可以避免因突然问及核心问题而使受谈者感到紧张、尴尬。(2)逐步提问。首先讨论与核心问题关系较小的问题,然后一步一步将讨论的主题引想主要问题,最后才讨论会谈者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3)嵌入式提问法。即会谈者把自己真正要问的问题放到一系列例行性提问中去,这样即使被问到难为情的事情,受谈者也会当做是例行性的提问而不会产生太大的顾虑。(4)带领式提问。使对方觉得他们所讨论的问题并不是

不好的,而是生活中的普遍问题之一。(5)按捺稍侯提问法。即会谈者在倾听受谈者的叙述时,可能会联想到或发现一些可以进一步提问的内容。但为了保持会谈内容的连贯性或和谐的谈话气氛,会谈者这时最好按捺住这些问题,等受谈者叙述完一个段落后再将这些问题提出。(6)投射式提问法。如果会谈中问题的内容牵涉到受谈者对某些人的评价或批评,这时若直接提问,往往会使受谈者感到难以启齿。这时会谈者可以采用投射式提问。

4、回忆往事的技巧。会谈者可以使用某种技巧帮助对方回忆,这样也可以减轻他们对会谈的焦虑。(1)使用特殊的日期、节气、天气或事件等线索。假如要了解受谈者第一次发现某一症状的情景,可以使用这种方法帮助受谈者回忆。(2)以别人的表现为线索。经常发生的事件不但会出现在受谈者的生活里,也会发生在受谈者的朋友们的生活。

5、确保和促进会谈流畅性的技巧。(1)点头和使用过渡性语言。在会谈中,听者的点头动作表示他在倾听,而且也同意他所讲的内容。(2)重复受谈者的某一段话或某几个字。这种重复表明会谈者已站在了受谈者一边,而且会谈者也可以在重复的同时,考虑对方所讲内容的重要性。(3)了解受谈者的感受和看法。不论是诊断性会谈还是治疗性会谈,都需要了解受谈者对某一刺激或事件的情绪反应和看法。(4)对所讲内容进行概括。在会谈过程中,会谈者应聚精会神于对方的谈话内容,了解其表层和深层含义以及隐藏其后的态度。(5)感情移入。有时受谈者会严格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时会谈者可以替受谈者讲出他的情绪感受。(6)给予鼓励、安慰或保证。有些受谈者在谈了一段话后,不知道自己所讲的是否对治疗或诊断有用,他们也会用缺乏信心的眼光询问会谈者。(7)反问。反问的谈话技巧可以激发受谈者的潜力。(8)应付“沉默”的技巧。在会谈进程中经常会出现双方都沉默不语的现象。会谈者应对此进行适当的处理。

第四节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重点)

1、一般信息。心理评估报告的第一部分应注明实施评估者,以及被评估者的姓名、年龄、职业、婚姻及职业状况,住址等。

2、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便于同行间的交流,在这一部分中要列出实施心理评估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

3、实施的测验。问题提出之后,下一步要做的自然就是列出收集有关信息所用的程序,并根据评估的目的将测验进行分组。

4、背景信息。对传统测验的批评主要包括过分注意个体的人格因素而相对忽视了情景和具体行为的因素。在这一部分中应包括的背景信息包括病人目前的生活情景和具体的困扰因素,目前的主观感受和存在的客观问题,困扰的持续时间,初次出现困扰时的情景,以及这一问题对病人生活情景的影响等,另外,个人生活历史信息、包括家庭情况、经济状况、受教育的历史以及职业历史、社会经验和躯体健康状况等也应包括在内。

5、行为观察。在实施会谈或测验的过程中,应注意被评估者的行为表现,特别是那些与测验结果的解释和要解决的问题有关的行为。

6、测验结果的解释。这是整个心理评估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即对测验结果的解释和概念化。首先要报告的是有关智力机能方面的测验结果。第二方面要报告的结果应该是认知机能,特别是当评估中包括人格测量时更应如此。在这一部分的最后可以报告被评估者的关系或与他人联系的模式。

7、测验结果与生活历史的整合。心理评估报告不应写成一个一般性的结果描述,它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被评估者的独特性。

8、总结与建议。(1)小结。对前面七个部分的内容分别用一两句话进行概括。(2)诊断。如果必须做出诊断,应根据现有的数据和资料做出谨慎的推理。同时列出这样做的根据。(3)预言。这是整个心理评估报告中最难写的一部分。因为评估的对象是目前的技能状况,而且在以不同的标准看待预后指标时,预后的正确性也存在差异。(4)建议,为了扩大心理评估报告的用处,有必要对被评估者提出一些具体的指导性建议。包括改善性的或补偿性的措施,以及接受某中形式的治疗等。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第一节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

1、早期的研究。神经心理学评估在20世纪初的前25年内就可找到它的起源。可追溯到1905年巴黎的比内和西蒙的闹损伤测试和弱智儿童测验。但真最早研究是在1930年和1940年后。在30年代初期,鲁利亚在维果斯基领导下开始了他的神经心理学研究。

2、霍尔斯蒂德和内田的贡2、霍尔斯蒂德和内田的贡献。神经心理学评估发展的一条重要道路是由霍尔斯蒂德的工作开始的。学生内田继续和发展了他的工作,修改了他原始的成套测验。韦氏智力测验和MMPI现在也常被作为霍尔斯蒂德-内田成套测试的一部分。

3、鲁利亚和鲁利亚-内布拉斯加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LNNB)

第二节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

1、神经心理学评估按其特征主要有两种方法,即或者所有病人用同一成套测验,或者采用个体化的方法。

2、成套测验优点。其中包括对他们所选择样本的功能范围的相对较多的理解,大大促进了研究与临床的结合,因此会自动搜集同类所有病人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技术人员的使用。缺点。(1)它们虽可在某些方面提供较多的信息,而在探索另一些领域时却得不到足够的信息。(2)就是花费许多力量去获得过多的无用信息。(3)常常没有机会修改评估方法,以及及时反映目前神经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快速发展。

3、个体化的优点。(1)高效。(2)通用性。(3)测验选择不是自动的,而必须用闹与行为关系的尖端知识加以确定。缺点。(1)检查者不能依靠技术员去执行所有的测验,并且用这种方法进行培训需要的时间更长。(2)用个体化方法不利于科研与临床的结合,因为对不同的病人将选择不同的方法。

4、霍尔斯蒂德-内田成套测验可用于15岁以上的个体。霍尔斯蒂德儿童神经心理学成套测验(用于9-14岁者)也在应用中。(HRB)

第四节心理生理学及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与概念(重点)

1、神经系统。由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组成,中枢有脊髓和脑,周围是躯体和自主神经系统。自主分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

2、解释心理生理过程的概念。(1)刺激反应的具体化。很多研究者观察到一些可能贯穿于个体对特殊情感反应中的生理反应的模式。(2)个人反应定势。个人反应定势的概念是指贯穿整个刺激状态的个人生理反应模式的一致性。(3)最初值定律。最初值定律就其本身而论不是一个真正的定律,但它是一个反应以基线水平为基础的生理活动的不同变化的概念。(4)内稳态。最好被理解为一般系统理论的部分。是通过负反馈环路保持的一种平衡状态。(5)习惯化,是刺激的连续呈现而使生理反应减弱的过程。(6)定向和防御的反应。巴甫洛夫注意到了动物在新刺激面前所表现出来的生理反应,这个过程现在被称为定向反应,而防御

性反应被认为代表逃避疼痛或强烈的刺激的反应。

3、心理生理评估方法的应用。(1)心理生理评估的信度。(2)心理生理测量的效度。

第五节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其发展前景

1、对心理病理学的心理生理学评估(重点)。心理生理学评估在一般情况下更多地用于焦虑障碍以及各种心理病理学为基础的障碍。(1)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通常出现的障碍。关注四个方面:一注意缺失且活动过度(多动症),二学习技能障碍,三智力落后,四儿童的认同障碍及精神分裂症。(2)器质性精神病。睡眠中频繁出现觉醒、总睡觉时间减少,以及快速眼动睡眠等常会伴有神经疾病。(3)精神分裂症。因为精神分裂症被认为是思维障碍,大多数有关精神分裂症心理生理的研究关注各种大脑活动的测量。(4)情感性精神病。最近有关情感性精神病的研究常常考查一侧化脑活动。(5)焦虑障碍。(6)社交恐怖症,它的心理生理反应模式与在进行社会交往时一般的恐惧相似,表明与基线相比,病人在交际时出现生理活动增加。(7)创伤性应激后的障碍。(8)强迫冲动性障碍。(9)人格障碍。目前大量的综述文章涉及到人格障碍,但人格障碍的心理生理研究几乎是仅仅涉及了反社会人格或社会病态。

第六章行为评估

第一节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重点)

1、社会-环境起因模型:这一假设认为行为的决定因素是社会环境事件,特别是与行为障碍的社会学习模式密切相关的那些现象。

2、互惠决定论:个人--环境相互作用模式。这一模型认为人和他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互惠决定论所要求的评估方法不仅要考虑相关的社会-环境变量,还要考虑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途径,尤其是他们的行为技能。

3、决定因素的暂时邻近性:这一观点强调决定因素与目标行为暂时的紧密关系,认为当前的事件更能解释行为的变化,而不是历史上的事件。

4情境决定的行为变异:与互惠决定论密切相关的假设是行为变异可以由先前的情境因素来解释,即先前的环境刺激相当于诱发刺激,或者相当于辨别刺激。5、多种起因和个体差异:行为分析者还经常强调行为的多种起因的概念,即任何行为和行为问题都受到多重起因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

6、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控制概念体系:评价一个心理学概念体系最重要的标准就是看它理论和技术发展的速度--可以解释的行为变异比例的增长速度,以及基于概念体系的干预策略的效用和应用的增长速度。

第三节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重点)

考查任何评估方法均需要求助于一些独立的评价尺度,包括以下方面:

1、适用范围的功用:指对于特定群体、行为、环境或目的的评估,某一评估方法是否适用。

2、效度:可能评价一种评估工具最重要的尺度是其测量某种构想的程度,但这也是引起争论的一个来源。包括参照效标的效度、内容效度、构想效度。(1)参照效标的效度是指从对于同一或类似构想的评估,某一工具得到的数据与从另一工具中得到的数据吻合的程度。评价效度的另一种方法是评价数据的信度,信度指某一评估工具跨时间的稳定性和一致性。(2)内容效度指评估结果反映目标构想的程度。(3)构想效度是指构想本身是否有用,构想是一组高度有序的概念。

3、灵敏度:指同一构想中各不同成分精确反映变动的程度。

4、误差源:有多种多样,包括观察者的偏见和倾向,评估观察者准确性的过程。

第四节:行为评估的方法(重点)

1、自然观察:这是一种在自然环境中对行为进行系统监测和记录的方法,通常观察者受过训练并且不是该自然观察中的典型部分。特点:需要的推论最少,他可以从自然环境中获取关于目标行为和行为--环境相互影响的定量指标。方法:将观察阶段(如每周三次半小时段)分为简单的间距(如每节15秒钟),观察者(为精确起见,至少2人)在每一间距中记录预先选择和定义的行为。记录方式可以是频率记数、反应链、社会相互影响的序列、观察者等级或者先前行为或后续行为链的列联表。该方法提供有关行为频率、持续时间、社会作用、条件几率的数据,对于评价疗效极为有用。另外,所有评估方法中都潜存者一个误差源--反应性,对于自然观察尤其如此。反应性指观察数据在观察者不在的时候反映目标现象的程度。

2、模拟评估:该方法是安排一种使得目标行为易于发生的测量情境,这尤其适用于观察那些在自然环境中难以观察到的低比率行为。特点:很明显,如情境模拟,即在一个人为布置的情境中评估个体,模拟观察的方法类似自然观察。模拟评估中的有些变异源和误差源也类似于自然观察,相关因素有观察者的使用、对被试的指导、具体情境、取样的时间参量等。

3、参与观察:不仅可以降低费用,而且还有可能减少反应性,并与自然观察密切相关--即使观察者成为个体自然环境的一部分。

4、自我监控:在自然环境中,自我监控是另一种关于被观察者行为以及行为--环境相互影响的有效的方法,该方法可以获取定量和定性的数据。

5、行为评估会谈:会谈是一种最常应用但最少被研究的行为评估手段,因为它的多重功能,对于几乎所有的评估,都是必不可少的。

6、自陈方法:行为评估中还有有些自陈方法,如问卷、检核表,比率量表以及计算机辅助评估等,这些方法覆盖了每一种目标行为和行为治疗中所用到的概念。

7、心理生理评估:行为评估中还常用到心理生理评估,主要因为五点:首先,人们认识到生理变化是许多问题中的重要因素。其次,行为分析者要治疗越来越多的药物--生理行为障碍。第三,影响心理生理反应的干预过程越来越多。第四,测量技术上的进步使得心理生理评估有更好的成本--效益比和适用性。第五,这种方法也符合行为概念体系的假设,因为它可提供具体的定量的数据,使用推论最少。

8、其他评估方法:关键事件取样较少使用,但可以对行为--环境关系有效地获取数据,其方法是在自然环境中,在目标行为具有较高发生几率的时间和情景中对其作声像记录。操纵法对于评估假设控制变量最为有力,当对于一种变量的操纵与另一种变量的变动总是持续相关联时,我们便可假设二者有一种因果关系。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重点)

第一节心理治疗的界定(重点)

1、心理治疗:是指一系列用以改变人们的行为、思想以及情感的方法。沃尔培

格的定义:心理治疗是针对情绪问题的一种治疗的方法,由一位经专门训练的人员以慎重认真的态度与病人建立一种职业性的联系,以消除、矫正或缓解现有的症状,调节异常的行为模式,促进积极的人格成长和发展。

2、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根据其他心理学家的有关观点,将心理治疗的第一划分为六个范畴。(1)这是一种在两人或多人之间的一种持续的人际关系。(2)其中的参与者之一是有特殊的经验并受过专门的训练,(3)其中的另一个或多个参与者是由于对自己的情绪或人际适应感到不满意才加入这种关系的,(4)所应用的方法实际上是心理学的原则,包括解释、暗示以及说服等机制,(5)治疗的程序是根据心理障碍的一般理论,以及某一病人的障碍的特殊起因而建立起来的,(6)治疗过程的目的就是改善病人的问题,他们也正是一位有问题才前来寻求帮助的。艾森克的定义为心理治疗的范畴做了明确的分析。现代心理治疗学者弗兰克认为,心理治疗是治疗者和病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它是有计划的,针对情绪问题的,也是可以吐露心声的。

3、心理治疗的水平。沃尔培格把心理治疗分为三个大的范畴:第一个称为支持性方法,起主要目的是尽快帮助病人达到内心的平衡以及摆脱神经症性的问题。支持性治疗的技术包括指导、环境控制、兴趣的外化、保证、建议、说服、情感发泄、以及一些心理学之外的方法,包括精神药物和电休克治疗等。第二个范畴为“带有再教育目标的领悟”,这类技术的目的是对意识水平上的态度和冲突的领域,但领悟的程度尚未深入到无意识水平。包括个人中心疗法、各种形式的个体心理治疗以及团体治疗等。第三个范畴为“带有人格重构目标的领悟”,它与前两类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主要致力欲病人的广泛的、深入的领悟。起主要目标在于认识和了解无意识中的冲突及其与具体的防御反应的联系。包括经典精神分析技术、新弗洛依德精神分析,以及其他的精神分析技术。

4、心理治疗的目标:美国心理学家郝勘森把心理治疗的目标分为危机管理、行为改变、情绪体验的矫正,以及领悟和改变四类。危机管理主要针对的问题包括精神病的早期行为异常、冲动及暴发性的行为等。行为改变的对象主要是病人中长期存在的对健康不利的行为或习惯,治疗技术包括行为矫正和自我调节技术等。情绪体验的矫正则主要针对来自持久的消极人际体验的不适应的“生活方式”,治疗技术则主要是关系治疗。领悟和改变所针对的是病人难以找到合理解释的症状和紧张不安等。

第二节心理治疗的特点与变量(重点)

1、心理治疗的共同特点:(1)内心世界,心理治疗并非仅仅关注病人的内心世界,它同时也关注行为以及改善行为的方式。(2)情绪是释放,有人认为如果心理治疗过程中没有愤怒、焦虑或眼泪也就不称其为心理治疗。(3)儿童期--解释--领悟,很多人对心理治疗的印象就是:病人向治疗者讲了他的问题,然后治疗者询问病人的儿童期经验,治疗者做出解释,病人“恍然大悟”,于是问题消失,病人从此享受快乐的人生。(4)关系,在很多治疗者看来,病人与心理治疗者之间的关系是心理治疗成败的关键因素。尽管这一点并没有得到所有治疗着的赞同,但他们都认识到了治疗者与病人间关系的重要性。(5)降低焦虑,在心理治疗过程中,降低病人对自己问题的焦虑之后,才能能有效地检查影响病人问题的因素。(6)能力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多数心理治疗的目标之一是使病人成为一个有能力的人,而且前面介绍的心理治疗的其他特点,都可以在这方面对病人有所帮助。(7)自我效能。近年来,班杜拉特别强调个体的自我效能感的重要性,即那些自信,觉得自己能做好,或自我光学良好的人更容易表现出有效

的机能。(8)职业角色。在治疗性关系中,治疗者除了传达热情、接受、尊重以及兴趣以外,他们还应同时传达他们的职业能力与技巧。

2、心理治疗中的变量:(1)病人的变量,影响心理治疗效果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包括病人和治疗者的特点以及其他很多因素。(2)治疗者的变量,第一次注意到治疗者人格特点对心理治疗效果产生影响的是弗洛依德,但他是从反面强调要尽量避免这种影响。在治疗者的积极个人特点中,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治疗者对人的兴趣和对病人的投入程度,以及感情移入的能力。(3)治疗者与病人的交互作用。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还包含了治疗者与病人特点的交互作用,因此,心理治疗的效果应取决于治疗者与病人双方的特点。

第三节心理治疗的过程(重点)

1、最初的接触。在治疗开始时应首先向病人介绍心理治疗门诊的情况及其所能提供的帮助。治疗者要向病人解释心理治疗的程序和时间安排,这时还应向病人说明几个有关的问题,如治疗者及门诊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收费情况、保密原则,以及如果病人同时存在医疗问题该如何处理等。

2、评估。如果病人同意按时前来应诊,就应安排一次或几次门诊时间对病人的问题进行评估。

3、治疗的目标。有些治疗者称这一阶段为治疗目标的协商阶段,在通常情况下,治疗者与病人的协议应包括治疗的目标、治疗的时限、治疗的次数、费用、治疗的形式、以及病人的责任等。

4、治疗的实施。当初步的治疗目标确定之后,治疗者就可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治疗形式,如个人中心治疗、行为治疗、或精神分析治疗等。

5、治疗的终结、评估和随访。心理治疗不会永远进行下去,总有结束的那一天,当治疗者开始确信病人已能独立地去解决自己的问题时,就该讨论治疗终结的问题了。

第四节心理治疗的形式

1、心理治疗中最普通的是个体治疗形式,即一对一的心理治疗形式。

2、集体治疗。并不是个体治疗的简单组合,它最初是为了解决专业人员的短缺而采取的应对措施,但目前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心理治疗形式。临床心理学中的主要理论模型都提供了集体治疗的形式,如精神分析,个人中心、互动分析、集体治疗、交朋友小组、完形集体治疗,以及行为集体治疗等。(1)集体治疗的共同因素。A信息的传达,B增加希望,C情绪宣泄,D普遍性,E利他主义,F行为的模仿,G提高社交技巧,H社会的缩影。(2)集体治疗的实施,治疗小组通常由6--12个成员组成,对治疗者来说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病人可以进入治疗小组。

3、婚姻和家庭治疗。婚姻和家庭问题是临床心理学家在职业生涯中最经常要处理的。(1)婚姻治疗。治疗中的病人是已婚的夫妇,即夫妇双方同时参与治疗过程。重点是出现了障碍的婚姻关系,因为婚姻的治疗的原因往往是由于夫妻之间在期望和需要方面出现了冲突。婚姻治疗者中的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都强调问题解决,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教会他们如何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协商。(2)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与婚姻治疗在某些方面是非常相似的,但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却很不相同,另外,家庭治疗的基本概念也与个体治疗不同,家庭治疗的基础是系统理论,它的原则包括:交互诱发、共生、主观性。家庭治疗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旨在改善家庭机能或家庭中个体成员机能的,以改变家庭成员间交互作用为重点的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往往是从对某一个有问题的家庭成员的治疗开始的,治疗者

称这一成员为“被指认的病人”,“被指认的病人”往往是家庭中的男孩(通常处于青少年阶段),他往往会被父母帖上有行为问题”或“不可理喻”的标签“第八章心理治疗技术

第一节精神分析心理治疗(重点)

1、对心理异常的看法。根据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异常都是某种本能性满足的努力被固着在早期发展阶段的结果,按照精神分析的观点,人的基本本能就是性与攻击,因此心理异常表现就是以婴儿的方式去获得性与攻击欲望的满足。这种固着往往与个体早期的创伤性经历有关,因此会由于自我的作用而产生焦虑。这就是神经症性矛盾的概念。(1)焦虑性神经症。这种异常主要表现为坐立不安、激动、浮躁、极度紧张、失眠等,但又不知该如何改变。(2)恐怖症。当防御机制不能完全控制本能冲动时,最简单的表现方式就是焦虑的外显,即表现为焦虑或恐惧。焦虑症的表现是一种飘移不定的恐惧,而恐怖症的表现则是固定在某种特殊对象上的恐惧。(3)转换性歇斯底里,即被压抑的原始冲动通过身体症状获得表达,或达到部分的满足。(4)强迫观念与强迫行为。强迫观念是又被压抑的冲动转变而来的心理表现,这些观念非常强烈,病人被迫非想到不可,这也反映了它们与被压抑的原始冲动的联系。强迫行为是由于原始冲动及来自超我的对冲动的控制之间折衷的结果。(5)人格异常。重要包括性倒错和冲动性神经症。在表面上都与强迫症一样被某中力量强迫去做某件事。(6)躁狂-抑郁症。抑郁症的形成过程与冲动性格很相似,抑郁症病人需要不断地依靠外界的供给来满足他贪而无厌的自恋需求,假如得不到外界供给,他就会觉得自己是一文不值的人。躁狂症病人则可以获得抑郁症病人所追求的目标,即自恋需求的供给物,因此也就获得了最基本的自恋全能感,这使他们觉得生活是很有意义的。(7)精神分裂症,弗洛依德使用退行的概念来解释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只是这种退行比神经症病人的退行更彻底,精神分裂症的自我退行到自恋期(口唇期),这时的心理机制是不分化的,自我尚未从非自我中分化出来。

2、精神分析治疗。精神分析是心理异常的治本方法,在治疗过程中,治疗者帮助病人勇敢地面对他一直回避,不感面对的经验。因为潜意识中的内容会以各种各样的转换性行为表现出来,因此治疗者的任务就是通过对转换性行为的分析揭示病人潜意识中的内容。移情:病态的冲突会伴随强烈的情绪反应重新出现,因此对移情的解释可以使潜意识中受压抑的本我冲动获得释放。修通:在治疗工作中需要反复指出病人意识不到的冲动,它们的表现方式,以及它们与其他行为的关系,这一工作在精神分析中被称为“修通”,通过修通,治疗者可以帮助病人不再使用病态的防御行为。

3、精神分析治疗的精髓:在于通过自由联想法,治疗者首先找出病人所习惯使用的防御行为,并帮助病人出现移情现象。经过治疗者对抗拒行为、防御行为以及移情现象的解释,病人可以获得机会宣泄情绪及面对他从前所不感面对的不安。

第二节行为治疗(重点)

1、行为治疗的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1)以巴甫洛夫和霍尔为代表的经典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治疗方法,如沃尔甫的交互抑制理论模式及其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2)以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为基础的治疗方法,称为行为矫正技术,(3)认知行为治疗,他吸取了行为技术及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成分。

2、沃尔甫的治疗理论。按照沃尔甫的观点,行为治疗就是根据学习原则削弱不适应性习惯,并加强适应性习惯。三种原则。(1)逆条件作用,在焦虑刺激存在

时,对焦虑具有抑制作用的反应出现,那么这种反应就可以削弱在焦虑刺激与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的强度。(2)积极的重建条件作用。为了使病人的新行为能在焦虑情境中建立起来,治疗者一方面要促进新行为的出现并让它立即获得强化。(3)实验性消退。即连续不受强化的行为会逐渐减少其出现的频率。

3、治疗过程。(1)自信行为训练。(2)性唤醒治疗。(3)系统脱敏法:就是一步一步逐渐地消除神经症性的反应,当病人面对一种较弱的引起焦虑的刺激时,就让病人产生一种在生理上抑制焦虑的放松状态。当较弱的刺激能够忍受以后,再逐渐增加刺激的强度,到最强的刺激也不能引发焦虑为止。四个步骤:第一步:深度的肌肉放松。沃尔甫把放松作为对抗焦虑的反应。第二步:建立焦虑的主观量表。通过仔细询问病人的历史,沃尔甫建立了一些包括情境问题在内的情节和情境,并要求病人对其中每一个情境在0--100的量表上表达出他们所体验到的焦虑。第三步:建立焦虑反应的等级,根据病人对前面提到的情境的主观评定,按AUDS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即从威胁最小到最大建立一种情节谱。第四步:重新学习。最后一步就是将焦虑等级中引发焦虑的事件与放松反应真正对应起来。

第三节个人中心疗法

1、个人中心疗法是由罗杰斯40年代首创的一种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方法,它的基本假设是,只要给患者提供适当的心理环境和气氛,他们自己就能够产生自我解释,改变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并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水平。

2、促进病人成长的条件:在个人中心治疗中,有三种主要的促进病人心理成长的条件,他们是坦诚、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及感情移入性理解。(1)坦诚,对罗杰斯来讲,坦诚的一个主要成分就是表里如一,即治疗者对自己不加任何矫饰,以自己的本来面目出现。(2)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以此相似的说法还包括接受、关心、以及鼓励等,都是指对病人的积极态度。(3)感情移入性理解。简单地说,感情移入性理解就是用病人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问题,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去体会他们的痛苦和不幸,而感情移入则反映了治疗者准确敏感地深入病人的内心世界。

第四节认知治疗(重点)

1、贝克的认知治疗理论。贝克是认知疗法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在贝克的理论中有几个重要概念需要加以具体分析,他们是:共同感受、自动化思维及规则。他归纳了认知歪曲的五种形式。(1)随意推论,(2)过分概括化,(3)选择性概括,(4)“全或无”的思维方式,(5)夸大或缩小。

2、贝克的认知治疗方法。他强调,认知疗法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应在于减轻或消除那些功能失调的活动,并帮助患者建立适应性的功能。五种具体的知治疗技术:(1)识别自动化思维。治疗者首先要帮助患者学会发掘和识别这些自动化思维。(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指患者在概念和抽象性上常犯的错误。(3)真实性验证,将患者的自动化思维和错误观念视为一种假设,然后鼓励患者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这是认知治疗的核心。(4)去中心化,很多病人总感到自己是别人注意的中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受到他人的品评。(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抑郁和焦虑病人往往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的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

第九章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重点)

第一节攻击性和自毁性行为(重点)

05622-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05622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0831) 一、课程性质及其设置目的与要求 《临床心理学(含实践)》是江苏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独立本科段)的必修课程。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应考者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了解临床心理学的工作内容和理论模型,能够熟悉诊断性会谈、行为评估、心理治疗等技术,理解心理个案研究的设计要素,掌握危机干预和自杀预防的相关策略和技巧,并能够在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正确应用所学知识和技巧来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定义,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临床心理学的的历史以及临床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的定义、工作内容,临床心理学与其它心理卫生职业的关系。 2、掌握:临床心理学产生的背景,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前景。 第二章临床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的几种理论模型,心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联系及整合趋势。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每一种理论模型的理论前提、贡献。 2、掌握:每种理论模型的侧重点。 3、熟练掌握:各种理论模型之间的相互联系、各种理论模型的整合趋势。 第三章临床心理学家培训模式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临床心理学家的几种培训模式、临床心理学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临床心理学家的培训程序、各种培训模式的含义。 2、掌握:各种培训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3、熟练掌握:临床心理学的培训模式的发展方向。 第四章诊断性会谈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精神病的诊断分类、临床会谈的方式、会谈的基本技巧、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精神异常的诊断和分类的基础,目前通用的诊断和分类标准的特点。 2、掌握:临床会谈的形式、心理评估报告的格式。 3、熟练掌握:临床会谈的基本技巧。 第五章神经心理学与心理生理学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神经心理学评估的历史,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法及未来发展趋势、心理生理学评估的理论、心理生理学评估的使用及发展前景。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当代神经心理学评估的概念及方法、心理生理学评估的概念。 2、掌握:目前最常用的神经心理评估工具及各自特点、心理生理评估的理论、范围、主要采用的方法。 3、熟练掌握:神经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心理学的未来发展前景和趋势。 第六章行为评估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行为评估的概念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行为评估的方法和近期发展。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行为评估的理论基础、行为评估的目的。 2、掌握:、行为评估的评价尺度。 3、熟练掌握:行为评估的具体程序和方法。 第七章心理治疗概论 (一)课程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心理治疗的过程和形式。 (二)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 1、领会:心理治疗的界定、心理治疗的目标。 2、掌握:心理治疗的特点和变量。

潘绍伟第三版学校体育学(体育课教学)考研知识点

体育课教学 一、名词解释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是指通过理论讲授、讨论等形式学习体育文化知识、体育科学知识、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方法的一类课。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是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安排教学内容,通过组织学生在体育场馆进行身体练习或健康保健操作的一类课。 3、新授课:是指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为主的课。 4、复习课:是对所学过的动作、练习、技战术等进行复习、改进和巩固提高的课。 5、综合课:是指既有新授内容,又有复习内容的体育课。综合课可以是同一教学内容(如篮球)的新授与复习的组合,也可以是 不同教学内容(如篮球复习与武术新授)的结合。 , 6、考核课:是指以检查学生阶段学习或学期学习成果,并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考核的一种课,主要是对运动技能、体能、体育 与健康知识的全面考核。 7、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几个组成部分以及各个部分的教学内容、组织工作安排的顺序与实践的分配等。 8、体育实践课的密度:亦称一般密度或综合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各项教与学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与上课总时间的比例,以及各 项教与学活动之间的合理比例。 9、练习密度:是指一节课中,学生练习时间(各项练习之和)与实际上课总时间的比例。它直接反映一节课中学生实际进行身 体练习的时间。 10、体育实践课的运动负荷:是指学生在体育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量和强度对机体刺激以及机体反应的程度。 11、生理测定方法:是指通过测定生理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肺活量、吸氧量、血成分、体温、心电图、肌电图等)来确定和测出学生生理负荷的手段或方式。运动负荷的测定一般采用手测脉搏或遥测心率方式进行。 12、心率测定法:是在一节体育课中按时间间隔或活动前后多次测定学生的心率,掌握与分析学生在课中心率变化情况的方式或手段,以此推断生理负荷是否合理。 13、心率指数的计算公式:心率指数=课中安静心率/课前安静心率 / 14、备课:是指体育教师在课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准备工作。 15、集体备课:是指体育教研室(组)或同年级的体育教师在学年、学期或单元教学前集中起来,共同研究学习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等的备课形式。 16、个人备课: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对课的思考、设计和实际准备的过程。 17、体育课的分析:是指根据学习目标.对体育课的教与学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18、健康:健康是指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状态,才算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19、健康教育:是指以预防控制疾病,促进健康作为主要出发点,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采用有利于人健康的行为,消除或降低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并对教育效果作出评价。 20、体育与健康课堂常规:是为使课堂教学有一个严密的组织和正常秩序,保证体育与健康教学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它一般包括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部分。 21、社会适应:是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作为学习领域的的这会领域,要求学生培养良好的合作和竞争精神,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 二、简答题 1、简述体育与健康课的类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这一类课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理论讲授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和体育人文素养,掌握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 了解影响健康的因素,掌握增进健康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兴趣,并将所学知识与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 1)体育知识包括体育文化知识,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知识与方法,运动项目的价值、功能、特点、规则、技术与战术、比赛的 组织与观赏等。体育与健康理论课主要采用讲授与讨论的形式。 2)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根据不同水平的学习目标,具体选择安排课程教学。高中阶段,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应在三个学 年专门安排健康教育的学时与内容,另外应根据学生所选学的运动项目,讲授相关的体育文化知识以及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的方法等。 (2)体育与健康实践课。一般包括新授课、复习课、综合课和考核课4种类型。 2、简要说明确定体育实践课结构的依据。 ^ (1)学生生理活动能力的变化规律:一是由相对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即集体工作能力上升阶段,这一阶段称为准备部分; 二是机体工作能力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在相对高的水平,这一阶段称为基本部分;三是机体活动能力逐渐下降,机体在进行比较长时间 的身体活动,承担比较大的运动负荷后机体的工作能力下降,这一阶段称为结束部分。 (2)学生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学生在体育实践课中注意、情感、意志等心理变化的规律。在体育课准备部分,学生体力比较 充沛,其注意往往比较容易集中。随着学生承担运动负荷时间的加长、集体活动能力的下降,其注意力也开始出现下降。 (3)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以及教与学辩证统一的规律对体育实践课的结构具有十分重 要的影响。合理地确定与安排体育实践课的结构,有助于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工作状态,使学生的机体尽可能长时间地保持稳定、适宜的工作水平,从而为更好地实现体育课的学习目标、完成各种身体练习创造良好的条件。 3、简述体育教学过程的特点。

2020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全真模拟试题95(含答案及解析)

2020心理咨询师 基础知识 全真模拟试题95第 1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对于速度测验,( )不能按传统的方法估计。 (A)重测信度 (B)复本信度 (C)分半信度 (D)重测复本信度 【正确答案】:C 第 2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 )是婴儿天生的学习能力。 (A)模仿学习 (B)无条件反射 (C)条件反射 (D)言语刺激 【正确答案】:A 第 3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颞上回受到损伤的人可能出现()。(2009-11) A:接受性失语症 B:失读症 C:表达性失语症 D:失写症 【正确答案】:A 第 4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关于晶态智力的正确表述是( )。 (A)随神经系统的成熟而提高 (B)通过掌握社会文化经验而获得 (C)更能反映人的聪明程度 (D)是识别图形关系等的基础能力 【正确答案】:B 第 5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列描述中符合“人格相对稳定性原则”的内涵的是( )。 (A)可以稳定地表达一个人的“心境” (B)心理结构与人格类型之间具有对应关系 (C)人格特征一旦形成,便有相对的稳定性 (D) “自我状态”与“自我理想”的协调关系 【正确答案】:C

第 6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老年丧失期观认为( )。 (A)心理发展是可以逆转的 (B)年龄与老化是唯一因果关系 (C)老年期的心理机能不断衰退,没有发展 (D)老年期的心理机能的衰退也可以叫做“发展” 【正确答案】:C 第 7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是()。(2009-05) A:归因 B:态度 C:动机 D:情绪 【正确答案】:B 第 8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的预测。 (A)准确 (B)变化 (C)可控 (D)不可控 【正确答案】:A 第 9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下列表述中符合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的是( )。 (A) “高级神经类型”的功能协调 (B)各种心理过程之间具有协调一致的关系 (C)各种情绪活动和情感活动的协调、一致 (D)意识活动和心理动力过程的一致 【正确答案】:B 第 10题:单项选择题(本题1分) 个体接触新的社会情境时,按照以往的经验,将情境中的人或事进行归类,明 确其对自己的意义,使自己的行为获得明确定向,这一过程称为( )。 (A)印象管理 (B)印象形成 (C)个体印象 (D)个体信息

临床心理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是探讨人类疾病的心理病理原因、发生机制、预防与治疗以及增进人类心身健康的一门学科,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 2、应激反应:个体察觉到应激源的威胁后,通过心理和生理中介机制产生心理、生理反应、这种变化称为应激反应。 3、精神疾病: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为临床表现的疾病。 4、常模:是指某种心理测验在某一人群中测查结果的标准分数,即可比较的标准。 5、焦虑:是一种由人格不适应状态引起的痛苦的情绪体验。 6、危机干预:是一种通过调动处于危机之中的个体自身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危机爆发前的心理平衡状态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技术。 7、心理治疗: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采用言语和非言语的方式治疗病人的心理、情绪、认知和行为等问题。 8、神经症:是一组精神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9、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是指同一受试者在不同时间用同一测验(或者用另一套相等的测验)中测试,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 10心理评估:是通过观察、晤谈及心理测验等手段对个体的心理现象作全面、系统、深入的客观描述的过程和方法。 11、高峰体验:指自我实现者在人生历程中曾有过体验到欣喜感、完美感及幸福感的经验。 12、基本健康行为:日常生活中一系列有益于健康的基本行为。 13、经典条件反射:是指某一中性环境刺激(铃声、气味、语言等)通过反复与无条件刺激相结合的强化过程,最终成为条件刺激,从而也能引起原本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 14、效果律:导致满意后果的行为被重复的可能性更大,导致不满意后果的行为不大可能再被重复 15、共病:同一体可以同时出现不同障碍的倾向,这种倾向称为诊断性共病。 16、协同:在定量的方法中,不同问题共患的现象被称为症状协同或纬度协同 17、非结构会谈:临床心理师根据来访者对问题做出的言语反应,来访者的非言语行为等信息,来确定会谈的问题。 18、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按照一套提前设定好的问题序列进行会谈,包括问题的措辞和顺序、记录反应和评估反应的方式。 19、半结构式会谈:临床心理师对需要提出的问题或主题事先有一定的安排,但后继问题在实际提出时,依据来访者的反应稍作调整。 20、心理测验:能够用来完成心理测量的标准化工具或程序叫心理测验,也叫心理量表。 21、常模团体:是由具某共同特征的人组成的一个群体,或者是该群体的一个样本。 22、信度:对测量一致性程度的估计。即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的程度。 23、智力单位:在智力测验中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尺度。 24、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对付应激使自身适应或摆脱某种情景的手段。 25: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伙伴等个体以及家庭、单位、党团、工会等社团组织所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二、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赖特纳·韦特默是(第一位临床心理学家),在1896年创建了(第一个心理诊所),初步 确立了临床心理学的两大方法:(诊断)和(治疗)。 2、强迫症的基本特征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3、临床心理学家的工作内容包括(描述)、(解释)、(预测)和(改变)。 4、影响应激反应强度的因素有(认知评价)(人格因素)(社会支持)和(应对能力)。 5、弗洛伊德把人的性心理发展分为(口欲期)、(肛欲期)、 (生殖器期)、 (潜伏期) 和生殖期。

最新护理心理学试题

《护理心理学》作业 学习中心:湘潭学习中心 专业:护理学 学号:080340108070053 姓名:沈亚辉

作业练习一 一、单选题 1.我国护理心理学发展的标志性特征是.(C ) A.研究成果显著B.临床应用实效性强 C.教材的编写和出版D.增加心理学课程设置 E.护理心理学理论和技术的广泛应用 2.在临床中对心理护理效果的研究常采用(D ) A.个案研究B.抽样研究 C.回顾性研究D.临床实验研究 E.以上均不是 3. 于人的心理的实质,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E ) A.心理是脑的机能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反映 B.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的反映 D.心理是人脑对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E.有了人的大脑就一定会产生人的心理现象 4.”杯弓蛇影”是一种(C) A.幻觉 B.病理性错觉 C.生理性错觉 D.情绪 E.感觉 5. 发明创造所凭借的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过程是D A.无意想象 B.有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E.幻想 6. “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是指(E) A.悲哀 B.愤怒 C.情感 D.情操 E.心境 7. 人格的核心是(B) A.能力 B.性格 C.智力 D.气质 E.理想 8. 按照希波克拉底对气质的分类,不属于气质类型的是( D )

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神经质 E.抑郁质 9. “酸葡萄心理”所属的防御机制是(A) A.合理化 B.升华 C.反向 D.代偿 E.幻想 10. 研究发现,LCU一年累计超过300者,则次年患病可能性高达C A.50% B.60% C.70% D.80% E.90% 11.“护士角色人格”概念区别于“角色人格”概念的关键词是 C A.相似性 B.特异性 C.职业性 D.灵活性 E.适应性 12.护士最暗淡的历史形象主要发生在 B A.15~19世纪 B.16~19世纪 C.16~18世纪 D.15~18世纪 E.15~16世纪 13.将特质区分为3个交叉重叠层次的心理学家是 C A.霍莱 B.卡特尔 C.奥尔波特 D.艾森克 E.弗洛伊德 14.属于护士角色人格内涵的词汇是 A A.忠于职守 B.崇高 C.坦诚 D.无私奉献 E.善良 15.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人际能力及其 D A.权威性 B.主动性 C.变通性 D.主导性 E.灵活性 16.应激行为反应所涉及到的方面不包括 D A.放松 B.与他人交流思想和感情C.寻求信息 D.恐惧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学校体育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学校体育学历史演变 一、学校体育学的历史 1.西方体育发展 1632年夸美初斯《大教学论》 1693年洛克《教育漫画》绅士教育思想 1760年卢梭《爱弥尔》自然教育思想,首先使用了“体育”一词2.古希腊:苏格拉底—对活法、产婆术 柏拉图—《身心调和论》、《理想园》 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证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二、我国学校体育发展 夏—(学校名称):校、序、庠目的:为政尚武内容:礼仪教化商—大学、序 西周—国学、乡学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为体育) 1903年从洋务运动开始近代学校体育形成(因为开设了体操课) 1917年毛泽东《体育之研究》 1923年将“体操科”一词改为体育课 1951年强调增加人民体育 1952年《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计划》

1954年【劳卫制】公布了《准备劳动与保卫祖国制度》国民体育标准 1956年颁布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1956年—出版了第一部中小学体育教材 1957年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1979年粉碎了“四人帮” 在江苏扬州召开学校体育教育会议,里程碑《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1990年,改为《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2001年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年级——(改为)水平小学每两个年级为一水平,初中为水平四,高中为水平五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第二章学校体育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的身体发展主要体现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体能 1.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1)促进身体形态正常发育,养成正确身体姿势; (2)提高身体机能能力,促进健康水平提高; (3)提高身体运动能力,全面发展体能; (4)增强人体适应能力和身体抵抗力。 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1)根据学生生长发育规律,合理安排各项体育活动;(2)根据学生身体机能的发育特点,合理安排运动负荷;(3)根据学生体能发展的敏感期,合理安排身体练习。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2016年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2) 1[单选题] 社会行为公式B=f(P,E)中,E的含义是() A.行为 B.函数关系 C.个体 D.个体所处的情境 参考答案:D 2[单选题] 如果你赞同“企业家应该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这个观点,你的理由是() A.企业家有钱 B.企业家可以做慈善事情 C.企业家有能力 D.企业家社会地位高 参考答案:B 3[单选题]按照记分规则所得的每一个测验的分数叫()。 A.分数 B.原始分 C.初始分 D.最后得分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按照记分规则所得的每一个测验的分数叫原始分(粗分1。主测者应将这些分数登入记分纸封面上相应的原始分栏内。第3题笔记记录我的笔记(0) | 精选笔记(0)选择笔记标签:试题内容(0)答案解析(0) 4[单选题] 精神分析理论的动力学观点认为:“力比多”是人的性本能,但不是心理发展的唯一动力,本能有二,另一动力本能为() A.生本能 B.死本能 C.营养本能 D.求生本能 参考答案:C 5[单选题] 在判断人的心理正常与否的情形下,下列表述中符合“内省经验标准”涵义的是()。 A.病人的内省经验 B.亚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C.健康人群的内省经验 D.普通人的内省经验 参考答案:A 点击查看试题笔记(2)6[单选题] 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所产生的知觉叫()。 A.似动知觉 B.时间知觉 C.空间知觉 D.运动知觉 参考答案:D 7[单选题] 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 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参考答案:C 8[多选题]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 A.能否提供与咨询密切联系的资料 B.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 C.对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怎样解释 D.对自己经历的重大事件怎样解释 参考答案:B,C 参考解析:心理咨询师在进行初步诊断时,需要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一个判断,即确定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否属于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其中一点就是从求助者对“症状”的“自知”程度来分析。所谓对症状的“自知”是指求助者能否认识到自己的心理行为异常,以及对这些异常做怎样的解释。 9[多选题] 人估计时间的依据包括()。 A.心理活动的周期性变化 B.各种计时工具

临床心理学(教材电子版)

?第一章概论 ?第二章临床心理评估与心理测验 ?第三章应激与应激障碍?第四章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 ?第五章智力障碍 ?第六章人格障碍 ?第七章神经症、癔症、抑 郁症 ?第八章行为障碍 ?第九章心身疾病 ?第十章临床常见的病人 心理问题 ?第十一章心理咨询 ?第十二章临床心理咨询 ?第十三章危机干预第一章概论 临床心理学的定义、性质及研究目的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领域临床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第一节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一、临床心理学的定义 ?1935年,美国心理学协会(APA)临床心理学分会给临床心理学下了一个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分支,通过心理测评、分析、观察等方法,对个体的能力和行为特征进行理解,并通过对个体的身心诊断、生活史了解以及对个体生活状况的观察、分析,以对个体的心理适应问题进行咨询和治疗。?1991年,美国心理学协会又提出一个新的定义: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等,以及从事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 ?20世纪60年代,日本心理学会(JPA)和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专家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是综合心理学和其他各种学科的知识和技术,通过对特殊的个体(心理不适应的人或心理障碍患者)在生活中遇到的障碍、苦恼的本质的理解,并运用科学的方法加以解决的一门学问。 ?因此,他们把临床心理学的实践活动称为“心理学的临床应用”。 ?1988年,日本学者田中富士夫下的定义: ?临床心理学概括地说是对心理不健康或有行为问题的来访者进行心理援助,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向健康方向引导,这种引导需要运用心理学和各种相关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分支,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它整合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以心理适应为中心,并以心理援助为特征;通过缓解适应不良,提高能力水平和缓解情绪不安,以促进人类的社会适应、心理调节和个体发展。 ?①临床心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②以心理测评和诊断、心理咨询和治疗为中心③以心理适应不良或心理障碍的援助为目标,以达到帮助适应困难的个体调整心态,矫正不良行为,提高个体生活满意度。 ?二、临床心理学的性质:发展性教育性社会性 ?发展性——始终强调是一门应用性学科。 ?以往:注重心理诊疗,服务对象主要是心理异常者,此种心理治疗具有浓厚的精神医学色彩。 ?后来;心理援助(assistance),危机介入(intervention),引导(guide)或促进(improvement)等概念引入,反映临床心理学的发展特点。 ?20世纪40年代前的临床心理学主要以心理测评活动为主,是对个人的适应问题进行指导(direction)、助言(suggesstion)、和劝告(recommendation)式的咨询。 ?现代的临床心理学能够为人们的精神健康和身心发展起到建设性的教育、援助作用。 ?教育性——社会性—— ?临床(clinical)起源于希腊语klinikos,“医生在患者的病床边进行医学的照料”。 ?今天,“临床”不仅仅是“床边医学诊疗”的概念了。不仅限于医疗临床了。 ?“家庭心理临床”“教育临床”“地域临床” ?三、临床心理学的目的:运用心理学的技术、知识、成果,以及与心理学相关的科学理论对有心理适应问题的人进行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医学心理学:心理评估习题(附答案) [A1] 1.不属于心理评估常用方法的是A.观察法 B.晤谈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E.调查法 2.下列哪项不符合晤谈的涵义 A.有目的的会话 B.在 接见者和来访者之间进行 C.为了沟通双方的感情 D.心理咨 询与治疗的一种技术 E.随便聊天 3.心理晤谈常用 A.促进性 提问B.对质性提问C.开放性提问 D.直接的提问 E.阐明性提问 4.在临床晤谈中进行词语沟通时 医生一般是 A.快速作笔记 B.重点作笔记 C.随 意作笔记 D.不用作笔记 E.指导病人作笔记 5.临 床晤谈中非言语沟通又称为 A.无声的沟通 B.身体 语言沟通 C.非感官沟通 D.无形的沟通 E.内脏语 言沟通 6.心理评估的晤谈法中,言语沟通所凭借的人体功能是 A.嘴功能B.耳功能C.嗅功能 D.触觉功能 E.第六感觉功能 7.下列哪项不属于标准分 A.划 界分B.T分C.标准20 D.标准10 E. Z分 8.下列哪项不是标准化心理测验的基本 特征A.标准程序B.常模C.大样本 D.信度 E.效度 9.心理测验的行为样本必须具有 A.全国性 B.区域性 C.随意性 D.代表性 E.整 群性 10.离差智商适用于 A. 16岁以上成人 B. 18 1 / 10

岁以上成人 C. 20岁以上成人 D. 25岁以上成人 E.任 何年龄 11.对同一组被试在两次不同时间做同一套测验的结果进行 相关分析是 A.分半信度 B.重测信度 C.正副 本信度 D.灵敏度 E.系数 12.一个心理测验或 量表的可靠程度称为 A.标准度 B.灵敏度 C.精确度 D.信度 E.效度 13.在标 准化心理测验中是否测查到所要测查内容的技术指标是 A.效度 B.精确度 C.信度 D.灵敏度 E.标 准度14.比率智商计算方法是A.IQ=(CA/MA)100 B. IQ=(MA/CA) 100 C. IQ=(CA/MA) 100% D. IQ= (MA/CA) 100% E. IQ=(CA/MA) /100 15.比率智商年龄适应 范围在 A. 5岁或7岁以内 B. 8岁或10岁以内 C. 12岁或14岁以内 D. 15岁或16岁以内 E. 17 岁或18岁以内16.人的平均智商为A.75~110 B. 80~110 C. 80~115 D. 85~115 E. 85~120 17. WAIS-RC的测验结果按常模可换算出多少个智商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E. 5个 18.某儿童韦氏智力测验总智商为50,表示 该儿童属于 A.轻度智力缺陷 B.中度智力缺陷 C.重度智力缺陷 D.极重度智力缺陷 E.边缘 智力 19.按韦氏智力量表划分标准,边缘智力是指智商在 A. 110~119 B. 90~109 C. 80~89

学校体育学考研知识点汇总

学校体育学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各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特点:1)教学内容更加丰富2)教学形式和方法多样化3)推行体育测试制度4)课外体育活动得到广泛重视 2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关系:1)学校体育竞技体育既不能全盘吸收也不能拖至门外;2)竞技体育进入学校的途径是竞技体育项目教材化 3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结构: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3)中等教育阶段4)高等教育阶段;功能:1)教育功能(德育、智育、美育)2)健身功能3)娱乐功能4)文化功能5)辐射功能6)经济功能7)竞技功能;目标:1)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理论依据:A学校体育基本功能;b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c社会发展的需要;d学校体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e学校体育的环境条件。 2)学校体育的目标;a)学校体育的目标b.效果目标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知识,以及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社具有一定的体育化素养③培养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基础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4体育课程:指在学校的指导下,以身体练习主要手段,以身体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为了使学生能在身体运动认知、运动技能以及情感与社会矛盾和谐发展而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 5体育课程的特征:1)实践性: 体育课程必须通过身体实践活 动,并承受适量的运动负荷,以 促进身体器官、抗能的发展,提 高身体质量,并通过实践活动掌 握体育的知识,技能培养对体育 的兴趣及团队精神、合作精神 等。逐步养成自觉锻炼的良好习 惯。2)整体法:根据体育锻炼 的规律,仅仅依靠课堂教学时无 法实现课程目标的只有课内向 课外的合理眼神与有机结合才 能收到预想效果。3)社会性: 体育教学过程中自然会形成小 集体小社会、随时会出现好多适 应社会问题。4)差异性:体育 教学受学生身体条件和性别的 制约较之其他课程更为显著,更 要讲究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 且地理气候办学条件,体育传统 等因素对课程的影响,也比以室 内教学为主的深程更为明显。5) 非阶梯性:体育课程的许多内 容和手段在教学安排中没有明 显的阶梯性,本身很难分出先 后顺序,因此,体育课程体系必 须从小学到大学进行通盘研究, 以免顾此失彼。6)复合法:体 育课程融知识,技能,身体,精 神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为一 体,既要提高身体质量,又要提 高“智商”,这与其他课程相比 也具有鲜明的特色。 6体育课程的目标:1)增强体能, 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知识 和运动技能。2)培养运动兴趣 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 出人际交流能力与合作精神。4) 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 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 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7体育课程的内容的分类:1) 体育知识与技术:主要是指间接 的,传统的,科学的体育文化内 容评价,按传统运动方式项目, 可分为球类,体操,田径,游泳, 冰雪等内容,按运动与外界的关 系,可分为开放式运动和封闭式 运动,按运动结果的判断标准, 可分为评分式,计数式,计时式, 测量式。2)运动参与类:主要 指学生实际进行体育活动的状 态。按人体参与活动的解剖部位 分类。可分为上下肢运动,躯干 运动,合身运动等,按人体参与 活动的基本方式分类,可分为 走,跑。跳,跃,投掷,攀登, 爬越,悬垂支撑和平衡,脚力等; 按参与活动的人数分类,可分为 个人运动和集体运动等内容;按 参与活动的情感分类,可分为接 触与接受,爱好与兴趣,自愿与 自觉,自信与表现等内容。3) 体育活动经验类:主要指学生在 体育活动过程中或结束后机体 及心理的反应。按体育活动过程 中学生素质发展情况分类,可分 为速度,灵敏,力量,耐力,柔 韧等内容;按体育活动过程中防 病治病的效果分类,可分为养 生,健康,防病,治病,康复等 内容;按体育活动对人体新陈代 谢的影响分类,可分为有氧和无 氧运动。 8我国体育课程改革的趋势:1) 完善课程体制,增强体育课程方 案的适应性;2)课程的教学功 能与育人功能紧密联系;3)开 发课程种类,优化课程结构;4) 课程教材多样化;5)课程内容 组织现代化,生活化;6)课程 评价强调促进学生发展 9体育教学活动的要素:1)三要 素说:体育教师,学生,教育教 材;2)四要素说:体育教师,

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

国家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 第一部分职业道德 (第1~25题,共25道题) (一)单项选择题(第1~8题) 1、关于道德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性力量 (B)道德是领导意志的集中体现 (C)个体的道德表现差异很大,判定一个人的道德优劣是不可能的 (D)普遍良好的道德,仅仅是人的善良愿望而已 2、与法律相比,道德()。 (A)产生得时间晚(B)比法律的适用范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企业形象,正确的说法是()。 (A)文明礼貌是企业形象的核心与关键 (B)企业形象的本质是企业的环境卫生和企业员工的服饰状况 (C)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的整体印象和评价 (D)通过持久、大规模的媒体宣传,就能树立起企业形象 4、在企业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企业礼俗(B)企业价值观(C)企业作风(D)规章制度 5、海尔总裁张瑞敏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企业要靠无形资产来盘活有形资产,只有先盘活人,才能盘活资产。对这句话,准确的理解是()。 (A)企业存在着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两种形式 (B)人是有形资产,人作为资产通过劳动产生价值 (C)人是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D)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一种神秘的物质 6、员工处理与领导的关系时,正确的做法是()。 (A)即使知道领导的决策是错误的,也要不折不扣地执行 (B)对于领导含糊交办的任务,要含糊执行 (C)如果不同意领导的意见,要敢于随时说出自己的想法 (D)一般不越级汇报工作 7、科学发展观指的是()。 (A)科学发展,高效发展,健康发展 (B)以科学为本,科学、平稳、顺利发展 (C)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健康发展 8、关于职业劳动,正确的说法是()。 (A)职业劳动是人们无奈的选择 (B)职业劳动是人们谋生的手段 (C)职业劳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竞争加剧的结果 (D)职业劳动是人生的全部内涵 (二)多项选择题(第9~16题)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与现状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临床心理学逐渐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从心理测验、心理治疗以及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内容这三方面着手,论述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继而对临床心理学的未来进行展望,是文章的主旨所在。 关键词:临床心理学;发展;现状 临床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美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分会1991年提出的“正式”定义则是:临床心理学是运用心理学的原理、方法和程序来了解、预测和缓解智力、情绪、生理、心理、社会和行为上的障碍、适应不良与苦恼以及与此相关的研究、教学和心理服务。它的最初提出以及发展至今,主要是为存在各种心理障碍和行为问题的人,尤其是那些心理功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严重受到影响的患者提供服务。在一定意义上来讲,临床心理学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本文分析了临床心理学的产生、发展历程以及现状,以便于更充分地了解临床心理学,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一、临床心理学的产生 临床心理学历史上曾与变态心理、心理测量、精神分析、心理卫生和精神病学等都有密切关系,直到19世纪末,临床心理学与变态心理学的历史尚难分别。临床心理学起源于精神病学,它最早涉及的是精神病的症状、病因和护理,而真正推动临床心理学发展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韦特默,他追随w.wundt和e.kraeplin的生理心

理学观点,并坚持心理学应为应用服务[1]。1896年韦特默向美国心理学会提出临床心理学是应用科学的建议,认为心理诊所是为社会和公共服务、为基础研究和教学服务的机构[2]。同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诊所,主要研究学校儿童的学习困难问题,这成为临床心理学正式产生的标志。他还开设一门课,讲授上述有关问题,称此课为“临床心理学”。 1906年n.prinee出版了《变态心理学杂志》。继而,1907年韦特默创办了杂志《心理学临床》,其刊的副标题为《心理发展迟滞和变异的研究和处理杂志》,创刊号上的第一篇文章是他写的“临床心理学”,在此他再次宣称心理学的一个新领域已经建立起来,这一领域即“临床心理学”。 二、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和现状 1949年美国心理学会举行了一次会议,会上给临床心理学正名,会议还规定了临床心理学家的三个基本职责,即心理测验、心理治疗和研究[3]。因此,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临床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现状。 (一)心理测验 临床心理学合多源于一流,心理测量学是其中的主要源流之一。心理测量学是心理学的另一学科分支,有它自己的历史。但它的发展,促进了临床心理学的形成和成长。在临床心理学初期,临床心理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便是临床心理测验[4]。1905年,比内在巴黎公开了他的第一个正式的智力测验,但是这和之后的修订本,在临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资料

2013年水产养殖类必修《鱼类学》重点考点总结 第1篇第1章主要养殖鱼类生物学 一、名词: 1.群体效应:鱼体群居有利于群体中每一尾鱼的生长,并有相互促进的作用。 3.浮性卵:卵的比重小于水,它的浮力通过各种方式产生,许多鱼类的卵含有使比重降低的油球,如鲻、鲮;有的鱼卵卵径很大,卵粒小,但卵黄周隙很大。主要是海水鱼类。 沉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黄周隙较小,产出后沉于水底,一些产于石砾砂底的鱼卵即如此,如海鲇的卵为沉性,卵径11.7mm,重0.98g,油球很小。 漂流性卵:介于浮性卵与沉性卵之间,卵的比重稍大于水,卵产出后即吸水膨胀,有较大的卵间隙。这种卵在静水中下沉,稍有流水即能浮于水面,青鱼、草鱼、鲢、鳙、鲮、鳜鱼和短盖巨脂鲤等的卵属于这种类型。 粘性卵:卵的比重大于水,卵膜有粘性,粘附在水生植物或其它附着物上。鲤、鲫、鳊、鲂、鲴、泥鳅、胡子鲶、鲟、六线鱼、太平洋鲱、松江鲈、鰕鯱鱼等均产粘性卵。 4.滤食性:它们的口一般较大,鳃耙细长密集,其作用好比一个浮游生物筛网,用来滤取水中的浮游生物。 草食性:代表种类草鱼、团头鲂、长春鳊等,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食物类型水草和嫩陆草 杂食性:代表种类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等,食物类型食谱范围广而杂,有植物性成分也有动物性成分 5、性逆转:鱼类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由雌到雄(或由雄到雌)发生性别转变的现象。 6、生殖洄游:当鱼类生殖腺发育成熟时,脑垂体和性腺分泌的性激素对鱼体内部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刺激,促使鱼类集合成群,为实现生殖目的而游向产卵场所,这种性质的迁徙称为生殖洄游。 7、索饵洄游:即鱼从产卵区或越冬区游向摄食区的活动。 8、越冬洄游::由摄食区到越冬区的行为。 二、知识点 1.鲢、鳙鱼的摄食器官结构与食性的适应性变化特点? 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摄食方式滤食,食物类型浮游动物。 2.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与摄食器官。 鲢鳙:滤食型,鳃弧骨、腭褶、鳃耙和鳃耙管 草鱼、团头鲂、长春鳊:草食性,摄食器官咽喉齿,摄食方式吞切咽。 鲤、鲫、鲮、鲻、梭鱼、遮目鱼、鲴、罗非鱼、泥鳅、鮰、鳗鲡和黄鳝:杂食性。 牙鲆、大菱鲆:营底栖生活,主要以伏击方式摄食虾和小鱼,随着生长,逐渐以摄食鱼类、头足类和甲壳动物为主,常栖息于银鱼、沙丁鱼较集中的海域;肉食性。

05622临床心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章 一、选择 1、作为科学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临床心理学开端于() A20世纪中叶B19世界中叶C19世纪末D20世纪初 2、中国临床和心理咨询师的培养分为两种水平,这两种水平是() A学士和硕士B学士和博士C专科和本科D硕士和博士 二、判断 1、心理治疗的近代史起源于的心理分析(×) 2、一般认为,现代的心理测验是从19世纪开始的(√) 三、填空 1、… 2、作为临床心理学的三大基础学科是、、。 3、年,witmer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创办了世界上第一间心理诊所,并首先应用临床心理学这个术语,标志着临床心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 四、名词解释 1、临床心理学 2、心理师 3、行为医学 三、基础心理学科、生物学科、社会科学;1896 四、1、临床心理学被看作即提供心理学知识,也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和促进个体或群体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心理学分支学科之一,它更加偏重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问题的科学研究和严重心理障碍的治疗。 2、心里师指系统学习过临床或咨询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接受过系统的心理治疗与咨询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实践督导,正在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且达到本标准关于心理师的有关注册条件要求,并在中国心理学会有效注册的专业人士。 3、行为医学是涉及(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科学同生物医学知识和技术的开发与整合,以及将这些被整合了的知识和技术用于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多学科交叉领域。 二章 一、… 二、选择

1、就因果关系推论的效度而言,() A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真实验研究又高于准实验研究 B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C准实验研究高于前实验研究,而前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D前实验研究高于准实验研究,而准实验研究又高于真实验研究 2、下面几项中哪一项不属于临床心理学的研究目的() A检验变量之间关系B对行为进行描述C估计总体参数D探讨心理咨询技巧 二、判断 1、流行病学研究从群体的角度探寻疾病和健康现象,探索从健康变为疾病的影响因素和同疾病转归有关的因素(√) 2、- 3、在临床心理学实验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者采用准实验设计(×) 4、实验法最适用来检验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5、在临床心理学研究中,训练有素的研究者可以直接观察到在受试者内心的心理活动(×) 三、填空 1、研究设计的四种基本形式是、、和。 2、临床心理学中常用的真实验设计有、和。 四、名词解释 1、研究结果的信度和效度 2、描述研究 3、操控研究策略 4、[ 5、前实验设计 6、准实验设计 7、真实验设计 8、模拟实验研究 9、流行病学研究 10、发病率 11、患病率 12、临床显著性

18体育教育专业《学校体育学》专插本考试大纲

2014本科插班生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学校体育学)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插班生(又称专插本)招生考试是由专科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照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本科插班生考试应有较高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总体要求:要求考生在了解和掌握学校体育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正确把握学校体育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正确认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目标;正确认识体育课程的本质;正确理解体育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正确认识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与具体组织;正确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有效的评价,能充分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正确开展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课余体育竞赛;了解现代体育教师具备的条件与优秀体育教师的成长。 第一章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⒈考试内容 ⑴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与体育教育化。 ⑵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⑶各种体育教育思想的实质及对我国学校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⒉考试要求 ⑴理解与掌握各体育教育思想的内容。 ⑵了解原各体育教育思想发展的主要年代、社会背景与发展标致及代表人物。 ⑶了解20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特别是体育课程的新特征。 第二章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的发展。 ⑵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的发展。 ⑶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⑷掌握基本概念:体质、个性、社会健康。 ⒉考试要求 ⑴掌握学生身体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及体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⑵了解学校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心理及社会健康发展的作用与要求。 第三章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⒈考试内容 ⑴学校体育的结构:运动教育、健康教育与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⑵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本质;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4种取向与依据要求。 ⑶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⑷掌握基本概念:我国学校体育目的、学校体育目标、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与社会健康目标、课外体育目标。 ⒉考试要求 ⑴通过对我国学校体育目的、目标了解,掌握学校体育内容的构成及种层次目标的定义。 ⑵理解与掌握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与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