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

与防制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非典型鸡新城疫的诊断与防制

樊立超

近年来,随着养禽业的迅速,饲养密度的提高,引入品种的增多,各种疾病也日

趋增多,许多传统的老病在流行趋势上出现了新的变化。鸡新城疫仍是威胁养鸡

业发展最严重的疫病之一,但目前的新城疫发病不表现急性暴发型或造成毁灭性

群体死亡,多数呈非典型缓发性经过,发病后不表现典型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

因按照传统的经验诊断容易误诊,从而延误时机,造成严重的损失。今天就如何预防非典型鸡新城疫病的问题给大家作一介绍

一、请你说说非典型新城疫的流行情况

在商品化养鸡场发生无明显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春秋季节由于

气温突变,发病相对增多。该病的发生无品种差异,种鸡、商品鸡都可发生,产蛋

鸡多在开产前和产蛋高峰期发病。该病初发时无群体性,呈散发性。病程表现进

行性缓发过程,除陆续波及同伴鸡群外,并向相邻其他鸡舍蔓延。同群鸡流行可持续10~15 d,死亡率达5%~30%。如诊断不及时会诱发大肠杆菌、慢性呼吸道病、

传染性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死亡率可达50%以上。

二、临床症状

1、症状特点

非典型新城疫在临床上首先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管罗音明显,伴有甩鼻、

咳嗽、呼吸困难现象(许多养殖户认为是呼吸道疾病,如传支、传喉、传鼻、霉形体、气囊炎、黏膜型鸡痘等,应用一些抗菌药物,症状有所缓和,但药物停止使用,症状又表现出来),随着出现呼吸道症状之后,表现为下痢,拉黄白色、黄绿色稀粪,

粪中带有泡沫或少量血液,随着病程延长,出现神经症状,如扭头、翅腿麻痹、转圈、倒退等。

2、生产性能下降

产蛋鸡发病后产蛋量急剧下降10%~40%,且持续数周,薄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突然增多,然后慢慢恢复,15~20 d后开始缓慢回升,经2~3个月才能恢复正常。种蛋的受精率和孵化率降低,同时种蛋的品质下降。

3特征性病理变化

剖检时可见气管黏液增多,黏膜增厚,气囊浑浊(少数鸡气囊增厚,内有干酪样渗出物),多数两侧盲体扁桃体肿胀、出血,泄殖腔点状或条纹状出血。非典型新城疫不表现腺胃乳头出血和纤维素性坏死肠炎典型病变,而是腺胃乳头发生水肿、溃疡,十二指肠或者空肠的一段或多段处肠黏膜局部脱落,肠壁明显变薄并被胆汁染成黄色,伸展时手感有韧性,严重时肠黏膜、黏膜下层甚至肌层全部脱落,局部只剩浆膜,外观透明,呈充气肠衣样(排出脱落的肠黏膜,颜色呈肉红色血便,许多养殖户误认为是球虫病)。

三、如何鉴别典型新城疫和非典型新城疫

典型新城疫的症状特点

1、典型新城疫病程短,发病急,死亡率高。

2呼吸困难,咳嗽气喘,呼吸时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上呼吸道分泌大量粘液,自口鼻流出,出现甩头动作。由于呼吸困难导致缺氧使冠髯呈现青紫色。

3下痢严重,排绿色粪便,有时混有少量血液。嗉囊蓄积大量酸臭液体,将鸡倒提时,嗉囊液从口中流出。

4病程稍长者,出现神经症状,如扭颈或腿翅麻痹。有的病鸡看似健康,受到刺激后突然出现神经症状。

5腺胃乳头或乳头间点状出血,有时形成小的溃疡斑,从腺胃乳头可挤出豆腐渣样物质。肌胃角质层下有出血。

6十二指肠及整个小肠粘膜有暗红色出血,有时可见到肠壁坏死;盲肠扁桃体肿大并有出血;肠粘膜上常出现枣核状肿大呈纤维素性坏死。

7泄殖腔粘膜充血,有出血点或弥漫性出血。

8、产蛋鸡卵泡和输卵管充血、出血明显。

非典型性新城疫特点如下:

1.缺乏症状,连续死亡。由于鸡群的免疫水平高低不一,当新城疫流行时,个别免疫水平低或根本无免疫力的鸡就会死亡,但鸡群没有任何症状。鸡群较大时,每日死亡数只。用Ⅰ系疫苗免疫后可终止鸡只死亡。

2.突然发病,产蛋下降。当鸡群的免疫水平较低时,若受到鸡新城疫病毒强毒侵袭,鸡群会突然发病,产蛋量急剧下降。患鸡厌食,精神不振,腹泻并有呼吸困难。发病率较高,死亡率很低(3%左右),除影响产蛋率外,恢复较快。

3.患鸡衰弱无力。当雏鸡母源抗体水平低下,预防接种又未达到免疫效果时,会发生以衰弱为主,伴有轻微呼吸道症状的非典型新城疫。病雏鸡的死亡率一般较低。

4.病理变化不明显,检查重点是消化道病变。病变特征与典型新城疫相同,但需要多剖检病死鸡,把所见到的病变凑到一起,可得出初步诊断印象。较具特征的变化是泄殖腔有刷状的出血带。

三、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原因有哪些

1、野毒的严重污染

近年来,该病的传播途径众多、散毒范围广。如果饲养场综合防疫措施不力,往往会将现场病毒带入免疫力不强的鸡群,并广泛传播和污染环境,使这些禽类成为潜在的传染源。当鸡群由于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抵抗力降低时就会发病。

2、首免提前,母源抗体被中和

雏鸡经卵黄传递母源抗体,一般3日龄开始升高,5~7日龄达到最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半衰期为 d,若首免提前,母抗有抑制弱毒活苗的繁殖和中和抗原的作用,进而影响免疫效果,在此期间,机体存在免疫空档,一旦有野毒侵入,必然引起早期发病。

3、疫苗免疫

现在人们习惯使用Ⅳ系疫苗首免,并且为了省事,采取饮水方式免疫,在非疫区往往看似是成功的,但是对新城疫疫区单纯采取Ⅳ系疫苗免疫是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必须将Ⅳ系多价苗和油苗结合使用,才可有效防治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另外,疫苗质量、运输、保管、使用时间、免疫接种方法不当等都会引起免疫失败。

4、频繁免疫,造成免疫抑制

有人认为免疫次数越多越好,不考虑抗体效价的消长,短期内盲目重复使用疫苗。除抗原中和抗体外,由于抗原的频繁刺激,使机体应答反应疲劳,形成免疫抑制。

5、疾病的干扰

大多是受其他因素影响。一是很多疾病都会影响鸡新城疫疫苗免疫力的产生,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球虫病、网状内皮增生症、传染性贫血因子病、马立克氏病、鸡痘等。二是营养物质缺乏。日粮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缺乏会影响机体免疫器官发育及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效果。三是饲养管理不善及应激因素的影响。四是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在免疫期间使用抗病毒药物、消毒药、磺胺类药物、氯霉素类药物、抗球虫药等,都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

四、非典型新城疫的防制对策

1、综合防制措施

严格执行综合防制措施,把免疫接种与营养完善、环境管理、消毒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良好的免疫效果,切断新城疫野毒入侵途径。

做好消毒工作。清理鸡场卫生,以高效消毒剂彻底杀灭污染或疑似污染的环境中的病原体为一项基本原则,也是最主要的防治手段。消毒时应选择新型、杀灭病毒能力强的消毒剂。

加强饲养管理。由于应激因素的影响,高温、低温季节容易诱发非典型新城疫,且混合感染增加,病情加重。因此,应尽可能地减少鸡群的应激因素,做好鸡舍的通风换气,改善鸡舍的空气质量,降低氨气浓度和鸡群的饲养密度。所以在日常饲养管理中,应定期在饮水中添加提升机体的抗应激能力,尽量降低因应激导致鸡

群抵抗力下降而发病的机会。改善机体免疫系统功能,显着提高机体对各种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提高疫苗免疫效果。

药物控制。该病重在预防,当鸡群大规模发病时,效果一般不理想,并且导致效益受损。因此,可以定期采用药物阻断,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应对非典型新城疫的发生。具体可使用以下药物:一是抗病毒药。二是抗细菌药。预防和治疗细菌的继发感染。

2、制定合适的免疫程序

选用优质疫苗,提高免疫质量,使鸡群保持正常的免疫状态。首先,要坚持抗体监测制度。通过新城疫血清学的监测手段,可以及时定期了解鸡群所处的抗体水平,以评价鸡场鸡群抗体的动态,保证鸡群始终处于良好的新城疫抗体水平。其次,制定的免疫程序。一是污染重的地区(蛋禽)。3日龄新城疫Ⅳ-H120(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活疫苗)(二联冻干苗滴鼻眼;9~10日龄新城疫Ⅳ-H120二联冻干苗滴鼻眼,同时使用新城疫双相油剂苗 mL/只颈皮下注射;40~45日龄新城疫Ⅳ多价冻干苗饮水,同时使用新城疫双相油苗 mL/只颈皮下注射;110~115日龄新城疫Ⅳ多价冻干苗饮水,同时使用新城疫双相油苗 mL/只颈皮下注射;产蛋高峰期过后采取新城疫Ⅳ多价冻干苗饮水1次。二是污染重的地区(肉鸡群)。1~3日龄新城疫Ⅳ-H 120二联冻干苗滴鼻眼,同时使用新城疫双相油剂 mL /只颈皮下注

射;20~25日龄新城疫Ⅳ冻干苗3-4X饮水。

3治疗措施

对已感染新城疫的鸡群,按照A类畜禽传染病的要求进行严格的处理,病死鸡作无害化处理。对假定健康的鸡群,用新城疫油乳剂灭活苗 mL肌注,同时用

4头份Ⅳ系多苗滴鼻眼进行全群紧急免疫接种,采用艾莫先+速补康饮水3~5 d。每3 d进行1次彻底带鸡消毒,直到鸡群康复为止。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