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眉山市生态承载力研究

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眉山市生态承载力研究作者:唐文杰来源:《财讯》2018年第22期根据《四川省2008-2015年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对眉山市2007-2014年的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和生态盈余/赤字进行演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眉山市人均生态足迹处于下降趋向,年均下降0.29鬈;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下降,年均下降0.55%;唐山市2007-2014年处于生态盈余,但是盈余量在逐年下降,年均下降1.3%,生态盈余主要的优势在于耕地盈余,拣地、草地和水域处于赤字状态;眉山市2007-2014年生态压力指数均小于l,生态盈余量正逐年下降,生态压力指数正逐年上升,眉山市发展模式不可持续,建议控制城市人口数量、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优化眉山市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眉山市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各类主地资源。
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盈余/赤字眉山市前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对各类资源的消耗量增加,生态承载力在一定条件下是有限的,从而导致城市生态安全问题加重,城市发展呈不可持续的发展。
在此情况下,国内外学者普遍采用生态足迹理论,通过测算分析出某地区或国家人们对各类资源的消耗量,与该地区或国家的生态承载力比较分析,得出该地区或国家生态盈余/赤字来量度是否可持续发展。
生态足迹模型的运用,目的在于使该地区或国家在经济和生态方面和谐发展,使该地区或国家的发展模式可持续。
本文基于生态足迹理论及计算模型,结合相关资料,对眉山市2007-2014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并对此作出可持续发展程度问题分析,实现眉山市在资源环境的承载范围内可持续发展。
研究区概况眉山市位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介于东经102.49’~104.30’,北纬29.30’~30.16,之间,地域面积7186,是“成都平原经济圈”重要组成部分。
由仁寿县、彭山区、洪雅县、丹棱县、青神县和东坡区组成,是四川省首批历史文化古城。
四川省生态足迹与土地可持续利用

个地区所能提 供给人类 的生 态生产性 土
势 ,9 5 20 19 — 04年人均生态足迹从 1 16 m 增 . 19h 5 加 到 1 94 m ,0年时 间增加 了 l. %, . 9 7h 1 7 9 4 在 o 19— 0 1 , 9 7 20 年 生态足迹消费略有减少 , 主要是由
xl l ANG A TE ARM s E F coNo MY
维普资讯
土 经 济
( ) 态足 迹 消 费 一 生
新 疆 农 垦 经 矫
人们并没有预 留用 于吸收 C : O 的土地 ,因此 , 生 态足迹供给只考虑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和建成
该期间各类土地 生态足迹消费和供给的变化趋势。 在此基础上 , 系统信息熵值原理 , 究 结合 研 了其土地可持续利 用状 况。
[ 关键词 ]生态足迹 土地可持续利用 四川省
生态 足迹 方 法 是 由加 拿 大 生 态 经济 学 家 Wi a es l m R e 及其博士生 Wakmae于 2 世纪 l i ce gl 0 9 0年代初提出的, 主要是用来衡量区域是否可持
生态足迹消费由生物资源消 费和能源消费
组成。 根据《 四川省统计年鉴》 19 ~0 4 )四 (9 5 20 年 , 川省生物资源消费分为谷物 、 豆类 、 油料 、 棉花 、 茶叶、 、 水果 蔬菜 、 猪牛羊 肉、 禽蛋 、 奶类 、 品、 水产 木材等 , 首先使用联合 国粮农组织 的有关生物资
的人均生态足迹 ; f C为第 f 种消费项 目的人均消 费量 ; f P 为第 i 种消费项 目的全球年平均土地生 也可 以反 映出当前 的土地利用方式和趋势是否 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需要 , 是否是可持 续的。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消费总体呈增加的趋
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Dynamic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Footprint in China between 1949 and 2008
作者: 刘建伟[1]
作者机构: [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西安710071
出版物刊名: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1-6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5期
主题词: 生态问题;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
摘要:运用生态足迹法对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测度。
结果表明:建国后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的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盈余;20世纪80年代至2008年,生态足迹迅速扩大,超越了生态承载力,生态账户表现为赤字。
比较近年来中国人均生态足迹、人均生态承载力与全球生态足迹标杆的数据可知:自1962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尚属于地方—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1980年后中国成为地方非可持续性—全球可持续性的国家。
世界地球日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减少

世界地球日的生态足迹计算与减少在每年的4月22日,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庆祝地球日,这是一个旨在提醒人们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日子。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我们对地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因此,计算和减少自己的生态足迹在地球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生态足迹的概念,并探讨减少生态足迹的方法。
一、生态足迹的概念生态足迹是一个衡量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指标。
它是一个量化的方式,用于衡量每个个体、社区或国家所消耗的资源和产生的废物所占据的土地面积。
简单来说,生态足迹就是评估我们对地球资源的消耗和影响的工具。
二、生态足迹的计算计算生态足迹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个人的消费习惯、用水用电情况、交通方式以及食物选择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态足迹计算项目:1. 能源消耗:计算你家庭的用电量和能源消耗情况,包括电力、暖气和燃料。
2. 食物选择:考虑你的饮食构成,尤其是肉类和蔬菜水果的消耗情况。
肉类的生产通常需要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3. 交通方式:评估你的交通方式,包括自驾车、公共交通和步行等。
不同方式的交通对地球资源的影响不同。
4. 废品产生:考虑你家庭的废物产生情况,包括垃圾、废纸、塑料等。
回收和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废物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计算这些因素,你可以得出你的生态足迹大小,这将有助于你了解自己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程度。
三、减少生态足迹的方法减少生态足迹是每个人都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减少生态足迹的方法:1. 节约能源:关闭不必要的灯光和电器,使用高效节能的电器设备,尽量减少家庭的用电量。
2. 改变饮食习惯:减少肉类的消费,适当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量。
选择当地和有机食品可以减少运输和化肥对环境的影响。
3. 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出行,这样可以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并且可以节约交通成本。
4. 垃圾分类和回收:将废物进行分类,促进回收利用。
购买可回收和环保的产品,并妥善处理废弃物。
5. 植树造林:积极参与植树活动,提升森林覆盖率,减少土地退化和水土流失。
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

第24卷第10期2004年10月生 态 学 报A CTA ECOLO G I CA S I N I CAV o l .24,N o.10O ct .,2004中国历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可持续性评估刘宇辉1,23,彭希哲1(11复旦大学人口所,上海 200433;21上海师范大学地理系,上海 200234)基金项目:上海市教委课题资助项目(CW 0333)收稿日期:2004201210;修订日期:2004206218作者简介:刘宇辉(1973~),女,湖南桃江人,博士生,讲师,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生态经济教学与研究。
E 2m ail:liuyuhui@ch ina Foundation ite m :Educati on Bureau Foundati on of Shanghai (N o .CW 0333)Rece ived date :2004201210;Accepted date :2004206218Biography :L I U Yu 2H ui ,Ph .D .candidate ,L ecturer ,m ainly engaged in econom ic geography and eco logy econom ics .E 2m ail :liuyuhui @ch ina .com .cn摘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测度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
加拿大学者M ath is W ackernagel 发展完善的生态足迹模型就是一种测量可持续性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计算支持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所有消费活动所需要的土地(生态足迹)与该区域可提供的生物生产性土地(生态承载力)相比较来判断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
简单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基本概念、研究进展、计算方法;对中国历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1962~2001年,中国人均生态承载力逐步下降,人均生态足迹则逐步上升,目前中国人均生态足迹已经超过人均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出现,并持续扩大,中国目前的发展处于一种强不可持续状态。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国际上关 于生态足 迹的研究始 于 2 0世纪 7 0年代 ,
一
是 生态 足迹计算 ; 二是 生态 承载 能力计 算 ; 三 是
O d u m, 讨 论在能 量意义 上 , 被 一个城 市所要 求 的额外 的 生态 足迹与 生态承载能力的 比较 ; 四是对生态 足迹 和生 “ 影 子 面积 ” ( s h a d o w a r e a s ) J a s o n等分 析 了波 罗 的海 哥 态承载能力 的计算结果进行 比较 。 如果生态足迹大 于生 特兰岛渔业所要求 的海洋生态 系统 面积。因为生态足迹 态 承载能力 , 就会形 成生态 赤字 , 表 明人类 的活 动 已经 的计算结果具 有较强 的可视性 、 操作性 、 移植 性等特点 , 超 出了生态 区域的承载能力 的范 围 , 区域生态 系统存 在 已经得 到了有关 国际机构 、 政 府部 门、 研 究机构 的认 同 , 不安 全性 , 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 的发展状 态 ; 反之 , 则
成为度量可持续发展 的一个 重要方法。
表明其形成生态盈余 , 表 明人类 活动处于 生态 区域 承载
生态 足迹 通过 建立 生态账 户计 算在一 定 区域 内的 的能力范 围之 内 , 区域生 态系统 是安 全 的 , 生态 系统 处 足迹消 费和供给 , 最终 以具 有全球平 均生态能力水平 土 于可持续发展 的状态 。 地面积来 表示 , 当人类 消费的生态性 土地面积 大于生态
关键词 : 生态足 迹; 生态承载能力 ; 可持续发展 ; 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 : X 8 2 6 文献标识码 : A d o i : l O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3 3 0 9 ( x ) . 2 0 1 3 . 1 1 . 6 6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3 0 9 ( 2 0 1 3) l 1 - 1 4 3 - 0 2
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的时空分析

四川省水资源生态足迹与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的时空分析粟毅明;马龙杰
【期刊名称】《水资源研究》
【年(卷),期】2022(11)5
【摘要】利用水资源生态足迹模型计算四川省2016~2020年21个市(州)水资源生态足迹、水资源环境承载力、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揭示了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时空间聚集性特征。
结果表明:1) 2016~2020年四川省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总体呈下降趋势,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呈现盆地中部与攀西地区高,川西与川东地区低的分布特征。
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呈现空间分布不均,西部高原山地地区水资源承载力高,而东部盆地地区较低。
2) 2016~2020年各市(州)万元GDP生态足迹呈逐年递减趋势,说明水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
3) 2016~2019年部分地区存在面对水资源生态赤字问题,2020年四川省21个市(州)均为水资源生态盈余,但部分地区生态盈余较低。
人均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数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空间局部特征以高–高型和低–低型显著。
【总页数】10页(P458-467)
【作者】粟毅明;马龙杰
【作者单位】西昌学院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西昌;中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乌鲁木齐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2
【相关文献】
1.基于改进模型的台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2.辽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时空分析研究
3.辽河流域水资源生态足迹及生态承载力时空分析研究
4.广州市水资源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时空分析
5.基于生态足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资源生态特征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四川省可持续发展动态分析

大, 四川 省 目前 的发 展 处 于 一 种 强 不 可 持续 状 态 . 后 根 据 定 量 测 评结 果 分 析 了 造 成 生 态 赤 字 的原 因 并 提 出 了 降 最
低 生 态 赤 字 , 现 四川 省 可 持 续 发 展 的 措 施 . 实
关键 词 :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四川省
po ut eae ) rd c v ra 面积 , 同该 区域所 能提供 的生产 型土地 面积 相 比较 , i 并 以定 量判 断 该 区域 的 发展 是 否处 于生 态承 载力范 围 内. 生物 生 产型 土地 ” eo g a pou t eae ) 指具 有 生物 生 产能 力 的 土地 或水 体 , 生 “ (c l i l rd c v ra 是 oc i 是 态足 迹分析 法 为各类 自然 资本 提供 的统 一度 量基 础 , 生态 足迹 的所有 指标 都 是基 于生 物生 产 型 土地 这 一 概
个 国家 ) 的生态 足迹 可根据 生产这 些人 口所 消费 的所 有资 源 和吸 纳这 些人 口所 产 生 的 废弃 物所 需 要 的生 物
生产 总面积 来计 算 . 计算 公式 如下 : 其
^ ^
E F=Ny=N∑( i e 口)=N∑( P ) C/
式 中 , 消费 商 品 和投 入 的类 型 ; f 消 费 商 品 的平 均 生产 能 力 , i 为 P为 种 C 为 种 商 品 的人 均 消 费 量 ;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2期
V0 . 128
No 2 .
西 华 师 范 大 学 学 报 (自 然 科 学 版 )
Jun l f hn s N r l nvr t N trl c ne ) o ra o iaWet o ie i C ma U s y( a a Si cs u 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2008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摘要:四川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很丰富,最近几年四川经济发展逐渐变化。
为了研究本地区资源的利用状况,本文采用2008年的数据进行了生态足迹计算与分析。
结果表明: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为8.7117hm2/cap,生态承载力在扣除12%后为0.4404hm2/cap ,所以人均生态赤字为8.2713hm2/cap.说明了两个方面:一是四川省的生活,生产强度已经超过了生态足以承载的范围;二是四川省的资源利用表现出来的是低效率的。
本着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主旨,去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使四川省资源利用向高效率发展,生态资源的发展向可持续方向转变。
关键词:生态足迹;生态承载能力;可持续发展;四川省
国际上关于生态足迹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Odum,讨论在能量意义上,被一个城市所要求的额外的“影子面积”(shadow areas),Jason等分析了波罗的海哥特兰岛渔业所要求的海洋生态系统面积。
因为生态足迹的计算结果具有较强的可视性、操作性、移植性等特点,已经得到了有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的认同,成为度量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法。
生态足迹通过建立生态账户计算在一定区域内的足迹消费和供给,最终以具有全球平均生态能力水平土地面积来表示,当人类消费的生态性土地面积大于生态系统可供人类利用的土地面积时表现为生态赤字,土地资源不可持续利用;反之则土地资源就表现为可持续利用的状态。
一、生态足迹研究方法
(一)生态足迹核算方法
为了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具有真正的区域可比性,在分析区域可比性发展状况时,需要引入均衡因子和均衡产量,将资源供给和消耗统一到全球一致的面积指标层面上去,均衡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土地类型的土地生产力之间的差异;产量因子可以消除不同地区相同土地类型土地的生产能源之间的差异,本文采用的均衡因子均为国际公认的。
(二)生态足迹核算模型
生态核算模型由生态足迹需求和生态足迹供给两个模型组成。
生态足迹需求包括生态资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和能源消耗生态足迹需求,在计算生物资源净消费时,需要经过均衡因子折算。
(三)数据来源及处理
一是生态足迹计算;二是生态承载能力计算;三是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能力的比较;四是对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能力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
如果生态足迹大
于生态承载能力,就会形成生态赤字,表明人类的活动已经超出了生态区域的承载能力的范围,区域生态系统存在不安全性,生态环境处于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反之,则表明其形成生态盈余,表明人类活动处于生态区域承载的能力范围之内,区域生态系统是安全的,生态系统处于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二、结果与分析
(一)四川生态足迹
四川生物资源消费只要包括农产品、动物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等26项消费项目。
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焦炭、石油、原油等11个项目。
为了使计算出来的资源消耗在空间上具有可比性,本文在将资源消费转化为面积时主要采用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1993年计算的全球平均值,根据所获得的四川省资料和生态足迹模型得出四川省在2008年的生物生态足迹表和能源消费的生态足迹,再根据以上得出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对2008年四川省生态足迹需求和供给进行汇总,可以得出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足迹为8.711699hm2,人均生态足迹所反应出来的是在特定区域内,居民对资源消耗的平均强度,所以人均生态足迹越大,资源的利用强度越大,那么资源消耗的就越多,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也就越弱。
结合数据分析可以得出,研究区域四川省的人均生态赤字为8.2713hm2,表明四川在目前的生活水平和经济条件下,对资源的消耗远远超过了生态的承载力。
这说明,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四川在为满足大量的能源消耗时,对生态足迹的总需求增加;人口多,对能源需求增加,那么人均资源就较少;生态供给结构单一,供给总量有限;产业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全球生态标杆为1.600hm2/人,减去四川省人均生态足迹8.7117hm2/人,得到-7.117hm2/人,说明四川省对环境的影响规模远远超过了按其公平原则所分配的可利用的生态容量。
生态足迹强度为1.7083,是大于1的,表明四川生态系统正处于严重超载和不可持续发展的状态。
四川省基于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为17.406,基于生态承载力的生态足迹的多样性指数为1.7083,而对应的世界平均值分别为1.3948和1.2056,中国为1.4638和1.2159,说明四川的生态足迹的多样性还比较好,生态系统中的生态空间分布比较公平。
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为15.1219,这个数是稍微高于基于生态消费社会发展指数(14.8822),说明四川生态系统的发展程度还可以在生态承载力的范围内发展。
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的社会发展指数世界平均为3.0685和2.1701,中国平均为2.3421和0.9727,四川相对而言发展较好。
四川的万元GDP 的生态足迹为6.9658hm2,远远高于我国万元GDP生态足迹(1.2970hm2),万元GDP数值越高,表明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就越低,四川省的土地没有得到高效率的利用。
(二)可持续发展状况
生态赤字与生态盈余是用来体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状况,通过定量计算生态
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及其结果的对比,来判断和评价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2008年四川的生态赤字为8.2713hm2,表明该地区在生态发展方面存在严重的问题,解决这样的不可持续发展,将是一个很严峻的任务。
通过对比中国可持续发展等级,可以看出,四川省在2008年属于不可持续发展等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