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范本(2021021712354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范本(20210217123542)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请书范本(20210217123542)

A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申请评审书

项目类别:规划基金

学科门类:管理学

课题名称:股份制分配缺陷视阙下的我国企业制度创新研究

项目负责人:郑玉刚

所在学校:(盖章)宜春学院

学校代码:10417

申请日期:2007 年7 月12 日

教育部社科司制

2007 年 6 月

项目承诺书

1、本表填写的各项内容属实,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2、如获准立项,同意以本表作为协议开展研究工作,并按照表中填

报的研究内容和时间如期完成研究任务。

3、遵守教育部有关项目管理规定,自觉接受项目检查与监督管理。

4、同意在项目结项时将本表所列的研究与调查原始数据、资料等提

交教育部并由教育部无偿使用。

申请者(签章):

年月日

填表说明

1、本表用计算机认真如实填写。本表所涉及学科代码请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以下简称《国标代码》)填写。

2、封面“项目类别”:选择“规划基金项目” 、“青年基金项目”、“专项任务项目”其中之一填写。“学科分类”选择下列之一填写:(1)管理学;(2)马克思主义/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3)哲学;(4)逻辑学;(5)宗教学;(6)语言学;(7)中国文学;(8)外国文学;(9)艺术学;(10)历史学;(11)考古学;(12)经济学;(13)政治学;(14)法学;(15)社会学;(16)民族学;(17)新闻学与传播学;(18)图书情报文献学;(19)教育学;(20)心理学;(21)统计学;(22)港澳台问题研究;(23)国际问题研究;(24)交叉学科/ 综合研究。

3、研究方向:按照《国标代码》中三级学科名称及代码填写,如没有三级学科,按照二级学科填写。填写方法如“魏晋南北朝史()”。

4、研究类别:选择“基础理论研究” 、“应用理论研究” 、“应用研究” 其中之一填写。

5、最终成果形式:按下列成果形式填写,最多填写2 项:专著、编著、工具书、古籍整理著作、译著、系列论文、研究或咨询报告、音像软件。

6、申请书(A表)及匿名评审表(B 表)统一用A4纸印制,左侧装订。A表、B表单独装订。

(一)在国家级期刊发表的主要有代表性论文:

1、郑玉刚, 谢永建.动态股权制再创新的几点思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郑玉刚. 动态股权激励动态模型,上海经济研究,

3、郑玉刚. 解析动态股权激励模型的应用模式,科技管理研究,

4、郑玉刚, 蔡根女.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按股分配缺陷的修正,人大复

印资料投资与证券,

(二)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收录的学位论文: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及其应用模式研究,华中农业大学,

(三)江西省高等学校第十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郑玉刚, 熊珍琴,陈占葵, 秦燕江, 范栋华. 地方弱势高校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推行障碍及其化解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趋势,研究本课题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限1600 字)

本课题研究建立在湖北襄樊动态股权制改革基础之上。目前国内学者对动态股权制研究涉及对

动态股权制理论和实践价值系统分析和判断、是否侵犯所有者权益、职工持股影响和效益、动态股权制实施对经营者业绩影响、动态股权制在现有激励方式中所处地位、动态股权制的创新性、适用范围、个案等。

对动态股权制的研究,“动态股权激励模型”较好地对其进行了补充和修正。主要观点:

一、以经理人为例,指出传统股份制存在的业绩与分红不直接挂钩的问题。

二、建构了“兄弟公司”虚拟企业模型,对股份制的分配缺陷有直观描述。指出:

“在股利的分配上,按股分红,红利不与实际业绩挂钩,大家同股同权。可以认为,这种按预先出资额的分配实际上是一种新的平均主义,在此意义上,红利已经不是激励,而是与不同个人地位相称的待遇,是一种按级分配,而非按绩,其不合理性显而易见,如同上面兄弟公司的案例一样。”

三、构造了“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对股权制下的分配问题实施优化:

动态股权激励模型是一种按资分配与按绩分配相结合的激励体制。模型的计算公式:R n'=(P n /∑ P n–R n )× r + R n. 采用模型由于分配能更直接地与员工业绩挂钩从而对员工短期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 对长期行为也起到了约束或激励的效果(若经营者业绩率上升(即P n / ∑P n大于R n)时,静态股权比例上升;若业绩率下降(P n / ∑P n小于R n)时,静态股权比例下降;若业绩率保持应有

水平(R n)不变,则静态股权比例维持不变”)。这样的转增结果与当期业绩增减的对应关系无疑

等同于在经营者与大股东之间构筑了一条“软约束”机制,使每个人相对其他竞争者其业绩都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相对比例)而不能偷懒,即“不进则退” 。

概括地说,“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创新之处在于:第一、同一激励体制同时包容了按股份分配与按绩效分配的思想,并且通过制度化计算工具使之形成了有机的结合,在以往这总是被割裂开或只是简单的“ 1+X” 组合模式;第二、同一激励体制同时能促进短期激励的效果和长期激励的效果,而这是通过同一个公式模型所达到的,这在以前还没有过。建立在动态股权制改良基础上的动态股权激励模型将有可能成为继动态股权制之后能更进一步承接股份制动态化改革的首选制度方案。

研究该课题的理论价值在于:

第一、股份制的分配问题我们还只是停留在比例划分如何恰当层面,对股份制所固有的分配缺陷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