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线性_弹塑性分析

非线性_弹塑性分析
非线性_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分析

在这一册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弹塑性分析,我们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塑性

?塑性理论简介

?ANSYS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

?怎样使用塑性

?塑性分析练习题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

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

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

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材料数据可能是工程应力

)。(P A0)与工程应变(?l l0),也可能是真实应力(P/A)与真实应变(n L l l()

0大应变的塑性分析一般采用真实的应力,应变数据而小应变分析一般采用工程的应力、应变数据。

什么时候激活塑性:

当材料中的应力超过屈服点时,塑性被激活(也就是说,有塑性应变发生)。而屈服应力本身可能是下列某个参数的函数。

?温度

?应变率

?以前的应变历史

?侧限压力

?其它参数

塑性理论介绍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依次介绍塑性的三个主要方面:

?屈服准则

?流动准则

?强化准则

屈服准则:

对单向受拉试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比较轴向应力与材料的屈服应力来决定是否有塑性变形发生,然而,对于一般的应力状态,是否到达屈服点并不是明显的。

屈服准则是一个可以用来与单轴测试的屈服应力相比较的应力状态的标量表示。因此,知道了应力状态和屈服准则,程序就能确定是否有塑性应变产生。

屈服准则的值有时候也叫作等效应力,一个通用的屈服准则是Von Mises 屈服准则,当等效应力超过材料的屈服应力时,将会发生塑性变形。

可以在主应力空间中画出Mises 屈服准则,见 图3-1。

在3-D 中,屈服面是一个以12

3

σσ

σ

==

为轴的圆柱面,在2-D 中,屈服面是一

个椭圆,在屈服面内部的任何应力状态,都是弹性的,屈服面外部的任何应力状态都会引起

屈服。注意:静水压应力状态(12

3

σσ

σ=

=

)不会导致屈服:屈服与静水压应力无关,

而只与偏差应力有关,因此,1

180σ=,2

3

0σσ==的应力状态比1

2

3

180

σσσ==的应力状态接近屈 服。Mises 屈服准则是一种除了土壤和脆性材料外典型使用的屈服准则,在土壤和脆性材料中,屈服应力是与静水压应力(侧限压力)有关的,侧限压力越高,发生屈服所需要的剪应力越大。 流动准则:

流动准则描述了发生屈服时,塑性应变的方向,也就是说,流动准则定义了单个塑性应变分量(x

p l ε

,y

p l ε

等)随着屈服是怎样发展的。

一般来说,流动方程是塑性应变在垂直于屈服面的方向发展的屈服准则中推导出来的。这种流动准则叫作相关流动准则,如果不用其它的流动准 则(从其它不同的函数推导出来)。则叫作不相关的流动准则。 强化准则:

强化准则描述了初始屈服准则随着塑性应变的增加是怎样发展的。

一般来说,屈服面的变化是以前应变历史的函数,在ANSYS 程序中,使用了两种强化准则。

等向强化是指屈服面以材料中所作塑性功的大小为基础在尺寸上扩张。对M ises 屈服准则来说,屈服面在所有方向均匀扩张。见图3-2。

图3-2 等向强化时的屈服面变化图

由于等向强化,在受压方向的屈服应力等于受拉过程中所达到的最高应力。

随动强化假定屈服面的大小保持不变而仅在屈服的方向上移动,当某个方向的屈服应力升高时,其相反方向的屈服应力应该降低。见图3-3。

图3-3 随动强化时的屈服面变化图

在随动强化中,由于拉伸方向屈服应力的增加导致压缩方向屈服应力的降低,所以在对

σ的差值,初始各向同性的材料在屈服后将不再是向同应的两个屈服应力之间总存一个2

y

性的。

塑性选项

ANSYS程序提供了多种塑性材料选项,在此主要介绍四种典型的材料选项可以通过激活一个数据表来选择这些选项。

?经典双线性随动强化BKIN

?双线性等向强化BISO

?多线性随动强化MKIN

?多线性等向强化MISO

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BKIN)使用一个双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所以有两个斜率,弹

性斜率和塑性斜率,由于随动强化的Vonmises 屈服准则被使用,所以包含有鲍辛格效应,此选项适用于遵守Von Mises 屈服准则,初始为各向同性材料的小应变问题,这包括大多数的金属。

σ和切向斜率T E,可以定义高达六条不同温度下的曲需要输入的常数是屈服应力

y

线。

注意:

?使用MP命令来定义弹性模量

?弹性模量也可以是与温度相关的

?切向斜率Et不可以是负数,也不能大于弹性模量

在使用经典的双线性随动强化时,可以分下面三步来定义材料特性。

1、定义弹性模量

2、激活双线性随动强化选项

3、使用数据表来定义非线性特性

双线性等向强化(BIS0),也是使用双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在此选项中,等向强化的Von Mises 屈服准则被使用,这个选项一般用于初始各向同性材料的大应变问题。需要输入的常数与BKIN选项相同。

多线性随动强化(MKIN)使用多线性来表示应力-应变曲线,模拟随动强化效应,这个选项使用Von Mises 屈服准则,对使用双线性选项(BKIN)不能足够表示应力-应变曲线的小应变分析是有用的。

需要的输入包括最多五个应力-应变数据点(用数据表输入),可以定义五条不同温度下的曲线。

在使用多线性随动强化时,可以使用与BKIN相同的步骤来定义材料特性,所不同的是在数据表中输入的常数不同,下面是一个用命令流定义多线性随动强化的标准输入。

MPTEMP,,10,70

MPDATA,EX,3,,30ES,25ES

TB,MK2N,3

TBTEMP,,STRA2N

TBDA TA,,0.01,0.05,0.1

TBTEMP,10

TBDA TA,,30000,37000,38000

TBTEMP,70

TBDA TA,,225000,31000,33000

多线性等向强化(MISO)使用多线性来表示使用Von Mises屈服准则的等向强化的应力-应变曲线,它适用于比例加载的情况和大应变分析。

需要输入最多100个应力-应变曲线,最多可以定义20条不同温度下的曲线。

其材料特性的定义步骤如下:

1、定义弹性模量

2、定义MISO数据表

3、为输入的应力-应变数据指定温度值

4、输入应力-应变数据

5、画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

与MKIN 数据表不同的是,MISO的数据表对不同的温度可以有不同的应变值,因此,每条温度曲线有它自己的输入表。

怎样使用塑性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介绍在程序中怎样使用塑性,重点介绍以下几个方面

?可用的ANSYS 输入

?ANSYS 输出量

?使用塑性的一些原则

? 加 强 收 敛 性 的 方 法 ? 查 看 塑 性 分 析 的 结 果 ANSYS 输 入:

当使用T B 命令选择塑性选项和输入所需常数时,应该考虑到:

? 常数应该是塑性选项所期望的形式, 例如,我们总是需要应力和总的应变,而不是应力与塑性应变。

? 如果还在进行大应变分析,应力-应变曲线数据应该是真实应力-真实应 变。 对双线性选项(BK I N ,BISO ),输入常数y

σ和T

E

可以按下述方法来决定,如果材料没有

明显的屈服应力y

σ

,通常以产生0.2%的塑性应变所对应的应力作为屈服应力,而T

E

以通过在分析中所预期的应变范围内来拟合实验曲线得到。 其它有用的载荷步选项:

? 使用的子步数(使用的时间步长),既然塑性是一种与路径相关的非线性,因此需要使用许多载荷增量来加载 ? 激活自动时间步长

? 如果在分析所经历的应变范围内,应力-应变曲线是光滑的,使用预测器选项,这能够极大的降低塑性分析中的总体迭代数。 输出量

在塑性分析中,对每个节点都可以输出下列量: EPPL -塑性应变分量x

p l ε

, y

p l ε

等等

EPEQ -累加的等效塑性应变

SEPL -根据输入的应力-应变曲线估算出的对于EPEQ 的等效应 力 HPRES -静水压应力 PSV -塑性状态变量

PLWK -单位体积内累加的塑性功

上面所列节点的塑性输出量实际上是离节点最近的那个积分点的值。 如果一个单元的所有积分点都是弹性的(EPEQ =0),那么节点的弹性应变和应力从积分点外插得到,如果任一积分点是塑性的(EPEQ>0),那么节点的弹性应变和应力实际上是积分点的值,这是程序的缺省情况,但可 以人为的改变它。 程序使用中的一些基本原则:

下面的这些原则应该有助于可执行一个精确的塑性分析

1、 所需要的塑性材料常数必须能够足以描述所经历的应力或应变范围内的材料特性。

2、 缓慢加载,应该保证在一个时间步内,最大的塑性应变增量小于5%,一 般 来说,如

果Fy 是系统刚开始屈服时的载荷,那么在塑性范围内的载荷增量应近似为: ? 0.05*Fy - 对用面力或集中力加载的情况 ? Fy - 对用位移加载的情况

3、 当模拟类似梁或壳的几何体时,必须有足够的网格密度,为了能够足够的模拟弯曲反

应,在厚度方向必须至少有二个单元。

4、 除非那个区域的单元足够大,应该避免应力奇异,由于建模而导致的应力奇异有:

? 单点加载或单点约束 ? 凹角

? 模型之间采用单点连接 ? 单点耦合或接触条件

5、 如果模型的大部分区域都保持在弹性区内,那么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来降低计算时间:

? 在弹性区内仅仅使用线性材料特性( 不 使 用TB 命 令) ? 在线性部分使用子结构 加强收敛性的方法:

如果不收敛是由于数值计算导致的,可以采用下述方法来加强问题的收敛性: 1、使用小的时间步长

2、如果自适应下降因子是关闭的,打开它,相反,如果它是打开的,且割线刚度正在被

连续地使用,那么关闭它。

3、使用线性搜索,特别是当大变形或大应变被激活时

4、预测器选项有助于加速缓慢收敛的问题,但也可能使其它的问题变得不稳定。

5、可以将缺省的牛顿-拉普森选项转换成修正的(MODI)或初始刚度(INIT)牛顿-拉普森选项,这两个选项比全牛顿-拉普森选项更稳定(需要更的迭代),但这两个选项仅在小挠度和小应变塑性分析中有效。

查看结果

1、感兴趣的输出项(例如应力,变形,支反力等等)对加载历史的响应应该是光滑的,

一个不光滑的曲线可能表明使用了太大的时间步长或太粗的网格。

2、每个时间步长内的塑性应变增量应该小于5%,这个值在输出文件中以“Max plastic

Strain Step”输出,也可以使用POST26来显示这个值(Main Menu:Time Hist Postpro Define Variables)。

3、塑性应变等值线应该是光滑的,通过任一单元的梯度不应该太大。

4、画出某点的应力—应变图,应力是指输出量SEQV(Mises 等效应力),总应变由累

加的塑性应变EPEQ和弹性应变得来。

塑性分析实例(GUI方法)

在这个实例分析中,我们将进行一个圆盘在周期载荷作用下的塑性分析。

问题描述:

一个周边简支的圆盘,在其中心受到一个冲杆的周期作用。由于冲杆被假定是刚性的,因此在建模时不考虑冲杆,而将圆盘上和冲杆接触的结点的Y方向上的位移耦合起来。

由于模型和载荷都是轴对称的,因此用轴对称模型来进行计算。求解通过四个载荷步实现。

问题详细说明:

材料性质:

EX=70000 (杨氏模量)

NUXY=0.325(泊松比)

塑性时的应力—应变关系如下:

应变应力

0.0007857 55

0.00575 112

0.02925 172

0.1 241

加载历史:

时间载荷

0 0

1 -6000

2 750

3 -6000

问题描述图:

步骤一:建立计算所需要的模型。

在这一步中,建立计算分析所需要的模型,包括定义单元类型,划分网格,给定边界条件。并将数据库文件保存为“exercise2.db”。在此,对这一步的过程不作详细叙述。

步骤二:恢复数据库文件“exercise.db”

Utility Menu>File>Resume from

步骤三:定义材料性质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sal Props>-Constant-Isotropic.

Isotropic Matersal Properties (各向同性材料性质)对话框出现。

2、单击OK来指定材料号为1。另一个I sotropic Material Properties对话框出现。

3、对杨氏模量(EX)键入EXX 。

4、对泊松比(NUXY)键入0.325。

5、单击OK。

步骤四:定义和填充多线性随动强化数据表(MKIN)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DataTables>Define/Activate.

Define/Activate Data Table(激活数据表)对话框出现。

2、在关于type of data table(数据表类型)的卷动框中,卷动到“Multi kinem MKIN”

且选中它。

3、在material refersuce number(材料参考号)中,健入1。

4、对number of temperatures(温度数)键入1,单击OK。

5、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cessor>Material Props>Data Tables>Edit

Active.。. Data Table MKIN对话框出现。

6、在“Strain”一行中,从第二列起分别输入STN1,STN2,STN3,STN4。

7、在“Curve 1”一行中,从第二列起分别输入STS1,STS2,STS3,STS4。

8、选择File>Apply & Quit。

9、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Preprosessor>Material Porps>Data Tables>Graph.

Graph Data Tables(图形表示数据表)对话框出现。

10、单击OK接受绘制MKIN表的缺省。一个MKIN表的标绘图出现在ANSYS 图形窗口中。

步骤五:进入求解器

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

步骤六:定义分析类型和选项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Analysis Type-New Analysis.

2、单击“Static”来选中它然后单击OK。

步骤七:打开预测器,设置输出控制。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et Opts-Nonlinear>Predictor。

2、将predictor的状态设置为“ON”。

3、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ions- Output Ctrls> DB/Results

File. Coutrols for Database and Results File Writing (对数据库和结果文件写入的控制)对话框出现。

4、单击“Every substep”且选中它。

步骤八:设置载荷步选项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ions-Time/Frequenc >

time&Substep。 Time&Substep Option(时间和子步数选项)对话框出现。

2、对time at end of Load Step(载荷步终止时间)键入 1e-6

3、对Number of substeps (子步数)键入1。

步骤九:对第一个载荷步加载

在结点3的Y方向施加一大小为 0的集中力载荷。

步骤十:将第一个载荷步写入载荷步文件。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出现对话框。

2、在“LSNUM”的输入框中键入 1

步骤十一:对第二个载荷步加载,并写入载荷步文件。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ions-Time/Frequenc>time&Substep。 Time&Substep Option(时间和时间步选项)对话框出现。

2、对time at end of Load Step(载荷步终止时间)键入1

3、对Number of substeps (子步数)键入10。

4、单击automatic time stepping option(自动时间步长选项)使之为ON,然后单击OK。

5、在结点3的Y方向施加一大小为 -6000的集中力载荷。

6、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出现对话框。

7、在“LSNUM”的输入框中键入 2

步骤十二:对第三个载荷步加载,并写入载荷步文件。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ions-Time/Frequenc>time&Substep。 Time&Substep Option(时间和时间步选项)对话框出现。

2、对time at end of Load Step(载荷步终止时间)键入2

3、在结点3的Y方向施加一大小为 750的集中力载荷。

4、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出现对话框。

5、在“LSNUM”的输入框中键入3

步骤十三:对第四个载荷步加载,并写入载荷步文件。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Load Step Options-

Time/Frequenc>time&Substep。 Time&Substep Option(时间和

时间步选项)对话框出现。

2、对time at end of Load Step(载荷步终止时间)键入3

3、在结点3的Y方向施加一大小为 -6000的集中力载荷。

4、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Write Ls File,出现对话框。

5、在“LSNUM”的输入框中键入4

步骤十三:求解问题

1、选择菜单路径Main Menu>Solution>-Solve-From Ls Files,对话框出现。

2、对“LSMIN”键入1,对“LSMAX”键入4。

3、单击对话框中的OK开始求解。

步骤十四:进行后处理。

在这一步中,可以进行所想要的后处理,在此不进行详述。

非线性静态实例分析(命令流方式)

你可以用下面显示的ANSYS命令替代GUI选择,进行上面这个例题的塑性分析。fini

/cle

/title,circular plate loaded by a circular punch - kinematic hardening

rpl=65

rpu=5

h=6.5

exx=70000

sts1=55 !yield stress

stn1=sts1/exx

sts2=112

stn2=0.00575

sts3=172

stn3=0.02925

sts4=241

stn4=0.1

nex=15 ! No. of elements along the radius

net=2 ! No. of elements in the plate's thickness

/prep7

et,1,42,,,1

! define node for convenient postprocessing

n,1,rpl,0

n,2,0,0

n,3,0,h/2

!define geometry

k,1,,-(h/2)

k,2,rpu,-(h/2)

k,3,rpl,-(h/2)

kgen,2,1,3,1,,h,,3

nex1=nint(0.8*net)

nex2=nex-nex1

l,1,2

l,4,5

l,2,3

l,5,6

a,1,2,5,4

a,2,3,6,5

lesize,1,,,nex1

lesize,2,,,nex1

lesize,3,,,nex2,2.5

lesize,4,,,nex2,2.5

esize,(h/net)

amesh,all

nummrg,node

nodes

nsel,s,loc,x,0,rpu

nsel,r,loc,y,(h/2)

cp,1,uy,all

nsel,all

esel,all

fini

/solu

nsel,s,loc,x,rpl

nsel,r,loc,y,0

d,all,uy

nsel,s,loc,x,0

d,all,ux

nsel,all

outres,all,all

fini

/prep7

mp,ex,1,exx

mp,nuxy,1,0.325

tb,mkin,1

tbtemp,,strain tbdata,,stn1,stn2,stn3,stn4 tbtemp,,

tbdata,,sts1,sts2,sts3,sts4 fini

/solu

pred,on

outres,all,all

nsubst,1

time,1e-6

f,3,fy,0

lswrite

autots,on

nsubst,10

time,1

f,3,fy,-6000

lswrite

time,2

f,3,fy,750

lswrite

time,3

f,3,fy,-6000

lswrite

lssolve,1,4

fini

/post1

set,2

/dscal,1,1

pldisp,2

fini

/post26

nsol,2,2,u,y,uy2 rforce,3,1,f,y,ry1 add,2,2,,,uy2,,,-1

/grid,1

/axlab,x,deflection [mm] /axlab,y,force [n] xval,2

plvar,3

prvar,2,3

fini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 法的优缺点 Pushover分析法 1、Pushover分析法优点: (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Pushover分析法缺点: (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1、时程分析法优点: (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

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 (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而且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对计算机要求更高,耗时耗力。 (3)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工程应用要求较高。从结构模型建立,材料本构的选取、地震波选取,到参数控制及庞大计算结果的整理及甄别都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厚的工程经验。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与答案解析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2)答案 一、填空题 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__ 主应力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 等于中间主应力σ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ε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ε2=0.25,则总的真实应变ε=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 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 。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B 。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A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由于屈服原则的限制,物体在塑性变形时,总是要导致最大的 A 散逸,这叫最大散逸功原理。 A、能量;B、力;C、应变;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 。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 B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σm B 中间主应力σ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10.多晶体经过塑性变形后各晶粒沿变形方向显著伸长的现象称为 A 。 A、纤维组织;B、变形织构;C、流线; 三、判断题 1.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0.5。(×) 2.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小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方法的研究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 sis)方法的研究 赵 琦1 桑晓艳2 (1.陕西金泰恒业房地产有限公司 710075 西安; 2.陇县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 721200 陇县) 摘 要:本文介绍了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的基本原理及实施步骤,为实际工程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政价值。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性能评价 引言 随着科技的发展,抗震设计方法在不断的完善,但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水平是一个渐进过程,地震运动的自然现象也是一样的,现行的抗震设计方法与抗震构造措施,在建筑结构遭遇罕遇地震时,并不能够保证“大震不倒”。那么,如何正确地把握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破坏状况,追踪结构在地震时反应的全过程,了解结构抗震的薄弱楼层和构件,这些在抗震设计过程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设计中利用结构的弹塑性分析来追踪结构在地震时反应的全过程,便于设计者发现结构抗震的薄弱楼层和构件,故是检验地震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有效方法。 我国现行抗震规范实行的是以概率可靠度为基础的三水准设防原则,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所谓的“不坏、可修、不倒”是规范给定的各类结构的最低功能要求,反映的是结构抗震设计的“共性”,不能根据结构用途以及业主要求的不同确定结构各自不同的功能水平,反映结构的“个性”。我国对高层结构的抗震设计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来保障。这样,结构在罕遇地震下进入弹塑性阶段后,现有结构措施有可能无法保证结构具有充足的延性来耗散施加在结构上的地震能量,进而可能导致结构发生倒塌。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 -over Analy sis)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种等效非线性的静力分析法。这种方法能够揭示出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实际的屈服机制,各塑性铰的出现顺序,进而暴露出结构的薄弱环节。我国抗震规范规定:不规则且具有明显薄弱部位可能导致地震时严重破坏的建筑结构,可根据结构特点采用静力弹塑性分析或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因此,采用静力弹塑性的分析方法,可以对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抗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其中的薄弱环节,并通过相应的设计方法和构造措施予以加强,从而实现“大震不倒”的设计要求。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作为一种结构非线性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比一般线性抗震分析更为合理和符合实际情况,在多数情况下它能够得出比静力弹性甚至动力分析更多的重要信息,且操作十分简便。 1.Push-over分析原理 静力弹塑性(Push-ov er)分析是一种考虑材料非线性来对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进行评价的方法,其中还结合了最近在抗震设计方面很受重视的以性能为基本的抗震设计理论。性能基本设计法的目的是为了使设计人员明确地设定建筑物的目标性能,并为达到该性能而进行设计。故可采用一般方法进行设计后,通过Push-over分析对建筑物进行评价来判断其是否能够达到所设定的目标性能。 Push-over方法的应用范围主要集中于对现有结构或设计方案进行抗侧力能力的计算,从而得到其抗震能力的估计。这种方法从本质上说是一种静力非线性计算方法,对结构进行静力单调加载下的弹塑性分析。与以往的抗震静力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它将设计反应谱引入了计算过程和计算成果的工程解释。具体地说,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 运新兵编 模具培训中心 二OO九年四月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变形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变形抗力? 2.简述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如何提高金属的塑性? 3.什么是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分几类?试分析在凸形轧辊间轧制矩形板坯时产生的附加应力? 4.什么是最小阻力定律?最小阻力定律对分析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有何意义? 5.塑性成形时,影响金属变形和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各产生什么影响? 6.为什么说塑性成形时金属的变形都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什么后果? 7.什么是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有哪几类?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应力? 8.摩擦在金属塑性成形中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作用?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有什么特点? 9.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机理是什么? 10. 塑性成形时接触面上的摩擦条件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1. 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有何要求? 12. 塑性成形中常用的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各有哪些?石墨和二硫化钼 如何 起润滑作用? 第二章 应力应变分析 1.什么是求和约定?张量有哪些基本性质? 2.什么是点的应力状态?表示点的应力状态有哪些方法? 3.什么是应力张量、应力球张量、应力偏张量和应力张量不变量? 4.什么是主应力、主剪应力、八面体应力? 5.什么是等效应力?有何物理意义? 6.什么是平面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7.什么是点的应变状态?如何表示点的应变状态? 8.什么是应变球张量、应变偏张量和应变张量不变量? 9.什么是主应变、主剪应变、八面体应变和等效应变? 10. 说明应变偏张量和应变球张量的物理意义? 11. 塑性变形时应变张量和应变偏张量有和关系?其原因何在? 12. 平面应变状态和轴对称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13.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力分量为???? ??????---=30758075050805050ij σ,试求方向余弦为21==m l ,2 1=n 的斜面上的全应力、正应力和剪应力。 14.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力分量为???? ??????---=10010010010010ij σ,求其主应力、主剪应力、八面体应力、应力球张量及应力偏张量。 15. 设某物体内的应力场为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 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衡量金属或合金的塑性变形能力的数量指标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 2.所谓金属的再结晶是指冷变形金属加热到更高的温度后,在原来变形的金属中会重新形成新的无畸变的等轴晶,直至完全取代金属的冷变形组织的过程。 3.金属热塑性变形机理主要有:晶内滑移、晶内孪生、晶界滑移和扩散蠕变等。 4.请将以下应力张量分解为应力球张量和应力偏张量 =+ 5.对应变张量,请写出其八面体线变与八面体切应变的表达式。 =; =。 6.1864年法国工程师屈雷斯加(H.Tresca)根据库伦在土力学中研究成果,并从他自已所做的金属挤压试验,提出材料的屈服与最大切应力有关,如果采用数学的方式,屈雷斯加屈服条件可表述为 。

7.金属塑性成形过程中影响摩擦系数的因素有很多,归结起来主要有金属的种类和化学成分、工具的表面状态、接触面上的单位压力、变形温度、变形速度等几方面的因素。 8.变形体处于塑性平面应变状态时,在塑性流动平面上滑移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即为该点的最大切应力方向。对于理想刚塑性材料处于平面应变状态下,塑性区内各点的应力状态不同其实质只是平均应力 不同,而各点处的最大切应力为材料常数。 9.在众多的静可容应力场和动可容速度场中,必然有一个应力场和与之对应的速度场,它们满足全部的静可容和动可容条件,此唯一的应力场和速度场,称之为真实应力场和真实速度场,由此导出的载荷,即为真实载荷,它是唯一的。 10.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11、金属塑性成形有如下特 点:、、、。 12、按照成形的特点,一般将塑性成形分为和两大类,按照成形时工件的温度还可以分为、和 三类。 13、金属的超塑性分为和两大类。 14、晶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和单晶体一样分为和。其中变形是主要的,而变形是次要的,一般仅起调节作用。

静力弹塑性分析_PushoverAnalysis_的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

收稿日期:2003-02-16; 修订日期:2003-05-12 基金项目: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第2001年度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汪大绥(1941-),男,江西乐平人,教授级高工,主要从事大型复杂结构设计与研究工作. 文章编号:100726069(2004)0120045209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 )的 基本原理和计算实例 汪大绥 贺军利 张凤新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200002) 摘要:阐述了美国两本手册FE M A273/274和AT C -40中关于静力弹塑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给出了利用ET ABS 程序进行适合我国地震烈度分析的计算步骤,并用一框剪结构示例予以说明,表明 Pushover 方法是目前对结构进行在罕遇地震作用下弹塑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静力弹塑性;能力谱;需求谱;性能点中图分类号:P315.6 文献标识码:A The basic principle and a case study of the static elastoplastic analysis (pushover analysis) W ANG Da 2sui HE Jun 2li ZH ANG Feng 2xin (East China Architectural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 o.,Ltd ,Shanghai 200002,China ) Abstract :This paper reviews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the static elasto 2plastic analysis (pushover analysis )in FE MA273/274and in AT C 240.Its main calculation procedures are summarized and a case study is presented for the frame 2shearwall structure designed according to China C ode for Seismic Design by means of ET ABS.It has been proved that pushover analysis is a effective method of structural elastoplastic analysis under the maximum earthquake action.K ey w ords :static elastoplastic ;capacity spectrum ;demand spectrum ;performance point 1 前言 利用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 )进行结构分析的优点在于:既能对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设 计进行校核,也能够确定结构在罕遇地震下潜在的破坏机制,找到最先破坏的薄弱环节,从而使设计者仅对局部薄弱环节进行修复和加强,不改变整体结构的性能,就能使整体结构达到预定的使用功能;而利用传统的弹性分析,对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的结构,可能采取增加新的构件或增大原来构件的截面尺寸的办法,结果是增加了结构刚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费,也可能存在新的薄弱环节和隐患。 对多遇地震的计算,可以与弹性分析的结果进行验证,看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杆件是否满足弹性极限要求,各杆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对罕遇地震的计算,可以检验总侧移和层间位移角、各个杆件是否超过弹塑性极限状态,是否满足大震不倒的要求。 20卷1期2004年3月 世 界 地 震 工 程 W OR LD E ARTH QUAKE E NGI NEERI NG V ol.20,N o.1 Mar.,2004

塑性成形原理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 金属的塑性和塑性变形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变形抗力? 2.简述变形速度、变形温度、应力状态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如何提高金属的塑性? 3.什么是附加应力? 附加应力分几类?试分析在凸形轧辊间轧制矩形板坯时产生的附加应力? 4.什么是最小阻力定律?最小阻力定律对分析塑性成形时的金属流动有何意义? 5.塑性成形时,影响金属变形和流动的因素有哪些?各产生什么影响? 6.为什么说塑性成形时金属的变形都是不均匀的?不均匀变形会产生什么后果? 7.什么是残余应力?残余应力有哪几类?会产生什么后果?如何消除工件中的残余应力? 8.摩擦在金属塑性成形中有哪些消极和积极的作用?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有什么特点? 9.塑性成形中的摩擦机理是什么? 10. 塑性成形时接触面上的摩擦条件有哪几种?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1. 塑性成形中对润滑剂有何要求? 12. 塑性成形中常用的液体润滑剂和固体润滑剂各有哪些?石墨和二硫化钼 如何起 润滑作用? 第二章 应力应变分析 1.什么是求和约定?张量有哪些基本性质? 2.什么是点的应力状态?表示点的应力状态有哪些方法? 3.什么是应力张量、应力球张量、应力偏张量和应力张量不变量? 4.什么是主应力、主剪应力、八面体应力? 5.什么是等效应力?有何物理意义? 6.什么是平面应力状态、平面应变的应力状态? 7.什么是点的应变状态?如何表示点的应变状态? 8.什么是应变球张量、应变偏张量和应变张量不变量? 9.什么是主应变、主剪应变、八面体应变和等效应变? 10. 说明应变偏张量和应变球张量的物理意义? 11. 塑性变形时应变张量和应变偏张量有和关系?其原因何在? 12. 平面应变状态和轴对称状态各有什么特点? 13. 已知物体中一点的应力分量为???? ??????---=307580750508050 50ij σ,试求方向余弦为2 1==m l ,

金属塑性成型原理

第一章 1.什么是金属的塑性?什么是塑性成形?塑性成形有何特点? 塑性----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塑性变形----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取消后,物体的变形不能完全恢复而产生的残余变形;塑性成形----金属材料在一定的外力作用下,利用其塑性而使其成型并获得一定力学性能 的加工方法,也称塑性加工或压力加工; 塑性成形的特点:①组织、性能好②材料利用率高③尺寸精度高④生产效率高 2.试述塑性成形的一般分类。 Ⅰ.按成型特点可分为块料成形(也称体积成形)和板料成型两大类 1)块料成型是在塑性成形过程中靠体积转移和分配来实现的。可分为一次成型和二次加工。一次加工: ①轧制----是将金属坯料通过两个旋转轧辊间的特定空间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截面形状材料的塑性成形方法。分纵轧、横轧、斜轧;用于生产型材、板材和管材。 ②挤压----是在大截面坯料的后端施加一定的压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和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符合模孔截面形状的小截面坯料或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分正挤压、反挤压和复合挤压;适于(低塑性的)型材、管材和零件。 ③拉拔----是在金属坯料的前端施加一定的拉力,将金属坯料通过一定形状、尺寸的模孔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获得与模孔形状、尺寸相同的小截面坯料的塑性成形方法。生产棒材、管材和线材。 二次加工: ①自由锻----是在锻锤或水压机上,利用简单的工具将金属锭料或坯料锻成所需的形 状和尺寸的加工方法。精度低,生产率不高,用于单件小批量或大锻件。 ②模锻----是将金属坯料放在与成平形状、尺寸相同的模腔中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从 而获得与模腔形状、尺寸相同的坯料或零件的加工方法。分开式模锻和闭式模锻。 2)板料成型一般称为冲压。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分离工序:用于使冲压件与板料沿一定的轮廓线相互分离,如冲裁、剪切等工序; 成型工序:用来使坯料在不破坏的条件下发生塑性变形,成为具有要求形状和尺寸的零件,如弯曲、拉深等工序。 Ⅱ.按成型时工件的温度可分为热成形、冷成形和温成形。 第二章 3.试分析多晶体塑性变形的特点。 1)各晶粒变形的不同时性。不同时性是由多晶体的各个晶粒位向不同引起的。 2)各晶粒变形的相互协调性。晶粒之间的连续性决定,还要求每个晶粒进行多系滑移;每个晶粒至少要求有5个独立的滑移系启动才能保证。 3)晶粒与晶粒之间和晶粒部与晶界附近区域之间的变形的不均匀性。 Add: 4)滑移的传递,必须激发相邻晶粒的位错源。 5)多晶体的变形抗力比单晶体大,变形更不均匀。 6)塑性变形时,导致一些物理,化学性能的变化。 7)时间性。hcp系的多晶体金属与单晶体比较,前者具有明显的晶界阻滞效应和极高的加工硬化率,而在立方晶系金属中,多晶和单晶试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就没有那么大的差别。 4.试分析晶粒大小对金属塑性和变形抗力的影响。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与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与与动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的优缺点 Pushover)分析法 1、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法优点: (1)作为一种简化的非线性分析方法,Pushover方法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结构的抗侧力性能,可以对结构关键机构及单元进行评估,找到结构的薄弱环节,从而为设计改进提供参考。 (2)非线性静力分析可以获得较为稳定的分析结果,减小分析结果的偶然性,同时花费较少的时间和劳力,较之时程分析方法有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2、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Pushover)分析法缺点: (1)它假定所有的多自由度体系均可简化为等效单自由度体系,这一理论假定没有十分严密的理论基础。 (2)对建筑物进行Pushover分析时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位移和水平加载方式,其分析结果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两者的选择。(3)只能从整体上考察结构的性能,得到的结果较为粗糙。且在过程中未考虑结构在反复加载过程中损伤的累积及刚度的变化。不能完全真实反应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性状。 二、弹塑性时程分析法

1、时程分析法优点: (1)采用地震动加速度时程曲线作为输入,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从而全面考虑了强震三要素,也自然地考虑了地震动丰富的长周期分量对高层建筑的不利影响。 (2)采用结构弹塑性全过程恢复力特性曲线来表征结构的力学性质,从而比较确切地、具体地和细致地给出结构的弹塑性地震反应。 (3)能给出结构中各构件和杆件出现塑性铰的时刻和顺序,从而可以判明结构的屈服机制。 (4)对于非等强结构,能找出结构的薄弱环节,并能计算出柔弱楼层的塑性变形集中效应。 2、时程分析法缺点: (1)时程分析的最大缺点在于时程分析的结果与所选取的地震动输入有关,地震动时称所含频频成分对结构的模态n向应有选择放大作用,所以不同时称输入结果差异很大。 (2)时程分析法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所以此法的计算工作十分繁重,必须借助于计算机才能完成。而且对于大型复杂结构对计算机要求更高,耗时耗力。 (3)对工程技术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工程应用要求较高。从结构模型建立,材料本构的选取、地震波选取,到参数控制及庞大计算结果的整理及甄别都要求技术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以及丰厚的工程经验。

地震工程中的静力弹塑性_pushover_分析法

第32卷 第2期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Vol.32No.2 2003年 4月 JOURNAL OF GUIZHOU UNIVERSI TY OF TEC HNOLOGY April.2003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文章编号:1009-0193(2003)02-0089-03 地震工程中的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法 冯峻辉,闫贵平,钟铁毅 (北方交通大学土建学院,北京100044) 摘 要:静力弹塑性(pushover)分析法在抗震结构的设计和评估中,尤其是基于性能/位移的抗 震设计中,具有很大的潜力。根据其发展背景和近况,评述了它在运用中的一些关键论点用于 性能评估的缺陷。为了预测地震反应,提出了一些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抗震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推倒分析 中图分类号:TU311.3 文献标识码:A 0 引 言 基于性能的抗震结构设计概念,包括了工程的设计,评估和施工等,要求在未来不同强度水平的地震作用下结构达到预期的性能目标[1]。为此需在工程实践中完成一个近似且简易的性能评估方法,通常所指的是静力弹塑性分析法(简称为推倒法)。由于推倒法的优点突出:考虑了结构的弹塑性特性,可用图形方式直观表达结构的能力与需求,通常比同一模型的动力分析更快且易于运行,可提供一个较可靠的结构性能预测等特点,正逐渐受到重视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许多组织把其纳入抗震规范,如美国的ATC-40,FE MA274等。我国也把其引入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1 推倒(Pushover)分析方法的原理,用途和实施过程 1.1 Pushover的原理和用途 推倒法是一个用于预测地震引起的力和变形需求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结构分析模型上施加按某种方式(如均匀荷载,倒三角形荷载等)模拟地震水平惯性力的侧向力,并逐级单调加大,直到结构达到预定的状态(位移超限或达到目标位移),然后评估结构的性能。 推倒法可用于建筑物的抗震鉴定和加固,以及对新建结构的抗震设计和性能评估。它可以对所设计的地震运动作用在结构体系和它的组件上的抗震需求提供充足的信息,如对潜在脆性单元的真实力的需求,估计单元非弹性变形需求,个别单元强度退化时对结构体系行为作用的影响,对层间移位的估计(考虑了强度和高度不连续),对加载路径的证实等,其中一些是不能从弹性静力或动力分析中获得的。 1.2 Pushover的实施过程 推倒分析法的实施步骤为: 1.准备结构数据。包括建立结构模型,构件的物理常数和恢复力模型等; 2.计算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将其与水平力作用下的内力叠加,作为某一级水平力作用下构件的内力,以判断构件是否开裂或屈服); 3.在结构每一层的质心处,施加沿高度分布的某种水平荷载。施加水平力的大小按以下原则确定:水平力产生的内力与2步所计算的内力叠加后,使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 4.对于开裂或屈服的构件,对其刚度进行修改后,再施加一级荷载,使得又一个或一批构件开裂或屈服; 5.不断重复3,4步,直至结构顶点位移足够大或塑性铰足够多,或达到预定的破坏极限状态。 6.绘制基础剪力 顶部位移关系曲线,即推倒分析曲线。 收稿日期:2002-10-25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金属塑性成形原理》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设平面三角形单元内部任意点的位移采用如下的线性多项式来表示: ,则单元内任一点外的应变可表示为=。 2. 塑性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金属材料发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其完整性的能力。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滑移和孪生。 4. 等效应力表达式:。 5.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 主应力 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线。 6.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 z = 。 7.塑性成形中的三种摩擦状态分别是:干摩擦、边界摩擦、流体摩擦。 8.对数应变的特点是具有真实性、可靠性和可加性。 9.就大多数金属而言,其总的趋势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 10.钢冷挤压前,需要对坯料表面进行磷化皂化润滑处理。 11.为了提高润滑剂的润滑、耐磨、防腐等性能常在润滑油中加入的少量活性物质的总称叫添加剂。 12.材料在一定的条件下,其拉伸变形的延伸率超过100%的现象叫超塑性。 13.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密席斯(Mises)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14.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热脆。 15.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理想塑性材料。 16.应力状态中的压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17.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等于中间主应力2。 18.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降低。 19.材料经过连续两次拉伸变形,第一次的真实应变为1=0.1,第二次的真实应变为2=0.25,则

总的真实应变=0.35 。 20.塑性指标的常用测量方法拉伸试验法与压缩试验法。 21.弹性变形机理原子间距的变化;塑性变形机理位错运动为主。 二、下列各小题均有多个答案,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于横线上 1.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 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A、大于;B、等于;C、小于; 2.塑性变形时不产生硬化的材料叫做 A 。 A、理想塑性材料;B、理想弹性材料;C、硬化材料; 3.用近似平衡微分方程和近似塑性条件求解塑性成形问题的方法称为 B 。 A、解析法;B、主应力法;C、滑移线法; 4.韧性金属材料屈服时, A 准则较符合实际的。 A、密席斯;B、屈雷斯加;C密席斯与屈雷斯加; 5.由于屈服原则的限制,物体在塑性变形时,总是要导致最大的 A 散逸,这叫最大散逸功原理。 A、能量;B、力;C、应变; 6.硫元素的存在使得碳钢易于产生 A 。 A、热脆性;B、冷脆性;C、兰脆性; 7.应力状态中的 B 应力,能充分发挥材料的塑性。 A、拉应力;B、压应力;C、拉应力与压应力; 8.平面应变时,其平均正应力m B 中间主应力2。 A、大于;B、等于;C、小于; 9.钢材中磷使钢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 B 。 A、提高;B、降低;C、没有变化; 10.多晶体经过塑性变形后各晶粒沿变形方向显著伸长的现象称为 A 。 A、纤维组织;B、变形织构;C、流线; 三、判断题 1.按密席斯屈服准则所得到的最大摩擦系数μ=0.5。(×) 2.塑性变形时,工具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小于工件表面的粗糙度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3.静水压力的增加,对提高材料的塑性没有影响。(×) 4.在塑料变形时要产生硬化的材料叫理想刚塑性材料。(×)

非线性_弹塑性分析

弹塑性分析 在这一册中,我们将详细地介绍由于塑性变性引起的非线性问题--弹塑性分析,我们的介绍人为以下几个方面: ?什么是塑性 ?塑性理论简介 ?ANSYS程序中所用的性选项 ?怎样使用塑性 ?塑性分析练习题 什么是塑性 塑性是一种在某种给定载荷下,材料产生永久变形的材料特性,对大多的工程材料来说,当其应力低于比例极限时,应力一应变关系是线性的。另外,大多数材料在其应力低于屈服点时,表现为弹性行为,也就是说,当移走载荷时,其应变也完全消失。 由于屈服点和比例极限相差很小,因此在ANSYS程序中,假定它们相同。在应力一应变的曲线中,低于屈服点的叫作弹性部分,超过屈服点的叫作塑性部分,也叫作应变强化部分。塑性分析中考虑了塑性区域的材料特性。 路径相关性: 即然塑性是不可恢复的,那么这种问题的就与加载历史有关,这类非线性问题叫作与路径相关的或非保守的非线性。 路径相关性是指对一种给定的边界条件,可能有多个正确的解—内部的应力,应变分布—存在,为了得到真正正确的结果,我们必须按照系统真正经历的加载过程加载。 率相关性: 塑性应变的大小可能是加载速度快慢的函数,如果塑性应变的大小与时间有关,这种塑性叫作率无关性塑性,相反,与应变率有关的性叫作率相关的塑性。 大多的材料都有某种程度上的率相关性,但在大多数静力分析所经历的应变率范围,两者的应力-应变曲线差别不大,所以在一般的分析中,我们变为是与率无关的。 工程应力,应变与真实的应力、应变: 塑性材料的数据一般以拉伸的应力—应变曲线形式给出。材料数据可能是工程应力 )。(P A0)与工程应变(?l l0),也可能是真实应力(P/A)与真实应变(n L l l() 0大应变的塑性分析一般采用真实的应力,应变数据而小应变分析一般采用工程的应力、应变数据。 什么时候激活塑性: 当材料中的应力超过屈服点时,塑性被激活(也就是说,有塑性应变发生)。而屈服应力本身可能是下列某个参数的函数。 ?温度 ?应变率 ?以前的应变历史 ?侧限压力 ?其它参数 塑性理论介绍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依次介绍塑性的三个主要方面: ?屈服准则 ?流动准则 ?强化准则 屈服准则: 对单向受拉试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比较轴向应力与材料的屈服应力来决定是否有塑性变形发生,然而,对于一般的应力状态,是否到达屈服点并不是明显的。 屈服准则是一个可以用来与单轴测试的屈服应力相比较的应力状态的标量表示。因此,知道了应力状态和屈服准则,程序就能确定是否有塑性应变产生。

静力弹塑性分析

静力弹塑性分析(Pushover分析) ■简介 Pushover分析是考虑构件的材料非线性特点,分析构件进入弹塑性状态直至到达极限状态时结构响应的方法。Pushover分析是最近在地震研究及耐震设计中经常采用的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Performance-Based Seismic Design, PBSD)方法中最具代表性的分析方法。所谓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就是由用户及设计人员设定结构的目标性能(target performance),并使结构设计能满足该目标性能的方法。Pushover分析前要经过一般设计方法先进行耐震设计使结构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的规范要求,然后再通过pushover分析评价结构在大震作用下是否能满足预先设定的目标性能。 计算等效地震静力荷载一般采用如图2.24所示的方法。该方法是通过反应修正系数(R)将设计荷载降低并使结构能承受该荷载的方法。在这里使用反应修正系数的原因是为了考虑结构进入弹塑性阶段时吸收地震能量的能力,即考虑结构具有的延性使结构超过弹性极限后还可以承受较大的塑性变形,所以设计时的地震作用就可以比对应的弹性结构折减很多,设计将会更经济。目前我国的抗震规范中的反应谱分析方法中的小震影响系数曲线就是反应了这种设计思想。这样的设计方法可以说是基于荷载的设计(force-based design)方法。一般来说结构刚度越大采用的修正系数R越大,一般在1~10之间。 但是这种基于荷载与抗力的比较进行的设计无法预测结构实际

的地震响应,也无法从各构件的抗力推测出整体结构的耐震能力,设计人员在设计完成后对结构的耐震性能的把握也是模糊的。 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中可由开发商或设计人员预先设定目标性能,即在预想的地震作用下事先设定结构的破坏程度或者耗能能力,并使结构设计满足该性能目标。结构的耗能能力与结构的变形能力相关,所以要预测到结构的变形发展情况。所以基于性能的耐震设计经常通过评价结构的变形来实现,所以也可称为基于位移的设计(displacement-based design)。 Capacity (elastic) Displacement V B a s e S h e a r 图 2.24 基于荷载的设计方法中地震作用的计算 Pushover 分析是评价结构的变形性能的方法之一,分析后会得到如图2.25所示的荷载-位移能力谱曲线。另外,根据结构耗能情况会得到弹塑性需求谱曲线。两个曲线的交点就是针对该地震作用结构所能发挥的最大内力以及最大位移点。当该交点在目标性能范围内,则表示该结构设计满足了目标性能要求。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静力弹塑性分析方法简介 摘要:pushover方法是基于性能/位移设计理论的一种等效静力弹塑性近似计算方法,该方法弥补了传统的基于承载力设计方法无法估计结构进入塑性阶段的缺陷,在计算结果相对准确的基础上,改善了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技术复杂、计算工作量大、处理结果繁琐,又受地震波的不确定性、轴力和弯矩的屈服关系等因素影响的情况,能够非常简捷的求出结构非弹性效应、局部破坏机制、和整体倒塌的形成方式,便于进一步对旧建筑的抗震鉴定和加固,对新建筑的抗震性能评估以及设计方案进行修正等。pushover方法以其概念明确、计算简单、能够图形化表达结构的抗震需求和性能等特点,正逐渐受到研究和设计人员的重视和推广。目前,国内外论述pushover方法的文章已经很多,但大部分是针对某一方面的论述。为了给读者一个比较快速全面的认识,本文在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pushover方法的基本原理、分析步骤、等效体系的建立、侧向荷载的分布形式等方面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基于性能抗震设计;静力弹塑性分析;动力时程分析方法;恢复力模型;目标位移 abstract:pushover is an equivalent static elastoplastic approximate method which based on performance or displacement design theory. this method offsets the drawback of the force-base method which can’t estimate the inelastic characteristic of the structure, and improves the situation

塑性成形原理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非均质形核 答:液态金属中新相以外来质点为基底进行形核的方式。 2.粗糙界面与光滑界面 答:粗糙界面:a≤2,固液界面上有一半点阵位置被原子占据,另一半位置则空着,微观上是粗糙的; 光滑界面:a>2,界面上的位置几乎被原子占据,微观上是光滑的。 3.内生生长与外生长 答:内生生长:晶体自型壁生核,然后由外向内单向延伸的生长方式 外生生长:在液体内部生核自由生长的生长方式。 4.沉淀脱氧 答:沉淀脱氧是指将脱氧元素(脱氧剂)溶解到金属液中与FeO直接进行反应而脱氧,把铁还原的方法。 5.缩孔缩松 答:缩孔:纯金属或共晶合金铸件中最后凝固部位形成的大而集中的孔洞; 缩松:具有宽结晶温度范围的合金铸件凝固中形成的细小而分散的缩孔。 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1.液体原子的分布特征为长程无序、短程有序,即液态金属原子团的结构更类似于固态金属。 2.界面张力的大小与界面两侧质点结合力大小成反比。衡量界面张力大小的标志是润湿角θ的大小。润湿角越小,说明界面能越小. 3.金属结晶形核时,系统自由能变化△G由两部分组成,其中相变驱动力为体积自由能的降低,相变阻力为表面能的升高。 4.一般铸件的宏观组织由表面细晶区、柱状晶区和内部等轴晶区三个晶区组成。 5.根据熔渣随温度变化的速率可将焊接熔渣分为“长渣”与“短渣”。“长渣”是指随温 命题教师注意事项:1、主考教师必须于考试一周前将试卷经教研室主任审批签字后送教务科印刷。2、请命题教师用黑色水笔工整地书写题目或用 A4 纸横式打印贴在试卷版芯中。 6.金属中的气孔按气体来源不同可分为析出性气孔、反应性气孔和侵入性气孔。三、间答(每题5分,共30分) 1.铸件的凝固方式及影响因素。 答:铸件凝固方式:体积凝固,中间凝固和逐层凝固方式 影响因素包括:金属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温度范围大小、铸件断面上的温度梯度。 2.用图形表示K0<1的合金铸件单向凝固时,在以下四种凝固条件下所形成的铸件中溶质元素的分布曲线: (1)平衡凝固; (2)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完全混合; (3)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只有扩散; (4)固相中无扩散而液相中部分混合。

考虑强度非线性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

第27卷 第3期 岩 土 工 程 学 报 Vol.27 No.3 2005年 3月 Chinese Journal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Mar., 2005 考虑强度非线性的堆石料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Study on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of rockfills with nonlinear 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刘萌成1,高玉峰2,黄晓明1 (1.东南大学 交通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96;2.河海大学 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98) 摘 要:根据堆石料大型三轴试验成果,提出了非线性强度包线在q—p坐标面上的幂函数表达式。将此非线性强度准则模式应用于剪切屈服面与体积屈服面表达方程的推导,从而建立了一个可反映堆石料实际工程特性的新型弹塑性本构模型。应用自编计算程序将该模型与殷氏模型用于不同应力路径条件下堆石料试验的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表明:本文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更为一致,能较好地描述各种加载路径下堆石料的强度与变形性状。 关键词:堆石料;大型三轴试验;非线性强度模式;双屈服面本构模型;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 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548(2005)03–0294–05 作者简介:刘萌成(1972–),男,江西樟树人,博士,主要从事路基与路面材料工程特性方面的研究工作。 LIU Meng-cheng1, GAO Yu-feng2, HUANG Xiao-ming1 (1.Transportation College in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6,China 2. Research Institute of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Hohai University,Nanjing 210098,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large-scale triaxial test of rockfills, an exponential formulation of the nonlinear strength envelope is presented. When the nonlinear strength criterion is introduced to determine the shear and volume yield surfaces, a new elasto-plastic constitutive model is herein developed for reproducing practical engineering behaviors of the rockfills.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s for the various stress-path test are performed in a developed program with the proposed model and Yin’s model. It is shown that the proposed model can realistically describe the strength and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fills subjected to some complex loading conditions. Key words: rockfills; large scale triaxial testing; nonlinear strength model; two-surface constitutive model; numerical simulation 0 引 言 材料的本构关系是反映材料力学性状的数学表达式。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岩土介质本构关系研究随工程实践的进行而不断深入发展。目前,Duncan-Chang模型与MCC(修正剑桥)模型已为人们所普遍接受和认可。为了更为合理地反映岩土材料的复杂工程特性,国内外许多学者提出了剪切与体积屈服面相结合的双屈服面模型[1,2]。其中,沈珠江与殷宗泽提出的双屈服面弹塑性本构模型兼具MCC模型和Duncan-Chang模型的优点,能较好地反映土体非线性、剪胀性、变形的应力路径相关性等复杂特性[3,4]。 堆石料是指山体开采所得岩块经一定程度粉碎而得到的岩石碎块类集合体,属无粘性混合料。通常认为,堆石料特性研究是在砂的特性研究基础上展开的[5],堆石料变形特性的数学表述大多是在砂土本构模型基础上修改而得到的[6],因此细粒土本构模型亦被推广用于堆石料变形特性研究。然而,大量研究表明,堆石料具有粒径大、沉陷变形小、低压剪胀及颗粒破碎明显的特性,使其强度变形特性更为复杂而与细粒土性质存在较大差别[5,7,8]。国内外众多学者认为:低 压下的剪胀与高压下的破碎使得抗剪强度包线呈现为非线性。为此,Vesic&Clough、De Mello、Indraratna 与张启岳等人提出了反映堆石料强度包线非线性的相应函数表达式[7~11]。鉴于此,为反映堆石料强度特性对变形的显著影响,有必要引入非线性强度准则,重新推导得到新的双屈服面本构模型表达式,以便较为真实地描述堆石料在各种加载路径下的力学性状。 1 强度非线性研究 采用河海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岩土仪器研究所联合研制而成的YS—30型微机控制应力路径大型三轴试验仪进行堆石料大型三轴试验研究[12]。在宜兴抽水蓄能电站筑坝材料中,3-10-15号试样(以下简称试样),岩性为西梅园料场石英砂岩,试样基本性质指标如表1所示。图1给出了该试样在不同围压下各向等压固结排水(CID)剪切试验下的摩尔圆与抗剪强度包线拟合曲线,由图可见:在围压较低(kPa 300 3 < σ)时,内摩擦角增大,强度包线明显弯曲且通过原点,显示出堆石料在低围压下就具有较明─────── 收稿日期:2004–0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