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含答案)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是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一大常见类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均有涉及,本系列从等腰三角形开始,逐一介绍各种问题及常规解法.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问题描述】

如图,点 A坐标为( 1,1),点 B坐标为( 4,3),在 x轴上取点 C使得△ ABC是等腰三角形.

几何法】“两圆一线”得坐标

1)以点 A 为圆心, AB 为半径作圆,与 x 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C,有

AB=AC;

2)以点 B 为圆心, AB 为半径作圆,与 x 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C,有

BA=BC;

3)作 AB 的垂直平分线,与 x 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 C,有 CA=CB .y

【注意】若有三点共线的情况,则需排除.

作图并不难,问题是还需要把各个点坐标算出来,可通过勾股或者三角函数来求.

AC1=AB= (4-1)2+(3-1)2= 13 作AH x轴于 H

点, AH=1 C1H=C2H= 13-1=2 3

C1(1-2 3,0) C2(1+2 3,0)

C3、C4 同理可求,下求 C5.

显然垂直平分线这个条件并不太适合这个题目,如果 A、B 均往下移一个单

位,当点

为( 1,0),点 B坐标为( 4,2)时,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解:

AH =3, BH=2

设AC5= x,则 BC5=x,C5H=3-x

13

解得: x=

6

19

故 C5坐标为( ,0)

而对于本题的 C5 ,或许代数法更好用一些.

A 坐标

222

(3-

代数法】表示线段构相等

1)表示点:设点 C 5坐标为( m , 0),又 A 点坐标( 1,1 )、 B 点坐标( 4,3),

2)表示线段: AC 5 (m 1) (0 1) , BC 5 (m 4) (0 3) 3)分类讨论:根据 AC 5 BC 5 ,可得: (m 1)2 12

(m 4)2 32 ,

【小结】 几何法:( 1)“两圆一线 ”作出点;

(2)利用勾股、相似、三角函数等求线段长,由线段长得点坐标.

代数法:(1)表示出三个点坐标 A 、 B 、C ;

(2)由点坐标表示出三条线段: AB 、AC 、BC ; (3)根据题意要求取① AB=AC 、②AB=BC 、③ AC=BC ; (4)列出方程求解.

问题总结:

1)两定一动:动点可在直线上、抛物线上;

2)一定两动:两动点必有关联,可表示线段长度列方程求解; 3)三动点:分析可能存在的特殊边、角,以此为突破口. 2018 泰安 中考】

4)求解得答案:解得: 23 6

故 C 5 坐标

23,0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次函数 y ax2 bx c交x轴于点 A( 4,0) 、 B(2,0) ,交y

于点 C(0,6) ,在y轴上有一点 E(0, 2) ,连接AE .

1)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2)若点D为抛物线在x 轴负半轴上方的一个动点,求ADE 面积的最大值;

3)抛物线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AEP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所

有P 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 1) y

3x 2 3x 6

; 42

2) 可用铅垂法,当点 D 坐标为 ( 2,6 )时,△ ADE 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14; 3) 这个问题只涉及到 A 、 E 两点及直线 x=-1(对称轴)

① 当 AE=AP 时,以 A 为圆心, AE 为半径画圆,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 P 点.

∵AE=2 5 ,∴ AP 1=2 5,又 AH=3,∴ P 1H

P 1( 1, 11)、 P 2 ( 1, 11).

② 当 EA=EP 时,以 E 点为圆心, EA 为半径画圆,

故 P 5 ( 1,1) . P 5 ( 1,1).

补充】“代数法”用点坐标表示出线段,列方程求解亦可以解决.

P 1

H

P 4

Bx

11,

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 P 点.

过点 E 作EM 垂直对称轴于 M 点,则 EM=1, 1, 2 19)

P 3( 1, 2 19)、 P 4( 作 AE 的垂直平分线,与对称轴交点即为所求 ③当 PA=PE 时,

P 点.

设 P 5 ( 1,m ),

P 5A 2 2 2 2 ( 1 4)2 (m 0)2, P 5E 2=( 1 0)2

(m 2)2 ∴ m 2 9 (m

2)2 1,解得: m=1 .

综上所述, P 点坐标为 P 1

( 1, 11)、P 2

( 1, 11 )、P 3

( 1,

19 )、P 4 ( 1, 2 19)、

19 ,

P 3M P

4 M

【 2019 白银中考(删减)】

如图,抛物线 y ax2 bx 4交x轴于 A( 3,0), B(4,0)两点,与y轴交于点 C ,连接AC ,

BC.点P是第一象限内抛物线上的一个动点,点P的横坐标为m.

(1)求此抛物线的表达式;

(2)过点P作 PM x轴,垂足为点M ,PM 交 BC 于点 Q .试探究点P在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Q,使得以A, C , 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点 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y

C

P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带答案)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两圆一线) 类型一、格点中的等腰三角形 1、在如图所示的5×5方格中,每个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是格点三角形(即顶点恰好是正方形的顶点),则与△ABC有一条公共边且全等的所有格点三角形的个数是() 2、.如图,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即最小正方形的顶点)中找一点C, 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且AB为其中一腰.这样的C点有( )个. 3、如图,A、B是网格中的两个格点,点C也是网格中的一个格点,连接AB、BC、AC,当△ABC为等腰三角形时,格点C的不同位置有处,设网格中的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则所有满足题意的等腰三角形ABC的面积之和等于. 4、如图,在图中能画出与△ABC全等的格点三角形有几个?

类型二、定边几何法讨论:两圆一线 5、以线段AB为一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有个,请在下列图中画出来 6、(1)如图所示,线段OD的一个端点O在直线AB上,以OD为一边的等腰三角形ODP,并且使点P也在AB 上,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个(在图中作出点P)

(2)若△DOB=60°,其它条件不变,则这样的等腰三角形能画个,(只写出结果) (3)若改变(2)中△DOB的度数,其他条件不变,则等腰三角形ODP的个数和(2)中的结果相同,则改变后 △DOB=. 7、如图,南北向的公路上有一点A,东西向的公路上有一点B,若要在南北向的公路上确定点P,使得△PAB是等腰三角形,则这样的点P最多能确定()个. 8、线段AB和直线l在同一平面上.则下列判断可能成立的有个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1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2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3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4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5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直线l上恰好只有个6点P,使△ABP为等腰三角形.

2018年中考数学专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题型全面)压轴题

专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题型一:几何图形 1、如图(1),在△ABC中,AB=AC,∠A=36°. (1)直接写出∠ABC的度数; (2)如图(2),BD是△ABC中∠ABC的平分线. ①找出图中所有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ABC除外),并选其中一个写出推理过程; ②在直线BC上是否存在点P,使△CDP是以CD为一腰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在图(3)中画出满足条件的所有的点P,并直接写出相应的∠CPD的度数;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一:如图,在△ABC中,∠ACB=90°,AC=6cm,BC=8cm,动点P从点C出发,按C→B→A的路径,以2cm每秒的速度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秒. (1)当t=1时,求△ACP的面积. (2)t为何值时,线段AP是∠CAB的平分线? (3)请利用备用图2继续探索:当t为何值时,△ACP是以AC为腰的等腰三角形?(直接写出结论) 变式二:如图,已知在△ABC中,∠B=90°,AB=8cm,BC=6cm,点P开始从点A 开始沿△ABC的边做逆时针运动,且速度为每秒1cm,点Q从点B开始沿△ABC 的边做逆时针运动,且速度为每秒2cm,他们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我t秒.(1)出发2秒后,求PQ的长; (2)在运动过程中,△PQB能形成等腰三角形吗?若能,则求出几秒后第一次形成等腰三角形;若不能,则说明理由; (3)从出发几秒后,线段PQ第一次把直角三角形周长分成相等的两部分?

变式三:在△ABC中,∠C=90°,AC=BC=2,将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斜边AB 的中点P处,将此三角板绕点P旋转,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射线AC、CB与点D、点E,图①,②,③是旋转得到的三种图形. (1)观察线段PD和PE之间的有怎样的大小关系,并以图②为例,加以说明;(2)△PBE是否构成等腰三角形?若能,指出所有的情况(即求出△PBE为等腰三角形时CE的长);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变式四: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BC=3,点E是边CD上任意一点(点E 与点C、D不重合),过点A作AF⊥AE,交边CB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EF,交边AB于点G.设DE=x,BF=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如果AD=BF,求证:△AEF∽△DEA; (3)当点E在边CD上移动时,△AEG能否成为等腰三角形?如果能,请直接写出线段DE的长;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2018中考数学汇编-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一、选择题 1.(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是由8个全等的矩形组成的大正方形,线段AB 的端点都在小矩形的顶点上,如果点P 是某个小矩形的顶点,连接PA、PB,那么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 P 的个数是() A.2 个 B.3 个 C.4 个 D.5 个 【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即可得到结论. 【解答】解:如图所示,使△ABP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个数是3,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正确的找出符合条件的点 P 是解题的关 键. 2 (2018?山东枣庄?3分)如图,在R t△ABC中,∠ACB=90°,CD⊥AB,垂足为D,AF 平 分 ∠CAB,交C D 于点E,交C B 于点F.若A C=3,AB=5,则C E 的长为() A.B.C.D.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出∠CAF+∠CFA=90°,∠FAD+∠AED=90°,根据角平分线和对顶角相等得出∠CEF=∠CFE,即可得出EC=FC,再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 【解答】解:过点F作F G⊥AB于点G, ∵∠ACB=90°,CD⊥AB,

∴∠CDA=90°, ∴∠CAF+∠CFA=90°,∠FAD+∠AED=90°, ∵AF平分∠CAB, ∴∠CAF=∠FAD, ∴∠CFA=∠AED=∠CEF, ∴CE=CF, ∵AF平分∠CAB,∠ACF=∠AGF=90°, ∴FC=FG, ∵∠B=∠B,∠FGB=∠ACB=90°, ∴△BFG∽△BAC, ∴=, ∵AC=3,AB=5,∠ACB=90°, ∴BC=4, ∴=, ∵FC=FG, ∴=, 解得:FC= , 即 CE .故 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关键是推出∠CEF=∠CFE. 3. (2018?山东淄博?4分)如图,P 为等边三角形A BC 内的一点,且P到三个顶点A,B,C 的距离分别为3,4,5,则△ABC的面积为()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

初中英语的几种课型、基本教学环节及教学方法 一、课型分类 英语课不同于其他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等,它是语言学科,但又有别于语文课,鉴于其特殊性,故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研究几种基本课型及其教学方法是势在必行的。 课型: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 2、词汇课3、语法课4、试卷讲解课5、阅读课 二、各课型的教学主要目的及教学基本环节 1.对话课(基本句型课):目的:操练句型,以达到熟练。 教学基本环节:①句型呈现②机械操练:听说③创设情景应用句型④巩固练习主要教学方法:机械操练为主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2.词汇课:目的:记住单词的音、形、义 教学基本环节:①词的读音②词的拼写形式③词的释义 主要教学方法:音、形、义相结合,初期利用直观教学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3.语法课:目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区别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 教学基本环节①基本结构②分析语法的重、难点 ③利用直观手段讲解语④语法教学与句型教学相结合 主要教学方法:比较法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4.试卷讲解课:目的:对某一单元或某一段教与学的总结. 教学基本环节: ①总体评价学生的答题情况 :总结、反思 ②分析某一部分的答题情况 ③进步的学生 ④重点讲解 5.阅读课:目的:训练阅读技能,培养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基本环节①预学②导学③听读④设疑⑤复述⑥解难⑦查测 主要教学方法:听、读、写 基本模式: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初中英语应充分结合这些课型以及调配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学生为主题,认真上好英语课。

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研究 一、背景分析 自2006年9月开题以来,甘井子进修学校按照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进行了要素分析和课型分类,在分类研究的过程中,骨干教师和课题研究点校的全体基础学科教师急需在理论认识和实践操作两个层面。 二. 课型研究的意义 课型是课的类型。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符合该课型的特征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新课程的推行和社会发展对英语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学上应进行以下转变:教育思想上变“以英语为本”为“以人为本”;教育目标上变“以掌握知识为主”为“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教育原则上变“以教师为主”为“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模式上变“以教定学”为“以学定教”。 三.研究目的 课型,一是指课的“类型”。它是在对各种课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产生的。二是指“模型”。它是在对各类课在教材、教法方面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深入研究各类课型的结构和特征有助于广大教师从整体上把握好每一单元,区别对待和处理每一个课型,以保证教学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从而努力做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划分学科基本类型是教师的事情,别人不能包办代替。为了保证课型分类的科学性与实效性,应该组织教师对自己任教的学科进行分类,然后组织同学科教师进行研讨,最终确定本学科的课型。 教师对本学科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的思考,基本了解了本学科教学的基本特点、任务,然后,选取自己最擅长的类型课进行科学、系统的设计,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改进,就能够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四.初中英语基本课型分类标准 (一)根据教学内容和任务,分为新授课、复习课、练习课。 (二)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技能培养,分为新授课、巩固课、阅读课和复习课。(三)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阅读课和语法课。 (四)根据语言知识目标,分为语音课、语法课、词汇课; (五)根据技能培养目标,分为听力课、说话课、阅读课、写作课、翻译课; (六)根据教学过程,分为讲练课、巩固课、复习课、测验课、测验分析课。 结合上述分类情况,初中英语课型分类汇总表如下:

(完整版)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基于以上的数学学习分类,我们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单元课课型作这样的基本分类: 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的课(实质上也“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5、单元回顾概括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分类为基础去划分数学单元课的课型,其优点是:(1)能较准确地提示学生的课内学习的主要属性;(2)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3)能与数学学科知识的三大主干——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利于对这三大主干的教法、学法进行探讨研究;(4)能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体现主体性教育观念,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利于结合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现把这些基本课型的研究体例表述如下: 一、新知课 (一)概念新知课 1、教学目的任务 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类事物的共同属性的关键特征,解决好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和理解。概念课教学还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劳动实践的思想。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 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代表学习”和“概念学习”。通过“概念学习”,把作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代表学习”,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使用方法。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并能初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3、教学策略原则 1)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直观、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 2)概念课应解决学生“概念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①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描述”。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从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②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念的相互干扰。 ③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语言文字”与“数学符号、式子”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内涵直接挂钩。 ④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重视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4、教学基本结构分析 1)上好一节概念课,应体现该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10.(2016山东省临沂市)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2x+10与x 轴,y轴相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是(8,4),连接AC,BC. (1)求过O,A,C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并判断△ABC的形状; (2)动点P从点O出发,沿OB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B运动;同时,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点C运动.规定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 秒,当t为何值时,PA=QA? (3)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M,使以A,B,M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1.(2016山东省日照市)阅读理解: 我们把满足某种条件的所有点所组成的图形,叫做符合这个条件的点的轨迹.例如: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 问题:如图1,已知EF为△ABC的中位线,M是边BC上一动点,连接AM 交EF于点P,那么动点P为线段AM中点. 理由:∵线段EF为△ABC的中位线,∴EF∥BC,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得:动点P为线段AM中点. 由此你得到动点P的运动轨迹是:. 知识应用: 如图2,已知EF为等边△ABC边AB、AC上的动点,连结EF;若AF=BE,且等边△ABC的边长为8,求线段EF中点Q的运动轨迹的长. 拓展提高: 如图3,P为线段AB上一动点(点P不与点A、B重合),在线段AB的同侧分别作等边△A PC和等边△PBD,连结AD、BC,交点为Q. (1)求∠AQB的度数; (2)若AB=6,求动点Q运动轨迹的长.

12.(2016山东省日照市)如图1,抛物线 2 3 [(2)] 5 y x n =--+ 与x轴交于 点A(m﹣2,0)和B(2m+3,0)(点A在点B的左侧),与y轴交于点C,连结BC. (1)求m、n的值; (2)如图2,点N为抛物线上的一动点,且位于直线BC上方,连接CN、BN.求△NBC面积的最大值; (3)如图3,点M、P分别为线段BC和线段OB上的动点,连接PM、PC,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PCM为等腰三角形,△PMB为直角三角形同时成立?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3.(2016山西省)综合与探究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抛物线 28 y ax bx =+-与x轴交于A,B 两点,与y轴交于点C,直线l经过坐标原点O,与抛物线的一个交点为D,与抛物线的对称轴交于点E,连接CE,已知点A,D的坐标分别为(﹣2,0),(6,﹣8). (1)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并分别求出点B和点E的坐标; (2)试探究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FOE≌△FCE?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若点P是y轴负半轴上的一个动点,设其坐标为(0,m),直线PB与直线l交于点Q,试探究:当m为何值时,△OPQ是等腰三角形.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开题报告 常州市金坛区西岗中学何丽华溧阳市光华初级中学周九星 一、问题的提出 (一)课题名称: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初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1)核心素养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对“核心素养”作出明确界定,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2)数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6)》中,把数学核心素养定义为: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的思维品质与关键能力。将高中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确定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方面。 (3)初中数学核心素养 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核心素养现在还没有正式颁布(发布),但史宁中教授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教学》一文中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做了细致诠释——“初中数学核心素养离不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八个核心词:数感、符号意识、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空间想象、运算能力、数据分析观念。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学抽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主要表现为符号意识和数感,推理能力即逻辑推理,模型思想即数学模型,直观想象在义务教育阶段体现的就是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 上述分析发现,初中数学核心素养与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基本一致,我们将采用新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6)》对初中数学核心素养进行界定。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模型、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方面的核心素养既有独立性,又相互交融,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2.单元教学 单元教学是指在整体思维指导下,根据知识发生的规律、内在的联系以及学生特点,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统筹重组和优化,并将优化后的教学内容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以突出数学内容的主线和知识间的关联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核心素养下初中数学单元教学研究,就是站在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学科素养/跨学科素养)的视角,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寻求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最优化,真正做到通过单元教学的整体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育并发展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二、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一)前期文献综述 1.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单元教学理论的提出与19世纪末欧美国家“新教育运动”的兴起有直接关系,其倡导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整体,教材的人为分割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碎片化,难以建构完整的思维体系,不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和培养合作精神。随后“新教育运动”的倡导人———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克乐利提出教学整体化的原则,即将每个单元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及真题典例分析(含解析)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几何图形存在性问题是中考二次函数压轴题一大常见类型,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均有涉及,本系列从等腰三角形开始,逐一介绍各种问题及常规解法.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问题描述】 如图,点A坐标为(1,1),点B坐标为(4,3),在x轴上取点C使得△ABC是等腰三角形. 【几何法】“两圆一线”得坐标 (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AB=AC;(2)以点B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BA=BC;(3)作AB的垂直平分线,与x轴的交点即为满足条件的点C,有CA=CB. 【注意】若有三点共线的情况,则需排除. 作图并不难,问题是还需要把各个点坐标算出来,可通过勾股或者三角函数来求.

C 21+23,0() C 11-23,0()C 1H =C 2H =13-1=23作AH ⊥x 轴于H 点,AH =1AC 1=AB=4-1()2+3-1()2=13 34C C 、同理可求,下求5C . 显然垂直平分线这个条件并不太适合这个题目,如果A 、B 均往下移一个单位,当点A 坐标为(1,0),点B 坐标为(4,2)时,可构造直角三角形勾股解: 故C 5坐标为( 196,0) 解得:x = 136 3-x ()2+22=x 2 设AC 5=x ,则BC 5=x ,C 5H =3-x AH =3, BH =2 而对于本题的5C ,或许代数法更好用一些.

【代数法】表示线段构相等 (1)表示点:设点5C 坐标为(m ,0),又A 点坐标(1,1)、B 点坐标(4,3) , (2)表示线段:5AC = 5BC (3)分类讨论:根据 55AC BC = , (4)求解得答案:解得:236m =,故5C 坐标为23,06?? ??? . 【小结】 几何法:(1)“两圆一线”作出点; (2)利用勾股、相似、三角函数等求线段长,由线段长得点坐标. 代数法:(1)表示出三个点坐标A 、B 、C ; (2)由点坐标表示出三条线段:AB 、AC 、BC ; (3)根据题意要求取①AB =AC 、②AB =BC 、③AC =BC ; (4)列出方程求解. 问题总结: (1)两定一动:动点可在直线上、抛物线上; (2)一定两动:两动点必有关联,可表示线段长度列方程求解; (3)三动点:分析可能存在的特殊边、角,以此为突破口.

(完整版)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2,3),B(4,3),C是坐标轴x轴上一点,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共有() A.2个B.3个C.4个D.6个 2.(2008?天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4,0),B(2,0),若点C在一次函数y=﹣x+2的图象上,且△ABC为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 的点C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2016?江宁区一模)已知点A,B的坐标分别为(﹣4,0)和(2,0), 在直线y=﹣x+2上取一点C,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二.填空题(共4小题) 4.(2015?杭州模拟)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4,0),B(2,0),设点C是函数y=﹣(x+1)图象上的一个动点,若△ABC是直角三角形,则点C的坐标是. 5.(2009秋?南昌校级期末)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C的坐标分别为(1,2)、(0,0)、(3,0),若以点A、B、C、D为顶点构成平行四边形,则点D 的坐标应为. 6.(2009秋?扬州校级期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3,0)、B(﹣1,0)、C(2,3)、若以点A、B、C、D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点D的坐标为. 7.(2010春?江岸区期中)一个平行四边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三个顶点的 坐标分别是(﹣1,﹣1),(﹣2,3),(3,﹣1),则第四个顶点的坐标 为. 三.解答题(共14小题) 8.四边形ABCD中,BD,AC相交于O,且BD⊥AC,求证:AB2+CD2=AD2+BC2.9.如图,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在第一象限是 否存在点P,使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五类课型教学模式 一、一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一类概念课是概念新知课,简单地说就是给数学名词下定义,是数学内容的基本点,是建立学生认知结构的着眼点。所以一类概念课的学习室数学学习核心,是学生打好基础的首要环节。一类概念课可分为四个环节:情景诱导、自主学习、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1 、情景诱导: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的教学过程,把一个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学生看得见、理解的了的数学事实。 2、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带着自学提纲中的问题阅读课本上对应内容,学生对照课本能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独立看书逐个思考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并在课本上勾画出问题的答案和不理解的内容,老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板书设计,再到学生中巡视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3、展示归纳:⑴、检查自学效果,请学生逐个回答自学提纲中的问题,反映学生自学情况,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结果,供学生评价,若有问题便进一步补充、完善,抽查对象要面向全体,学习中下等学生优先,当他们有困难的情况下,庆学有余力的学生回答。⑵、归纳梳理,主要是对知识梳理,并针对学生易错的问题加以强调。 四、变式练习,变式练习是指同种类型的题,换个角度或数据,考查学生的能力。每个问题先让学生思考,再让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并让学生评价、完善然后教师进行重点强调 二类概念课课堂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中的公式法则和定理性质都属于二类概念课,在二类概念课的教学中,教师必须使学生达到以下几点:一是要正确掌握公式法则和定理的推导方法及证明;二是要用准确的数学语言表述公式法则和定理的内容;三是明确其使用条件和适用范围;四是能灵活运用公式法则和定理解决问题。 二类概念课的教学基本模式为:情景诱导、自主探究、展示归纳、变式练习。 1、情景诱导:适当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动机上做好准备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中,创设情景主要有这样几个途径:从实际生活中创设情景;从相关学科中创设情境;从操作实验中创设情境;从新

二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老师 学生学管师 学科 名称 年级上课时间月日 _ _ :00-- __ :00 课题 名称 等腰三角形的存在问题 教学 重点 教 学 过 程 1.(2011?)如图,直线y=3x+3交x轴于A点,交y轴于B点,过A、B两点的抛物线交x轴于另 一点C(3,0).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Q,使△ABQ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符合条件的Q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2011?)如图.已知二次函数y=﹣x2+bx+3的图象与x轴的一个交点为A(4,0),与y轴交于

点B. (1)求此二次函数关系式和点B的坐标; (2)在x轴的正半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B是以AB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201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0,1)和(1,0),P是线段 AB上的一动点(不与A、B重合),坐标为(m,1﹣m)(m为常数).

(1)求经过O、P、B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当P点在线段AB上移动时,过O、P、B三点的抛物线的对称轴是否会随着P的移动而改变;(3)当P移动到点()时,请你在过O、P、B三点的抛物线上至少找出两点,使每个点都能与P、B两点构成等腰三角形,并求出这两点的坐标. 4.(2011?市綦江县潭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经过点B(12,0)和C(0,-6),对称轴为x=2.

(1)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D 在线段AB 上且AD =AC ,若动点P 从A 出发沿线段AB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同时另一动点Q 以某一速度从C 出发沿线段CB 匀速运动,问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线段PQ 被直线CD 垂直平分?若存在,请求出此时的时间t (秒)和点Q 的运动速度;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2)的结论下,直线x =1上是否存在点M ,使△MPQ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所有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2011?贵港)如图,已知直线y=﹣x+2与抛物线y=a (x+2)2 相交于A 、B 两点,点A 在y 轴上,M 为抛物线的顶点. (1)请直接写出点A 的坐标及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C A B y x O P D Q

高中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数学课的基本课型 一、关于数学基本课型 (一)数学概念课 概念具有确定研究对象和任务的作用。数学概念是导出全部数学定理、法则的逻辑基础,数学概念是相互联系、由简到繁形成学科体系。数学概念不仅是建立理论系统的中心环节,同时也是提高解决问题的前提。因此,概念教学是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的核心。它是以“事实学习”为中心内容的课型。 我们认为,通过概念教学,力求让学生明了以下几点: 第一,这个概念讨论的对象是什么?有何背景?其来龙去脉如何?学习这个概念有什么意义?它们与过去学过的概念有什么联系? 第二,概念中有哪些补充规定或限制条件?这些规定和限制条件的确切含义又是什么? 第三,概念的名称、进行表述时的术语有什么特点?与日常生活用语比较,与其他概念、术语比较,有没有容易混淆的地方?应当如何强调这些区别? 第四,这个概念有没有重要的等价说法?为什么等价?应用时应如何处理这个等价转换?第五,根据概念中的条件和规定,可以归纳出哪些基本的性质?这些性质又分别由概念中的哪些因素(或条件)所决定?它们在应用中起什么作用?能否派生出一些数学思想方法?由于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时要研究引入概念的途径和方法。一定要坚持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通过一定数量日常生活或生产实际的感性材料来引入,力求做到从感知到理解。还要注意在引用实例时一定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着力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 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一个特殊的心理过程,智力不同的学生完成这个过程往往有明显的差异。在教学时要从面向全体学生出发,从不同的角度,设计不同的方式,使学生对概念作辩证的分析,进而认识概念的本质属性。例如选择一些简单的巩固练习来辨认、识别,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外延和内涵;通过变式或变式图形,深化对概念的理解;通过新旧概念的对比,分析概念的矛盾运动。抓住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来形成正确的概念。有些存在种属关系的概念,常分散在各单元出现,在教学进行到一定阶段,应适时归类整理,形成系统和网络,以求巩固、深化、发展和运用。 (二)数学命题课 表达数学判断的陈述句或用数学符号联结数和表示数的句子的关系统称为数学命题。定义、公理、定理、推论、公式都是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命题。数学命题的教学是获得新知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数学素养的基础。因此,它是数学课的又一重要基本课型。通过命题教学,使学生学会判断命题的真伪,学会推理论证的方法,从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培养数学语言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能力,培养数学思维的特有品质。 在进行命题教学时,首先要重视指导学生区分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索由条件到结论转化的证明思路。由于数学证明常会用证明一个等效的命题来代替原命题的真实性,因而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证明过程中如何进行命题的转换,一定要展示完整的思维过程,并要注意命题转换时的等价性。特别通过一个阶段的教学后,要及时归纳和小结证明的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掌握演绎法的原理和步骤,逐步掌握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等证明方法(高中还有数学归纳法)。 命题课教学还要注意: 第一,对基本问题,要详细讲解,认真作图,教学语言要准确,论证要严格,书写要规范,

中考压轴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

中考压轴题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数学因运动而充满活力,数学因变化而精彩纷呈.动态题是近年来中考的的一个热点问题,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的变化规律问题,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随之产生的动态几何试题就是研究在几何图形的运动中,伴随着出现一定的图形位置、数量关系的“变”与“不变”性的试题,就其运动对象而言,有点动、线动、面动三大类,就其运动形式而言,有轴对称(翻折)、平移、旋转(中心对称、滚动)等,就问题类型而言,有函数关系和图象问题、面积问题、最值问题、和差问题、定值问题和存在性问题等.解这类题目要“以静制动”,即把动态问题,变为静态问题来解,而静态问题又是动态问题的特殊情况.以动态几何问题为基架而精心设计的考题,可谓璀璨夺目、精彩四射. 动态几何形成的存在性问题是动态几何中的基本类型,包括等腰(边)三角形存在问题;直角三角形存在问题;平行四边形存在问题;矩形、菱形、正方形存在问题;梯形存在问题;全等三角形存在问题;相似三角形存在问题;其它存在问题等.本专题原创编写面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模拟题. 在中考压轴题中,面动形成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应用分类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准确地进行分类. 原创模拟预测题1.如图,抛物线 223 y x x =-++与y轴交于点C,点D(0,1),点P是 抛物线上的动点.若△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则点P的坐标为. 【答案】(122)或(122). 【分析】当△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时,则P点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由C、D坐标可求得线段CD中点的坐标,从而可知P点的纵坐标,代入抛物线解析式可求得P 点坐标. 【解析】 ∵△PCD是以CD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P在线段CD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过P作 PE⊥y轴于点E,则E为线段CD的中点,∵抛物线 223 y x x =-++与y轴交于点C,∴C (0,3),且D(0,1),∴E点坐标为(0,2),∴P点纵坐标为2,在 223 y x x =-++中, 令y=2,可得 2232 x x -++=,解得x=12 ±,∴P点坐标为(122)或(12, 2),故答案为:(122)或(12,2).

2019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

2019年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课型(教研教改) 巧家县茂租镇九年一贯制学校(中学)宋先贵 数学学科课型:1、根据教学任务来分:(1)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2)单一课、综合课2、根据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来分: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 根据高效课堂要求,现代教学模式下中学数学的基本课型有新知探究课、巩固展示课,复习提升课三种基本课型。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教学结构:数学新知探究课是以新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主要内容的课,它是整个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体系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种课型,新知探究课可分为概念教学、计算教学、问题解决等课型,其共性可归纳为: 自主学习+ 小组合作探究+ 展示交流+ 测评与反思 一、中学数学新知探究课的基本教学结构 1、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2、自主探究合作展示(独学、对学、群学、展示) 3、释疑解惑点拨提升(教师的导) 4、巩固拓展当堂检测(拓展与测评) 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小结与反思) (一)情境导入,目标导学 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前提。引入新课后揭示目标,不是让学生读一遍目标即可,而是要求教师要把目标里的重点词语标出来,给学生说清楚,使学生明白自己这节课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程度。 1、目标展示的形式要灵活,要根据教材和学情,不要搞形式主义。目标也不宜太多,要适度把握。 2、这一环节要干净利落,不能拖泥带水,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此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部分,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空间。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1、独学:独学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要素。独学的时间不应少于“三学”的十分之六,并且,独学结果要安排一次小组反馈。注意:一是确保独学的时间,一是确保独学的反馈。(也可以放在课前进行) 2、对学:学生有了自己的见解后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之间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建立“对学”机制,是新课堂落实“兵教兵”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快捷高效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 3、群学:群学是合作学习的整合和拓展。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班的一个“群”,小组内又可以组建更小的“群”。一般意义上三个人就可以成为一个“群”。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4、展示:学生小组讨论的结果、探讨问题的效果如何,需要进行必要的展示交流。在这里,教师的作用相当于节目主持人,让各小组尽情发表观点,争辩、质询、接受、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集体的力量可以促

(完整版)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docx

初中数学的课型体系 初中数学课型体系 统整课型系单元课型系学段末课型系 新知课 概命习检单知思思综数数学数 念题题测元识想维合学学习学 新新解讲回技方方复问学工人 知知决评顾能法式习题法具文 课课课课概系提训强解指掌教 括统炼练化决导握育 课课课课课课课课课 基于以上的数学学习分类,我们可以对中学数学教学的单元课课型作这样的基本分类: 1、概念课:以学生进行“代表学习”、“概念学习”为主的课。 2、命题课:以学生进行“命题学习”为主的课。 3、习题课(解题课):以学生进行“解决问题学习”为主的课。 4、讲评课:作为对上述几类“学习”的一种补充,强化学习反馈信息,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 五类“学习”及时调控,以利于及时矫正和巩固知识。为转入下一个环节学习作准备的课(实 质上也“内化学习”的一个组成部分)。 5、单元回顾概括课:以学生进行“内化学习”为主的课。 以学生的数学学习分类为基础去划分数学单元课的课型,其优点是:(1)能较准确地提 示学生的课内学习的主要属性;(2)能较好地体现数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3)能与数学学 科知识的三大主干——数学概念、数学命题、数学问题和思想方法,紧密地联系起来,以利 于对这三大主干的教法、学法进行探讨研究;( 4)能体现正确的教学观,体现主体性教育观 念,体现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利于结合学生对不同知识的学习心理 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研究。 现把这些基本课型的研究体例表述如下: 一、新知课 (一)概念新知课 1、教学目的任务 该课型通过各种数学形式、手段,揭示和概括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引导学生把握准某

承担着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任。 突出数学源于客观存在, 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 劳动实践的思想。要通过概念课的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课型特征 该课型体现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进行 “代表学习 ”和 “概念学习 ”。通过 “概念学习 ”,把作 为新知识中的概念,正确地初步地转化为学生自身认知结构的概念体系里的概念。通过 “代 表学习 ”,对概念的文字、语言叙述或概念的定义能初步理解,掌握这些数学概念所对应的 数学符号及这些符号的书写、 使用方法。 初步了解由这些数学符号组成的语言含义, 并能初 步把它转译成一般语言。 3、教学策略原则 1)概念课应注意直观教学。让学生了解研究对象,多采用语言直观、教具直观、情境 直观、 电化直观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从具体到抽象,经概括和整理之后形成新的概念,或从旧概念的发展中形成新概念。 2)概念课应解决学生 “概念学习 ”中的几个问题: ① 对每一个数学概念,都应该准确地给它下定义。对一些基本(原始)概念,不宜定 义的也应给予清晰准确的 “描述 ”。通过给概念下定义的教学, 让学生从定义的表达形式及逻 辑思维中去领会该事物与其它事物的根本区别。 并注意对同一概念的下定义的不同方案, 从 而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② 对概念(定义)的理解必须克服形式主义。课内应通过大量的正、反实例,变式等, 反复地让学生进行分析、比较、鉴别、归纳,使之与邻近概念不至混淆,并要解决好新旧概 念的相互干扰。 ③ 概念教学还必须认真解决 “语言文字 ”与 “数学符号、式子 ”之间的互译问题,为以后 在数、式运算中应用数学概念指导运算打下基础。 使学生把代表某一概念的数学符号与概念 内涵直接挂钩。 ④ 克服学生普遍存在的 “学数学只管计算,何必花时间学概念 ”之类的错误认识。重视 概念课教学的启发性和艺术性, 重视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对概念学习的高度 重视。同时应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如选择答案、填空、变式等) ,从多个侧面去加深对概 念的理解与应用。 4、教学基本结构分析 1) 上好一节 概念课 ,应体现该课型一般的课堂结构: 复 提 形成过程 基 变 归 1.观察或引申 础 习 式 出 性 纳 相 2 揭示内涵,给出定义 练 问 总 关 3 交代外延,列举例证 练 内 习 题 习 结 容 4 相应符号及表示法 5 抽象概括

等腰三角形存在性(讲义+练习含答案)

一次函数与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 重点内容梳理 一、等腰三角形存在 核心思想:——分类讨论(顶点未知,讨论顶点即可) 1. A为顶点:AP=AB→以A为圆心B为半径画圆(E为共线点) 为顶点:BP=BA→以B为圆心A为半径画圆(F为共线点) 为顶点:PA=PB→AB的中垂线(o为共线点) 求取方法:1.采用两圆一线找到特殊位置点——找交点 2.两点之间距离公式表示等长线段,求取点坐标 ¥ 3.最终结论 注:该类问题相对较综合,点坐标的求取方法较灵活,需综合运用几何与代数相关定理。

引例: 已知,平面内点A(0,2),B(2,0)(1)求,AB所在直线解析式 (2)若坐标轴上存在一点,使△ABC

①— ②A为顶点,AB=AC,A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 ③B为顶点,AB=BC,B为圆心,AB为半径画圆 ④C为圆心,AB中垂线

例题 例题1.——x轴上的点 1.(2019秋?金水区校级月考)如图,直线y=kx+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B,且OA= 8,OB=6.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在x轴上是否有在点Q,使以A,B,Q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 【解答】解:(1)∵OA=8,OB=6, ∴A(8,0)、B(0,6), 把点A、B的坐标代入一次函数表达式:y=kx+b, ∴b=6,k=﹣, ∴直线AB的表达式为:y=﹣x+6; (2)设点Q(s,0), 则AB2=100,AQ2=(8﹣s)2,BQ2=s2+36, ①当AB=AQ时,100=(8﹣s)2,解得:s=18或s=﹣2; ②当AB=BQ时,100=s2+36,可得:s=±8(舍去8); ③当AQ=BQ时,(8﹣s)2=s2+36,可得:s=, 、 综上,点Q的坐标为:(18,0)或(﹣2,0)或(﹣8,0)或(,0). 易错:1. 两圆一线找交点,看清点的位置保证不重不漏 2.求取点的坐标,注意舍根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 模式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初中数学各种课型教学模式 1.新授课 (1)知识链接提出课题 数学知识的引入,通常应以复习或预习相关知识做铺垫,结合实际问题引入课题.根据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简要复习已有知识,抓住数学研究中出现的新情境、新矛盾巧妙设置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新知的热情. (2)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数学新知的形成,要从实际出发来创设情境,使学生初步感受新知.教师应设计好一系列的问题或为学生准备好生成新知的具体事例,引导学生分析解答,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新知,形成感性认识,再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进而转化为数学模型. (3)自主学习理解新知 在对新知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学生结合教师提供的材料(如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对存在的疑惑可先在小组内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然后在课堂上表述自己对新知的理解、认识,教师根据情况进行必要的点拨指导、补充升华,引领学生逐步生成新知. (4)例题示范应用新知 根据情况,可由学生运用新知自主解决本节课典型例题,经展示、交流、讨论后,修正错误,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应及时点评要点、规范解题步骤和书写格式. (5)变式训练强化新知

教师引领,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理解新知. (6)自主归纳升华新知 由学生自主进行课堂小结,整理本节课所学概念、思想、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教师适时评判、补充. (7)自我诊断落实新知 用一组习题对本节所学进行自我诊断,限时完成,小组内批阅,及时检测反馈课堂效果. 2.习题课 (1)自主回顾梳理知识 通过基础练习或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对本专题知识进行复习回顾,梳理本专题的知识、方法,完善知识体系,形成网络. (2)例题剖析尝试练习 学生自主对本专题典型例题进行尝试练习,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讨论、纠错,优化解题方法,完善解题步骤.教师剖析解题思路,点拨应注意的问题,规范解题步骤,达到知识与方法的升华. (3)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对典型例题进行变式训练,延伸拓展,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专题知识应用的主要题型,强化解题方法,规范解题步骤.本环节仍然可由学生先做,再展示、修正,教师最后点评. (4)自主整理归纳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