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计算书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设计

1、设计任务

某二层建筑物,为现浇混凝土内框架结构(中间为框架承重,四周为墙体承重),建筑平面图如下图。试对楼盖、楼梯和雨蓬进行设计。

2、设计资料

1、建设地点:烟台市区

2、楼面做法:水磨石地面、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石灰砂浆抹底。

3、层高:4.5m;门:宽×高=3300mm×3000mm;纵向跨度1L=7200横向跨度2L=6900;楼梯位置见图,楼梯尺寸自定。

4、墙体为370mm砖砌体,柱截面尺寸为400 mm×400 mm。

5、建筑用途为书库;楼面活荷载为5.0/5.0/5.0(kN/ m2)。

6、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梁受力钢筋采用HRB400级钢筋,梁箍筋、板中钢筋采用

HPB235级钢筋。

3、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

主梁沿横向布置,次梁沿纵向布置。主梁的跨度为6.9m,次梁的跨度为7.2m,主梁每跨内布置2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3m,l02/l01=7.2/2.3=3.13,故应按单向板设计。(布置图见下页)

现假定如下:

按跨高比条件,要求板厚h≥2300/40=57.5mm,对民用建筑的楼盖板,要求h≥60mm,取h=70mm。

次梁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8~l0/10=7200/18~7200/10=400~720mm。考虑到楼面活荷载比较大,故取截面高度为h=600,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主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h=l0/12~l0/8=6900/12~6900/8=575~862.5mm,取h=700mm。截面宽度取为b=300mm。

4、板的设计(图见下页)

已如前述,轴线①~②、⑤~⑥的板属于端区格单元板;轴线②~⑤的板属于中间区格单元板。

4.1 荷载

板的永久荷载标准值:

水磨石面层0.65kN/m2

70mm钢筋混凝土板0.07×25=1.75kN/ m2

20mm石灰砂浆0.02×17=0.34 kN/ m2

小计 2.74kN/m2

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5.0kN/ m 2

由活荷载控制的效应组合: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因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k g >4.0 kN/ m 2,所以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应取1.3。于是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2.74×1.2=3.3 kN/ m 2 可变荷载设计值 q=5.0×1.3=6.5kN/ m 2 荷载总设计值 g +q=9.8kN/ m 2 4.2 计算简图

次梁截面为300mm ×600mm ,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不小于100mm ,取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120mm 。

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

边跨 l 0=l n +h/2=2300-150-120+70/2=2065mm<1.025l n =2080.7mm 取l 0=2065mm

中间跨 l 0= l n =2300-300=2000mm

因跨度相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取五跨。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从左到右节点编号依次为A,B,C.C,B,A 。单元中点处的编号1,2,3,2,1。计算简图如下

4.3 弯矩设计值

由表11-1可查得,板的弯矩系数αm 分别为: 边跨中 1/11;离端第二支座 -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 -1/14,故:

M 1= -M B =(g+q )l 20/11=9.8×2.0652/11= 3.80kN ·m M C = -(g +q)l 20/14=-9.8×2.002/14= -2.80kN ·m M 2=M 3=(g +q )l 20/16=9.8×2.002/16=2.45kN ·m

以上均为端区隔单向板的弯矩设计值,对于中间区隔单向板,其M C 、 M 2、M 3应乘以0.8, 分别为:

M C =0.8×(-2.80)=-2.24kN ·m M 2=M 3=0.8×2.45=1.96 kN ·m

4.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环境类别为一级,C30混凝土,板的最小保护层厚度c=15mm 。板厚70mm ,h 0=70-20=50mm ;板宽b=1000mm 。C30混凝土,α1=1.0,f c =14.3N/mm 2 ,t f =1.43N/mm 2;HPB300钢筋,f y = 270N/mm 2;ξ

b =0.664,

max s ,α=0.426, min ρ=0.45t f /f y

=0.24% >0.2%, min ρh/ h 0 =0.38% ,ρ=0.3%~0.8% ,ξ<=0.35

G+Q=9.80

G+Q=9.80

G+Q=9.80

G+Q=9.80

G+Q=9.80

A

B

C C

B

A

( 1 ) ( 2 ) ( 3 ) ( 2 ) ( 1 ) 2065.00

2000.00

2000.00

2000.00

2065.00

板的配筋计算的过程如下表:

板 的 配 筋 计 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 ·m ) 3.80 -3.80 2.45 2.80 αs =M/(α1f c bh 02) 0.106 0.106 0.068 0.078 ξ=1-s)2-(1α 0.112 0.112 0.070 0.081 轴线 ① ~② ⑤~⑥

计算配筋(mm 2) A S =ξbh 0α1f c /f y 297 297 185 215 实际配筋(mm 2) Φ8@180 A S =279

Φ8@180 A S =279 Φ6@150 A S =189 Φ6@150 A S =218 实际配筋率A S /b ·h 0 0.558%

0.558% 0.378% 0.436% ② ~⑤ 计算配筋(mm 2)

A S =ξbh 0α1f c /f y

297 297 148 172 实际配筋(mm 2)

Φ8@180 A S =279

Φ8@180 A S =279 Φ6@180 A S =157 Φ6@160 A S =177 实际配筋率A S /b ·h 0 0.558%

0.558%

0.314%

0.354%

计算结果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理;配筋率ρ>min ρh/ h 0 =0.38%且ρ在0.3%和0.8%之间,满足要求同时还较经济。

5、次梁设计

5.1 荷载设计值

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据实际使用情况,该书库将长期有活载的存在,故楼盖次梁的可变荷载可按不考虑从属面积折减计算:

永久荷载设计值 :

板传来永久荷载 3.3×2.3=7.59kN/m 次梁自重 0.3×(0.6-0.07)×25×1.2=4.77kN/m 次梁粉刷 0.02×(0.6-0.07)×2×17×1.2=0.43kN/m

小计 g=12.79kN/m 可变荷载设计值 q = 6.5×2.3=14.95kN/m 荷载总设计值

g +q =12.79 + 14.95=27.74kN/m 5.2 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承重长度为250mm 。主梁截面为300mm ×700mm 。

计算跨度:

边跨 : l 0=l n +a/2=7200-120-300/2+250/2=7055<1.025l n =7103.25mm , 故取 l 0=7055mm

中间跨 :l 0=l n =7200-300=6900mm

因跨度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次梁计算简图如下。

5.3 内力计算

由表11-1查得弯矩系数αm :边跨中 1/11;离端第二支座 -1/11;中跨中1/16;中间支座 -1/14,故:

弯矩设计值:M 1= -M B =(g +q)l 02/11=27.74×7.0552/11=125.52kN ·m M 2= M 3 = (g +q) l 02/16 = 27.74 ×6.92/16 = 82.54kN ·m M C = -(g +q)l 02/14= -27.74×6.92/14= -106.34kN ·m

由表11-3查得剪力系数αv :第一支座内 0.45,第二支座外 0.60,第二支座内 0.55,第三支座外 0.55,第三支座内 0.55,故:

剪力设计值:V A = 0.45 (g +q) l n 1=0.45×27.74×6.93 =86.51kN V Bl = 0.6(g +q )l n1 = 0.6×27.74×6.93 =115.34kN V Br =V C =0.55×(g +q )l n2=0.55×27.74×6.9=105.27kN 5.4 承载力计算:

5.4.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时,跨内按T 形截面计算,翼缘宽度取b /f =l/3=7200/3=2400mm ;又b /f =b +s n =300+2000=2300mm ,h /f /h 0=70/465>0.1因而取最小值b /f =2300mm 。纵向受力钢筋布置一排:

C30混凝土,一类环境梁的保护层厚度C=20mm ,单排钢筋截面有效高度取h 0=600-40=560mm , α1=1.0,βc =1,f c =14.3N/mm 2,f t =1,43N/mm 2,纵向钢筋采用HRB500级钢筋,f y =435N/mm 2,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 yv =270N/mm 2;ξ

b =0.518,

max s ,α=0.384, 最小

配筋率min ρ=0.2%>0.45t f /f y =0.147%, min ρh/ h 0 =0.215% ,最小配箍率min sv ,ρ=0.24f t /f yv = 0.127%;此外经济配筋率ρ=0.6%~1.5% ,ξ<=0.35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α1 f c b /f h /f (h 0-h /f /2)=890.90 kN ·m>max M =125.52kN ·m 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G+Q=27.74

G+Q=27.74

26.00 G+Q=27.74

G+Q=27.74

G+Q=27.74

A

B

C

C

B

A

( 1 ) ( 2 )

( 3 ) ( 2 ) ( 1 ) 7055.00

6900.00

6900.00

6900.00

7055.00

次 梁 正 截 面 受 弯 承 载 力 计 算

截面

1

B 2 C

弯矩设计值(kN ·m )

125.52 -125.52

82.54

-106.34

αS =M/(α1f c bh 02)或 αS =M/(α1f c b f ’h 02) 125.52×106/(1.0×14.3×2300×5602)=0.012 125.52×106/(1.0×14.3×300×5602)=0.093 82.54×106/(1.0×14.3×2300×5602)=0.008 106.34×106/(1.0×14.3×300×5602)

=0.070 ξ=1-s)2-(1α 0.012

0.098 0.008 0.073 A S =ξbh 0α1f c /f y 或 A S =ξb f ’h 0α1f c /f y

508.1 541.2 338.8

403.2

选配钢筋(mm 2) 2Φ14 1Φ16 As=509

2Φ16 1Φ14 A S=556

2Φ16 A S=402 3Φ14 A S=461

计算表明:支座截面的ξ均小于0.35,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原则,配筋率 ρ= A S /b ·h 0>min ρh/ h 0 =0.215%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5.4.2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包括:截面尺寸复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筋率验算。 1)验算截面尺寸:

h w =h 0-h /f =560-70=490mm ,

h w /b=490/300=1.63<4,属厚腹梁;

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 f c bh 0=0.25×1×14.3×300×560=573.8KN >V max =115.,34 kN 故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计算所需腹筋:

A .验算是否需要据计算配置腹筋:

0.7f t bh 0=0.7×1.43×300×560=168 kN> V A /V Br /V C

因而梁②~⑤只需按构造配置箍筋即可:

选用φ8@200双肢箍筋计算,配筋率ρ

sv =nA sv1/(bs)=2×50.3/(300×200)=0.167%>

min sv ,ρ

=0.24f t /f yv =0.127%

B .为方便施工,沿梁长均用φ8@200双肢箍筋,验算B 左侧截面:

V cs =0.7f t bh 0+(1.25f yv A sv h 0)/S =168+1.25×560×2×50.3×270/200=263.067KN

>106.11KN

故满足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要求;

C .调幅后应使受剪承载力加强,现按照如下方法计算:

使斜截面最大剪力增大20% V max (1+20%)=168×120%=201.6KN 该值仍远小于V cs

= 164.75KN ,况且还有弯起钢筋承受剪力,在全梁布置 φ8@200双肢箍筋是完全没有

问题的;

3)验算最小配筋率:

如前所述:实际配箍率ρsv =nA sv /(bs)= 2×50.3/(300×200)=0.167%>=0.24f t /f yv min sv ,ρ

=0.127%

满足最小配箍率要求

6、主梁设计

主梁按弹性方法设计。 6.1 荷载设计值

为了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等效为集中荷载:

次梁传来的永久荷载 12.79×7.2=92.088kN 主梁自重 (0.7-0.07)×0.3×2.3×25×1.2=13.041 kN

粉刷 0.02×(0.7-0.07)×2×2.3×17×1.2=1.182kN

永久荷载设计值 G=92.088+13.041+1.184=106.311kN 近似取为106 kN 可变荷载设计值 Q=14.95×7.2=105.768kN 近似取为106 kN 6.1.1 计算简图

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 ;中间支承在400mm ×400mm 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

边跨 l n =6900-200-120=6580mm ,因为0.025l n =164.5mm <a/2=185mm , 取l 0=1.025l n +b/2=6944.5,近似取l 0=6.945mm 。 中跨 l 0=6900mm

主梁的设计简图如下: 402

6.2 内力设计值及包络图 6.2.1 主梁内力设计值

1)弯矩设计值:M=k 1G l 0+ k 2Q l 0 式中k 1、k 2由附表6-2查得: M 1,max =0.244×106×6.945+0.289×106×6.945=392.4 kN ?m

M B ,max = M C ,max =-0.267×106×6.945-0.311×106×6.945=-425.5 kN ?m M 2,max =0.067×106×6.90+0.200×106×6.9=195.3 kN ?m

2)剪力设计值:V= k 3G + k 4Q 式中k 3、k 4由附表6-2查得:

G=106.00 106.00

G=106.00 G=106.00

G=106.00 G=106.00

A

B

C

D

( 1 )

( 2 )

( 3 )

6.945.00

6900.00

6.945.00

V A,max= V D,max=0.733×106+0.866×106=168.9 kN

V Bl,max= V Cr,max=-1.267×106-1.311×106=-263.8kN

V Br,max= V Cl,max=1.0×106+1.222×106=235.5 kN

6.2.2 主梁弯矩剪力包络图

A:手算过程及结果如下:

1)第1、3跨有可变荷载,第2跨没有可变荷载。

支座B(C)的弯矩值为:

MB= -MC=-0.267×106×6.945-0.133×106×6.945=-294.5 kN·m

第1跨内,第1、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弯矩值别为:

Gl0/3+M B/3=(106+106)/3×6.945-294.5/3=392.6kN·m (与前面计算的M1max=392.4 kN·m接近)

(G+Q)l0/3+2M B/3=(106+106)/3×6.945-2×294.5/3=294.4kN·m

第2跨内,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为:

Gl0/3+M B=106×6.9/3- 294.5=-50.7 kN·m

2)第2跨有可变荷载,第1、3跨没有可变荷载。

支座B(C)的弯矩值为:

MB= -MC=-0.267×106×6.945-0.133×106×6.945=-294.5 kN·m

第2跨内,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为:

(G+Q)l0/3+M B=(106+106)×6.945/3-294.5=195.3kN·m(与前面计算的M2max=195.3kN·m 接近)

第1、3跨两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分别为:

Gl0/3+M B/3=106×6.945/3-294.5/3=147.22 kN·m

Gl0/3+2M B/3=106×6.945/3-2×294.5/3=49.06kN·m

3)第1、2跨有可变荷载,第3跨没有可变荷载。

第1跨内,第1、2个集中荷载作用点处的弯矩值分别为:

(106+106)/3×6.945-425.5/3=348.9 kN·m

(106+106)/3×6.945-2×425.5/3=207.1kN·m

第2跨内,Mc=-0.267×106×6.945-0.089×106×6.945=-260.1kN·m,以M B、 M C连线为基线,作G、Q的简支梁弯矩图,得:

(G+Q)l0/3+M c+2(M B—M C)/3=120.41 kN·m

(G+Q)l0/3+M c+(M B—M C)/3=175.55 kN·m

由各种荷载组合下的弯矩图外包线得到弯矩包络图如下图(括号中数据为手算结果)

由剪力图外包线得到剪力包络图如下图(括号中数据为手算结果)

1)第一跨

V A,max=168.9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为168.9-106-106=-43.1KN;过第二个集中荷载后为

-43.1-106-106=-255.1;V Bl,max=-263.8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为-263.8+106+106=-51.8KN 过第个二集中荷载后为-51.8+106+106=160.2KN。

2)第二跨

V Br,max=235.5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为235.5-106=129.5KN,当可变荷载仅作用在第二跨时V Br=1×106+1×106=212KN,过第一个集中荷载后为0.

6.3 承载力计算

6.3.1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跨内按T 形截面计算,因h /f /h 0=70/615=0.12>0.1,翼缘计算宽度按l/3=2.3m 和b +s n =6.6m 中较小值确定,取b /f =2.3m 。

B 、

C 支座边的弯矩设计值M B = M C =M Bmax +V 0b/2=-425.5+212×(0.4/2)=-383.1kN ·m 。 纵向受力钢筋除B 、C 支座截面为2排外其余均为1排:

C30混凝土,一类环境梁的保护层厚度要求为25mm ,单排钢筋截面有效高度取h 0=700-40=660mm ,两排钢筋截面有效高度取h 0=700-70=630mm ,α1=1.0,βc =1,f c =14.3N/mm 2,f t =1.43N/mm 2,纵向钢筋采用HRB500级钢筋,f y =435N/mm 2,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 yv =270N/mm 2;ξ

b =0.518,

max s ,α=0.384,

纵筋最小配筋率min ρ=0.2%>0.45t f /f y =0.158%, 两排钢筋min ρh/ h 0 =0.22% ,单排钢筋min ρh/ h 0 =0.21% ,最小配箍率min sv ,ρ=0.24f t /f yv = 0.145%;此外经济配筋率ρ=0.6%~1.5% ,ξ<=0.35

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下表:

α1 f c b /f h /f (h 0-h /f /2)=1370 kN ·m>max M =375.787kN ·m 因而跨内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 形截面

主 梁 正 截 面 受 弯 承 载 力 计 算

截 面

1 B/ C 2

弯矩设计值)(m

kN ? 392.4 -425.5 195.3 -50.7 αs =M/(α1f c bh 02)或 αs =M/(α1f c b /f h 02) 0.027 0.250 0.014 0.027 γS =(1+s 2α-1)/2

0.986 0.854 0.993 0.986 0

/h f M A y s s γ=

1386

1553

900 234 选用钢筋(mm 2

)

3φ20 2φ18 (弯) A S =1442 3φ22 2φ18(弯)

A S =1649

3φ22

A S =942

3φ14 A S =452

6.3.2 斜截面受弯承载力 1)验算截面尺寸:

h w =h 0-h /f =630-70=560mm ,因h w /b=560/300=1.87<4 属厚腹梁 截面尺寸按下式验算:

0.25βc f c bh 0=0.25×1×14.3×300×630=675.675kN >V max =263.8kN 截面尺寸满足要求。 2)计算所需腹筋:

采用φ8@160双肢箍筋,V cs =0.7f t bh 0+1.25f yv A sv h 0/s=0.7×1.43×300×630+1.25×270×

100.6×630/160=322.88kN

V A ,max = V D ,max =162.43kN <V cs V Br,max = V Cl,,max =225.98kN <V cs 满足要求;(V Bl,max +

V cs )/ V Bl,max =2.3 %<5%满足工程要求,因而可沿梁长布置φ8@160双肢箍筋。

3)验算最小配筋率:

ρsv =nA sv1/(bs)=100.6/(300×160)=0.21%>0.24f t /f yv =0.145%,满足要求。 4)次梁两侧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F l =892.09+106=198.09kN (h 1=700—600=100mm )

附加箍筋位置范围:S=2h 1+3b=2×100+3×300=1100mm

取附加箍筋φ8@160双肢,则在长度S 内布置附加箍筋的排数m=950/1600+1=67排,取m=6,次梁两侧各布置3排,另加吊筋1φ20 ,A sb =314.2 mm 2

,由式11-22,1sin 2sv yv sb y A mnf A f +?α=2

×435×314.2×sin45°+6×2×270×50.3=356.3kN > F l =198.09kN 。 因主梁的腹板高度>450mm ,需在梁侧设置纵向构造钢筋,每侧纵向构造钢筋的截面面积不小于腹板面积的0.1%且其间距不大于200mm 。现每侧配置2φ14,308/(300×580)=0.177%>0.1%满足要求。

7、楼梯设计:

层高4.5m ,踏步150×300,C25混凝土,板采用HPB235级钢筋,梁纵筋采用HPB400,楼梯上均布荷载根据使用功能取g k =3.5KN :

7.1 梯段板设计

板厚h=l0/30=4200/30=140,取h=140 mm ,板倾角的正切tan α=150/300=0.5, cos α=0.8106。可取1m 板宽带计算: 7.1.1 荷载计算

.恒荷载分项系数为1.2,活荷载分项系数为1.4。总荷载设计值:1.2×7.16+1.4×3.5=13.492KN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KN ·M ) 恒 荷 载 水磨石面层 (0.3+0.15)×0.65/0.3=0.98 三角形踏步 0.5×0.3×0.15×25/0.3=1.88 混凝土斜板

0.14×25/0.8106=3.92 板底抹灰 0.02×17/0.8106=0.38 小计 7.16 活荷载

3.5

7.1.2 截面设计

板水平计算跨度l n =300×14=4200mm ,弯矩设计值M=Pl n 2

/10=13.492×4.22/10=23.80KN ·M ;板的有效高度h 0=140 mm-20mm=120mm 。 αs =M/(α1 f c b h 02)=23.80×106/(1.0×14.3×1000×1212)=0.139

γS =(1+s 2α-1)/2=0.925

As=M/(f y γS h 0)=23.80×106/(0.925×270×120)=1021 mm 2

选配 φ12@110,As=1028mm 。 分布筋每级踏步1根 φ8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A S /b ·h 0=1028/(1000×120)=0.86%>0.2%h/ h 0 =0.23% 且大于0.45h t f /(h 0f y )=0.32%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7.2 平台板设计.

设平台厚度h =70mm,取1m 宽板带计算 7.2.1 荷载计算

平台板的荷载计算见下表 ,总荷载设计值p =1.2×2.74+1.4×3.5=8.19KN .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KN ·M ) 恒 荷 载 水磨石面层 0.65

80mm 厚混凝土板 0.07×25=1.75 板底抹灰 0.02×17=0.34 小计

2.74 活荷载

3.5

7.2.2 截面设计

平台板的计算跨度: l 0=2300-200/2+120/2=2260mm 弯矩设计值: M=ph 02/10=8.19×2.262/10=4.18KN ·M 板的有效高度: h 0=70mm-20mm=50mm 。

αs =M/(α1fcb h 02)=4.18×106/(1.0×14.3×1000×502)=0.1405,计算得 γS =(1+s 2α-1)/2=0.924

As=M/(f y γS h 0)=4.18×106/(0.924×270×50)=430.8 mm 2

,选配φ8@110 ,As=457mm 2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A S /b ·h 0=457/(1000×50)=0.91%>0.2%h/ h 0 =0.28% 且大于0.45h t f /(h 0f y )=0.38%

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7.3 平台梁设计

假设平台梁尺寸200mm ×450mm 7.3.1 荷载计算:

平台梁的荷载计算列于下表,总荷载设计值 p =1.2×20.35+11.38×1.4=40.35KN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KN ·M ) 恒 荷 载

梁自重 0.2×(0.45-0.07)×25=1.9 梁侧粉刷 0.02×(0.45-0.07)×2×17=0.26 平台板传来 2.74×2.3/2=3.15 梯段板传来 7.16×4.2/2=15.04 小计

20.35

活荷载

3.5(

4.2/2+2.3/2)=11.38

7.2.2 截面设计:

1)计算跨度:1.05l n =1.05(4.6-0.12-0.125)=4.57m

弯矩设计值:M= Pl 2/8=40.35×4.572/8=105.34KN ·M

剪力设计值:V= P l n /2=40.35×(4.6-0.12-0.125)/2=87.86KN 截面按倒L 形计算:b f ′=b+5h f ′=200+5×70=550mm 梁的有效高度:h 0=450mm-35mm=415mm

2)α1 f c b /f h /f (h 0-h /f /2)=1.0×14.3×550×70×(415-70/2)=174.1kN ·m >M ,属于第一类倒L 型截面:

αs =105.34×106/(1.0×14.3×550×4152)=0.093

γS =(1+s 2α-1)/2=0.951

As=M/(f y γS h 0)=741.4mm 2 选配3φ18钢筋,A S =763 选配 φ8@200双支箍筋,则斜截面受剪承载力:V cs =0.7f t bh 0+1.25f yv nA sv1h 0/s=0.7×1.43

×200×415+1.25×270×100.6×415/200=128.6KN>87.86KN,满足要求。 3)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A S /b ·h 0=763/(200×415)=0.92%>0.2%h/ h 0 =0.22% 且大于0.45h t f /(h 0f y )=0.17%满足最小配筋率的要求; ρsv =nA sv1/(bs)=100.6/(200×200)=0.25%>0.24f t /f yv =0.145%,满足要求。

8、雨蓬设计

8.1 雨蓬板的设计

假设雨篷板根部厚度为120mm ,平均板厚100mm ,取1m 板宽为计算单元: 8.1.1 荷载

永久荷载标准值:

三毡四油防水层 0.40k N/m 2 100mm 混凝土板自重 0.1×25=2.5k N/m 2 20mm 厚石灰砂浆 0.02×17=0.34kN/m 2

小计 3.24kN/m 2 雨蓬板的可变荷载标准值

积灰积雪荷载 0.4kN/m 2 板均布活荷载 0.5kN/m 2 检修荷载为沿板宽每米1kN 的集中荷载,

取其最大值作为可变荷载的标准值,则取1kN/m 。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的分项系数取1.4; 于是雨篷板的 永久荷载设计值 g=3.24×1.2=3.888kN/ m 2 可变荷载设计值 F=1.0×1.4=1.4kN/m 8.1.2 计算简图

雨蓬板的出挑长度为1200mm ,其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8.1.3 弯矩设计值

板的计算跨度: l 0 =1.05l n =1260,则板的固端弯矩:

M=0.5×3.24×1.262+1.4×1.26=4.85kN ·m 8.1.4 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取s a =20,h 0=120-20=100mm

αs =M/(α1f c bh 02)=4.85×106/(1.0×14.3×1000×1002)=0.041 γS =(1+s 2α-1)/2=0.979 A S =M/(f y γS h 0)=235.9mm 2

选用φ6@120, A S =236mm 2,经检验,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分布钢筋采用φ6@200。 8.2、雨蓬梁设计

假设梁截面尺寸为370.400,b mm h mm ==设35,s a mm =则040035365h mm =-= 8.2.1荷载

梁自重 ()1.2*0.06*0.060.4*0.37*25 4.548/kN m += 20mm 厚梁粉刷重 m KN /428.017)12.04.0237.0(02.02.1=?-?+?? 梁上砖砌体重 m kN /73.93/3.3)1702.021937.0(2.1=???+?? 雨篷板传来的均布荷载 m kN /666.42.1888.3=?

小计 g=19.372kN/m

雨篷传来的集中荷载 1.4kN

雨篷梁的计算跨度取 l 0 =1.05l n =1.05×3.3=3.465 m

弯矩:m kN Fl gl M /286.30465.34.14/1465.3372.198/14/18/12

02

0=??+??=+= 剪力: kN F l gl V n n 274.344.13.32/13.3372.192/12/12/1=??+??=??+=

雨篷板均布荷载恒荷载对雨篷梁产生的力矩为:

662.3)2/37.02/2.1(2.1888.3=+??=g M kN.m/m

雨篷板集中荷载对雨篷梁产生的力矩为: m m kN M F /.847.1)185.02.1(465

.34

.13.3=+?=

m

kN tl T m m kN M M t F g .544.9465.3509.52/12/1/.509.5847.1662.30=??===+=+=

8.2.2.截面承载力计算:

1)由于雨篷梁承受弯、剪、扭共同作用的构件,故先验算其截面尺寸及是否需按计算配置抗扭钢筋:

362

210938.18)3704003(6

370)3(6mm b h b W t ?=-??=-=

2022663

0/889.07.0758.0/975.225.0/758.010938.18/10544.936537010274.34mm N f W T

bh V mm N f mm N W T bh V t t

c t =<=+=<=??+??=+

所以截面尺寸符合要求,则可不进行构件截面受剪扭承载力计算,但需按照构造要求配

置纵向钢筋和箍筋。

2) 受弯所需的纵向钢筋:

2

6

2

6

2

9.236365

973.036010286.30973

.02/)211(0516.03653709.110.110286.30m m h r f M A r bh f M o s y s s s c s =???===-+==????==

αα

3) 弯剪扭构件受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 %184.06.0min .min ,=?==

y

t stl stl f f Vb T

bh A ρ 且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200mm 和截面的宽度。

所以2min 3.272%184.0400370mm bh A stl =??==ρ

4) 纵筋分配:

腹板底面所需受弯和受扭纵筋截面面积:

25.337hcor 5.202(mm u bcor Astl

As cor

=?++)

选配123φ,2339mm A s =; 腹板两侧边所需受扭纵筋截面面积:

24.37hcor

5.02mm ucor

Astl

=?

选配82φ,2101mm A s =; 腹板顶面所需受扭纵筋截面面积:

=?+cor

u bcor Astl

hcor 5.202(100.62m m

选配82φ,2101mm A s =; 5)按构造配箍筋:(弯剪扭)

%169.0210

27

.128.028.01min ,=?===

yv t sv sv f f bs nA ρ 选配φ8@160双支箍,ρsv =nA sv1/(bs)=100.6/(370×160)=0.25%>0.24f t /f yv =0.145%,

满足要求。

8.3 雨篷抗倾覆验算 8.3.1 倾覆力矩

由图可知,雨篷总长度为3800mm 。荷载设计值对计算倾覆点O 产生的倾覆力矩按下式计算

其中取:

mm b mm h x b 1.4813.03612.03.03.00=<=?=≈。

雨蓬上施工集中荷载,在进行抗倾覆验算时沿板宽每隔2.5-3.0m 考虑一个。

m

kN x l ql x l F M n n n ov .91.138.3)036.02.15.0(2.1888.35.2/)036.02.1(4.18.3)

2

1

()(00=?+???++??=+++= 8.3.2 抗倾覆力矩:

雨篷梁(包括粉刷)自重标准值:

kN 83.173.42

.1428

.0548.4=?+

雨蓬梁上砌体自重标准值:

[]kN

54.273)2/3.3()2/3.3()4.00.35.42)(2/3.323.4()1702.01937.0(=?---??+?+?

恒荷载标准值总和:

kN Gk 37.29154.27383.17=+=

雨篷的抗倾覆力矩设计值为:

m

kN M m kN x l G M ov k r ?=>?=-??=

-=91.1373.34)036.0185.0(37.2918.0)(8.002

所以满足抵抗倾覆要求。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书 1. 设计数据 1.1设计规模近期360000/m d 1.2滤速8/v m h = 1.3冲洗强度215/s m q L =? 1.4冲洗时间6min 1.5水厂自用水量5% 2.设计计算 2.1滤池面积及尺寸 设计水量31.056000063000m /Q d =?= 滤池工作时间24h ,冲洗周期12h 滤池实际工作时间24240.123.812 T h =-? =(式中只考虑反冲洗停用时间,不考虑排放初滤水) 滤池面积263000330.88823.8Q F m vT ===? 采用滤池数8N =,布置成对称双行排列 每个滤池面积2330.8841.368F f m N = == 采用滤池尺寸1:2=B L 左右 采用尺寸9L m =, 4.6B m = 校核强制滤速889.14/181 Nv v m h N ?===--强 2.2滤池高度 支承层高度10.45H m = 滤料层高度20.7H m = 砂面上水深32H m = 超高(干弦)40.3H m = 滤池总高12340.450.720.3 3.45H H H H H m =+++=+++=

2.3配水系统(每只滤池) 2.3.1干管 干管流量· 41.3615620.4/g q f g L s ==?= 采用管径800g d mm =(干管埋入池底,顶部设滤头或开孔布置) 干管始端流速 1.23/g v m s = 2.3.2支管 支管中心间距0.25z a m = 每池支管数922720.25z z L n a =? =?=根(每侧36根)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根支管进口流量620.48.62/72 g z z q q L s n = == 采用管径80z d mm = 支管始端流速 1.72/z v m s = 2.3.3孔口布置 支管孔口总面积与滤池面积比(开孔比)0.25%α= 孔口总面积20.25%41.360.1034k F f m α=?=?= 孔口流速0.62046/0.1034 k v m s == 孔口直径9k d mm = 每个孔口面积225263.6 6.36104k k f d mm m π-= ?==? 孔口总数250.103416266.3610 k k k F N m f -==≈?个 每根支管孔口数16262372k k z N n n = =≈个 支管孔口布置设两排,与垂线成045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 4.60.80.3 1.752 z l m --== 每排孔口中心距 1.750.150.50.523z k k l a m n = ==??

UASB的设计计算

UASB 的设计计算 6.1 UASB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包括沉淀区和反应区)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112000L mg C = ,)/(1680L mg C e =(去除率85%) V= 3028560 .585 .02.111500m N E QC v =??=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0.53d m kgCOD N v = 6.2 UASB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矩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6=则 横截面积:)(4760 .62856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7.1583 476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氺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矩形长宽比在2:1以下较合适。 设池长m l 16=,则宽m l S b i 9.916 7 .158=== ,设计中取m b 10= 单池截面积:)(16010162'm lb S i =?== (3)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5.7=,其中超高0.5m 单池总容积:)(1120)5.05.7(160'3 ' m H S V i i =-?=?= 单池有效反应容积:)(96061603 'm h S V i i =?=?=有效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m H b l 5.71016??=?? 反应器总池面积:)(4803160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336031120'3 m n V V i =?=?=

底盘的设计计算书

底盘设计计算书 目录 1.计算目的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3.动力性计算 4.稳定性计算 5.经济性计算 6.通过性计算 7.结束语 1.计算目的 本设计计算书是对陕汽牌大客车专用底盘的静态参数,动力性,经济性,稳定性及通过性的定量分析。旨在从理论上得到整车的性能参数,以便评价该大客车专用底盘的先进性,并为整车设计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2.轴载质量分配及质心位置计算 在此处仅对大客车专用底盘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计算,而对整车改装部分(车身)只做粗略估算。(车身质量按340KG/M计算或参考同等级车估算)。计算整车的最大总质量,前轴轴载质量,后桥轴载质量及质心位置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M=ΣMi M1=ΣM1iM1=Σ(1-Xi/L) M2=ΣM2iM2=Σ(Xi/L) hg=Σ(Mi·hi/M) A=M2·L/M

式中: M——整车最大总质量 M1——前轴轴载质量 M2——后桥轴载质量 Mi——各总成质量 Xi——各总成质心距前轴距离 Hi——各总成质心距地面距离 M1i——各总成分配到前轴的质量 M2i——各总成分配到后桥的质量 hg——整车质心距地面距离 L——汽车轴距 A——整车质心距前轴距离 2.1各总成质量及满载时的质心位置 序号名称质量质心距前轴M1I质心距地面HI。MI距离XI距离HI KGMMKG。MMKG。MM1前轴前轮前悬挂 2后桥后轮后悬挂 3发动机离合器 4变速箱 5传动轴 6散热器附件 7膨胀箱支架

8空滤器气管支架 9消音器气管支架 10油箱支架 11电瓶支架 12方向盘xx 13转向机支架 14转向拉杆 15换档杆操纵盒 16贮气筒支架 17操纵踏板支架 18前后拖钩 19全车管路附件 20车架 底盘 21车身 空车 22乘客 23行李 24司机 满载 2.2水平静止时轴载质量分配

厌氧塔计算手册

1. 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 5.0 /( 3 / ) N v kgCOD m d 进出水 COD 浓度 C 0 2000( mg / L) , E=0.70 QC 0 E 3000 20 0.70 8400m 3 3 V= 5.0 ,取为 8400 m N v 式中 Q ——设计处理流量 m 3 / d C 0——进出水 CO D 浓度 kgCOD/ 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 3 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 h 17.0m 则 横截面积: S V 有效 8400 =495(m 2 ) h 17.0 单池面积: S i S 495 165(m 2 ) n 3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 1.2 : 1 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 D 15 m ,则高 h D*1.2 15 * 1.2m 18 ,设计中取 h 18m 单池截面积: S i ' 3.14 * ( D )2 h 3.14 7.52 176.6( m 2 ) 2 设计反应器总高 H 18m ,其中超高 1.0 m 单池总容积: V i S i ' H ' 176.6 (18.0 1.0) 3000( m 3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 D H φ15m 18m 反应器总池面积: S S i ' n 176.6 3 529.8(m 2 ) 反应器总容积: V V 'i n 3000 3 9000(m 3 )

概预算课程设计 (1)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学 院: 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工程管理131 题 目:某居民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小组成员: 郝思琦、时磊、杨旭钊、赵啸天、 孙永超 、詹磊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题目: 某居民楼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 二、课程设计目的: 1、熟悉建筑工程预算定额,掌握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编制方法和步骤,掌握单位工程预算造价的基本组成。 2、培养学生运用工程造价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合理编制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的能力。 3、了解单位工程施工图预算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中的作用。 4、了解工程量清单计价的原理与基本步骤。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认真、全面的熟悉施工图纸,了解工程的总概况及各种构造方法。 2、根据建筑工程预算定额,对照施工图纸,对整个工程进行项目划分,划分成若干个计算子目。 3、依据建筑工程预算定额中各个分部工程的说明和工程量计算规则,对各计算子目进行工程量计算,形成工程量计算书。 4、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工程量,套用建筑预算定额,计算出直接工程费。 5、套用现行的费用定额,进行各种取费计算,汇总出工程总造价,并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运用造价信息进行材料价差调整。 装订线

7、编写工程预算编制说明。 四、上交成果: 整理出施工图预算书并装订成册,并附工程量计算书。 五、参考资料 1、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2、《河北建筑工程预算基价2008》。 3、相关概预算教材。 六、课程设计时间:1周。 编制说明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河北某居民楼 2.建设地点:河北石家庄裕华区 3.建筑面积:平方米 4.本工程为砖混结构,全现浇楼板。 5.本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建筑。 6.抗震设防烈度为 7度(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建筑场地类别为 III类。 二、编制依据: 1、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 2、河北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河北建筑工程预算基价》2000年版。 3、《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基础知识》。 4、其他相关概预算教材。 5、本工程相关建筑、结构施工图纸。

厌氧塔试水方案

厌氧塔试水方案 厌氧塔在施工结束后要进行充水检验是否有渗漏点及基础沉降观测,以保证投入运行时能够达到设计施工标准。厌氧系统设备按照下列标准执行,工艺和材料符合下列标准和规定的最新版本的要求: 1)《苏州科特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企业标准》SP-037 2)《钢制焊接常压容器》JB4735-97 1、前期准备 1.1塔体制作安装完毕,塔体焊接的所有构件及附件应全部完工, 达到验收标准。塔内废铁、焊条以及废物清理干净,封门前请甲方、监理验收,形成验收文件。 1.2试水应有各个工种配合,具体要求铆焊、管道、电气、机装人 员协调处理。 2、试水步骤 2.1试水前测量塔体垂直度(取4监测点)及圆度(取4监测点) 并通过业主确认记录监测数据。 2.2 先向塔体内充水到1/4水位处,观察24小时后塔体垂直度及圆 度,无异常变化后充水到1/2处,同样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变化后充水到3/4处,再观察24小时,无异常变化后将塔体充满水,再观察24小时。 2.3 充水过程中观察塔体是否存在渗漏、异常变形现象,如有异常 现象出现,应立即停止注水,检查并排除异常现象后恢复试水工

作。 3、基础沉降观测 在筒体下部取4个观测点,塔体充水到1/2高度时,进行一次观测,并与充水前的数据进行比对,计算出实际的不均匀沉降量,当未超过允许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在充水至3/4高度时,进行一次测量,若仍未超过允许的不均匀沉降量时,可继续充水至最高液位,48小时后,进行观测,当沉降无明显变化时,即为合格。当沉降有明显变化时,则保持最高液位,每天观测,直至沉降稳定为止。 4、技术要求 4.1 塔注水到最高液位并保持24小时后渗漏、无异常变形为合格。 4.2 如有渗漏时应将塔内水放至适当高度,将渗漏处返修补焊,再 重新进行盛水试验,直到不渗漏为止。 4.3 如在充水过程中发现基础发生不允许的沉降,应停止充水,待 处理后方可继续进行试验。 4.4 充水时应有人在现场值班,发异常情况应停止充水,并报告技 术负责人。 5、安全保证措施 5.1 充水时的操作人员在高空进行开阀门时,应系好安全带、防滑 保证措施。

给水厂混凝沉淀过滤消毒设计计算书

第二章:总体设计 2.1水厂规模的确定 水厂的设计生产量Q 包括以下两项:供应用户的出厂量Q 1和水厂的自用水量Q 2,一般Q 2只占Q 1的5-10%,所以水厂设计生产量可按下式计算: Q=KQ 1 (式中K=1.05-1.10 ) 水厂设计计算水量Q 1=50000m 3/d 即 Q=KQ 1=50000 1.0552500?= m 3/d=2187.5 m 3/h=0.61 m 3/s 根据水厂设计水量2万m 3/d 以下为小型水厂,2万~10万m 3/d 为中型水厂,10万m 3/d 以上为大型水厂的标准可知水厂为中型水厂。 2.2净水工艺流程的确定 玉川集聚区是以工业项目为主,从目前情况看用户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完全可以靠供给原水满足企业需求。但从长远来看,一方面不同的企业对水质的要求不同,尤其是夏季的洪水季节,当源水水质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可能会因为水质的变化影响企业的生产。 所以水厂以地表水作为水源,且水量充沛水质较好,则主要以取出水中的悬浮物 和杀灭致病细菌为目标,经过比较后采用地面水的常规处理工艺系统。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原水 混 合 絮凝沉淀池 滤 池 混凝剂消毒剂清水池 二级泵房 用户 图1 水处理工艺流程 2.3处理构筑物及设备型式选择 (1) 药剂溶解池 设计药剂溶解池时,为便于投置药剂,溶解池的设计高度一般以在地平面以下或半地下为宜,池顶宜高出地面0.20m 左右,以减轻劳动强度,改善操作条件。

溶解池的底坡不小于0.02,池底应有直径不小于100mm的排渣管,池壁需设超高,防止搅拌溶液时溢出。 由于药液一般都具有腐蚀性,所以盛放药液的池子和管道及配件都应采取防腐措施。溶解池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池体,若其容量较小,可用耐酸陶土缸作溶解池。 投药设备采用计量泵投加的方式。采用计量泵(柱塞泵或隔膜泵),不必另备计量设备,泵上有计量标志,可通过改变计量泵行程或变频调速改变药液投量,最适合用于混凝剂自动控制系统。 (2)混合设备 根据快速混合的原理,实际生产中设计开发了各种各样的混合设施,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四类:水力混合、水泵混合、管式混合和机械混合。 在本次设计采用管式混合器对药剂与水进行混合。管式混合是利用原水泵后到絮凝反映设施之间的这一段压水管使药剂和原水混合的一种混合设施。主要原理是在管道中增加一些各种结构的能改变水流水力条件的附件,从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混合方式上,由于混合池占地大,基建投资高;水泵混合设备复杂,管理麻烦,机械搅拌混合耗能大,管理复杂,相比之下,管式混合具有占地极小、投资省、设备简单、混合效果好和管理方便等优点而具有较大的优越性。管式混合器采用管式静态混合器。 (3)反应池 反应作用在于使凝聚微粒通过絮凝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絮凝体。 目前国内使用较多的是各种形式的水力絮凝及其各种组合形式,主要有栅条(网格)絮凝、折板絮凝和波纹板絮凝。这三种形式的絮凝池在大、中型水厂中均有使用,都具有絮凝效果好、水头损失小、絮凝时间短、投资小、便于管理等优点,并且都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条件,从工程造价来说,栅条造价为折板的1/2,为波纹板的1/3,因此采用栅条(网格)絮凝。 (4)沉淀池 原水经投药、混合与絮凝后,水中悬浮杂质已形成粗大的絮凝体,要在沉淀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1.1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0.70 V= 3 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 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2 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 m n S S i ==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2: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 .714.3)2 ( *14.32 2 2'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1.0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 ' 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2430002 3h m m S Q V r =??=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1.7.2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0)./(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 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 ' m l b ==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 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概预算课程设计-土木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 设计 姓名: 学号: 专业: 班级: 指导老师: 二零一三年六月十日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目录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2)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工程概况 (4) 二、基本依据 (4) 三、施工图预算编制说明 (4) 四、工程量计算规则说明 (4) 五、分项工程费工程量计算表 (5) 六、分项工程取费表 (13) 七、分项工程费汇总表 (14) 附录 一、建筑设计说明 (15) 二、结构设计说明 (16) 三、设计图纸附后 (17)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题目 根据所给施工图纸和河北省消耗量定额完成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图预算。 二、课程设计主要内容及要求 1、根据《河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及《河北省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列出定额项目,并计算相应定额工程量,并编制工程量计算表; 2、根据《河北省消耗量定额》(2008版)套用相应定额项目单价,并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取费表(可以利用EXCEL) 3、编制分项工程造价汇总表 注:以上三项工作手工完成,可以利用EXCEL完成表格编制和数据计算。 4、根据施工图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有关需要说明的事项,编写“**工程施工图预算编制说明” 三、需提交成果: 用A4纸完成书写或打印,最后成果按如下顺序装订 1、封面 2、目录 3、施工图预算编制说明(自己编写) 4、表1.1分项工程费工程量计算表 5、表1.2 分项工程取费表(手算) 6、表1.3 分项工程费汇总表 四、进度要求:(共7天) 1、定额工程量计算和定额项目套用3天; 2、建筑工程费用计算2天 3、整理设计资料2天 五、主要参考资料: 1、《河北省建筑工程工程量计算规则》 2、《河北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

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书

3.1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设计设计 3.12.1设计参数设计参数 设计水量Qmax=22950m3/d=0.266m3/ 采用数据:滤速)m (s /14q s /m 10v 2?==L ,冲洗强度 冲洗时间为6分钟 3.12.2普通快滤池的普通快滤池的设计计算设计计算设计计算 (1) 滤池面积及尺寸:滤池工作时间为24h ,冲洗周期为12h ,实际工作时间T= h 8.2312241.024=×?,滤池面积为 2m 968.231022950v =×==T Q F 采用4个池子,单行行排列 2m 244 96N F f === 采用池长宽比 L/B=1.5左右,则采用尺寸L=6m 。B=4m 校核强制滤速m 3.131-41041-N Nv v =×== ‘ (2) 滤池高度: 支撑层高度:H1=0.45m 滤料层高度:H2=0.7m 砂面上水深: H3=1.7m 保护高度: H4=0.3m 总高度: H=3.15m (3)配水系统 1.干管流量:s /3361424fq q g L =×== 采用管径s /m 19.1v mm 600d g g ==,始端流速 2.支管: 支管中心距离:采用,m 25.0a j = 每池支管数:根480.2562a 2n j =×=× =L m/s 6.1mm 75L/s 04.784/336n q q j g j ,流速,管径每根支管入口流量:==

3.孔眼布置: 支管孔眼总面积占滤池总面积的0.25% 孔眼总面积:2k mm 6000024%25.0Kf F =×== 采用孔眼直径mm 9d k = 每格孔眼面积:22 k mm 6.634d f ==π 孔眼总数9446 .6360000f F N k k k === 每根支管空眼数:个2048/944n n j k k === N 支管孔眼布置成两排,与垂线成45度夹角向下交错排列, 每根支管长度:m 7.16.042 1d 21l g j =?=?=)()(B 每排孔眼中心数距:17.020 5.07.1n 21l a k j k =×=×= 4.孔眼水头损失: 支管壁厚采用:mm 5=δ 流量系数:68.0=μ 水头损失:h m 5.3K 101g 21h 2k ==(μ 5.复算配水系统: 管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大于60,则6023075 .07.1d l j j <== 孔眼总面积与支管总横面积之比小于0.5,则 33.1075.0464d 4f n g 2j j k =×=)()(π π F 孔眼中心间距应小于0.2,则2.017.0a k <=

UASB的设计计算书

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进展 摘要:传统的厌氧消化工艺中,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在单相反应器内完成厌氧消化的全过程,由于二菌种的特性有较大的差异,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无法使二者都处于最佳的生理状态,影响了反应器的效率。1971年Ghosh和Poland提出了两相厌氧生物处理工艺[1],它的本质特征是实现了生物相的分离,即通过调控产酸相和产甲烷相反应器的运行控制参数,使产酸相和产甲烷相成为两个独立的处理单元,各自形成产酸发酵微生物和产甲烷发酵微生物的最佳生态条件,实现完整的厌氧发酵过程,从而大幅度提高废水处理能力和反应器的运行稳定性。 (1) 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将产酸菌和产甲烷菌分别置于两个反应器内,并为它们提供了最佳的生长和代谢条件,使它们能够发挥各自最大的活性,较单相厌氧消化工艺的处理能力和效率大大提高。Yeoh对两相厌氧消化工艺和单相厌氧消化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为0.168m3CH4/(KgCOD Cr?d)明显高于单相厌氧消化系统的产甲烷率0.055m3CH4/(KgCOD cr?d)。 (2) 反应器的分工明确,产酸反应器对污水进行预处理,不仅为产甲烷反应器提供 了更适宜的基质,还能够解除或降低水中的有毒物质如硫酸根、重金属离子的毒性,改变难降解有机物的结构,减少对产甲烷菌的毒害作用和影响,增强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3) 产酸相的有机负荷率高,缓冲能力较强,因而冲击负荷造成的酸积累不会对产 酸相有明显的影响,也不会对后续的产甲烷相造成危害,提高了系统的抗冲击能 力。 (4) 产酸菌的世代时间远远短于产甲烷菌,产酸菌的产酸速度高于产甲烷菌降解酸的速率[4,5],产酸反应器的体积总是小于产甲烷反应器的体积。 (5) 两相厌氧工艺适于处理高浓度有机污水、悬浮物浓度很高的污水、含有毒物质及难降解物质的工业废水和污泥。 2两相厌氧工艺的研究现状 2. 1反应器类型 从国内外的两相厌氧系统研究所采用的工艺形式看,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两相均采用同一类型的反应器,如UASB反应器,UBF反应器,ASBR反应器,其中UASB 反应器较常用。第二种是称作Anodek的工艺,其特点是产酸相为接触式反应器 (即完全式反应器后设沉淀池,同时进行污泥回流),产甲烷相则采用其它类型的反应器⑹。 王子波、封克、张键采用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含高浓度硫酸盐黑液,酸化相为8.87L的普通升流式反应器,甲烷相为28.75L的UASB反应器,系统温度 (35 ±)C。当酸化相进水COD 为(6.771 ?11.057)g/ L ,SO42-为(5.648?8.669) g/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普通快滤池设计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水量Qn=20000m 3/d ≈833m 3/h.滤料采用石英砂,滤速v=6m/h,10d =,80K =,过滤周期Tn=24h ,冲洗总历时t=30min=;有效冲洗历时0t =6min=。 2.设计计算 (1)冲洗强度q q[L/(s*m 3)]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632 .0632.145.1)1()35.0(2.43v e e dm q ++= 式中 dm ——滤料平均粒径,mm ; e ——滤层最大膨胀率,采用e=40%; v ——水的运动黏度,v=2 mm s (平均水温为15℃)。 与10d 对应的滤料不均匀系数80K =,所以 dm=80 K 10d = 632 .0632.145.114.1)4.01()35.04.0(702.02.43?++??=q =11[L/(s*m 3)] (2)计算水量Q 水厂自用水量主要为滤池冲洗用水,自用水系数α为 v qt t Tn Tn 0 6.3)(- -= α= 6 1 .0116.3)5.024(24 ??- -= Q=αQn==875(m 3/d) (3)滤池面积F 滤池总面积F=Q/v=875/8=109㎡ 滤池个数N=3个,成单排布置。 单池面积f=F/N=109/3=(㎡),设计采用40㎡,每池平面尺寸采用B×L=× (约40㎡),池的长宽比为=1. (4)单池冲洗流量冲q 冲q =fq=40×11=440(L/s)=(m 3/s) (5)冲洗排水槽 ①断面尺寸。两槽中心距a 采用,排水槽个数 1n =L/a==≈4个 槽长l=B=,槽内流速v 采用s 。排水槽采用标准半圆形槽底断面形式,其 末端断面模数为6 .045700 .22.5114570???== v qla x =

土木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

XX大学工程概预算课程设 计 预 算 书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X 班级:XXX 学院:XXX学院 指导教师:XXX XXXX年XX月XX日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XXXXXX学院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设计内容: (2) 1、工程量计算项目 (2) 2、工程量清单 (2) 3、基本数据 (2) 4、计算资料 (3) 三、附表 (8) 1、工程量计算表 (8) 2、工程量清单表 (14) 3、建筑工程费计算 (16) 4、建筑工程费汇表 (17) 5、装饰工程费用计算程序表 (18) 四、编制说明 (18) 五、参考资料 (18)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二层办公楼,砖混结构,各房间轴线尺寸如图所示。基础为有圈梁砖带形基础, 等高放大脚,3:7灰土垫层,人工挖土方。C20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过梁、构造柱、、阳台、 雨罩;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楼梯抹水泥砂浆。结构板: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板,楼板与 外墙圈梁相连、内墙满压墙板。门窗均为木质门窗,门窗油底油一遍,调和漆两遍,后塞口 水泥沙浆。墙体为kp1粘土空心砖砌筑,女儿墙高1m;室内墙面为简易抹底灰,面层为耐擦 洗涂料;室外墙面抹底灰,仿石涂料面层。花岗石台阶细石混凝土散水,屋顶为改性沥青油 毡Ⅱ型防水,工程做法参看外墙详图。天棚抹底灰,耐擦洗涂料面层。首层地面面层水泥砂 浆(有素浆),二层楼面为现场搅拌豆石混凝土面层,踢脚为水泥砂浆。 二、设计内容: 1.工程量计算的项目:(详细计算过程及结果见《工程量计算表》) 1)建筑面积 2)土方及基础工程 3)门窗工程(含制作安装、塞口、玻璃、油漆,不计内窗台) 4)混凝土工程 5)墙体工程 6)模板工程(不计阳台、雨罩及L1) 7)屋面工程(不计排水) 8)楼地面工程(含垫层、面层、踢脚线、楼梯装,不计栏杆扶手) 9)天棚工程(不计楼板底灰) 10)墙面装饰(不计阳台、雨罩装修) 2.工程量清单(详见《工程量清单表》) 3.基础数据计算 ①外墙中心线长度: L外=(22.8+8.1)×2=61.80m ②内墙净长线长度:L内=(8.1-0.12×2)×2+(6-0.12×2)×2+(13.5-0.12 ×2)=40.50m ③基底净长: L基底净长=(8.1-0.59×2)×2+(6-0.59-1.12×0.5)×2+ (13.5-1.12)=35.92

厌氧塔设计计算书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 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 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 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 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 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 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 *14.3222 ' 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 '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 m n V V i =?=?=

(3) 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h Q V t HRT 72243000 9000=?== )]./([24.03 6.176********h m m S Q V r =??==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 3 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 3 ' 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 3 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98.055 tan 4.1tan . 31m h b === α )(04.198.020.32 12m b b b =?-=-=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缝之 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亿源帝泊弯一号楼给排水工程的工程概况、施工图与施工说明 1、工程概况: 亿源帝泊弯一号住宅楼共6层,有两个单元,每单元12 户。每户两个卫生间,一个厨房。个浴盆,厨房内洗碗盆一个。每层卫生间共有蹲便器8个,洗脸盆8个,4台洗衣机,4个淋浴器,4个浴盆。 由市政管网直接供水,采用下行上给方式,由户外阀门井埋地引入自来水供水管道,通过立管经各户横支管上的水表向其厨房和卫生间设备供水。 与厨房的排水管道经不同排水立管分别经其排出管引至室外的检查井。经检查井后排入市政排水管道。 本工程预算范围如下: 给水工程:自户外阀门井至各户用水器具。 排水工程:自各户排水器具至室外检查井。 2、施工图: 本住宅两个单元给水、排水工程完全一致。以下为其具体的施工图。 (1)单元底层给水,排水工程平面图。 (2)2-6楼给水,排水工程平面图。 (3)给水工程系统图。 (4)排水工程系统图。 3、施工说明: (1)给水管道采用镀锌钢管螺纹连接,进户埋地引入,室内立管明敷设于房间阴角处,各户横支管沿墙、沿吊顶明敷设,安装高度建施工图。 (2)排水管道采用承插铸铁排水管,分别明敷于卫生间和厨房的阴角处。支管埋敷于地板内。 二、编制的依据及要求 (1)计算工程量 1各种管道,均以施工图所示中心长度,以“10m ”为计量单位,不扣除阀门,管件所占的长度。 2、各种阀门安装均以“个“为计量单位。 3、卫生器具组成安装以“组”为计量单位 (2)采用定额 1、吉林省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 2、《吉林省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第八册“给排水、采暖、燃气工 程” ; 三、编制步骤第一步,按上述规则计算工程量。 1、室内给水系统安装

厌氧塔计算手册

1.厌氧塔的设计计算 反应器结构尺寸设计计算 (1)反应器的有效容积 设计容积负荷为)//(0.53d m kgCOD N v = 进出水COD 浓度)/(20000L mg C =,E= V= 3084000 .570 .0203000m N E QC v =??=,取为84003m 式中Q ——设计处理流量d m /3 C 0——进出水CO D 浓度kgCOD/3m E ——去除率 N V ——容积负荷 (2)反应器的形状和尺寸。 工程设计反应器3座,横截面积为圆形。 1)反应器有效高为m h 0.17=则 横截面积:)(4950 .178400 2m h V S =有效= = 单池面积:)(1653 4952m n S S i === 2)单池从布水均匀性和经济性考虑,高、直径比在:1以下较合适。 设直径m D 15=,则高182.1*152.1*===m D h ,设计中取m h 18= 单池截面积:)(6.1765.714.3)2 (*14.3222'm h D S i =?== 设计反应器总高m H 18=,其中超高m 单池总容积:)(3000)0.10.18(6.176'3'm H S V i i =-?=?= 单个反应器实际尺寸:m m H D 1815?=?φ

反应器总池面积:)(8.52936.1762'm n S S i =?=?= 反应器总容积:)(900033000'3m n V V i =?=?= (3)水力停留时间(HRT )及水力负荷(r V )v N 根据参考文献,对于颗粒污泥,水力负荷)./(9.01.023h m m V r -=故符合要求。 三相分离器构造设计计算 (1) 沉淀区设计 根据一般设计要求,水流在沉淀室内表面负荷率)./(7.023'h m m q <沉淀室底部进水口表面负荷一般小于)./(23h m m 。 本工程设计中,与短边平行,沿长边每池布置8个集气罩,构成7个分离单元,则每池设置7个三项分离器。 三项分离器长度:)(16'm b l == 每个单元宽度:)(57.27 18 7'm l b === 沉淀区的沉淀面积即为反应器的水平面积即2882m 沉淀区表面负荷率:)./(0.20.1)./(39.0288 58 .1142323h m m h m m S Q i -<== (2) 回流缝设计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式中:b —单元三项分离器宽度,m ; 1b —下三角形集气罩底的宽度,m ; 2b —相邻两个下三角形集气罩之间的水平距离(即污泥回流 缝之一),m ; 3h —下三角形集气罩的垂直高度,m ; 设上下三角形集气罩斜面水平夹角α为55°,取m h 4.13=

XX市给水厂设计计算书

摘要 E市给水工程,是为了满足该区近期和远期用水量增长的需要而新建的。该工程分为两组,最终的供水设计规模为3.1万m3/d, 整个工程包括取水工程,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三部分。其工艺流程如下: 水源取水头自流管一级泵房自动加药设备 机械搅拌澄清池普通快滤池清水池配水池 二级泵房配水管网用户 同时,本设计课题还包括:水厂占地面积,人员配备,厂内建筑物布置和管线定位等。 整个工艺流程中主要构筑物的设计时间为 机械搅拌澄清池池:1.28h 普通快滤池冲洗时间:6min 普通快滤池的滤速为:13.3m/h

目录 第一章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第二节设计流量确定 第二章取水工艺计算 第一节取水头部设计计算 第二节集水间设计计算 第三章泵站计算 第一节取水水泵选配及一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二节送水泵选配及二级泵站工艺布置 第四章净水厂工艺计算 第一节机械搅拌澄清池计算 第二节普通快滤池计算 第三节清水池计算 第四节配水池计算 第五节投药工艺及加药间计算 第六节加氯工艺及加氯间计算 第七节净水厂人员编制及辅助建筑物使用面积计算第八节检测仪表

第一章 设计水量计算 第一节 最高日用水量计算 一、各项用水量计算 1、 综合生活用水量1Q 1Q d m d l N q f 33411108.81.1.200104?=???=??=人 m d l N q f Q 344111/10408.11.1.200104.6?=???=??=人 2、 工业企业生产用水量2Q ()()d m m d n N q Q d m m d n N q Q 3 4 3 222 /3432221076.11.180********.11.11001201?=??=-??=?=??=-??=万元万元万元 3、 未预见水量和管网漏失水量3Q ()d m Q Q Q 34213104.02.0?=+= 4、 消防用水量x Q d m s l N q Q x x X 3410432.0252?=?=?= 二、最高日用水量d Q m Q Q Q Q d 34321106.2?=++= 由于总用水量较小和消防水量相差不大则d m d m Q d 3434101.310072.3?≈?= d m Q d 34/104?= 第二节 设计流量确定 一、确定设计流量 1、 取水构筑物、一级泵站、原水输水管、水处理构筑物设计流量 s l d m T Q a Q s l d m T Q a Q d I d I 11.4863600 2410405.173.3763600 24101.305.134/ /34=???=?==???=?=

IC厌氧塔

产品描述: 一简介 IC反应器中文名内循环厌氧反应器,由两个UASB反应器上下叠加串联构成,高度可达16-25m,高径比一般为4-8,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混合区、颗粒污泥膨胀床区、精处理区、内循环系统和出水区。其内循环系统是IC工艺的核心结构,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沼气提升管、气液分离器和泥水下降管等结构组 成。 二工作原理 经过调节pH和温度的生产废水首先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与来自泥水下降管的内循环泥水混合液充分混合后进入颗粒污泥膨胀床区进行COD生化降解,此处的COD容积负荷很高,大部分进水COD 在此处被降解,产生大量沼气。沼气由一级三相分离器收集。由于沼气气泡形成过程中对液体做的膨胀功产生了气提的作用,使得沼气、污泥和水的混合物沿沼气提升管上升至反应器顶部的气液分离器,沼气在该处与泥水分离并被导出处理系统。泥水混合物则沿泥水下降管进入反应器底部的混合区,并于进水充分混合后进入污泥膨胀床区,形成所谓内循环。根据不同的进水COD负荷和反应器的不同构造,内循环流量可达进水流量的倍。经膨胀床处理后的废水除一部分参与内循环外,其余污水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后,进入精处理区的颗粒污泥床区进行剩余COD降解与产沼气过程,提高和保证了出水水质。由于大部分COD已经被降解,所以精处理区的COD负荷较低,产气量也较小。该处产生的沼气由二级三相分离器收集,通过集气管进入气液分离器并被导出处理系统。经过精处理区处理后的废水经二级三相分离器作用后,上清液 经出水区排走,颗粒污泥则返回精处理区污泥床。 三选型、选材及尺寸(IC实验室选型) 1、有机玻璃IC厌氧反应器有效容积为25L,底边周长15cm,高120cm。其优点为外观结构干净漂亮;内部三相分离器、布水器、上下流管道等结构清晰可见;外附保温层保障了系统在合适的温度下自动运行; 该产品适用于学校、实验室小试模拟教学使用。 2、钢结构IC厌氧反应器为Q235碳钢焊制主体,内衬双层玻璃钢防腐层,内部管道喷双层环氧漆防腐,保障设备正常运行过程中不被腐蚀。该设备有效容积200L,底面直径40cm,高200cm,净重150kg。其优点为更接近于工程实际,抗压强度高,温度适应范围广,适用于科研单位、工地现场中试模拟运行。 四订货须知 1、用户应注明设备的材质及防腐要求。 2、用户应提供详细的水质化验单以便于我公司计算反 应器各部件的尺寸。 3、若用户有详细的加工图纸,可按用户要求进行生产。 4、可根据用户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设计制造。 天津国韵生物科技的限公司绍兴女儿儿酒有限公司山西 长冶金泽生化有限公司等 厌氧塔是本公司承接,效果很好~! 联系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