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素

胰岛概述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等激素。人类的胰岛细胞按其染色和形态学特点,主要分为α细胞、β 细胞、γ细胞及PP细胞。α细胞约占胰岛细胞的20%,分泌胰高血糖素(glucagon);β细胞占胰岛细胞的60%-70%,分泌胰岛素(insulin);γ细胞占胰岛细胞的10%,分泌“生长抑素”;PP细胞数量很少,分泌胰多肽(pancreatic polyeptide)。

胰岛素对人体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都有影响,但对于糖代谢的调节作用尤为明显,胰岛素能够促进血液中的葡萄糖(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储存和利用。缺乏胰岛素时,血糖难以被组织细胞摄取,糖的贮存和利用都将减少,这时血糖浓度如果过高,就会有一部分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如果是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

一、胰岛素分子结构

胰岛素是含有51个氨基酸的小分子蛋白质,分子量为6000,胰岛素分子有靠两个二硫键结合的A链(21个氨基酸)与B链(30个氨基酸),如果二硫键被打开则失去活性。B 细胞先合成一个大分子的前胰岛素原,以后加工成八十六肽的胰岛素原,再经水解成为胰岛素与连接肽(C肽)。胰岛素与C肽共同释入血中,也有少量的胰岛素原进入血液,但其生物活性只有胰岛素的3%-5%,而C肽无胰岛素活性。由于C肽是在胰岛素合成过程产生的,其数量与胰岛素的分泌量有平行关系,因此测定血中C肽含量可反映B细胞的分泌功能。正常人空腹状态下血清胰岛素浓度为35-145pmol/L。胰岛素在血中的半衰期只有5min,主要在肝灭活,肌肉与肾等组织也能使胰岛素失活。1965年,我国生化学家首先人工合成了具有高度生物活性的胰岛素,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生命物质(蛋白质)的创举。

二、生物学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生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

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α亚单位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完全裸露在细胞膜外,是受体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部位。α与α亚单位、α与β亚单位之间靠二硫键结合。β亚单位由6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三个

结构域:N端194个氨基酸残基伸出膜外;中间是含有23个氨基酸残基的跨膜结构域;C 端伸向膜内侧为蛋白激酶结构域。胰岛素受体本身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可激活该酶,使受体内的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这对跨膜信息传递、调节细胞的功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关于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启动的一系列反应,相当复杂,尚不十分清楚。

三、胰岛素分泌调节

1.血糖的作用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分泌的最重要因素,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明显增加,从而促进血糖降低。当血糖浓度下降至正常水平时,胰岛素分泌也迅速恢复到基础水平。在持续高血糖的刺激下,胰岛素的分泌可分为三个阶段:血糖升高5min内,胰岛素的分泌可增加约10倍,主要来源于B细胞贮存的激素释放,因此持续时间不长,5-10min后胰岛素的分泌便下降50%;血糖升高15min后,出现胰岛素分泌的第二次增多,在2-3h达高峰,并持续较长的时间,分泌速率也远大于第一相,这主要是激活了B细胞胰岛素合成酶系,促进了合成与释放;倘若高血糖持续一周左右,胰岛素的分泌可进一步增加,这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糖刺激B细胞增生布引起的。

2.氨基酸和脂肪酸的作用许多氨基酸都有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其中以精氨酸和赖氨酸的作用最强。在血糖浓度正常时,血中氨基酸含量增加,只能对胰岛素的分泌有轻微的刺激作用,但如果在血糖升高的情况下,过量的氨基酸则可使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加倍增多。务右脂肪酸和酮体大量增加时,也可促进胰岛素分泌。

3.激素的作用影响胰岛素分泌的激素主要有:

①胃肠激素,如胃泌素、促胰液素、胆囊收缩素和抑胃肽都有促胰岛素分泌的作用,但前三者是在药理剂量时才有促胰岛素分泌作用,不像是一引起生理刺激物,只有抑胃肽(GIP)或称依赖葡萄糖的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stimulating polypeptide)才可能对胰岛素的分泌起调节作用。GIP是由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分泌的,由43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实验证明,GIP刺激胰岛素分泌的作用具有依赖葡萄糖的特性。口服葡萄糖引起的高血糖和GIP的分泌是平行的,这种平行关系的绘双导致胰岛素的迅速而明显的分泌,超过了静脉注射葡萄糖所引起的胰岛素分泌反应,。有人给大鼠口吸取葡萄糖并注射GIP抗血清,结果使血中葡萄浓度升高,而胰岛素水平却没有明显升高,因此可以认为,在肠内吸收葡萄糖期间,GIP是小肠粘膜分泌的一种主要的肠促胰岛素因子。除了葡萄糖外,小肠吸收氨基酸、脂肪酸及盐酸等也能刺激GIP的释放。有人将胃肠激素与胰岛素分泌之间的关系称为“肠-胰岛轴”,这一调节作用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使食物尚在肠道中时,胰岛素的分泌便已增多,为即将从小肠吸收的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利用做好准备;

②生长素、皮质醇、甲状腺激素以及胰高血糖素告示可通过升高血糖浓度而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因此长期大剂量应用这些激素,有可能使B细胞衰竭而导致糖尿病;

③胰岛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至少可通过旁分泌作用,抑制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的分泌,而胰高血糖素也可直接刺激B细胞分泌胰岛素。图11-22 胰岛细胞的分布及其分泌激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表示促进----→表示抑制GIH:生长抑素4.神经调节胰岛受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支配。刺激迷起神经,可通过乙酰胆碱作用于M受体,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迷走神经还可通过刺激胃肠激素的释放,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交感神经兴奋时,则通过去甲肾上腺素作用于α2受体,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胰高血糖素

人胰高血糖是由29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多肽,分子量为3485,它也是由一个大分子的前体裂解而来。胰高血糖在血清中的浓度为50-100ng/L,在血浆中的半衰期为5-10min, 主要在肝灭活,肾也有降解作用。

一、胰高血糖素的主要作用

与胰岛素的作用相反,胰高血糖素是一种抑制分解代谢的激素。胰高血糖素具有很强的

促进糖原分解和糖异生作用,使血糖明显升高,1mol/L的激素可使3×106mol/L的葡萄糖迅速从糖原分解出来。胰高血糖素通过cAMP-PK系统,激活肝细胞的磷酸化酶,加速糖原分解。糖异生增强是因为激素加速氨基酸进入肝细胞,并激活糖异生过程有关的酶系。胰高血糖素还可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同时又能加强脂肪酸氧化,使酮体生成增多。胰高血糖素产生上述代谢效应的靶器官是肝,切除肝或阻断肝血流,这些作用便消失。另外,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胰岛素和胰岛生长抑素的分泌。药理剂量的胰高血糖素可使心肌细胞内cAMP 含量增加,心肌收缩增强。

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调节

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很多,血糖浓度是重要的因素。血糖降低时,胰高血糖素胰分泌增加;血糖升高时,则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氨基酸的作用与葡萄糖相反,能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蛋白餐或静脉注入各种氨基酸均可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血中氨基酸增多一方面促进胰岛素释放,可使血糖降低,另一方面还能同时刺激胰高血糖素分泌,这对防止低血糖有一定的生理意义。胰岛素可通过降低血糖间接刺激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但B细胞分泌的胰岛不比和D细胞分泌的生长抑素可直接作用于邻近的A细胞,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是一对作用相反的激素,它们都与血糖水平之间构成负反馈调节环路。因此,当机体外于不同的功能状态时,血中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摩尔比值(I/G)也是不同的。一般在隔夜空腹条件下,I/G比值为2.3,但当饥饿或长时间运动时,比例可降至0.5以下。比例变小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与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所致,这有利于糖原分解和糖异生,维持血糖水平,适应心、脑对葡萄糖的需要,并有利于脂肪分解,增强脂肪酸氧化供能。相反,在摄食或糖负荷后,比值可升至10以上,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所致。在这种情况下,胰岛不比的作用占优势。

B细胞

数年来,糖尿病学界对1型糖尿病的病因的探讨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仍未能详细地阐明其发病机制及成因。自80年代以来1型糖尿病的自身免疫学说已确立。根据多方面的综合研究,已知它是由T淋巴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胰岛B细胞受到自身免疫攻击而选择性地被破坏,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1型糖尿病由易感个体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发病。谷氨酸脱羧酶

具体内容

〔1〕(GAD)是人体内存在的酶蛋白,有两种同功酶GAD65、GAD67,广泛存在于人的胰岛及脑组织中,对胰岛的作用是作为旁分泌和自分泌信号。1982年Beakeskov发现了B细胞中64K蛋白质自身抗原,8年后鉴定为GAD。1990年Beakkeskov证明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存在的64K抗体就是GAD自身抗体。由此认为,GAD是破坏胰岛细胞,引起1型糖尿病的关键抗原,致病机理目前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病毒引起糖尿病早在百余年前(1864年)已由Stang报道过。近年来尤其对柯萨奇病毒B组(CVB)的研究证实,糖尿病的起病季节与柯萨奇病毒B组的流行季节相符,病人血清中含有对CVB中和抗体滴定效价最高。此类病毒是IDDM的环境致病因素。它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溶解直接破坏胰岛B 细胞,也可能是通过引起胰岛的炎性反应,诱发B细胞的自身免疫反应。其机制目前认为有“分子相似学说”分子相似学说由Oldstone于1987年首次提出。他认为如果T细胞识别抗原决定簇与宿主自身的蛋白质有序列或结构相似性,则环境抗原激活的T细胞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1993年Kaufman也提出分子结构的类同可能是病毒与B细胞产生交叉免疫反应的基础。经研究证实,CVB的非结构蛋白2C中的由6个氨基酸组成的序列与胰岛B细胞中自身抗原GAD65抗原相同(脯-谷-缬-赖-谷-赖)。实验证实,抗体与GAD65抗原和2C 蛋白间有交叉反应,含有同源系列的蛋白能刺激IDDM患者外周淋巴细胞增加。Varela-Calvino等的研究显示,CVB的2C蛋白是诱发IDDM的重要因素。School等也证实

GAD65、CVB的2C蛋白和胰岛素原间的相同序列,在激发及维持IDDM的自身免疫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分子相似学说是病毒感染诱发自身免疫的最可能途径。维生素D及其受体的研究〔3〕。临床上,维生素D的应用已很广泛。有研究证实,维生素受体(VDR)在人体分布很广泛,它对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它的缺乏可能导IDDM的发生、发展。VitD是IDDM发生的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VDR基因的突变也可能是IDDM的遗传危险因素。Ban等的研究发现VDR FokI多态性与日本人IDDM的GAD65抗体阳性有关。VDR在淋巴细胞对微生物反应中发挥作用,可能参与了对自身免疫反应,如产生GAD65抗体。在VitD缺乏或VDR基因突变的情况下,可能引起T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反应,Th1/Th2平衡被破坏使得胰岛抗原特异性Th1细胞优势表达,Th1细胞分泌干扰素(INF)-γ转化生长因子(TGF)-β、白介素(IL)-2激活巨噬细胞和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直接破坏胰岛B细胞。VitD可抑制Th1细胞及Th1型细胞的产生,纠正Th1/Th2失衡,并可提高血Ca 2+ 浓度,使胰岛素分泌增加。CD38抗体在IDDM发病过程中的作用〔4〕人体CD38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具有酶活性参与信号转录,作为表面受体等功能分布于造血系统。生理状态下它在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如果CD38产生自身抗体或发生基因突变,便可加重胰岛B细胞的损伤,促进糖尿病的发生。抗CD38自身抗体与CD38结合后,可诱发炎症细胞因子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释放,导致胰岛炎症发生。在B细胞核核膜上也发现有CD38表达,抗CD38自身抗体可使胞核内的Ca活化引发基因转录、表达、凋亡。抗CD38自身抗体与已知的IA(胰岛细胞抗体)、IA-2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及GADA(谷氨酸脱羧酶抗体)之间无明显联系。研究显示,它作为一种新的细胞自身免疫的标记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为研究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开拓了新的视野。1胰岛素自身抗体的问题〔5〕胰岛素自身抗体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均有异常,IDDM患者体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主要有胰岛细胞抗体(IC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谷氨酸脱羧酸抗体(GADA)、酪氨酸磷酸酶抗体(IA-2A)。IDDM患者血清中存在胰岛自身抗体,而抗体阳性的糖尿病患者起病时或数年内C肽水平显著下降,产生胰岛依赖。现已证实GAD、IA-2和胰岛素既是自身抗体的靶抗原,也是自身反应性T细胞的靶分子。细胞免疫反应致胰岛炎可直接破坏B细胞,而胰岛自身抗体是B细胞损伤的原因还是结果尚无定论。Ziegler等证实胰岛自身抗体为后天产生且抗体阳性种类逐渐增加,Sabbah等发现多种自身抗体阳性可反应加速进展的B细胞破坏过程。而Harala据Yoon等的实验结果更提出GAD是启动本病的唯一初始抗原。2 T1DM患者的白细胞介素的作用机制〔6〕T1DM患者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异常。近年来发现IL-2、IL-6的异常改变在自身免疫反应中起了重要作用。有研究表明,T1DM患者体内淋巴细胞激活,大量分泌IL-2并通过以下途径引起自身免疫反应:(1)直接作用于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2)使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3)增加NK细胞活性,引起自身组织损害。有实验提示,IL-2并不直接损伤胰岛B细胞,而是作用于免疫系统,同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L-2抑制因子减少,与患者体内T淋巴细胞存在某种缺陷有关。IL-6是B淋巴细胞终末分化因子,促使B淋巴细胞分泌IgA、IgG、IgM,在IL-2存在下也可明显增加外周血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杀伤活性。IL-6作用于B淋巴细胞分化阶段促进B淋巴细胞产抗体,使其处于一种高反应状态,表现为患者自身抗体的产生。综上所述,1型糖尿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与上述诸种因素有关,是在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下激发了机体内自身免疫系统,最后导致胰岛B细胞进行性凋亡、破坏,从而引起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从上述各学者的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的免疫学因素正在被逐步探索清楚,并得到充分肯定。这对于将来1型糖尿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生长激素抑制素胰岛D细胞分泌的激素称生长激素抑制素。生长激素抑制素是含14个氨基酸的小肽分子激素。这一激素也参与糖代谢的调节,有抑制胰岛分泌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的作用。

胰岛素的适应症和用法

糖尿病患者在用胰岛素治疗的时候,往往会发现早晨高血糖不易调整。早晨高血糖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提示两种可能:一种是“苏木杰现象”,指午夜低血糖后出现早晨高血糖的现1、胰岛素应用适应症 1、1型糖尿病 2、2型糖尿病 1、不宜使用口服降糖药物的患者 2、口服药物原发或继发失效 3、处于应激状态时 4、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5、糖尿病出现严重慢性并发症或合并症 6、老年2型糖尿病,消瘦明显、营养不良或精神抑郁 7、糖尿病合并妊娠或妊娠糖尿病 8、某些继发糖尿病 9、临床类似2型糖尿病但血液ICA或ADA阳性 10、临床暂时难以分型的糖尿病患者 目标:把血糖降到4567(空腹4~5,餐后2小时6~7),控 制血糖不超过5678(空腹<5.6,餐后2小时<7.8) 糖尿病运动糖尿病中医药糖尿病饮食糖尿病与水果 象,多见于1型糖尿病的患者,患者出现苏木杰反应大多由于胰岛素用量不当,或没按时加餐,或病情控制较好时体力活动增加。

#3 2、胰岛素使用原则 1、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主要控制三餐后的高血糖;中、长效胰岛素主要控制基础和空腹血糖 2、三餐前短效胰岛素剂量分配原则:早>晚>午 3、开始注射胰岛素宜使用超短效或短效胰岛素,初始剂量宜小,以免发生低血糖 4、全日胰岛素剂量>40U者一般不宜一次注射,应分次注射 5、长效胰岛素与短效动物胰岛素混合使用时,短效胰岛素剂量应大于长效胰岛素的剂量 6、调整胰岛素用量应参考临床症状与空腹血糖、三餐前、后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测定凌晨3时血糖及尿糖水平 7、调整胰岛素剂量不要三餐前的剂量同时进行,应选择餐后血糖最高的一段先调整,若全日血糖都高者应先增加早、晚餐前短效胰岛素的剂量 8、每次增减胰岛素以2---6U为宜,3---5天调整一次 9、糖尿病使用胰岛素应个体化 10、尽量避免低血糖反应的发生

国内胰岛素现状

国内胰岛素现状调研 三代胰岛素优缺点及代表企业: 类别名称优缺点生产企业 第一代动物胰岛素优点:价格便宜 缺点:产生免疫反应,胰岛素耐药,血糖不稳定江苏万邦生化、上海第一生化、南京新百药业 第二代人胰岛素优点:以人体自身分泌的胰岛素结构一致,免疫 原性低; 缺点:不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需要餐 前30min注射,低血糖风险诺和诺德、礼来、通化东宝、联邦、拜耳 第三代胰岛素类似 物优点:起效快,低血糖风险低,使用方便 缺点:价格贵 诺和诺德、礼来、赛诺 菲、甘李药业 医药行业人士认为,就目前来看,三代胰岛素虽然效果上占有优势,但价格远高于二代 胰岛素,没有医保的中低收入患者将难以承担高额的药费。在广大基层市场,目前二代胰岛 素占据绝对优势。但预计随着未来几年三代胰岛素价格下降,其替代二代胰岛素将是大势所 趋。 起效时间分类及其特点: 分类成分商品名(企业)起效时间达峰时间持续时间 速效 门冬胰岛素诺和锐10-20m 1-3h 3-5h 赖脯胰岛素优泌乐、速秀霖(甘李药业)15m 30-70m 4-5h 谷赖胰岛素艾倍得(赛诺菲)15m 1h 1.5-2h 重组人胰岛素 诺和灵R(诺和诺德)、优泌林R(礼 来)、甘舒霖R(通化东宝)、优思 灵R(联邦)、重和林R(拜耳) 0.5h 1-3h 8h 中效精蛋白重组人胰 岛素 诺和灵N(诺和诺德)、优泌林N(礼 来)、甘舒霖N(通化东宝)、优思 灵N(联邦)、重和林N(拜耳) 1-1.5h 4-12h 18-24h 长效地特胰岛素诺和平(诺和诺德)2h 3-14h 24h 甘精胰岛素来得时(赛诺菲),长秀霖(甘李) 1.5-3h 无峰值24h 预混赖脯胰岛素+精 蛋白赖脯胰岛素 优泌乐25、优泌乐50(礼来)15m 30-60/70 m 18-24h 门东胰岛素+精 蛋白门东胰岛素 诺和锐30、诺和锐50(诺和诺德) 10-20/30 m 1-4/2-8h 24h 重组人胰岛素+ 精蛋白胰岛素 诺和灵30R\50R(诺和诺德)、优泌 林(礼来)、甘舒霖30R\50R(通化 东宝)、优思灵30R\50R(联邦)、 重和林30R(拜耳) 30m 2-8/2-12h 18-24/24 h

《中国药典》2020版—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国家药品标准公示稿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Chongzu Ren Yidaosu Zhusheye Recombinant Human Insulin Injection 本品系将重组人胰岛素原料与适量的抑菌剂、渗透压调节剂等配制而成的无菌水溶液。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辅料、水、器具等应符合“凡例”的相关要求。 2制造 2.1原料 应符合“重组人胰岛素项下”的规定。 2.2半成品 2.2.1配制与除菌 按照经批准的配方进行稀释、配制,除菌过滤后即为半成品,保存于适宜的温度。 2.2.2半成品检定 按3.1 项进行。 2.3成品 2.3.1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3.2分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装和冻干规程”及通则 0102 有关规定。 2.3.3规格 3ml:300 单位 10ml:400 单位 2.3.4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及通则 0102 有关规定。 3检定

3.1半成品检定 如需对原液进行稀释或加入其他辅料配制半成品,应确定半成品的质量控制要求,除另有规定外,应按 3.1.1 和 3.1.2 项进行。 3.1.1无菌 按薄膜过滤法处理,依法检查(通则 1101),应符合规定。 3.1.2细菌内毒素 依法检查(通则 1143),每 100 单位重组人胰岛素中含细菌内毒素的量应小于 80 EU。 3.2成品检定 3.2.1性状 本品为无色澄明液体。 3.2.2鉴别 3.2.2.1取本品,照重组人胰岛素项下的鉴别(1)项试验,显相同的结果。 3.2.2.2在苯酚或间甲酚检查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中苯酚峰 或间甲酚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溶液中苯酚峰或间甲酚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3.2.3检查 3.2.3.1 pH 值应为 6.9~7.8(通则 0631)。 3.2.3.2有关物质 取本品,每 1mL 中加9.6mol/L 盐酸溶液3μl ,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适量(约相当于人胰岛素70μg),照重组人胰岛素项下的色谱条件试验,除去苯酚峰或间甲酚峰,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A21 脱氨人胰岛素不得过2.0%,其它有关物质总量不得过 6.0%。 3.2.3.3高分子蛋白质 取本品,每1mL 加9.6mol/L 盐酸溶液3μL,作为供试品溶液;取供试品溶液100μL,照重组人胰岛素项下方法检查,除去保留时间大于重组人胰岛素主峰的其它峰面积,按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规格为3ml:300 单位的产品,保留时间小于重组人胰岛素峰的所有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 1.7%;规格为10ml:400 单位的产品,保留时间小于重组人胰岛素峰的所有峰面积之和不得大于2.0%。

常用胰岛素种类

常用胰岛素种类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表 类型品种来源注射途径作用时间(小时) 开始最强持续短效 正规胰岛(RI)猪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 1/2 2~4 2 6~8 中性单峰胰岛素猪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 1/2 2~4 2 6~8 诺和灵R人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1~38 常规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 2~46~8中效 低鱼精蛋白锌胰 岛素(NPH) 猪皮下肌肉3~4 6~1224~28 诺和灵N 人皮下肌肉4~1224 中效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4~1016~20长效 鱼精蛋白锌 胰岛素(PZI) 猪皮下肌肉4~6 14~20 24~36 优泌林u 人皮下肌肉4~6 8~2020~30预混 诺和灵30R人皮下肌肉 诺和灵50R 人皮下肌肉 优泌林 70/30人皮下肌肉2~816~20 优泌林 50/50人皮下肌肉2~816~20 B 28 Asp胰岛素 B 28 Asp胰岛素与常规人胰岛素作用的比较(Heinemann,1993) 胰岛素品种 到达输注葡萄糖 半最大速率之时间 (min) 葡萄糖输注率增加量mg/(min* kg) 及占最大增加量*的% 葡萄糖输 注率高峰 注射I后 45min 注射I后60 min B 28 Asp 人胰岛素45 ±11 ± (64 ±28% ) ± (81 ±26%) 明显较高, 较快

常规人胰岛 素58 ±25 ± (30 ±15% ) ± (42 ±17%) 明显较低, 较慢 P值<<<<,< 1922年加拿大著名糖尿病专家Banting(班亭)和Best、Macleod、Collip 等人合作,从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成功,并用来治疗一个糖尿病患儿,成功的挽救了该患儿的生命。从此,胰岛素给糖尿病人带来福音。为了缅怀班亭的光辉业绩,1991年国际糖尿病大会将班亭出生的确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发展。 胰岛素可有效控制高血糖和纠正高血糖所引发的一系列代谢紊乱及多脏器损害,降低糖尿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其生活质量。迄今为止,胰岛素疗法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疗法,在糖尿病的治疗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一.胰岛素的适应症 (一)1型糖尿病:由于此类糖尿病人胰岛分泌功能严重受损或完全丧失,必须终生依赖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二)迟发免疫源性糖尿病(型糖尿病):此类糖尿病人同样存在胰岛功能严重受损,一经诊断,需立即采用胰岛素治疗,以保护尚残存的β细胞。(三)2型糖尿病:此型糖尿病在出现下述情况时,应及时应用胰岛素治疗:①糖尿病发生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者,均应采用胰岛素治疗。待急性并发症控制后,视情况可改回原治疗方法。②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应激状态时,如严重感染、外伤、手术、急性心肌梗塞等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1.1对血糖代谢的调节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时,迅速引起胰岛素的分泌,使全身各个组织加速摄取和储存葡萄糖,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肌肉组织在无胰岛素作用时,几乎不能摄取葡萄糖。 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在肝脏,胰岛素使进食后吸收的葡萄糖大量转化成糖原,并促进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此外胰岛素还抑制糖原异生。胰岛素不但可使葡萄糖迅速转运入肌细胞,而且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缺乏时糖不能被贮存利用。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结果使血糖水平下降。 1.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对脂肪合成和贮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在肝脏能加速葡萄糖合成脂肪酸,然后贮存到脂肪细胞中,而且脂肪细胞本身在胰岛素作用下也可合成少量脂肪酸。胰岛素还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使其转化成a-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胰岛素还抑制对激素敏感的脂解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不仅引起糖尿病,而且还可造成脂类代谢的严重紊乱、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并常常导致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严重疾病。 1.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 2胰岛素降低血糖的生理机制2.1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在人体内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首先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始发挥其生物效应,这是胰岛素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先决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胞,其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亦不相同,每个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膜上大约有300 000个受体,而每个红细胞膜上大约有40个受体。胰岛素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 2.2安排糖分的贮藏和使用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和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以“命令”从食物中吸收进血液的糖分加速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并以糖原的形式贮藏起来备用;同时又约束贮存在这些组织里的糖原不能轻易溜回血液里,免得引起血糖过高。 2.3帮助脂肪的合成和贮存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使三酰甘油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它还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解。在这一作用下,胰岛素可以把体内一部分多余的糖分赶入到脂肪组织里,并将这些糖分转化成脂肪贮藏起来。同时,胰岛素也不让脂肪组织随便分解成葡萄糖。

胰岛素

胰岛素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胰岛素 英文名称:insulin 定义:胰腺朗格汉斯小岛所分泌的蛋白质激素。由A、B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能增强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对蛋白质及脂质代谢有促进合成的作用。 应用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一级学科);激素与维生素(二级学科) 以上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胰岛素是由胰岛β细胞受内源性或外源性物质如葡萄糖、乳糖、核糖、精氨酸、胰高血糖素等的刺激而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胰岛素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同时促进糖原、脂肪、蛋白质合成。外源性胰岛素主要用来糖尿病治疗,糖尿病患者早期使用胰岛素和超强抗氧化剂如(注射用硫辛酸、口服虾青素等)有望出现较长时间的蜜月期,胰岛素注射不会有成瘾和依赖性。 目录 简介 显微镜下的胰岛 beta 细胞 〖化学本质〗蛋白质 〖分子式〗C257 H383 N65 O77 S6 〖分子量〗5807.69 〖性状〗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粉末 〖熔点〗233℃(分解) 〖比旋度〗-64°±8°(C=2,0.003mol/L NaOH) 〖溶解性〗在水、乙醇、氯仿或乙醚中几乎不溶;在矿酸(无机酸)或氢氧化碱溶液中易溶 〖酸碱性〗两性,等电点pI5.35-5.45

〖英文缩写〗INS. 发现过程 胰岛素于1921年由加拿大人F.G.班廷和C.H.贝斯特首先发现。1922年开始用于临床,使过去不治的糖尿病患者得到挽救。中国科学院肾病检测研究所主治直至80年代初,用于临床的胰岛素几乎都是从猪、牛胰脏中提取的。不同动物的胰岛素组成均有所差异,猪的与人的胰岛素结构最为相似,只有B链羧基端的一个氨基酸不同。80年代初已成功地运用遗传工程技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人的胰岛素,并已用于临床。 1955年英国F.桑格小组测定了牛胰岛素的全部氨基酸序列,开辟了人类认识蛋白质分子化学结构的道路。196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家人工合成了具有全部生物活力的 结晶牛胰岛素,它是第一个在实验室中用人工方法合成的蛋白质。稍后美国和联邦德 国的科学家也完成了类似的工作。70年代初期,英国和中国的科学家又成功地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猪胰岛素的立体结构。这些工作为深入研究胰岛素分子结构与功能 关系奠定了基础。人们用化学全合成和半合成方法制备类似物,研究其结构改变对生 物功能的影响;进行不同种属胰岛素的比较研究;研究异常胰岛素分子病,即由于胰 岛素基因的突变使胰岛素分子中个别氨基酸改变而产生的一种分子病。这些研究对于 阐明某些糖尿病的病因也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品种分类 1.按来源不同分类 1、动物胰岛素:从猪和牛的胰腺中提取,两者药效相同,但与人胰岛素相比,猪胰岛素中有1个氨基酸不同,牛胰岛素中有3个氨基酸不同,因而易产生抗体。 2、半合成人胰岛素:将猪胰岛素第30位丙氨酸,置换成与人胰岛素相同的苏氨酸,即为半合成人胰岛素。 3、生物合成人胰岛素(现阶段临床最常使用的胰岛素):利用生物工程技术,获得的高纯度的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其氨基酸排列顺序及生物活性与人体本身的胰岛素 完全相同。 2.按药效时间长短分类 1、超短效:注射后15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1~2小时。 2、短效(速效):注射后30分钟起作用,高峰浓度2~4小时,持续5~8小时。 3、中效(低鱼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后2~4小时起效,高峰浓度6~12小时,持续24~28小时。

胰岛素行业研究报告

中国胰岛素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 2017-2022年 前 言 企业成功的关键就在于,能否跳出红海,开辟蓝海。那些成功的公司往往都会倾尽毕生的精力及资源搜寻产业的当前需求、潜在需求以及新的需求!随着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外优秀的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企业发展环境和客户需求趋势变化的深入研究,逐渐成为行业中的翘楚!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2017-2022年中国胰岛素行业市场前景调查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利用中商数据库长期对胰岛素行业市场跟踪搜集的相关数据,全面准确地为您从行业的整体高度架构分析体系。报告从行业的宏观环境出发,以胰岛素行业的产销状况和行业的需求走向为依托,详尽分析了近年中国胰岛素行业当前的市场容量、产销规模、发展速度和竞争态势;报告还同时分析了胰岛素行业进出口市场、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运营情况,行业市场需求特征等,并且对胰岛素行业市场领先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最后对未来几年胰岛素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做出预测。

【出版日期】2016年 【交付方式】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25800元电子版:25500元纸介+电子:25800元第一章胰岛素产业概述 一、胰岛素定义 二、胰岛素分类 三、胰岛素用途 四、胰岛素经营模式 第二章全球及中国胰岛素市场分析 第一节胰岛素行业国际市场分析 一、胰岛素重点生产企业 二、胰岛素产品技术动态 三、胰岛素竞争格局分析 四、胰岛素国际市场前景 第二节胰岛素行业国内市场分析 一、胰岛素国内市场现状 二、胰岛素产品技术动态 三、胰岛素竞争格局分析 四、胰岛素国内需求现状 五、胰岛素国内市场趋势 第三节胰岛素国内外市场对比分析 第三章胰岛素行业市场环境分析 一、国际宏观经济及前景预测 (一)国际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国际经济市场前景分析 二、国内宏观经济及前景预测 (一)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二)中国经济市场前景展望 第四章胰岛素行业相关政策分析 一、胰岛素行业监管体制 二、胰岛素行业政策分析 三、胰岛素相关标准分析 四、胰岛素产业政策趋势 第五章胰岛素技术工艺及成本结构 一、胰岛素产品技术参数 二、胰岛素技术工艺分析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表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 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常用胰岛素种类及特点表 类型品种来源注射途径作用时间(小时) 开始最强持续短效 正规胰岛(RI)猪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 1/2 2~4 2 6~8 中性单峰胰岛素猪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 1/2 2~4 2 6~8 诺和灵R 人静脉 皮下肌肉即刻 1/2~1 1~3 8 常规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 2~4 6~8 中效 低鱼精蛋白锌胰 岛素(NPH) 猪皮下肌肉3~4 6~12 24~28 诺和灵N 人皮下肌肉4~12 24 中效优泌林人皮下肌肉1~2 4~10 16~20 长效 鱼精蛋白锌 胰岛素(PZI) 猪皮下肌肉4~6 14~20 24~36 优泌林u 人皮下肌肉4~6 8~20 20~30 预混 诺和灵30R 人皮下肌肉 诺和灵50R 人皮下肌肉 优泌林70/30 人皮下肌肉2~8 16~20 优泌林50/50 人皮下肌肉2~8 16~20 B 28 Asp胰岛素 B 28 Asp胰岛素与常规人胰岛素作用的比较(Heinemann,1993) 胰岛素品种 到达输注葡萄糖 半最大速率之时间 (min) 葡萄糖输注率增加量mg/(min* kg) 及占最大增加量*的% 葡萄糖输 注率高峰 注射I后 45min 注射I后60 min B 28 Asp 人胰岛素45±11 ± (64±28%) ± (81±26%) 明显较高, 较快 常规人胰岛 素58±25 ± (30±15%) ± (42±17%) 明显较低, 较慢 P值<<<<,< 1922年加拿大着名糖尿病专家Banting(班亭)和Best、Macleod、Collip等人合作,从动物胰脏提取胰岛素成功,并用来治疗一个糖尿病患儿,成功的挽救了该患儿的生命。从此,胰岛素给糖尿病人带来福音。为了缅

胰岛素的种类与适应症

胰岛素的种类和适应症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其特点,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病如未及时诊治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眼、肾、神经等并发症,并可在应激下诱发昏迷。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 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R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本品注射后3小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胰岛素适应证:适用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药物降糖效果不佳者、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大手术前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伴严重肝病、继发性糖尿病等。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血糖仍然未达标者、口服降糖药治疗继发失效者、难以分型的消瘦糖尿病患者,均可使用胰岛素治疗作为糖尿病治疗的王牌药物胰岛素应用越来越广泛,胰岛素的种类繁多,一些新的胰岛素品种纷纷上市,各个厂家的胰岛素商品名又各不相同,让不熟悉胰岛素的病人甚至医护人员看得眼花缭乱。下面为大家介绍常用胰岛素的分类及其作用特点,临床不常用或趋于淘汰的品种以及正在临床试验阶段的新品种不在本文介绍之列。 一、按照胰岛素的来源和结构可分为: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人胰岛素类似物。 动物胰岛素:是从猪或牛的胰腺中提取的,其氨基酸结构与人胰岛素不完全相同,杂质含量多,效价低,抗原性强。在发达国家动物胰岛素已经很少应用,因其价格便宜,在我国的农村基层医院还在应用。国内市场上这类胰岛素的代表产品是徐州万邦生产的万苏林系列。 人胰岛素: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和人自身胰岛素结构完全一样的胰岛素,它克服了动物胰岛素的缺点,不含杂质,效价高,抗原性弱。人胰岛素是国内应用最多的胰岛素。其代表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 1.1 对血糖代谢的调节 促进细胞摄取葡萄糖。血糖浓度升高时,迅速引起胰岛素的分泌,使全身各个组织加速摄取和储存葡萄糖,尤其能加速肝细胞和肌细胞摄取葡萄糖,并且促进它们对葡萄糖的贮存和利用。肌肉组织在无胰岛素作用时,几乎不能摄取葡萄糖。 肝细胞和肌细胞大量吸收葡萄糖后,一方面将其转化为糖原贮存起来,或在肝细胞内将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在肝脏,胰岛素使进食后吸收的葡萄糖大量转化成糖原,并促进葡萄糖转变成脂肪酸,转运到脂肪组织贮存。此外胰岛素还抑制糖原异生。胰岛素不但可使葡萄糖迅速转运入肌细胞,而且可加速葡萄糖的利用和肌糖原的合成,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岛素缺乏时糖不能被贮存利用。另一方面促进葡萄糖氧化生成高能磷酸化合物作为能量来源,结果使血糖水平下降。 1.2 对脂肪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对脂肪合成和贮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但在肝脏能加速葡萄糖合成脂肪酸,然后贮存到脂肪细胞中,而且脂肪细胞本身在胰岛素作用下也可合成少量脂肪酸。胰岛素还能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使其转化成a-磷酸甘油,并与脂肪酸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胰岛素还抑制对激素敏感的脂解酶的活性,进而抑制脂肪分解。胰岛素缺乏不仅引起糖尿病,而且还可造成脂类代谢的严重紊乱、血脂升高、引起动脉硬化,并常常导致心血管和脑血管系统的严

重疾病。 1.3 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 胰岛素能促进氨基酸进入细胞,然后直接作用于核糖体,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它还能抑制蛋白质分解。 2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生理机制 2.1 胰岛素与组织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 在人体内许多组织的细胞膜上都存在着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在细胞水平发挥生理作用,首先必须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才能开始发挥其生物效应,这是胰岛素发挥正常生理作用的先决条件。不同种类的细胞,其膜上胰岛素受体的数量亦不相同,每个脂肪细胞和肝细胞膜上大约有300 000个受体,而每个红细胞膜上大约有40个受体。胰岛素受体具有高度的特异性。胰岛素作用的靶细胞主要有肝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血细胞、肺脏和肾脏的细胞、睾丸细胞等。 2.2 安排糖分的贮藏和使用 当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和靶细胞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后,可以“命令”从食物中吸收进血液的糖分加速进入肝脏、肌肉等组织,并以糖原的形式贮藏起来备用;同时又约束贮存在这些组织里的糖原不能轻易溜回血液里,免得引起血糖过高。 2.3 帮助脂肪的合成和贮存 胰岛素可以促进肝脏合成脂肪酸,使三酰甘油合成增多,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增快。它还可以抑制脂解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脂肪的分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的起始治疗 胰岛素起始治疗主要有三种方案,分别介绍如下: 1. 基础胰岛素+口服降糖药 基础胰岛素(包括中效胰岛素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起始剂量为 0.2U/(kg·d),睡前注射,根据空腹血糖水平调整胰岛素用量。可与各类口服降糖 药(包括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2. 预混胰岛素(或预混胰岛素类似物) 预混胰岛素起始剂量一般为 0.2~0.4U/(kg·d),按 1﹕1 的比例分配于早、 晚餐前。根据早餐后及晚餐前血糖调整早餐前胰岛素剂量,根据晚餐后及空腹 血糖调整晚餐前胰岛素剂量。该方案原则上不与胰岛素促泌剂联用。 3.「三短一长」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 即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睡前注射中、长效胰岛素,该方案主要适用于 1 型 糖尿病以及空腹血糖>11.1 mmol/L、Hba1c>9% 的新诊断的 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该方案,原则上不再服用胰岛素促泌剂。 胰岛素的剂量调整 一开始打胰岛素,很难做到一步到位。如果在饮食、运动和情绪基本稳定的前 提下,血糖达不到预期的控制目标,就需要根据患者全天血糖(包括空腹、三 餐前及餐后两小时、睡前、凌晨 3 点的血糖)的监测情况,每 3~5 天调整一 次胰岛素剂量,直至血糖控制达标为止。

(1)一定要在患者饮食、运动以及情绪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2)两次调整的间隔时间不宜太短,每次调整幅度不宜过大,以防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 (3)当患者出现高血糖或低血糖时,不要只想到调整胰岛素的用量,而应详细分析有无干扰糖代谢的其它因素(如药物因素、睡眠因素、感染因素等等),一旦发现应尽快祛除,而胰岛素用量未必需要调整。

《中国药典》2020版—甘精胰岛素国家药品标准公示稿

甘精胰岛素 Ganjing Yidaosu Insulin Glargine 本品系由含有可高效表达甘精胰岛素基因的工程化细胞,经发酵、分离、高度纯化、结晶和干燥制成。甘精胰岛素为21A -甘氨酸-30B a-L-精氨酸-30B b-L-精氨酸-人胰岛素,在结构上与人胰岛素相比在链A的21位置由甘氨酸代替门冬酰胺,在链B的C 末端增加了2个额外氨基酸,即精氨酸(B31)和精氨酸(B32)。按干燥品计,含甘精胰岛素应为95.0%~105.0%。 每1单位甘精胰岛素相当于0.0364mg。 1基本要求 生产和检定用设施、原材料及辅料、水、器具等应符合“凡例”的有关要求。 2制造 2.1工程细胞 本品为重组DNA技术生产的由5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工程菌菌种名称、来源及种子批检定应符合批准的要求。 2.2原料

2.2.1种子液制备 将检定合格的工作种子批细胞接种于适宜的培养基(可含适量抗生素)中培养。 2.2.2发酵用培养基 采用适宜的不含抗生素的培养基 2.2.3种子液接种及发酵培养 2.2. 3.1在灭菌培养基中接种适量种子液 2.2. 3.2在适宜的温度下进行发酵,应根据经批准的发酵工艺进行,并确定相应的发酵条件,如温度、pH值、溶解氧、补料、发酵时间等。如系大肠杆菌表达,发酵液应定期进行质粒丢失率检查(通则3406)。 2.2.4发酵液处理 用适宜的方法收集、处理细胞。 2.2.5初步纯化及高度纯化 采用经批准的纯化工艺进行初步纯化和高度纯化,使其纯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2.2.6过滤、结晶及干燥 经初步纯化和高度纯化后,采用经批准的结晶工艺及干燥工艺对纯化收集物进行结晶和干燥,干燥品即原料。 2.2.7分批 应符合“生物制品分批规程”规定。 2.2.8规格 应为经批准的规格。 2.2.9包装 应符合“生物制品包装规程”规定和批准的内容。 3检定 3.1性状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粉末。 3.2鉴别 3.2.1在含量测定项下记录的色谱图中,供试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应与对照品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一致。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胰岛素的初始用量与调整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mol/L)*18-100]*10*体重(公 斤)*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mg/dl); *18为mmol转为mg/dl的系数; x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简化公式:每日胰岛素用量(μ)=(FBS克数-0.1)×2~3×体重Kg数例1 FBS 300mg/dl(0.3克),体重50Kg,计算结果为每日量20~30单位。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粗略公式: 空腹血糖mmol/L×1.8=日胰岛素量。 空腹血糖mg/dl÷10=日胰岛素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 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

各类胰岛素分类比较

内三科考试题 一、单选题 1.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空腹血糖( A ) A空腹血糖≥ 7.0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 11.1 mmol/L或任意血糖≥11.1mmol/L。B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C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7.8mmol/L,D任意血糖≥ 7.8mmol/L 2. 糖耐量受损的诊断标准( B)。 A空腹血糖6.1 mmol/L、B空腹血糖大于5.6 mmol/L、C餐后2小时血糖大于11.1mmol/L、D餐后1小时血糖≥ 7.8mmol/L 3.口服糖耐量试验的检查方法为:A A一次口服75 g 葡萄糖粉,B晨起服用馒头1个、C服用葡萄糖溶液100g、D75 g 葡萄糖粉分次分别在30分钟、 60 分钟、120 分钟服用。 4.口服糖耐量试验时口服糖耐量试验时间( A ) A服葡萄糖前、及服用后30分钟、 60 分钟、120 分钟、必要时180分,B.30分钟、 60 分钟、120 分钟、D.0分、30分钟、 60 分钟、120 分钟、 5.低盐饮食需要每天摄入食盐量低于( C ) A 10mg 、 B 5mg、 C 6mg 、D3.5mg 6.糖尿病低血糖发生时血糖低于( D ) A 6.1 mmol/L、 B 7 mmol/L、 C 7.8 mmol/L、 D 3.9mmol/L 7. 危重、老年患者的糖尿病空腹血糖控制目标:B A6.1~7.8mmol/L B. 7.8~10.0mmol/L,,C.7.81~11.1mmol/L,D.餐后大于 11.1mmol/L 8.妊娠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为:A

A.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为3.3~5.3mmol/l; B.HbA1c尽可能控制在7.0%以 下,C.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D.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9. 糖尿病强化治疗是:A A.3餐前速效+睡前长效或应用胰岛素泵,B静脉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C.严格控制进食加运动,D.口服降糖药加胰岛素治疗 10.初诊糖尿病可起始应用胰岛素治疗标准:A A .HbA1c>8%,B空腹血糖>11.1mmol/l,C HbA1c>7%、空腹血糖>7.8mmol/l, D. HbA1c>10% 二、多选题10分 1. 3.体重指数是指正常值:(A、B) A男性为>20Kg/m2、<25 Kg/m2,B女性大于19 Kg/m2 、小于24 Kg/m2。 C大于24 Kg/m2 、小于28 Kg/m2,D大于30Kg/m2 、小于35 Kg/m2。 2.糖尿病肾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允许使用的口服降糖药物为:(A、D ) A瑞格列奈片、B盐酸二甲双胍片、C格列苯脲片、D格列喹酮片、E阿卡波糖片3. 以下药物哪种可以经静脉给药:(A、C ) A普通胰岛素、B精蛋白锌胰岛素、C重组人胰岛素、D门冬胰岛素 4.以下药物哪种可以应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A、C、D ) A普通胰岛素、B精蛋白锌胰岛素、C重组人胰岛素、D门冬胰岛素 5. 糖尿病血糖控制目标:(A、B、C、D、E) A危重、老年患者的空腹血糖为7.8~10.0mmol/L。B妊娠糖尿病血糖为:空腹、餐前或睡前血糖为3.3~5.3mmol/l;C餐后1小时血糖≤7.8mmol/l;D 餐后2小时血糖≤6.7mmol/l;E .HbA1c尽可能控制在6.0%以下 6.手术治疗糖尿病的适应证:(A、B、C、D) A、BMI≥35kg/m2;B. 年龄在18~60岁之间,C.BMI32~34.9kg/m2,经口服药物联合胰岛素治疗6个月以上HbA1c≥7%,D、胰岛自身免疫抗体测定阴性,C肽水平不低于0.3mg/L; 7. 胰岛素促分泌剂(A、C、D、E、F) A.格列齐特、 B.苯乙双胍、优降糖, C. 二甲双胍、罗格列酮, D.格列吡嗪, 格列美脲,E.吡格列酮、格列喹酮(糖适平)、F.瑞格列奈(诺和龙) 8. 胰岛素增敏剂(A、B) A.罗格列酮, B.吡格列酮、 C.格列喹酮(糖适平)、D吡格列酮、 9.α糖苷酶抑制剂:(A、D) A.阿卡波糖(拜糖苹)、 B.苯乙双胍、C优降糖,D.伏格列波糖 胰岛素按作用时间区分为(A、C、E、F) E.中效、F长效及预混) 三、判断正误 1. 胰岛素有依赖性,一但使用后就不可以停用(X)。 2.胰岛素没有不良反应(X)。 2.长效胰岛素起效慢、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平稳无峰值减少低血糖发生(∨). 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平稳就可以不发生并发症 4.糖尿病肾病患者伴或不伴有高血压均应该应用ACEI/ARB类降压药(∨)。 5.1型糖尿病为青年患者、2型糖尿病为成年患者(X)

胰岛素的种类有哪些

胰岛素的种类有哪些?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有一定遗传倾向的内 分泌代谢疾病,以慢性高血糖为其特点,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本 病如未及时诊治或控制不良,可引起心血管、眼、肾、神经等并发症,并可在应激下诱发昏迷。胰岛素是治疗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 胰岛素的种类有哪些?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常用胰岛素制剂 按起效的时间长短分为如下几种: 1、超短效胰岛素:有优泌乐(赖脯胰岛素)和诺和锐(门冬胰岛素)等。本品注射后10~20分钟起效,40分钟为作用高峰,作用持续时间3~5小时,可餐前注射。 2、短效胰岛素:有猪和人胰岛素两种。诺和灵R、优泌林R和甘舒霖 R为人胰岛素。本品注射后30分钟开始作用,持续5~7小时,可用于皮下、肌肉注射及静脉点滴,一般在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 3、中效胰岛素:有诺和灵N,优泌林N和甘舒霖N。本品注射后3小 时起效,6~8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为14~16小时。作用持续时间的长短与注射的剂量有关。中效胰岛素可以和短效胰岛素混合注射,亦可以单独使用。中效胰岛素每日注射一次或两次,应根据病情决定。皮下或肌肉注射,但不可静脉点滴。中效胰岛素是混悬液,抽取前应 摇匀。 4、长效胰岛素(包括鱼精蛋白锌胰岛素):如来得时(甘精胰岛素)、诺和平(地特胰岛素),本品一般为每日傍晚注射,起效时间为1.5 小时,作用可平稳保持22小时左右,且不易发生夜间低血糖,体重增 加的不良反应亦较少;国产长效胰岛素是鱼精蛋白锌猪胰岛素,早已 在临床使用。本品注射后4小时开始起效,8~12小时为作用高峰,持续时间约24小时,其缺点是药物吸收差,药效不稳定。长效胰岛素一 般不单用,常与短效胰岛素合用,不可作静脉点滴。 5、预混胰岛素:是将短效与中效胰岛素按不同比例(30/70/、50/50、70/30)预先混合的胰岛素制剂,如诺和灵30R为30%诺和灵R与70% 诺和灵N预先混合的胰岛素。选择30/70或50/50、70/30是根据病人 早餐后及午餐后血糖水平来决定早餐前一次剂量皮下注射;根据病人 晚餐后及次日凌晨血糖水平来决定晚餐前皮下注射剂量。 胰岛素适应证:适用于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药物降糖效果 不佳者、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大手术前后、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 伴严重肝病、继发性糖尿病等。合理的饮食治疗和口服降糖药治疗后

胰岛素生物学的作用

胰岛素是促进合成代谢、调节血糖稳定的主要激素。 1.对糖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组织,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胰岛素缺乏时,血糖浓度升高,如超过肾糖阈,尿中将出现糖,引起糖尿病。 2.对脂肪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肝合成脂肪酸,然后转运到脂肪细胞贮存。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脂肪细胞也能合成少量的脂肪酸。胰岛素还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除了用于合成脂肪酸外,还可转化为α-磷酸甘油,脂肪酸与α-磷酸甘油形成甘油三酯,贮存于脂肪细胞中,同时,胰岛素还抑制脂肪酶的活性,减少脂肪的分解。 胰岛素缺乏时,出现脂肪代谢紊乱,脂肪分解增强,血脂升高,加速脂肪酸在肝内氧化,生成大量酮体,由于糖氧化过程发和障碍,不能很好处理酮体,以致引起酮血症与酸中毒。 3.对蛋白质代谢的调节胰岛素促进蛋白质合成过程,其作用可在蛋白质合成的各个环节上: ①促进氨基酸通过膜的转运进入细胞; ②可使细胞核的复制和转录过程加快,增加DNA和RNA的生成; ③作用于核糖体,加速翻译过程,促进蛋白质合成;另外,胰岛素还可抑制蛋白质分解和肝糖异生。 由于胰岛素能增强蛋白质的合成过程,所以,它对机体的生长也有促进作用,医学教的网站。但胰岛素单独作用时,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并不很强,只有与生长素共同作用时,才能发挥明显的效应。 近年的研究表明,几乎体内所有细胞的膜上都有胰岛素受体。胰岛素受体已纯化成功,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胰岛素受体是由两个α亚单位和两个β亚单位构成的四聚体,α亚单位由719个氨基酸组成,完全裸露在细胞膜外,是受体结合胰岛素的主要部位。α与α亚单位、α与β亚单位之间靠二硫键结合。β亚单位由62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三个结构域:N端194个氨基酸残基伸出膜外;中间是含有23个氨基酸残基的跨膜结构域;C端伸向膜内

胰岛素的计算方法

正常人的空腹血糖维持在3.3~6.1mmol/L(60~110mg/dl),餐后半小时到1小时之间一般在10.0mmol/L(180mg/dl)以下,最多也不超过11.1mmol/L(200 mg/dl),餐后2小时又回到7.8mmol/L(140 mg/dl)。 胰岛素怎样计算用量 (一)怎样估算其初始用量: 糖尿病患者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时,一律采用短效胰岛素。而且,一定在饮食与运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依下列方法估算初始用量,而后再依病情监测结果调整。 1、按空腹血糖估算: 每日胰岛素用量(μ)=[空腹血糖(mg/dl)-100]x10x体重(公斤)x0.6÷1000÷2 100为血糖正常值; x 10换算每升体液中高于正常血糖量; x 0.6是全身体液量为60%; ÷1000是将血糖mg换算为克; ÷2是2克血糖使用1μ胰岛素。 为避免低血糖,实际用其1/2--1/3量。 2、按24小时尿糖估算:病情轻,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正常者,按每2克尿糖给1μ胰岛素。 3、按体重计算:血糖高,病情重,0.5--0.8μ/kg;病情轻,0.4--0.5μ/kg;病情重,应激状态,不应超过1.0μ/kg。 4、按4次尿糖估算:无糖尿病肾病,肾糖阈基本正常,按每餐前尿糖定性"+"多少估算。一般一个"+"需4μ胰岛素。 5、综合估算:体内影响胰岛素作用的因素较多,个体差异较大,上述计算未必符合实际,故应综合病情、血糖与尿糖情况,先给一定的安全量,然后依病情变化逐步调整。 (二)怎样分配胰岛素用量 按上述估算的情况,每日三餐前15--30分钟注射,以早餐前>晚餐前>午餐前的用量来分配。由于早餐前体内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分泌较多,故胰岛素用量宜大一些;而一般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2--4小时,因此午餐前用量最小;多数病人睡前不再用胰岛素,至次日晨再用,故晚餐前又比午餐前要用量大。如睡前还用一次,则晚餐前要减少,而睡前的用量更少,以防夜间低血糖。 (三)怎样调整胰岛素剂量 在初始估算用量观察2--3天后,根据病情、血糖、尿糖来进一步调节用量。 1、据4次尿糖定性调整:只适用于无条件测血糖且肾糖阈正常的病人。依据前3--4天的4次尿糖定性进行调整:早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午餐前尿糖,午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晚餐前尿糖,晚餐前胰岛素用量依据睡前或次日晨尿(包括当天晨尿)。 2、根据血糖调整:糖尿病人,尤其是I型糖尿病及肾糖阈不正常的病人,应根据三餐前与睡前的血糖值来调整胰岛素用量,详见下表: 血糖值(mmol/l)mg/dl 餐前胰岛素增量其它处理 <2.8 <50 减少2--3μ立即进餐 2.8-- 3.9 50--70 减少1--2μ 3.9--7.2 70--130 原剂量 7.2--8.3 130--150 加1μ 8.3--11.1 150--200 加2μ 11.1--13.9 200--250 加3μ 13.9--16.6 250--300 加4--6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