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氏易诂 05卷

焦氏易诂 05卷
焦氏易诂 05卷

《焦氏易诂》卷五

[清]尚秉和撰

遯上九肥遯解

凡汉人说之。皆作飞遯。淮南九师云。飞而能遯。吉孰大焉。张平子思玄赋。欲飞遯以保名。曹植七启。飞遯离俗。毛西河惠栋朱芹洪颐□皆从之。即王弼虽未明释。然云矰缴不能及。似亦读为飞。惟子夏易传释肥为饶裕。虞氏谓干盈为肥。莫衷一是。兹易林需之遯云。去如飞鸿。又节之遯云。奋翅鼓巽。又革之遯云。退飞见祥。是焦氏亦读肥为飞。与淮南九师同也。又朱芹易札记。引姚宽西溪丛语云。肥。古作?[上非下巴]。?[上非下巴]蜚同字。是肥即蜚。蜚即飞也。虞翻误也。盖上九居极。上干为行。飞亦干象。不必以干盈为象。

遯九三臣妾象

遯九三云。畜臣妾吉。自来解者莫知艮之为臣。虞翻以三变坤为臣当之。后易家皆遵用之。岂知易蹇六二云。王臣蹇蹇。蹇下艮。故亦曰臣。小过六二云。遇其臣。亦以艮为臣。焦氏易林本之。凡遇艮即言臣。后人不解易象。于是易林艮臣之象。初睹之亦不知其所谓矣。即妾象。疑亦指艮。古于僮仆臣妾实不分。如以艮妾为不合。则坤臣亦不合矣。

大壮初九征凶有孚及象其孚穷也解

既曰征凶。则不孚也。乃曰有孚。义自违反。且与象语不协。像曰孚

穷者。初阳四亦阳。二三又阳。故曰孚穷。易林阳遇阳则塞之旨。本此也。乃虞翻解有孚。谓四与五易位成阴。则初孚于四。岂知卦为大壮。不为需。虞说若当。像尚言孚穷乎。像言孚穷。确指四阳。王弼知其然。以穷凶可信为解。上下语不违反矣。然像曰孚穷。确指二三与四言。则爻词之孚。似不得以闲文为解。亦未协也。案说文有字云。不宜有也。春秋传曰有食之是也。然则初九之有孚。谓不宜于孚也。正与象之孚穷合也。

大壮九四壮于大舆之輹说

解易之书。莫古于左传。闵元年毕万筮仕。遇屯之比。辛廖曰。震为土。车从马。又晋语。震。车也。是左氏内外传皆以震为车。易林本之。遇震即言车。大壮下干。干为大。震车。故曰大舆。乃二千年学者。舍左氏不从。而以卦变为穿凿。祗一王引之能觉察其非。以震为车。还周时之旧家。而詈虞氏之曲为穿凿。真能独立为说者也。惟輹为震象。王氏仍知之不真。按左氏僖十五年。晋筮嫁伯姬。遇归妹之睽。即震变离也。震为车。变离形毁。故曰车脱其輹。孔疏引子夏易传云。輹。车下伏兔。今谓之车屐。以缚于轴。据是。则輹为震象益明。因輹在车下而形若屐。屐者履属。震象也。震形灭。故曰车脱輹。由是推大小畜之车脱輹。皆以旁通覆震故也。左氏所说。其真谛也。大壮九四。壮于大舆之輹。即以震为舆为輹。虞氏所说未当也。

大壮羊象用中爻

自王弼及锺会反古。谓易无互象。宋人承之。不敢言互。且无论左氏

言互。即本经考之。大壮三至五互兑。兑为羊。故九三即言羊。是易已用互也。

晋用中爻

六二云。晋如愁如。坎为忧。三至五互坎。故曰愁如。九四云。晋如鼫鼠。艮为鼠。二至四艮。故曰鼫鼠。是用互也。此与大壮之羊。必谓为偶然。与中爻无关。岂可得哉。

晋六二王母象

朱子谓六五为王母。六二受福。因与焦氏阴遇阴则阻之旨背。违易定例。虞翻谓。五已正中。五阳应二。五王。坤母。故曰王母。不肯易旨矣。然晋尚未为否。岂能预言。兹以易林本象与对像相通之理推之。王母之象。实合对像需干言也。干为王。坤为母。坤伏干。故曰王母。干为福为大。故曰介福。坤虚艮手。故曰受。而二又为坤本位。居正中。黄中通理。故能受兹介福。像所谓以中正者。谓二中正。非谓五中正也。五为阴。固不能福二也。

明夷用象为易林之法则

易林凡用地名人名国名。无不与象密合。但以人名论。如解之井云。荷蒉隐居。井通噬嗑。噬嗑震为蒉。中爻艮为荷。故曰荷蒉。又家人之旅云。管叔遇桓。旅通节。节震为管。艮为叔。故曰管叔。大有之震云。楚亭晨食。韩子低头。震为子为干。故曰韩。韩子者。韩信也。中爻坎为信。

故曰韩子。小畜之剥云。孔鲤伯鱼。坤为鱼。反震为孔为伯。故曰孔鲤伯鱼。又泰之干云。伯夷叔齐。震为伯。艮为叔。震艮不见。故曰夷曰齐。又泰之剥云。干叔殒命。箕子为奴。剥艮为求为少男。故曰干叔。反震为箕为子。故曰箕子。无不密切。兹明夷彖传云。文王以之。明夷上坤为文。中爻震为王。故曰文王。又曰。箕子以之。明夷中爻震为子为箕。故曰箕子。文王箕子之用象。虽重象如东汉人。无有言者。非易林。孰能证明之。易林无象外字。用以推易。始知易亦无象外字也。乃东汉人皆不知。故余谓西汉易说至东汉失传也。

明夷上六初登于天后入于地解

此与复崩来无咎。皆用覆象也。剥覆即为复。艮倒故曰崩来。晋离在上。故曰初登于天。晋覆成明夷。离在下。故曰后入于地。此其义东汉人皆知之。至用覆为易通例则不知。后惟朱震来矣鲜真知之。他皆半信半疑也。

明夷初九有攸往主人有言解

中爻震为人为主。三则为震之主。而与初相对成离。初至二形兑。三至二覆兑。正反两兑相对即相背。故有言。有言者。相争相讼。非祗有无也。此以离为有言。亦由易林推出也。易林蛊之明夷云。谗佞乱政。谗佞即有言也。又困之同人云。言多反复。亦以同人下离。离上下两兑口相背。故曰言多反复。有言确解。且离为有言之确解。此不啻焦氏特解明夷之有言也。又离之明夷云。使伯采桑。狠不肯行。与叔争讼。更相毁伤。争讼

即有言也。此其义。亦二千年长夜矣。第一不知有言为争讼。解为有无之有。第二不知有言之故。由两震言或两兑口相背。此等易说。至东汉即失传。故解困之有言。震之有言。无一有当。岂知焦氏易林会一一为讲说之。至明白也。而东汉人不解。后之说易者无虑千百家。遂皆不解。

明夷九三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解

九家以三可升上而猎于五。得据大阳首位。为得其大首。后说易者皆不能出其范围。独俞樾谓九家以大阳首位为大首。甚为不词。可谓善疑矣。特俞樾首当为道。古首道通用。获其大首即获其大道。义亦不协。兹以易林证之。大首者坎也。易林大有之既济云。大头明目。既济上坎下离。是以坎为大头。大头即大首。又小过之豫云。低头窃视。豫中爻坎。坎为头。坎陷。故低头。又大有之震云。韩子低头。亦以震互坎为低头。由是证明夷九三之大首。亦谓坎也。三体震。震南坎黑。故明夷于南。坎为获。亦见易林。左传震为杀。为威武。故震为狩。南既闇昧不明。故获其大首。言获其主恶也。非谓五也。凡古来易说。初视之而是。细按之而非。如此者。十盖六七也。幸易林尚存。能正之也。离亦为南。然曰南狩。则似非用离南。而用震南。与左传南国蹙义同。

明夷用中爻象独多

明夷中爻坎。坎为患难。为志。为大首。为疾。为心意。易皆用之。中爻震为言。为主。为人。为行。为往。为左。为马。为壮。为狩。为出。易皆用之。谓易无互象者。其谓之何。

家人九三家人嗃嗃悔厉吉妇子嘻嘻终吝解

侯果曰。嗃嗃。严也。嘻嘻。笑也。后儒解此。大概无出此义者。马融谓嗃嗃为和乐者。非。和乐则与嘻嘻无别矣。后儒偶有异解。如王夫之以嗃嘻为火声。皆不协洽。独同此一爻。忽嗃嗃而吉。忽嘻嘻而吝。忽曰失节。忽曰不失。此中必有故。不于象求其故。但曰严厉故吉。怠慢故吝。胡可哉。乃自东汉以来之说经者。鲜有及此。等于不说也。而张惠言理惠栋等。求其说而不得。乃本虞渐上九之说。谓三变受上成既济。故吉。三变受者。谓三变阴。与上升降。上来居三。三往上。成既济也。夫三当位。动则之不正。虞氏已自乱其之正之例。恐人嗤之。自谓行权宜无怪。是虞氏已自知其不当。然所以为此曲解者。以家人渐上九皆不当位而皆吉故也。乃惠氏等不知其谬。用其说以解吉义。以讹承讹。疑误后学。莫此为甚。兹易林未济之家人曰。言与心诡。佞贼为祸。夫曰心曰贼。则以家人中爻互坎也。坎上下正反两兑口相背。故曰言与心诡。曰佞贼。皆取象兑口也。九三之嗃嗃嘻嘻。亦以此也。而三下据阴。形艮。艮为制为慎。为笃实。为尊贵。见林林。有尊严之象。故其声嗃嗃。艮为家。故曰家人嗃嗃。由三视下取象也。故吉而不失。三上比阴形震。震为笑。乐有怠慢之声。故其声嘻嘻。震为子。四巽妇。故曰妇子嘻嘻。由三视上取象也。故吝而失节。其故全在九三上比下据之不同也。不然。以一爻忽吉忽吝。忽失忽不失。有是理哉。然非易林半象易林于既济每作三震。于未济每作三艮。及正覆之例。孰能证明哉。

蹇六二王臣蹇蹇象

易林以艮为臣。初不知其用何象。后思易遯九三云。畜臣妾吉。小过六二云。遇其臣。皆以艮为臣。而蹇下艮。亦曰王臣。易之以艮为臣。可谓至明矣。后之人不解林词者。因易象至东汉失传故也。易林。字字步趋周易者也。

睽六三爻词解

三体坎。坎为舆为曳。三在坎末。兑见。故曰舆曳。离为牛。掣。郑作?。牛角皆踊也。案此最得解。兑之为羊。亦取象于角。牛角与羊等耳。又易林大畜之睽云。伤破妄行。触壁抵墙。亦以角踊为说。不以牵掣为训。踊者。起也。言牛角腾踊上出也。天。马融云。黥凿其额曰天。郑注周礼司刑云。截鼻曰劓。虞诂亦与马同。惟此用旁通。东汉人则无一能知者。而以无妄二五上下为穿凿。岂知二阴之卦多矣。若用卦变。中孚又何不可。何必无妄。又东汉人知艮为鼻。不知额亦为艮。艮阳在上。易林凡言面言额鼻者皆谓艮。睽兑通艮。今艮伏兑。见而上毁。故曰黥额。艮形灭。故曰截鼻。全用旁通。非由卦变。又俞樾云。凡易皆以天为阳。今忽诂为黥额。无乃太异。考庄子德充符篇。鲁有兀者。释文曰。李云。刖足曰兀。其人兀且劓。犹困九五曰劓刖也。古文天作?[上兀下兀]。见玉篇。故兀误为天。案俞氏此诂。于象尤合。震为足。三震象半见。故刖足。又以天为刑。愚亦心异之。而不能求得马氏之所本。朱汉上云。易传髡曰天。以易象考之。易传是也。汉上善用覆。兑覆巽。巽寡发。故曰髡。亦切于马诂也。

睽上九用对像

睽上离。离对坎。坎为豕。为涂。为鬼。为车。为弧。为寇。为雨。易见离而像尽用坎。水火相逮不分也。后儒惟来知德氏窥见此旨。曰。此用错象坎。余皆以中爻坎为说。不本易林。皆与易林闇合。故夫来氏真有心得者也。后儒因不明此旨。因而不解易林。易林说巽而词象用震。说兑而词象用艮。如此者十盖五六也。后儒不解易。故亦不解易林矣。

余因易林无一字不根于象。而悟易亦然也。盖古圣人之制易词。皆澄心凝虑。目视卦象而为之。忽于甲有触即生甲象。忽于乙又有触即生乙象。而上下文不必相属。吉与凶不必其齐一。如睽卦之词。至易见矣。方喜马复。忽又见恶人。方见舆牛。忽又见人之天且劓。方见豕。又见鬼。方虑张弧。又喜遗壶。方虑寇。又冀雨。迷离闪灼。其词若不从卦象生。不发狂乎。而执者解困之有言不信。必与上文大人吉相属。解震上六震不于其躬于其邻。必与下婚媾有言相属。胡能通乎。

解六三负且乘致寇至解

易林于解。往往用半象。兹按解六三云。负且乘。致寇至。即用半象也。六三体离。离上艮下震。艮为负。震为乘。三正当其间。故负且乘。三上下皆坎。坎为寇。故曰致寇。自来说者皆不协。盖易原用半象。故易林本之也。

解上六公用射隼于高庸之上解

小过六五曰。公弋。即以震为公。易林需之归妹云。同公共母。归妹

上震。为公。故曰同公。又泰之豫云。庄公筑馆。亦以豫上震为公。解之上体震。故曰公。射亦震象。左传。晋筮遇复。云射其元。即以震为射。易林本之。艮之姤云。荷弓射鱼。姤通复。复下震。为射。坤为鱼。故曰射鱼。又巽之鼎云。矢石所射。鼎通屯。屯下震。为射。上坎为矢。艮为石。故曰矢石所射。解上震。故曰射。震为鹄。故亦为隼。伏巽为庸为高。盖解有重险。上六出重险之外。故象曰解悖。坎为悖也。公用射隼于高庸之上者。言居高庸之上而射隼。像卦形。故获坎为获。之。无不利。非自下射上也。虞翻以三为公。以离为隼。皆因卦象失传。故误也。

损大象君子以惩忿窒欲

此与颐之慎言语节饮食同也。损二至上亦颐也。此易用五爻互也。二至上正反两震言相对。有争讼象。故惩忿。惩忿即慎言语也。正反两艮手两震口相对。有争食相制象。故窒欲。窒欲即节饮食也。皆易林义也。易林萃之损云。张王子张。争财相制。坤为财。两艮手相对。故曰争曰制。又大畜之损云。两虎争斗。艮为虎。正覆两艮。故曰两虎相斗。夫曰相制。曰相斗。曰争。即惩忿窒欲之反也。皆以正覆对象也。而虞仲翔等以干为忿。以泰干初居上为惩忿。坤为欲。艮止为窒欲。后治汉易者奉此说。不敢异词。由易林证之。皆穿凿也。干形破即为惩忿。说尤可哂。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解

此与蹇解之利西南同也。蹇阳居五。曰往得中。又居坤中。坤西南。故曰利西南。解阳居四。前临二阴。曰往得众。坤为众。位西南。故亦曰

利西南。益阳居五中。下乘三阴。故曰利往。兼蹇解二义也。毛西河谓利往指否初之四。岂知彖明曰。利有攸往。中正有庆。五乃中正。四不中正也。而尚诩诩自得曰。攸往从来未解。然如此等解。不如不解也。至利涉大川。则指初言。初阳临坤。坤为大川。阳遇阴则通。故曰利涉大川。与损二之利有攸往同也。损二前临三阴。故利往。凡易言利往利涉者。义无不通。特坤水象至东汉失传。必以坎为大川。●●歧误。而解益之大川。尤扞格难通。虞翻云。三失正。动成坎。坎为大川。故利涉大川。大川象得矣。而利涉不知属谁。坎陷。初不利。五亦不利。又阳遇阳则窒。尤不利也。

益彖木道乃行解

虞翻谓三动成涣。涣舟楫象。巽木得水。故木道乃行。可谓●极。然坤即为水。依其解。巽木得坤水。岂不益当乎。惜虞不知此象必变坎始得水。多此波折。盖木道乃行者。即月令所谓行春令也。震木巽木。震为春。巽为夏初。正木德昌王之时。而中爻艮亦为木。反震亦为木。故曰木道乃行。不必因涉川而得舟楫为行也。以此为行。义小甚矣。

益彖其道大光解

大光之象。因互艮也。此与大畜彖之辉光。艮彖之其道光明。皆指艮言也。此其义。易林最多。乃至东汉而失传。郑康成解困卦。谓兑为暗昧。兑与艮对。兑为暗昧。艮当然为光明。乃康成知兑暗而不知艮光。至宋张浚说随九四。徐几说艮。吴澄说谦。始知之。乃至清又失。清治汉易者笃

守东汉人说。不敢越轨。遂以家法自囿矣。

损益十朋龟夬姤臀无肤解

易用覆象。莫此为着矣。损六五覆之。即益六二。故皆曰十朋龟。夬九四覆之。即姤九三。故皆曰臀无肤。其行次且。既济三即未济四。故皆曰伐鬼方。此与明夷上六之用晋覆。复彖之用剥覆。泰上六之用艮覆。大过九五之用巽覆。义通也。此皆由易林而得其会通也。乃东汉人除荀爽谓中孚两巽相对。虞翻谓大壮有反巽。余用者甚少。故吾谓东汉人于覆象半信半疑也。至龟象。则以损益皆互艮象。故皆曰龟。两贝为朋。言此龟值十朋也。

夬卦九四闻言不信及象聪不明解

此其义亦晦茫二千年矣。虞翻谓震为言。坎为耳。震坎不正。用半象。故闻言不信也。夫以震坎半见为不信。如此解经。谓之为通。其谁信之。清毛西河焦循姚配中惠氏父子之所释。愈不协矣。易说易象之失传。此尤显著。夫干为言为信。而兑口在上。与下干相背。相背即不信矣。是以易林姤之夬云。两人俱醉。相与背戾。心乖不同。讼争恟恟。夬干为人。兑先天居二。故曰两人。兑口与干背。故曰背戾。相背即相争相讼。故曰讼争恟恟。又坤之夬云。一簧两舌。妄言谬语。夬下干先天居一。故曰一簧。兑先天居二。故曰两舌。兑口与干言背。故妄言谬语。夫曰争讼。曰谬妄。即不信也。此不啻焦氏特解此爻词矣。又井之姤云。各引是非。姤反兑。与上干亦相背。故曰各引是非。又震之泰云。心与言反。泰中爻震兑。皆

与下干言相背。故曰心与言反。亦不信之批注也。千年之雾障。一旦而祛。能不于焦氏易林馨香祝之哉。至闻之为象。指半坎无疑。故象曰聪不明也。聪即闻。管子宙合篇闻审谓之聪是也。半坎耳不足。故曰聪不明。即俗所谓不明白。不明仍谓耳。非谓目。旧注谓耳曰聪。目曰明。各有所司。若聪谓耳。明又谓目者。岂知噬嗑上九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耳灭坎伏。故聪不明。专指耳言。亦不指离目。旧注误也。

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解

现行的周易六十四卦爻辞解读次序是错误的。 孔子及其后解易说卦之人没有排演过六十四卦,想当然地认为这排卦也像起房子那样从地基开始,表现在排卦说爻,就是把初爻从下面排起,并依此说爻解卦,实际上这大错特错了! 《系辞传》说“一阴一阳谓道”。按照一阴一阳的变化,如果初爻在下,从下面往上排卦(如现行六十四卦卦爻排列),那只能是倒金字塔型: 六爻:三十二阴三十二阳 五爻:十六阴十六阳 四爻:八阴八阳 三爻:四阴四阳 二爻:二阴二阳 初爻:一阴一阳 根本不成立!下面看看从上面往下面发展的结果: 初爻:一阴一阳 二爻:二阴二阳 三爻:四阴四阳 四爻:八阴八阳 五爻:十六阴十六阳 六爻:三十二阴三十二阳 越往下面越厚实,中心的吸引力就越强。宇宙本身目前还在成长、还在向外扩张,依靠的就是它内在的强大吸引力和生长力。 所以,六十四卦各卦的六爻解读次序应该是颠倒过来的: 卦象爻辞 六爻→初爻 五爻→二爻 四爻→三爻

三爻→四爻 二爻→五爻 一爻→六爻 什么是群龙无首?为什么群龙无首吉? 群龙无首,那是它向下发展了;吉,是因为它腾出了上面的空间: 一爻进二爻,腾出了两格的发展空间; 二爻进三爻,腾出了八格的发展空间; 三爻进四爻,腾出了24格的发展空间; 四爻进五爻,腾出了64格的发展空间; 五爻进六爻则腾出了160格的发展空间。 越往下,发展空间越大,这能不大吉大利吗?! 易学难学,因为它的排序,以及对它解读的次序都错了,弄得很多东西难以自圆其说,只得寻找其他方法加以解读。其实只需要排演一遍六十四卦就可以弄明白了。 地心说 证据呢? 把六十四卦排演一遍就清楚了!只是可惜排演的图很难做——我用优派,才八卦名打上去(爻象、数字都没大),这图就超标而无法继续了,不然看演易示图也会明白。但最好是自己排演一遍。 排演之后,你就会知道,这从初爻上排到六爻的方法才是“地心说”。 精神可嘉.但结论谬之千里. 世传的释经之作中,唯一没错的正是自下而上的读经方法. QUOTE:以下是引用西京闲居士在2004-3-14 17:19:58的发言: 精神可嘉.但结论谬之千里. 世传的释经之作中,唯一没错的正是自下而上的读经方法. 不演易不知易!

周易六十四卦

龙隐周易术数网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上下卦查阅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的,同样除以6取余数作为动爻。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5.卦爻辞只能大概占测事情发展趋势,如果需要更精细更专业的预测,请到“龙隐周易术数论坛”注册发帖。会有很多热心易友帮忙的。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卦序查阅:上经 1.乾为天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8.水地比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乾宫八卦卦辞详解--山地剥

山地剥 【原文】剥① : 不利有攸往。 【译文】剥卦: 有所往则不利。 【注释】① 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诫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 “落也。” 【原文】《彖》曰: 剥,剥也,柔变刚也①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 ② 。君子尚消息盈虚③ ,天行也。 【译文】《彖辞》说: 剥,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注释】① 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② 象,卦象所显示的恿义。③ 尚,遵循,尊尚。消,消散,消亡。息,生长。 【原文】《象》曰: 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 【译文】《象辞》说: 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① 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原文】 初六: 剥床以足① 。蔑贞② ,凶。 《象》曰: 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 初六: 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 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注释】 ① 剥,脱落。剥床以足,xx: 犹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释文》引马云: “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原文】 剥床以辨,蔑贞,凶① 《象》曰: 剥床以辨,未有与也②

易经-六十四卦(含爻辞说明)

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記載於《易經》,每一卦的圖像均由兩個八卦上下組合而成。各卦的含意可參見周易六十四卦列表。 卦名次序歌訣 南宋理學家朱熹著有《周易本義·卦名次序歌》: 乾坤屯蒙需訟師,比小畜兮履泰否; 同人大有謙豫隨,蠱臨觀兮噬嗑賁; 剝復無妄大畜頤,大過坎離三十備。 咸恆遯兮及大壯,晉與明夷家人睽; 蹇解損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繼; 艮漸歸妹豐旅巽,兌渙節兮中孚至; 小過既濟兼未濟,是為下經三十四。 目錄 ? 1 卦名次序歌訣 ? 2 六十四卦構成表 ? 3 分宮卦象次序表 o 3.1 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 ? 4 Unicode 編碼 ? 5 參見 ? 6 參考文獻 ? 7 外部連結

六十四卦構成表

分宮卦象次序表 ?以八卦中「乾坎艮震」為陽四宮;「巽離坤兌」為陰四宮。每宮陰陽八卦。 ?遊魂卦:表示由內在的思想,變成行動,由行動影響到外在的環境,現在又是外在的環境,又壓迫自己內在的思想發生了變,遊魂尌是這樣回來的。 ?歸魂卦:意思是回到本位了,內卦變成原位。 分宮卦象次序的變化 1.本體卦 2.初爻變:內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3.第二爻變:內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4.第三爻變:內卦方面,山地、天澤、雷火、風水對調。 5.第四爻變: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6.第五爻變:外卦方面,風山、雷澤、天火、地水對調。 7.第四爻變回原爻(遊魂卦):外卦方面,天風、水澤、火山、雷地對調。 8.內卦變回本體卦(歸魂卦):內卦方面,天地、山澤、火水、風雷對調。

元、亨、利、貞等字的意義 在周易原文裏,我們常常會見到「元亨利貞」、「悔」、「咎」和「有孚」等等的字眼,這些都是卦爻辭中用來說明吉凶的標誌。簡單地講: 「元」是開始的意思; 元吉即是大吉;元亨即是大亨 「亨」是通暢; 「利」是有益; 無不利是所幹事物很有利;無所利是所幹事情皆無利;利某或不利某指對 某人或某事或某方向有利或不利 「貞」是占卜的意思; 貞吉是所占事吉;貞凶是所占事凶;貞厲是所占事有危險;可貞是所占事可行;利貞是所占事有利 「悔」是後悔、憂慮; 有悔是有困厄;悔有悔是困憂之事接踵而至;無悔是無困憂;悔亡是過去的困憂經已消失 「咎」是災患; 為咎是將成為災患;匪咎是指不是災患;何咎是不構成甚麼災患;無咎即無災患 「吝」是艱難; 小吝是遭遇小人而艱難;終吝是到最後還是艱難;貞吝是所占的事將遇艱 難 「厲」是危險的意思; 有厲是有危險 「孚」是誠信; 「吉」是吉利; 「凶」是禍殃 「濟」是完成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周易64卦详解完整版】 乾为天第一 【原文】乾①。元亨、利贞②。 【译文】乾卦:大吉大利,吉利的贞卜。 【注释】①乾,卦名。《周易》以卦为单位,全书共六十四卦。每卦有四个组成部分。即卦画、卦名、卦辞、爻辞。易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最小的单位是爻,基本单位是经卦,每卦由二个经卦,或者说由六爻组成。经卦有八个,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它们分别代表八种类别的自然物质,如乾代表天文之事,坤代表地理之事,卦象是比较单纯的。八个经卦互相重迭构成六十四卦。经卦两两相重就产生了具有内部关系的复合卦象。根据八个经卦所代表事物的物理属性,从而形成了相制相克、相和相应的一系列矛盾,用以象征性地概括表示自然、社会的种种现象。卦辞、爻辞,以及《彖》、《象》,即是从不同角度对这些矛盾进行解说,从而判定物象人事的凶吉。组成各卦的两个经卦,

又依其位置称为上卦与下卦。上卦又称为外卦,下卦又称为内卦。这种位置区分与卦象、爻位联系起来,也是分析卦、爻意义的重要的结构关系。本卦是同卦相叠(乾下乾上)。六画都是阳爻(阳爻,参见本卦初九爻题注),用以象天,喻龙,比喻有才德的君子。后人说《易》多附会,将其象征意义广泛推衍,用以代表纯阳刚健的事物,以及与此相关联的人伦义理概念(可详《说卦》各篇)·②元亨、利贞,是两个贞兆辞。《易卦》的卦、爻之辞可以从很多角度上进行分析。大概可归纳为三种类型:一是贞事辞,它记录着占筮的具体事情;二是贞兆辞,它指占筮时神灵感应的兆示,如吉、凶之类;三是象占辞,它记录着日常生活中一些异常现象,比如说梦境中的现象,用以向神灵卜问其吉凶。元,大。亨,通。利贞,《说文》:“贞,卜问也。”利贞,犹言吉利的贞卜。 【原文】《彖》曰①:大哉乾元②,万物资始③,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⑤。态呀终笔⑥,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⑦。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⑧。首出庶物,万国咸宁⑨。 【译文】《彖辞》说:伟大啊,上天的开创之功。万物依赖它获得生命的胚胎,它们统统属于上天。云在飘行,雨在降洒,繁殖万物,赋予形体。太阳运行,升上降下,出东没西,向南朝北,六方位置,依太阳的轨迹而得以确定。太阳驾驶着六条飞龙在空中有规律的运行。这种运行变化,形成季节气候,万物从而在大自然中找到适合生存的地位。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全面和谐的关系,于是达到普利万物,正常循环的境界。天的功德超出万种 物类,给万国带来普遍的康宁。 【注释】①彖(tuan团去声),《周易正义》:“彖,断也,断定一卦之义,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按上下卦查阅
上 1乾

2 兑泽 3 离火 4 震雷 5 巽风 6 坎水 7 艮山 8 坤地
下卦

1 乾天 乾为天 泽天夬 火天大有 雷天大壮 风天小畜 水天需 山天大畜 地天泰
2 兑泽 天泽履 兑为泽 火泽睽 雷泽归妹 风泽中孚 水泽节 山泽损 地泽临
3 离火
天火同 人
泽火革
离为火
雷火丰 风火家人 水火既济 山火贲 地火明夷
4 震雷 天雷无 泽雷随 火雷噬嗑 震为雷 风雷益 水雷屯 山雷颐 地雷复

5 巽风 天风姤 泽风大 火风鼎 雷风恒 巽为风 水风井 山风蛊 地风升

6 坎水 天水讼 泽水困 火水未济 雷水解 风水涣 坎为水 山水蒙 地水师
7 艮山 天山遁 泽山咸 火山旅 雷山小过 风山渐 水山蹇 艮为山 地山谦
8 坤地 天地否 泽地萃 火地晋 雷地豫 风地观 水地比 山地剥 坤为地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 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 象和动爻。比如 482,则上卦为 4 为震,下卦为 8 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 2,然后查看动爻 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 《象》 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 8 的,除以 8 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 6 的,同样除以 6 取余数作为动爻。 比如 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 1 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 6 看最后一 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 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 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
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

《周易·谦》卦辞、爻辞别解

通观《周易》全书,无一卦全吉,总是有吉有凶,勉强说有,只有《谦卦》。《谦卦》卦辞、爻辞全吉,虽说这种全吉也只是相对而言的,但它仍然是整部《周易》里极为难得的一卦。为什么《谦卦》全吉,其它六十三卦总是有吉有凶,这其中既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也与《谦卦》本身的卦义有着密切的关系。首先,我们来看卦辞:“谦,亨,君子有终”。“谦”是卦名,但这卦名本身就包蕴着丰富的内涵。《易·系辞上传》:“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谦乃谦恭之意。《易·系辞下传》:“谦以制礼”。《史记·乐书》也说:“故礼主其谦”。裴驷《史记集解》引王肃注:“谦自谦损也”。此又处处讲理,懂得礼貌,也即谦虚之意。《左传昭公五年》杜预注:“谦道卑退”。孑L颖达疏:“谦是卑退之意。”此又明确告诉我们,谦乃谦卑退让。《易·杂卦传》:“谦轻。”韩康伯注:“谦者,不自重大。”《释文》:“谦,卑退为义,屈己下物也。”更进一步地阐发了谦卑退让的意义。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谦具有谦恭、谦虚、谦卑、谦让等诸多意义。后面的“亨”,高亨在《周易古经今注》里说:“亨即享字。古人举行享祀,曾筮遇此卦,故记之曰亨。”古人比较迷信,常常依靠卜筮来决定行事与否,尤其以为在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时进行占卜,才可得到神灵的福佑。“亨”正是这种占卜活动的真实记录。我们可以这样说,古人以极其谦恭、虔诚的态度进行祭祀,在祭祀时卜到了这一卦,而这一卦所阐释的意义恰恰是要求卜卦的人做事应该谦恭、谦虚、谦卑、谦让,不应自高自大。循着卦义去做就是吉利,反之则是不吉利的。从卦象上看,《谦卦》是坤在上,艮在下,画出来就是。内卦艮为山居下,外卦坤为地在上。本来是山高地低,现在却是地在山上,似乎有些不可思议。按一般的解释是,高山将自己贬低到地的下面,即为谦虚。也可通,但既不形象,也未能将卦形意义阐释清楚。我们认为,可作这样的理解,山的最高处是一块平地,而这块平地呢,又在山顶上。也即是说,山很高了,但高没有什么用,高要能下才好,这就是“屈己下物也。”山顶上面是平地,意即最高处要是最平凡的,最平凡最恭下就是谦。然而真正能达到这种境界的人不多,谁能达到,唯有君子。因此,紧接着“亨”强调了一句“君子有终”。关于“君子有终”的解释,一般都认为应该是:君子有好的结果。当然这种解释也有它的道理,意思是说,君子有谦虚的美德,所以君子有好的结果。或者说,只有君子才会有这种谦逊的美德,所以君子才会有好的结果。但是,与君子相对的是小人,小人如果有了这种美德,难道不会有好的结果吗?答案显然也是肯定的。因此,问题的症结不仅在于有没有这种美德,这种美德人人都可以有,关键在于谁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这种美德,小人显然是做不到的,只有君子才能做到,也只有君子才能在任何时候谦恭、谦虚、谦让。不论是祭祀时的毕恭毕敬,还是为人处世时的谦卑退让,君子都能做到始终如一,即使处在很高的位置,君子也能做到平实、平凡、恭下,也只有君子才能真正达到这种境界,这才是“君子有终”的真正含义。按:“终”字在甲骨文中像人体的”踵”部位,人体从首始,踵终。这是终的本义。此处用本义,即君子有自始至终坚持谦逊的美德。另据《诗经·大雅·荡》:“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句意是:没有谁没一个好的开始,但很少能坚持到底。“有终”也是坚持到底的意思。《诗经》与《易经》基本上是同一时代的作品,用语习惯应当一致,可作“君子有终”的有力佐证。在这里,《周易》的作者明确告诫大家,谦逊是一种极为难得的美德,这[!--empirenews.page--]种美德必须始终保持,君子能够保持这种美德,所以是吉利的;小人三心二意,没有定性,即或一时有了这种美德,但终究不能坚持,所以小人是不吉利的。证之于谦卦《彖传》,也可见一斑。《彖》曰:“谦亨,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从这几句话里可以明显看出,不论天道,地道,人道,还是鬼神之道,都是厌恶满盈,喜好谦虚,“谦受益,满招损”。所以说,谦虚尊贵,像太阳一样光明,谦卑的法则是不可逾越的,只有君子能够善始善终。《彖传》对《谦卦》的阐释,格调如此之高,可见儒家是如何尊崇谦虚,而中国几千年来也一直推崇谦虚谨慎,这一卦没有不吉利的断词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了解了整个《谦卦》的卦义,然后我们再来依次解释各爻爻辞。初六,谦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巽宫八卦卦辞详解--风雷益

风雷益 【原文】益①: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译文】益卦:筮遇此爻,利于有所往,利于涉水渡河。 【注释】①益,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震下巽上)。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其势愈增。所以卦名曰益。与损卦之义,互相对立,构成一个统一的组卦。参见前注。 【原文】《彖》曰:益,损上益下①,民说无疆②,自上下下③,其道大光④。“利有攸往”,中正有庆⑤。“利涉大川”,木道乃行。益动而巽⑥,日进无疆。天施地生,其益无方⑦。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译文】《彖辞》说:益,就是指减轻赋役,苏解民困,这样老百姓就会欢喜无边。君上谦卑,深入民间,体察民意,那么他的道义广庇四方。益卦辞说“利于有所往”,因为九五、六二分别居于上卦下卦中位,像君臣百姓,各守其道,所以吉庆安宁。卦辞又说“利于涉水渡河”,因为益的上卦为巽,巽为木,下封为震,震义为动,这一卦象表示刳木为

舟,浮水而行,平安顺利。巽义为谦逊,敢于作为而心怀谦逊,其事业必定与日俱进,不可限量。上天泽润万物,大地生育万物,天地对于万物一视同仁,泽惠无边。天地对于万物,君上对于百姓,施恩布惠的主要原则是:贵在及时,要在应急。 【注释】①损上益下,正与损卦《彖辞》“损下益上”对待而亩,参见前注。②说,借为悦。无疆,犹言无边。③下下,前一“下”为动词,犹言深入;后一“下”用如名词,即下层,犹言民间。④光,借为广。⑤中正有庆,此以六二、九五爻象、爻位为据。六二阴爻居阴位(第二位为阴位),处下卦中位。九五阳爻居阳位(第五爻为阳位),处上卦中位,是正得其位。《彖辞》又以六二喻臣民,九五喻君王,像君臣百姓各安其位。⑥益动而巽,益指益卦。上卦为震为动,下卦为巽为谦。敢为而谦逊,是益卦的义蕴。⑦方,《广雅?释诂》:“方,类也。”无方,犹言不分种类,不分地域,一视同仁。 【原文】《象》曰: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译文】《象辞》说:本卦上卦为巽,巽为风;下卦为震,震为雷,风雷激荡,是益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惊恐于风雷的威力,从而见善则从之,有过则改之。 【原文】 初九:利用为大作①,元吉,无咎②。 《象》曰:元吉,无咎,下不厚事也③。 【译文】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按上下卦查阅
上 卦
下卦
1乾 2 兑泽 3 离火 4 震雷 5 巽风 6 坎水 7 艮山 8 坤地

1 乾天 乾为天 泽天夬 火天大有 雷天大壮 风天小畜 水天需 山天大畜 地天泰
2 兑泽 天泽履 兑为泽 火泽睽 雷泽归妹 风泽中孚 水泽节 山泽损 地泽临
天火同
3 离火
泽火革

离为火
雷火丰 风火家人 水火既济 山火贲 地火明夷
天雷无
4 震雷
泽雷随 火雷噬嗑 震为雷

风雷益
水雷屯
山雷颐
地雷复
泽风大
5 巽风 天风姤

火风鼎
雷风恒
巽为风
水风井
山风蛊
地风升
6 坎水 天水讼 泽水困 火水未济 雷水解 风水涣 坎为水 山水蒙 地水师
7 艮山 天山遁 泽山咸 火山旅 雷山小过 风山渐 水山蹇 艮为山 地山谦
8 坤地 天地否 泽地萃 火地晋 雷地豫 风地观 水地比 山地剥 坤为地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 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 象和动爻。比如 482,则上卦为 4 为震,下卦为 8 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 2,然后查看动爻 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 《象》 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 8 的,除以 8 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 6 的,同样除以 6 取余数作为动爻。 比如 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 1 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 6 看最后一 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 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 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 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 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 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 ▄▄)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卦序查阅:上经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8.水地比
1.乾为天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9.风天小 10.天泽 11.地天 12.天地 13.天火 14.火天 15.地山 16.雷地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 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 的,同样除以6 取余数作为动爻。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 :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 :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 ▄▄)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卦序查阅:上经 8.水地比 9.风天小10.天泽11.地天 畜履泰12.天地 否 13.天火14.火天 同人大有 15.地山 谦 16.雷地 豫 1.乾为天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周易六十四卦速查表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按上下卦查阅 简易占卜法: 1.随机(比如翻书,抽扑克,看时间,随心报数...)取三个数,可以是三个均一位的数,也可以是三个多位数。然后以第一个数为上卦,第二个数为下卦,第三个数为动爻,根据上表求出卦象和动爻。比如482,则上卦为4为震,下卦为8为坤,得雷地豫卦。动爻为2,然后查看动爻的爻辞和白话注解即可大概知道吉凶。雷地豫卦二爻:六二:介于石①,不终日。贞吉。《象》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 2.上下卦数大于8的,除以8取余数作为卦数;动爻数大于6的,同样除以6取余数作为动爻。比如17,25,19,得乾为天初爻(动爻数余1看“初爻”,即是第一爻;动爻数余6看最后一爻,即是“上爻”)动。求出乾为天初爻爻辞为:初九①:潜龙勿用②。 3.对爻辞含义的理解必须找出字面意思与所测事情的内在合理联系,不可望文生义。因为爻辞只不过是古代人们根据当时的社会生活内容和他们自己的理解给卦爻添加的注释,并未穷尽卦爻本身的丰富内涵,更不可能在字面上包含现代生活的内容。 4.爻辞的理解可以结合一些辅助的规则进行更深入的判断: a.“内卦为体,外卦为用”:内卦代表求测的主体,代表自己,我方;外卦代表求测的客体,外界环境,对方。动爻在外卦,那么爻辞主要反映外界环境,或者对方的情况和状态;动爻在内

卦,则爻辞主要反映我方的信息。 b. “老阳为过去之事,老阴为将来之事”:阳为实,阴为虚,所以阳爻(▄▄▄▄▄)表示已经成型已经发生的事情,阴爻(▄▄▄▄)代表尚未成型尚未发生的事情。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 > 按易经原文卦序查阅 按卦序查阅:上经 1.乾为天 2.坤为地 3.水雷屯 4.山水蒙 5.水天需 6.天水讼 7.地水师 8.水地比 9.风天小 畜10.天泽 履 11.地天 泰 12.天地 否 13.天火 同人 14.火天 大有 15.地山 谦 16.雷地 豫 17.泽雷 随18.山风 蛊 19.地泽 临 20.风地 观 21.火雷 噬嗑 22.山火 贲 23.山地 剥 24.地雷 复 25.天雷无妄26.山天 大畜 27.山雷 颐 28.泽风 大过 29.坎为 水 30.离为 火 按卦序查阅:下经 31.泽山 咸32.雷风 恒 33.天山 遯 34.雷天 大壮 35.火地 晋 36.地火 明夷 37.风火 家人 38.火泽 睽 39.水山 蹇40.雷水 解 41.山泽 损 42.风雷 益 43.泽天 夬 44.天风 姤 45.泽地 萃 46.地风 升 47.泽水 困48.水风 井 49.泽火 革 50.火风 鼎 51.震为 雷 52.艮为 山 53.风山 渐 54.雷泽 归妹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乾宫八卦卦辞详解--山地剥

山地剥 【原文】剥①:不利有攸往。 【译文】剥卦:有所往则不利。 【注释】①剥,卦名?本卦是异卦相叠(坤下艮上)。本卦上卦为艮,艮为山,下卦为坤,坤为地。高山屹立于大地,风雨侵蚀,山石剥落。警诫君王提防小人与政,侵凌君子,剥蚀国家。所以卦名曰剥。剥,《释文》引马云:“落也。” 【原文】《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①。“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②。君子尚消息盈虚③,天行也。 【译文】《彖辞》说:剥,剥落,意思是阴柔太盛,使阳刚剥落。“有所往则不利”,因为爻象表明小人势力正强。下卦为坤,义为顺,上卦为艮,义为止,委曲求全,静止无为,这是观察形势作出的结论。君子应该遵循消长盈虚的规律,因为这是天道。 【注释】①柔变刚,本卦五阴爻在下,一阳爻在上,是阴柔太盛,足以压倒阳刚。②象,卦象所显示的恿义。③尚,遵循,尊尚。消,消散,

消亡。息,生长。 【原文】《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①。 【译文】《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①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原文】 初六:剥床以足①。蔑贞②,凶。 《象》曰:剥床以足,以灭下也。 【译文】 初六:床足脱落。无须占问,这是凶险之象。 《象辞》说:床足脱落,这是自毁根基。 【注释】 ①剥,脱落。剥床以足,王弼注:“犹云剿床之足也。”②蔑,《释文》引马云:“蔑,无也。”蔑贞,犹言无须卜问。或读蔑为梦,蔑贞,梦之占问。译文不取。此爻“剥床以足”及六二“剥床以辨”,六四“剥床以肤”皆为象占之辞,即这种现象皆梦中所见,为其异常,故拈蓍以占其凶吉。 【原文】

《周易六十四卦详解》--坎宫八卦卦辞详解--泽火革

泽火革 【原文】革①:巳日乃孚②,元亨,利贞。悔亡。 【译文】革卦:祭祀之日用俘虏作人牲,亨通,吉利的卜问。没有悔恨。 【注释】①革,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离下兑上)。上卦为离,离为火;下卦为兑,兑为泽。水下浇而火上腾,水火相克,在水火的斗争中,万物变化,有生有灭。然而生者又复灭,灭者又复生,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社会言,夫妻不睦则家庭变故,君臣不睦则王朝更替,然而,家庭还将延续,王朝还有代兴。都体现了出陈布新的规律,所以卦名曰革。革,《杂卦》:“去故也。”②巳,借作祀,祭祀。孚,古俘字。这里用如动词,意为用俘虏为人牲。 【原文】《彖》曰:革,水火相息,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曰革。“巳日乃孚”①,革而信之。文明以说②,大“亨”必正③。革而当,其“悔”乃“亡”④。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

矣哉。 【译文】《彖辞》说:革卦的上卦为兑,兑为泽;下卦为离,离为火。又兑为长女(?),离为中女。这一卦象昭示的意义是:水火相聚则互相克制,二女共事一夫则互相争妒,矛盾着的双方,都力图克制对方,所以卦名为革。卦辞说:“祭祀之日,将美政善行禀告于鬼神”,王侯既能施行文明政教,民众自然喜悦拥戴,因而他的道德称得上是伟大、完美、贞正。除旧布新,改革得当,隐伏的灾祸就会消除。天地变革时令而成四季之气候。汤武取代桀纣,这是顺天应命的义举。依时变革,就能使天地常新,显示出伟大的作用。 【注释】①巳日乃孚,《象辞》释“巳日”为祭祀之日。释“孚”为忠信,与经意有异。参见前注。②文明以说,《象辞》认为革卦的下卦为离,离义为文明,像侯王施行文明政教,下卦为兑,兑义为悦,像人们喜悦拥戴。③大“亨”以正,此句是对卦辞“元亨,利贞”的改造,改变了它原来的意义和语法结构。此句为并列结构,以,连词。大,伟大。亨,完美。正,贞正。④悔,灾难。亡,消亡,消除。 【原文】《象》曰:泽中有火,革。君子以治厤明时①。 【译文】《象辞》说:本卦外卦为兑,兑为泽;内卦为离,离为火。内蒸外煏,水涸草枯,如同水泽之中,大火燃烧,这是革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了解到泽水涨落,草木枯荣的周期变化,从而修治历法,明确时令。 【注释】①厤,《集解》本作历,即后起之曆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