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精)

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精)
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精)

未来陆战场的四大特征

现代高技术的发展,使未来陆战场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四大特色。

一、未来陆战场作战将在“透明”状态下展开,隐蔽大规模兵力机动和战略部署的企图更加困难。随着信息探测技术的迅速发展,军事强国已经形成以侦察卫星、侦察飞机、各种雷达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全方位、全天时、高分辨率的综合探测监视体系,陆战场的一切部署、设施和活动都可能在对方的掌握之中。可以预想,未来的陆战场将变得更加“透明”,部队作战行动保持隐蔽和突然更加不易。

二、未来陆战场上,“非接触”作战样式将给传统的“近战歼敌”战法带来巨大冲击。古往今来,近距离交战历来是陆战的基本模式。而在高技术环境中,这种面对面近距离交战模式将受到远程打击兵器的强劲挑战。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告诉我们,陆战场攻防双方在互不见面的情况下实施非接触作战已不是天方夜谭。最近,美军还明确提出了“脱离接触”、“间接攻击”的防区外打击敌人理论。俄军也认为“远距离战斗将在未来作战中占据主导地位”。

三、未来陆战场作战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显著增强,能否拥有制信息权成为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过去,陆战场作

战实现战争目的的基本方式是杀伤对方的有生力量,交战双方谁拥有大量的军队,谁就拥有战争优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武器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支援保障系统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已成为连接作战和保障力量的纽带和桥梁。制信息权已经成为夺取战争优势的关键因素。谁有更好的战场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谁就能拥有战场的主动权。

四、未来陆战场的作战空间将大大扩展,对军队进行全方位的战场控制和全时空的战场机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武器装备技术含量的不断提高,现代陆战场的作战空间正在迅速扩展。这主要表现在陆军远距离打击能力大大提高,战场纵深不断扩大;以武装直升机为代表的空中突击力量不断加入陆军行列,陆军的作战空间逐步向三维方向发展;随着陆军远距离机动能力和空中机动能力的增强,使得垂

直包围、迂回穿插等战法的运用更为频繁。战场空间的这些变化,使传统的大兵团“逐次推进”、“阵地攻防”的作战方式面临着“过时”的可能。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知觉的基本特征包括: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认识是感觉,对同一事物的各种感觉的结合,就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整体的认识,也就是形成了对这一物体的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是各种感觉的结合,它来自于感觉,但已不同于感觉。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类似的,但对它的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色的;但医生还能看出里边的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没有医学知识的人就看不出来。 知觉虽然已经达到了对事物整体的认识,比只能认识事物个别属性的感觉更高级了,但知觉来源于感觉,而且二者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现象,都属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所以感觉和知觉又有不可分割的联系。在现实生活中当人们形成对某一事物的知觉的时候,各种感觉就已经结合到了一起,甚至只要有一种感觉信息出现,都能引起对物体整体形象反映。例如,看到一个物体的视觉包含了对这一物体的距离、方位,乃至对这一物体其他外部特征的认识,所以,现实生活

中很难有单独存在的感觉,单一或狭隘感觉的研究往往只能产生于实验室中。 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感觉和知觉是不同的心理过程,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即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可见,知觉比感觉复杂。 感觉和知觉有相同的一面。它们都是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反映,如果事物不再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那么我们对该事物的感觉和知觉也将停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如果要想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光靠感觉和知觉是不行的,还必须在感觉、知觉的基础上进行更复杂的心理活动,如记忆、想象、思维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我们感觉到的事物的个别属性越多、越丰富,对事物的知觉也就越准确、越完整,但知觉并不是感觉的简单相加,因为在知觉过程中还有人的主观经验在起作用,人们要借助已有的经验去解释所获得的当前事物的感觉信息,从而对当前事物作出识别。 总之,知觉的产生以头脑中的感觉信息为前提,并且同感觉同时进行。但知觉却不是各种感觉的简单总和。因为在知觉中除了包含感觉之外,还包含记忆、思维和言语活动等等。知觉属于高于感觉的感

大数据的基本特点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科技发达,信息流通,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生活也越来越方便,大数据就是这个高科技时代的产物。随着云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那么,大数据的基本特点有哪些呢? 首先是体量巨大,种类繁多。互联网搜索的发展、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覆盖和微博等社交网站的兴起,产生了无穷无尽的各种数据内容。数据类型日益繁多,例如视频、文字、图片、符号等各种信息,发掘这些形态各不相同的数据流之间的相关性是大数据的最大优点。比如供水系统数据与交通状况比较可以发现清晨洗浴和早高峰的时间密切相关,电网运行数据和堵车时间地点有相关性,交通事故率关联睡眠质量等。 其次是开放公开,容易获得。大数据不仅存在于特定的政府机构和企业组织,而是社会生活生产过程中自动产生存储的。电信公司积累客户的电话沟通记录,电子商务网站整合消费者的各种信息,企业通过挖掘海量数据可以增强自身能力,改善运营服务,提供决策支持,

实现商业智能进而为企业带来高额经济效益回报,发现企业发展的特殊规律。例如在今天,越来越多的商业组织和政府机构大量组织收集微博上的海量信息,分析个人特征和属性标签,预测社会舆情、电影票房或者商业机会。开放公开容易获得的数据源成为大数据时代的基本特征,产生巨大的社会影响。 再次是重视社会预测。预测是大数据的本质特征。在大数据时代,预见行业未来的能力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最近美国Netflix公司推出《纸牌屋》,即通过采集其3000万用户的播放动作,包括打开、暂停、快进、倒退等动作,分析其注册用户的几百万次评级与搜索。 最后是重视发现而非实证。大数据则重视数据,创造知识,预测前景,探索未知,关注现象,发现机遇。预见未来依靠自下而上的数据收集处理,不依赖理论假设的前提下去发现知识,预知未来,洞察趋势,找到规律。例如沃尔玛超市经过大数据技术分析海量交易数据,察觉周末如果男人买婴儿尿布的同时会顺便买啤酒的独特现象。通常数据挖掘不做刻板假设,具有未知性,但结果有效并且实用。 以上就是全部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黄煌

我常用的调体经方 黄煌 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46 黄煌,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 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中医基础扎实,精于临床,多年来在传统中医研究领域中敢于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编著了多本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中医学著作,发表了80多篇有新观点的学术论文,许多著作被多次重印,并翻译成日文、韩文出版。并多次应邀赴外讲学,受到国内外中医界的广泛关注。 主要著作有《张仲景五十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医案助读》及《中医临床传统流派》等,并主编《方药心悟》、《方药传真》及《经方100首》等。 一、大柴胡汤 通里攻下方,主治以心下按之满痛为特征的疾病。 【常用剂量】柴胡20克、黄芩10克、制半夏15克、枳壳30克、白芍20克、制大黄10克、干姜5克、红枣20克 【体质要求】体格壮实,以中老年较多。上腹部充实饱满,胀痛,进食后更甚,按压轻则为抵抗感或不适感,重则上腹部有明显压痛,腹肌紧张;多伴有嗳气、恶心或呕吐、反流、便秘、舌苔厚等。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肥胖、胆囊炎、胆石症、胰腺炎、支气管哮喘等。 【主治疾病谱】胰腺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炎性胆囊息肉、胆石症、高脂血症、脂肪肝,胆汁返流性胃炎、食道裂孔疝、胃窦炎、消化道溃疡穿孔、肠梗阻、肠道易激综合症,肺癌、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中风、心律不齐、心动过速,肥胖症、糖尿病胃轻瘫、甲状腺疾病(甲状腺腺瘤、甲亢、甲减等)、干燥综合征,乳腺癌术后调理、乳腺小叶增生、乳腺囊肿、溢乳、痛经、闭经、多囊卵巢,肾结石急性发作、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 【加减法】烦躁、心下痞者,合三黄泻心汤;脸红、小腹压痛、小腿皮肤干燥、舌暗等瘀血证候者,合桂枝茯苓丸;焦虑、腹满胀气者,合栀子厚朴汤;咽喉异物感者,合半夏厚朴汤;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心悸、失眠或伴有急性感染者,合黄连解毒汤;哮喘痰稠难咯者,合排痰散(即《金匮》排脓散);胸痛、痰黄,便秘者,合小陷胸汤。 二、桂枝茯苓丸 古代的下死胎方,现代临床常用的活血化瘀方。主治以气上冲、少腹急结、肌肤甲错为特征的病症。 【常用剂量】桂枝15克、茯苓15克、赤芍15克、丹皮15克、桃仁15克 【体质要求】体格比较健壮,成年人多,中老年人更多。面色多红或潮红,或暗红,或发青,或面部皮肤粗糙或鼻翼毛细血管扩张,眼圈发黑,唇色暗红、舌质暗紫暗淡,舌边紫色或舌底静脉怒张等。皮肤干燥易起鳞屑,特别是下肢皮肤更为明显,或小腿易抽筋,静脉曲张,不能久行,或下肢浮肿或独脚肿,或下肢肌肉有绑紧感,或下肢皮肤色暗,发黑,膝盖以下发凉,易生冻疮,足底龟裂、鸡眼。腹部大体充实,尤其是小腹部。有的患者脐两侧尤以左侧下腹更为充实,触之有抵抗,主诉大多伴有压痛。患者容易有腰痛、腿疼、痔疮、

大数据的4V特征

大数据的4V特征 近几年很多领域都在讨论如何发展和运用大数据,那么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的特征是什么?好多人不怎么了解,下文对这些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大数据(Big Data) 大数据是指那些超过传统数据库系统处理能力的数据。它的数据规模和转输速度要求很高,或者其结构不适合原本的数据库系统。为了获取大数据中的价值,我们必须选择另一种方式来处理它。数据中隐藏着有价值的模式和信息,在以往需要相当的时间和成本才能提取这些信息。如沃尔玛或谷歌这类领先企业都要付高昂的代价才能从大数据中挖掘信息。而当今的各种资源,如硬件、云架构和开源软件使得大数据的处理更为方便和廉价。即使是在车库中创业的公司也可以用较低的价格租用云服务时间了。对于企业组织来讲,大数据的价值体现在两个方面:分析使用和二次开发。对大数据进行分析能揭示隐藏其中的信息。例如零售业中对门店销售、地理和社会信息的分析能提升对客户的理解。对大数据的二次开发则是那些成功的网络公司的长项。例如Facebook通过结合大量用户信息,定制出高度个性化的用户体验,并创造出一种新的广告模式。这种通过大数据创造出新产品和服务的商业行为并非巧合,谷歌、雅虎、亚马逊和Facebook它们都是大数据时代的创新者。 (二)大数据的4V特征 大量化(V olume):企业面临着数据量的大规模增长。例如,IDC最近的报告预测称,到2020年,全球数据量将扩大50倍。目前,大数据的规模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指标,单一数据集的规模范围从几十TB到数PB不等。简而言之,存储1PB数据将需要两万台配备50GB硬盘的个人电脑。此外,各种意想不到的来源都能产生数据。 多样化(Variety):一个普遍观点认为,人们使用互联网搜索是形成数据多样性的主要原因,这一看法部分正确。然而,数据多样性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新型多结构数据,以及包括网络日志、社交媒体、互联网搜索、手机通话记录及传感器网络等数据类型造成。其中,部分传感器安装在火车、汽车和飞机上,每个传感器都增加了数据的多样性。 快速化(Velocity):高速描述的是数据被创建和移动的速度。在高速网络时代,通过基于实现软件性能优化的高速电脑处理器和服务器,创建实时数据流已成为流行趋势。企业不仅需要了解如何快速创建数据,还必须知道如何快速处理、分析并返回给用户,以满足他们的实时需求。根据IMS Research关于数据创建速度的调查,据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拥有220亿部互联网连接设备。 价值化(Value):大量的不相关信息,浪里淘沙却又弥足珍贵。对未来趋势与模式的可预测分析,深度复杂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Vs传统商务智能(咨询、报告等) 蚁坊软件在舆情大数据处理中注重大量化、多样化、快速化、价值化,凭借自身的大数据平台为客户提供舆情应用服务,其中鹰击提供微博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正是基于这四个维度,其舆情“早发现”的能力显著领先竞争对手,为舆情早报告、早响应提供先机;而蚁坊软件旗下的另外一款典型产品,则是从多样性(全网)、快速性方面独有优势——鹰眼提供全网舆情监测分析服务,方便客户“速读网”,掌控舆情发展态势。

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知觉的特性》说课稿 刘彦惠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本节出自河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幼儿的感觉和知觉》,第 二节幼儿的知觉,二知觉的特性。 1、本节内容的地位:本节内容是第四章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整本教材的重点内 容。 2、与前后知识的关系:它是学习了感觉极其特性以及知觉的概述等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了巩固和深化,又为将来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该理论进行教学奠定了基础,因此学习本章内容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知觉的四大特性的含义及其影响因素,理解知觉的特性在生活及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以及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感受心理学源于生活,体会知觉的特性与实际生活、教育教学工作的密切联系以及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学习心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根据《幼儿心理学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实际以上分析,我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教学重点:知觉的四大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知觉特性在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由于学生没有幼儿园教学的的经验,知觉特性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难点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学策略,下面说教学策略的设计: 二、学生分析 这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幼师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 一直以来幼师专业的学生对理论课的学习既不重视又不感兴趣。相比较而言她们更喜欢弹琴、唱歌、跳舞、绘画等技能课的学习,同时,当前的社会背景,我们的学生从学业成绩的角度都是初中的中等生及中下等生,对于学习,他们既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策略。那么我面对的学生也不例外,也存在着这种倾向。所以我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 + 50味药证

经方两步曲:10类方证+50味药证! 一、10类方证 一:桂枝类方 (1)桂枝体质:形瘦肤白纹理细,肌肉较硬肌表湿,腹部扁平腹肌紧,唇淡红暗目有神,舌体柔,色暗淡,舌面润,苔薄白,各种汗证接踵来。敏感寒冷及疼痛,易感伤风心悸动,易肌挛,易便秘,睡眠浅,或多梦,桂枝类方投多中。 (2)桂枝证:发热感,身热感,甚或自汗易出汗,恶风关节痛,敏感冷和寒,腹部上冲搏动悸,易惊烘热失眠。 (3)桂枝汤方证:发热自汗恶风,肌挛拘急悸上冲,脉浮虚缓大无力,苔薄白,舌质暗淡红。 (4)桂枝加附子汤方证:皮肤湿冷汗,脉弱浮大见,关节疼痛四肢挛。体痛手足冷,寒疝腹中痛,脉象沉迟舌质淡。 (5)小建中汤方证:虚弱型,慢腹痛,烦热起,心悸动,腹肌紧张腹扁平,苔少,舌质嫩。 (6)桂枝加大黄汤方证:桂枝证,兼便秘,持续腹痛拒按,看其舌苔厚干。 (7)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方证:胸腹动悸易惊,自汗盗汗失眠梦,脉浮大而无力,苔少舌质嫩红。 (8)当归四逆汤方证:手足厥寒麻木冷,青紫疼痛脉细形,头腹腰腿脚痛,舌淡苔白可用。 (9)温经汤方证:月经不调血暗块,手足心热又恶风,自汗午后发热感,或有恶心头痛,腹壁无力急胀痛,唇燥舌质暗淡型。 (10)炙甘草汤方证:三五不调脉无力,倦怠消瘦面憔悴,舌苔薄,或无苔,头昏失眠多梦随,虚烦便秘动悸。 (11)苓桂术甘汤方证:心下动悸或眩晕,气上冲胸振水音,腹部软弱胸胁满,小便不利或浮肿。 (12)内有瘀血特征:痛处固定不移,出血易凝紫黑,舌紫面晦暗属瘀。 (13)桂枝茯苓丸方证:下腹包块按压痛,头痛昏晕烦悸痛,舌暗或有紫点,面红或紫红。 (14)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胸背闷痛心下痞,便秘便干燥难解,舌面干腻舌苔厚,舌质暗而有瘀点。 (15)桂枝芍药知母汤方证:剧烈关节肿痛,有汗发热恶风,面色暗黄或浮肿,脚浮肿。 二、麻黄类方 (1)麻黄证:头痛寒热骨身痛,无汗咳喘鼻塞,浮肿,溲约。 (2)麻黄体质:肌肉发达或偏松,体形略胖肤黄黑,血压不高唇暗红,体壮无汗肤燥粗,舌淡苔白口不干,寒喘鼻塞流清涕,感觉迟钝头沉重,汗出不畅易汗闭。肌肉酸重身无力,不可一味认作虚,心下重压感腹胀,或有浮肿之倾向.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 阅读精选(1): 知觉的特性 知觉的特性分以下四种: 知觉的选取性 人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的反应的特性。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的体现,比如大家在复习备考中喜欢在书上画线,这就知觉选取性的体现,方便我们从整个书的大背景中区分出重难点。另外我们再来说说猎人和樵夫的故事,说猎人进山看见的就是狗熊,袍子等一些动物;樵夫进山看见的就是一些松树,柏树。这个小故事很鲜明的体现了选取性在生活中的体现,即每个人从背景中区分出优先加以反应。 知觉的整体性 在生活中同样有很多的体现。如我们观看一个不完整的三角形时,我们很少会把它看成零散的线段,更加可能的是把它看成一个完整的图形。这就是知觉整体性所说的把部分看成整体。有时候绘画时我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人物,就能够识别出来他是谁,这也是整体性的体现。 知觉的恒常性 有大小,颜色,明度,形状等恒常。那么,什么是知觉的恒常性

呢?它其实指的是知觉条件发生变化,知觉对象依然持续不变的现象。如大小恒常,一支笔放在你的远和近的地方,外在条件发生变化了,但是知觉的对象这支笔依然持续不变。 知觉的理解性 知觉的理解性主要指的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如中国俗语所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就是体现了知觉理解性。 知觉的特性比较容易混淆,期望大家能够抓住主要特征,火眼晶晶,识别其中的纷纷扰扰。 阅读精选(2): 知觉的基本特征 一、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常称之为知觉经验。知觉经验是相对的。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存在,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以该物体孤立地作为引起知觉的刺激,而务必同时也看到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这样,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形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在一般情境之下,形象与背景是主副的关系:形象是主题,背景是衬托。另一个例子是知觉比较,是指两种具相对性质的刺激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时,由于两者的彼此影响,致使两刺激所引起的知觉上

经方100首

1、甘草汤: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2、桔梗汤:桔梗3~6 g、生甘草6~12 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3、芍药甘草汤: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4、桂枝甘草汤: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汗多而心下悸。 5、甘草干姜汤:炙甘草12~24 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6、大黄甘草汤: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于。2.舌红苔黄,脉滑数。 7、甘草麻黄汤:炙甘草6~1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8、半夏散及汤:半夏、桂枝、炙甘草。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9、甘麦大枣汤:甘草10~20g、小麦30 g~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10、桂枝汤: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11、小建中汤: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饴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2.舌质嫩苔少,脉弦细。 12、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桂枝10~15g、芍药15~2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龙骨15~20g、牡蛎20~30g。水煎服,日三次。1.胸腹动悸、易惊、失眠多梦。2.自汗、盗汗。3.脉浮大而无力,舌质嫩红、苔少。 13、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0~15g、白术10~15g、炙甘草3~6g。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心下动悸、或气上冲胸、或眩晕。2.腹部软弱而胸胁部胀满、胃内有振水声。3.小便不利、浮肿倾向。4.舌体胖大、苔白滑。 1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茯苓20~30g、桂枝10~15g、炙甘草3~6g、大枣15枚。水煎温服,每日三次。1.脐下悸动,或胸中窒闷不畅、心悸,或腹中痛。2.眩晕、呕吐,或小便不利、胃内有振水声。3.少腹部拘急,舌淡胖,苔白滑。 15、茯苓桂桂五味甘草汤:茯苓12~30g、桂枝12~30g、甘草6~10g、五味子10~15g。以水1600ml,煎取600ml,每次服200ml。1.咳嗽、气喘,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头眩心悸。2.自汗出,面色潮红,或手足厥冷。3.舌质淡,苔白滑。 16、五苓散:猪苓10~20g、泽泻15~30g、白术10~20g、茯苓15~30g,桂枝6~12g。水煎服,分三次。 1.小便不利,口渴多饮,发热,有浮肿倾向。2.水入即吐、泄泻、头晕、头痛。3.舌淡润,苔薄白或滑,脉浮或弦。 17、防己黄芪汤:黄芪20~60g、防己12~30g、白术10~20g、甘草3~6g、生姜三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二次。1.浮肿,以下肢为甚,恶风多汗,尿量减少。2.关节痛,特别是膝关节肿痛、肌肉痛。 18、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10~158、桂枝10~1g、白芍10—15 g、生姜20—30g、大枣12枚。水煎服,每日3次。1.肢体无力沉重,活动不灵,麻木不仁,酸痛,或肌肉萎缩。2.浮肿,自汗,恶风;舌质暗淡。 19、黄芪白芍桂枝苦酒汤:黄芪30~100g、桂枝10~20g、芍药10~20g、米醋30~100ml。米醋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经方中医刘卫红08.01 06:50阅读481原创2016-07-30 黄煌经方医学论坛【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四逆散作者:黄煌 编排:胡廷峰********************************************四逆散【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炒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三次温服。【方证】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现代应用】1以痉挛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异型增生、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痢疾、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痛经等伴有手足冷、脉弦者。2以胃—肠动力低下、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饮食积滞性腹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3以精神紧张或遇紧张则加重的疾病。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心因性阳痿、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梅核气,情绪性腹泻、女性急迫性尿失禁、遗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4以分泌物、代谢物排出不畅为特点的疾病。如鼻窦炎、急性乳腺炎、

输卵管不通、阑尾周围脓肿、肝郁气滞的便秘或下利不爽等。5其他方面,如月经不调、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腰腿痛(注意!)、神经性头痛(注意!)、三叉神经痛(注意!)、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肝炎、过敏性鼻炎(注意!)、皮炎、小儿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等均有用四逆散的报道。【经验参考】本方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据载,日本汉医和田家治杂病100人,有50~60人用此方加减,足见应用之广。在此,编者介绍几则个人的临床治验以供读者参考。1曾治一周姓患者,新婚数日来诊,诉阳痿不举。观其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若按一般辨证,当属虚证,可能会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当时为观察四逆散之功效,投原方而未作加减,不料却有非常之效。2治张某,八旬高龄,突发小便失禁半月,多方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转我院,邀余诊治,观其虽年事颇高,但无虚羸之象,非肺肾气虚之证,乃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用四逆散加乌药,数剂而愈。3治潘某,胃胀多年,餐后脘胀,每于下雨前数日尤胀甚,戏称自己可以作天气预报,中西药调治不效。询其脘胀连及两胁,拟四逆散合平胃散,数剂而安。4田某,胃脘隐痛嘈杂多年,胃镜示重度糜烂性胃炎,吾曾屡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效不甚理想,后思其人平素多愁善感,思绪不定,有柴胡证的表达,于是投四逆散合平胃散,

知觉的特征

感觉只是凭感觉器官对环境中刺激的觉察;而知觉则是对感觉获得讯息作进一步处理。比如通过感觉,我们知道某个物体的颜色、气味、温度等属性,而知觉让我们对某个事物有一个完整的映像,并做出判断,如杯子、苹果、桌子等。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知觉过程非常复杂,它依赖于许多大脑的感觉皮质和联络皮质的协同活动。如视知觉过程是由刺激引起的兴奋传导到视觉中枢时,产生于视觉皮质及其与附近的听觉皮质、躯体感觉皮质交界处的联合区;额叶皮质也参与视知觉的组织活动。这些部位如果受到损伤,会造成其知觉障碍。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生理因素的影响,而且还依赖于个体以往的知识和经验,并受个体的兴趣、需要、动机、情绪等心理特点的影响。 ? 知觉的相对性 知觉是个体以其已有经验为基础,对感觉所获得资料而做出的主观解释,因此,知觉也常称之为知觉经验。知觉经验是相对的。我们看见一个物体存在,在一般情形下,我们不能以该物体孤立地作为引起知觉的刺激,而必须同时也看到物体周围所存在的其他刺激。这样,物体周围其他刺激的性质与两者之间的关系,势必影响我们对该物体所获得的知觉经验。形象与背景是知觉相对性最明显的例子。形象是指视觉所见的具体刺激物,背景是指与具体刺激物相关连的其他刺激物。在一般情境之下,形象与背景是主副的关系:形象是主题,背景是衬托。另一个例子是知觉对比,是指两种具相对性质的刺激同时出现或相继出现时,由于两者的彼此影响,致使两刺激所引起的知觉上的差异特别明显的现象。如大胖子和小瘦子两人相伴出现,会使人产生胖者益胖瘦者益瘦的知觉。 左图:形象与背景-图中黑白相对两部分均有可能被视为形象或背景,如将白 色部分视为形象,黑色为背景,该形象可解释为烛台或花瓶;相反,则可解释 为两个人脸侧面的投影像。

经方100首方证汇总

甘草汤 组成用法:生甘草6-10g。水煎服,每日分二次服。 方证:口腔、咽喉等处黏膜溃烂、红肿、疼痛者。 桔梗汤 组成用法:桔梗3-6g、生甘草6-12g,水煎服,分二次服用。 方证:咽痛,咳吐脓痰粘痰者。 芍药甘草汤 组成用法:白芍20-60g、炙甘草10-30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四肢骨骼肌表现为“抽筋感”的拘急、痉挛。 2.内脏平滑肌紧张导致的阵发性、痉挛性疼痛。 桂枝甘草汤 组成用法:桂枝12-24g、炙甘草6-12g,水煎服,一次顿服。 方证:汗多而心下悸。 甘草干姜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2-24g、干姜6-12g,水煎服,分二次温服。 方证:虚寒状态而见吐逆、腹泻;或涎唾多而小便频数,或见血证者。 大黄甘草汤 组成用法:大黄12-24g、甘草3-6g。水煎服,分二次服。 方证:1.食已即吐,或口干、或口苦、或口渴、或口臭、或便干。 2.舌红苔黄,脉滑数。 甘草麻黄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6-l2g、麻黄12-24g。上二味,水煎服,加被促汗出;不出汗,再服。 方证:剧烈喘息或一身及面目浮肿,腰以上为甚者。 半夏散及汤 组成用法:半夏、桂枝、炙甘草。 散法:上三味各等分,分别捣筛再合匀,白开水冲服,每次5g,日3次。 汤剂:以水200ml,煮沸,再下制好之散剂10g,再煮沸,待小冷,少少含咽之。方证:咽中疼痛,或声音嘶哑,舌质淡嫩,苔薄湿润。 甘麦大枣汤 组成用法:甘草10-20g、小麦30-60g、大枣10枚。水煎服,分三次服,每服100ml。 方证:精神神经过度兴奋紧张,伴强烈情感色彩者。 桂枝汤 组成用法:桂枝6-12g、芍药6-12g、炙甘草3-6g、生姜6-12g、大枣12枚。水煎服,分三次服,不出汗再服。 方证:1.自汗、恶风、发热或自觉热感。 2.上冲感、动悸感、肌肉拘急疼痛。 3.舌淡苔白,脉浮缓无力。 小建中汤 组成用法:桂枝6-15g、芍药15-30g、甘草5-10g、生姜10g、大枣12枚、怡糖适量。将五味药水煎,滤出药汁,加饴糖,再放火上使之消融,温服。每日三次。方证:1.慢性腹痛伴动悸、烦热、虚弱;腹部扁平而肌紧张。

大数据及其特点(1)

大数据及其特点(1) 胡经国 一、大数据定义 据了解,目前大数据这一概念尚无大家公认的统一定义。下面仅介绍关于大数据定义的一些常见表述,供读者参考。 1、表述1 大数据(Big Data)是指一个数据集,它的尺寸大到已经无法由传统的数据库软件工具去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 Big Data referes to datasets whose size is beyond the ability of typical database software tools to capture, store, manage, and analyze. MGI May,2011 大数据是指一个数据集,它的尺寸的增长已经让现有的数据库管理工具相形见绌,这些困难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搜索、分享、分析和可视化。 Big data are datasets that grow so large that they become awkward to work with using on-hard database management tools. Difficulties include capture, storage, search, sharing, analytics, and visualizing. Wikipedia 2、表述2 大数据是指需要用新的处理模式处理才能使其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从数据的类别上看,大数据是指无法使用传统流程或工具处理或分析的信息。它定义了那些超出正常处理范围和大小、迫使用户采用非传统处理方法的数据集。 3、表述3 大数据是指所涉及的资料量规模巨大到无法通过目前主流软件工具,在合理时间内达到掘取、管理、处理、并整理成为帮助企业经营决策达到更积极目的的资讯。 4、表述4 美国咨询公司麦肯锡给出的大数据定义:大数据是指其大小超出常规数据库工具的采集、存储、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数据集。 由于传统数据库有效工作的数据上限一般为10~100TB;因而10~100TB 通常成为大数据的“门槛”。 无独有偶,IDC(国际数据公司)在给大数据做定义时,也把大数据的“门槛”设在100TB。其实,这种方法未必科学。不管怎样,有一个简单明晰的数值来指导对大数据的判断总是好事。

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冯世纶:如何掌握经方用药规律 经方与后世方相比,因理论体系不同,故而用药也有所不同。如后世方认为桂枝、附子等不能用于热证,而经方常用于热证;后世方认为升麻升提,而经方认为主清里热;后世方用黄芩解表,而经方用其清半表半里、里热……因此,欲掌握经方用药,必先清楚经方的主要理论,分而述之不过以下三要点。 认识六经实质 欲知经方用药规律,必先明确六经实质。经方的六经实质,至今仍莫衷一是。《伤寒论》原序有王叔和所谓的误导为重大原因之一,使后世认为张仲景根据《内经》撰成了《伤寒杂病论》。这样,经方的六经便是《内经·热论》的六经,而与《伤寒论》的主要内容不符,遂使经方六经实质扑朔迷离。其实,了解经方的形成史,六经的实质也自然明白。 经方的起源,当追溯于上古神农时代。人们认识、适应大自然,即用八纲(表、里、寒、热、虚、实、阴、阳),认识疾病、药物亦用八纲。有病时,最多见者当属外感一类,其证在表。长期实践得知,病在表用发汗的药物可治愈,于是积累了生姜、葱白、麻黄、桂枝、蜀椒等治表证经验。 然而,有的病经发汗或未经治疗而愈,但有的经治疗亦未愈而病入于里,此时不应再用发汗治疗,而应下治里之药。因里证分阴阳,里热

者,用清里热药,如黄芩、石膏、大黄等;里虚寒者,用温补药,如干姜、人参、附子等。经验代代相传,以文字记载,其代表著作即《神农本草经》,该书在汉代完善整理传承,代表了经方单方方证的形成,《汉书·艺文志》:“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 这一记载,实际标明了经方的起源和经方医学的特点,即经方起源于神农时代,起始即用八纲认识疾病和药物,即有什么证,用什么药治疗,积累了疾病的证和治疗该证的药的证药对应经验,即单方方证经验。 疾病复杂多变,古人渐渐发现,有的病只用一味单方药治疗不力,渐渐摸索了两味、三味……复方药治疗经验,积累了复方方证经验,其代表著作为《汤液经法》。该书相传商代伊尹所著,考无确据,但从传承来讲,其与《神农本草经》一样,上继神农,下承夏商,复方方证经验积成于这个时代,成书完善于汉代,因有《汤液经法》三十二卷记载。值得注意的是,《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经方所用理论仍是八纲。 时至东汉,经方发展有重大进展,主要成就是,由八纲辨证发展为六经辨证。据皇甫谧《甲乙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的基本特性 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它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但是知觉又与感觉不同,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各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反映。因而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是多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也是对感觉信息做出的进一步处理。 人的知觉过程是一个经由各感官决志环境中物体的存在、特征及其彼此关系的过程,具有知觉理解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整体性和知觉恒常性特征,由此而保证了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综合各种举例分析,我们将知觉的基本特性具体阐述如下: 一、知觉理解性 (1)定义:知觉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 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 行解释,并用词语加以概括与标志以赋予其 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人在感知知觉对象 时,总是用以往的知识经验对所获得的感觉 信息提出假设、推断并作出最佳的解释,然 后把它们标示出来。比如,在听一段音乐的 时候,非专业的听众会听出“好听”或者“不 好听”,更进一步的能听出这段音乐里表达 出了怎样一种感情,而专业的音乐学习者则 能听出其中每个乐章代表的不同含义,这段 音乐使用了多少种乐器进行演奏,甚至听几图一 遍就能学会并演奏这段旋律。这是听觉上的例子,在视觉和其它感觉中也是如此。在视觉上,我们看到图一中不规则的墨块,一下子看不出这是什么,但是在以往的经验上,我们曾经见过“狗”这种动物,便会反应出这是狗。 因为知觉的理解受到已知经验的很大影响,容易形成知觉定势。知觉定势是指个体由于已有知识经验、动机或暗示等形成的某种知觉期望,有准备地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知觉的过程。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过程。有时候(常为实验状态下)定势的产生依赖于先前刺激呈现的时间长短,如果过长被试会产生疲劳效应,定势作用消失。 (2)特点: 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 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因此当人 无法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对所感知的事物 进行理解和解释,那么知觉理解性就会 降低。 例如图二中所看到,两个螺帽并不 互相垂直,同时这也是一张不可能图形, 这给人们判断他们的真实三维形状提供 了错误信息。 2、知觉理解性受语言指导的重要影响。

第三节 感觉与知觉试题(含答案)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知识考点 P42 一、单项选择题: 1.感觉是对直接作用于人们感觉器官的事物的( A )属性的反映。 A.个别 B.整体 C.外部 D.本质 2.感受身体运动与肌肉和关节的位置的肌动觉属于(D ) A.远距离感觉 B.外部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内部感觉3.人们认识外部世界的第一步是( C )。 A.视觉 B.听觉 C.感觉 D.知觉 4.产生感觉的第一步是( B )。 A.转换 B.收集信息 C.神经传导 D.中枢加工 5.人眼的可见光,其波长约为( D )毫微米。 —600 —1000 C.380—1280 —750 6.由暗处到亮处,特别是在强光下,最初一瞬间会感到光线刺眼发眩,几乎看不清外界物体,几秒钟之后逐渐看清物体。这种对光的感受性下降的变化现象称为( B )。 A.暗适应 B.明适应 C.不适应 D.知觉适应 7.从亮处到暗处,人眼开始时看不见周围的东西,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区分出物体,人眼这种感受性逐渐提高的过程叫( C )。 A.明适应 B.光适应 C.暗适应 D.不适应8.白天进入电影院,开始看不见座位情况,经过一段时间后才逐渐能加以分辨,这个过程是( C )。 A.漂白过程 B.明适应 C.暗适应 D.感觉后效 9.味觉属于( C )。 A.内部感觉 B.远距离感觉 C.近距离感觉 D.本体感觉1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 A )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11.人耳所能接受的振动频率是多少赫兹( C ) —2000 —2000 C.20—20000 —20000 12.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的反映叫( B ) A.感觉 B.知觉 C.记忆 D.想像 13.看电影时,人们的知觉活动主要是( C ) A.视知觉 B.听知觉 C.视、听知觉 D.视、感知觉14.双眼视差是( B )知觉的重要线索。 A.时间 B.深度 C.运动 D.所有 15.看见一面红旗时,人们立刻能认识它的心理活动是( C ) A.视觉 B.色觉 C.知觉 D.感觉 16.将对象从背景中分化出来的知觉特性是( B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7.下列不属于知觉基本特性的是( C )。 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理解性 C.知觉的主观性 D.知觉的恒常性 18.在“万绿丛中一点红”中,绿草更易被归为一组,这是知觉的( A )。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9.看到一朵红花,这时的心理活动为( B ). A.感觉 B.知觉 C.视觉 D.色觉 20.双关图是____________中的现象。( A ). A.知觉选择性 B.知觉整体性 C.知觉恒常性 D.知觉理解性21.把煤放在日光照射下,把白粉笔放在阴影里,尽管前者反射的光比后者更多,但看起来依然是煤较黑,粉笔较亮,这是( C ) A.知觉的理解性 B.知觉的选择性 C.颜色恒常性 D.知觉的组织性22.心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______来说明的。( D ) A.强弱 B.高低 C.轻重 D.大小

最常用的50个经方方证

民间中医中医瑰宝苑名老中医经验集卷三 李昌源名老中医经验集目录 如何万里挑一辨方证 最常用的50個經方方證 (几乎每天都遇到) 重要说明:本资料由师承班—彭鸿杨根据刘观涛师兄提出的最常用的50个经方,参考冯世纶老师等人编著的《经方传真—胡希恕经方理论与实践》录入;由于手头资料有限只抄录26方证,其余方证希有志之士补充完善。供大家参考学习。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 【方剂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大枣(擘)4枚,【用法】水煎温服。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若不汗更服依前法。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帝曰:愿闻其说。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注解:外为阳,内为阴。阳浮而阴 弱者,谓脉有浮于外而弱于内的形象,即轻取则浮,重按则弱也。阳浮者热自发。谓脉阳浮,为发热的脉应。阴弱者汗自出,谓脉阴弱,为汗出的脉应。啬啬恶

大数据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大数据的定义及基本特征 无论是2001年梅塔集团分析师道格〃莱尼提出的大数据技术萌芽,还是2008年IBM公司的史密斯首次以“BIG DATA”的名词初步定义了大数据的含义,时至今日,科学届对大数据还没有给出一个完整准确的定义,不同领域的科学家们都从不同的视角诠释了大数据的基本含义。但是,纵观大数据发展的前世今生,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大数据的含义可以归结为: 大数据是人类认知世界的技术理念,是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利用全新的数据分析处理方法,在海量、复杂、散乱的数据集合中提取有价值信息的技术处理过程,其核心就是对数据进行智能化的信息挖掘,并发挥其作用。 有人说世界的本质就是数据,在当今充满数字化数据的时代,数据处理变得更加容易、更加快速,人们能够在瞬间处理成千上万的海量数据,为了在数据中理解信息内容,发现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人类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数据有那么深刻的认识,实际上,我们应该重新认识数据的特征:(1)海量的数据规模(Volume)。具有当前任何一种单体设备难以直接存储、管理和使用的数据量,大数据中所说的“大”也包括数据的全面性。 (2)快速的数据流转和动态的数据变化(Velocity)。数据会随着时间和环境发生变化。

(3)多样的数据类型(Variety)。刻画特定事物特征或规律的数据是以多种形式存在的。 (4)巨大的数据价值(Value)。数据就是资源,许多看似杂乱无章的数据,其潜在蕴含着巨大的价值,数据的价值是由不同的应用目的而体现。 (5)智能化数据挖掘(Intelligence)。无论数据有多少,还是以何种形式呈现,人类要想从数据中发现事物的真相,必须应用全新的方法分析数据,以得到有价值的信息。

特异性方证

“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肖相如 一、方对证的适用程度不同 从桂枝汤证的部分条文可以看出,方对证的适用程度并不一样,根据《伤寒论》的原文,可做如下区分。 1.“特异性方证”等级:主之 这是桂枝汤适应证中的最高等级,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用桂枝汤具有药到病除的特效。原文第12条、第13条属于特异性方证等级。 2.一般适用等级:宜 “宜”的一般适用等级不如“主之”的“特异性方证”等级那么好,就是有效率和有效程度都比“特异性方证”等级差一点,但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原文第42条、第57条、第53条、第54条等,属于一般适用等级。 3.可能适用等级:与或可与 “与或可与”的可能适用等级比“宜”的一般适用等级又差一点,就是有效率和有效程度都比一般适用等级又差一点,但也只有这种选择是最好的。原文第15条、第25条等,属于一般适用等级。 4.不适宜等级:不可与 不适合用桂枝汤,也可以理解为桂枝汤的禁忌证。原文第16条后半段、第17条、第19条等,属于不适用等级。 5.无方可用等级: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 如果这个证连可能适用等级的方都没有的时候,才需要“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而张仲景提出的这一原则被认为是辨证论治的理论渊源。也是《伤寒论》确立了辨证论治原则的主要根据。 二、“特异性方证”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特异性方证”,就是方和证之间具有特异性的关联,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具有精准、快捷、高效的特征。《伤寒论》中“主之”的方证绝大部分属于“特异性方证”。 证是中医的治疗对象单位,方是中医的治疗手段单位。证和方之间的关联程度决定疗效的好坏。“特异性方证”,是证和方之间关联程度最高的级别,也是医学所能达到的最好疗效,即药到病除,亦即特效。 《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但方证之间的关联程度并不一样,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区分的根据是某证用某方后疗效的好坏和副作用的有无或多少。 其中,只有“主之”的方证之间关联程度最高,可以达到药到病除的特效,属于“特异性方证”,所以,“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总结一下:方证是《伤寒论》的核心;“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是医学的最高境界。 三、“特异性方证”的构成 “特异性证”,由特异性要素或者特异性的组合构成,针对特异性的方。 1.特异性要素 如“往来寒热”,就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异性要素,见到“往来寒热”,就是小柴胡汤主之。 2.特异性组合 如恶寒、发热、汗出,就是桂枝汤证的特异性组合,见到这一组合,就是桂枝汤主之;恶寒、发热、无汗,就是麻黄汤证的特异性组合,见到这一组合,就是麻黄汤主之。 “呕而发热”,就是小柴胡汤证的特异性组合,凡是“呕”和“发热”并见,就是小柴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