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空气的成分》说课稿今天我说课内容是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节,课题为《空气的成分》。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与学法分析及教法分析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空气是学生非常熟悉的气体,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相关。通过对它的认识和了解,学生可以顺利的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选择以空气为主题,开始这一单元的教学活动,符合“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进行科学教育”的原则。

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对化学学习充满兴趣。

2教材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本课题包括空气的组成、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和关注空气质量三部分。教材以空气的成分为核心,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介绍了空气的各种成分及其用途,并通过介绍空气质量状况,引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2)教学目标

化学新课标明确指出:化学课程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本着这个原则,我是这样设计本课题的教学目标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①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②了解空气质量状况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①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

观察和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培养实验探究的

精神;

②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

察和分析,了解

实验误差对实验结果造成的不同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①培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

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②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观点;

③养成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情感。(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空气的组成、各成分的用途,并认识空气污染的危害;

难点: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

(4)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硬质玻璃管、铁架台、酒精灯等化学仪器。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认知基础:学生在小学自然课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学生对具体的成分及其用途缺乏系统了解,对空气质量状况的内容也不是很清楚。

2学生已具备的技能基础: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常用化学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但对实验结果缺乏理论分析和判断。本课题设计的实验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动手时动脑,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三、教法分析

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达到预期教学效果。据这一教育理念,本节课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学生事先收集关于空气成分、空气质量状况的资料,根据资料自主归纳出空气中各成分的用途以及空气质量状况的内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并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实验结果。此外,本节课的教学还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生讨论归纳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学法分析

根据以上教法及学生实际,本节课主要采用的学法为:

1、收集有关材料,对有关知识有初步了解。

2、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五、教学过程分析

1创设情境、问题导入:

首多媒体展示拉瓦锡的图片,让学生阅读教科书中关于拉瓦锡得出空气成份的相关知识。在阅读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了1/5?如果我们要自己在实验室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需要什么条件的实验药品呢?通过阅读和讨论,引导学生回答出“需要空气及能消耗氧气的药品”。这样不但能自然导入课题,而且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探索未知的心理进入新的教学。

2、层层深入、讲述新课

一、实验探究——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展示实验器材,回答各种仪器的名称

2)学生分组按教材中图连接装置并实验,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3)引导学生从两方面来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成功,描述现象;实验失败,寻找原因。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对各自失败的原因进行总结后重做实验,符合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假设——实验——讨论——结论的基本过程。这个探究的过程不仅很好的帮助学生突破了难点,让学生在观察与讨论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中培养科学观察、规范表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更是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严谨务实和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二、认识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

通过实验认识到空气中有氧气存在后,引发学生对空气中其他成分的认识的兴趣。通过阅读课本内容及学生收集的各种资料,让学生通过

归纳总结空气中各种成分所占的比例和用途。这部分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搜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3小结

以实验探究为环节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分析、讨论,认识空气中氧气及其他成分的存在;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空气各成分的用途。最后根据板书对本课时主要内容进行小结。

六、板书分析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体现重点。

七、作业分析

1课后习题1—62闯关100能力提升1、2、3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