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摘要】青光眼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眼病,高眼压是青光眼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就不同实验动物的常用慢性高眼压模型诱导方法及结果进行综述,并介绍不同模型的研究目的,如何选用合适实验动物的模型。

【关键词】慢性高眼压; 动物模型

目前,诱导产生的不同动物的慢性高眼压模型各具特色,又由于青光眼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眼病,各种类型的青光眼也不尽相同,因此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的实验应用研究也各有侧重。像兔的原发性青光眼房角发育分化异常被认为是了解和处理人眼先天性青光眼的实验模型。而狗的原发性青光眼在病程早期和中期可作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实验模型,晚期因房角关闭(晶体脱位)可作为研究继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实验型。人工诱导的青光眼模型中,α-糜蛋白酶、甲基纤维素诱导的高眼压模型可用于研究人白内障等有关手术后引起的继发性青光眼发病机制的研究;血细胞诱导的高眼压模型,可用于人眼眼内出血后引起的血影细胞性青光眼、晶体溶解性青光眼等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小梁网解剖生理、小梁内皮细胞吞噬功能等的研究;皮质类固醇诱导的高眼压模型对了解人眼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以及小梁细胞功能、小梁网细胞外间质的生化成分改变、房水流出阻力变化等的研究有着实验应用价值。皮质类固醇、血细胞、激光等诱导的兔、猫、猴等高眼压性青光眼模型,炎症性因素的影响较小, 适合用于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实验。

1.鼠类慢性高眼压模型

1.1 房水静脉注入高渗盐水

大鼠的房角与灵长类动物一样,有与Schelemm管类似的管道,内界为小梁网。从这个管道往外有多根集合管到达上巩膜表层的房水静脉。注入高渗盐水的目的是硬化房水外流通道从而升高眼压。一般在注射后7~10天出现跟压升高,这时外流通道硬化形成,炎症反应消退,房水生成正常。Morrison[1]报道20只大鼠中7只需要再次注射,而Chauhan等[2]在所有的动物均注射两次。一般来说,注射2.0M的盐水可以在大部分大鼠中显著升高眼压,并可以维持较K时问,直到数个月。如盐水渗透压降低则可以得到一个中等程度的眼压。一般来说均维持6周,但也可以维持更长时问。一般来说此模型眼压可以升高到对侧眼压的两倍。

1.2 激光诱导法

最近Ueda等[3]报道,采用前房内注入墨汁后再用激光光凝的方法成功地在鼠眼形成高眼压模型。具体做法是在Wistar鼠的前房内注入墨汁50μml,一周后墨汁中的碳粒被阻挡在前房角内,沿角膜缘形成一条黑色带,可在眼外不用房角

镜直接用激光光凝来选择性烧灼小梁网,所采用的激光参数是500μm,0.2秒,60~100个点。术后每周测眼压,如眼压未升高可反复激光,直到眼压升高。他们的实验性鼠眼青光眼平均眼压升高在25mmHg以上,8周后的组织病理显示房角周边前粘连,吞噬细胞侵入小梁内间隙吞噬碳粒,视网膜神经纤维层明显减少,视神经呈凹陷变性改变。他们认为这种实验性鼠眼青光眼模型可用于进一步深入探究青光眼发病机制以及评价新的抗青光眼治疗。

1.3灼烧巩膜静脉

Yang[4]等灼烧大鼠单侧眼三支巩膜静脉建立慢性高眼压模型,模型眼眼压约为对照眼的2.5倍,lO周后模型眼眼压平均升高(84.2%±4.9%),并伴有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Choi[5]等将SD大鼠麻醉后用烧灼3根上巩膜静脉的方法诱发青光眼大鼠模型。眼压在烧灼后升高,平均眼压为(31 4-2)mm Hg,维持3周以上,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数减少,仅为正常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63%±7%)。此模型较好地模拟了人类继发性青光眼部分特征,获得的高眼压持续时间较长,符合青光眼视神经保护药物药效学实验动物模型的低成本、中等度高眼压、持续时间较长且稳定的要求。还具有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的特点。

2. 兔子和猫慢性高眼压模型

2.1 甲基纤维素诱导法

甲基纤维素法是利用不溶的甲基纤维素沉积在前房, 阻塞房水流出通道造成高眼压。甲基纤维素法早在20 世纪60 年代, Samis[6] 用0. 5%的甲基纤维素注入兔眼前房后再抽出, 剩余的甲基纤维素阻滞房角5 min 后即可见到眼压升高, 如未见眼压升高, 可反复注入, 最高眼压达50 mm Hg 。Zhu 和Cai[7] 在有色兔对不同品种甲基纤维素制剂诱导兔青光眼的实验研究进行了比较: 先抽出0.

25 ml 房水, 再向前房注入同等量的不同品种甲基纤维素溶液, 。结果是单次前房注入后, 1% 甲基纤维素组平均眼压升高至31. 4 mm Hg, 峰值为46. 0mm Hg , 持续16 d; 2% 甲基纤维素平均眼压升高33. 3mm Hg, 峰值为47. 1 mm Hg, 持续

1 6-17d; 2% 羧基甲基纤维素组平均眼压高至32. 0 mmHg , 峰值为48. 5 mm Hg , 持续8 d; 2% 羟基甲基纤维素组平均眼压为24. 5 mm Hg, 峰值为30. 2mm Hg, 持续4 d。

2.2 α-糜蛋白酶诱导法

α-糜蛋白酶注入家兔眼玻璃体和前房角制作高眼压青光眼模型,显微镜下观察到猴或家兔眼小梁网组织中遍布许多颗粒状物;电镜下观察除少许红细胞和白细胞外,大多数为晶状体悬韧带碎片阻塞了小梁网,同时α-糜蛋白酶引起的血房水屏障破坏引起眼压升高拉1I。选择家兔,先抽取0.2ml房水,再将0.2 ml 含75—150 U浓度的a一糜蛋白酶溶液注入家兔眼后房,眼压在注入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开始升高,且在1~3 d及8~10 d有两个高峰,峰值眼压可达到90mmHg,平均值为36.5mmHg,持续时间在6个月以上,且眼压升高伴明显视乳头凹陷,其眼压水平依据下列标准:轻度高眼压:24~39 mm Hg,中度高眼压:40—59 mm Hg,

重度高眼压:>60 mm Hg。Lentschener等旧1选用12只家兔右眼后房注α-糜蛋白酶造成青光眼模型,8 d内获得平均眼压(34±5)mmHg,并伴有病理性视乳头凹陷。本模型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造模过程易于控制,升高的眼压稳定,且可维持足够长时间。模型的形成机制与人类青光眼的临床过程相似,常用于药品的筛选和开发。但是在动物造模过程中常常伴发晶状体位置的改变和炎症的渗出,影响模型的成功率和相关机制的研究,应引起高度的重视。实验前应注意实验动物的眼球麻醉,以免影响模型的制作。进针角度和注药部位要准确,以免损伤眼部其他组织。

2.3 皮质类固醇诱导法

应用皮质类固醇可诱发动物眼压升高,形成慢性眼压升高模型,其机制为皮质类固醇造成酸性黏多糖在前房角小梁网组织内沉积,房水流出易度降低;同时葡糖胺聚糖在前房组织内的分布发生改变,促成房水流出阻力增加,眼压升高;依此模型可进行防治高眼压性青光眼尤其是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药品研究实验。选取家兔或猫,实验前检查眼底和眼部,实验前每只动物至少连续3 d测上、下午眼压,任何两次测量值之差超过4 mm Hg则认为眼压不稳而不予采用,于实验动物眼球表面麻醉后,在角膜缘上方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一1.0 mg,隔日1次,每次注射前测量眼压,连续4周,实验眼眼压从第8—10 d后开始升高,第20 d左右达高峰,停止注射后高眼压状态可维持2—4周。Ticho等Ⅲ1选用14只家兔注射1%的地塞米松3次/日,连续用药3—5周。第3周眼压升高9 mm Hg,第4周眼压开始下降。Wood等[8]为期6个月的实验中,对8周龄的新西兰白兔滴用各种皮质类固醇眼液:0.2%和1.5%氢化可的松,0.1%地塞米松,0.25%泼尼松龙以及1.5%可的松,每次一滴,3次/日。结果显示用药后19~24天眼压开始上升,多在28~35mmHg,但大多数保持7~12天后眼压回降到正常。其中地塞米松组和可的松组的眼压升高最明显,一些滴用地塞米松的兔眼,眼压>40mmHg且一直持续而无回降

本模型揭示了人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的发病机制,加之易于操作和控制,升高的眼压可维持较长时间,且少见晶状体位置改变和炎症因素的干扰,可用于拮抗和治疗类固醇性青光眼药物的研究,为探索防治类固醇性青光眼的药物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动物实验模型。

2.4 复方卡波姆法

孙河[9]将27只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分别在兔前房内注射复方卡波姆、甲基纤维素及玻璃酸钠、液体硅胶、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诱发青光眼的工、Ⅱ、Ⅲ、Ⅳ、V组,并评价4种诱发青光眼方法的效果。结果I组有8只眼形成高眼压,高眼压持续时间为21~28天,眼压为32—37mmHg,造模成功率为80%。Ⅱ组2只眼眼压为24~44mmHg及22~34mmHg,分别持续7和11天。其他3组均未形成符合标准的高眼压模型。由此可知,兔眼前房注射0.3%复方卡波姆溶液是一种较好的慢性高眼压模型制作方法。

2.5 血细胞法

利用血细胞阻塞前房角引起眼压升高的青光眼动物模型实验,源于临床上对

一种继发性青光眼的病理机制的探讨。血影细胞可造成眼压升高而形成青光眼,Shou等[10]选用14只成年猫,实验前检查眼部,于单侧眼先抽出0.3 ml房水后再注入0.3“自体红细胞,用Schiqbtz眼压计在麻醉状态下测眼压。一个月内眼压从24.5 mm Hg上升到39.8 mm Hg,平均眼压为(31.7±4.3)mm Hg,并伴有视网膜细胞凋亡。实验证实血细胞诱导青光眼可得到较好的持续、稳定、有效,方法简单易控制慢性高眼压实验动物模型,且慢性持续升高眼压更符合青光眼的疾病发生过程。

3.猴子和慢性高眼压模型

3.1 α-糜蛋白酶诱导法

Hamasaki和Ellreman(1965)[11]在研究不同剂量α-糜蛋白酶注入猴眼玻璃体和前房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时发现可引起眼压升高,即使是最低量75单位/0.1ml,眼压升高也持续一周后降回到原水平。由此,Kalvin等[12]进行了猴眼的青光眼实验模型研究,先抽出0.2ml房水,再将0.2ml含75~750单位不同浓度的α-糜蛋白酶溶液,分别注入前房、后房、前部玻璃体及后部玻璃体内,作为期2周的观察。结果是以后房内注入的方法100%发生了青光眼,其引起的眼压升高持续时间最长、发生最快、程度最重而所需的浓度最低;同时发现75单位/0.2ml 的α-糜蛋白酶溶液引起了明显的眼压升高并伴有视乳头凹陷,而750单位/5ml 的临床浓度(白内障手术)仅有轻微的眼压升高,认为与药物浓度有密切关系。

3.2 激光诱导法

首先将激光技术用于动物模型的Gaaster-land和Kupfer(1974)[13]报道了用氩激光在5只恒河猴成功地形成青光眼模型。用改良的Koeppe房角镜,将激光瞄准小梁网中间,每眼激光光凝约200个点,光斑直径50μm,时间0.2~0.5秒,功率

0.4~0.8W。如眼压仍处于正常,在前房无炎症后2周再光凝。最后一次激光光凝后观察4~12周,所有试验眼均光凝2次,其中3眼光凝3次,2眼光凝4次。10只猴眼有7眼眼压升高,其中4眼在光凝后8天时眼压开始升高。眼压升高范围为24~50mmHg 以上,7眼中有6眼产生视乳头凹陷。所有激光光凝眼房水C值由正常的0.33~0.75降0.02~0.11。组织病理显示小梁网瘢痕伴有Schlemm管消失,视网膜神经节细胞丧失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筛板后凹。他们认为该实验性猴青光眼模型与以往的实验模型方式比较,具有非侵入性,炎症反应轻(前房水轻度或中度闪辉)、持续时间短(<2周),原发改变在房水流出通道等特点。Quigley和Hohman[14]认为该方法的缺点是需反复多次激光来获得持续性眼压升高,因此他们实验了不同参数的激光能量光凝猴眼:时间从0.1、0.2、0.5到1.0秒,功率从0.5、0.75、1.0到1.5W,分单次和多次进行。联合用蓝、绿色波长的氩激光,单面房角镜,聚焦于小梁网中部的灰色带,激光发射后见到灰色小梁网变白和形成小气泡。结果显示那些接受单次0.5~1.0秒和总能量至少50J的激光光凝眼获得满意的持续眼压升高0.5和1.0秒二组中平均眼压为34 ~47.9mmHg,持续4~11个月,激光点数为104~120个点,总能量在80~90J。眼压升高常在激光光凝后1~4天开始。术后轻度或中度前房炎症反应,此时眼压可低于正常,房角镜检查可见散在的色素聚集,间有淡亮色小梁区,偶见虹膜周边前粘连至后部小梁上。Wang等[15]分别用氩激光和半导体(二极

管)激光进行小梁网光凝,比较产生猴青光眼高眼压模型的效果。半导体激光参数设定为75μm,1.1~1.2W,0.5秒,360°房角光凝50~120个点;氩激光参数设定为50μm,1.1~1.5W,0.5秒,360°房角光凝65~120个点。激光光凝后观察1~12个月,眼压在1周后开始上升, 4周时平均峰值:半导体激光组。43.0mmHg,氩激光组

37.4mmHg,前者C值0.09,后者C值0.10。激光光凝小梁网时注意到半导体激光引起的组织反应较小,未见气泡形成,而氩激光则有50%以上产生气泡。但在激光治疗后的组织反应,半导体激光明显多于氩激光。激光光凝法易操作、省时,可根据眼压升高的幅度调整激光能量[16],与眼内注射法相比,炎症反应轻,但需多次重复光凝才能建立稳定的模型[17]。

总体而言,理想的慢性高眼压动物模型要求方法简单,成本低廉,易于操作和控制,升高的眼压稳定且保持足够长的时间,类似于人类青光眼的临床过程,并尽可能减少与青光眼不相关的干扰因素。目前,慢性高眼压模型的实验动物主要以兔子为主,使用卡波姆,甲基纤维素的药品诱导因其操作简单而被广泛应用。但随着科技进步,激光诱导等方法将越来越成熟和便于操作,而其效果好,干扰因素少等优点也会变得更加突出。

参考文献

[1] Momsen JC,Moore CG,Deppmeier珊,et a1.A rat model of chronic pressure-induced

optic I"rve damage.E印Eye Res,1997,64:85-96.

[2] Chauhan BC,Pan J,Archibald ML,et a1.Effect of intraoeularpressure oil optic

disc topography,eleetrorefinography,and axonal loss in a chronic

pressure-induced rat model of optic nerve dalnage.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2969-2976.

[3] Ueda J et al.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1998;39:S938

[4] Yang H.Hirooka K,Fukuda K,et a1.Neuroprotective effects of angiotensin II

type l receptor blocker in rat model of chronic glaucoma.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9.50:5800-5804.

[5] Choi A,Choi JS,Yoon YJ,el a1.Kr-31378,a potassium-channel opener,induces

the protection of retinal ganglion ceils in rat retinal isnhemic models.J Pharmacol Sci.2009.109:51l-517.

[6] Samis WD. An experimental method to produce angle block in rabbits and the

use of phospholine iodide af t er angle block [ J ] .Am J Ophthalmol, 1962, 54: 1 089- 1 091.

[7] Zhu MD, Cai FY. Development of experimental chronic intraocular hypertension

in the rabbit [ J ] . AusN Z J Ophthalmol,1992, 20( 3) : 225- 234.

[8] Wood DC et al.Am J Ophthalmol,1967;63:841

[9] Sun H , Zhang H, Huang C, et.al. Department of Ophthalmdogy,the first Affil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Haerbin 150040,China.

[10] Shou T,Liu J,Wang W,et al.Differential dendritic shrinkage of alpha and

retinal ganglion cells in cats with chronic glaucoma.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3,44:3005-3010.

[11] Hamasaki DI, Ellerman N.Arch Ophthalmol,1965;73:843

[12] Kalvin NH et al.Arch Ophthalmol,1966;76:83

[13] Gaasterland D, Kupfer C.Invest Ophthalmol,1974;13:455

[14] Quigley HA,Hohman RM.Invest Ophthalmol Vi Sci,1983;24:130

[15] Wang RF et al.J Glaucoma,1998;7:45

[16] Sapieha PS;Peltier M;Rendahl KG Fibroblnst growth factor-2 gone delivery

stimulates axon growth by adult retinal ganglion cells after acute optic nerve injury 2003

[17] Chiu K;Lau WM;Yeung SC Retrograde labeling of relinal ganglion cells by

application of fluorogeld on the surface of superior colliculus 2008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 2014-07-03 10:00:26 摘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建设速度加快,老百姓越来越关心我们的周边环境,尤其是居住区的环境。以当前城市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居住区户外环境景观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致力改善和提高居民的户外生活质量。 关键词:设计导则,场所,景观,以人为本 居住区绿化是城市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最接近居民,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最为密切,它对提高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增进居民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居住区的绿化水平,是体现城市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居住区绿地在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分布最广,是普遍绿化的重要方面,是城市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步伐的加快,居住区的绿化水平也应相应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环境质量的不同要求。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首要的任务是必须做好设计。提高设计水平应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摈弃原有落后的环境,着重注重生态及景观设计,才能使居住区绿化工作再上新台阶。因此制作园林景观模型对日后的园林实体发展和现场勘查有着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绿化设计制作前,首先要对建筑的风格、表现形式以及在科面上所占的比重有着明确的了解,因为绿化无论采用何种表现形式和色彩,它与建筑之间应该是和谐的。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单体或群体建筑模型绿化时,对于绿化的表现形式要尽量做得简洁些,做到示意明确、清楚有序。不要求新求异,切忌喧宾夺主。树的色彩选择要稳重,树种的形体塑造应随着建筑主体的体量、模型比例与制作深度进行刻画。 在设计制作大比例别墅模型绿化时,表现形式可以考虑做得新颖、活泼一些,要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塑造出家园的氛围。树的色彩则可以明快些,但一定要掌握尺度,如果色彩过于明快则会产生一种漂浮感。树种的形体塑造要有变化,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模型制作的设计构思包括比例和尺度的设计构思、形体的设计构思、材料的设计构思和色彩与表面处理的设计构思共四部分内容。构思包括建筑物与配景的做法、材料的选用、底台的设计、台面的布置、色彩的构成等。 色彩关系 在进行制作设计时,首先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因为模型是在楹尺间反映个体或群体建筑的全貌,每一种色彩同时映射入观者眼中产生出综合的视觉感受,若处理不当,哪怕是再小的一块色彩也会影响整体的色彩效果。所以,在建筑模型的色彩设计与使用时,、应特别注意色彩的整体效果。 其次,建筑模型的色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就其本质而言,建筑模型是缩微后的建筑物。因而,色彩也应作相应的变化,若一味追求实体建筑与材料的色彩,那么呈现在观者眼中的建筑模型色彩会感觉很“脏”. 模型制作的工具应随其制作物的变化而进行选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工具和设备的

高血压动物模型

高血压动物模型高血压病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的直接后果,小动脉的痉挛与遗传/精神刺激、应激、肾脏缺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及钠的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动物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多以不同角度模拟高血压这些易患因素而形成。所用动物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神经原型、肾外包扎型和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血管型高血压狗、盐敏感性和盐抵抗性高血压大鼠等。(一)、神经原型高血压模型:可用狗、大白鼠和家兔等,通过机能性方法或物理方法作用于动物神经系统而诱发条件反射性高血压和皮层性高血压模型。 1、神经精神刺激:强烈的声、逛、电刺激,条件反射冲突等可以引起动物高级神经中枢强雷兴奋及血压升高。缺点是这种血压升高不能持久,同时,动物对相同刺激有适应的倾向,因此不能建立持久的高血压模型。 2、去除压力感受器神经:用电损伤动物的孤束或用6-羟多巴胺破坏孤束核的儿茶酚胺神经元,使减压反射中枢失去调整血压的功能,可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但是有一部分动物可能在手术后短期内死亡。(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Okamoto等将血压为~的雄性Wistar大鼠与血压为17,3~的同种雌鼠交配,其子代选择血压高者作为近亲交配,三代后,多数动物血压超过24KPa,他们称之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通过不断选种,到1969年获得了近交系SHR,至1986年该系已传到第80代。 SHR的后代100%发生高血压。一般在出生后血压随年龄而逐渐升高,据第30~32代统计,生后第10周雄鼠血压平均为±,雌鼠为±,此后还会继续升高,常可超过。血压升高机制:在高血压大鼠生长的早期,其血管阻力持续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肥大,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一过程持续到生存晚期,并发展为更严重的心肌肥大和充血性心功能衰退。随着高血压的持续发展,高血压大鼠出现了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的并发症——脑和心肌损害,以及肾硬化。优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从许多方面讲,如发病机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对盐的敏感性等都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接近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故其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试验研究中,如SHR高血压形成的电生瑰研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在内皮素方面的研究,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方面的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又如,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也在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另外,该模型特别是用于人类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如坎地沙坦在高血压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亦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缺点:饲养条件高,价格较贵,遗传育种麻烦,需要一定时间,且易变种或断种,若大量使用尚存在一定困难。(三)肾外包扎型高血压模型血压升高机制:肾外异物包扎,可致肾周围炎,在肾外形成一层纤维素性鞘膜,压迫肾实质造成肾组织缺血,使肾素形成增加,血压上升。选用120~150g的大鼠。麻醉后,呈俯卧位固定,背部下方垫一高约2~3cm的沙袋,剪去手术视野的毛,用%洗必太酒精消毒皮肤,从第10胸椎到第3腰椎处沿脊椎中线切开皮肤,在左侧季肋下~2cm和距脊椎1cm处用小血管钳分开肌肉,用两指从腹下部将肾脏自创口中挤出,小心地将肾脏与周围组织剥离,将双层乳胶膜剪成“X”形,绕肾门将肾脏交叉包扎,然后在相对侧切开,取出右肾,分离后切除,分别缝合肌肉和皮肤创口。皮下注射1~2万单位青霉素G。手术所用器械必须高压消毒,只要在75%乙醇中浸泡30min,临用时用煮沸过的生理盐水冲洗一下,用毕后仍浸入乙醇中。手术后可加饮1%氯化钠溶液作为促进因素。(四)、肾性高血压模型 Gold-blatt高血压模型有双肾及单肾模型。双肾模型是指动物保留两侧肾脏,但使一肾或二肾动脉狭窄,所以又称为二肾一夹或双肾双夹型。单肾模型为切除一侧肾脏,狭窄保留肾的肾动脉,及一肾一夹型。这三种模型的动物都能发生长期稳定的高血压。 1、一肾一夹(左侧肾动脉狭窄+右肾切除)血压升高机制主要是由于钠潴留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以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优点:该模型由于成功率较低,血压不能持续上升,限制了其使用范围,目前较少使用。 2、两肾一夹型(左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高血压动物模型资料

高血压动物模型 高血压病是全身小动脉痉挛引起血管外周阻力增加的直接后果,小动脉的痉挛与遗传/精神刺激、应激、肾脏缺血、肾上腺皮质的作用及钠的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目前动物高血压模型的复制多以不同角度模拟高血压这些易患因素而形成。 所用动物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神经原型、肾外包扎型和醋酸脱氧皮质酮(DOCA)盐型高血压大鼠、肾血管型高血压狗、盐敏感性和盐抵抗性高血压大鼠等。 (一)、神经原型高血压模型: 可用狗、大白鼠和家兔等,通过机能性方法或物理方法作用于动物神经系统而诱发条件反射性高血压和皮层性高血压模型。 1、神经精神刺激:强烈的声、逛、电刺激,条件反射冲突等可以引起动物高级神经中枢强雷兴奋及血压升高。缺点是这种血压升高不能持久,同时,动物对相同刺激有适应的倾向,因此不能建立持久的高血压模型。 2、去除压力感受器神经:用电损伤动物的孤束或用6-羟多巴胺破坏孤束核的儿茶酚胺神经元,使减压反射中枢失去调整血压的功能,可建立慢性高血压模型,但是有一部分动物可能在手术后短期内死亡。 (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Okamoto等将血压为19.3~23.3KPa的雄性Wistar大鼠与血压为17,3~18.6KPa的同种雌鼠交配,其子代选择血压高者作为近亲交配,三代后,多数动物血压超过24KPa,他们称之为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通过不断选种,到1969年获得了近交系SHR,至1986年该系已传到第80代。 SHR的后代100%发生高血压。一般在出生后血压随年龄而逐渐升高,据第30~32代统计,生后第10周雄鼠血压平均为24.5±2.3KPa,雌鼠为23.7±1.9KPa,此后还会继续升高,常可超过26.6KPa。 血压升高机制:在高血压大鼠生长的早期,其血管阻力持续增加,血压升高,心肌肥大,机体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这一过程持续到生存晚期,并发展为更严重的心肌肥大和充血性心功能衰退。随着高血压的持续发展,高血压大鼠出现了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的并发症——脑和心肌损害,以及肾硬化。 优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从许多方面讲,如发病机制、高血压心血管并发症、外周血管阻力变化、对盐的敏感性等都与人类高血压患者相似,是目前国际公认最接近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动物模型。故其广泛应用于医学基础试验研究中,如SHR高血压形成的电生瑰研究,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的研究,在内皮素方面的研究,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方面的研究,血管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都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又如,在受体水平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来探讨高血压性心肌重塑的可能机制,也在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另外,该模型特别是用于人类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如坎地沙坦在高血压大鼠脑缺血的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亦用自发性高血压模型。 缺点:饲养条件高,价格较贵,遗传育种麻烦,需要一定时间,且易变种或断种,若大量使用尚存在一定困难。

园林建筑设计说课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说课稿 一、课程设计原则: 首先我们介绍一下该课程的设计原则: 本门课程紧扣高职教育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指导,强调以能力为本位,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本门课程的设计原则,我们归纳了六点,分别是:1、以岗位和工作任务需求为导向;2、以工作流程对应实训教学流程;3、以实践能力为核心;4、理论结合实际能力;5、基于工作过程的情景创设;6、设计作品对应考核体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遵循课程设计原则,我们对本课程的性质与定位分析如下: 经过实际的市场调查,园林专业学生从业的岗位大致分为三个方向: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园林植物养护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主要辅助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因此说《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园林专业的核心课程。 那么,本门课程与园林工程施工岗位和园林设计岗位到底是怎样的关系,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图表。《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借助于《园林工程制图》、《设计初步》、《园林美术》及《园林CAD 制图》等先修平台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和《园林效果图制作》、《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共同培养学生的园林设计能力;《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又可与《园林工程》、《园林工程概预算与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结合,共同培养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的能力。 因此,我们将《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定位为:是一门集工程、艺术、技术于一体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有科学设计的精神,又要有艺术创新的想象力,更要求有精湛的技艺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园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在第四学期开设。 三、课程培养目标: 经过市场调查,我们将园林专业学生就业的岗位初步归纳为4个类型:1、园林景观设计公司;2、城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园林

实验动物模型

第章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实验动物模型 选择什么样的实验动物作实验是生物医学研究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不能随便选用一种实验动物来作科学研究,因为在不适当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常可导致实验结果的不可靠,甚至使整个实验徒劳无功,直接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成败和质量。事实上,每一项科学实验都有其最适宜的实验动物。

第一节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科学研究工作中实验动物的选择,首先应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来选择,其次再参考是否容易获得、是否经济,是否容易饲养和管理等情况。 ?在实验动物选择上必须注意三点,即实验动物的种类(Species);品种(Breed)或品系(Strain);质量和实验动物的健康状态。

尽量选择与研究对象的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相似的实验动物; ?生物医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人类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问题。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时应优先考虑的问题是动物的种系发展阶段。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选择那些机能、代谢、结构和人类相似的实验动物作实验。一般来说,实验动物愈高等,进化愈高,其机能、代谢、结构愈复杂,反应就愈接近人类,猴、狒狒、猩猩、长臂猿等灵长类动物是最近似于人类的理想动物。

第二节生物科学研究中的动物模型 一、动物模型的意义和优越性 ?生物科学研究的进展常常依赖于使用动物模型作为实验假说和临床假说二者的试验基础。人类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是十分复杂的,要深入探讨其疾病的发病机理及疗效机理不能也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可以通过对动物各种疾病和生命现象的研究,进而推用到人类,探索人类生命的奥秘,以控制人类的疾病的衰老,延长人类的寿命。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实验动物模型摘要:建立适当的动物模型是开展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和预防等研究的重要工具。心血管疾病作为困扰人类健康的一类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威胁很大,其中以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危害最大,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应用进行总结,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与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 一、高血压 1、自发性高血压 自发性高血压动物模型是指实验动物未经任何有意识的人工处置, 在自然培育的情况下产生高血压, 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人类高血压很相似, 在高血压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 尤其适用于多基因引起的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以及筛选与高血压相关的基因。大多数自发性高血压大、小鼠模型是经过近交系交配而获得的,其常见的品系有小鼠的BALB/cJ、SWR/J,大鼠的SHR、SHRSP、SHR、MHS等,其中以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应用最为广泛,其血压高达26.7kPa(200mmHg),与人的原发性高血压最为相似,外周阻力明显升高,常见有心血管并发症。SHR主要表现为神经调节系统和血管系统发生病理生理的变化。SHRSP为SHR的亚系,血压升高较明显,且易引发脑出血,脑栓塞。MHS品系的大鼠只有轻微的高血压,但心脏肥大出现较早。大鼠高血压品系还有SR、DS、SBH、LH、GH等。鸡、火鸡、兔、狗也有高血压的模型,但不常使用。 2、诱发性高血压 诱发的方法所建立的高血压动物模型主要是模拟了人类的某些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此方法主要包括手术诱导、注射诱导、食物诱导等,最常见的诱导高血压的方法有两肾一夹(2K1C),其方法是完全闭塞两侧的肾动脉,此法可快速引起严重的高血压,并可伴有肾脏萎缩, 对于研究肥胖型高血压发生的潜在机制有一定应用价值。肾源性高血压在高血压的发病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因此动物肾动脉狭窄复制出的高血压模型, 为临床研发新药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给予大鼠一定量的盐皮质激素能够较好地复制出内分泌、代谢及饮食型高血压,这种高血压常伴有心脏体积增加、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蛋白尿和肾小球硬化症等症状。给予大鼠高糖饮食也可引起高血压,但这种方法只对部分品系的大鼠起效,这种特性对研究遗传与高血压的关系有重要的意义。采用电、声波等慢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引起血压的明显升高, 该模型对了解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及危险因素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而且适用于降压药物的筛选。 二、动脉粥样硬化 1、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自发性动脉粥样硬化见于兔、鸽、猴、猪等,但作为动物模型的品系较为少见。 2、诱发性动脉粥样硬化 多种动物均可以诱发产生动脉粥样硬化,目前可以作为模型的动物有:大白兔、鸡、鼠、猪和猴等。其中猪和猴的系统发育和饮食结构类似于人.能够产生自发性的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想模型。家兔和鼠是现在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模型动物,两者比较各有优缺点:家兔不易自发性产生动脉粥样硬化,但它对高脂饮食特别敏感,但是家兔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只与人的病变表面上相似,其病变中的脂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知识讲解

《景观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总学时数:48学时学分:3学分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使学生了解建筑模型设计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建筑模型的设计及制作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完成模型制作,并能通过模型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 二、本课程的基本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对模型概念进行阐述,使学生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了解模型的类型及功能作用,掌握模型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把握课程中模型设计的范畴,定位在设计、表现类模型上;深入理解地形学模型的基本知识。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模型(0.5)课时 1、模型概念 2、模型简史 第二节模型的类型(1)课时 1、设计类模型 2、表现类模型 3、特殊类模型 第三节地形学模型(0.5)课时 1、地形学模型 2、建筑主体模型 第二章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掌握模型设计的构成要素,理解功能、技术、美学三大构成要素的基本知识。(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功能、技术、美学三大构成要素在模型设计中的地位作用,深入理解其影响元素。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功能构成要素(0.5)课时 一、方案设计 二、实施与展示 第二节技术构成要素(1)课时 一、比例 二、精度 三、工艺 第三节美学构成要素(0.5)课时 一、形态 二、空间 三、色彩 第三章模型制作材料与设备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了解模型制作材料的种类及属性,熟练掌握模型制作设备的操作。(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理解各种材料的属性及应用,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 (三)课时安排 4课时 (四)主要内容 第一节材料(1)课时 一、纸材 二、塑料 三、金属 四、木材 五、粘结剂 第二节设备(1)课时 一、基本设备 二、扩展设备 第三节材料与设备的熟悉(2)课时 一、搜集材料 二、了解设备 第四章模型设计制作

建立动物模型

1、建立动物模型 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定期注射定量抗生素到5只大鼠体内,,然后每只大鼠注射等量的LPS到体内,注射一周后观察大鼠体征(体重、食欲、运动情况),检测肠道菌群和SYN。 对照组:采用腹腔注射法定期注射定量抗生素到5只大鼠体内,确保肠道无菌,然后每只大鼠注射等量的安慰剂到体内,注射一周后观察大鼠体征(体重、食欲、运动情况),检测肠道菌群和SYN。 2、观察动物体征 体重:每天称量每一只大鼠的体重,并记录,进行横纵比较。 食欲:每只给相同足量食物,计量每只老鼠的摄入量,记录进行横纵比较。 运动情况:在固定时间给予相同刺激,观察每只老鼠的反应情况和运动能力。 3、肠道菌群检测 肠道菌群失调检测: 早期诊断菌群失调是正确有效治疗的前提。 菌群失调的诊断包括三部分: ①有无菌群失调。②菌群失调的程度。③菌群失调的诱因。 菌群失调患者常表现为严重腹泻或慢性腹泻,在应用抗生素治疗过程中,如突然发生腹泻,或原有腹泻加重,即有可能已发生了菌群失调。 菌群失调的程度可分为三度: Ⅰ度(轻度)为可逆性轻度菌群失调,去除致病因素后即可恢复好转,症状消失,临床上多见于急性疾病引起的肠道功能紊乱; Ⅱ度(中度)菌群失调较重,去除病因常不能恢复,多有慢性肠道症状; Ⅲ度(重度)菌群失调,表现为菌群交替或二重感染。详细地了解粪便性状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可以确定一些有特异性诱因的菌群失调,如志贺菌、沙门菌、空肠弯曲菌、艰难梭菌和轮状病毒感染等。 粪便切片观察: 4、syn检测 利用免疫荧光手段,通过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了过表达α-syn各片段后与线粒体分布情况。结果证明,α-synN端能够与线粒体共定位;JC1染色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提示,该组细胞线粒体存在膜电位降低趋势。同时被截去N末端的突触核蛋白不会形成高分子量复合体,也不会影响线粒体功能。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 一、缺氧模型的实验性复制 ㈠目的与原理 通过给动物低氧环境,影响Hb的带氧能力及使组织不能利用氧等方法,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经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显示了其不同症状与特征,同时对复制模型的方法及原理又有大概的了解,有利于深入和研究各缺氧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㈡实验对象 小白鼠。 ㈢器材与药品 缺氧瓶(装有管道瓶塞的250ml广口瓶),酒精灯,一氧化碳发生器,1ml注射器,5ml 和2ml刻度吸管,粗天平(附砝码),剪刀,普通镊。 钠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甲酸,浓硫酸,0.125%氰化钾溶液,1%亚硝酸钠溶液,10%硫代硫酸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表8-3-1观察指标 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类型(频率、幅度)(活动度) –––––––––––––––––––––––––––––––––––––––––––––––––––––––––––––––––––––––––– 低张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钾中毒 ⒈低氧性缺氧 ⑴将小白鼠至于250ml广口瓶(内装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中观察上述指标。 ⑵将瓶塞紧,同时记录时间,每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⒉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⑴如图8-3-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将小白鼠一只放入瓶中,观察上述指标。 ⑶取甲酸3ml放入试管内,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如气泡产生较少,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一氧化碳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连续沸腾,因一氧化碳产生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⑷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上述指标。 (注):一氧化碳产生原理: H2SO4 HCOOH CO↑+H2O △ ⒊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⑴称小白鼠体重,观察上述指标,预先准备1%亚硝酸钠及10%硫代硫酸钠各10ml·Kg-1,以备急救用。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_ 实验动物模型设计原则生物医学科研专业设计中常要 考虑如何建立动物模型的问题,因为很多阐明疾病及疗效机制的实验不可能或不应该在病人身上进行。常要依赖于复制动物模型,但一定要进行周密设计,设计时要遵循下列一些原则。 一、相似性 在动物身上复制人类疾病模型。目的在于从中找出可以推广(外推)应用于病人的有关规律。外推法(Extrapolation)要冒风险,因为动物与人到底不是一种生物。例如在动物身上无效的药物不等于临床无效,反之也然。因此,设计动物疾病模型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所复制的模型应尽可能近似于人类疾病的情况。能够找到与人类疾病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当然最好。 例如日本人找到的大白鼠原发性高血压就是研究人类原发 性高血压的理想模型,老母猪自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研究人类冠心病的理想模型;自发性狗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人类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十分相似,也是一种理想模型,等等。与人类完全相同的动物自发性疾病模型毕竟不可多得,往往需要人工加以复制。 为了尽量做到与人类疾病相似,首先要注意动物的选择。例

如,小鸡最适宜做高脂血症的模型,因它它的血浆甘油三酯、胆固醇以及游离脂肪酸水平与人十分相似,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脂质构成也与人相似。其次,为了尽可能做到模型与人类相似,还要在实践中对方法不断加以改进。例如结扎兔阑尾血管,固然可能使阑尾坏死穿孔并导致腹膜炎,但这与人类急性梗阻性阑尾炎合并穿孔和腹膜不一样,如果给兔结扎阑尾基部而保留原来的血液供应,由此而引起的阑尾穿孔及腹膜炎就与人的情况相似,因而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如果动物型与临床情况不相似,在动物身上有效的治疗方案就不一定能用于临床,反之也然。例如,动物内毒性性休克(Endotoxin Shock,单纯给动物静脉输入细菌及其毒素所致的休克)与临床感染性(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就不完全一样,因此对动物内毒素性休克有效的疗法长期以来不能被临床医生所采用。现在有人改向结扎胆囊动脉和胆管的动物胆囊中注入细菌,复制人类感染性休克的模型,认为这样动物既有感染又有内毒素中毒,就与临床感染性休克相似。 为了判定所复制的模型是否与人相似,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例如有人检查了动物压、脉率、静脉压、呼吸频率、动脉血pH、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静脉血乳酸盐浓度以及血容量等指标,发现一次定量放血法造成的休克模型与

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介绍_程轶群

2006年5月第16卷 第5期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HINESE J OURNAL OF COMPAR ATIVE MEDICINE May ,2006Vol .16 No .5 综述与专论 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的介绍 程轶群,李晓辉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重庆 400038) 【摘要】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而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在高血压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对目前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的方法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高血压;大鼠;模型,动物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856(2006)05-0305-04 Introduction of Some Models of Hypertension in Experimental Rats C HE NG Yi -Qun ,LI Xiao -Hui (The Basic Depart ment of The Third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Chongq ing 400038,China ) 【Abstract 】 Hypertension is the most familia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at hypertens ion mode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se studies .This text summarized the methods and characterics of some rat hypertension models . 【Key words 】 Hypertension ;Rat ;Model ,ani mal [基金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攻关项目(No .20027537、No .20048256) [作者简介]程轶群(1979-),女,在读药理学硕士生,研究方向:心血管药理。E -mail :chengyiqun269998@sina .com [通讯作者]李晓辉,教授,博导。E -mail :xhl @mail .tmmu .com .cn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生率在成年人中高达20%,不仅发病因素复杂众多,并且常有许多并发症,如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 冠心病、糖尿病等。为了更好的研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阐明各种药物的作用机理,并且开发出更多有效的药物,研究人员不断地努力尝试建立和应用各种高血压的动物模型,其中以大鼠模型最多,本文综述了目前若干实验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建立的进展,以及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应用。1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模型 国际上常用的原发性高血压的大鼠模型有: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京都)、卒中易感型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 SP ,京都)、新西兰遗传性高血压大鼠(GH ,达尼丁)、以色列高血压大鼠(SBH ,耶路撒冷)、米兰高血压大鼠(MHS ,米兰)、里昂高血压大鼠(L H ,里昂)等。其中SHR 是最广泛应用的模型动物之一 [1] 。SHR 是1963年东京Okamoto 用 Wistar 大鼠培育而成的,其被毛呈白色。此鼠高血 压发生率高,在16周龄时高血压已形成,收缩压>21.28kPa ,无明显原发性肾脏或肾上腺损伤,心血管疾病发生率高。SHR 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形成 机制有相似之处,血压的升高均与外周血管阻力的增加有关,且对抗高血压药物有反应,因此,它是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的研究及高血压药物筛选的较为理想的动物模型 [2] 。 2 转基因高血压大鼠模型 高血压病发病率高且病因复杂。临床研究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家族倾向性,因而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从基因水平研究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是揭示这一疾病病因的根本途径。现已发现若干基因与发病有关,如肾素基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心房利钠因子基因等。目前,应用高血压相关基因制作转基因小鼠的报道已不胜枚举,而制作转基因大鼠的报道却屈指可数。大鼠是实验高血压学中广泛应用的经典动物,制作转基因大鼠有着更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但同时也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疼痛动物模型规范

疼痛实验动物模型 科研探索2007-04-25 23:11:36 阅读147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疼痛是机制非常复杂的神经活动。疼痛研究已经成为当前神经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由于疼痛机制的复杂性,使得在患者身上研究与疼痛有关的神经机制成为不可能的事。因而,我们的研究需要相应的动物模型。本章介绍了在现代神经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疼痛动物模型。在概要介绍了疼痛研究的意义及其现状之后,重点介绍了在生理痛研究和急性、慢性病理痛研究中所应用的动物模型。生理痛的模型即常用的动物伤害性感受阈测定法;急性病理痛的模型则主要是各种急性炎症模型模型;慢性病理痛的模型则包 括慢性炎症模型和慢性神经损伤模型。 前言 疼痛(pain)是人们一生中经常遇到的不愉快的感觉。它提供躯体受到威胁的警报信号,是生命不可缺少的一种特殊保护功能。另一方面,它又是各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也是当今困扰人类健康最严重的问题之一。近年来,仅在美国就有三至四千万人患有慢性痛。据估计,美国每年用于治疗慢性痛的费用约为400~600亿美元;澳大利亚每年用于治疗疼痛的费用占全部医疗费用的40%。随着医学的进步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烈性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疼痛在人的身心痛苦和医疗费用消耗上的相对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由于难以在人体对疼痛进行深入的机制研究,有必要建立疼痛的动物模型。但疼痛是是包括性质、强度和程度各不相同的多种感觉的复合,并往往与自主神经系统、运动反应、心理和情绪反应交织在一起,它既不是简单地与躯体某一部分的变化有关,也不是由神经系统某个单一的传导束、神经核和神经递质进行传递的,所以很难将某种客观指标与疼痛直接联系起来。因而,我们只能根据模型动物对伤害性刺激的 保护反应和保护性行为来推测它们的疼痛程度。 伤害性感受(nociception)和痛觉是两个有密切关系但又不相同的概念。前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对由于伤害性感受器的激活而引起的传入信息的加工和反应,以提供组织损伤的信息;痛觉则是指上升到感觉水 平的疼痛感觉。两者之间有时并没有严格的相关性。 生理痛模型与常用的痛阈测定法 概述 为了能够对痛觉现象及其机制作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态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痛觉机制,必须建立动物的痛觉模型。又由于痛觉是意识水平的感觉,我们无法确定动物是否具有痛觉,只能观察其对伤害性刺激的行为反应。因而在下文的描述中有时用伤害性感受阈 (nociceptive threshold)取代痛阈(pain threshold)。 正常情况下,疼痛是机体对外界伤害性刺激的感受,它是一种报警系统,提示实存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的可能性。如果这种伤害性刺激是可以回避的,那么痛觉就是一种具有完全的积极意义的感觉形式,称为生理痛。这种意义上的疼痛模型实际上就是对伤害性感受阈的测量。它是通过观察动物对伤害性温度 和机械刺激的逃避反应实现的。 如果动物遇到无法逃避的伤害性刺激,就会引起它的情绪反应,发出嘶叫声。这是需要高级神经中枢配合的反应,并且不受局部运动功能的影响。因而,在伤害性刺激下引起的嘶叫反应也可以作为伤害性 感受阈的测量指标。 热辐射-逃避法 这是最常见的伤害性感受阈测量方式。最常用的有热辐射-甩尾法、热辐射-甩头法和热辐射-抬足法。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园林景观模型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 专业拓展学习领域 课程名称: 园林模型制作编者: xx 审定者: xxxxxx定稿时间: 2010年8月25日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 以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实践为主相的主干课程,专业必修课。 本课程在园林建筑设计初步、园林制图与识图等相关基础课的基础上通过建筑模型将设计想法直观的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建筑模型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对园林景观建筑设计有一个全面直观的掌握。通过学习和模型制作,使学生能够将设计直观的表现出来,提高学生对园林景观的认识和设计水平。 二、职业知识内容 模型的用途,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知识,园林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的制作。 三、职业行动能力

掌握建筑及园林景观的空间感和尺度感,从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等方面,使学生全面掌握建筑模型制作的技法,具有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制作的能力。 四、先修课程及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 造型基础素描色彩、园林制图与识图、园林建筑设计初步。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课程总学时:36学时,讲授:18学时,实践:18学时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教材 《建筑模型制作》,郭红蕾、阳虹、师嘉、杨君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二)参考书 《建筑模型设计与制作》,郎世奇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展示设计》,蒋尚文、莫钧,中南大学出版社; 《建筑模型制作》,沃尔夫冈〃科诺、马丁〃黑辛格尔,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三、开设本课程需要的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多媒体设施的教室和较宽敞的有制作工具桌的教室。 基本工具: 界刀,切圆器,45度切割刀,U胶,切割板,剪刀,尺子,乳胶,双面胶。接着介绍一下基本材料:

最新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进展汇总

1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实验研 究进展

医学院检验系,广东广州510182;2.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东广州510120) 【关键词】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进展 心脏骤停(CA)是急诊医学常见的急症之一,因其居高不下的致死率及致残率给社会和家庭造成严重威胁,所以心肺脑复苏是现代医学研究的热点课题。心搏骤停是指心跳及呼吸突然停止,血液循环终止。由于脑细胞对缺氧十分敏感,循环停止4~6 min脑组织即可出现不可逆性损害[1]。面对突如其来的心脏骤停,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肺复苏。但是即使复苏后,心脏恢复了搏动,但脑功能的恢复是心肺复苏成功的关键。一般心脏停止搏动,脑缺血、缺氧立即发生,如超过4~6 min就可以出现不可逆的大脑损害。心脏停搏时间长,如>8 min以上,大脑功能很难恢复,成功率极小。有学者研究认为,心脏停搏后,约50%左右患者死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即脑死亡。即使心、肺复苏成功,生命保留,仍约有20%~50%左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脑功能障碍,成为植物状态(植物人)或痴残等[2]。 在成功进行心肺复苏后有20%~40%的患者遗留下永久性神经损害[3]。鉴于脑保护和脑复苏的重要性,近年来对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脑是一个血流量大、代谢旺盛的器官,其功能几乎全靠葡萄糖的氧化代谢。心脏骤停后引起的脑损害的病理生理主要是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以及自主循环恢复后的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中涉及兴奋性氨基酸的神经毒性、钙离子稳态失调、神经元凋亡等机制[4]。所以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是脑复苏。 大量研究旨在寻找可减轻或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方法或药物,并且已经在动物模型上获得一定成功,但是这些方法和药物很少能成功用于临床。缺血预处理对心脏和神经系统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是在临床实践中预处理只适用于缺血再灌注可预期的情况。尽快恢复灌注是减轻缺血导致的损伤和行为障碍的最有效方法,然而再灌注也可能加重损伤。在再灌注早期,大量活性氧自由基的产生和钙超载导致了缺血再灌注损伤。所以近年来围绕心肺脑复苏的保护机制及其方法成为专家学者们研究的热门,而建立有效、稳定的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是实验研究的基础。 针对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实验方法有多种,包括: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四血管阻断法、三血管阻断法、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国内文献报道用四血管阻断法比较多[5],国外四血管阻断法、二血管阻断加低血压法均有应用及报道,但更偏向于后者[6]。对比不同建模方法在实验过程中所显露出的特性,分析并总结各自的优缺点。选择能较好地建立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方法,为脑复苏的深入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基础。本文将从实验的可操作性、成功率、发展前景等方面对各类建模方法进行综述。 1制作全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及效果的判定 1.1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模拟心搏骤停

《园林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园林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12150 课程学 分: 2 建议学时:40 适用专 业: 风景园林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园林建筑模型制作》是高职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在掌握三大构成的基础 上,全面培养学生对立体空间架构创作设计的技能课程,为后续学习《方案设计》、《景观效果图设计》、《综合设计实训》等课程奠定基础,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设计思路 根据本课程的定位和后续课程的学习要求,本课程需要向学生讲授各种景观小品制作手 法,园林建筑制作方法和注意的技巧,让学生全面掌握三维形态构成法则的同时,通过对不 同材质、不同造型要素的设计练习,强化学生的模型设计技能,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抽象概括和理性认知能力,从而更好的完善设计构思。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并通过技能培养并重的方法 (比如案例实训、教师示范、学生实践),培养学生空间及立体综合设计基本技能,增强艺术设计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知识学习和技能培训,使学生了解园林模型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各种材料完成完成各种景观建筑和景观小品,使学生能够根据设计课题要求进行创新设计,养成严谨、认真、细致、客观公正、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品质。 (二)具体目标 1.专业知识目标

(1)掌握园林模型的分类,合理绘制园林建筑设计图,按照比例要求制作园林模型; (2)掌握各种园林小品,建筑小品,大型景观,小型绿化的设计和制作技巧; 2.专业能力目标 (1)具有建筑单体模型,景观造型模型,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制作的能力 (2)能对设计项目进行符合设计主题的立体空间构成和色彩的完美搭配; (3)具备完成具体设计项目的信息交流和沟通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 (1)具有热爱本职工作、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 (2)具有进行审美判断、模型设计制作时的逻辑思维能力; (3)具有完成大型设计项目时的团队合作精神; (4)形成对设计作品检查评价、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判断能力;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内容的选取依据 《园林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是依据培养学生设计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更直观的感受自己的设计意图,的要求选取教学内容。 (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园林建筑模型制作》课程教学内容,根据能力目标要求,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学习模型的用途,了解模型制作的要求,材料选择,色彩搭配,形体组合知识。掌握园林建筑单体模型纯度制作,景观造型模型的制作,规划模型和环境绿化模型的制作。课程的实践教学部分,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保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为后续电脑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教学项目划分及课时分配如下表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