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风险
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风险一:未及时缴费和及时申请续展

未按时缴纳专利年费或未按要求申请商标续展而导致

企业专利权、商标权丧失的情况,企业应当按照《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以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有关规定,按时提交有关材料,交纳专利年费;在注册商标方面,企业应当在商标有效期(核准注册之日起10年)届满之前六个月内申请续展注册,在商标有效期后六个月内(即宽展期内),企业仍有权申请续展注册商标,但须交延迟费;

风险二:企业改制、重组、合资

企业在改制、重组、合资过程中,低评估或漏评估企业的专利、商标、商号、商誉、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的价值,或没有及时办理知识产权的变更、转让等手续,或改制、重组、合资后的企业将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产权搁臵不用,或知识产权形式组合不当、分离造成品牌价值降低,容易导致企业知识产权的大量流失。企业应当在改制、重组、合资过程中注意加强知识产权评估工作,积极办理相关变更、转让等手续,并对具有重要价值的知识产权的权属和使用方式、使用范围等进行明确约定,对于企业已有品牌组合优势,应尽力避免人为拆散或名称变更,保持企业商标、商号、专利和著作权等有机统一。

风险三:技术人员流动

技术人员跳槽或调动到另一企业,带走原企业知识产权造成知识产权流失;企业人才将在原企业掌握的技术成果、生产配方、经营秘密等拿到新企业投资入股,使原企业的利益蒙受损失。防范措施包括:合同约束措施、制度约束措施、人才激励措施、法律制裁措施四种。前三种属于事前防御型措施,第四种属于事后补救型措施。

风险四:档案管理和对外交流

一些科研档案散存于个人手中,科研人员利用档案发表论文、参加学术会议、申报评奖等,把不该透露的技术秘密和盘托出。少数企业对编辑的档案编研不严,或分发范围过宽,致使企业技术秘密流失。因此,加强企业档案管理是防范知识产权流失的重要措施。同时,在对外发布信息、发表论文、参加展览会、研讨会之前,企业就加强信息审查工作,防止些过程中的知识产权流失。

风险五:商务谈判

在一些商务谈判中,经常会出现泄露商业秘密的情形,个别企业甚至利用磋商的机会不当获取对方的关键流程、诀窍等,为防止失密,企业应注意在谈判过程中采取有选择地披露信息、限定参观区域、禁止录音和记录等措施进行防范;同时应重视根据我国国际惯例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和谈判

不成功时的“不使用”协议,以此加强对企业商业秘密的保护,防止失密。

风险六:商标转让

商标转让过程中会出现让人启用原注册的防御性商标,将给受让人造成严重损害。《商标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第二款规定:“转让注册商标的,商标注册人对其在同一种或者类似商品上注册的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应当一并转让。”因此这部分商标的受让必须在受让商标时一并考虑,避免出让人事后以此为要挟,索取高额转让价款。

企业在受让商标时,容易忽视防御性商标问题,该法律风险大小与转让的商标情况相关,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成正或反比函数关系,当商标知名度较低,法律风险同样较低;当商标知名度较高时,由于商标被淡化的法律风险也将降低。另外,防御性商标的数量、归属、有效期限等都是影响法律风险评估的因素。

风险七:专利申请

企业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后,能得到专利法的保护。但随之出现一个问题:申请专利时必须将技术向全社会公开,这些公开的技术一旦被其他厂家所采用,会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向侵权者索赔,如果企业不申请专利,技术资料外泄并为其他企业获得,这些企业抢先申请专利,会给企业带来实质损害。

职工与企业对专利权属的争执也是产品研发过程中

企业的一大法律风险。我国《专利法》第6条对专利申请权

作了明确规定:“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条件所完成的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该单位,非职务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但如果对申请专利的权利和专利权的归属作出约定的,从其约定。”同时还规定,两个以上单位协作或者一个单位接受其他单位委托的研究、设计任务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由于部分职工工作身份的特殊性,加之不少企业与职工未对专利权属进行书面约定,双方因专利权属问题常发生争议。

风险八:专利侵权保护

专利权获得后,企业在专利权使用过程中,最大的法律风险就是专利侵权。企业在专利侵权保护中,主要面临来自侵权行为认识不全面和侵权救济措施运用中的法律风险。实践中不仅有专利权人遭到他人的侵权,也有专利权人不当使用专利时侵犯其他人的专利权利的情况。

企业专利遭到侵权,因维护权益的方法或措施不当给企业维权造成的障碍属于企业需要避免的法律风险。了解有关的侵权种类可以使企业更好识别相关活动是否限制了侵权行为发生,是否能够及时对侵权行为采取法律措施。

风险九:专利受让

专利权受让过程中一些专利权人恶意利用专利授权程序,将明知不应获得专利权的专利进行申请,或者在申请过程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获得了专利权,在获得授权后故意隐瞒事实真相、并出于营利的目的将其专利进行交易的行为。滥用专利授权的行为有别于滥用专利权的行为:在专利权的效力上,前者的专利权在授权中存在瑕疵,本应无效,后者的专利权在授权程序上不存在瑕疵,故有效;在行为后果上,前者的专利权应被宣告无效,而后者的专利权应不予保护。规避受让风险,受让人在专利交易前应澄清对专利的模糊认识,防范专利权人的欺诈行为,全面评估以规避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侵权常见法律风险及防范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普通企业和民众的重视。最近几年,不少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风险,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常见的侵犯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都有哪些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防范提出一些建议。 (一)、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和推出自己的品牌商标,并及时对自己使用的商标进行注册,避免因未获授权而私自使用或因未及时注册而被别人抢注成功后,反被别人主张侵权。其次,对于企业来说,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别人商标的,应通过获取别人许可后才能使用。最后,一旦企业收到别人有关侵犯商标权的主张时,应及时对别人持有的注册商标与企业所使永的商标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第一,二者谁先使用,对方是否存在恶意抢注的状况;第二,二者是不是相同或近似;第三,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是不是相同或者相似;第四,假如这两个商标所使用的类别不相同也不相似的,需要确认别人所持有的商标是不是驰名商标,因为驰名商标在我国享有跨类保护的特殊待遇。在对以上所述的四个方面进行初步分析和判别后,结合分析和判别的结果,企业应积极地搜集和整理这方面的证据资料,拟定相应的应对方案。 (二)、企业侵犯著作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著作权的对象是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随着网络的发展和遍及,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在互联网网页、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上为自己公司做广告宣传,而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使用到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但是这些文字(字体)、图片、视频都能够构成我国著作权法所保护的对象——作品。而企业在相关的广告宣传中如果使用了别人拥有著作权的文字(字体)、图片、视频等都将可能导致侵权危险。需要注意的是,上面所提到的“图片”除照片等摄影著作外,一些动漫场景、动画人物形象等也能够通过版权获取到保护。而万一发生作著作权侵权的事情,侵权公司除需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如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外,一般权利人还会要求侵权人在很多媒体上刊登赔礼道歉的公告等,这种情况将会对侵权企业构成诸多不好的影响,对一些大型企业的社会形象影响更是很严重。这类侵犯著作权的行为所对应的相应的行政处罚、刑事责任等,在符合相关条件的状况下,也有很大可能会被追究。

如何规避知识产权侵权风险

随着大量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在新闻媒体上的宣传,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侵权风险一直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一、潜在的知识产权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分解为研发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风险和贸易活动期风险。 1.研发活动期风险。研发活动期风险包括研发立项论证时未对现有技术进行详细检索,导致重复开发、自主开发成果不能使用的风险;研发完成后未对研发成果进行有效保护,导致研发成果被他人抄袭、自身被他人授权专利限制使用的风险;产学研合作中未明确合作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造成各权利人间出现知识产权纠纷的风险。 2.生产活动期风险。生产活动期的风险主要有采购环节中对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技术未进行知识产权评价,可能造成的对第三方知识产权的侵权;委托他人制造时未明确规定研发得到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使用及保密,从而引起的知识产权纠纷;对于上游或下游单位未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归属以及保密责任,造成企业知识产权流失的风险。 3.销售活动期风险。在产品销售活动期间涉及到的产品商标、广告语营销方案等均可能引发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针对以上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和纠纷,可以看出未对企业知识产权进行有效管理,没有建立有效的预警和防范机制,是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的主要成因。 二、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应对

为了应对知识产权侵权风险,建议企业应当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建立预警和防范预案,以主动防范知识产权风险。 1.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建设。企业首先应当加强知识产权体系建设,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自己或委托专业机构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保证领导重视、全员参与,设立知识产权部门,明确各部门功能权责,并建立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规范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申请、技术秘密等方式进行保护,制定知识产权运用、风险管控等程序,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 2. 实施知识产权风险预警。知识产权风险的产生是由于经营管理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造成的,因此加强风险防范是降低风险的主要且有效途径。在企业研发活动中,在项目立项阶段,应认真进行专利检索和分析评判;研发活动完成后,通过健全的评审程序确定有效的保护形式,及时采取申请专利等不同的形式对研发成果进行保护;在采购阶段评价供应商知识产权状况,通过合同的方式约束供应商,以避免由于供应商对他人知识产权的侵权给企业造成知识产权侵权风险;新产品销售前,加强专利预警、商标、营销方案、广告语等相关知识产权查询,规避侵权风险,同时还应当加强对竞争对手的定期监控,防止他人侵犯本企业的知识产权。此外,若企业采用委托研发或委托制造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在合同中需对知识产权相关权利的归属、使用和收益进行明确的规定,签订保密协议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条约,以防止他人侵占本企业的知识产权。 3.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档案。知识产权档案是侵权纠纷中的重要法律证据,健全完备的知识产权档案可有效地应对侵权诉讼。健全完整的知识产权档案包括研发活动的研发记录、知识产品评审资料、专利申请文件交底书等与研发成果相关的所有资料和文件,其中专利内容

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

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在知识产权应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风险。风险的性质依权利人的自身情况、行业情况、知识产权的性质以及市场情况等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需要对这些风险进行确认、评估和合理应对,以使权利人在知识产权的商业应用过程中令知识产权的风险变得可预见和可控。为此,单位应建立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制度,有条件的单位应设独立的部门进行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包括建立知识产权的分析、监控、预防、预警、审查制度等。 知识产权监控和预警是指单位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与本单位的行业和产品相关领域的专利或非专利知识产权信息情报,对他人的产品技术或其他知识产权是否涉嫌侵犯本单位的知识产权进行评估和报告,知识产权监控和预警还包括将本单位的产品(尤其是研发中的产品)及其他知识产权与他人现有的知识产权相比对,通过分析评估及时发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可能性并予以报告。 一、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和维权管理 1.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包括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的分析、监控、预防、预警、审查制度等,分析、监控行业和同行知识产权动态,及时发现自身知识产权被侵犯的情况和侵权行为。企业除了要保护自身免受知识产权侵权之外,还应分析、评估和审查企业新设计研发的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及时发出预警,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企业要预防和降低

采购、生产、销售和办公过程中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和泄露企业知识产权的风险,提出规避他人知识产权的建议,避免由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给企业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名誉损失。 监控企业的办公软件,避免使用侵权盜版软件。在出口贸易销售过程中,主动搜集分析出口目的地相关知识产权法律政策,出口产品涉及的当地知识产权等,评估可能存在的风险并提出建议。在采购、销售等合同管理中,对合同中产品所涉及的知识产权和知识产权责任条款进行审查,避免侵权或被侵权。对企业的技术秘密进行严格、有效的管理,避免泄密,必要时审定技术秘密的级别并设置相关可以查看的人员。对于研究开发等与知识产权关系密切的岗位,应要求员工签署知识产权保密声明文件。对离职的员工进行相应的知识产权事项提醒。涉及核心知识产权的员工离职时,应签署离职知识产权协议或执行竞业限制协议。 鉴于目前知识产权纠纷多发于经营活动中,故应着重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严格进行知识产权的风险管理。 1)采购 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对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产品,应收集和查验相关知识产权信息,必要时要求对方提供权属证明。当没有能力鉴别对方提供产品的知识产权时,应保证在正规渠道采购商品,保留供应方的信息和采购信息,以便在发生侵权时能追溯到源头。 2)生产 企业对自己开发生产的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知识产权分析和评估,避免侵权。企业在委托加工、来料加工、贴牌生产等外协生产的过程中,应在加工生产合同中明确相应的知识产权权属、涉及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范围、产生知识产权侵权的责任等内容。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对策

软件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分析及应对策略 一、软件企业常见知识产权风险分析 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涉及知识产权的创设、运营、管理、保护各个方面: 1、专利无效,研发费用打水漂 在实践中,由于缺乏对市场行情的充分了解,企业在科研和技术开发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专利检索查询,使得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出的技术成果在世界上甚至在国内早已过时,或者是别人已经申请了专利的技术,这样就最终导致企业巨大的成本浪费。 2、申请不及时,知识产权遭抢注 知识产权的授予必须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进行。有许多企业未能及时申请法律的保护,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当其他企业模仿其技术或者将其技术成果抢先注册专利时,企业得不到法律的保护,从而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员工跳槽,商业秘密被泄露 企业人员的流动常常造成知识产权的流失,特别是企业的核心技术人员。这些人员往往会另起炉灶或者是供职于该行业中的其他企业,极大地增强了竞争对手的力量,或者是泄露企业商业秘密或技术秘密,从而给企业的未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4、约定不明,知识产权归属起纠纷 知识产权往往牵扯到权利归属的问题,特别是在委托他人进行知识产

权开发的时候,企业由于对法律规定的不了解或者约定不明确,常常陷入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二、软件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对策 软件企业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的各个环节,如何降低风险,成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 1、强化企业知识产权意识 知识产权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因此,企业应从战略高度重视对企业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提高自身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和运用管理能力,将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作为企业开拓市场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努力使企业适应经济全球化市场竞争的要求。 2、及时申请软件专利注册,和软件著作权形成综合保护 专利作为企业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锐利武器。在所有的知识产权保护中,专利权最为强大。从技术的价值来讲,拥有专利权的软件产品具有更强功能(如Photoshop6.0受14项美国专利权保护);从维权角度来讲,侵犯专利权举证相对容易(比著作权容易得多),而且其判定相对更可预期。因此,软件企业可以将软件著作权登记和软件专利注册结合起来,形成综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在思科诉华为的案件中,思科便是以侵犯其著作权和专利权来综合诉讼的。 3、经常进行专利检索,充分利用失效专利。 时常进行专利检索不仅可以使企业了解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使企业的技术研发少走弯路,还能充分利用别人已经失效的专利。自专利法实施以

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知识产权分析报告 一、xxxxxxxxxxxxxxx关键技术项目涉及的知识产权及其权属, 合法性与稳定性分析;

主要专注在XX技术,主要围绕技术特征采用开发的xxxxxxxxxxxxxxx关键技术,在半金属、低金属、非金属xxxxCCCCxx的制备方法、摩擦材料应用的工艺上突破,技术稳定,专利集中在企业核心骨干的职务发明,所有权都为公司所有,研发团队相当稳定,技术人员梯度合理和衔接顺畅,专利检索和文献查新过程中在所检文献以及时限范围内,国内外未见文献报道。 二、知识产权对相关经济活动的作用及影响分析; 公司以技术中心为主体,以项目小组为落实体,在研发阶段和生产、检测过程中提升知识产权的引导力。让项目的知识产权成为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典型形式,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法律机制,其内容和作用形式主要表现为激励机制、调节机制以及规范与保障机制。 为了有效地发挥知识产权机制促进和保障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必须注意对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加以及时与合理的完善。知识经济的兴起使现有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在保护范围、保护期限、保护力度等方面都面临新的问题,需要及时作出调整和变革。但企业在完善时还应注意其合理与适度的问题,尤其要处理好鼓励知识的生产与促进知识的传播、利用的关系以及遵循专

利申报与适当保护技术机密之间的关系。 知识产权之所以是科技、经济和法律相结合的产物,客体主要是科技成果,其内容是法定权利,其核心是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其目的和后果是企业和团队获得经济利益,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科技成果无疑是知识产权的核心部分,其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龙头作用。 正如美国专利与商标局副局长卡森斯基所言:“科技发展的速度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而知识产权则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在现有的国际环境中,综合国力的增强日益突出地表现为以专利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发明,提高整体的创新能力。有人甚至提出知识产权问题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主权问题,衡量一个企业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标志。 知识产权机制是促进和保障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法律机制。知识产权必然与法律联系在一起,知识产权机制实质上是一种法律机制。倘若产权未能得到界定和保护,则创新的积极性只能依赖于一点零星的自发性,但是,知识的创造需要巨大的智力和物力投入,并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尤其是现代高技术的开发需要付出更高的代价,如果别人可以任意地、无偿地利用他人的智力创造成果,那幺知识创造者的利益就得不到保护,其继续智力创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抑制,最终会阻碍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 首先,知识产权的激励机制在于知识产权法基于知识创造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唐青林北京市安中律师事务所律师 ■项先权浙江新台州律师事务所律师 当今时代,知识产权已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企业拥有知识产权的数量已成为衡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世界各经济发达国家的企业都纷纷从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和对待知识产权问题。相比之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其知识产权极易受到侵犯;同时也容易侵犯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 企业要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企业家首先需要认识到知识产权面临着哪些法律风险,并了解防范这种法律风险的方法。 专利权法律风险及防范 专利权并非伴随着发明创造的完成而自动产生。一项发明创造完成后,权利人需要按照专利法规定的法定程序向专利局书面申请。经过审查后,方能获得专利权。除法律另有规定的以外,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任何人实施该专利,均需要得到专利权人的授权许可并支付专利使用费,否则就构成侵权。在专利权领域的法律风险主要有申请不当方面的法律风险和未尽许可而使用的法律风险。 (一)专利申请策略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若申请专利的策略不当,将可能给企业造成严重的损失。例如,本应通过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却不当地进行了专利申请。对于发明创造的保护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申请专利;另一种是作为商业秘密进行保护。某项发明创造如果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而企业去申请专

利,则存在如下法律风险:由于不符合专利法规定的专业要求,专利申请将被驳回。该技术持有人只能依据商业秘密制度进行保护。但根据专利法的规定,申请专利需将有关材料公开并公布。这意味着竞争对手可通过公开合法的渠道获得公司的技术开发情况。因此,该技术不仅无法获得专利,还由于技术资料已经公开而无法获得作为商业秘密形式的保护。 有些发明创造虽然符合专利法的要求,申请后能获得专利权。但是由于专利保护具有期限性,一旦期限截至,专利权人也丧失专用权。所以,如果某项发明创造,权利人预计竞争对手无法在短期内研发获得,企业就不如采用商业秘密的方式进行保护。 (二)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 《专利说明书》是指经过专利性审查、授予专利权的专利说明书。专利说明书确定了专利保护范围。专利说明书描述不同,法律确认的保护范围就不同。《权利要求书》是专利申请文件最重要的文件之一,是确定国家对某项发明创造划定保护范围的文件。 《专利说明书》及《权利要求书》的重要性如此显著,撰写这些法律文书就应特别谨慎、字斟句酌。否则,由于撰写不当带来的法律风险可能使企业的发明创造无法获得适当的法律保护,一般后果是导致法律对该项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变窄。 (三)专利侵权法律风险 权利人获得专利权后,最大的法律风险就是专利侵权。一方面,专利权人有遭到他人侵权的可能;另一方面,也有企业侵犯其他人的专利权利的可能。 企业获得专利权之后,应在该专业领域内进行侵权产品或者侵权行为的跟踪,及时发现被侵权的事实,保留相关证据以便及时制止侵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体系的构建

要做好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基本原则,在原则指导下开展具体工作。 1.战略一致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首先要服务于企业的整体战略目标,要与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与企业在市场的定位相协调。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大力开拓海外市场,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的重点也应当放在海外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如果企业发展战略是从硬件产品逐步转向硬软件相结合、物联网领域,则知识产权风险管理也应当向软件著作权、互联网、物联网等方面倾斜。 2.成本收益原则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充分考虑成本与收益。有效的风险管理是将风险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同时控制人力、财务和时间成本等。不计代价和成本的风险控制不符合市场规律。对于可能严重危害企业经营的重大风险,应当从严处理,做到最大限度的排除。以新产品上市前的知识产权风险排查为例,对于技术密集型产品,由于产品涉及的技术广泛,对所有技术点都做排查,经济成本巨大,时间成本高昂,会影响产品上市时间,被竞争对手抢占先机。

对此,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排查策略,重点放在新技术、产品宣传中的卖点、产品辨识度高的部分;知识产权风险排查的地域范围放在主要市场国家和知识产权高风险国家的交集。 3.前瞻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做到未雨绸缪。企业需要对知识产权风险有预见性,提前做好风险排查并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做好应对预案。如果企业意欲开拓海外市场,应当提前做好海外商标申请工作,对于重要技术和产品要提前做好专利布局,包括自主申请专利、从外部购买专利或者获得专利许可,消除专利壁垒,同时防止他人设置新障碍,限制新技术、新产品的改进和发展。如果行业内竞争已经处于白热化阶段,竞争对手利用知识产权诉讼打击企业的可能性是极高的,企业就要做好应诉准备和反击策略。如果企业采取主动出击策略,则需要明确诉讼目的与目标,再制订周详的诉讼计划,同时要防止竞争对手的反击。 4.普遍性原则 知识产权风险贯穿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因此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要普及到各相关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需要与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意识,包括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因为他们日常工作都可能面临知识产权风险。知识产权风险管理部门可以牵头组织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部门的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培训,提高全员的知识产权风险防范意识。同时,可以通过制订和执行各类知识产权风险管控奖惩制度引导、鼓励广大员工做好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学习资料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 措施分析

海外专利风险及防控措施分析 摘要: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逐步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本和时间成本,从而对企业带来很大经济损失,并会影响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形象,挤压市场占有率,因此要采取措施避免海外专利风险的发生,从而海外专利风险防控体系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对海外专利面临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风险防控要点和应对建议。 关键词:海外专利;风险防控;国际市场;规划布局 DOI:10.16640/https://www.360docs.net/doc/6016970849.html,ki.37-1222/t.2017.02.232 1 海外市场发展机遇分析 伴随走出去战略的逐步实施,中国企业基于自身产品服务国际市场的能力迅速提升,海外市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以电力装备为例,欧美发达国家电网设备日趋老化,亟需更新改造,此外,发展中国家大多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亟需发展电力基础设施,装备制造企业在国际市场面临广阔前景。 2 海外市场专利风险分析 在海外市场逐步拓展的同时,海外专利侵权风险渐渐凸显,一旦发送侵权诉讼案件,企业会花费高额的资金成

本和时间成本。目前我国企业遇到的海外的专利风险一般以下几种,一种是展会上的临时禁令,二是海关的扣押,三是直接的专利侵权诉讼,四是美国的“337”调查。 2.1 展会 国内企业到海外参展是我国企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步骤之一,其中同样存在专利风险,特别在欧美地区参展,风险会更大。参加展会属于许诺销售,即侵权行为的一种,专利权人可以通过向当地法院申请或者通过大会组织者对涉嫌侵权的产品进行扣押、没收等。因此,在企业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下,管理机构一般不会给参展方解释的时间,而是直接撤展,此外后续要面临当地繁杂的诉讼程序,这不仅给参展方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也会对参展方的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 2.2 海关扣押 知识产权权利人(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的权利人等)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的,可以向货物进出境地海关提出扣留侵权嫌疑货物的申请。被扣留的侵权嫌疑货物,经海关调查后认定侵犯知识产权的,由海关予以没收。2015年,仅深圳海关扣留的侵权货物就达到1200多万件,案值超过5400万元。中国产品对外出口因涉嫌侵犯知识产权被当地海关扣押的事件也是屡有发生。 2.3 专利诉讼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xxxxxxx有限公司

1.目的: 为有效识别和控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有限公司所有部门。 3. 权责: 3.1知识产权部:主导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负责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 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3.2 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3.3 营销部:主导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收集;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 析。 3.4 采购部:主导办公设备及软件采购过程中知识产权可能侵权的信息收集。 3.5 各相关部门:协助知识产权信息收集。 4. 定义: 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在研发生产,采购、使用办公设备及软件过程中可能侵犯他人知识产权,从而发生法律纠纷的不确定因素。 5.作业流程

6.作业内容: 6.1 各部门主要采取以下措施,避免或降低侵犯他人知识产权风险: 6.1.1办公设备、软件采购时,采购部应当重视对供应商及所采购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评价与确定,要求供应商提供涉及产品的知识产权权属证明。 6.1.2 委托加工生产时,采购部应当在委托合同中明确生产标的的权属,并要求被委托方出具涉嫌侵权的免责声明,将法律风险进行转嫁。 6.1.3产品销售、宣传前,营销部需对研发产品的知识产权状态,如所用技术是否已申请专利或版权,或是否经过权利人合法授权,所用商标或者标识是否已注册完成等向知识产权部提出审查申请,特别是针对营销方案中涉及的广告语、主题词进行必要的检索,避免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的商业用语招致的法律纠纷。营销部根据知识产权部审查意见作出相应的产品知识产权保护和风险规避方案。具体依照《销售和售后控制程序》执行。 6.1.4在日常销售活动中,营销部根据业务拓展的渠道及范围及时跟进市场信息,对可能涉嫌侵犯知识产权的信息进行收集汇总并提交知识产权部进行信息甄别或判断;知识产权部结合信息甄别或判断结果,对具体的应对措施做出计划安排。 6.1.5其他部门在使用设备、仪器、软件时,需关注相关设备、仪器、软件的知识产权状态,一旦发现侵权风险,将相关信息反馈至知识产权部。 6.2作业安排 6.2.1由营销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收集产品市场营销阶段知识产权相关信息;每月5日前将相关信息交予知识产权部。 6.2.2 每个月15日前,由知识产权部主导、各相关部门配合对收集到的信息的分析、识别;确认是否存在侵权风险。如果不存在侵权风险,则执行 6.2.1。如果存在侵权风险,则启动应急预案。 6.2.3应急预案启动后,立即进行: 由知识产权部对权利障碍清除可能性进行分析、交叉许可可能性分析;主导和解可能性分析。 由研发部负责产品替代性分析。 由营销部负责产品市场情况分析。 6.2.4根据6.2.3的分析情况作出相应的处置方案: 6.2.4.1权利障碍清除可能的,启动权利障碍清楚程序,如对专利、商标提起无效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

企业知识产权风险可以概括为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并且会给企业带来不利影响的知识产权事项。在知识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为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或争夺新兴市场份额,企业已将知识产权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 (一)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存在不同知识产权风险,本文按照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梳理了各环节可能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 1.研发环节 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新技术、新产品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研发环节(包括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包括:(1)研发前未经检索导致重复研发;(2)研发人员缺乏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技术内容被公开导致新技术、新产品无法获得专利保护;(3)保密措施不当、管理不善或者核心研发人员流失而导致技术和产品被他人模仿、抄袭;(4)研发前未做知识产权风险排查,导致产品侵犯他人在先权利;(5)与其他单位合作中,未能明确约定技术成果归属而导致自树竞争对手或者技术成果被竞争对手合法使用;(6)与研发人员约定不明而导致知识产权权属纠纷。

2.采购环节 生产资料采购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前提,采购环节涉及的知识产权风险主要是企业采购设备、仪器、材料、部件等生产资料因侵犯或涉嫌侵犯他人知识产权而导致的侵权风险,以及因知识产权问题而导致的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索赔纠纷。因为权利人可以向供应链上任意厂商主张权利,企业因采购、使用涉嫌侵权的生产资料也可能成为被告。一旦涉诉,企业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应对诉讼案件,还可能遭遇被控侵权的设备、材料等无法继续使用的窘境。如果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没有明确约定供应商保证和赔偿责任,企业很难就应诉成本和所受损失向供应商索赔。 3.生产环节 不论企业自身有工厂独立完成产品制造,还是委托其他公司进行产品的制造,或者被其他公司委托制造产品,生产环节知识产权风险都是不容忽视的。企业自行生产产品过程中,如果未能做好保密工作,存在泄密风险。企业委托其他公司代为生产产品时,会提供相关的技术资料,合作过程中存在技术方案外泄风险。例如,苹果公司委托富士康代工生产iPad2,富士康研发部人员将产品后壳的数据有偿出售,购买人利用这些数据提前制作出了iPad2的保护套,使苹果公司和富士康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企业作为受托方时,如果委托人不是权利人,也没有获得权利人的授权许可,被委托人很容易陷入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陷阱。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企业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知识产权越来越引起各行各业公司的重视。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知识产权侵权相关的问题,知识产权的法律风险逐渐成为一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且在司法事件中经常出现。那么,企业经营过程中会遇到哪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呢?本文简单进行总结,并对相应的风险提出了一些防范建议。 (一)、企业侵犯专利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常见的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拿外观设计专利权来举例,如市场上一些流行的产品其包装或造型比较新颖、美观,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和喜爱,那么最早生产该产品的企业极有可能对该产品的造型、包装等申请并取得了外观设计专利权,这种情况下一旦其他企业如果未经专利权人许可擅自生产了与该产品造型、包装相同或近似的产品的,就有可能构成对他人专利权的侵害。企业侵犯专利权的风险主要集中在高新技术企业和生产型企业等,这两类企业在进行产品研发和生产的过程中一般都会涉及到专利权的使用。如果事先没有经过相关的专利检索,企业所研发的新产品或新技术容易出现他人在先专利权的保护范围而造成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法律风险。专利权的侵权人除可能面临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和权利人主张的民事赔偿责任外,情节严重的甚至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对于专利权的法律风险的防范,要求企业的研发技术人员对本行业领域内的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动向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在企业内部应当建立非常严格的知识产权管理体系,配备专职的工作人员或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在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前对相应的技术进行专利检索、查新,并及时对本公司新研发成功的技术以及产品外包装、造型等申请专利权。 如果发生了涉嫌侵犯他人专利权的事件时,需要及时评估是否构成侵权,也就是初步判断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否侵犯了他人专利权的保护范围,一旦构成侵权可能性较大时,需要及时停止实施相关涉嫌侵权的行为,并积极准备、搜集相关材料做好应诉准备。如判断不构成侵权,也应当积极准备和搜集有利于本方的相关材料并积极应诉或主动提出确认不侵权的诉讼。 (二)、企业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商标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经常会用到的一种知识产权,也是与企业的商誉等结合最为紧密的无形资产之一。常见的企业侵犯他人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主要是:一些公司的商标法律意识不强,他们为了更好地使自己产品或服务取得好的销售效果而在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中使用与别人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针对侵犯别人商标权的行为,我国法律规定,权利人能够经过三种方法进行维权,首先是权利人能够经过民事诉讼的方法要求侵权人承当停止生产、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其次是通过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侵权人进行行政处罚;最后,如果是情节严重的,侵权人还可能被追查刑事责任。 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应该如何防范侵犯他人商标专用权风险呢?首先,企业应当提高品牌意识,重视打造属于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1 目的 为了规范公司知识产权的有效管理和相关信息披露的安全性,使用的合法 合规性,防范知识产权各类风险,强化对知识产权风险的预防与控制,保护公 司和知识产权发明人的合法权益,特制定本程序。 2 适用范围 本程序所称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过程所有不确定性对 企业经营目标的影响因素,包括知识产权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 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3角色与职责 3.1公司总经理 a)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地方和上级的方针、政策、法规和要求; b)负责主持风险管理委员会工作,负责重大风险的处理,决定重大风险应 对措施。 3.2管理者代表 a)审核知识产权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b)审核知识产权重大风险评估报告。 3.3知识产权管理部门 a)负责组织编制知识产权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b)负责指导、监督各部门开展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 c)负责组织协调全面风险管理日常工作; d)负责定期收集、整理各部门提供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有关的文件、资料, 进行归档管理,及时更新知识产权风险清单;

3.4其它职能部门 a)负责组织梳理、识别和管理本部门管辖范围内的知识产权风险; b)负责定期核查本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点的管理工作;并提出改进措施; c)协助知识产权管理部对本部门知识产权风险管理工作的监督与协调; d)负责组织部门人员进行培训,普及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提升风险应对技 能; e)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4 管理内容 4.1工作流程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如图4-1所示: 图4-1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4.2工作条例 4.2.1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 1.初始信息收集的方式: 1)整理与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收集企业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案例及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知识产权风险规避方案 一、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 二、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1)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可能遇到的专利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 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②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 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③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 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2)专利申请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②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③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3)企业专利运营中可能遇到的风险防范: ①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 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②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 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 ③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 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④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 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⑤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 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⑥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 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4)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遇到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①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 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 ②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技术、 专利权人分布和目标市场,规避侵权;其次要在加工承揽合同中设立双方知识产权责任条款,尽可能减少和降低专利侵权责任承担,规避专利侵权风险。

最新12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资料

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控制程序 一、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知识产权的管理和相关的信息披露,防范知识产权风险,强化对知识产 权风险的控制,保护公司和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以及本公司的相关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所称的知识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知识产权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经营目标的影 响,具体是指知识产权的战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三、职责 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具体由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部负责。 四、工作流程 1知识产权风险的决策 公司明确由知识产权部负责知识产权的运营和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相关知识产权项目的 调研、洽谈、评估和执行等具体事宜。 公司在知识产权项目有发生风险的可能或者在实施的过程中发生变化时,相关责任人应 该在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本部门负责人书面报告,本部门负责人在接到相关责任 人的报告后第一时间(一个工作日以内)向知识产权部门书面报告。 知识产权部门接到报告后在第一时间进行知识产权的检索,如确认知识产权的运营存在 风险,应立即上报公司知识产权的直管领导,由直管领导向公司的董事会报告。 2、知识产权风险的管理 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 (一)企业知识产权部应该广泛、持续不断的收集与本公司相关的知识产权风险以及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相关的内、外部初始信息,包括历史数据和预测信息。 (二)知识产权部收集初始信息的方式:

1)整理与企业知识产权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文件; 2)收集企业以及企业所属行业的相关案例及信息; 3)与企业的相关部门以及员工进行座谈或者访谈等; 4)其他可以收集信息的有效方式。 (三)知识产权部对收集到的初始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提炼、分类、组合进而识别出 本公司知识产权的风险点,并提出本公司的知识产权风险的数据库,形成电子文档和纸质文件。 (四)知识产权风险初始信息的识别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应该由专人负责并且坚持 持续改进。 3、知识产权风险信息的检索 企业进行创新等涉及知识产权活动前,相关部门必须进行相关知识产权的检索,以确定创新是否符合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否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行必要的风险预控。凡是涉及以下活动,均应该进行知识产权信息的检索: (一)本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等研究开发和技术改造,要充分利用专利文献制确研究方向和技术路线,提高研究开发的起点,避免重复开发或者发生知识产权纠纷。 (二)重大科研课题在立项、结题时应当进行查新和检索。 (三)申请专利、确定纳入商业秘密保护的技术诀窍、信息等,必须进行查新和检索。 (四)申请商标注册、使用新商号前,必须进行相关检索。 (五)开发新产品使用新型号、品牌前,必须进行相关的检索。 (六)企业对涉及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进出口,必须查新和检索,全面了解有关技术或产品的知识产权状况,避免重复引进等问题,向国外出口新技术新产品时必须作有关知 识产权查询工作,并报知识产权部备案。 4、知识产权的风险控制 (一)企业在研发活动进行前,利用知识产权部的检索信息,确定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方可进行研发活动;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防范

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及防范 [摘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完善,是企业发展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企业必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和完善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制度,从而使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有力武器。 [关键词]企业;知识产权;风险;防范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国际性知名企业能够发展壮大并获得稳固的竞争优势,是因为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将知识产权战略全面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但是,知识产权范围的庞大与自身的容易受侵权性,加之诸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淡薄,造成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中面临着十分复杂的法律风险。企业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方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决策者对知识产权的价值与地位认识存在问题,没有将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提升至相当高度。 2.重大涉及知识产权项目未能让企业法律顾问前期介入,而在签订合同时或者签订后让企业法律顾问临时审核,企业法律顾问根本就没有机会发表意见,更别提在决策中起到重要的参谋作用了。 3.缺乏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人才,特别是法律专业人才上更是舍不得投资。即便是有些企业设立法律事务部,也属三级部门,法律事务人员的地位与话语权存在诸多阻碍,根本就起不到应有作用。 全球化造就了品牌经济时代,成功的品牌往往是任何有形资产所不能比拟的,现在经营管理的核心已经从纯粹的实体经济延伸并转移至品牌经营,但目前中国企业流行重经营权轻知识产权,由此产生的教训很多。而防范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树立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企业法律风险意识 法律问题不仅仅是法律顾问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是整个管理团队在相关责任产生之前就必须考试的商业问题。领导人意识到法律风险的存在并管理该风险,是迈向法律预防性实践的关键,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属于法律风险的子项,同样不例外。因此,如何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范机制,首先必须强化风险意识,企业家必须意识到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其法律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后果。 2.需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管理体系,以防范与应对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建立健全包括知识产权在内的法律风险防范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法律风险防范成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次,需要建立健全专业的法律事务管理机构并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其中,并聘请专业的管理人员。 3.必须抓好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合同管理、授权管理、注册与监测管理 加强涉及知识产权的合同管理是防范企业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的基础性工作,要建立事前预防、事中监控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知识产权合同管理制度。 以企业网络域名权纠纷为例,企业网络域名权纠纷是近几年来诸多知识产权纠纷的重点。域名是指在网络中区别主机差别的惟一和通用的地址,其本身不属于知识产权的范畴,却与知识产权的保护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域名在网络上区别使用人或其服务的标识功能与商标、商号的识别性功能相似,随着域名的广

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方案

知识产权保护及风险规避方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护公司知识产权不被侵犯,防范公司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经营管理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防范 第二条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要随时注意知识产权法律法则风险。对国家、地方人大和司法行政机构创设、修改或废止相关法律、法规可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第三章经营管理中的专利风险防范 第三条技术研究开发活动的专利风险防范: 一、要建立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前、过程中和产出后的国内外专利检索、跟踪和管理机制,规避重复研发和保护研发成果; 二、建立健全技术研究开发立项、审批、资料、文档管理等规章制度,规范技术研究开发档案管理,防止职务成果成为非职务专利申请; 三、建立健全技术信息保密、技术信息发布审批、技术鉴定审批与组织等规章制度,防止研究开发成果泄露而无法取得专利保护。 第四条专利申请中的风险防范:. 一、建立专利申请检索机制,申请前进行国内外专利申请检索,避免人财物的浪费; 二、尽可能寻求专业从事专利代理服务的机构(或专利代理人)代理专利申请; 三、要建立健全专利管理制度、保密管理制度,防止过早、过迟或技术机密被误公开。 第五条企业专利运营中的风险防范:. 一、要建立健全专利运营过程中的监管工作机制,始终保持拥有的各类专利处于有效监控之下,确保运营的专利处于有效状态。 二、在对外许可、转让专利技术时,要对对方信誉、履约能力进行调查,确保合同得到有效履行。在合同中要选择对己有利的价款支付方式,确保价款履行。三、在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利用专利技术作价对外投资时,要委托国家认可的资产评估机构实施资产评估,及时办理国家规定的专利权质押登记、专利权人变更登记手续,并要始终确保专利权的有效性。 四、在将拥有的专利技术实施各种形式的对外宣传时,在宣传期间要维持专利权的有效性。在产品或者其包装装潢上标注专利时,要严格执行国家知识产权局关于专利标注的规定,防止构成假冒专利行为。 五、在引进国外技术时,要进行拟引进技术的国内外专利分析,弄清专利分布、专利权人分布,确定引进策略,尤其要弄清国内专利状况,防止引进技术专利侵权。 六、在将中国专利产品或者技术出口到国外、利用中国专利技术在国外创办企业、或将中国专利技术或产品到国外参展时,首先要了解目的国知识产权法律规定,其次要进行目的国专利分析,弄清相关技术的专利状况,防止专利侵权。 第六条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专利侵权风险防范: 一、在生产经营采购环节中,对重要物资、装备、技术的采购,要建立专利检索分析机制,规避专利侵权;对于一般物资、设备的采购,要加强合同管理,在采购合同中要明确约定双方的知识产权权利和义务,明晰专利侵权责任的承担。二、在承接加工业务前,要对委托生产的产品进行国内外专利检索,弄清其专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