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我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和行为,涵盖了饮食、运动、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
而健康则是指身体、心理、精神的良好状态。
生活方式和健康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保持健康,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则会对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饮食饮食是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也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
合理的饮食习惯能够维持身体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保持健康。
过多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盐、高糖和低纤维的食物会引起肥胖、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如心脏病、中风、糖尿病等。
建议:均衡饮食,主食为主,荤素搭配。
喝足够的水和少量酒,避免烟、酒和咖啡因的滥用。
运动适度的运动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方法。
只要坚持适量的运动,身体就能够保持正常的功能和代谢。
缺乏运动的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症、心脏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而过度运动也会危害健康。
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以上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做力量训练、瑜伽等也有益于身体健康。
工作和休息工作和休息的时间分配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长时间的工作会增加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的身体处于紧张状态,对身体健康不利。
适量的工作和充足的休息时间能够缓解紧张情绪和疲劳,对身体健康有益。
建议:尽量减少加班时间,保证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
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进行自我放松,如读书、旅游等。
娱乐休闲娱乐休闲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助于缓解压力,提高身体和精神上的健康。
但是,过度娱乐和休闲也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如长时间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会导致心理和身体上的问题。
建议:选择健康、积极的娱乐方式,如运动、阅读、旅游等,避免过度娱乐和休闲。
结语生活方式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正确的生活方式是健康的基础。
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适度的运动、科学的饮食、合理的工作休息和有益的娱乐休闲方式,保持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状态,享受快乐的生活。
当代社会中的健康与生活方式

当代社会中的健康与生活方式健康是每个人都关注的重要话题,尤其是在当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
而生活方式是影响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将探讨当代社会中的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一、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健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它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等多个方面。
而生活方式则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和行为方式,它包括了饮食习惯、运动习惯、作息时间等多个方面。
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健康至关重要。
例如,保持适当的饮食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获得足够的营养,维持身体健康;规律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升免疫力;合理的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改善心理健康等。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健康与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二、当代社会中的健康问题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当代社会也带来了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首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和生活的忙碌使得很多人忽视了自己的健康。
其次,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愈发普遍,人们过度依赖高热量、高油脂的快餐食品,缺乏运动锻炼,导致肥胖、高血压等健康问题的增加。
再次,信息时代的到来也带来了新的健康隐患,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导致的眼睛疲劳、颈椎病等。
三、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为了改善当代社会中的健康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加强健康教育。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向公众传授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的重要性,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
对于青少年群体,可以加强学校中的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其次,制定健康促进政策。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健康促进政策,鼓励人们参与运动,倡导健康饮食习惯。
同时,加强对环境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保障健康的重要举措。
再次,注重个体责任。
每个人都应该意识到自身的健康责任,并主动采取积极的措施改善自己的生活方式。
可以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参与运动,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等方式来改善生活方式,提升健康水平。
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生活方式是指一套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采用的行为、习惯、安排和活动的方式,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
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带给我们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则可能给我们带来疾病和不良后果。
一、饮食习惯饮食是人体得到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保证人体健康。
建议大家适量摄入营养丰富的食物,尽量少吃脂肪含量高、糖分过多和盐分过高的食品。
此外,饮食的规律性也很重要,适当的节制和定时定量饮食可以减轻肠胃负担,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
二、运动习惯运动的好处不仅仅是能够帮助我们保持身材,还能够改善身体机能,预防多种慢性疾病。
建议大家每天适量运动,例如跑步、打球等,既可以刺激新陈代谢,又可以加强心肺功能。
此外,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年龄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不要过度运动或者长时间不运动。
三、睡眠习惯充足的睡眠对人体有很大的益处,可以增强免疫力,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心理健康等。
建议大家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者睡得太晚,不要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过度娱乐,以保证良好的睡眠质量。
此外,选择适合自己的睡眠环境,例如舒适的床铺、安静的房间等也很重要。
四、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和工作,减轻精神压力。
建议大家采取积极的乐观心态,避免过多的压力和焦虑,多参加有益的活动,和亲友交流情感。
总之,生活方式和身体健康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通过良好的生活方式,我们可以预防和减少多种疾病的发生,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让生活充满活力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让它符合科学和健康的标准。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3篇

生活方式与身心健康第一篇: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重视身体健康,而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成为了最受追捧的话题之一。
那么如何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呢?首先,要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身体恢复和运作的基础,每晚7-8小时的睡眠是必要的。
此外,还要保证睡眠环境的安静和舒适,避免使用电视、电脑等带有辐射的电子产品。
其次,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身体有自己的节律,只有按照这个节律生活才能保持健康。
规律的饮食、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健康。
再次,身体需要良好的饮食。
要吃新鲜、少加工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等天然纤维素的摄入量,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饮食还要有规律,最好每天吃五到六餐,保证营养均衡。
此外,适度的运动也对身体健康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瑜伽等。
每周三到五次,每次30分钟以上可以达到保持健康的效果。
最后,要关注精神健康。
学会释放压力,保持内心平静,学会放松身心,这对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十分关键。
总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的是艰苦卓绝的努力和执着,但是通过坚持使用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保持身体健康、心理平衡,过上愉快的生活。
第二篇:如何提高身体免疫力身体免疫力是指身体对抗疾病的能力,而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
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饮食、作息、运动都要有规律,避免不良习惯,如抽烟、喝酒等。
同时,要保持身体清洁,勤洗手、勤换衣,这样能防止外界细菌、病毒进入身体。
其次,要充足的睡眠。
睡眠是帮助身体恢复和补充能量的重要途径,而且睡眠不足会让身体的免疫力下降,从而更容易受疾病侵袭。
再次,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心理健康对身体免疫力有很大的影响,积极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学会减轻压力,享受生活,保持内心平静。
另外,健康的饮食也是提高身体免疫力必不可少的。
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能够提供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抗氧化物质。
适量的摄入高蛋白质食物,如海鲜、瘦肉、鸡蛋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
《生活方式与健康》课件

04
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
生活方式与心血管疾病
总结词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盐饮食、缺乏运 动和吸烟等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VS
详细描述
心血管疾病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 之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其重要诱因。 高盐饮食会增加血压,缺乏运动会导致肥 胖和代谢紊乱,吸烟则会对血管造成损害 。这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会增加心血管疾 病的发生率,如冠心病、中风等。
《生活方式与健康》ppt课件
目录
•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 常见的生活方式与健康问题 •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与慢性疾病 • 个人案例分享
01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
什么是生活方式
01
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 所遵循的各种习惯,包括饮食习 惯、运动习惯、睡眠习惯、社交 习惯等。
压力和焦虑
总结词
长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可以导致身体 和心理健康问题,影响生活质量和工 作效率。
详细描述
压力和焦虑的原因可能包括工作、家 庭和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应对压力和 焦虑的方法包括放松训练、心理咨询 和调整生活方式等。
03
如何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合理饮食
总结词
均衡营养,控制热量
详细描述
保持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同 时控制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过度肥胖。
减肥成功案例
克服不良饮食习惯案例
一位长期高热量饮食者通过逐渐调整 饮食习惯,最终克服了不良饮食习惯 ,保持了均衡的饮食结构。
一位肥胖者通过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 ,成功减重并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
THANKS
感谢观看
详细描述
改善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等,可以有效减 轻体重,改善肥胖症的症状。此外,接受专业治疗和支 持也是治疗肥胖症的重要措施。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不 仅可以改善个人的健康状况,还能降低医疗支出和社会 负担。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

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一、健康的生活方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对于生活中各种问题的积极态度和生活中的各种方式和习惯,这些方式和习惯能够让人们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并帮助人们减少生病的几率。
1.规律的作息时间规律的作息时间是一个人健康生活的关键,每天按时起床、按时进食、按时运动,让身体保持规律性的功能,有助于增强体能和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
2.足够的睡眠时间睡眠是身体的一种自愈能力,睡眠充足可以恢复身体机能,保持状态的平衡。
经常缺少睡眠会影响人的大脑功能和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致使容易生病,失去活力。
3.合理的锻炼锻炼是保持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人们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维护身体的新陈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
4.放松压力压力是人们生活中无法避免的问题,但适当的放松可以减轻身心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可以通过听音乐、瑜伽等方法来放松身心。
二、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方法,只有通过合理的饮食规律,才能获得充足的营养补给,增强体力和免疫力。
1.均衡的膳食均衡的膳食应该包含整饪的肉食、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是水分。
同时应该避免高油、高糖食物和过度摄取咖啡、酒等有害物质。
2.多吃蔬菜水果蔬菜水果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来源,其中富含维生素、抗氧化剂等能维持健康的微量元素,因而应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保持体内的平衡和健康。
3.科学饮食科学饮食是指在膳食中根据人体所需与吸收的营养做出合理的选择,尤其是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需要的营养不同,注意食物的含量和烹饪方式,使之更有营养。
结语:总之,只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才能使人们保持健康、能量充沛,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
人们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并积极行动。
健康与生活方式

健康与生活方式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健康问题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生活方式的选择和养成对于个人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并提出一些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
二、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系1. 健康的定义与重要性健康不仅仅是指身体的健康状态,还包括心理和社交健康。
身体健康是一个人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和抵御疾病的能力,心理健康是指一个人积极面对生活和工作的态度,社交健康是指一个人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2. 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联生活方式是指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方式和习惯。
不良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健康问题的出现,例如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和睡眠、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良好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维持身心健康。
三、改善生活方式的建议1. 健康饮食合理膳食结构对于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应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减少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的消耗。
同时,注意饮食的多样性和适量,避免暴饮暴食以及长时间禁食。
2. 定期运动坚持适度的身体运动对于维护身心健康非常重要。
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散步、跑步、游泳等,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改善体力和心理状态。
3.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而且,避免留夜和长时间的电子产品使用,有助于提高入睡质量和身心的恢复。
4. 管理压力生活中的压力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学会有效的应对。
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和爱好活动,可以帮助减轻压力,保持积极的心态。
5. 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身心健康至关重要。
要积极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络,有助于减轻生活中的压力和孤独感。
四、结论健康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个体能够提高身心健康的水平。
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健康的重要性,并采取积极的行为改变,才能在现代社会中追求健康与幸福的生活。
通过上述讨论,我们可以明确指出,健康与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因此,我们要始终保持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并采取相应的行动,从而实现一个更健康、更美好的生活。
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知识点

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的关联知识点健康是人类生活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而生活方式则对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之间的关联,并介绍一些相关的知识点。
一、饮食习惯人类的饮食习惯对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
合理的饮食结构能够提供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
而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过度摄入高热量、高糖分、高脂肪的食物,会导致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对于维持人类健康十分重要。
二、运动习惯适度的运动对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定期参与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增强肌肉力量等,有助于预防与控制慢性疾病。
相反,长期缺乏运动会导致肌肉萎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等健康问题。
因此,人们应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保持适度的体育锻炼。
三、睡眠质量睡眠是人体恢复能量的重要环节,也是保持身心健康的关键。
合理的睡眠时间和质量可以减轻压力、提高注意力、巩固记忆等。
然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电子设备的广泛应用,使人们普遍存在睡眠不足的问题。
长期的睡眠不良会影响免疫力、心理健康、血压等,甚至增加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因此,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对维护人类健康至关重要。
四、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学习能力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而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则会对身心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心理健康,学会适应压力、寻找合适的发泄方式,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环境因素人类的健康还与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良好的环境,如清洁的空气、安全的水源,能够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
相反,恶劣的环境条件会增加患上呼吸系统疾病、肠胃道疾病等风险。
因此,保护环境、避免接触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人类健康与生活方式密不可分。
通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良好的睡眠质量、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人们可以维护自己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健康概念与合理膳食西安市长安区医院吴兴田人类社会应以人为本,人应以健康为本。
健康是人生与社会最宝贵的财富,追求健康与幸福也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原始动力和终极目的。
过去医学更多的是关注医疗,今后将更多关注预防;过去人们更多的是需求治病,今后人们将更多的是追求健康。
健康新观念健康新概念:二十一世纪,健康是指生理的(躯体)、心理的、社会适应的、道德良好的完满状态。
而不仅仅是指没有疾病或没有身体不适,更不是仅仅指体格健壮。
这四个层面缺一不可,相互关联,关系密切,相互促进或相互损害,人类应当调整自己使他能处在这四个层面的交汇区域,促进人类健康长寿。
人类应当认识到心理健康在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和位置,研究证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化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只有普及健康知识,增强防病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修养,适应社会,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做到心理、社会、道德和生理四者同步健康。
健康的地位: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
人们常说健康是:石、金、权、力、1。
石是指健康是生命的基石;金是指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对富有者来讲,它比得过万贯家产;权是指健康是最基本的人权,绝不允许侵犯,政府应当为国民的健康提供支持;力是指健康人群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和生产力,对军队而言则是战斗力;1是指,在人一生的追求中,包括健康、事业、家庭、权力、金钱、等,健康应排在首位,它的值是1,后面的一切各项值都是0,没有了1,后面的0再多,结果仍然是0。
健康的决定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健康有四大决定因素:一是内因,即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
二是外界环境因素,其中社会环境因素占10%,自然环境占7%,共占17%,即内因外因共占32%。
三是医疗条件占8%。
四是个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占60%。
因此,在我们能够控制的后两种因素中个人生活方式的因素占68%中的近90%,可见生活方式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影响。
对待健康的不同态度与结果:对健康有四种不同态度的人,第一种人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可能结果一百二十;第二种人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健康保值,平安九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健康贬值,只能带病活到七十/八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之中许多是白领精英,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五十/六十。
四种态度,四种结局:因为健康面前人人平等,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人类寿命与健康追求:按照生物学原理,乳动物的寿命应该是生长期的5~6倍。
人的生长期是到最后一颗牙齿长出来的时间(25~25岁),照此推算,人最长寿命应该是6乘25,150岁,最短是5乘20,100岁,也就是说,人寿命再长不会超过150岁,人再短命不应短于100岁,这是大自然赋于人类的生理寿命。
我国人均寿命71.8岁,但健康寿命仅62.3岁,位居世界第81位,而日本以健康寿命74.5岁位居世界第一,如果我国人均健康寿命通过预防保健能延长10岁,那麽我国人民健康水平也能步入世界前列。
我国著名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在《健康新概念》一书中提出健康新追求,使人们能够达到60岁以前没有病,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健康快乐一辈子的希望目标。
健康的四大基石:维多利亚宣言中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合理膳食是指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合理科学搭配,做到碳水化合物(谷类为主)、蛋白质、脂肪、蔬菜与水果、矿物质、膳食纤维最基本的营养物质种类齐全,比例入量适宜;适量运动是指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对普通人来讲步行是最好的运动方式,坚持有氧运动是运动量最合适的标准;吸烟有害健康,控制吸烟是防病关键。
饮酒弊大于利,长期酗酒有害于健康,尤其是有害于肝脏、胃、心和脑等脏器疾病。
目前从营养的角度上来讲不提倡人们饮酒,因为乙醇即酒精仅能供给一些热量,没有任何营养价值。
如果饮酒,最好是红葡萄酒,每日不超过100毫升。
白酒可限量为我国标准为不超过15克酒精,即60度白酒不超过25毫升,啤酒不超过300毫升。
心理平衡是指,能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他人,正确对待社会,用理性的思维和方式做人处事,乐于奉献,知足常乐,人人都可能健康快乐一辈子。
坚持健康四大基石的文明生活方式,可以延年益寿,减少预防疾病。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告,美国推行上述健康基石为基础的生活方式,使美国的高血压发病率减少55%,脑卒中、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
国民的预期寿命渴望增加10年。
我国国民如能增强健康意识,坚持文明的生活方式,预期寿命也可能增加10年以上,许多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会明显下降,人民的健康水平一定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合理膳食维多利亚宣言提出: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石。
人的一生(如按70岁计)所需食物总量(包括饮水)约60吨,如此大量的食物足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人的健康走向。
有调查显示,当今威胁人们健康的四大杀手——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在很大程度上是长期饮食不当铸成的恶果。
英国著名的Lancet医学杂志曾报告,2000年全球早逝群体中有47%源于饮食失衡。
相反,如果我们真正坚持以合理饮食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全球人均寿命将在今天的基础上增加9岁,其中,发达国家增加4岁,而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则可增加近16岁。
什么是合理膳食为基础的健康生活方式?结合2007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主要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其中最关键的是合理二字。
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
每日人体需要的基本营养素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通常所需营养素多达45种以上,因此,靠一种或简单几种食物根本不能满足人体需要。
所以要按照合理比例,广泛摄入各类食物,包括谷类、动物性食品、蔬菜和水果、豆类制品、奶类制品和油脂,这样才能做到平衡膳食,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
谷类为主粗细搭配:谷类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应成为我们每日膳食的基础。
我国《黄帝内经》一书中提出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的养生保健理论,正是中华民族长期膳食特点的体现。
其中的五谷是指稻、麦、黍、稷、菽。
不同时期包含不同种类,通常稻是指大米,麦是指小麦,黍是指黄米,稷是指小米等,菽是指豆类。
谷类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占重量的75—80%,蛋白质含量为8—10%,脂肪含量1%左右,还含有矿物质、B族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素。
谷类食物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传统膳食的主体,也是最好的基础食物,和最便宜的能源。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膳食,可以避免欧美等发达国家高能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素膳食模式的缺陷,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有益。
提倡谷类为主,即强调膳食中谷类食物应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应达到每日总热量的一半以上。
谷类食物中的能量有80—90%来源于碳水化合物,因此,只有膳食中谷类食物提供的能量比例达到总能量的50—60%,在加上其它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才能达到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合适比例,一般成年人每日应摄入250—400克谷类食物。
粗细搭配,一是指要适当多吃一些传统的粗粮,即相对于大米、白面这些细粮以外的谷类及杂豆,包括小米、高粱、玉米、荞麦、燕麦、薏米、红小豆、绿豆、芸豆等;二是要针对目前谷类消费的主体是加工精度高的精米白面,适当增加一些加工精度低的米面。
不同种类的粮食及其加工的合理搭配,可是提高其营养价值。
如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低,是限制性氨基酸;豆类蛋白质中富含赖氨酸,而蛋氨酸含量较低,是限制性氨基酸。
若将谷类和豆类食物合用,他们各自的限制性氨基酸正好互补,从而大大提高了其蛋白质的生理功效。
相对于大米白面,其他粗粮中膳食纤维、B族维生和矿物质的含量要高得多。
粮食在经过加工后,往往会损失一些营养素,特别是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而这些营养素和膳食纤维成分正是人体容易缺乏的。
以精白面为例,它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B1含量只有标准粉的1/3。
粗细搭配是强调应坚持每日摄入50克以上的粗粮,或85克以上全谷食品,有助于避免肥胖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要点提示:谷类—食物之本。
谷类是人们能量的主要来源,是维持生命的基础食物。
做到粗粮和细粮搭配,能为人体提供更多、更安全的营养素。
推荐量:每日250—400克谷类。
适量进食动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是优质蛋白质、脂溶性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
有人担心进食动物性食物会增加心血管病的发生几率。
实际上,合理进食动物性食品不仅不会导致慢性疾病,相反,由于动物性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更适合人体需要,其赖氨酸含量较高,还有利于补充人体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的不足。
动物性食物一般是指鱼、禽、肉、蛋等,每日摄入量125—225克,其中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
值得一提的是,鱼类(特别是深海鱼)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在预防心血管疾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
如果长时间停止进食动物性食物,可能导致人体必须脂肪酸、部分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缺失,导致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和蛋白质营养不良,同时也难以避免高脂血症的发生。
因此,在控制每日动物性食物总量的基础上,每周进食2—3次鱼(特别是深海鱼)对预防四大慢性疾病是必须的。
要点提示:鱼禽肉蛋是提供优质蛋白质的生力军。
大多数鱼肉脂肪含量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
瘦肉还可以提供吸收率良好的铁和B族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12只能从肉类中供给。
鸡蛋蛋白是天然食物中最理想的蛋白质。
蛋黄中还含有较多的卵磷脂、胆固醇和铁。
推荐量:总摄入量125—225克,鱼虾类50—100克,畜禽肉50—75克,蛋类25—50克。
限制脂肪摄入:人体所需的脂肪主要来源于脂肪含量较高的动物油脂和植物油。
体重超重、高脂血症、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中老年患者应该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减少含饱和脂肪酸较高的脂类。
关于植物油的摄入量,已调整为每日不超过25克或30克。
为减少疾病,建议人们正确选择食物油。
目前常用的实用油脂肪酸比例失调,如大豆油、葵花子油、花生油等植物油,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6脂肪酸含量较高,是这些食用油的重大缺陷。
这是因为只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中的ω-3含量较高的食物油,才能改善细胞携氧能力软化血管,降低血液粘稠度。
如果长期摄入大量ω-6脂肪酸,而ω-3脂肪酸摄入严重不足,就会导致二者比例严重失调,从而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
只要将ω-6脂肪酸与ω-3脂肪酸中的比例控制6:1之内,就能使人体得到足够的亚油酸,特别是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