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比较

相同点:

民族主义都主张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都要求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

民生主义都主张平均地权。

不同点:

民族主义:旧三民主义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民权主义:旧三民主义是以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标,只有自由平等等空洞的口号;新三民主义赋予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个人和团体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旧三民主义只提出平均地权的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的内容。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孙中山革命思想的飞跃 ①条件:A革命斗争实践的教训及探索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五四运动,十月革命对孙中山的影响 C中共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帮助。 ②完成: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的历史进步性: 1924年1月,在国民党“一大“上,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与旧三民主义比较,新三民主义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新的民族主义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内容,使其半殖民地的民主革命性更强。孙中山已能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其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 新的民权主义在君主专制被推翻后矛头直指一切不民主的政治体制,首先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强调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受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治和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把建立资产阶级专政发展为建立反帝反封建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的民生主义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重新解释”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反封建的革命性进一步加强。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所不能

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这样,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国民革命。 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已表明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理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田”的口号,使它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内容,能得到广大民众的认同的支持,也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正如孙中山所言:“我们就是重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推翻,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对于对外的责任,有要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主义……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都来解放。” (3)孙中山三民主义发展线索 孙中山斗争足迹,由反满专制、建立共和制度到反北洋军阀专制,维护民主共和成果,由国共合作开始到国民大革命的蓬勃展开,孙中山的伟大思想由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转化,完成了一生中的伟大转变。社会革命、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即民权、民生、民族三大主义涵盖了孙中山一生的伟大斗争,其进步成功地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其局限和不足导致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失败。三大主义密切相关,缺一不可,民权主义离不开民族、民生主义的推动。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018843738.html,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作者:马业鹏 来源:《历史教学》2000年第10期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这一简短、概括式的结论中,提出了两个新的历史概念:“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学生学习时对此迷惑不解: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为弄清楚此问题,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给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在几经挫折之后,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时代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材料中所提“对内的责任”是指在国内要发动和依靠广大工农群众力量,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对外的责任”是指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说明新三民主义是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 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内容。第一,关于民族主义,它打破旧三民主义反对清朝种族统治的局限性,明确了反帝要求,这是新三民主义最大的特点,这一要求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也体现出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从国际上看,“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中国的民主革命强调反帝的重要性事实上就等于站到苏联这一边,

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一、旧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的提出,是由于清政府统治日益腐败,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先后失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他们以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思想武器,以美国、法国的民主思想作为政治思想,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并用以指导了辛亥革命的实践。旧三民主义的思想集中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但未能真正给中国社会指明出路。旧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是: (2)民权主义(核心):建立民国。这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民主权利的共同愿 (3)民生主义(发展):平均地权。说明孙中山顾及了广大人民的利益,但由于站在了资 评价: ①进步性: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②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新三民主义 一九二四年一月,孙中山接受共产党人的建议,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对三民主义重新作了解释,旧三民主义从此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包含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纲领,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则增加了: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集中体现在三大政策。没有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失去了灵魂。这也是新旧三民主义的根本区别。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及与三大政策的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与联系 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 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 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 内反对民族压迫,中国境 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 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 民权主义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 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 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军阀的个人及团体,均 得享有一切自由和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改善农民和工人的生活状况。 新旧三民主义和分析对比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提出具体反帝斗争要求,认清了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及关系,以及对中国革命的危害。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的内容演变成排满兴汉→反满贵族→ 明确反帝斗争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强凋国家政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即强调它的人民性、群众性。“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样将资产阶级民权政冶与反帝民族主义斗争相结合,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和飞跃。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更新解释了“平均地权”,提出了新的方针。“农民之缺乏由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以上地,资其耕作。”即“耕者有其田”,明确反对封建剥削。 “节制资本”,“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实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当为之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工人生活”。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策紧密地结合起来,推动国民大革命。 总之,新三民主义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内容,并且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结合起来,民权为“平民所共有”和“节制资本”的口号。这表叫对旧三民主义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思想,采取了批判的态度。“反对帝国主义”和“耕者有其山”的口号,使它有明确的反帝反封的政治内容。尽管它斗争的彻底性、革命最终目标、指导思想同阶级不同与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有着本质区别,但它与民主革命纲领的各种原则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摘录自钱厚林《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中国革命》 --------------------------------------------------------------------------------------------- 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 1924年召开的国民党“一大”,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转折。关于新三民主义,请同学们根据表格提示进行自学。 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三民主义新增的内容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革命纲领。由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构成,简称“三民主义”。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三民主义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旧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它是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遗产。 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基本矛盾,概括了客观历史进程提出的三大斗争任务。在同盟会的政纲中,三民主义被完整地表述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四句话。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首先高举的战斗旗帜。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错综复杂的民族矛盾——既有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有以满族贵族为首的清朝统治集团同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集团正日益勾结起来。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它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又一个主要矛盾,即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的“社会革命”纲领,它希望解决的课题是中国的近代化,即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使中国由贫弱至富强;同时还包含着关怀劳动人民生活福利的内容,以及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溃疡的批判和由此产生的“对社会主义的同情”。 三民主义存在着历史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但是,它批判地承袭了农民战争和维新运动的积极内容,从西方借取了民主主义思想素材,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中具有比较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表达了人民群众争取独立、民主和富强的愿望,标志着旧民主主义革命在更完整意义上的开始,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产生过重大的积极作用。 当中国革命历程进入新民主主义阶段时,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中突出了反帝的课题:“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中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民生主义则强调了“耕者有其田”的观点,阐发了“使私有资本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思想。新三民主义是旧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表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并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思想基础。

新三民主义的特点及影响 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山东省临沂市第十九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蒋介石曾在1925年演讲中说:“民生主义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只是因为民生两个字足以代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解决人类生活,谋求社会生存的要义,所以我们叫做民生主义,而不再分为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这一论断 A.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基本一致 B.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兴起 C.奠定了国共之间第二次合作的理论基础 D.明确显示蒋介石掩盖反动面目的欺骗性 【参考答案】A 【解题必备】新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革命目标上基本相同,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也反对封建

军阀统治。中国共产党除民主革命纲领(最低纲领)外,还有最高纲领,就是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而新三民主义则没有这些内容。 图示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由此可知,新三民主义中增加“节制资本”的主要目的是 A.以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限制外国资本的发展 C.提高广大民众的社会经济地位 D.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1924年5月1日,广州工人代表大会召开,孙中山亲到大会演讲。他指出:工人“要废除中外不平等的条约,便可以做全国人的指导,作国民的先锋。”对这一情景的正确解读是 A.新三民主义为其奠定思想基础 B.它是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产物 C.工人阶级自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D.这说明孙中山已接纳中共纲领

1925年5月,上海《民国日报》报道:“国民党自改组以来……国民了解了国民党的主张,因而挺身加入者,据现知概数,已达百万以上。”材料说明 A.国民党已成为人民政党 B.新三民主义符合时代需求 C.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马克思主义已经成为主流 1.【答案】D 2.【答案】A 【解析】材料信息体现出反帝主张,新三民主义增加了反帝内容,因此这一情景的思想基础是新三民主义。故答案为A项。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排除B项;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排除C项;孙中山接受了中共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并非接受中共纲领,排除D项。

三民主义教案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教学设计 司家龙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新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和实践 2、理解:三民主义进步性和局限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作用;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3、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基本观点分析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败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多媒体手段出示,再现三民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 2、运用“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观点分析重点难点。 3、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知道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是由于其无法突破自身 的局限性,它不能指导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感知孙中山为民主共和奋斗一生的高贵精神和适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及课时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突破方法:情景创设法、问题探究法、讨论法、知识比较法,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相结合,板书形成体系化,给学生一个整体印象.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在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情况下,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掀起向西方学习的高潮,试图挽救民族危亡。在这一过程中,把先进的理念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三位伟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一步步引领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使中国人民醒了;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而指导这些实践的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成为中国20世纪最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看看到底讲了什么内容,能够使中国人民觉醒? 资料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 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旧三民主义与新三民主义是形式相同而内容不同。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时决定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纲领。在其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民族主义,就是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建立民国”即民权主义,就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平均地权”即民生主义,就是国家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后孙中山又提出土地国有政策作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的国民党“一大”通过了由共产党人参与起草制定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使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从而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同前者相比,新三民主义有了反帝反封的内容: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1)前者的民族主义主要是反对清朝的种族统治,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纲领。清政权被推翻后,便失去灵魂而毫无号召力;在国内民族关系上,它还存在着大汉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后者的民族主义则主张“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对内反对民族压迫,实现民族平等”的明确主张。 (2)前者的民权主义,只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的要求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抽象空洞的口号。而后者的民权主义则明确提出民权要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国民党“一大”的《宣言》指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民族压迫平民之工具。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宣言》还规定,“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权利;而凡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 (3)前者的民生主义只有“平均地权”一个空泛的口号,并没有与农民的土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测题答案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D)。 A.太平天国革命 B.义和团运动 C. 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2、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是(C)。 A.兴中会 B.光复会 C.中国同盟会 D.华兴会 解析:兴中会是在檀香山组建的第一个革命团体。光复会、华兴会是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ABC)。 A.民族主义 B.民生主义 C.民权主义 D.平均地权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是(A)。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钦定宪法大纲》 C.《中华民国约法》 D.《中华民国宪法》 解析: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 5.辛亥革命的最大功绩是(A)。 A.结束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6、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的标志是(A)。 A、兴中会的成立 B、1895年广州起义 C、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D、《革命军》发表 7、被誉为“革命军中马前卒”的(C)写了《革命军》号召人民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共和国”。P60 A.黄兴 B.宋教仁 C.邹容 D.陈天华 8、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是(B)。 ①民主②民生③民族④民权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9、革命派和改良派论战的内容有要不要(C)。 ①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②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③进行民主革命` ④进行社会革命 A.①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 10.辛亥革命的失败是指(A)p72 A.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B.没有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没有打击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 D.没有促进中国革命的向前发展 二、多项选择 1、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过程中,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也在各地先后成立。从1904年开始,出现了10多个革命团体,其中重要的有(ABCD)p60

三民主义(公开课)教案

专题四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一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八一聚高王冬梅 9月16日 一、高考大纲及考点分布 1.三民主义形成的背景、基本内容和地位、作用; 2.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三、学习指导和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时,要将三民主义与相应的政治上民主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明确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知识线索。 2.对新旧三民主义的异同进行比较,可用列表比较的方法,重点从提出背景、内容、影响等方面分析,认识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从新三民主义内容的变化来体会孙中山与时俱进的品格。 四、学习方法: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比较归纳。 ★教学过程 探究问题一:根据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来的? 政治基础: 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思想基础: 组织基础: 探究问题二:如何理解三民主义的内涵?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民生主义: 探究问题三:如何充分认识三民主义?(理顺三个关系)1.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之间的关系 2.三民主义与三种革命之间的关系 3.三民主义三者之间的关系 分组讨论:从理论上分析,这三种革命能否成功?三民主义是否可以救国? 力量对比:革命力量和反革命力量 探究问题四:三民主义指导下有哪些革命实践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 探究问题五: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背景是什么? 国际因素: 国内因素: 探究问题六:如何充分认识新三民主义? 1.新旧三民主义有何异同 2.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三民主义溯源及其现代意义

三民主义溯源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三民主义作为辛亥革命这一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革命运动的指导性思想,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当然它也必将和辛亥革命一起载入中国的史册,在历史的星空中熠熠生辉。然而,三民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当代的意义又存在于何处,本文愿意做一些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三民主义发展历程当代意义 一、三民主义溯源 中国同盟会是以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立会宗旨的。而这十六个字,原是兴中会“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联合政府”誓词的继续和拓展。在这十六字宗旨中又蕴含着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这就是1905年10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所阐述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由于在文中提到“是三大主义皆基本于民”,因此,“三大主义”又称为“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在研究了世界历史的交替以及中国革命面临的社会实际之后得出的结论。 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时指出“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二十世纪不得不为民生主义之擅场时代也。”【1】在这段话中孙中山所谓民族主义,基本内涵就是反对外来民族统治,争取本民族独立;民权主义是反对帝制专制、争取民主立宪政体;民生主义是为了解决日益严重的经济问题而实行的社会革命。 (一)、民族主义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经过一定的发展历程最后才定型的。在他早期的民族主义思想中,主要包括对内“反满”,即推到满清贵族在中国的腐败卖国统治以及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建立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独立而强盛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孙中山眼中,当时的中国面临着两种民族灾难:“异族残之,外族逼之”。异族即满清统治者,外族就是列强。基于此他又提出了“故欲免瓜分,非先倒满洲政府,别无挽救之法也”。【2】故而他在早期的救国理论中主要方案是先清内后攘外、利用列强间的矛盾以及激发 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随着帝国主义对亚洲侵略的加紧以及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逐渐兴起,亚洲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共同谋求国家独立富强和向西方真理的道路上逐渐汇合起来,产生了联合奋斗的要求”【3】同时孙中山又在旅日和旅欧期间接触到一些其他国家的志士仁人,使他在民族主义中加入了联合其他亚洲民族进行联合斗争的内容。之后孙中山又在对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三大政策”与“新三民主义”的关系 1924年初,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宣言》的主要内容就是明确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对此,教材这样表述:“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以适应时代潮流的精神。这就在实际上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在这一简短、概括式的结论中,提出了两个新的历史概念:“新三民主义”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学生学习时对此迷惑不解:究竟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为弄清楚此问题,首先让我们分析教材所给的三则材料:材料一:孙中山说:“此次我们通过宣言,就是从新负担革命的责任,就是计划彻底革命。终要把军阀来推倒,把受压迫的人民完全来解放,这是关于对内的责任。至于对外的责任,要有反抗帝国侵略主义,将世界受帝国主义所压迫的人民来联络一致,共同动作,互相扶助,将全世界受压迫的人民都来解放。”从材料中的内容来看,孙中山在几经挫折之后,接受了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顺应时代潮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明确了革命的任务:反帝反封建。材料中所提“对内的责任”是指在国内要发动和依靠广大

工农群众力量,同中国共产党紧密合作,进行彻底的反帝反封建革命。“对外的责任”是指在国际上联合社会主义苏俄,把中国革命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紧密联系起来,这就说明新三民主义是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相结合。 材料二: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毛泽东该材料具体明确指出其内在联系:新三民主义实际上就是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即新三民主义是以三大政策为灵魂的。它是区别于旧三民主义或其它伪三民主义的最显著的标志。三大政策中每一个部分不可缺少,其内涵都完整地体现在新三民主义纲领中,简而言之,新三民主义是以“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指导,根据时代要求确定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 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崭新的反帝反封建 内容。第一,关于民族主义,它打破旧三民主义反对清朝种族统治的局限性,明确了反帝要求,这是新三民主义最大的特点,这一要求是由中国具体国情决定的,也体现出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从国际上看,“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苏联处在帝国主义的包围之中,中国的民主革命强调反帝的重要性事实上就等于站到苏联这一边,壮

2019年高考历史终极模拟卷(3)

2019年高考历史终极模拟卷(3) 1、秦初,丞相王绾献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秦王请群臣议。李斯曰:“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则安宁之术也。”秦始皇纳其言。下列表述最准确的是() A.秦统一之后始行郡县制B.秦统一后全境推行郡县制 C.战国时各国采用分封制D.战国时各国已实行郡县制 2、北宋宰相赵普认为,“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宋初统治者制定的“治之”之财的措施是( ) A.委任中央文官“权知军州事”B.设置转运使收缴地方财权 C.增设“参知政事”为副宰相D.中央设置二府三司 3、据史料记载,自永嘉到元嘉年间(公元313年~公元450年),北方南迁的人口约90万,迁至今江苏及浙江的最多约有30万;湖北6万;江西、湖南各有1万,此外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也有一些移民迁人。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 A. 经济重心由北方转移至南方 B. 南方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 C. 南方经济开发具有人力资源 D. 南方经济开发向深度发展 4、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指出:“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因其自然之利而无以扰之,而才(财)不可胜用矣。” 据此可知,唐甄( ) 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B.谴责中央集权统治 C.主张发展自然经济 D.要求减少政府束缚 5、1895年5月13日,光绪帝通过总理衙门电谕驻俄使臣许景澄:“辽东地方借三国之力,矮允归还,大有利益。现在和约己换,三国视事已了结。惟台湾众情不服,势将变乱,难以交接,此中国最为棘手之事。闻台民不愿从倭,意在他国保护。著许景澄将此情形臣密商俄外部,能否仍联三国,设一共同保护之策……”这反映了清王朝() A.希望三国干涉范围扩大到台湾B.与俄国在对日问题上达成一致 C.积极采取措施消除战争影响D.与世界各国获得同等的地位 6、孙中山说:“前代革命……只以驱除光复自任,此外无所转移。我等今日前代殊,于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之外.国体民生,尚当变更。虽经纬万端,要其一贯之精神,则为自由、平等、博爱。故前代为英雄革命,今日为国民革命。”下列选项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高中历史“三民主义”知识点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 【单元概述】 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愿望,成为辛亥革命的风帆。此后,孙中山紧跟时代潮流,推动国共合作,基于三民主义,形成了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大革命时期的旗帜。 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实现了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 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 (1)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自然经济也随列强入侵加剧而进一步瓦解,民族资本主义取得发展,促进了思想理论的发展。同时,清政府实施新政,奖励实业的措施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民资的发展。 (2)政治: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各派救国方案失败。 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泱泱文明古国更走到了亡国的边缘,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P78《时局图》)。许多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不同的救国主张。这些主张,都想在维护或基本保持封建制度的前提下,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改良,使中国免遭列强侵略、摆脱危机。但是,在无情的社会现实面前,这些方案屡屡碰壁。(3)思想: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 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民主革命思想传播。邹容、陈天华等,积极宣传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民主思想,上海和日本的东京成为宣传中心。 (4)阶级: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 (5)个人因素:孙中山个人努力。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 (2)成立团体:1894年--兴中会--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突破专题35 新、旧三民主义

2020年高考历史易错易混点35 新、旧三民主义 错因归纳:对新、旧三民主义在内容和实践上的区别认识不清。 释疑解惑 真题突破 1.(2011·重庆文综·18)一百年前,孙中山提出的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成为革命党人奋斗的纲领。以下论述能够体现民权主义思想的是( ) A.“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B.“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C.“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 D.“涤二百六十年之腥膻,复四千年之祖国”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孙中山民主革命纲领三民主义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民权主义指的是:创立民国,即为政体问题。而A项说的正是君主专制政体才是革命的根本正确;B项和D项是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项说的是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2.(2013·安徽文综·14)同盟会成立初期,孙中山指出:“现代文明国家最难解决者,即为社会问题,实较种族政治两大问题同一重要。我国虽因工商业尚未发达,而社会纠纷不多,但为未雨绸缪计,不可不杜渐防微,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欲解决社会问题,则平均地权之方法,乃实行之第一步。”由此可见( )

A.中国工商业不发达难以实现民生主义 B.民族民主革命比实现民生主义更重要 C.民生主义的目标是为人民全体谋福利 D.实现民生主义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给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现代文明国家最难的问题是社会问题,我国的社会问题不严重,但要未雨绸缪,以谋人民全体之福利,平均地权是孙中山解决社会问题的第一步。故选C;中国工商业不发到,社会纠纷不多,但需要未雨绸缪,实行民生主义,解决这个问题,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民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重要性比较,排除B;材料最后一句虽然讲平均地权,但平均地权不等于废除封建土地制度,而且孙中山的平均地权只是为实现谋人民全体之福利的第一步。排除D。 3.(2014·海南单科·17)十月革命后,孙中山一面强调“以俄为师”,一面强调“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张( ) A.借鉴代议制度,摒弃党国体制 B.发展私人资本,预防国家资本垄断 C.学习苏俄革命精神,不采用苏维埃制度 D.推动土地革命,实现“耕者有其田” 【答案】C 【解析】材料显示是向俄国学习,不是“摒弃党国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提及“私人资本”的信息,故B项错误;依据材料中“以俄为师”“不可学俄人之焦头烂额也”说明孙中山主张有选择的学习苏俄,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反映“耕者有其田”信息,故D项错误。 4.(2016·浙江文综·39节选)近代平等思想发端于古希腊和罗马,而追求民权平等也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矢志一生的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三孙中山一生奉行“天下为公”。“既知民为邦本,一国之内人人平等,君主何复有存在之余地!”从组织兴中会起,就把“创立合众政府”悬为鹄的。同盟会成立后,他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其后又发明“五权分立”的宪法,在西方三权分立基础上,参照传统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而成,以保障民权的落实。民国肇造,约法颁布,民权平等曙光初现,旋为复辟势力所断。直至晚年,他依然致力于三民主义的新生,认为法国革命的“平等”和“民权主义”相同。 ——据李华兴《评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思想》等整理总结孙中山的民权平等思想,有以下两种认识可供讨论:①它是顺应革命实践发展需要、与时俱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9讲 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 练习

第19讲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与新三民主义 一、选择题 1.(2018·资阳一模,29)“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其次为政治……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陈独秀以上论述,意在() A.指出救亡图存具有阶段性 B.说明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强调改造传统道德的重要性 D.论证以前的探索不符合国情 答案 C 解析陈独秀阐释的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为由器物到制度到思想,同时指出思想层次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觉悟,故A 项错误;题意并非单独指出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故B项错误;根据题目中“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之觉悟”,故C项正确;根据题意,陈独秀肯定了以前探索的层次,同时指出探索的层次应深入到思想层次,故D项错误。 2.陈独秀指出:“宪政实施有二要素,一曰庶政公诸舆论,一曰人民尊重自由,否则虽由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号称政党政治则可,号曰称立宪政治则犹未可,以其与多数国民无交涉。”这表明陈独秀主张() A.政党政治B.国民政治 C.立宪政治D.社会主义 答案 B 解析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但材料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政党政治,故A项错误;陈独秀认为优秀政党掌握政权可以称为政党政治,不可称为立宪政治,并未表明陈独秀支持立宪政治,故C 项错误;材料未涉及社会主义,故D项错误。 3.“它以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现实为认识起点,进而追溯到几千年历史凝结而成的文化传统,并对这种传统进行了总结性的理性批判。”据此判断,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A.它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 B.它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C.它是在推翻了封建制度后出现的 D.它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辛亥革命后”“对传统文化的理性批判”等信息,可以判断是指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故B项正确。 4.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极力提倡西方的“个性自由”和“理性主义”,同时又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一书中对墨家“非命”思想推崇备至。据此可推测胡适()

《三民主义》读书笔记

《三民主义》读书报告 往昔只知孙中山先生之名,只知其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却不了解其为人,其思想。今初读《三民主义》,才真正开始走近这位满腔热血,救国为民之伟人,始知其确不愧“国父”之盛誉。 《三民主义》一书乃中山先生于国民党改组之际的演讲辑录,他开篇便指出三民主义的核心:“用最简单的定义说,三民主义就是救国主义。”这是针对党内诸多人士见清廷已亡,便消极惰怠,甚至还出现陈炯明这样的叛徒的乱象发出的呐喊,提醒他们中国仍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机之中,让人不得不想起他的那句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乃是孙中山多年来领导中国革命的思想与实践经验的高度总结和概括。但凡体大思精之思想,定必源远流长,正如其所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可见孙中山乃中承中华文化之精要,西取欧美诸国之长处,并发挥己身之创造性,将其融为一炉,才总结出三民主义。 何谓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就是国族主义。”其目的在于改变中国一盘散沙之不足,对内团结各家各族,重拾民族精神;对外则抵抗帝国主义列强之压迫欺凌,恢复民族地位。孙中山先生通过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人口的分析,提出了中华民族所面临的三种压力:天然力、政治力和经济力。天然力其实就是被同化淘汰之危机,而政治力其实就是帝国主义,经济力就是资本主义,后两者加上已被推翻的清政府之封建主义,就正是毛主席所推倒的压迫中国人民的“三座大山”,可见两者之思想渊源。如此深重危机之下,应当如何恢复中国民族主义呢?孙中山提出,想要恢复民族主义,首先必须明耻知难,只有明国难,才有兴国志。他继续提出,恢复民族主义之基础,须结合中国家族观念至传统,推广家族和宗族观念至国族主义,进而恢复中国固有之道德、固有之智识、固有之能力,同时学习外国之长处,奋起直追,以冀雄立于世界之中。 所谓民权主义,就是人民的政治力量,而所谓的政治,就是管理众人之事,换句话说,民权,就是人民自治。孙中山先生首先从纵向的角度,分析了自洪荒

新三民主义之民生节制资本

新三民主义之民生节制资本 摘要新的三民主义中,对民生也进一步修正并合理化。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民生问题关乎国家社稷,节制资本是为了对资本主义加以限制,对国有经济更加发展,这符合中国的方针政策。所以节制资本作为民生的一个大的方面,对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字新三民主义;民生;节制资本 孙中山所说的新三民主义,是对其旧三民主义思想的充要与修改,是他晚年联俄联共、扶助和依靠农工的思想的体现。其中增加了,民族主义的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民权主义的民权为一般公民所共有;民生主义的节制资本。我想要具体谈论的就是孙中山提出的节制资本。 节制资本主要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的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节制私人的资本,防止私人资本或外国企业太大难以控制,更甚者独占某一市场。另一方面使国家资本发展壮大。 实现资本国有则需考虑到资本和社会生产的关系,资本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关系。生产需要资本,不是解决资本问题不能发展社会生产。资本的私人垄断是实现发达后出现贫富差距、阶级矛盾的源头。社会不是一开始就存在阶级矛盾与斗争,阶级之间的斗争是因为工业革民后资本专制而产生的。资本家的机器掠夺了工人的血汗,产生了悬殊的两个阶级。这便带来了阶级斗争。西方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问题在于资本专制,为了避免这一问题。所以节制资本具有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能力。 节制资本,已不再是将过去的大银行,工商收归国有,但“平均土地所有权”的基础上使用的资本发展经济,通过征收他们的利润市场宏观调控,建立科学的价格,质量保证,控制通胀,降低价格,振兴中国的股票市场,维护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建立中国股份制规范管理,限制过度竞争和垄断,开展绿色产品生产大型建筑工人和农民,解决人民的问题,人民的福祉;管理必须是标准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通过摩擦的基础上,转变政府管理方式的体制改革等方法,建立能有效解决国内现实管理问题的方法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节制资本成为社会的创新和运用,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的全面特点。 早在汉朝,汉文帝曾接受晁错在《论贵粟疏》中提出的“重农抑商”的富民强国的经济思想。《论贵粟疏》中有说到:现在需要做的事情,莫过于让百姓扎实发展农业就足够了。想让百姓安心务农,关键在于以粮食为贵,而要以粮食为贵的途径,就在于使百姓把粮食作为赏罚的标准。古代人重视要吃的饱,现代人讲究要吃的好,节制资本中的粟就相当于绿色工农商品。汉文帝接受晁错的重农抑商的经济思想,制定了以“精耕细作”为主的经济社会管理的方法,奠定了汉武帝后来统一天下所需的经济基础,也奠定了从唐朝到明朝中国一直都是世界经济中心的基础。正当西方国家轰轰烈烈的进行从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工业化大规模转化和生产之时,满清政府却为了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闭关锁国 ,固步自封,始终拒绝接受西方国家的先进的资产阶级经济工业化的思想和方案。所以,鸦片战争后的一百年间,萧条落败的中国始终处于被西方资本主义雷强压迫的状态。 后来,中国人民在毛主席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的带领下,依靠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的新民主主义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也使得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功。毛泽东一直认为:中国革命的第一是要建设一个更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是要进行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只有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才会节制资本,才会没有剥削,才能减弱两极分化,实现广大人民所迫切希望的的共同富裕。 一些富人没有练习适度经济资本,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最终导致了腐败、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