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

日晷

日晷,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沿用达几千年之久。

日晷简介

rì guǐ

(1)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日晷

(2)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

铜制的指针叫“晷针”

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之大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常见的日晷

使用日影测时的日晷,无论是何种形式都有一根指时针(Gnomon),这根指时针与地平面的夹角必需与当地的地理纬度相同,并且正确的指向北极点,也就是都有一根与地球自转轴平行的指针。观察这根指针在指定区域内的投影,就能确定时间。日晷依晷面所放位置的不同,常见的日晷可分成下列几种不同的形式:

常见日晷

(1)水平式日晷

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是最常用的日晷,采用水平式的刻度盘,日晷轴的倾斜度,依使用地的纬度设定,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2)赤道式日晷

赤道式日晷(The ERquatorial Sundial)是依照使用地的纬度,将轴(指时针)朝向北极固定,观察轴投影在垂直于轴的圆盘上的刻度来判断时间的装置。盘上的刻度是等分的,夏季和冬季轴投影在圆盘上的影子会分在圆盘的北面和南面,适合中低纬度的使用。若将圆盘改为圆环则称为赤道式罗盘日晷。

(3)极地晷

极地晷(TheRE polar Dial)供指时针投影的平面与指时针平行,即与地平面的夹角与地理纬度相同,并朝向正北。时间的刻画可以用简单的几何图来处理,投

大日晷

影的时间线是平行的线条。适合各种不同的纬度使用。

(4)南向垂直日晷

南向垂直日晷(Vertical Direct South Dial)刻度盘面朝向正南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较适合在中纬度(30~70)使用。

(5)东或西向垂直式

东或西向垂直式Vertical Direct East or West)刻度盘面朝向正东或正西且垂直地面的日晷。这一种日晷只能在上半日(东向)或下半日(西向)使用,但全球各纬度都适用。

(6)侧向垂直式

侧向垂直式(Vertical Declining)刻度盘面采用垂直方向的日晷。这一种日晷需要依照建筑物的墙面方向换算刻度,不容易制作。依季节及时间的不同,有时不会产生影子。南向与东西垂直日晷都可视为此形的特例。

(7)投影日晷

投影日晷(Analemmatic Sundial)不设置指时针,仅在地平面依地理纬度的不同绘制不同扁率的椭圆,在其上刻划时间线,并将长轴指向正东西方向,南北向的短轴上则需刻上日期,指示立竿测量时刻的正确位置。

(8)平日晷

平日晷晷面水平放置而晷针指向北极,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角度等计算

日晷的制作除了指时针必需正确的安装之外,时间线的刻划也不能忽视。各形日晷时间线的刻划与日晷的地理位置,指时针的高度等,都有关系。假设地理纬度为φ,指时针的高度为H,要刻划的时间与正午的差值为T;时间线与指时针的夹角为A,距离为D,则各形日晷的计算式如下:(1)水平式日晷:TAN(A)=TAN(T)*SIN(φ)

(2)赤道式日晷:等分圆盘,每小时相当与十五度,正午线垂直朝下。

(3)极地晷:D=H*TAN(15*T)

(4)南向垂直日晷:TAN(A)=TAN(T)*COS(φ)

(5)东或西向垂直式:D=H*TAN((6-T)*15)

(6)侧向垂直式:TAN(A)=SIN(O)*TAN(R+15*T)

指时针与墙面垂线的夹角TAN(W)=SIN(θ)*COT(φ)

指时针高出于墙面的夹角SIN(O)=COS(θ)*COS(φ)

指时针与正午线的时间线差COT(R)=COT(θ)*SIN(φ)

6点与12点时间线的夹角COT(S)=SIN(θ)*TAN(φ)

θ:日晷墙面的斜角

(7)投影日晷:D= SIN(T*15),V= sin(φ)*COT(φ)

椭圆长轴与短轴的比:sin(φ)

竖竿(人立足)的位置:Z=TAN(del)*COS(φ)

del:太阳的赤纬,V:时间点在短轴方向上的值

D:时间点在长轴方向上的值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中国古代测时仪器。由晷针和晷盘组成,晷盘上有时间刻度,晷针垂直于盘面,通过晷针日影在盘面上的方向就能测定时间。因盘面安置的方向不同,日晷可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日晷的早期历史尚不清楚,最早的可靠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594)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但晷盘是木制的。后世改用石质晷盘,金属晷针。北京故宫等处保存的都是清代制造的石质赤道日晷。赤道日晷的晷面平行于赤道面,晷针指向南北极。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sundial]∶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日晷又称“日规”,是古代人利用日影来定时刻的计时器。日晷的种类很多,根据晷面所处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地平式、赤道式、子午式、卯酉式等多种,功能也不尽相同。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影平仪即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的明确记载初见于南宋曾敏行的《独醒杂志》卷二中提到的晷影图。

赤道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

皇宫里的日晷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焰火点亮日晷

时钟接近20:00,焰火在“鸟巢”上空绽放,突然,一道耀眼的焰火在体育场上方滚动,激活古老的日晷。日晷将光芒反射到2008面缶组成的缶阵上,和着击打声,方阵显示倒计时秒数。缶面上连续闪出巨大的9、8、7、6、5、4、3、2、1……

震撼理由:构思巧妙,猝不及防,冲击视觉震撼二:烟花璀璨京华"大脚"大步流星焰火组成的巨大的脚印沿着北京的中轴路穿过天安门广

场直奔国家体育场而来,29个焰火脚印,暗合29届奥运会,同时也有古老的中华民族正大步流星地奔向奥林匹克的意味。

补充材料: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著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地平式日晷、赤道式日晷、子午式日晷和卯酉式日晷等等。

绝大部分的日晷显示的都是视太阳时,有些在设计上作了变更,可以显示标准时或是日光节约时间。

2009年08月27日一款由8盎司纯银打造的“日晷”银章在北京亮相。这款银章以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日晷”为设计原型,

'日晷'银章

银章正面记录了开国大典、改革开放、港澳回归、飞天梦圆、北京奥运、新中国六十华诞等中国的重大事件。

日晷

日晷rì guǐ 日晷简介 日晷本义是指日影,是使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设备,主要由一根投射太阳阴影的指标、承受指标投影的投影面(即晷面) 和晷面上的刻度线组成。最常见的设计,也就是最普通的,就是所谓的庭园日晷,让日影投射在一个标有时刻的平面上,当太阳移动时,影子所指示的时间也跟著变动。其实,日晷可以设计在任何物体的表面上,让固定的指针产生阴影来测量时间,因此日晷有许多种不同的形式。 这种利用太阳光的投影来计时的方法是人类在天文计时领域的重大发明,这项发明被人类所用达几千年之久,然日晷有一个致命弱点是阴雨天和夜里是没法使用的,直至1270年在意大利和德国才出现早期的机械钟,而中国则在1601年明代万历皇帝才得到二架外国的自鸣钟,清代时虽有很多进口和自制的钟表,但都为王宫贵府所用,一般平民百姓还是看天晓时。所以彻底抛却日晷,看钟表知辰光还是近现代的事。 (1)太阳的影子。 相持既久,日晷渐移。——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2) 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又称“日规”,是我国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圭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在晷面的正反两面刻划出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也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刻。早晨,影子投向盘面西端的卯时附近。接着,日影在逐渐变短的同时,向北(下)方移动。当太阳达正南最高位置(上中天)时,针影位于正北(下)方,指示着当地的午时正时刻。午后,太阳西移,日影东斜,依次指向未、申、酉各个时辰。 由于从春分到秋分期间,太阳总是在天赤道的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上方;从秋分到春分期间,太阳在天赤道的南侧运行,因此,晷针的影子投向晷面的下方。所以在观察日晷时,首先要了解两个不同时期晷针的投影位置。 世界上最早的日晷诞生于六千年前的巴比伦王国。中国最早文献记载是《隋书·天文志》中提到的袁充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74年发明的短

STEAM科学实验 制作日晷

日晷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日晷的原理及其作用 2.利用所收集的资料及知识设计一个专属日晷 3.培养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日晷的原理理解 教学难点:精确的制作日晷 三、教学准备 教师用学生用/每组备注 器材 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 笔、黏土、小手电、指南针 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 笔、黏土、小手电、指南针 四、教学过程 ㈠回顾 回顾上次课所学知识,(1-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㈡情境引入 老师提问:如果被某些条件约束不能使用钟表或是彻底失去了钟表,你又会想到什么样的方式来计时呢?古时的人们就没有钟表,他们是如何计时的?古代的人们看时间,大部分是直接观察太阳的位置来大致判断时间,而有些人则根据太阳的位置制作出了一个工具来观察时间,这个工具的名字叫做日晷,晷是一种工具,日晷即利用太阳的位置制作出来的一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小朋友们见过日晷么?本节课的主题:制作可以观察时间的日晷。 (三)实验过程 1.资料搜集分析 提前将任务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后通过书籍、网络等途径搜集日晷的相关知识 1)日晷是怎么测量时间的?

日晷本义是指太阳的影子。现代的“日晷”指的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日晷上有刻度,中间有根指针,太阳在不同时刻的位置不同,照射到指针产生影子的方向也不同,影子在不同时刻会倒映在不同的刻度上,以此来读取当时的时刻。 2)日晷的结构特点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垂直地穿过圆盘中心,起着晷表中立竿的作用,因此,晷针又叫“表”;石制的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使晷面平行于天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两面都有刻度,分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时辰,因此古时的时辰即现在的两个小时。 2.头脑风暴 任务要求:晷盘上的刻度要使用现在24小时制 其他资料:日晷要与水平面有一定的夹角,使得指针的影子长度保持一致,这个夹角为当地的纬度。如:合肥的纬度为北纬32°,因此在合肥使用日晷的时候,其与水平面的夹角应为32°。 以组为单位,根据所搜集的资料和任务要求设计制作方案,并绘制设计图,设计完成的小组向老师汇报,领取所需材料进行试制。 3.选材制作 老师给每组提供一些材料:竹签、硬卡纸、剪刀、圆规、套尺、铅笔、黏土、小手电等,学生可自行选择使用全部或部分材料,制作相应的日晷。老师根据学生方案提出其中的典型的不合理之处,并要求学生适当修改方案,在制作的过程中对最初的设计方案进行修改完善以满足要求。 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并用下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

湿地公园情况简介解说

2018年湿地公园基本情况简介 一、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谷城县城以东的后湖地区。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湿地内部北河故道一线穿珠,形成了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南至南河南岸,北至北河北岸,东至汉江县界,西至二道沟堤防,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市区第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正式成立。 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有湿地面积1102公顷,湿地率51.64%,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湿地面积达湿地总面积的92.82%。现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45属、476种;野生动物185种,其中鸟类11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 二、科普宣教区简介 各位代表所在的位置是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面积197.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不足10%,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目前

仍在继续建设。 为秉承文化传承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的理念,以湿地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汉水和五谷文化特征,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科普宣教区建设,总投资2.36亿元,布局二轴、十景。即:汉水文化轴线和五谷文化轴线,汉江神韵、生命摇篮、江河之祖,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景点分别位于两条轴线之上;曲水荷香、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仙人古渡等景点沿公园水系形成一线串珠格局。 神谷天授: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风调雨顺:谷城四季分明,历来都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习惯。这组景观内设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门、日晷、二十四节气等,(这里最好能将二十四节气歌指出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以祈求风调雨顺。 生命摇篮:汉江流域,人类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江的“汉”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汉族、汉语、汉字、汉王朝、汉文化,这些词汇都源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汉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位于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00㎡,高26.92m,连同台基通高35.05m,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其上为重檐庑殿顶,屋脊两端安有高3.40m、重约4300kɡ的大吻。檐角安放10个走兽,数量之多为现存古建筑中所仅见。 太和殿的装饰十分豪华。檐下施以密集的斗栱,室内外梁枋上饰以和玺彩画。门窗上部嵌成菱花格纹,下部浮雕云龙图案,接榫处安有镌刻龙纹的鎏金铜叶。殿内金砖铺地,明间设宝座,宝座两侧排列6根直径1.00m的沥粉贴金云龙图案的巨柱,所贴金箔采用深浅两种颜色,使图案突出鲜明。宝座前两侧有四对陈设:宝象、甪(音录)端、仙鹤和香亭。宝象象征国家的安定和政权的巩固;甪端是传说中的吉祥动物;仙鹤象征长寿;香亭寓意江山稳固。宝座上方天花正中安置形若伞盖向上隆起的藻井。藻井正中雕有蟠卧的巨龙,龙头下探,口衔宝珠。 七十二根大柱:太和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共有七十二根大柱支撑其全部重量,其中顶梁大柱最粗最高,直径为一米零六,高为十二米七零。明代用的是楠木,采自川、广、云、贵等地;清代重建后,用的是松木,采自东北三省的深山之中。 四千七百一十八块金砖:太和殿内地面共铺二尺见方的大金砖四千七百一十八块。但是金砖并不是用黄金制成,而是在苏州特制的砖。其表面为淡黑、油润、光亮、不涩不滑。苏州一带土质好,烧工精,烧成之后达到"敲之有声,断之无孔"的程度,方可使用。 太和殿前有宽阔的平台,称为丹陛,俗称月台。月台上陈设日晷、嘉量各一,铜龟、铜鹤各一对,铜鼎18座。龟、鹤为长寿的象征。日晷是古代的计时器,嘉量是古代的标准量器,二者都是皇权的象征。殿下为高8.13m的三层汉白玉石雕基座,周围环以栏杆。栏杆下安有排水用的石雕龙头,每逢雨季,可呈现千龙吐水的奇观。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太和殿是紫禁城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建筑物:五脊四坡庑殿顶,黄瓦重檐;梁楣彩画用的是金龙"和玺彩画";就连角檐垂脊上仙人身后的小兽数量也最多,用了十个。殿内顶棚全是金龙图案的井口天花,正中有口衔宝珠的浮雕蟠龙藻井。 太和殿前的铜龟 太和殿露台上象征江山永固的陈设 日晷:中国古代的计时器。石座上斜放着一个石圆盘,盘上刻有时刻,中间置一根铜针并与盘面垂直,利用阳光映出的铜针阴影位置来计算当时的时刻。 嘉量:象征性量器。主体较大的量器中间有一隔,上部为斛,下部为斗;两旁有两小耳,其中一耳为升,另一耳上部为合,下部为龠。 铜龟和铜鹤:吉祥、长寿的象征。 十八尊鼎式大香炉:建造于清乾隆年间。皇帝举行大典时,在香炉内点燃松柏枝、檀香等,青烟袅袅升起,增加神秘和威严气氛。 二百块仪仗墩:在宽敞的太和殿庭院里地面上,砌嵌着两行一尺见方的白石块,每隔一米左右砌嵌一块,北窄南宽,呈八字形,共约二百块。这是仪仗墩。皇帝举行大典时,仪仗队伍在仪仗墩上站班,手执旌、旗、扇、盖、星、钺、瓜、戟等。

端午术简介

端午术简介 端午时空认识的方法,是远古甲骨文时代天干地支数字二合而一表达时空相对性数字结构的一种干支数字认识方法。为了庆祝和纪念这一伟大发现,中国人把与这种认识方法相关的双五节日称为“端午节”,来祈祷与怀念。 但是,由于商周文化的断档,“端午术”成为密学和隐学,只得在民间秘密流传。屈原感叹象“端午术”这样的识天道之学不能大白于天下,遂愤而著《天问》一书。而民间关于“端午节”是纪念屈原的说法,也是因为屈原对失传的“端午节”理法术不懈探索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所感动,隐而喻之! 武王伐纣,周灭商汤以后,商纣王的长子季子逃亡至高丽避祸,并将商文化及“端午节”习俗带到该地并流传至今。所以,韩国人认为他们过“端午节”是在商末。现代的中国人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明显的晚于商末。所以,不明就里的世界文化遗产评审们,也就稀了糊涂的把“端午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判给了韩国。这就是“端午术”失传之后,中国人对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东西已讲不清其来龙去脉所产生的后果! 其实,“端午术”是中国人早在史前文化时代(下面统称为钟鼎文化时代)通过“日晷”之学就已经发现的一个认识理论和认识方法。今天我们过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发现而从远古走来的。 早在钟鼎文化时代的初期,中国人就发现“日晷”上的端午效应。因此,“日晷”之学,是“端午术”诞生的源泉。 远古时代的中国人把对太阳在“日晷”上的投影,划分为三种不同的属性来认识:一种是“上、下”属性,一种是“前、后”(或称左右、或称东西)属性,一种是“长、短”属性。 上、下属性,称为上午、下午,以正午为中。正午也称中午。上午、正午、下午是一个连续变化过程。 前、后属性,指的是太阳东升后,晷针投影在西,太阳西落时晷针投影在东。因此,把太阳东升到中午这段时间的运动过程称为“前晌”,把太阳从中午到西落这段时间的运动过程称为“后晌”。显然,太阳东升西落时晷针投影在东西两段投影之间,没有静止点,是一个连续旋转变化的运动过程。即,前晌、中午、后晌是一个连续的变化过程。 而晷针在日晷上的投影,又有“长、短”变化的连续性。古人在“日晷”上把它分为五个阶段:一是晷针形成的太阳投影长短不在晷内变化,各有东西两段,称为早晨与傍晚;二是太阳的投影长短在晷内变化,也各有有东、西(或称前、后)两段,分别称为上午、下午(或称前晌、后晌);三是在上午与下午之间,长变短、短变长的连续变化过程出现了“更相动薄”变化过程,即长变短无于“衷”(“衷”通“中”),短变长有于“衷”。在中国钟鼎文化时代也称“折衷”。“折衷”,是太阳在天空中由东向西连续运动中的一个特殊标志点。它所以特殊,就是因为在这一点上,出现了太阳上升的“无动于衷”、太阳下降的“有动于衷”的更相动薄变化。 “端午术”,就是包括“倾倾之反”、“运动抑扬”、“更相动薄”三大要素的一个人类认识自然的方法。所谓“倾倾之反”,就是具有相对、相反属性关联关系的一阴一阳;所谓“运动抑扬”,就是具有相对、相反属性关联关系的一阴一阳是一体化的属性运动;一阴一阳的一体化属性运动有两种形式:横竖、分合,产生

万年历

科名片 万年历(gregorian solar calendar and chinese lunar calendar)我国古代传说中最古老的一部太阳历。为纪念历法编撰者万年功绩,便将这部历法命名为“万年历”。而现在所使用的万年历,实际上就是记录一定时间范围内(比如100年或更多)的具体阳历或阴历的日期的年历,方便有需要的人查询使用,与原始历法并无直接联系 目录 由来 1. 第一个版本 2. 第二个版本 择日宜忌 阳历与阴历 在线万年历 干支年历歌诀 图书《万年历》(2009) 1. 基本信息 2. 内容简介 3. 图书目录 图书《万年历》(2008) 1. 基本信息 2. 内容简介 3. 目录 由来 1. 第一个版本 2. 第二个版本 择日宜忌 阳历与阴历 在线万年历 干支年历歌诀 图书《万年历》(2009) 1. 基本信息 2. 内容简介 3. 图书目录 图书《万年历》(2008) 1. 基本信息 2. 内容简介 3. 目录 展开 编辑本段由来 第一个版本 要想 ?? ?? 追寻万年历的由来,那故事得从远古时代的商朝说起……有名樵夫唤做万年,有一天他上山砍柴,砍罢了就坐在树下休息。他眼望著树影出神,心中想的,仍是如何将节令定准的事。

不知不觉过了大半个时辰,他才发现地上的树影已悄悄地移动了方位。万年灵机一动,心想,何不利用日影的长短来计算时间呢?回到家后,万年就设计了一个“日晷仪”。可是,一遇上阴雨天,日晷仪又失去效用了。 有一天,万年在泉边喝水,看见崖上的水很有节奏的往下滴,规律的滴水声又启发了他的灵感。回家後,万年就动手做了一个五层的漏壶,利用漏水的方法来计时。这么一来,不管天气阴晴,都可以正确地掌握时间了。有了计时的工具,万年更加用心的观察天时节令的变化。经过长期的归纳,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覆一次。只要搞清楚日月运行的规律,就不用担心节令不准了。万年就带著自制的日晷仪及水漏壶去觐见天子祖乙,说明节令不准与天神毫不相干。祖乙觉得万年说的很有道理,就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盖起日晷台、漏壶亭,又派了十二个童子供万年差遣。从此以后,万年得以专心致志的研究时令。过了一段日子,祖乙派阿衡去了解万年制历的情况。万年拿出自己推算出的初步成果,说: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荣枯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听後,非常忐忑不安,他担心制出准确的历法,得到天子重用,直接的威胁到他的地位。於是阿衡就以重金收买了一名刺客,准备行刺万年。无奈万年全心研究时令,几乎从不离开所住的日月阁。刺客只好趁夜深人静之时,挽起了箭射杀万年。只听得嗖的一声,一箭射中了万年的胳膊,万年应声倒下。童子们高喊抓拿刺客,守卫的兵士及时抓住了刺客,将他扭送天子。祖乙问明了是阿衡的诡计,就下令将阿衡收押,亲自到日月阁来探望万年。万年就把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报告给祖乙:现在申星追上了百星蚕百星,星象复原,子时夜交,旧岁已完,时又始春,希望天子定个节名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当时祖乙见万年为了制历,日夜劳瘁又受了箭伤,心中不忍,就请他入宫调养身体,万年答道:“多谢天子厚爱,只是目前的太阳历还是草历,不够准确,要把岁末尾时也闰进去。否则,久而久之,又会造成节令失常。为了不负众望,我必须留下来,继续把太阳历定准。”又经过了数十个寒暑,万年精心制定的太阳历终于完成了。当他把太阳历献给祖乙时,已是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了。祖乙深受感动,就把太阳历定名为万年历,并封万年为日月寿星,以上就是万年历名称的由来。 第二个版本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复始从头来。草木枯荣分四时,一岁月有十二圆。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冬去春来,年复一年。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

孟庙简介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建筑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进“棂星门”即为孟庙的第一进院落,北墙正中可见“亚圣坊”,此为第二道门坊。这座门坊为四柱三门,柱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两侧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万历九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碑一幢。由此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坊年代,当在立碑之前。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了孟庙的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木苍苍、翳天蔽日,这些松桧大都800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枝干挺拔。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桧:“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沿着古桧柏下的一条砖铺甬道北行,即到“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字,故又称“泰山气象”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院内东西各建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西门原名为“钟灵门”、“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孟庙时改称为“知言门”、“养气门”。取义于孟子“淫辞知其蔽……”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门的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天启三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载:“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为存放祭器和祭品的地方。院北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孟庙由此分为东西中三路。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名:康熙御笔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怪兽,狮头、龟背、鹰爪、蛇尾。这是孟庙中现存最大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四

日晷的制作方法

日晷的制作方法 日晷的制作方法 1.用一张白卡片纸,剪制转尺、水平尺、刻度盘和垫圈。铆钉孔的大小按所采用的铆钉而定。转尺上的针孔和太阳像的标定位置,要同两个铆钉孔放在同一直线上。水平尺的铆钉孔要与水平尺的上边缘在一直线上,然后将转尺两端沿虚线向同一侧折起,与尺身成直角,如是太阳光即可经针孔成像在其标定位置上。 2.用半透明的纸描下来,贴到刻度盘上。注意刻度纸和刻度盘相贴时,两者圆心必须严格重合,“春分”、“秋分”的延长线必须对准“0°”线。然后再用量角器在刻度盘边上画出所在地的地理纬度刻度(从0°起,逆时针方向度量),并在此刻度与圆心之间画一直线。例如在上海就画出31°与圆心相连的直线。 3.用铆钉将针孔日晷组装起来。铆钉连接的部分应能灵活转动。 日晷的使用方法 1.左手拿住针孔日晷刻度盘,侧面正对太阳方向,并使自己画出的纬度指示直线尽可能准确地位于中心孔的竖直下方。 2.右手转动转尺,使太阳光穿过转尺上的针孔,形成一个针孔太阳像,正好落在转尺另一端“太阳像”标定位置上。然后,再用左手把刻度盘和转尺同时捏住,不让它们再动。 3.刻度盘上有十三根节气刻度线,每根线上都有时间刻度。

二十四节气的日期可以从日历上查得,使用时,当天的日期接近什么节气就按这一节气的刻度线来测时(如在7月23日“大暑”前后就选取标有“大暑”的刻度线)。左手固定了刻度盘和转尺后,右手将水平尺推成水平位置(必须尽可能准确)。这时水平尺的上边缘与所选定的(“大暑”)节气线相交于一个时间刻度,这一刻度的数值就是当地当时的时刻。 针孔日晷在我国广大中纬度地区是全年适用的。只是在北纬20.5°北回归线附近及其以南地区(相当于广州及其以南地区),在6月22日夏至前后的几个月中的中午前后(此时太阳升到天顶正中)不便使用。 针孔日晷测得的时刻在青岛、上海、福州一线与北京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北京南昌一线要加15分钟,呼和浩特、长沙、广州一线要加30分钟,兰州、成都一线要加1小时,东北地区要减去30分钟,可与北京时间基本一致。 日晷的分类地平式日晷 亦称水平式日晷(the horizontal sundiale),地平日晷的晷面必须严格水平,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晷面刻度需要利用三角函数计算才能确定。适合低纬度的使用。 由于日晷的产生是从观察阳光下竖直物体影子的方向变化而开始的,因此最早的日晷可能是地平式日晷。但它必须在使用其他计时工具进行精确计时的条件下,根据表影随时间变化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刻划,这显然是不方便的,但如果采用均匀刻划的方法又会带来相当大的计时误差。这是地平式日晷重大的缺陷。地平日晷制造容易,安装简便,除了把它作为一般的测时工具外,

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制三年级上册11《日晷》教学设计

《日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岛版科学五年制三年级上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最后一个课时。本课的学习活动在前期科学学习的基础上以“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创设问题情境,并以问题导向,充分激发学生好奇心,同时提示学生需要准备的学习材料“手表、长卷尺、手电筒、橡皮泥等”准备研究材料,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古人计时的方法,明确本课探究主题;提示学生做好学习思想、材料等方面的准备,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在探究学习活动中,重点围绕“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两个环节开展进行,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进行拓展延伸课后的学习活动。 “认识日晷”这一环节中,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在阳光下观察日晷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活动了解日晷的构造、作用和使用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科书呈现使用日晷计时的方法指导及两位学生在室外阳光下利用日晷模型计时的图片,目的是引导学生根据方法指导,正确使用日晷模型进行计时。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介绍日晷的资料卡,目的是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日晷的知识。“做日晷模型”这一环节,教科书呈现了三位学生制作日晷模型的场景图和日晷模型成品图。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合作完成日晷模型的制作。 最后,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为拓展学习活动内容,通过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查找资料的学习活动,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生分析】 通过前期对本单元的学习,对于本单元的科学学习已有一定的科学认知基础。三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经验基础和团队意识,对待科学学习兴趣浓厚、参与积极性强。本次学习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科学学习能力,尤其是动脑动手能力方面加强培养,引导从学生对事物的认知由表面的感性认知积极上升到理性分析思考,根据前期关于太阳和影子的科学学习,联系有关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日晷加以认知,指导学生学会进行设计制作模型进行科学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等科学学习能力,进而更加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科学探究目标:

最新日晷的制作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记录

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实验记录兰波广超 课题 2 太阳钟时间2016.9.10 项目日晷的制作 目的要求目的: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3、能制作简易的日 晷。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热爱科学的品质。 实验用品量角器、直尺、A4纸、剪刀、牙签或细木棒。 实验过程1、在A4纸上画圆盘,将圆盘分成24等份,每一等份再分成三个小等份,则每一等份的角度为5度,代表20分 钟。 2、将竹签(牙签)穿过圆心,并与水平夹N度角当地纬 度(辽宁沈阳大约120度),凸出圆盘外的竹签(牙签) 3、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安放好简易日晷,太阳照在日晷 上就出现投影。 现象 结论实验结论:日晷可以粗略的计时。 辽宁省海城市西柳小学赵长林

XX年医院感染工作总结 本年度,医院感染工作在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认真按照卫生部有关医院感染管理的法规和管理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院感染管理评价指标要求,遵年度医院感染工作安排,完成了如下工作: 一、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召开季度工作会议4次,医院感染质控工作会议12次,协商解决阶段内院内感染存在的实际问题。 二、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每月对科室存在问题进行小结,对存在问题制定整改措施,每季度召开科室院感工作会议,持续改进工作。 三、院感办按照每季度医院感染工作安排,结合本院实际情况,持续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及其它常规工作: 1、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1次。 1月21日,对在院289名住院患者进行院感现患率调查,有5例院感病例发生,均为上呼吸道感染,院感现患率为1.7%。

2、开展住院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监测、漏报率调查工作。 全年监测住院病例10776人次,发生院内感染223人次,院内感染率为2.1%,院内感染漏报率为0。细菌培养360例,

如何制作 日晷

半小时制作日晷 分类:六壬易学新文章2007-10-15 21:22 壬友应海春看到前面我写的日晷文章,建议干脆弄一个手工制作日晷方法与说明。正好有一些时间,就作一个简易,但测时很准的日晷。 做一个日晷很简单,不费什么力气,只需要花你半个小时,就可以做一个中国最经典的日晷——赤道式双面日晷。 这种日晷的形制是最常见的,有好多的古日晷都是这种形制。 材料: 1、用过的有盖的包装盒一个,花费0元。 2、学生用量角器、三角板一套,文具店有售,花费2元。 3、牙签两枝,花费0.01元。 4、打印纸两张,用来打印日晷盘面,花费0.06元。 以上费用合计2.07元。 工具: 不干胶、剪刀。 具体做法步骤见图示。 日晷盘面我已做成JPEG图片,下载后可有打印机打出。图片大小如果与纸盒不符,可以在图片软件中缩放,得到合适大小的图片。当然你自己画一个也是很容易,把圆周等分开就行了。 注意事项: 1、要注意两张晷面表的正反,不可贴反。 2、用牙签充当晷针,必须使牙签垂直于盒盖贴晷盘的面,这可以用三角板沿两个方向使牙签直角。在确定垂直以后,最好可以用材料加以固定。牙签的垂直度对测时精度影响甚大。 3、三角板测角度,要让盒盖与边梭的交点处与量角器的原点重合,棱线要与量角器的水平线重合。 4、南北的测量可以用指南针,要计算磁偏角影响,以求得真子午南北。磁偏角的数值可以到网上查。 没有指南针,可以在临近正午的时候,垂直插一根竿子,然后计录影子的长短来求得南北。还有一种求南北的方法,清朝以前就用,插一根竿子,然后在竿的周围画好多的同心圆,影子端点两次接触同一圆周,连线的中点与竿接地点的连线就是真子午。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用我们那个程式求出真太阳时,然后调整光影,使晷影指向已知的真太阳时间点,以确定晷表的方向。 5、要把盒子尽量放水平,如何看水平呢?有水平泡的仪器很方便。没有的话,可以用三角板掉垂线的方法,测得水平。 6、双面日晷使盒面晷针向北,秋分以后由盒盖里面读出时间刻度。 这个日晷制成后,我们进行实际测时,与真太阳时之钟表相比较,发觉测时甚准,精度甚至优于购买的日晷。有些不足只是没有节气小表而已,作一些小的巧妙设计,也可以作成可以指示时节的日晷。这个大家来想想看,怎么做? 日晷(圭)是最简易、最自然、也是最古老的计时器。直到上个世纪初,才逐渐退出我们的生活。 如果作野外工作的人,或者喜欢野营的朋友,了解制作日晷的原理,是很有帮助的。小朋友们通过制作日晷,既可以观察了解自然,也可以了解一些古代历史,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制作好的晷盘面纸下载地址(下载后直接打印即可用): https://www.360docs.net/doc/602096352.html,/job.php?action-download-pid-25890236-tid-5625646-aid-2861553.html

拓展性课程:日晷教学设计

《日晷》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日晷的原理及组成,以及如何计时。 2.亲手经历制作日晷的过程,提升动手动脑的能力。 3.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问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利用日晷计时的兴趣。 器材说明: 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活动要点: 在制作日晷之前,要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和讨论,提出自己有关日晷的认识和想法。完成课堂上布置的制作活动后,让学生进行应用和拓展,设计出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提问:你听说过日晷吗?为什么叫日晷?日晷有什么用? 学生自由展开有关日晷的讨论。 2.介绍中国古代的日晷,播放日晷视频。 二、问题与聚焦 1.介绍日晷的原理和组成:“日晷”是人类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又称“日规”。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阳的投影方向来测定并划分时刻,它通常由晷针和晷面组成。 2. 引出活动:牛顿小时候就为村里做了一个日晷,让我们也来做日晷吧! 三、分析与设计 1.过渡:要做一个日晷,需要哪些材料?应该怎么做呢? 2.观察阳光下旗杆、树木等物体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对我们制作日晷有什么启发? 3.PPT出示:模拟阳光下物体一天中的影子变化。 得出结论:同一物体,一天之中影子的长度和方向都会发生变化。 四、材料与工具 1.提供爱牛配套器材:卡纸、竹棒、双面胶。

2.教师对相关材料进行介绍,学生可随机提问了解。 五、制作与优化 1.利用器材进行制作,完成日晷的制作活动。 2.提问:如何制作日晷的晷针和晷面呢?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 (1)沿卡纸的虚线将晷针剪下来; (2)沿实线对折,用双面胶粘住,根据当地的纬度,剪出晷面与晷针的夹角。(晷面和晷针之间的夹角就是当地的地理纬度。) (3)将晷针粘在晷面中线上,测量时晷针要指向正北方向; (4)根据晷针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地平日晷式晷针制作提示: (1)将卡纸上的晷盘和纬度标度剪下来; (2)再将两晷盘正反面的时间标度对齐粘起来; (3)将竹签插进圆盘的中心,使竹签(晷针)与晷盘面垂直。竹签下端定位在当地纬度的刻度上,另一端指向正北方向(用指南针定位)。 (4)根据竹签在晷面上的影子,读出时间。 3.教师巡回指导:制作过程中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发现? 六、展示与评价 1.展示自己的日晷作品并进行介绍。 2.对活动表现作出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 七、拓展与应用 1.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设计制作一个利用人的影子来计时的日晷。 基本要求如下: 项目名称: 设计目的: 所需材料: 设计草图: 2.学生进行书面设计,教师巡回指导。 3.部分学生设计图纸展示。

魏县简介资料1

魏县简介 魏县位于河北省南端,总面积862平方公里,人口79万,为河北省第三人口大县。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西距京广铁路、107国道、京深高速公路40余公里,北距邯济铁路、309国道十余公里,东距106国道20余公里、邯大公路横穿县境北部,安聊公路穿越县境南端,宁(晋)魏(县)公路纵贯南北。 魏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周为武王少弟康叔封地。春秋初为卫国,后为晋国。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59年)设魏郡置魏县。丰厚的历史,造就了底蕴独特的历史文化和青史垂名的历史人物,为魏县历史谱写了光辉篇章。 魏县经济以农业为主,粮棉果菜肉蛋等农副产品产高质优,鸭梨、蔬菜、养殖成为三大支柱产业,生产、加工、销售成龙配套。鸭梨是魏县的传统特色产业,北宋已有大面积栽培,至今有1000多年的历史。魏县鸭梨以个大皮薄、核小渣少、酸甜适度、香酥可口而享誉海内外,出口东南亚、欧洲的十几个国家和地区。1985年在河北省果品品质鉴评会上获鸭梨品系第一名,1995年魏县被国家命名为“中国鸭梨之乡”。近几年来开发生产的精品鸭梨,以果面洁净、无污染的优良品质,成为广大消费者喜爱的“绿色食品”。魏州牌天仙精品鸭梨2001年被评为“省优质产品”。目前,全县鸭梨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2亿公斤。 魏县工业门类多、基础雄厚,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已形成制药、果菜速冻冷藏、果品加工、肠衣、油漆化工、粮油加工、废品收购加工、建材加工、机械制造等十几个行业,生产100 多个品种,有十多个品种打入国际市场。引进全套日本设备、投资2.3亿元的邯郸冀南化工有限公司,年产“冠球”牌尿素7.5万吨。邯郸神农制药有限公司、邯郸太行农药厂在全市中药、农药生产研制领域颇负盛名。全县建有中外合资企业15家。亚华肠衣有限公司是全球为数不多的3家同类企业之一, 生产的肠衣和可食性肠衣直接出口日本和欧盟。隆生隆(工业)集团公司是国内标准件行业规模最大、品种最多、工艺设备最先进的微型螺丝生产企业。龙腾速冻有限公司、美康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速冻菜、浓缩果汁深受日本、法国、比利时等国家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青睐。 近几年来,县委、县政府发扬“自加压力、自我激励、敢为人先、跳跃发展”的精神和“唯实、求实、务实、实干”的作风,大打社会治安、经济环境、农民脱贫增收、城市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五大翻身仗,积极实施县城拉动经济发展战略。高标准,高起点,大力度,大动作,一次性投入8000多万元,新建和拓宽了14条街道,建设了一座县标,对城区内街巷进行硬化,做到了供排水、电力、通信、便道铺设、路灯架设、街道绿化一步到位,实现了县城巨变。目前,一座整洁靓丽、功能齐全、管理有序、经济繁荣,对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力拉动作用的崭新的生态园林城市已奇迹般地矗立在梨乡大地。 为了再造优势,跨越发展,实现“二次创业”,200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全力推进开放,实施二次创业”的宏伟目标,在全县大力实施“商贸兴县、工业立县、教育强县”工程,决定利用一年时间,建设十大市场、十所学校和1000亩工业园区,并把2002年确定为“招商引资年”。坚持“投资到魏县,什么都可以谈”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致力营造“三最”(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良的环境、最优质的服务)洼地效应,以推进魏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青岛版(新教材)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3《日晷》教学设计

3.《日晷》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日晷》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三年级下册《太阳和影子》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课内容以问题“古人是怎样利用太阳计时的”为切入点,明确了本课探究的主题,并通过“认识日晷”和“做日晷模型”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学习认识古人计时的方法,进一步巩固“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移动是有规律的”这一知识的同时,丰富了学生知识面;通过制作日晷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古人的计时方式,让学生在课前了解日晷的相关知识,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第一个活动,通过观察日晷、交流资料,了解日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下面制作日晷的活动打好基础。第二个活动,利用身边的材料制作并试用日晷模型,通过经历“设计-制作-摆放-使用”的整个活动,进一步认识日晷,学会使用日晷。第三部分为为拓展活动,以“查找资料,了解古代还有哪些计时方法。”为拓展活动主题进行课后学习,力求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古代计时仪器的相关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 【学生分析】 三年级小学生一般喜欢观察,对动手制作的学习活动也是充满了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性强,但也存在动脑思考的深度不足,在动手能力发展水平不高等问题,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科学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三年级学生已经了解了一部分本课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有关的生活经验,譬如了解太阳和影子的变化规律,知道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的方法,认识了影子的位置与太阳位置的关系等,为本课科学学习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日晷是根据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进行计时的一种仪器。 2.了解日晷计时的方法。

文慧园简介

文慧园简介 武进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西部,北濒长江,南临太湖、西衔鬲湖,总面积1581平方公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经济繁荣。93年开始进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作为“县级城镇规划建设示范”列入《二十一世纪议程》。 文慧园位于武进市行政中心西南角,是武进市城区首座开放性花园,占地6.8公顷,自1997年3月开始施工,1999年5月28日建成开放。花园内共建有十六大景点,画经长廊、历代花窗廊等景点文化内涵丰富,南田亭、日晷等景点富有教育意义,云雾岛、河图等景点具有神秘的传奇色彩,归真亭、牛车水等景点乡土气息浓郁。园内栽有百多种花木,其中有从民间收集的800年枫树、500年金桂、紫薇、杨梅等十多种古树名木。一花、一木、一石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布置,具有较强的保护和观赏价值。整座花园较好地体现了建筑文化、园林文化与古代文化的结合,寓文于景,寓教于乐,成为人民群众休闲、赏景、娱乐、教育的理想场所。 这座花园是武进市人民政府为民造福的工程之一。武进市建设委员会负责组织建设,市建委主任是国林同志担任建设总指挥,市园林管理处具体组织施工。市建设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在花园建设中开展“献一份爱心,建一片绿洲”活动,捐款达68万元。 花园正门刻有花园建成后,前来参观、游玩的人员日益增多,为了加强花园管理,市园林处绿化养护工程队

抽调专门人员,并与联防队伍相合,实行日夜巡逻,对破坏花园的行为及时纠正并进行教育。对喷泉、牛车水等重要设施小心使用,加强养护,发现有损坏的及时进行修复,保证各种设施能正常运转。绿化养护人员及时做好花木的修剪、施肥、浇水等工作,今年移植进园的一批古木都已成活,一批果树、花木都实现了当年移植,当年成活,当年开花结果。 题写的园名“文慧园”和长联“此地有洛书古木清荫怪石凭君快览,斯园集佳画回廊曲水幽亭任尔徘徊”,门楼左侧有当代篆书大家邱云泽题写的“武进沃土常州辉光艺文荟萃源远流长国裕林茂渔盛稻香地灵人杰物阜民康开来继往百世恒昌”,碧禅宗康为之书释。右侧有沈鹏题诗“神斧天开文慧园,诗情画意足游观。瓯香逸章茗柯骨,又为江南托玉盘”。 石趣廊石刻是融建筑、雕塑和绘画于一体的综合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潜心品味,其趣无穷。 石趣廊陈列汉代以来以五尊天兵天将为代表的石刻精品五十余件。五尊天兵天将相传是天授神物,汉武帝刘彻攻打梅龙山敌军时,久攻不下,神仙托梦制作这五尊天兵天将置于阵前,乃大败敌军。此外,还有二龙戏珠、狮戏绣球、龙凤呈祥、喜鹊迎春以及楼台建筑、祥禽瑞兽、山墅风光、中国汉字等石刻,画面布局匀称合理,比例准确,雕刻技法变化多端,完美精湛,艺术风格浑厚粗犷,优雅端庄,飘逸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