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癌痛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标准

癌症疼痛诊疗规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其中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

癌痛动态评估机制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 癌痛动态评估机制 癌痛的评估是癌痛处理的第一步。癌痛患者入院后,医师及护士在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面疼痛评估。评估疼痛时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了解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疼痛的性质、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表现,以判断疼痛的程度,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同时由于病情的进展患者可突然出现新的疼痛,疼痛程度突然加重,因此应反复评估患者的疼痛。(一)评估原则 1. 相信患者的主诉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受,由于尚无准确反映疼痛程度的指标,患者是否疼痛及疼痛严重程度主要依据患者的主诉。因此,应该主动询问癌症患者的疼痛病史,仔细倾听并相信患者关于疼痛感受的主诉和叙述,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疼痛评估。 2. 全面评估疼痛全面评估疼痛包括了解肿瘤及疼痛病史、疼痛性质、疼痛程度,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镇痛治疗史,体检及相关检查。用疼痛程度0-10 数字法自我评估疼痛程度,可以较准确量化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因此应建议患者理解并学会使用该方法自我评估疼痛程度。 3. 动态评估疼痛动态评估疼痛是评估疼痛的发作、治疗效果及转归。患者的肿瘤病情及镇痛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存在较大个体差异。动态评估疼痛程度,有利于监测疼痛病情变化及镇痛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制定和调整镇痛药的用药剂量,以获得理想镇痛效果。 (二)评估内容及方法 癌痛诊断包括疼痛的原因、部位、程度、癌痛加重或减轻的相关因素、癌痛

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1 、疼痛病史 ①疼痛部位及范围:了解疼痛发生的部位及范围,有无放射痛及牵扯痛。 ②疼痛性质:疼痛的性质特征对疼痛性质的诊断非常重要。灼痛或枪击样疼痛提示神经病理性疼痛。有关神经病理性疼痛、躯体疼痛、内脏器官疼痛的描述五花八门,各有特点,能给临床诊断提供有力信息。 ③疼痛程度:准确评估疼痛是有效止痛治疗的前提,临床评估疼痛程度的常用方法详见第一章“疼痛强度评估”部分。我们推荐使用0 ~10 数字分级法(NRS) 评估疼痛程度。对于用0 ~10 数字评估量表法有困难的患者,如儿童或有疼痛感受表达障碍者,可以使用痛苦面容脸谱法评估疼痛程度。止痛治疗过程中反复评估疼痛程度有助于安全用药。在让患者自我评估疼痛程度的时候,应考虑患者的情绪和认知功能状况,二者皆可影响疼痛程度评估的结果。对于有心理和精神障碍的癌痛患者,不仅需要药物镇痛治疗,尚需要心理治疗。 ④疼痛发作时间及频率:因为治疗策略的不同,疼痛评估过程中还应了解疼痛发作时间及频率,是持续性疼痛、间断发作性疼痛还是突发性疼痛。 ⑤疼痛发作相关因素:评估与疼痛发作、加剧及减轻的相关因素,有助于进行个体化综合镇痛治疗。使疼痛加重的因素:全身不适、失眠、乏力、焦虑、精神孤独、社会隔离、恐惧、愤怒、悲观、抑郁、厌倦等。导致疼痛减轻的因素:睡眠改善、获得理解、友谊、精神放松、缓解其他症状、积极主动活动、减轻焦虑、改善情绪等。 ⑥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中度或重度疼痛会干扰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评估疼痛的同时,还应该评估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包括疼痛对生理方面、

癌痛规范化治疗流程癌痛示范病房相关制度文档版

一、癌痛规范化治疗相关医师人员培训制度 1、接诊癌痛患者的医师基本要求: 1有 5 年以上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经验,具有主治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2接受过系统的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并取得培训合格证 3熟练掌握《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练掌握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6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并能对下级医生的癌痛治疗进行纠正和指导。 2、在符合癌痛患者接诊要求的上级医师指导下开展癌痛治疗的住院医师要求:1 每年至少接受 1 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的继续教育课程培训,每次培训时间需要在 2 学时以上; 2住院医师在接受完整的规范化癌痛治疗培训后要求获得培训合格证; 3熟悉《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范性文件: 4熟悉癌痛患者全面疼痛评估方法。 5熟练掌握各种止痛药物的特性、使用方法以及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3、无痛病房医师培训制度 1肿瘤专科要求每年至少开展 1 次癌痛相关培训,培训内容涉及《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用药指导原则》和《精神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法则法规的学习和癌痛发病机理、癌痛评估、癌痛规范化治疗、阿片类药物副反应的处理、难治件癌痛的诊疗规范等内容: 2每次培训安排主治以上的高年资医师授课,授课学时数作为教学考核内容指

标之一 3每次培训内容参加人员需登记在册,纳入院内培训学分记录并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4每季度进行不定期的一次考核,考核内容围绕癌痛规范化诊疗,考核成绩作为年终考核指标之一。

癌痛规范化诊疗规范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1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疼痛发生率约为25%;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如果得不到缓解,患者将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患者的焦虑、抑郁、乏力、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活动、自理能力、交往能力及整体生活质量。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癌痛诊疗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肿瘤转移累及骨等组织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检查操作、放射治疗,以及细胞毒化疗药物治疗后产生。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包括其他合并症、并发症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是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性疼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内脏痛通常表现为定位不够准确的弥漫性疼痛和绞痛。 (2)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

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常被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枪击样疼痛。幻觉痛、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治疗后慢性疼痛也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表现为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相比较,慢性疼痛持续时间长,病因不明确,疼痛程度与组织损伤程度可呈分离现象,可伴有痛觉过敏、异常疼痛、常规止痛治疗疗效不佳等特点。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损神经异位电活动、痛觉传导中枢机制敏感性过度增强、离子通道和受体表达异常、中枢神经系统重构等。 三、癌痛评估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

癌症的发病机制

3.: (1)通讯xx: 在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激素等使细胞微环境改变,累积成为细胞毒素,细胞中毒(线粒体损害),细胞修复障碍(线粒体病),使细胞之间的通讯中断(断讯)。 当细胞与身体自愈系统失去联系后,变得不受控制。 (2)缺氧: 细胞中毒、线粒体病了,可以引起细胞的代谢障碍和氧气流动受阻,造成细胞氧气供应不足(缺氧)。缺乏氧气时,需氧细胞会被迫变成厌氧细胞,开始象完全生命细胞(原始细胞)那样迅速克隆性复制增殖。 (3)糖化: 在缺氧(完全)状态下,脂肪和蛋白不能提供能量(它们只能在有氧时燃烧),但糖可以进行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能够提供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复制繁殖所需要的能量。换句话说,含糖饮食提供了癌细胞复制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糖化)。 (4)肿瘤特征肿瘤形成后便表现为新的生物学特征: 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②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及时进行医学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性生长;③具有侵袭性夺取营养的特性。 正常细胞仅在需要新细胞时才进行细胞分裂,而癌细胞则通常以每24小时一次的频率活跃地分裂,并且会在无度的繁殖过程中逐渐获得新的性质,肿瘤复发。治疗非常困难。 (5)实验证实,癌症是线粒体疾病。再生营养物质导致癌细胞线粒体的自杀式死亡,而使癌细胞的生命终止的实验结果认为,癌的发病机制是“细胞的线粒体因缺乏正常细胞增殖的营养物质而发生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变异,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发展而成的”。针对性的再生营养素在使正常细胞再生的同时,可让癌

细胞自杀性死亡,这就是人体自愈系统。激活人体自愈系统再生复原过程,更替被癌细胞、恶质病变细胞彻底摧毁的细胞,提高癌症患者的自愈力,从而成为癌症患者康复的关键。 (6)根据徐荣祥整体与个体论观念,认为先有“癌病”,然后发生肿瘤(肿块),治疗先消除肿瘤,再使癌病转变。西医局部观念,则以为是先有肿瘤,后有“癌病”,治疗手术切除(复发);放、化疗损伤健康组织促进速死。因此,认为癌症是绝症。 (7)传统疗法失败的原因是双重的。第一,只治肿瘤而不治疗导致肿瘤的基本原因,自然无法生效。第二,目前对付肿瘤的手段效果不大,它不但形成过度治疗、炎症反应加剧,对癌肿无效并且对正常组织有害,反而造成肿瘤患者危象频发,而更形恶化。

医院癌痛患者癌痛评估制度

医院癌痛患者癌痛评估制度 癌痛评估是癌痛处理的第一步,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评估疼痛是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了解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疼痛的性质.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表现,以判断疼痛的程度,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的原则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行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二)量化评估原则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是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三)全面评估原则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 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四)动态评估原则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晚期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

癌症形成机理

癌症形成机理: 每个人体内都有癌细胞,人体细胞无时无刻在分裂繁殖,分裂过程中难免会产生 变异细胞,人体当中细胞分裂数量之多,变异细胞也几乎天天都可能发生。 但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体内有无数的免疫细胞如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这些免疫细胞就像一个社会里的军队和警察,时时刻刻在体内巡逻,发现有敌人或歹 徒(即变异细胞)立即消灭(采取细胞免疫和液体免疫方式),以保证身体的健康发育。 一旦身体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免疫力下降,一些变异细胞就会大量繁殖而不受控制,逐步形成肿瘤。按细胞分化程度以及成型方向,发展为良性或恶性肿瘤。而恶性 肿瘤,又被称为癌症。 良/恶性肿瘤的区分: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一般来讲有如下区别: 良性肿瘤 1. 成长特性:(1)生长方式:往往膨胀性或外生性生长。(2)生长速度:通常 缓慢生长。(3)边界与包膜:边界清晰,常有包膜。(4)质地与色泽:质地与色泽 接近正常组织。(5)侵袭性:一般不侵袭,少数局部侵袭。(6)转移性:不转移。(7)复发:完整切除,一般不复发。 2. 组织学特点:(1)分化与异型性:分化良好,无明显异型性。(2)排列与极性:排列规则,极性保持良好。(3)细胞数量:稀散,较少。(4)核膜:通常较薄。(5)染色质:细腻,较少。(6)核仁:不增多,不变大。(7)核分裂相:不易见到。 功能代谢:除分泌性肿瘤以外,一般代谢正常。 对机体影响:除生长在要害部位外,一般影响不大。 恶性肿瘤 1. 成长特性:(1)生长方式:多为侵袭性生长。(2)生长速度:生长较快,常 无止境。(3)边界与包膜:边界不清,常无包膜。(4)质地与色泽:通常与正常组 织差别较大。(5)侵袭性:一般者有侵袭与蔓延现象。(6)转移性:一般多有转移。(7)复发:治疗不及时,常易复发。 2. 组织学特点:(1)分化与异型性:分化不良,常有异型性。(2)排列与极性:极性紊乱,排列不规则。(3)细胞数量:丰富而致密。(4)核膜:通增厚。(5)染

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版(6)

NCCN 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2017.2 版(6) 目录社会心理支持(PAIN-H )英文版中文版?由于癌症相关的疼 痛和相关症状的复杂性,医疗保健提供者应该预期患者和家属对于管理策略中支持和宣教的需求。?评估每个患者对心理社会支持的需求是综合疼痛评估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参见PAIN-C )。支持?告知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的情绪反应是正常的并且将作为疼痛评估和治疗的—部分。?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提供情感支持,让他们认识到疼痛是一个可以解决的问题。?酌情协助患者获得治疗。?表明你将与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携手,作为团队的一部分来共同解决疼痛问题。?讲解双方商定的要采取的计划及预期产生疗效的时间。?承诺你会一直关注患者直至疼痛得到较好的控制,有助于疼痛的管理。?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照护者总会有可行的办法来充分地控制疼痛和其他令人烦恼的症状。?评估对家属和其他重要相关人员的影响;酌情提供宣教和支持。?重申你对患者的关心以及计划采取的镇痛措施。技能培训?教授患者应对技能(与适当的镇痛结合使用,而非替代镇痛)以缓解疼痛、增强个人控制能力,并且重新将精力集中在优化生活质量上。?考虑转介给受过任何以下领域培训的有执照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认知行为疗法(CBT)、催眠、生物反馈和正念减压法(MBSR )。?应对急性疼 痛的 技能,包括Lamaze 型呼吸训练、分散注意力的技巧?应对 慢性疼痛(非疼痛急症)的技能,包括所有上述措施+放松技巧、引导

想象、按照患者自身能力分配相应任务、催眠等以达到最理想的功能恢复。?通过培训鼓励自信,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舒适度。?对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疼痛的管理需要团队的努力,以全面评估和治疗疼痛的影响。团队的成员可能包括:肿瘤科医师、护士、疼痛专科医师、姑息治疗临床医师、康复科医师、神经科医师、心理科医师、社会工作者、精神病科医师、理疗师和精神顾问。见患者和家属/ 照护者宣教(PAIN-I )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宣教(PAIN-I )PAIN-1,1/2英文版中文版?为了评估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对疼痛治疗的教育需求,卫生保健团队应该: ?评估患者和家属 对疼痛含义及其后果的理解。?评估患者和家属的文化程度,以确保其理解宣教的内容。?评估现有关于疼痛和疼痛治疗的知识,以帮助制订适宜的患者和家属/照护者教育计划。 1,2 ?应提供教育材料。?要传达给患者和家属/照护者关于疼痛管理的信息?疼痛缓解在医疗上非常重要,忍受疼痛没有任何医疗益处。?疼痛通常都可以通过镇痛药物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持续存在的疼痛,按时服用镇痛药物有助于改善对疼痛的控制。?存在疼痛的患者常常伴有其它需要控制的症状(如:便秘、恶心、疲劳、失眠、抑郁);其它这些症 状的管理可能有助于疼痛的控制。?向患者和家属/照护者传 达有关阿片类镇痛药的信息? 吗啡和吗啡类药物是用于缓解重度疼痛的主要药物。? 如果你现在使用这些药物有效,以后还会有效。? 如果这些药物无效,还有其它许多适合的选择。?阿片类镇痛药只能用于治疗

癌痛的评估方法完整版

疼痛的评估方法 癌痛量化评估:数字分级法 (NRS ) 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 0-10个数字依次表示,0表示无 疼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 交由患者自己选择一个最能代表自身疼痛程度的数字, 或由医护人员询问患 者:你的疼痛有多严重?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对疼痛的描述选择相应的数字。按照疼痛对应的数字将疼痛 程度分为: 轻度疼痛(1-3)中度疼痛(4-6) 重度疼痛(7-10) 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 0' 1 2345678 9 10 剧痛 癌痛量化评估:面部表情评分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疼痛时的面部表情状态,对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疼痛评估,适用于表达 困难的患者,如儿童、老年人,以及存在语言或文化差异或其他交流障碍的患者 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 癌痛量化评估: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VRS )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1)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2) 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3)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 VAS 法划一长线(一般长为 10cm ),一端代表无痛,另一端代表剧痛,让患者在线上的最能反应自己疼 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 无痛 无痛 2 5 6 10

疼痛简明评估量表(Brief pain inventory , BPI) 简明疼痛调查表(简表) 日期年—月___日时阿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在我们一4申犬多数都審瞬验过轻微的头獄扭伤和牙痛,今天你是否有莽他不常见的疼痛十 亠有工投有 二、溝你左下图中用阴影标岀你感到疼痛的部位.并克最融部位打"X三 左右左右 三、请嵐岀一个数字以表示你在舶小时内密痹罩事够螢买I 0 12345678S10 不痛徹桂想象的最痛

癌痛规范化治疗评分表

癌痛规范化治疗评分表 科室:床位:住院号:姓名:性别: 年龄:诊断: 科室开展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组织落实情况(73分)1.组织管理 (10分) (1)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成立创建活动小组,设置专 门的医护人员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 查阅文件记 录、实地考查 2分完全符合2分,不符合0分(2)疼痛医师熟练掌握相关文件;熟练掌握全面疼痛 评估方法;能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现场随机抽 查 3分 完全符合3分,部分符合 1-2分,不符合0分(3)疼痛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能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并做好癌 痛患者的宣教工作 现场随机抽 查护士 2分 完全符合2分,部分符合1 分,不符合1分(4)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组织肿瘤治疗相关 医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 查阅文件记 录 2分 完全符合2分,部分符合0 分 (5)印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痛治疗 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实地考查1分 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 分 2.疼痛评估 (16分) (1)建立癌痛动态评估机制,患者入院后,医护人员 在8小时内完成对患者的全面疼痛评估,并有记录 随机抽查4分 完全符合4分,部分符合 1-3分,不符合0分(2)动态评估疼痛,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并记 录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对癌痛患者动态评估率≥90% 随机抽查6分 完全合格6分,部分符合 1-5分,不符合0分(3)病程记录体现对疼痛的评估和处理,有疼痛护理 单 随机抽查3分 完全合格3分,部分符合 1-2分,不符合0分(4)病床旁有疼痛评分表实地考查1分完全1分,不符合0分 (5)病房出院后疼痛患者随访记录随访记录2分 完整记录为2分,部分记录 为1分,无记录0分

癌痛规范化病房评分表

附件1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自评表 申报科室:医院名称:评审日期: 省(区、市)卫生厅局医政处盖章 指标名称适用范围标准评价方法 是否达标是否 创建示 范病房科室基本标准肿瘤科 三级肿瘤专 科医院和三 级综合医院 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 查阅文件资料、 实地考查床位数>30张 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 独立设置肿瘤科门诊,年开展癌痛诊治240例或1500例次以上 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区、市)三级医 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每年能够培养5名以上具有癌痛诊疗能力的医师,6名以上具有癌痛护理 能力的护士 内容项目标准评价方法分值得分扣分原因

医院开展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组织落实情况(10分) 1.组织机构 (2分) (1)院领导是否负责创建活动,成立由创建科室、药剂 科、护理部、麻醉科等相关科室负责人、专家组成的创 建活动项目小组 查阅文件资料、 座谈会 1分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分 (2)建立良好地协调机制,定期组织对活动开展情况 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并有记录 1分(同上) 2.制度建立 (3分) (1)项目小组制订了本院具体创建科室、实施方案, 制定了创建示范病房工作管理制度,并落实到位查阅文件资料、 座谈会 2分完全符合2分,不符合0分 (2)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相关制度纳入医院医疗质量管 理体系,具体措施有落实 1分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分 3.管理评估 (2分) (1)医院有示范病房创建活动的计划,定期检查癌痛 治疗情况、医疗安全保障、患者治疗后生存质量、随访 情况和病历质量等并记录 查阅资料、工 作记录 1分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分(2)积极配合各级评审工作1分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分 4.人员参与 (3分) (1)项目小组人员学习过相关创建活动文件,熟悉示 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及相关要求 查阅文件记 录、问卷调 查、座谈会 1分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分(2)相关创建科室医务人员接受过相关创建活动文件 的学习培训,熟悉示范病房创建活动方案及相关要求 2分完全符合2分,不符合0分 科室开展示范 病房创建活动组织落实情况(73分)1.组织管理 (10分) (1)以科室主任为组长,成立创建活动小组,设置专 门的医护人员负责癌痛评估与治疗工作 查阅文件记 录、实地考查 2分完全符合2分,不符合0分(2)疼痛医师熟练掌握相关文件;熟练掌握全面疼痛 评估方法;能独立开展癌痛患者疼痛评估和治疗工作 现场随机抽 查医师2名 3分 完全符合3分,部分符合 1-2分,不符合0分(3)疼痛护士熟练掌握疼痛评分和疼痛护理操作流程, 能协助医师对患者进行癌痛全面评估和治疗,并做好癌 痛患者的宣教工作 现场随机抽 查护士2名 2分 完全符合2分,部分符合1 分,不符合1分(4)建立医护人员定期培训制度,组织肿瘤治疗相关 医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一次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 查阅文件记 录 2分 完全符合2分,部分符合0 分 (5)印制癌痛规范化治疗培训手册,并保证癌痛治疗 相关医护人员人手一册 实地考查1分 完全符合1分,不符合0 分

癌症的发病机制

3.癌症的发病机制: (1)通讯中断:在化学污染、电磁辐射、激素等使细胞微环境改变,累积成为细胞毒素,细胞中毒(线粒体损害),细胞修复障碍(线粒体病),使细胞之间的通讯中断(断讯)。当细胞与身体自愈系统失去联系后,变得不受控制。 (2)缺氧:细胞中毒、线粒体病了,可以引起细胞的代谢障碍和氧气流动受阻,造成细胞氧气供应不足(缺氧)。缺乏氧气时,需氧细胞会被迫变成厌氧细胞,开始象完全生命细胞(原始细胞)那样迅速克隆性复制增殖。 (3)糖化:在缺氧(完全)状态下,脂肪和蛋白不能提供能量(它们只能在有氧时燃烧),但糖可以进行无氧酵解。糖的无氧酵解能够提供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复制繁殖所需要的能量。换句话说,含糖饮食提供了癌细胞复制生长的主要能量来源(糖化)。 (4)肿瘤特征肿瘤形成后便表现为新的生物学特征:①不同程度地失去了分化成熟的能力,不能分化为正常的成熟细胞;②生长旺盛,并具有相对的自主性,即使及时进行医学治疗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仍能继续分裂增生,持续性生长;③具有侵袭性夺取营养的特性。正常细胞仅在需要新细胞时才进行细胞分裂,而癌细胞则通常以每24小时一次的频率活跃地分裂,并且会在无度的繁殖过程中逐渐获得新的性质,肿瘤复发。治疗非常困难。 (5)实验证实,癌症是线粒体疾病。再生营养物质导致癌细胞线粒体的自杀式死亡,而使癌细胞的生命终止的实验结果认为,癌的发病机制是“细胞的线粒体因缺乏正常细胞增殖的营养物质而发生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变异,导致细胞异常增殖发展而成的”。针对性的再生营养素在使正常细胞再生的同时,可让癌细胞自杀性死亡,这就是人体自愈系统。激活人体自愈系统再生复原过程,更替被癌细胞、恶质病变细胞彻底摧毁的细胞,提高癌症患者的自愈力,从而成为癌症患者康复的关键。 (6)根据徐荣祥整体与个体论观念,认为先有“癌病”,然后发生肿瘤(肿块),治疗先消除肿瘤,再使癌病转变。西医局部观念,则以为是先有肿瘤,后有“癌病”,治疗手术切除(复发);放、化疗损伤健康组织促进速死。因此,认为癌症是绝症。 (7)传统疗法失败的原因是双重的。第一,只治肿瘤而不治疗导致肿瘤的基本原因,自然无法生效。第二,目前对付肿瘤的手段效果不大,它不但形成过度治疗、炎症反应加剧,对癌肿无效并且对正常组织有害,反而造成肿瘤患者危象频发,而更形恶化。

癌痛病房规章制度

癌痛病房规章制度 【篇一:卫生部癌痛示范病房标准(2011版)】 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标准 (2011年版)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肿瘤性疾病诊疗行为,提高我国癌痛规范化治疗 水平,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改善对肿瘤患者的医疗服务,提 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制定本标准。 一、科室基本标准 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或肿瘤专科医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的肿瘤科、疼痛科或者晚期肿瘤治疗、临终关怀相关科室。 (一)肿瘤科。 1.三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三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张,年收治中晚期肿瘤患者8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癌痛治疗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240例或接诊15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达到三级医院肿瘤科专业重点科室技术标准,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三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 (4)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每年培训5名以上癌痛治疗医师、 6名以上癌痛治疗护士的能力。 2.二级肿瘤专科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 (1)开展肿瘤科临床诊疗工作5年以上,床位不少于20张,年收 治晚期肿瘤患者400例次以上,能够为肿瘤患者提供规范化疼痛治疗; (2)具有独立设置的肿瘤科门诊,能够为癌痛患者提供门诊癌痛治 疗服务,年开展癌痛治疗150例或接诊900例次以上; (3)技术水平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二级医院中处于领先地位;(4)具有培训同级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经验和能力。 (二)疼痛科。 开展疼痛科临床诊疗工作2年以上,设置疼痛科门诊并配备相关的 设备。 1.三级医院疼痛科门诊能够独立开展癌痛治疗等工作,每年开展癌 痛治疗150例或接诊1000例次以上;或者疼痛科每年收治癌痛患者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版

癌症疼痛诊疗规范 (2018 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 %,其中1/3 的患者为 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 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 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一)癌痛病因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 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以表现为刺痛、烧灼样痛、放电样痛、枪击样疼痛、麻木痛、麻刺痛、幻觉痛及中枢性坠胀痛,常合并自发性疼痛、触诱发痛、痛觉过敏和痛觉超敏。 2.疼痛按发病持续时间,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癌症疼痛大多数表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与急性疼痛的发生机制既有共性也有差异。慢性疼痛的发生,除伤害感受性疼痛的基本传导调制过程外,还可表现出不同于急性疼痛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如伤害感受器过度兴奋、受

癌痛诊疗规范

(2018年版) 一、概述 疼痛是人类的第五大生命体征,控制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益,也是医务人员的职责义务。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和难以忍受的症状之一,严重地影响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初诊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约为25%,而晚期癌症患者的疼痛发生率可达60%-80%,其中1/3的患者为重度疼痛。 如果癌症疼痛(以下简称癌痛)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患者往往感到极度不适,可能会引起或加重其焦虑、抑郁、乏力、失眠以及食欲减退等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和整体生活质量。因此,在癌症治疗过程中,镇痛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癌痛患者应当进行常规筛查、规范评估和有效地控制疼痛,强调全方位和全程管理,还应当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宣教。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医务人员对于癌痛的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行为,完善重大疾病规范化诊疗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癌痛诊疗水平,积极改善癌症患者生活质量,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规范。 二、癌痛病因、机制及分类

(一)癌痛病因。 癌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肿瘤相关性疼痛:因为肿瘤直接侵犯、压迫局部组织,或者肿瘤转移累及骨、软组织等所致。 2.抗肿瘤治疗相关性疼痛:常见于手术、创伤性操作、放射治疗、其他物理治疗以及药物治疗等抗肿瘤治疗所致。 3.非肿瘤因素性疼痛:由于患者的其他合并症、并发症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等非肿瘤因素所致的疼痛。 (二)癌痛机制与分类。 1.疼痛按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 (1)伤害感受性疼痛:因有害刺激作用于躯体或脏器组织,使该结构受损而导致的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与实际发生的组织损伤或潜在的损伤相关,是机体对损伤所表现出的生理性痛觉神经信息传导与应答的过程。伤害感受性疼痛包括躯体痛和内脏痛。躯体痛常表现为钝痛、锐痛或者压迫性疼痛,定位准确;而内脏痛常表现为弥漫性疼痛和绞痛,定位不够准确。 (2)神经病理性疼痛:由于外周神经或中枢神经受损,痛觉传递神经纤维或疼痛中枢产生异常神经冲动所致。神经

癌痛患者癌痛评估制度

肿瘤内科癌痛患者癌痛评估制度 癌痛评估是癌痛处理的第一步,是合理、有效进行止痛治疗的前提。评估疼痛是应详细询问病史,包括了解疼痛的部位、严重程度、疼痛的性质、疼痛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及表现,以判断疼痛的程度,分析疼痛发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 癌症疼痛评估应当遵循“常规、量化、全面、动态”评估的原则。 (一)常规评估的原则 癌痛常规评估是指医护人员主动询问癌症患者有无疼痛,常规评估疼痛病情,并进行相应的病历记录,应当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对于有疼痛症状的癌症患者,应当将疼痛评估列入护理常规监测和记录的内容。疼痛常规评估应当鉴别疼痛爆发性发作的原因,例如需要特殊处理的病理行骨折、脑转移、感染、以及肠梗阻等急症所致的疼痛。 (二)量化评估原则 癌痛量化评估是指使用疼痛程度评估量表等量化标准来评估患者疼痛主观感受程度,需要患者密切配合。量化评估疼痛时,应当重点评估是最近24小时内患者最严重和最轻的疼痛程度,以及通常情况的疼痛程度。量化评估应当在患者入院后8小时内完成。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NRS),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及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VRS)三种方法。

(三)全面评估原则 癌痛全面评估是指对癌症患者疼痛病情及相关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疼痛病因及类型(躯体性、内脏性或神经病理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性质、加重或减轻的因素),止痛治疗情况,重要器官功能情况,心理精神情况,家庭及社会支持情况,以及既往史(如精神病史,药物滥用史)等。应当在患者入院24小时内进行首次全面评估,在治疗过程中,应当在给予止痛治疗3天内或达到稳定缓解状态时进行再次全面评估,原则上不少于2次/月。癌痛全面评估通常使用《简明疼痛评估量表(BPI)》,评估疼痛及其对患者情绪、睡眠、活动能力、食欲、日常生活、行走能力、与他人交往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应当重视和鼓励患者描述对止痛治疗的需求及顾虑,并根据患者病情和意愿,制定患者功能和生活质量最优化目标,进行个体化的疼痛治疗。 (四)动态评估原则 癌痛动态评估是指持续、动态评估疼痛患者的疼痛症状变化情况,包括评估疼痛程度、性质变化情况,爆发性疼痛发作情况,疼痛减轻及加重因素,以及止痛治疗的不良反应等。动态评估对于药物止痛治疗剂量滴定尤为重要。在止痛治疗期间,应当记录用药种类及剂量滴定、疼痛程度及病情变化。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 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是癌症的致死主因。由于对其机制缺乏深入了妥,阻碍了采以有效防治癌侵入和转移的措施。最近在肿瘤分子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并正在控索新的防治策略。 关键字:肿瘤细胞的侵入、粘附、降解、移动 一、侵入是所有肿瘤恶性化的标志。 肿瘤自原位生长转变成转移性疾病,取决于肿瘤细胞侵犯局部组织及穿透组织屏障的能力。当瘤细胞脱离起源的组织,开如侵入和在局部扩散,并向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器官中转移时,肿瘤变成恶性。癌细胞的转移首先要穿透上皮的基底膜,在后侵犯间质,帮上皮基底膜的缺失好是癌症的的标志。肿胞在进一步侵入脉管、侵犯神经或肌肉时,也要穿过基底膜屏障。一旦进入循环,肿瘤细胞必须经得起宿主的免疫攻击,然后方可停留在的血管床或外逸,选择继发部位定居。并在继发组织中增生而形成转移仁。转移灶的癌细胞又可进入新一轮多步骤的浸润过程,形成转移灶的转移,即多处转移,在转移的细胞集落生长到超过1mm3时需要实体瘤的血管化,肿瘤诱发的血管生成不仅允许原发肿瘤扩展,而且使之容易接近血管内部。由于新形成血管的基底膜有缺陷,肿瘤血管生成有利于肿瘤的血道扩散。可见转多是一个涉及肿瘤细胞-宿主细胞-细胞外基质(ECM)之闪相互作用的我步骤分子生物化学变化的过程。 二、Liotta等间提出癌细胞浸润转移的三步学说 1、粘附 肿瘤细胞粘附(adhesion)于其他肿瘤细甩、宿主细胞或ECM成分的能力影响其侵入和转移。粘附在浸润过程中起双重作用:肿瘤细甩必须先从其原发灶的粘附部位脱了才能开妈浸润,故粘附可在抑制浸润主面起作用;另一方面,肿瘤细胞又需藉粘附才能移动,肿瘤细胞从连续的粘附基质和解除粘附中获得移动的牵引力,如果粘附得太牢,它们就不能脱离而移动,因此,癌症侵入和转移的过程首先是粘附的交替过程。 现已鉴定多种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AMs)家族,其每种都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这些CAMs包括钙粘附蛋白、免疫球蛋白超家族、选择素及整合蛋白。钙粘附蛋白(cadherin,简写Cad)是一组依赖钙离子的介导同种细胞与细胞粘附的分子,根据组织分布的不同分成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