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生物2018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2018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生物2018毕业会考总复习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1章生命的世界

1、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物种多样性的基础。

2、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生存环境。数字范围:海平面以下11000m~海平面以上10000m 地理范围:大气圈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上层。

3、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在此基础上生物才有生长、繁殖和应激性等生命活动。(重点记住书上的例子)P12和P13练习题第2题

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如:阳光、空气、水分、土壤、温度、湿度等,了解这些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又分为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如互助:企鹅喂食斗争:梅花鹿求偶争斗),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影响:互惠互利、捕食关系、共生、寄生(记住哪些例子)等

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体体现为:拟态:竹节虫、保护色:北极熊,警戒色:胡蜂

6、绿色植物对环境都有降低温度增大湿度的作用

7、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有积极影响(如森林进化空气、蚯蚓改良土壤)消极影响(蝗虫啃食庄稼,蚊蝇传播疾病)

8、总之环境能影响生物生存,反过来生物也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第2章探索生命

1、19世纪初,法国学者拉马克首次提出“生物学”这个科学名词。瑞典科学家林奈创立了统一的生物分类系统,英国人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是生物进化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2、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基础科学。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大自然的观察与实验

3、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分类法、比较法、文献法等。

4、实验法的几个重要步骤:1)发现并提出问题;2)搜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3)作出假设;4)设计实验方案;5)实施实验并记录;6)分析实验现象;7)得出结论。8.表达与交流

5、在制定探究实验方案时,一般只设一个变量因素。每个变量因素应该设置对照。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

1、除病毒外的绝大多数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2、光学显微镜的结构(图教材P34)

3、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取镜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3、对光时,应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

光线暗时用凹面镜,光线亮时用平面镜子,直到视野呈雪白色为止

4、观察显微镜时,一般应该用左眼注视目镜内。使镜筒缓缓下降时,眼睛一定要从侧面注视物镜,直到物镜接近玻片标本2—3mm为止。

5、目镜与物镜的知识点: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②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放大的倒像。③目镜越长倍数越低,物镜越长倍数越高。④物镜有螺纹,目镜没有。

⑤装显微镜时先装目镜再装物镜

6、移项原则:像偏哪边就往哪移(如像偏左上方,要把像移到视野中间时要往左上方移)

7、成像原则:上下颠倒,左右相反(如p-b-d)

8、排污点:a、先移动玻片,如污点移动则在玻片上 b、再转动目镜,如污点移动则在目镜上。C 一般不选择移动物镜,因为物镜移动就是换了一个物镜,且需要调整焦距

9、细胞与气泡的区别:(1)气泡周围有亮圈(2)气泡无规则(3)气泡五细胞核等结构

10、显微镜镜头组合倍数越小,在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多,反之越少

11、玻片按保存时间长短分:临时装片和永久装片;按制作材料分:装片涂片切片

12、生理盐水的作用:维持细胞生理活性(不变形)

13、片制作的一般步骤:擦→滴→取→涂→盖→染(碘液)

14、盖盖玻片时,一般先接触玻片上的液滴,然后再缓缓盖上,防止装片出现气泡

15、动物细胞结构及个结构的功能:

(1)细胞膜:A、保护作用。B、有选择性的控制物质的进出(2)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3)细胞核:A控制生命活动B遗传物质的中心(4)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16、植物细胞及各结构的功能:

(1)细胞壁:保护和支持作用(2)细胞膜:A、保护作用。B、有选择性的控制物质的进出(3)细胞核:A控制生命活动B遗传物质的中心(4)细胞质:生命活动的场所

(5)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6)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场所(能量转换器) (7)液泡:内含细胞液,是颜色和味道的来源

17、(动、植物细胞结构图:教材P39、P42)

18、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绿色部分),动物细胞没有上述结

构。

19、较小细胞的表面积相对较大,更易于保证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保证了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

20、生物之所以能从小长大,是因为细胞数目增多和体积增大的原因

21、细胞分裂时,首先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动物细胞是中央部分的细胞膜向中间凹陷,形成2个新的细胞,而植物细胞是中间形成细胞膜再形成细胞壁从而形成2个新的细胞

22、在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核里的遗传物质经过复制而数量倍增,并且平均分配到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新细胞与亲代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物质。

23:细胞分裂的意义:(1)对于单细胞生物来说是通过分裂进行繁殖。(2)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说,不仅与繁殖新个体有关,而且能促使新个体由小长大,并不断更新衰老死亡的细胞,保证生物体正常生命活动。

第4章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许多生物的生长发育都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是精子和卵细胞融合而成的一个细胞。

2、在生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其中绝大多数细胞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细胞,这一过程就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了不同的组织。

3、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4、动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59)

5、植物体基本组织的比较:(图教材P60)

6、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顺序聚集在一起共同完成一定的功能就形成了器官。

7、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神经组织 9、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分生组织 营养器官 茎

保护组织 叶

营养组织 花

输导组织 生殖器官 果实 种子

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1节 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的实验只证明了植物需要水

2、普利司特利的实验必须在有阳光的条件下才能成立(植物释放氧气,小树和小鼠消耗氧气并呼出二氧化碳供给小树光合作用)

3、“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教材P71—72)

(1)萨克斯利用对照实验法和淀粉遇碘变蓝的原理,发现了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2)实验时把植物进行暗黑处理是消耗叶片中的部分营养物质

(3)选用的叶片一部分遮光一部分不遮光的作用是进行对照

(4)酒精的作用是破坏叶绿体溶解叶绿素所以酒精溶液会变成绿色而叶片脱色后变成了黄白色

(5)用碘液染色后叶片遮光部分不变色,不遮光部分变成了深蓝色,这说明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

4、光合作用的原料:二氧化碳、水;产物:有机物(主要为淀粉)、氧气;条件:光、叶绿素;场所:叶绿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叶绿体

5、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淀粉(储存能量)+氧气

6、光合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

7、光合作用的实质包含了两种变化:一是物质转变,即把简单的无机物转变成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二是能量转化,即把光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8、光合作用的意义:(1)是生物所需的有机物的来源 (2)是生物生命活动的能量来源

(3)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9、光合作用的应用:应尽量提高光能利用的效率。如:立体高效种植。

10、叶片的结构:由表皮、叶肉、叶脉组成

(1)表皮(保护组织):分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外有层角质层,起防水和保护作用。表皮上有气孔(下表皮较多)是气体交换和水分散失的门户。

(2)叶肉(营养组织):分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叶绿体较多(叶绿素的合成跟光照有关)

(3)叶脉(输导组织):分网状叶脉(双子叶植物)和平行叶脉(单子叶植物),内有两种管道: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第2节 呼吸作用

1、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所有活着的细胞都能够进行呼吸作用(场所为线粒体)

3、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二氧化碳+水+能量

4、呼吸作用的概念:绿色植物吸收氧气,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5、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一部分为各种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转化为热量散失。

6、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

线粒体

第3节 吸收作用 1、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当细胞液浓度﹤周围溶液浓度时,细胞失水 2、根毛细胞吸水的原理: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3、烧苗的原因:施肥过多导致 根毛细胞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

4、植物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缺少时的表现见书P91表

5、无土栽培的概念:根据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盐的种类、数量和比例配制营养液用营养液来栽培植物。

第4节 蒸腾作用

1、蒸腾作用的概念:植物体内的水分以水蒸气形式从体内散失到体外的生理过程。

2、蒸腾作用的部位:主要是通过叶片上的气孔完成。

3、蒸腾作用的意义:(1)降低叶面温度,防止被阳光灼伤(2)促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3)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第5节、运输作用

1、运输无机盐和水分的通道是导管,位于木质部内,运输方向为自下而上,由死细胞组成

2、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是筛管,位于韧皮部内(树皮的一部分),方向为自上而下,由活细胞组成

第6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

第1节 种子萌发形成幼苗

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大豆种子结构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两片,贮存养料

果皮和种皮:保护种子的内部结构

胚乳:贮存养料

玉米种子结构

胚芽:发育为茎和叶 胚轴:发育为根与茎之间的连接部分

胚根:发育为根

子叶:一片,吸收转养料

胚 胚

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比较

*3、种子萌发的条件

适量的水分

外部条件充足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

第二节营养器官的生长

1、根系的分类:

直根系:主根长而粗,侧根短而细。如:蚕豆、豌豆、芹菜、萝卜等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主要由不定根组成。如:小麦、玉米、葱、蒜等的根系。

2、根系的向性生长:向水性、向肥性、向地性。

根冠:保护作用

分生区: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

3、根尖的结构和功能伸长区: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成熟区:根尖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4、叶的分类

按位置分:顶芽、侧芽

按发育分:叶芽、花芽、混合芽

5、顶端优势:当有顶芽存在时,会抑制侧芽的生长

生长点:使芽轴不断伸长,发育为顶芽

叶原基:发育成幼叶

6、叶芽的结构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幼叶:发育成叶

芽轴:发育成茎(节间)

7、韭菜之所以割去叶上部叶仍然继续生长是因为有叶基部的原因

第三节 生殖器官的生长

花柄: 花托:

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作用。

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保护及招引昆虫的作用。

花药:内有花粉 花丝:

柱头 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

花柱

子房:内有胚珠

2花的种类:

两性花:一朵花中既有雄蕊又有雌蕊。(月季)

单性花:一朵花中只有雄蕊或只有雌蕊。分为雄花和雌花。(黄瓜花)

无性花:一朵花中既无雄蕊又无雌蕊。(向日葵的舌形花)

3、传粉的概念:花药里的花粉以一定方式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4、传粉方式:自花传粉、异花传粉(异花传粉需要借助风力或虫传粉)

5、花粉粒萌发:花粉粒受到柱头表面的黏液的刺激,萌发出花粉管,穿过花柱,直达胚珠释放出精子。

*6、受精作用(图教材P118)

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柱头、花柱凋落

子房壁 果皮

珠被 种皮 果实

胚珠 种子

受精卵 胚

第7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

1绿色植物的作用:(1)生产者 (2)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的平衡(3)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2、覆盖地表而有规律的生活在一起的一群植物叫植被。我国的植被主要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草原、荒漠等类型。

3、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

4我国的珍惜植物:

1、花的基本结构

雄蕊 雌蕊

银杉:植物界的“大熊猫”裸子植物水杉:活化石之一,裸子植物

珙桐:活化石之一又名“鸽子树”,被子植物桫椤:木本蕨类植物

7、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全国的“植树节”。

8、“三北”防护林工程是我国十大生态建设工程的第一个巨大植物造林工程。三北是指我国的西北、华北北部和东北西部地区

习提纲

第8章人体的营

第一节人体的营

1、食物中的营养成

分主要包括:水、

无机盐、糖类、脂

肪、蛋白质和维生

素六大类。水和无

机盐属于无机物,

糖类、脂肪、蛋白

质和维生素属于有

机物。其中糖类、

脂肪、蛋白质能提供能量,它们被称为“三大产热营养素”,

2、检测蛋白质用双缩尿试剂,呈现紫色反应;检测维生素C用吲哚酚,呈现褪色反应。(见书P4

表)

3、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物质,无机盐:缺钙儿童患佝偻病缺铁患缺铁性贫血。糖类:包括没甜

味的淀粉和有甜味的麦芽糖、葡萄糖等,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能最快补充人体能量。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最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修复的重要原料脂肪:储存能量最多。维

生素:缺少维生素A:夜盲症(多吃动物肝脏)维生素D(促进钙和磷的吸收):佝偻病、软骨化

症(多吃奶制品、豆类、蔬菜)维生素B1:脚气病维生素C:坏血病(多吃柠檬)

4、植物性食物不含维生素A,但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动物性食物含维生素A。

5、糖的主要来源是谷类和薯类,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瘦肉、鱼、奶、蛋和豆类,脂肪的主要来源

是肉类、花生、芝麻和植物油。

第二节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6、人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器官。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脏。消化管的功能是:容纳、磨碎、搅拌和运输食物。

7、消化:食物的营养成分在消化管内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8、大分子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口腔小肠胃小肠

糖类------麦芽糖————--葡萄糖蛋白质——分解了部分蛋白质————氨基酸

唾液肠液、胰液胃液肠液胰液

肝脏小肠

脂肪———脂肪小颗粒————甘油+脂肪酸

胆汁肠液胰液

由上可以看出,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胆汁,作用是把食物的大块脂肪变成微小颗粒,从而增加了脂肪颗粒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肠液和胰液消化液含最多种类酶。

9.吸收:指食物中的水、无机盐、维生素,以及食物经过消化后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过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的过程。

10 .消化管的各部分的吸收功能

口腔、咽、食管:无吸收养分的功能胃:部分的水和酒精小肠:绝大部分的营养物质

大肠: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11、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1)小肠细长,长约5~6米,有利于消化和吸收(2)小肠内表面积大,有利于消化和吸收(3)小肠内有大量肠腺有利于消化(4)毛细血管壁和小肠绒毛壁薄,有利于吸收。

17、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属于营养失调,造成营养失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饮食结构。体质指数正常范围:18.5~25

18:、青少年合理膳食的基本要求见书P19

19食物中毒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和非细菌性食物中毒见书P22~23

第9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一节血液

1、血液循环系统:由心脏和血管组成,血液在心脏和血管中循环流动

2、血液是一种红色黏稠的液体,血浆是一种淡黄色半透明的液体,含纤维蛋白原。血清是一种黄色透明的液体,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3、血细胞的数量、形态结构、功能和过多或过少病症的比较:

4、血红蛋白是一种含铁蛋白质,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血液颜色变成鲜红

色,称动脉血,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血液颜色变成暗红色,称静脉血。

5、贫血是指红细胞的数量少或血红蛋白的含量少,前者的原因是营养不良,后者的原因是缺铁,

应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6、白细胞能够穿过血管壁到达伤口处吞噬病菌,伤口周围的脓液中含有大量死亡的白细胞

7、血液的功能:(1)运输的作用(2)防御保护作用(3)体温调节作用

8、成年人的血量是体重的7%~8%,失血不得超过10%,超过30%会有生命危险,献血时为5%左右

9、人类最基本的ABO型血型系统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种血型

10、输血的原则是: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在急需血液的时候,O型血可以输入少量到其他三

种血型中,所以O型血者被称为万能献血者;AB型血者可以接受其他三种血型中的一种,所以AB

型血者被称为万能受血者

11、血型鉴定时一般用血清来鉴定

12、血液、组织液和淋巴之间的关系:P34

第二节血液循环

1、人的血管包括:静脉、动脉、毛细血管三种。手上的“青筋”指的是静脉

2、比较这三种血管的管壁、弹性、血流速度、功能、分布及出血护理?

行物质交换的特点:

(1)数量最多,分布

最广(2)管壁极薄只

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3)管内径极小,只

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4) 血流速度最慢

4、心脏可分为四个

腔:左心房、左心室、

右心房、右心室,四

腔的关系是:同侧心

房心室相通,异侧心

房心室不相通。心脏由心肌构成,当心肌收缩时,血液送到全身,当心肌舒张时,血液回心脏

5、心脏四腔与连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动脉右心室——肺动脉左心房——肺静脉右心房——上、下腔静脉

心室连接动脉,心房连接静脉

6、血流方向:静脉心脏动脉

毛细血管

房室瓣、动脉瓣(心脏处,其他动脉血管中无瓣膜)静脉瓣控制了血流方向,防止血液倒流

7、四腔壁厚度比较:心室>心房左心室>右心房

8、心率、心输出量: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叫心率。心率与心输出量的关系:每分输出量=每搏输出量χ心率(每分输出量也叫心输出量),它是衡量心脏工作能量的一项指标。运动员主要通过提高每搏输出量来提高心输出量。

9、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为一个心动周期。心动周期=60秒(一分钟)/心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舒张期比收缩期长的好处在于:1)有利于血液流回心脏 2)使心肌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组织细胞

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左心房肺静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动脉右心室

氧二氧化碳

肺泡

小结:1)各循环都是起于心室,终于心房 2)心脏左侧流动脉血,右侧流静脉血

3)体循环流出的是动脉血,流回的是静脉血;肺循环流出的是静脉血,流回的是动脉血

4)两个循环同时进行,最后在心脏会合,形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5)在全身毛细血管处: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在肺部毛细血管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11、血压: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侧压力。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是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它的表示方式:收缩压/舒张压可用血压计在上臂肱动脉处测得。其数值通常用千帕(kPa)或者毫米汞柱(mmHg)来表示。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收缩压。心脏舒张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低数值,叫舒张压。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是:12~18.7 kPa,舒张压为8~12 kPa

12、脉搏是指动脉的搏动,次数与心率基本相同,它测量的部位在桡动脉。

第10章人体的能量供应

1、食物的热价是指每克食物在体外充分燃烧时释放的能量,单位是KJ/g。食物中各成分贮存的能量的大小:脂肪>蛋白质>糖类。

2、人体呼出气体与吸入的气体(空气)比较:氧气含量减少了,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

3、空气的主要成分:78%氮气 21%氧气 0.3%二氧化碳 0.6%其他气体

4、呼吸作用:生物体细胞内葡萄糖等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意义:为生命活动提供动力。

5、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肺两部分。其中呼吸道又可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呼吸道的作用是:1)气体进出肺的通道2)能温暖、湿润、清洁吸入的气体。肺的作用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6、咽即是食物通道也是气体的通道,喉由软骨和声带组成。痰形成的部位是在气管和支气管

7、鼻毛、气管支气管的纤毛可阻挡灰尘,鼻腔黏膜和气管支气管的黏膜分泌的黏液都可粘住灰尘,鼻腔中的毛细血管可温暖空气。

8、肺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由细支气管的树状分支和肺泡组成。是主要的呼吸器官。它具有的特点:①肺泡数量多,总面积大②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薄,仅由单层细胞构成等,所以很适合进行气体交换。

9、胸廓是由脊柱、肋骨、胸骨及肋间肌组成,底部由膈封闭。

10、呼吸运动的形成及个结构的变化见下表:

12、气体扩散是指气体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

13、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人体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形式在血液中运输,大部分的二氧化碳在血浆中运输。

14、外界气体进入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需经过2层细胞,4层细胞膜。外界气体进入组织细胞需经过7层细胞膜。

15、氧气在体内含量最多的地方是肺泡,含量最少的是组织细胞;相反,二氧化碳在体内含量最多的地方是组织细胞,最少的是肺泡。吸入体内的氧气最终到细胞中线粒体内参与呼吸作用。

第十一章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

1、排泄是人体将代谢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除体外的过程

2、排遗是指人体将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

3、人体的代谢废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无机盐。粪便不是代谢废物

4、人体排泄的途径:(1)排汗(皮肤):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2)呼气(呼吸系统,主要器官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3)排尿(泌尿系统,主要器官肾脏):绝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径)

5、排泄的意义(1)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2)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含量平衡

6、汗液和尿液的区别(了解):汗液与尿液的成份相似、只是它们所含成分的多少不同。汗液主要是盐和水,尿液主要是尿素无机盐水,汗液产生在汗腺,尿液产生在肾,汗液在皮肤表面排除,尿液经过膀胱贮存从尿道排除,汗液受神经调节--调节体温,尿液和汗液都控制体内液体环境。尿液含有的有毒物质比汗液多很多人不能正常排汗,可能不会危及生命,但是如果不能正常排尿,那么人体内的有毒物质以及废物就不能排出体外,就会引起尿毒症

7、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组成,肾脏是主要器官,位于腹腔后脊柱两侧

8、在肾门处有肾静脉、肾动脉和输尿管肾小球

9、皮质肾小体

肾脏髓质(100多万个)肾单位肾小囊

肾盂肾小管

由P62图可以看出:肾小球和肾小囊主要分布在皮质部分,肾小管主要分布在髓质部分,大量肾小管汇集形成肾盂

10、血液流经肾脏需经过2次毛细血管,分别是在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在前者,代谢废物减少,但血液的氧含量没有发生变化,在后者氧含量发生了变化,但代谢废物不变: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11、肾小球是毛细血管球,它两端连接的都是动脉。出球小动脉两端都是毛细血管网。

12、尿的形成

1)肾小球滤过作用::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由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流经肾小球时,原尿中的有用物质如大部分的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中,剩下的物质形成尿液。

13、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上的区别:

只有血浆中有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原尿中没有大分子物质但有葡萄糖;尿液中没有葡萄糖。

14、尿液排出的途径: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体外

15、尿液异常与其相对应可能发生病变的肾的结构:

尿液中出现红细胞、蛋白质→肾小球尿液中出现葡萄糖→肾小管尿量多→肾小管

16、尿液的形成是连续的,排出是间歇的。

17、皮肤包括表皮和真皮附属结构:毛发、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真皮表皮对比如下)

18、使皮肤具有再生功能的是表皮的生发层。

19、一位同学在削铅笔时不小心划破了手指,流出了血,那至少伤到了皮肤的真皮。

20、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导管两部分。排汗不仅起到排泄作用,还可以调节体温。

第12章人体的自我调节

1、人的自我调节方式主要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两大类型。其中神经调节具有主导作用。

2、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它可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3、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代谢中心)和突起组成,突起包括树突和轴突。树突:短,是树状分支;轴突:长,分支少。

4、神经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冲动、传导冲动的功能。

5、在周围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神经节。神经元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结缔组织膜形成的结构叫神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胞体集中出现的部位叫灰质;大量神经元突起成束聚集之处叫白质

6、反射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过程的结构是反射弧。

7、反射弧的结构:①感应器:感受刺激,产生冲动②传入神经元:传导冲动到神经中枢③神经中枢:接受传来的冲动产生新的神经冲动④传出神经元:把新的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致效应器

⑤效应器:接受冲动,引起相应的肌肉和腺体活动。

8、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方向:感应器→传入神经元→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9、神经中枢:位于灰质内,由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聚形成

10、反射的类型:非条件反射:是生来就已经建立的先天性反射。条件反射:是在出生以后个体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条件反射比非条件反射高级,它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两者的比较如下表

由上可知,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才能实现,而非条件反射不一定需要

脑由:大脑(主管高级功能,控制我们的思维)小脑(协调身体运动,维持身体平衡)脑干(控制呼吸和心率等基本生命活动)组成

12、大脑皮层(灰质)是人体最高级的中枢,有躯体感觉、躯体运动、语言、视觉、听觉等中枢,其中语言中枢是人类特有的,躯体运动和躯体感觉中枢是对侧控制的。

13、能够对语言和文字的刺激建立的条件反射是人类条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征

14、眼球的结构:见书P81

15、视觉的形成: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成像→视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6、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原因:睫状体舒缩,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从而使远近不同的物象都能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所以我们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17、近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前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凹透镜矫正;远视是因为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使得物体在视网膜后方成像造成的,可用凸透镜矫正。

18耳的结构:见书P84

19、听觉的形成: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锤、钻、镫)→耳蜗(耳蜗内感受器受到振动的刺激,产生冲动)→位听视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0、闭上眼睛后还能够感受位置的变动是因为前庭和半规管的作用

21、视觉感受器:视网膜听觉感受器:耳蜗头部位置感受器:前庭和半规管

嗅觉感受器:嗅黏膜味觉感受器:味蕾

22、四种味觉及其最敏感的部位:酸(舌的外侧)甜(舌尖)苦(舌根)咸(舌尖)

23、人体触觉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另外,肢体的腹侧面比相对应的背侧面触觉要敏感。

24、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温感受器——感受温刺激的感受器。

25、如果感受器持续受到某种刺激,其产生冲动的能力会随刺激持续时间的延长而减弱,这叫感受器的适应。

26:外分泌腺与内分泌腺的区别

27、激素:在人体内,由内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的物质。它们在血液中量虽少但作用非常显著,特别是对于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的调节是不可缺少的。

28、侏儒症与呆小症异同:

相同点:患者都是从幼年患病且身材都矮小

不同点:“侏儒症”是由于患者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生长缓慢,患者身材矮小但智力

一般正常。“呆小症”是由于甲状腺功能不足,甲状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生长发育迟缓,患者不

仅身材矮,生殖器官不发育且智力低下。孕妇在怀孕时缺碘,生出来的婴儿也会患呆小症。

29、预防地方性甲状腺肿的措施:1)食盐加碘 2)常吃含碘丰富的海带等海产品

30、激素产生部位和功能,异常症状对比:

生活

1、世界卫生组织

(WHO)认为:健康

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和不虚弱,还要有

完整的生理、心里

状态和良好的社会

适应能力,近年来,

WHO又把道德修养

和生殖质量纳入了

健康的范畴

2、健康的生活习

惯:1)生活有规律

2)膳食合理3)合

理用药4)拒绝吸

烟、酗酒、吸毒

3、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 6月26日为国家禁毒日

4、病原体——能引起人或动物患病的生物,如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

5、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间或人与动物间传播的疾病。特点:传染性和流传性

6、传染病流行必须具备的的三个基本环节

1)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可是患者也可是携带者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可为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

播等

3)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少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7、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如果控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中,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不能流行了,所以预防措施如下:

1)控制传染源:当人体发病初期表现出来的传染病症状的时候,传染性最强。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对患传染病的动物也应及时处理

2)切断传播途径: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消灭各种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如蚊、蝇、蚤等,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

3)保护易感人群:不要让易感人群与传染源接触;让易感人群预防接种;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可以提高他们的抗病能力。

8、从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来看,流行性感冒流行时,流感患者是传染源,含有流感病毒的飞沫是传播途径,周围对该病缺乏抵抗力的人则是易感人群。

9人体免疫分为: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就有的,而不是病原体侵染过后产生的,他们的作用没有特异性,具有普遍性

特异性免疫:后天形成的,是病原体侵染后在体内产生了一种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当下次这种病原体再次侵入时,这种抗体就会与病原体特异性结合。具有专一性

10、人体免疫的三道防线(第一、二道为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为特异性免疫

第一道防线组成:皮肤、黏膜(纤毛)功能:阻挡、杀死病菌,清扫异物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第二道防线组成:杀菌物质(溶菌酶)、吞噬细胞白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溶菌酶的杀菌作用

第三道防线组成:免疫器官(脾、淋巴结)、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功能:产生抗体,消除抗原11、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水痘病毒等病原体);抗体:是身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一类蛋白质,能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主要存在于血清中,而具有免疫功能。12、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使抗原清除或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原被清除后,身体仍保持产生相应抗体的能力,当同样的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身体就会产生大量的抗体。所以患过水痘、天花的人就不会再患了。

13、免疫的功能:1)排除和消灭侵入人体的病原微生物,维护人体健康2)及时清除体内衰老的、

死亡的或损伤的细胞3)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4、计划免疫——在易感人群中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92年前要求12岁以下儿童接受“四苗”,92年后增加一苗。即“五苗”:卡介苗——结核病;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疫苗——小儿麻痹症;麻疹疫苗——麻疹。

15、当代主要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

第15章动物的运动

1、动物的栖息环境大体上可分为:水中、陆地和空中三大类,

2、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方式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现象。

1)水中: 动物的主要运动方式:游泳(游动)草履虫是依靠纤毛的摆动进行运动

2)陆地:爬行、行走、奔跑和跳跃

爬行:(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记住:行走不是人类所特有的运动方式(能行走就能奔跑)。行走和奔跑的区别:奔跑时,身体的在某一个瞬间腾空。

跳跃(特点:后肢较发达)如青蛙,袋鼠,跳蚤等

空中:飞行动物的类别:鸟类,昆虫与蝙蝠(借助翼膜飞行)等。注:飞行不是鸟类特有的运动方式。

鸟类飞行的基本方式:鼓翼飞行与滑翔(省力的方式)(一对翅)

3、动物的运动:对动物的自身生存和种族繁衍都有重要意义

4、动物运动的形成: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神经系统的调节与其他系统的配合)运动系统起着支持、保护和运动的作用。

2)骨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等

3)骨的结构:包括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长骨结构图见书P11)

4)骨膜中含有血管、神经以及成骨细胞等,其中血管为骨提供营养,成骨细胞与骨的长粗和骨折的修复有关(骨的长粗与再生有关);骺端软骨层的细胞与骨的长长有关。

5)骨质包括骨密质与骨松质,骨密质:位于骨干外周部分的骨组织,致密坚硬,白色,有较强的抗压能力;骨松质:位于骨干内侧和骺端的骨组织,呈蜂窝状(一生容纳红骨髓),红色。

初中生物会考必考知识点汇总

生物会考必考章、节汇总 第一单元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一、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命活动的领域及其居住环境的整体,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一个家。 二、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岩石圈的表面。 三、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一、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分两类:1、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2、生物因素。 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所有生物的生活都会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当环境中一个或几个因素发生急剧变化时,就会影响生物的生活,甚至导致生物死亡。 三、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很多其他生物的影响。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四、探究实验的步骤: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和交流 五、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的实验方法是:对照实验。 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一、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 二、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松土。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 三、在自然环境中,各种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影响着生物的生存,生物在生存和发展中不断地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在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漫长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进化,适应环境。生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圈。第四节生态系统 一、定义: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二、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物成分: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动物) 分解者(主要指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 2、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等。 3、构成生态系统的各种生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 三、食物链的定义:通过一系列吃与被吃的关系,把生物与生物紧密地联系起来,这种生物之间以食物营养关系彼此联系起来的序列,称为食物链。 四、食物网的定义:一个生态系统中,多条食物链交错连接,构成了食物网。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 五、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得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这种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超过该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好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分子与细胞》 (一)走近细胞 一、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无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生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 病毒分类:病毒、病毒 遗传物质:或只是,或只是(一种病毒只含一种核酸) 2、单细胞生物依赖单个细胞完成各种生命活动。 3、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完成复杂的生命活动。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除病毒以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三、高倍显微镜的使用 1、重要结构 光学结构:镜头目镜——长,放大倍数小 物镜——长,放大倍数大 反光镜平面——调暗视野 凹面——调亮视野 机械结构: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或下降(有粗、细之分) 转换器——更换物镜 光圈——调节视野亮度(有大、小之分) 2、步骤:取镜安放对光放置装片使镜筒下降使镜筒上升低倍 镜下调清晰,并移动物像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物镜缓缓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注意事项: (1)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侧面观察物镜与装片的距离; (2)首先用低倍镜观察,找到要放大观察的物像,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粗准焦螺旋不动),然后换上高倍物镜; (3) 换上高倍物镜后,“不准动粗”。(4) 物像移动的方向与装片移动的方向相反。3

“菌”字前面有“杆”字、“球”字、“螺旋”及“弧”字的都是细菌。如破伤风杆菌、葡萄球菌等都是细菌。乳酸菌是一个特例,它本属杆菌但往往把“杆”字省略。青霉菌、酵母菌、曲霉菌及根霉菌等属于真菌,是真核生 物。 五、细胞学说的内容(统一性) ○从人体的解剖的观察入手:维萨里、比夏 ○显微镜下的重要发现:虎克、列文虎克 ○理论思维和科学实验的结论:施旺、施莱登 1. 细胞是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在修正中前进: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注:现代生物学三大基石 1、1938~1839年,细胞学说; 2、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 3、1866年,孟德尔,遗传学 (二)组成细胞的分子 元素基本元素:C、H、O、N(90%) (20种)大量元素:C、H、O、N、P、S(97%)K、、等 物质基础微量元素:、、B、、、等 最基本元素:C,占细胞干重的48.8%,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 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人教版)2018初中生物会考复习资料复习课程

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就形成了食物网。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 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2017年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总结(必背) 1、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和基因工程中,(三倍体,病毒,细菌等不能基因重组。) 2、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就是DNA,有DNA就有RNA,有种碱基,8种核苷酸。 3、双缩尿试剂不能检测蛋白酶活性,因为蛋白酶本身也是蛋白质。 4、高血糖症,不等于糖尿病,高血糖症尿液中不含葡萄糖,只能验血,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检验,因为血液是红色的。 、洋葱表皮细胞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必须是连续分裂的细胞才有细胞周期。 6、细胞克隆,就是细胞培养,利用细胞增值的原理。 7、细胞板不等于赤道板,细胞板是植物细胞分裂后期由高尔基体形成,赤道板不是细胞结构。 8、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部分,2刺激呼吸中枢使呼吸加快属于体液调节。 9、注射血清治疗患者不属于二次免疫,(抗原加记忆细胞才是),血清中的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

10、刺激肌肉会收缩,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经过完整的反射弧(这个点昨天一摸理综就考了),判断兴奋传导方向有突触或神经节。 11、递质分兴奋行递质和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电位变化,但电性不变,所以不会引起效应器反应。 1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主要”如何理解?每种生物只有一种遗传物质,细胞生物就是DNA、RNA也不是次要的遗传物质,而是针对“整个”生物界而言的,只有少数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13、隐性基因在哪些情况下性状能表达?、、、1、单倍体,2,纯合子,3、位于染色体上。 14、染色体组不等于染色体组型不等于基因组。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元染色体,如人类为2个染色体组,为二倍体生物。基因组为22+X+,而染色体组型为44+XX或X、 1、病毒不具细胞结构,无独立心陈代谢,只能过寄生生活,用普通培养基无法培养,之能用活细胞培养,如活鸡胚。 16、病毒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举例:①基因工程中作载体,②细胞工程中作诱融合剂,③在免疫学上可作疫苗用于免疫预防。 17、遗传中注意事项:(1)基因型频率≠基因型概率。(2)显性突变、隐性突变。(3)重新化整的思路(Aa 自交→1AA:2Aa:1aa,其中aa 致死,则1/3AA+2/3Aa=1) (4)自交≠自由交配,自由交配用基因频率去解,特别提示:豌豆的自由交配就是自交。()基因型的书写格式要正确,如常染色体上基因写前面X 一定要大写。要用题中所给的

2018年【北师大版数学】小升初真题卷(一)(附答案)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29分) 1.丁丁从一楼到三楼用了2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到七楼用( ) 分钟。 2.一个圆锥和长方体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锥与长方体的体积比是( )。 3.3076009040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4.钟面上9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成( )角。 5.3÷5=() =( )∶20=( )%=( )(填小数) 10 6.盒子中有6个红球,3个绿球,1个黑球,随手摸一个球,最有可能摸到的是( )球,摸到( )球的可能性最小。 7.一堆水果有a千克,卖出b千克后,剩下的平均装在3个篮子里,每个篮子里 装水果()千克。 8.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是45°,顶角是( )。 9.有6名同学互通电话,如果每两名同学通一次电话,一共通了( )次电话。 10.在一幅比例尺是60∶1的图纸上,2.5毫米的零件应画( )厘米。

11.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2厘米,所画圆的面积为( )平方厘米,周长为 ( )厘米。 12.( )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只需看出各种数量的多 少,应选用( )统计图。 米长的绳子平均分成3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长( )米。 13.把3 4 14.六年级同学种植各种花卉共150棵,其中有3棵没成活,成活率是( )。 15.把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周长是30厘米,这个长方形 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6.小明家6月份生活开支情况如下图,如果水电支 出200元,那么食品支出( )元,赡养老人支出( ) 元。 17.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左移动两位,再向右移动 一位,这个小数( )到了原来的( )。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画“√”,错的画“?”)(6分) 1.把5克糖溶于100克水中,糖与糖水的比是1∶20。 ( ) 2.小数1.90和1.9大小相同,计数单位也相同。 ( ) 3.如果14÷3=4??????2,那么1400÷300=4??????200。( ) 4.8个十分之一比8个0.01大。 ( ) 5.一件100元的商品,先涨价25%,然后又降价25%,该商品的价格不变。 ( ) 6.0.960千克的铁比0.96千克的棉花重。 (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9分) 1.一个小球由静止开始,在斜坡上向下滚动滚到底部后,在平地上减速,最后停 下。下示小球运动情况的是( )。 A. B. C. D.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教学提纲

2018浙江中考科学生物考纲知识点 主题1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一)观察多种多样的生物 ▲观察生物 ①结合常见生物的形态与生活习性,识别常见的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的特征:A 、能新陈代谢(最基本的特征)B 、能生长和繁殖 C 、能遗传和变异 D 、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E 、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F 、能呼吸 G 、都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 ②使用放大镜、显微镜观察生物 一、放大镜使用方法:(1)物体固定,移动放大镜 (2)放大镜固定,移动物体 二、显微镜 1.结构:目镜、物镜、反光镜、遮光器(光圈)、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物镜转换器等。 2.物镜和目镜的区别:物镜有螺纹,物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长 目镜没有螺纹,目镜的放大倍数越高,镜头越短。 3.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变化明显,细准焦螺旋变化很小 4.显微镜的放大率(总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5.如何改变视野的明暗: (1)调节光圈的大小:光圈大,视野亮;光圈小,视野暗; (2)调节反光镜:凹面镜,视野亮;平面镜,视野暗; (3)转换物镜:低倍镜,视野亮,看见的细胞数目多; 高倍镜,视野暗,看见的细胞数目少。 6. 显微镜中看见的像是原像的倒像,装片的移动方向和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 7.显微镜使用的步骤:安放—对光—装片—调距—观察 (在对光时,明亮的视野说明已对好,光线较暗用凹面镜或大光圈;调焦先粗再细) 对光:①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 ②调节反光镜直至出现明亮圆形视野。 调距:先下降镜筒--粗调(上升镜筒)--移片--转镜----细调 ③说出细菌、真菌、藻类、苔藓、蕨类的主要特点 ①细菌(原核生物):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无细胞核。分类:球菌、杆菌、螺旋菌。 ②真菌(真核生物):单细胞:酵母菌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出芽生殖 多细胞:霉菌、食用菌(香菇,灵芝,金针菇),孢子生殖 ③五类植物类群比较: 植物类别 根 茎 叶 花 果实 种子(孢子) 代表植物 被子植物 有 有 有 有 有 种子 青菜 桃树 苹果树 水稻 裸子植物 有 有 有 无 无 种子 银杏、松、柏、衫 蕨 类 有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蕨 桫椤 芒萁 苔藓类 无 有 有 无 无 孢子 葫芦藓 地钱 藻 类 无 无 无 无 无 分裂或孢子 海带 紫菜 水绵 衣藻 ④列举有代表性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的主要特点 1、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动物名称 生活习性 呼 吸 体表 体温 生殖、受精 代表动物 鱼 类 终生水生 鳃 磷片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鲫鱼 两栖类 幼体水生 成体两栖 幼体鳃 成体肺兼皮肤 皮肤 裸露 不恒定 卵生、体外受精 青蛙 蟾蜍 大鲵 蝾螈 爬行类 陆生 肺 鳞片或甲 不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蛇 龟 鳄鱼 变色龙 鸟 类 陆上飞翔 肺 被羽毛 恒定 卵生、体内受精 鸽子 孔雀 哺乳类 水、陆 肺 被毛 恒定 胎生、体内受精 兔 鲸 蝙蝠 老鼠 (调光)

2020生物初中会考必背知识点

左:简单初中生(jd100cz) 中:简单好家长(jd100jz) 右:扫码领取名师视频课 2020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 一、生物的七大特征★★★ (口诀:需呼吸,需营养,还能繁殖与生长,代谢废物要排出,细胞单位病毒殊,遗传变异普遍性,遇到刺激能反应)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动物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为排尿、出汗、呼出气体等,植物以落叶、枯枝的形式带走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如“惊弓之鸟”、“望梅止渴”、“飞蛾补火”等,对于植物来说,如向日葵的向光性、“红杏出墙”、植物根的向地性。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孔雀开屏。 6.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能繁殖后代,但不具有细胞结构。 二、调查★

1.调查时,先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当调查范围较大 时可采用抽样调查。 2.调查的步骤: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路线——调查——归类——整理。 三、生物的分类★★ 1.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2.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 3.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四、探究实验★★★ 1.六个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例如,在探究“土壤湿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这个实验中的变量是土壤湿度,据此设计两种不同的环境:干燥和潮湿(形成对照),其他条件都保持相同,例如光设置为鼠妇喜欢的阴暗环境。 附加: 1.要保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探究的因素(变量)引起的,就要设置对照实验, 控制单一变量。 2.鼠妇的数目不能太少,目的是避免偶然性,提高实验的可信度。 3.实验结果只取最后一次时间的结果,此外,计算全班各组最后一次结果的平均值或者一个小组多次重复实验的结果求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提高实验的可

2018年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2018年最新整理)人教版初中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一般包括的环节: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绝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自养);动物则从外界获取现成的营养(异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的废物。 动物排出废物的方式:出汗、呼出气体、排尿。 植物排出废物的方式:落叶。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应激性。例: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逃。含羞草对刺激的反应。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4、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5、影响生物的生存的环境因素: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分等;生物因素: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例:七星瓢虫捕食蚜虫,是捕食关系。稻田里杂草和水稻争夺阳光,属竞争关系。蚂蚁、蜜蜂家庭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举例:荒漠中的骆驼,尿液非常少;骆驼刺地下根比地上部分长很多;寒冷海域中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旗形树等。 2)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其粪便增加土壤的肥力;沙地植物防风固沙等都属于生物影响环境。 7、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 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水、空气、温度等 8、食物链和食物网: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总结 健康与环境 1.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 2.传染病及传播三环节 (1)传染病的概念 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引起的,并且能在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疾病。 (2)传染病的特点 传染病由病原体引起,具有传染性、流行性及免疫性。 (3)传染病的传播三环节 传染病流行必须具有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缺一不可。所以当传染病流行时,切断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可终止。 3.常见的传染病 人类的传染病,按照传播途径,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体表传染病和性传播疾病等类型。 4.环境毒物和中毒 (1)环境毒物的概念 人类环境中的某些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进入人体后,能在人体内发生生物化学或生物物理作用,干扰或破坏人体的正常生理功

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状态,甚至危及生命,此类物质称为环境毒物。 (2)环境毒物的主要来源 人类与生态环境 l.人口过度增长给自然环境带来的严重后果 生物囤为人类提供各种各样的资源,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依赖于生物圈。人口的适度增长有利于人类自身的发展,但是人口的过快增长必将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造成破坏性的影响。目前,由于人口增长速度过快,人类的需要和自然界可能提供的资源、能源之间,已经产生了很大的矛盾,如土地和淡水的人均占有量日渐减少。由此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的局面。同时,人口的迅速增长,使我们的环境污染加剧。此外,人口的大量增加,还给住房、就业、教育、医疗、交通等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严重阻碍了人们生活水平和人口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2.生态平衡的现象和意义 (1)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问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也就是说,它的能量流动和物质的循环能够较长时间地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状态就叫做生态平衡。 (2)稳定的生态系统的特征 (3)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保持相对的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的能力。当生态系统受到外来干扰时,只要这种干扰没有超过一定限度,生态系统就能通过自动调节恢复平衡。但若外来干扰超过这个限度,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

长沙生地会考生物知识点

2018 年长沙生地会考生物知识点:生物圈 1、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细胞是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等。 4、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分成两类: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5、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6、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其中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水等。 7、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食物网。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8、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显微镜使用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10、目镜看到的是倒像;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10X30=300 2018 年长沙生地会考生物知识点:显微镜 1、在视野看到物像偏左下方,标本应朝左下方移动物像才能移到中央;标本朝右上方移动,在视野看到的物像朝左下方移动。 2、载玻片上写着‘上下' ,视野里看到的是‘' 。方法:把写着‘上下'的纸片左旋 (或 右旋)1800 。 3、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清水);制作(撕下内表皮、展平; 盖盖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4、染色:使细胞结构更清楚,但影响活细胞的生物活性,甚至使活细胞死亡;观察活的细胞及其生物活性时不应染色。 5、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准备(擦干净、滴生理盐水);制作(刮几下、涂抹;盖盖 玻片);染色(滴碘液、吸水)

高中生物会考与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会考与高考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归纳绪论名词:1、新陈代谢:是生物体中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与非生物最根本的区别,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包括a、同化作用(合成代谢):合成物质,贮存能量;b、异化作用(分解代谢):分解物质,释放能量。2、病毒:属于生物,无细胞结构,它们寄生在其它生物体内生活和繁殖后代,所以是具有生命的生物体,细菌病毒又称噬菌体,病毒的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可能是RNA。3、应激性:是指生物体对外界刺激发生一定反应的特性。需要时间短。(如:蛾、蝶类的趋光性)。4、反射:是指多细胞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各种刺激所发生的反应(如:狗见主人摇头摆尾),属于应激性。5、适应性:是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形成的。6、遗传性:是指亲代与子代之间表现出相似的特性。7、细胞学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的,其内容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8、生物工程学:以生物科学为基础,运用科学原理和工程技术来加工或改造生物材料,从而产生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或生物制品。9、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语句: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2、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构成一切动植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3、生物生长的根本原因是:同化作用>异化作用。4、遗传使物种保持相对稳定,变异使物种向前发展进化。凡是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是由遗传物质核酸决定的。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核酸控制的。5、能够维持和

延续生命的特征是新陈代谢和生殖。6、生物科学的发展:a、描述性生物学阶段(成就:细胞学说创立;1859年,达尔代的《物种起源》,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理论)。b、实验生物学阶段(成就: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c、分子生物学阶段(成就:1944年,美国的艾弗里用细菌做实验材料,第一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的标志是1953年,美国的沃森和英国的克里克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7、当代生物学的主要朝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发展:微观已达到分子水平;宏观是关于生态学的研究。8、生物工程的成就a、医药:乙肝疫苗、干扰素、人类基因组计划;b、农业:抗植物病毒、两系法杂交水稻、转基因鲤鱼、抗虫棉;c、开发能源和环境保护:石油草和超级菌。9、世界五大问题:解决人口爆炸、环境污染、资源匮乏、能源短缺和粮食危机等。第一章、生命的物质基础第一节、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名词:1、微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很少的元素。如:Fe(铁)、Mn(门)、B(碰)、Zn(醒)、Cu(铜)、Mo(母),巧记:铁门碰醒铜母(驴)。 2、大量元素:生物体必需的,含量占生物体总重量万分之一以上的元素。如:C (探)、0(洋)、H(亲)、N(丹)、S(留)、P(人people)、Ca(盖)、Mg(美)K(家)巧记:洋人探亲,丹留人盖美家。 3、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这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 4、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说明了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着差异性。语句:1、地球上的生物现在大约有200

生物: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素材)

第1-3章复习要点 1、细胞内的主要生命物质是?蛋白质和核酸 2、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 TP、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脂肪 3、酶的特点是?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4、碘是人体合成什么的原料?甲状腺激素钙是人体什么的主要成分?骨骼铁是人体合成什么的重要成 分?血红蛋白镁是植物合成什么的重要成分?叶绿素磷是组成细胞什么结构的重要成分?细胞膜5、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淀粉、还原性糖、脂肪、蛋白质 淀粉:碘液;变蓝 还原性糖:班氏试剂;红黄色 脂肪:苏丹Ⅲ;橘红色 蛋白质: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0.01g/ml的CuSO4);紫色 6、植物的多糖、动物的多糖各有什么作用?动物合成糖原储存能量,植物,形成淀粉用于储存能量,形 成纤维素形成细胞壁 7、动物饥饿或冬眠时,有机物的消耗顺序?糖类、脂肪、蛋白质 8、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磷脂、蛋白质、多糖(外有内无)、胆固醇其中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9、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有那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主要方式是哪一种?主动运输 10、原生质层的组成(细胞膜、液泡膜、细胞质) 11、三羧酸循环、H与O结合生成水依次在线粒体的哪里进行?线粒体基质/内膜 12、生物学发展进入细胞水平的标志?显微镜的发明进入分子水平的标志?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模型 13、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氨基酸的通式、肽键的结构H | R—C—C OOH—CO--NH- | NH2 14、 15、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结构:半流动性功能:选择透过性 16、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有哪几种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胞吞、胞吐 17、线粒体功能?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功能?蛋白质合成的场所中心体功能?有丝分裂 有关内质网功能?蛋白质加工、运输,脂类代谢高尔基体功能?蛋白质的储存、加工和转运

(完整)黄冈市初中生物中考知识点考必背,推荐文档

《考必背》2018 黄冈市生物中考重要考点识记过关 班级姓名 #识记过关方法包括学生读背、同位考背、家长抽查等# □生态系统 ---起决定性作用 生物部分消费者(动物) 1、组成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环境部分) 2、食物链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捕食关系。 3、食物链从生产者(植物)写起,依次用箭头指向捕食者。 4、生态系统中,随着食物链的流动,能量逐级递减,有害废物逐级富集。所以生物个体数 目越来越少,有害废物越来越多。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网)越复杂,生态系统 调节能力越强。 6、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 7、环境影响生物:阳光影响鼠妇的生活、下雨时蚯蚓爬出地面、ft寺桃花始盛开。生物与 生物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 8、生物影响环境:植物影响空气湿度、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9、生物适应环境:生物保护色、海豹皮下脂肪厚、仙人掌叶退化为刺 补充笔记: □细胞与生物 1、植物细胞的结构 细胞壁:保护、支持 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有液泡(内含液体叫细胞液,溶解着酸、甜味等物质或色素等) 细胞核:有遗传物质、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2、动物细胞与植物相比,没有细胞壁和液泡、叶绿体。 3、两种能量转化器:

叶绿体(植物特有,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贮存在有机物中) 线粒体(将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给细胞利用)。植物叶肉细胞既有叶绿体又有线粒体;动物细胞只有线粒体。 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DNA 是遗传物质,DNA 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5、克隆羊 dolly 的性状跟供核母羊一样,说明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 6、细胞分裂时细胞核最先分裂;细胞核分裂时,染色体的变化最明显。 7、生物生长原因是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的结果。 8、细胞分化是指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功能上出现的变化。细胞分化的结 果,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组织,细胞的遗传物质并不会改变。 9、植物四种组织: 保护组织(果皮、叶的表皮等) 营养组织(果肉、叶肉等)、 分生组织(根尖分生区、芽尖)、 输导组织(植物体内的筋络、“丝”)。 10、动物四种组织: 上皮组织(主要构成皮肤与黏膜)、 肌肉组织(肌肉) 神经组织(构成脑和脊髓等) 结缔组织(血液、骨、软骨等,分布最广、种类最多)。 11、植物的六种器官:根茎叶---营养器官,花果种--繁殖器官。 12、植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与动物结构层次相比,没有“系统” 这一层次)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 补充笔记: □植物的类群和被子植物的一生 藻类:没有根茎叶的分化(海带,紫菜等) 1、孢子植物苔藓:有茎和叶的分化,没有真正的根也没有输导组织 蕨类:有根茎叶的分化,而且有专门的输导组织 裸子植物:松、杉、柏、苏铁、银杏(没“果实”这一器官)种子植物被子植物: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北师大版2018-2019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试题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28分。) 1.3+3+3+3用乘法算式表示为()×()=(),读作()。2.4个7相加,写成加法算式是(),写成乘法算式是()。3.计算8×2和2×8的口诀是()。 4.4个3相加的和是(),再加上一个3,现在是()个3相加。5.写出相应的算式。 ⑴4个8相加()⑵6乘3写作() ⑶24是8的几倍()⑷把18平均分成3份()6.30÷5=(),表示把()平均分成()份,每份是();也可以表示把()每()个一份,可以分成()份。 7.12÷4=3,读作(),也读作(),表示12里面有()个(),也表示12是()的()倍。 8.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一般应从尺的()刻度开始画起,画到()厘米的地方。 9.有18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根,列式(),口诀();平均分成6份,每份()根,列式(),口诀()。 10.一个数比32大,比40小,是4的倍数,这个数是()。 11.4个人有()只手,()只手有20个手指。 12.在○里填上“>”“<”或“=” 7×8○65 5×7○6×6 8×3+8○8×4 7○2×5 13.()里最大能填几? 9×()<38 7×()<25 ()×5<22 8×()<35 14.找规律填一填。 (1)40,35,30,(),(),()。 (2)8,12,16,(),(),()。 (3)( ) 9 12 ( ) 18 ( ) ( ) 15、一张10元人民币可以换()张1元,或者()张2元,或者()张5元。 二、你会填吗?(8分) 6+6+6+6=()×()9+9+9=()×() 4×6-6=()×()5×3+3=()×() 三、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1、因为2+2可以写成2×2,所以3+3也可以写成3×3。() 2、2×4和32÷4的结果相同。() 3、3+3+4可以写作3×4。() 4、在计算5+2和2×5时可用同一句口诀。() 5、加法算式都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 四、算一算。(每个0.5分,共15分) 3×9= 8×5= 2×8= 6×9= 4×4= 5×9= 7×7= 49÷7= 4×8= 36-6= 7×9= 6×8= 4×7= 56÷7= 3×7= 17+42= 59-18= 32÷4= 64÷8= 36÷9= 48÷6= 63÷7= 81÷9= 8×7= 16÷2= 72÷9= 5×4= 9×8= 24÷8= 100-27= 五、竖式计算(12分)

高中生物会考知识点详细总结(20210101105225)(精华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1. 显微镜的使用:先低后高,不动粗焦(调到高倍镜后再不能转动粗准焦螺旋) 2.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3. 细菌、蓝藻的结构模式图(略) 4. 5. 大量元素:C、H、O、N、P、S、Ka、Ca、Mg 等。微量元素:Fe、Mn 、Zn 、Cu、B 、Mo 等。 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 C 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态存在:自由水(约95.5%)和结合水(约 4.5%),二者可以相互转化。 6. 水是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为ATP 、主要能源物质为葡萄糖、生物体最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 7. 糖类由C、H、O 组成,包括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二糖(蔗糖、麦8. 芽糖、乳糖)、多糖(淀粉、纤维素、糖原(动物))。 酶的特点:专一性、高效性。激素作用的特点是:特异性、高效性 9. 鉴定下列有机物的试剂及现象: 10. 淀粉:碘液——变蓝还原性糖(如葡萄糖):斐林试剂(加热)——砖红色沉淀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苏丹Ⅳ染液——红色蛋白质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元素组成:C、H 、O、N,大多数蛋白质还含有 11. S 氨基酸结构通式:必须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连接在同一个 C 上 形成:氨基酸分子间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CO—NH —或—NH—CO—,不能省略“—”)相连而成。 二肽:由 2 个氨基酸分子组成的肽链。三肽:由三个氨基酸组成。多肽:n≥3 公式:脱水缩合时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 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的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

2018年生物考试大纲

生物 I.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及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提供的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与生命科学相关的突出成就及热点问题。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II.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 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是考生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需要考生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I和II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I和II的含义如下。 I :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II: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八年级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归纳

1、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精子,并且分泌雄性激素。 2、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且分泌雌性激素。 3、子宫是胚胎发育的场所。 4、精子进入输卵管内与卵细胞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 5、受精卵不断进行细胞分裂,逐渐发育成胚泡。最终附着在子宫内膜上。在子宫内膜上,胚泡中的细胞继续进行分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在8周左右时发育成胎儿——已经呈现出人的形态。 6、胎儿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胎儿和母体通过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7、身高突增是青春期的一个显着特点。青春期是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 8、进入青春期后,男孩出现遗精,女孩会来月经。(进入青春期的标志) 9、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供能物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维生素不提供能量) 10、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糖类提供的。葡萄糖(主要的供能物质)、蔗糖、淀粉都属于糖类。 11、贮存在人体内的脂肪是重要的备用能源物质。 12、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人体的生长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和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13、水是人体细胞的主要成分之一,人体内的营养物质以及尿素等废物,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运输。 14、含钙的无机盐: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含铁的无机盐:缺乏时患缺铁性贫血。含碘的无机盐:缺乏时患地方性甲状腺肿。 15、维生素a:缺乏患夜盲症。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维生素c:缺乏时患坏血病。维生素d:缺乏时患佝偻病和骨质疏松症。 16、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7、人体的消化系统是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的。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器官,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肝、胰等器官以及分布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胃腺和肠腺) 18、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表明,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完整版

生物会考必背知识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必修1《分子与细胞》会考必背知识点 第1章:走进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⒈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 ⒉病毒生物的标志是能通过增殖产生后代; ⒊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 ⒋人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受精作用的场所:输卵管;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子宫; ⒌父母和子女间遗传物质的桥梁: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 ⒍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完成缩手反射至少需要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参与; ⒎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主要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淋巴细胞; ⒏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冠状病毒主要侵染人体的肺部细胞和呼吸道细胞; ⒐生物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基础:细胞代谢;生物生长和发育的基础:细胞增殖和分化;生 物遗传和变异的基础:细胞内基因的传递和变化; ⒑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依次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注意:①心肌,平滑肌属组织;骨骼肌属器官②绿色开花植物有6大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③绿色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④单个单细胞生物既是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 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也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⒓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命形式,是具有细胞形态的单细胞生物;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⒈高倍显微镜使用要点:①找:在低倍镜下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②移:移动装片使观察目标处于视野的 中央 ③换: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正对通光孔;④调:调节光圈,反光镜和细准焦螺旋使视野 明亮 ⒉注意:①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正确的方法:两眼睁开,用左眼观察,右眼作记录,画图; ②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③目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反比;物镜的长度和放大倍数成正比; 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物体长度和宽度的放大倍数,而不是面积和体积的放大倍数; ⑤一行细胞数量的变化:根据放大倍数和视野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⑥圆形视野范围内细胞数量的变化:根据看到的实物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计算; ⑦显微镜成像规律:显微镜下成的像是倒立的像(上下左右同时颠倒,旋转1800)(b→q,d→p); ⑧往物像所在的位置移动装片才能将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物象在右下方就往右下方移动装片); ⒊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类; ①真核细胞构成真核生物,如动物、植物、真菌等;(注意:酵母菌和霉菌属真核生物) ②原核细胞构成原核生物,如蓝藻,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记忆口诀:蓝色细线织毛衣) 注意:乳酸菌,醋酸菌属细菌,是原核生物; ⒋蓝藻在水体里由于富营养化而群体聚集会产生水华(淡水)和赤潮(咸水);蓝藻在陆地上群体聚集可形成发菜; ⒌蓝藻细胞的细胞膜和真核细胞相似; ⒍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仅含一种细胞器:核糖体; ⒎蓝藻细胞的细胞质中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是自养生物 (细菌中的绝大多数是营寄生或腐生生活的异养生物);(注意:蓝藻细胞内不含叶绿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