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悟—运用”的学习过程。

3、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体会作者高洁的志趣,追求自由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1、反复朗读积累重点字词,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感情。

2、体会作者融情于景的写法。

预习指导:

1、结合导学方案,了解作者及背景,并能口述下来。

2、通读课文,将自己在文中学到的生字词写到作业本上。

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并在自己不理解的字词、语句旁做上标注。

4、在完成以上任务后,想想本文的写作思路,即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并感受作者的感情。

5、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其特点是辞藻华丽、典故详实、音节铿锵、对仗工整、句式整齐。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俪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题目中的“书”指信。骈文盛行于六朝,代表作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稍告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

导入新课:

美丽的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而富春江本身又很奇特,巧夺天工的自然景观和那旷古悠远的历史遗迹缀连成片,相映成辉,有人赞美富春江“揽天下奇景于一身”,这也许有些夸张,但人们称她为中国的黄金旅游线却并非过誉……

富春江有山有水,水行山中,山绕水生,为旅游风光中少见。来这里旅游,既可登山揽胜,又可泛舟荡游。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后,就情不自禁写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自学检测:

1、学生能口述作者及背景。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出身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善诗文。其诗清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之作。其文工于写景,文辞清新挺拔,不少人仿效他的文章,称为“吴均体”。

《与朱元思书》是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书信节选,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注意写作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政治黑暗,社会动乱,不少知识分子寄情山水来排解心中的苦闷。

2、给下面的字注音

缥(piǎo)嘤(yīng)鸢(yuān)窥(kuī)柯(kē)湍(tuān)轩(xuān)邈(miǎo)泠(líng)转(zhuàn)戾(lì) 经纶.(lún)

3、解释加点字词

从.流飘荡

猛浪若奔.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

4、题为“与朱元思书”,文章却写了富春江景,文中哪句话总领全篇?作者又是怎样来安排内容的?(提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由此可见,文章在结构上的特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

(一)如此奇异的山水,确实值得欣赏,但作者并不是用摄像机拍摄下来的,而是用文字为我们描绘的,请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说说本文语言有何特点,并举例加以说明。

(1、)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本文语言整散相间,别具一番参差错落的韵致。(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本文语言形象生动,写景文字精当凝练,有一种独特的美。

对偶、夸张、比喻、拟人

(二)学生自由默读课文,重点揣摩课文第二段写“水”写“山”的语句,感受文章的意境美。

请结合文中描写“水”的语句思考:

1、富春江水的“异”表现在哪里?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景物特点。

明确:①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江水清澈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江流湍急(气势磅礴)

2、作者又是怎样来描写“异”水的?

明确:

第一句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异”水的清澈。惟有水清水静才能知道水深,也才能看到“游鱼细石”。而且,作者并没有做空洞抽象的描绘,而是,先直接通过水色来写水清,再通过游鱼细石来表现水清。这是正侧面结合的手法。

第二句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异”水湍急奔腾的气势。由静态转为动态,舟行景移,可见江上风光的丰富多彩。

这两句一动一静形成对照,动静结合,动静变化,显示了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地表现了一个“异”字。

请结合文中描写“山”的语句思考: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奇”山的?由此,我们看到了“奇”山怎样的特点?

明确:从山之形(山势)、山之声、山之色的角度来写,体现了山的陡峭高耸、环境幽静、景色优美的特点。(山高、山静、山美)

2、作者又是怎样来写“奇”山的?

明确:

前六句直接写群山的高耸,群峰负势竞上、争高直指,以动写静,仿佛有无穷的奋发向上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节奏。(正面描写——

以动写静——视觉——拟人:赋予了群山生命的活力,写出了群山的高耸)

接下来六句可以说是特写镜头,分写群峰中的泉水、鸟叫、蝉鸣、猿啼,这里突出的不是形象,而是声音。在群峰中,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歌,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鸣,这些声音交织成了优美的山林交响曲,整个山林变成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美好的世界,这些生命给这山以无限生气。作者写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看来热闹异常,其实是以闹写静,显示山深无人的幽静。(以有声写无声——侧面描写——听觉——对偶、排比:以有声写无声,显示了山深无人的幽静。)最后四句写日光明暗的林中景致。峰上树木枝繁叶茂,长势葱郁,景美山美,让人回味无穷。(侧面描写——视觉——对偶:让我们看到了林中的优美精致,景美山美,让人回味无穷。)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三)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言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

学生反复品味课文,思考:作者面对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时流露出一种怎样的情感和志趣?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简要分析。

明确:

作者在描绘“奇山异水”时,插入了两句观感:“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作者触景生情,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不仅从侧面衬托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更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以及对大自然的向往。

(四)想一想作者写给朱元思信的目的是什么?我们身处这“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中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明确:吴均的目的是想借对这些忙于在官场上的人来这看所触发的感情,叫朱元思离开官场,到大自然中去欣赏大自然中美丽的景色。

感受因人而异,富春山水能使政治上失意的吴均产生退隐之心,但更应该使我们这些朝气蓬勃的青少年产生积极进取之心。

小结:

本文从多个层次多个角度为我们描绘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江上风光丰富多彩,山中景致美丽怡人,大自然的巧夺天工让我们回味无穷,显示了它巨大的诱人魅力。本文通过对富春江山水的描绘,为我们展现了它秀美的风光,抒发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弃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之情。读了这篇文章,不仅让我们看到了诗一般的语言,更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当堂训练:

1、默写

(1)、点明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

(2)、文中从侧面描写江水清澈的句子:

(3)、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的句子:

2、翻译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3、融情于景是文章常用的手法,分析下面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板书设计: 异水:

“清” (千丈见底、直视无碍) 正面描写 静态之美 “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侧面描写 动态之美

富春江景 奇山:“视觉” (高山寒树,轩藐成峰)

“形奇” 正面描写 “听觉” (泉水作响;好鸟成韵。

“声奇” 蝉鸣不穷,猿叫无绝)

侧面描写 “视觉”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色奇”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侧面描写 (天下独绝)

总——————分

教学反思:

与朱元思书 插图 欣赏

黄公望80岁开始画《富春山居图》,四年功成,画尽人生! 作者牛皮明明|发布:2018-01-21 16:50:26 更新:2018-01-21 16:50:26 阅读 50134赞 785 600多年过去,当年80岁的黄公望在富春江畔驻足,然后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当《富川山居图》画完,他长舒一口气,重重将笔扔入江中,长吁这一生,我完成了。 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用你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不泯然于众,只遵从内心真实的感受,欣然向前。

明末年间,有一副画传到了著名的收藏家吴洪裕手上,他把这副画看得比命还重。去世前,跟家里人说了句: 这幅画我得带走,你们把它烧了吧。 家人看着吴洪裕死前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这幅叫《富春山居图》的画,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将画从火盆里夺出。 画烧成两截,前半截为《剩山图》,后半截为《无用师卷》。 画这副画的人是一个元朝人,叫黄公望。 生活里,我们翻山越岭,登舟涉水,山一程、水一程,有时候走着走着,顿觉一生一事无成,便开始抱怨自己碌碌无为。 人生若觉无作为,我推荐你读读黄公望。 01 黄公望他是那个时代最大的loser,从小读遍四书五经,考科举,到了45岁,才在浙西廉访司当了一名书吏。 官还没做几天,他的上司张闾,因贪污舞弊掠夺田产逼死了九条人命,朝廷抓了张闾,顺道把黄公望也抓了。 等黄公望出狱时,已经过了五十岁。想想这一生,也快走到了尽头。 他拂身而去,从此浪迹天涯。不再讨好谁,也不再将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人、无聊的事上,他过极简的生活,并有乘风破浪的气势。 一个人真正的成熟,是从懂得认识自我开始的。 在古代,50岁已是人生暮年,也许等待黄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天空和远山呈现出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水流漂浮移动,随心所欲,任船所致观赏景物。从富阳到桐庐大约(相距)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水,是天下绝无仅有的。 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水流清澈的千丈也能见底。游鱼和细石可以看得清清楚楚,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猛似奔马。 两岸的高山,都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高山)凭依山势,争着向上,仿佛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它们)争相比高远,笔直地向上指向(天空),形成了成千成百的山峰。泉水冲激着石头,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相向鸣叫,鸣声谐而动听。(树上的)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唱,(山中的)猿猴也时刻不住地啼叫。像老鹰飞到天上那样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复习课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1、积累吴均及"书"有关的常识 2、积累文中重点的字、词、句(字:字音、字形、通假字;词:课下注释中的重点词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句:主旨句、运用修辞的句子、课下注释中的句子) 3、理解文章的内容与写法。 4、会背诵、翻译、默写全文 复习方法:知识整理法、自由背诵法、提问法、联想记忆法 复习过程: 一、学生围绕目标自由复习,然后同桌之间互相提问,或者以小组为单位提问。为下面回答问题做铺垫。 二、教师出示做好的课件让学生回答,或齐答;或单人回答。以记忆为主。 三、教师课件的相关内容。 (一)文学常识积累 本文选自《》,作者:,字:叔庠,朝梁家。 (二)字词句积累 看拼音写汉字或看汉字写拼音 飘荡()缥碧()急tuān ()甚箭 互相xuān ()邈()泠泠作响() yīngyīng()成韵鸢()飞lì()天者 经lún世务者()窥()谷忘fǎn()横柯上蔽() 答案: Piāo piǎo 湍轩 miǎo líng 嘤嘤 yuān 戾纶kuī反 kē 重点字词解释 1、天山共色() 2、从流飘荡() 3、猛浪若奔() 4、互相轩邈()

《与朱元思书》字词解释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都同样的颜色顺、沿名词作动词,往东西飘逸风停了,烟雾都消散尽净,高爽晴空一尘不染,与青青远山融为一色.我乘着船随着水流飘浮移动,随心所欲地任船所至观赏景物。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左右独一无二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都青绿色急流的水胜过飞奔的马富春江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一直看下去,可以看的很清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耐寒常绿的树凭借争逐向上比高远笔直地向上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高山凭借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冲击发出声响和谐之声转:同“啭”,鸟婉转地叫不绝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越的泠泠之声。百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老鹰到停止,平息处理国家大事看返回 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稀疏互相掩映 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时那样的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俱:全,都。(3)净:净尽无余。(4)共色: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 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 二、文体特点: 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 1、解释重点字。 ⑴风烟:指烟雾。⑵共色:同样的颜色。⑶俱:都 ⑷许: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⑸独绝: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⑹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⑺急湍:急流的水⑻寒树: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⑼负势竞上: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⑽轩邈:轩,高;邈,远。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⑾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⑿相鸣:互相和鸣⒀戾天:到天上;戾,至 ⒁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⒂经伦:筹划、治理。⒃忘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⒄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上,在上,⒅犹:好像,如同。⒆交映:互相掩映。 ⒇见:同“现”,显现,显露。(21)缥碧:青白色。 2.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3.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4.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5.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6.重点句翻译。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烟雾全部消散尽净,晴空和青山呈现同样颜色。 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飞腾的急流,比箭更快;汹涌的浪滔,与快马无异。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紧贴两岸的山上,长满了常青(阴森森)的树木。 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那些为名为利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他那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与朱元思书注音版

与y ǔ 朱zh ū 元yu án 思s ī 书sh ū 1 南n án 北b ěi 朝ch áo : 张zh āng 均j ūn 风f ēng 烟y ān 俱j ù 净j ìng 2 , 天ti ān 山sh ān 共g òng 色s è 3 。 从c óng 流li ú 飘pi āo 荡d àng 4 , 任r èn 意y ì 东d ōng 西x ī 5 。 自z ì 6 富f ù 阳y áng 至zh ì 7 桐t óng 庐l ú , 一y ī 百b ǎi 许x ǔ 8 里l ǐ , 奇q í 山sh ān 异y ì 水shu ǐ , 天ti ān 下xi à 独d ú 绝ju é 9 。 水shu ǐ 皆ji ē 1 0 缥pi āo 碧b ì 1 1 , 千qi ān 丈zh àng 见ji àn 底d ǐ 。 游you 鱼y ú 细x ì 石sh í 1 2 , 直zh í 视sh ì 无w ú 碍ài 1 3 。 急j í 湍tu ān 1 4 甚sh èn 箭ji àn 1 5 , 猛m ěng 浪l àng 若ru ò 1 6 奔b ēn 1 7 。 夹ji á 岸àn 高g āo 山sh ān , 皆ji ē 生sh ēng 寒h án 树sh ù 1 8 。 负f ù 势sh ì 竞j ìng 上sh àng 1 9 , 互h ù 相xi āng 2 0 ; 争zh ēng 高g āo 直zh í 指zh ǐ 2 1 , 千qi ān 百b ǎi 成ch éng 峰f ēng 2 2 。 泉qu án 水shu ǐ 激j ī 2 3 石sh í , 泠l íng 泠l íng 作zu ò 响xi ǎng 2 4 ; 好h ǎo 2 5 鸟ni ǎo 相xi āng 鸣m íng 2 6 , 成ch éng 韵y ùn 2 7 。 蝉ch án 则z é 千qi ān 转zhu ǎn 不b ù 穷qi óng 2 8 , 猿yu án 则z é 百b ǎi 叫ji ào 无w ú 绝ju é 2 9 。 飞f ēi 戾l ì 天ti ān 3 0 者zh ě , 望w àng 峰f ēng 息x ī 心x īn 3 1 ; 经j īng 纶l ún 世sh ì 务w ù 3 2 者zh ě , 窥ku ī 谷g ǔ 忘w àng 反f ǎn 3 3 。 上sh àng 蔽b ì 3 4 , 在z ài 昼zh òu 犹y óu 昏h ūn 3 5 ; 疏sh ū 条ti áo 交ji āo 映y ìng 3 6 , 有y ǒu 时sh í 见ji àn 3 7 日r ì 3 8 词句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人教版《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课下注释

与朱元思书1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2。从流飘荡3,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4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5,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6。急湍甚箭7,猛浪若奔8。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9,负势竞上10,互相轩邈11,争高直指12,千百成峰13。泉水激石,泠泠作响14;好鸟相鸣15,嘤嘤成韵16。蝉则千转17不穷,猿则百叫无绝18。鸢飞戾天19者,望峰息心20;经纶世务者21,窥谷忘反22。横柯上蔽23,在昼犹昏24;疏条交映25,有时见日。 1选自《艺文类聚》卷七(中华书局1982年版)。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 2共色:一样的颜色。 3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4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富春江沿岸,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庐在富春江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误。 5缥(piǎo)碧:青白色。 6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7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8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形容树密而绿。 10负势竞上: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1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邈,远。这里均作动词用。 12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3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5相鸣:互相和鸣。 16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 17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通“啭”,鸟叫声。 18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19鸢飞戾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20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1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22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通“返”。 23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24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5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与朱元思书》赏析

《与朱元思书》赏析 襄樊市第三十五中学聂卫平 齐梁之际文风浮艳,多以典故词藻取胜,吴均的诗文却以清新刚健、以景传情之长而自成一格,对当时文坛及后世影响极大。其代表作《与朱元思书》娴熟运用多种技法,描绘一幅充满诗情画意、清新淡雅的水墨山水画,脍炙人口,令人悠然神往。 一、多用修辞,生动传神 文章第二段先用夸张手法写江水清丽秀美,“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极力表现水之澄澈明净;游鱼戏水,逗人游兴;细石垒垒,怪形异状,鱼石一动一静相映成趣,给人以清丽秀美之感。 又用比喻手法写江水奔放壮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把“急湍”比作离弦之箭,把“猛浪”比作飞奔之马,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江水如万马奔腾的气势,让人仿佛联想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激烈战斗场景,让人心惊魄动、壮怀激烈、心潮澎湃,给人以奔放壮美之感。 第二段用拟人手法将富春江两岸峻峭秀美的山岳描写得出神入化。“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一个“夹”字生动写出山之高峻,一个“竞”字又更写出山之神,让人仿佛看到山峦相互攀比,争相比谁高。这两个字以拟人手法,化静为动,把群山写得生机盎然、活跃飞动,仿佛让人联想到“欲

与天公试比高”的豪迈气概。 二、动静互见,虚实相生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写山音动静互见、摇曳多姿,从泉响鸟鸣、蝉转猿啼表现了声音的实感,错落有致,汇成一曲悦耳动听的山林交响乐,这里以声音的动感来衬托山林的幽静,这是以动写静、寓视于听的手法。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写光线随枝条的时而疏朗,时而茂密而发出明暗的变化,这是由于人在舟上,舟随水行,这是以树之静写舟之动、寓动于静的手法。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是虚写,而前面对山水的描绘则是实写。实写,一方面给以具体感受,又为虚写提供基础;虚写进一步突出实写,两者共同表现“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富春江一带的美景。同时文章还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具体描写“奇山”时,作者写山之高峻连绵是眼前的实景,而“争高直指,负势竞上”只是作者由山之形而产生的想象,这具体的描写给人无限的遐想。“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又让人仿佛看到一位隐士流连于山水的形象,此处虚写山水而实写世人。这简约的十八个字实中带有想象,虚中含有形象,真可谓虚实相生、相映成趣。 三、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文章写“异水”先对江水作正面描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与朱元思书 阅读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阅读理解 一、课文翻译。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没有一丝风,风和烟都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都是相同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异的山水风光,在天下是独一无二的。 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江水都是青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可以看到江底。水中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到底,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射出的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的树,高山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 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二、注音写字。 泠泠( )作响嘤嘤( )成韵鸢( )飞戾( )天水皆缥( )碧经纶( )世务者互相轩( )邈 ( ) 三、词语注释。 1.书: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风烟俱净:烟雾都消散尽净。风烟,指烟雾。俱,全,都。净,消散尽净。 3.共色:一样的颜色。共,一样。 4.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从,顺,随。 5.任意东西:情境任凭船按照自己的意愿,时而向东,时而向西。东西,方向,在此做动词,向东漂流,向西漂流。 6.自:从。 7.至:到。 8.许:表示大约的数量,上下,左右。 9.独绝:独一无二。独,只。绝,绝妙。 10.皆:全,都。 11.缥(piǎo)碧:原作“漂碧”,据其他版本改为此,青白色。 12.游鱼细石:游动的鱼和细小的石头。 13.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14.急湍(tuān):急流的水。急,迅速,又快又猛。湍,水势急速。 15.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甚,胜过,超过。为了字数整齐,中间的“于”字省略了。 16.若:好像。 17.奔:动词活用作名词,文中指飞奔的骏马。 18.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9.负势竞上:高山凭依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负,凭借。竞,争着。上,向上。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这从下文“千百成峰”一语可以看得出来。 20.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向高处伸展。邈,向远处伸展。这两个词在这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用。 21.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指,向,向上。 22.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23.激:冲击,拍打。 24.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25.好:美丽的。 26.相鸣:互相和鸣,互相鸣叫。 27.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28.蝉则千转(zhuàn)不穷:蝉儿长久不断地鸣叫。则,助词,没有实在意义。千转: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千”与下文“百”都表示很多。转,通“啭”鸟鸣声。这里指蝉鸣。穷,穷尽。 29.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绝,停止。 30.鸢(yuān)飞戾(lì)天:出自《诗经· 大雅·旱麓》。老鹰高飞入天,这里比喻追求名利极力攀高的人。鸢,俗称老鹰,善高飞,是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31.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会平静下来。息,使……平息,使动用法。 32.经纶(lún)世务者:治理社会事务的人。经纶,筹划、治理。世务,政务。 33.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窥,看。反,通“返”,返回。 34.横柯(kē)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面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上,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上面。蔽,遮蔽。 35.在昼犹昏:在白天,也好像黄昏时那样阴暗。昼,白天。犹,好像。 36.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疏条,稀疏的小枝。交映,互相遮掩。交,相互。 37.见:看见。 38.日:太阳,阳光。 二、理解填空 (1)、本文描写的是富阳至桐庐的奇山异水之景,作者是南朝梁的文学家吴均。(人名) (2)、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总分的写法,本文总领全文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句也写出了作者登舟纵目总体感受。 (3)、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清(清澈),流急(湍急)的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高,树多,景美的特征(用自已的话概括) (4)、文中从侧面表现水的清澈的句子是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写水流势湍急。 (5)、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景色特点,再细致描绘了水之清、水之急、山之高_、山之险(峻;峭;陡) ,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 (6)、概括赞叹富春江景的句子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7)、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8)、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与朱元思书》字词解释及原文翻译对照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都消散同样的颜色顺、随往东往西 风和烟雾都消散了,天和山呈现出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水流飘荡,任凭它时而偏东,时而偏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从上下、左右独一无二 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山异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都青白色急流的水胜过飞奔的马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耐寒常绿的树凭借争逐向上比高远笔直地向上 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仗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得最高,伸得最远,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冲击发出声响和谐之声转:同“啭”,鸟婉转地叫不绝(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老鹰到停止,平息处理国家大事看返回 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树枝稀疏互相掩映 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得昏暗;在枝条稀疏的地方,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与朱元思书》文言知识分类整理 一、重点字 水皆缥(piǎo)碧窥(kuī)谷忘反轩邈(miǎo)泠泠(líng)作响 鸢(yuān)飞戾(lì)天嘤嘤(yīng)成韵急湍(tuān)经纶(lún)事务者 横柯(kē)上蔽 二、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 三、古今异义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古义:表约计的数量,上下,左右;今义:或许,允许等) 经纶 ..事务者(古义:筹划;今义:比喻规划、管理国家大事的才能。) 鸢飞戾.天者(古义:至;今义:罪过;乖张。) 四、一词多义 绝天下独绝(极) 猿则百叫无绝(停止) 上负势竞上(向上) 横柯上蔽(在上边) 无直视无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不) 甚急湍甚箭(胜过) 渔人甚异之(非常) 异奇山异水(与众不同) 渔人甚异之(以……为异) 五、词类活用 风烟俱净.(形容词作动词,消散净尽) 任意东西 ..(名词作动词,向东、向西飘) 猛浪若奔(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负势竞上.(名词作动词,向上) 互相轩邈 ..(轩,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争着往远处伸展)横柯上.蔽(名词作状语,在上边) 六、文言句式 省略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船”) 2、互相轩邈(省略主语“高山”) 3、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飞戾天”是“鸢”的后置定语,翻译时应该将其提前。) 七、名句积累 1、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著名的山水小品,是吴均写给好友朱元思(一作宋元思,字玉山,生平不详)的信中的一个片段,被视为骈文中写景的精品。小编今天推荐给大家的是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用。关注网获得更多内容。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变成相同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漂荡,随意的向东或向西漂流。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奇异的山,灵异的水,天下独一无二的。 水都是青白色的,清澈的水千丈也可以看见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可以直接看见,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凶猛的巨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密而绿的树,高山凭依着

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群山竞争着高耸,笔直地向上形成了无数个山峰。泉水飞溅在山石之上,发出清悦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地叫个不停,猿猴长时间地叫个不停。像凶猛的鸟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也就平静下来。那些整天忙于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也可以见到阳光。

《与朱元思书》原文及译文

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tuān)甚箭,猛浪若奔。夹(jiā)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争高直指,千百(bǎi)成峰。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好鸟相鸣,嘤嘤(yīng)成韵。蝉则千转(zhuàn)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yuān)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经纶(lún)世务者,窥(kuī)谷忘反。横柯(kē)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 风和烟都消散了,天和山都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任凭小船随意漂荡。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全部是奇异山水,都是天下独一无二的。水都是淡青色的,千丈之深的地方都能看见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头,也能一直看下去,没有阻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浪涛像飞奔的马。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相向上,竞相向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成千成百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泠泠地发出(清越的)声响。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长久不断的鸣叫,猿猴也不停地叫个不断。(像鹰飞翔鸣叫在天空的人)追逐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向往功名利禄的心;(忙于筹划治理俗世事务的人)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划分: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本文为作者写给朱元思讲述行旅所见的信。吴均(469—520),字叔庠(xiáng)。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其作品收集在《全梁文》《艺文类聚》里。书:信函,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2)从:顺,随。 (3)俱:全,都。 (4)净:消散尽净。

完整版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与朱元思书》知识点归纳 一、作者作品: 选自《异文类聚》,吴均,梁朝文学家。解题:“与”:给予。“书”:信。本文是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吴均,字叔痒,南朝梁代著名的文学家。 二、文体特点: 骈体文,四字句为主,对偶句多。 三、知识点 1.通假字: 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2.古今异义: ①许:古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一百许里;今常用义为应允,或者,可能。 ②戾:至,到达,鸢飞戾天者;今表罪过,乖张。 ③经纶:筹画,治理,经纶世务者;今指政治规律,如“满腹经纶”。 3.一词多义: 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4.词语活用: 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②互相轩邈:轩、邈,形容词作动词,分别指高处和远处,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③任意东西: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或向西,充当省略主语的谓语。 ④凤烟俱净:净,受副词“俱”修饰,胸容词作动词,消净,散净。 ⑤猛浪若奔:奔,动词作名词,充当“若”的宾语。 四、阅读理解: ⒈写登舟纵目总体感受的句子(总写山水之美的句子):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⒉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⒊概括赞叹富春江江景的句子(结构上的总起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⒋写富春江江流清澈的句子及手法: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皆缥碧,千丈见底。直接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侧面描写。 ⒌写江流气势磅礴的句子: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⒍作者从那些方面写水之异?江流清澈;江流气势磅礴。 ⒎写异水的句子: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⒏写奇山的句子并且写出了那些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树),负势竞上(充满生机与活力),互相轩邈(山势高耸),争高直指(充满生机与活力),千百成峰(山势高耸)。 1 ⒐写听觉感受的句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⒑陶冶净化心灵的句子: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⒒作者写奇山都写了那些特点?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

与朱元思书

《与朱元思书》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感受课文描绘的美景,品味隽永而简洁的语言风格。 4.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5.朗读背诵。 6、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掌握本文常用的文言词汇。 2.分析、理解文章每段内容,从而理解全篇。 3.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1、品味文章描写山水的巧妙手法。 2、理解作者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 【知识链接】 骈体文 骈文是一种文体,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盛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韩、柳提倡古文运动之后,骈文渐衰。 骈句是骈体文的句式,也叫骈偶句。两马并驾叫做骈,两人在一起叫做偶,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宫中卫队的行列叫仗,仪仗是两两相对的。骈偶、对仗都是比喻的说法。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直到篇末。骈句一般为四字句和六字句,世称“四六文”。 骈体文句式整齐、对仗工巧、节奏分明、音韵谐美,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感强,使得文章的语言表现出一种整齐美与错综美的和谐统一。 【作者简介】 吴均(469~520年),又作吴筠,字叔庠,吴兴故鄣(现在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时期的文学家、史学家。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深受沈约的称赞[1]。诗文自成一家,长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梁武帝天监初年,为郡主簿。天监六年(506年),被建安王萧伟引为记室。临川王萧宏将他推荐给武帝,很受欣赏。后又被任为奉朝请(一种闲职文官)。欲撰《齐书》,求借齐起居注及群臣行状,武帝不许,于是私撰《齐春秋》,称梁武帝为齐明帝佐命之臣,触犯武帝,书焚,并被免职。不久奉旨撰写《通史》,未及成书即去世。卒于普通元年(520年),时年五十二岁。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与朱元思书》精选练习题及答案

与朱元思书 一、积累整合。 1、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缥.碧()轩.邈()泠泠.() 嘤嘤.()鸢.飞戾天()横柯.() 2、解释下列加点词。 一百许.里()急湍.甚箭()水皆漂.碧()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交映()..()()窥谷忘反.()疏条 3、按原文填空。 1、总领全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点明作者浏览路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4、文中直接体现作者沉湎于山水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思考与探究。 1、作者描绘异水时,抓住了水的什么特点,描绘奇山时,紧扣山的什么特征? 2、本文按什么顺序写景的? 3、找出从视觉和听觉方面写景物的对偶句各一组,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4、文中直接描给急湍、猛浪的形象,使人恍若亲见的句了是什么?它使我们想起了李白的<<朝发白帝城>>中描写江水的哪些句子?

三、课内练习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欲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的词。 横柯.上蔽()窥欲忘反.() 2、将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全文共三段,__段是第一层,为总写,以________一句作为全文的纲领,____段是第二层,为分写,先写“异水”,以_________写水流舒缓处,以________写水流湍急处。再写“奇山”以___、___、__、___等字,将崇山峻岭化静为动,再以__,__,__,__四种声音从听觉写出山间的勃勃生机。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记反”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一、略 二、1、消息:山高树多景美 2、总分的顺序写景先写江水之美,再写异水,最后写近岸群山之美。 3、如:听觉:泉水激石┅┅嘤嘤成韵。 视觉:负势竞上┅┅千百成峰。写出了大自然的美给人以和谐之美,同时也使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

《与朱元思书》的中考集锦 (一)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节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乙】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吴均《与朱元思书》) 19、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四时俱备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B、沉鳞竞跃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C、泠泠作响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D、有时见日胡不见我于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⑴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⑵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1.【甲】文中写到“高峰入云”,【乙】文中具体描写高峰“入”的动态的几个四字短语是:▲。(2分)22.【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19.B 评分标准:3分。 20.⑴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景色了。⑵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的山谷(就)流连忘返。 评分标准:4分。每小题2分。整句意思正确,语言通顺即可。 2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评分标准:2分。只要答对其中两处,即可得满分。若多答“千百成峰”,不扣分;多答其他短语,扣分。 22. 答案要点: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 评分标准:2。每点1分。意对即可。 (二)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负.势竞上()②好.鸟相鸣() 2.下列各句中的“者”与例句中“者”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A.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与朱元思书课文

与朱元思书吴均 原文: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译文:(天空中),江面上的烟雾都消散尽净,天与远山都显现着同样的颜色。 原文: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译文:(我乘船)随江流漂荡,任凭船儿随水漂去。 原文: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译文:从富阳到桐庐,大约一百多里,奇峭的的山奇异的水,是天下独一无二的美景。 原文:水皆缥(piǎo)碧,千丈见底。译文:水都呈青绿色,深深的江水清澈见底。 原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译文:江底游动的鱼儿和细沙碎石,一直看下去毫无障碍。 原文: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译文: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大浪像狂奔的快马。 原文: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译文:夹江两岸的高山上都生长着耐寒常绿的树木; 原文:负势竞上,互相轩邈(miǎo),译文(高山)凭借着山势,竞争着向上,相互比高远。 原文: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群山)互相竞争着高耸笔直的向上,形成千成百无数的山峰。 原文:泉水激石,泠泠(líng)作响;译文: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清越的泉声。 原文: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译文:美丽的百鸟相向和鸣,唱出和谐动听的嘤嘤声。 原文: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蝉儿长时间地叫个不停,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 原文:鸢飞戾(lì)天者,望峰息心; 译文:那些像老鹰飞到天上一样(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望见这里的山峰,追逐名利的心就平静下来; 原文: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那些忙于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原文: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横斜的树枝遮蔽在上面,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原文: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马说韩愈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 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是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到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 8.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1.余幼时即嗜学。 我小时就爱好读书。 2.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含答案及译文)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心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争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注】①挐:撑(船)。②毳(cuì)衣:毛皮的衣服。③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hàng dàng ):天上的白气。④芥:比喻细微,微小。⑤①白:酒杯。1.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1)互相轩邈 (2)窥谷忘反(3)上下一白 (4)及下船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急湍甚箭/人之所欲莫甚于生B.百叫无绝/以为妙绝c.余强饮三大白/项为之 强 D.问其姓氏/其真无马邪3.翻译下列句子。(4分)(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译文:(2)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译文:4.填空和简答。(5分)(1)甲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山水,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乙文中“雾凇沆砀……舟舯中人两三粒而已”几句意境优美。有人依此作T一幅画,请你为这幅画加个标题:。(1分)(3)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艺术手法不同,请简析。(2分)【答案】1.(4分)(1)比高 (2)看到(3)全,部(4)到,等到每空1分。2.(2分)A3.(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还像黄昏一样。(2分,每小句1分)(2)潮中怎么还能有这样的人!(2分)“焉”1分,解释为“哪里”也算对;语义连贯1分。4.(5分)(1)厌弃尘俗,向往自然。(2分)“向往自然”写成“寄情山水”也算对。(2)示例:湖山夜雪(1分)写成“湖中赏雪图”、“雪夜赏西湖”、“湖心亭看雪”等也算对。(3)甲文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乙文文字简练,直接写静。(2分)每点l分。甲文写成“以动衬静”也算对。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在杭州西湖。下了三天大雪,湖中游人全无,连鸟声也都听不见了。这一天天刚刚亮,我划着一只小船,穿着皮袍,带着火炉,一个人去湖心亭欣赏雪景。树挂晶莹,白气弥漫,天、云、山、水,上上下下一片雪白。湖上能见到的影子,只有西湖长堤一道淡淡的痕迹,湖心亭是一片白中的一点,和我的船像一片漂在湖中的草叶,船上的人像两三粒小小的芥子,唯此而已。到了湖心亭上,已经有两个人铺着毡席,对坐在那儿,一个小仆人烧着酒炉,炉上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湖中哪能还有这样赏雪的痴情人!”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就告别。问他们的姓名,原是金陵人在此地作客。我走上自己船的时候,替我驾船的人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先生痴,还有像你一样痴的人。” 文言文比较阅读练习1 21与朱元思书 一、阅读下面两文,完成1—7题。(26分)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