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留学生眼中的中国

朝鲜留学生眼中的中国
朝鲜留学生眼中的中国

由于我与他的频繁交往(他在中国没有朋友、又耐不住寂寞,我一半是为了生意,一半也是与他除了政治国别的差异外也算志同道合,所以我们没法不整日腻在一起),最后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朝鲜的饥荒及国内政情除外),所以我从他那里逐渐了解到了他这个阶层对中国的真实看法。

下面就是此君对中国的真实看法的总结,由于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了解的也比较深入,为了各位能看的更清晰,所以用他的口气与视角呈现,希望读者不要误会。

历史:

朝鲜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中国也曾经是朝鲜的一部分,我们也曾统治过中原,中国历史上的商、鲜卑、高句丽、契丹、金都是朝鲜的血统。没有什么中华文明,只有东亚文明,朝鲜文明也是东亚文明的中坚,你们中国很多历史贡献,其实都是朝鲜人遗留下来的(不一一细数了,在这方面其实北棒子比南棒子过犹不及,各位参看宇宙文化历史科技第一大国,韩国的思密达就应知晓一二了,在这一点上,南北同步),也许再过N多年,这些历史的光荣,又会回到朝鲜的名下,你们只是暂时占有。

抗日战争:

我们的伟大领袖领导朝鲜人民牵制了日本很大军力,70万关东军始终在我们大统帅牵制之下,不然你们即便全民抗战,也早就亡国了,没有朝鲜人民的艰苦付出,就没有你们抗战的胜利,美帝也不会胜利。

解放战争:

我们的大统领金日成帮助你们解放了东北,没有朝鲜的帮助就根本没有四野,也不会有林彪,你们的共和国也根本就不会存在。

抗美援朝(他们叫朝鲜内战):

当时的朝鲜、苏联、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整体,是英雄的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的指挥下,挫败了美帝的疯狂进攻,从而保存了你们,我们才是战争的主体,你们苏联一个出钱一个出人只是辅助,是我们用鲜血保护了你们,我们并不欠你们的,你们应该感谢我们才对。

六七十年代:

是你们背离共产主义的理想,忘记了朝、苏对你们的帮助,你们在修正主义的路上越滑越远,直到完全的背叛。

八九十年代:

你们背叛了共产主义、你们背叛了你们的领袖、你们背叛了盟友(指92中韩建交),你们已经彻头彻尾沦落为美帝国主义的工具,你们已经是资本主义的试验场。

当代(九十年末):

你们中国人道德败坏、腐朽堕落、自大狂妄,你们就处在全面崩溃的前夜,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的

指引下,高举共产主义主题先军大旗,最终会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看法决不是这位朝鲜帅哥的个人看法,而是他综合了他们这个阶层的主流看法,朝鲜的内部宣传,甚至教科书、党史、政府文件都是以上述看法为根据的。

我们的摩擦实际与我们交往的密切是与日俱增的,随着他对中国的真实看法表露的越多,我们之间的仇怨也就越积越多,直到有一天全面爆发,说实话此前为了生意的角度自己还尽量隐忍,直到有一天忍无可忍。

说来可笑,我与他的最后爆发还是从谈论女人开始的。一次酒酣耳热之后,他又开始卖弄他的女人缘了,说实话,当时的确北京有不少女人围着他转,这让他很有成就感,对此其实我也没什么反感的,因为我也是此中之物,但他的口气让我实在无法接受,张嘴中国女人贱,闭嘴中国女人不值钱,我回击他说,你们朝鲜女人很值钱吗?你也就是仗着你长了一副好皮囊,但你敢说你是朝鲜人吗?她们要是知道你是个朝鲜哥们,早就不搭理你了。

这让他十分恼火,他说朝鲜人怎么了?我们好歹没被向资本主义投降,我们没背叛自己的领袖!我说你天天不是在跟我资本主义吗?你天天不是在背叛领袖吗?再说你们的领袖不是资本主义吗?他有

几个老婆?他每天不是花天酒地?没有我们的资本主义,哪会有那么多钱去援助你们?他听后怒不可遏了,猛地摔了酒杯,嘴里又喷出我最反感的“中国-----狗”的骂声,我一跃而起就与他厮打在一起。。。。。说来丢脸,朝鲜人可能从小都经过严格军训,三下五除二我居然就被打倒在地,我们吃饭的是一家中国朝鲜族开的料理,这时候就能看出中国朝鲜族的爱国情结了,尽管他们是一个民族一个血缘、也知道他的背景,但他们闻声后,还是连伙计在老板都义无反顾的冲向了这位朝鲜帅哥。。。。。。结果当晚我们就被公安请去喝茶了,荣幸的是我还被请到国安喝了茶。。。。。

一个星期之后回到了家,家里人送给我一个官称叫------打遍东北亚。上学放假时曾去日本的公司勤工俭学,结果因为中日足球赛,与日本科长打得头破血流;与韩国做生意时又因为抗美援朝的话题与韩国棒子大打出手,今天又与朝鲜帅哥。。。。。。数来数去也就差外蒙没打过了,不过我说外蒙迟早是中国的,所以不需要打。。。。。。呵呵。。。。。我与这位朝鲜帅哥的友谊也就此完结了,我与朝鲜的生意也就此完结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外国人眼中的xx 留学生 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 2011 年中国占世界第一位: 总人数 12.8万,中国留学生带来的花费大概 31 亿美元,随着人数的增加,影响力和出事率也增大。 前几天,有感于加拿大华裔留学生林俊惨案的启发,写了博文: xx 留学生在海外该怎样保护自己? 很多博友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很多人提到,中国留学生在海外是一个弱势群体,同时有些留学生也很难融入当地社会,这其中,有地域文化的差别因素,也有留学生自身的问题。 留学生到了国外,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应,有些人如鱼得水,游刃有余,有些人很不习惯,度日如年。 学业的繁重,生活习惯截然不同,文化难以融合,再加上语言问题,导致有些留学生困在自己中国同学的圈子里,没法融入到美国当地的文化中。 问题到底出在哪?俺高娓娓不是社会学家,也不是专家学者,只是听到一下说法,看到一些报道。 那些中国留学生身边的老外们,是怎么看中国留学生的呢?或许我们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到自己的不足。 看到 yahoo 上一篇报道,讲几点老外关于中国留学生的评价,不完全准确,但很有意思。 评价一: 读书用功,看重成绩,却缺乏创造力 美国学生认为中国学生学习太用功,对考试过于重视,对创造力和独立思考却不注重。只顾埋头学习,却对自己的人生和将来缺乏思考。 有一个老外说,中国学生都是“用功狂”。他们学校的老师有时候会列出一些建议阅读的书目,但经常都是只有中国学生会认真看完的。而且中国学生的总分却还是

比不上外国学生,因为他们不会积极地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 50%。 我有几个教授朋友,他们也和我聊过,说中国学生不太喜欢在课堂讨论不太喜欢发言。 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他们不知道说什么,而是不敢说。网上有一个留学生说: 课堂讨论时,我经常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我身上时,我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评价二: 缺乏幽默感,开不起玩笑

美国人很喜欢聚会,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各种主题,各种玩法,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奇怪的是,很多老美学生,很少邀请中国留学生参加这种聚会。

因为他们担心中国留学生会不习惯他们的玩法。毕竟,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

赶紧背吧!留学生再也不怕跟老外介绍中国时无话可说啦

赶紧背吧!留学生再也不怕跟老外介绍中国时无话可说啦 1.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法: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雄黄酒:Realgar Wine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 States 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昆曲:Kunqu Opera 14.长城:The Great Wall 15.集体舞:Group Dance 16.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红臼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花鼓戏:Flower Drum Song 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中国结:Chinese knotting 22.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 (Soup) 25.越剧:Yue Opera 26.火锅:Hot Pot 27.江南:South Regions of the Yangtze River 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谜语:Riddle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礼节:面子、关系与客气

Chinese courtesies have always been formal to follow strict rules, although sometimes Chinese people seem to be impolite according to Western norms in public places. To well understand Chinese, some concepts should not be ignored: 尽管在西式标准的公共场合下,中国人有时似乎显得不够礼貌。但中国式的礼貌,却有它自己的严格规则。要更好的了解中国,下面的这些概念你就不该忽视: Mianzi (Face) 面子 The idea of shame, usually expressed as "face" could be loosely defined as the "status" or "self-respect" in Chinese and by no means alien to foreigners. It is the worst thing for a Chinese to lose face. Never insult, embarrass, shame, yell at or otherwise demean a person. Since all these actions would risk putting a Chinese in a situation that he might lose face. Neither try to prove someone wrong nor shout at him in public. In order to get a successful effect without letting a Chinese lose face, any criticism should be delivered privately, discreetly and tactfully, or else, just opposite to what you wish. 羞耻这个概念,通常被表达为“面子”。在中文中大致的含义是“地位”或者“自尊”,这和外国人的观念并不相同。在中国,最糟糕的事莫过于失了面子。所以,千万不要对一个人进行侮辱、羞辱或者对其大吼,让其尴尬等。因为这样会让一个中国人感觉到失了面子。千万不要证明某人错了,或者在公共场合对其吼叫。为了能有效的传达意见而不让中国人丢了面子,任何的批评都应该私下传递,而且方式要巧妙而谨慎。否则,你将事与愿违。 Guanxi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关系 Throughout much of Chinese history, the fundamental glue that has held society together is the concept of guanxi,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opl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Chinese to have good relationships. They often regard good social relations as a symbol of personal ability and influence. Someone who has no connections would be despised and is only half-Chinese.

内幕揭秘 中国为何要把一半长白山划给朝鲜中朝关系

内幕揭秘中国为何要把一半长白山划给朝鲜中朝关系 长白山一向被视为满洲民族发迹的“龙脉”之地。由于进入长白山挖参、猎捕之人众多,请政府担心这些活动会断绝龙脉。 1762年始,清政府对东北实施了长达200余年的封禁政策,严禁进入长白山地区,鸭绿江、图们江中朝边境地区成为封禁的重点地区。 后来,由于长期的封禁政策致使东北边疆地广人稀,边备空虚,潜藏着严重的国防危机。特别是清道光之后,由于沙俄等列强的侵略扩张,这种危机日益加重。这给朝鲜边民非法越境进入中国创造了客观条件。 长白山 后来,1860至1870年间,朝鲜北部地区多年遭受严重的自然灾害,民不聊生。许多朝鲜人出于生计,冒禁非法渡鸭绿江、图们江越境,到对岸中国奉天、吉林省垦荒。 之后人数众多,开垦土地越来越多,为清政府带来诸多政治、社会问题。后来,清政府于1867年实行移民实边政策,允许汉人迁移至此,后来在对待朝鲜移民的政策上也有所放松,在其“易服雉发”,准其领照纳租,加入中国国籍的情

况下留在中国。并将此咨文通报朝鲜政府。1882年8月,朝鲜国王要求清廷允许朝鲜“刷还”在中国非法垦居的朝鲜人,清朝允许朝鲜的这一做法。 但后来朝鲜移民朝鲜政府不但未刷还越境边民,反而并以穆克登碑为据,于1883年7月提出土门、豆满并非“一江之名,而为两江”的主张,认为中国延边地区的海兰江为土门江。这一主张,不仅原来的非法流民未被刷还,反而有更多的朝鲜越境民迁移至此。这一举动成为后来“间岛”问题的发端。 1885年6月,朝鲜咨清政府,再次主张土门、豆满两江之说,指称海兰江南本来是中国的延边地区为朝鲜领土,并要求双方勘界。1885年9月30日至11月29日,中朝两国派使共同勘界。但双方意见发生严重分歧:其一、关于江名,中方认为土门、豆满、图们为一江名称之谐音;朝方主张土门、豆满(图们)为两江。其二、关于正源,中方主张红丹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朝方主张红土山水为图们江正源,以此水划界。

朝鲜画家分类

画家级别划分 朝鲜国家美术作品审议委员会根据朝鲜画家画风技法评定的等级有6种,最高一级,最低六级。政府根据对国家贡献的程度对朝鲜画家颁发的授勋分为两种:人民艺术家和功勋艺术家。朝鲜艺术家最高荣誉是“金日成奖”。 朝鲜艺术品成为中国藏家的“潜力股”? 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升温,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眼光投向“成长型”的外国作品。由于投资者对西方艺术品仍有较高的戒心,因此,亚洲国家的艺术品开始在拍市走俏,例如韩国、朝鲜等。 2007年1月份,2006浙江投资收藏大型拍卖会举槌,朝鲜十五位画家的十五幅油画作品首次进入中国国内拍卖市场,而中国也有许多投资收藏者纷纷举牌“探路”。据称,在当时的拍卖中,其中有着朝鲜功勋艺术家称号的金正泰的作品《静静的岸边》以3.5万元的价格成交,《礁石》和《女教师》(见下图)两幅作品也分别以2.5万元和2.3万元的价位落槌,最后共有十幅作品被国内书画藏家收入囊中。 拍卖场上的投资收藏者多是默默坐着,不停地在拍卖图录上,记下每幅作品的每一口价,可见“探路”的成分多一些。但也有投资者认为,朝鲜功勋艺术家所创作的作品与中国的书画精品价格相比,不是很高,很有投资收藏价值。

主办方则认为,这次带着实验性的拍卖情况比想象的要好,表明中国艺术收藏者对朝鲜油画有了一定的认同度,有着很深的市场挖掘潜力,必将成为一项投资小、回报大、升值潜力极高的艺术收藏新热点。 其实,这次拍卖固然在中国收藏界引起关注,但有业内人士指出,朝鲜艺术品的投资价值仍待观察。事实上,近年来,朝鲜画家的作品已经频频在中国亮相。例如,2006年11月,第四届上海理财博览会艺术品投资专馆里展出了朝鲜艺术家创作的油画作品;同年7月,辽宁省大连市曾展出五十多位朝鲜人民艺术家、功勋艺术家的四十多幅朝鲜画和四十多幅油画作品(这是朝鲜在国外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一次美术作品展)。2007年4月,2007中国(杭州)理财博览会之“成长型”艺术作品专场展示与收藏活动也朝鲜白虎会社艺术家之手的油画。 中国媒体对这些展览通常会广为报道,有些报道甚至称这些作品为“新奇玩意”,足见朝鲜艺术的“神秘”。 神秘的朝鲜:画家作画不为钱 与其它国家的画家拼命以画赚钱的行为不一样,朝鲜的艺术家是被国家“养”着的,他们不愁吃穿,艺术成就高的画家还可以享受极高的待遇呢。 7月6日至12日,由中国对外友协与朝鲜文化省松花美术院举办的《朝鲜美术精品展》在中国国际青年交流中心举行。《世界新闻报》7月11日对朝鲜画家进行了一番“揭秘”。 文章称:“朝鲜的大街小巷和田间地头,到处树立着歌颂领袖和社会主义生活的宣传画……对朝鲜画家来说,画领袖宣传画是一项崇高的政治任务,作画前都要精心准备几个月。专门从事领袖宣传画创作的画家,都要经过层层选拔,不但要技巧高超,还要通过严格的政治审查,能够成为专门的领袖画画家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 而朝鲜画领袖宣传画的“头把交椅”要数已经去世的老画家郑英万,由于在领袖画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金正日还专门接见过他,并把能给予朝鲜艺术家的所有荣誉都给了他。有一年郑英万过生日,金正日还派人送去礼物。他在环境渲染和构图上也很有一套,其遗作曾在韩国卖出了十几万美金。 朝鲜文化省美术展览馆馆长崔正爱则透露,朝鲜艺术家的社会地位很高,国家给予他们相当优厚的待遇,专门为他们修建住所,艺术成就比较高的还有专车。此外,他们每年还能收到国家送的礼物,虽然价值不见得昂贵,却是精神上的鼓舞。只要是职业画家,待遇就不会低,因此,画家们积极创作“并不是为了自己赚钱,而是为了国家”。在朝鲜,画家的画作属于国家所有,自己不能任意买卖。当然,由于待遇高,画家也不需要靠卖作品来赚钱。 朝鲜画家的这份“坦然”引起中国部分画家的感慨。《世界新闻报》援引徐悲鸿画院艺术委员会副主任衣惠春的话说:“朝鲜画家作画没有经济利益的驱

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珍宝岛是中苏边境河流乌苏里江中的一个小岛,这个岛及其附近的卡脖子岛和七里沁岛,均位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就是按沙皇俄国强加给中国的《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它应属中国管辖。岛上有中国边防部队巡逻,有中国居民进行生产。 1969年3月2日,苏方派出大批武装军人,分乘四辆装甲车、汽车,从下米海洛夫卡和库列比亚克依内两个方向侵入珍宝岛,开枪开炮,袭击正在执行巡逻任务的中国边防军,打死打伤我战士多名,我边防部队被迫还击。此后,苏联不顾中国政府的多次警告,于3月4日至17日,又出动几十辆坦克、装甲车和大批武装部队入侵珍宝岛,并向中国岸上纵深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再次进行有力反击,将入侵者击退。事件发生后,我国外交部三次向苏联政府提出强烈抗议。3月4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发表题为《打倒新沙皇》社论。全国各地纷纷集会,抗议苏联军队的武装挑衅,支持我国政府的立场。5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发表声明,就中苏边界问题的事实真相和自己的一贯立场,作了申述。提出在肯定以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为基础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和平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对边界上的个别地方作必要的调整。主张和平谈判,反对诉诸武力。并重申:珍宝岛是中国的领土,珍宝岛事件是苏联政府挑起的,有关目前中苏边界的条约是沙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 朝鲜对中国的战略意义 一个稳定、富足的朝鲜,对中国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1、朝鲜是一个天然屏障。朝鲜的稳定,可以使中国的国土更为安全。 2、在美日安保条约下,一个稳定的朝鲜对中国来说更为重要。如果朝鲜政权发生改变,出现一个亲美的政权 ,美国的军事基地就很有可能出现在鸭绿江边。 3、如果朝鲜发生动乱,大批的难民就会涌入我国,影响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4、如果美国进攻朝鲜,中国无论支持还是反对,都是一个两难的选择;不论支持或反对,对我国来说都有损害性。 内容管理 数据加载中... 写博客,参与“我的2008--我记录活动”,赢现金大奖!注册┆登录┆发表文章朝鲜战争及其结果对中国的意义 2007-03-29 14:53:29 大中小 标签:朝鲜战争中国 本文是去年作者投书致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络版的一篇文章,并被早报在网络上发表的文章。-风吹稻田 我是<联合早报>的忠实读者,从97年接触网络,就经常看贵网站,以前只是看时事评论,从未发 表过文章,今天看了署名千秋的文章<抗美援朝战争:谎言和神话的牌坊 >和署名彭谷清的文章<从朝鲜战争的结果看其战争的正义性与必要性>后,想想自己做为中国北京的一名青年有责任说几句: 千秋的整篇文章充满对中国人民和中国政府的污蔑和诽谤,充满对50年前那场朝鲜战争的歪曲 和诋毁,其在文章的一开始就以大陆人士自居,似乎这样以大陆人的身份和经历证明自己的所知所言,才更有可信度和客观性,其实也更具有欺骗性.但其实他是一个在台湾成长对祖国大陆充满敌视的人,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从中国单方面援助看中朝关系走向 「摘要」:中国对朝鲜的援助自从抗美援朝开始,至今仍未断绝。其中包括粮食、药品、资金、技术、国际支持等不同的形式。1961年7月11日,《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同年9月10日起生效。《条约》决定双方根据国际主义原则,进一步加强友好合作,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一方受到武装进攻,另一方立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它援助;双方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行动或措施;发展经济、文化、科技合作,给予经济、技术援助等。将援助朝鲜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了。虽说是友好“互助”,可是从一开始似乎就是中国的单方面援助,而朝鲜则是一味的接受。近几年中朝之间关系不断波动,国内要求取消对朝援助的呼声也很高。中朝两国间的关系将如何发展,本在此浅做探讨。 「关键词」:中国朝鲜单方面援助国际关系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中心,对我国而言有着重要战略地位。朝鲜作为朝鲜半岛的国家之一,与中国山水相连,有着 1300 多公里的陆地边界线,是中国安全和对外战略的要冲。中国与朝鲜一衣带水,两国均有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同时拥有相似的文化背景,皆属于东方文明。朴实、勤奋、自强、自立与和谐相处是东方民族的共同特点。在中朝两国交往的千年历史中,无论是从文化方面还是经济方面中国对朝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近代开始,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共产党关系就密切了起来,并对朝鲜伸出了援手。中国共产党员在建党前夕就接触过朝鲜革命者,毛泽东与何叔衡在湖南长沙与朝鲜革命者共建“中韩互助社”。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1921年到1945年对朝鲜独立运动更是做出了巨大的援助。1926年朝鲜共产党代表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第七次扩大全会讨论中国革命时 说:“朝鲜革命运动得到了中国革命运动最广泛、最积极的支持”。②在1953年的侵朝战争中,中国更是倾力而出,抗美援朝;在成功的将美帝国主义驱逐出朝鲜境内后,中国又在国内困难重重的情况下援助朝鲜战后重建。一直到今天的朝核问题,中国依然坚定不移的站在朝鲜这一边,坚持相信“朝鲜半岛无核化”,③中国对朝鲜的援助情况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但是中朝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因为中国 ① [日] 金正明:《朝鲜独立运动》(二)东京原书房1957年版,第289页。 ② 《共产国际有关中国革命的文献资料》(1919—192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245-247页。 ③ 姜龙范:《朝鲜半岛核问题———朝核问题与中国的战略选择》[J] 东疆学刊,NO.3 Jul .2007。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

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家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

外国人眼中的广州人

外国人眼中的广州人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都不尽相同。与此相类,各地人的性格、气质等也有一定差异。于是一些人喜欢研究各地人的特点,发表了不少“高论”。尤其对“广东人”和“广州人”的特点,社会上流传着不少说法。但由于论者本身的局限(如地域、识见等),有些观点未免存在偏见甚至误导。相比较而言,一些外国人的评价倒更值得重视。这里不妨让我们看看几位外国人对广州人的评价吧——— 1894年,澳大利亚人莫理循揣着向母亲借来的40英镑,在不懂中文的情况下,只身从中国上海溯江而上,穿越中国西南至缅甸,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旅行。他将这次不平凡的经历写进《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一书中,翌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书中写到这年5月3日,他离开云南大理,沿着一条江前行,傍晚在一个“迷人的小村庄合江堡”的客栈投宿。在这里,他碰上一些“从西藏集市返乡的广州人”,便把自己对广州人的了解写了下来: 广州人,从广义来说,中国人指的是广东省人,他们像苏格兰人一样富有创业精神,能迅速适应环境,忍耐性强,节俭,能赚钱,在中国最偏远的地方也能看到他们的身影。他们靠双脚长途跋涉至很远的地方。中国人认为他们最机智……他们的穿着打扮,大大的油纸遮阳伞,以及把货物高高挑在竿子上的习惯,使他们在各地都很显眼。他们总是穿整洁的深蓝色衣服,头剃得干净,脚蹬矮帮鞋,小腿裹着整齐的绑腿。他们风尘仆仆,自视比那些与他

们交易的、不外出做生意的蛮子要高明。他们对我总是既有礼貌又友善,把我看作与他们一样的背井离乡之人。 莫理循所写的,是一百多年前的广州人。而对当今的广州人,有一位叫史密斯的美国人,也作过精要的评价。史密斯1990年就来到中国,在中国的北京、深圳、上海、广州、香港都长期居住过,是个“中国通”,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粤语。由于工作的关系,他经常频繁往来于这5个城市,对这些城市有较深的了解。他心目中广州人是这样的: 这里的市民与上海的市民一样,堪称中国小市民中的代表。但与上海人的极度虚荣和好吹牛相反,广州人虽也斤斤计较,胸无大志,但他们敢于承认,非常低调。而与北京人相反的是,他们重视物质生活(尤其舍得吃)、轻视精神生活(如果旅游不算精神生活)。由于广州人比上海人勤劳和头脑灵活,加上财富积累时间较长,所以生活要比上海人好得多,也比中国大陆除深圳之外的城市居民生活好得多。 还有一位长期在广州居住的菲律宾驻穗总领事馆的总领事,他对广州人的看法是: 广州人总是精力充沛、灵活和欢迎变化。他们有很多困难和忧虑,但是更知道如何用自己的努力去克服。 以上三人虽所处时代不同,来自的国家不同,也无任何关系,但他们对广州人的看法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聪明,务实,勤劳,刻苦,富有不怕困难和勇往直前的创业精神。这些,应该不是虚与委蛇的夸大之词吧。 诚然,社会和人生都是复杂的,要准确地给某个地方人作出评价,是很困难的。关键是在评价时不带个人成见,不以个人好恶恩怨说事。否则,就会像有些评价那样,说好就“一朵花”,说坏就“豆腐渣”;不但有失公道,而且很难服人。这些外国人对广州人的某些缺点尚未提及,但他们的评价不带个人成见,不掺杂个人的好恶恩怨,比较公允正确。这,也正是他们的可贵之处。 的广州文化频道

朝鲜留学生眼中的中国

由于我与他的频繁交往(他在中国没有朋友、又耐不住寂寞,我一半是为了生意,一半也是与他除了政治国别的差异外也算志同道合,所以我们没法不整日腻在一起),最后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朝鲜的饥荒及国内政情除外),所以我从他那里逐渐了解到了他这个阶层对中国的真实看法。 下面就是此君对中国的真实看法的总结,由于接触的比较多所以了解的也比较深入,为了各位能看的更清晰,所以用他的口气与视角呈现,希望读者不要误会。 历史: 朝鲜曾经是中国的一部分,但中国也曾经是朝鲜的一部分,我们也曾统治过中原,中国历史上的商、鲜卑、高句丽、契丹、金都是朝鲜的血统。没有什么中华文明,只有东亚文明,朝鲜文明也是东亚文明的中坚,你们中国很多历史贡献,其实都是朝鲜人遗留下来的(不一一细数了,在这方面其实北棒子比南棒子过犹不及,各位参看宇宙文化历史科技第一大国,韩国的思密达就应知晓一二了,在这一点上,南北同步),也许再过N多年,这些历史的光荣,又会回到朝鲜的名下,你们只是暂时占有。 抗日战争: 我们的伟大领袖领导朝鲜人民牵制了日本很大军力,70万关东军始终在我们大统帅牵制之下,不然你们即便全民抗战,也早就亡国了,没有朝鲜人民的艰苦付出,就没有你们抗战的胜利,美帝也不会胜利。 解放战争: 我们的大统领金日成帮助你们解放了东北,没有朝鲜的帮助就根本没有四野,也不会有林彪,你们的共和国也根本就不会存在。 抗美援朝(他们叫朝鲜内战): 当时的朝鲜、苏联、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整体,是英雄的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的指挥下,挫败了美帝的疯狂进攻,从而保存了你们,我们才是战争的主体,你们苏联一个出钱一个出人只是辅助,是我们用鲜血保护了你们,我们并不欠你们的,你们应该感谢我们才对。 六七十年代: 是你们背离共产主义的理想,忘记了朝、苏对你们的帮助,你们在修正主义的路上越滑越远,直到完全的背叛。 八九十年代: 你们背叛了共产主义、你们背叛了你们的领袖、你们背叛了盟友(指92中韩建交),你们已经彻头彻尾沦落为美帝国主义的工具,你们已经是资本主义的试验场。 当代(九十年末): 你们中国人道德败坏、腐朽堕落、自大狂妄,你们就处在全面崩溃的前夜,朝鲜人民在伟大领袖的

论朝鲜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论朝鲜对我国的战略意义 从朝鲜核问题以来,朝鲜这个国家一直都是世界关注的神秘而又头疼的国家,近日随着朝鲜金正日的逝世,80后金正的上台,还有最近几天世界目光聚集的朝鲜“光明星三号”的四月即将发射,再次将这个亚洲小国推向世界新闻头条。朝鲜半岛,位于亚洲东北部,三面环海,半岛上两个国家的政治现状于1953年才被确定。之前两国曾经为了半岛的统一而爆发波及韩朝两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朝鲜战争。朝鲜半岛自古以来便是兵家的必争之地,半岛内两国的同宗同族性及其因历史原因分开,都使得国际社会在研究半岛未来发展时多关注了一份“统一进程”的可能性。近年来,朝鲜的核试验更是将各国的目光聚焦到东北亚的这个半岛上,只是重点不是在“统一”上,而是在半岛无核化上。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要冲。两国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尽管两国关系经历了60年风风雨雨的考验和历练,但是中国始终如一地立足于两国之间特殊的传统友谊的基点,一直以国家利益为基本准则,坚持全面而可持续的政治外交战略,在中朝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朝鲜的主要贸易伙伴。中朝两国在军事、文化、教育、科技、体育等各个领域也始终保持着较为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双方已签订了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通商航海协定、航空运输协定、领事协定等多项条约和协定,每年都签订教育、科技、体育等部门的交流计划。中国在朝鲜的清津,朝在中国的沈阳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分别设立了总领事馆。中国的辽宁、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市分别同朝鲜的平安北道、咸镜北道、江原道、咸兴市等建立了友好省市关系。 半个世纪以来, 朝核问题始终是影响东北亚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至冷战结束以来, 朝鲜一直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冷战期间的苏中朝同盟对峙美日韩同盟, 随着冷战的结束, 同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 朝鲜失去了中国和苏联的绝对军事保障。与此同时, 美日韩同盟却在继续不断强化, 加上朝鲜国内连年自然灾害, 以及长期存在的粮食难、能源难、外汇难等问题得不到解决, 朝鲜的经济建设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生存与发展面临着极大的挑战。时任朝鲜领导人的金正日根据国内外不断恶化的严峻形势与自身发展的急切需要, 提出了先军治国理念。通过发展核武库, 强调国防建设缓解形势剧变给朝鲜带来的冲击, 以维持国家政治体制的延续和争取更多外援发展本国经济。 自冷战结束以来,美国的战略目标以亚洲为重。这并不难理解。亚洲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中心,并且在以后的数十年里,亚洲的这个中心不会消弱,只会强化。任何时候,战略是跟随着经济中心的。当亚太地区成为经济中心的时候,各国的战略中心也随着转移到了这个地区。美国更不例外。美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它企图称霸世界的野心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美国对中国一直怀有敌对之心,美国企图联合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

老外眼中的中国留学生:幼稚封闭自甘堕落——【转自雅虎】 除了爱做饭、观念传统、读书用功这些老标签,外国学生对他们身边的中国留学生还有怎样的观察?来自世界各地的5名学生,讲述了他们接触到的中国同伴,或许你也能从他们的眼中看出些什么,从而改变些什么。 “中国留学生可被分为三类” 卡罗琳·哈维来自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她说自己和中国学生算是“同在一个屋檐下”——同住的学生公寓楼里有5个中国人,从本科生到博士生一应俱全。“他们大都很友善,和其他国家学生没什么不同。一样爱笑爱闹,喜欢朋友聚会,噢,惟一不同就是他们都特别热衷做菜!”(你的外国朋友是不是也在尝过你做的菜后,边点头边说:“Good,Good”?)她笑道,“他们真的特别厉害,每顿饭要做好几盘菜,不像我,用一个盘子就解决了。” 在卡罗琳眼中,中国留学生也要细分成至少3类:愿意接受并尝试融入西方社会的;有些抵触但仍努力改变的;彻底将自己隔绝在一个小团体里的。她说,同住的中国学生中有些非常西化,听英国乐队,开寝室派对和外国学生交朋友。但有些就很封闭,从来不参加集体活动,整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卡罗琳认为这和他们出国前的经历有关:“比如那个很少和大家交流的男生,应该是第一次出国还不适应国外环境,加上语言障碍,就干脆把自己给封闭起来。” 说到适应新环境,她无奈地讲述了全楼最严重的“中印危机”:一个中国女生每次都会在冰箱和橱柜里囤积很多食物,导致其他楼友没地方存放食品。一个印度女生对此就特别有意见,经常抗议性地把中国女生的东西直接拿出来丢在外面。“这多幼稚啊,就像小孩子闹脾气。”卡罗琳叹了口气说道,“基本每次都是我去调停,感觉自己跟联合国中印关系大使似的。” “我不敢邀请中国学生” 艾柯·范·格罗宁根来自荷兰第二大城市乌特勒支,现就读于英国威尔士大学。奔放热情的性格让他的朋友成群,其中也不乏中国学生。在他看来,中国学生普遍家教严格。他对某次去一个中国朋友家做客的经历,印象特别深刻:“他家真是一尘不染,进门脱了鞋还要整整齐齐地摆放好,我坐在客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都不敢大声说话了。” 家庭管教严格的另一个表现就是课业勤奋。在艾柯看来,中国学生几乎就是“用功狂”的代名词。“我们班有两个中国女生,每次老师开出的长长一张书单,能认真看完的,大概全班也就只有她俩吧。”他感慨道,“不过,总分却还是我更高,因为她们从不参加课堂讨论,那也占分数的50%呢。”(这几乎已经成为一种思维定式:中国学生不喜欢讨论不喜欢发言。你是否也曾经知道问题答案或有个不错的点子,但憋死也不举手说,当老师把目光转移到你身上时,你却或装痴呆状,或做羞涩状,等到老师把这个话题结束了,才后悔刚才没说两句露露脸儿。) 爱热闹的艾柯经常在自己或朋友家开办各种派对,其中免不了喝酒和整人逗趣的小游戏。但他一般不敢邀请中国学生,尤其中国女生,“我担心他们会不习惯我们的玩法。毕竟,我交谈过的大多数中国学生思想还是非常保守。”艾柯曾尝试邀请一个在他看来言谈举止都相当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变化

外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经历了怎样变化 10级汉语言文学一班张梨学号10650142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国家、民族、文化,而且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的人也千差万别,要说清楚中国在外国人眼中的形象的确十分困难。不过,总体而言,中国形象总是有一些关键的点,它们是整个国家形象的关键部分,它们直接影响中国的发展和国际地位。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关键的点描述出来,也就差不多呈现了一个大致的中国国家形象了。这些关键点,也是构成国家形象的维度。具体而言,这些中国形象的关键点存在于中国自近代以来纵向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也体现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不同领域的横向维度。 西方看中国形象总得经历了一个从“乌托邦”到“意识形态”的过程。自《马可?波罗行纪》,中国就受到了西方人的景仰。当时西方社会正处于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时期,当时整个西方物质匮乏,贫穷落后,王权衰微,社会动荡不安,而当时的元朝富强、繁荣,但是有很多西方的商人和传教士来到中国,然后写游记等作品来写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其作品中不乏有很多夸张和虚构成分,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马可·波罗游记》,那时候的中国是一个由马可·波罗在他游记中创造的“真实乌托邦”形象,也正是马可·波罗的描绘,使西方人对中国充满无限想象。其中最突出的主题就是财富和强大有力的君权,这是贫穷、动荡的西方人最为向往和羡慕的。因而当时的中国在西方人眼里是典型的“乌托邦”形象。 18世纪70年代之前,欧洲对于中国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正

面的,但是少数作家的创作中,中国形象却与社会集体想象物相反的。如孟德斯鸠《法的精神》总体上把中国政府看成专制的;卢梭在《论科学与艺术》中嘲讽中国人缺乏“斗争精神”;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续编》等作品中把中国人描述为贫困、奸诈、愚昧而又自以为是。再如18世纪70年代之后,欧洲对于中国人的社会集体想象物主要是负面的,但是普希金的诗歌中却对“中国花园”、“中国长城”和“中国人”充满赞美之情。 而到了17世纪启蒙运动时代,中国和乌托邦形象只是为了批判本国的现状,中国的乌托邦现实假的乌托邦形象。1250年到1750年前后,西方塑造的中国形象是乌托邦的,肯定和美化的成分多,这是由这一个时期西方文化的需要所决定的。处于现代性萌发阶段的西方文化更多的是关心异己世界的超越性和批判性价值,而一个完美的世界可是使西方文化超越自身和改造自身。启蒙运动使中国形象向负面转化,中国形象中否定性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是中国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他者”出现,不是要昭示西方文化的缺憾,而是要印证西方文化的完美和优越。 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形象就全面变成了“乌托邦的意识形态”,完全是负面的,1966年文革时期的中国唯一一次成为西方人眼中的真正乌托邦,1968年西欧发生大规模的学生运动时,学生们非常重视中国。他们认为只有中国才有真正的人道,并视中国为一种不满现实的理想主义情怀,从而想象出一个具有“真正的人道”的中国,而这显然并不符合中国当时的历史事实。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中国与朝鲜的关系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中朝自古以来就是唇齿相依的友好邻邦。5世纪以前,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的交往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周秦时期与箕氏朝鲜的交往,两汉时期与卫氏朝鲜的交往和“汉四郡”的设置,魏晋南北朝时期与朝鲜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间的交往。其中箕氏入朝鲜的传说,“汉四郡”时期创立的光辉灿烂的乐浪汉文化及其对“三韩”的影响,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与中国魏晋南北朝各政权展开的政治外交,无疑是这一时期中国与朝鲜半岛国家交往的重要事件。 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后,朝鲜半岛人民开始了长达30多年的独立复国运动有的学者将其称为韩国独立运动。“朝鲜”与“韩国”是同一个国家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不同称谓,在二战结束前并无特别政治意义。在日本殖民统治时期,朝鲜半岛的爱国者们纷纷组成政党和武装团体进行反日斗争。他们的名称有的冠以“大韩”,有的称为“朝鲜”。所以,在1910年至1945年8月,“朝鲜”与“韩国”的两种称谓是混用的。朝鲜半岛分裂后,朝鲜、韩国分别与北方、南方两个政权相对应,具有特定意义。。由于日本殖民统治者防范严密,以及地理上和中国邻近等原因,朝鲜民族主义者和爱国志士长期把中国作为独立复国运动的基地。 1919年4月10日,朝鲜独立党人在上海建立韩国临时政府,领导国内及海外的独立运动。上海在朝鲜半岛独立运动史上具有重要地位,1945年9月,韩国临时政府领导人金九在即将凯旋归国之际把上海称为“韩国独立运动的海外发祥地”。参见石源华:《韩国独立运动与中国(1919~1945)》,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第590页。当时的中国也是遭受列强侵略奴役的国家,中国人民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并在为自己的民族独立进行奋斗。共同的命运遭遇把中朝两国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两国人民相互支持,并肩作战,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对朝鲜人民的支援,除对朝鲜国内人民反日斗争的积极声援外,主要表现在对中国境内朝鲜革命者反日独立运动的支持。同样,朝鲜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支持,也表现在中国境内的朝鲜革命者对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支持,甚至许多朝鲜独立运动人士直接参与到中国的革命队伍中来。在这一时期,中国朝野各政党、政治集团对朝鲜独立复国运动的政策成为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两国自身历史演变过程相关联,中国与朝鲜独立运动的关系呈现出了阶段性特征。 第一阶段,从1919年朝鲜的“三·一”运动到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朝鲜独立运动成为中日外交交涉的主要内容,当权的北洋政府与国民政府均不愿开罪于日本,对在华的朝鲜独立运动进行压制。与之相反,孙中山领导的南方护法政府以及中国共产党虽然不是执政当局,但仍给予朝鲜独立运动力所能及的支持。第二阶段,从“九·一八”事变到1937年的“七七”事变,在国难当头,日本对华侵略扩张企图昭然若揭之时,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都对朝鲜的独立运动进行了或明或暗的支持。第三阶段,从“七七”事变到1945年日本投降,随着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朝鲜独立运动通力合作,共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