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镁和铝的性质

高中化学镁和铝的性质
高中化学镁和铝的性质

金属的物理性质镁和铝的性质核心知识

要点提示

一、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性质

[注意]合金的熔点、沸点比各成份的熔、沸点都低。

二、镁和铝的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碳的化学性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 【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 2.药品: 氧化铜、木炭、澄清石灰水 【教学方法】: ①阅读法;②总结归纳法;③演译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几种常见的碳单质,它们的物理性质各不相同,(多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碳单质的不同用途及性质,请学生用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1.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游离态和化合态。 (1)钠镁铝只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钠元素的主要存在形式是氯化钠,镁元素的存在形式有菱镁矿,铝元素的存在形式有铝土矿。 (2)铁元素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的陨铁和化合态的铁矿石。 2.金属单质的用途: (1)利用钠元素的特征焰色(黄色)制高压钠灯,高压钠灯的透雾力强,可以做航标灯;利用钠单质的熔点低,钠钾合金常温下呈液态,做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利用钠单质制备过氧化钠,利用钠单质还原熔融态的四氯化钛制备金属钛。 (2)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用来做照明弹。 (3)利用铝的良好导电性,做导线。利用铝块和铝粉的颜色都是银白色,铝粉制成银粉(白色涂料)。 3.金属化合物的用途: (1)过氧化钠做漂白剂,过氧化钠做水下作业、坑道下作业的供氧剂;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做食品添加剂;氯化钠做为制备单质钠和氯气的原料,氯化钠做为制备氢氧化钠、氢气、氯气的原料。 (2)氧化镁的熔点高,做耐高温的材料:耐火管、耐火坩埚、耐高温的实验仪器。 (3)明矾做净水剂。 4.金属的分类: (1)根据冶金工业标准分类:铁(铬、锰)为黑色金属,其余金属(钠镁铝等)为有色金属。 (2)根据密度分类:密度大于4.5g/cm3的金属是重金属:如铁、铜、铅、钡,密度小于4.5g/cm3的金属是轻金属:如钠、镁、铝。 5.氧化物的分类:二元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并且氧元素呈负二价的化合物是氧化物。 (1)氧化物(根据氧化物中非氧元素的种类)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 (3)非金属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习题含解析

课后跟踪训练(七) [基础巩固练] 1.(2019·河南洛阳统考)下列工业生产的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粗铜精炼B.海水提镁 C.工业制铝D.海水制粗盐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制取铜、镁、铝和粗盐的原理。粗铜精炼是利用电解原理,铜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海水提镁是先从海水中得到氯化镁,再电解熔融氯化镁制取镁,电解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工业上电解熔融氧化铝冶炼铝,电解时有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涉及氧化还原反应,C错误;海水蒸发结晶得到粗盐,没有元素化合价改变,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 D 2.(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中)下列有关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B.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用砂纸仔细打磨过的铝箔在酒精灯上加热,会发现熔化后的液态铝滴落下来,因为金属铝的熔点较低 C.常温下,把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放入浓硝酸中,产生红棕色气体 D.把氯化铝溶液滴入浓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解析]Al2O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A项正确;铝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氧化铝,氧化铝的熔点较高,所以内部熔化的铝不会滴落,B项错误;常温下,铝遇浓硝酸钝化,看不到红棕色气体,C项错误;氯化铝量少,氢氧化钠量多,二者反应生成NaAlO2,得不到沉淀,D项错误。 [答案] A 3.(2020·天津联考)铝是一种很重要的金属,可以发生一系列反应制备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①又称铝热反应,常用于野外焊接铁轨 B.利用②③反应都能产生氢气,产生等量氢气消耗Al的质量相等且转移电子数也相等 C.常用反应⑥制备Al(OH)3,方法是向Al2(SO4)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恰好完全沉淀 D.工业上常用反应⑦制备金属铝,制备过程中常加入冰晶石以降低Al2O3的熔点 [解析]金属铝和一些金属的氧化物如氧化铁在高温下的置换反应称为铝热反应,生成的铁是液态,可以用来焊接钢轨,故A正确;Al与强碱、强酸反应都产生+3价铝元素,即转移的电子数相等,生成的H2物质的量也相等,B 正确;制备Al(OH)3最好用氨水而不是NaOH溶液,因为Al(OH)3溶于过量的NaOH溶液,C错误;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的氧化铝的方法来制取金属铝,为了降低氧化铝的熔点,可以加入冰晶石来降低其熔点,故D正确。 [答案] C 4.(2020·河北辛集一中联考)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盛有NH4Cl溶液的试管中,有大量气泡产生。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该同学做了以下实验并观察到相关现象,由此得出的结论不合理的是() 选项实验及现象结论 A 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变 蓝 反应中有NH3产生 B 收集产生的气体并点燃,火焰呈淡蓝色反应中有H2产生 C 收集气体的同时测得溶液的pH为8.6 弱碱性溶液中Mg也可被氧化 D 将光亮的镁条放入pH为8.6的NaHCO3溶 液中,有气泡产生 弱碱性溶液中OH-氧化了 Mg [解析]NH4Cl溶液中,NH+4水解使溶液显酸性,活泼金属镁与H+

教案《碳的化学性质》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二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 2.学科:化学 3.课时:1课时 二.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第 2 课时二碳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 三.教材分析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共分2个课时,第1课时上第一部分一.碳的单质,本教案是第2课时,教材内容是二. 碳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学习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本节课要充分运用学生已学知识进行新 知识的学习,已增长学生的知识链、能力链,并联系实际生活、联系科学研究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新思维。碳与氧化铜反应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通过实

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实验时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两个问题,澄清石灰水发生了 什么变化,试管里的粉末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实验现象,由学生自己分析碳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什么 物质,教师加以指导,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分析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引出还 原反应,说明碳有还原性。 四. 教学方法及教学思路 主要教学法①谈话法;②总结归纳法;③阅读法;④实验观察法。 教学思路由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碳的几种单质的物理性质不一样,但碳原子的核外电子 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引入碳的化学性质。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可用于绘制字画。如果温度升高,在点燃的条件下,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 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碳的还原性决定了 它可用于冶金工业。最后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和用途。 五.教学过程 引入:我们上一节课学习了碳的几种单质,知道由于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决定了它们的 物理性质不一样,但他们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列方式相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今天我们就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板书:二碳的化学性质 由于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不易得失电子,决定了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即具有稳定性,板书: 1.稳定性(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绘制字画欣赏课件我国古代用墨汁书写、绘制字画,可保存几百年不退色,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 水份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 过渡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又怎样呢?请大家在课本107页的方框中写出木炭在氧气中充 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O2CO2(燃烧充分)。回忆一下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在点燃的条件下, 碳能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说明碳具有可燃性。 板书:2、可燃性,可作燃料。 讲解:如果氧气少,燃烧不充分,会产生有毒的CO气体,写出木炭在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的化学 方程式。2C+O22CO(燃烧不充分)冬天烧煤烤火时一定要注意通风透气。 高温下,碳还可与某些氧化物发生反应,把氧化物还原成单质。如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看课件,说 反应现象:(1)黑色粉末变红色(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提问: 试管为什么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凝结的水流到热的试管底部使之炸裂。)火焰上罩网罩的作用是什么?(用网罩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7讲: 铝及其化合物(学生版)

点燃 铝及其化合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掌握铝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关性质及相关反应 知识点一. 铝单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硬度和密度小,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和延展性。在空气中具有很好的 耐腐蚀性。 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A 、2Al+3Cl 2====2AlCl 3 B 、铝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在氧气中点燃剧烈燃烧。 4Al+3O 2 ========= 2Al 2O 3 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并牢固地覆盖在铝表面,阻止了内部的铝与空气接触。 (2)与盐溶液反应:2Al+3CuSO 4 =3Cu+Al 2(SO 4)3 (3)与某些氧化物反应—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2Fe + Al 2O 3 铝热剂是Al 和 Fe 2O 3 (4)与沸水微弱反应:2Al+6H 2O Δ 2Al (OH )3 + 3H 2↑ (5)与酸反应::2Al+6HCl ====== 2AlCl 3+H2↑ 2Al+3H 2SO 4 ====== Al 2(SO 4)3+ 3H2↑

注意:铝在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中钝化。 某些金属在常温下遇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浓硝酸时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阻止内部金属进一步发生反应,这种现象称为钝化。 (6)与碱反应:2Al+2NaOH+2H2O=2NaAlO2+3H2↑反应的实质:分两步进行: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失6e— ①2Al+6H2O ====== 2Al(OH)3 + 3H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得6e— ②Al(OH)3+NaOH ======== NaAlO2+2H2O 失2×3 e— 2Al+6H2O+2NaOH = 2NaAlO2+3H2↑+4H2O 得6×e— 知识点二. 铝的重要化合物 1. 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高(2054℃)、不溶于水,不与水化合。常作耐火材料。 刚玉的主要成分是Al2O3,其中把含少量铬元素的刚玉称为红宝石;含少量的铁和钛 元素的刚玉称为蓝宝石。 (2)化学性质: ①电解熔融的氧化铝制备单质铝但由于氧化铝的熔点很高,故在氧化铝中添加冰晶石(Na3AlF6)降低其熔点。 电解 2Al2O3 ========= 2Al + 3 O2↑ ②与酸反应:Al2O3+6HCl=AlCl3+3H2O ③与碱反应:Al2O3+2NaOH=2NaAlO2+H2O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两性氧化物 2. 氢氧化铝(Al(OH)3) (1)物理性质:氢氧化铝是白色胶状物质,不溶于水,有强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悬浮物和各种色素。 (2)化学性质:①不稳定性:氢氧化铝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2Al(OH)3Δ Al2O3+2H2O 这是工业上制取纯净氧化铝的方法。

高中化学-铝及铝合金导学案

高中化学-铝及铝合金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铝的性质,掌握铝的化学性质。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铝合金含义及特性;铝及铝的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变关系。 【重点难点】 重点:铝的化学性质及应用 难点:铝与强碱的反应、铝的钝化 【导学流程】 一、自主预习 1、铝的物理性质: 铝是色的金属,密度 ,属于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 2、铝可制成各种合金,铝合金的优点 铝合金主要用于 3、铝的化学性质:铝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化合价,表现出性。 (1)活泼金属的通性(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与S、Cl 2、O 2 等非金属单质反应: ②与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的反应: ③与硫酸铜等某些盐溶液的反应:(2)特性:

①与NaOH等强碱反应 ②与氧化铁等发生铝热反应 ③钝化: 二、合作探究 1、钝化: 浓硫酸、浓硝酸可贮存在铝制容器中,说明铝与浓硝酸、浓硫酸不发生反应,该观点对吗? 2、合金:一种金属与另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常见的合金有 3、铝与强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铝与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结论:铝是一种的金属。 4、铝热反应: (1)铝热反应是反应(“吸热”或“放热”);实验中用到了镁条和氯酸钾,其作用分别是。 三、典型例题 【典例1】不宜用铝热法冶炼的金属是:

A.镁B.铁C.铬 D.钨 【典例2】将铝及铝合金的应用与性质用短线相连: 铝制炊具、热交换器良好的导电性 制作导线、电缆良好的导热性 飞机制造密度小 用作包装良好的延展性 房屋门窗强度大、抗腐蚀能力强 建筑外墙装饰强还原性且反应放出大量热 焊接钢轨外观好 汽车车轮骨架反射性好 【典例3】Array 四、当堂检测 1、正误判断: (1)铝元素在人体内积累可导致脑损伤,所以在制炊具、净水、制电线等方面要加以控制。(2)铝热反应常用于制取某些金属、焊接钢轨,因为铝在反应中易得电子表现出强还原性。 (3)铝在空气中表现出良好的抗腐蚀性,是因为其表面牢固地覆盖着一层致密的氧化膜,

高中化学:铝与铝合金学案

高中化学:铝与铝合金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的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分析、解释 有关实验现象,设计制备、分离、检验等简单任务的方案.2.了解Al、Al 2O 3 、Al(OH) 3 的主要 性质和用途. 一、铝与铝合金 1.铝的存在 铝在地壳中的含量仅次于□01氧和□02硅,居第三位.在自然界中铝元素以□03化合态存在. 2.铝的性质 (1)物理性质:□04银白色固体,质□05软,密度□06小,导电性仅次于 □07银和□08铜. (2)化学性质 ①铝与非金属的反应 铝与O 2反应: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094Al+3O2===== 点燃 2Al 2 O 3 . 该反应的现象为:□10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 ②铝与酸的反应 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等反应,离子方程式为□112Al+6H+ ===2Al3++3H 2 ↑. 与氧化性酸:如Al常温下遇冷的浓硫酸、浓硝酸会发生□12钝化. ③铝与强碱溶液反应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32Al+2NaOH+ 6H 2O===2Na[Al(OH) 4 ]+3H 2 ↑,离子方程式:□142Al+2OH-+ 6H 2O===2[Al(OH) 4 ]-+3H 2 ↑.

④铝热反应 Al在高温下与Fe 2O 3 反应的方程式为□152Al+Fe2O3===== 高温 2Fe+Al 2 O 3 .该反应常用于□16焊接 钢轨、冶炼难熔的金属等. 3.铝合金及其制品 (1)形成:铝中加入其他元素(如铜、镁、硅、锌、锂等)熔合而形成铝合金. (2)性能:密度□17小、强度□18高、塑性□19好、易于成型、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 二、铝的重要化合物 1.氢氧化铝[Al(OH) 3 ]——两性氢氧化物 (1)物理性质 ①色态:□01白色胶状固体物质. ②溶解性:几乎□02不溶于水. (2)实验室制备 ①试剂:常用Al 2(SO 4 ) 3 溶液(或AlCl 3 溶液)与□03氨水反应制取氢氧化铝. ②现象:生成□04白色沉淀,加过量氨水,沉淀不溶解. ③化学方程式:□05AlCl3+3NH3·H2O===Al(OH)3↓+3NH4Cl. ④离子方程式:□06Al3++3NH3·H2O===Al(OH)3↓+3NH+4. (3)化学性质 两性氢氧化物:既能与□09强酸反应,又能与□10强碱反应的氢氧化物. (4)用途 ①能□11凝聚水中的悬浮物并能吸附色素,可用来净水.

镁和铝

铝及其化合物练习题 1.你取两份一定质量的铝粉,将第一份铝粉加入足量的浓烧碱液;将第二份铝粉加入足量的盐酸,反应后得到的H2 质量相同,则两份铝粉的质量比为( )。A.1:1 B.1:2 C.2:1 D.3:2 2.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Cl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是( ) ①NaHCO3 ②Al2O3 ③Al(OH)3④Al A.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全部 3.将少量的金属钠投入到过量的A1C13溶液中,产生的现象是( )。 A.只有气体产生 B.生成白色沉淀 C.生成无色透明溶液 D.产生气体和白色沉淀 4.在相同条件下,将镁、铝分别投入到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H2SO4中,反应结束后,两溶液的质量仍然相等,则镁、 铝的关系是( )。 A.质量比为1:1 B.物质的量比为1:1 C.质量比为12:9 D.质量比为32:33 5.限用一种试剂可区别Na2S、Na2CO3、AgNO3、NaAlO2、Na2SO4五种溶液,应选用( )。 A,烧碱溶液 B.盐酸 C.氨水 D.氯化钡溶液 10.将一个用金属铝做的易拉罐内充满CO2,然后往罐内 6.氢氧化铝可作为治疗某种胃病的内服药,这是利用了氢氧化铝的哪个性质( ) A. 酸性 B. 碱性 C. 两性 D. 氧化性 7、以氧化铝为原料制取氢氧化铝,最好的方法是() A. 将氧化铝溶于水 B. 将氧化铝先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氨水 C. 将氧化铝溶于盐酸中,之后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D. 将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之后滴加盐酸 8、用铝箔包着2.3g金属钠,放入50ml水中,放出的H2体积(标准状况)是() A.等于2.24L B.等于1.12L C.大于1.12L D.小于1.12L 9、除去Fe粉中少量Al粉杂质的试剂是,离子方程式为。 10. 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 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 Cl-、SO42-、Na+、K+ B. K+、CO32-、Na+、NO3- C. HCO3-、Na+、NO3-、K+ D. NO3-、Ba2+、Cl-、Cu2+ 11、要从Al2(SO4)3溶液中制得Al(OH)3,最好的方法是( B )。 A. 加入NaOH溶液 B. 加入氨水 C. 加入Ba(OH)2溶液 D. 加入石灰水 12、将金属钠投入Al2(SO4)3溶液中,下列有关叙述一定正确的是( D )。 A. 有气体生成,最后一定有白色沉淀 B. 一定无气体生成 C. 溶液最后澄清且有气体放出 D. 一定有气体生成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 高中化学必修一铝知识点Ⅰ、铝①物理性质:银白色,较软的固体,导电、导热,延展性②化学性质:Al—3e-==Al3+a、与非金属:4Al+3O2==2Al2O3,2Al+3S==Al2S3,2Al+3Cl2==2AlCl3b、与酸:2Al+6HCl==2AlCl3+3H2↑,2Al+3H2SO4==Al2(SO4)3+3H2↑常温常压下,铝遇浓硫酸或浓硝酸会发生钝化,所以可用铝制容器盛装浓硫酸或浓硝酸c、与强碱:2Al+2NaOH+2H2O==2NaAlO2(偏铝酸钠)+3H2↑ (2Al+2OH-+2H2O==2AlO2-+3H2↑)大多数金属不与碱反应,但铝却可以d、铝热反应:2Al+Fe2O3===2Fe+Al2O3,铝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还原一些金属氧化物Ⅱ、铝的化合物①Al2O3(典型的两性氧化物)a、与酸:Al2O3+6H+==2Al3++3H2O b、与碱:Al2O3+2OH-==2AlO2-+H2O②Al(OH)3(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白色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具有吸附作用a、实验室制备:AlCl3+3NH3?H2O==Al(OH)3↓+3NH4Cl,Al3++3NH3?H2O==Al(OH)3↓+3NH4+b、与酸、碱反应:与酸Al(OH)3+3H+==Al3++3H2O 与碱Al(OH)3+OH-==AlO2-+2H2O③KAl(SO4)2(硫酸铝钾)KAl(SO4)2?12H2O,十二水和硫酸铝钾,俗名:明矾KAl(SO4)2==K++Al3++2SO42-,Al3+会水解:Al3++3H2O Al(OH)3+3H+因为Al(OH)3具有很强的吸附型,所以明矾可以做净水剂铝及其化合物的重要知识点 1.铝与盐酸:2AL+6HCL=2ALCL3+3H2 气体2.铝与硫酸:2AL+3H2SO4=AL2(SO4)3+3H2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 Ⅰ.课标要求 1.通过海水制镁的事例了解镁及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镁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镁铝及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 Ⅲ.教材精讲 一.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所以镁、 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2Mg+O 22MgO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 3O 22Al2O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Mg+ Cl 2MgCl2 2Al+ 3Cl 22AlCl3 2Al+ 3S Al2S3 (用于工业制备)Mg+ S MgS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2Mg+O 22MgO 3Mg+N 2Mg3N22Mg+CO 22MgO+C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2O反应

Mg、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Mg+2H 2O(沸水)Mg(OH)2+H2↑2A1+6H2O2A1(OH)3+3H2↑ 3.与酸反应置换出H2 Mg、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2,其中铝在冷浓H2SO4,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 22MgO+C [特别提醒]:“CO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Ca、Na、Mg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2Al+ Fe2O32Fe+ Al2O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Cr、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2O3、FeO、Fe3O4、Cr2O3、V2O5、MnO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2O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5.与碱反应 镁不与碱反应,铝与碱液反应:2Al+2NaOH+6H 2O2NaAlO2+4H2O+3H2↑ 简写:2Al+2NaOH+2H 2O2NaAlO2+3H2↑ 二.氢氧化铝 1.物理性质:A l(O H)3是几乎不溶于水的白色胶状固体,具有吸附性。 2.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第1单元课时3 铝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掌握铝与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铝的钝化。 三、设计思路: 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所以本节内容的设计紧紧抓住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首先根据常见的铝制品和铝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归纳出铝的物质性质,再利用铝制品和铁制品的腐蚀程度不同、铝锅能否经常用金属清洁球或煤渣擦亮、铝桶能否放酸液等生活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理性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铝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ppt2) (图1)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建材等部门,是轻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合金。 (图2)这是一架播音747飞机, 铝合金是飞机的主要用材,用量占70%~80%,其中仅铝合金铆钉一项就有40~150万个,用铝约22吨,据预测,2010年全球航空航天铝材的消费量可达6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5%。 (图3)这是一款新型轿车,在广告中的卖点是“宽敞的空间”和“全铝合金引擎”。 1991-1999年铝及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翻了一番,预计到2005年还将再翻一番。预计2005年美国汽车用铝及铝合金将超过130kg/辆,西欧将达到119kg/辆。 【提问】请大家思考下日常生活中铝还有什么应用?(ppt3)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些物理性质?【板书】一、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ppt4) 飞机制造----铝的密度小 用作导线----良好的导电性 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用作包装----良好的延展性

镁和铝

镁和铝 1.复习重点 1.镁和铝单质的化学性质; 2。镁和铝的重要化合物的化学性质。 3.重点是Al2O3、Al(OH)3的两性。 2.难点聚焦 1.金属的晶体结构: 金属具有一些共同性质,是由它们的原子结构和晶体结构的相似性决定的。金属的价电子较少,容易失去价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这些释出的价电子,不在属于那个或那几个指定的金属离子,而是整体金属的“集体财富”。它们在整个晶体内自由移动,人称“自由电子”。有人描述金属晶体内的实际情况是“金属离子沉浸在自由电子的海洋中”。换言之,是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使许多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晶体。 但是金属晶体中的“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电性作用”有相对强弱之分。一般来说,价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小,“作用”愈强,其熔沸点相对较高,密度、硬度也相对较大。 例如:同一主族金属元素的原子,价电子数目相同,从上到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减弱,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降低,硬度逐渐减小。如:碱金属熔点钠比钾高,硬度钠比钾大。 同一周期金属元素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原子序数的递增,价电子数增多,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的作用逐渐增强。因此它们的熔点逐渐升高,硬度逐渐增大。如:按钠、镁、铝的顺序熔点依次升高,硬度逐渐增大。 2.金属的物理特性及解释 (1)金属都是电的良导体,通常情况下,自由电子在金属晶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在金属内部作无规则的热运动,当金属的两端存在电势差的时候,在电场力的作用下,这些自由电子便作定向的移动,酷似人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人流”一样,电子的定向移动也便成了电流。 (2)在金属晶体内,自由电子运动时与金属离子相碰撞,引起两者的能量交换,致使整块金属达到了同样的温度,这是金属导热的原因。 大多数金属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是由于这两种性质都与自由电子有关,所以善

高一化学铁铝钠化合物性质综合练习(附答案)

高一化学铁铝钠化合物性质综合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转化不是全部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 A.Na→NaOH→Na 2CO 3→NaCl B.Mg→MgCl 2→Mg(OH)2→MgSO 4 C.Al→Al 2O 3→Al(OH)3→AlCl 3 D.Fe→FeCl 2→Fe(OH)2→Fe(OH)3 2.工业上以铝土矿(主要成分为23Al O ,含23Fe O 杂质)为原料冶炼铝的工艺流程如下: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试剂X 可以是氢氧化钠溶液,也可以是盐酸 B.反应①过滤后所得沉淀为氢氧化铁 C.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22233NaAlO +CO +2H O =Al OH NaHCO ↓+ D.图中所有反应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3.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分析下表数据,不能形成合金的是( ) 金属 Na Cu Al Fe 熔点/℃ 97.8 1083 660 1535 沸点 883 2567 2467 2750 C.Fe 和Cu D.Al 和Na 4.某一固体物质可能由NaOH 、3AlCl 、2MgCl 中的几种组成,取一定量该固体物质溶于水,有沉淀产生,在所得悬浊液中逐滴加入5-1mol L ?的盐酸,如图表示沉淀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的体积的变化情况,则图中a 等于( ) A.70 B.100 C.120 D.130 5.茶叶中铁元素的检验可经过以下四个步骤完成:将茶叶灼烧灰化→用浓硝酸溶解茶叶灰→过滤得到的溶液→检验滤液中的3+Fe 。下图是可能用到的实验用品。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镁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镁的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单选题 1.镁、铝都是较活泼的金属,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A.镁、铝都能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光芒 B.镁、铝都能跟稀盐酸、稀硫酸、强碱反应 C.镁在点燃条件下可以跟二氧化碳起反应,铝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跟氧化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D.铝热剂是镁条、铝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 2.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Si→SiO2→Na2SiO3→H2SiO3B.Al→Al2O3→Al(OH)3→NaAlO2 C.H2SO4→SO2→Na2SO3→Na2SO4D.Mg→C→SO2→S 3.根据下列实验操作与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4.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与其他元素均不在同周期,W的M层电子数是K层的2.5倍,ZX2是一种储氢材料,液态Y的简单氢化物可用作制冷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非金属性:Y>W B.等物质的量的W4与CH4共价键数目不同 C.X、Y的单质在催化剂作用下化合的过程可以表示为: D.Z的单质在空气中燃烧会生成Z3Y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 ②在人体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③镁在空气中可剧烈燃烧,并发出强光 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黑色的Fe3O4 ⑤在空气中加热铜可生成黑色的CuO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全部 6.将等物质的量的镁和铝混合,取等质量该混合物四份,分别加到足量的下列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 A.4 mol·L-1 HNO3B.3 mol·L-1HCl C.8 mol·L-1 NaOH D.18 mol·L -1 H SO4 2 7.用含少量镁的铝粉制取纯净的Al(OH)3,下列操作步骤可行的组合是 ①加盐酸溶解②加烧碱溶液溶解③过滤④通入足量二氧化碳⑤加过量烧碱溶液⑥加过量盐酸 A.②③④③B.①⑤④③C.①⑤③⑥③D.①⑤⑥③8.下列物质中,不能由金属和盐酸反应制得的是 A.FeCl3B.AlCl3C.MgCl2D.ZnCl2 9.Na、Mg、Al三种金属各0.1mol,分别与100mL2mol/的硫酸反应,放出H2的量A.Mg最多B.Al最多C.Na最多D.一样多 二、多选题 10.将一定质量的镁、铝合金加入到一定浓度的硝酸中,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假设反应过程中还原产物只有NO和NO2。将产生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得到0.1 mol气体。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至金属离子恰好沉淀完全。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加入合金的质量可能为3.2 g B.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0.4 mol C.沉淀完全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为0.3 mol D.还原产物的体积范围为2.24 L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镁、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整理Ⅰ.课标要求 1.通过海水制镁的事例了解镁及化合物的性质. 2.通过合金材料了解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3.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Ⅱ.考纲要求 1.掌握镁铝及化合物的性质. 2.了解镁铝及化合物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Ⅲ.教材精讲 一. Mg、Al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1)与O 2反应:常温下与空气中的O 2 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 薄膜,所以镁、铝都有抗腐蚀的性能。镁能在空气中燃烧: 2Mg+O 22MgO ,铝在纯氧中燃烧:4Al+ 3O 2 2Al 2 O 3

(2)与卤素单质、硫等反应:Mg+ Cl 2 MgCl 2 2Al+ 3Cl 2 2AlCl 3 2Al+ 3S Al 2S 3 (用于工业制备) Mg+ S MgS ③集气瓶底部都要放一些细纱,以防止集气瓶炸裂。 2.与H 2O 反应 Mg 、A1和冷水都不反应,但在加热条件下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和氢气 Mg+2H 2O (沸水) Mg(OH)2+H 2↑ 2A1+6H 2O 2A1(OH)3+3H 2↑ 3.与酸反应置换出H 2 [特别提醒]:①镁在空气中用酒精灯火焰点燃即可燃烧,而铝在空气中需要高温点燃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燃烧时有三个反应发生: 2Mg+O 2 2MgO 3Mg+N 2 Mg 3N 2 2Mg+CO 2 2MgO+C ②燃烧时都放出大量的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利用镁的这种性质来制造照明弹。

Mg 、A1与浓、稀盐酸、稀硫酸、磷酸等酸反应置换出H 2,其中铝在冷浓 H 2SO 4,冷浓硝酸中发生钝化现象。所以可用铝制容器贮存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 4.与某些氧化物反应 (1)镁与二氧化碳反应:2Mg+CO 2 2MgO+C [特别提醒]:“CO 2不能助燃”的说法是不全面的,CO 2对绝大多数可燃物是良好的灭火剂,而对K 、Ca 、Na 、Mg 等可燃物却是助燃剂。 (2)铝热反应:2Al+ Fe 2O 3 2Fe+ Al 2O 3 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冶炼某些难熔金属,如:V 、Cr 、等。 [特别提醒]:①铝热剂是指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金属氧化物可以是:Fe 2O 3 、FeO 、Fe 3O 4、Cr 2O 3、V 2O 5、MnO 2等。 ②铝热反应的特点是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生成的金属呈液态。 ③要使用没有氧化的铝粉,氧化铁粉末要烘干。 ④KClO 3作为引燃剂,也可以用Na 2O 2代替。实验时可以不用镁条点燃,而用在氯酸钾和白糖的混合物上滴加浓硫酸的方法来点燃。

高中化学 3.1.3 铝的性质教案 苏教版必修1

第一单元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第3课时铝的性质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对铝的性质的实验探究,掌握铝与氧化物、酸、碱溶液的反应,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铝制品的相关使用知识,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铝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铝与强碱溶液的反应、铝的钝化。 三、设计思路: 铝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材料,所以本节内容的设计紧紧抓住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展开。首先根据常见的铝制品和铝在高科技上的应用归纳出铝的物质性质,再利用铝制品和铁制品的腐蚀程度不同、铝锅能否经常用金属清洁球或煤渣擦亮、铝桶能否放酸液等生活问题创设情境,通过“设置疑问-实验探究-理性认识的过程”使学生清晰的掌握铝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设计 【设置情境】 (图1)铝合金具有密度小、导热性好、易于成形、价格低廉等优点,已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交通运输、轻工建材等部门,是轻合金中应用最广、用量最多的合金。 (图2)这是一架播音747飞机, 铝合金是飞机的主要用材,用量占70%~80%,其中仅铝合金铆钉一项就有40~150万个,用铝约22吨,据预测,2010年全球航空航天铝材的消费量可达60万吨,年平均增长率约为4.5%。 (图3)这是一款新型轿车,在广告中的卖点是“宽敞的空间”和“全铝合金引擎”。 1991-1999年铝及铝合金在汽车上的应用翻了一番,预计到2005年还将再翻一番。预计2005年美国汽车用铝及铝合金将超过130kg/辆,西欧将达到119kg/辆。 【提问】请大家思考下日常生活中铝还有什么应用?主要利用了铝的哪些物理性质? 【板书】一、铝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飞机制造----铝的密度小 用作导线----良好的导电性 铝制炊具----良好的导热性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2.药品:

镁和铝的性质

镁和铝的性质 二. 重点、难点 1. 镁和铝的原子结构比较。 2. 镁和铝的单质物理性质比较(色、态、熔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等)。 3. 合金及其特点(定义、熔点等),镁、铝的重要用途。 4. 镁、铝的化学性质(与氧气、硫、卤素的反应,与非氧化性酸、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铝的钝化,铝与碱反应),铝热反应的有关知识,铝的两性。 三.知识分析: (一)金属的物理性质 有金属光泽、不透明、有导电性、导热性 有延展性、多数具有较高熔点、较大硬度 金属可以根据其颜色、密度、存在形式可把金属分为以下几类: 从颜色分: 黑色金属(Fe、Cr、Mn) 有色金属(除以上金属外) 从密度分: 轻金属(d <4.5g/cm-3) 重金属(d > 4.5g/cm-3) 从存在分: 常见金属(Fe、Al、Cu) 稀有金属 以上同学们对金属应有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通过学习镁和铝的性质来深入了解金属的性质及用途。 (二)合金 1. 定义——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形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属于混合物。 2. 合金的性质特点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其成分金属都低,而在硬度、韧性等方面却往往有其成分金属所不具有的独特的性质。 3. 镁、铝的合金简介 (三)镁和铝 1. 原子结构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电子式 2. 物理性质 (1)共同点:均为银白色,属于轻金属,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 (2)不同点: 密度:铝>镁 熔点、硬度:铝>镁

思考: a. 镁和铝分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几周期,第几族? b. 分别画出镁和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c. 为什么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举出几个能说明镁的化学性质比铝活泼的实验事实。 3. 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反应: a. 镁条在空气中的燃烧 2Mg + O 2 = 2MgO 3Mg + N 2 = Mg 3N 2 b. 铝在氧气中的燃烧 4Al + 3O 2 = 2 Al 2O 3 (2)与酸的反应: a. 与非氧化性酸反应: Mg + 2H + = Mg 2+ + H 2↑ 2Al + 6H + = 2Al 3+ + 3H 2↑ b. 与氧化性酸反应:镁与浓硫酸、浓硝酸的反应: Mg + 2 H 2SO 4(浓)= MgSO 4 + SO 2 ↑+ 2H 2O Mg + 4HNO 3(浓)= 23)Mg(NO +2NO 2↑ + 2H 2O 铝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3)镁与水的反浓应: Mg +2 H 2O (沸水)=↑+↓22H Mg(OH) (4)铝与碱的反应: 2Al + 2NaOH + 6H 2O = 2NaAlO 2 +3H 2↑+ 4H 2O 还原剂:Al 氧化剂: H 2O (5)镁、铝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镁条在二氧化碳里燃烧:2 Mg + CO 2 = 2MgO + C 铝热反应:2Al + Fe 2O 3 = Al 2O 3 +2Fe 铝热剂:铝粉和某些金属氧化物组成的混合物 运用:焊接钢轨;可以用于冶炼工业,冶炼难熔金属。 (四)- + + ++=24324SO 2Al K )SO (KAl 十二水合硫酸铝钾俗称明矾。明矾是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发生水解产生絮状 3)OH (Al ,吸附能力很强,能吸附水里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常作净 水剂。 (五)氢氧化铝——典型的两性氢氧化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